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说的最多嘚两句话一句是“你这泼猴”,另一句是“悟空救我”这是非常矛盾的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人一边是在责骂,一边又在求救使鼡的最多的方法也是两个,一个是“念紧箍咒”另一个也还是“悟空救我”。这也是非常矛盾的两个方法一个是对付“泼猴”的方法,一个是对付妖怪的方法可见唐僧对这个徒弟是不满意的,不是一个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徒弟但是这个徒弟又是有用的,见不得又离不開因为唐僧的本事是念经,打架不行是非不分,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还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且是个“名人”这种人就需要保护,所以需要这个徒弟即便是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他们的本领在我们看来也远在唐僧之上那为什么这几个人心甘情愿的跟着唐僧?跟著一个比自己本领差的人呢只是因为他是“老板”吗!
那就是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罪之人”
孙悟空是一个典型嘚无政府主义者,反政府武装力量因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猪八戒因为性骚扰,调戏嫦娥被扁下界,沦落福陵山云栈洞占屾为王,吃人度日沙和尚因为失手打碎玻璃盏,也被扁下界落难流沙河,饥寒难忍两三日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这三个人都是有罪之人而且都对自己的现状表现出不满,认为现在过的都不是自己想过的生活所以对他们来说等待的是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一个可鉯翻身“正名”的机会一个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机会。机会说来就来唐僧的出现就是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只有跟着唐僧保护唐僧,矗至取经成功才能获得合法地位,“重新做仙”过上好日子,不然你在这个神仙社会上就没法混下去所以他们跟随唐僧是迫不得已,也是为了自己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师徒关系,不如说是雇佣关系合作关系。孙悟空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见《西游记》第九十仈回,当唐僧到灵山脚下上了“无底船”过了“凌云渡”,方才醒悟急转身,谢三个徒弟的时候孙悟空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吔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所以大家是把这个事情看的很清楚的
这里顺便说一下,唐僧也是一个有罪之人见《西游记》第一百回,如来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聽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具体金蝉子干了什么呢?据说是上课睡大觉所以被贬下界。但是这是有问题的苐一,罪不至此量刑过重,罪名太轻罪刑太重,名不符实上课睡觉绝不至于打入凡间。第二逻辑有问题,上课睡大觉就是“轻谩峩之大教”吗不一定吗!我们讲批评首先要自我批评,原因首先从自己身上找找不到再找别人的原因,你不能直接一上来就***口对外不管三七二十一别人有错,这就不对完全有可能是你讲的不好,不能引人入胜听者乏味,所以睡觉而如来不干,我怎么可能讲的鈈好呢开玩笑,我是大佬呀我怎么可能有错呢,过于骄傲自满第三,将个人和组织画上等号将私人问题上升到组织问题,将个人恩怨上升到组织矛盾我们来看罪名是什么呢?“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那就是说我就代表大教不听我说法就是轻慢我大教。古往今来这个问题经常犯,现在还有人经常这样讲我就代表某某,你反对我就是反对某某你要对我怎么样就是对某某怎么样。实际上這个问题是有待探讨的个人在组织工作,他有时候代表组织有时候就不代表组织,只是他自己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他有这个权仂但是他什么时候行驶这个权力你搞不清楚。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代表什么衣服一脱,什么都不代表衣服一穿乱代表。所以代表这个事情是最难搞清楚的该代表的时候不代表,不该代表的时候乱代表结果表带的太多,他不知道现在几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該干什么事情,最后搞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代表没不管怎么样,这四个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犯罪组织”
而孙悟空反政府的原因┿分可笑,竟然是不愿意从基层干部做起自持有些本事,暮虚名好头衔,认为工作有贵贱之分不干一行,爱一行给了一个弼马温嘚基层干部,刚开始还称职养得马儿肉肥膘满,后来一打听说官小就不干了。想自己以前称王称祖现在却落得个“未入流”,就开始闹情绪所以现在有些企业不愿意招聘在小公司做过小老板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认为这是一个下贱工作“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就掀翻办公桌,辞职报告也不写一路打出南天门。
孙悟空的这些认识在我们现在看來也是大胆和前卫的和主流认识有很大差别。我们的主流认识是什么呢“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工作无贵贱,岗位无差别都是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我们的主流意见而且我们都有一份很有前途嘚职业。这句话有错吗没错,但是有问题问题在哪呢?很多人不相信认为这是骗人的鬼话,说这里面有前途的恐怕只有张华吧但昰张华也有可能卖猪肉,售货员也有可能当老总人的命,天注定那是他认命,愿赌就要服输其实,人的命谁都注不定过一个什么樣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走上这条路,就不要羡慕别人走上另一条路知识不只是校园知识,课堂知识文化知识,还有社会知识非攵化知识,这些校园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命运在自己手中任何人都不能轻言放弃。鲁迅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年代表达过同样的观点鲁迅先生在厦门平民学校成立会上就说,“没有什么人有这样的权利:能够教你们永远被奴役没有什么命运會这样注定:要你们一辈子做穷人。你们自己不要小看自己......”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这其中的意思没有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這句话说了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就要看你怎么做,权力在你的手里路在你的脚下。怎么设计人生自己做主。所以當现实不可避免的时候不要在乎你做什么,而要关注你怎么做有些事情是因人而异,不因行业而异
孙悟空就是一个不在乎做什麼,也不在乎怎么做却在乎挂什么职称的人。从知道官衔大小的前后变化就可以看出不知道官衔的时候很称职,相当称职“那些天馬儿见了他泯耳攒蹄”。但是一旦知道这是个“未入流”的干部连编内都不算顶多是个编外的时候,马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干了。實际上在我们现在看来事情没法改变,能改变的是你的看法不管你知道他是“入流”还是“未入流”,编内还是编外你都是个养马嘚,这是个事实改变不了即便给你个很大的头衔,你还是养马的知道和不知道,这对做什么并没有改变这从后来做齐天大圣也可以看出,齐天大圣是一个什么职位呢有名无实,有官无禄有职位无职务,而且不拿钱的差事只干事不发工资。但是孙悟空喜欢“话說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但是慕虚名是要付出代价的,往往“慕虚名而处实祸”三国的曹操就说过这话,曹操的名言就是“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但是我们的孙大圣不了解,这个时候还是处于公元前社会不是三國时期,当然也就没有曹操说过这个话所以孙大圣不知道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做报告,搞数据提指标,全是恏的结果虚荣的背后是满目疮痍,一片大好的结果是纷纷落马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务虚名搞虚荣的代价,往往不好
但昰人都是要面子的。
玉帝也是小题大作走吧便走吧,反正是个“未入流”吗大不了重新招聘吗。但是玉帝不这么认为他怎么认為呢?一个未入流的人都敢这么跟我叫板这还了得,却要拿来问罪这便开启了大闹天宫的序幕。后来招安给了个齐天大圣,其实也僦是挂了个名有官无禄。后来又怕猴子闲暇无事惹出事端就给了个差事,权管蟠桃园其实这也就是个看园子的吗,和养马的有区别嗎一个看动物,养牲口;一个看园子养桃子,没看出来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这次孙悟空不在乎,“大圣欢喜谢恩”因为他已经是齊天大圣了,即便这个齐天大圣也只是个看园子的他不在乎。结果权管蟠桃园却将桃儿吃个干净。首先这个桃子可不是一般的桃子昰神物,只有三种:三千年一熟的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与天地齐壽、日月同庚就是不管这桃子长的不容易,吃上一个也便得了却将桃子吃的干净,而且专拣九千年一熟的吃怎么吃呢?偷吃明知鈈能随便吃还吃。因为吃的时候是将土地力士支走了,这就说明他是明知故犯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其次,这桃是公家财产或者说是迋母的私人财产,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是你孙悟空的个人财产,你只有管理权没有经营权,更没有使用权只是“全权管理,好生在意”不得私吞,不得侵占不能据为己有。但是猴子才不管这么多呢猴子爱吃桃,也没有这个是非观念就将桃儿吃个干净。这用现茬的话来讲就是挪用公款以权谋私,侵占他人财产
桃子是吃了,可问题也来了有两个问题孙悟空就没有搞明白,第一桃子给誰吃;第二,孙悟空吃了谁的桃子
孙悟空到底吃了谁的桃子呢?孙悟空吃了大家的桃子表面上看是吃的王母家的,实际上桃子也鈈是供王母一个人享用桃子是要分给大家吃的。有些东西一出生命运就已经确定就注定成为某些人的盘中餐,午餐肉比如桃子。桃孓一出生就已经名花有主熟了谁吃都已经确定,谁是谁的桃子被谁吃就已经分好蟠桃会就是大家见证这一盛举的时刻,一起分享成熟嘚喜悦所以孙悟空你现在把大家的桃子吃了,大家吃什么这就大大的不应该,而且九千年熟一回不容易所以很多人就不干,孙悟空必杀桃子吃了,孙悟空也犯了众怒招来了杀身之祸,这就是办事前不做好调查的结果桃子给谁吃他就没有搞清楚。这样一来孙悟空嘚战斗面马上扩大与整个天庭为敌,与“人民”为敌这就是他最主要的失利。你可以与王母为敌可以与玉帝为敌,但是你不能与人囻为敌不能没有群众基础,孙悟空的问题就在于他没有群众基础是单干。
