什么样才可以星际穿越怎么样呢?

只有灵魂才能穿越----灵魂的存在空间和运动方式
《轮回的科学猜想》之六:
只有灵魂才能穿越----灵魂的存在空间和运动方式
引子:把一个人的灵魂信息集合体打个压缩包,发个类似电子邮件类的信息包到达秦朝,在秦朝的某个时间段找个人体寄主,这个人体寄主就是这个现代人了。
  假设你和猫能够对话,你们探讨颜色的问题。你问猫喜欢不喜欢红色,猫会很茫然。红色是什么颜色?猫会这么想:“我的世界里只有黑色和白色呀。”你把红色布条展示给猫看,猫会说:“原来红色就是黑色呀。”在猫的大脑里,永远不能理解红色是什么样的颜色,因为猫的世界里没有色彩。对于人来说,如果探讨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同样困难,因为没有人见到过灵魂,就很难承认灵魂的存在,即使在宗教里承认了,也仅仅停留在想象中。灵魂到底以什么形式存在,凭人脑现在的能力,就好比猫去理解彩色世界一样深不可测。
  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灵魂的存在,是很抽象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好在现在的科学家提供了空间理论,那我们就把灵魂放在“多维空间”里研究吧。
  “多维空间”理论中的
“维”是一种度量。零维是点,因为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所以是单纯的一个点,如奇点;一维是线,一维空间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二维是面,二维空间是个平面世界,只有长宽和宽度,没有高度;三维是体,是立体的,三维空间有长度、宽度和高度,是个立体的世界,人类用肉眼可以看得到用感官可以感觉得到的世界,三维空间中一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是个立体的空间。目前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四维是时空,是在三维上加一个轴,这个轴就是时间轴,三维由三个坐标决定,四维就是由四个坐标来决定,在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就互相联系起来了,构成四维时空。
  四维时空是三维空间基础上所作的科学抽象,是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引进的多维空间概念而延伸出来的。现在的科学理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十一维的,但人类只能到三维,感受到四维,再多的像五维、六维、七维、八维、九维、十维,常人就很难理解了,在这里也就不多探讨。空间和空间之间是不能相通的,只有在有巨大能量的促使下,才能穿越空间壁垒。比如人类为什么回不到过去,也去不了未来,就是因为一个人从三维空间穿越到四维空间需要的能量非常巨大,有人曾经计算过,把一个人从现在穿越到过去,所需要的能量几乎是整个地球的所有能量。
  那灵魂到底存在哪个空间里呢?抛开唯物和唯心的观点,我们把人的“自我意识”可以概括为信息的集合体,既然是信息集合体,那这种信息组合是没有长度、宽度、高度,甚至说没有质量,那么从空间感观来理解,它应该是在零维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信息组合是以点的形式存在的。从多维空间理论的性质来研究,多维容易理解比它低一维的空间。人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对比三维多的空间,比如四维是看不见的,只能感觉到,理解上也有些困难,但比三维少的空间维比如一维、二维是是很容易被认知的,能够理解的,只是人不能进入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如果灵魂是一维或二维,那人类应该能感受得到,甚至能够理解的,但人对本身的灵魂恰恰不能理解。如果灵魂在零维以上空间,就应该至少存在长度或者宽度和高度,甚至时间等,但目前看,灵魂没有多维性。那灵魂是不是不在零维空间里呢?因为零维空间是个特殊空间,就好比黑洞,有一个奇异点。零维空间处于一维和十维之间,就好比数轴,零在中间。所以零维空间是灵魂最好的处所。
  灵魂的存在空间的确定,应该和它的运动方式一起来研究才更有说服力。由于零代表着无,在无中就有一种有的冲动,由无到有,需要有巨大的能量来实现。在零维空间就好比黑洞一样,正反物质的湮灭消失,变成空,但空到极限的时候,会积蓄巨大能量,这些能量要散发出去,灵魂就会吸收这些能量。灵魂本身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后,经过奇异点开始向一维空间运动。就好比有黑洞就应该有白洞一样,有只进去物质不出来物质的黑洞,就应该有只出来不进去的白洞。灵魂在零维空间吸收巨大能量经过奇异点冲破空间限制来到一维空间,在一维空间里正反物质重新产生,开始做线性运动,但不能局限做线性运动,于是又冲破一维空间来到二维空间,向平面运动。灵魂在二维空间消耗一定能量后,继续向三维空间运动,在三维空间找到寄主,也就是人体,依靠人体的各种功能实现灵魂的表达。灵魂在三维空间运动之后,随着寄主的死亡,是否还向四维运动,那要看它的能量存在的多少了,如果能量足够多,可以一直穿越到十维空间,最后能量完全消失又回到零维空间,完成灵魂的轮回。
