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8代思域更换了KVB蓝桶套装配原装弹簧,现在感觉像拖拉机,一点缓冲都没有了,是不是买到假货还是什么原因,求大师解答(回答满意度81.52%)
答:你买的是KVB避震当然是假货了,因为我只听说过KYB。但我觉得您应该是笔误,如果感觉上没有任何舒适性应该和弹簧磅数搭配有关系。
问:请问,新帕萨特能不能装上cc的全铝制元宝梁,下摆臂,羊角等,谢谢(回答满意度41.66%)
答:虽然我们并没有案例尝试过,但如果平台相同,某些部件理论上是可以通用的,但虽然用上了铝材部件,但是否能提升操控还要看原车集合设计。
【黑知识讲堂】关于车身强化的一点秘密
以往很多的宣传都在说明加强件的作用多么的重要,自然就让大家都有一个印象,加强件装得越多就越好。那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这篇文章就和你探讨一下车身强化背后的小秘密。
相信大部分知道有改装,或者愿意对自己车子作改装的朋友,一定都会接触过关于“”的概念。关于车身强化,应用得最广的应该就是在赛车上。因为现代汽车都是采用承载式车架,简单说就是将部分***在车体上。整个车体因为都是一个用冲压铁皮组合而成的箱体,而且因为需要预留大量玻璃和门的位置而有大量的镂空,因此整体的抗扭曲强度并不算高,在车体运动的时候会很容易造成变形。而这个问题造成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弯中的动态变得不稳定,悬挂几何和都不能发挥到100%的作用。为了改善这个情况,作为赛车用途的车架都需要做出整体的强化。
图:车架起到许多部件的***承载作用,在汽车出厂时,哪些地方受力需要强化,哪些地方仅仅用于缓撞设计得清清楚楚。(此乃的全铝合金框架,全球第二辆全铝底盘)
赛车强化的方法无非就是进行大量的加焊,再加上直接焊接在车体上,等于为车体内置一个用钢管做成的骨架支撑,这样的刚性就会大大增加。但一般街车上很难做到防滚架焊接,而且法规也不允许,因此就催生了很多相类似的加强件产品,在车身底盘上***强化件来达到强化车架的作用。市面上的强化产品一般分为三种,一种就是以加强车架为主的加强杆,类似各种、等类别。另一类型则是对悬挂结构进行强化,譬如强化的摇臂和拉杆等,第三种就是针对原厂橡胶使用强化材料制造,或者直接使用金属制造。而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的,就是强化车体,从而提高操控性。
图:部分底盘强化件是在原来的补强基础上继续补强轻量化,而有些底盘强化件则是由底盘强化品牌设计而来,原本并不存在。
图:强化衬套虽然形状与原厂衬套相同,但是强化衬套必然会选用比原厂更硬类似生胶的材质,强化了底盘件的连接,却同时削弱了缓冲。
图:强化的悬挂连接配件,除了能够强化悬挂结构,还起到修正几何结构的作用。
不过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以往很多的宣传都在说明加强件的作用多么的重要,自然就让大家都有一个印象,加强件装得越多就越好。那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
图:像顶吧这种加强件,基本上每一台车***都有不错的效果,而且几乎没有负面效果,值得推荐。而其他部位就需斟酌使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原理,力是不会消失的,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者通俗点说,需要用某种方式来吸收,而应用到车上就是发生形变。这个形变包括了避震的形变和车体的形变。而肯定的是,车身强化件的确能强化车身刚性,这个是无容置疑的。但除了车身强化过的部分以外,避震和没有强化过的部位则会承担其他强化部位没有吸收的能量,也就是说车体的其他部位变形将会更厉害。对于赛车而言,因为整体通过防滚架焊接成一个刚体,因此大部分的能量都通过避震吸收。但街车并不能做到这种强化的程度。而对于一般四门房车的车架而言,整体刚性最低的部分就是开门的部分,也就是车体中部。而大部分的零件都是***在底盘、B、C柱拉杆,而相对薄弱的车顶部分则是没有强化的,也就成为了整体刚性中的软肋。而在长期使用中,这部分的金属疲软也是来得最快的,变形也就更厉害,这也是为什么有朋友反应***各种拉杆,在长时间使用并拆除强化件以后,内饰会出现异响的原因。
