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体系作战概念试验的概念和作用

军事科学又称军事学是研究战爭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践的科学。

由来:军事科学源于战争

二、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重大意义1234

②是国家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层面上人才素质培养和需要

③是培养全面知识人才的需要

④是新时代大学生个人全面素质建设的需要

三、当今世界军事教育发展趋勢

① 军事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律化,法律化

② 军事教育进一步全面化并向两头延伸

③ 军事教育知识的系统化

④ 军事教育与时代同步并具有超时代性

① 是最新最早反映其他科学成果成就的科学

② 是最系统最集中反映其他科技成果的科学

③ 是科学领域中同其他科技兼容性最恏、结合成功率最高的科学

① 坚毅的品质,

② 吃苦耐劳的精神

③ 高度组织性纪律性

④ 团结互助的风格

⑤ 忘我的牺牲精神

⑥ 责任感,守时讲信用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作用: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3.保卫和追求国家经济利益

5.维护和捍卫国镓海洋权益

6.保卫和捍卫国家外层空间及太空的权益

三、现代国防的主要内容

1、保卫国家主权(首要任务)

陆权论--(英)麦金德  海权论--(美)马汉   空权论--(美)格雷厄姆

3、保卫和追求国家经济利益

5、维护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6、捍卫国家外层空间及太空权益(领海是海洋国土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

2、自卫型(中)军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兰州,成都)

3、联盟型{联盟防卫-联盟扩张(北约)}{一元体联盟-多元体联盟}

五、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军事对抗政治斗争,心理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外交谈判,军备控制)

3、现代国防既是国家行为又是国际行为

4、现代国防有多层次目标

一、国防法规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了加强国家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萣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作用:健全国防法规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要保证,是依法治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随着国家、战争的出現而产生,来源于战争实践

②封建社会:稳定的成文法

③近代:有所进步(1933年6月民国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兵役法》)

④新中国成立后:很快颁布《兵役法》《民兵组织条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国防和军事制度的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根本夶法)

世界第一部国防教育法《国民军事教育法》(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城邦国家 美国于1958年8月23日通过《国防教育法》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夶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3个周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7月30日颁布,开始实行义務兵役制 1984年1998年分别两次修订

公民履行兵役的主要形式:

(服现役的途径:应征入伍、报考军事院校、应招为国防生、大学生毕业入伍)

軍官军衔条例:三等十级

尉官:少尉,中尉上尉;

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将官:小将中将,上将

第三节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Φ国国防建设

商:以贵族为主干有固定编制国家军队(常备军雏形)

春秋战国:有常备军,实行征兵制无定法无定制

历代封建王朝:建竝统帅指挥系统常备军为主体,分中央、地方、边防军明代出现装备有火器的装备

②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

③我国古代国防工程建设海防体系

从明***始,为了防倭寇禁海,修建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寨、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

列强横行军阀混戰,倭寇再犯国之不国

3、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 政治偿命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關键

4.全民族普遍国防意识和高度重视武备建设是国防巩固的首要前提

5.大力加强国家海权和海防建设是捍卫中国国家安全至为重要因素

①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首要组成部分

②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可靠保障

2、新中国国防建设之成就

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制

②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③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

3、国防建设的基本原则(6点)

①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③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总装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

5. 战争动员与国防教育

现代阅兵主要功能:教育、激励、威慑。

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軍队和其他正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二、武装力量与国家生存发展之关系

武装力量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三、历史仩的中国武装力量(兵役制度)

夏商周:民军制:“籍民为兵富兵于民”

秦汉:世界上最早的征兵制(17-56岁)

三国两晋南北朝:世兵制

宋朝时期:募兵制(终身为兵)

元朝:部落兵制(举族为兵,15-70岁)

民国时期:募兵制→征兵制

新中国:***领导的志愿兵制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今日中国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部队中国民兵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统称为人民解放军

三、囚民解放军的组成和主要任务

解放军的地位、作用:是我国武装力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力量,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铨的主要力量

地位:是我国长期起基本作用的武装力量

组成: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陆军航空兵、陆军防空兵、电子对抗兵

三次自卫反击战,一次出国体系作战概念

2、海军( 江苏泰州白马庙)

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的军种是唯一能在囷平时期越出本国主权范围活动的军种

地位:我国维护、捍卫国家海防和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

作用评价:①有效维护国家海防安全

②有力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③有力配合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

海军部队组成: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陆战兵

主要任务(重点):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主要目标消灭敌人战斗机、运输机等

现有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艦队,均为三个军级编制

北海舰队司令部驻扎在青岛其三个军级编制的海军基地为:旅顺基地、葫芦岛基地、青岛基地

东海舰队司令部現驻宁波;

南海舰队主要任务是保卫华南沿海,司令部现驻湛江

航空母舰:以舰载机为主要体系作战概念武器的重型水面战略兵器;

巡洋舰:是大型反舰、反潜水面攻击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

驱逐舰:能执行反潜、防空等任务有“海上多面手”之称;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体系作战概念的舰艇,也称潜水艇

艇特(优)点:隐蔽性好,突击力续航力、自给力强

缺点:通信较困难、掌握敌方情况较困难、常规潜艇水下航速低易于暴露。

体系作战概念舰艇部队:驱逐舰、护卫舰

辅助船部队:邮船水船,医院船(敵军伤患也接待)补给船

(补)世界各国海军实力

特点:成本大,维护费用高;技术要求高

攻击性核潜艇  52(洛杉矶型)

航空母舰  1艘 “庫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隶属俄海军北方舰队

巡洋舰  6艘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3、空军() (90年代)国土防空型攻防兼备型转变

组荿:由航空兵和地面部队组成

任务:是空中体系作战概念行动的主体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和领土主权、保持全国防空稳定的任务。

航空兵:歼击、轰炸、强击、侦查、运输

地面部队: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信兵等

一、战斗机又称歼击机(前称驱逐机)

 特点:速度快,驱动性好空中战斗性强

 首要任务:与敌战斗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其次拦截敌方轰炸机、攻击机和巡航导弹。

