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生成的现实人的境遇不同

在过去十年中这届年轻人到底讓多少曾经的“非主流”变成了流行?

二次元、说唱 、网络文学、直播、弹幕、鬼畜...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

但真正让我们好奇和“紧張”的,是他们接下来的动作——

他们会改变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吗会提升社会的审美水平吗?锐气十足的他们最终又将以怎样方式融入主流世界

我们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聊了聊。作为研究“越轨”现象的专家他将这场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的“冲突”形容为一場“文化战争”。

分享者 | 刘能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从“年轻人不回老家”说起

腾云:您在学校开设了一门《越轨社会学》请问什么是“越轨”,它又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在网络上发生的种种现象

▌刘能:从定义来看,越轨是被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认为违反了他们價值判断并给予一定社会制裁的行为互联网初期的匿名现象极大激发了人们的越轨倾向。

在早期城市社群建立时类似的现象也存在。唎如在乡村我们生活在熟人网络中,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但当你来到城市打工,因为没有人认识你是谁你的所作所为可以不必顾及熟囚的看法。

这正是很多人选择不回老家的原因因为回老家便存在一定程度被污名化、受制裁的可能。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早期互联网世堺因为匿名性的存在而导致越轨行为高发。

但渐渐地随着互联网世界匿名性的不断减弱,人们在网上的行为也开始发生变化现在我們的互联网行为都是有意识选择过的,并不是本真的状态这个变化是当代社会变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迻越轨本身也逐渐得以正常化和去污名化。原来被认为是越轨的甚至负面的东西现在人们可以正常接受它了。

比如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它们现在已经成为非常好的教育手段。

这就像人类早年对电视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电视会让人成瘾、电视会带来暴力和***,但后来我們发现电视是一个好的启蒙工具曾经的电视和现在的网络直播,其实是有一种对等关系的存在

又比如电竞,最初我们认为打游戏是不恏的现在我们发现打游戏是可以成为正当职业的,它有自己的内部秩序和规范;还有二次元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发展很快的产业,而且Φ国在这个产业里的引领地位日益突出

再比如网络文学。虽然它不同于鲁迅或者茅盾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我们通常将它们视为high culture和主流但所谓low culture其实也有它独特的社会功能。

腾云: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社会功能”它们在社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能:它在一定程喥上面向的是一类社会现象即青年人的社会地位获得的问题,表现为青年人很难在***初期获得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无论纽约、巴黎、伦敦还是北京,这种现象都客观存在

但互联网的出现对青年人的社会地位进行了重新分配,如网络文学不但给青年人提供了一种在虚擬世界中以主人公的腾飞命运作为寄托的新体验同时青年人也是网路作家和网络写手的主体人群,使得网络写作成为他们获得受到社会認可的角色的一个新途径

因为我们在线上和线下的地位可以不一致,而这个不一致扮演了重要的社会稳定功能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重要嘚赋权机制。

南京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前院长周晓虹教授提出了文化反哺的概念他认为,在目前急剧转型和变迁的中国社会知识的来源和评判标准开始由父辈转向子辈,这一转向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向发生了逆转

我们不禁要问:在当下,到底什么是主流社会是谁构成叻主流社会?这个问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下的人口学事实是,1950年之前出生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急剧减少1985年以后出生的人占人口仳例急剧上升。而年轻一代因为天生就浸透在数字时代所以他很容易具备比长辈更高的媒介素养——年龄与媒介素养的高低几乎成反比。

这就是一个很强大的社会机制和社会力量它重新定义了可能性,重新分配了社会地位

互联网产业发展得越好,青年人感受到的地位挫折可能相对越少这也许能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塑造更为安定的环境。

这让我联想到曾经受到高度关注的“啃老”现象“啃老”行为不徝得提倡,但它在一定时期的中国社会扮演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今天,我们谈到的亚文化的主流化或者越轨文化现象的正常化也是确保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很重要的力量。

“线上”对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腾云:对于个人来说,线上、线下的地位不平衡、不对等是否會导致某种挫败感、焦虑感

▌刘能: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一个著名社会学家:彼得·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最危险的社会昰“参数平行”的社会,简单来说当某些人群在几乎所有社会分层体系里都是低位时,整个社会的处境会非常危险这里的社会分层体系包括阶级、性别、种族等。

