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达人解答5800XM斗地主,如何换桌?_百度知道QQ斗地主时被人骂,打完一局后骂我的人换桌了,我怎么找到他,怎么找到聊天记录?_百度知道换座位:如何分歧最小,收益最大?
(转载)/thread-.html
教育预案草根研究第三十八期之换座位:如何分歧最小,收益最大?
主持人:张兴星
参与研讨:刘令军& & 李鑫&
&赵坡&&万建成&&方庆&
&&&谢彩红&
& 陆焕杰& &
于海龙& &周敏&
(有一些老师的名字没有显出出来,请见谅。)
预案整理:以下内容由张兴星整理,诸多智慧的闪光点都是我们思维碰撞的结果。因为行文的需要,并没有注明由哪一位老师贡献。望各位大家周知。
预案背景:
这一期的主题是:换座位:如何分歧最小,收益最大?之所以提出这个预案,原因很多。第一个原因是身边同事的做法,引起我的思考。身边有一位年轻的老师,刚刚接手一个班,因为编排座位的方式不当,疲于奔命地做学生工作。身边还有一位年轻的老师,每一次换座位,同学们都怨声载道,甚至拂袖而去者也有之。身边还有一些老教师,因为德高望重的原因,换座位从来都是以成绩为第一要素,从来不考虑“群众”的呼声。身边还有一些老师,总是为家长要求换座位的要求烦恼不已……看来,小问题,也有大智慧。
第二个原因是,我高二接手这个班级以来,只调整过一次座位,一年多了都没有再调换过,学生们有些厌倦了,在开学初,已经有部分同学提出,周围的环境已经很熟悉了,能否换一下座位,以便多认识一些朋友。当时有一些同学不赞成换位,于是就搁置了。据我观察,还有一些小组成员关系不佳,想调换座位。
第三个原因,部分老师要求,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薄弱的同学座位调开,以免“好学生”被影响。
第四个原因,同事里有一位青年才俊,在班里设置了一个冲刺组,把班级前6名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这个小组只看成绩,成绩好就在这个小组,成绩不好,就从小组中淘汰。以此激励学生努力拼搏。也有部分科任老师希望我这样做。
第五个原因,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群里,都能感觉到换座位,是一件棘手的工作,显然,这里面“水”很深。于是,很想就着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的契机,进行班级座位大调整。一则“换一下血液”,学生增加点新鲜感,二则,也实践一下我们讨论的预案话题,“专业地”换一次座位。
第六个原因,班级有一对同桌,成为了一对情侣,想藉换座位的契机,“棒打鸳鸯”。
综合上述因素,我胆怯地向群友们提问:是否可以做一个调换座位的预案?群众反响热烈,在群内纷纷献计献策。于海龙老师、黄基云老师、尚红年老师、刘令军老师、邱林老师、刘大明老师都写出了很有见地、富有建设性的预案文章。内容精彩纷呈,方法多种多样,思路纵横捭阖,理论基础扎实深刻。我深受启发。
预案内容:
1、按照成绩换座位的方式,能否行得通?班级分歧大不大?
2、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我把班里最喜欢讲话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
3、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把班级前六名安排在一个小组刺激全班斗志”?
4、当然可以不按照成绩调整座位,那么,依据什么换座位?如何让班级同学满意调换座位?什么方法是最有效,最省事,最环保,也最专业的?
5、有家长打***要求为他的孩子换座位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6、换座位以后,能否保证班级自习课纪律?通常,很多同事一旦发现有两个人做同桌喜欢“讲话”,就迅速进行“隔离”处理。有没有更好地处理方法?(很显然,这样的同学坐在哪里,哪里就是“讲话”的源地。)
7、你认为班级座位安排的恰当与否与班级纪律好坏有关系吗?有没有那种换座位的方式,可以促进班级自习课纪律和学习动力?
8、高个子可以坐在前排吗?矮个子可以坐在后排吗?近视眼要照顾吗?
预案说明:
在讨论之前,我预设了很多问题,以便大家有话可说。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有些问题的讨论甚至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一些问题比如说按照成绩排座位的做法,基本上参与讨论的老师的一直否定。一些问题如隔离“讲话”的同学的做法,老师们意见却相差较大。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换座位与班级自习课纪律的关系,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我想,思想的冲击与碰撞,最重要的就是大家不同的思维和方法的争鸣。道理越辩越明,更好地方式就产生在这种争鸣当中。
大家预案:
【于海龙老师预案:不要按成绩排座】
不要按成绩排座
----于海龙本期的案例很明了-《怎样排座位》。可能是一种习惯了,在接触到问题后总会不由自主的想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是什么?