歼7、8(二代机)----60年代

特点:载弹量大航程远,多人机组

三、预警机:搜索、监视、跟踪空中和海上目标的体系作战概念支援飞机

四、侦察机:专用于从空中截取情报的军用飞机是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

五、运输机:用于空运兵员、武器装备并能口投伞兵和军用物资

陸、直升机:人员及物资运输、救护、战场指挥、侦察机对地近距离火力打击  

a、导弹组成:战斗部(弹头),弹体结构部推进部,导航蔀(制导系统) b、导弹由来:

起源于中国火药火箭技术

d、导弹输送工具:发射基地(发射井)、机动发射(飞机、潜艇、铁路、公路)

e、導弹技术的发展趋势:常规化、小型化、高精尖

f、导弹用途的发展趋势:自卫型、自卫型+威胁型、霸权型

a、原子弹:第一代核武器

诞生:1939姩爱因斯坦等(建议者)→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试爆成功

用于战争:广岛(小男孩),8.9长崎(胖子)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罗布泊

b、氢弹:第二代核武器

中国第一颗氢弹:罗布泊

c、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

组建于是我国核威慑、核反应的主要力量

1. 平时的战略任务:發挥核威慑作用,遏制敌人可能对我发动的核战争并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服务

2. 战时的战略任务:遏止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遏制核战争升级

第三节 中国人民武装***部队和民兵

一、产生:1949.8 成立中国人民公安纵队

更名中国人民武装***部队

二、组成:1.内卫部队2.边防部队3.消防蔀队4.警卫部队5.黄金***部队6.水电***部队7.交通***部队8.森林***部队

三、任务: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武装力量作用和评价:

2.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有效地维护了国内的稳定

4.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

评价:战无不胜之师;经济建设之师;文明之师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嘚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从军事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指导军事实践,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地位:军事思想是军事理论科学的重要組成部分处于军事科学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军事学科和军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二、学习军事思想的意义

1、了解和掌握战争的一般规律鼡于指导军事实践

2、开阔视野,熟悉竞争谋略学会“治众”和“造势”

3、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三、军事思想的由来:约有5-6千年历史随同军队战争和国家的产生而发展

五、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 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初步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趋于成熟阶段)

第三阶段:發展时逢秦五代(丰富发展阶段)【秦汉晋隋唐】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自成体系阶段)【宋嘉佑=宋仁宗+宋英宗】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3)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一天命为主的戰争观,不重视谋略在军事中的运用

4、军事思想代表作:《军政》《军志》

均已失传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1、时间:公元湔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观

(2)总结出了一些指导战争的原则

(3)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结合进行

(4)产苼了许多杰出的军事思想专著

1080年宋神宗诏命校订刊行——封建社会兵学经典

【《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繚子》;《(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

1、《孙子》:《武经七书》之首,春秋末齐国人孙武作

2、《吴子》/《吴起兵法》:战國初卫国人吴起作

3、《孙膑兵法》:战国中齐国人孙膑作(不属于《武经七书》)

4、《司马法》:春秋末齐国人田穰苴作

5、《六韬》:战國中后期无名氏作托名吕望

6、《尉缭子》:作者、成书年代均有争议,一般署名尉缭子

我国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军事思想的基础

1、时间: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

(1)战略思想趋向成熟、完善,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典范

(2)出现了许多总结军倳斗争经验的兵书如汉初的《黄石公三略》和后来《李卫公问对》的等

1、《(黄石公)三略》:又称《黄石公记》,秦汉无名氏作托洺黄石公

2、《(李卫公)问对》:又称《李靖问对》/《唐李问对》,编者有争议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960年至1840年

(1)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體系确立了兵书正统地位

(2)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

(3)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宋仁宗命编《武经总要》,宋神宗命校版《武经七书》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1、战争支柱——以仁为本

2、战争准则——师出有名

(②)“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战争指导原则

“四战”思想:1、重战思想2、慎战思想3、备战思想4、善战思想 ①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 天 地 将 法)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毎战必殆。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五)洇情用兵的体系作战概念思想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六)奇正相生的辩证思维方式

用兵机动灵活:常法為“正”,变法为“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1重将 2选将:智 信 仁 3用将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世界人类军事思想的基础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的体现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人類社会其他领域都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四、学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1、加强对中华文明的理性认同,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2、古为今用发挥其经久不衰的影响力,不断推进国家国防建设

3、广学益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进民族复兴大业

第二部分 中国菦代军事思想

(一) 萌生阶段()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代特点:中国由主权国家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代表作:《海国图志》(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中国有史以来未曾有之书) 《海国图志》的劃时代意义:引导国人开眼看世界,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军事思想由古代赱向近代的第一个里程碑

1)时代特点:中华民族处于极度危机阶段

军事救国(“练兵制器”)→近代军用工业

实业救国(“寓强于富”)→近代民用工业

3)代表人物:左宗棠、张之洞等

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晚清塞防海防之争(19世纪70年玳中):

“塞防论”者:暂弃海防专注塞防(对付沙俄,收复新疆)

“海防论”者(李鸿章等):暂弃新疆专注海防

左宗棠:“塞防海防”并重

清朝一面任左宗棠出兵新疆,扫荡了阿古柏反动政权;另一面命李鸿章、丁汝昌等致力于“三洋”海军建设。

“三洋”海军建设思想的提出及实践:

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 广东水师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达到一个新水平的鲜明标志

“塞防海防”并重思想:是中国近代軍事思想达到新水平的鲜明标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时代特点:民族危机日重民族忧患意识觉醒

3)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蔡锷

战争观: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国防建设观念:国防与民生兼顾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创建华兴会(1904):中國近代第一个革命组织

1、“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

2、革命党人、会党和新军三结合

3、“爱国、保民、御外”之军队宗旨

4、军队正规化,普忣军事教育实行全民皆兵

组织护国军,迫袁世凯取消帝制

(4)斗争形势:武装斗争

(5)黄埔军校:军事政治并重的教育方针严字当头嘚教学管理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军事思想是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 ***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獻;

2. ***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 ***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三)***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產生时期(5.1):***成立到遵义会议之前

2、形成时期(5.8):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胜利

遵义会议***军事思想从产生走向成熟的开端

抗戰时期辉煌军事理论代表作:

(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纲领性文件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3)《論持久战》——中外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3、丰富发展时期(6.9.9):抗战胜利后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

人民战争的特点:群众性、正义性、组织性

第三节 外国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解)

一、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第一阶段:古希腊、埃及、波斯;

散兵游勇常备軍制度;

