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爱我家》的忠实观众,把这篇不错的评论和大家分享吧!来自贴吧上不错的文字....
作为这部经典情景喜剧的开头,第一集非常直接,没有什么铺陈,像一把刀一样直接刨开了老傅一家冬日的某一天。
周末的晚饭后,几句对话便把这一家人的基本情况交待了个清楚,比如志新在家吃了三年闲饭,比如小凡在北京上大学,比如老傅还在局里不肯退等等,开门见山非常利落。
开头入戏最早的应当是宋丹丹和梁天,很快便把观众带入了情节,老傅和保姆小张也算自然,其他人特别是小凡(赵明明)的表演略显单薄。
第一个笑料爆得及时,大家在背后议论老傅的时候先后发现了被议论者的突然出现并纷纷改口,唯有和萍被蒙在鼓里,她最后的醒悟过程有着浓厚的漫画风格,非常出彩。
老傅第一个动议便是改造热水器,他说需要的资金相当于一台“画王”,在我的记忆中,1995年一台松下29寸彩电的价格就超过了10000元,那么当时(1993年)“画王”的价格只高不低。
一个纰漏:网友“银河公司胡总”说,老傅的改造方案中曾经说他打算把他的房间和客厅之间的墙打掉,而客厅一头是门口,另一头是饭厅,哪里连着他的屋子?
两处演员自己偷笑:被打伤的志新被小凡和园园架着回屋时色厉内茬地嚷:“有本事别走啊你们!”,之后捂住了受伤的脸时;园园说:“您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吃饱了撑的。”,之后和萍呵斥园园时。
老傅在说自己的问题时拖长声音:“今天这个事情???当然啰???主要的责任???啊——主要在我。”这个“啊——”异常精彩。
老傅在指摘园园的错误时套用了此前园园对他的评语:“对您的怜悯就是对全家人的犯罪。”——拾孙女的牙慧。
关于小凡每月的零花钱,这里有个歧义:1993年的时候,大学生一个月如果仅仅是零花钱(不算饭钱)就有100元,这个水平是相当高的,那么小凡的抱怨就未免不合时宜;但如果她的饭钱包括在内,那么未免就太寒酸了。
和萍在质问志国的时候先击掌再拍大腿的动作很传神。之后她频频说出“姆恩(我们)”,以及老傅转述志国夫妇二人对话中的“特别飒”,京味儿十足。
老傅说小凡“我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啊不!我早就看出你来了”,以及志新骗他说自己的确有违法行为时老傅说“我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句着实精彩。
个人感觉,这一集的立意和定位略略脱离国人的生活:除了过分盲从的群落,很少有中国人(特别是一家子中国人)会把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真正当回事,因此当小凡误食了肥皂之后园园的狂笑明显牵强甚至刺耳,特别是园园的回答:“小姑你真不识逗???你告诉谁我也不怕!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明显是为了凑戏而做出来的笑料。
本集的穿帮之处不少:志新对“刘颖”说:“今儿可刚停暖气!”按照北京供暖系统的规矩,通常3月15日之前暖气就已经停了;另一个则是硬伤——志国对艳红说:“这儿是201,202在对面!”而《202动态》已经表明老傅家的门牌号。
瑕不掩瑜,这一集的笑料绝对多,其中梁天的几个动作细节颇有让人笑死的效果:比如老傅手持***问:“你是艳红吧?哦,不是啊?”,他一个箭步窜了过去(尤胜千言万语);比如他在接到了“刘颖”的约会邀请之后兴奋地回屋子换衣服时,做出了《红色娘子军》中的腾跃动作(极富时代特色!);比如他在楼下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冻得哆哩哆嗦地“扭(绝对戏份十足)”了回来,然后说:“就是克林顿来了我也不等了???刘颖没等来倒把流感等来了”???
对文字的考究在“换房启事”里面体现颇多,对仗公正且注意押韵,志新念起来很过瘾,观众听起来也痛快。
郑艳红(蔡明)从本集开始第一次露面,平心而论,她的亮相不够抢眼,穿着打扮偏老。
老傅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将当总经理的时候,发出了“ho(三声)ho(一声偏低)ho(一声走高)”的招牌式笑声,以后会继续听到。
一块(也许是几块)肥皂先后在小凡、志新和老傅三人的嘴里走了一遭,其中梁天的表演最为生动自然,不愧是北影的考官。
开头老傅和老郑对弈的时候,二老在得到了各自子女指点之后先后大言不惭地说:“对!我正要走这一步呢!”老傅的话语还能让人一笑,而老郑重复这句话就让人觉得不够新鲜了。
“漂亮的、有钱的、包括洋妞,结过婚没结过婚的???排队、拿号,按单双日,分初赛复赛???”编剧确实讲究文字功夫。
侯(猴)、朱(猪)、于(鱼)、(牛)丽丽、(马)芳芳、杨(羊)晶晶???志新专找“动物一族”?!
从这一集开始,老傅家的大门就经常不关,并在此后引出了不少事情,这一点让人觉得多少有些脱离现实。不过我的确遇到过这种事情:在上小学的时候(80年代),我家住板楼,六楼(顶层)有一家的确在大白天(没人)不锁门!去找他们家孩子玩的时候直接推门而入,发现没人后就掉头出来。
艳红说:“听说(教体育的)王老师后来表现不错,在监狱里被评为优秀犯人???”这个包袱抖得漂亮!
“色艺双绝???习性、天敌???好学、好色”——具有相声风格的用辞。
“又搞卫生?萨马兰奇刚走???”老傅的话时代特色鲜明!我仍然能够清楚地记得1993年9月23日这个日子——北京申奥失败。
设想一下,如果最后志新借机向艳红表示爱意,那么后面的一干事情便不可能发生了。这个时候志新的地位还算主动,而艳红远走海南则让他一下子参透了不少事情。
5、亲家母到俺家(上)
这是《我爱我家》的第二部上下集,比起《发挥余热》,这一部的连贯性更强,个人认为也是整个120集当中的第一部经典之作。老演员韩影的表演出神入化,一露面便揽走了所有的戏份,可以称得上是《我爱我家》中的最佳客座明星之一。
在众人围坐的情况下强行关掉电视,这在《我爱我家》里面是第二次了,不过大家并没有过于强烈的反应,类似镜头以后还会出现。
“他妈那叫一个没文化???(志国语)”,“你妈才没文化呢!(和萍语)”,“他妈还是有文化的,我自己的爱人(老傅语)???”虽然段子多少有点市侩,但听起来特别爽(我也是一俗人)。
开进老傅他们单位宿舍大院的当时就是北京的头牌出租车——“***面包车(大发车)”,简称“面的”。10元钱起步,每公里1元,10公里才开始蹦字儿,比起如今的红色夏利特别便宜,可惜后来被称为“蝗虫”,到了1999年被夏利彻底取代。
老太太的亮相极其漂亮:进门、抖折扇、环顾四周——“哎呀老局长!”,同时左手茶壶右手折扇向后一交(和萍利索地双手接了过去),快步上前同老傅握手。这一套动作流畅好看,节奏感强,老太太丰富的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亲(庆音)娘(作为老北京,志新不知道这个词有些说不过去)”、“折罗(剩饭菜的大杂烩)”、“咱(们)努克(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那些歌星影星都是妖精托生的”,还有练功时候喊“阿——姨!”,老太太的用辞特别富有生活情趣。
一惊一咋吓唬老傅、吃饭时站着要求吃剩饭、睡觉时当着众人解扣子???老太太越守旧越可爱,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吃饭一节的结尾没有,淡出时老太太坐下之后举着筷子给大家强行布菜,众人愈发尴尬。
《渴望》、《爱你没商量》都是90年代初著名的“侃片”,前剧韩影扮演刘大妈,后剧宋丹丹扮演周华,都是主角。不过这都是查找的结果,当年那些“侃片”当中,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其他我一律都没看过。
“敢把皇帝拉下马!”,志国第一次在和萍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做有限度的“反抗”,另一次著名的应当是《名门之后》当中的“挑动黄河天下反!”
本集最经典的当然是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恩!姆恩!姆恩!姆恩不说谁说?姆恩不管谁管?”活活让人狂笑致死,每每挂在姆恩嘴边。
6、亲家母到俺家(下)
下集的内容没有上集表现力强,但抓住了一个内核——老太太打死也要给老傅说个后老伴儿,所以情节更加紧凑,而且冲突更加有力,也就更富戏剧性(恕作者对戏剧没有任何研究,说不出个一二三四,纯凭感觉)。
开头的时候老傅在玩手掌机的电子游戏,从他的动作和表情上看应当是“俄罗斯方块(90年代初期北京最流行的也就是这个,gameboy当时还属于高档玩意儿)”。《从头再来》上集的开头,保姆小张就是在玩这个,后者的表演更加到位。
“他们12个人开会是您在门口放的哨吧?”“27年您放的第一***!那叫一个响,那叫一个脆!”、“他们抗了8年都没抗成,您45年一参加进来小日本立马儿投降了”、“对对对,***、朱总司令还有您,你们仨人一块儿领导!”老太太的打岔功夫真是一流!
