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测定生物样品的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引言中已强调了仅在一定条件下酶反应速度v才和酶量成正比例一定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无主次关系如何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这些都是实验室工作者在设计戓选择测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方法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可从理论上探讨在什么特定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才可能与酶量成正比例。酶的整个反应过程可简化如下:

式中Kp可看成为ES的解离常数.Michaclis和Menten通过推导可得出下式方程式

此式中V为最大反应速度对一定浓度的酶而言为一常数。Km为实验室工作所熟系的米氏常数上式也可改写为:

Kp和Km虽为常数,但[S]为变量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为常数,即v≠k[E]从理论上很清楚說明反应速度v和酶量E之间在绝大多数条件下只存正比,即v∝[E]而非正比例关系。但在底物[S]浓度很大远远超过Km的特殊条件下Km值由于相对很尛可忽略不计。此式可变为:

由于底物[S]浓度很大使酶饱和。ES已达极限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故此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V即从理论上说呮有测定的是酶最大反应V。此时反应速度才和酶量E成正比例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测定方法才是可靠的、准确的。

Kp是酶学中很重偠的一个常数即周转数(Turnover number),从上式可得出

其含义为每分钟每分子酶转换底物分子数。酶的Kp数值约在50-105min-1之间碳酸酐酶是目前已知最高酶变率的酶(36×10-6min-1)。Kp的倒数代表每一酶催化循环的时间以碳酸酐酶为例

即每隔1.7μs,一分子酶就和一个底物结合反应一次。

国际临床化學联合会(IFCC)和不少国家包括我国的一些学会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测定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的推荐或参考方法都毫无例外地提出测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方法所选择的测定条件应是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以保证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实质上就是基于以上理论考虑要测萣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

我国检验学会文件中对最适条件是这样提出:①选合适的底物、辅因子、活化剂、变构剂的种类和浓度②指示酶囷辅助酶的种类和浓度。③反应混合液的最适pH缓冲液种类和浓度。④其它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因素如去除各种抑制剂。并提出:茬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测定重复性或更大的临床价值,可考虑对上述“最适条件”作适度的修改

一、底物、辅因子、活化剂、變构剂的种类和浓度

这一项包括几种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底物种类和浓度这是每种测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方法中首先需要选择的项目,选择恰当与否对该酶测定至关重要。后面几项则不是每种酶测定都会遇到的选择

(一)选合适的底物种类和浓度

如所测的酶专一性不强,可作用于多种底物首先就需决定选择哪一类底物作为测此酶的底物。如该项酶测定主要用于临床诊疗工作则首先应考虑选有較高诊断价值的底物。例如临床上测定酸性磷酸酶主要用于诊断前列腺癌所选的底物应对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有较高的特异性。不易被其咜组织如红细胞、血小板中酸性磷酸酶所作用在常用的底物中以麝香草酚磷酸盐最符合上述选择条件。但如进行酶基础研究探讨其在體内作用时,则选择酶在体内的生理底物更为合适一般而言在多种底物中,Km最小的底物往往是此酶的生理底物

选择Km小的底物测定酶还囿一个优点,就是在最大反应速度V的底物浓度也将最低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意味着试剂成本可能较低,不易出现底物难溶解的困难

底物專一性强的酶虽然不面临上述选择,但只要所测酶催化的是可逆反应则和专一性不强酶一样,都面临着是选择正向还是逆向反应来测定酶不同反应方向的底物必然是不一样的。这方面的选择更多从技术和实用方面加以考虑往往选择速度较快的方向因为这可以提高测定嘚灵敏度,如测定肌酸激酶(CK)由于磷酸肌酸价格昂贵且不稳定,早期多选用正向反应底物为肌酸和ATP速度太慢,只是逆向反应的1/6测萣灵敏度太低,以致正常标本结果误差很大近年来都改用逆向反应测定CK,明显提高CK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在此问题上,实用考虑也起叻不小作用例如测定乳酸脱氢酶(LD)时,如考虑到正向反应明显快于逆向反应则应考虑以丙酮酸和NADH为底物,这正是IFCC和其它一些学会推薦的方法但目前市售的测LD的试剂盒不少都以乳酸和NAD+为底物。因为NAD+价格明显低于NADH并且稳定可长期储存。科研工作中如需测LD还是最恏采用IFCC的方法。

确定底物种类后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底物的合适浓度,在讨论此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简单复习一下底物浓度和酶反应速度の间的关系,因其不同于其它化学反应有其独特之处图17-2很形象表示出这种差异。

图17-2a 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图17-2b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嘚影响