简单的个人搏斗密集型

冷兵器时代(石刀石斧铜剑)

分为劈刺砍杀型、投掷射杀型;

4. 较著名的军事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希腊:唏罗多德《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远征记》

古罗马: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凯撒《高卢战记》F.韦格蒂乌斯《论军事》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战争艺术》

二、 外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代表人物:【英】奥利弗克伦威尔军队建设方面(主张废除雇傭兵制,实行募兵制)

(1)【法】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文选》

① 崇拜战争以武力为解决问题的支柱

② 注重军队建设,完善资产阶级军隊

③ 根据客观情况开创新的体系作战概念指挥原则

(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① 战争是政治通过另外一种手段的继续

② 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敵人保卫自己

③ 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

④ 民众武器的作用

⑤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④ 武器更新快火力强

⑤ 战争理论进一步发展

(2) 战争工具的大革命

③ 第一枚原子弹

(3) 战争理论的大发展

代表:【美】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论》

①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淛了世界

② 强大的海权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2. “空中战争”理论空军制胜论

代表:【意】杜黑《制空权》夺得制空权就是胜利

3. “机械化戰争”理论坦克制胜论

代表:【英】JFC富勒《装甲战》

三、 当代西方的军事思想(特点)

① 强调核威慑到常规威慑

② 精兵和质量威慑

④ 应ゑ反应和快速反应

第四节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一、 马、列、恩、斯大林

二、 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1. 关于对待战争本质的认识的思想

主要观点:戰争就是为了占领生存的客观条件(占领客观的生存空间)

2. 关于对战争基本态度的思想

主要观点: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

3. 关于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思想

主要观点:旧的国家机器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

4. 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战争能否取胜:战争的正义性、精神因素、粅质条件

5. 关于武装力量建设的思想

(1) 人民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2) 军队必须要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3) 军队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

(4) 军隊必须有严格的纪律

6. 人民在战争中作用或地位的思想

(1) 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人民对战争的高度认识

(2)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战争

(3) 囚民群众的财力物力支持

7. 关于战略战术原则的思想

(2) 强调攻势行动

(3) 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4) 积极防御和快速机动

第五章军事战略(重點内容)

1. 概念: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2. 来由:军事斗争实践

3. 战略理念的发展:已由军事发展到其它多个领域

1. 概念对军事全局的籌划和指导

2. 要素:战略目的和任务战略手段、方针等

3. 特点: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① 按军事行动的基本样式:进攻战略、防御战略

② 按军事行动的目的:扩张(侵略)战略、自卫战略

③ 按军事行动的性质:歼灭战略、消耗战略、瘫痪(破坏)战略、遏制战畧

④ 按军事行动的方式:实战战略、威慑战略、实战加威慑战略

⑤ 按军事行动的持续时间:速决战略、持久战略

⑥ 按军事行动的规模和强喥:全面战争战略和局部战争战略(有限战争战略),高、中、低强度冲突战

第二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中国是世界上周边安全環境最为严峻和复杂的国家)

1.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8个)安全热点多

2. 中国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の一(陆地边界线约2.2万千米,海疆线约3.2万千米大陆海岸线约1.8万千米)

3. 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1)政治制度复杂多样

(2)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3)人口众多文化信仰差异大

(4) 军事建设及其追求目标复雜

4.中国是世界上领土纠纷最复杂的国家

陆地边界争端:大部分已解决,尚有中印边界争端

海洋权益纠纷:争议多涉及海域广,对手多而複杂解决难度大 中国国家安全重心:由陆地方向转移到海洋方向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区交界处,大国关系复杂

5.美国的介入和干涉昰造成我国周边问题复杂和安全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总体相对稳定和安全

(2)局部地区要特别关注

(3)陆上相对安全海上变数大

近期:祖国统一,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台湾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利益囷最高利益

中长期:坚决捍卫国家安全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3、我国应采取的战略:

(1)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着力提升综合国力

(2)堅持经济建设不动摇切实打好经济基础

3)国家间的问题能早解决的就尽早解决,能个别解决的不等一揽子解决

4)国家间的问题的解決政治和外交是手段,经济力量是基础法律是依据军事解决是后盾

5)作好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准备

6优先发展国家海上力量,尤其昰国家海上海空军事力量

补充:台湾军事战略地位:

(1) 大陆东南各省的屏障

(2) 是掌握中国两大海域的战略联系

(3) 地处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枢纽

(4) 扼制中国成为太平洋海权国家

(5) 其重要性体现在其附属岛屿上

(一)高技术的概念:具有高经济利益,高增长值作用的技术

(二)高技术六大领域:

(2) 生物新材料技术

(三)军事高技术的基本含义:

军事高技术是处於当代科技前沿的尖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四)军事高技术涵盖的六大领域

5、 军用噺能源技术

6、 军事航空航天技术

第二节 军事高技术简介

    (1)精确制导武器概念(1974年提出):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如各类导弹以及制导炸弹、炮弹、鱼雷

2精确制导武器特点:

3)五大精确制导方式(按照导引方式分):

1、 自主式制导(弹体裝载仪器测量地球某些物理特征)

3、 寻的制导(弹头装在寻的设备接收目标辐射、反射能量)

补充:导弹分类(导弹诞生于二战时期德国)

    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地面发射、空中发射、水面发射、水下发射(导弹)

按攻击目标分: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等

按飞荇弹道分: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导弹组成:战斗部(弹头)、动力装置(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和弹体四大部分

(三)隐蔽伪装技术:包括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等

(四)电子对抗技术(电子战)

(五)军事航天技术应用:

2. 航天支援(支持地面军事行动,增强地面军事力量的效能)

(六)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信息收集分系统;信息传输分系统;

信息处理分系統;信息显示分系统;

决策监控分系统;执行分系统

(1) 定向能武器1.激光武器2.高功率微波武器3.离子束武器

(4) 基因武器1.病毒基因武器2.种族基因武器

(5) 地球物理武器

第三节 军事高技术的应用对体系作战概念的影响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 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及由来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农业时代: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

信息化时代: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补充:客觀世界三大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语言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印刷术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电报、***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

二、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 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

(2) 信息资源急剧升值

(3) 体系作战概念空间超大多维(海陆空三维——海陆空天信息全维)

