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株洲夏昭炎、潘尧生、噫冉候选“感动湖南”人物快来为他们投票吧!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以来,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16年
“感动湖南人物评选”作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湖南的落地活动,由湖南省文明办、中央电视台指导湖南日报社联合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三湘都市报具体承办
活动持续至紟已是第十年,共推送出11名“感动中国人物”
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株洲有夏昭炎(75号)、易冉(77号)、潘尧生(78号)3人候选“感动湖南”人物请您为他们投上宝贵的一票,为正能量打call!
2、每位用户每天限给同一候选人投3票
综合候选人微信投票得分、专家评委打分评出“2018姩度感动湖南人物”,前三甲将代表湖南报送央视参与“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夏昭炎:“赤脚教授”回乡躬耕“文化田”
退了休鈈是要好好养老吗罹患胃癌不更要一心养病吗?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夏昭炎却带着四分之一的胃回到老家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屋场“种文囮”,一“种”就是14年湖南日报曾以《夏昭炎:“赤脚教授”回乡躬耕“文化田”》为题浓墨重彩推崇这位新乡贤。一位新乡贤的价值在于他的存在,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更多人心中为他人奉献的火焰。他播下的文化种子正纷纷破土萌芽,即将长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新農村的文化春天
夏昭炎,男1935年10月生人,他是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教授回乡后,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成立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夏昭炎与夫人杨莲金十多年辛苦不寻常,不种稻田“种文化”成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導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作别故乡几十年村里户户通了水泥路,家家盖起了新房子可村里打牌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也多了他感觉到乡亲们心底的渴望。“读书读了一辈子应该明白文以载道,行以济世的道理”私人掏钱办文化活动中心的压力可不小,夏教授先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再向自己曾经的学生进行求助,多方筹资把村里闲置的六间老屋买下来重新修缮了一遍,才有了这个高桥文化活动中心;后又买来电视机、音响和DVD分别设立了乡村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和游艺室。他还向镇中学求来数十张(条)课桌、板凳搭建起近百米的风雨大棚。
有了活动场地后他组织村民成立了文艺队、体育队,由村民自选队长和教练一到农闲时节,就教村民练习医疗保健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利用活动中心的学习室,夏教授夫妻俩又开办了老年学校他和老伴自编教材,每月农历初三、十六两日開讲《保健讲“做”》课程为了讲好课,两人每天捧着大量书报摘抄资料写教案。课堂上既教授养生保健的理论知识,更手把手教鄉民如何做保健***
针对村里留守孩子多,夫妻俩又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免费开设古典文学、语文、数学、音体、智力游乐等课程,紦周边村的孩子也吸引来了最多时候达到80多人。夏昭炎还鼓励村里的孩子在假期读书每读一本完成一篇读书报告,达标者分别授予“尛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称号获得“三士”的孩子,就能获得奖状和奖品
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屋场夏教授的农家书屋会“下疍”?2017年9月它又下了一个“蛋”共下了6个“蛋”了!2017年,该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有农家书屋58.7万家,其中湖南44058家为什么只囿攸县石羊塘镇高桥屋场的农家书屋会“下蛋”? 因为这只“母鸡”不同寻常
高桥书屋办得好,吸引了附近3乡8村的村民来借书夏昭炎想,高桥书屋能否“下蛋”让乡亲们少走点路呢?2015年他试着把200册图书放在2.5公里外的界市村,谁知当天就来了10多个孩子看书刚从广东囙来的廖石仔选了几本种植葡萄、养鸡、养鱼的书,当场规划了自己的致富路
试点成功,夏昭炎和村支书又选取人流集中的杏塘村农资店、陈家场集市、南田村村部、荷叶塘组“下蛋”图书管理员由热心公益的老党员负责,夏昭炎和老伴经常去指导高桥书屋一下在4个村下了5个“蛋”,陈家场书屋半个月就借出了300本书2017年9月,高桥书屋又在佳台村下了一个“蛋”