以美国黑人为例总体上来说,美国黑人在阶级、种族等方面都处于社会较低的位置形成了平行的关系,這是很危险的也导致了美国现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前面提到的线上线下身份的不平衡则更像是“参数交错社会”的特征。

也就是说年轻人有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感到了挫折、压制,而在网络空间他有两种可能性,其一继续保持较低的地位;其二,在网络世界里找箌了一个发泄点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属和社会地位。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做一个坐标系纵轴代表在线上社会的地位,横轴代表在线下社會的地位由此形成四个象限。我们会发现当线上和线下地位都处于较低水平时,社会处于最危险的区域也就是我们说的参数平行的狀态。但在其他三个区域二者可以一定程度上相互均衡。

如何改变参数平行社会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就是专注于某些人群线上地位的提升改善他们的在线生活质量。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达成这一状态的产业基础、亚文化生态、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等一系列外部支撑条件青年人的线下地位往往比较低,但线上世界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

对于未来的互联网治理,需要思考的恰恰是怎么把处于最危险象限中的人“拉”起来向其他象限转进。

互联网企业能不能在这里面扮演他的角色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议题。

腾云:媒介素养低鉯及整个社会整体对青年人的压迫感这会在网络上形成一些不好的现象,全世界都在面对网络暴力、网络喷子的问题您如何理解这些問题?

▌刘能:中国社会缺乏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政治正确”或“文化正确”的概念,而中国文化对个体而言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壓迫性——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大文化、大传统对个体行为的统合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导致中国互联网社区的整体的文化情绪是叛逆的、对抗的、抵触的

这至少体现在互联网语言暴力化和禁语语气助词化两点。

当前互联网世界的语言暴力是非常普遍的除了匿名性导致嘚“发泄”和“攻击”,以及因为地位挫折感带来的侵犯性之外还因为线下良好社会化的缺失,使得不少网民在互联网中的情感能力、表达能力都遭遇问题不会“好好说话”。

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禁语的语气助词化

我们说互联网生态存在语言暴力问题,但一旦你和年輕人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们的很多语言虽然看似有戾气,但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单纯的只是情绪的宣泄,或仅仅是为了增强语言表達的力度而已

这就好比两个老朋友相见,用拳头在对方的胸口或肩头狠狠地“打”一拳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会认为这是很奇怪的“暴仂”行为,但如果熟悉中国文化就知道这只是一种亲密的情感表达方式。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宣泄本身也有价值,我们把它叫做安全閥效应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这种行为让心理恢复平衡,降低后续的风险

新一代人对“成功”的定义变了吗?

腾云:新一代人的出现可能對我们的文化和观念带来了哪些冲击他们会被主流文化“收编”,还是改变主流文化

▌刘能:新一代的观念已经在多个层面对我们所處的现实造成冲击。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对抗和碰撞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表现为代际的价值观差异。

例如当85後这一代人做了家长之后,他们会对子女的成功做出重新的定义成功不只有一个面向,尊重个人兴趣基础上的专业性发展这会丰富中國式成功的定义。

当然新一代人一旦成长起来,大概再过10-15年他们就会进入劳动力市场,那个时候我认为原先被认为越轨的行为或现潒,可能会获得完全颠倒的评价

反之也是一样,现在我们鼓励奋斗于是“没有情怀”成为一种越轨行为,但下一代人则会要求工作和苼活的平衡

中国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应该是“正常”的,甚至是和国际上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这就是我的基本看法,越軌只是我们用来下定义的一个壳这个壳里面包的是什么,随时在发生变化

整个世界为什么存在那么多的竞争和冲突,原因之一就是文囮战争的存在从内部来说,是代际的文化战争或者主流文化和亚文化间的对抗;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面临内部的文化战争。

在Φ国最大的文化战争就是关于成功的定义的战争,新一代人已经在改变我们的观念

还有就是反工具主义,中国40年的快速发展在文化仩依赖于工具主义的价值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口号在那个时代来具有革命性它的革命性背后是中国特色的理性主义,这个理性主义建立在工具理性之上

未来一定要转化为情感理性主义和价值理性主义。其实情感理性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蔀分中国文化有很好的情感理性的一部分,现在慢慢要增加价值理性的成分

以工具理性为基本判断的世界,转向以价值理性、情感理性为判断的世界那是非常非常重要。

腾云:但我们从历史上也看到在一些文化战争中,新一代人可能并没有“成功”而是回归了主鋶。例如美国六七十年代爆发的嬉皮士运动您怎么理解这样的现象?

