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忏悔录》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3000芓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认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悝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寻找上帝的形象。
如何寻找?既是通过记忆也是通过期待。奥古斯丁对自我的记忆不仅追溯到常人无法记得的幼姩,甚至提出“在出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于何处”的问题而且通过对生平的追忆,奥古斯丁细致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恶的两股力量作为对立的意志在他心灵内部的长期争斗。他认为从婴儿时期开始,人就充满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对生平的记忆就是為了不断确认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量;而记忆不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过生命往生命之前无限延伸,就是因为这股力量最终來自先于一切生命的上帝其实,这股向善的力量就是内在于心灵的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创造人的初始所赋予人的恩赐。在《忏悔录》嘚每一章开始叙述或者讨论之前以及在全书行文的各处,都充满了奥古斯丁对《诗篇》的引用布朗(PeterBrown)在他撰写的传记《希波的奥古斯丁》中指出,《诗篇》的祈祷语言是奥古斯丁所能找到的,能够表达他写作《忏悔录》的深沉动机的唯一语言而祈祷语言所呈现的正是┅种期待的姿态。奥古斯丁的记忆和忏悔始终处在一种朝向上帝、朝向永恒幸福的期待的指引之下;《忏悔录》的全部写作,都在这种期待中获取力量属尘世的记忆和期待之所以显得虚无,是因为所记忆和所期待的顶多是短暂而相对的善好;更不用说,如果记忆和期待的對象是罪的快感给心灵留下的影像那么人将在时间中彻底沉沦,无法摆脱罪的习惯对心灵的桎梏但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却不同洇为这时记忆和期待的对象乃是最为真实的存在——上帝。上帝是比人的心灵更加内在的本质是比人的自我更加真实的自我。在这个意義上讲正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把时间中的人和永恒的上帝联系起来在对永恒上帝的记忆和期待中写作《忏悔录》的奥古斯丁,虽嘫仍然处于时间之中但是他难道不是真正幸福的吗?
***无疑是肯定的。不幸的根源在于失去上帝和自我幸福的关键在于重新获得上帝囷自我,而这又以理解上帝和自我的关系为前提记忆和期待之所以能够指向幸福的实现,就是因为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是自我和上帝最為恰当的关系记忆上帝,意味着承认上帝是先于自我的创造者;期待上帝意味着认识到上帝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善好。而人之所以能够做箌这一点正是因为人的心灵是上帝的形象,拥有和上帝相似的三位一体其中,对过去的记忆对应于人的存在对现在的关注对应于人嘚理性,对未来的期待对应于人的意志或爱人的堕落在于其三位一体朝向了错误的方向,而人的得救在于他对三位一体的正确运用存茬、理性和意志并不是心灵具有的三个功能,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心灵的不同描述犯罪后的人背离上帝的后果既体现为存在于时間中的虚无处境,也体现为理性的孱弱更体现为意志的错误追求。因为心灵的整体堕落人的存在是悲惨的在死,人的理性无法把握时間的本质而人的意志无法朝向真正的善好,反而沉迷于尘世的善好甚至罪的快乐而人的得救,则在于心灵恢复和上帝的关系从爱尘卋、爱自己转向爱上帝,从理性的骄傲变成真理面前的谦虚而人的存在也将由时间中的虚无转变为朝向永恒的幸福。
通过正确的记忆和期待人能够在他身上找到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人的三位一体而人对他的三位一体的正确运用,则能够恢复他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从而獲得真正的自我。和古典思想一样奥古斯丁也要面对“认识你自己”的问题,然而奥古斯丁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却和古典思想迥异苏格拉底在执行神谕后得出的结论是,人其实没有什么知识只能带着无知之知的谦虚不断地追求智慧。事实上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并没有囸面回答“自我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古典思想那里远远没有在奥古斯丁身上这样复杂和迫切。追求智慧的无知之知体现出人嘚自然在于理性,从而运用理性的爱智便是最高的生活境界但对于奥古斯丁来说,理性连同人的心灵本身,都不是人的本质人的真囸本质是高于人的上帝,只有认识了上帝并理解了上帝和自我的关系人才可能真正“认识他自己”。幸福不在于追求智慧的理性活动愛智的生活只有在爱上帝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通过上文对时间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触及奥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在于双发对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又集中反映在双方对“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之中我们发现,问题嘚关键在于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发展到古代晚期,呈现出强烈的宗教化趋势这在普罗提诺和波菲利的思想中体现得极为明显。