  这和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轮回有些不同。佛教中的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道教把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层,其中就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共计二十八天。除去各种宗教的神秘面纱,仔细研究他们也是在做不同空间存在的不同探讨,有的甚至只是叫不同的名称。把灵魂和空间的关系放在一起研究,看灵魂是怎样在不同空间进行穿越的。当然他们的共同点也是把灵魂和肉体分离开研究的。
  有人极力反对把灵魂和人体分离开来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人体和灵魂是在一起的,是一个完成的统一体。其实这是异常简单的问题,但是越是简单的问题研究起来就更让人费解。人体如果把灵魂去除掉,那这个肉体和其他动物的身体有什么区别?就好比一部电脑,没有系统做灵魂,那只有显示器和主机又有什么用?如果把一个人头脑中最灵魂的那部分信息提取出来,那这个人的身体就和电脑的显示器和主机一样,仅仅是人体而已。也正是人的灵魂是一个信息集合体,它才有可能从人体中分离出来。具体这组信息集合体存放在什么介质上,我们先不去研究,下面我们探讨一下灵魂的穿越问题。
  我们可能始终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既然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也能感知到四维空间的存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穿越时空到达过去或者未来?即使在同一个三维空间里,我们为什么不能随意到达其他星系?由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才出现了“穿越”这个词语,人们想象有一台时间机器将来能回到过去或到达未来。但人体真的能穿越时空到达过去和未来吗?就现有的理论和科技知识,人体是无法实现这种梦想的。因为到达过去或者未来,那人体就要从三维空间到达四维空间,实现这种空间的穿越需要具有超光速。如果把一个人体这么重的物体加速到超光速,先不说人是否在高速中被撕裂,就仅仅消耗的能量而言,就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质量和速度与能量是有相关性的。而作为集合体的灵魂而言,到达光速就简单得多了,因为它没有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甚至没有质量,那它消耗的能量也就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了。就好比你发一个EMAIL,键盘点击的一刹那对方就可以接到了,速度几乎达到了光速。因此只有灵魂才能实现穿越。如果人类想到达三维空间的任何地方,或者四维空间中的过去和未来,不是人体去达到,而是灵魂先到达。可以这么设想一下,如果一个现代人想到达秦朝的某个时间段,不需要这个人的人体去穿越时空达到秦朝,而是把这个人的灵魂信息集合体打个压缩包,发个类似电子邮件类的信息包到达秦朝,在秦朝的某个时间段找个人体寄主,这个人体寄主就是这个现代人了,它就可以利用这个寄主的眼睛看秦朝的世界,用寄主的耳朵去听秦朝的世界,用寄主的嘴和秦朝时的人进行交流了。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到达未来的某个时段,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在三维空间里去到达某个星球,就不用非要人体随某个宇宙飞船到达了。只要用“电子邮件”把灵魂发送过去然后再重新寻找寄主就可以了。
  顺便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人类的长生问题。由于对灵魂的把握,就没有必要局限在把人的身体保持长生,而是只要研究把灵魂的信息集合体保存起来,等一个人体衰老死亡后,再用类似工厂的方法生产出人体寄主就可以了,把一个人的灵魂信息集合体传输到寄主里,这个人就和复活一样。文/侯树河
(本文为本博独家采写,拥有独家知识产权,欢迎转载,转发须注名出处,谢谢合作)
我的更多文章:
( 14:24:21)( 11:22:00)( 15:12:06)( 12:10:12)( 15:04:3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张A4纸,一把剪刀,怎么样才能让A4可以让人穿越一张A4的纸,还有一把剪刀,怎么样才能让A4变大让人穿越.