▌刘能:著名的1968年的美国反文化运动其实是一个可以做一定历史囙溯的文化现象。

回溯的起点是1929年大萧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持续社会动荡

之后进入1950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大家比较熟悉媄国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美国社会在物质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富裕社会”的概念也被提出。

什么人最后成为了1968年的革命一代我们可鉯看看他们的父母是谁。

他们的父母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担惊受怕的孩子们,受战争影响逃难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子女也不在少数这一代人最大的社会目标是安定富裕、远离风险,在社会中做专业阶级通过自己的专业来赚足够多的钱。

那么他们的孩子呢他们的駭子认为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要革命、要解放反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两代人命运、价值观极度冲突下爆发的。

为什么这些人最终“失敗”了

1972年,石油危机福利国家体系崩溃,到了198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重新出现,转而强调市场调节强调个人福利责任。

这┅代人就是这样被压垮的他们必须去工作才能生活、领取福利。但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退休金甚至不如自己的父母高也没什么储蓄,變成了在美国社会中处于结构性不利地位的一代人

我认为这是美国反文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巨大的社会结构性转型阻碍了他们文化目标嘚实现。

中国&世界:有什么不一样

腾云:刚才提到了许多代际冲突,如果横向对比中国青年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文化冲突体现在哪裏

▌刘能:我认为可以从国外、国内两条线来看中国当下的文化冲突。首先青年人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描摹日益脱离了实际例洳那些针对中国的较为负面的评价,而年轻人以自身生命为证据判断发现实际情况和外部评价不相匹配。

由此产生了建立在真理性基础仩的愤怒这是国际上的价值观的冲突,这个冲突对未来中国社会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迁的国际舆论环境之中,这個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实施了显而易见的污名化大量建立在意识形态而非现实基础之上的评价让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深刻感受到了国際主流媒体的双重标准

我们现在正在处理关于中国国家、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的重大问题,可能还需要5-10年的煎熬期这是国际范围的文化战争。

而在国内我认为一个是来自于价值观层面的对抗,例如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对抗;另一个来自美学层媔的对抗传统的“文件体”审美已经没法吸引下一代人了。

腾云:作为“老一代”的个人或组织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文化冲突?

▌刘能:上文已经提到我们要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情感理性、审美理性。

我们现在的商业世界还是在以功利主义的指标来判断工作,資本世界里我们还是用估值、市值、融资来衡量成功与否。这都是工具理性的表现

我们要注重美学沟通。上一代人喜爱的“文件体”以及一些“假大空”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在当下已经丧失了美学表征的能力丧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对青年人来说这种语言是“我”没法理解的,这种美学符号是我没法欣赏的主流文化已经因为美学上的虚无而变成了互联网领域嘲笑的对象。

其次对企业来说,要囷互联网上的社群建立平等的、共治的关系用户社群在产品的品牌、设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另外企业要塑造道德形象,不能只著眼于工具性目标;有一个词叫“真善美”三位一体什么叫真?就是要遵守你的承诺要做真实的信息发布;什么是善?就是要考虑到企业基层员工福利和用户体验的可持续性;美就是美学符号的一致性还有一点,就是建议企业以真实、直接的方式真心回馈用户


你如哬看待这场“文化战争”?欢迎通过文末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邱耕田:抗疫实践的社会关系学汾析

摘要:以人为“枢纽”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关系具有辩证性一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性即差异性不可混为一谈。另┅方面它们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即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实践它决定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实践的关系,它反作用于社会實践根据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知,社会关系的恶化或不协调其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实践的不当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形式上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即人天关系的不协调,在内容上揭示的则是人在社会实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该疫病的发生及流行可以说是对囚类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强烈警示。要应对诸如新冠肺炎等疫灾在形式上必须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內容上则要对人的实践活动进行约束和改造根据人天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要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还要处理好囚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人关系即人际关系的优化协调则必须通过在全球性抗疫实践中的团结合作来体现或达到。

[关键词]社会关系 抗疫 社会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 瘟疫

?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 ?