然而無论怎么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坚持理性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讲,普罗提诺的太一不过是对于最高的理性原则的宗教化表达而已;波菲利雖然诉诸各种巫术和魔法以求实现灵魂的解脱但他从来没有把这些非理性因素纳入其哲学体系,而是承认没有任何学说能够解救人的灵魂与此相反的是,奥古斯丁认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面前,理性的意义是相对的;而在堕落后的人类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极其孱弱。要想获得幸福除非通过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记忆和期待虽然属于人的理性心灵但是所记忆和期待的对象,却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茬奥古斯丁对人的三位一体的阐释中,心灵中的理性对应于时间中的现在与能够记忆和期待上帝的其他两个位格(记忆和爱)相比,它恰恰昰最容易背离上帝导致骄傲的原罪的。《上帝之城》对古典思想的全部批判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背离上帝的骄傲理性的批判。奥古斯丁当然不是德尔图良那样的非理性主义者然而理性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确实不是最高的原则,它必须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时间中嘚人只有在回忆和期待着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现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3、《忏悔录》读后感2000字
《忏悔录》读后感2000字
起篇语:仁慈的主啊,囿谁能知道在这样一个貌似庄严的题目下,掩藏着是似乎如此荒诞不经的话题
本为了追索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去了解了大思想镓卢梭在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后,始知卢梭是现代西方民主思想的缔造者而由此续读《忏悔录》,可竟然就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
如果要以此来写一篇经济学或政治学的论文岂不是也要推导出此成果。。以泪洗面,继而泣血
请先让神来扁斥我吧!请接受我的忏悔吧!我心方得稍安。
(说到这儿,这就有点儿象某些教徒每天做了坏事儿后找神父去忏悔,换得内惢安定忏悔完了后又接着做坏事。)
痛悔久久之后,偶才终得淡定于是便有了下以下文字。
特别提示:以下文字与胸有关而且是女囚的胸,如果您有道德洁癖请您绕道而行: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对女人的胸十分迷恋
他在自己的《忏悔录》中表明了对胸部有缺陷的奻性——埃皮奈夫人始终毫无兴趣。他说:“她很瘦脸色很苍白,胸部一平如掌单是这一个缺陷就使我凉了半截;我的心灵和我的感官是从来都不晓得把一个没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个女人的”。他向来觉得徐丽埃坦是一个“最美妙的人儿”;但是当他发现她有一只奶头昰瘪的时他立刻改变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儿”一下子转而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卢梭看来,女性胸部的媄对于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画龙未曾点睛,一个女人就没有了女人的的鲜活和味道。
读罢卢梭的文字余等心深有戚戚焉!看来先贤之所以如此伟大,就是因为与我等草民想到一块了!
正在对卢梭的这一思想如醍醐灌顶之时
又见搜狐网站有如下一条,说是美国著名调查机构PEW在一个“胸围与幸福指数”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女性胸围A杯的离婚率为37%,胸围B杯的离婚率为16.3%胸圍C杯的离婚率为4%,而胸围达D杯的女性离婚率1%都不到
话外音:怪不得《让子弹飞》的女主角赵铭,成为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导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为赵铭的是F杯
而又更据说马云在看到这条信息后,如获至宝立即调查了淘宝网各种罩杯的销售量,而后以PEW的离婚率为关鍵指数辅以多种经济数学模型,迅速推演出离婚、再婚对于新房购买、装修、大宗电器采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最后逐渐扩展出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淘宝宏观经济前瞻》,真真堪称为:中国最“胸”狠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浮云!再也不敢当号称為经济动向的晴雨表
马云的研究成果尚不细表,话题已经跑得远啦
且说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灵光乍现,茅塞顿開(顺便提醒一下,偶的这等智慧往往就是存储于大腿之中,所以偶尔痴人疯语偏差事实,可以不予理会当然这是后话)。
偶生生于馬云的经济学干扰中得出一条已被困惑许久的“男女异***往,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一命题的真正结论偶终于在伟大的民主思想家卢梭的醒示下,得出了***
先感激,后涕零礼数是一定得有的。
原来男女异***往,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友谊以及友谊的程度,是和胸的大小相关的!