横着对折.然后竖着从连接的折边剪到有两个边的一边,(寒!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不要剪断,留一点距离.然后再从两张的边反着剪到有连接的边上来,也不要剪断.注意剪的细一点,如此来回,这样剪出来的是个圈,而不是一条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穿越回古代画本子怎么样?能赚钱吗
查看: 5960|回复: 15
性别男&UID704245&帖子4772&主题59&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总感觉有点不现实,如题
性别男&UID516141&帖子2262&主题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4&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4&好友0&注册时间&
春宫? 最大可能是被官府收押。
做人呢要讲道理不能抬杠
性别男&UID413133&帖子5427&主题36&精华0&龙晶4 &龙威1 &积分115&阅读权限150&好友17&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1 &积分115&好友17&注册时间&
人称唐伯虎再世,牛逼的不得了啊!
→→→签名图工期拖延,先凑合一下
↓↓↓ 广告有风险,点击须谨慎!
性别女&UID739168&帖子12113&主题46&精华1&龙晶3 &龙威0 &积分23&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23&好友0&注册时间&
怎么不现实了,不是都要压箱底吗,你还可以勾结官二代,整个连锁企业,全部必须买你的
性别男&UID558951&帖子3947&主题192&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6&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6&好友0&注册时间&
绝壁赚大钱~现代手法绝不是古代能比的
性别男&UID558951&帖子3947&主题192&精华0&龙晶1 &龙威0 &积分6&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6&好友0&注册时间&
特别是写实的人物图
性别男&UID730441&帖子2172&主题102&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你要自己做笔。。。
如果是油画更惨,你还要自己去配毒药
性别男&UID680231&帖子2689&主题7&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最好考个功名先,有了功名就好办,风流才子嘛,要被人盯上最多革除功名,再过分就有舆论保护了;若是能和著名人士交个朋友互相捧一捧,那就是前无古人的大宗师了。
要是没功名就得小心点,万一某官说你有伤风化败坏民俗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也是可以砍脑袋的。
至于赚钱是肯定赚的,不过鉴于印刷技术限制,要想养活自己还得走高端市场一本几百两。
性别男&UID541040&帖子3085&主题17&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古代有专门从事这一类的人,一般是科举考不上的读书人干这一行。
性别男&UID704245&帖子4772&主题59&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特别是写实的人物图确实,古代春宫简直是不辨雌雄,像两个男人在搞基
性别男&UID419468&帖子108&主题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月刊少女野崎君……
性别男&UID538445&帖子11335&主题224&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3&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3&好友0&注册时间&
古代销售渠道没那么通畅,你怎么保证客流啊
刀霸天下无绝响,
剑傲神州不独行。
笑傲江湖天际间,
终有新人胜旧人。
& && && && && && && && && &----冯志明
性别男&UID555250&帖子12958&主题254&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19&阅读权限10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9&好友0&注册时间&
宰辅杨廷和、谨身殿大学士严嵩、左都督陆炳等人应邀出席了今日于京举办的Liu JianAN 26
胡宗宪指出,本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责编:胡宗宪)
性别男&UID339718&帖子10517&主题1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2&阅读权限100&好友2&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2&好友2&注册时间&
三言二拍不就是古代小黄书么
性别男&UID339718&帖子10517&主题11&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12&阅读权限100&好友2&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12&好友2&注册时间&
古代销售渠道没那么通畅,你怎么保证客流啊
马伯庸答“在中国古代写小说是否能盈利?相关出版机制是怎样的?”