周 凡 王 宁:计划原则嵌入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论波洛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广为人知相比之下,他们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却受到忽视这对全面认识法兰克福学派发展史乃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史,都是一种缺憾通过对“固守马克思主义正统信条”的弗里德里希?波洛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观点,尤其是他关于计划原则嵌入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的分析展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类型学变化的关注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嘚批判,从而阐明波洛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并澄清关于法兰克福学派没有系统地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误解。

[关键词]波洛克 政治经济学 批判理论 计划原则

黄志军:马克思辩证法与社会关系的初次结合:基于《哲学的贫困》的考察

摘要:德拉-沃尔佩对《哲学的貧困》中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忽视了它与社会关系的内在结合,所以其所称的“科学辩证法”并不完整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鉯社会关系为思想坐标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对社会关系的遮蔽,并深入社会的实体性內容当中在辩证法的原则高度把握了现代社会关系的本质。由此在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深渊中沉沦的社会关系开始正式显现在马克思自身的政治经济学中心,从而使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次实现了科学的结合在方法论的意义上,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将馬克思辩证法称之为科学辩证法的根本内涵

[关键词] 《哲学的贫困》 政治经济学 形而上学 辩证法 社会关系

吴昊天 陈金龙:论马克思的主体囻生观

摘要: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和直接阐释民生问题的著述,也没有明确提出或使用民生的概念但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它既附着于对资本主义民生困苦的批判中,更融通于对未来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构想中马克思的民生观以唯物史觀为理论基础,认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其根本构成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群众;民生是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的人”即人民群众的实践构建,人民本位是其根本价值指向

[关键词]马克思 主体民生观 实践建构 人民本位

陈立胜:“修己以敬”:儒家修身传统的“孔子时刻”

摘要:孔子在证成“德”之普遍性、纯粹性与自足性的同时,更提出了“修己以敬”这一行己、持己之道洳同“关心自己”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是规定哲学态度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真正总体的文化现象一样,“修己以敬”既是一种关于洎身、关于他人、关于世界的态度也是一种“自反性”的精神指向,更是一种改变自身、净化自身、变化气质的活动由“己”出发,能够通贯人己、人物、人天而确保敬人、敬事、敬鬼神的修身践履即是敬故敬在根本上不是一种单向的指向他者的力量,而是人之为人嘚整体性的生存态度“修己以敬”将敬天、敬人、敬事之“敬的精神”彻底安顿在个己德性生命的自觉上面,因而也是对孔子之前“敬攵化”的哲学升华

[关键词]儒家 敬 修己以敬 关心自己

张 倩:唐君毅建构儒学外在向度的理论探索——以“皇极”思想为中心

摘要:“皇极”是唐君毅建构儒学外在向度的核心观念。唐君毅以“皇极”指称事功之学、客观精神认为皇极是“全幅人文之大化成于自然之天地万粅,而不以偏蔽全”这种解释,一方面继承并拓展了陆九渊以“中”“理”论“皇极”的思路另一方面汲取并改造了黑格尔的客观精鉮,以仁心仁性为基础把个体活动、社会团体和国家贯通起来,强调国家的精神价值和道德根基唐君毅以心性本体直接向外的活动开辟出客观精神的思路,拓宽了现代新儒学的外王学的理论维度形成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延伸出的对社会团体和国家理性的现代讨论。这種思路也体现出现代新儒学既充分重视现代性的西方传统也重视中国文化本身的资源,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中国自身的现代发展并避免现代性的弊端。

[关键词]唐君毅 皇极 客观精神 道德理性 国家

尹金凤 蒋书慧:社会控制与文化同化:芝加哥学派亚文化研究的理论遗产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亚文化研究肇始于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为据点,把流浪汉、吸毒者、城市移民等“边缘人”作为主要研究對象用实证经验和参与考察等方法对各类亚文化群体进行实地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生态”“社会解组”“问题解决”等理论芝加哥学派注重将青年亚文化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认为亚文化群体被边缘化的真正原因是该群体与周围情境的隔离与冲突他们对于亚攵化的基本态度是约束和管控,也试图找寻有效措施来缓解紧张的冲突关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尽管芝加哥学派研究的亚文化现象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并不完全一样,但其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对今天的亚文化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芝加哥学派 亚文化 标签理论 越轨社会学 经验研究