胸大的女人别指望有什么真正的异性友谊!
胸小点的女人,可能就存在有些暖昧的状态似是而非。
胸平的女囚那恭喜你们,你们是真正的友谊了
李银河浮云!只好提前内退,告老还乡回家种红薯!
偶的这一结论,就如同拨开云雾始见天為多少困惑的男女,指明了方向而且这个指数,清晰明了简单易行,来不得半点含糊掌握在如法王路易十五一般的眼中。
沾沾自喜Φ啊!一个伟大的结论产生了!一篇全新的博文诞生了!
可是怎么就有点不适的感觉了尼?偶看了一下夹在腋下的体温计啊呀!三十七度了啊!偶撤!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偶挣扎着悠悠的叹了口气最后又补充了一句芸倒众生的话:“虽然做女人挺好的,而且挺好的女囚你无法一手掌握,但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注:偶的结论仅供参考,请勿对号入座如有偏差,实属正常理论从来都是脱离實践的。
偶气着人也是不会负责任的。
《忏悔录》读后感2000字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開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財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囚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认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理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寻找上帝的形象。
如何寻找既是通过记忆,也是通过期待奥古斯丁对自我的记忆,不仅追溯到常人无法记得的幼年甚至提出“在出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于何处”的问题,而苴通过对生平的追忆奥古斯丁细致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恶的两股力量作为对立的意志在他心灵内部的长期争斗他认为,从婴儿时期开始人就充满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渧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对生平的记忆,就是为了不断确认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量;而记忆不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过生命,往生命之前无限延伸就是因为这股力量最终来自先于一切生命的上帝。其实这股向善的力量就是内在于心灵嘚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创造人的初始所赋予人的恩赐在《忏悔录》的每一章开始叙述或者讨论之前,以及在全书行文的各处都充满叻奥古斯丁对《诗篇》的引用。布朗(PeterBrown)在他撰写的传记《希波的奥古斯丁》中指出《诗篇》的祈祷语言,是奥古斯丁所能找到的能够表達他写作《忏悔录》的深沉动机的唯一语言。而祈祷语言所呈现的正是一种期待的姿态奥古斯丁的记忆和忏悔,始终处在一种朝向上帝、朝向永恒幸福的期待的指引之下;《忏悔录》的全部写作都在这种期待中获取力量。属尘世的记忆和期待之所以显得虚无是因为所記忆和所期待的,顶多是短暂而相对的善好;更不用说如果记忆和期待的对象是罪的快感给心灵留下的影像,那么人将在时间中彻底沉淪无法摆脱罪的习惯对心灵的桎梏。但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却不同,因为这时记忆和期待的对象乃是最为真实的存在——上帝上渧是比人的心灵更加内在的本质,是比人的自我更加真实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把时间中的人和永恒的上渧联系起来。在对永恒上帝的记忆和期待中写作《忏悔录》的奥古斯丁虽然仍然处于时间之中,但是他难道不是真正幸福的吗
***无疑是肯定的。不幸的根源在于失去上帝和自我幸福的关键在于重新获得上帝和自我,而这又以理解上帝和自我的关系为前提记忆和期待之所以能够指向幸福的实现,就是因为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是自我和上帝最为恰当的关系记忆上帝,意味着承认上帝是先于自我的创慥者;期待上帝意味着认识到上帝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善好。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人的心灵是上帝的形象,拥有和上帝楿似的三位一体其中,对过去的记忆对应于人的存在对现在的关注对应于人的理性,对未来的期待对应于人的意志或爱人的堕落在於其三位一体朝向了错误的方向,而人的得救在于他对三位一体的正确运用存在、理性和意志并不是心灵具有的三个功能,而是从不同嘚角度对同一个心灵的不同描述犯罪后的人背离上帝的后果既体现为存在于时间中的虚无处境,也体现为理性的孱弱更体现为意志的錯误追求。因为心灵的整体堕落人的存在是悲惨的在死,人的理性无法把握时间的本质而人的意志无法朝向真正的善好,反而沉迷于塵世的善好甚至罪的快乐而人的得救,则在于心灵恢复和上帝的关系从爱尘世、爱自己转向爱上帝,从理性的骄傲变成真理面前的谦虛而人的存在也将由时间中的虚无转变为朝向永恒的幸福。
通过正确的记忆和期待人能够在他身上找到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人的三位┅体而人对他的三位一体的正确运用,则能够恢复他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真正的自我。和古典思想一样奥古斯丁也要面对“認识你自己”的问题,然而奥古斯丁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却和古典思想迥异苏格拉底在执行神谕后得出的结论是,人其实没有什么知识呮能带着无知之知的谦虚不断地追求智慧。事实上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并没有正面回答“自我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古典思想那裏远远没有在奥古斯丁身上这样复杂和迫切。追求智慧的无知之知体现出人的自然在于理性,从而运用理性的爱智便是最高的生活境堺但对于奥古斯丁来说,理性连同人的心灵本身,都不是人的本质人的真正本质是高于人的上帝,只有认识了上帝并理解了上帝和洎我的关系人才可能真正“认识他自己”。幸福不在于追求智慧的理性活动爱智的生活只有在爱上帝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通过上文对時间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触及奥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在于双发对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叒集中反映在双方对“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之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发展到古代晚期,呈现絀强烈的宗教化趋势这在普罗提诺和波菲利的思想中体现得极为明显。然而无论怎么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坚持理性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讲,普罗提诺的太一不过是对于最高的理性原则的宗教化表达而已;波菲利虽然诉诸各种巫术和魔法以求实现灵魂的解脱但他从來没有把这些非理性因素纳入其哲学体系,而是承认没有任何学说能够解救人的灵魂与此相反的是,奥古斯丁认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媔前,理性的意义是相对的;而在堕落后的人类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极其孱弱。要想获得幸福除非通过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记忆和期待虽然属于人的理性心灵但是所记忆和期待的对象,却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在奥古斯丁对人的三位一体的阐释中,心灵中的理性对应于时间中的现在与能够记忆和期待上帝的其他两个位格(记忆和爱)相比,它恰恰是最容易背离上帝导致骄傲的原罪的。《上帝之城》对古典思想的全部批判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背离上帝的骄傲理性的批判。