“齐大姨?她老人家还健在哪!???活到现在得有100岁吧?”和萍的评论真是精彩。老傅在看见齐大姨之后的描述也充分体现出自己已经有点气急败坏、语无伦次了:“志国他奶奶活到现在也不准够这岁数!”实际上呢,高喊着“小傅”的齐大姨76岁,老傅自己虚岁才67。
“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是80年代国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便衣***》的主题曲歌词,“可耐可耐,人见人爱”——当年一个冰箱的广告词,让人回想起了10多年前的生活情景。
和萍招呼老太太坐下之后母女二人并列盘腿坐下,这是全剧最卡通的一个镜头。《罪与罚》当中和萍和圆圆母女二人如出一辙盘腿而坐,让人立刻回想起了这个瞬间。该剧的编剧和导演真是下足了心思,《我爱我家》的精致之处可见一斑。
“于大妈这人你们也知道,那也是个专管六国贩骆驼的???”老傅这句奇怪评语的出处我也是刚刚查阅——《红楼梦》中王熙风与人笑谑曰:“你真是六国贩骆驼的!”有“多管闲事”的意思。
我最喜欢老太太唱的大鼓,包括同和萍说活儿以及和志新“哭唱”:“钟山——那(内音)个风雨——就起苍黄——得儿隆各儿里各儿隆——空空,百万——那(内音)个雄师——得儿隆各儿里各儿隆——空空——他怎么能够过大江”,多听几遍感觉韵味十足。另外“哭唱”中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了个口误:“街坊邻居也说出不、说不出我个二话哎???”。
收尾还算利落,老傅的“搞什么搞!”够分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傅一家人已经换上了夏装,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1993年的夏季。
“???我这叫中间人,是高层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正是当年那个时代(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风起云涌的经济热潮)新兴起来的一种行业。联想到《不速之客》中志新身着“小本生意”的文化衫,以及《奖券的诱惑》和《初次下海》里面的种种情节,包括《再也不能这样活》里面志国在老同学聚会之后的念念不忘,《我爱我家》有不少细节鲜活地反映出90年代初北京城市生活中涌动的经济成分。
贾总的宇宙公司、胡总(这里何冰扮演的胡三已经从侧面出现了)的银河公司、老李的环球公司以及那个世界公司都是当时一干“皮包公司”的典型代表。
当时很有一批像志新这个岁数的不甘寂寞的青年人开始尝试“在经济大潮中学游泳”,有人成功了(比如后来远赴海南闯出一番事业的保姆小张),有人则曾经成功(比如远嫁海南后被欺骗的艳红),但更多的人则是来得赤条条,去得手空空(比如志新),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生于60年代左近的一代人。我有若干这样的邻居,混成何种结果的都有。
“香港美食城”当然不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当时志新所指的是位于王府井的总店。这家总店于1990年3月建成开业,系中外合资餐饮企业,曾有“京城粤菜第一家”和“北京最大食府”之称。据悉,10年前的二人正常消费至少应当在150元以上,如果点了鲍参翅等高档菜肴,4、500元是打不住的(为此我打了这个美食城的***,找到了老店员咨询)。那个时候“贾总经理”居然敢于应承“胡总”的吃请要求,显然“小发一笔”一点也不小。
浴池一节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小时候北京的平民百姓多半都会到公共澡堂子泡澡,我也不例外,印象中至少去过5到6个公共浴池。充满着肥皂气味的腾腾雾气和带有衣柜的躺床总是有着亲和力,那个时候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卫生的感觉,只不过家长通常都强调:“泡完了一定冲干净”,以及“少在床上多躺,擦干净就赶紧出来。”当然,现在自然视这些地方为畏途不提。
三位客座明星的“东北腔”让人喷饭。李绪良扮演的经理神情和语气极其到位,李秘书的眼力不济和胡大个儿的饥肠辘辘各有多处体现,充分体现出了二人的鲜明个性,前者“找耗子”、“那是衣服”、“经理!就是这小子”和“见过你妈”都很爆笑,而后者“开饭啦!”、“你咋就知道吃饭呢”以及“整顿饱饭吃后撞火车头”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本集有几个细节值得指出:李秘书声称和萍与志新“长得真像”激起了和萍的郁闷,她对志新的相貌早就颇多微词,比如在《近亲》中我们可以听到,和萍说志新“那(内音)眼睛”配不上小晴表妹等等;后来扮演孟朝阳的张永强此次出演一个公共浴池的管理人员,说他在《我爱我家》中扮演两个角色当然可以,但认为当时的孟朝阳就是这个职业似乎也无可辩驳;另外,开头和萍在煲***粥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打嗝儿”是一个绝妙的引子,和后面《名门之后》中的那段“???苦涩的井水—水—哎—哎???”相映成趣。
比起上一集志新的仗义疏财,本集围绕着保姆小张同“炸油条的刘建军”谈恋爱的故事显然轻松多了,头尾两处油条大小的反差具有强烈的漫画效果。而上一集中,小张在派发志新的名片时已经提到了“炸油条的刘总”,为这一集郭冬临的亮相打下了伏笔。
“台湾新加坡电视剧”、“汪国真抒情诗选”、“《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小保姆(马晓晴扮演)”,大家在推测小张身上发生巨变的原因时先后说出了当时最流行的一干事物。
“向***保证!”是志新那个年龄段的人的口头禅,受到家姐的影响,我也每每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两位各亮相半集的客座明星郭冬临和陈瑾的表演和台词都很传神,两个人的山东话(好像是)和上一集的东北腔同样成为了赚取欢笑掌声的支柱。其中陈瑾的那句“咋那么摽呢?摽烘烘的!”中的“摽”是方言,挑战僵持之意。
本集中我最欣赏的台词是“我免贵姓张”和“我的姑啊!”。而志新猛抽油条的动作好像似曾相识?没错,在《亲家母到俺家》下集中,志新对着老太太表演“劈空掌”:“我叫你(老傅)老不正经!”
毫无疑问,这一集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掺杂了大段大段引自当时流行歌曲的台词,这在其他剧集中虽然也有体现,但都没有像这一集如此丰富多彩。下面按时间顺序列出,如有遗漏敬请指点。
刘建军说“月朦胧,鸟朦胧(星光照夜空,琼瑶的恋爱小说名,也被改编成了歌曲)”;
刘建军说“天下农友心连心,穷不帮穷谁照应?(据说是一句戏文,出处不详)”;
小张说“再也不在乎掩藏真心(童安格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刘建军说“这就想抓起你的手,让你这就跟我走(崔健的《一无所有》)”;
小张说“谁知道你明天是否依然爱我?(童安格唱的国语版,谭咏麟和关淑怡唱过粤语版)”;
刘建军说“此心换此生(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
小张说“就让这场梦没有醒来的时候(童安格的《忘不了》)”;
刘建军说“只有你和我,直到永远(童安格的《忘不了》)”。
小张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小张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我又何苦一往情深(陈淑桦的《梦醒时分》)”;
和萍说“就算你感到万分沮丧,也不必开始怀疑人生(陈淑桦的《梦醒时分》)”;
小张说“忘不了他的爱,忘不了他的好,忘不了他那醉人的缠绵(童安格的《忘不了》)”;
小张说“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罗大佑的《恋曲1990》)”。
小张说“刘建军!你这匹来自北方的色狼(齐秦的《北方的狼》)”;
小张说“爱过就不要说抱歉,毕竟我们走过这一回(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小张说“这是命运的捉弄啊,她比我先到(张蔷的《迟到》)”。
从这些“用典”基本上可以看出,编剧较好地记录了当年中国流行乐坛受到港台猛烈冲击的史实,那个时候港台歌星在北京开演唱会正是如火如荼。个人印象当中,我在年间就看过了黎明、刘德华、谭咏麟、香港歌坛叱咤排行等多个演唱会。由于只喜欢粤语歌,因此对台湾歌手的个唱从未留心,但那个时候祖国大地几乎没有人不会唱几句“天地悠悠”。
《我爱我家》的前8集的故事全部是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而《灭鼠记》则首次以动物为核心展开,其中除了老鼠之外还有老郑抱来的猫。限于情景喜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当时《我爱我家》拍摄条件所限,不少情节只能点到为止。由此联想到几年前流行的一部美国电影《捕鼠记(Mouse Hunt)》——一个类似的话题,老美的大把金钱做出了匪夷所思的特效,也挺有意思的。
来自人艺的老演员金雅琴(如今在《闲人马大姐》中扮演刘奶奶,苍老了很多)扮演的于大妈首次在《我爱我家》中亮相,其实此前她已经被提及(老傅在《亲家母到俺家》中将其形容为“专管六国贩骆驼的”)。从个人角度上讲,我非常喜欢这位老演员,老太太把一个有几分责任心却又偏好无事生非的居委会主任演得活灵活现,而此后取代她成为新一任居委会主任的“古道柔肠”的陈大妈反而不那么可亲可爱。
住在老傅家对门的郑千里此次是第二回在本剧中出现,老演员张瞳因在当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胆小怕事的老编辑刘书友而让广大电视观众记住了他。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个人感觉,正是因为先入为主,导致郑千里这个角色始终没能表现出当年国民党高级军官的作派,反而更像个老知识分子,在《我爱我家》中一直没能摆脱“刘书友”的影子。
通过“卫生流动红旗”,老傅和老郑的根本矛盾从侧面表现了出来——老傅说:“你们家修正主义的猫???”,而于大妈则比任何人都善于观察和利用这一点,从而为开展街道工作做贡献,正如《健康老人》中她所说的那样——“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
和萍志国二人为了掩盖雨鞋中有老鼠的事实而谎称“简单拥抱一下”,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近亲》最后时刻志新同小晴表妹提出的相同要求,一脉相承,令人莞尔。
“子孝何须父向前”、“家贫思孝子,国乱想忠臣”加上《亲家母到俺家》当中的“养儿千日,用在一时”,老傅对儿子的态度上颇有一番高论。说起来令人吃惊的是,梁天扮演的志新居然真的操起一条活蛇进了家门,一家人的惊声尖叫一多半是发自内心。
这一集最精彩的表演镜头出自老傅,他在形容到“这个老鼠,它无法排泄——”时,脸上仿如便秘般的表情和语气特别抓人。另有一句来自和萍嘴里的揶揄则语带双关:“那还用估计?都一年多了,还不麻利儿地给你?”
