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精选10篇)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1):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精选:时光是个奇迹
来源:130影萍网标签:本杰明&巴顿奇事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
时光飞逝,不明白这条长河哪里是源头,所有的人顺流而下,只有一个人逆流而上。本杰明&巴顿
影片几乎完美,除了女儿完全不明白本杰明是谁这一点有待商榷。毕竟离开的时候她已经一岁多,之后又回到身边,就算不明白是父亲,也该有所耳闻之间的关联。倒着长的逻辑基本上还是编圆了,不断插入的时代背景,一战,二战,披头士,卡特琳娜飓风,让这段&奇事&附着于真实的历史之上,有务必的可信性。这有点像《阿甘正传》了,据说影片也是根据小说改编,原著也是讽刺意味,影片却成了温情奇幻的&个人传奇&。
我没读过原著小说,但是就影片来说,感觉这种改编还是很合大众口味的。饭饭有些苛求了,我觉得这次芬奇把握的很不错,比《十二宫》强。全片的节奏,氛围,格调极尽完美,尤其是摄影和配乐,配合的相当完整流畅,没有唐突和缺憾。巴黎那段的叙事风格还来了一点变奏,借用了个《罗拉快跑》似的多次假设,让这个转折点更令人记忆深刻。[由整理]
影片的摄影十分出色,构图和明暗比较都很讲究,细腻,沉静。镜头常常徐缓的推拉,虽然是主流手法,加了滤镜,但没有显得过于矫情做作。整部影片的基调也是徐缓的,皮特说起台词来不紧不慢,布兰切特更是舒展悠扬,冬天里看这片真是一种享受影萍。
就剧情的结构来说,真正算是&奇事&的不合常理部分,就应是第一段从出生到少年(生理老年)和最后一段从少年(心理老年)到死亡(汗,这个乱呀)。最后给出了老年痴呆,丧失记忆的解释还算合理,这让整个故事能在奇异惊叹中走向结束,观众也能理解这份温暖的杯具。中间的过程,倒和普通感情故事和历险传奇差不太多,如果要比较,和《大鱼》有同工之妙。本杰明不单生理上倒着长,心理上也并不是越来越成熟。他刚上船工作时,但是20岁不到,但说话做事都显得很稳重,难怪人妻达尔蒂会钟爱他,把他当成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中年人。而到了真正年龄三四十岁时,皮特反而像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了,他也会冲动,也容易吃醋。本杰明并没有和黛西结婚,他们同居有了孩子后又分开,此时他的心理年龄四五十岁,可却像个生理年龄18岁的男生一样出去闯世界。也就是说,本杰明其实走过了两个青春期,而且都是心理上的,第二个青春期里的皮特,基本上和他演得那些叛逆小帅哥没啥区别,因此如果编剧不让他得老年痴呆,这个故事就没法继续&奇事&下去了。
再一个惊叹,就是影片的化妆术,简直和魔术一样。面容,肤质,形体都能够随心变化,想多老有多老,想多小有多小。让皮特的面孔变老不太难,但这脑袋长在一个瘦小枯干只有一米多的身体上,特技师还是做到了。我不由自主的做了个计算,那就是本杰明和黛西到底活了多久?本杰明1918年出生,死在黛西怀里,他49岁时,黛西43岁,怀孕有了女儿,那黛西是1924年生人,2005年飓风时就应是81岁,2003年换钟时,本杰明变成婴儿死去(真省棺材呀),他就应是85岁。因此四五十岁那段时刻两个人就应正好适宜,都在人生的中断,心理生理年龄都能够正常相遇。当然本杰明的年龄要做减法,生理年龄=85岁-实际年龄,化妆师把之后的皮特变得那么年轻,给观众的惊艳感,要比布兰切特更多,毕竟此刻的皮特确实老了,胖了。上次我在戛纳见到他时,感觉脸都有些浮,满是皱纹,和乔治&克鲁尼站在一齐,看得悲哀呀。电影里居然能那么年轻,仿佛时光倒流了。至于布兰切特的美,我对她二十岁时不熟悉,也就无从比较。但是女王就是女王,倒是今年被她震了一次,眼见她打着小花伞,身着一身紫色站在我面前,呆了。我也算是亲眼见过不少顶级明星了,可就那一瞬间,我才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光彩照人&,仿佛有层光芒铺面而来,旁边的斯
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以及哈里森&福特立马暗淡下去。我看得出神,彻底的花痴了一把,新浪的美女总监小豆也由衷的赞叹&真美呀&,这才叫顶级的气质,带光晕和气场的。
这片子务必要在大银幕前看,出来后恍若隔世。虽然,那只蜂鸟一向在提醒我,这只但是是个奇幻传奇,杜撰的故事,可人生不就是这些奇迹组成的吗。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2):
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谁明白呢?!
&&浅评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
&咱们最后都会去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罢了。&这是一个关于性命的故事。可它像一部史诗,表现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本杰明巴顿,而是很多人的性命历程,只是巴顿的比他们特殊一点点、完整一点点点罢了。而它又不仅仅仅仅在讲述人的生命,同时也可瞥见一个城市的兴衰和一个时代的荣辱&&
影片是从凯克先生为新奥尔良火车站制造的那口大钟开始的。那段画面像是一部默片有一种沧桑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历史。一口倒走的钟,他想让历史倒走,但战争已经发生,倒走只会多制造出一个战争,于是,之后二战的出现果然就有了种历史倒退的痕迹。然后听说凯克先生独自泛小舟于海面,这是一种漂泊的意象。被他&制造&出来的本杰明也追随这意象,在之后的人生中在船上当起了水手。这令他体验了他性命中丰富的一段经历,也包括二战。倒钟毕竟不是白造的,他很幸运得存活了下来,不像凯克先生的儿子。
(上段是我的胡乱联想,此刻言归正传。)
关于性命:
主人公有着与众不一样的性命流程,这是影片的线索和立足点。一个倒走的人生,生下来是个老人,之后越长越年轻,返老还童回归婴儿。这样的安排让咱们对人生的看法有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更深刻地发现人生的好处。老人会被人嫌弃,因此,本杰明的父亲都不愿收留他。但是就像母亲告诉他的&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我有不一样的认识。&他的身体正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区别在于他的变化和别人是相反的,他在变年轻。这时的画面是衰老的他握着中年女生的手叫着母亲&&一个很奇特的景象。看着多少有点异样的感觉,可能是心酸亦可能不是。不是为本杰明的衰老,正因他是新生的,而是为他的母亲,他们注定要错过,会在他看上去很年轻的时候老死。这样一种差距太大,比共同成长、变老要让人难以理解。就像那位教他弹钢琴的夫人所告诉他的:这很遗憾,正因要经历所有自我爱的人比自我先死去。咱们注定要失去他们,但是只有失去了他们,咱们才明白他们对咱们来说有多珍重。因此,以本杰明为视角咱们才更清楚地看见了身边的人的失去对咱们意味着什么。当他越来越年轻,他的爱人脸上却增加着皱纹这样的感情也是痛苦的。他无法和孩子一齐成长,只会成为爱人的累赘。
