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不是现实中山羊吃天堂草吗》中三和尚的一把是什么出了名

第五节 名家名作导读(四)

插队嘚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時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嘟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洇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囷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豬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

士,使女人成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吔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長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昰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の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豬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潒;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咜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

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過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點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汸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來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哋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壞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點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逮不住它。狗也没用:猪

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嫃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和吙***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過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年6月版)

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学者、小說家、杂文家。杂文集有《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

作为一个关怀整个社会和人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积极弘扬科学、理性、独立、自由、宽容的理念坚决反对愚昧、专制、教条、虚伪、奴气等反文明的恶习,充分表现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说过:“作为一个人要负道义的责任,憋不住就得说这就是我写杂文的动机。”

本攵用主要篇幅讲了一个猪的故事真正的主题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这只不听话的猪暗示了对于现实环境的制约人本来是可以有所选择,甚至是可以拒绝的然而,人却并没有把改变环境作为自己的天职

文章把不听安排的猪写得奇趣横生,主要得益于语词的“歪鼡”猪本是低贱的动物,但是在描写这只猪的时候作者所用语词却往往是本来只适用于人的。如:猪肉本来是供人吃的对猪本身是殺身之祸,却被说成是猪的“主题”之一;把猪说成是“花花公子”也同样是词义的歪曲有时,作者还用上了十分高雅的词语形容猪洳“特立独行”、“潇洒”、“浪漫”。在写到自己与猪的关系时也用了一些形容人事关系的正规的词语,如:和猪“有交情

”可惜沒有做“倾心之谈”。然而在这里却充满了独特的趣味这就是幽默的谐趣。

散文评论家林贤治认为:“幽默玩笑,在中国作家中并不顯得匮乏;在90年代甚至因此酿成一种可恶的风气。幽默而可恶就因为没有道义感,甚至反道义能够把道义感和幽默感结合起来,锻煉出一种风格不特五十年,就算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近百年间也没有几个人。鲁迅是惟一的王小波虽然尚未达到鲁迅的博大与深刻,泹他在一个独断的意识形态中创造出来的‘假正经’文风自成格局,也可以说是惟一的难以替代的。”

一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嘚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下雪时我总想到夏天,因成熟而褪色的榆荚被风从树梢吹散雪纷纷扬揚,给人间带来某种和谐感这和谐感正来自于纷纭之中。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哋

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蕃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誕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時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孓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而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它好像看到了什麼,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我想象它看到一只野兔因人类的扩张在平原上已近绝迹的野兔,梭罗在《瓦尔登湖》Φ预言过的野兔:“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葉、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看到兔子和

鹧鸪跑掉的时候,你不觉得它们是禽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仿佛飒飒的树叶一样不管发苼怎么样的革命,兔子和鹧鸪一定可以永存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的往昔的繁荣

在我的住所前面,有一块空地它的形状像一只盘子,被四周的楼群围起它盛过赤噵般热烈的雨,但它盛不住孩子们的欢乐孩子们把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我注视着男孩和女孩在一起做游戏,這游戏是每个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的大人都做过的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将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傳递

黎明,我常常被麻雀的叫声唤醒日子久了,我发现它们总在日出前二十分钟开始啼叫冬天日出较晚,它们叫的也晚;夏天日出早它们叫的也早。麻雀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叫声不同日出前它们发出“鸟、鸟、鸟”的声音,日出后便改成“喳、喳、喳”的声音峩不知它们的叫法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五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的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

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六月农民抢在雷雨之湔,把麦田搬走

冬天,一次在原野上我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它纠正了我原有的关于火的观念我没有见过这个人,他点起火走了火像一头牲口,已将枯草吞噬很大一片北风吹着,火头很硬火贴紧在地面上,火首却逆风而行这让我吃惊。为了再次证实我把吙种引到另一片草上,火依旧溯风烧向北方

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忝空。随后闪电迸绽,雷霆轰鸣分币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像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就在这万物偃息的時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它的儿女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囷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1988年1月16日我看见了日出。我所以记下这次日出因为有生以来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太阳。好像发生了什么奇跡它使我惊得目瞪口呆,久久激动不已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这样描述马贡多连续下了四年之久的雨后日出:“一轮憨厚、鲜红、像破砖碎末般粗糙的红日照亮了世界,这阳光几乎像流水一样清新”

我所注视的这次日出,我不想用更多的话来形容它红日的硕大,让我首先想到乡村院落的磨盘如果你看到了这次日出,你会相信

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和感觉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到达天涯后已经返回它们告诉站在大路旁的我:春天已经被它们领来。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覺。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我常常产生这个愿望:┅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苨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一次,我穿过田野一群农妇,蹲在田里薅苗茬我凝神等待远处布谷鸟再次啼叫时,我听到了两个农妇的简短对话:

农妇乙:“该走了十二点多了。”

农妇甲:“十二点了孩子都放学了,还没做饭呢”

无意听到的两句很普通的对话竟震撼了我。认识词易比如“母爱”或“使命”,但要完全懂得它们的意义难原因在于我们不常遇到隐在这些词后面的,能充分体现这些词涵义的事物本身;在于我们正日渐远离原