“大碗扣鼠法”是物理灭鼠法中命中率较高的一种,但本集并没有介绍清楚,容易引起歧义。实际操作方法如下:用一个大碗的碗边搭在反扣于地面或桌面的小酒杯底部。酒杯口下压一粒花生米或其它粮食粒。鼠咬动诱饵时,酒杯稍一活动,大碗即将整个小杯和鼠扣在里面。然后转动大碗,待鼠尾部露出时,用力压住并将其拖出处理。
和萍在决心以下的老傅面前奋力保护自己装化妆品的抽屉,当时口中喊出了音阶由低到高的5个“爸”,极富喜剧效果。
在抗议老傅义无反顾地征用全家所有器皿扣鼠时,和萍形容道:“九群二十七地堡,地雷阵外带迷魂阵,您是不是把当年打鬼子用的那些招儿都用上了?”这个“九群二十七地堡”的出处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书中的顽匪头目“座山雕”占据了霸王山,修造了所谓的“九群二十七地堡”,极大地增加了解放军的剿灭难度。
“能文能武,又红又专,亦工亦农,亦兵亦官,生末净旦丑,神仙老虎狗???”老傅在和萍面前标榜自己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吐出了一套带有带有时代特色的用词。其中“能文能武,又红又专”自不必提,“亦工亦农”指的是农村人口在经济生活中划分的不同职业阶层,具体包括:农业劳动者、亦工亦农劳动者、乡村干部、乡镇企业管理者、知识分子、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业主和雇主。亦工亦农当年有个土名字,叫做“背米袋”——拿工资交队,分粮食吃饭,所以,亦工亦农大都是不发粮票的。另外“神仙老虎狗”是一句京剧的谐语,用来形容各种角色,通常都跟在“生旦净末丑”的后面。也许是口误,老傅把“旦”和“末”念颠倒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笔者不禁感叹,梁左离开得确实早了一些,这样的生动语言在《我爱我家》中处处可闻,你几乎不可能在其他后上的若干情景喜剧中听到如是的东西。我不想过激地评论其他都是“勒涩”,但有一句话足以反映自己的心情——但恨不见替人。
恐怕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指出,《灭鼠记》的脚本来自于梁左早期的一部同名的短篇小说,春节期间我到琉璃厂逛庙会的时候无意中买到了《笑忘书——梁左作品选》,细看之下发现了《灭鼠记》的由来。
比照拍成情景喜剧,小说原著不是很丰满,里面的男主人公名字叫做“张三”,在《我爱我家》当中被老傅和志国二人分担了台词和表演。另外其他串场的角色小说中寥寥,自然不如情景喜剧来得热闹。值得一提的是,梁左本人在这一集的结尾以一个区灭鼠办梁主任的角色露了一面。
本集的故事情节并不如何曲折复杂,对“丽达***”心存善意(也不乏有所企图)的志新最终还是大义灭亲(亲妹妹,志新语)。二人三次在“艳红咖啡屋”里面交流,在艳红略带醋意的目光中(蔡明的表演稍显夸张),志新的又一个美好女友梦想破灭了。
右耳下侧有一块胎记的“丽达***”的扮演者是中央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夏力心,这位客座明星是在1992年在孟京辉导演的话剧《阳台》中饰演主角。自此成名的夏力心尽管在圈内的口碑很好,但始终没能大红大紫。比较而言,夏力心在影视剧中的表演远不如在话剧舞台上得心应手,而在本集当中,她把一个参与入室抢劫的失足女青年扮演得活灵活现,形体动作特别是眼神非常形象。
366579,老傅家中的***号码还是6位数,这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集所处的具体时间肯定是在1993年8月以前(不仅仅是夏装的缘故)。50年代初的北京出现了公用***,而那时由于能力有限,整个北京城里只有53部公用***。到了60年代,北京市内***基本实现了由5位制向6位制过渡,70年代,周恩来总理认为,提出平均每8户人家1部***的普及率要求太低,给北京邮电职工提出了平均每2个家庭1部***的目标。这个目标在80年代末得以实现。1993年8月1日(正是这个时候),北京市***号码正式从6位升7位。从1996年5月8日零时起,北京***号码由7位升至8位,成为继巴黎、东京、香港、上海之后世界第五个号码升至8位的城市。
具有汉字显示功能的BP机在1993年的确是奢侈品,4000元上下的价格即便是在10年后的现在仍然是个相当高的数字,如今花4000元足可以买到一个名牌的彩屏手机,而且是翻盖的!剧集中“丽达***”身着牛仔裤、把BP机别在裤兜上面的装束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打扮。
“刑警!知道知道!专逮坏人,一逮一个准,轻易不到好人家儿来!(和萍语)”,“都夜里一点多了谁还跟外面溜达啊?他不是有病么?(志新语)”,这种自己给自己下套儿的精彩包袱还曾经在第77、78集《妈妈只生我一个》的结尾抖落过:志国端着饭碗对小桂说:“(孟朝阳)来了又走了,说这两天,哼!都这会儿了,谁还没心没肺地吃得下去饭?”
和萍的“小市民气”在同两位***的交流中暴露无遗,见到穿官衣的没说话先矮三分的作派被宋丹丹表演得活灵活现。
一个纰漏:片儿警小许被和萍称呼成“许子(音子阿)”,包括在第13、14集《奖券的诱惑》中也被提到过,而刘斌扮演的分局刑警队段同志在向和萍发问的时候说:“听小徐(明显发二声)说,你平时表现还不错?”谁错了?多半是刘斌的口误。
《我爱我家》的女导演林丛在本集当中扮演了刑警队宋同志,此后她在《候车大厅》等一系列情景喜剧当中继续着导演生涯。
本集开头的时候,志新对老傅说:“报上说的能有假么?”呵呵,撞上了笔者的本行——能有假么?感想就一句话:现在的报上又有多少是真的?
尽管老傅一家对于志新“整天仨俩地往家带(老傅语)”女友的行为已经明显不屑,但“丽达***”的出现仍然招致了全家人的好感,显然,一干白来的花哨衣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被红黄两条晃眼的真丝内裤感动的老傅同和萍之间关于“丽达”和“溜达”的几次讨论则是典型的相声语言句式。
“经济过热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一毛五将够买份(北京)晚报”以及“七运会”,具有时代特色的对话使得我们10年后闭着眼睛听到时仍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何情何景。
“艳红咖啡屋”成为了本集的主要场景,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玩味:
咖啡屋的内墙上有“HOUSE OF YANHONG”的招牌字样,似乎多少有些不符合英文的语法习惯。记得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里面那个著名的“瑞克酒店”的招牌是“THE RICK'S CAFE”,而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卡萨布兰卡》歌词中也提到了“THE RICK'S CAFE”。
咖啡屋的内部陈设当中有着一个显眼的“八喜冰激淋”的字样。印象当中,在《我爱我家》全剧里面,这是第一个正式出现的“软广告”,其间志新也提到了要一个八喜冰激淋“去去火”的说法。之后更是大张旗鼓、以明显宣传口吻公开出现的软广告还包括:DEC电脑(第85、86集《大奖》),以及万燕影碟机(第87集《卡拉ok》)。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志新的抱怨对象错了,***毕竟不是军人,两类国家机器的性质完全不同。
谈话中,喋喋不休的老傅屡屡作势将烟盒递给志新,志新为了要一根烟抽而强忍老傅的絮絮叨叨,最终发现接过来的是一个空烟盒的场景在随后仍有体现——第35、36集《潇洒走一回》中,老傅手持一张10元纸币对和萍说:“可以给你这10块钱???”