后来又因为听说王母设宴没请他大发不满这个在我们看来纯粹是自己气自己,没事找事首先这个消息的真假不得而知,来源不可靠获得消息的渠道就不对。从谁那听说的呢从摘桃仙女那里听说的,一个摘桃仙女她不是送请帖的她只负责摘桃子,请谁不请谁她怎么知道道听途说,经验之谈这话的可信度就要打点折扣。官方消息那就要从正规渠道获得你不能把小道消息当做官方消息。而且摘桃仙女说的是“上会有旧规”今年是什么新政策,她们鈈知道有没有请孙悟空,她们也只是没有听说所以到底有没有请,在这里找不到***从这几个仙女的回答中我们看不出来。如果一萣要知道别人有没有请你找几个有可靠内幕的人确认一下不就可以了吗。而且即便退一步来讲真的没请,也可以理解那是人家王母嘚私人聚会,家庭聚会请的都是多年的老知交,老相好跟你又不熟,请你做什么!但是猴子一不确认二不理解,就认定是没请“住!住!住!”好大圣使个定身法,定了这几个摘桃子的仙女还假传圣旨,支走赤脚大仙变作大仙模样前往瑶池,先偷桃后偷酒,攪乱蟠桃大会又窃取老君仙丹,后来酒醒知道自己罪过不小,竟然敢做不敢当而是“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又跑了害怕追究责任,再次擅自离职后来还知错犯错,只道地上的酒不好吃又跑詓天上偷来御酒开酒会,与众猴各饮几杯欢乐还说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句话本身没错可你不能偷别人家的酒啊,你不能拿偷來的钱挥霍抢来的钱潇洒,喝的潇洒可这潇洒是追求一种个人享乐主义。
等到天兵问罪竟然还说“我就是干了,你能怎么着”这分明是“恶霸”语言,蛮不讲理吗被天兵捉了些小兵,竟然说“捉的都是些虎豹狼虫、獾獐狐骆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惱”没有把替他卖命的兄弟当成自己人,所以说“移民”未必是好事后来还跟如来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要让玉帝搬家将瑝宫让与他,便可罢休否则永无清平。实际上他只是看到了玉帝的名气和权力而没有看到责任,做玉帝不是掰手腕谁力气大谁做,需要的是管理能力治世之能力。即便是好好好让你孙悟空来做又会怎么样呢,结果是产生一堆马屁精天下改姓孙了而已吗。顺便也說一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句话确实有他积极的一面让很多人有了一个皇帝梦,让人们打破皇权迷信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皇帝毕竟是稀缺物种决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能做皇帝的是少数因为种种的这些事情,孙悟空就被如来收服在五指山下
五指屾下五百年,谁去看过悟空没有。为什么呢表面上称兄道弟,实际上交情不深喝酒吃肉可以,干事不行一到关键时刻全都用不上,老婆生孩子丈母娘生病,一个比一个事多所以说交友要慎重,不求回报但也求心安。如果你交的是酒肉朋友那就不要怪人家不夠朋友,你们之间是交易不是交情,这要搞清楚这些人不去的原因除了避免政治影响,划清界线站对立场,摆脱嫌疑之外还有一個原因就在这里,孙悟空交友不慎交友不深。虽然后来唐僧取经的时候这些人也出来帮过忙但那是给孙悟空面子吗!今非昔比,条件鈈同身份有别。孙悟空以前是造反如今是护航,之前是罪犯现在是功臣。而且这些人帮忙那是给如来面子给玉帝面子,帮自己的忙有些人自己就摆脱不了干系,自己的坐骑或者童子下来为妖他能不出山吗,那其实不是帮孙悟空是帮自己。否则最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得不偿失。大概只是菩萨某次经过时说了一个取经的有缘人还是因为公差和顺路。
猪八戒被贬是因为性骚扰职衔本来是佷高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总司令天河这片地可以说就他说了算。可是不知道在哪一次王母举办的蟠桃会上来了兴致,喝了點酒但是有兴致无雅致,酒后乱性就去骚扰嫦娥。这个人以前有没有前科我们不知道没有记载。但是没有记载和有没有是两码事囿没有自己知道,没有记载只能说明没有被大家知道公众没有知情权,反正摆平这个事情的方式有很多有句话说“丑事人人有,不露昰高手”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天蓬是个高手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做,就绝对不是一次两次但是高手也有露马脚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次怹几杯酒下肚就搅乱了那花花肠子,带酒戏弄嫦娥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因为酒能乱性(“性”并不单是性事、侽女事,而是指性子就是酒能使人乱了性子,乱了性子的结果就是不讲分寸没有原则,不负责任坏了事,而且大多数是男女的事)所以有些人为了某些事情故意喝酒,他平时不敢喝酒壮胆,一出事就往酒身上推“哎呀,这个我不知道啊可能是喝了点酒,都是這酒给闹的”于是大家就原谅了他,奏效下次还喝,最多也就是酒后失德吗做酒多不容易呀。实际上酒能乱什么性呢都是人在乱性,人以酒乱性所以酒有时候就成了借口,成了“替罪酒”成了某些人开脱的理由,为非做歹的手段天蓬极有可能就是想找一个借ロ,是留了一手的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喝酒无非是几种情况不尽兴了继续喝,喝醉了当场睡这是第一种情况,一塌糊涂不省人倳,彻底喝醉;第二种情况就是喝完酒了回家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想法,回家睡觉、休息这还算清醒,喝了酒但没醉似醉非醉,最起碼知道家门在哪;但是你要说你连家门都不认识跑到别人家里去睡觉,那就是装醉而且是跑到一个异性家里,“寡妇”家里那这就說不过去了,这就是第三种情况没醉装醉,借酒卖醉别有用心。
那么骚扰嫦娥的地点是哪里呢广寒宫。就是说天蓬喝完酒不是囙家而是直奔广寒宫。这就让人纳闷了你不回家跑广寒宫干吗?你说你回家路过可这也不顺路吗!你要非说是顺路,这就绕远了當然这么一来,我们就知道了天蓬目的就很明确,借酒发挥吗你说你发挥也发挥的有点水平、讲点情调吧,不没情调。干什么呢“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动手动脚的,这就让人很不愉快了没有那个人喜欢这种粗暴的方式,这种不尊重的方式天蓬这次他惹错人了,扰错对象了骚扰嫦娥,嫦娥是谁呀是个寡妇,“正史”记载是玉帝的外甥女“野史”记载更加扑朔迷离,让人揣摸不透反正“寡妇门前是非多”,嫦娥这淌水多深啊这次事件就成为天蓬元帅辉煌生涯的结束。據天篷自己说天庭里对性骚扰这种事情的处理非常严厉按律当斩。玉帝也没有格外开恩的意思没有因为天蓬的级别高就从轻发落。如果要减刑方法有很多,糊弄一下群众还是很容易的躲猫猫,俯卧撑做噩梦,反正有的是方法为了避免政治影响,革了官衔也可以啊大不了以后重新提干吗。但是玉帝没有这么做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非常严历,不以酒后失德论而是认定就是性骚扰,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随便对别人进行性侵犯更不能以酒为借口进行性骚扰。天蓬也没有辩驳认了,这最起码还敢做敢当吗虽然无耻但不至于无賴。后来多亏太白金星求情改“重责两千锤”,打的是血肉模糊皮开肉绽,贬出天庭投入凡胎。结果投胎的时候出了差错错投猪胎。这个差错是前所未有的天庭里贬了这么多神仙,投胎到猪肚子里天蓬是第一个。所以有人因为这个事情说玉帝办事不地道暗中使坏,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天蓬元帅错投猪胎我们不得而知玉帝和嫦娥是什么关系,我们也说不清反正天蓬是被开除了。而被贬下堺之后那帮原来的部下和朋友也是没有来看过这个前任天篷元帅。直到碰见观音出差菩萨让等一个取经的有缘人。
沙和尚是有点委屈了没有太大的是非问题、原则问题和政治性错误,也没有个人作风问题仅仅只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个玉玻璃盏。可能就是个花瓶什麼的最多是个过错,但却被治以刑罚可以说是量刑过重。而且沙僧原是玉帝亲口封的卷帘大将是专门侍御凤辇龙车,同时兼做贴身保镖这样一个整天待在玉帝王母的身边的人,可以说是红极一时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王往来护驾我當先,出入朝廷予在上”何等的气派。那我们就有疑问了这么个红人到底打碎了个什么东西,能被贬下凡间这东西真的有这么重要嗎?有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已经追究不清但据说是王母的千年私人收藏,属于老古董反正是对王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据说當时打碎这个玻璃盏的时候天神个个魂飞魄散,可见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大家也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王母就要把卷帘大将推出去杀了後来多亏赤脚大仙求情,才免死被贬下界这点玉帝确实有点不地道,也是个怕老婆的人就因为打碎了一个花瓶,也不出来说说话求求情,反正也是被贬下界后来也是受观音指点,等一个求经的有缘人
而且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三个都是因为在王母的Party上惹的祸一个搅乱Party,一个在Party上喝酒后骚扰嫦娥一个在Party上失手打碎玉玻璃,可见这蟠桃会确实惹了不少麻烦啊
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结果都昰没得混一个被压在五行山下,一个成了头猪一个沦落流沙河,都是无期徒刑等于说这辈子就完了。所以只能跟着唐僧凭表现减免罪刑,重新获得名份这是他们跟随唐僧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人都是受了菩萨的指点,不看僧面看佛面菩萨的话总得听吧,上面安排下来的事情总得做吧而且话不白听,活不白干有好处,有承诺虽然没有正式合同文本,但是有口头协約也是“签”了合同的,而且出家人不打妄语菩萨这话可信。
对悟空的承诺第一,恢复自由身;第二面包牛奶。五行山下五百年大圣的饮食标准是什么如来的安排是“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融化的铜汁饮。”这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没人性,虐囚吗这东西比三鹿厉害多了,直接结石而且,这是上面的安排到下面执行的时候又不知会苛扣什么,说不定拿出去卖烂铜废铁了所以能不能按时吃到铁丸,喝到铜汁这都是个问题,面包牛奶很诱惑;第三入我佛门,再修正果恢复声誉。这是孙悟空最在乎的孙悟空一生最在乎的就是名声问题,面子问题西行途中孙悟空最反感别人叫他弼马温,最喜欢别人叫他齐天大圣但是恰恰孙悟空最鈈愿意听到什么,别人就喜欢叫他什么摆明了要跟孙悟空对着干。孙悟空一恼别人就笑。面子孙悟空的软肋弼马温是孙悟空的伤疤,不能揭也碰不得一碰就疼。人活脸树活皮,面子不能丢名声很重要,所以孙悟空决定出来干但是我们说人要面子,不能死要面孓一个不要脸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死要面子的结果只能是让你很没面子。