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本杰明的童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也就是说他是在养老院&长大&的,当时他还是个老人的模样。养老院,这也是个特殊的意象,那里最接近性命的终点,可它却是本杰明的起点。那里最常到来的&熟悉的客人&就是死亡。一波又一波的人走了,然后新的人再进来,说是性命无常倒不如说是有常,没有人能够避免。但它也常常以令咱们惊讶的方式出现。比如教堂里牧师为本杰明和母亲做完祷告,他自我也倒地不起了,但神奇的是,原本不孕的母亲真的在之后怀孕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宗教的关联,而是性命本身的无常,它随时能够离开也随时能够到来。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咱们不能左右,但是咱们能够选取每个人自我度过性命的方式,就像&弹琴未必要弹得很好,但要对弹的东西有自我的感受,这其实是在为自我演奏音乐&。
关于人物:
与其说人物,倒不如说主角,咱们的存在以务必的主角出现,比如母亲、父亲、兄弟姐妹、爱人&&
先来谈谈母亲奎尼。这真的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生。是她收留了这个&不可能是人类&的婴儿。她把它称作上帝的孩子,说他在此已经是一个奇迹;她把它放进抽屉里还不忘留1条可供呼吸的缝;她在钟声响起时给了它个&本杰明&的名字(钟的英文是&BEN&);她会在他的轮椅接近台阶的地方把他拉回;她会在他因贪玩一整天不回家而吓到哭;她愉快地迎接他每次回家,并给他一个拥抱&&她的母爱无私、伟大。
父亲的主角在片中也有几个不一样的类型。本杰明的父亲,刚答应妻子要给孩子一个家,转身却将他抛弃,原因是这个丑陋的不像人类的家伙夺走了他深爱的妻子的性命。他害怕他可怖的样貌,他逃避职责。而本杰明离开妻儿的原因是害怕自我成为她们的拖累。他要给孩子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玩伴,他期望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可他的职责就是离开,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很幸运的是,本杰明的第一次喝酒是和父亲一齐,并且用自我赚的钱请他。他的女儿可没那么幸运了,只能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发现父亲给自我寄的明信片。另外,片中还有一个父亲,只是他是从迈克船长口中出现的。这个认定儿子只能在托船上干一辈子的父亲。
也正是正因这样一个父亲,才有这样一个儿子,迈克从来认为自我是个艺术家&&纹身艺术家。连在死前的一刻他还是关心着他被射烂的作品。他是个自由的人,不愿被父亲的想法压制,也不钟爱被规矩束缚,因此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兄弟姐妹想带黛西出海的要求,哪怕这是会被吊销执照的。
关于本杰明爱过的两个女生那就更有意思了。但是,她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伊丽莎白是他情人,黛西则是他的爱人。两个孤独的人在最寂寞的时刻相遇&&午夜。于是他们成为了情人。那个有夫之妇对于自我的丈夫并不满意,夜深人静的气氛给了他们畅快自由的交流。倾诉自我的过去。他们品味着茶、酒还有鱼子酱。他得到了第一个接吻,她正因他而变得年轻。正因是情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关联短暂、神秘、又不了了之。
爱人则不一样,从他们第一次的相遇,别忘了那天是感恩节,是上帝赐给对方的礼物。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桌布下正因烛光而掩映出的影子,只有亲密的爱人才能拥有。他们的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小女孩怎样会懂感情&当老年黛西说完这句话后就出现了黛西年轻时跳舞的场景。她的前半辈子是属于舞蹈的,因此她根本没有重视本杰明。她要和他***,但是他拒绝了,他对于她绝不是正因***而***,而是为了感情。当她不能再跳舞了,她才真正拥有了这份感情。她不愿爱人看到自我狼狈的样貌,看到自我不美、不能跳舞的样貌。他们会在每个晚上睡前对彼此道声晚安。他卖掉父亲的房子和公司只为给她一个完美的家,他的离开出于无奈,但他的感情又驱使他出此刻她面前。他是在她的怀抱中
闭上眼睛的。这份爱让两人记挂了一辈子。
影片最后的一组人物片段实在是本片的神来之笔,十分动人,伴随着那音乐几乎使人落泪,那钢琴声就是那夫人教给本杰明的那段。这些性命在本杰明的人生旅途中出现过,每一段都很感人。
火车站的旧钟已被换下,它以前证明了大半个世纪,人类最高速发展的那段时刻。新的钟不再倒走,意味着那些旧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而被新的东西所代替。水淹进储藏旧钟的杂物室,也将新奥尔良一齐淹没。以前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会被新的人生代替。过去的层层记忆也正因时刻的流逝而被清洗干净。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没有什么东西能持续到永远的,咱们也一样。&
&有些东西就是会持续到永远的。&
&晚安,黛西!&
&晚安,本杰明!&
或许,只有时刻是唯一永恒的东西,谁明白呢?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3):
逝者如斯夫&&《本杰明巴顿的奇特人生》
本杰明是倒着长的,我也倒着说。从片尾说起。片子最后一个镜头:飓风来临,大水涌进一个货仓,倒走的大钟立在里面,渐渐被水淹没。是为这部电影的点题之笔:钟正走也好倒走也好,人顺长也好逆长也好,最后都消失在时光的长河。孔老师两千五百年前说:&逝者如斯夫。&意思就是这个叫本杰明的匹夫,也跟其他人一样逝去了。
本杰明巴顿的故事表面上是奇特的,但是他本人的性格不忽悠。片子跟主人公一样,要说的道理很明白,从开头交代那口大钟的传说开始,就是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关于时光的故事。人们常说:要是我能越活越年轻就好了。于是真的有作者尝试去想像,如果一个人越活越年轻,他的一辈子会怎样。从本杰明同学的个案,我只能得出结论:不管顺着长倒着长,其实都一样。都要随缘,都要相爱,都要失去,都要忍受孤独。。。
如果编导想让人觉得本杰明本质上是奇特的,那他们失败了。
时光真的是这个世界最神秘的因素。它是线性的,只往前走,它对万物公平。如果时光的性质不是这样,我们的世界是无法想像的。再奇特的个案,我们也只能想像时光倒走,虽然倒走,仍然线性,仍然公平,因此本质一样。关于时光的想像,如果不能突破&线性&这个特征,就不会奇特到哪里去。话说回来,真突破了&线性&,也许读者观众就无法理解,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按照这个世界的时光塑造的。
从叙事角度来说,本片没有给人真正奇特的感觉,问题出在视角。采用本杰明的第一人称叙事是明智的,为了避免冗长单调,让黛茜母女偶尔代叙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本杰明的叙述里,没有表现出一个倒着长的人应有的独特的心理。他的生命跟别人的如此不一样,他就应有别人无法体会无从想像的喜怒哀乐。但是从电影中看起来,他除了倒着长之外,想法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片子因此缺乏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比如后半部分他不愿成为所爱之人的累赘,那种心理就应挖掘得多一些,可惜只匆匆带过。
也许描述倒着长的人生,即使对最有想像力的作者都是高难度的。