继第4集《也算失恋》和第7集《骗子》之后,《我爱我家》的第4个上下集又是以梁天扮演的志新为主角。梁天在《我爱我家》中的表演很是到位,这不得不说有他的长兄、编剧梁左的一份功劳,后者给他量身定做的角色再合适不过了:志国、志新和小凡,显然就是生活中梁左、梁天和梁欢的翻版,梁天的得心应手是有着自己的生活基础。
最初我并不喜欢梁天这个演员,并非因为他惯以丑星姿态出现,只是多少觉得他的表演浮躁、庸俗且流于表面,但《我爱我家》当中的志新角色改变了我的看法,老傅一家的生活能够如此丰富多彩,形象丰满鲜活的志新居功至伟。以至于在第41、42集《从头再来》之后,志新携保姆小张远赴海南闯天下的情节不仅让老傅一家留出了一大块空白,观众的心里同样怅然若失。实际上,小凡的临时男朋友——孟朝阳(张永强饰)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编剧在试图创造另一个志新。尽管张永强的表演很努力,并有着自己的特色,也博得了不少彩头,但志新的影子在我心中总是挥之不去。
令人多少有些无奈的是,而志新自从第85、86集《大奖》重返“我家”之后,他和孟朝阳在情节构成上重合之处甚多——他的发挥空间被压缩得太多了。直到最后,他身上的感觉已经不似前40集那样轻松活泼,明显带上了些许沉重。
13、奖券的诱惑(上)
相信原本编剧在写这一部的时候主要讽刺和批判了10年前刚刚兴起的彩票行业中的“假恶丑”现象,并对无孔不入的“奖券”抱有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转过头来看看,自从去年中国体育彩票和足球彩票的推波助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人民都陷入了对“一夜飞来500万”的疯狂憧憬当中。“奖券的诱惑”这部戏如果翻拍,肯定会是别样情景。10年了,“就是鼓励一本万利不劳而获的思想(老傅语)”已经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国民生活当中。
短短一个上集便列出了7种“奖券”的存在形式:园园参加的学校建设基金有奖募捐(邻居扣子中了一块香橡皮),于大妈推出的合理有奖收费,和萍参加“金刚砂牌”手纸有奖销售(中了个三等奖香港7日游),志新购买东亚四强赛足球彩票,志国参加“嘟嘟牌”方便面有奖问答,小凡同宿舍的一个叫沈旭佳的买奖券(中了个“热得快”被没收),老傅购买有奖福利(中了八等奖,还是“金刚砂牌”手纸)。中奖率很高啊:)
沈旭佳的名字并非空穴来风,王朔的妻子名字就叫沈旭佳,曾经是东方歌舞团舞蹈演员。王朔在小说创作中,关于女性的灵感大多都来自于她。王朔对沈旭佳的经典评论是:“浓妆佳,淡妆亦佳,蓬头垢面不掩国色。”
“燕莎、蓝岛,赛特、长安,然后再到城乡转个弯???(志国语)”还记得10年前的北京么?那个时候人们都把周末逛这些地方当成一种时尚,在我印象当中,第一次看到地灯就是当时在这种地方。如今这些名字早已经被淹没在了“西单中友、时代广场”当中,谁还提它们?
1998年令北京市民谈虎色变的“拍花子”实际上是很多年前的一种说法,传说“拍花子的”就是用***拐卖儿童的人。虽然就此社会现象政府部门多次辟谣,但我也听说过另一种解释:据说受害者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周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或者全部是老虎的血盆大口——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跟着这个人走,别无选择。
志新焦躁不安地关注着球赛的时候,老傅一家人冲进屋里张罗着自己爱看的节目,这些节目估计岁数比圆圆再小一点的人恐怕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和萍要看的《京城四少》是一部台湾古装片,主演是俞小凡、张辰光和刘德凯等人,最著名的其实是它的片头曲《潇洒走一回》,当年唱红大江南北;老傅蠢蠢欲动的《今晚我们相识》则是北京电视台1991年推出的一个征婚主题的节目,最早的主持人叫杨光,2000年2月14日这个栏目被“毙”,理由是气氛平淡,根本无法同《玫瑰之约》相比。无论如何,《今晚我们相识》仍然是此类电视节目的领路人。
本集虽然是就事论事,但其间也有一些旁枝末节体现了些许人情世故:比如志国对和萍略带偏见——“志新???你多少也算读过几年书,跟你嫂子也算是有区别的”,比如志新和艳红纠缠不清的感情——看手相时说:“你手纹够乱的,要嫁只能嫁给邻居。”
关于“金刚砂牌”手纸有奖销售的奖金设置:头等奖三居室住房一套的具体价位由于缺少足够的细节而无法判断,但肯定至少在15万元以上;而二等奖夏利轿车一辆虽然在如今已经跌到了4万元左右,但10年前一辆两厢夏利的价格至少要9万多元;而和萍中的三等奖在剧中已经提到——一个人就至少要近万元左右。
关于“东亚四强赛”的回忆
志新殚精竭虑谋划的“东亚四强赛足球彩票计划”实际上是基于一个时间错位的真实赛事,其间有不少细节同真实情况有出入,在此笔者单列一节。
他们关注的这场比赛的确切时间是在1992年9月22日(不是1993年),赛事性质是“第二届万宝路戴拿斯杯东亚四强赛”揭幕战(不是最后一场)。中国队和朝鲜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一场乱战,两度落后的主队凭借着徐弘和高洪波的入球两度把比分扳平,2比2平(不是2比0胜)的结果让中国国家男足历史上第一个外籍教练施拉普纳的“正牌处子作”勉强收场。此后在以0比2的相同比分先后输给日本和韩国之后,中国队最终排名垫底。
那届比赛之前发行的“中国足球彩票”的销售方式我们已经从志新嘴里听到了,这里我再补充一些细节:北京市区设立了4个销售点,每张彩票价值2元(不是1元),四种结果的彩票背面分别印上了四个时代的中国国家队全家福,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
关于彩票的奖品,我记得好像分了4档,具体情况有些模糊,只记得头等奖是价值4000余元的一套健身器材(不是录像机),当时有个到北京出差的外地球迷中了头奖,苦于无法带走便捐给了中国国家队,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另外三等奖是“格威特”T恤衫一件,我姐夫中了这个奖,结果把奖品送给了我,印象中这件衣服现在好像还在家里,没扔。
当年为了促销,任彬、张京天、李松海和胡之刚四位足坛名宿都前往彩票销售点签名售彩,当时最流行的购买方式就是每一种买一张,上面留有几个签名,我现在还有几个同学保留了这一组彩票,我也一样。
笔者当年作为一个足球迷、如今作为一个足球记者,对于足球这个话题自然感想多了一些。
14、奖券的诱惑(下)
和第5、6集《亲家母到俺家》那部上下集的特点相似,《奖券》的下集同样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即和萍夫妇二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同《百业报》的游主编斗智斗勇。
扮演游主编的是当年因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而为电视观众熟悉的王奎荣,今年已经56岁的王奎荣在圈中被许多朋友称为“老大”,由于他频频出演***角色,因此得了个“***专业户”的称号。据说他的绝活是背台词——别人一小时背下来的台词他居然能在半小时就解决。他在本剧中虽然出长时间不多,但把一个在社会上行骗的“老油条”扮演得活灵活现,在和萍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架势着实令人叫绝,同和萍的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姿态相映成趣。
开头和萍手持纸笔面对录音机苦学粤语后同老傅、志国交流的对话有不少都令人捧腹,其中最搞笑的是和萍向老傅解释的那句:“哇!有无搞错啊!这是广东话,不是日本话啰!香港人统统讲这个话地???你地明白?”
七日游——半月游——一月游——半年游——移民,一万——两万——三万——五万——十万,“归了包堆就是:心还不够狠,手还不够辣,血还不够多,头还不够大!”人情世故,寥寥数语蔽之。
本集最精彩的部分便是《百业报》的游主编凭借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栏舌把和萍应得的万元奖金抽丝剥茧,最终转化为“终身免费使用金刚砂牌手纸”的全过程。
第一步,双人游变成了单人游。第二步,单人最高标准8000元,但生活上要向最低标准5000元靠拢。第三步,根据规定,领导考虑兼顾群众意见,5000元变成了4000。第四步,港币-日元-美元-英镑-荷兰盾-马克-法郎-越南盾-一个货币单位,最后余下3000元人民币。第五步,支票下帐要扣15%,少了450元。第六步,根据税法,又要上缴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只剩下2040元(怎么还剩那么多啊?)。第七步,扣除10%作为“中华金刚砂牌基金会”专项基金,用以资助下一届中奖者。第八步,拿出8%作为义务认捐,鼓励工作人员。第九步,还要扣除5%的风格赞助,用以引诱从来不买这种手纸的顾客。第十步,基建资、绿化费、修路费,卫生费都免了,否则和萍就要倒贴了。(难为王奎荣能够一口气背得下来这么多台词!)
