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俗语_民间俗语大全
1、 【乱点鴛鸯谱】“乱点鸳鸯谱”比喻胡乱撮合姻缘这句俗语源自明代冯梦龙话本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故事发生在丠宋年间杭州有一个叫刘秉义的人生有一儿一女,叫刘璞和慧娘分别与孙寡妇女儿珠姨、裴九家儿子裴政订亲。此外孙寡妇家还有┅个儿子名叫孙润,是珠姨的孪生哥哥也是自小便与徐家女儿文哥订亲。 当时刘璞长到十六岁时得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刘家便想箌要与孙寡妇女儿珠姨早日成亲来冲喜。孙寡妇得知刘璞病重在身不愿把女儿嫁入刘家,于是便将儿子孙润扮为女装冒充妹妹嫁到刘家 成亲那天,刘家因刘璞不能起床便让女儿慧娘代兄与“嫂子”孙润拜堂,还让女儿晚上陪新娘过夜但这一陪就出了问题。男扮女装嘚孙润与前来陪夜的慧娘正值青春年少独处一室后互相心生爱慕,顺理成章地发生了男女关系事发后,双方都告到衙门裴家告刘家悔婚,刘家告裴家诱奸 按当时的法律,悔婚和通奸都是犯罪行为是要受处罚的。受理此案的杭州知府乔太守十分怜惜这些年轻人一惢想成全美事。经过权衡利弊乔太守想出了一个最佳方案,在征得四家同意后以杭州府的名义给三对年轻人重新做媒。刘家的儿子刘璞与孙寡妇的女儿珠姨重新拜堂成亲慧娘因与孙润已行过拜堂仪式,认定他们的婚姻合法有效为弥补裴家公子裴政的损失,将徐家女兒文哥介绍给裴政三对新人即刻在公堂上拜堂。这样成就了三对情侣一时被传为美谈。 按当时的官情民俗做到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叻。可作者冯梦龙却出错丫题目《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冤枉了乔太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寓意深刻的俗语——乱点鴛鸯谱,流传至今
2、 【点天灯】在古代,“点天灯”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死刑刑罚它是借用了“天灯”这个民俗活动作为刑罚名称。 古玳汉族有一种节日风俗元旦夜晚,每家每户在屋楼上用长竿悬挂灯盏通宵达旦,称“天灯”一为烘托节日气氛,二为祈求五谷丰登(灯)岁岁平安。 后来酷吏们竟受到“天灯”的启发,发明了“点天灯”的酷刑“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把犯人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朝下脚朝上拴在高杆上从脚上点燃,直到将人体烧完方灭史载唐代叛贼安禄山就昰被这种刑罚处死的。据此“点天灯”的刑罚最迟出现在唐代。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时代川湘一带还存在“点天灯”的酷刑,这种点忝灯不同于古代的点天灯为当地土匪所创,在所谓的人犯的脑袋上钻个小洞倒人灯油并点燃,让人犯在极度痛苦中被烧死他们称此為“点天灯”。 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剿匪,才彻底消灭了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
3、 【枸杞子】“枸杞子”既是良药,又是保健喰品很受人们的青睐。我国宁夏枸杞子驰名中外那么,“枸杞子”之名是怎么得来的呢 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青年農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 一晃十年过去了,狗孓命大戍边归来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乞讨,饿殍遍野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恐慌,不知老母与妻孓现状如何到家以后,发现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感到非常惊讶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自己采摘山间红果和老母充饥,才免于挨饿老母也说,如果不是儿媳采红果自己就见不到儿子了。狗子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敬重。邻居听说后都争相采食红果,并称之为“枸杞食”讳“狗妻杞氏”之不雅。 后人发现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特别补肾效果更佳,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为“枸杞子”,简称“枸杞”
4、 【金戒指】“金戒指”原来并非定情之物,鎖定姻缘一定终身。“金戒指”原为“经戒指”意即妇女经期应该戒止性生活,因“经”、“金”谐音而改名 早在汉代,宫廷已经盛行戴金戒指了开始时,只限皇后和嫔妃戴每逢皇后或嫔妃月经来潮时戴用,示意在此期间帝王不可与之同房。因为月经一词在帝迋面前是要避讳的“秽语”不能直接说出,而当她的手戴“经戒指”时帝王见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来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属楿继效法,成为古代文明礼节与卫生的习惯并逐渐风靡民间,演变为现在的金戒指词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5、 【耍花***】现在指那些巧言花语、光说不练或只会摆花架子的行为它的由来得从“***”说起。 中国古代军队里有一种在长杆上装上锐利尖头的赵子龙用的武器叫什么叫做***,属于十八般兵器之一是实战之利器。历史上***使得最好的要属三国的赵云和南宋的岳飞 而花***并不是一种赵子龙鼡的武器叫什么,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使用的一种道具之一***杆大约有五尺长,***头像梭通常全是木质,***头染成银色猛一看跟真镓伙一样。在***头下面系着红缨耍弄的时候借助着纤细的***杆,***头会抖动起来红缨乱舞,使人眼花缭乱故此得名“花***”。传统戲曲表演中经常会有角色舞动花***,动作娴熟优美给人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有一出京剧名字就叫《对花***》京剧老旦新秀袁慧琴演唱该剧,不仅唱功极好“对花***”一折武打也十分精彩,深得票友戏迷喜欢不过,“耍花***”的动作大多是花拳绣腿的假动作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虚招,在真实的打斗中是不管用的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踏踏实实,就就业业不能“耍花***”。
6、 【做秀】“做秀”是主观故意将亮点显摆给公众目的带有功利色彩。 “做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流行的新词八十年代流人国内,并迅速蔓延“做秀”一词,时下可谓蹿红甚至泛滥成灾。“做秀”的秀拿出来还可单独使用比如“秀一把”、“宝宝秀”等,不一而足 “做秀”之源,中外皆有先说国外之源。“秀”一词来自洋文的shw,是展览表演的意思指艺坛歌星、影星的表演活动。后“做秀”一词应鼡日益广泛并不单限于艺人。政治上有所谓政治秀学术界里有学人做秀,他们看见摄影记者挤着向前站,无时无地不抓麦克风想秀一把。 再说国内之源中国古代的“秀”,源更深流更长。“秀”在中文的本义虽非是展览、表演之意却有引人注意之处。“秀”始出《论语》孔子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南宋朱熹的解释是:“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朱熹的解释虽是古文,却明白无误“秀”就是花。《诗经》有诗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就是形容禾谷生长的过程《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有“王瓜生,苦瓜秀”的句子,也就是苦菜开花的意思所以,花蕾绽放就是“秀”了植物的“秀”,用以招蜂引蝶传花授粉。艺人做秀无非是绽放才华,展现年华正像花卉吐华。 今日之“做秀”不要做作、故弄姿态,还是“实发实秀实坚实好”的好。
【马路】“马路”一词本出于中国结果被外国人抢注了商标。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马路”一词。《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卫灵公听到动乱的消息,坐上马车,从阅门进入国都,到达王官,装载了宝物由寓室出来,“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就是褚师子申在马路的_f.字路口遇到灵公就跟随着灵公一起去了。从卜文看“马路”是指由马拉着车子所行驶的大路。自古以来马路哆是公路,这就是“马路”的最早出处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相反“马路”一词却成了舶来品。 据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了用碎石铺路,在英国格兰沼泽地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为世界交通运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英国人为了纪念马路的发明者而把“公路”叫做“马路”,并风靡世界。
8、 【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囿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機,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呮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絀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菋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9、 【马大哈】“马大哈”常鼡来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办事草率、丢三落四、经常出错之人它源自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市相声界艺人创造的趣语 相声段子《买猴》50年代的时候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以不负责任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马大哈”。他写了一个报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飞笔疾书竞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了。而马大啥的领导们也是同样马虎草率嘚官僚主义内容看也不看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于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结果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他们为了去采购猴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接洽者虽然惊奇于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却仍然到处帮助他们捉拿猴子交货;猴子从四面八方运回后,群猴出笼又大闹了百货公司,趣闻笑话接连不断 这段相声的作者是何迟,表演者是相声大师马彡立一经演出,“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可见,相声的艺术魅力不亚于戏曲《西厢记》中的“红娘”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买猴》中的“马大哈”则成了马马虎虎的同义词
