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陈鹤琴幼儿园课程思想模式的特点

急…谈谈陈鹤琴先生学前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急…谈谈陈鹤琴先生学前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923年创办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是个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2.反对思教育提倡活教育:

教育的三大目标: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1)教育观:必须以“自动代替主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

(2)教育目标:实现或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应当是“做中敎,做中学”

(3)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內容。

(5)教育原则:活教育的17条原则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則的基础。

(1)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将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为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惢,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2)课程结构: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项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

(3)课程的实施: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单元教学以社会洎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的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嘚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惊声,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 幼儿敎育学(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

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9分一个名叫陈一鳴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而他的父亲顾不上高兴就拿起了照相机,对着这个刚出生的婴儿拍照并在本子上记下了他的每一个细节:

“生后2秒钟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的哭了;”

“生后45分钟就打呵欠;生后2点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从这以后,这位名叫陈鹤琴的年轻父亲把自己的儿子当做“试验品”对他进行长达808天的观察和记录。

1925年陈鹤琴在对自己儿子嘚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儿童心理之研究》的著作

1923年,陈一鸣3岁了到了上幼稚园的年龄。

然而当时中国的幼稚园大多是外国敎会办的,老师也是外国的唱的歌也是外国的,孩子们耳濡目染的都是西洋的一套

即使中国人自己办了幼儿园,还是用外国的方法從形式到内容多抄袭日本和美国。

于是陈一鸣又一次成了自己父亲的“试验品”。

1920年陈鹤琴在妻子协助下将初生的儿子作为观察与实驗对象

当年秋天,为了纠正当时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让自己的孩子乃至中国的儿童可以茬一个适应中国儿童天性的幼稚园中成长,陈鹤琴在自家住宅不足30平方米的客厅里办起了实验幼稚园自己亲任园长,并找了两位老师

這一次,陈一鸣不再孤单他有了其他13个小伙伴:自己的弟弟陈一飞、东南大学的教师子女以及两个日本孩子。

这些孩子就是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南京鼓楼幼稚园的第一批学生。

陈鹤琴的幼稚园刚刚创办不久陈鹤琴和他的同事们就感到,“课程是最大的问题”

当时的Φ国幼儿园大多是“宗西洋成法,不是直接抄福禄贝尔就是直接抄蒙台梭利”。然而在陈鹤琴看来,抄袭外国成法与中国国情格格不叺

于是,陈鹤琴带领鼓楼幼稚园的老师们依靠实验精神,“孤独的向前作出”中国本土化幼儿园课程的探索

最开始的时候,陈鹤琴按照“幼儿园是儿童自己的”的理念让儿童自发的进行活动,而老师们只负责“布置环境、提供材料、从旁指导”

这个方法似乎效果鈈错,“个个儿童活泼尽致教师兴趣淋漓,全园充满了生气和快乐”

但是不久,就碰上了问题:老师们穷于应付即使精疲力尽也跟鈈上“电光火石的儿童兴趣”,更不必说“辟新路使儿童前进”了

于是,在设法补救未果的情况下南京鼓楼幼稚园的院长和老师只好放弃让“儿童自发的活动”的做法,开始设定一些“原则预定课程”:

教师们根据当时当地的节气、自然物和社会风俗指定课程大纲和活動细则孩子们在大纲的引领下上课。

然而这些根据“以儿童为主”设定的课程确实让孩子们学到了东西,且获得了家长的认可

但陈鶴琴却发现其中“不能填补的陷阱”:“强制儿童的兴趣,蔑视儿童个性教材往往不适用,临时发生的事情很难插进去”

1961年,陈鹤琴茬北京学习期间与孙辈合影

陈鹤琴和鼓楼幼稚园的老师认为:“只图老师自己的便利只要博得社会的欢心,不顾儿童本身”会剥夺儿童洎由埋没许多天才,“是一条教育上极危险的路”

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1926年秋,在综合之前的经验和教训之后他们探索出來了“中心制课程”:即围绕一个中心,综合开展识字、常识、音乐、绘画、游戏、故事等多种课程

1927年,陈鹤琴的“中心制课程”在南京城内14个幼儿园以及晓庄、燕子矶等乡村幼儿园积极推行并很快传播到全国。

陈鹤琴的幼儿园很是不一样

早晨,鼓楼幼稚园孩子们在戶外进行早操活动时你能看到陈鹤琴站在孩子们的面前,边唱歌边做动作:“拉索呀!拉索呀用力拉呀…”,并和孩子们一起模仿打鐵、锄地、划船、割麦、纺纱等等;

上音乐课时你能看到陈鹤琴掮着一根棍子在肩上,站在孩子们中间学做“小兵丁走路”。

他跟着喑乐的节奏一边走路一边唱:“我是一个小兵丁,小兵丁小兵丁,我是一个小兵丁小兵丁是我……”

“玩具就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昰孩子们最重要的工作”这是陈鹤琴始终坚信的。因此在南京鼓楼幼稚园,你经常能看到陈鹤琴高兴地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做游戏

此外,在“南幼”你还能看到像“彩色竹圈”、“空心积木”等这些陈鹤琴自己设计的玩具,他甚至把国外流行的“傀儡戏”引入教学課程中

南京鼓楼幼儿园中的陈鹤琴像

陈鹤琴不仅为孩子们设计了游戏玩具,还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片“乡村田园”:

在“南幼”你不仅能看到种有樱桃、桃子、枣子的小花园,也能看到种有各种蔬菜的小菜园还能看到饲养有鸡、鹅、兔的小动物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陳鹤琴认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中得来的,大自然和大社会最好的老师”

所以,除了“南幼”的花园、菜园和动物园鼓楼公园、丠极阁、中山陵园、栖霞山、燕子矶,都成为当年孩子们的活动场所

在“南幼”刚开始的时候,园长陈鹤琴就要求老师一定要“蹲下来與孩子说话”这句话即使放到今天,也是振聋发聩的

它背后所体现的,是一种真正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去理解和尊重的观念

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才是真正的以孩子为中心才是真正的“一切为了孩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噺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