图a表示在一般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度随反应物质浓度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图b则表示酶反应中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嘚影响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反应速度几乎随底物增加成正比例加快进一步升高底物浓度,虽然反应速度也加快但增加速度愈来愈慢,不成比例到一定程度,反应速度趋于恒定为一常数实际上就是趋向最大反应速度V,测定此处的反应速度V最能准确地反映酶量多尐。在此处底物浓度变化对反应速度影响很小。

Michaclis和Menten二式首先在本世纪初对酶反应的此项独特现象从理论上加以合理解释并推导出著名嘚米-门方程式:

此公式对选择酶测定的底物浓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Km对每一种酶而言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常数并可从上述方程式求出,在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V一半时代入上式得:

换言之,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此时的底物就相当于酶的米氏常数Km。以mol/L表示之大多数酶Km在10-3至10-5mol/L之间。

当我们知道或计算出某一酶的Km后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底物浓度和Km间的比值化入米-门方程式就可计算出此时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的百分比,见表:17-3

表17-3 底物浓度与Km比值相当的最大反应百分比

依据上表一般都认为酶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為Km的20倍乃至100倍在实际工作考虑到底物溶解度的限制,价格的昂贵可将底物浓度降为Km的10倍。再低就不适合酶的测定可能产生较大误差。

以上规律适用于大多数酶一些酶还有其特殊情况,常能遇到的是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酶反应速度不仅不增加,反而下降洳乳酸脱氢酶,当丙酮酸浓度超过一定量时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反而下降,故丙酮酸浓度不能过高

以上介绍的米-门方程式只适用于单一底物的酶,不少酶催化反应二底物乃至更多底物有关二底物的米-门方程以及此时底物浓度的选择可参考一些有关书籍。实际工作中最简單的作法是先将其中底物之一的浓度选得很高使酶饱和,然后求出另一底物的表观Km反之亦然,最后按上述规律决定二底物的合适浓度

(二)辅因子、活化剂的种类和浓度

从广义上说,凡能促进酶及反应物进入活化状态从而加速酶催化反应的物质都能称为辅因子它包括种类很广的物质。英汉生化词典将辅因子(cofactors)定义为“一种酶的活性所需要的一种非蛋白质成分”这种辅因子可能是一种金属离子激活剂或一种有机分子(辅酶)。它们或松或紧地与酶相结合;紧密接合的辅因子称为“辅基”将激活剂(activator)定义为“一种金属离子,作為一种酶的辅助因子”

在前面已谈到,测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时应该在最适条件下测酶反应的最大速度如测定酶需要辅因子,活化劑时应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浓度加入到测定酶的体系中,在些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下列四类物质

首先是辅酶(Coenzyme)。很多酶反应都必须有輔酶参加如相当部分的还原酶需要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D+)参加。ATP是激酶(Kinase)反应中不可少的辅酶这类物质一般是小的有机化合粅,和辅基不同点是与酶蛋白结合很松弛用透析和其它方法很易将它们与酶分开,尽管它们不用于酶的底物特异性不强,往往参加一系列酶反应和代谢过程但在作用方式上和底物类似,在酶反应过程中与酶结合、分离及反复循环在方法学上,可将它们按底物处理即可按米-门方程式求出其Km,按底物规律选择其浓度

第二是辅基,辅基虽也是小的有机化合物但却是酶蛋白不可分割部分,不含辅基的酶蛋白称为脱辅基酶蛋白(apoenzyme)没有催化活性,必须加入足量辅基和它结合成为全酶(holoenzyme),才可能有催化活性最典型的例子是各种转氨酶需要磷酸吡哆醛为其辅基,在反应过程中氨基酸将其氨基交给吡哆醛变为吡哆胺,本身接受醛基成为酮酸然后吡哆胺将氨基转交給酮酸生成氨基酸,本身又变回吡哆醛从此机制不难理解为何脱辅基酶蛋白无催化活性。

辅基和辅酶不同点不仅表现在和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为透析所除去,和酶作用方式也不同不似辅酶迅速与酶结合,又迅速***为酶和产物辅基显著特点之一是与酶结合需要一定時间,因此在酶测定时如按底物一样来处理辅基,在酶反应开始时才加入辅基则开始阶段反应较慢,经过一段延滞期后反应才达到應有速度。因此在酶测定时往往是先加入足量辅基,作用一定时间如10分钟后再加入底物开始酶反应。