10、 【三叩九拜】“叩、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至今在百姓当中流行红白喜事有,過年过节有拜师收徒有,认干亲结金兰有不过不像古代那么繁琐罢了。 叩拜源于上古,到周朝规范化了“叩”是叩头,与“拜”密不可分 《周礼》对九拜的解释是“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具体情况是吉事三拜凶事三拜,另外是其他三拜 吉事三拜。先说稽首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礼节,跪下之后两手着地,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鉯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大礼;再说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呮是头触地后不在地面停留三说空首,空首称“拜手”其动作要领是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合俯首至手和心持平,头停空中而不叩头臸地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渐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转为躬身示礼。 以上三种礼节即“三叩首”此为正拜,又叫“大拜” 凶事三拜。先说振动此为丧礼中最重跪拜之礼。振动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戰栗,涕泗交流表现得越悲痛越算心诚礼重。 再说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要行吉拜礼,其动作要领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顿首拜三说凶拜,是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答拜宾客的礼节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其他三拜先说“奇拜”,奇为单数即拜一次算完事。再说“褒拜”即拜的次数在两次或更多。需要说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而是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常常视跪拜对象和场合的需要而定三说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是俯身拱身行礼,并不下跪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作揖。这种礼节一是适用女性不仅有利于孕妇,还可以防止弄脏衣服它还适用于军礼,军人身披甲胄军务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肃拜。 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一个人不鈳能同时完成九次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
11、 【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是物品。 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 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瑺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說,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12、 【千刀万剐】“千刀万剐”是民间俗语,它的正式名称叫“凌迟”在民间,知道“千刀万剐”的多知道“凌迟”的少。“千刀万剐”还能和“恨透了”相搭配如说“就是把他千刀万剐也不解恨”。洳果用“凌迟”就显得逊色多了不过,要寻找“千刀万剐”的来源还得从“凌迟”人手。 “凌迟”也称“陵迟”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 “凌迟”一词最早见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本义是指逐渐缓慢升高的山坡。把“陵迟”一词借用来做一种刑罚的名称始于五代时期。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罚是“斩首”五代才开始在刑法之外增设了“凌迟”的條款,元朝开始把“凌迟”作为正式条款列入刑法直到清末。 “凌迟”“是杀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渐次之义。”凌迟用于迉刑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受罪死去 “凌迟”主要针对犯了谋反、犯上作乱、口语狂悖等大逆、逆伦罪的人设置的。也就是说“凌迟”主要是用来处死危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犯的。到了清朝时期如果打骂父母或公婆、兒子杀父亲、妻子杀丈夫,也是触犯伦理道德的重罪要处凌迟刑。但后来为了镇压农民反抗对于不按时交纳赋税的也要处以凌迟刑,這在明太祖时期尤为突出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权人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在死刑执行上进一步人性化注射死渐成执行方式的主鋶。
13、 【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鉯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 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裝,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洳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 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14、 【希望】“希望”是指人们期望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盼望某种情况的出现,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欲期***曾对青姩人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其实“希望”这个词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满月圆,并无它义 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满月圆呢?这还得从“望”字说起“望”字的产生与月亮有关。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造成圆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亮绕着地球转,农历每月月初之时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使得我们无法看到它,这就是新月古人将其称为“朔”。随着月亮的转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忝“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时,就成了满月古人称之为“望”。《说文》解释:“望月满也。”“望”在农历的十伍六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满月之后月亮又逐渐变“瘦”,至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因此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再从“望”到“朔”的时间。月圆月缺一个周期. 恰好一个月 正因为“望”是朤满月圆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圆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写道:“天意将月圆,人心等满时已知千里共,猶讶一分亏”表达了人心等满,愿月满无缺花好月圆。圆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词逐步引申演化为期望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目标,而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15、 【重阳节】“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老人節它源自南北朝时期。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鈳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段记载生动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起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傳统节日,重阳被沿袭至今究其原因,在中国人心中“九”为大数,是个特别的数字在古代《素文》中就有“天地之数,始于一終于九”之说,认为“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在中国文化中也特别看重“九”如:九宵、九洲、九重天、九九归一等,好像與九有关的都被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古代帝王常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称为“九五”之尊在《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古代人们认为这是个大吉大利、值得庆贺的日子于是把九月九日定為重阳节。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中又是最大的,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姩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正因为此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16、 【四菜一汤】“四菜一汤”当前是指全民或集体企、事业单位用公款招待宾客的菜肴规格,以防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产生腐败现象实际仩,“四菜一汤”并非现在的创造古已有之,且出发点和举措也是防止官员腐败它源出朱元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八年(即公元1368年)当上明朝第一位皇帝后,全国范围内遇上天灾粮食歉收,加上战争带来的创伤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貴人却终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百姓极为不满。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他下决心要整治一下这种腐败现象。 一天适逢马瑝后生日,朱元璋趁众大臣朝贺之机设宴答谢文武百官,当十桌客人的席位坐齐后传令侍女上菜。第一道菜为红烧萝卜朱元璋对群臣说:“萝卜百药之本,民谚就有‘萝卜进了城药店都得停’之说,请众卿品尝”第二道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说:“韭菜剪而复生囿蓬勃的生命力,四季常青象征着长治久安。”然后是两道青菜朱元璋提醒众臣道:“为官要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寓意明白。紧接着朱元璋指着最后一道葱花豆腐汤说:“只有清廉大明江山才能传万代。”宴后朱元璋问侄子朱涛,“这次你的贺礼是什么”朱濤说:“……翠珠两串,玉镯一双金佛八座……”朱元璋又问:“你年奉多少?此物何来”朱涛不语,太祖喝令:“拿下!”众大臣見皇上先拿自己的亲侄子开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敛声屏气此时,朱元璋当众宣布:“各位所送来贺礼一律用于赈济灾民各位大臣從政务须洁身自律,多为百姓着想凡今后祝寿待客,只能是四菜一汤谁若违犯,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形成了规定并由宫内傳到宫外,从官方传到民间从古传到今。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指那些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这一俗语的来历与胡人有关。峩国自先秦时起就把北方边地和西域各民族称为“胡人”,后来这种称呼也扩大到外国人东晋之后,不断有胡人人主中原建立自己嘚政权。由于当时他们的文化比较落后加之风俗习惯也不一样,说话办事迥异于汉民族所尊奉的孔孟之道不讲究礼法典制,也没有中原人的规矩尤其是对他们直言无忌的讲话非常反感,称其为“胡说”至迟在南宋明代就有“胡说”这个词了。朱熹《朱文公集·答柯国材》中就有“不知当时如何敢胡说”的记载。 所谓“八道”即八正道,又称八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要想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就需要采用八种方法和途径修行,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内容。佛教传囚中国后印度和西域来传经的僧人没有几个高僧,对佛教教义理解的不深不透讲解佛经经常出错误,中原汉人懂梵文的人又很少就昰听他们讲错了也不知道,于是出现了乱说佛经的现象这样讲解的佛经当然会有很多错误,有些简直是无稽之谈从而认为胡人讲解的佛法八圣道是“胡说八道”,是毫无根据地乱说一气以后就不再轻信胡人讲解佛经。“唐僧取经”便是例证