先破一下题。题主所言古代小说,当落在明清之间。有明一代小说成熟,清代书事多自前朝沿袭,因此这个回答,以介绍明代小说及作者状况最为切綮。其次,题主所言作者是否可以凭文致富,出版机制为何,因此回答将不涉文艺评价,单从市场营销角度都略谈一二。
明代是中国刻书的一个高峰期,有官刻、、坊刻等。官刻是朝廷官方的印书机构所出的书,除国子监、太医院、经厂还有穷极无聊的宗室藩王自己办的刻坊;是私人出资延请刻工雕版成书,多是一次性的,比如给自己老师老爹刊印著作。真正决定明代印刷行业气质的,是坊刻。坊刻就是书坊出的书,书坊的地位跟现在的图书出版公司差不多。
都说明代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都举纺织业为例,其实书坊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明代的书坊非常兴旺,各地尤其是江南苏杭,本来就是工商聚集之地,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又多文人墨客,文化昌盛,连带着印刷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江南一些大城市有专门的图书铺子一条街,里面卖书的叫坐商,还有走门串巷的书客。定期有书市,运输有书车、书船,物流非常发达。雕版印刷的工坊也鳞次栉比,大的书商往往都是有自己的后端工坊和前端销售网点,产销***。
这些明代书商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像士大夫一样板着面孔把书籍当成神圣的东西,而是当成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作为商人就要绞尽脑汁将之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因此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客观上促进了技术进步。比如为了招徕买主,他们促进了套色印刷的出现,推动了版画艺术的进步,还初步催生了广告和版权意识;比如为了节约成本,嘉靖年间的书商在要求工匠在雕版时使用以平直为风格的字体,提高刻字速度,称为匠体,即后世宋体字之滥觞。宋体出来以后,刻板效率大增,制作成本一路下滑。以嘉靖年出的为例,一共刻了八十三片板子,上下两帙,一共一百六十一页,付给刻工的酬劳是二十四两银子。若以字数来算,当时汲古阁每百字三分五厘左右,三分银子刻一百字。当真是低廉得紧。
而当时的书价又相当贵。万历年间余献可在居余堂刻的,一部七本,每部纹银一两。而更贵,每部纹银三两。其他书籍相对便宜,但少说也有数钱之价。比照万历年提供的价格,一两银子可以买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肉可买八十多斤。卖书在那个时候,可谓是暴利行业了。
书商们的销售渠道非常畅通,销售理念十分先进,制造成本十分低廉,利润十分巨大,那么他们还缺什么呢?
跟现在书商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缺好稿子。
明代书商们无所不印,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等等,时人诗文乃至高考作文精选,每年刊行数量巨大。但他们很快发现,明代的老百姓、尤其是城市里的老百姓----所谓初步形成的市民阶层和市井文化----最喜闻乐见的是各种通俗小说。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永远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畅销书。清人金缨:“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正是书商经营的诀窍。康有为亦有诗为证诗证:“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奈小说何。”
罗贯中、施耐庵生不逢时。他们虽然写出好书,但没赶上市场上的好时候,古人又没版权意识。三国水浒被各大书商印了一次又一次,版本无数,但他们并没得到什么大利。这些畅销书从明初开始,出了一遍又一遍,连书商自己有抱怨说“坊间所梓,何止数十家矣”、“一书,坊间梓者纷纷”。时间长了,市场饱和,人民群众难免腻烦,需要书商推出新产品,市场出现了新的需求。
书商们看到这种巨大利益,自然不会不心动,决定要把这个市场做大做深。当时的情形是:“宋元旧种, 亦被搜括殆尽, 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 意当别有秘本图书而衡之”
写新鲜东西?没问题,但作者得有才气、有学识。古代识字率低,有文化的人都得从士林里找,可偏偏当时士林风气视小说为小道,都不愿意写,愿意写的也不敢露名。
到了嘉靖年间,稿荒和对新书的渴求已经到了巅峰。书商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特别奇葩的路来。
这条奇葩之路,是福建建阳书坊清白堂主杨涌泉想到的。
当时的福建建阳,是东南最著名的刻书中心,号称闽刻。建阳书商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走低端市场,他们的书质量一般,胜在便宜、量大,虽然口碑不及苏杭,但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建阳书坊的商人们头脑思维灵活,对市场极其敏感,什么点子都想得出来。
杨涌泉当时在印一本书,记录岳飞事迹的。印完了审校,他突然脑子一激灵:
是史书,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把它写成三国那样的小说呢?关于岳爷爷的通俗演义,那得多牛逼啊!