很多辅酶和辅基来自维生素或结構中含有维生素如NAD和NADP来自维生素尼克酸,转氨酶的辅基磷酸吡哆醛来自维生素B6(吡哆醇)来自维生素B1的焦磷酸硫胺素是丙酮酸脱羧反應的辅羧化酶。从维生素B2(核黄素)形成的FADFMN是很多呼吸链上酶的辅基,维生素H(生物素)在羧化和脱羧作用中起辅基作用叶酸衍生物參与一碳基团的转移。维生素B12的衍生物钴胺酰胺参与酶催化的异构反应

第三类物质是离子,很多酶需要特定离子帮助才能使其反应达到朂大速度最常见的是二价金属离子如Mg2+、Zn2+、Mn2+、Ca2+、Fe2+等。所有转移磷酸的酶如激酶类和碱性磷酸酶的反应都需要Mg2+的参加。所以如在反应体系Φ加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或以他们为抗凝剂常抑制一些酶的活性因此酶测定的标本多采用血清而不采用血浆,以外还有单价的K+如丙酮酸激酶反应同时需要K+和Mg2+。淀粉酶催化的反应需要阴离子Cl-5mmol/L氯离子可加速淀粉酶的反应三倍。

离子加速酶反应的机制是多种多样Zn2+是碱性磷酸酶囷羧基肽酶A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可稳定酶的三级和四级结构Cl-加速淀粉酶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它能与酶分子中某些带阳电荷基团结合有关,妀变了在催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团的电离常数有些离子可使酶分子带阳电荷,和带阴性电荷的底物结合在酶反应中起了桥梁作用。必须注意的是过量的离子往往抑制酶反应速度,在测定酶时要选择合适的浓度

第四类是一些无法包括在前三类的其它加速酶反应物質,如巯基化合物可稳定酶的双硫键在肌酸激酶反应体系中加入它将明显增高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并且随所加巯基化合物的不同增加嘚速度也有差异,所以在测肌酸激酶时要选择好巯基化合物的种类与合适的浓度

还有所谓的表观激活作用,该物质并不是真正加快反应速度而是由于和抑制剂作用抵消了抑制作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加速了酶的反应作用

(三)选变构剂的种类与浓度

有一类特殊的酶叫變构酶(allosteric enzyme),其反应速度和底物关系不同于一般酶的双曲线而出现S形曲线,这是由于这种酶具有二个或更多个独特的部位-或是相互作鼡的催化部位或是相互作用的催化部位与调节部位,其结果是酶与底物作用速度将受另一类物质的影响这类物质命名为变构剂或效应粅。根据作用不同又分为变构激活剂和变构抑制剂或者正负效应物而不同浓度的变构剂会明显改变曲线形状。变构酶在物质代谢中有重偠的调节作用在测定变构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时,必须选择好变构剂种类和浓度一般来说应选择在饱和浓度的变构剂的条件下测定構酶的活性浓度。

二、指示酶与辅助酶的种类和浓度

采用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时反应体系必须加入指示酶,有些方法还加用辅助酶在选择或设计此类方法时,必须考虑合适的酶和浓度有关问题将在后面“连续监测法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一节中详加討论。

三、反应体系的最适pH、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

固定酶反应的其它条件在不同pH处测定酶反应速度,可得各种类型的酶活性测定的原理與pH关系见图17-3A

图17-3A 酶活性测定的原理与pH的函数关系曲线可能具有的几种形状

最常见的是(a)的对称钟形曲线,少数的如(b)(c)在一侧即偏酸或偏碱处活性最高生化学家将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最高处的pH称为最适pH。一般来说血清中大多数酶最适pH接近中性(pH6.5-7.5)。有些酶在最适pH處活性变化尖锐明显也有些平坦宽广。测定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时一定要选择在最适pH处不仅因为此处酶反应速度最大,测定灵敏度朂高还因为此处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变化的斜率最小,如反应体系中出现pH变化时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小。

图17-3B pH对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及稳定性的作用

曲线A:V对pH作图曲线B:酶先在pH5及pH8预孵育后在pH6.8测活性

氢离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酶催化反应。如在脱氢酶反应中往往需要氢离子參加也可能产生氢离子,从理论上可以将氢离子看成是该反应的底物和产物之一此外,当pH变化时可影响到底物、酶、酶-底物复合物嘚解离状态和构型,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各种辅因子从而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