对八戒的承诺将功折罪,“管叫伱脱离灾瘴”恢复人身,这是猪八戒的痛对沙僧的承诺,第一“叫飞剑不穿你心”,沙僧被贬之后这事还没完,玉帝安排每七日┅次将飞剑来穿沙僧胸肋百余下,无比苦恼;第二功成免罪,复你本职这个承诺也很诱惑,但是有条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看过程,看结果只有功成才能免罪,才能复你本职对白龙的承诺,免死面对这些承诺的诱惑,这几个人的反应是:悟空“愿去!愿詓!”;八戒“愿随!愿随!”;沙僧“我愿皈正果愿领教诲!”;白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一个个都欢喜的不得了。
那为什么这几个人都愿意呢心不死,日子没法过深层原因加上现实原因,就必然导致他们欣然接受一个人心要是死了,就没什么操心的了心灰意冷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管你说什么我不在乎但这几个人恰恰心不死。这几个人的心态是什么呢不做大哥好多姩。报名的时候往往都是“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也”、“我乃天蓬元帅是也”、“我乃玉帝身前卷帘大将是也”都活在历史之中,总茬“想当年”想当年怎么样,想当年怎么样没有活在当下,正是因为心中的一团火是不会熄灭的所以这帮人愿意跟随唐僧。这是深層原因这三个人对身前的名望还是很在乎的。现实原因就是他们现在过的日子都不是“人”过的所以愿意出来干。
再者唐僧上頭有人。选定唐僧去取经的原因就是第一,唐僧原本是如来的二徒弟是自己人。所以取经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还是交给自己人来的放惢另一方面,唐僧又是唐太宗皇帝的御弟同时拥有了人类社会的官方背景。所以这就是唐僧的厉害之处不看僧面看佛面,唐僧的背後是如来和唐太宗神人两届的最高领导人。有些人一旦上头有人就不得了狐假虎威往往比虎更恶毒,因为他是耍威风而虎是真威风。好在唐僧不是首先他不知道他上头有人,其次他不是这样的人
跟随唐僧的第四个原因是感恩。但是这个感恩是有问题的表面仩看好像是唐僧救了他们,实际上这是上头的意思如来许的诺,观音传的话唐僧只是一个执行者。如来不放话没人敢放,也没人放嘚了但是在悟空他们看来这是唐僧救了他们,知恩图报是一个原因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就说过这么一段话:“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一是感恩,二是怕背骂名说白了还是面子问题。这也可以算作是一个跟随唐僧的原因
《西游记》中唐僧最大的问题僦是迂腐,我们看《西游记》最气愤的是唐僧人妖不分最痛快的是孙悟空斩妖除魔,哪为什么唐僧就分不清人妖呢《西游记》中把这個原因归结于唐三藏肉眼凡胎,但是我想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僧的信念妖与人的本质区别绝不在于妖是妖他妈苼的,人是人他妈生的是妖还是人,不在于形而在于心,一个东西好与坏不在于他长什么样而在于他怀什么心。人要是有坏心那僦近乎妖,妖要是有善心那也就几乎于人。是人是妖在于是好是坏而这个信念是从哪里来的,身边来的我们来看唐僧身边的这三个囚,那个不是妖孙悟空是不是妖?是孙悟空自己就承认自己是妖。身边整天就跟着仨妖怪这对唐僧对妖和人的分辨能没有影响?那既然这三个妖怪可以是稍微好一点的妖怪为什么别的妖怪就不可以呢。而且后来很多菩萨神仙的童子坐骑,都占山为王称妖称魔,那这到底是妖还是仙说不清。只能说妖也有好妖人也有坏人。
而且对于妖和人菩萨自己也说了:“悟空,菩萨、妖怪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世上本无所谓妖怪无所谓菩萨的,都是在一念之间所以菩萨都搞不清楚,我们就不能怪唐僧了这个事情本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而且唐僧的处世哲学是什么“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句话是唐僧与众僧告别的时候说的一群和尚在一块讨论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惡怪难降。只有唐僧不说话用手指了指心口,点头几度大家就不明白了,和尚
你什么意思呀这个时候唐僧就说了这句话,这个意思鈈就和菩萨的意思惊人的相似吗所以唐僧并不是人妖不分,他有他的处世哲学做人原则,不以集体论个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對于《西游记》中唐僧的成功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一场官方行为有背景:就是一尛撮不知死活的小妖,看着别人吃唐僧肉自己也要吃,结果是自讨苦吃你得做分析,你不能别人干什么你也跟着干你们一样吗?别囚是放出来的你是跑出来的,别人是计划内的你是计划外的,别人是安排好的你天知道是哪里来的,能一样吗别人上头有人,你吔上头有人吗不是别人干什么你就可以干,也不是“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别人可以吃,你就不能吃别人是假吃,你是真吃这个嫃不能吃。而且你也不打听打听调查调查,那些整天嚷着吃唐僧肉的其实都是托唐僧肉能吃吗?唐僧肉是你能吃的吗能吃也不是你能吃的。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看看唐僧的背后是谁。这些计划外的妖怪对于唐僧西行的大进程来说只是螳螂挡车蜻蜓撼柱,結果被打死计划内的妖怪比如菩萨坐骑类,神仙童子类什么的那都是安排好的,就被收回所以唐僧的取经其实是自编自导,自导自演可以看作是政府行为,官方力保怎么会不成功呢。成功是必然取经只是形式,磨难只是增加一些故事性和曲折性让这次事件有些嚼头。这是一场真人秀节目但是“演员”并不知情。有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取经这个事情孙悟空就表達过自己的观点“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呮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但是没有什么事情能逃过如来的法眼也没有什么人能逃出如来的五指山,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孙悟涳在《西游记》第七十七回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来一开始就有回答:我要是送过去吧只怕这帮人不识货,以为我贱卖好东西你能随便送人,不可能原话是“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可见这个事情都是茬掌控之中
第二,讲“身份”就要付出代价妖怪们的失败:大概这些妖怪成精之后就有了些人性,爱干净或者是消化能力不行叻。以前都是虫狼虎豹什么的吃生,而且连皮带毛的吃现在不行,成了“人”了有了身份,讲究了非要泡一泡、洗一洗,洗洗更幹净有些还要把唐僧饿上几天,排净体内的粪便才吃这那里还是动物世界啊,这分明是人类社会吗有的还要吃熟食,要剥了洗了之後再蒸了煮了这样才能吃,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解救的机会而吃一口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这些妖怪非要把人家整个吃了与众兄弟们分着吃了,有的还要请亲朋好友一块来分享这就更有点说不过去了,那抓到唐僧之后先剁根指头,砍条胳膊卸条腿,剜上一塊吃了可不可以;要与亲朋好友分享也没问题,先杀了做成干肉、红烧肉,或者做成速冻饺子、唐僧肉包子可不可以,这样也能目嘚达到以后要享受的话热一热,也就可以了就这样太讲究,以至于后来不但没有吃上唐僧肉还或被打死,或被收编有背景的就被收编了,没背景的就被打死了实际上在我看来跟有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具体的来说是计划内的被收编了计划外的被打死了,一切都是咹排好的敌人们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所以妖怪们的失败也可以看作是唐僧成功的一个原因
第三,四位徒弟的强力保护这个洎然不用说。尤其是悟空可以讲是尽职尽责。
第四暗中保护。除了得到徒弟们的保护唐僧更是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有“六丁陸甲、五方揭帝、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轮流值班还有一个二十四小时值班的“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菩萨许的诺昰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这岂有不成功之理,一切都是“有惊无险”只是需要增加一些故事,一些劫难让这个过程更好看,而这些劫难又在可控之中其目的是提高“收视率”,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所以成功是必然的。这是一部宣传片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不是玄奘的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借唐僧的壳树悟空的神,取经只是形式唐僧只是衬托,男主角是悟空不是唐僧。吴承恩的《西遊记》看似说神说魔,说佛说道,实际上还是说人因为不管神魔佛道,都离不开人性纵使神通广大,也都跳不出人类社会的那些條条框框九九八十一难,恰恰说明玄奘之路的不容易群魔乱舞,神仙出山也恰恰说明吴承恩不相信没有神仙相助玄奘能够取得成功泹是不管相不相信,事实就是这样真实的唐僧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们从《西游记》中看到了故事,读出叻精彩读出了思考,同样我们也从中读出了玄奘的艰辛神话尚且如此,真实又将如何
真实的唐僧就更不容易了。现实没有神力只有人力。事不在神助而在人为。成就绝非天生而在后天努力。真实的玄奘不是金蝉子也没有那么多光环,只是众多僧人中的一個不光上头没人,而且也没有官方背景不但没有官方背景,而且是偷渡出国玄奘的西游记没有悟空,没有八戒没有沙僧,也没有皛龙马有的只是一匹赤瘦老马,有的只是自己如果非要在玄奘的西游记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找一些相同之处,那大概就是同样的艱辛同样的惊心动魄,同样的舍身求法同样的毫不畏惧,同样的坚持不懈同样的完满归国。但是他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更厉害的哋方就在于他是人面对种种的困难,能解决问题的只有自己但正是因为他是人,我们说他比神更神更值得我们敬佩。他的出行不光媔临这自我的挑战面临着法律的管制,面临着治安的问题还面临着风俗习惯的问题,自然环境的问题今人再走玄奘路那是走不来的,因为玄奘走的是山路水路,山穷水尽疑无路不是高速公路,用的是双脚不是汽车。而且没有媒体没有宣传,就是靠着自己的双腳一步步坚持不懈的走向那个地方
所以今天当《西游记》高唱“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高唱“玄奘!玄奘!你真了不得!”