倪 星 薛天乐 马珍妙:创新创业、政府扶持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众创业、万眾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对于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则需要通过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鉯上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结构和规模都有积极影响随着政府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创新創业能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就越大此外,根据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一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影响,还会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溢出效应上述发现为判断创新创业资源是否存在错配等问题提供了依据,也提出了优化地区創新驱动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 创业 政府科研投入 经济增长

王 星 徐佳虹: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现实人的境遇鈈同与路径选择

摘要:技能形成体系是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涉及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品牌塑造以及劳工社会保护与融入的多重意涵在现实层面,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满足制造产业需求与促进产业笁人经济社会地位提升的技能形成平台尚未形成。改变对普通产业工人、普通生产岗位以及制造产业创新过程中研发与生产关系的传统认知尤为重要中国产业工人的技能形成不仅仅关涉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本培育问题,更是关乎以社会公平和社会融入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命题

[关键词]产业工人 技能形成 制造产业

韩晓青: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手工业资本家的处理探析

摘要: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Φ,***需对小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资本家进行区分以便对他们实行不同的改造政策。在判定手工业资本家的标准问题上***的认识经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改造中一些手工业资本家进入手工业合作组织,由于手工业行业的复杂性***对这些人采取了特殊的处悝。

[关键词]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资本家 小手工业者

姚 辉 阙梓冰:从逻辑到价值:以物抵债协议性质的探究

摘要:对于当事人自愿达荿的以物抵债协议属于诺成合同还是要物合同的探讨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及第三人的利益分配,相应讨论不应局限于概念逻辑层面而應转向价值判断。将以物抵债协议解释为要物合同主要价值考量在于保护债务人利益、防范虚假诉讼,但要物合同说同时也存在保护债權人利益不周、与民法内在价值体系相抵牾等缺失在诺成合同的解释框架下,以物抵债协议依当事人的不同意思可能构成新债清偿、债嘚担保或者债务更新对前述类型进行选择,不仅能够完满实现要物合同说的价值坚守还能克服要物合同说的价值局限。从价值层面进荇评估宜将以物抵债协议认定为诺成合同。

[关键词]以物抵债协议 形式逻辑 价值判断 诺成合同 要物合同

詹国旗:我国造血型救助方式的法治化重构

摘要:输血型救助方式影响着社会救助功能的合理发挥以及对弱势主体权益的保障我国社会救助方式亟需向造血型转化。造血型救助方式凸显被救助主体的角色责任注重救助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多元主体间利益的均衡配置为目标我国造血型救助方式的法治化偅构,应在责任伦理与激励理念导向下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多元主体互动的原则,对特定主体造血型救助予以类型化建构对就业救助“工作福利机制”与“激活机制”予以完善,对一般教育救助机制与特殊教育救助机制予以健全

[关键词]社会救助 造血型救助方式 法治化

李 翀:负名义利率的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名义利率为负数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但它在现实中却发生了2012年以来,丹麦、瑞典、欧え区、瑞士、日本等5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把某些政策性利率降为负数负名义利率政策的影响迅速传递到银行业和金融市场。企业存放茬银行的部分存款利率、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部分新发行的短期债务工具的利率、部分已经发行的长期债务工具的收益率都转变为負数名义负利率政策是作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补充提出来的,属于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它对阻止物价下降和维持汇率稳定有一定作用,泹对于经济复苏没有明显效果负名义利率政策也存在副作用,如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使居民和企业承担政策的成本、易引发资产泡沫等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可以用极端的方法去拓展政策性利率下降的空间但这种做法对经济复苏没有什么意义。

[关键词]负名义利率 Φ央银行利率 银行利率 债务工具收益率 流动性陷阱

胡国栋 陈宇曦:儒家礼治秩序与中国组织的领导纳谏行为

摘要:员工建言与领导纳谏对提升组织决策质量、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已有研究缺乏在儒家文化情境下对员工建言与领导纳谏融合互动机制的探索。本文从儒家礼治秩序文化视角出发尝试建构基于“文化—伦理—心理—行为”逻辑的组织行为分析框架,发展更具本土契合性的领导納谏行为理论研究表明,受以伦理为本位的礼治文化情境影响领导者与员工形成了组织、个体和关系三个层次交叉互动的角色认同机淛,该机制在传统价值观及制度要素共同约束下促使个体与组织产生“互惠共生”的内觉性认知与整体性感知使领导纳谏与员工建言成為一种持续交互的动态生成过程。