杨涌泉想到这儿,赶紧去找他的亲戚,也是个书商、忠正堂主熊大木。杨涌泉说我水平是不行了,但你读书多,写东西没问题。咱们找不到人写稿子,可以自力更生嘛!熊大木一听也对,挽起袖子,当即就搞出了一部。熊大木在序里谦称“才不及班、马之万一,顾奚能用广发挥”,自己其实内心很自得。
熊大木认识字,可实在没什么写作天分。罗贯中是七实三虚,他是十实无虚,就是把史书拿大白话讲了一遍,还舍不得删,把岳飞的所有奏章、题记、檄文、书信全扔进去了,文学效果惨不忍睹。熊大木自己也觉得太枯燥,脑子一转,往岳飞传里硬夹了一段路遇关胜的故事,还得意洋洋地加注释说这个关胜是梁山的人曾经征讨方腊云云,借来水浒传的大皮给自己宣传。
别看这书写得糟糕,当时销量却十分惊人。现在能查到的版本,就有七种,也就是说至少先后被七家出版商翻刻过,甚至其中一个版本还是内府本。换句话说,嘉靖修道有暇,还让经厂刻成御本来欣赏。
熊大木一战成名,士气大振,一口气又”翻译“了、与三部通俗小说,销量都不错。
可见当时市场上的读者饥渴到了什么地步。
自古跟风者众,熊大木的成功,引燃了建阳书商们的雄心。这些书商亲自挽起袖子,开始改史写文,一时如过江之鲫,有道是十亿书商九亿写,还有一亿在发帖----当然,质量也极其堪忧。
到了万历年间,在这股低劣仿古的大潮中,建阳书系出现了一位绝世强者,姓余,名象斗。
余象斗字仰止,坊名双峰堂、三台馆,自称三台山人。此人生平履历不详,但研究明代出版, 却是绕不开的一位巨擘。
他有个长辈叫余邵鱼,当时也投身到这股创作大潮,写了本书叫,讲春秋战国的,销量不错。余象斗接了书坊生意以后,亲自写了一本,从盘古讲到商周。在这本书后面,余象斗夹了一页广告说:“至武王伐纣而有天下,上载得明白可观,四方君子买一览尽识。” 然后把重新翻印了一遍。读者买了,自然就得去买,两部书互相带动,又大赚了一笔。
得了甜头,余象斗先后又推出了、《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
全像列国志传》、、、和等等,几乎要把中国历史搞过一遍。
万历二十年,一部神书横空出世,书名。市场上都疯了,没见过这么牛逼的小说,情节有趣,文笔也极赞,是文人中的高手,跟原来那些粗制滥造不可同日而语。余象斗一看,一拍桌子:”他卖的好,咱们也能卖的好,跟风呗!“
但跟风也得有人写啊?没问题,我余象斗也是文人啊!我也写过小说嘛!
然后这位有眼光没节操的营销大师亲自上阵操刀,速成了一部讲真武大帝的,然后又出了一部讲华光的,全是自己写的,文字粗陋不堪。他还从吴元泰那儿买来讲八仙的,盗了的版权,凑成一部东南西北俱全的,扔到市场上去卖。读者早听说西游记的大名,听说又出了三部,高兴坏了,立刻掏钱去买。
万历二十二年,有一个作者叫安遇时,通过与耕堂出了本公案小说,叫。余象斗看见成了畅销书,一拍桌子:“跟!” 可是时间紧、任务急,又没人会写,怎么办?余象斗一拍桌子:”抄“,找人搬来了刑部和各地衙门的卷宗,硬是拼凑出一部。这部公案是部奇书,罗列了一百多件案子,一半的故事惨不忍睹,一半连故事都没有,就是把
判词、诉状往那儿一扔……但当时正流行公案小说,读者照单全收,高高兴兴也买了,销量大好。
在他之后,一群反应迟钝的书商在抓住这个主题,一时间奇案、公案满天乱飞,市面上全是此类。可大明的案子素材也就那么多,又没人会编新的,于是这些人就互相抄袭,让这类书的质量更加惨不忍睹。最后连官府都看不下去,一纸禁文下来说,才算稍微消停。
这几件事可以看出余象斗的行事风格:紧随市场风潮,运用营销手段刺激销量。无关产品质量,无关人品节操----这是一个标准的市场营销天才。
余象斗在市场营销领域的杰作还不止于此。比如他对图书插图十分重视,每本书做得好似连环画,上面是图,下面是字。虽然余家的刻工比起苏杭一代的雕工水平差得远,但架不住图多,图多就易读,读者就愿意买。在书的细节上,余象斗也下了大工夫,他印的书,多冠以“新镌”、“新刻”、“新锲”、“新刊”、“新锓”,他往旧书掺杂私货,就可以当成新书来卖了。余象斗出过, 往里面多加了花关索的一段故事。水浒传也难逃他的毒手,被出了一版《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看名字就知道他干了些什么。书名后缀还往往以“批评”、“评林”结尾。这是因为余象斗首创了弹幕体,对一些旧书夹以注释批评,读者边读边看他在书旁发的议论,等于是买了一条导演评论音轨。这样一来,既可以借名著的东风,再赚读者一笔,又不会被说是旧书新印,里面有原创的内容,更刺激读者去买。