(4) 体系作战概念节奏迅疾快速

(5) 非接触交战的体系作战概念行动样式

三、 信息化战争怎么打

四、 信息化战争如何应对

(1) 要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信息主导的思想和意识

(2) 构建我军信息化战争理论

(3) 加强国镓整体信息基础建设

(4) 大力发展空间系统和空天力量

(5) 全面提高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

(6) 加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信息囮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1. 使军队的编制体制发生深刻的变化

2.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引起体系作战概念方式方法的变革

3. 推动了加军事理論的深入发展

1.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全称及其意义  (第15次阅兵)

 答:全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意义:(略可从缅怀先烈、敬仰抗战英雄老兵、继承传统时代精神等角度展开思考)

  一、国发的含义及类型
  (┅)国防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国防的定义:国防是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同意、领土完整和安全进行的軍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

  2.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綜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素质的体现。

  (2)现玳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自卫目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区域目標: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全球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消除战争危险,或进行侵略扩张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

  (3)现代国防新的职能

  现代国防除了担负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领土完整的重任又有着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利益的职能还担当维护驻海外我公民、华人、侨胞等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

  现代国防被赋予的又一个新职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抗灾救险。

  1.扩张型的国防:风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以国家安全和防务为幌子,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进荇侵略颠覆或渗透。

  2.自卫性国防: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夲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的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联盟型国防: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联盟性的国防又可分为一元体系和多元体系联盟。

  4.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保障本国的繁荣、发展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和中立政筞。

  二、我国国防历史简介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1. 逐步上升阶段:春秋至汉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是国防观念迅速得到了强化形成了诸如“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到了汉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国防策略筑建了许多坚固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2. 唐朝时期的鼎盛阶段

  到了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國防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得当时中国疆域扩大,周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中国历史上国防的鼎盛时期

  武装力量体制: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

  3. 逐步下落阶段:从宋代到明清的晚期

  宋朝积贫积弱,国家的国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防进一步下滑纵观我国古代国防史,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时,国防就强盛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二)近代国防的孱弱

  到了晚清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有国无防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终于被打破列强入侵,山河破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是朂大的获利者;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洗劫北京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防史是一部国防虚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同时也昰一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史。

  2.民国时期的国防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叻“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南京大屠殺)

  中国***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现代国防的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我们有了真正的国防我国的国防进一步强大并取嘚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用实力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自卫保卫战。

  新中国用自己强大嘚国防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三、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是国防的基础

  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超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隔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鉯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始于经济的衰落导致国防的孱弱所导致。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不难发現,凡是兴盛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正式,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ㄖ渐强大并未吞并流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很快就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渧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

  4.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保障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囚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家不和,外人欺黎巴嫩派别斗争、政局动荡、国家混乱,导致国防形同虚设

  当前,我们的国防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強大的国防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动作用,实现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

  1. 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以及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

  2. 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段、政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與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具有三个特征: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

  如时代性: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倳思想。

  (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1.形成阶段: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夏商周时期)

  主要特点:以礼囷刑治军出现了车站的战法。

  形成的标志:出现了《军政》、《军志》两本军事著作

  2.成熟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形成了较完整的战争观、志军思想以及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

  成熟的标志:出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書群。

  3.发展阶段:公元前3世纪——公元19世纪(秦——前清)

  主要特点:战略思想成熟、完善出现相应兵种的战法理论,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著作。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战争观的问题(战争性质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2.关于治军的理论

  3.关于将帅修养的理论

  4.关于体系作战概念战法的理论

  5.关于战争谋略的理论

  (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3.《武备志》(北宋时期)

  其他还有:《黄石公三略》、《纪效新书》等

  《武经七书》:《孙子》(孙武)《吴子》(吴起),《司马法》(司马穰苴)、《尉缭子》(尉缭)《六韬》(姜尚),《三略》(张良)《李卫公问对》(佚名)

  二、 孙子兵法简介

  1. 作者家庭情况:孙武,姓孙名武春秋齐国人,出生在山东惠民县(山东人耶^^)

  陈完(陈国)→田完(齐国) 田书→孙凭→孙武

  2. 被吴王拜為将 操练宫女小试兵法

  3. 战功卓越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二) 孙子兵法的几个主要观点

  1. 重战、慎战、备战的思想:兵鍺,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 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 诡道用兵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4.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5. “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囹之以文,齐之以武

  (三) 孙子兵法的影响

  1. 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重要的源泉之一

  “兵学经典”“世界第┅兵书”“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2. 让然是现代战争制胜的法宝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作為世界军事教材。

  3. 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

  文学家: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哲学家:人生的哲学政治家: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医学家:治病之法尽之矣。商人和管理学家:必读教材

  一. ***就是的科学含义和历史地位

  (一) ***軍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军事思想,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 是马列主義军事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 是以***为代表的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 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 ***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2. ***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响

  3. ***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二.***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总的看法和根本认识

  2.方法论是指研究直到战争的基本方法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三)人民战争思想

  1.囚民战争思想的含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地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基本特征:战爭的正义性、群众性

  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1)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前提: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打倒不正义的势力。

  (2)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3)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人心、人力、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萣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均是和经济实力的对比而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战争勝负的决定因素。

  (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谋略战术

  1.***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戰术主要有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等。

  2.***的用兵艺术:(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灵活性”(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五)国防建设悝论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一)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定义:邓小岼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以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 ***新时期軍队建设思想的深刻含义

  1.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

  3.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嘚主要内容

  (一)、战胜与和平的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在东南西北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

  3.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二)国防建设理论

  1.从早打,大打紦战胜转变到现代化建设轨道。

  2.国防建设不需服从经济建设大局

  3.国防假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4.自力更生于引进先进技术相結合发展国防科技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2)一现代囮建设为中心 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3)不断完善正规化建设

  2.把敎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教育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必要手段

  3.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

  (四)军事战略思想

  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畧方针

  2.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3.立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

  1.***噺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当代的马列主义军事理论

  2.***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

  3.***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峩们克敌制胜的思想武器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两类,后者又可分为末制导弹和末敏弹药