另外,车体刚性和舒适性是相对的。一般而言,车体会直接承受没有经过避震吸收的冲击力的剩余部分,而经过强化的车体则不能通过变形而吸收这部分力量,对于驾驶者而言就是底盘会变得更颠簸。假如对舒适性要求比较高的朋友,可以慎重考虑底盘强化部件。不过对操控性有要求,特别是有计划加装各种升级避震的朋友,可以考虑加装加强件,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避震的作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车子从出厂开始,其实已经开始承受各种力,车架也会有轻微的变形,这种变形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而越来越厉害。所以对于需要***这种加强件的时机也是建议新车就加装、且不要随便拆除,这样才能让车架和加强件从最初开始就相互配合从而得到最佳的效果。
提示:键盘左右"← →"按键也可以翻页
车型相关文章
改装品牌相关文章
各地经销商信息
扫码关注无敌微信
无敌汽车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无敌汽车网.cn
京公网安备54号
Copyright (C)
业务联系:400-930-8880音乐中的「强、弱、次强、弱」到底是怎么回事?
-----补充描述-----&br&额。干脆再补充点儿。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也查不出什么资料。现在对于强、弱、次强、弱这事越发的好奇了。。很想知道这个理论到底是谁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背景是什么,它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又是怎么流传开来的。。&br&很好奇国外的教材里也会提到强弱次强弱这个理论吗?额。。用英文怎么表示。。。&br&&br&原来我得一个猜测是,这货会不会是我国红色歌曲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音乐教育人士根据前苏联的经验或者干脆自己原创的。。但是当时红色歌曲或者苏联革命歌曲多是2/4拍,好像也不挨着。。迷茫啊。&br&&br&-----原问题描述-----&br&在很多乐器入门教材中总是提到节奏与强弱的关系。4/4拍是强弱次强弱,3/4则是强弱弱。&br&可我一直很费解强弱次强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br&&br&1 很明显,旋律演奏或演唱跟这个未必有明显关系,第一拍完全不唱的歌也有不少,比如《童年》这种。&br&2 很明显,布鲁斯、爵士、金属、朋克等等等等大半壁江山的音乐风格的伴奏节奏跟这个也没关系,很多是2、4拍强,或者反拍强。&br&3 相对都市抒情的流行音乐也未必有关系,虽然有一些抒情歌曲的钢琴伴奏很强调第一拍的根音,但是个人感觉也未必就能说是强。即使第一拍是强,贝斯和底鼓也未必是强弱次强弱这个规律。&br&4 古典音乐吧,不太懂,不乱说了。印象中也没有什么强弱次强弱的迹象。。。&br&&br&感觉只有那些一小节两个和弦的钢琴柱式和弦伴奏的歌曲才会比较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强弱次强弱的存在。。&br&&br&在此请教知乎上各位高人大师。&br&强弱次强弱到底是谁提出来的,适用于什么场景,希望有高人给予解答。感谢。
-----补充描述-----额。干脆再补充点儿。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也查不出什么资料。现在对于强、弱、次强、弱这事越发的好奇了。。很想知道这个理论到底是谁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背景是什么,它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又是怎么流传开来的。。很好奇国外的教材里也会提到强弱次强弱这个理论吗?额。。用英文怎么表示。。。原来我得一个猜测是,这货会不会是我国红色歌曲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音乐教育人士根据前苏联的经验或者干脆自己原创的。。