除了这一点缺憾,《本杰明巴顿的奇特人生》是部高水准的好看的电影。虽然长,但不闷,制作精良,画面饱满丰富,时常有温馨的笑料。大卫芬奇十年前的《搏击俱乐部》,不忽悠死人不罢休,如今似乎是心地澄明了,不玩那一套了。当然有些镜头和画面,还是在考观众。比如本杰明初遇黛茜,旁白说:&那一天,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那个人。&观众很自然地会去看从远处跑过来的小黛茜。其实在黛茜跑过来之前,前景有一个男人钻进一辆汽车,然后车开走了。这个人,是本杰明的父亲。说实在的,黛茜并没有怎样改变本杰明的一生,他父亲把他丢在老人院,才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种手段,是芬奇的惯技。
说起来,父亲把他丢在老人院,倒是做对了。对一个生下来就是老人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地方比老人院更能给他一个安稳的自然的环境呢?其实这片子是个fantasy,主人公的世界是精心安排好的,就像实验室里的比较组小老鼠,除了倒着长,其他各方面条件都一样。因为是实验,虽然一切看上去温馨,但骨子里总是冷淡的,包括感情。所以名字叫&curiouscase&,个案。在这一点上,本片又和《搏击俱乐部》相似,那个片也是fantasy。
看电影的过程中,倒是有个奇特的现象:只要BratPitt以本来面目无敌金身无比拉风地出此刻银幕上,观众席必响起欢快的笑声。可能是老年的造型比较太强烈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之后的少年造型,更是诡异。CateBlanchett的少女面目,也挺碜人的,忽然有看日本美少女漫画的感觉。PS的效果还是跟真实面貌有差别。回来之后,忽然想重看《夜访吸血鬼》,至少那里头的BP,美貌是真的。
里头的其他人物都挺可爱的。被雷击七次那个家伙简直太搞了,但是数来数去,只听到六次雷击,难道漏了一次?跟游泳的贵夫人深谈那段,很有味道。船长像***员,临死要说大道理,令人宛尔。蜂鸟那个比喻,则有点牵强。
好片子,值得琢磨一两下。以后BP真的老了,能够拿来比较比较。估计他老了还是会比这片里的造型好看。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4):
逆生别于不朽,思索多于评价--《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揭示
对于这篇&影评&的题目,我有理由自责--前后在说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虽然都与《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关。
生来年老,而越来越年轻,这是一个较好莱坞以往影片十分新颖的情节外套(虽然影片的脚本并不&新&了):这往往会让人乍一看下与另外一个线路混淆:那就是&不朽&。我们会在两个虚幻的基础上进行不一样的思索:年老和年轻的逆向生长,不朽,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命题。《夜访吸血鬼》里讨论的不朽,《指环王》里讨论的不朽,那是在讨论妖媚和凡人间的关系,或者说那是一种孤独却又良好的心境,看着时代在自我的指边更替,而&我&却不再受到时空的束缚,无论是看着&人王&故去,还是提心吊胆地在黑夜出没,这都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历程,虽然伴随着的也是痛苦和挣扎,伴随着的是&看着所爱的人远去&,而时空的转换会令处于其中的心态获得一种异样的淡然。但千万千万,不要把《本》错误地理解为不朽,那绝对有天壤之别。年老到年轻,最后走向的也同样是死亡,只但是,生长的过程和表象与常人略有不一样而已,而身处其中的心境是怎样的?所要承担的痛苦绝对不是&不朽&的人物能够体尝;他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而留存不完整的完美回忆,体会不到年轻生长所带来的欣喜,体会不到走向成熟逐渐具备力量的得意,也同样体会不到与爱人终老膝下环绕的欢愉,只能在短暂的期间与身边的人擦身而过,在某一个时候狠心
割断所有的缠绵,这实在不是一个人类能够承受的。
那么《本》所揭示的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时光究竟是什么?时光是可逆的么?时光真的能像那倒走的钟似的,把逝去的亲人带回到我们身边?也许影片正在告诉我们,无论人的一生是如何的,即使你的一生离奇另类到从老而年轻,那究竟是一生,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短暂的旅程。人的一生能够那样多彩,你能够固守在一个地方,也能够走过所有的角落,而时光对所有人都很公平,她在那个地方克扣了你,也就在这个地方给与并但是分的补偿,而在这短暂的旅程中你会做什么,取决于自我的选取。而无论你如何表达你的始点和终点,你终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许影片正在告诉我们,始终的表象倒置并不影响生命的活力和精彩,而人的始和终,是一样的,完全一样,初生的婴儿和垂暮的老人,他们拥有同样的状态和情绪,他们都是最接近于上帝的生命。或许影片在告诉我们,人都是孤独的动物,他们并不群居,他们只会以自我的人生轨迹偶尔交汇,完美的缘分,短暂的相聚,应当使人感到满足,即使你们的生命之线是相向而行,相汇只在瞬间,那个瞬间已经足够让人体味,让人珍藏了--因为时光并不可逆,就像影片结尾飓风带来的洪水一样,奔流不息,势不可挡,她带来了所有,也带走了一切,即便是不朽,也在时光的长河中
,演示一个不朽的寓言而已。
《本》或者能更多地激发观众的思考,而更少得获得一些技术上的评价。但是依旧有若干点能够指出:女主角撞车的一段无疑是十分搞笑的,或许能够理解为在长河中的一条小小支流,它是那样不和谐,而又让人感到闪亮。这个段落似乎与本片的风格完全无关,而类似与其他轻快风格影片的一个开场,安插在那里有很强的跳跃性。我不想褒贬这个桥段,只能说,这的确十分特殊。皮特的演出我不想过多褒奖,他的确在不断突破自我,获得长足进步;相形之下,其最近的作品,我更多欣赏其在《阅后即焚》中的表现,那里他是那样一个另类搞笑的人物,而在《本》中,他十分深沉,十分忠实,十分恳切,也许这是两个不一样层面,不从进行深入的比较。试想当年莱奥那多从铁迪尼号到飞行者的升华,皮特也让同样我对于漂亮脸蛋的演员有了更多的宽容的期望,转看当今中国的漂亮男星,感叹不知何时,他们的脱胎换骨也能稍许到来啊。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5):
《本杰明&巴顿奇事》配乐管见
公映于08年圣诞节的本片是去年颁奖季的一大热门,大卫芬奇导演,由《阿甘正传》的金牌编剧操刀,将菲茨杰拉德的同名短篇小说搬上银幕。
创作这个短篇时,菲茨杰拉德在酒精毒品的腐蚀下,渐沦为替以前被他讽刺的时代镀金的一部分,剥落美国梦金箔的才情基本都留在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的大亨》中。不堪丧妻之痛,一度被迫远赴好莱坞编剧的他,写作的目地当时仅限为一个瘾君子谋求温饱。这样背景下写出的书,即便仍不乏可取之处,但差强人意的评价似乎并但是分。
但在学院偏爱文学改编的大方向下,《本杰明》一向不乏问津之人。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朗&霍华德就有意将其搬上银幕,但苦于以当时的技术展现&返老还童&的过程恐难让人信服,于是只好像詹姆斯&卡梅隆搁置《阿凡达》一样搁置下来。霍华德先生显然没有&世界之王&的耐心,不久便转投丹&布朗的怀抱。就这样,这个题材最后辗转落到了大卫&芬奇的手上,芬奇携手爱将皮特,企图再造《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的辉煌。