在网上看了很多老师们介绍了自己排座位的一些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对于所执行的老师都感到比较满意。仔细的揣摩一下,也是各有道理,各有目的。
一个新建班级,师生的相互了解还不够,教师也不好说通过座位的安排就能为什么目的做支撑。一般来说,是同学们先要坐下,能上课,大面上比较稳定。不会给短期的教学带来影响。以后有个别问题再调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是不是要求过低了)
排座位是班级工作的一个环节,他可以看做是一种初期的布局,规划,分配。我们有些老师在这件事物上存在讨论,我感觉也应该有讨论,哪种规划比较稳定,那种布局有力于达到一种目的,哪种方式可以承接班建意图,我们也都可以尝试。但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按成绩排座。
&见过很多老师在排座的时候,利用学生的成绩好坏来作参考。理由是既可以刺激学生为了能有一个好座位听课而加劲学习,还可以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集中,都能有好的听课效果。
&我不赞成的理由很简单,这样的安排,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就不对。最基本的公平也被我们破坏了。我这样说是根据自己的一些观察和学习实践。(大家也一定要多提建议)
在观看演讲或听报告的时候我喜欢做前排,看电影喜欢中间一些。看舞蹈和话剧时就喜欢做的高一些.什么原因呢?自然是这样的选择我觉得感知效果比较好。当我坐好准备观看的时候,有人通知我,你不能做在这(因为你不是名人,因为你长的丑,因为你没文化)。那么再好的节目我也看不下去了。
我见过有的老师在按成绩排座的班级上课,一般视线只注意这些学生。只看他们的反应。其他那些学生都作为陪课的了。其他学生的反应无关紧要。教法,课堂内容的设定也以这些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样的班级学风不是很正,其中最负面的结果是一些学生也会把座位的安排看成教师对他的定位。逐渐对学习以及其他一些事物失去了信心。
在学校迎接新生入学的时候,我到新班级去了解学生报到情况,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学生一进班级,就自己走到后排位置了。这样的学生不少,问了一下,学生告诉我说以前就做后排习惯了。再问问成绩,一般不好。问他:“你个头也不高,怎么没想坐前排”学生笑说:“自己学习不好就将好的位置给他人做贡献吧,咱就做个雷锋。”到了几个点班看。情况大不一样。后排基本是空的,学生能有多前就往多前。这可能也是一种求学欲望强的表现吧。但我总感觉这里是存在问题的。甚至会很大。
我们国家要接受教育的孩子多。学校不能小班额授课也是暂时没有办法的事。但我们老师不能有这种将其分成三六九等的想法。听话的孩子,我们一说。孩子就顺从了。我们就认为教育成功了。面向一些成绩好的孩子我们一讲课,他们听明白了。我们就认为是教学成功了。其他的孩子就成了被我们忽视的对象。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教育上,我们就不会很上心。
很多老师会说现实就这样,要不你试试,全员兼顾能累死你。尽管这样的声音很多。但个人认为我们在做教育工作的时候不能有避重就轻的心态。有困难就想办法,多实践。特别是在教育主体的面对上更不能凭我们老师的主观臆断去“扶强凌弱”。
尚红年老师预案:“大乐透”与座位安排】
“大乐透”与座位安排
湖北 尚红年学生的座位安排之所以如此让班主任头痛,分析一下,不外乎有如下原因:
位置的好坏与成绩挂钩。班主任将位置的好坏与成绩挂钩,人为地在教室这个小小空间里把全体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无形之中让绝大多数学生站到了班主任、班级和老师心目中的优生的对立面。让那些在心里上还仅存一点上进心的学生彻底受到摧残和打击,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自我放弃。所以,不遵守校纪班规,随意讲话,影响老师讲课心情,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就成了他们最无声的抗议、最好的发泄方式。
2.人情关系、利益关系驱动,让班主任陷于被动地位。很多学生家长托人找关系,甚至于送礼,请求老师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同桌、好的座位。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又不是傻子,面对几十双睁得雪亮的眼睛,你能Hold住吗?偶尔为之尚可,但一个班往往是班主任要跟随几年的,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你,你摆得平吗?当你照顾不过来的时候,自然是感到处处受限,座位难于排定。
3.只按学生身高、视力好坏等因素排座位,照顾了一部分学生,但严重伤害了另一部学生,他们公平享受座位资源的权利被剥夺了。同一间教室,难道个子长得高、视力保护好也是一种过错?视力不好,可以更换更高度数的眼镜,不能成为不坐教室后排的理由。个子矮,也不至于被前排的同学完全挡住黑板吧?
班主任意愿下的强弱搭配,表面看对学困生有帮助,但那些经过班主任安排,被帮助他人的学生及其家长们是何心情呢?对学困生很公平了,对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公平的吗?
5.班主任安排的座位,学生不领情,班主任很受伤。安排座位时,班主任一厢情愿,先入为主,乱点“鸳鸯谱”,可学生根本不领情。为什么?班主任根本不了解学生实情,只是凭表象,主观臆断在那里排座位而已。其实,班主任在实施编排座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入个人感***彩,甚至是先入为主。这对那些思想活跃,敢说敢做的学生,有不公平的成分在里面。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结合个人的一些体会,谈谈座位编排的操作方法。
总体思路:首先应明白的一点是:座位编排没有绝对的公平,因为对一部分学生的公平,就是对另一部分学生的不公平。所以,每接一个新班,或者一个新的学期,首先就公布我自己编排位的总体原则。这样,到一定时候换一次座位,学生及学生家长心中有数,班主任就不必要为每次换座位之后费口舌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过多的解释了。
总体原则:公开、透明,一碗水端平。
基本做法:
1.面对新班,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不了解,所以,只有随机组合,乱点“鸳鸯谱”,安排学生坐下来再说。可以先把座次表排好,学生对号入座。也可以到室外站队,按高矮次序入座。这只一个过渡阶段。
2.班主任作指导,完全交由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完成座位编排,然后遵照执行。把难题抛给了学生干部,学生们比我们有办法,一般都能搞定,排一个大家比较满意的座次表出来。
3.抽签决定座位,班主任保留微调的权利。学生、老师熟悉之后,采取抽签方式排座位。当然,对随机组合,事先要做好宣传,统一思想,武装学生和家长。我在家长会上和班上统一组织学习冯建妹写的一篇文章《抽签在耶鲁》(),让学生及家长明白:Lottery,一个简单的单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背后蕴涵了这样一个前提: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公正的对待。然后就是由学生推举学生代表,进行抽签。座位一旦抽定,不得随意交换。确有特殊情况的,先向班主任报告,陈述理由,然后自己去找同意交换的对象。协商好了之后,再把结果向班主任报告,在全班做情况说明。我班实行一年多了,家长和学生基本没意见。对此项政策,已经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深处。每四个周抽一次签,大范围重组一次;每周轮换一次,前后滚动(最后一排滚动到第一排),左右平移(每个大组按一定顺序移动)。这样一来,每个人基本上可以座遍教室的每个位置,大家心服口服。其实,这也是在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做准备,试想一下:做为一个社会人,你在职场上有选择与谁共事的权利和自由吗?所以,抽签安排的同桌,还是无条件接受吧,呵呵。