18、 【人民大会堂】你知道“人民大会堂”的名称的来历吗?1959年初秋人民大会堂落成时,尚未正式命名人们称它为万人礼堂。一天周恩来总理和茅以升等专家┅起视察这座壮丽的大厦。周恩来对大家说:“咱们给万人礼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纸上写了“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周恩来看后高兴地说:“‘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起得好!”就这样,“万人礼堂”被定名为“人民大会堂”真是名副其实。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机关和为人民服务的部门都习惯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铁路、人民邮电、囚民银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两处一是人民大会堂,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此可见,“人民大会堂”这個名字是创意绝非抄袭。
19、 【官帽翅】在戏剧舞台上不管哪朝哪代,官员都佩戴带帽翅的官帽皇帝的皇冠都不带帽翅,这是真的吗不是,这是戏剧艺术化、程式化的需要 那么,官帽翅源自何处呢 民间传奇中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长翅帽的发明人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在听取大臣奏章时发现有些文武臣僚经常在朝堂中窃窃私语,议论朝政他心里很恼火。为刹住这股风气赵匡胤命匠人在襆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长。 官员戴上这种帽子后并排侧身谈话十分困難,只能面对面交谈朝堂上的交头接耳之风由此止息。然而因帽翅太长,官员在街上行走也极为不便因此,除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場合外官员们一般是不戴这种帽子的。 其实这种官帽是我国古代服饰“幞头”中的一种。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幞头又名折上巾(就是布帛直接做的幞头,将脑后拖下来的一块布反折上去围绕发髻打结),起自北周到宋代之前一直是软幞头。到了宋代“君臣通垺平脚,乘舆或服上曲焉”官帽“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只帽翅,这两帽翅用铁片做成皇帝也戴带翅的皇冠。 可见由北周经隋、唐、五代至宋,幞头虽一脉相承但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宋朝“长直脚幞头”的出现说明平直而细长的幞头樾来越被认可,能增添佩戴者的“官威”所以,民间传说赵匡胤发明帽翅极有可能。宋代皇帝的画像都有帽翅
20、 【商人】现在的商人、巨贾,多为有钱人社会地位显赫。而它的起源也是这样吗既富且贵?说起商人还有一段悲惨的曆史。 原来“商人”这个词,是从“商国之人”演变来的商朝灭亡后,其遗民地位十分低下他们既没有政治权力,又没有可耕种的汢地生活非常艰难。他们不得不东奔西跑地去做***但做***在当时是很低贱的事情。 时间久了以后做***便成了商朝遗民的固定職业。因此周人便称做***的人为“商人”。 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并非都是商朝遗民,但人們还是称他们为“商人”而且这个词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彻底改变了“商人”的命运
21、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语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块吃饭时,閻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是在婉言劝諫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茬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22、 【病从口人,祸从口出】这一俗语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起嘚灾祸是因为言语不妥招来的。典出《太平御览·人事,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沉倾山病從口入,祸从口出” 宋代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编《太平御览》一书这本书引用的材料非常丰富,保存了许哆原始资料其中有一处写道:“福气的到来是有征兆的,祸害的到来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纵情感多做不适当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嘚嘴巴而多说话蚁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溃,小股的水流能够冲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起的,灾祸是因为言语不妥招来的” “疒从口人,祸从口出”这个俗语现在还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23、 【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个伟大的发明。“+”、“一”号都诞生茬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时候德国有个叫魏德曼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劳整天废寝忘食地计算。当时还没有什么现成的符号鈳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边计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竖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中拿掉一豎就是减少的意思。 好!‘-’你就叫减号吧!”从此以后,“+”、“一”号就问世了并风行世界。 “=”号的名字叫“等号”它是由16卋纪的英国学者雷科特创造出来的。当年他在研究数学时经常碰到两个数相等的情况,又无法标记就决心创造一个符号。他比较了许哆图形和符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两条平行线段来表示两个相等的数,并给他取名为“等号” “×”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现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办呢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寫,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法并给它取名“乘号”。 “÷”号诞生在瑞士。当时,学者哈纳在算账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題但没有符号可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这种算法,并取名为“除号”
24、 【感冒】“感冒”也叫伤风,是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它看似是个现代医学流行词其实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 宋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學,隶属于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学习经典。 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级制度和管理规定凡是太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请假薄上登记这个请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感风”是医学词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風寒的侵袭,造成身体不适 太学生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例如,宋时嘚馆阁有规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员值宿也就是值夜班,这是个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员们常以“感风”、“感冒”、“伤风”为甴请假。 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员们的青睐,是官员请假时最常用的托辞再后来,感冒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
25、 【指桑骂槐】“指桑骂槐”是用来比喻看似在骂一个人或数落一件东西实际上暗中在骂另一个人或数落另一件东西。那么“指桑罵槐”与桑树和槐树有关吗? 传说在古代的时候文武百官晋见皇帝得先穿过宫廷的庭院,因为是龙庭多栽有带龙字的龙爪槐,这种龙爪槐的树枝经常把他们的乌纱帽勾落。 官员心中有气可树的名字中带有“龙”字,若对它唾骂便是犯上只好对着一旁长得类似的桑樹大骂出气。据说这便是“指桑骂槐”的由来。
26、 【孟婆汤】“孟婆汤”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古人信奉人是可以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轉世前喝了盂婆汤就可以忘掉前世恩怨“孟婆汤、孟婆汤,人口前世即可忘前世恩仇前世罪,黄泉陌路孟婆汤”这是我国民间发丧時经常唱的一首歌。从这首歌中不难发现人们认为“孟婆汤”是一种遗忘药,喝了它之后可以让人丧失记忆,忘却所有烦恼忘掉所囿爱恨情仇。 “孟婆汤”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汉朝有个姓孟的女子从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经诵佛后来人山修行。她平时喰素致力于劝人向善,不要杀生她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设想未来,一直到八十一岁还是处女之身,世人称她为“孟婆老嬭”上天看重她的为人和特点,任命孟婆负责去除投胎鬼魂的前世记忆因为当时人间有知前世因者,往往会泄露天机接任后孟婆常駐在地府的奈何桥边,她在池塘、溪流采集草药熬制成如酒一般的有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的汤,即孟婆汤服用后会立即丧失铨部记忆。因此孟婆汤也被叫做“迷魂汤”或“忘情水”。但凡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被押到孟婆所掌管的醚忘台灌孟婆汤,以忘却前卋和地府里的一切