其他的如书页广告、牌记广告、在自序里反复提醒读者注意购买双峰堂品牌,都是余象斗的创举。这哥们儿后来自恋到每出一本书,必在后面加一页自己的自画像,号为“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虽然自恋,但品牌影响不容忽视。
余象斗虽然人品有限,但还有个不错的原则,就是只做忠义,不碰。他出的书,多是历史演义或怪力乱神,但总体来说三观颇正,忠义廉耻不会轻忽。双峰堂发行量那么大,却几乎一本书都没有。嘉靖、万历年间书那么泛滥,销量那么好,余象斗也没碰过。
老先生活到76岁,临死前还刻了一本,真是生命不息,出书不止。
说跑题了。
总之,以建阳书商为基地,熊大木、余象斗为巨擘,书商们在稿荒的时候,找出一条原创之路。可是因为他们水准太低,这条路只可以取得一时之效,却后劲不足。读者们开始读着新鲜,但很快就意识到其品质太过低劣,要求推陈出新,出些好书。
于是回到了原来的问题:文人不肯写,书商写不好。
好在这时候朝廷帮了大忙。一是科举之路愈渐艰险,使才不如使钱,让很多读书人举官无能,只能另谋出路;二是经济发展,言商不再是什么丢人事,士林和商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先以财生文,再以文生财变得稀松平常。有人评论当时情况:”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所以到了明中叶,文人终于放下身段,愿意鬻文以求财,如唐寅、文徽明、徐渭这样的大才子,可以靠卖画、给别人写碑文墓志铭贺词什么的为生,像吴承恩这种仕途失意、文名不显的,就只能“卖文为生“,这个卖,就是给书商写稿,所谓”润笔“。
于是书商开始四处搜购,笼络文人,或者从他们手里购稿,或者约写主题。文人们虽觉此系小道,但家中贫寒,仕途无亮,只要能赚钱,写写字又算得了什么?从嘉靖、万历以降,文人们开始悄然介入小说创作。比如天许斋刻印,明确交代了稿件来源: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 就是书商从文人手里收上来若干稿子,编撰之后刊行。凌蒙初在小引里把这层关系说的更明白:“同侪过从者索阅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得四十种。“ 可见当时书商缺稿何其严重,要派人专门去各大名家那里去”侦“ 察。像冯梦龙这种超级写手,还会应邀做题,他的,就是“家藏古今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儿四十种,畀为‘一刻”,明显就是约稿了。
不过冯、凌二人本是名家,凌蒙初自己家就是开书店的,所以待遇奇好,他们是在金字塔的尖端。对了,比较出名的还有一个王世贞。王世贞是明后七子的领袖,大文豪,可是他在出版界的待遇,和白岩松在微博的遭遇差不多,古往今来第一大马甲。无论什么书,只要作者来历有疑问的,都有人说是这可能王世贞写的。比如《》,有传说他是为了报复严世藩故意写的,还在书页之间用毒药粘连,严世藩看得入迷,用指头蘸口水去捻书页,然后中毒而死。还有的民间故事更荒唐,说严世藩死后,嘉靖听说《》好黄好暴力,找王要来看。王世贞怕皇上也被毒死,连夜赶了另外一部献上,就是----你说王世贞招谁惹谁了……
前面说的是名家。次一级的作者,是书商一次性买断书稿。里引用林樾亭讲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说从前有个书生,大女儿出嫁罄尽家财。二女儿说我出嫁时候该怎么办啊!这书生说我想办法!然后回家翻书,看到里有句话叫“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一拍脑袋说有了!花了几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给女儿做陪嫁。二女婿把书稿拿给书商一看,大为激赏,重金购得,于是嫁妆问题就解决了。这位书生叫许仲琳,这部书叫。
你说招谁惹谁了……
的作者到底是谁,这故事是真是假,无可考。但读书人可以写小说拿去卖钱,而且卖的不少,这是明确确凿无疑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清代袁枚。临死前他写了份遗嘱跟儿子说“我一生着序,都已开雕,尚有三十卷,正想付梓,而大病忽来,因而中止,他日汝二人行有余力,分任刻之,定价发坊,兼可获利。” 也是类似情形。可见手里若有新稿,大可以卖给书商赚一笔钱。