这个每个环节都野心勃勃的团队在配乐方面显然也不会有丝毫懈怠。本片的配乐全部由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创作。亚历山大虽然不像约翰&威廉姆斯、汉斯&季末这些蜚声海内外的大师那样为国内观众所熟知,但我们对这位履历上写着《色戒》和《面纱》的48岁作曲家显然并不陌生。除上述两部在大陆公映过得电影外,他还曾为《暮色2》《金色罗盘》《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我心遗忘的节奏》《女王》等片谱写原创音乐,可见他能够柔韧游走在文艺片和主流商业片之间,尤擅长悠扬隽永,富有异域风情的旋律。本片的音乐秉承他一贯的风格,清新悦耳,余音绕梁,却并不喧宾夺主。借用亚历山大本人的话说&音乐务必强而有力,但也要十分的沉默,它务必十分的纤细且缜密,不能过度卖弄,而且还要一向表达出主角的情感,因为本杰明是一个很沉默的人,音乐必须要表达出他在不一样处境时的移情感觉,显现出他在悲伤与疑惑时的感受。&
的确,本片配乐相较同年问鼎奥斯卡的《贫民富翁》要低调得多,看来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人们更乐于随着JAIHO的旋律引吭高歌,而不是看着布拉德皮特返老还童。但《本杰明》的主题音乐显然更经得起反复咀嚼,空灵的音符仿佛一个阅尽千帆的老人在月色下细数心尘往事,既有对过往亲情的眷恋,也有对逝去感情的追思,而这些在从小见惯生命流逝的本杰明看来恰似弹指间的过眼烟云,终究要回复孜然一身。
黛西的主题时常和本杰明的交织在一齐,32min本黛两人初次见面,响起的音乐似乎就是两人终究劳燕分飞的映射。本片前半部分每当回到从前,往往配以以当时流行的爵士乐,既烘托气氛,又凸显时代感;55min,无名女士去世,伴着她生前喜爱的钢琴曲,本杰明又送别了一位朋友,熟悉的乐曲里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似乎也在说,给你生命中留下印记的往往是那些你叫不出名字的人。
1:51min,意气风发的本杰明骑着拉风的摩托,这时恰如其分的音乐将他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情绪展示得一览无余。1:59,min,用一曲MyPrayer贯穿起本杰明继承父亲遗产后的诸多生活片段,从扬帆出海,到走马灯般的更换女友,最后回到母亲家,同黛西重逢,行云流水,不落匠气,让观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音乐的这种作用在本片临近尾声时表现的尤为出色,2:38min随着老年黛西的回忆结束,熟悉的音乐适时响起,将本杰明一生中重要的人一一穿起,这时柔和的音乐仿佛潺潺细流,轻轻拂去岁月中的尘埃,宛若飓风来临,潮水侵入地下室时,依然故我的旧钟,一向述说着遗憾的故事。
总之,这种哀而不伤的情绪就是本片配乐的基调,如同拂面的清风,提醒终日穿梭在柏油丛林中的我们,珍视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6):
《本杰明&巴顿奇事》:难成经典的本杰明&巴顿
前言:本片不失为一部动人真挚的感情长诗,返老还童的情节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除此以外,本杰明&巴顿但是是一凡人,既无盖世奇能,也非道德模范,大卫&芬奇披着传说的外套讲了一个关于人生主角的问题。不少人&放言&说本片极可能夺得即将颁奖的奥斯卡最佳电影,还有人说是另一个阿甘式电影,媒体也像患了流行性感冒一样,列举种种本片如何具备夺奥实力的证据,似乎大卫&芬奇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给自我正名,拿一个奥斯卡。影迷朋友们于是便抱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去看这部电影,果不然就中了其圈套,似乎这部电影到达了某种新高峰。从影视化妆技术来说,《本杰明&巴顿奇事》极有可能到达某种高点,但正因为这种高超化妆术,也变相降低了对表演的要求,关键的几个事件也但是是人物在不一样的地点的相遇和分开,与阿甘具有喜剧色彩的设计并不一样。本片有几处波涛,总体平静,轻轻地来,轻轻地去,不留下,也不带走。
高超的制作技术与单薄的人物设计电脑CG和化妆术是本片最出彩的技术环节。本杰明作为海员出海的几个场景运用了超多的CG特效,天空黄昏的云彩、远处冒着浓烟的军舰都是CG特效的功劳。CG在这种颇具神话色彩的电影中更是为所欲为,色调的转变十分随意,但又能持续高度的统一。但比起CG的大展拳脚,化妆术甚至撑起了半边天,皮特从七十古来稀的来头演到十七八岁的花样少年,布兰切特饰演年龄跨度极大的主角。早期的弱智化妆术中的拉皮和制作假皮的痕迹已经消失,演员在这种高超化妆术之下甚至可能误以为镜中的自我真的是已经化妆后的年龄,更有利于进入主角。
但是,男女主角并没有十分典型的性格特征,除了两人的年龄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外,导演并没有给男女主角给与太多相处的机会,出彩的地方反而是本杰明在俄国的时候与伊丽莎白的邂逅,当时的本杰明散发着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虽然仍是一头白发,但历经沧桑的面孔给伊丽莎白留下深刻印象,两人第一次相遇就互相倾慕,彻夜长谈。反之,黛西这个主角相对就薄弱不少,也许导演忠于原著的缘故,将更多的心机放在对时光和死亡以及命运的描画上,在人物关系上就简单多了。男女主角就是在不断地相遇和分离之中,他们的感情早在童年时期已经奠下基础,他们的遭遇与那个倒转的时钟始终相连,那里没有杯具或者喜剧之分,人生无论是从年轻到年老,还是年老到年轻,我们最终应对的是死亡,我们将结束生命过程,因此要做好自我的主角。这或许是导演并没有刻意在主角身上用力的用意。本杰明&巴顿与奥斯卡的可能性很多人指出本片题材正合奥斯卡评委会的口味,但从奥斯卡历届获奖影片的戏剧结构以及矛盾冲突性来看,《本杰明&巴顿奇事》更像是一首抒情长诗,而不是激情磅礴的小说。奥斯卡技术奖可能会青睐本杰明&巴顿,但说到竞逐最佳影片的话,似乎总缺了一种应有的本质。而且,对于很多大卫芬奇的影迷来说,会把《搏
击俱乐部》奉为经典,对这部平淡的人生小品或许并不能全盘理解,同样的状况可能也会出此刻评委身上,大卫&芬奇有可能拿到最佳导演,但这部电影就极有可能与最佳影片无缘。
似乎一向在说本片的坏话,但其实在观看本片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多少暖流在心中流淌,它会成为一部完美的影片,但本杰明&巴顿难成一个经典主角,除了化妆术。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7):
长生不老是皇帝追求的,越活越年轻是百姓向往的。于是有广告人编出&60岁年纪,30岁心脏&的故事,以及&去年20,今年18&的噫语。1922年有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把这种梦想说得跟真的一样。70多年后,大卫。芬奇把这个梦弄成电影,更像真的了。
但越活越年轻真是好事吗?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本杰明。巴顿轮到了这份好事:他生下来是老头,却越活越年轻,最后是越活越小,小到回归出生时原形,又回到无。
如此人生逆行,他本人无法协调由此产生的矛盾:当他生出来有张七十多岁形象的时候,却有着一颗童心,而当他走到生命尽头时,却是娃娃脸后心的完全衰老。本杰明也完全无法与周边世界协调:当他经历了无数周折和青梅竹马的黛西终成眷属后,黛西已是韶华将尽,而本杰明却是日益步入花样年华,两个情人一辈子的正常对接,只有短短几年,此前,她少他老;此后相反,岁月距离渐行渐远,直到融入无限。
黛西是座标,所有的周边人都是座标。()当整个世界正常运行时,本杰明的倒行逆势越来越充满杯具:爱他的人一个个逝去或一个个老去。他最后只剩下孤独。