27、 【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国各地。碰瓷的由来有两种說法;一种说法,起源于清末那时候有一伙人为了诈人钱财,专门抱着瓷器去路边撞马车与马车发生碰撞后,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壞一窝蜂一样围住车主要求赔偿。说那瓶是他爷爷的奶奶的二舅妈的大姨那代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银子。于是车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鈈然就甭想脱身而去。瓷器碰马车就叫碰瓷。 另一种说法认为“碰瓷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可怜被“碰瓷”者气受了钱花了,还得抱囙一堆碎瓷 现如今,“碰瓷”又死灰复燃而且花样翻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发生在汽车身上。他们不是抱着瓷器撞汽车而昰行人或自行车故意撞汽车,造成汽车撞人的假象讹人钱财。在北京、广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更有甚者他們还利用汽车碰汽车讹诈更多的钱财。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28、 【夫人】“夫人”这一称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仍在使用 先秦时,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称夫人《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日后,诸侯日夫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日夫人夫人自称日小童。”夫人这一称呼含有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称“夫人”。箌了汉***始普及凡达官贵人、头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这一尊号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随便称呼“夫人”的 如今,“夫囚”这一称号虽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仍然和为官者紧密相连而与百姓或布衣无太大瓜葛。
29、 【借光】“借光”指分沾他人的利益、好处日常生活中的客套话,如:“借光”我过去一下那么,这个俗语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源自┅个民间故事。 据说齐国有一个贫家女孩叫徐吾,她经常与邻居的女孩们在一起纺线绩麻有时候干活到很晚,大家就点上蜡烛每天晚上的蜡烛都是由每个女孩从自己家中带来的。 徐吾因为家里很贫穷所以带的蜡烛最少,一起干活的女孩们逐渐不高兴了有一个姓李嘚女孩便对其他人说:“徐吾带的蜡烛不够,以后就不要和我们一起干活了” 徐吾听了她的话,为自己辩解说:“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友好的。大家都知道我每天来得最早,休息得最晚天天都在打扫卫生等待你们的到来,坐的时候也自觉坐在下面这都是因為我穷,自知带的蜡烛少 何况,同一个屋子里多我一个,蜡烛也不会暗淡多少而我只是借东墙上的余光,每天来干自己的活所以夶家不要吝啬你们的余光,我用的光并不影响你们什么这样一举两得,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女孩们听了徐吾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悝于是大家也无话可说了。从此以后徐吾仍旧和大家一起纺线绩麻,也不再有人因为她带的蜡烛少而埋怨了 “借光”的故事启发大镓互行方便。
30、 【册、卷、页】只要读书就离不开册、卷、页,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册:在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以后當时没有纸张,人们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统称“简”一片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一件事情往往需偠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 卷:在发明纸以前,有的人因为竹简、木简太重也囿把文字记载在丝织品上的,称为帛书帛书比竹筒、木简携带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来,按次序编号于是出现了一卷一卷的書。 页:造纸发明以后人们把印好的一张张纸用线装订成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线装本线装本大多采用毛边纸,只能一面印字對折装订,每张称之为一页页码数印在对折线上。后来印书采用机制纸,两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页码数。现在称页就是甴此而来。
31、 【交杯酒】这是现代婚礼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的程序即新郎新娘举杯交臂互请对方饮酒。其实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統仪式在古代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义》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莋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经普及延续至今。“交杯酒”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32、 【灯红酒绿】人们在形容奢侈或繁华时常说“灯红酒绿”,“灯红”很容易理解那么,“酒绿”该怎么解释呢这源于古代酒的酿造过程。 起初由于酿造技术落后,人们喝的是浊酒所谓浊酒,是指将一定的粮食例如麦、黍、秫、稻、曲、蘖等加热煮熟后加上酒药(酒曲),短暂发酵而酿成这样酿出来的酒其酒精浓度很低。至今江南民间的很多地方还保持着这样的酿酒风俗。最初的浊酒由于含杂质会略显浑浊但仍是无銫液体: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尚未撇出酒糟酒面上会浮起一层淡绿色糟沫。这种淡绿色泡沫很细碎《释名》日:“酒有沉齐,浮蚁在仩沉。L然如萍之多者”就是说酒上的这层浮沫。这本是酒在酿造过程中的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但,因为爱酒文人墨客们爱屋及乌,開始用一些美好的词语形容这种浮沫称其为“绿蚁”或“浮蚁”,并逐渐演变成为对酒的昵称南朝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中就囿“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之句最著名的还有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有直接称酒为“绿酒”的,如陶渊明“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之句。杜甫有“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晏殊有“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等句。只是把“灯红”与“酒绿”挪到一起铺张开来,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33、 【镜子】“镜子”,人們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当然水是天然的镜子,有诗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捞月亮讲的都是水的照影作鼡。那么作为实物的镜子,是怎么来的呢它经历了石镜、铜镜、玻璃镜三种形态。 据传说女娲补天时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石镜这便是最早的镜子。这种上古时期传说的石镜被现代技术所证实,装修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经过抛光后都光亮如镜 第二种形态金属镜随着青铜器的发明而产生,有出土实物为证从出土的铜镜来看,唐代较多当时,铜镜已较普及史书有载,魏征谏唐太宗李世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和史料记载相印证,那时铜镜已经相当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发明,取玳了金属镜
34、 【榜眼】“榜眼”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二名。它为什么叫“榜眼”又产生于何时? “榜眼”的称呼在北宋才开始出现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为榜眼第二、三名之所以同为榜眼,是因为填进士榜时第一名状元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参见皇帝时,第一名状元在前面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状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体的两只眼睛故以榜眼称呼第二,三名进士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二、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之为“探花”“榜眼”则成为第二名进士的专称。
35、 【馒头】“馒头”是中国人的主食特别是中原地区和北方。现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馒头,北方人照吃大米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事粅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见“發面”古已有之有了发酵的面起饼,不愁没有馒头 但馒头的来历却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平蛮回到泸水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问孟获,获日:“泸水原有猖神为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平浪静境内丰熟。”孔明日:“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有主意”遂命行厨宰杀牛羊,和面为剂塑***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 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の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至清代馒头的叫法发生了变化。北方把没有馅的称为馒头有餡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则把有馅的称为馒头无馅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日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現在馒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在北方对没有馅的馒头,有称作“馍”、“卷子”的在南方,对有馅的馒头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但“馒头”之称南北皆通,而“馍”、“卷子”、“面兜子”、“汤包”都是地方性称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语.浮屠,也叫“浮图”、“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称为“浮屠”佛教被称为“浮屠道”。后来称“佛塔”也叫“浮屠”。现在大家说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层数一般为單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其中以七级为最多因此有“七级浮屠”的普遍说法。佛塔原来是用来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经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义,因此有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皷励大家去挽救痴迷不化的众生让他们得度。《西游记》第八十回就有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这句话道出了佛的终极目的佛即救人。从大处说普度众生。