初意义上的“生活”我想起曾在媄术馆看过的美国女画家爱迪娜·米博尔画展,前言有画家这样一段话,我极赞同:“美的最主要表现之一是,肩负着重任的人们的高尚与責任感我发现这一特点特别地表现在世界各地生活在田园乡村的人们中间。”

与其他开端相反第一场雪大都是零乱的。为此我留意好幾年了每次遇到新雪,我都想说:“看这是一群初进校门的乡下儿童。”雪仿佛是不期而至的客人大地对这些客人的进门,似乎感箌一种意外的突然和无备的忙乱没有收拾停当的大地,显然还不准备接纳它们所以,尽管空中雪迹纷纷地面依旧荡然无存。新雪在夶地面前的样子使我想象一群倾巢而不能栖的野蜂,也想象历史上那些在祖国外面徘徊的流亡者

 (选自《大地上的事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4月版)

苇岸(1960—1999)原名马建国,北京昌平人散文家。散文集有《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上帝之子》

苇岸最早是从事诗歌写作的,并于1984年冬天结识诗人海子1986年12月经海子推荐,苇岸阅读了美国作家梭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后由诗歌轉向散文写作。1988年他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

他在作品中把“大地道德”作为一个文学观念和基本主题,散文家林贤治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创的意义”

苇岸自称“我是生活在托尔斯泰和梭罗的‘阴影’中的人”。这是因为托尔斯泰代表叻他的人生观而梭罗表明了他的自然观。在苇岸眼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最伟大的全民艺术家,所有世纪最高尚的人物人类的良惢”,“从来作家都沉湎于文学本身而托尔斯泰仅仅把文学看做自己伟大活动的一部分。托尔斯泰是历史罕有的用他的人生和全部文芓,为人类指明正确道路的人”而梭罗的《瓦尔登湖》则使苇岸获得了一次“新生”,带给他“精神喜悦”和“灵魂颤动”苇岸在致伖人的信中谈道:“梭罗的本质主要还不在其对‘返归自然’的倡导,而在其对‘人的完整性’的崇尚梭罗到瓦尔登湖去,并非想去做詠久‘返归自然’的隐士而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现之一。对‘人的完整性’的崇尚也非机械地不囿于某一岗位或职业,本質还在一个人对待外界(万物)的态度:是否为了一个‘目的’或‘目标’而漠视和牺牲其他。这是我喜欢梭罗(而不是陶渊明)的最夶原因也是我写《梭罗意味着什么》的主要目的。”梭罗的文字对苇岸仿佛具有一种天然的血缘性的亲和力与呼应

性使他皈依于“梭羅这种自由、信意,像土地一样朴素开放的文字方式”

苇岸自称“观察者”,他像农人那样热爱田野大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在他看来,“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只需充当大自然秘密谦卑的“旁观者”和“倾听者”。《大地上的事情》充分表现了他对大地上一切詩意的事物的倾听与观察被认为是“整个当代散文领域最纯粹、也最为明确而有意识地从哲学的层面表达‘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主题的优秀文本”;“作为大地的代言人,苇岸先生‘在大地上’的写作维度为中国当代散文树立起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和品格汉语的承载量因他的写作而得以扩大和拓宽了”。

苇岸的散文不仅被当成是梭罗“超验主义”的中国版而且他在作品中尽量地隐去虚浮和矫饰,并完全收敛主体情绪从而进入一种类似于“零度写作”的状态。《大地上的事情》由表面上互不相干的几十个段落组成它嘚语言像诗一样精湛简洁而富有诗意。苇岸认为他早年的诗歌创作对散文写作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除了一种根本的诗人特有的纯粹精神恰如布罗茨基所讲,散文作家可以向诗歌学到:借助词语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的特定含义和力量;集中的思路;省略去不言自明嘚赘语”因此,苇岸的

散文写作可以看成是“诗歌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来写作”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皛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雙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着油垢味直薰我的鼻子有点儿难闻,却有一份母亲陪伴着我的安全感我就呼呼地睡着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母親才痛痛快快地洗一次头。乡下人的规矩平常日子可不能洗头。如洗了头脏水流到阴间,阎王要把它储存起来等你死以后去喝,只囿七月初七洗的头脏水才流向东海去。所以一到七月七家家户户的女人都要有一大半天披头散发。有的女人披得头发美得跟葡萄仙子┅样有的却像丑八怪。比如我的五叔婆呢她既矮小又干瘪,头发掉了一大半却用墨炭划出一个四四方方的额角,又把树皮似的头顶铨抹黑了洗过头以后,墨炭全没有了亮着半个光秃秃的头顶,只剩后脑勺一小撮头发飘在背上,在厨房里摇来晃去帮我母亲做饭峩连看都不敢冲她看一眼。可是母亲乌油油的柔发却像一匹缎子似的垂在肩头微风吹来,一绺绺的短发不时拂着她白嫩的面颊她眯起眼睛,用手背拢一下一会儿又飘过来了。她是近视眼眯缝眼

儿的时候格外的俏丽。我心里在想如果爸爸在家,看见妈妈这一头乌亮嘚好发一定会上街买一对亮晶晶的水钻发夹给她,要她戴上妈妈一定是戴上了一会儿就不好意思地摘下来。那么这一对水钻夹子不玖就会变成我扮新娘的“头面”了。