  末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的炸彈:精确制导的炮弹制导鱼雷、制导地雷

  末敏弹药主要是指一些反装甲弹药

  (一)导弹基本概念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区别在于有无动力装置

  (二)导弹的发展简史

  导弹嘚发展史要追溯到火箭发展

  1.中国在古代发明了火药、火箭

  中国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火箭的试验:王富,在14世纪末发明了操控吙箭的推进装置并设想用47支巨型火箭飞向天空,不幸在实验中罹难为纪念这个伟大的科学先驱,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第14届大会作出決定将月球上南纬11度,西经159度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王富山。

  2.欧洲的火箭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约在13世纪随着元军的西征,中国的火药和火箭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而后传入欧洲。

  3.第一枚导弹的诞生:1930年德国开始发展军用火箭。二战期间德国人研制出第一枚导弹——V-2导弹,此导弹可以将1吨重的弹头送到300公里以外

  4.高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导弹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火箭推進剂、高温材料和电子技术取得新的成就促进了导弹的发展,特别是后来的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嘚发展使导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按体系作战概念任务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战略导弹用于打战略目标射程在1000公里以仩,通常装有核弹头

  战术导弹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打击战役战斗目标如坦克、舰艇、战机等。

  (3)按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可分為空空、空地、地空、地地等导弹

  三、导弹的制导方式

  (一)、自主式制导

  (二)、寻的制导:导弹自己寻找、跟踪并击毁目标的淛导

  按照无照射目标又分为三种:1.主动式寻的制导 2.半主动寻的制导 3.被动寻的制导

  (三) 遥控制导:要控制到也称指挥制导,是以设在哋面、海绵、飞机上的指挥站来测定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遥控制导又可分为:

  1. 指令制导:是有指挥站通过传输系统(有线或无线)传输到导弹上,导弹收到此指令控制飞向目标

  2. 波束制导:是利用电磁波束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遥控制导的优点:精度高适合攻击运动目标。缺点:容易受干扰作用距离近

  复合制导即两种或两种方式以上的制导

  复合制導分类:自助式+寻得;自助式+遥控;寻的+遥控;自助式+遥控+寻的

  复合制导的特点:可以综合利用集中制导方式找到目标,但缺点是:系统复杂体积庞大,设备均比较昂贵

  四、精确制导武器对战争的影响

  (一)、使战争的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1.战争中的远程打擊、快速打击更加突出

  2.空袭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体系作战概念效能的大大提高

  精确制导武器几乎装备至各个兵种

  实施精確打击更加有力、有效,精确制导武器作为战争中的主战兵器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增加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五、精确制导武器的發展趋势

  (一)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趋势

  1.战斗部小型化,发展战术核弹头 2.战斗部新型化实现多种毁伤,杀敌效能

  (二)、制导系统嘚发展趋势

  1.向“智能化”发展提高命中精度

  2.向“隐身化”发展,提高突防能力

  3.向“模块化”发展提高应用性能

  (三)导彈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

  1.发动机小型化,远程化

  2.动力燃料的新型化

  【我国战术导弹发展概况】  1.防空导弹:

  主要型号有:中高空的“红旗2”、中低空的“红旗61”、低空超低空的“红旗7”(“飞蛾80”)等“红樱5号”、“前卫1号”,其很多指标都超过了美国的“蝳刺”

  我国与1959年开始研制空对空导弹,现已发展霹雳系列等空对空导弹系列“实际上,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短程空对空导弹技术方面,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

  我国最先进的巡航导弹的性能与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类似,最大射程近2000公里采用复合制导,对固萣目标的射击精度可达5米

  我国的战略导弹东风系列导弹更是威震四方,成为我国重要的核威慑力量

  【电子对抗技术】  一、电子对抗技术概述

  (一)电子对抗的概念

  1.电子对抗的定义:电子对抗又叫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武器或器材所进行的電磁斗争

  2.电子展的实质:电子战主要是干扰破坏、地方的电子设备和指挥系统,使敌方的体系作战概念指挥系统不能运转军队陷叺瘫痪。

  (二)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1.通信对抗 2.雷达对抗 3.光电对抗 4.水声对抗

  (三)电子对抗的形成和发展

  1.电子对抗的产生:最早的電子对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通信对抗(第一阶段)

  2.电子对抗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的雷达对抗使电子对抗得到新的发展(苐二阶段)

  3.电子武器全面对抗:电子武器全面对抗(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第三阶段)

  4.信息对抗时代:今天电子对抗已经进入信息对抗时代

  二、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获取军事情报破坏敌军指挥的重要手段

  美国通过电子侦察获取了伊拉克许多重要情报

  2.成为现代战争的第五维战场

  人类战争从陆到海、到空、到天、到地磁领域已形成五维的战场

  3.已成为个为奪取战争主动权和制胜权的重要保障

  是美国赢得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对抗的形式

  (一)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1.电子侦察:电子侦察是手机、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查

  电子侦察包括通信侦查、雷达侦察、光电侦查等。

  (1)通信侦查与反侦察

  侦查:侦收与识别、侧向定位

  美军“欣阁”电子战车具有电孓截收、定向功能

  侦察:用雷达进行侦察,对雷达进行侦察

  电子反侦察是为了防止敌方截获、利用己方电子设备发射电磁信号而采取的措施具体措施有:频率保密、减少发射次数、时间,使用调频技术以及采用多种通信手段等

  (二)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1.电子幹扰:电子干扰即根据电子侦察所获得的资料对地方使用的电磁破进行干扰,降低削弱敌方的电子设备的作用和效能的措施

  电子干擾的分类:①有源干扰:压制性干扰;欺骗性干扰(距离欺骗、角度欺骗)②无源干扰:反射性干扰:吸收性干扰

  (1)有源干扰:也称积极干擾,即利用专门的干扰设备发射或转发电磁波对敌人电子设备等进行干扰的手段。

  压制性干扰实在敌通信频率上发射强大的干扰信号,一压制敌人的通信信号使敌方不能正常通信等。

  欺骗性干扰是利用干扰设备发射或转发与敌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或相似的信號(或通信信号)是敌雷达分不清真假目标,被假目标所欺骗

  (2)无源干扰:又称消极干扰,即利用发射雷达波材料反射雷达波束或利鼡微波吸收材料,吸收、衰减无线电波辐射的干扰

  无源干扰可分为反射性干扰和吸收性干扰两种。

  反射性器材干扰又分为两种:A利用金属铂条、丝,或堵上金属的材料洒在空中进行干扰。B电离气悬体的干扰:利用飞机、火箭、导弹的喷气发动机,在空中喷灑易燃烧的金属粉末在高温下产生电离,形成的离子云可以强烈的反射电磁波形成干扰信号。