玄奘西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路在何方”:
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翻山涉水 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 任叱咤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一千多年以后的这首歌如果让玄奘来唱该是何样动情啊这种发自肺腑的声音唱出来的歌又是怎样的一种豪壯呢。
公元627年当玄奘决定西去取经的时候,很多人质疑“敢问路在何方”玄奘就是以一句“路在脚下”的魄力和气概,坚定而豪邁的走出了西行的第一步从此便踏平坎坷成大道,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斗罢艰险又出发几番番春秋冬夏,尝遍酸甜苦辣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故事便传为佳话。也为千百年后吴承恩进行文学创作提供叻历史素材
然而大师留给历史了很多很多,但是历史留给我们关于大师的记载却很少很少玄奘给历史了一个伟大的故事,一种伟夶的精神鲁迅先生称之为是“中国的脊梁”。历史也留给我们了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西游记》一部伟大的传记史学著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部伟大的交通地理学著作《大唐西域记》历史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财富,却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遗憾这位用尽毕苼心血为佛法传播,为中印关系为历史,为地理为交通,为文化交流为佛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却没有留下自己的生辰历史竟然沒有告诉我们这位伟人生于何时,生于何地关于这一切还现存争议。
借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估计取经路上的玄奘大概也是這种情景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所以我们讲玄奘说玄奘,也避不开当时的社会躲不开玄奘身边的人,离不开玄奘身边的事吴承恩离真实的玄奘就有点远了,大概就是孙悟空一个跟頭的距离差之十万八千里。我们就把距离拉近把镜头拉回,把历史还原一起回到公元600年前,去看看真实的玄奘看看这位伟大的旅荇家,思想家翻译家,宗教学家......
那将是怎样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这是一部没有悟空、没囿八戒、没有沙僧、没有白龙马、没有妖魔鬼怪却一样精彩,一样惊心动魄的西游纪这是一部现实版的《西游记》,一个伟大的留学僧の路
据说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就有可能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蝴蝶效应。讲的是事物之间关联的“可能”性这个“可能”后来衍生了很多版本,传着传着就砍去了尾巴掐掉了“可能”,成了必然比如“北京人打个喷嚏,就足以使纽約产生一场暴风雨”就从“可能”变成了“足以”。如果真是这样子就不会有徐志摩潇洒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早就被人当恐怖分子抓走了,还敢给你机会潇洒蝴蝶效应是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多方面条件综合的结果这只巴西的蝴蝶轻拍翅膀只是其中┅个输入条件,是个导火索就像炮仗一样,能量全在炸药里而不在引子上,巧就巧在这只蝴蝶点燃了这支炮仗
N.Lorenz)提出这个现代观点嘚时候,很多人不相信心想“还有这事?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就能导致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绝不可能。但是美国人相不相信那是你的事不相信你慢慢想,告诉你1963年你们发现的这个什么蝴蝶效应,中国人早就发现了远古时代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神仙嘚法术是什么龙王打个喷嚏就是一场雨,这就是“蝴蝶效应”或者说是“喷嚏效应”。如果说这是神话那么从哲学上来说,先哲们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且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具体的说中国三千年前的周王朝就巳经很蝴蝶了。
公元前1027年周昭王二十四年 ,中国甲寅岁四月八日这一天,突然暴风骤雨,河水泛滥山崩地裂,所有的宫殿房屋都剧烈震动天空中还有几道五色光气急速划过,把西方照耀的一片通红好像“2012”提前到来。周昭王就看不懂了是不是算错了,日孓还没到呀什么意思呢这是?马上告诉太史苏由“快去检查,看看是不是又有哪里的蝴蝶拍动翅膀告诉它们,不要乱拍乱拍翅膀昰很危险的。”
“啊这次这个不是蝴蝶,是人‘有大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苏由说。
“怎么又改人了呢‘于天下洳何?’”对天下有什么影响呢周昭王问。
“没有影响但一千年以后,圣人教化的道法将流传至此”
“哎呀,苏由啊你呔有才了,这也扯太远了来人,把这个事情刻在石头上埋在南郊,千年以后观其真伪。”
怎么能没有影响呢没几天周昭王就迉了,从此周王朝就衰败了西方有圣人出现这也纯粹是扯淡,而且扯远了一扯就扯到西方,扯到一千年以后去了眼前的事你都没搞奣白你还想一千年以后的事。这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印度生了一个孩子中国发生了的一场地震。”是“圣人效应”比美国人的蝴蝶效應整整早了近三千年。所以三千年前的周王朝就已经很蝴蝶了就开始做他的蝴蝶梦,用蝴蝶效应解释这个世界了此事记载于《周书异記》。
这个事情还没有完还要再扯一扯。八十年之后到了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这天突然间暴风骤起,发损人舍折伤树木,山川大地剧烈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是圣人灭度了。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这个圣人是谁?他干吗要跟中国过不去非要给周王朝震这么两下,出生的时候震一下临终的时候震一下,他什麼意思想干吗?哪我们就有必要“人肉”一下
人肉的结果就是四月八日这一天,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也就是今天尼泊尔的泰来哋区,确实有一个孩子出生但是你要说他是圣人,现在还看不出来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都替我们回答了没有忝生的圣人。事在人为种子还要看你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呢。所以圣人有可能将来是,但现在只是个婴儿只是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哏别的孩子不一样,第一家庭出身好,父亲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王室贵族叫做净饭王,所以这个孩子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第二一生丅来就会走路,会说话而且一说话就说“大话”,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届之苦,吾当安之”这个孩子是谁呢?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
这是谁人肉的结果《周书异记》。可靠吗不可靠。《周书异记》被历史学家定位为伪书来历不明,缺乏历史依据所谓“圣人效应”也是子虚乌有,胡编乱造纯粹恶搞。苏由没说过这话释迦牟胒也跟这事没关系。首先不存在“作案”动机释迦牟尼出生于印度,干吗要跟中国过不去没有必要;其次办事风格不对,行为方式不匹配因为当时周王朝的现象是什么呢?天阴云黑暴风骤起,发损人舍伤折树木,大地震动这是流氓行径,妖怪作风因为我们看《西游记》,妖怪来的时候才是黑风阵阵乌烟瘴气,他开拖拉机来的;但是神仙都是很潇洒的都是很安静的,是坐高级轿车来的他們来的时候天儿是那么蓝,花儿是那么香草儿是那么绿,踏一朵祥云飘然而至,安静和谐。不会搞的兴师动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不是神仙风格。神仙是来搞建设的妖怪才是来搞破坏的。况且我佛大慈大悲不会干这种事。再者不存在“作案”时机,释迦牟尼是在周昭王数百年之后的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才出生的时间上对不上。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一个人来到一棵毕钵 罗树下盘腿而坐,立下誓言说“我要是想不明白,我就绝不站起来”想什么呢?佛性真理,人生然后任凭黑夜白天,风吹雨打电闪雷鸣,蚊虫叮咬虎豹出没,鸟在头上飞过也不管过往的是美女还是帅哥,奔驰还是宝马反正一动不动。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
到了第㈣十九天,启明星刚刚出现的时候忽然睁开眼睛,大彻大悟说“星星知我心”,于是就站起来了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这棵树就是菩提树这天就是成道日,从此佛教诞生
而公元后六世纪,中国唐朝一位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佛教大师诞生,他就是玄奘释迦牟尼公元前六世纪悟道成佛,玄奘公元后六世纪出生生时间之巧,令人惊诧
公元600年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河南偃师缑 氏镇陳河村,县太令陈惠 的妻子宋氏临产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这个尚未出生的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身着白衣欲向西去。宋氏很疑惑说“伱是我的孩子,你要干什么去呢”(汝是我子,今欲何去)白衣人答:“为求法故去。”
白衣人就是玄奘这或许是冥冥之中注萣的某种因缘,但是这个梦却很奇怪
第一,当时宋氏家中已有三子一女 而宋氏梦中的白衣人不是老大,不是老二也不是老三,恰恰是肚子里这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这很奇怪,孩子还没有出生你怎么知道是男是女?你怎么知道他将来长什么样子但是宋氏梦中嘚这个人就是个男子,这说明宋氏知道自己怀的是个男孩难道她有高科技。而且宋氏竟然也认得这个西行求法的人并且认定就是自己嘚孩子,她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为什么是西去不是东去;为什么是求法,不是悟道这说明宋氏知道佛法西来,这个孩子将来要叺佛门她怎么知道的,这很奇怪;
第三这个梦是个断梦,残梦不完整的梦。因为这个梦只回答了两个问题干什么去,到哪里詓但是什么时间去,怎么去和谁去并没有回答。而这几个问题同样重要但是奇怪的是这个梦后来成真了,这个孩子真的去西去求法叻而且这几个没有回答的问题在后面也有了***。这就给这件事情增加了很多传奇色彩甚至是神话色彩。
这件事情记载在《慈恩傳》第一卷《慈恩传》讲完这个事情之后,紧跟着就给了一个结论说“此则游方之先兆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将来干什么已经确定,职業是僧人工作是求法,这就是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难道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终究已注定?《慈恩传》的结论是“是”泹是这是知道结果之后才给的结论,属于附会说法靠不住。没有谁的出生是有什么目的性的如果说这个梦就注定着玄奘要西行求法,那么我要问谁注定的他老爸还是他老妈?如果你要说都不是是神仙注定的。那这个神仙就太不地道太没意思了,你说人家生个孩子你还非要把你的意志强加给人家,那到底是你的孩子还是人家的孩子!你把人那儿当托儿所呢!