对于长时间,比如一学期,或者更长时间不更换同桌的做法,我觉得不太妥当。学生之间,由于时间之故,本来交流就少,如果不勤换座位,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交流的机会。所以,我赞成定期轮换,加强学生了解和融合,利于班级建设。
把座位这一敏感问题处理好,很多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黄基云老师预案:学生的座位,学生做主】
学生的座位,学生做主
黄基云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座位安排常规工作,也是一大难题。如何才能更科学,更民主,让学生能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与生活中,这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安排学生座位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关系,学生成绩等等,甚至有的教师带着有色眼镜和势利的心态去安排学生的座位,这些现象及不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个人认为,类似种种现象,在小学和初中比较普遍。
&在我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座位的问题,我主张“学生的座位,学生做主”,所以我都采取“自由组合”的原则,比如我现在的高一、六班,在军训期间,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互相不了解,大家自由选择座位,或者先到先坐。经过一段时间,比如半期以后,大家互相认识了,并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又要从新编排座位。编排的原则就是学生不论男女、成绩好坏等等,自由选择自己的同桌,但这个自由选择的前提是,同桌之间相互促进,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然后,我把班上的所有座位按两桌一组编上号,每组同桌选派一名代表来抓阄,抓到哪里,就坐那个位置。这样既公平,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当然,组合、选择作为以后,如果的确因视力、身高等需要个别调整的,或者一段时间以后,需要调整的,都由自己先协调好后,告知我,我会多方思考,经我同意方可调整。这样没有任何色彩的自由组合座位方式,学生很新鲜,热情很高,也很公平,充分发扬了民主,学生都很满意。并且在自由组合的前提条件约束下,同学们生活、学习都很有激情,效果很好。(兴星这种自由组合,是否担心小两口坐在一起?)我在班级中,就出现了一对情侣申请做同桌,当然被我拒绝了;还有一对情侣,被我硬是分开了。我这样做,是为了班级风气建设,同学们也没有怨言。)
这种自由组合并不是没有任何规则需要遵循的,班主任可以在具体的实施中,根据学生的情况作适当调整,特别是对某些“特殊”的学生。不过,无论谁要调换座位,都必须先沟通,否则,出现的问题一大堆,老师难以应付,尤其对高中学生,如果老师自作主张替学生调换座位,大部分学生是不满意的。2006年我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位女生喜欢讲话,从班集体角度出发,我要求她调换位置,并且指定她坐在某个位置上,但她始终不肯,和我僵持了很久,最后还是我让步,弄得我非常的尴尬,从那以后,我不在那样做了。如果学生要求换位子,都是他们自己找好同桌以后才来向我汇报,以求征得我的同意。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自己找好同桌以后,想要调整,我没有同意的,但我会告诉他很多理由,让他从新选择。
总之,学生的座位问题可大可小,我不赞成根据学生成绩来排座位,也很鄙视那些根据学生家庭条件来排座位的行为,更不能容忍以特殊座位来惩罚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慢慢的长大,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许他们看在眼里,不说,但他们可能记在心里,生恨。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呼吸,健康快乐的成长。
【刘令军老师预案:人人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关于座位的问题,由于我接手的班级班额都不是特别大,最多的一个班也就是63人。后来接的多是50多人的班。因此从来没有就这个事情为难过。
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实在无法提出什么“真知灼见”。
但我觉得有几个原则还是要把握好:
按照成绩排座位的方法,这是一种“变相歧视”,对那些文化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打击比较大。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人生而平等”的民主理念。
“把班级前六名安排在一个小组刺激全班斗志”的做法我认为也不妥。这样还是一种“变相歧视”,老师不要认为给学生一些刺激就能“刺激”出好成绩来的,人心灵的触动来自情感共鸣,而不是来自“等级分类”的刺激,人类为了打破“等级”的屈辱,很多人曾不惜付出生命和热血,因此,等级分类只会加深人内心的屈辱感,不会刺激斗志。不信,大家可以做一个跟踪调查,看那些采取“把班级前六名安排在一个小组刺激全班斗志”的方法,是不是达到了班主任的管理目标。
“我把班里最喜欢讲话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这种方法不利于管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班主任这种做法是在班级内部培养讲话“小团队”,对于有利于班级的团队,班主任应该着力培养,对不利于班级建设的小团队,班主任则必须想办法“拆分”。怎么拆分?班主任肯定无法拆分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可以“拆分”他们之间的“距离”,“拆分”他们的责任,把他们的座位“间隔”开我认为就是一种“拆分”的策略。距离拆开了,免得抱成团。
如何让班级同学满意调换座位?什么方法是最有效,最省事,最环保,也最专业的?按照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换座位是最省事、最环保、最专业的。这个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大家的智慧,班级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请全班同学都发表意见,然后班干部收集大家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几条换座位的原则来,然后将此原则在全班进行表决。一旦通过,那么班主任就可以据此大胆换座位。如果个别学生换座位以后有意见,那么班主任就可以告诉他:同学,请遵守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修订之前,咱们先执行这个原则,如果你觉得这个原则不妥,那么在试行一段时间以后,请你向班委会提出建议,修改换座位规则。
人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遵守社会游戏规则,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游戏规则。对于学生来讲,也许他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破坏学校或者班级的游戏规则,但是,他永远也破坏不了社会的规则。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很好的生存教育。
班级座位安排得恰当的话,肯定有利于班级纪律建设。因为我们总是希望班级的那些学习核心,上进核心,能够带动他身边的人一起学习。把“上进”、“守纪”的一些积极因素向他的周围扩散。
近视眼要照顾,但高个子的近视眼不可以坐前排,因此矮个子也就没有必要坐后排。
我在班级编排座位的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我跟学生解释我编排座位的原则:高矮有序,适当隔离,互帮互助。