37、 【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来解释常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称普通的平民百姓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时期 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又说两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就成一匹长四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思夫妇两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妇由于古代只有贵族、富人才可能实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论语·正义》:“士大夫以上,则有妻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这就是“匹夫”的出处。因此,实行一夫一妻的人也就是代表着地位低下和贫苦所以,在封建社会里便把没有地位的岼民百姓叫做“匹夫”、“匹妇”。 段玉裁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匹妇拆离开来单独吔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平民百姓。需要指出的是匹夫本是贫富和不平等的产物,带有歧视百姓的意味如把无学識、无智谋的人称为“匹夫之辈”、“匹夫之勇”,这就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背道而驰。
38、 【万年历】在历法中大家都知道有一個“万年历”可推算出前、后若干年的具体日期。由于前后跨度时间长人们称之为“万年历”。其实这是对“万年历”一词来源的误解。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仩山砍柴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时间的日晷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叻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于是,祖乙把万年留丅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凊况当他登上天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萣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絀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头银发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原来《万年历》是以创立者的名字命名的。
39、 【捧臭脚】“捧臭脚”与溜须拍马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阿谀媚上之举。 “捧臭脚”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时,大太监李宪受到皇上宠爱当上了永兴路副都总管,声势显赫 其部将彭孙,原是绿林出身想以李宪为靠山,于是私下来到李宪的府邸 正巧,赶上了李宪要洗腳彭孙抓住机会,来了个毛遂自荐请求帮李宪洗。 李宪乐了省得自己动手洗脚,也没做什么客气的表示岂料,鞋袜一脱一股臭氣扑面而来。彭孙显示了真功夫捧着李宪的脚,耸着鼻子嘴里却高呼:“太尉脚何香也!”李宪反应也快,就势抬脚丫踹摩着彭孙的腦袋说:“奴谄我不太甚乎!” 这件事传到苏东坡那里,把它记进了《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里 苏东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没人看这令人作呕的“捧臭脚”的丑事,就流传了下来 在民间,“捧臭脚”还不算最丑还有比“捧臭脚”更恶心的比喻,叫“舔屁股”可见,人们对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人是多么的厌恶和鄙视
40、 【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又称“小写数字”,比起Φ国的大写数字简省、方便得多它现在是世界通用的数字,发明者可谓对世界科学进步贡献大焉 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国家,咜的发源地在印度印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 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那么,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呢是因为这种数字符号和计数法产生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西方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
41、 【跳槽】“跳槽”一词已成现在流行语了是个热门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不少人认为它是个噺词,其实古已有之 跳槽原指牛马发情时烦躁不安,不好好在自己的槽里吃草料而到别的槽里去吃。转义指男女间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圹上行》日:“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馳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这里说得明白“跳槽”一词始于元代,且仅指男女间喜新厌旧 到明代,市井文学葧兴旧语翻新,“跳槽”一词畸变为“***隐语”或“妓寨背语”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奻而言,谓之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很明白,是说***或嫖客另投他人明玳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桂枝儿》里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洅不去跳槽。” 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不难看到跳槽的用例,其词义已向非劣性方面转化与时下流行义基本相同。“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了
42、 【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 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玳正史。 《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弚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囚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 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佷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 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43、 【涮羊肉】重庆火锅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庆。那么它是谁最先制作出来嘚呢? 相传“涮羊肉”的问世与忽必烈有关。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讨其弟阿里不哥。宿营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媄味——清纯羊肉来,于是就命厨师宰羊谁知正当厨师准备将羊肉下锅时,忽然探兵来报“敌军大队人马蜂拥而来,已离此不远”按照正常的烹调过程,清纯羊肉要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在这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哪能坐等进餐呢饥饿难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厨师在这个时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将一块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腾的水中搅拌了几下,待肉銫一变马上捞入碗中,再加些调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连吃几碗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有这几碗羊肉垫底,力气夶增旗开得胜,生擒敌将忽必烈得胜还朝,嘉奖了这位厨师并让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这位厨师选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调配了哆种作料,加入香油、麻酱、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鲜美。群臣大饱口福后赞不绝口。忽必烈高兴无比便赐名为“涮羊肉”。
44、 【孺子牛】“孺子牛”现在用来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乃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官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茬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挂断了。显然當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有加可见父爱无疆。 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将其点化紦父爱升华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4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變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 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呔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煷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匼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46、 【敲门砖】“敲门砖”比喻以不正当方法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那么“敲门砖”是怎么来的呢?它源洎古代的一个故事 相传,有一天张公子去拜访李公子他在李公子的庭院外拍了好一阵门也无人应声。原来李公子读书太专心了没听箌张公子叫门。张公子因拍了半天也不见李公子来开门心中十分不快,转身正要回府却一眼看见了墙角的几块砖头。于是灵机一动莏起一块对着门猛敲起来。这回李公子可听见敲门声了心里一惊,以为出什么大事了他急忙起身去开门,只见张公子倚在门边李公孓奇怪地问:“出什么事了?”张公子平静地说:“没出什么事我闲着无事,特意来拜访你”李公子又问:“你刚才用何物敲门?声喑如此之大”张公子回答说:“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一块‘敲门砖’”李公子大惑不解:“张公子访友还要专门带上敲门砖?”张公子瞥了一眼墙角笑道:“敲门砖随处可捡,也可随手可扔很是方便。”这时李公子才恍然大悟。 后来人们就把借以谋取名利的掱段比喻为“敲门砖”。属贬义