本杰明期望用出走来逃避时光座标。第一次出走,他上了拖船,在那里完成了他&老年&向&中年&的转换;第二次出走,他浪迹天下,这一次他不得不出走是因为他到达和黛西年龄交叉点后开始向两个极端越拉越远。黛西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再也不用为情人光滑的皮肤和自我日益松驰的皮肤担心,本杰明的岁月逆行却走向杯具性尾声,皮肤越来越嫩,形象越来越小,最后又回到起点:养老院。
人的形象无论是老是嫩,成熟的价值是意识和思想。形象只是一幅会有时会犯错误的皮瓤而已。
或许,这是对想青春不朽世人的忠告。
此片化妆毫无悬念地获奥斯卡奖。其实和化妆相配的还有皮特的演技:幼稚的老头和沧桑的儿童,这样的题目能够成为电影学院的小品考题的,这是需要极高的把握水平的。
只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读日记倒叙手法。一个看上去很真实的逆行的杯具人生,不需要导演再用电影手法再来逆行一下。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8):
浅评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
&我们最后都会去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罢了。&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可它像一部史诗,表现的不仅仅仅是一个本杰明巴顿,而是很多人的生命历程,只是巴顿的比他们特殊一点点、完整一点点点罢了。而它又不仅仅仅在讲述人的一生,同时也可瞥见一个城市的兴衰和一个时代的荣辱&&
影片是从凯克先生为新奥尔良火车站制造的那口大钟开始的。那段画面像是一部默片有一种沧桑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历史。一口倒走的钟,他想让历史倒走,但战争已经发生,倒走只会多制造出一个战争,于是,之后二战的出现果然就有了种历史倒退的痕迹。然后听说凯克先生独自泛小舟于海面,这是一种漂泊的意象。被他&制造&出来的本杰明也追随这意象,在之后的人生中在船上当起了水手。这令他体验了他生命中丰富的一段经历,也包括二战。倒钟毕竟不是白造的,他很幸运得存活了下来,不像凯克先生的儿子。
(上段是我的胡乱联想,此刻言归正传。)
关于生命:
主人公有着与众不一样的生命流程,这是影片的线索和立足点。一个倒走的人生,生下来是个老人,之后越长越年轻,返老还童回归婴儿。这样的安排让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有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更深刻地发现人生的好处。老人会被人嫌弃,因此,本杰明的父亲都不愿收留他。但是就像母亲告诉他的&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我有不一样的认识。&他的身体正在发生着不可思议的变化,区别在于他的变化和别人是相反的,他在变年轻。这时的画面是衰老的他握着中年女人的手叫着妈妈&&一个很奇特的景象。看着多少有点异样的感觉,可能是心酸亦可能不是。不是为本杰明的衰老,因为他是新生的,而是为他的母亲,他们注定要错过,会在他看上去很年轻的时候老死。这样一种差距太大,比共同成长、变老要让人难以理解。就像那位教他弹钢琴的夫人所告诉他的:这很遗憾,因为要经历所有自我爱的人比自我先死去。我们注定要失去他们,但是只有失去了他们,我们才明白他们对我们来说有多珍贵。因此,以本杰明为视角我们才更清楚地看见了身边的人的失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当他越来越年轻,他的爱人脸上却增加着皱纹这样的感情也是痛苦的。他无法和孩子一齐成长,只会成为爱人的累赘。
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本杰明的童年是在养老院度过的,也就是说他是在养老院&长大&的,当时他还是个老人的模样。养老院,这也是个特殊的意象,那里最接近生命的终点,可它却是本杰明的起点。那里最常到来的&熟悉的客人&就是死亡。一波又一波的人走了,然后新的人再进来,说是生命无常倒不如说是有常,没有人能够避免。但它也常常以令我们惊讶的方式出现。比如教堂里牧师为本杰明和母亲做完祷告,他自我也倒地不起了,但神奇的是,原本不孕的母亲真的在之后怀孕了。我并不认为这是宗教的关系,而是生命本身的无常,它随时能够离开也随时能够到来。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能够选取每个人自我度过生命的方式,就像&弹琴未必要弹得很好,但要对弹的东西有自我的感受,这其实是在为自我演奏音乐&。
关于人物:
与其说人物,倒不如说主角,我们的存在以必须的主角出现,比如母亲、父亲、朋友、爱人&&
先来谈谈母亲奎尼。这真的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人。是她收留了这个&不可能是人类&的婴儿。她把它称作上帝的孩子,说他在此已经是一个奇迹;她把它放进抽屉里还不忘留一条可供呼吸的缝;她在钟声响起时给了它个&本杰明&的名字(钟的英文是&BEN&);她会在他的轮椅接近台阶的地方把他拉回;她会在他因贪玩一整天不回家而吓到哭;她愉快地迎接他每次回家,并给他一个拥抱&&她的母爱无私、伟大。
父亲的主角在片中也有几个不一样的类型。本杰明的父亲,刚答应妻子要给孩子一个家,转身却将他抛弃,原因是这个丑陋的不像人类的家伙夺走了他深爱的妻子的生命。他害怕他可怖的样貌,他逃避职责。而本杰明离开妻儿的原因是害怕自我成为她们的拖累。他要给孩子一个父亲而不是一个玩伴,他期望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可他的职责就是离开,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很幸运的是,本杰明的第一次喝酒是和父亲一齐,并且用自我赚的钱请他。他的女儿可没那么幸运了,只能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发现父亲给自我寄的明信片。另外,片中还有一个父亲,只是他是从迈克船长口中出现的。这个认定儿子只能在托船上干一辈子的父亲。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父亲,才有这样一个儿子,迈克从来认为自我是个艺术家&&纹身艺术家。连在死前的一刻他还是关心着他被射烂的作品。他是个自由的人,不愿被父亲的想法压制,也不喜欢被规矩束缚,因此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朋友想带黛西出海的要求,哪怕这是会被吊销执照的。
关于本杰明爱过的两个女人那就更有意思了。但是,她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伊丽莎白是他情人,黛西则是他的爱人。两个孤独的人在最寂寞的时光相遇&&午夜。于是他们成为了情人。那个有夫之妇对于自我的丈夫并不满意,夜深人静的气氛给了他们畅快自由的交流。倾诉自我的过去。他们品味着茶、酒还有鱼子酱。他得到了第一个接吻,她因为他而变得年轻。因为是情人,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短暂、神秘、又不了了之。爱人则不一样,从他们第一次的相遇,别忘了那天是感恩节,是上帝赐给对方的礼物。他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桌布下因为烛光而掩映出的影子,只有亲密的爱人才能拥有。他们的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个小女孩怎样会懂感情&当老年黛西说完这句话后就出现了黛西年轻时跳舞的场景。她的前半辈子是属于舞蹈的,因此她根本没有重视本杰明。她要和他***,但是他拒绝了,他对于她绝不是因为***而***,而是为了感情。当她不能再跳舞了,她才真正拥有了这份感情。她不愿爱人看到自我狼狈的样貌,看到自我不美、不能跳舞的样貌。他们会在每个晚上睡前对彼此道声晚安。他卖掉父亲的房子和公司只为给她一个完美的家,他的离开出于无奈,但他的感情又驱使他出此刻她面前。他是在她的怀抱中