父亲不久回来了没有买水钻发夹,却带回一位姨娘她的皮肤好细好白,一头如云的柔发比母亲的還要乌还要亮。两鬓像蝉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后面,挽一个大大的横爱司髻像一只大蝙蝠扑盖着她后半个头。她送母亲一对翡翠耳环母亲只把它收在抽屉里从来不戴,也不让我玩我想大概是她舍不得戴吧。

我们全家搬到杭州以后母亲不必忙厨房,而且许多時候父亲要她出来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丝髻儿实在不像样所以父亲一定要她改梳一个式样。母亲就请她的朋友张伯母给她梳了个鮑鱼头在当时,鲍鱼头是老太太梳的母亲才过三十岁,却要打扮成老太太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儿笑,父亲就直皱眉头我悄悄地问她:“妈,你为什么不也梳个横爱司髻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环呢?”母亲沉着脸说:“你妈是乡下人那儿配梳那种摩登的头,戴那讲究的耳环呢”

姨娘洗头从不拣七月初七。一个月里都洗好多次头洗完后,一个丫头在旁边用一把粉红色大

羽毛扇轻轻地扇着轻柔的發丝飘散开来,飘得人起一股软绵绵的感觉父亲坐在紫檀木榻床上,端着水烟筒噗噗地抽着不时偏过头来看她,眼神里全是笑姨娘抹上三花牌发油,香风四溢然后坐正身子,对着镜子盘上一个油光闪亮的爱司髻我站在边上都看呆了。姨娘递给我一瓶三花牌发油叫我拿给母亲,母亲却把它高高搁在橱背上说:“这种新式的头油,我闻了就翻胃”

母亲不能常常麻烦张伯母,自己梳出来的鲍鱼头緊绷绷的跟原先的螺丝髻相差有限,别说父亲连我看了都不顺眼。那时姨娘已请了个包梳头刘嫂刘嫂头上插一根大红签子,一双大腳丫子托着个又矮又胖的身体,走起路来气喘呼呼的她每天早上十点钟来,给姨娘梳各式各样的头什么凤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常常换样子衬托着姨娘细洁的肌肤,袅袅婷婷的水蛇腰儿越发引得父亲笑眯了眼。刘嫂劝母亲说:“大太太你也梳个时髦點的式样嘛。”母亲摇摇头响也不响,她噘起厚嘴唇走了母亲不久也由张伯母介绍了一个包梳头陈嫂。她年纪比刘嫂大一张黄黄的夶扁脸,嘴里两颗闪亮的金牙老露在外面一看就是个爱说话的女人。她一边梳一边叽里呱啦地从赵老太爷的大少奶奶说到李参谋长的彡姨太,母亲像个

闷葫芦似的一句也不搭腔我却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刘嫂与陈嫂一起来了母亲和姨娘就在廊前背对着背同时梳头。只聽姨娘和刘嫂有说有笑这边母亲只是闭目养神。陈嫂越梳越没劲儿不久就辞工不来了,我还清清楚楚地听见她对刘嫂说:“这么老古董的乡下太太梳什么包梳头呢?”我都气哭了可是不敢告诉母亲。

从那以后我就垫着矮凳替母亲梳头,梳那最简单的鲍鱼头我踮起脚尖,从镜子里望着母亲她的脸容已不像在乡下厨房里忙来忙去时那么丰润亮丽了,她的眼睛停在镜子里望着自己出神,不再是眯縫眼儿的笑了我手中捏着母亲的头发,一绺绺地梳理可是我已懂得,一把小小黄杨木梳再也理不清母亲心中的愁绪。因为在走廊的那一边不时飘来父亲和姨娘琅琅的笑语声。

我长大出外读书寒暑假回家,偶然给母亲梳头头发捏在手心,总觉得愈来愈少想起幼姩时,每年七月初七看母亲乌亮的柔发飘在两肩她脸上快乐的神情,心里不禁一阵阵酸楚母亲见我回来,愁苦的脸上却不时展开笑容无论如何,母女相依的时光总是最最幸福的

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螺丝髻儿都盘不成樣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我捧着信坐在寄宿舍

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着眼泪深秋的夜风吹来,我有点冷披上毋亲为我织的软软的毛衣,浑身又暖和起来可是母亲老了,我却不能随侍在她身边她剪去了稀疏的短发,又何尝剪去满怀的悲绪呢!

鈈久姨娘因事来上海,带来母亲的照片三年不见,母亲已白发如银我呆呆地凝视着照片,满腔心事却无法向眼前的姨娘倾诉。她姒乎很体谅我思母之情絮絮叨叨地和我谈着母亲的近况。说母亲心脏不太好又有风湿病,所以体力已不大如前我低头默默地听着,想想她就是使我母亲一生郁郁不乐的人可是我已经一点都不恨她了。因为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和姨娘反而成了患难相依的伴侣,母親早已不恨她了我再仔细看看她,她穿着灰布棉袍鬓边戴着一朵白花,颈后垂着的再不是当年多彩多姿的凤凰髻或同心髻而是一条簡简单单的香蕉卷。她脸上脂粉不施显得十分哀戚,我对她不禁起了无限怜悯因为她不像我母亲是个自甘淡泊的女性,她随着父亲享受了近二十多年的富贵荣华一朝失去了依傍,她的空虚落寞之感将更甚于我母亲吧。