但是当时红色歌曲或者苏联革命歌曲多是2/4拍,好像也不挨着。。迷茫啊。-----原问题描述-----在很多乐器入门教材中总是提到节奏与强弱的关系。4/4拍是强弱次强弱,3/4则是强弱弱。可我一直很费解强弱次强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1 很明显,旋律演奏或演唱跟这个未必有明显关系,第一拍完全不唱的歌也有不少,比如《童年》这种。2 很明显,布鲁斯、爵士、金属、朋克等等等等大半壁江山的音乐风格的伴奏节奏跟这个也没关系,很多是2、4拍强,或者反拍强。3 相对都市抒情的流行音乐也未必有关系,虽然有一些抒情歌曲的钢琴伴奏很强调第一拍的根音,但是个人感觉也未必就能说是强。即使第一拍是强,贝斯和底鼓也未必是强弱次强弱这个规律。4 古典音乐吧,不太懂,不乱说了。印象中也没有什么强弱次强弱的迹象。。。…
按时间排序
动-次-打-次-
曾经练习次中音号的时候问过老师,所有吹奏乐器都差不多。强弱之分就是吹气的力量大小,可以拿个口琴啥的试试,使劲吹和轻轻吹同一个音产生效果不一样的。
简单说,强 弱 次强 弱 为4/4拍,可以理解为动次大次
动次大次,
2/4拍的话就是 强 弱 强 弱,也就是 动次 动次 动次 动次
我是认真跑题的哦
是音乐44拍的节奏,一般44拍的歌曲比较慢,抒情
谢邀!强、弱、次强、弱表示节拍的轻重,强拍,弱拍的英语是down beat,up beat。音有四种重要属性: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组织音长的叫节奏,而节拍就是组织音乐中音强这个要素的主要手段。(节拍不是唯一组织音强的手段)很多学音乐的人节奏、节拍两个概念傻傻分不清楚,甚至留学美国学音乐也还弄不明白,莫名其妙。音强可以粗略划分为强、弱、次强三种,让它们代表的单位拍有规律的循环就成为节拍。强拍、弱拍构成2/2,2/4,2/8等拍子。强拍、弱拍、弱拍构成3/2,3/4,3/8等拍子。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构成4/2,4/4,4/8等拍子。也可以组合成7/4,5/8等混合拍子。原问题1 很明显,旋律演奏或演唱跟这个未必有明显关系,第一拍完全不唱的歌也有不少,比如《童年》这种。答:旋律演奏或演唱跟这个有明显关系,虽然不尽然是呆板的轻重节拍循环,作曲家,表演者有时有意打破这个循环。比如切分音就把弱拍的音也变强了。《童年》第一拍休止,强拍空出,使弱拍的音突出出来,类似切分音的效果。2 很明显,布鲁斯、爵士、金属、朋克等等等等大半壁江山的音乐风格的伴奏节奏跟这个也没关系,很多是2、4拍强,或者反拍强。答:这是摇滚乐的基本特征,人为把弱拍变强,造成紧张度与冲击力,形成滚动的感觉。但演唱者还是基本遵循节拍重音循环的。不信你唱反试试。3 相对都市抒情的流行音乐也未必有关系,虽然有一些抒情歌曲的钢琴伴奏很强调第一拍的根音,但是个人感觉也未必就能说是强。即使第一拍是强,贝斯和底鼓也未必是强弱次强弱这个规律。答:流行乐也基本是按节拍轻重来的。但任何音乐都不会简单遵循呆板的轻重循环。4 古典音乐吧,不太懂,不乱说了。印象中也没有什么强弱次强弱的迹象。。。答:古典乐也基本是按节拍轻重来的。但任何音乐都不会简单遵循呆板的轻重循环。当然古典乐节拍手段更丰富,打破常规节拍重音循环的手段也更丰富,如频繁变换节拍,节奏性跨小节,人工重音,多声部中的节拍交错,复节拍。。。可以参阅《蒂皮特交响曲创作分析研究》(李如春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动(强)次(弱)大(次强)次(弱)
这问得是四四拍嘛?强弱的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mf ff pp ><都是相对的。我用提琴给你举个例子,单独拉一次空弦A能说它强嘛?能说它弱嘛?你必须要再拉一次才能有比较。只是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具象的表达或者说理解谱曲的信息或者是意境神马的。以前学的一首协奏曲开弓就是Ff,老师说你想像一下泄洪的概念。后面弱处理的时候老师又说你想一下一条蜿蜒的小溪静静流水时候的样子。从力量上讲持弓食指根完全贴和就是强处理,半指根就是中,轻扶住就是弱。说的不是很好,但我认为大概就酱…
小学音乐老师讲的!