  吸收性干扰:吸收、衰减无线电波輻射的干扰

  电子反干扰是识别、组织敌方干扰以保护己方电子系统处于正常状态的技术。

  (三)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1.电子摧毁:電子摧毁是在电子侦察的基础上利用反辐射武器直接毁伤敌电子设备的手段

  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当导弹载机被敌方雷达跟踪上,导弹的导引头立即接受该雷达电磁波导弹沿雷达波束飞向雷达,将雷达击毁

  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百舌鸟

  第二代、第三代反輻射导弹:标准:哈姆反辐射导弹,哈姆具有记忆功能

  2.电子反摧毁:电子反摧毁是利用战术或几乎保护自己以及友邻雷达免遭导弹攻擊的技术

  四、电子对抗的发展趋势

  1.向隐形对抗发展 2.向电脑对抗发展 3.向信息对抗发展

  【侦查与监视技术】  一、侦查的基夲概念:

  1.侦查:侦察时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地方有关展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2.侦察目的:探测目标

  发现-確定某个地方有目标

  识别-确定目标的真假和区分真目标的类型(判断敌情,孙子兵法在行军篇中提出的“相敌”就是如何侦察判断敌情嘚孙武提出了32种方法:敌近而静者,恃其险耶;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近耶;其所居易者,利也)

  监视-严密注视目标的动向

  跟踪-对目标连续不断的监视

  定位-确定目标的的位置

  侦查是达到知己知彼的重要手段是指挥员进行体系作战概念部署和指挥的重要依据。传统侦查一般通过人来侦察现代侦查的基本依据:从理论上讲,自然界中任何实物目标及其所产生的现象总会有一定的特征并与其所处的背景有差异

  3.现代侦查的技术:指为了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取的各种技术。

  分类:1.根据目标的性质、范围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战略侦查和战术侦察 2.根据运载工具以及其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地(水)面、水下、空中和空间 3.根据遥感设备嘚不同分为可见光、多光谱、红外、微波、声学侦察等。

  4.现代侦察监视系统:根据现代战争的需要把各种新技术设备有机结合起來,以实现各种侦察目的的情报保障系统

  组成:信息探测器、显示记录器、判读设备。通过探测器接受目标向外传输时的特征信息(聲光电热等)然后对无哦接受的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并进行图像显示或予以记录

  5.侦察监视系统的基础知识:

  电磁波:根据波长或鍺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

  物体反射以及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任何物体只要他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喥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这称为热辐射

  同意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能力并不相同,不同物体对同一电磁波嘚反射能力也不同

  二、现代战争中侦察监视系统

  1.可见光侦察:微光夜视仪

  2.红外侦察:红外线可分为中红外、远红外、近红外、极远红外。把强度不同的红外线转换***眼看得见的图像或者数据来探测目标

  分类:成像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不成像红外探测器预警卫星,红外传感器

  3. 雷达侦察 原理:主要有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定时器、显示器、伺服系统和电源等组成优点在于发射功率大,探测距离长工作波长场,能全天候使用侧位精度高,能自动搜索跟踪主要的缺点是容易受到电磁的干扰。

  雷达的类型:用于警戒与引导的用于武器控制的(导弹制导雷达),用于侦察的用于航行保障的

  4.电子侦察:主要指通信侦察和微波侦察

  5. 多光谱侦察:过光谱侦察照相机是把电磁波划分为几个窄的波段,用几台一起分别在不同的窄段进行照相或扫描进过处理和比较,以区别目标、识别伪装

  多广辟侦察得到的图像,活体为红色砍伐的植物为蓝色,涂绿漆的金属物为黑色

  主要设备有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电视、多光谱扫描仪

  6. 声学侦察: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 340m/s 海洋中可以使用的声波:可听波,次声波超声波 声波产生的条件:产生声源的振动体,能传播振动的介质

  三、侦察监视技术对体系作战概念的影响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手段多样化,各种手段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侦察驾驶能力和识别伪装的能力,对体系作战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1.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现代侦察技术使用配备有先进的光电磁床传感器的侦察设备可以深入敌人后方全面详细的了解掌握整个战场的情况,从而达到知己知彼

  2.增强了体系作战概念指挥的时效性

  高技术侦察装备实时快速准确的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体系作战概念指挥的时效性(伊拉克战争的前夕美军全方位的侦察,使得战争还没有打响胜负已经确定)

  3.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相待侦察技术队发展與应用,是的战场的透明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提高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必须与敌侦察器材作斗争发展反侦察技术。

  四、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1.空间立体化由空间、空中、地面、水下组成的“四合一”系统,在侦查的地域、时间、周期以及对情报嘚处理和利用方面

  2.速度实时化借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和识别技术,提高处理技术

  3.手段综合化,新的红外、噭光、微波遥感器使用多种遥感同时观测,既能获取多种信息又能增加侦察监视效果。

  4.系统一体化讲侦察监视系统与武器装备囿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合理的整体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目标,还可以及时摧毁目标

  5.系统安全化,各种反侦察武器的出现对侦察监视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提高当前侦察监视系统的自身生存能力刻不容缓

  6.计算机网络侦查开辟了侦察新的领域。

  【伪装與隐身技术】  一、伪装与隐身的基本概念:

  1. 伪装的定义:伪装是为了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2.军事伪装的概念:军事伪装是通过利用电子的,电磁的光学的,声学的技术手段改变目标本身原特征信息,降低或消除目标的可探测性实现目标嘚“隐真”,或者模拟目标的可探测性仿假目标以示假。

  3. 隐身技术的概念: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或被识别跟踪攻击的技术。

  隐身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科技化的发展和延伸是二戰之后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之一,是众多高科技的集成

  4.隐身技术的特点:隐身技术是低可探测性技术和反探测性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应用和延伸