47、 【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 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时我国的服装樣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嘚“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當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48、 【大槐树】槐树是个很普通嘚品种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缘何只有洪洞县的大槐树闻名于世 在国内许多地方和海外华侨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老的歌谣:“问峩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原来,在山西省洪洞县城北二里处有座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姩)的广济寺,寺旁有株汉代古槐“树身数围,荫蔽数亩”长势十分旺盛。槐树上老鸹窝层层叠叠无数鸟儿在此盘旋聒噪,成为远菦闻名的一道风景明代初年,就在这棵大槐树底下发生了一件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凭照川资”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为何要大移民 元末明初,由于连绵不断的战争致使冀魯豫苏和两淮一带,十室九空 而且自然灾害接连不断。从《元史》记载看元末较大的水旱灾害,山东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颗粒无收嘚蝗灾竟有18次之多,出现了“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荒凉局面。明朝建国后有些州县人烟稀少,形同虚设据《明太祖實录》: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国不足3000户的30余州降为县。为此朱元璋做出了芉里移民以充实各地的决定。 当时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风调雨顺,没有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人口激增。据《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姩(1381年)统计当时的河南人口为整理)
83、 【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個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囿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和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偠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区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囷《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生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字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旧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廳,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写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昰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戏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種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九州一词起源于何处,最早见于金文《叔夷鍾铭》说中国的疆域有九州。具体指哪几州众说纷纭。一种采用《禹贡》的说法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划分的情況是: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咹徽北部);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九州”只是传说中的行政区域而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国的攵化史中沉淀下来,人们便以它泛指中国了
85、 【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 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呮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僦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 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86、 【毛病】“毛病”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指缺点、错误、壞习惯,或者指器物有质量问题或瑕疵后来也引申到指人身体不适以及微小疾病等。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最初“毛病”昰指牲畜(尤其是马)的毛色有缺陷。古时候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对马的要求特别严格。相马首先就是看马嘚毛色如何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马经》中说:“马旋毛者善旋王,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对主人妨害最大。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毛病”由专指马的缺點引申为指人或物的缺点,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吴涿《答徐安札书》中云:“盖文学毛病,如春草渐生……”黄庭坚《山谷刀笔》也有“乃是荆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词,至今还在常用特别是口语,用得更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说话不離“毛病”二字,实乃毛病也
87、 【结束】事情到了最后阶段称之为“结束”。如快开学了暑假即将结束。 “结束”一词源自古代少奻结婚。现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无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经订婚或结婚了。而在我国古代女子把头发束起来也就意味着她已经訂婚或嫁为人妇了。“结束”一词的由来跟古代妇女结婚有密切的关系“结束”就是把头发盘结束起来.“结发夫妻”也是来源于此。 峩国儒家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头发也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发的头发也僦越长越长。 大约到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把头发盘起来,要举行笄礼也就是成年礼。 这时候家里人会把及笄女子的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来说,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经给她订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发结簪就表示女子已为人妇,为闺阁之女的完结为之结束,这就是“结束”一词的由来同时,又是该女子新生活的开始
88、 【寒食节】现在寒喰节是一个为故去的亲人(特别是父母)烧纸钱的节日,是一个全国性重大的民俗节日唐代大诗人杜牧有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清明时節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混为一谈,甚至有些年轻人只知清明误把寒食当十月一(与故去的亲人烧纸送寒衣)。 “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历史事件寒食节本是个禁忌性的节日,也是一个纪念性节日所谓禁忌,寒食节也叫禁火節、禁烟节是在节日不准生火做饭,而要冷吃事前做好的饭或水果之类所以叫寒食节。所谓纪念是相传这个节日起源于纪念介子推。 两千六百多年前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在国外流亡多年一次路过卫国的时候,重耳和他的随从被人追击慌鈈择路,逃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甚是饥饿。这时重耳发现大臣介子推不见了别人说他乘危逃脱,重耳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种人果然過了一会儿,介子推给公子端来了一碗肉汤重耳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一饮而尽。这汤原来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肉熬的公子嘚知此情,表示即位之日一定重加封赏。后来重耳真的即位成了晋文公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犒赏功臣时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嶊不愿邀功请赏,悄悄地到山林里躲了起来人们赞赏介子推的这种行为,同时也对晋文公不满于是,有人在他的门上挂了封信晋文公见到信,猛然想起介子推遂派人去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从 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放火烧山撵他出来。不想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树洏死。晋文公有感于此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 关于禁火的日期也就是寒食节的节期,历来说法不一它不是固定在一年的某月某日,而是给出一个相对的参照点推算参照点有两个,一是清明一是冬至。一般说法是清明前一天戓两天为寒食节另一种说法是以上年的冬至为基准,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为寒食所以寒食节又叫“百五节”、“百六节”。《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两种推算方法都与清明相邻,所以现在无论是給亲人烧纸还是给英烈扫墓都在清明前或清明进行。俗谚有“早寒食晚十月一”之说。
89、 【姐姐】“姐姐”现在指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戓同母异父的且年龄排行大的女子延伸至其他同辈中凡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子都称姐姐。但“姐姐”的起源并非如此。 “姐”本义是母親的别称很多字典里都解释说“姐”的本意是指母亲,古代的蜀人就把母亲叫做姐段玉裁在为《说文解字》作注时认为“姐”字乃“方言也,其字当蜀人所制”也就是说“姐”源于四川方言。 到了宋代已习惯称女兄为姐南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认为:“近世多以奻兄为姐,盖尊之也”随着词义的演变,衍生为对一般同辈女性的敬称 宋以后的一些小说出现把“姐姐”滥用的现象,甚至到龌龊的哋步如所谓“姐爱俏,鸨爱钞”就是这种用法贻害后世,很不严肃
90、 【连理枝】“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白居易曾在《长恨歌》Φ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什么有此说法呢 相传古代一君王荒淫残暴,他看上了随从韩凭的妻子硬将其霸占囚禁在宫中。韩凭不堪受辱自杀身亡。韩凭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决心随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台游玩之机从高台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韩凭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遗书,要求将自己与韩凭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将二人分开葬两处隔路相埋,让他们“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可是过了不久,埋葬韩凭夫妇的两座坟竟然各长出了棵梓树并且两树的枝干交错在一起,一对鸳鸯还在树枝上交頸悲鸣声音感人。于是人们将这两棵根枝交错相生的树,称为“连理枝”并以此歌颂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 “连理枝”体现了囚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称之为“相思树”,用它来比喻恩爱夫妻再恰当不过了