闭上眼睛的。这份爱让两人记挂了一辈子。
影片最后的一组人物片段实在是本片的神来之笔,十分动人,伴随着那音乐几乎使人落泪,那钢琴声就是那夫人教给本杰明的那段。这些生命在本杰明的人生旅途中出现过,每一段都很感人。
火车站的旧钟已被换下,它以前见证了大半个世纪,人类最高速发展的那段时光。新的钟不再倒走,意味着那些旧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而被新的东西所代替。水淹进储藏旧钟的杂物室,也将新奥尔良一齐淹没。以前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会被新的人生代替。过去的层层记忆也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被清洗干净。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没有什么东西能持续到永远的,我们也一样。&
&有些东西就是会持续到永远的。&
&晚安,黛西!&
&晚安,本杰明!&
或许,只有时光是唯一永恒的东西,谁明白呢?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9):
相对于返老还童,我更喜欢本杰明&巴顿奇事这一译名,返老还童更多的是一股浓浓的科幻味,主角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还童&,只是外表上的,在片尾,主角虽然有着孩子的外表却怀揣着一颗沧桑的心。还有本杰明&巴顿的人生奇旅这一译名,但本杰明&巴顿奇事则更贴近此片平淡的节奏和主角漫长的一生。
这是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是一部有些平淡乏味的电影,需要安下心来、静静的去看。
老巴顿抱着本杰明跑出屋子,误打误撞下了那家养老院,女人不顾丈夫和医生的反对,善良的收留了这个看似衰老不堪、行将就木的奇怪婴儿。养老院的一老妇看到他时说他长得真像我丈夫,这个幽默得有点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明明女人把婴儿踩了一脚,婴儿却没死或受伤。
本杰明虽然有着老人的外表,却有一颗对事物充满好奇的童心。坐在饭桌上拿着喇叭式的助听器,听叉子一遍遍的落在桌子上的声音。这一幕初一看感觉挺好玩,但慢慢的感觉其实挺苦涩,一颗童心装在了老朽的躯体中。黄昏后,当所有人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小憩时,他却用轮椅走来走去,有人制止了他,他又转身被街上孩子们的嬉戏声深深吸引了。&我一向很好奇,街上是什么样貌的?下个街角又是怎样的?&他是多么渴望能出去这栋房子看看外面啊。
&妈妈,有时我觉得自我在一天天地改变。&&每个人对于自我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我们的终点是一样的,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罢了,你有你自我的路&。妈妈不仅仅善良,还是和有智慧的人。每个人无论生前做了些什么,人生轨迹如何,最终都是要化为一抔黄土,从此长眠地下。这并不是消极,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体验到的人生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自我这与众不一样的人生,为了自我的人生轨迹,有何理由不为之奋斗。(呵呵,这些道理谁不懂,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总是缺乏毅力啊)。
运筹学成绩出来了,居然过了,好开心,之后写完这篇影评吧。
晚上,&我在聆听这个房子的呼吸,听着大家沉睡的声音,我感到安心&。这一片断也确实让人感到安心。
在教堂,夸张的神父装模作样的祝福了母亲,然后又夸张地鼓励本杰明自我下地走路,结果本杰明学会了走路,之后母亲也确实怀上孩子。当本杰明摔倒在地后,神父喊着&站起来,老家伙。像拉撒路那样站起来。&呵呵,这一段神父的动作好像蜡笔小新学动感超人时的动作啊。拉撒路?不是我以前看过的一本小说的主角吗,在那里面是个长寿的人,但在圣经中好像是个被耶稣从坟墓里救活的人。看来所有人都认为本杰明是活不久了,但是神父是活不久就对了。讽刺的是神父说完&赞美主啊&就真的因为过于激动而心肌梗塞去面见上帝了。这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死亡也是那里的常客,人们来到那里,又安静离去,你能够感觉到有人离开了,那时房子里总是寂静无声。&
&这是个值得成长的完美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抛开了过往生活中的矛盾,每一天只关心天气、洗澡水的温度和一天行将结束的阳光。&在夕阳的余晖中,有人在下棋,有人看着报,有人织着毛衣,有人聆听着鸟鸣,有人因天气微凉而咳嗽,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突然想到这一句话不就是小学时语文老师经常出的造句题吗?&有的&有的&&要是有一个小学生把这个句子交上去估计是要得到表扬的吧。
总会有人来重新填补死者的房间。时光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停下脚步,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停止运动。人们也是一样,不会因为少了谁而活不下去,总是会自然而然的有个人来填补空位的。但一些执着的人也许会真的因为少了什么而乱了生活的脚步。其实又何必呢,人生苦短,母亲辛辛苦苦生下你来世间走一回,总是要向前看的吧。&别让不开心的事,停下了脚步&别让遗憾继续,一切都来得及。&
&无论什么肤色,什么体型,人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嘿嘿,孤独啊。
本杰明独自一人撑着拐杖,在夜里蹒跚着走回了养老院,磨破了手上起的泡,也唯有独自承受。无论你出去玩得多么开心,最后你还是得撑着自我独自在黑暗中,身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过路人,最后走回起初离开的地方。
&那是1930年感恩节,我遇见了那个改变我一生的人&,他父亲的身影出现了又离去了,是父亲还是黛茜呢?就应是黛茜吧。那个蓝眼睛、轻舞飞扬着的小女孩深深留在了他的心里。
&你不觉得很可怜吗,不会飞的鸟。&确实很可悲。
床底下,他俩点着蜡烛,&我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老&&我也这么觉得,你不像我奶奶&。当有个人这样认同你的时候是多么温暖啊。&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蓝眼睛&。确实,很美。
之后出现了贯穿整剧的段子:&我跟你说过我曾被闪电击中过七次吗?&一次是修屋顶,一次是过马路取信,一次是在田里放牛。屏幕出现这样的几个黑白画面,在平淡的情节中显得很幽默。
&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最记不得的人,却印象最深。&记住的只是一些事一些话,却不是这个人,是这个人的经历、话语深深打动了人。
&无论你弹得怎样样,重要的是你弹琴时的感受&,那个女人如是说。结果与过程,每个人看重的都不一样吧,我不是什么独特的人,反正是比较看重结果的。