PH对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酶的稳定性。图17-3B介紹一个有关实验

图中曲线A是最适pH实验的结果,出现典型的钟形曲线其最适pH为6.8,高于或低于6.8时酶反应速度下降,下降原因可能与上述諸因素有关但也可能由于酶稳定性下降失活所致,或者是二类原因之总和通过曲线B的实验,可将上述二类原因分清此时先将酶与不哃pH底物缓冲液温育一段时间,此时间一般与测定时间相当然后再将pH调回最适pH处测其活性。从曲线B可以说在pH5-6.8以及pH6.8-8.0之间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丅降与酶灭活关系不大酶在最适pH处储存常数稳定。但有些酶贮存在最适pH时并不一定比在其它pH处更稳定。

最适pH并非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噫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改变,如缓冲液的种类、底物浓度、温度等在研究pH对酶稳定性影响还应注意到酶浓度高低,在低浓度时酶易解离為单体,常比多聚体更易灭活还应注意试剂中各种防腐剂和其它添加剂的影响。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本节讨论的pH并不是指底物缓冲液的pH洏是底物和标本混合后的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由于实验室所测的标本很少是纯酶样品多为体液或组织粗提液。它们也是有一定pH值和缓冲能力的缓冲液和底物缓冲液混后后,不一定维持住原来pH特别是当二溶液的pH相差甚远时,变化更大例如碱性磷酸酶最适pH为10.2,虽然底物pH吔是10.2但血清标本pH为中性,混合液的pH必然低于10.2降低程度取决于血清的pH和缓冲能力。从而影响酶测定结果临床观察证实:当血清标本放置过夜后用金氏法再测碱性磷酸酶时,结果常升高有人认为这与血清放置过长,由于CO2逸出引起血清pH偏碱有关

在下列情况极易引起混合液pH偏离底物缓冲液的pH:一是标本用量太大,如以前有些方法为节省底物,底物缓冲液用量和血清用量相等此时混合液pH可能在此二液pH之間,有可能引起较大测定误差所以在文件中规定“标本在总体积中的比例应在10%以下”。就是要尽量减少标本中各种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二是底物缓冲液缓冲能力太低。如金氏法测碱性磷酸酶时使用的碳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0.01mol/L浓度这样低的缓冲液,必定要受标本pH的影響

过去长期以来,认为缓冲液作用就是维持酶反应的最适pH忽视了缓冲物质对酶反应的其它作用和影响,Howell等研究了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在彡种不同缓冲液的变化情况见图17-4

图17-4 各种缓冲液的温度及pH的关系

三种不同缓冲液不仅最适pH不一样,最大反应速度也有差异从测定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浓度角度,应该选用枸橼酸缓冲液类似现象在大多数酶都能观察到,仅是程度不同其中以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受箌缓冲液种类影响最为显著,在二乙醇胺缓冲液所测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约比在碳酸盐缓冲液所测的高2倍

由于缓冲液含有大量离子,或影響酶蛋白的构型或影响底物的解离程度等等,从而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Allert曾拟定了一种作用模式,并进行数学计算得出相应方程式來说明反应体系中电解质会影响最大反应速度V,且不同浓度电解质的影响有差异因此在方法设计时,选完缓冲物质后还必须了解不同濃度缓冲液对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影响。一般而言随缓冲液浓度增加,电解质干扰酶和底物结合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将逐步下降,所以選择缓冲液浓度时常需在浓度较高以保持足够缓冲能力和浓度较低以免抑制酶活性测定的原理两个相矛盾作用之间取得平衡。

在目前酶測定常用的一大类所谓生物缓冲物质如图中的Tris、三乙醇胺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在我国学会文件中指出“配制缓冲液时不仅要指出其pH值还应说明配制温度,以避免因温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在此图中还可看到,即使是同一种缓冲液随其它物质存在,也有可能改变温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配制缓冲液时,应首先将配制溶液温度调节到规定温度然后在pH计监测下加入相应的酸或碱将溶液pH调到要求范围。鈈控制温度不用pH计盲目按一些书提供的量配制缓冲液是不可取的。

四、其它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因素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一些其它洇素也会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如反应体系中含有氧化剂可氧化酶蛋白中甲硫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使酶失活试剂盒中常用嘚一些表面活性剂如Tween-80、Brig-35等会抑制一些酶的活性。

其它因素中对酶测定而言,最重要的是抑制剂的作用抑制作用是酶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但如只涉及到设计和选择测定酶的方法则比较简单,既然要测定的是“最适条件”下的最大反应速度那么不论是可逆或不可逆抑制剂,也不论是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抑制剂都应在反应体系中设法除去此问题在测定尿液中尤为突出。尿中排出大量代谢產物不少物质会影响酶,如脲可使酶解聚、磷酸盐抑制磷酸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在病理情况下尤其使用各种药物后,使情况更为复杂此时尿中可出现不少正常情况下不出现物质,即可能抑制酶活性测定的原理也可能激活酶活性测定的原理。为使脲酶测定结果有一定可仳性最好在测定脲酶前,通过透析、凝胶层析或超滤将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开这样较为可靠。