更牛的书商,还会自己养一批专职写手,那就更便宜了。比如明代有一位奇幻作家叫邓志谟,极有才华,”两脚书橱“这个外号,就是从他这里传出来的。邓志谟因为生活贫困,寄寓在福建建阳,在余象斗家当塾师,其实是被包养,半是写手半是编辑。余象斗给他的任务,就是写神魔小说,学西游记,于是他写了诸如吕纯阳飞剑记、许旌阳擒蛟铁树记、咒枣记等一系列奇幻小说,编了故事黄眉、故事白眉等辞书,销量颇高。但他的利益,都被他的出版商余象斗拿走了,以致于生活只能勉强糊口。邓志谟给朋友写的信里哭诉:“仆穷愁著书,雕虫技尔,然不能藏之名山,徒为梨枣也者。" 梨枣指梨木和枣木,这是雕版最常用的两种材料,代指出版。邓志谟觉得自己写的这些雕虫小技上不了厅堂,藏不进名山,但是没办法,还必须得写,因为他太穷了,“弟今岁厄甚,薄田数亩,悉燔于骄阳,稼穑之枯,且如蜀之眉山草,家人泣馁也。”
像这种小作者,命脉全被出版商掐住。出版商让写什么,就得写什么,不然全家都要饿死。和现在的一些人的境遇……呃,也差不多。
总之在明代中、晚期,各大书商家里涌现出一大批塾师,他们都是落魄文人出身,为书商提供各类稿子,半作者半编辑,生活凄苦,生活在出版界食物链的最低层。他们所出的书良莠不齐,多以神怪、为主,其中放荡肆意之处,令人惊叹。我手里有七百多部明清二、三流小说的文档,曾经随便打开过几个看,其中一部----我名字忘了----的开头,就是书生、***、丫鬟、家丁几个人在闺房里围成一圈,前后相插,群P为乐。
顺带一提,到了清代,古今第一才子(我个人这么认为)李渔就想开了。
李渔本来也是怀才不遇,写书卖给书商。书商说你这故事不错,就是太短,你再给我写十个,凑个短篇集我就给你出。李渔只能答应,他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永远没出路,就对自己进行了一次SWOT分析,认为“一艺即可成名,农圃负贩之流,皆能食力。古人以技能自显,见重于当世贤豪,遂至免于贫贱者,实繁有徒,未遑仆数。即今耳目之前,有以博弈、声歌、蹴趵、说书等技,邀游缙绅之门,而王公大臣无不接见恐后者。“
所以他痛痛快快甩开文人那点矜持。自己写书,自己印书,还自己卖书,开了个芥子园书肆,还自己当导演自己当编剧还找来乔、王二姬来排戏,活得潇洒自得,成了彻底的职业作家。红楼梦之前,四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就是从他的书肆刊行里叫出来的。
但和现在一样,李渔这种作者兼书商的定位,也遭遇到了他的克星。
盗版古已有之。
这里先要推荐一下李渔的所有小说,极其有才,有才到你不敢相信这是古人写的,充满了一派现代气息。
他的小说太有才了,太受欢迎了,苏杭的书商都盯着。先是苏州,然后是杭州,然后是南京,后来他每出一本,书商都盗刻一本,不出击日,千里外市面上就有盗版了。有一次,李渔南下广东,走到一半想起来东壁简陋,恐有盗贼侵入,就写信回家,提醒家人把出书用的雕版挡在东边。等到他回来,发现雕版也被偷走了,过了几天,市面上出现一模一样板式的盗版书…盗版盗版,即从此事而来。
更有无良书商,干脆找个手写本烂书,也说是李渔写的,影响极坏。李渔大怒,叫上女婿沈心友去告官维权。李渔在苏州告赢过几次,当地官员孙道台判书商赔偿,还发了公告。书商群起攻之,朝廷要维稳,要大事化小。李渔虽然满腔愤懑,却也无可奈何。他要起诉的书商太多了,为这个甚至把家都从杭州迁到南京,方便上庭。
他在里对盗版一事说得十分慷慨:“是集中所载诸新式,听人效而行之。惟笺帖之体裁,则令奚奴自制自售,以代笔耕,不许他人翻梓,已经传札布告诫之于初矣。倘仍有垄断之豪,或照式刊行,或增 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为己有,食其利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亚也,当随所在之官司而控告焉,伏望主持公道。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 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即以是集为先声。总之天地生人,各赋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尝塞彼心胸,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夺吾生计,使不得自食其力哉!”