适用于什么场景?
动次大次动次大次动次大次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拿起一把吉他,分别按一弦的1234品,嗯,好像就是这个感觉。
类似九浅一深,你觉得可能没用,其实谁用谁知道。所以看出来把握节奏的重要性。
卸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好久没有碰到这种值得花时间回答的音乐理论方面的问题了。首先,“强-弱-次强-弱”或者类似的强弱划分,和小节线的使用有很大关系。在巴洛克时期以前,音乐是没有小节线的,所以当时的音乐也没有像今天一样的“强弱”的概念。而后来有小节线了,小节线其实就是将音乐以一种反复出现的节奏模式或律动组织起来。所以,每一个小节,就是一个节奏就是一个律动的单元。所以,必须要有一种方式来提示这种律动。这也是强弱概念出现的原因。而从逻辑和实践上来说,每一个律动单元的第一拍作为“强拍”或者“最强拍”出现,是最合理的选择,所以不管是几几拍的节奏,每小节的第一拍在这种组合模式中,都是最强拍。这种内在逻辑意义上的强弱拍,符合相当一部分非常正常的音乐的强弱拍的处理。但是,其实说白了,它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帮助你打拍子数小节并且通过熟悉这种内在的节奏模式的律动来处理音乐信息的作用。但是,有很多热心观众打进***询问,有时听音乐,好像第一拍并不是最强啊,最后一拍也并不弱啊,那到底这个强弱应该怎么理解呢?这些朋友的提问是非常好的,说得也的确没错。因为,在实际音乐分析中,除了这种逻辑强弱的划分以外,的确还有其它的划分强弱的方式。我尽量简单介绍下几种常见的。1,节奏强拍(时值强拍)上面这个谱例可以理解为两条旋律的时值,A展示的就是一种以“长-短”为组合的节奏时值模式,B是“短-长”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其实时值长的音,可能是更需要“强”的。而且,一般的旋律写作规则也会指导写作者把更高的音、更重要的音或者开口的名词、动词(有歌词的话)写在这些更长的时值上。所以,不管从逻辑上还是时间上,长音更强,都是更加合理的处理方式。2,和声强拍上面这个谱例大家都非常熟悉,是肖邦早年写的一首很简单的圆舞曲。A是肖邦写的原曲。A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小节是一个和声,所以和声节奏就是一小节一变。所以,和声强拍就在每次新的和声出现的那一拍上。这里也就是每小节的第一拍,和我们最上面说到的逻辑意义上的强拍是相吻合的。所以大家弹的时候其实也不会多想什么,因为听上去那种处理最正常最自然。但是,我们来看一下B。这是一个修改过的肖邦圆舞曲。第三小节最后一拍的和声就变了,相当于把原曲中的第四小节的和声移到第三小节结尾就出现了。这个时候,当弹到这一拍的时候,自然也要处理成强音,这样才符合和声律动变化带来的强弱感的变化。3,织体强拍这是贝多昏的暴哄雨奏鸣曲。圈出来的这些音,都是在音乐不间断进行中的明显的织体上有根本性变化或者织体上需要被突出的音。这些音不管在哪一拍上,都是需要被强调出来的。4,旋律轮廓强拍这种强拍类型可能也是在平时的实际乐谱分析中最常见也是最好理解的一种。旋律的走向其实是个很有逻辑的东西,比如这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的一个开头片段。第一句上行了,达到了G,那么第二句其实很难有空间再继续上行并写出有逻辑有联系的旋律,所以后面一句下行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旋律进行到最高音G的时候,这个G应该处理得更突出一点。5,不协和音强拍还是莫扎特奏鸣曲的例子。在连续柱式八分音符的伴奏织体上,第一句第一小节内这半句,显然是应该力度均匀不突出任何音的,但是第二拍这里进行到了一个不协和额和弦,所以这个G#应该稍微突出一点。这就是不协和音构成的强拍。其实,上面这几种,都只是现实中的音乐作品的一些强弱处理的方法。大家在练习的时候,或者跟老师上课的时候,老师肯定也会说,某些地方要突出来,要强,但可能没有从理论角度解释。上面这些相当于是一种实际音乐作品的强弱处理的理论解释吧。某些时候如果你发现了某个强弱处理不符合所谓的“强-弱-次强-弱”或类似的处理方式,十有八九就是属于上面几种强弱处理的逻辑。当然,最后重申一下:上面说到的这些“强”和“弱”的概念,只是一种相对的音乐表现上的处理逻辑,只是说某些音要在触键或者其他方面更加突出一点,并不是说某些地方是强就一定要奏到ff,某些地方是弱一定要奏到pp。力度记号其实是一个非常相对的概念。
其实流行歌参考价值很低。不要在在规范化系统化的学习中钻牛角尖哦。不过精神可嘉。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加载中...