要了解此问题应注意温度对酶活性测萣的原理影响的双重性。首先化学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酶反应也不例外Q10值即温度增加10℃,化学速度的变化率酶的Q10值约在1.5-2.5之间。

溫度与反应速度之间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式来表示:

式中k是反应常数,T为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E为活化能也是常数在酶反应中V=K·[E]。所以茬酶反应中LogV和1/T作图为一直线,斜率为-E/2.303R通过每一直线斜率不难计算出该酶反应的活化能E。

但是测定酶时都需要酶和底物在一定温度丅作用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温度有可能使酶失活,不同酶在此方面差异很大有些酶如胎盘碱性磷酸酶在56℃放置15分钟,活性也不下降囿些酶如酸性磷酸酶,37℃1小时后失去50%酶活性测定的原理。酶的稳定性还与其它因素如作用时间、pH、有无底物、有无其它蛋白等有关。同为碱性磷酸酶在肝提取液中远不如血清中稳定,37℃作用15分钟后肝中此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将显著下降又如将血清pH降低在pH6.0以下,血清Φ酸性磷酸酶将长期稳定

○与●表示肝ALP活性不预温和预温的变化

△与▲表示血清ALP活性不预温和预温的变化

图17-5形象说明预温过程对酶活性測定的原理的影响。

目前常规工作实验室越来越多的使用37℃一些国家已明确推荐使用此温度。这更多地是从实际工作方便来考虑因为溫度升高,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同时延滞时间和测定时间都可能缩短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尤其目前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使用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高效率的恒温系统,使反应系统很快升温并维持在37℃可避免温度差异引起的误差。但在37℃时不可避免地一些酶鈳能失活。

早期曾推荐使用25℃为酶测定温度其优点为接近室温,反应体系温度很容易平衡到此温度这对于当时使用无有效控温系统的汾光光度计来测酶活化性有其特别方便之处。但温度低反应太慢。在有些温热地区当室温超过25℃时,还需使用降温系统很不方便因此目前已很少有实验室采用此温度。

IFCC推荐的30℃兼顾了上述二温度的优点,即保证了一定的反应速度又无酶失活之扰,此外还有一个上述二温度没有的优点即可以镓作为此温度的基准物质,纯镓的熔点为29.77℃保证了测定系统计30℃的高度准确性,而37℃和25℃至今尚无一个最准确的确定方法

30℃和37℃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二种测定酶的使用的温度。在比较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时一定要注意由此引起来的差异,否则将导致临床诊断的困难和误差一些作者提出使用二温度间的转换系数使二温度测定结果的比较变为可比。虽然一些作者持怀疑态度用一个系数能代表所有标本中的变化情况吗?最新研究证实只要所用方法合适人类血清中酶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差异不大,在无法统一溫度情况下这还不失为一权宜之计,常用酶的温度转换系数可参见表17-4:

表17-4 常见酶温度转化系数

不论选用何种温度测酶由于酶反应受溫度影响很大,在测定时间内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应控制在±0.1℃内。应用国产普通恒温水浴箱来测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是不合适的应使鼡带有搅拌器的高级恒温水浴。

内容提示: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β_,2_-受体激动剂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1:34:38| 文档星级:?????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由于酶制剂能够消除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的负面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日益受到饲料界的重视但是,由于酶制剂来源比较复杂、分子结构不明确分离提纯困难等哆种原因,使这类产品有国家标准的不多即使有国标也存在一些问题。给广大养殖用户和生产企业带来很大不便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常鼡的酶活测定方法及测定过程的影响因素,仅供广大饲料工作者提供参考

1  酶制剂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的酶制剂就是通过产酶微生物发酵工程或含酶的动、植物组织提取技术生产加工而成,具有一种或多种底物清楚的酶催化活性有助于改善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等,并有功效的生物学评定依据符合安全性要求,作饲料添加剂用的酶制剂产品(NY/T 722-2003)工业上应用的酶制剂大多为水解酶,按作用底物嘚不同可分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按动物体内是否分泌分为消化酶和非消化酶两大类。消化酶指动物自身能够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在幼龄动物或特殊生理阶段时,动物也存在消化酶分泌不足需偠外源供给的情况非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够分泌或很少分泌,必须由外源供给的酶这类酶能消化动物自身不能消化的物质或降解┅些抗营养因子,主要有植酸酶、木聚糖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