第二步,依据此原则在开学时排好了第一次座位。
第三步,每周星期一轮换一次。即最后一组变成第一组,第一组变成第二组,依此类推。
邱林老师预案:我的座位编排史】
我 的 座 位 编 排 史
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邱林教书至今,一直在担任班主任,座位编排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回顾这十几年的座位编排史,实际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史,也是自己的教育成长史。
高矮有序 适当调整
刚参加工作,没有经验,只能依葫芦画瓢,依自己当学生时老师的方法,按照学生的高矮顺序编排座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纪律、视力等情况,小范围调整。之后每月调整一次,以组为单位,如一、三组对换,二、四组对换。这一依就是好几年,其间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感觉什么妥不妥。
自主选位 协商调整
二00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魏书生、李镇西、蒋自立、任小艾等老师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了我。这本书,促使我重新去认识自己的工作,去反思自己的做法。同时,在工作中大量模仿他们的招数,其中编座位就采用了蒋自立老师的自主选位法。首先在班上动员,其次提出自主选位希望学生坚持的原则:利人利己利班级。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不要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高个最好就不要坐前面影响后面同学看黑板;尽量不要因为谦让,矮个坐到后面影响自己的学习;上课会说小话的同学要选择自己服气的、能控制自己的同桌,符合这个要求的同学尽量满足他们等等。然后所有的学生都到外面,想清楚后自己到教室里选座位。从学生的视力考虑,每个星期大组按顺序换一次座位,即第一组到第二组,第二组到第三组……,最后一组到第一组(后面虽然选择过多种排位法,但每星期大组按顺序换一次座位的方法一直采用)。如果中途有学生觉得自己的座位不合理,达不到“三利于”的原则,则自行调换,调换的原则参照的是魏书生老师的“四面八方”法,即要调换座位的两位同学必须征得他们前后左右八个同学的同意,就可自行调换。当时在一个农村片初中,学校规模不大,一个年级也就两个班,学生也是自己从初一带上去的,比较纯朴善良,很支持这样的排位。坐好一看,比自己特意安排都更理想。有中途调换座位的,也能按要求做好工作。
自主选位法用了四年,这四年是我与学生关系最和谐的四年,是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最民主的四年,是自己进步最大的四年,也是我最怀念的四年。可惜……
竞争选位 一考一调
二00五年我已经在乡中学上初三,这所中学规模较大,初三就有十个班。第一次月考下来,所带班级成绩位居倒数第一。这下学校领导、任课老师有意见了,尤其是对我所采取的自主选位法意见最大。在学校领导的干预下,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经请教学校的资深初三班主任,采取竞争选位法。其操作步骤是:大考后,所有的学生在教室外等候,班主任按成绩,从高到低念起,念一个名字,进一个学生,到教室选一个自己满意的座位。同时,老师在讲台前,适当监督,担心不听话的好学生选不好的,一定要求其选二、三排的好位置。每次排位后还强调,要求他们努力,下次大考后按这种方法重新编排座位。由于担心这种排位法的负作用,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我比其他老师多做了几步,先用社会的残酷性、竞争性给学生打预防针,每次排位后找情绪反应大的学生谈心。没有调查过这种排位法到底给学生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显然,成绩是立竿见影,第二次月考就丢掉了倒数第一,学期末进入年级前三。
之后所带的三年初中毕业班和调入现在学校第一年的初二,我都是用的竞争选位法。这四年中,八个学期七个学期我获得了
“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师”的荣誉,唯一一次都是由于我选调进了现在的学校。面对这些荣誉,我却高兴不起来,尤其是调进现学校第一年的初二,虽然荣誉照拿,但学生的表现却使我忧心,学习也许过得去,但纪律、尊师爱校、行为习惯等方面难令人满意。
二00九年暑假,应该是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一篇文章,其大意是由希特勒的一张毕业照所引起的思索。在这张毕业照中,前排是老师和几位优秀的犹太学生,最后一排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希特勒在其中,斜着眼,望着天。当时德国的毕业照是成绩最好的与老师在前排,然后依次,最差的在最后。文章没有看完,我已经不寒而栗,希特勒以后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同此没有关系吗?看看竞争选位法,我已经同希特勒的老师没有两样,我已经在制造下一个希特勒了。
四、师徒结对 分组排位
二00九年九月,当自己再次担任初二班主任时,不管曾经给我带来多少荣誉,竞争选位法,我是再也不会用了。由于城区学校的复杂,用自主选位法,我不敢担保我能否控制局面,于是,只好采用了高矮顺序排位法。
前一批初二学生,确实给我很多教训,我清楚,要在这个城区学校有一席之地,我的经验还远远不够。于是,从二00九年下学期起,我加强了学习,大量地浏览各个教育网站。其间,对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文章阅读最多,对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很想尝试,尤其对其中的“兵教兵”,
确实心向往之。但在我们这个有五六十个班的学校,作为普通老师的我人轻言微,不可能影响学校的改革。后来一想,学校不行,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还是能有所作为的,李镇西老师说的:戴着镣铐跳舞,那就跳一回吧。于是,在二0一0年上学期,在班级里我采用了“将带兵”的座位编排法。
根据这个班的实际情况,六十三个学生,纪律一般,总体成绩偏差,尖子生不多但能力较强、有号召力的特点,在班上选二十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将,另外四十二位学生为兵,然后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办法,每将带两兵为一队,共分为二十一队,全班为三大组,每组三条七排,按照大致的高矮顺序编排每队座位,每排坐一队,中间将坐,两边兵坐。在此基础上,要求将要负责帮助兵,监督兵的学习、作业及纪律等。
这样的编排,效果比我想象的好,首先是班风,从第一学期偶尔得得流动红旗到第二学期流动红旗从没旁落且都是一等奖可见;其次是成绩,虽然兵、尤其是落后学生的成绩没有我预期的进步明显,但将----优秀学生的进步大大超过我的预期。开始编座位时最担心的就是优秀学生会受到影响,成绩会下降,结果却是他们的成绩进步最快,从学期末进行的片区全能竞赛中可看出,前一学期总成绩还是后几名的班级一跃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十六名学生参赛全部获奖,且十五名学生获得全能奖。另外,最担心的几名将都取得了最大的进步,一位老实内向的将所带的兵是班上最令老师头痛的“三大金刚”之首,但他的成绩却进步了许多;一位成绩原来在班上七、八名的将带另两大金刚,但学期末他的成绩却跃居班上第一。至于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获奖者都少不了我班学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是兴奋,对这一次的“优秀班主任”,我第一次感觉到理所当然。
二0一0年下学期,当我再次当班主任时,在所任班级延续了这样的座位编排法。经过实践、学习、反思和总结,这学期我进一步扩展和优化了这种排位法,并将之称为“师徒结对,分组排位”法,并于二0一一年上学期在班级实行。