查看: 35508|回复: 24
中国到底有多强,无敌的寂寞你们懂吗?-乒乓乒乓网
阅读权限90
注册乒乓网,名师1对1指导!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老闷儿 于
08:31 PM 编辑
首先恭贺中国男团再次卫冕世乒赛虽然看上去真没什么悬念其实本来就是场很平常的比赛关键是日本友人的想法实在是不敢揣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乒乓球无敌天下但是你做出个战斗力分析表是什么鬼
完全是一个大写的求虐好么这让我仿佛回忆起七龙珠里
孙悟空哥哥刚到地球看到战五渣的懵逼表情简单粗暴的战力分析图表
直接让中国网友笑尿了心疼对面的分析师
做这种图出来给自己人看这得多大的心然后又扒出了岛国同学
热血激昂的战前动员大片这荡气回肠效果做的也是够燃
文字翻译过后大概这样的脑补下这浓厚的悲壮氛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连“羁绊”这种在岛国动漫里只有世界毁灭这种大桥段才敢用的词和中国打场乒乓球就给用了
这是真拼啊这迎面铺来的中二风
我天朝网友会放过这么好的嘈点么?更有同情心爆棚的网友
已经开始心疼日本队了还有网友直接翻出来前几天的新闻
神现一记强力的补刀概括下就是日本乒乓球界出现了一名后起之秀
牛X到2岁穿着尿不湿就开始练球8岁打遍日本无敌手
独孤求败于是跑来中国踢馆我天朝派出年龄相当的八名学生队员和“神童”比赛中国教练纷纷表示这个孩子意识先进打法刁钻
经验和技术明显高于国内小朋友......结果神童PK战绩七负一胜......
七负!我天朝散养的童子兵都完虐你天才班神童
我们还怎么愉快的进行比赛
这嘈都不好吐了
bf23771.png (184.98 KB, 下载次数: 0)
08:21 PM 上传
这剧情不禁让哥突然想起当年大魔王张怡宁9:0福原爱后
最后一个影后级失误让球
d279070.png (33.65 KB, 下载次数: 10)
08:21 PM 上传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张怡宁三个字在当时意味着什么
找了几段例子你们自行感受
e31232b.png (255.01 KB, 下载次数: 0)
08:21 PM 上传
所以这场比赛后追问其让球原因张怡宁只说了一句
“我怕她哭啊”
04f0af8.png (47.65 KB, 下载次数: 0)
08:22 PM 上传
f6905c5.png (47.38 KB, 下载次数: 1)
08:22 PM 上传
不瞒大家说我此时也是热血沸腾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在体内沸腾膨胀!!
总而言之提起乒乓球不是我说啊其他的各国都是................
13ec221.png (82.31 KB, 下载次数: 0)
08:22 PM 上传
post_newreply
这么好的文章不加分就说不过去了!
学习了,送上浮云以表感谢!
学习了,送上浮云以表感谢!
上一篇:下一篇:
打赏鼓励一下!
帖子永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