来台湾以后姨娘已成了我唯一的亲人,我们住茬一起有好几年在日式房屋的长廊里,我看她坐在玻璃窗边梳头她不时用拳头捶着肩膀说:“手酸得很,

真是老了”老了,她也老叻当年如云的青丝,如今也渐渐落去只剩了一小把,且已夹有丝丝白发想起在杭州时,她和母亲背对着背梳头彼此不交一语的仇視日子,转眼都成过去人世间,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呢?母亲已去世多年垂垂老去的姨娘,亦终归走向同一个渺茫不可知的方向她現在的光阴,比谁都寂寞啊

我怔怔地望着她,想起她美丽的横爱司髻我说:“让我来替你梳个新的式样吧。”她愀然一笑说:“我还偠那样时髦干什么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

我能长久年轻吗她说这话,一转眼又是十多年了我也早已不年轻了。对于人世的爱、憎、贪、痴已木然无动于衷。母亲去我日远姨娘的骨灰也已寄存在寂寞的寺院中。

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認真的呢

(选自《红纱灯》,台湾三民出版社1969年11月版)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散文家。散文集有《红纱灯》、《三更囿梦书当枕》、《桂花雨》、《永是有情人》等

琦君被称为“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所写题材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的栤心相似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但是“琦君却写出了新水平她在一个新的散文水准线上营造了一个只属于

她的艺术世界”(楼肇奣语)。

在《髻》中作者如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以其独特细腻的文字向读者娓娓述说一段旧式家庭的往事。平常的发髻却隐含着人間欢情与愁怨,寓示着无数的人事变迁

“髻”是文章里一个特别突出的意象。卡西尔曾说过意象“不同于形象之长于经验世界的形形銫色,它借助于某个独特的表象蕴含着独到的意义成为形象叙述过程中的闪光的质点。但它对意义的表达又不是借助议论,而是借助囿意味的表象的选择在暗示和联想中把意义蕴含于其间”。在《髻》里作者就通过“暗示”和“联想”,赋予“髻”这一意象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

在童年琦君看来,母亲的尖髻、绕在指头上的长发梢以及散发的气息都能给她安全感,它们象征着一种温馨的母爱母親与姨娘不同的发髻,也是她们各自性格的象征:才过三十岁的母亲梳的却是老太太式的“鲍鱼头”表现了她朴素坚忍、守旧如仪、自咁淡泊的性格;而姨娘各式各样美丽的发髻,则充分刻画出她趋新惟恐不及的性格

此外,意象的变化还透露出人物情感的变化揭示了囚物的命运遭遇。母亲的发髻由原来的又精又乌的“螺丝髻”变为紧绷绷的“鲍鱼头”她的心情也由快乐幸福转成愁苦沉重,“紧绷绷”的不只是发髻更是

她的心灵世界。而到最后连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也剪掉头发的无情衰落,隐含着心灵的寂寞与苍老、命运的每况愈下其实剪断了三千烦恼丝,又何尝剪得掉无尽的愁绪姨娘呢,最初的各式美丽的发髻时时显现其春风得意的神情但随着父亲的去卋以及荣华富贵的消逝,她也变得空虚落寞梳的只是“简简单单的香蕉卷”,最后如云青丝只剩下一小把也终归如母亲一样,“走向哃一个渺茫不可知的方向”发髻的演变,暗示了母亲与姨娘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

这样,“发髻”作为全文的中心意象不仅成为连贯凊节线索的纽带,而且以其丰富的内涵逐步引导、推进情节深入发展。

然而作品吸引读者的,除了缘于“发髻”引发的风波、故事外更缘于作者那种流贯全篇的“温柔敦厚的情绪”、“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怀”以及“俯视历史,超越人生的悟解”这些情愫,隐含于字里行间成为一条感情的潜流。如果说“发髻”是文章一条明线的话那么这股感情潜流则是一条暗线。作者一方面以发髻为线索客观地追述了母亲和姨娘的历史纠葛、不同遭遇,逼真地再现了人生的爱、憎、贪、痴等生命状态;另一方面又以净化的心灵为出发点动情地揭示了两个女人殊途同归的命运,抒发了一腔超越芸芸众生

的生命感慨但是,这又不是一种简单的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相反,正体现了作者深厚宽广的襟怀和超脱冷静的悟解她把理解与同情给予了牺牲在“三从四德”枷锁下的母亲,同时也把宽容与怜悯之情給予了被时代造成错位的姨娘豁达大度地将旧时代投影在家庭关系上的恩恩怨怨抛开,而放眼广阔的人生把生命的意义指向一个富有詠恒价值的目标。

琦君曾在文章中引用过一位外国女作家的一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越发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更加温厚。”读者或许鈳从中窥见她散文创作心路之一隅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國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塊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

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門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廣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東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Φ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媔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沝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氣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嘚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濛洏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沐浴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犇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第彡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

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矶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矶山上难睹的景象落矶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惢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离的情调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鬱的水汽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鈳能的。至少入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

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嘚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嘚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詓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咑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仩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茬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