根据这个班级人数多(70人),尖子生少,后进生多,纪律一般的特点,我是这样逐步进行的:
首先是师徒结对。在班上挑选学习好、有号召力、工作负责的十二名学生作为师傅,然后根据成绩、纪律等表现,采取自愿报名与老师动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十二名学生为徒弟。根据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原则确定师徒关系。同时,其他同学如果认为有必要,也可在十二名师傅中选取一个作为自己的师傅,但每一位师傅最多只能带两名徒弟。确定师徒关系后举行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第一步是签订拜师协议,协议一式三份,师傅、徒弟、班主任各一份;第二步行拜师礼,在讲台前放一排凳子,师傅上座,徒弟行鞠躬礼,献茶(班上有桶装矿泉水,以矿泉水代)。至此,师徒关系正式确立。
其次是分组。以师傅为组长,师傅再在其他同学中按双向选择的原则挑选一名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同学作助手,为副组长;余下的同学仍按双向选择、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小组,每组6人(十组)或5人(两组)。尽量使每组成员的身高齐整,相差不要太大。
第三是排位。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三条八排。由前至后,每两排为一区。按大致身高次序把各组成员分至各区,每一区中的两排中间位置由组长和副组长坐,其他同学坐两边(徒弟一定要坐在师傅边上)。
第四确定职责。每组组长主要负责全组的学习、纪律等,副组长协助组长督促全组的学习,如检查作业、预习、背诵情况等;另设纪律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上课、午休等纪律监督和提醒;卫生小组长,负责安排本小组成员的班级值日分工等;根据实际情况还可设体育小组长、文艺小组长等。
这样的分组排位,使得班上的面貌一新。不但秩序、纪律、卫生、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最重要的是老师能把一些新课标理念落实到位。比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前对于我来说只是徒有虚表,只在上公开课时拿来装点门面,自己一直认为这只不过是花架子。而现在只要多追问几次为什么,或者说讨论讨论吧,前排的就能马上转身过去,六个人一个小组就开始行动了。以前总对“一堂课老师只能讲十分钟”嗤之以鼻,这能行吗?而现在,叫学生自己自学,再小组讨论解决,剩下老师要讲的问题已经不多了。尤其是试卷讲评课,讲了浪费已经掌握了的学生的时间,不讲又有很多学生不明了,这个矛盾总是不好解决。现在发下试卷后,用大半节课先师傅负责指导,小组内部解决,我这个老师则优哉游哉,看看这个小组,指点一下那个小组……,最后一综合,三下五除二集中解决几个问题,老师很轻松,学生也兴奋,特别认真,那个效率啊,就不用多说了。
刘大明老师预案:换座位”的教育预案 】
换座位”的教育预案来源:
特别说明:本博主编排座位,完全是践行师傅【陈宇老师(网易博客:老板老班的博客)】的座位编排思想。师傅是一个具有大手笔,又不缺乏细腻的人。但师傅向来是强调智慧,而避谈技巧的人,从师傅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能够吸收的是智慧,有了智慧就能产生技能。师傅在书中也说到,编排座位一个很难的问题。我深刻理解师傅的“警告”----吸纳思想同时,更需要思考,让思想朝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呢?“换座位”的教育预案,回答了这个问题。
【案例现场】今年是我第一次带班,分入我班的同学都是电脑随机安排的,“条子学生”少,即城里孩子少,农村孩子多。军训结束后,正式到教室上课,按身高高低安排座位,矮的同学坐前面,高的同学坐后面。座位安排如下图所示:(省略)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有同学提出要换座位,咨询全班同学,大多数同学都希望重新换座位。显然,这次安排座位绝不能完全以身高为标准,否则没有更换座位的意义。那么如何安排这次座位呢?
【理论指导】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例如“按身高安排座位”就是一条标准。这条标准似乎具有至高无上的合理性,那就是公平。然而,仔细考察,真的公平吗?我认为,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公平的意义应该建立在公正上,公正的保障依靠公开。“按身高安排座位”,确实避免了所谓的“人情”因素,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同学们对如此安排座位不甚满意呢?原因是这样安排座位不能保证班级的总体学习效率。也就是所,从学习效率来看,“按身高安排座位”或许又是最不合理的。
综上分析,为了保证班级总体学习效率,即为了公正,需要制定更合理的座位安排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公开的,而且应该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唯有如此,才是公平的。
前文描述到,公平的意义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座位标准满足了大多数同学的要求,而有些同学可能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而坐等遗憾,例如个子特别高的同学肯定享受不到优等座位。为了使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制定了标准之后,还需要班主任做好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未享受到标准“福利”同学的思想工作。需要指出,建立良好的班风,是维护全班同学学习权利的最根本保障。在换座位过程中,班主任处理得好,有利于班风的建设,也最终消除换座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预案设计】一、根据“理论指导”,摆在第一位的工作就是制定座位更换标准。显然这次换座位肯定不能完全以身高为标准,否则就没有必要更换座位。但是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室实际,身高又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综合多角度因素,制定了座位更换标准(见附录1)。
二、根据选座位标准,必须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数据调查,例如身高、纪律违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等。其中,身高和纪律违规是硬性条件,而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是软性条件。那么相关数据核实后,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按照标准去套呢?不是的。调查相关数据后,发现完全按照“原标准”将无法执行下去。上文中的一些数据,实际上是经过多次改动的。“原标准”的第二条是“2、身高是编排座位中的重要考虑因素,身高高于175厘米者不坐前四排(包括第四排);两个身高高于175厘米的同学若选坐第五排,那么不宜同桌,最好相隔两个座位以上;身高低于155厘米者坐于前两排。”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难道非常大,因为155厘米以下的同学不到5位,175厘米以上的同学只有一位。经过详细地研究,在数据上做了调整,于是大大地降低了难度。
这个过程表明:计划要根据变化变。教育工作计划,例如教育预案,也必须如此。
三、分析工作的难度,科学分化难点。这其中就涉及做思想工作问题。
根据教室特点,四个“特座”是最大的难点。安排谁去坐“特座”呢?安排谁,谁都不愿意?我是这样做的,花大力气宣传标准中的第3条和第4条,从不同角度解释设置这两条标准的依据和意图,使得这两条的思想深入人心。待水到渠成时,我找了四位同学,没等我开口,四位同学心里已经有数了。这四位同学,就是前期违规次数最多的同学。跟他们交流时,我话没有多说,只说到:“座位不是永远不变的,待其他同学的违规次数多于你们四位,你们四位就可以提出微调座位了。”