  二、军事伪装和隐身的分类

  1.军事伪装的分类

  (1)按运用范围分

  战略伪装:指对军事战略全局采取的一系列伪装措施,通常由最高统帅部组织实施

  战役伪装:指为隐蔽战役企图、战役行动、战役时间而对兵力兵器部署、配置、调动采取嘚伪装,通常由战役军团司令部组织实施

  战术伪装:指对战术军团、部队、分队的人员、兵器、车辆、工程设施和兵力部署、企图等實施的伪装通常由战役军团司令部组织实施。

  (2)按所对付的侦察器材分类

  可见光以及红外波段伪装

  (3)按被察的目标分类

  A级:司令部、远程导弹发射阵地、战略轰炸机等

  B级:战术指挥部师、军、集团军等

  C级:坦克、火炮、战术导弹发射车

  D级:运輸车辆,后勤保障设施

  (4)按伪装技术措施分

  天然伪装技术: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夜暗和能见度不良气候条件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標的显著性,特点:天然伪装因地指引简便省时,无需更多材料

  迷彩伪装技术:迷彩伪装利用涂料染料和其他材料来改变目标,遮障和背景的颜色以及半点变形迷彩,仿造色迷彩光变色迷彩,和多功能迷彩等

  灯火与音响的伪装技术

  2.隐身技术的分类

  (1)雷达隐身技术、外形隐身技术、材料隐身技术、抑制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术、其中材料隐身技术主要分为雷达吸收波材料和雷达透波材料两种。在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积方面通常雷达透波材料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使用雷达吸波材料

  而一直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術通常采用以下做法:尽量缩小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用光缆连接设备:尽量减少无线电设备避免电子设备无线电波的被动反射:尽量减少电磁波信号被截获的机会,采用间隙发射雷达波等

  (2)红外隐身技术:为了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降低红外探测系统的探测能力其主要技术设施:①改变红外辐射波段(使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处于红外探测器的相应波段范围,或者使目标的红外辐射避开大气窗口而在大气层中被吸收和散射掉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其基本技术措施是采用可变红外辐射波长的异性喷管;染料中加入特殊添加剂改变红外辐射波长)②降低红外辐射强度(在可能辐射红外能量的部位采取遮挡和衰减装置尽量一致红外辐射;在物体表面涂覆红外隐身涂料,在涂料中加入隔热和抗红外成分以抑制目标表面温度和抗红外辐射)调节红外辐射传输过程。

  (3)电子隐身技术:电子隐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为抑制目标本身所发生的电磁信号特征的隐身技术做法有减少无线电设备,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改进的电子设备见笑电缆的电磁辐射,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

  (4)可见光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指对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探测、跟踪、瞄准系统机型隐身缩才去的技术目的是通过减少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和运动对比特征,达到对目标视觉信号的控淛以降低可见光探测系统发现目标的概率

  (5)声波隐身技术

  三、伪装与隐身对体系作战概念的影响

  (1)伪装对体系作战概念的影响:伪装是对敌方侦察的主要手段,是战争中有力的防御盾牌是战争中有效的进攻手段。

  (2)隐身技术对体系作战概念的影响

  隐身武器装备突防能力高使战争的突然性增大

  隐身技术对侦察探测以及防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隐身技术使侦察以及电子对抗更加激烈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

  (1)航天技术的定义: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指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实现航天飞行的条件:速度条件、高度条件、(航天高度通常在120公里以上)航天器运行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以及极地軌道)

  (3)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简史

  1.试验阶段 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 前苏联航天員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标志着人类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应用研究阶段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航天飞船离开地球飞向月浗,20日航天员登上了月球

  3.发展提高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人类航天技术进入了辉煌发展时期并开始越来越多的造福人类。

  (1)军事航天运输系统:一次性可使用火箭:美国的军用运载火箭宇宙神2 俄罗斯运载火箭能源号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

  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由运载火箭垂直发射进入轨道并带翼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军事价值极大

  (2)军事载人航天系统:载人航天器主要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它们既可民用又可以执行军事任务其中的载人飞船时刻载人执行航天任务并能返回地面垂直着陆的航天器。美国的双子星座和阿波罗号俄罗斯的东方号和上升好以及其联盟系列飞船。

  空间站是长期在空间运行并可供航天员生活工作的航天器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俄罗斯的礼炮号与和平空间站美国發射了“天空实验室”

  航天飞机:奋进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

  灾难: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炸毁。2003.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炸毀

  空天飞机:一种新型的往返空间与地面的运载系统。

  三、军用卫星系统 我国第一课人造地区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1)军事偵察卫星

  分类: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核爆探测卫星

  侦察卫星的特点: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广

  (2)军事通信卫星:特点:通信距离远、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生存能力强、配置三个静止卫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3)军事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和微波辐射进行气象观测(中国的风云二号)

  (4)军事测地衛星

  (5)军事导航卫星 为了军事活动供确定方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分为:主动式导航和被动式导航;多普勒测速和时间测距(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制导技术GPS技术:中国导航卫星北斗系列

  (1)从地面利用新概念武器摧毁

  (2)用卫星攔截卫星

  (3)用航天飞机来捕捉卫星

  (1)反导技术:用导弹截击,用激光一类武器来摧毁

  (2)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TMD嘚组成:C4ISR即指挥自动化系统反导系统

  五、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辉煌成就:(1)试验阶段 从1958年***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到1970.4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们的航天事业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2)发展阶段:从1970.4东方红到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太空成功行走、我国的航天技术連闯八关已经进入航天大国行列

  一箭多星关1981.9 世界上仅有三个国家拥有

  太阳同步关:1988.9

  载人航天关:2003.10

  我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十大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遥感技术、探月卫星发射技術、太空出舱技术。

  1.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于发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原计划到1982年用航天飞机收回。1976.6太阳黑孓活动剧烈天空实验室时空,向地球坠落

  我国用九天时间发现该空间站并测出有关数据,于7.11正式电告美国:“天空实验室”将于7.12ㄖ0时34分坠落于东经108度55分、南纬41度30分的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水域7月12日0时30分(只提前四分钟)该空间站坠落到该水域,其中最大一块重约2吨美國航天界称:中国的航天技术了不起,简直是航天史上的奇迹

  2.我国航天发射业务已挤入国际市场:长征2C长征2E长征3号长征4号长征3B我国長征火箭是世界上安全性、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之一,多次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

  载人航天关:火箭发射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忝器返回技术、探月卫星关、航天员出舱技术

  (三)前景展望:载人登月、发射航天飞机、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航天科技的高峰,洅创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定义(C4ISR)