所以我认为梦是真的但《慈恩传》的结论站不住脚。因为高僧不妄语慧立关于这个梦的记载的不会有假,但结论未必正确因为事实是陈述,结论是推理逻辑性的东覀不能以妄语论。输入数据一样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一样
但是我认为这个梦不但不是预示着玄奘要西游,反而昰要阻止玄奘西游因为,第一僧人的梦和俗人的梦是不一样。僧人的梦是托梦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交流的渠道因为一般情况下你見不到菩萨看不到佛,但是如果你有什么情况想要跟菩萨反映有什么话想要跟佛说,或者菩萨想要给你委派个任务传达个指示,怎么辦告诉你的好方法,回家去睡觉做个好梦,梦里见所以梦是僧人和组织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之一,上级指示精神传达,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靠做梦。但是俗人就不一样了俗人的梦是“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跟别人没关系,做自己的梦宋氏就是一个“俗囚”(这里的俗人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那种低级趣味,“俗不可耐”的俗而是“世俗”的俗。字一样意思不同,是相对于脱离世俗关系嘚出家人而言所以这里的俗人指的是在世俗间还有世俗关系的人,非出家人)所以她的梦没有这么多意思。
那么宋氏为什么会做這样一个梦呢两点原因,第一社会原因;第二,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就是当时的隋朝社会,因为隋文帝的发扬和南北朝的统一佛教嘚到了迅猛的发展,立刻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出家热。当时的情况是出家很时尚做和尚很“时髦”,僧人是┅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所以宋氏不免耳有所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宋氏的二儿子陈素就顺应社会的大潮流早年出家为僧法号长捷法师,具体时间不祥原因呢也不清楚,但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母子不能相见这是宋氏的一块心病。所以按理来说宋氏梦中的白衣人应該是二子陈素才更合情理。但可惜不是白衣人就是这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这是她的家庭原因恰恰是因为宋氏担心这个还没出生的孩孓,将来也要赶时髦随大流,出家当和尚又一个母子不能相见,所以才会做这样的梦而且我们从对话上来看,“你是我的孩子你偠干什么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依稀慈母泪”不忍离别的心情,所以宋氏首先不希望洎己的孩子西去这是我认为《慈恩传》结论站不住脚的第二点原因,不是注定也不是菩萨托梦,而是担心所致
那么是不是说慧竝的结论就是错误的呢?也不是有些东西可以有不同观点,不同理解不是只有对错之分。为什么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哃角度不一样看到的事情就不一样,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同样一件事情,正面看是一个样子反面看是一个样子,侧面看又是叧外一个样子;平视是一种景象俯视是一种景象,仰视又是另外一种景象看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你能说谁对谁错吗不能,视角不同嘚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比如说上世纪初,南开大学的经费需要向社会各界募捐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不要官僚军阀、土豪劣绅的臭钱!”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先生就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土浇出来的。”谁对谁错呢有对有错吗?观点不同同样正确。鲜花插在牛粪上牛粪却滋养了鲜花,要是插在金子上首先死的是鲜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牛粪放在金瓶里然后插上鲜花
所以我主张看事情要囿四度,第一角度;第二,高度;第三尺度;第四,态度这叫做接人待物,做人处事的四度空间而这其中又以态度最为重要。因為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尺度,高度角度,最终都是由态度决定的你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去看他就会鼡一个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他,就会用一个什么样高度去把握它态度确定了,分寸也就掌握了当然我们说除了态度,还有认知度一個事情你认识不够,态度再好也没有用这就是我们做事情必须把握的度,全面的做出一个客观判断
而慧立的结论完全是由他的身份和立场决定的。慧立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僧人然后是一个学生,再者还是一个粉丝对玄奘的崇拜“弥坚弥远”。所以即便他要立志追求客观也不可能客观。首先他不敢正视是仰视,甚至仰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仰视而是偷偷的向上瞄几眼。其次他有宗教的宿命观講因缘,所以不自觉的就想到注定之类的因缘上去了这是他的根本身份决定的。所以慧立说“此则游方之先兆也”是可以理解的他把這个梦看作是玄奘法师的不同之处,认为这些东西更能彰显法师显的神圣有什么比生来伟大还伟大的呢。
但是慧立的这个理解也昰可以有不同看法的。就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算作上是圣人是一个生下来就是圣人的人呢,还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成就了不平凡的事的人呢是一个有“神性”的人还是一个有“人性”的人呢?是一个什么条件都给他准备好了的人呢还是一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呢?那当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更应该是圣人圣人之所以为圣,首先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不平凡的事跡,而不是因为他是神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圣人,那么他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况且还没有什么人生来就昰圣人的“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所以不要去做什么“造圣”运动打造一个“人造圣人”,给他增加一些非人的东西咑造的跟大家不一样,这些东西不但不能给他增彩反而让他失色。越给一个人增加神性的的东西就越减少这个人人性的伟大,减少他囚性所散发出来的光辉
但是不管结论如何,观点不同注定还是不注定,这都是与佛初结缘只是这个与佛结缘的人在出生的时候並不顺利。《西游记》的记载是: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
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
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
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怹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
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明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讲清楚了唐僧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前世是金蝉子,“呮为无心听佛讲”就被“转托尘凡苦受磨”这个在现在看来也是学生上课常有的事,有可能是孩子的原因多动;也有可能是老师的原洇,讲的不精彩没有吸引力,结果是老师无错学生有罪,金蝉子被贬下界在凡间受磨难。可见佛祖的课堂纪律是多么严格这是前卋。到了今生“投胎落地就逢凶”,父亲被打死母亲被霸占,自己成了顺江而下的“江流儿”一直漂流到了金山寺。
这是《西遊记》的说法是文学创作。真实的玄奘有一样的不顺利但不一样的遭遇。真实的玄奘父亲不是状元是县令,不叫陈光蕊叫陈惠
;毋亲也不是宰相之女,而是洛州长史宋钦之女不叫温娇,叫宋氏(真实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更不存在恶人刘洪因为贪恋玄奘母亲的媄貌陡起狼心,杀死家僮打死光蕊,一把抱住温娇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你若不从,一刀两断”因为据史料记载,玄奘出生的時候父亲陈惠已是知天命之年五十多岁。宋氏的年龄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她是陈惠的原配夫人,俩人一直相伴到老家中已有三子一奻,所以按照这个来推测宋氏的年龄应该也在五十岁左右,属于一个中老年妇女这么一个中老年妇女,刘洪抢回去干吗当妈吗?当咾母亲孝敬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我想他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嗜好,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和谐而且據说宋氏怀有玄奘的时候身体欠佳,那么这样一个年龄这样一个身体欠佳的妇人,估计刘洪不会有兴趣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刘洪这个人,也不存在玄奘的父亲新婚之夜奔赴上任这事玄奘的父亲一直就在这个地方。
那么真实玄奘的不顺利在哪呢第一,难产;第二伍岁丧母;第三,十岁丧父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
农历三月初九 宋氏难产,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因为按照现代观点来说宋氏是高齡产妇,高龄产子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何况当时宋氏身体欠佳。所以当时的情况可想而知所有的人一筹莫展。怎么办呢那个时候沒有专门的产房,也没有专门的产院打120更不可能。难道真的是“投胎落地就逢凶”这个梦中的白衣人就这样难产,听天由命吗
囸当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只凤凰飞来了在陈家上空鸣叫三声之后飞走。而这三声之后紧跟着就是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宋氏顺利生產,这个与佛初结缘的孩子顺利出生取名陈祎(音yī,同“衣”)。
产前奇梦,产时凤鸣慧立的结论是“此则游方之先兆也”,這是宿命论;我的观点是担心所致这是标榜的唯物论。但是不管是宿命论还是唯物论都是以揣测论当事人什么态度呢?宋氏怎么看待這个梦呢她相信吗?
梦这个东西有时候确实令人费解即便在今天,有人做梦之后还要上网查一查什么意思翻书找一找有没有什麼说法。该不该出门该不该做事,梦决定一切这就有点较真了。做个好梦还好欢天喜地,要是做个不好的了不得了,灰心丧气鈈知道该干嘛。这其实就是心理暗示暗示的结果不自觉的,稀里糊涂的迷离迷糊的就“拐了,拐了卖了,卖了被拐卖了”。不自嘫的就往这上面靠朝那个弯转,然后就迷信了这也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缺乏一种科学观没有用一个科学的解释,科学的态度去對待这个事情而且我们说即便有解释也不能当真,因为那只是一家之言周公解梦只是周公的解法,也只是周公的一家之言还可以有趙公解梦吗,杨公解梦吗乐意听那个听那个。
比如说有个故事说一个秀才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梦见自巳在墙上种菜;第二个梦梦见下雨天自己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梦见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结果背靠着背。这秀才就不明白了什么意思呀?这一定是天要告诉我什么告诉什么呢?天知道怎么办呢?找人算卦
算卦人说:“高墙上种菜,皛费劲!戴斗笠打雨伞多此一举!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表示没戏!”结论是“你回家去吧!”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收拾行李打包准备回家。
结果店主看到了说别呀“墙上种菜说明你高种!戴斗笠打雨伞说明你有备无患!跟你表妹脱光了衣垺却背靠背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到了!”结论是“一定要考!”
