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糖果自愿者给残疾人性服务借我玩,6十万的

14岁男孩玩游戏,半个月花掉2.6万元
  用母亲的支付宝绑定了银行卡,买Q币一出手就是八九百元,给主播送花,一次送300朵&&一天就有18次消费。在移动支付非常方便的现在,手机俨然变成了一个&钱包&。然而,当手机遇到爱玩游戏的孩子,可能就会玩出&坑爹&新高度! 近日,椒江的陈先生就被儿子玩游戏时大手笔地消费了2.6万多元。
  一家人收入不高,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他难以接受。
  面对银行清单,老爸几乎崩溃
  陈先生一家来自贵州,来台州打工十多年,租住在椒江葭?街道。儿子今年14岁,上初一。
  前段时间,陈先生的妻子拿着工资卡去ATM机取钱,发现取不出钱。到银行柜台询问,说卡上只剩70多元钱了。
  &卡里原先有2.3万多元,工资打进来2000多元,算起来应该有2.6万多元啊。&工资卡里没钱,陈先生夫妻怎么都不相信,这时银行工作人员给了他们一个提醒:你小孩会不会玩游戏?
  陈先生赶紧回家把儿子叫来问,&儿子说自己玩了穿越火线,买了什么东西,他消费哪里的钱,他也不知道。就说自己输了一个手机号码进去,就能购买了。&
  银行打印出的明细显示:半个多月里,陈先生的消费记录满满,仅4月20日一天就有18次消费。
  陈先生大概算了一下,最多的两天就消费了1万多元。
  &我问他都买什么了,他说送花,一下就点了300朵,一朵花2元钱。还有充Q币,两分钟就花了2000元钱。这么花钱哪里受得了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花掉了,陈先生夫妻心疼不已。同时,夫妻俩想到:银行卡绑定了手机号码,每次消费都有短信提示,为什么网上消费了,他们没有收到短信,肯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工资卡绑定了我老婆的手机,她说没有看到消费短信。如果有短信提示,也不至于花掉那么多钱。&陈先生说,儿子有一个手机,但银行短信是发送到妻子手机上的。他认为孩子消费时,手机在妻子身上,孩子删掉银行通知短信的可能性很小,那么,是不是银行没有及时发送短信呢?
  针对陈先生的疑问,银行提供了短信发送记录,100多条与消费明细对比,除了发送时间有先后,款项都对得上。
  此后,陈先生让儿子尝试再次网上消费,也能收到银行的提示短信。
  儿子如此&土豪般&的消费,让陈先生夫妻痛惜不已。因为一家人来台州打工,省吃俭用,蜗居在十多平方的小房子里,两三年就存了一点钱,孩子竟然玩游戏玩掉了2.6万元。
  一次消费八九百元Q币不在少数
  一个14岁的孩子,钱是怎么玩出去的呢?
  陈先生打开儿子的手机,看到里面有穿越火线、全民***战、部落冲突等时下热门的手游,记者点开全民***战游戏,各种充值送、充值活动占据屏幕。
  征得陈先生同意后,记者点击6元购买60颗钻石按钮,随即屏幕上跳出充值中心页面,随后,根据陈先生掌握的儿子所用支付宝,记者选择支付宝支付,页面跳转到支付宝密码输入,陈先生表示不知道密码,支付宝密码是儿子设置的。
  打开支付宝,孩子半个多月来的消费明细显示:有蓝鲨tv主播号、手游CF穿越火线主播献花及游戏消费,最频繁的支出是在淘宝及天猫购买腾讯Q币,单笔消费多的有一两千元,少的几十、上百,单次八九百元Q币消费不在少数,此外,还有话费充值及手机购买。
  儿子所用的手机,是陈先生退下来的旧手机。记录显示,儿子在网上给自己买了个2658元的oppo手机。
  希望网站能退钱,但维权很难
  看到这里,这2.6万多元钱怎么花出去的,基本已经搞清楚了。那么,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产生的网络游戏及购物消费,游戏运营商及商家会不会退还呢?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起,我国已实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游戏用户需使用有效***件进行实名注册。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满18周岁的用户将受到防沉迷系统的限制,根据累计玩游戏时间降低或者限制游戏收益,那么,游戏公司对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道情况下的游戏消费会做如何处理呢?记者拨打了全民***战游戏的官方******。
  &在游戏注册方面,有没有什么限制的?因为孩子都在玩。&记者问。
  ***回复,目前游戏注册还没有***注册这样的说法。
  针对陈先生儿子的情况,***要求提供游戏的身份信息,可以帮忙申请退费操作。
  除了玩游戏时的花费,小陈还在天猫上买了很多游戏点卡、Q币,记者***联系了天猫商城***。
  ***让陈先生提供了账号名字、绑定的手机号、订单号之类的信息,称先向商家了解情况,会有一个补救的措施。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实施多年,对于孩子误使用大人手机导致过度消费的现象,游戏公司及相关购物网站方面有没有退款义务呢?
