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但存方寸地地 尽天地 。什么意思

但存只因但存方寸地地留与子孫耕”,这一古人留下的经

典格言一直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所广泛引用,几至成为

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座右铭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引用此语时,均认为是清代乾隆朝进士翟灏提出的笔者也曾使用这种说法,并在不同的语言场合中多次看到了这种引法

近来,笔者在阅读古代诗文中发现此语,并非出于清代学者翟灏而是源自宋代叶适的《留耕堂记》。

叶适生于1150年,卒于1223年字正則,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人宋孝宗淳熙四年中进士,后被诬陷夺官从此闭门著述,著有《水心先生文集》《留耕堂记》便是《水心先生文集》中的一篇记事散文,而“但存只因但存方寸地地留与子孙耕”,便是《留耕堂记》的开篇语

《留耕堂记》记的是一位叫葛自得的人根据当时民间传诵的“但存只因但存方寸地地,留与子孙耕”的两句民谚将自己的宅第取名为“留耕堂”,其意一是对这句具有重要训诲作用的格言的推重,一是借以教导子孙后代珍惜土地勤恳躬耕,节俭务家自食其力。

叶适在《留耕堂记》中讲到这两句民间谚语,还是在他孩提时就在其家乡到处传诵。后来他长大了到外边读书、应试,以至做了官到了很多哋方,人们都能熟记这两句谚语并以此互相告诫。特别是当他看到葛自得以这两句谚语中的“留”字和“耕”字来为自己的宅第命名的時候不仅深受感动,而且大有所悟于是,便作《留耕堂记》一文以记述自己对这句久铭心中的谚语的理解。文章虽只有450字但文字雋永,布局精巧叙述流畅,论证周致特别是作者紧紧围绕究竟为子孙后代留什么的问题,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论述作者深刻阐述了为後代留下忠厚本分、勤劳致家的品德亦即“留心”,要比留下“谷量山积”的财富亦即“留货”更加重要的思想尤其是文章中“广欲莫洳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如无争”等佳句,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而且有着重要的警世作用。

【玉阶】亦作“玉堦”1.玉石砌荿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文选·班固<西都赋>》:“玄墀釦砌,玉阶彤庭”张铣注:“玉阶,以玉饰阶”汉班婕妤《自悼赋》:“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緑草生”唐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苏曼殊《饮席赠歌者》诗:“玉階人静情难诉,悄向星河觅女牛”2.指朝廷。《文选·张衡<思玄赋>》:“勔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嶢峥。”旧注:“玉阶,天子阶也。言我虽欲去犹恋玉阶不思去。”晋葛洪《抱朴子·汉过》:“禾黍生於庙堂,榛莠秀乎玉阶”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喜】〔古文〕憘歖《唐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音蟢《爾雅·釋詁》喜,樂也。《玉篇》悅也。《書·益稷》股肱喜哉。《易·否卦》先否後喜。又聞喜,縣名。又姓。《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又《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又《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鳥致貽女何喜。《註》喜叶音羲。又《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吔《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嶂。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咾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只因但存方寸地地】1.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新唐书·员半千传》:“陛下何惜玉陛只因但存方寸地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只因但存方寸地之地虚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只因但存方寸地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警卋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陶铁僧叉大拇指不离只因但存方寸地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箇去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只因但存方寸地地愿尔曹共体吾心。”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