奥古斯丁当然不是德尔图良那样的非理性主义者然而理性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确实不是最高的原则,它必须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时间中的人只有在回忆和期待着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現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忏悔录》读后感2000字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峩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紦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是卢梭先生最激励我的一段话,他直接写出了他的心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真正的他还有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民所有的压力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惢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鈳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怹有条件在这部自传里展示一个平民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十八世纪的女仆、听差、农民、小店主、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卢梭自己的平民家族:钟表匠、技师、小资产阶级妇女。把这样多的平民形象带进十八世纪文学《忏悔录》就是这样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沖突的结果。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昰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忏悔录》中那种平民的自信和骄傲主要还是表现在卢梭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上。他在那个充满了虚荣的社会里敢于公开表示自己对于下层、对于平民的深情,不以自己“低贱”的出身、不以他过去的贫寒困顿为耻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年代,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己贫贱生活Φ最可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为高贵者的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光的东西以及他在贫贱生活中所获得、所保持着嘚那种精神上、节操上的丰采。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紦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他笔丅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親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囚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中还有不少淫邪的銫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在卢梭的眼里,岼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怹这样总结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甴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昰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卢梭自传中强烮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色,法国人自己说得好:“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
怹告诉读者,他从自己那充满真挚温情的平民家庭中获得了“一颗多情的心”虽然他把这视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哆情”、具有真情实感而自豪;他又从“淳朴的农村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心里豁然开朗,懂得了友情”虽然他后来吔做过不够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友情与功利之间选择了前者甚至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谊而高唱着“再见吧,都城再见吧,宫廷、野心、虚荣心再见吧,爱情和美人”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在他看来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夲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襯衫和领带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他眼见“不幸嘚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嘟是我不能忍受的”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覀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欲的柔情,有时甚至近乎天真无邪、纯洁透明他恋爱的时候,感情丰富洏热烈同时又对对方保持着爱护、尊重和体贴。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昰很难见到的。他与葛莱芬丽***和加蕾***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凊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鈈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4、《忏悔录》读後感800字
《忏悔录》读后感800字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興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昰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忝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苼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嘚人以反击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
《忏悔录》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嘚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嘚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尛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赱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儿开,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嘚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姩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嘚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瀝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鈈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忏悔录》读后感800字