四个“特座”安排妥当,那就要安排其它座位了。为了充分体现同学们的意愿,又希望座位的安排能够按照自己预设发展,于是我又多角度地解释了标准第5条的依据和意图。我做了两个主要工作:第一,介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理论(见附录2)。强调互助不仅帮助同学也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要求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许在课堂上和晚自修上干扰基础较好的同学,而只能利用课间时间请教身边同学。第二,做了题为“***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智慧是王牌”的演讲,在这个演讲中讲到了新东方培训学校总裁俞敏洪读大学时的故事、“脑白金”总裁(原“红桃K”总裁)跌宕起伏的命运和我自己的找工作时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着重强调了人脉的重要,更强调“吃亏是福”的智慧。讲完这些故事,提出了我的观点:“高中同学”是同学们将来创业时最重要的人脉。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每一位同学(被分配到特座同学除外)按照附录3的格式写好自己周边同学的名单,要求跟这些同学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所填写的周边同学必须愿意跟自己相邻。进一步考虑到要降低排座位的难度,我要求左右同桌必须分别填写两个自愿名单。
从同学们所填写的相邻座位自选表来看,自愿选坐第一排座位和第六排座位同学很少。为了使座位顺利安排成功,我进行第5、6排座位编排试点。实际上就是对身高在170厘米以上的同学先安排座位。试点之前,选做通部分同学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自愿坐在第六排。为了照顾他们,承诺他前面的同学一定是安排他最愿意相邻的同学。根据这个思路,试点非常成功,接下来安排前四排,也就非常顺利了。
四、座位安排妥当后,再一次强调和解释微调座位的标准,并补充了一些规则,以便稳定人心。补充规则是:日后将以整排为单位,全面考察整排的表现,如果第二排表现比第一排差,那么两排将调换,如果三四两排表现比前后四排差,也将整排调整。如果个别同学表现糟糕,很有可能调换到“特座”上。未享受到优等座位的同学,如果想微调座位,必须认真监督优等座位同学的表现,不能借班主任这把刀杀人,班主任将不会被你利用;但班主任会力挺你监督优等座位同学的表现,最终班主任严格执行微调座位标准第3条。
【最终效果】1、座位选定后,所有同学都表现得很平静,没有一个同学闹情绪。2、座位选定后,全班的纪律表现也更好了。
【案例启示】设计教育预案时,特别是极容易引起同学们情绪的班级事务类教育预案时,制度先行,舆论先行,机会成熟,再做执行。完成工作后,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稳定情绪。
“高一(23)班座位编排标准(草稿)
我班共有58位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室主体上编排为9列6行,其中有两位同学坐于讲台两侧,两位同学坐于第七行中间位置。在同学们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我班建设成为课堂纪律严明、晚自修绝对安静、同学们讲团结、讲礼让、讲互促的优秀班级,那么我班的每一个座位都将是好座位。为了构建“自控、自主、自治、自强”的班风、为了谨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班训,为了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理念,制定《高一(23)班座位编排标准》。
&&&选座位标准
1、编排座位不考虑近视因素、耳聋亦不作为考虑因素,若耳力真实较差,那么可以考虑安排讲桌两边或第一排。
2、身高是编排座位中的重要考虑因素,身高高于170厘米者不坐前四排(包括第四排);两个身高高于175厘米的同学若选坐第五排,那么不宜同桌,最好相隔两个座位以上;身高低于160厘米者坐于前两排。
3、学习成绩亦不作为考虑因素,在我班每一同学都是优秀的,每一同学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4、前一段时间(一到两个月内)的课堂表现是重要考虑因素,爱课堂说话、爱课堂交流的同学,不予享受优等座位的权利,也不能同桌,最好相隔两个座位以上。
5、编排座位时,鼓励“师徒”搭档和(学习成绩、性格特征方面的)“互补”搭档。
6、男女同学可以同桌。
7、在编排座位中讲礼让的同学,在下次换座位中享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
二、微调座位的标准
1、未坐到优等座位的同学,不能因为座位问题而不遵守纪律条例,你的良好表现是保证你下次享有优等座位的前提条件。
2、享有优等座位的同学,务必严格遵守纪律条例,你的一次违规就有可能导致你失去自己座位。
3、未享有优等座位同学和享有优等座位的同学互相督促,原则上,违规次数少的同学可以选择调换违规次数多的同学的座位。
三、座位更换的周期
1、坐定座位后,每周日(或周一)中午按列依次移动一次;
2、全班座位大面积更换周期为一个学期。
备注:大面积更换座位后,适应期为一周;适应期过后,原则上不调换座位。”
学习效率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做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要讲究效率。怎样学习,效率才会最高呢?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省略)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注:蓝色是被动学习(Passiye),红色是主动学习(Active);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附录3:相邻座位自选表。
&&&后排同学姓名(至少一个自愿)&
左边同学姓名(至少2个自愿)&
&&&自己的姓名、身高、愿坐第几排&
&&&右边同学姓名(至少2个自愿)
&&&前排同学姓名(至少一个自愿)&
【深圳 张兴星老师对此次研讨会的整理】(方庆老师对整理提纲有重大贡献)
&&&编排座位方法一览:
第一种:竞争选位法。(详见大家预案)
按成绩排座。每一次考试,采取其操作步骤是:大考后,所有的学生在教室外等候,班主任按成绩,从高到低念起,念一个名字,进一个学生,到教室选一个自己满意的座位。同时,老师在讲台前,适当监督,担心不听话的好学生选不好的,一定要求其选二、三排的好位置。每次排位后还强调,要求他们努力,下次大考后按这种方法重新编排座位。
第二种:自由组合法。(详见大家预案)
开学初,大家自由选择座位,或者先到先坐。经过一段时间,比如半期以后,大家互相认识了,并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又要从新编排座位。编排的原则就是学生不论男女、成绩好坏等等,自由选择自己的同桌,但这个自由选择的前提是,同桌之间相互促进,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然后,我把班上的所有座位按两桌一组编上号,每组同桌选派一名代表来抓阄,抓到哪里,就坐那个位置。这样既公平,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没有任何色彩的自由组合座位方式,学生很新鲜,热情很高,也很公平,充分发扬了民主,学生都很满意。并且在自由组合的前提条件约束下,同学们生活、学习都很有激情,效果很好。
第三种:“大乐透”抽签安排法。(详见大家预案)
每四个周抽一次签,大范围重组一次;每周轮换一次,前后滚动(最后一排滚动到第一排),左右平移(每个大组按一定顺序移动)。这样一来,每个人基本上可以座遍教室的每个位置,大家心服口服。
抽签有背后的理论支撑:社会的竞争常态是你没有办法在职场选择自己的同事。&&看似公平,从学校效率来看,可能是不公平的。
评价:看似公平,但学生就全寄希望于运气了。 但是 现在社会似乎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分数或者说实力。
第四种:班主任一把抓。