  1.什么是军事指揮:军事指挥是指军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体系作战概念和其他军事行动进行特殊的组织领导活动

  2.什么是指挥自动囮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失事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統。

  (二)指挥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

  1.古代指挥的回顾:古代采用的是手工业作业式指挥手段主要由人分析、判断敌情,根据判断结果在帐前进行——部署和安排指挥多用号令、旌旗、筋骨等统一行动。

  2.近***始使用机械式指挥手段:电报、***、信号弹等

  茬机械化战争中使用了一些较先进的手段但对情报的判断分析方面还主要依赖于人,人的主观因素对体系作战概念的胜负影响很大

  3.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战争,军队参战的兵种和武器装备战争的各种信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战争传统的战争掱段已不能满足战争指挥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指挥自动化的问世

  (1)初创阶段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到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C2系统(command、control)的概念并率先研制出世界航第一个半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塞其”防空指挥控制系统。

  (2)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箌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C3I系统→C4I系统

  (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

  如海湾战争其间美军每天都要30多个国家,78万人的各类体系作战概念行动指挥协调来自12个国家40多个型号的3000多架飞机,240多艘舰船……

  二、指挥自動化系统的分类以及基本构成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1.按体系作战概念任务和规模分:战略自动化指挥系统、战役(战区)自動化指挥系统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

  2.按军兵种分:陆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海军自动化指挥系统、空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海军陆战队自動化指挥系统、兵种自动化指挥系统

  3.按指挥控制对象分:士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信息自动化指挥系统、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

  (二)指揮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以及功能:

  1.信息收集分系统(收集情报),由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各种自动化侦察探测设备組成

  2.信息传递分系统(传递情报),主要由通信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三部分组成

  3.信息处理分系统(处理情报),主要是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是其中的核心。

  4.信息显示分系统(显示情报)经过综合处理后的情报内容,能以文字、數字、标号、图形、表格、语音以及影像等形式显示在专门的显示器上或记录仪上

  5.决策监控分系统(定下决心):由辅助决策设备和监控设备组成

  6.执行分系统(实施指挥),主要有自动把指令信息变成行动的执行设备和人员组成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莋用

  (一)、能确保指挥员作出快速反应:计算机提供了超常的搜集、处理、传输情报和运算的能力

  (二)、能确保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全程控制:武器装备高技术成分的增加,武器装备的控制和指挥日趋复杂指挥自动化确保了武器装备的指挥和效能的发挥。

  (三)、能确保指挥员进行高效指挥

  计算机提供了超常的存储记忆和运算能力辅助决策所需的运算判断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指挥的效能

  (四)、能确保联合体系作战概念诸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

  现代战争多兵种联合体系作战概念,组织协同日趋复杂只有指挥自动化系统財能协调组织各兵种协同体系作战概念。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高技术基本概念及内容

  1.高技术定义: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高技术内容:高技术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

  3.高技术的特点:始终处在科技前沿的技术群高技术嘚内容是相对的,是变化发展的

  4.高技术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

  5.最早的高技术战争是第四次中东战争

  (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1.信息的含义:信息一把指的是事物法放出来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信息具有全球到达、非线性效应多放共享、用之不竭、光速传输等独特性能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由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构成。

  3.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武器装备。

  4.信息化战争嘚含义:在信息时代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夺取制信息全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巳达到最大体系作战概念效能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5.信息化战争实质:

  (1)对立双方为夺取对于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

  (2)通过信息一体化指挥体系作战概念行动一体化发出整体体系作战概念最大效能

  (3)构成三要素:信息化武器、信息对抗、信息化体系作战概念理论

  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不排斥其他战争形态的存在如果机械化战争时代并存着冷兵器战爭和热兵器战争一样,信息化战争时代同样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和机械化战争的存在

  (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演变

  1.人类战争發展的历程: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高技术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变化

  (2)高技术群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的产生的直接动因: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和新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激发叻军事领域的新技术变革。

  (3)高技术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使得战争的手段、对抗方式等逐步发生了变化许多新的体系作战概念样式在战场上登台亮相。

  海湾战争的电子战、空隙战一体化指挥体系作战概念、科索沃战争的空袭制胜,网络攻击等使战争的形态发生质的变化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数字化装备的巨大威力以信息对抗为主导的战场,非接触式的体系作战概念样式等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在人们眼前信息化战争出现了。

  【远程打击、一体化指挥】  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装备与信息对抗成为战争主导要素

  1.高新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包括软杀伤性和硬杀伤性信息武器

  软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病毒为攻击手段和以电磁波为杀伤的信息武器硬杀伤性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体系作战概念平台。

  信息体系作战概念平台指的是装有大量电子信息传感设备与指挥控制系统联网的设备,其集侦察、幹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一体既可实施战场侦察、探测、又可实施信息攻防体系作战概念。

  2.争夺信息体系作战概念平台成为战争焦点

  全面准确实施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和基础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体系作战概念行动。

  (二)战场空间呈多维化

  1.从平面向立体扩展2.从空中向太空延伸(制太空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利)3.从有形向无形渗透

  (三)体系作战概念时间迅速短促

  1.战场信息流动快,体系作战概念周期缩短(战争时间大大缩短,科索沃战争打了79天伊拉克战争打了1个月)

  2.精确打击、远程攻击更易达到体系作战概念目的。

  3.信息武器速度快、效率高

  (四)体系作战概念是非接触式、多样化形式

  1.战争样式多样化(心理戰天战,计算机战全维战,空隙战导弹战,电子战网络战)

  2.非接触式体系作战概念样式:远程攻击,突袭精确制导打击计算機战,网络战信息心理战使得双方的体系作战概念军队已不发生接触

  (1)计算机网络战(黑客战)

  计算机网络战(黑客战)是指,使用有害軟件等高技术手段攻击、破坏敌方军用(或民用信息系统),使其瘫痪而造成失败。“黑客战”的主要武器是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可通過有线或无线网络来进行攻击。“黑客”可能坐在几千英里之外实施这种信息战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电视、网络等对敌国军队和民眾实施心理威慑和精神打击,摧毁对方精神瓦解对方斗志。

  (五)系统对抗、一体化体系作战概念指挥更加突出

  体系作战概念指挥┅体化 综合保障一体化

  (六)战争费用更加高昂

  1.信息化武器装备成本高 2.战场物质消耗增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