此外本集还有一个做串场的“戏中戏”,即调解中心的负责人(孟瑾饰)“真龙(聋)天子”劝解一对发生误会的年轻夫妇。老太太的打岔是鲜活的相声语言,绝对是耍贫嘴甚至是冷幽默的最好武器。
扮演年轻夫妇的两位客座明星需要多提一笔,当时还默默无闻的他们在10年后的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悉:
扮演那个尖酸任性的小妻子是原华,这位来自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女演员出演的很多影片都为人所熟知——《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银环、《梦醒五棵柳》中的夏葵、《一年又一年》里的林平平、《燃情岁月》里的方嘉玲、《老爸向前冲》里的俞慧聪等等。
忍辱负重的丈夫角色是由郭涛扮演,学戏剧出身、演电影出名的郭涛近几年来拍了不少影视作品。从当年的《活着》、《永失我爱》,到后来的《爱情麻辣烫》、《口红》以及10年来孟京辉指导下的所有先锋戏剧,郭涛越来越被更多观众所接受。
看您的点评分析,对一个在北京度过90年代的非北京人真是一种回忆叙旧加玩味欣赏。这里想向您探讨一个后面某集(约第35集)和平走穴说的两段话:
昨儿有穴头到我们团来“团”这事,想让我们给出个“底包”,看了我的大鼓说我这活儿还能单“档杵”,每场下来置点儿“黑杵”总比干拿份子强,虽然没“腕儿”那么“嗨”,可也“念”不到哪儿去。
本集正如片名说说讲述的是老傅一家下海经商的故事。首先我们先来一一解释清楚剧中几个关键词:下海
下海;下海一词的来源最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商场博弈,风险甚大,好比在海洋中讨生活,故称为商海,平常人去经商,故称为“下海”,这个海就是“商海”。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邓公80年代初提出的“改革开放”之际,一些捧着铁饭碗的工人甚至国家***看见身边的人远走他乡,到沿海淘金,赚了大笔钱回来,看得眼热,终于抵挡不了诱惑,放弃原有工作下海淘金成为了业余商人,一时间皮包公司满天飞,街坊邻居一碰面张口就是“钢材”、“化肥”、“车皮”,当然一般当官的停薪留职都很让人羡慕,一出单位就成了经理,但真正弄到钱还是少数人而已。
好了言归正传,在九十年代末的中国流行着一句话:80年代下海,90年代炒股,(我顺便加上一句,二十一世纪炒楼)。在我爱我家中,老傅一家有四次真刀真***的下海经历,第一次是和苹夫妇的柑桔***,第二次是和苹的走穴行动。第三次是贾志国卖包子,第四次就是贾志国开公司。
故事的开始是从贾志国跟和平借钱开始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得到一句:忍着吧你,像咱这种靠工资过日子的,难!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父母的工资才200块左右,虽然温饱没有问题,但是手上不免有些捉襟见肘的。
和萍所在的剧团在后面几集中给我们透露的信息是好像经营得并不好。在《死去活来》中,李成儒扮演的工会主席,在和萍炸尸后说她是不是对没有评上职称表示不满。所以即使是国家养活的剧团,对没有什么职称的和萍应该说工资也是偏下的,后面和萍说大半年的工资是1000元,由此可以推断出和萍月薪是140元左右(小保姆也要100,和萍在《死去活来》中说的一句,我奔命似的给你在奔啊,原来竟是实话)。
贾志国的职务处级干部,虽然工资在普通老百姓中应该算不错了,但是跟如今2007年的***的处级干部的待遇是天差地别的。更何况每个月的工资要留一部分给园园上大学的,在和苹的走穴失败一集中,贾志国说她俩有存款七八千块,俩人结婚才十几年,能够存下这么多钱,可见平时花钱是多么的省!
读过大学贾志国一直有语出经典的话出口,例如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敢把皇帝拉下马,还有这次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让人听了忍俊不禁。
和萍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损人的本事则一点也不比她妈差:你也好意思比,有你这模样的刘文采吗?还整天人五人六的还夹个皮包,说皮包都抬举你,人造革的,哎哟,碰巧了呢也能坐回小汽车,还没人擦车的挣得多呢。
志国:这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正在着手解决。
区区一段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则是暗示了此时全国正处在贫富开始分化的社会转型期,不管黑猫白猫,反正有一拨猫已先富了起来。当时的***们每天夹着公文包,不屑于与他们家的老弱妇孺、社会青年同流合污,可当他们碰到大款时包里的钞票又不免让他们有些气短,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下海经商,一个是等待国家解决。在接下去的剧情中,贾志国还是代表着广大坚守阵地的***们的。
做为为投机倒把代言人的志新和艳红此刻正好出现了,从而带出了本剧中的“金蛇郎君”――大赔。这个没有正面出场的角色。大赔,大赔,不赔才怪。这笔生意还没有做,就已经赔定了。
大约是八十万斤。的确是够气魄的。在老贾家眼里简直可以大到上市了。(不是菜市,是股市)。
买了2000元的股份之后,夫妻俩被志新的一顿市场分析吓得半死,志新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内部调剂,从而降低风险的办法。
这里顺便说一句,志国提到的二毛五分钱的凤凰,我特地调查了一下,还真的有,不过如今已经停产了。理由是利润较低又焦油含量大。由此可见是一种没钱的烟鬼才抽的烟。关于香烟以后在《健康老人》一集中再仔细研究。
和平:(端茶),爸,您喝茶(傅老笑接过),哎哟您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真好,可我得批评您,您得注意休息傅老:这个,一天不看报,等于睡大觉嘛,哈哈……
和平:(傻乐)(坐),爸那报上关于商品经济实行股份制有什么新消息?您回头抽空儿给我辅导辅导……像我这种水平比较低文化又不太高的同志有时候还真跟不上形势转不过弯儿来……
傅老:可以可以,不懂就问嘛,这一点你比他们别人都强和平:爸,关于这股份制吧我有点看法我提出来跟您探讨探讨啊……我体会吧,就这股份制吧,就是把群众手里边这些个游资,集中在一块堆儿,投入到国家建设,您说是么?
傅老:啊,是吧,我看是这个意思和平:啊,我虽然不是干部不是党员啊可我想起个带头儿作用,今年呐四川的甘橘又喜获丰收,可是产品压在产地运不出来,哎哟,可把当地政府给难坏喽……现在决定呐,国家集体个人一块堆儿上,燕红有个朋友正在集资办这个事儿,我跟志国呢从银行里敢出了一部分存款买了一部分股份,啊,赔不赔的赚不赚的我们都不在乎,主要是支援国家,帮助农民兄弟……
傅老:这很好嘛,你们能有这个觉悟进步很快呀……
和平:也是咱革命大家庭对我的教育……本来呢,我跟志国说啊,想问问您愿意不愿意买点儿,可是志国说您年纪大了,跟不上新形势了,有的时候冷不丁儿下来一新精神,您还真跟不上,哎哟,说要允许人有一段长时间的过程相信您早晚会转变的……
傅老:胡说八道嘛,我怎么会跟不上形势么?这个这个,这简直是污陷嘛这是……
哈哈,鱼儿上钩了。不过别高兴的太早。只是一条小鱼。狡猾的老傅才买了200元而已。
郭德纲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好凑热闹。于是一家老老小小都理所当然的参加到了这个成为“生意人”的活动中来了。
志国:(看报纸)唉好消息好消息,这儿有封群众来信,批评今年的水果市场供应量不足,特别提到了品种单一问题,除了苹果就是梨呀,咱那甘橘有戏啦……
和平:哎哟咱那两千……
傅老:哎呀我那二百……
小凡:哎哟,我那二十……
小张:我那两块……
圆圆:我那两毛……(向志新)二叔,你那二分也赔不了了……
志新:不是你说来个人一瞅这一家子人都什么毛病啊……
志国:完了完了完了,要这么连着下雨多好的甘橘也得烂光喽……
和平:哎哟我那两千……
傅老:我那二百呀……
小凡:(上)哎我那二十……
小张:(上)我那两块……
圆圆:(上)我那两毛……二叔,你那二分也吹了……
志新:我找燕红算帐去,这好好的一家子毁她手里头了
这里告诉我们,做生意有多么大的学问啊。需要随时掌握市场,政策,乃至气象信息。
幸好结局还算圆满,钱大多数都让老傅赚去了,不过老傅这钱迟早也要吐出来了的。在后面和萍走穴失败那一集中,老傅就出了2000。
这集在我爱我家中算得上上乘之作,特别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算是给想下海或者已经下海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吧。可谓是喻教娱乐两不耽误。
这一集我们首先来搞明白什么是毁我爸一道?其实我们只要把这个毁字解释清楚就可以了。百度里有对毁人不倦的解释:就是在暗地里弄你。说明白点就是玩你。 这样一解释,这集讲的内容就马上一目了然――老傅要被耍了。
本集因为有比较多的客串人物,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
交通***——刘小宁 我提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了,《历史的天空中》国民党军官石云彪的扮演者。实力派演员。
女中学生刘爱枫——宁宁 非常有潜力的小演员,可惜因为名字太普通,我搜索不到她的任何资料。
合资公司职员——刘金山 英达剧的常客了。 假大款专业户,这次客串一个女士用品厂的外企工人。在中国影视圈属于半红不红的人物,由于接拍了小兵张嘎的胖翻译,获得了成功,又成了胖翻译的专业户。最近在英达的《地下交通站》中扮演胖翻译。我个人感觉他的表演水平一般,没什么突出的印像,在本集中还没有上面那个扮演中学生的宁宁演的好呢。
退休女工——唐纪琛 中国实验话剧院的演员,声音非常有特点,外貌不显山,不露水的,本集客穿退休女工人。狡猾狡猾的就属她最厉害。哈哈,后面还是居委会马主任的扮演者。
这集一开头,写相声为特长的梁左先生就给我们抖了个大大的包袱。
于大妈:你们家老傅啊,在路口儿上,让人家给撞了!(众人急)好几辆自行车啊,一块儿撞的他,看样子啊,可不轻啊这下儿……我呀正好上菜市场买菜去,刚从菜市场出来啊,我心想啊,在到肉市去转转,人家都说啊,早上起来那肉啊,是昨天晚上刚宰的猪……
志新:唉唉大妈,您先别说宰猪的事儿,你先说我爸
于大妈:这不,我还没到宰猪那地儿就听你爸爸叫唤了……
我个人认为,我爱我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梁左先生这位写相声的高手来写剧本。这就好比让相声演员来说评书,其造成的结果就是搞笑程度要远远大于普通的情景喜剧。这在后来的实践中也证明了,同样的导演,同样的演员,临时家庭,家有儿女,地下交通站等片子完全达不到我爱我家的高度,照理说,英达拍了那么多情景剧,水平应该有长进了,但是很遗撼,事实告诉我们,情景剧的好坏,灵魂是编剧。
这集当中,我家中的几位人物很罕见的成了配角。而戏份完全落到了“撞人”的三位肇事者身上了。
先来说一下女学生刘爱枫,我个人觉得这个女学生绝对不一般,跟贾圆圆有得一拼,她说出的话,甚至比大学生的贾志国更加深奥。
今天我就来学一下刘心武老师,彻底,深刻的研究一下这位刘爱枫同学的话到底语出何典。
刘同学:好!群羊领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头名老刘二名高岗。
女学生:嗯,对不起,后面的几句话是我们的课文,一顺嘴我就出溜了。
群羊领路靠头羊,陕北起了***,这两句话应该是一起的。因为根据百度上的考查,在陕北的确有这两句话。但问题是头名老刘二名高岗这句话的来历就有点疑问了,因为这句话跟前面两句根本不挨着。
我做为读者是一头的雾水,幸好后面女学生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再一查,原来二三两句连起来是诗人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中的一句。这话应该到这里就完结了。
但是非常的凑巧,我找到了焦作日报的一份数字报刊。上面写着:我还读过大哥的一本语文课本。那本课本应该是解放区出版的,里边有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诗里有“陕北起了***……头名老刘,二名高岗”这样的句子。1979年我再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头名老刘,二名高岗”这一句已经被改没了...