他上了迈克船长的拖船工作,船长带他去了妓院。在那里,迈克说自我童年想做艺术家不想和父亲一样在拖船上耗一辈子,最后他还不是做了拖船船长,但他脱掉衣服露出一身的纹身,说但我还是成为了艺术家,一个纹身艺术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理想也能够透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实现,就想船长一样。
当老巴顿看到本杰明从妓院里出来时,意识到自我也许错了,也许不该丢掉他。在酒吧里,父子两喝着酒,本杰明说这天有太多的第一次,老巴顿拿起酒杯说&敬孩子&,本杰明说&敬母亲&。老巴顿原先是一向惦记着这个孩子的,本杰明是一向爱着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亲生的。
&长大是件很有意思的是,不经意间就发生了,本来是这样一个人,然后突然间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再是原先那样貌。&成长是不经意间发生的,昨日在人人上看到一条状态问你身上时光最长的伤疤陪了你多久,然后我发现我手背上的那个疤居然有十年了,小学五年级时弄出来的,这样想起来时光过得真的好快啊。这次是手上的疤痕让我意识到了时光悄然的流逝,下次又会是什么让我再次意识到呢?期望是件好点的事吧。
&要是我告诉你我没有变老,而是变得更年轻了呢?&&那真不幸,你务必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真是可怕的职责。&本杰明表情瞬间就变了,很悲伤的感觉。&我们生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样明白,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我想这话特坑爹,只是用来安慰人的,是那些不明白珍惜的人用来麻痹自我的接口。为什么只有到了失去才明白多重要?失去了才明白很重要有什么用呢?用来责怪自我当初没有意识到?用来怀念?再重要也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一天早晨,死神不期而至,那个教他弹钢琴的人去了,他明白了失去一个人的感觉。随后在他人生的第17个年头,他收拾行囊跟大家告别。黛茜最后追了出去,太多的不舍,仅化为了一句&不论到哪都要给我寄明信片&。
他随迈克船长去了很多地方。&摩尔曼斯克,我遇见了一个人,我坠入了爱河&。他们经常在夜晚喝茶聊天。她的父亲深信自我会在睡眠中死去,他约束自我只睡午觉相信这样就能够逃脱死亡,但最后还是死在了自我最喜欢的椅子上。有时候逃避是没用的,不如去直接应对。
她19岁时,曾试图成为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女人,但她在接近终点的地方放下了。人们问她还会继续尝试吗,她虽说为什么不呢,但事实上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在受了本杰明的影响后,她最终在68岁时游过了英吉利海峡。有些事只要你做了,永远不嫌晚。
&我一向等,想做些什么改变自我的状况,去做些什么。那些浪费掉的一生一去不返,人生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浪费了。&人不能因为挫折而止步,不能因为怯懦而停步,不能让无好处的事填补人生。但这话说起来容易,要是能完全做到,那这个人必须很伟大。像我就不是能坚持下去的人,也总是想着做些什么,不浪费时光浪费生命,但却总是止步。就像这篇影评,学期中就已经写了一半了,剩下的却拖了这么久才完成并输入电脑。懒惰啊,怎样破?
本杰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切尔西号被美国海军征用,他跟随船长加入了战争。参战前几个月,一向很平静。那一晚,一个工友把积攒下的全部工钱给了本杰明,一分也没花过,让本杰明在战后带给他老婆。因为本杰明看起来像个可靠的人。
紧之后,我认为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出现了,战争真实上演在了他们面前。他们见到了一艘战舰被击毁,敌人的潜艇向他们开火,在毫无期望的状况下,船长开着破拖船冲向了敌人的潜艇。船长临死前说&不顺心的时候,你能够像疯狗一样发狂,能够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多么无奈的一句话啊,这让本杰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艘船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海上那只飞翔的蜂鸟,该是船长变成的吧。
25岁时他回到了家,妹妹在门前扫地,疑惑地看他走进去,母亲见他也大吃一惊,为他此刻年轻的样貌。这正印证了她的话&你永远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养老院的人,只剩了两个,一切物是人非,妈妈老了,爸爸去了,妹妹长大了。但不变的是,那个老头又对他谈起了他被闪电击中的七次:有一次我就那么好端端的开着车,心里想着自我的事。(你的人品是有多烂啊,被闪电击中七次,你的运气又是有多好啊,七次都没打死你,怪不得养老院其他老人都死了,就你还活着。)这时他意识到,其实变得只有自我。心境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见了太多的生死。我想真正见过战争的残酷的人都是这样的吧。
黛茜回来了,他心动,她带他去了纽约,但本杰明却被黛茜的变化吓着了,于是不欢而散。
别人都在变老,他却独自一人变得年轻。
老巴顿在临死前告诉了他真相,他陪老巴顿在湖边的朝阳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老巴顿把纽扣厂过继给了他。参加完父亲的葬礼,情绪低落的他去找黛茜,但黛茜的表现再一次让他退缩。
黛茜车祸,他看望她,黛茜赶走了他。之后他安心享受生活,也认识很多女人。黛茜调整心态回来后,他们正是坠入爱河。&真高兴我不是在26岁那年和你在一齐,我那会太嫩了,而你又太老,此刻这样才最自然。&是啊,相识在最纯的年纪,相爱在最适宜的时光,是件多完美的事。
母亲去世了,他卖了父亲的房子,卖了新房,他们住进了自我的房子,过着自我的生活。她在游泳池里看着年轻女人为自我的老去感叹,虽然本杰明外表是在变年轻,心却是在慢慢变老。之后在湖边她最后懂得了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
为了女儿的成长,他卖了父亲的纽扣厂,卖了湖边的避暑别墅,卖了父亲的帆船,把钱都存进银行,在一个早晨离开了母女。
&只要是有好处的事,再晚去做还是有好处的。做你想做的人,这件事,没有时光的限制,只要愿意,什么时候都能够开始;你能从此刻开始改变,也能一成不变,这件事没有规矩可言;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我,也可能搞得一团糟。我期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我;我期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我期望,你能体验到未曾体验过的情感;我期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一样的人;我期望,你能为你自我的人生感到骄傲;如果你发现自我还没有做到,我期望,你有勇气,重头再来&。这是他写给女儿的信。
&你看起来又年轻了许多。&&只是外表。&年轻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年老的心,而片头时却是年迈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年轻的心。&你说的对,我没法同时养育你们两个,我没那么坚强。&试想,当你逐渐老去,你的爱人的外表却渐渐年轻,谁能有那么坚强去理解这个现实呢?