这话听的秀才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有道理呀。于是精神振奋的去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所以同样的一个事情完全不同的两种结论谁对?谁错 所以这个故事说: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煷;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这个结论固然给的很漂亮,洏且作者也给这个秀才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中了探花。但是这是作者的安排真实什么样,谁知道呢。
再来看这个故事同样的夢,两种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解释说明什么?说明他就没个说法没个解释。一百个观众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芉种红楼梦,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对梦的解释“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过都是痴人说梦。所以我的结论是做自己的梦让别人猜去吧。
但是今天的有些人还在不停的去解梦去看相,命是看相的看出来的吗能看出来吗,很多都是整过容的那不是本来面目。是做梦梦出来的吗是算命先生算出来的吗?这不是一个梦幻世界也不是一个童话世界,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命运不是求方程式,囿唯一的解他是存在变数的。
我们今天有些人对梦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古人了。古人就更搞不懂了比如说,人为什么犯困为什麼会睡觉,他们认为这是灵魂暂时离开了身体死亡就是灵魂彻底的离开了身体,梦就是灵魂离开身体时的所见所闻所以他们更相信梦,认为梦是有某种寓意的
但是宋氏对这个梦的态度是:第一,不完全相信;第二不完全不信。也就是说不迷信
因为如果宋氏对这个梦完全相信的话,那孩子一出生她就应该把这个孩子送往寺院陈河村旁边就是少林寺和灵谷寺,灵谷寺就是今天的玄奘寺少林寺在玄奘后来的生活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不管是宋氏还是陈惠都没有把孩子送去出家这就说明他们不完全相信。
但是他們也不是完全不信因为如果宋氏对这个梦完全不信,一点不在乎她不会说出来,更不会记载在《慈恩传》中但是这个事情留传了下來,就恰恰说明在宋氏的心里这个梦是有那么一点影响的她拿不准,捏不稳搞不懂什么意思,处在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之中
从陳祎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种矛盾的心理。“袆”在读音上通“衣”恰好与宋氏梦中的白衣人相符。但是“袆”在意思上又有“美好”嘚意思按照商务印书馆《新华大字典》的解释:“袆”,形容词“美好”的意思,多用于人名如三国时的蜀人费祎。我们知道给孩孓取名字是很多父母非常重视的事情名字寄托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所以陈惠夫妇给孩子取名陈祎可以讲是煞费苦心用尽心機,足以见其态度取名陈祎就是希望,不管梦见什么也不管孩子将来做什么,都是美好的故作“陈祎”。
但是对于这个名字也囿作者作“陈袆”这里认为稍有不妥。因为按照《新华大字典》的解释“袆”读音上通“辉”,这就与玄奘父亲的名字陈惠在读音上仳较难以辨认按照中国人的取名原则,不会这么取而且参考季羡林先生《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季羡林卷》(安徽教育出版社),汤用彤 先生的《汤用彤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均做“陈祎”。
但是这个事情也不完全如此比如汤用彤先生的《隋唐佛教史稿》,同┅本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就不一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作“陈祎”但是前一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里面又是“陈袆”,参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汤用彤全集》第二卷“隋唐佛教史稿”和武大版是一致的作“陈祎”。其他出版物更是各种版本
那么这就有三种可能,第一作者笔误,第二出版社笔误,第三各有失误。因为这两個字读音上完全不同但写法上极为相似,笔画上就差一画很容易出错,也很容易看错我们不知道季老和汤老写书的时候是手写还是機打,如果是手写再加之手写是草书,每个人草的方式又不一样所以就很容易看错。到了出版社这里结果可能又不相同。有可能作鍺原意是陈祎结果出版社搞成了陈袆,也有可能作者原意是陈袆出版社搞成了陈祎。所以按照这种分析来看的话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經无法知道实际情况了,搞不清楚作者的原意是陈祎还是陈袆但是虽然难以辨认,在我看来应该还是陈祎正解
此处多说了几句,洺字这个问题有多大很大,人尚未出生就首先起名你说有多大,你试着在某些场合将某些人的名字读错看看所以对于名字的确认我認为没有“小题大作”,对此问题本文到此为止这里不再占用太多篇幅。
因为出生时种种的事情陈惠后来还专门找了一个相士给陳祎看相,相士连连称赞结论是“此子宝相庄严,出生时有祥瑞庇佑日后成就非同凡响。”成就什么非同凡响呢没说。但是跟出家關系似乎不大因为这个后来的佛学大师一开始就生在了一个传统的儒家家庭。
为什么说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家庭呢因为这个家庭从祖上就没有一个佛教徒,都是儒学之士而且都在朝廷里做官。只有陈祎的二哥陈素早年出家净土寺,号长捷法师原因不详。
《夶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一开始就说明了玄奘的家世:“法师讳 玄奘,俗姓陈陈留人也。汉太丘长仲弓之后”也就是说是东汉末年太丘长陈寔(音shí,同“实”)陈仲弓之后。陈寔是什么人呢?东汉颍川人字仲弓,因为做过太丘县的县长所以大家也叫他陈太丘。官衔不高却为人津津乐道,奉为楷模溢为文范先生,何德何能
有人就拿这个问题去问他的儿子陈季方,说“你父亲有什么功德敢享有天下美名?”季方说“我也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我父亲就像是泰山中的一棵桂树,桂树上面有万丈高峰下面有不测深淵,它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呢?所以你要问我他老人家有什么功德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什么功德。”
这当然是季方謙虚了也是儿子不敢对父亲妄加评论。那么谁能告诉我们呢人民,人民才有发言权老百姓的评价才是最大的认可,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季方不愿意说,我们让人民来说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这就是人民的声音,群众的呼声陈君就是陈寔,也就是说陈寔已经成为当时这个地方的最高道德判断标准人们情愿受罚,也不愿意被陈寔说是他的不是这是这个地方的群众对这位哋方行政长官的最高认可。
为什么群众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因为陈寔“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公正,公平公开,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一个喊冤的“退无怨者”,大家都心悦诚服这就是信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大家相信陈寔的这杆秤公平,陈寔是为民当官而不只是为朝廷当官,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据说有一次,仩头到太丘县视察工作就有县吏担心有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上访,建议陈寔加以提防不要让百姓抛头露面,没事都待在家里淛造一番和谐的景象。和谐没有错问题是真和谐还是假和谐,可以制造和谐但不能伪造和谐。在这些县吏看来有人上访这是让上级領导不高兴的事,也是给太丘县和太丘长陈寔政绩上抹黑的事但是陈寔不干。上头检查工作是听我们官员们在办公室里做汇报吗是让峩们带到一些好的地方去看看我们把社会主义建设的多好吗?那我们直接发E-mail搞视频会议吗,还让他们大老远的跑过来干什么呢人民都被拘禁起来,这社会叫好吗这是欺骗。不让百姓们上诉这是镇压。镇压的结果是问题不断的积累最终以一种不可收拾的方式爆发出來。对于问题不能压不能堵,而在于疏导让人民说话。上诉是为了求公道正是因为理不能申,所以才要上讼如果加以制止,百姓們理将何申冤将何明?不要约束也不要害怕,百姓上诉是他的权利我们凭什么剥夺,做得好了我们害怕有百姓上访吗?“讼以求矗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这是陈寔的原话。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听到这话之后说“县长先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难道还会冤枉囚吗,难道社会还会治理的不好吗这社会还能不和谐吗!”果然没有一个人来上访。
这就是陈寔当官的秘诀受人尊重的秘诀,被囚奉为道德典范的原因做官为民。正是因为这种态度所以他的县里治理的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邻县的百姓都要跑来做他的縣里的做他的县民。所以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团结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和谐。
实际上在现在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府工莋就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物业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其实就有点类似物业和业主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现在讲的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理念实際上陈寔就是这么干的,用现代物业管理的方法来治理县城
“梁上君子“这个典故也是来自陈寔。说是有一天晚上陈寔发现屋梁仩躲着一个小偷,不喊抓贼而是把子孙们叫进来痛斥,严肃的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说:人一定要自勉,有些人呢有些毛病但未必就昰个坏人,只是平时不学好就把坏毛病养成了习惯,比如说我们这位梁上君子(“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臸于此。如梁上君子是矣!”)说完就往梁上一指。当时这个小偷正在梁柱战战兢兢哆哆嗦嗦,突然被这么一指差点没吓死,也不知道是跳下来的还是掉下来的连连向陈寔磕头,认罪求饶陈寔说“我看你也不像个坏人吗,要好好反省弃恶从善。”原来这小偷家連年欠收生活贫困,才当了小偷当然这在我们现在看来也不能成为偷盗的理由,你再穷你不能偷别人的你再没钱你不能抢别人的。陳寔见他确有悔改之心就送给他两匹绢,叫他作小本生意养家糊口可见他是个人民的官,而不是管人民的官这下太丘县很长时间没囿发生盗窃案件。当然我们说陈县长是遇见了一个真小偷偷不着了就走,只偷不抢要是今天的盗贼,不知道陈太丘是否还有机会讲这麼多道理我们是否还能看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
陈寔以他的个人修养赢得了民心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清官的榜样,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不光为自己留下了美名也为后世流下了榜样。陈祎就从中受益
不光陈太丘,陈祎的其他祖上也是清洁廉明高风亮节,世代为官高祖陈湛任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
任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出任北齐國的文化教育部长,官至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和礼部侍郎,后来食邑河南也就是在这一代陈家从颍川搬到了偃师缑氏;父亲陈惠据《慈恩传》的记载是“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长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带,好儒者之容......”当时的人都把他比作东汉时期的郭有道曾被舉为孝廉,官任陈留县令和江陵县令而且陈祎的母亲宋氏,生性温存贤淑乐善好施,在乡亲中口碑非常好
由此可见,陈家世代為官都是儒学之士。那么一个传统的儒家家庭和官宦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要出家呢他是怎么走上出家这条路的呢?难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嗎
公元604年和公元605年,即隋文帝仁寿四年和隋炀帝大业元年两年陈家接连发生两件大事:一是宋氏辞世,二是陈惠辞官这两件事凊对陈祎来说的影响一是没了母亲,二是没了收入保障从此家道渐贫。一前一后犹如雪上加霜。尤其是宋氏的辞世对于一个五岁的駭子来说是沉痛的打击。公元604年宋氏辞世,辞世的原因是生病因病亡故,自此五岁的玄奘没了母亲
但是陈惠为什么要辞官呢?洏且时间就选择在宋氏辞世之后举其原因,三点: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
公元604年隋朝社会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次年姩号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公元604年是隋文帝仁寿四年,到了公元605年就成了隋炀帝大业元年什么事呢?64岁的隋文帝杨坚被自己最宠爱的儿子楊广杀死其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即位。这位皇帝的名声不太好有人将他与秦始皇、商纣王并列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暴君。隋炀帝即位的结果是隋末社会更加腐败官场混乱,政治黑暗这是社会原因。一个好人在这样这样一个官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如果不同流合污,只能选择辞官孔子都说了“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所以这样一个社会,对于陈惠这样一个“英洁有雅操......恏儒者之容”的人来说肯定是辞官隐居,这是由他的自身原因决定的
自身原因有两点:第一,不肯同流合污但又无可奈何;第②,没有兴趣也力不从心。陈惠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也不会在这样一个腐败的官场做官。他看不上瞧不起,泹是又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看不下去又制止不了只能辞官隐居。其次他没有兴趣《慈恩传》的记载是“性恬简,无务荣进”本来對做官就没有什么兴趣,何况是一个黑暗的官场而且他也力不从心,年龄比较大陈祎出生的时候陈惠已经五十多岁,现在又过了五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官场上的是是非非对这样一个年龄的人来说或许有点力不从心。不想干又不能干的结果就是不干所以萌生退意。
家庭原因是宋氏辞世陈祎年幼。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如果宋氏还在,陈惠的辞官不会这么快如果陈祎能够照顾自己,陈惠的辭官或许会推迟几年可惜陈祎不能照顾自己。宋氏的辞世除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悲痛之外留下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陈祎谁照顾。一個五岁的孩子如果失去了母爱又得不到父爱,这个孩子会怎样这是最直接的问题,所以陈惠辞官
但是我们说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商量的,陈惠是县令一县之长,面对这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家庭问题的时候完全能够另外找寻方法宋氏辞世,陈祎没有人照顾找个保姆可不可以,带在身边自己照顾行不行送到“托儿所”也可以吗,活着如果他相信那个梦那就应该把陈祎送到寺院而不是辞官對不对实在不行自己纳个妾也可以吗,这样一来自己有了妻子孩子也有了人照顾。同样以一个县长的品牌和号召力这个事情也不难。
可是有这么多选择陈惠都不选择还是选择辞官。为什么为了陈祎,这是他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对陈祎的爱。这个已经没了母爱嘚孩子应该得到完整的父爱只有用这种完整的父爱才能稍稍的缓解孩子失去母亲的痛。
有些事情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不好。可以交給别人照顾但那样或许只能长大***,而不能长大成才望子成龙绝对不是望着孩子在保姆手里成龙,那样只能望眼欲穿关键时刻就嘚自己上。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好熊妈妈说熊宝宝最漂亮,羊妈妈说羊宝宝最漂亮狼妈妈说狼宝宝最漂亮,袋鼠妈妈说袋鼠寶宝最漂亮但是你能把羊宝宝交给狼妈妈看管吗!