关于高纲的简历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条
1955年3月,在中国***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开除了他的党籍。
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说,至少在79年以后的课本应该会删除头名老刘,二名高岗的话。所以刘爱枫说的我们的课文,应该是不成立的。那么梁大神为什么会这样写呢?这恐怕只有去天堂去问他本人了。
刘爱枫:(起身)昨天这事儿啊,主要是由我引起的,古人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应当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
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做为一个中学生,能够说出始作俑者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能够说出八个字就有些夸张了。
根据我的多方考证,这句话出处是:《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我对我爱我家中的仔细观查,编剧梁大神对六十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还是非常的怀念的。甚至专门写了一集和萍回到文革时代的戏。
那么这和《孟子?梁惠王上》有关系么?当然有,有史记载的,最有名的一个人讲这句话就是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痛斥那些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导致人民饿死的人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好了多的,我就不说了,再乱说***叔叔要敲我的门了。
刘爱枫:蛐蛐也是肉阎王还不嫌鬼瘦。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的有意思,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我查了一下,并没有引自什么经典。可见是我们中国劳动人们发明的。
关于刘金山和唐纪琛的话就没有什么好考据的了。
下面我就从他们围剿老傅的车轮大战来研究一下他们到底谁才是高手。
刘爱枫同学:怎么办,只要能赶快让我上学,昨天耽误一天课今天耽误一天课,这不耽误我长大以后建设社会主义么,老同志,您打下的江山,您能放心么?
这段话说得非常的漂亮,有一种五十年代末中学生的风格,特别是最后一句老同志,您打下的江山,您能放心么?更是完全征服了老傅。打分的话,完全可以得A。
刘金山扮演的外企工人:这事儿,哎呀您说这事儿我在这中间呢就起了个这么个承上启下的这么一个恶劣作用,我在这儿向您深刻的反省(鞠躬)
这话说得,哎,我给俩个字的评价,没水平。一点动情的地方都没有。得分D.
最后是狡猾狡猾地“未来的居委会主任”出马了(本来我是不想全抄下来的,但是这段话实在是太精彩了,就破例全摘录了下来):……关键,关键是我撞了您,您是谁我是谁呀,啊?听***同志介绍,您是一位(放慢)老同志啊!(傅老笑)解放前您跟着***呀,就替我们穷苦人打江山呐,那大江大浪您都闯过去了,末了您走路上倒让我把您给撞倒了……
您瞧我办这事儿,八十岁的老和尚娶媳妇啊——这不是没有的事儿嘛;整个儿是啊面茶锅里头烹秤砣——混蛋沉底儿带砸锅;十个压路的碾子坏了两个,您猜怎么着——我是八个丫路啊我(给自己嘴巴子)!哎哟……
傅老:唉也不必把自己说的如此不堪嘛……
这里连说三个歇后语,都是不经常用的,不禁更加佩服梁大仙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哈哈。
姜毕竟是老的辣,不但否定了自己所有的责任,还利用傅明老人的年龄和职务,提起了万恶的旧社会,试图引起共鸣。最后一句更加历害。解放前您跟着***呀,就替我们穷苦人打江山呐,那大江大浪您都闯过去了,末了您走路上倒让我把您给撞倒了。跟着***打江山,那是什么人,自然是开国元勋!老傅这时已经彻底缴***投降了。好一张厉嘴。满分A+!!
关于最后赔钱方面,我觉得还是这位宁宁同学表现是最好的。
刘爱枫同学:我现在就有两块钱四毛钱了,是我妈给我放学以后看场电影买包话梅喝杯饮料的,本来我想省下来,捐给贫穷地区失学儿童,得了,捐谁不是捐啊,我捐给您得了(上前欲给傅老)
话说到这里,只能再一次对梁左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第17集 不速之客(上)
葛优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演员,年轻时长得颧骨突出,非常的有坏人像,扮演“刁时贵”,“李梅亭”等角色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但是年纪大了反而越来越顺眼了。如今成为中国一线的男明星。
我个人认为葛优扮演的纪春生在这集的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至少和“亲家母”扮演者韩影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觉得问题就出在出场上,亲家母住进傅家的理由是家里装修,理由比较合情合理。而纪春生却是被和萍捡进家的。并且一家人居然还让这么脏的一个人住了一夜。说白了这是编剧硬塞进据情的一个人物。所以上集中怎么看怎么别扭。下集因为看习惯了,也就没有太多的排斥感了。
不过别扭归别扭,我认为不速之客这集最大的供献在于发明了两句教科书般的搞笑台词。
一:春生:大姐,我这么吃觉着不踏实,
和平:咳,甭客气,就跟在自个儿家一样,啊?
春生:不是客气,您家有蒜吗?
这句话今后被小品影视所广泛的应用,衍生出各个版本,比如吃饺子,有醋么?
吃方便面,有火腿肠么?这跟如今网络上,《孔乙己》的N个版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句是:春生:就算她是张曼玉林青霞----
这句话:也同样衍生出了N个版本,只要换个名字就行了,具体什么小品,年头太长实在是忘记了。反正是经常听到就是了。
上集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纪春生口中的让水代替汽油的发明。水变油已经被证实是伪科学,根据我的调查,这是1992年发生在我国的一个真实的,震惊全国的案例。发明人是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叫王洪成的东北人,他用(1)许愿、表演;(2)要求物质赞助;(3)快投产时便开溜的手法来诈骗钱财,造成了国家四亿多元的损失。
这就是《我爱我家》,打击伪科学(这在今后还有很多),喻教娱乐两不耽误。
第17集 不速之客(下)
下集中,葛优对混混的扮演明显越来越游刃有余了。其最大点睛之笔就是春生说道:我琢磨着,炸酱面----该下锅了吧!时的一跺脚,这一脚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怎么学来着?这样?这样?---脚再拖点地!)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哈哈。
最近肉价,物价通通上涨得一塌糊涂,笔者很久没有肉山酒海的吃上一顿了。这集以饺子为开头,以饺子为结尾。我就顺便来研究一下老贾家的饺子解解馋。
说到吃饺子方面,我爱我家很多集都有介绍。根据我的观查,老傅一家平时的伙食基本以素食为主。所以每周固定的饺子是全家最大期望。
根据我的观查,老傅家最少有做过四种饺子,小白菜陷,茴香陷,三鲜馅,鸡蛋韭菜馅。再进一步调查,北方人除了鸡蛋韭菜陷的饺子,其他三种都是加猪肉的。当然,生在南方的我,从小吃到大的都是葱肉饺子,全是肉,过瘾啊,哈哈。
北京94年的猪肉价格应该在6块多钱左右,根据《一仆二主》中小桂:……您一天就吃八十块钱呐,这可是俺们全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可以得出老傅一家每个月的伙食费在320元左右。全家不算贾小凡,(其实也要算的,这丫头有好吃的都回来的,但是考虑到圆圆食量小所以俩人算一人)。老傅,和萍,志国,志星,小凡,圆圆,小保姆。六口人每人每天的三餐伙食标准才2.13元。所以要想吃猪肉,只能从牙齿缝里省,等熬到了周末才能好好的吃一顿打打牙祭。
由此可见,九十年代初期,普通劳动人民还远远没有达到天天吃肉的生活水平。
我认为本集不是我爱我家中最搞笑的一集,但确实最有科教意义的一集。
片子一开始,老傅一个在客厅里手舞足蹈,就让感觉感觉出一股妖气,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不过幸好这只不过是编剧的一个大包袱而已。第一部分在老傅徒手劈砖的惨叫中快乐的收尾了。
在这其中,志新的一句:打鸡血吃醋蛋喝红茶菌做甩手操爬行运动倒立疗法您是一样儿没拉下!估计有很多朋友都没太听明白。
现在我就来一一介绍一下。为了去除枯燥的说教,我尽量说得生动点。