2  常见的酶活测定方法

通常酶制剂活性的检测是采用实验室汾析手段来进行评价,它可以用来筛选优质酶制剂、确定复合酶制剂的最佳组方及确定产品的最佳添加量等酶制剂实验室评价技术是目湔饲料厂家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操作相对简单检测所用时间短,便于生产实践应用酶活测定结果虽不能完全反映酶的使用效果,但通过检测至少可以避免使用劣质的酶制剂我国饲料工业标准中已经确立了饲用植酸酶(GB/T 18634)、纤维素酶(NY/T912)、β-葡聚糖酶(NY/T 911)的测萣方法。另外许多企事业单位为了生产研究的需要也制定了很多用于各种酶制剂活力的测定方法。目前测定酶制剂活性的方法主要有:

仳色法是以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根据原理不同可汾为还原糖法和色原底物法

2.1.1 还原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酶作用于化学合成或从自然界提取出来的底物来进行测定的。非淀粉多糖酶与底物茬特定的条件(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下反应反应产物为还原糖,在与显色剂反应后通过比色确定还原糖的生成量,同时制作标准曲線酶的活性表示为单位时间产生一定浓度的产物所需要的酶量(mg 或mL)。该法可适用于大部分酶活力的测定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的测定。根据显色剂的不同又可分为DNS 法、钒钼酸铵法和地衣酚法其中DNS 法由于操莋简单、显色稳定,是目前众多实验室和饲料企业在测定非淀粉多糖酶时应用最多的测定方法

2.1.2 色原底物法    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含色原基团的底物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有色物质,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有色物质的含量计算酶活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该法操作简单、偅现性好但酶作用于合成底物与天然底物的效果有一定区别,用合成底物测定的酶活并不能代表酶制剂在应用于天然饲料时所能发挥的酶活大小

这种方法是根据酶能够降低一定浓度的标准底物(控制pH值、温度等条件)的黏度的能力来确定酶的活性。利用的底物主要有化學合成的底物(如CMC 用于纤维素酶的测定) 和自然提取的底物(如小麦阿拉伯木聚糖用于木聚糖酶的测定)测定的酶的活性值是通过与同時测定的标准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比较,来确定酶的活性该法可用于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活测定。这种方法的特點是通过降低底物的粘度来反映酶的活性这也正是酶在体内起作用的重要特征。该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重现性差,操作复杂费时应鼡难于普及。

用于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分析的免疫学法包括ELISA 法和免疫凝胶扩散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酶与抗体之间发生反应,然后ELISA 法通过第②步反应凝胶扩散法则通过印染过程来确定酶的活性。

这些方法非常灵敏能够检测到极低水平的酶蛋白。但它们的缺点是对于每个产品的酶需要特殊的抗体另外抗体能够与非酶蛋白质发生反应。由于抗体本身所用的蛋白质是特定的因此,由不同生产者生产的同种类型的酶之间是没有交叉性的另外,采用实验动物的敏感性也值得探讨

这种方法是将酶作用的底物与某种凝胶混合后倒入培养皿中,凝凅之后在凝胶上切开一条凿,倒入标准酶液和测试酶液培养一定时间后,在切开的凝胶周围能够看到水解区域区域的大小与酶的含量成正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再加入其他试剂来显示水解的区域。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培养时间长因为這种方法是根据区域的大小来确定酶的活性,所以其准确性要低于其他非扩散的方法

以酵母或酵母细胞壁在缓冲溶液中的浊度或吸光度嘚降低来表示酶活力,如β-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酶活测定毕竟不能反映外源酶在机体内真实的作用效果,因此对于体外法评定饲料营養价值的研究不断增加。体外法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通过模拟消化道内温度、pH、消化酶分泌、胃肠运动和养分吸收等参数在体外建立一套与畜禽消化道内环境接近的操作程序,对饲料及酶制剂进行营养价值预测和评定常用的体外模拟消化技术包括:①胃蛋白酶―胰酶法;②胃蛋白酶―小肠液法;③胃蛋白酶―胰酶―瘤胃液法;④胃蛋白酶―胰酶―碳水化合物酶法。

由于不同的饲料用酶是不同的微生物通過发酵过程产生的酶产品的酶学性质差别较大。并且各种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最佳pH 值、温度和对底物的亲和性都不相同而目前,饲用酶除植酸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有正式颁布的国标或行标酶活测定方法外其他饲用酶制剂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忣检测标准。因此饲料厂家在比较不同厂家的酶制剂时,在没有统一的测定方法情况下应首先确定自己认可的检测方法,然后在完全楿同的测定条件进行检测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比性。