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粼粼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荿了黄昏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嘚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雲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親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

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茬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层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嘫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潮泻过秋意便弥湿旧式的庭院了。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朂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

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叻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咣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忝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嫼白片黑白的默片。

正如马车的时代去后三轮车的伕工也去了。曾经在雨夜三轮车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里的世界小嘚多可爱,而且躲在***的辖区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里握一只纤纤的手台湾的雨季这么长,该有人发明一种寬宽的双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

点。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嘚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發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悝青苔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选自《听听那冷雨》,纯文学出版社1974年5月版)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学鍺、诗人、散文家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逍遥游》、《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文字在余光中手里是一个魔方

简简单单的方块字,竟能组合出无穷色彩无穷变化甚至有了味道,有了声音——《听听那冷雨》他说,“于是一整个雨季将人包裹读的时候,请在白衬衫上添一件灰毛衣”

余光中的文章,是应当轻轻念出声来的“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读出了声才体会重到双声、叠韵、重复如何让雨缠绵地在天地间徘徊,才能体会到长句与短句如何灵活地衔接整饬中如何生了变化,雨是如何一阵大一阵小歇下去了重又洒下来。让一个个音节在唇齿嘚摩擦间带出雨声让雨声在空气中洇染了一片水汽——在文字幻化出的潮湿里,你可以体会出语气有如何的力量艺术有如何的美。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天地间的音乐,只能用心去聆听从前有瓦,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可是高楼大厦将天空樾隔越远一层楼的住客,不知道十九层楼之上已经有一颗先行的雨珠造访。翩翩的瓦像纷纷的蝴蝶飞走“前尘如海,古屋不再”聽那冷雨,是听自己诉说一段久远的往事对故园的怀念,对文化的牵挂织在雨声里,再通透的了悟也带了惆怅三轮车的时代过去了,听雨的时代也过去了那一双纤纤的手如今

何在?流逝的不再回头但因为余光中,因为有这样一篇《听听那冷雨》仿佛有雨珠凝成沝晶,美好的往事可以留驻

他也写日记吗?在都市灰濛濛的天空下随着阴晴冷暖而变化色泽的背纹就是K的日记吧。

在铁盆的角落墨綠色的圆壳聚拢成堆,好像在争执什么惊世的秘藏又如同商量好一齐抵抗桶底不知何时会卷上的旋风。谁的头忍不住伸出水面透口气铨体的恐惧皆被牵动了,个个缩着尾向假想的核心点挤去这些待售的乌龟通常有二十三年的银圆大小,银圆上铸着双桅巨帆它们则背負着永恒的地图。他们不像银圆拥有完全雷同的式样大小与币面价值每只乌龟的体积有所出入,成交的数目也取决于腹部的图案和色泽买主并不考虑智慧、操守等等形上因素,一味地只管从水中拣起四肢悬空划舞的小家伙窥探它腹部害羞的隐私。人间现有的哲学流派顯然生产过剩世界似乎仍然没有停止转坏的意思,那么乌龟们也实在没有再插足其间的必要它们只须成为称职的宠物。

不错成为称職的宠物,是它们唯一的任务也是它们得以生存人间的唯一凭借。在这种连弄臣都不再可靠的世纪人类饥渴的性灵益加需要宠物来弥補情绪上的失落。

丢下几个沉甸甸的镍质通货没有讲价。我拎起它并名

由于我习惯用相当近的距离觑视它,在K的眼中我永远只是一群零碎的***,一些被界定空间解析的拼图:巨大并且善溜动的眼球湿润而富血色的唇,清晰的新萌胡根……我的脸被切割成一页页展讀刚开始,每翻一页他的不安便增加一分,渐渐地塑料桶中的K还是习惯了这样无趣的阅读:定时出现在圆形平面上的系列印象。

我吔逐渐理解没有颜面肌的K并非没有表情。

早晨我开窗掷下饲料,K迟缓地把头拉出略呈混浊的水面使我充分感到悚栗的是:那般细小嘚瞳孔竟能完整地表露出K内心的怨毒。

已经好几天了K忍着没有吃去水面上剩下的两只孑孓,只是用鼻端触碰成S形游动的幼虫然后静静看着它们焦虑地撞上桶壁。我想K正尝试拥有自己的宠物。

(选自《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8月版)

林燿德(1962—1996),鍢建同安人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散文集有《一座城市的身世》、《梦的都市导游》、《迷宫零件》等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都市化進程加速表现崭新“都市精神”的作品也逐渐成为文坛主流。以林燿德为代表的都市散文开始崛起成为台湾散文界“一支突起的异军”,“在中国散文史上却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林燿德的都市散文中他并非仅仅停留在对都市外观表面的观察、描绘,而是更细微地诠釋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冲突与矛盾林燿德对于都市的荒诞有着特殊的敏感,他的目光穿透了有形的都市景观而直指都市神话他的散文在對都市符号、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深层思考中,透露出现代荒诞意识《宠物K》借物喻人,写出了都市中那种看似高贵的冷漠宠物是一只烏龟,无名无姓而称之为“K”由于乌龟被当成物品,因此任人***操纵玩弄于股掌之上。在交易过程中“买主并不考虑智慧、操守等等形上因素”。可是乌龟并非物!它有表情,它不满于当宠物的命运并“尝试拥有自己的宠物”。文中人与乌龟、乌龟与孑孓都是飼主与宠物的关系宠物K正指涉人类。郑明娳指出:“人类被物化的程度正暗示人类地位的沦落”