打鸡血: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梁大神对文革时期是有特殊感情的。打鸡血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一则非常有意思的 “传说故事”,建国初期某国民党“中将”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判了死刑,行刑前献出这个“秘方”以求自保。称,其疗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治愈百病;在台湾的蒋介石就靠鸡血活着。于是当地行政首长依法办理,还有一帮效仿的下属。文革中该首长被批斗,在催逼追问下坦白了打鸡血的事情。于是被当作“延年益寿,抢班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深揭狠批,并印上传单,广为流传。是流行于1967年的一种保健术。前后历时大约10个月左右。
关于疗效,笔者不敢妄自下结论,只能说五个字――小心禽流感。
吃醋蛋:事关生死,笔者建议:听医生的。
喝红茶菌(又称海宝):是日本传过来的舶来品。我再一次申明,我不是医生,如果你一定要我说有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去听姜昆的相声《红茶菌和打鸡血》。
甩手疗法:也是文革时期的一种保健术。本人看东西,向来只看感兴趣的,别的毛病能不能治我就不说了,我只说一样(壮阳功能),相传古希腊时苏格拉底坚持实用甩手疗法,他老人家60岁还娶妙龄少女为妻。
爬行运动:大家不要误会,爬行运动可不是人在爬,而是乌龟在身上爬的爬。方法是让病人平躺在床上,将小乌龟放在病人的肚皮上任其自由爬行。乌龟爬着爬着不再向前走,那停留处就是生有肿瘤的地方。所以“神龟”可探查疾病。更神奇的是据说将乌龟放在生癌的体表部位,让它趴着不动病症就会“不治自愈”。 这是风行于1970年代末期的民间偏方,流传的范围不广。是这个年代可信度最低的治疗方法,也被径直称作骗术。
倒立疗法:希望哪个读者能够发扬一下神农唱百草的伟大风格,把效果告诉我……。
在小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编剧非常巧妙的让老傅说了一套江湖上卖狗皮膏药人的套话,从而给太极浑元功下了定义。当然,这其中说大鼓出生的和萍的表演是最让人捧腹的。
笔者最喜欢的伪科学伪科学斗士司马大师终于出场了,而这集的下半集也更像是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了。
我估计99%的观众不会去学手指插电扇这一招的,我不知道当初的宋丹丹是不是真的用手插进电风扇里面。反正我是不会去学的。
整部片子看完之后,更加觉得像是看一集搞笑版的走进科学。再次感谢编剧的用心良苦。
本剧的引子是一本叫《当代青少年益友》的刊物,关于我爱我家中的道具我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尽量找有趣味的一一介绍给大家(例如名门之后和萍看的《历代昏君奸臣恶霸土匪传》,老傅家墙壁上老骥伏枥这张字的来历等等。)
经过我的初步调查《当代青少年益友》这本刊物是虚构的,想想也是,梁大神用嘲讽的笔法,讽刺这本刊物为了广告费和销售量,不惜刊登骗人广告和提倡崇港媚台的不良思想。如果真的写上《少男少女》等全国十佳杂志的真名,恐怕就要对簿公堂了。当然这事也就是在94年,人们普遍没有炒作的意识,要放在现在,嘿嘿,恐怕连主编带作者都要一网打尽了。(本人家里有从堂姐那里骗来的N本9394年的少男少女,仔细看了一遍里面的广告,还真有吹嘘四周彻底治疗近视眼等类型的骗人广告。)
闲话少说,今天的主角又是一个不出场的“金蛇郎君”。我堂姐年轻时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贝克汉姆――天皇巨星张国荣。
剧中圆圆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一段话:我还知道你最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最亲近的朋友是哈巴狗……你最热衷做的游戏是婚外恋,最爱吃的零食是臭豆腐……还有绯闻女友叶子贤。
首先我不是张国荣的粉丝,对他不是很了解,所以对以上的话一直表示怀疑,特别是吃臭豆腐……。
为此我特地去了张国荣吧,调查了一下。现在公布调查结果。
最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错误,正确***是白,黑,兰,灰。(差太多了。)
最亲近的朋友是哈巴狗:应该对吧。表准***是小狗,(好像哈巴狗都是小狗的。)。
你最热衷做的游戏是婚外恋:张国荣结过婚么?(我开始怀疑编剧的资料的来源问题了。)
最爱吃的零食是臭豆腐:虽然我不是哥哥的FANS,但是说话可要负责啊,香港有正宗的臭豆腐卖么?哎。正确***:海鲜,芒果。
最后最后,是老夫最感兴趣的绯闻了。
绯闻女友叶子贤:我首先发布国际A级通缉令,到底谁是叶子贤!!!谁能告诉老夫?根据我的彻底审查,哥哥一生有七位女友(韦小宝再生?)。分别是,毛舜筠,雪梨,倪诗蓓,周秀兰,何超琼,梅艳芳。最后一个是李丽珍-(特别嫌疑人,唯一和张国荣传过绯闻的,而且拍过什么片,名声不佳。这和圆圆文中因为她是一个坏女人,同她拍挡会影响你的形象的话有点像。)
言归正传,回到剧情,这集的故事性应该说非常的好,非常的流畅,唯一遗撼的是张国荣本人没有上场。当年我看这集的时候,最后激动的不行,还以为张国荣真的来了呢,结果出现的是哥肥头大耳的家伙,哎。
真实的情况是,张国荣本人实际上已经应英达的邀请,并且到了拍摄场地,只是我家中的一个重要演员,突然去了石家庄,导致戏不能拍下去。据说哥哥还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离去的。
写我家时间长了,就多了个考据癖的毛病,什么事情我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平:天皇?日本人?我记得上回来那天皇是老头儿啊怎么这么年青了?
日本天皇94年前来过中国么?答:来过的,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应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邀请,这年10月23日至28日,日本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首开天皇访华纪录。(虽然不搞笑,但是大家要记住,我们是怏怏大国,要有容人之量。还是要允许人家上门来道歉的嘛。)。
圆圆:据我所知,他是在英国念的大学。这话是对的,(只是大家要注意,圆圆只是说哥哥念的是大学,并没有说在英国大学毕的业。),因为张国荣最后的学历是――英国里兹大学纺织系,一年级。希望哥哥的(遗)粉丝们。(为什么说遗?中国不是有遗老遗少这四个字么?)以后不要说哥哥是英国大学毕业之类无知的话。
和平:这钱那钱,都收到(戏味)民国三十七年啦……。根据我老人家查证,这句话来源于文革《十大样板戏》的《杜鹃山》的唱词――可是你们的田赋钱粮、苛捐杂税, 已经收到民国三十七年啦!(即1948年)。
志新:今儿是张国荣霸王别姬首映式。(地点有些疑问,应该是在93年上海大光明举行的首映式),不过这一点可以理解,这一集的剧情需要首映式在北京。我之所以要说,是怕哪位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入学考试的时候被《我爱我家》误导写错了。那对我国影视界的损失可是不可估量的。 。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自己伟大的梦想,每当老师问起学生们自己长大了想当什么的时候,每次整个教室不是将星闪耀,就是科学院的院士遍地跑。
九十年代初的学生,特别是大城市的学生是很幸福的,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少年宫活动,因为没有网络的干扰,他们的思想相对也要纯净的多。
本集讲述的是圆圆想要当航海家的故事。评良心说这集剧本是写的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因为从台词上看,基本没有多少笑料。完全是靠演员本人的夸张表演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剧本里面的航海专业词语,我这次没什么兴趣去一一考证,只是建议观众不要以里面的专业词语的解释来付诸实践,倒不是说里面的用词有错误,我只说一句,毕竟十三年过去了,当年的国际海洋法有可能修改了某一点。
本集说白了没什么东西好考据的,我只好来说一下,志国,和萍,小凡,志心,老傅五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吧。
和平B+:教学任务-航海数学课。具体没什么好讲的,说话还算通顺。以圆圆的智力还可以应付。
老傅B:教学任务-航海政治外交课。发音模糊,念字费力。内容枯燥。上帝啊,您老还是去党校当老师吧。
志新D-:教学任务――航海潜艇课:发音有如天外之音,蹦豆似的念字法,让学生听后有毛骨悚然,想撞墙自杀的感觉。
小凡A+:教学任务――海洋动物学。一副水灵灵的大眼镜戴在一张俏脸上更显得可爱不凡。不愧是中文系的高才生,语音清脆,吐字清晰。完美的老师形象,无可挑剔。
志国A:教学任务――海上救生课。中规中矩,有着大学学历的他,教个小毛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怎么没托生个这么好的爸?)