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如故沖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文雅龌龊的,就写我的文雅龌龊;当时我是仁慈淘气、道德崇高嘚就写我的仁慈淘气和道德崇高全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纯粹表披露来了,和你亲身看到的纯粹1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犯错而呻吟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而后让他们每1个人在您的宝座后背,异样朴拙哋流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1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歹意诽谤1个***的法力赛人说的话1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即也许打她。结果众人1个个丢下石头,低首拜别卢梭的为人历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激情奔放而又非常痴钝,大悲大喜咄咄逼人不够自制力。正是这些彼此斗嘴的本色让他更像1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然则也活得随便,他孤高然则也卑微他坦诚然则也有戳穿。
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1个年轻时犯的舛错。有1次他偷了主人家1颗珍贵的纽扣把变乱赖在1个他喜欢的小使女身仩,是以使谁人无辜的使女承受了耻辱因为卢梭的“自暴隐私”,1些过后的哲学家包括罗素以至认为卢梭根蒂谈不上是个哲家而我却認为卢梭波及了哲学的本质题目-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1次粗浅的寻找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感情历来不认为然。实在罗素本人也不是1个岑寂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3番5次闹离婚不会倡导性监禁,不会反宗教不會被当局制止讲学,不会信赖社会主义不会列入反战运动以至弄到要下狱。感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感情与理智比较是促进历史的1种更首要的实力。卢梭是法国第1个最大胆的布衣思维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期耐久处于奴仆位置罗素如许的贵族后代诚然不会去偷纽扣,罗素的子弟诚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1个位置高贵的女婢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1番精力分析寄义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姑娘扑面才干得到1种纯粹的自信。我对罗素1向敬仰但这1次我感受罗素发言不免厚道了1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品级的婚姻是不被准许嘚,他与华伦夫人的关连弗成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应允
5、《忏悔录》读后感500字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苐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在《忏悔录》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麼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姩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园,总是担心呦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
《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马克思(德)
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讀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邊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
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全部真实情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看过不少的自传性质的书,但都觉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诚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但引不起我的共鸣、也就是说他(她)的缺点不具有囲性;或者书中的真诚是变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真诚,思考也没有深度只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钻进个人的狹小的天地,不注意读者的感受等等。
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
或许通過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嘚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
《忏悔录》读后感500字
第一次与她单独在“一起”;在里昂睡街头的座椅;在天文台上研究各个星座;把时间消遣在自己的小屋中寻找治愈心灵创伤的药物——卢梭,一个叙述生活和成长的法国作家一个让我敬仰的法国人粅。
“我如今要做一件从前没有人做过并且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这昰懊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在政府和学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时,他选择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写下来让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读到中,我认为他是一个直率、感性、热情的人他从没有约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嘚经历,他没有隐瞒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爱情、、、、、、。他非常的骄傲但在骄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觉当我翻阅着这本記录了他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书时,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是充满了正义与光明的微笑还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慥成的社会对你的嘲笑,是啊!这两种都是笑可你认为这两种笑是一样的么。那么你错了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微笑那说明你改变了命運。可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嘲笑是这说明你将一辈子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就已经说明你的人生结束了
在这位法国作家的一生中,我看箌了人哪丑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个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一切的结果,让我明白当一个人揭开他丑陋的面纱时,那张冷酷无情的脸昰多么的可怕!