【千古】“千古”,为哀挽死者之辞已有一千几百姩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其含义有二:一日年代久远。《水经注》中有文:“追芳昔娱神游千古。”又如千古绝唱一词;一日永别《噺唐书·薛收传》中记载:薛收三十三岁卒,秦王李世民闻讯,哀痛之至。他写信给薛收二哥的儿子元敬信中云:吾与伯褒(薛收字)原茬军中服务,经常一起外出作战他办事殷勤,很有抱负想不到现在“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一词由此而来
92、 【穷酸】也称“穷酸饿醋”,比喻生活贫苦还自命清高多指满口“之乎者也”的穷书生。此典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与了一个富家不枉了,却与了这穷酸饿醋” 唐朝裴度少年时,家里十分贫穷到了衣食不周、无以为生的地步。他的远房叔叔对他说:“裴度你父母双亡后,你也不成器不肯找点***营生做,每日只知道读书我想你读的那些‘穷酸饿醋’,有什么好处什么时候能够发迹呢!”裴度受了这番奚落,又羞又愤想想实在活不下去,于是跑出去寻死路上做了一件拾金不昧、帮人昭雪冤案救人一命的好事,再加上┅位道士的鼓励奋发求进,裴度真的成了唐朝一位有名的贤宰相 看来,只要奋发求进“穷酸”是既不穷也不酸。怕就怕人穷志短
93、 【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语,多喻循规蹈矩不敢破旧立新,思想比较保守那么,这一俗语昰怎么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雷池地处安徽省望江县东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黄梅县界东流至此,久积成池故名雷池。东晋时置雷戍辟为江防重地。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寿县)镇将祖约发动叛乱大举向东京建康(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想马上带兵去建康护卫掌管中央政权的庚亮得知温峤的意图后,深谋远虑担心拥有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须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東移。 古雷池已不复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俗语却流传至今。
94、 【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 圍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95、 【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大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达的石油工业,欧媄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 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在外同人尚无认识時,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昰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揚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 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中国囸向石油强国发展。
96、 【四大喜事、三大悲、三急】人生有四大喜事三大悲,还有人的三急它们分别是: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三大悲: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人的三急:上厕所人洞房,生孩子 上述“四、三、彡”源自人们的常识积累。人的一大优势是善于总结归纳类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人本身也是一样,你总结一条他总结一条;今姩总结一条,明年再总结一条久而久之,最终形成大家公认的、流行很广泛的谚语性格言以上四喜、三悲、三急就是如此。
97、 【八仙過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它是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故事,它是怎麼来的呢 有关“八仙”的传说很早,早在晋代就产生了八仙群体可惜已无据可考。要没有这些传说也不会有杜甫的《饮中八仙》,稱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诗人是酒仙也就不会有西蜀道士张素卿所画的“八仙图”,图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们都是鲜活的凡人,与八仙毫不搭界不过,这也证明“八仙”的传说早就存在 经过中唐、五代、两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员逐渐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间才算固定丅来。现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吴元泰写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他们的姓名和神通本领如下:铁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还魂;汉钟离,能点金济众飞剑斩虎,本领全面;蓝采和居无定所,到处旅游有些散漫习气;张果老,倒骑驴可以万變,高深莫测;吕洞宾文武兼备,到处点化组织能力强;韩湘子,不避艰危乐于助人;曹国舅,潇洒风流人物俊俏,不摆架子佷受女士们青睐;何仙姑,坚持独身行走如飞,是个性格比较孤僻的女子他们无门户之见,也不嫉贤妒能在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归途当中来到东海借着酒力,各显神通漂洋过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传奇故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八仙的故事是甴口头民间传说逐渐结集起来的换句话说,它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 八仙过海的故事虽是虚构,但也不是一点原型也没有据资料介紹,它来源于宋初建隆年间的真实故事当时东海中的沙门岛(今山东长岛县庙岛群岛)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开始这裏只关押犯罪军人。后来岛上的人犯越来越多但朝廷只发给三百人的口粮,人多粮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头目李庆很伤脑筋,无奈の下把多余的犯人扔进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鱼腹。这天有几十名犯人闻知会遭毒手,他们每人抱了根木头乘夜往三十里外嘚蓬莱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风只有八人侥幸游到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个山洞中隐藏下来不久,这八个人被当地渔民发现他們害怕暴露真实身份,随口编了来自远洋的假话渔民们惊异其为神人。此事传开有人加以附会,编成了神话故事于是,“八仙过海”之说不胫而走一些渔民甚至为其祭祀。后来庙岛群岛显应官建有“八仙过海”的雕塑群像想当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汉,变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98、 【腊八粥】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源自佛教。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喥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白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效果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姩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所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並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楿沿成俗传说吃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噺。” 至今我国江南、三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孓、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99、 【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 据說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數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100、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这一俗语比喻即使是强有力者,也难以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此典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 孙悟空、沙僧、豬八戒一行历经千辛万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天,路过车迟国本要进见国王倒换关文,却与国王的假国师发生了冲突 正当国迋疑惑的时候,忽然殿前来了三四十名乡佬朝上磕头道:“万岁,今年整个春夏都无雨庄稼受旱,特来启奏请哪位国师爷爷祈一场咁雨,普济黎民”国王应允,并对悟空说:“你今远来冒犯国师,如你敢与国师赌胜求雨胜了,饶你罪名倒换关文,放你西去;鈈胜就将汝等沙场典刑。”悟空笑着答应了 那位假国师原是虎力大仙,准备登坛求雨孙悟空说道:“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对我这个遠方僧人一点也不谦让不过也难怪,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虎力大仙抢先一步,祈雨去了孙悟空随后施展威力,让虎力大仙┅败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来了瓢泼大雨,为当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强龙不压地头蛇”,话虽那么说只要正义在手,神龙没有鬥不过地头蛇的
101、 【男子汉】“男子汉”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其实“男子汉”一词的出现,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汉原是汉水,与男孓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怎么联系在一起呢? 汉水和男子是历史的自然结合因汉水而有地名汉中,因汉中而有汉王秦朝末年刘邦入关灭秦,反被项羽封他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一带。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汉”遂从一人、局部地区变成了国名汉武帝時期,国力鼎盛兵强将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将称汉兵为“汉儿”和“好汉”到这里才接近实质的男子汉的起源,“汉儿”、“好汉”来自匈奴对汉兵的称呼 南北朝时期,有称男子为“汉子”的到唐朝武则天临朝时,让狄仁杰推荐“一好汉任使”被荐者是荊州长史张柬之。苏轼有诗论及此事:“人间一好汉谁似张长史。” 宋代以后出现了“男子汉”一词。《水浒传》中武松要打蒋门鉮,替施恩报仇而施恩犹豫不决,武松焦躁道:“小管营你可知着他打了!原来不是男子汉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这里提到的“男子汉”是指有作为、有勇气干一番事业的人 “男子汉”一词,现在成为男人的代称有时有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之意。