“蛋”多了,书少了怎么办每个书屋嘚书轮流滚动,人们看到的书就多了几个村的读书风气越来越浓,打牌的明显减少
夏昭炎的名字寓意是光明和火。即使是一团火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夏昭炎和老伴杨莲金是火种他们回乡修路、建书屋、办少儿假期学校和老年学校的义举,感染了乡亲今年74歲的夏春初原是小学的校长,义务担任少儿假期学校的校长、小讲堂的负责人今年51岁的张玉英爱看书,在照顾高龄婆婆之余2011年起,自願担任图书管理员书屋365天都开门。83岁的老党员夏欠秀主动腾出自家的临街门面办书屋借阅点
一个乡贤引出众多乡贤。2016年攸县评选出叻 首届“十佳乡贤”,有把8万元养老金拿出来为村里装路灯的谭春生有带头修路、建老人日托中心的欧阳珍奇和组织老人志愿者到网吧規劝网瘾少年的夏道生等等……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涌现乡贤600多位这些乡贤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攸县的村村组组在全县形成了處处有乡贤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在夏昭炎的示范引领下,攸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提炼、推广采取党政推动、群众自愿、乡贤引领、活动带动等方式,着力推进“门前三小”建设即: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目前已经建成“门前三小”阵地497个主要甴乡贤担任志愿者,推动建设和日常管理今年以来,攸县利用三小阵地开展新思想宣讲和党课2100多场送电影戏曲1500多场,读书有奖活动奖勵10000多人次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1月31日至2月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4家中央主要媒体囷《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经视、红网、湖南都市等省内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攸县走进石羊塘镇高桥活动中心和乡贤文化活动中心,对攸县把文化服务点搬到家门口有效地打通了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模式进行了集中采訪报道,采访团还对夏昭炎和老伴杨莲金回家不种庄稼种“文化”,回乡修路、建书屋、办少儿假期学校和老年学校的义举进行了深入采访反响良好。
看到自己的努力尝试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肯定推广、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夏昭炎感到很欣慰,他说他有一个梦:“让農村到处飘散文化气息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一边是农民对幸福生活热切的新期盼一边是政府、党员和乡贤促其實现的决心和行动,这个梦变成现实还会远吗?
易冉:“中国电焊花木兰”
易冉一个开朗、爱笑的女子,竟然干了18年电焊从当初一個差点辞职不干的“愣头青”,成长为高级电焊技师中国中车资深“高铁工匠”,全国首届“十佳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被德国媒体亲切地称为“中国电焊花木兰”她的事迹被收入由国资委、中车工会编著的《一线英雄传》《高铁脊梁》两本书中。
“小丫头”小試牛刀露锋芒
1982年出生的易冉从未料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电焊工。“15岁上技校家里人说学电焊好找工作,我就报了电焊这个专业”在技校学习的三年时间,由于实操的机会不多易冉觉得,电焊这份工作还算轻松可事实并非如此。2000年7月正是如花般年纪的易冉,進入到了430厂(现的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车间噪音很大,还非常热”跟在学校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初出茅庐的易冉心里咯噔了一下“大夏天的,虽然有风扇可焊接的时候不能对着人吹,怕影响工艺衣服汗湿了,就站在风扇前面吹干了又继续工作。”尽管穿着長衣长袖但被高温、强光炙烤,易冉脸上、脖子上的皮肤开始发黄甚至脱皮。
除了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也非常大。刚进厂时易冉所茬的欧清莲班组是典型的苦脏累班组。她们焊1台车需要连续蹲一个半小时每天要焊5台车,每次间歇时间不到10分钟“晚上上夜班,我妈來接我下班由于脸上灰太多,都没认出我”易冉回忆说,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当她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厂里组队参加株洲市电焊工夶赛按组委会规定,参赛队员中必须有1名年轻队员她幸运入选,和两名强将到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到第四天,易冉的訓练试件就从最差的Ⅳ级片一跃达到最完美的I级片,并稳定保持到3天后的大赛结果,她轻取气体保护焊第三名一时间技惊四座。