&晚安,本杰明。&&晚安,黛茜。&两人从小开始的对话,无论对方在不在身边,总是下意识地在睡前说出来,即使多年后相见也还是一样没变。
再次相见,还是那栋养老院,还是那架钢琴,只是本杰明已变成了一个老年痴呆的少年,黛茜也已变成了一个老太太。她给他讲袋鼠的故事,看着他不再会走路,不会说话,拄着拐杖牵着他,弯下腰低下头吻他,但她还是不停地告诉他我叫黛茜。2002年,火车站那座反方向的大钟被换了下来,第二年婴儿状的本杰明平静的在黛茜的怀里离开了人世。&他看着我,那一刻,我明白他认出我来了&,老人就这样看着自我的爱人在怀里睡去。
老太太在病床上说出了最后的话--&晚安,本杰明&,窗外雨中飞过一只蜂鸟。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能够悠闲地坐在河边;有些人,注定会被闪电击中;有些人,会音乐;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纽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叫妈妈;有些人,是舞者&。
电影以反方向的钟的建成开始,以水漫过钟而结束。本杰明逆行的一生就这样讲完了。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就应会觉得太乏味,太平淡,剧情没有什么起伏。但正是这样一部只有新奇故事的平淡电影,却包含了很多哲理。也只有这样平静的电影,能让我浮躁了好久的心平静下来,安静的思考。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10):
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改编自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短篇小说,但本片与原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所涉及的文化视界部相差甚远。原著中,刚出生的本杰明有着70岁老人的心志和容貌,并随着时光的流逝,心理和生理都出现了逆生长。本杰明被周遭的人视为不祥的怪物遭到厌恶和鄙视18岁考上耶鲁大学却因50岁的容貌被拒之门外;参加社交场合被错认作是父亲的兄弟,与看上去至少比自我小30岁的女孩结婚,并看着妻子慢慢变老,被儿子逼迫在外人面前称其为&叔叔&,与孙子一齐在幼儿园里玩耍,最后在保姆的怀抱里停止了呼吸。菲茨杰拉德被称作&爵士乐时代&的桂冠涛人,是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兼备了涛人的敏锐和戏剧家的想象力,擅长用个性化的文字讽刺着美国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种种社会现实。此篇小说其实就是以荒诞的手法折射了人性的自私与人情的冷漠。而由大卫&芬奇执导的这部同名影片,则
完全舍弃了原著中的讽刺意味,他不仅仅重新编排了这个荒诞的故事,而且跳脱了以往作品的悲观基调和阴郁风格,从对人性阴暗面的残酷揭露转向了对人性完美善良的温情演绎。对于观众来说,这再也不是一场充满悬疑与惊悚的智力游戏,大卫&芬奇赋予了本杰明&巴顿精彩而又完整的一生,而观众也在他独特的讲述中惊奇并感动着。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时光这个复杂问题的探索,从西方古典哲学的容器式时光,到康德的时光是纯粹的直观,经由柏格森的时光&绵延&论,再到海德格尔的时问与存在的浑然一体。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时光就从未脱离过人的生活世界或者直接把时光视作历史本身、生活本身。而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我们完全能够把它看做是一位艺术家对于时光哲学的一次逆向思维。我们通常期望时问能够倒流,这样就能够去弥补过去的遗憾,盖图先生之所以让钟表的指针逆时针转动,是想挽回在战争中失去的儿子,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蝴蝶效应》,主人公即便一次再一次地重写历史,但总会有些东西&失去&人生是不可预知的,你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改写历史,无论怎样的人生都将逃但是世间洪流的冲刷,在这个好处上,两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杰明倒流的生命,是大卫&芬奇关于时光倒转的假想式呈现,但最终的结论还是一样,否则盖图先生就不会死于一颗破碎的心或者迷失在具有象征好处的海上。片中被多次重复的台词&你永远也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正是本片所要揭示的主题,不知何时到来的飓风、牧师的猝死、道斯被闪电击中七次、战争的爆发、黛西的车祸以及本杰明的一生部是人们无法预测
的事情。时问的永恒性与不可经验性是时光哲学之于人生的重大好处。另外,与时光主题并行的是关于爱的情感主题。&时光已经与历史、与人生、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齐,融合为一体。因为时光中渗进了历史活动的因素,所以时光就必然是具有情感化、心理化的主观意识。甚至我们能够说时光就是情感,就是人们在某一时刻、具体境遇下所构成的当下领会和情绪态度。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经历时光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时光的过程中获得的真情实感。所以,与时光逆向生长的身体并不是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真正要义,而真正的要义却是他在特殊的成长过程中仍然获得了善始善终的亲情、感情与友情。个性是本杰明与黛西之间的感情故事,他们一生经历了四次分离,却从未间断过对彼此的爱与怀念。片尾镜头中年迈的黛西牵着本杰明稚嫩的小手走在飘满落叶的街道上,时而俯下身亲吻幼小的本杰明,那个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时光能够改变很多东西,但有的东西永远部不会变,比如爱。《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蕴含了太多的人生思考,各种情感交集复杂,每一处细节,都是温柔却疼痛的提醒。有些人一辈子的历程会很孤单很艰难,就像是蜂鸟,在飓风的天气里出现,只是一只,孤单的,单薄的,却倔强地扑腾。
也许,它是在寻找自我的爱人。
本杰明曾遇到过这样一只蜂鸟,他学会了它的精神。自然的规律在他身上全然颠倒,他一生都要遭受,自我深爱的人们,比自我先死去。以及,某些时刻,自我不可选取的离开。
我一向记得奎尼在迷糊中给本杰明讲述的道理,那时的本杰明有着70岁的容颜,却是7岁的心智,他有太多事情不懂,有太多迷茫需要人引导,他因此在夜晚心神不宁。她握紧他的手,正如一个母亲给予孩子勇气与安心,她告诉他,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去同一个地方,无论这过程中,我们是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方式,最后我们都将殊途同归。
这是一处最震撼的暗示,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想起这一镜头,更懂得了这些平凡的镜头所要呈现的,是一个简单却温情的道理。
本页面《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的转载信息
本页标题:
本页地址: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
CopyRight 短美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