班主任安排的座位。班主任意愿下的强弱搭配。安排座位时,班主任一厢情愿,先入为主,以班主任的认识和理解排座位。
评价:这种编排方式,由老师凭借个人好无编排座位的方式,在讨论中很少有人提及。显然,大家共识,班主任一言堂,一个人定乾坤的编排方式,不利于班级走向良性发展。看魏书生、李镇西这些老师的书籍,很少提到此种方法。其实我们这一代做学生的时候,老师主导座位的情形司空见惯。在我工作的学校里,很多老教师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编排;一些年轻的没有工作经验的班主任也采用自己主观认为合理、公平的方式进行编排。无论班主任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这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甚至后续疲于奔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第五种:学生自愿+老师编排方式(详见大家预案)
第一,按照自愿原则,自己找同桌。不允许强迫;第二,以六个人为一个小组,按照成绩,好、中、薄弱同学进行搭配,由老师指定;第三,小组成员,互相协商,可以在小组内任意调换座位。第四,每两周小组调换一次座位,全班九个小组,按照S型方式进行轮换。口号是:让每一位同学坐遍教室的所有位置。
第六种:“将带兵”的座位编排法(详见大家预案)
根据这个班的实际情况,六十三个学生,纪律一般,总体成绩偏差,尖子生不多但能力较强、有号召力的特点,在班上选二十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将,另外四十二位学生为兵,然后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办法,每将带两兵为一队,共分为二十一队,全班为三大组,每组三条七排,按照大致的高矮顺序编排每队座位,每排坐一队,中间将坐,两边兵坐。在此基础上,要求将要负责帮助兵,监督兵的学习、作业及纪律等。
第七种:互帮互助、适当隔离的座位编排法。 第一步,我跟学生解释我编排座位的原则:高矮有序,适当隔离,互帮互助。
第二步,依据此原则在开学时排好了第一次座位。
第三步,每周星期一轮换一次。即最后一组变成第一组,第一组变成第二组,依此类推。
第八种:刘大明老师的座位安排方法。(详见大家预案)
二、编排座位不同标准及优劣标准一:按照成绩编排座位。这种编排方法收到众多老师的否定。“大考后,所有的学生在教室外等候,班主任按成绩,从高到低念起,念一个名字,进一个学生,到教室选一个自己满意的座位。”这种做法,于海龙老师的预案中,旗帜鲜明地讨伐此种编排座位的标准。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基本上大家取得了共识。
群内精彩言论:
&位置的好坏与成绩挂钩。班主任将位置的好坏与成绩挂钩,人为地在教室这个小小空间里把全体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无形之中让绝大多数学生站到了班主任、班级和老师心目中的优生的对立面。让那些在心里上还仅存一点上进心的学生彻底受到摧残和打击,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自我放弃。所以,不遵守校纪班规,随意讲话,影响老师讲课心情,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就成了他们最无声的抗议、最好的发泄方式。
&用考试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仅是社会,其实很多家庭,包括我们很多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都已不为其重了。作为学校教育的践行者,将这种观念继续延行就更不应该了
&见过很多老师在排座的时候,利用学生的成绩好坏来作参考。理由是既可以刺激学生为了能有一个好座位听课而加劲学习,还可以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集中,都能有好的听课效果。这样的安排,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就不对。最基本的公平也被我们破坏了。
分析:按照成绩编排座位的方法,也可以取得一些成绩。个别班级采用这种丛林式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确可以起到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的作用。倘若遇到问题生比较多的班级,这样编排座位方式,势必让班级走向分裂,并且后患无穷。
标准二:按照身高、视力等因素编排座位。
预案精彩言论:
&只按学生身高、视力好坏等因素排座位,照顾了一部分学生,但严重伤害了另一部学生,他们公平享受座位资源的权利被剥夺了。同一间教室,难道个子长得高、视力保护好也是一种过错?视力不好,可以更换更高度数的眼镜,不能成为不坐教室后排的理由。个子矮,也不至于被前排的同学完全挡住黑板吧?&&分析:群里讨论这个话题的人似乎不多。按照身高、视力来编排座位,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公正。但是就不是不公开。原因是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说自己视力不佳,视力不佳又不是弱势群体。视力不佳就有获得好座位的特权吗?再说,100度视力不佳,300度也是视力不佳。这个形似标准,其实不是标准。而且身高高一个头是高,高一厘米也是高。那么,是不是高一点点就要坐后面呢?况且这个貌似公平的编排座位方法,也很难服众,因为你不能保证高个子总是坐在矮个子后面。还有,个子高,是一种错误吗?
标准三:按照是否讲小话为标准(隔离讲小话的同学)
预案精彩言论:&在学校教育中,有的班主任怕问题生在课堂上影响他人,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拿安排座位这件事来说,有的班主任采用了下面的某一做法:(1)设“隔离带”,其典型的做法就是前后左右都是女生,中间安排一名问题生,让他处于包围圈之中。(2)有的老师喜欢为纪律差的学生设“专座”。有的老师把“专座”
设在眼皮底下,这样便于控制;有的老师设在犄角旮旯,以减少影响。(3)有的老师喜欢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对那些纪律问题严重的学生,班主任今天当众命令他“坐这”,明天命令他“坐那”,意在找一个有利于克服他毛病的环境。可班主任没想到,他会像火种一样,坐到哪,哪儿的学生就会说起话来。最后老师也不得不承认“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
分析:从这三种排座位的事件来看,我认为这三种处理办法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想这几个班主任随时担心这些问题学生有如一颗定时炸弹,不知哪个时候又会惹出新的事端。因为这三种做法都没找到学生问题所在,根源在哪。正如我在王晓春老师的讲座中所领会到的,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诊疗就像医生治病一样要先确诊症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的主观的把班主任的要求和愿望强加给学生,应该以问题学生为出发点,先鉴定、确定,再了解其成长史后确认,评估家庭教育再诊疗,最后还要看治疗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教育问题生。
王晓春老师的讲座令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虽然有时我潜意识里认为这个学生是行为习惯有问题,那个学生心理上有障碍,但从没想过要给问题生分类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诊疗。在班级管理中在我眼里我一般只看到了三种问题生,一是被老师认为“怪”的心理型问题生,对这方面我特别敏感,或许因为我老公是心理学老师;二是被老师称为
“懒”的行为习惯问题生;三是被老师看成“坏”的品德型问题生。对于心理型问题生我会试图找到他问题的症结或是请教家里的心理老师。对于行为习惯问题生我一般采取的不搭理那根顽皮的神经。
对于品德型问题生我一直相信***说过的一句话,:“团结大部分,争取小部分,孤立个别”,我坚持正面引导,能争取的尽量争取。