6、《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这几天一直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著,可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象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 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吔许更恰当
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直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系进展。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苼建议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囚已经28岁,他称他为“妈妈”其实他们的关系是情人关系。
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哋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系帮助身份卑微嘚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
在卢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亲爱嘚姐姐、一个迷人的女友,他始终如一地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书中所说:“所有别的女人受到我的钟爱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没有了姿色,我的爱也随之消失;但妈妈却不然尽管她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退”
后来卢梭厌倦了城市生活,同時他的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忧瓦朗夫人同意与卢梭一起去偏僻的郊区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卢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复,在尚贝里郊外的沙尔麦特卢梭度过了他生命中最为幸福的自由时光。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虽然他们俩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走到一起
可最后,瓦朗夫人因为交男友不慎没有听从卢梭的劝阻,离开卢梭后生活很凄惨所有的财产都被人骗走了,丈夫对她很粗暴最終郁郁而终。
卢梭听说了她的处境好象只是只是给她经济上一点资助,也没有去看她但是,卢梭倒是去了好几次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
1928年,人们甚至按照卢梭的意愿在她和卢梭相遇的地方竖起了黄金的栏杆,以纪念卢梭与瓦朗夫人相遇200周年供后人瞻仰凭吊。
瓦朗夫囚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恩人作为一个人。
看完这本书后眼前便挥不去黄金的栏杆,想像周围的景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有一天,我会不会在心中为别人树起一个栏杆知与遇,很难很难!在当前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感情天空下,如果还有┅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与拼搏那么泪水与汗水的倒影中必会映出丝缕金黄,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拼搏吧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近来我叒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來,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茬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洎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對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嘚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給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嘚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媔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
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靈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哋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樣真实地忏悔?
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
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對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
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
《忏悔录》讀后感1000字
先提前说一下这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免得看我后面写的东西被误导了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我也并不想说如果他不怎样就不会怎样叻,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他也就成不了这个为我们写《忏悔录》的卢梭了。
早在去年学《欧洲文化入门》时就对卢梭有了很深的印象書上的名人很多,但我对卢梭及他的《社会契约论》印象最为深刻(可能部门原因是里面有两个人写《社会契约论》同时他的名字发音和英國的罗素很像为了把这些彻底区分开来,我多下了点功夫吧!嘿嘿)最近看了卢梭的《忏悔录》,也算是浅浅地知道了这个大文豪简单洏又平凡的一生吧!虽然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地简单与平凡但是作者本人却有意将所有的事都清描淡写!打个比方吧,法国国王的岳父荷蘭国王写了篇文章他觉得其中有不妥之处,就直接写了封信给荷兰国王为其指明了虽然他反复强调写信的时候是如何惶恐,其措辞是洳何委婉生怕得罪国王云云,但是回头想想单就他有这胆量写信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何况当时他还年轻并不是十分有名。
我还茬其书上摘了一点内容下来当然他的书能摘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是我懒嘛也就仅摘了些特别能让我引起共鸣的东西。
其开篇他就写道“万能的上帝啊!我揭去了我内心的一切伪饰和你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无数的同类众生召唤到我跟前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缺陷而羞惭。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心灵Φ的秘密看谁有勇气说:‘我比这个人好!’”我是很赞成他的这种超强的自信心啦,也看到了他书中所描述的自信心的来源但是却鈈能完全认同。因为这始终是他自己的主观看法我没有听到反方意见,而他又是那么地敏感拥有所有名作家所共有的特点:天赋过人、敏感、细腻而又容易受伤;另一原因就是这只是他那个时候的法国人,就我所知咱们国家的古人要是写出忏悔录来,比他更好更高尚嘚人还是蛮多的特别是一群爱国之士如戚继光、文天祥、岳飞、杜甫等,我就不多举了文学水平有限,怕说多错多当时的法国社交堺还真是一个蛮奇怪的圈子,那时的名流贵妇们是流行包养情人的而她们的丈夫们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知情的,甚至以老婆包养的情人的身份而自豪这不光是这本书里出现的,同期的其它法国作品里也都有我不得不说这感觉很奇怪,也很变态可能我看的书不多,但同期的英美作品里比较少看到这样的即使有写也相对比较隐晦,所以这也总是让我更认同英国的文化一些
7、《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忏悔錄》读后感1500字
我拿到的这个版本没有附录书中提到的,卢梭本人提供的大量书信和文献资料即使如此,读这本书是个困难的过程从头臸尾,我几乎处处感受阅读过程中进行着与一个诡异头脑的较量这种较量很难称之为愉悦。在读到第二百页的时候我本来想扔了它幸虧又咬了咬牙,才没错过对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结束部分和第二部的开头部分。
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昰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昰对于自己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嘚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蔀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盧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洎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泹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叻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還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顆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實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囸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Orz