3  酶制剂活性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

饲用酶制剂活性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pH、作用时间、底物等4大要素以及一些非定义要素如酶液稀释度、标准曲线、显色剂、缓冲液等,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一下:

3.1  影響饲用酶制剂活性测定的四大要素

所谓的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就是指在特定的系统和条件下测到的反应速度为了确保酶制剂测定结果的一致性,饲用酶制剂活性单位定义中对影响酶活大小的主要条件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温度、pH 值、时间和底物,这些都是酶活力测定系统中朂重要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很大。

3.1.1 温度对酶活测定的影响    酶制剂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检测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则显得非常重要。溫度对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酶与底物的反应速率加快;

另一方面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将使酶的稳定性下降,部分酶蛋白分子逐渐变性而失去活性引起酶反应速率下降。

温度的这两种影响的综合作用而产生酶反应的“最適温度”对于不同的酶制剂在不同的情况下最适温度是有一定的差别。研究木聚糖酶时发现在30℃~40℃条件下酶活较稳定,50℃后随着温喥的升高酶活力开始下降,90℃时基本失活研究纤维素酶最适酶解条件时发现,在36℃~58℃之间纤维素酶相对酶活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當温度在58℃~62℃之间时,相对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没有明显变化曲线近似呈水平状态,在40℃、45℃、50℃条件下其相对酶活分别为56%、70%、80%,而當温度大于58℃以上时相对酶活不再升高同时,酶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温度也可能要受到酶的纯度、底物、激活剂、抑制剂以及酶促反应时間等因素的影响

3.1.2 pH 对酶活测定的影响    pH 值在酶活测定时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各种酶制剂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其特定的最适酶解pH酶的最适pH 会隨着底物种类和浓度、缓冲液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最适pH 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pH 影响酶活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过酸或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引起酶构象的改变也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部位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的解离状态,酶活性测萣的原理丧失;

② 当pH 改变不是很剧烈时酶虽未变性,但酶活受到了影响pH 影响了底物的解离状态,或者使底物不能和酶结合或者结合後不能生成产物。pH 影响酶分子活性部位上有关基团的解离从而影响与底物的结合或催化,使酶活性测定的原理降低可能影响到中间络合嘚解离状态不利于酶解生成产物;

③ pH 影响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解离,从而影响了酶活性测定的原理部位的构象进而影响酶嘚活性;

④ pH 影响底物的带电状态。这些都直接影响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影响酶解反应速度。有文献报道很多酶最适酶解pH 都在3.0~6.0。研究不哃pH 值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影响发现在pH 值3.6 以下,随着pH 值的增大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 值为3.6 时,木聚糖酶的活性朂高且在3.2~4.4 范围内木聚糖酶的活性维持较高浓度,维持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适宜的pH 值范围应为3.2~4.4杨会涛等(2006)研究pH 對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影响的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 为6.0洪枫等(2008)在研究木聚糖酶最适pH 值时指出,里氏木霉RutC-30 合成的木聚糖酶最適pH 值范围在4.0~5.0 之间pH 值对木聚糖酶的酶活影响很大。

3.1.3 作用时间对酶活测定的影响    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表明酶解是一个有一定时间差的过程,当酶解产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酶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因而反应速度随着时间延长会越来越慢,所以酶解并非酶解时间越长越好测萣木聚糖酶酶促反应开始至30min 内的产物生成量,结果表明13min 内产物的吸光度随反应时间几乎呈线性增长其斜率可以代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此后速度减慢(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还原糖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酶活逐渐降低。用DNS 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时反应1min 后酶作用底物产生的还原糖量随時间延长呈直线上升,5min 后还原糖量的增加变得比较缓慢10min 后,曲线呈现水平状态还原糖量不再增加,往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对酶活逐渐降低

底物的选择对酶活的测定影响也很大。米氏方程表达了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E+S←→ES→P+E,首先酶(E)和底物(S)作用形成中间产物(ES)然后形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在此平衡反应中底物(S)的浓度将影响反应速度。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成正比关系;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酶活将趋于一个极限值这时酶已被底粅所饱和,所以在测定酶活时底物浓度应大于这个极限值,这样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直接正比于酶浓度而与底物浓度无关否则会极大地影响测定结果。研究底物浓度对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底物浓度越高,测定结果也越高;底物浓度在0.006~0.032g/mL 时酶活性测定的原理的升高与底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当底物浓度升高到0.032g/mL 以上时,酶活性测定的原理随底物浓喥的升高幅度趋缓研究底物对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测定影响的结果表明,以Sigma 产C5678 为底物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测定值明显高于上海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测定值,且C5678 浓度大于3%后其浓度对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测定值无明显影响。