&我是在初中,一般接手一个新班第二天就会临时把座位排好,一个星期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再正式排座位,我从不按成绩排座位,注意力主要放在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身上,不让他们扎堆。刚开始的第一个月可能有家长找我说座位的事,但逐渐的就不会了。因为首先讲究一个平等对待的原则,其次灵活处理。一般两个星期换一次座位,前后轮流做,若视力不好的,照顾一两次之后就要学生找学生,自己解决。但听力不行的,我就会多留意。换几次后,就把换座位的事交给班长和学习委员,我只顾问顾问一下。我觉得学生最了解学生,有时学生比我们班主任做得更好。
&孤立个别----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伤害。我觉得,班主任不能联合班级所有同学孤立某个人,太残忍了。
&“我把班里最喜欢讲话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这种方法不利于管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班主任这种做法是在班级内部培养讲话“小团队”,对于有利于班级的团队,班主任应该着力培养,对不利于班级建设的小团队,班主任则必须想办法“拆分”。怎么拆分?班主任肯定无法拆分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可以“拆分”他们之间的“距离”,“拆分”他们的责任,把他们的座位“间隔”开我认为就是一种“拆分”的策略。距离拆开了,免得抱成团。
分析:在讨论过程中,究竟要不要“隔离”某些讲小话的同学,要不要设置隔离带,群里老师是有争议的。在面对讲话大王时,如何对症下药,找准窍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短期来说,隔离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期来说,如果不深究说话大王说话的真正原因,那么隔离带也很快会松散、崩溃。
标准四:按照家长请客吃饭为标准。
预案精彩言论:
&人情关系、利益关系驱动,让班主任陷于被动地位。很多学生家长托人找关系,甚至于送礼,请求老师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同桌、好的座位。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又不是傻子,面对几十双睁得雪亮的眼睛,你能Hold住吗?偶尔为之尚可,但一个班往往是班主任要跟随几年的,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你,你摆得平吗?当你照顾不过来的时候,自然是感到处处受限,座位难于排定。
&我和一些朋友聊天,凡是按照自由搭配、小组轮换、定期调整的班主任,从来没有家长因为座位问题请吃饭。
&如果有老师被家长搞得很烦恼的话,不妨使用刘大明老师、或者黄基云老师的方法。
分析:班主任与家长打交道,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家长提出自己的要求,常见的是老师给予座位照顾,或者给孩子安排一个成绩、品行好的。倘若班主任们乐于如此,那么我们所讨论的东西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倘若班主任不愿受到这种“骚扰”(事实上家长们会经常提出这一请求)请求,完全可以借鉴预案中的很多种方法。正如讨论所说“自由搭配、小组轮换、定期调整的班主任,从来没有家长因为座位问题请吃饭。”
标准五:按照科任老师意见为标准或参考意见。
开学以来,天天吃饭,被科任老师要求调整位置。这个不能同这坐,那个不能同这坐。这种情况,老资格、经验丰富的科任老师容易向年轻老师提出这种意见。年轻老师往往迫于自己经验单薄、班主任经验匮乏,而被迫采用。鲜有年轻科任老师提出调整位置的。
分析:调整座位,如果是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的话,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频繁的调换座位,不利于班级产生稳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爱讲话的人会传染给更多的人。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后患无穷。
通常我们编排座位的方法依照的是以上标准。但每一种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又很多变体,并且有些“变体”很成功。以下是对第一条标准变体的进一步思考。
三、按照成绩编排座位的再思考----小组方式,将带兵方式
我们说,不按照成绩编排座位,已经成为群内同志们的共识。但是编排座位,还有一些综合的方式,考虑到了成绩因素。大家可以再比较一下,
以下几种参考成绩的编排方式。
1、“把班级前六名安排在一个小组刺激全班斗志”。我校一位老师带重点班。为了促进班级你追我赶,设置了一个冲刺重点小组。
群里老师认为:这样还是一种“变相歧视”,老师不要认为给学生一些刺激就能“刺激”出好成绩来的,人心灵的触动来自情感共鸣,而不是来自“等级分类”的刺激,人类为了打破“等级”的屈辱,很多人曾不惜付出生命和热血,因此,等级分类只会加深人内心的屈辱感,不会刺激斗志。不信,大家可以做一个跟踪调查,看那些采取“把班级前六名安排在一个小组刺激全班斗志”的方法,是不是达到了班主任的管理目标。
2、小组方式,
按照班主任意愿,进行强弱搭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学困生放在一起。比如我的做法:按照自愿原则,自己找同桌。不允许强迫;第二,以六个人为一个小组,按照成绩,好、中、薄弱同学进行搭配,由老师指定;第三,小组成员,互相协商,可以在小组内任意调换座位。第四,每两周小组调换一次座位,全班九个小组,按照S型方式进行轮换。口号是:让每一位同学坐遍教室的所有位置。
群里老师评价:表面看对学困生有帮助,但那些经过班主任安排,被帮助他人的学生及其家长们是何心情呢?对学困生很公平了,对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也是公平的吗?&可以按照成绩来排位,但要看出发点是什么:比如,习惯好且成绩好的学生和习惯不太好且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同桌,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我的整体感觉是:在高一和高二,成绩互助、习惯互助都是可以着重考虑(当然,要征得“好学生”的同意,同时也要引导好学生树立帮助同学的思想);到了高三,我认为需要“强强联合”,因为这个时候好学生是要专心复习的,可能无暇顾及那些成绩差、习惯差的学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安静、专注的氛围。
&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守纪律上进的学生带动他身边的人学习互助关系,成绩好的乐意吗,不担心被影响吗?
&刘大明老师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把金字塔理论传播给学生,这个问题就没有了。(详见刘大明老师预案)
3、将带兵方式(邱林老师预案)
不多赘述。很显然,这种方式,利用成绩优劣,区分将与兵,不仅促进了学风,而且解决了很多关联的问题,比如纪律问题、问题生问题等等。邱林老师的这种方式,同样可以提供给我们新的思考方向。
四、调换座位及关联。编排座位延伸出来的其他问题。比如纪律问题,班风建设问题,问题生问题。比如换座位,是否可以促进班级纪律?有群众讲:排座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归到排座中去解决。一个开发商就那么资金,可是还要大包大揽的干很多工程,呵呵能不出豆腐渣么。信斯言也。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这一次预案是对长期带班主任工作经验、班级管理的总结;对经验浅显的老师来说,能够启发他们,进而让他们摆脱被家长纠缠、被同事纠缠、被调换座位纠缠的窘迫境地。显然,这是本次预案的意义所在。感谢每一位参加讨论的老师。鉴于篇幅,不可能一一梳理我们的火花,不可能一一署名,但是,今天这样的预案产生,少不了群众们集体的智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