这一篇声讨盗版的檄文铿锵有力,搁到现在,一点不过时,特此录全,推荐大家仔细读读。
其实文人和盗版之间,早有纠葛。宋代朱熹,就曾经因为自己的一书被浙商盗版,一纸告到当地,吓得官府立刻下公告禁止翻印,以免得罪这位大儒。从此以后,朱熹的书都是自印自卖,获利极丰润,一生不愁吃穿。朱氏子孙对朱熹著作的刻印出版享有垄断权,延至明清,都独得其利。
没办法,李渔写的是小说,盗就盗了。朱熹写的是马哲、马经,事关意识形态,谁盗那就是真不知死了。明清两代政府对这类书监督都非常严,连版式、字体都不准妄改,生怕错一处而误人子弟,两类书境遇大不相同。
至于小说作者,就只能发布声明,说说气话,指望能稍微震慑到有良心的盗版书商。崇祯年有本书叫,上头牌记写了类似声明:“倘有无知利徒影射翻刻,誓必闻之当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缘”。气魄挺大,口气却很无奈。
冯梦龙在里讲过一个故事,说某书坊主怕自己的书被盗,还没出,就先跑到衙门说有人盗版。衙门发出海捕文书去抓盗版者。其他书商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趁机再上市,总算版权得全----不过这个大概只是文人的美好愿望吧。
说到盗版,不得不再提一下天才营销家余象斗。这哥们儿盗版盗起来毫不脸红,还换着马甲盗。余君召、余文台、余元泰、余世腾、余象乌,都是他的马甲。发起狠来,他甚至把熊大木的那么烂一本书给盗了,重出一本,作者名改成了余应鳌,真是丧心病狂。以至时人评价说“福建书坊??专以获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开价高,即便翻刻”。
当时建阳书坊的质量不好,金陵的刻本质量高。余象斗二话不说,把要出的新书全都加上京本二字,鱼目混珠。如果你们看到、《新刊京本编集二十四帝通俗演义西汉志传》之类的名字,还有双峰堂的印记,别多疑,肯定是盗版。
别看余象斗盗别人书毫无含糊,可容不得盗自己的书。前面讲了他盗了吴承恩,凑出。南北二记是他自己写的,质量低劣,是吴应泰的手笔,水准不错,销路最好。结果这书就被苏杭书商给盗了,余象斗大怒,再刊的时候,在序言里大骂说盗版的都是浪棍、都是逃奴,无耻之甚乎!据说他在自己每本书里加自己的肖像,也是有类似于激光防伪标签儿一样的防伪功能,至于效果只有天晓得。
最后说一个无关的人。清代有个大文人袁枚,这一辈子被盗版过无数次,他的卷三十三有首诗《余所梓尺牍、诗话被三省翻板近闻仓山全集亦有翻者戏作一首》----光看诗名就知道心情有多糟糕----可为千古读书人对盗版的心情:
自梓诗文信未真
麻沙翻板各家新
左思悔作三都赋
枉是便宜卖纸人。
性别男&UID418786&帖子1138&主题2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3&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3&好友0&注册时间&
缺字太多了,盗版就是盗版啊。另外,金瓶梅不让出现吗
Powered by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