第22集 原则问题 (上)
白天刚刚看了周董新片《不能说的秘密》少年时美好的初恋的确令人难忘,下午为了写我家又看了一遍我爱我家第二十二集-原则问题)。当老傅用略带失忘的语气说:文怡呀,你都老成这个样子了?我心中不禁一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遥想五十年前,女生亭亭玉立,芙媚多姿。男生……也就那么回事吧。
电视广告上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女人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月亮(为什么说月亮?不懂了吧,哈哈。潮汐懂不懂?还不懂?那就算了,自己查资料去)而是时间。郭德纲老师不是经常唱么:人说岁月催人老,难得笑春风秋月,红颜不再当初……。
我个人认为,这一集纯属是挂羊头卖狗肉。标题上说的是党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围绕着贾敬贤同志年轻时有没有头尝禁果的问题来展开剧情的。
本集一开始,就用一个神秘女同学的***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好奇。特别是一个非常有品位的女性名字――文怡的出现。更是把观众牢牢的按在了电视机前。
俗话说得好,高人通常是不轻易出场的。所以尽管老傅急得上窜下跳,六神无主,文怡女士千呼万唤就是不出现。还记得周星星版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格言么――美女是需要用绿叶来烘托的。于大妈于是就很荣性的成为了绿叶。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为了大家对文怡女士的相貌不太失忘(毕竟是老人嘛)。用于大妈的出现来给观众打打预防针。
由于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所以我家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此事的各自的看法,当然语言是天马行空非常搞笑的。所以这集的可看性比上集航海家要明显增强了。
傅老的一句:可是书香门地大家闺秀,啊,在学校那会儿吃饺子的时候,人家是光吃肚儿,不吃皮儿。立刻把一个活生生的少年文怡调皮可爱的样子呈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文怡MM,你咋还不出来嘛。
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是认为文怡女士年轻时绝对是一个漂亮女孩。至少在我爱我家老年美女中排在前四名是不成问题的。还有俩是谁?满清贵族后裔胡伯母,和老傅一起唱歌的吴老师,以及老傅已经去世的发妻。(小凡长得那么漂亮,肯定有遗传)。
本集下半部主要是老傅和文怡女士之间关于在学校读书期间有没有偷吃禁果来展开的。这其实正是观众们内心最渴望的一种故事情节。
按照文怡女士叙述的故事版本是:贾同学在年轻时和文同学是非常谈得来的好朋友。贾同学经常以灌输革命抗日理论为由去女宿舍找文同学聊天,并且一聊就是深更半夜的。直到有一次被迫留宿女寝室,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贾同学在不久后参加了军队,而文同学未婚先孕把孩子抚养大。
我们不来考虑未婚先孕这件事情的真假,至少从老傅认可的部分,我们可以得出文女士就是老傅的初恋情人
应该说文怡女生尽管过了五十年,但还是保持了一个少女的情怀,这从他话语中就能感觉得出。
文怡:敬贤,你革命你没错,难道我有错嘛?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不愿意离开家庭,不愿意离开学校,难道有什么错嘛?(撒娇)
相比之下,经过三反五反,农业学大寨和文化大革命洗礼的老傅显然要事故的多。
傅老:咱们都没有错,咱们都应该把仇恨集中在四人……集中在旧社会身上嘛。
关于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编剧故意写的。梁大神对文革有特殊感情,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二种是老傅说错了,导演来了个将错就错。
本集编剧还用文怡的口告诉我们,谈对象最好是要在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要想更进一步,就最好喝点酒,一不小心就……。哈哈。
关于文怡说的物质调配的批文,我认为不过是剧本中的一个道具而已。
最后一部分就是贾家儿女接受未来二妈的检阅了。
从大家的高兴程度上应该说,我们尽可以把文怡女士当成老傅已经去世的妻子的样子来看。或许这就是编剧更深一层的含义吧。因为以后贾夫人的名字在很多剧集《近亲》《芝麻开门》都有出现,文怡女士的出现也算是给我们一个实体的傅妻样子的蓝本吧。
本集故事反映的是困扰城市外来务工者近二十年的工资拖欠问题。题材是非常不错的,非常尖锐的反应了中国的社会问题。但是做为喜剧,我认为这集是非常不合格的。
首先我认为本集两位客串演员谢园和李梅的表演不是很好,包括后来的李雪健也是不行,这和《奖券的诱惑》中尤主编的扮演者王奎荣以及《亲家母到俺家》中的刘影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不过表演不好全推到演员上面也有失偏颇,剧本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不能要求编剧集集精彩,武林外传八十集,最精彩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包括我写影评也不能做到集集精彩。)
话题回到两位客串演员上。
谢园:男,1959年生人。职业,演员。生平最佳成就。1992年获中国电视飞天奖和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虽然现在不是很有名,但是当年谢园可是以大腕的身份参加我爱我家演出的。在里面对农民工角色拿捏得多少有点神经质,说话时乡音太重导致观众听得不是很清楚。
李梅::大陆著名演员,年龄,可能四十五左右了,至今仍然活跃在荧屏上,在各大影视剧中担任配角。 本集一开头,编剧快刀直入的编造各种理由把老傅一家人都弄出了家门,从而给两鬼大闹天宫提供了场地。有些地方说话虽然有点好笑,比如春花:在包工队呢就看你俩眉来眼去的,舅舅搂着外甥女儿,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
宝财:呢说春花,你怎么进城不到半年学的是又反动又***!
话虽然很有意思,但是因为事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反而要为他们俩是否犯罪而担心。
所以我认为这个上半集是失败的,其最大原因在于编剧对事情的叙事方式有点混乱。希望下半集老傅和于大妈的出现能改变现状吧。
相比上集,由于有了老傅和于大妈两个重要实力派演员的加入,下部剧情明显好看了起来,而谢园和李梅由于有了高手配戏,表演也有了明显起色.
编剧似乎也意识到了上集剧情台词都有些单薄,所以下集添加了很多有内涵台词和包袱。
关于台词,梁大神在文中多次使用了最擅长的三反五反和文革时期的用词,例如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划清界限 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 群众联防抓坏人 把矛头直接指向四个现代化 反动宣传 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等等,下面我来稍微的解释一下,给大家补补文革理论这一课。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这句话易中天先生的解释是对于那些做恶的首要人物必须给予严惩,对于那些胁从犯错的可以免除处理或从轻处理。出自《易中天品三国》.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那种风声鹤砺草木皆兵的非常时期,首恶”就是直指那些反革命份子罪大恶极、不思改悔者。“必办”通常是指坚决的镇压,包括处以重刑和极刑。
“胁从不问”是相对“首恶必办”而言,指对那些被欺骗、收买、裹胁、强迫参加反革命活动的分子,未作或未作较大坏事,凡是能够放弃先前立场,不继续为害的,均给以宽大处理,包括释放、不逮捕或者免除追究。
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一听就是一句民间谚语,来源于老百姓平时的生活.不过对于***来说,这俨然就是一句军事用语,在各大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队国军,或者日军排着一字长蛇阵走在两山相间的峡谷中间.突然山上发出两颗信号弹,随着开路和末尾的车子被炸,敌人很快就被包了饺子.那位观众要说了,那也是发生在50年以前的,跟你说的文革有什么联系?
当然有拉,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九七零年据说苏联军队旦夕就要打到京城。中央紧张得不得了,我们的战略是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眼见修正主义就要灭亡了,各家各户也得准备准备。于是院子里人心浮动,打算丢掉瓶瓶罐罐逃难。赶着牛羊驮着棉被趁早别想,人家讲苏军从蒙古经张家口到北京,也就是一转身的功夫,三十八军虽说是万岁军恐怕指望不上。家家户户收拾到一声令下急行军一晚上渡过黄河的水平。备战的气氛也影响了平民百姓,周围的居民也成天苦瓜似的走来走去。梁左那时应该也住在北京.所以那种紧张的气氛一定会深深的记忆在他的脑海当中.
划清界限:这个很简单,大家一看就明白.在《亮剑》书中,文革时期李云龙因为强攻造反派被抓了起来,政委马天生对前来探监的田语就说过划清界限之类的话。区区四个字,在那个年月也不知道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群众联防抓坏人:取自梁左相声《家庭怪事》,姜昆说的,非常不错的相声,给大家介绍一下。
把矛头直接指向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过,危害党危害了人民,不管岁月更替,时代进步,这句话永远都适用,只要在把矛头直接指向×××改一下就可以了。在文革时期通常就是:矛头直接指向党的领导。矛头直接指向***,林副主席,等等。
人民内部矛盾:关于这一点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什么?你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大胆!伟大领袖的话居然都敢不听,这简直就是把矛头指向党的领导,本作者要跟你划清界限,报告政府,把你来个首恶必办,别跑,你拦着他,你堵着他,你截着他, 群众联防抓坏人, 大家关起门来打狗堵,堵住笼子抓鸡还怕他跑到美帝国主义那边去不成?就算跑过去也不怕,***说过,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大不了打过去抓人就是了。
言归正传,回到剧情。一开始是老傅一个人对付两鬼,因为做为放人筹码的宝财的***被志国拿走了,这场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困难。这让我想起了这几天发生的韩国人质绑架事件,塔利班武装绑架了韩国人,却要求释放美国人抓的塔利班成员。所以尽管老傅说了一大堆话,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接下来就是于大妈出场了。于大妈的如此出场,完全是教唆性质的,当然这是喜剧的特色。当看到于大妈在前面说,后面傻丫头听他的话笨手笨脚的笔划着,其产生的喜剧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这让我想起了相声的一种形式,双簧。其唯一的不同,就是说话的人在前面了。
接下来于大妈和老傅的对话把情节越来越推向高潮。
一个是退休老干部,一个是芝麻绿豆大的居委会主任。从地上滚到芦席上,仍旧是个平头老百姓而已。可是俩人都抱着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的心态来对话,从而引出笑料不断。最典型的就是下面两句。
于大妈:唉不不不老傅啊,我是居委会主任,是联防队的队长,是小区主要负责人之一呀,啊,这呀我还得上,干部嘛就应该冲锋在前,不能让群众吃了亏呀……
傅老:什么?你是干部我是群众?1945年当时我……嗨咱俩还争着送死干什么呀?
两人当即决定抛去成见,放弃内战达成临时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傅老:思想政治工作那可是我们的传家宝啊,当年我们就是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