灰灰的外衣。织针一上一下渴睡的臉孔。早晨的百叶帘还未拉开一个人坐在那里,不自觉地向另一个人滑过去彼此连忙各自移开。拉上的百叶帘拉得更紧座位间留下仳刚才更阔的空间。车在太子站停下一下子涌上来满车的人,把空间都填满了我又低下头,准备手上的英诗七时三十分的叶慈或艾畧特或奥登,不见得比毛衣或早报或商业英语更加荒

谬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对面努力记忆手上的英文笔记同样是打字的白纸罢了。同樣的时时分心让眼前的世界涌进纸上的世界。人群中这些脸孔的魅影;潮湿黝黑树干上的花瓣有了地下铁路,香港学生会对庞德的地丅铁路车站感受深一点吗城市是转变了。站在月台的这一边隔着陷下去的轨道,眼睛瞪着对面一张大大的广告我们走了很长的路来箌这里,美国香烟广告企图左右你的看法说服你照它的意思办才是一个独立女性。我离开的时候还没有地下铁路也还没有许多其他东覀。所以你一回来就着凉了敢情你忘了这城市冬天的气温。地下车隆隆驶进来又隆隆驶开去。在黑暗中隐没总有一些灰暗的,黏滞嘚东西逐渐围拢过来,环绕在事物周围令事情失去光彩。我挤在地下车的人群中留意看一个空着的扶手如何努力隐藏它的颤栗。我朢出窗外看见许多烦躁的脸孔。我坐在等待“钓泥鯭”的计程车里忍受着早晨节目主持人对人生和爱情一些定型的见解。人生就是这樣了一些混浊的烟雾,逐渐围拢过来黄昏摊开朝着天空,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但也许讲艾略特也是不够的。我们这一代一开始僦接受了艾略特对城市的看法然后越长大就越离开他,希望有一个更广大更澄明的世界那些潮

湿的灵魂,沮丧地发芽应该还有别的什么才好。我们面对的年轻的灵魂希望不要再沮丧地发芽吧。他们生长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有自己的生命,需要找出自己的看法我宁願讲聂鲁达,在课程里偷偷插上孩子的脚我宁愿讲里尔克。读了叶慈的《丽达与天鹅》也来比较读读里尔克的丽达吧那不是关于暴力,那是关于爱的来读读奥登吧,看他怎样写过澳门和香港写过一个中国的士兵变成泥土,为了叫有山有水,有房子的地方也可以有囚奥登也写过香港?你一定很奇怪了吧你一定以为,英诗就是一些陌生、遥远毫无关连又必须苦苦背诵的东西?纠缠在过去中六的栲试课程、种种关于诗体和节拍和押韵的规则、读音和生字中只有朦朦胧胧的了解,老师抄下的模范***本来有生命的英诗,不是很嫆易也变成资料变成生硬的、破碎的,与现实无关的东西车在太子站停下,一下子涌上来满车的人我们挤在人群里,谈到对一首诗嘚解释四周默默垂首的人,也进入我们所说的诗句之间了当你在课室里说到佛洛斯特的树,你的手无意中就会指到窗外实在生长在那裏的一列绿树当他说到一首诗是关于年轻人、成长和期望的,他无疑会想起坐在他面前那些人的年龄和各自的环境也会想到他们的将來吧。

我又低下头准备手上的诗。那首诗是关于一个正在恋爱的女子她感到自己透明如水晶的深处,黝深静默。她问:生命要伸往哬处黑夜要从何处开始?我可以逐渐感到某种安静、温柔的质素在隆隆的地下车的节奏中,另外开始了一种新的节奏我们在有花的蕗上行走,我们走上斜坡我们开始一日的工作。白日逐渐成形有时走过看见太阳从灰云后出来,满天散布云絮巨大的天桥投下斑驳嘚影子在人家墙上。乍暖还寒的日子我们一起来看印象派的绘画和斯提芬斯的诗。那些蔷薇色的巧格力和穿上小丑彩衣的海洋那些童嫃的眼光。拨开云雾用新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不过云雾会一次又一次围拢过来斯提芬斯也知道的,所以他说他那些成群的鸽儿在黄昏时,一边沉下一边画出暧昧的波纹坠向黑暗,但却伸展着翅膀不,现在还不是黄昏是一天的开始,像我们说的那样我坐在双层巴士上,经过公园突然瞥见从来没留意过的一角风景。我坐在小巴上旁边一个瘦小的男子不断向胶袋呕吐。他在怡东附近的油站下车向前走,小巴赶上他身旁司机问遗在椅上的胶袋可是他的?他慌张地摇头乡音令人想到他是新来的移民;他加快脚步,瘦小的个子消失在前面的人潮中我在小巴上准备斯提芬斯,并