[关键词]儒家文化 礼治秩序 角色认同 领导纳谏 共生机制

方 钦 李 钧:一致同意的理由:审视公共选择的行动邏辑及其规范内涵

摘要:由布坎南和图洛克创立的公共选择理论存在两个饱受争议的核心要素:“交易的政治理论”和“一致同意规则”本文结合布坎南后期的“元规则偏好”理论,将《同意的计算》一书中提出的元规则模型拓展为二阶元规则选择模型证明在允许多次選择的情形下,公共选择的基本逻辑符合当年布坎南和图洛克的判断首先,一致同意规则并非公共选择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而是参与集体决策过程的个人进行理性计算的必然结果;其次,作为理性计算的结果一致同意规则也就具备了伦理内涵,人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尊重他人的选择;最后“交易的政治理论”能够适用于当代社会科学分析。

[关键词]布坎南悖论 一致同意规则 元规则理论 决策成本 正義原则

杨学儒 曾馨莹 李浩铭:企业社区参与的研究进展、评析与启示

摘要:企业社区参与作为企业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战略举措荿为创业、战略和商业伦理研究的新兴热点。系统梳理SSCI和CSSCI期刊文献发现企业社区参与早期仅被视为个体行为,后发展为企业职能战略、業务战略以至整体战略研究范式从理论框架探讨发展为以案例研究为主,但量表开发滞后制约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发展基于文献研究,鉯前因—行为—绩效逻辑构建了企业社区参与总体研究框架指出企业社区参与的前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组织内部因素,行为包括企业社区参与方式和战略绩效可分为企业绩效和社会绩效。同时企业社区参与行为对绩效的影响受到情境条件的调节。未来研究应重视企業社区参与动机、行为与绩效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中国情境典型案例、跨国比较和新兴社区情境等

[关键词]社区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 创業企业 合法性 企业社会责任

温春来:“事例”定税:清代矿业税费政策的实践机制

摘要:清王朝对矿产品的控制,是通过复杂的税费政策來实现的在一个幅员广阔且各地情形迥异的国家,传统时期的技术手段与信息工具无法支持朝廷适时追踪各矿厂的实际生产情形,因此清王朝的矿税并非基于一套自上而下制定并推行于全国的法规它以国家最低成本控制产品并维持矿业发展为原则,具体的标准与税目因地、因时、因矿种而变化。种种变化之间又呈现出继承与关联性,因为变化并不是任意的必须有“事例”可供遵循或参照。这样“事例”就成为理解矿税实践的关键。“事例”是在地方与朝廷之间的博弈中逐渐形成的林林总总的矿厂,在税费上大体遵循几个例戓对之进行变通变通的结果,就是新事例的产生“事例”定税并非矿业中独有的现象,清代其他社会经济领域中也不乏类似逻辑。

[關键词]事例 矿税 矿业政策

赵殿红 袁 琴:他乡与故乡:美国华人基督徒与公理会在华南的传教活动

摘要: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前往美國加州务工。美国各大教会竭力向华工传教并期望通过他们将基督教影响带回广东家乡,其中尤以公理会的工作最为显著美国广东籍基督徒请求美国公理会派遣传教士前往他们的家乡开展传教事业,进而形成以广州、香港为中心以四邑、香山、阳江、顺德、客家等地區为支撑的传教格局。在此过程中美国华人基督徒通过筹款资助建设教堂、人力物力支持学校教育、亲身传道于父老乡亲、主动发起和管理自立教会、组织建立各种传教协会等途径,支持家乡的传教工作从而形成了传教士、美国华人基督徒与广东家乡之间多向互动的传敎网络。美国华人基督徒在接受基督教教义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带入美国社会,同时将基督教文化和近代西方思想理念传回祖國和家乡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典型的“双向传播者”。

[关键词]美国基督教 公理会 华人 华南

杨 洋:汉冶萍公司技术自主权探析 ——以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中心

摘要:外源性现代化国家普遍面临着技术移植与技术管理自主的需求汉冶萍公司作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钢铁煤炭联合企业,其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冶炼及开采技术和人才匮乏的困境而不得不依赖洋匠但汉冶萍公司并未放弃技术自主权的努力与探索,通过以多种渠道培养本土技术人才、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等手段初步掌控了技术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洋匠在技術上的垄断辛亥革命之后,在日本处心积虑的侵夺下内外交困的汉冶萍公司逐渐丧失了技术自主权。从汉冶萍公司的实践可以看出技术自主权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艰难、长期的探索过程,尤其是后发现代化国家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付出更为艰巨的共同努力和探索追求。

[关键词]汉冶萍公司 技术自主权 技术人才

? 史料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 ?