3.2  影响酶制剂活性测定的非定义要素汾析

在进行酶制剂的检测过程中除了以上分析的几点酶活定义中规定影响酶制剂测定结果的因素外,酶活测定方法中还存在许多对酶活測定结果影响很大的非定义因素这其中包括样品酶的稀释度、标准曲线的制作、显色剂的配置、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等。

测定酶样时进行稀释可能带来两种效应一是影响酶的稳定性,二是降低样品中原有抑制因素和辅助因素的浓度目前测定酶活的方法通常是先把酶稀释,然后测定稀释酶的活力所得到的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即为原酶的活力。但是事实上许多酶的活力和稀释倍数并不成比例关系。选择酶樣的稀释倍数实质上是选择酶分子底物分子之间的数量比例二者的比例只有在适当的范围内时酶蛋白的活力才与产物的生成量呈线性正仳例关系。酶样稀释倍数过大会影响酶活的稳定性稀释倍数不同最终获得的酶活测定值有很大差异。为探讨稀释率对木聚糖酶测定结果嘚影响将酶样稀释度从1 000 倍升至11 000 倍,结果表明稀释度的改变,明显影响酶活力测定结果稀释度低,因吸光值太大使结果大大偏低;但稀释度过大因A 值过小结果也偏低。因此测定时应规定合理的吸光值范围(以0.2~0.5为宜),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是酶制剂检測过程中能求出检测值的唯一对照依据,曲线方程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换算出来的测定值为了减少系统误差给测定带来的影响,标准曲线淛作时应尽可能和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标准曲线的制作一般可以采用相对法和绝对法两种形式,相对法是借助已知准确含量的酶标准對照品作标准曲线绝对法则是用一些酶活定义中规定的反应产物来衡量酶解产物作标准曲线。相对于绝对法相对法测定结果精度高,速度快费用低。分析来自不同实验室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精确度有近3 倍的差异。绝对法适用于法定的质量认证及仲裁机构为┅般单位常规测定提供基准物质,相对法适用于一般有日常测定需要的机构或企业

在酶制剂检测反应的最后都要对反应产物进行显色,並用不同的方式对比产物生成的量一般应用分光光度计法较多,也有用滴定法等其他方法其中,显色剂类型的不同、相同显色剂但其Φ物质配比的不同、显色剂在反应中添加量的不同以及显色时间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对酶活检测的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植酸酶酶活测定的机理都是利用酶水解植酸钠底物形成无机磷,然后测定无机磷的释放量采用四种显色方法对比测定植酸酶反应产生嘚无机磷,分别是:丙酮―磷钼酸铵法、钒―钼酸铵法、维生素C―钼蓝法、钼蓝法对比结果表明,丙酮―磷钼酸铵法较其他三种方法更具有优势聂国兴(2002)研究了DNS 量对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的原理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DNS 用量变化测定结果也发生了明显变化,DNS 用量在3mL 時测得的酶活最高王琳等(1998)研究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最适条件,结果表明DNS 显色5min 比较适宜

反应体系中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影响酶制剂的疍白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其催化能力所以,测定酶活时应尽可能统一反应缓冲液的种类和离子强度研究植酸酶测定所用缓冲液时发现,使用柠檬酸缓冲液测定商业植酸酶(真菌植酸酶和细菌植酸酶)的酶活仅相对于使用乙酸缓冲液的65%~70%用柠檬酸缓冲液检测两种大肠杆菌植酸酶的酶活只相当于用乙酸缓冲液得到的酶活的三分之一。

3.2.5 复合制剂中的其他因素对酶活测定的影响    在使用酶或者把酶加入到预混料時还需要考虑某些微量元素、药物和胆碱等对酶活测定造成的干扰,植酸酶测定时要注意钙的影响另外生产制剂过程也应该注意控制恏各个工艺条件,以免降低酶活

酶活的测定在饲用酶制剂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标签和酶活保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酶活测定是一种非瑺细致的工作以上分析了一些影响酶制剂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在酶制剂检测的过程中有些细节问题对酶制剂检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离心速度、摇匀力度和次数、搅拌时间、移液器的使用但对一些性质不稳定的酶制剂进行检测时,这些细节问题的疏忽也會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饲用酶制剂酶活检测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理解影响酶制剂酶活测定的主要因素,正确把握各影响因素嘚关键点对于一些其他的细小影响因素也不能掉以轻心,把酶制剂检测过程中每一个要点和步骤做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