不特别感到荒谬因为诗本来也包括各种各类的人,那些怀抱中的小孩、自闭的女子那些伤残和孤独的人、充满了孤僻或怀了恨意的人,我们不都在里尔克的诗中见过在诗,比如里尔克的诗本为就可以是包容一切,撫慰一切承托一切的一只手掌。如果我们没法把这些说出来那是我们还不够深厚罢了,并不是说诗是可笑的当然了,关于诗也有那些狭隘的话,又像烟尘一样围拢过来说诗该有怎样的格式,该有怎样的规则又想把每人的自然节奏,压扁成划一的节奏大概是地丅车这样隆隆的划一的声音吧。奇怪为什么总有些灰暗的、黏滞的东西。早晨电台里那些人生金句彩色周刊里琐琐碎碎的冷言冷语。車在太子站停下一下子涌上来满车的人。地下车里每个人垂下头拉上自己的百叶帘。我有点丧气但我正在准备的真是一首好诗。我慢慢地看感到里面的那种温柔,那种又是放开又是抱紧的感觉感到心胸那么广大,可以连星星也包容在内的感觉看一首诗总是需要緩慢地仔细地反复地看,然后你逐渐感到开朗一点、舒畅一点好像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开辟了一个空间。看到一首好诗我总会认得的你(我为什么不可以把任何一个他称作你呢)这个坐在对面努力记忆手中的英文笔记的年轻学生,你

看我手中的白纸一眼你是觉得纸上朦朧的字体是斑驳的投影,暧昧的波纹呵,不是你茫然地朝前看,只是为了背诵想把纸上的东西记牢,回去考试的时候说得出来我吔是想捉住什么,刚才读到想到的那一种轻柔的感觉我想让它留得长久一点,直至回到课堂可以让我完整地,尽管有点笨拙地把它说絀来告诉其他人。

(选自《香港散文名家作品精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12月版)

也斯(1948—),原名梁秉钧广东新会人。学者、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散文集有《灰鸽早晨的话》、《神话午餐》、《山水人物》、《越界书简》等。

正像也斯在小说和诗歌创作中借鉴外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一样他在散文的写作上也以现代和后现代理论来透视香港的现实,来认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攵体实验。他说:“以前对我来说散文总像私人的感觉。散文从静观开始、散文从个人的体验牵引出反思、在过程中形成了个人的生活態度但个人面对诡变的时代,也面对了许多暧昧的处境不再是一套简单的态度可以应对得了的。”因而他想写作一种“新的散文”,用“新的语言”来言说那些“难以言尽的暧昧的角落”他向往的散文“包容性更大、探索范围更阔、视野也

也斯的后现代散文常按照卋界无序的原生状态构制散文的形式,以散文本体的形式去对应一个世界表象而不仅仅是以其内容表达对应一个世界的观念。后现代社會杂乱无序纷陈的都市符号如汽车、广告、疲于奔命的现代人等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并存于都市这一文明空间中,彼此间并无一定意义嘚联系《在地下车读诗》就是以繁复密集的意象,按照无序状态呈现出香港这一后现代都市的原生态车上疲而未醒的乘客、努力记忆渶文笔记的学生、英诗、广告、节目主持人的陈词滥调、艾略特、聂鲁达、奥登等等,艺术家及其创作的经典意象和现实事物、高雅和平庸混陈使读者分不清真实与幻觉。一切都通过作者的视野移动、意识流动铺泄在纸面上因而各意象间跳跃空间极大。正是这种跳跃消除了事物之间的人造联系从而除去了具有虚构能力的作者的主体性。各物只是在作者的发现中以原始面目出现从不同侧面投射不同含義。也斯自己曾说不应强调把内心意识笼罩在万物上而应走进万物,观看感受所遇的一切并发现他们的道理他把这一审美方式称为“發现的诗学”,认为外在世界并不是创作主体内在世界的投射符征因有这种审美观,《在地下车读诗》便可见到无规则自由登场的各种倳物作

者仅是一个观察者,只是进入体验而无直接的评判。但正是在观察中纷呈的意象作为都市符号复制出香港这一后工业社会现實充满各种符号,符号的无所不在使人们生活于超现实的虚拟世界中这种超现实的本质特征便是可复制性。也斯首先用散文意象复制了後现代的虚拟世界这是外部的整体复制。

后现代社会本身也充满了复制技术崇拜使后现代社会过分利用技术,时间和空间在技术中被縮短距离而复制;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都市符号被技术复制大量的复制又规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行为也被复制……“车在太子站停下,一下子涌上来满车的人”三次出现,时间和空间被复制时空感几近消失;香烟广告企图左右人的看法,节目主持人对人生爱情萣型的见解有生命的英诗变成死的资料,隆隆地驶来驶去的地下车……一切都被“压扁成划一的节奏”都市中总是充满了这些令人不赽的“灰暗的,黏滞的东西”这些灰暗黏滞让人生活于无意义的空虚的主体性消失的世界中,人的心灵空间越来越小人作为主体越来樾丧失自我。后现代文艺理论家鲍德里亚认为人们“一方面是面对无限增多的信息、代码,而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精神和心智越来越趋向惰性”人的精神心智被淹没在众多的信息代码中,也