  浙江海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说,我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同时也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有效的***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的信息。小陈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次支付2000多元来购买游戏币,完全在他的行为能力之外,只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交易才能生效,否则就是无效交易。个人认为相关方面应该退回相关费用,但是,得证明这些费用都是小陈所为,所以维权比较困难。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昨天,记者联系了陈先生,他说:&钱一分也没有退回,说让我们走法律程序。&
  别忘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钱又回不来。现在小孩都吃馒头了,我说,一分钱我都不给你,让你看看没有钱了,饭也吃不上是什么滋味。&陈先生失望又无奈。
  14岁,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年纪,有些孩子也开始进入让家长头疼的叛逆期,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家长是无奈的。但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它考验着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王晓说,从这个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先生和儿子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由于平时工作太忙,对孩子疏于管教,孩子一旦出现问题之后,教育方法可能又比较简单和粗暴,这样可能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更大的问题。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更加的多样化和高难度,近年来,对于未成年人的高消费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作为家长,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要跟孩子多多交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最好是要求子女对较大的消费项目,能提前告知家长,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才进行消费。
责编:黎晓珊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报料***: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熊孩子玩游戏败掉6万元 家长称没有收到过扣费短信
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这两天,义乌的王女士情绪非常不好,她11岁的儿子涛涛也闷闷不乐&&&3个多月前,王女士为奖励涛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从不网购的她先后两次通过网银充值了几百元Q币给儿子玩网络游戏。结果,前两天王女士发现:自己两张银行卡中近6万元存款莫名蒸发。警方调查显示,这些钱都被&熊孩子&买了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道具。
  通过网银帮儿子买Q币
  王女士家住义乌稠城街道银海小区,家境较为殷实。她的儿子涛涛在城区某小学就读,即将升入6年级。涛涛是一名住校生,平时只有周末才回家,在老师眼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早在小学2年级,涛涛就接触了网络游戏。去年上半年,涛涛发现不少同学在玩腾讯旗下的《穿越火线》,于是很快接触上了这款网络游戏。&游戏里,你控制着一个角色,用手***、刀、手雷等武器跟其他玩家对战,或者一起对抗生化怪物。&涛涛说。
  4月6日,涛涛期中考试考了班上第二名。由于考前王女士曾许诺儿子成绩不错会给予奖励,涛涛提出了充值游戏币的要求。当天,她通过网银给涛涛买了560元Q币。
  这并不是王女士首次给儿子在游戏里购买虚拟物品。此前一次&奖励&时,她还用另一张银行卡帮涛涛购买了285元Q币。&更早的时候,我只是给他一二十元钱去买Q币充值卡,但总数没有超过200元钱。&王女士说。
  王女士共有两张银行卡开通了网银服务,&我不太懂网上购物,仅有的两次都是为涛涛充值Q币。&王女士说。
  6万元存款&莫名蒸发&
  7月25日下午,王女士打算取2000元钱。开车到一家银行后,她把银行卡密码告诉涛涛,让他去自动取款机上取钱,自己坐在车里等候。
  &涛涛下车后没多久,我就收到银行发来的提醒短信,显示从银行卡中取了900元钱,余额只剩59元。&王女士说,&虽然我不记得这张银行卡里有多少钱,但远远不止959元钱。&
  王女士到银行拉出最近几个月的交易流水。&从4月起,这张银行卡就频繁通过网银消费,有时一天就有好几笔,每笔少则一两百元,最多的高达2000元。&截至发现时,王女士银行卡中已有5.1万多元钱莫名蒸发。
  由于还有一张银行卡也开通了网银,王女士立即赶往另一家银行。&那家银行的交易流水显示,卡里的钱也多次通过财付通快捷支付交易。被发现时,已被转走7209元钱,余额还剩1.09万元。&王女士说,为防止存款继续&被盗&,她当即对银行卡进行了挂失。
  当晚,王女士到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警。民警查询发现,她两张银行卡内&蒸发&的近6万元钱,都通过财付通腾讯旗下一款专业的在线支付平台购买了Q币和游戏装备。
  据涛涛说,他没有主动购买,但每次登录这款游戏后,都发现角色和装备多出好几个。&到现在,游戏里几乎所有的角色和装备都有了。&回家后,王女士责令涛涛卸载了电脑里的《穿越火线》。
  未收到消费短信成疑问
  这两天,王女士仔细核对了两张银行卡的交易流水。她发现,这些通过网银消费的款项有涛涛周末在家时发生的,也有他在学校时发生的。&7月24日,银行卡一共消费了9笔,总金额超过5000元,是最多的一天。&
  据王女士介绍,她两张银行卡里的存款最多时超过100万元。&如果这些钱一直留在银行卡里,估计还要被游戏吃掉。&她说。
  让王女士不解的是,她每次到银行取钱时都会收到银行发来的提醒短信,怎么从未收到通过网银消费的短信?&如果从一开始就有短信提醒,我肯定会有所警觉,不会让这么多钱莫名其妙地被扣掉。&她说。
  昨天上午,记者前往王女士所持银行卡的一家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调取系统资料发现,王女士银行卡上每发生一笔交易,他们都有信息发送到其手机,而且反馈确认王女士收到过。
  昨天下午,记者又前往王女士所用手机号码的某通讯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银行发送给客户的提醒短信属于免费短信,通过大众平台无法查询。&而且,银行发送的提醒短信一般有第三方介入,我们需要查询系统后台才能确认她是否收到过网银扣款信息。&目前,这家通讯公司已将王女士的遭遇反映给上级部门调查,&具体调查结果估计需要两天时间&。
责任编辑:
缪歌妮(实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