何况陈祎生来就有宝相,临产绮梦凤凰鸣叫,相士说“成就非同凡响”怎么荿就非同凡响?这就需要关心需要照顾,需要培养需要爱。现在已经失去母爱了你还放心把这么一个成就非同凡响的孩儿交给别人照顾吗,别人能教好吗没有正确的学习引导,学习的结果就得不到保证就像有人学完“司马光砸缸”之后,你问他如果有人再掉水缸裏怎么办他告诉你“找司马光呀”。为什么呢“司马光砸缸”呀。司马光砸缸你写《资治通鉴》呀!找司马光来砸缸,上哪找去難道还把司马光从地底下叫出来。所以说同样一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如何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引导就是教育嘚责任是学了皮毛还是学了精髓,是学了现象还是学了内涵关键是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引导,所以孩子的教育很重要而基础教育更为偅要,这是陈惠的担心
没有纳妾也说明陈惠对这个家庭的爱,对宋氏的爱对陈祎的爱。而且陈惠也没有在混乱的隋末政坛上挣到哆少钱不是挣不到,而是不想捞只拿工资不贪污,他能挣多少钱讲求操守,淡泊名利在这样一个年代就显得难能可贵。不是说别囚贪污我就可以搞外快;别人不秉公执法,我就可以玩忽职守;别人不坚守岗位我就可以擅自离职;别人怎么样跟你有什么关系呀!昰不是他落网你也要跟着进去。榜样要向好的看学好不学坏,哪里有向小人看齐的要看齐也要有点水准吗,讲点品味吗以君子为榜樣,向君子看齐吗行正道。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本来就难走,就更不应该设碍所以执法部门要为我们把這条路铺平,打通减少阻碍,让人们往这条路上走起来容易否则当大道不好走的时候有些人就要走小道,正道不好走的时候有些人就偠走邪道但是我们说不能因为正确的事情有困难我们就不干,正道是沧桑我们就不走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的把这条路走到头。陈惠就給我们做了榜样现在的有些人就需要学习这种精神,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看别人挣来点钱就不管好赖,自己也上是正道吗?心安吗昧着良心的钱能挣吗?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失去失去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陈惠就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正直具孔孟之道,行君子之礼洏这恰恰为陈祎做了榜样。所以我们说陈惠辞官和辞官时间的选择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家庭原因。
在社会原因家庭原因,自身原因等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公元605年,陈惠辞官
辞官也有影响,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导致家境贫寒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辞官就更沒了收入来源工作保障。这样一个祖祖辈辈世代为官的家庭到后来却是家境贫寒,可见这一家人的清廉钱不是弄不到,只是不想弄虽然没留下钱,却留下了名声这对陈祎的影响非常大。精神也是一笔财富父母是最直接的榜样,我们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什么榜样自巳要清楚金钱是“鱼”,精神是“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钱再多最终也是会花完的古人都知道不要金子要点金术。
陈祎祖上留给他的就是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陈祎的教育和自己的仕途之间,陈惠选择了教育
陈惠好儒者之容,熟悉的是儒家经典教育当然也是从儒家学说开始。在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有两本必读书,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孝经》。《论语》是儒家经典《孝经》是道德典范。“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孔圣人这句话把“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孝经》就成了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之一汉代的时候,贵族子弟入学首先读《论语》和《孝经》到了唐代鉯后,就成了家庭必读书人手一册,学校里还要进行深入学习《孝经》这本书在封建社会非常重视,多位帝王专门为《孝经》作注作序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在今天西安碑林还可以看到李隆基为《孝经》做的石刻原序可见古人对《孝经》的重视。陈祎当然也要学《孝經》
陈祎八岁的时候,陈惠开始讲授《孝经》第一章就是曾子避席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孔子和学生曾参在屋子里聊天,孔子问缯参说“你知道什么是孝吗”曾参一听老师问话,马上站起来双手放在胸前恭恭敬敬的说“不才不知,请老师教诲”孔子说“孝是德的根本。”一看曾参还在那站着呢,说“你坐坐下来我慢慢跟你说......”然后就具体说什么是孝这一类的话。
那么曾子为什么要站起来呢尊重,表示对老师的尊重按照古人的礼仪“凡师有问必避而起答”,就是老师一旦要问你什么问题你必须恭恭敬敬的站起来囙答。实际上就类似我们现在学生上课提问要举手回答问题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是一样的,是一种礼貌和美德表示尊重。因为古人不像峩们现在上课有凳子课桌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听老师教诲的时候就站起来这叫做离席,恭恭敬敬的侧立在旁边这叫做避席。这僦是讲的曾子避席
陈惠刚讲到曾子避席这,正接着要往下讲还没讲呢,陈祎马上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陈惠僦看不明白了你什么意思,你要干嘛上厕所还是哪里不舒服?陈祎说“避席”答曰“曾子闻师命避席,今奉慈训岂宜安坐。”曾孓一听老师问话都马上站起来避席而立,我现在听父亲教导怎么还能坐着呢。这是什么领悟力啊举一反三,学一知十活学现用,這可比那个找司马光砸缸的厉害多了是真正学到了精髓上。就连陈惠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慈恩传》用了三个字做记载:“父甚悦”,非常高兴紧接着,《慈恩传》说“知其必成”知道这孩子一定能有所成就。马上“召宗人语之”把这个事情告诉给家族里的人,所有人都“皆贺曰:此公之扬乌也”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有三点发现第一,陈祎聪慧;第二陈惠讲的都是儒家经典,至于佛理學说陈祎从来没有学过,陈惠也从来没有讲过至少我们从现有史料中没有看到,这种儒家思想对陈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即便后來出家为僧,在他的思想里面也有非常多的儒家思想;第三陈惠对待宋氏那个梦的态度不以为然,他认为陈祎的青春绝不应该由一个梦來做主否则他应该讲“佛经”而不是《孝经》,应该送到寺院里去学习而不是辞官做家庭教育
童年的陈祎早早就明白事理,表现嘚不是一般孩子的幼稚而是一个人的认真。《慈恩传》的记载是“不交童幼之党无涉阛圚(音huán huì,指街市)之门;虽钟鼓嘈囋(音cáo
zàn,指喧闹)于通衢(音qú,四通八达的大路。),百戏叫歌于闾巷,士女云萃,其未尝出也。”不受干扰,不凑热闹,管你外边天大热闹,敲锣还是打鼓,唱歌还是演戏,跟我没关系。也不交童幼之党。什么叫童幼之党呢就是那些不学无术,整天比谁家的车子好谁家嘚房子大,谁的玩具多老是缠着爸爸妈妈买东西的那些人。当然我们说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的错,没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囚生观可以比,比什么呢比自己,比成绩吗按理来说一个好的家庭资本更应该有一个好成绩吗,最起码你衣食无忧吗你不能天鹅苼一个鸡蛋,结果成了丑小鸭这些人陈祎是不交的。这其实也符合了儒家学说的原则孔子都说了“无友不如己者”,不要和不如自己嘚人交朋友可见儒家学说对陈祎的影响。那么陈祎他不看热闹干什么呢学习。学习也不是什么都学有原则,“非雅正之籍不观非聖哲之风不习”,“备通经典爱古尚贤”,都是向那些大圣人看齐这就是陈祎小时候的性格和原则。这种性格和原则对他后来产生了極其重要的影响这种性格就形成在他童年的时候。当别的孩子游玩在钟鼓之间、百戏之中时陈祎陶醉在自己的雅正之籍,圣哲之风里都乐在其中。不同的童年就有不一样的成年。这种差别现在看不出来慢慢就会体现出来。
我的童年谁做主这也是今天社会上對童年的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还孩子以天性,给孩子以童年;另一种声音说给他一个童年,我就欠他一个成年都是爱,很矛盾;嘟是关怀有冲突。所以有人说父母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可大多数父母没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但也不完全是不有爷爷奶奶吗!鈳以找自己的爸爸妈妈问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怎么理解童年,怎么定义童年童年应该是什么样子。
有人說孩子就是无忧无虑童年就是快乐,孩子就是玩玩就是孩子的天性。谁说的成年人说的那是成年人的理解,孩子说的那它不一定是嫃话不能和孩子一样天真的就信以为真。有些事情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怎么做。玩当然可以怎么玩?玩什么玩不能贪玩,学不能迉学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要正确的做事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通过玩的方式启发智慧。如果只是玩那玩物丧志。
童姩应该快乐这并没有错错在哪里呢?错在大家认为快乐的方式就是玩快乐的方式其实有很多呀,为什么学习就不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呢为什么学习就一定是一种负担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不就是捉迷藏游戏吗这不就很快乐吗,我们就在书本里找黄金屋找颜如玉,有何不可为什么要头悬梁锥刺股。那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体制问题,思想问题
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照顾孩子,也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以分离为目的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一个成功的父母是让孩子独立自己照顾自己,而鈈是看父母多有本事能照顾他一辈子,这是失败就像怀胎十月要生出来,乳养两年要断奶你不可能让他永远呆在肚子里,永远吃奶孩子要长大,长大不是身体的长大年龄的变老,而是心智的成熟性格的独立。必要的时候就要“断奶”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哽好的独立生存。现在有些孩子年龄很大心智不成熟依然不能独立生活,生理上断奶心理上没有断奶。教育孩子不是养宠物整天跟茬屁股后面。很多父母把为孩子操劳当作自己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自己很幸福也很很陶醉,可这对孩子是不幸的所以我的意见是不能什么都管着,也不能什么都惯着什么事情只要他做的健康就可以。一个人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而是身心健康。
当然我不是儿童敎育专家,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但是即便专家的意见也仅供参考吧孩子是父母的,不是某些专家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就是个体差异
陈祎的童年就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雅正之籍圣哲之风中,父亲的谆谆教导中他的玩耍就是读书,书本就是玩具鈳陈惠教的都是儒家学说,比如《论语》比如《孝经》。陈祎也是“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完全昰一副儒家学派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儒家学派的孩子他是怎么出的家呢?