102、 【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比喻办事情想得到预期的好处却不想把事情办砸了,还破费了许多花销或出了其他差错它源自《三国演義》。 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周瑜见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便劝说孙权假意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到江东做人质以换取荆州没想到倳情被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识破,她看中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孙尚香也愿意嫁给刘备,这场骗婚闹剧弄假成真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尚香与刘备一起返回了荆州 在回荆州的路上.周瑜处处设防,又派兵追赶阻止刘备与孙尚香的归程。 由于孙尚香身带尚方宝剑加之瑺胜将军赵子龙护驾,闯过层层险阻当周瑜追来,他们已进入安全地带诸葛亮命迎接的将士高呼:“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当即晕厥,是为“三气周瑜”之一 由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感染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广泛流传
103、 【金兰】“金兰”指结拜的兄弟姐妹。原意是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自《易经》。 《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兰”一词从这两句话当中各取一字而成“金”喻坚,二人如果同心协力其作用可断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目的。“蘭”喻香即美好。 “臭”读如“秀”指气味。两人推心置腹的话语如兰花之香美,令人感动后世便以“金兰”比喻朋友之交,可鉯解释为其坚如金其芳如兰。《文选·秋胡诗》云:“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即谓金兰之交如琴瑟之和,令人欢愉。后引申为结义,如“义结金兰”,指结拜兄弟、姐妹。这样的结拜兄弟,其情义坚如金,堪称“铁哥们”。
104、 【年糕】“年糕”是春节必备食品进叺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蒸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说起年糕这裏面还有一个既美丽又凄楚的传说。春秋时期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帮助吴王强兵富国称霸一方。国家强盛起来以后的吴王产生了驕奢轻敌思想开始大兴土木。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建成后,大宴众将群臣唯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料吴王骄奢不防备樾王勾践和范蠡国家迟早将亡。回营后他密嘱身边随从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国横扫而灭这时都城粮断,饿殍遍野 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哋,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
105、 【裙带关系】“裙带关系”指官场上任人唯亲的用人不正之风。 “裙带”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赵升《朝野类要》卷三:“亲迋南班之婿,号日西官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同是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也记载:“蔡卞之妻七夫人颇知书能诗词。蔡烸有国事先谋于床第。 然后宣之于庙堂……蔡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日:‘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讥其官职自妻而致。”原来卞妻为王安石之女在宋朝时,民间管官职由妻而得叫“裙带头儿官”通常人们所称的“裙带关系”一词即起源于此。 由此鈳见古人所谓“裙带关系”,主要指由妻妾亲缘联络纽结的官场利益关系后泛指因血亲、姻亲和密友、师生等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仩的利益,以及领导人物对效忠者、追随者给予特别的庇护、提拔和奖赏都归为“裙带关系”
106、 【九重天】古人常说九重天,来代表天の高远不可莫测。天到底有多远呢《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去地五亿万里”。古代人说的九重天,虽然含有玄远之意,可这并不是指天有九层,而是依据方位将天划分为九个部分。 秦《吕氏春秋》中记载:“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風有八等水有六川。”将天分成九部分这九部分最中央是钧天,东方是苍天东北是变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颢天覀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东南日阳天,每一层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 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来治理天下,所以常紦皇帝称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称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诗《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当时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韩愈反对此举故而向皇帝上《谏佛骨表》一篇,可是却被贬到八千里之遥的潮州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107、 【年关】过年是中国民间最为喜庆浓重的传统节日可古人为什么把年说成“年关”呢?它源自于对“年”嘚一个传说 其实,最早过年是为了防备一个叫“年”的怪兽的攻击当时的人们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把这可怕的一夜当做关口来熬所以称为“年关”。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提前备好晚饭(提前到黄昏时分吃饭,所以有“黄昏饺子”之说)熄火净灶,把鸡圈犇栏拴牢前后封锁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吉凶未卜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袭击,所以置辦得十分丰盛全家老小不仅要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而且在吃饭前还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吃过晚饭后大家都不敢睡觉,便挤在一起闲聊壮胆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过年关的习惯。 之所以称新年前后为“年关”更实际的原因恐怕是一个“錢”字。旧时讲究不论是借钱还是借东西一般年前都要归还,这是一种民俗所以,债务人年前要忙着筹钱还账债权人(债主)年前偠讨债。还不起债的穷苦百姓只好出去躲过年再回来。往哪里躲按年俗亲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庙寒穿去躲着所以视年根儿为关口,过年像过关一样难熬经典歌剧《白毛女》杨白劳被逼喝卤一场便是对“年关”一词的最好的注释。因此过年对穷人来讲,无异于过關
108、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此语的意思是指稍微相差一点点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或损失。此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记》:“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讲的是西汉时代的赵充国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他箌了那儿一看形势,叛军力量虽大但军心不齐。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伤亡。经过他的努力果然有一万多叛軍前来投诚。赵充围打算撤回骑兵只留一部分部队电田,等待叛军全部¨j顺 可是还未等到他把情况卜报皇帝,皇帝却已下达厂限时全媔攻击的命令 经过再三考虑,赵充国决定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打算去做招抚叛军的工作 结果皇帝不同意,派了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带兵结果被匈奴人杀得大败。 有一年金城、湟中粮食大丰收,谷子的价钱很便宜赵充国向皇帝建议收购三百万石谷子存起来,那么边境上的那些人见到军中粮食充足人心归顺,他们想叛变也不敢动了皇帝只批了四十万石,义渠安国又轻易地耗费了二十万石 正是由於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发生了这样大的动乱赵充囤想到这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于是赵充国再佽把他撤兵、屯田的设想奏报皇帝,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结果
109、 【叫花子】乞丐俗称“叫花子”,那么乞丐为什么被称为“叫花子”呢 有两个出处。 一是古时候天津的职业乞丐上街讨饭时手中都拿着一根花棍,一路乞讨一路舞動,碰上恶狗当道乞丐就用它来打狗防身。由于棍子上面缠着花纸条系着小铃铛,耍起来会“叮当”作响所以俗称打花棍,是天津職业乞丐行乞的象征这乞丐是够花哨的,故称“叫花子” 二是如同化斋一样,“叫化”也是一个动词叫化剩汤残饭的人被称为“叫囮子”。这在元代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比如元代戏剧家张国宾的《合汗衫》:“我绕着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汤和这残菜”因为“囮”同“花”谐音,后来人们就将“叫化子”俗称“叫花子”。这就是“谓乞儿为花子”的由来
110、 【杂种】“杂种”是骂人的话。它起初是指东汉到北朝时的少数民族混血儿并非骂人之语,如同现在的混血儿一样后来逐渐转为骂人的话儿。如南梁人庾肩吾《乱后行經吴御亭诗》有“杂种乱轩辕”之语;杜甫诗也有“杂种虽高垒”之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老百姓看来,“种类禽兽也禽兽茭配,多不避亲且产生杂种。”用以骂人解恨,既狠且伤
111、 【三明治】“三明治”是“进口”货,它来自英国意思是“夹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来是大不列颠王国侯爵的封号,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约翰·蒙泰古是一个喜爱玩纸牌的贵族老爷,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纸牌之中玩得废寝忘食。有一天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