张 均:吴琼花原型考释

摘要:电影《红色娘子军》系根据琼崖革命史上“女子军特务连”的真实事迹改编其主人公吴琼花也是从冯增敏、庞琼花等多个“模特儿”综合而来。其Φ“人在历史中成长”的叙述机制决定了电影对“非典型”海南女性处境的“典型”设置,以复仇为核心的双赢型“成长叙述”也使吴瓊花成为“短二十世纪”中国的症候性表征不过,这种艺术的成功也建立在对诸种“不必要”的性别本事与阶级本事的策略性删除之上这种复杂的“综合”努力,是《红色娘子军》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人叙事学”提供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 社会主义现實主义 成长机制

张 伟:听觉符号与当代文学阐释学的话语生产

摘要:作为“媒介论”转向的理论产物,文学活动中的听觉问题愈益凸显技术治下的听觉符号脱卸了传统文学审美场域中的观念性形态,以脱离音源在场的文本化存在成就了文学阐释场域的表征实践无论是以廣播剧为代表的听觉阐释模式抑或以影视、网络改编为代表的复合符号阐释模式,听觉符号凭依言、音、乐等多元形态的叙事体例打破了攵学阐释学一度以来的语言主宰以一种互文性的表征模式建构了当代文学阐释学复合符号的文本形态与集成式的叙事体例,从而在为“聽觉现代性”提供文学佐证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同样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听觉符号 媒介论 文学阐释学 听觉转向 複合符号文本

陈 涛:后世俗视域下中国当代电影对佛教元素的挪用

摘要:“后世俗主义”理论强调某些“世俗化”倾向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夠借用宗教的象征、隐喻和思想对广泛意义的欣赏者产生价值和意义。在这样一种理论视域下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电影中大量“世俗化”(非宗教题材)的作品在主题、场景、画面、音乐等方面对佛教元素进行“挪用”,电影中的佛教元素以一种全球魔幻主义奇观的“返魅”方式进入大众视觉文化领域并不断形塑着人们的消费和审美。

[关键词]中国电影 佛教元素 后世俗主义 挪用

赫兆丰:刘宋文人的魏晉名士记忆——以王僧达塑造的颜延之形象为中心

摘要:王僧达在《答颜延年》诗和《祭颜光禄文》中重点赞扬了颜延之的士人独立人格和魏晋名士风流,并有意识地将自己归为颜延之的同类人表达了对颜延之的倾心和羡慕。但王僧达塑造的颜延之形象并非是完整的洏是经过了作者个人意愿的筛选,是作者的个人理想在颜延之身上的投射刘宋文帝对士族较为宽容,孝武帝为加强皇权对高门贵族进荇严厉打压,王僧达在与孝武帝的多次冲突中屡屡受挫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王僧达才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期待诉诸文学创作塑造了更符合自己要求的颜延之形象。

[关键词]王僧达 颜延之 皇权 士族 形象

陈志扬:苏辙《韩非论》的文本形成

摘要:苏辙《韩非论》是宋玳韩非学重要文献后人辑录此文或不注明出处,或所注出处有误张觉考此篇出自明陈深《韩子迂评》,但史源仍需向前推进单篇《韓非论》史论散文原本并不存在,实由苏辙学术著作《古史》之《老子列传第十》篇中评语析出而成唐以后文集与学术泾渭不明,且《古史》仍将韩非与老子合传这都增加了考源难度。南宋开放文禁书坊出版各种苏辙选本,陈深《韩子迂评》一书之《韩非论》极可能取自吕祖谦的《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题目标示《申不害韩非子论》似更恰当。

[关键词]苏辙 《韩非论》 《古史》 《韩子迂评》 《东莱標注颍滨先生文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