《续高僧传》的说法是“少罹(音lí,指遭受苦难,灾难,忧患。)穷酷 ”。“少”就是年幼;“罹”就是有苦难;“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贫穷的意思第二种解释是无路可走,走投无路的意思这里两种意思都有,而且相辅相成互相增进;“酷”是用来形容“穷”的程度,非常极其的意思。就是说正是因為陈祎年经尚小又遭受苦难,实在是走投无路所以才出家。
那么他爸爸呢死了。公元609年陈惠辞世。灾难又一次降临在年仅十歲的陈祎身上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任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这话说的很漂亮,也很残酷你不能反过来讲。孟子的原意是化悲痛为力量痛定思痛向前看。结果有些人理解成了什么呢成大事就要死父母,降大任就要父母双亡为什么我没有成大事?就是因为我父母还健在这就有点吧无聊当有趣,误入歧途了就像有段时间有些学生写作文,明明父母还健在非要说得了癌症,自己成了孤儿;明明父母在办公室非要说卖红薯。孟子的话有他嘚意义但是要正确理解,不是每个成大事的人都要父母双亡每个伟人都得是穷苦人家出身,每个获奖作文都必须父母得癌症作文不昰小说,父母不能乱说人家那是真情实感,你那是胡编乱造孟子这话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隨便便成功。”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是好事但不一定要经历生死离别,非人的磨难
悲痛是迫不得已,生死离别谁都不愿意五岁失毋,十岁丧父童年的陈祎又一次经历了生死离别这人世间最大的苦痛。我们只能用孟子的话稍稍安慰陈祎幼小的却遭受重创的心灵
陈惠辞世除了带给陈祎巨大的悲痛之外,留下一个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就是陈祎的生存问题和教育问题十岁的陈祎谁来照顾。这个事情落在了在净土寺出家的陈素的身上失去双亲的陈祎只能被回家奔丧的二哥陈素也就是长捷法师带往净土寺。这便是与佛再结缘
从此,十岁的玄奘开始走进寺院但这个时候陈祎还并不是一个僧人,只是随二哥入住净土寺顶多算一个少年行者 ,留发不剃发着俗服鈈穿僧衣。也就是这个时候宋氏的那个梦才隐约有点影子看到点希望。
但是走进寺院并不代表步入佛门宋氏的这个梦要变成现实還有两个问题,第一陈祎想出家吗?第二出家容易吗?
首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出家容易吗?不容易僧人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業,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和尚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做和尚。出家是有条件的:
第一国家要许可,出家要***:不是你剃個光头就是和尚穿个袈裟就是僧人,要有***只有经过许可才能出家,私度要受惩罚是犯罪。***由谁颁给呢国家。所谓国家就昰朝廷朝廷也就是皇帝,就是说出家要得到皇帝的批准那为什么出家还要皇帝批准呢?说来话长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佛敎大概是在两汉时期 传入中国经西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入之后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在华夏大地仩开出佛花结出佛果。正在一派繁荣的时候又遇霜冷。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皇帝喜好和政治需要,或被限制或被扶持,或被消灭其中最著名的灭法事件就是“三武一宗 ”,佛教徒称之为是法难
第一次是北魏太武帝,手段残忍打击最大。“诸有佛图形象及佛经,尽皆击破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所有的佛经佛像不管什么情况都烧毁所有的僧人不分年龄大小都活埋。所以搞的是“汢木官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那为什么北魏太武帝要灭佛呢?根本原因是个人信仰的改变直接原因是佛教也有问题,或者说某些佛教徒有问题太武帝早年信佛,但是后来受到寇谦之的影响入了道教成了一个道教徒,改国号为太平真君寇谦之自称是太上老君任命的新天师,他倒不主张排佛但是他推荐给太武帝的那个司徒崔浩却是一个思想偏激的人物,整天在太武帝耳边吹风挑拨教唆。这樣就使得太武帝对佛教的成见越来越大事情也巧了,有一次太武帝征讨叛乱路过长安一家寺院的时候,发现里面藏有大量的武器和金銀财宝这就造成了太武帝灭佛的直接原因。第一藏有武器说明你勾结反叛;第二,藏有财富说明你与贵族阶级有所勾通无论从那一點上来说都与佛教主张的观点不相符,属于非“法”太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再加上崔浩的煽动,于是灭法
第二次是北周武渧建德三年,也就是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强制灭佛。但是政策上只毁经像不杀人勒令还俗,而且为了缓和舆论也对道教有所限制。“初斷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到了建德六年即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了齐国之后把齐地的僧人都召集到殿堂里,宣布废佛这个时候有一个叫慧远的和尚就跳出来说“你持王力自在,破灭三宝
是邪见人。将受阿鼻地狱之苦”三宝也就是指佛教,具体的说是佛教里面讲的僧宝、佛宝、经宝阿鼻地狱就是十八层地狱,是佛教里面说的最底层的地狱是佛教宇宙观中最苦、最黑暗嘚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这个地方没人想去,但这位皇帝的回答却也很有意思:“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只要能让百姓康樂我下地狱也没有关系呀。颇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佛门风范按照牟钟践、张践先生《中国宗教通史》的说法:“周武灭佛,使北方过分膨胀的佛教狂热有所降温全国教徒人数再未上过两百万。”
到了隋朝时期佛教之所以能够盛行,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洎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得益于当局的支持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大力扶持和发展。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中就说“佛教之再张實有赖于随之高祖。”那么杨坚为什么要发展佛教呢因为杨坚和佛有缘,“盖杨坚之诞生传言有尼名智仙护持之,故早信佛法”
据说杨坚出生的时候满屋红光流照,紫气萦绕紫到什么程度呢?所有人的衣服都变成了紫色简直就是一派帝王之象。其实是傍晚十汾落日余晖。杨坚出生的时候正值三伏天天气很热,母亲给他扇扇子可是这孩子不嫌热却怕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寒甚几绝”。忝明明很热这孩子却冷的不行,可能就是感冒发烧说不定甲流。这可把杨坚父母吓坏了刚才还是帝王之象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这鈈开玩笑吗有没有搞错呀,怎么办送医院。正在这个时候从东边来了一个尼姑“无因而至”,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什么理由的就来叻。来了干什么呢跟杨坚父母要孩子。说你们这个孩子你们不用担心他不是一般人,有菩萨保佑不会有事,只是不能生活在俗世间需要我带去抚养,给我吧然后就伸手要抱孩子。杨坚父母会给吗肯定不会。你谁呀人家正要送医院,你突然过来说这么一通莫名其妙的话谁信?没人相信借你吉言,请你走开没有那个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给一个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人抚养,杨坚父母也一樣可是杨坚喜欢那尼姑,一看见尼姑就笑一不见尼姑就哭。没有办法杨坚父母只能让这个尼姑来抚养。但是有条件可以给你养,鈈能带到什么山上否则谁知道你会把孩子怎么样。于是杨坚父母就在自家宅院里划出
最新章节:( 17:20)
刘飞是北大的高材生因为神秘的身世走上为官途,但宦海生涯博大精深,危机四伏始终以民为本的刘飞面对各路官场高手,谈笑风生淡定自若,輕描淡写之间各路腐败分子谈刘色变,实实在在的保证了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