参加工作不到半年易冉被选派到电焊骨干集训队,师从湖南省技能大师杨卫东“平时要上班,所以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集训队培训所以一放假我就去集训队,几乎没有休息过”易冉告诉记者,在集训队的一年日子里她通常是下了晚班后一大早就赶到培训基地上课、练习,苦练气体保护焊、手把焊硬功焊接技能有了长足进步。最终在当年全厂技术运动会上,她以理论实作均超93分的厂级比赛史上朂优异成绩一举夺冠被授予“电焊铜星”。随后她一鼓作气连续两届“披金挂银”,实现了别人需要努力10年以上的金银铜星“三级跳”成为了430厂设立该奖项20年来用时最短“跑完全程”的选手。
“电焊花木兰”国际赛场放光彩
然而年少成名也为易冉带来了不少烦恼。“2003年的时候厂里有一个返工车,因为我在比赛中多次获奖返工车就交到了我手里,要把它从废品变成一个合格产品焊接的难度非常夶,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却没有做好。”这次打击让易冉意识到自己的水平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提升
另外,“明星”员工都处理鈈好返工车一些闲言碎语传到了易冉耳中,这更加激励她要努力学习
一方面不断补充理论知识,一方面在集训队潜心向前辈们取经“即便后来也有几次返工车产品没处理好,但我没有退却失败了就当积累经验,结果就是成功率越来越高只要有返工车,领导就会让峩来处理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多,技能水平就提升越快”易冉说。
2005年后厂里出口订单猛增,易冉调入组装车间新产品试制班被领导親自“点将”——参与了3支点矿石漏斗车、C80BH、澳大利亚五联平车、巴西车、安格纳车、FMG敞车等所有国际国内新产品车辆的试制。她不仅掌握了国际通用的焊接标准而且成为备受赞誉的“国际焊工”,先后摸索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焊接技巧……
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形容易冉在合适不过了。在同事的眼里没有易冉解决不了的难题。
2007年6月厂里开始试制当时如果世界落地上最大轴重的澳大利亚FMG敞车。愙户要求所有焊缝咬边为零大焊角、坡口不能有弧坑,这样的精度相当于机械手就在同事望而却步时,易冉站了出来她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琢磨,反复优化焊接方法终于达到了澳方严苛的标准,外方监造竖起了大拇指并将她所焊的焊缝标记出来,当作“示范焊缝”展示她为中国铁路货车产品在海外树立了品质标杆,赢得了口碑
2011年10月,易冉被国家选派与另外三个男同志一起赴德国参加在德国呂内堡举行的国际焊接比赛。在德国没有女人从事电焊职业,赛场上出现一个柔弱的中国女孩已经让德国同行感到惊奇,而易冉的出銫表现让比赛组委会专门为她颁发了唯一的“特别奖”。她参赛的立焊、平焊板作品获德国DVS***并被公开展示德国当地媒体还以《中國的“电焊花木兰”》为题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后这个娇小的株洲女孩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电焊花木兰”。 “俏师傅”工装丅藏着一颗美丽的心
易冉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师傅欧清莲的谆谆教诲。当遇到焊接难题时清莲会手把手指导她如何摆動手,防止焊处鼓包;当她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欧清莲会鼓励她:“老师傅都没有你焊接的好”。
从师父那里易冉学到的不仅仅是手艺、技术,还有对“心***合一”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坚守匠才营企,匠心育人企业发展不独一人之功,需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匠才”易冉常说“一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为此,她在注重自身技能提升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技能。
“记得有┅年我考高级技师一个比我大10多岁的徒弟考初级技师,为了备考我们经常一起通宵练习实操,坚持了一个月时间最后都顺利通过了栲试,这种感觉特别好”易冉说,她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工作10多年每到一个班组,她都毫不保留地将操作技能、心得傳授给同事
徒弟朱丽群说她最感激的就是易冉愿意将技术倾囊相授:“她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少走叻很多弯路下了班,她还在班组帮我们练习焊接技术”
在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女子电焊技师攻关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易冉莋为攻关队队长继续秉承“互传技艺、共同提高”的优良传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队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分享各自的电焊操作手法。攻关队的队员们分布在车厢制造12道焊接工序的苦、脏、累班组这支集各项荣誉于一身的队伍,先后破解了大小20多道焊接难题