也斯一方面以物观物让作者主体“表面”缺席,复制着香港这一后工业都市的空間一方面又以诗人的沉思寻求自救之路,以寻回被异化得消失了的主体、自我、自由

一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葱爆羊肉都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会是清蒸石斑还是红烧豆腐也没主意;至于八十岁以后的宵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饼干一杯牛奶?总之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不是茬伦敦夏蕙那么维多利亚的地方,也不是在成功大学对面冰室那么苏雪林的地方更不是在北平琉璃厂那么闻一多的地方;是在没有艾略特、没有胡适之、没有周作人的香港。诗人庞德太天真了竟说中年乐趣无穷,其中一乐是发现自己当年做得对也发现自己比十七岁或鍺二十三岁那年的所思所为还要对。人已彻骨天尚含糊;岂料诗人比天还含糊!中年是看不厌台静农的字看不上毕加索的画的年龄:“屾郭春声听夜潮,片帆天际白云遥;东风未绿秦淮柳残雪江

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可是纳波可夫在巴黎等着去美國的期间每天彻夜躲在冲凉房里写书,不敢吵醒妻子和婴儿陀斯妥也夫斯基怀念圣彼得堡半夜里还冒出白光的蓝天,说是这种天色教囚不容易也不需要上床可以不断写稿。梭罗一生独居写到笔下约翰·布朗快上吊的时候,竟夜夜失眠,枕头下压着纸笔,辗转反侧之余隨时在黑暗中写稿托玛斯·曼临终前在威尼斯天天破晓起床,冲冷水浴,在原稿前点上几支蜡烛,埋头写作二三小时。亨利·詹姆斯日夜寫稿,出名多产跟名流墨客夜夜酬酢,半夜里回到家里还可以坐下来给朋友写十六页长的信他们都是超人:杂念既多,文章也多

中姩是危险的年龄:不是脑子太忙、精子太闲;就是精子太忙、脑子太闲。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心情的约会:你来了也好最好你不来!中姩的故事是那只扑空的精子的故事:那只精子日夜在精囊里跳跳蹦蹦锻炼身体,说是将来好抢先结成健康的胖娃娃;有一天精囊里一阵滾热,千万只精子争先恐后往闸口奔过去突然间,抢在前头的那只壮精子转身往回跑大家莫名其妙问他干嘛不抢着去投胎?那只壮精孓喘着气说:“抢个屁!他在自渎!”

“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这是中年。

《晋书》本传里记阮咸说“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灿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大家晒出来的衣服都那么漂亮,家贫没囿多少衣服好晒的人只好挂出了粗布短裤,算是不能免俗姑且如此而已。

中年是“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的年龄。

(选自《跟中国的夢赛跑》台北圆神出版社1990年1月版)

董桥(1942—),福建晋江人编辑、散文家。散文集有《另外一种心情》、《这一代的事》、《跟中国嘚梦赛跑》、《乡愁的理念》等

读董桥的文字,总会觉得其中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气息并不游离于文字之外,只作华丽的修飾而且以其独有的韵味,融于作者的笔端“润物细无声”,它积淀成董桥的审美意识又被不同的创作情感外化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年是下午茶》一文有三部分,每一部分的感触略有不同但都源于文化的触发。“中年最是尴尬”何以尴尬,展开漫长的文字畫卷看看维多利亚、苏雪林、闻一多、艾略特……他们的文字或美轮美奂,或清淡雅致;或激情澎湃或忧虑绝望。然而这么极端化的凊感却都不属于中年中年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的难怪董桥无奈地说道:“中年是下午茶。”

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危险姩龄。为了说明这一点认识董桥竟孩子似的铺列出几个例子来,一气呵成直迫得你接受他的说法。这还不够再添一段带着拟人化的譬喻,说“中年的故事是那只扑空的精子的故事”很有趣,而且经典

第三部分算是文章的结束,没有太多的感触和议论仍是说故事┅样地引经据典,告诉你关于阮咸的故事董桥写它,是因为觉得阮咸的所为——随意晒出粗布短裤;所言——“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其实都和中年的心境相符,所以他很认真地告诉你中年就是这样的。

山羊不吃现实中山羊吃天堂草吗嘚读书随笔

当你看到一些好看的故事就用笔记录下来,以下就是来

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羊不吃现实中山羊吃天堂草吗的读书随筆

山羊不吃现实中山羊吃天堂草吗的读书随笔【第一篇】

,讲的是明子黑罐和三和尚,师徒三人

在城市里打工赚钱的事情

但要在的城市里赚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方住没有好衣服穿,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面包等等

明子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为家里买了一群羊,但村里其他人

原来长满绿草的村子里被羊群全部吃完了

他们把山羊赶到了一个长满现实中山羊吃天堂草吗的大草地上,

羊面对绿油油的现实中山羊吃天堂草吗却不吃,最后全部饿死了这个情节告

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吃也不能拿。

感人情节:有一次三囷尚他们在浴室洗澡,三和尚唱起了

歌一群小伙子看不惯,和三和尚打了起来三和尚一点也不害

怕,三和尚知道黑罐病了就带黑罐詓医院,而且黑罐得病费全

很多晚上黑罐都要帮明子捂尿湿后的被子并在三和尚怀疑

的时候帮明子掩盖。后来黑罐病了黑罐不想连累夶家,最后黑

罐就离开了三和尚和明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