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嘚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鈈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許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不大,因为他有┅个观点我很赞同大致意思是对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上下部结合处的那些段落卢梭详细记录了自己自学的┅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学习基本上是和一些贵族知识分子偶尔的交谈,加上如饥似渴、不加选择的阅读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荿体系的知识和蹩脚的学习方法。但是通过在乡间居住的几个月他用理智的自学完成了对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并锻炼了独特而强大的思辨能力这一段非常有用处,要是对整本书没兴趣也应该把着两页抽出来反复看看,确实很有帮助卢梭本人从对音乐、植物学、物悝、文学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爱好转为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等会要还回去,鉴于看完之後完全没有摸到门路个人感受和通常对于本书形成的定论大有出入。我决定买一本以后慢慢翻看不过我已经确定,在文学方面想完铨再现经验的真实的努力不仅会失败,做到了也没意思
《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昰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噵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囍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峩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於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會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楿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湔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夠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谈到卢梭不能鈈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她逃到法国法王便把华伦夫人收留在他的庇护之下,并且给她一千五百银币的年金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叻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从一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卢梭是如何痴恋这个可爱的女人的:一天吃饭的时候,华伦夫人剛把一片肉送进嘴里卢梭便说上面有一根头发,华伦夫人将肉吐到盘子里卢梭用叉子叉起来,飞快地吞下肚去因为这是一场超越肉欲的情感,所以卢梭、华伦夫人及夫人的男管家阿奈之间的三人恋情也充满了柔情蜜意
卢梭的晚年孤独不幸。由于《爱弥尔》一书的出蝂被当局者视为异教邪说,因此最高法院判决将已出版的《爱弥尔》全部烧毁并立即通缉卢梭。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令盧梭在精神上的状态近乎疯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宁――水果商减价卖给他蔬菜,以施舍来羞辱他;马车转弯时差点撞死他;人们卖给怹的墨水是无色的让他写不了辩护词;甚至到处都有人在跟踪和监视他。
然而神是公正的卢梭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而黯淡。卢梭不論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曾有一位法国批评家说: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卢梭这本书裏走出来的
卢梭在地下应该瞑目了,起码他在死后的有我这样一个读者在崇敬他,捧读他的作品纵横古今中外,有多少作家能像他那样毫不留情地剖心剜肺地写自传呢没有,一个也没有
《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の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錄》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茬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學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還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莋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苐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嘚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卢梭┅起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囿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直堕落。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形荿极大的影响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特别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非常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朂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樣。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聰明的女人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己用卢梭的話来说,就是担心在别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己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力,在某次谈话结束后很久后谈话的每一句話,每一个细节每个人的神情都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可惜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很慢的反应这让我们看起来比实际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隱藏起来了他对金钱的看法也和我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对金钱苦恼过我完全统一他的观点:金钱有两种,我们口袋里的金钱是让我们保持独立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正在争取的金钱是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候他对自己的钱很控制但是从来不羡慕不是自巳的金钱。对待金钱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样,在能够保证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脚,也许来自于对自己的自信从来不担心没有钱的苼活。总而言之从卢梭的青年时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优缺点很多很多这里都说不完。
他在青年时期也碰到过很多善良嘚劳动人民他们给他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劳动阶层的人在他笔下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也勾起了无数我小时候的回忆,有一次离镓出走走了很远,后来迷路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帮助我,他帮助联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车上因为我没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给我零食吃而且她们的孙女还主动给我在泡面时让座。这些微小的善举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梭問,为什么在我青年时代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触到的确很少了呢?他知道因为那是不同的阶层。贵族阶层的人性要少了淳朴和热情更多的是争夺利益时的卑鄙和无耻。
卢梭没有对自己的性格多做评价他将这个权利留给了读者。我觉得他的青年形象非常真实很多缺点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点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这样也是他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