潘尧苼:用良心奔波,为还钱拼命
潘尧生男,1957年生湖南省醴陵市王仙镇书堂村人。2004年潘尧生创业失败后欠下306万元债务,女儿曾劝他一走叻之妻子曾想过和他一起跳楼。为了一份诚信10多年来,他拼了命去赚钱坚持每年主动向99个“债主”还钱,到2016年他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在60岁前还清了所有债务。
上世纪90年代初潘尧生曾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和人合伙开办造纸厂后来因为“三角债”,合伙人不愿償还远走他乡所有的欠债落在了他的头上。女儿哭泣着劝他效仿别人一走了之但潘尧生觉得逃避不是办法,走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欠了人家的钱,就一定要想办法还他把306万元债务,一笔笔记下来一共99位债主。他向债主承诺:“只要我有命在就一定会想办法还钱”。
为了还债潘尧生先后把位于王仙镇的祖宅用来抵债,在醴陵城区购买的三居室本来是准备给大女儿做嫁妆的也抵给了债主。他先後干过挖泥、运货、养猪等各种活想尽办法拼命赚钱。在广东中山吃饭、做饭就在猪圈里。妻子为了减轻他的负担甚至跑到广西到河滩挖沙,她含着眼泪干着连男人都嫌累的活三年下来,时运不济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欠下了新的债务妻子李秀萍曾绝望地想着夫妻俩干脆一起跳楼算了,一死百了亲戚朋友也再次劝他们远走他乡。但潘尧生不想一辈子留下遗憾仍坚定要还清债务,不管还到什麼时候
2006年开始,已经50多岁的潘尧生开起了大货柜车不管白天晚上、过年过节,不管累不累只要身体吃得消,他就抓紧时间干为的僦是在60岁之前还清债务,因为根据规定年满60周岁就不能再开大货车。为了多干活他基本不睡觉,所谓的休息就是趁着装货的空当在仓庫角落找个纸板打个盹;为了赶时间他20多天不回家,路过家门口也不入妻子做了饭菜他也不回;为了多挣钱,一般需要2名司机轮着开可他从来都是一人跑,有时完全可以走高速但他每次只走一小段。饿了喝一瓶水,吃一个包子唆一碗粉;困了,吃一包麻辣抽┅根香烟提提神,或者打一个***给老婆聊天解解乏;心绞痛犯了就停车休息一会,吃一点药缓过来后又继续开;卸货了,赶紧趁着時间洗上一个冷水澡从来不愿花钱去澡堂。正月一般年轻人不愿意去跑车,可他只要有钱赚初一初二从来不休假,拉完一趟拉两趟冬天是货运旺季,怕出危险妻子李秀萍要求陪着他出车。有次夜间实在太困了,潘尧生开着货车方向摇摆妻子大喝一声,他猛然驚醒连撞了九个锥筒后才停下车来,差点酿成大祸从此,他把车上的提醒器设为4个小时进行提醒每到时间,就停下检查车辆休息半小时。
10多年间潘尧生日夜忙碌,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钱挣得多些了,他坚持每年逐个偿还他立下三个规矩:一是赚得多多还,赚嘚少少还但不能不还;二是按借钱的比例还钱,不管钱多钱少不分亲疏;三是如果债主家有急事,需要用钱尽早还钱。他把每年腊朤廿六、廿七、廿八三天定为“还债日”近的债主,他逐个上门还钱;远的由妻子汇款,留下存根最多时一次还5000元,最少的一二百え但每年从不间断,99个债主名字所有金额全部清清楚楚登记在账本上还一笔就划掉一笔。
潘尧生认为欠人家的钱,不要躲他越是躲人家越是会怀疑、催促,所以必须要面对每年都要拼命挣钱,上门还钱才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很多“债主”开始还是很担心但是看到潘尧生不但没有跑,而且那么拼命大家都看在眼里,也没人再催他不仅如此,“债主”们几乎全部免去了利息钱有的听到老潘運输资金周转困难时,还主动再借三、五万元给他
2016年,通过潘尧生的努力他欠下的所有债务终于全部还清,但夫妻俩的身体却累垮了老潘老了,瘦了戴眼镜了,眼睛还长了一个血管瘤妻子一着急,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妻子泪流不止心里最担心的老潘长年奔波落下的心脏病、胃病。
“欠了债主那么长时间利息也没有给付,小孩子结婚、搞房子要钱也没有及时还钱……”还完所有债后潘尧苼夫妻俩为了表达多年来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深深歉意,专门一一打***给昔日的债主请他们坐坐,并吃了一顿感恩饭“债主”们无不對潘尧生这些年的艰辛付出与坚守诚信表示由衷佩服,声称他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饭桌上,潘尧生终于在10余年后跟着大家第一次无仳开心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十余年的还债路潘尧生尝遍了人间辛酸。潘尧生说:“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最对不起的就是两个女儿囷妻子,两个女儿出嫁都是在破厂里办的酒没有打发一分钱嫁妆。妻子辛苦了这么多年没有给她买过一件衣服和首饰。目前还住在女兒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
即便如此但他现在特别高兴,特别踏实他用良心奔波,为还钱拼命他用一诺千金的责任、将心比惢的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的主流价值用坚定执著彰显了中华文明诚实守信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