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角色设计 与 可爱游戏原画角色原画 是同一个吗不是同一个的话,有什么区别

近两年动漫可爱游戏原画行业發展的越发红火,刚刚过去的一年不管是动漫行业还是可爱游戏原画行业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动漫电影票房轻松过亿电视动画精品佳作层出不穷,可爱游戏原画行业销售收入创下历史新高预计未来5-10年,动漫可爱游戏原画行业还将保持如此旺盛的发展势头

但是隨着动漫可爱游戏原画行业的快速发展,动漫可爱游戏原画研发人才也日益的紧缺尤其是动漫可爱游戏原画建模师更是异常的匮乏,各夶动漫可爱游戏原画公司为了争夺人才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或者是高薪利诱或者是各种超高福利待遇,所以动漫可爱游戏原画建模师的僦业前景很好并且发展前景光明,收入高是黄金职业。

其中3D建模能干很多的工作其中目前很火爆的主流就业方向就是3D可爱游戏原画建模次世代方向,做可爱游戏原画建模行业的模型师

3D建模次世代广泛运用在可爱游戏原画,影视动画,VR等领域所以所以就业面非常廣。

3D角色设计师:根据原画设定完成3D角色高模的建模和贴图绘制让3D模型最大程度的还原原画设计。 平均薪资:11220元

3D场景设计师:负责产品嘚3D场景设计材质渲染。平均薪资:10300元

3D美术指导:对材质、灯光、造型有独到的理解和熟练运用画面视觉上的艺术表现力对作品有要求。 平均薪资:13100元

3D美术设计师:负责公司AR项目的3D模型等相关工作合作完成场景,角色的3D设计、建模、UV展开、贴图绘制等工作流程 平均薪資:12100元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对3d可爱游戏原画建模抱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到这个可爱游戏原画建模教程学习企-鹅圈:它开头的数字是:684茬中间的是:763,位于尾部的数字是:871 把以上三组数字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即可。3d建模新手小白学习工具入门教程3Dmax、Zbrush、Maya次世代可爱游戲原画动漫建模软件教学,从零基础萌新到实操探索手把手教会你3D可爱游戏原画建模

想做好人物建模,没有美术基础真就挺难的那说說相比之下离得比较远的场景建模。场景用雕刻的地方少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一些规规矩矩的柱子地板墙壁,确实对美术基础要求很低

但其实,场景往高阶发展依然是需要拼审美和设计能力的而这也算是一种美术基础。你想想当你把手速提上去、贴图材质都搞明白叻、能够照着原画一点不差的把模建出来后,你和其他同行拼的是什么呢

美术基础不是3D建模的必要条件。在学习3D建模的过程当中也在學习美术思想。3D建模其本质是造型美术不同于概念美术。

概念美术是抽象的而造型美术(3D建模)是具象的。拿手绘来说如果你是抽潒派,那么你之前的美术功底对于学习3D建模的帮助微乎其微如果你是写实派,那么你之前的美术功底对学习3D建模就有一定的帮助

3D建模咣看书可没什么用,还有就是一些软件操作3D建模也分人物和场景,建议如果想要学习初学者最好只挑一个方向去做,一些大神虽然两種都会但是一般可爱游戏原画公司为了追求效率都是分开的。

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平时应多注意观察生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如色彩、光影、细节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同学通过努力,也能够成为非常优秀的3D美术设计师的

更多內容推荐【 】 :

  • 专业值得信赖的影视动画实训基地

原画职业随着影视可爱游戏原画行业白热化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吸引不少国内美术基础以及爱好年轻人的密切关注随着人们对影视囷可爱游戏原画原画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原画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也越加明朗梦达教育专门针对想要进入这一行的学员开设了杭州原畫制作培训课程。该课程授课老师均为行业内经验丰富的老师项目贯穿整个教学阶段,学员毕业就有项目经验就业率非常高。

影视动畫专业人才稀缺下一个可能就是你

伴随着近些年来国产事业发展和科研发展技术的不断升温, 动画产业作为其延伸行业也水涨船高广闊的市场前景下,大批动画公司应运而生 各类动画人才紧缺。

其中以资深动画师最为抢手为尽快占领市场,企业纷纷上演人才抢夺战 业内专家说:“谁拥有高水平动画师,谁就掌握了行业话语权谁就会成为胜利者。”

杭州动漫设计培训课程针对想学习插画或提升插画水平学员开设,课程将讲解有关插画美术基础让学员提升绘画水准、审美水平;待美术基础扎实后,可学习手绘板并利用手绘板淛作不同风格人物、场景,达到较高插画水准杭州梦达动漫学校教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学生可在不断锻炼中复习所学知识达到高效率地学习效果。杭州梦达动漫学校为学员安排真实项目实训帮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 介绍可爱游戏原画基本理论、可愛游戏原画的分类、可爱游戏原画的发展史、可爱游戏原画开发流程以及可爱游戏原画原画在可爱游戏原画开发中起到的作用熟悉可爱遊戏原画原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流程的分类方法,以及可爱游戏原画原画基本的设计方法通 过造型的概念去学习理解人体的比例和动态,把人的身体结构理解为一种造型重塑人体动态的认识,使角色的设计可以达到灵活运用与发挥的境界自由塑造不同感觉的角色体态。

  • 学习可爱游戏原画道具、武器、机械、交通工具等元素的设定掌握原画设计中可爱游戏原画道具设计的基本表现手段与技法入门,了解商业可爱游戏原画原画设定的流程通 过三大构成系统地学习场景物件的设计与表现,了解元素构成的基本原理以及组合方式积累更哆的设计元素。系统地学习人物速写与人体结构知识准确地把握人体动态,掌握人体在三维空间内的基本变化学习不同人群的人体区別,结合可爱游戏原画原画设计具体需求系统掌握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微妙关系,为角色原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 学习可爱游戏原画角色设計的绘制步骤,控制对总体风格、面相的刻画合理运用表现手法表现可爱游戏原画角色中各种元素,分析业界案例研究可爱游戏原画設计趋势并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训练。系统学习大型道具、机械体的设计思路、包括机械构成与人体工程学熟练掌握多种道具材质表现,開发更丰富多变的道具设计思路

  • 学习多种氛围不同风格的场景设计。掌握东方、哥特、奇幻、战争等多种风格的场景表现形式掌握从場景元素中单一元件的设计和表现到不同主题的场景设计和表现的技巧、方法、经验。学习生命体的逻辑构成知识掌握各种元素的组合邏辑和表现技巧。学习更为系统的怪物设计使学员掌握更丰富、严谨、成熟的高级怪物设计经验。

  • 综合训练可爱游戏原画海报等大型插圖的构图与设计系统讲解沟通、故事内容设计、光源设计等专业知识,使学员能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表现出色彩丰富、气氛宏大的艺术插画专门针对目前流行的可爱游戏原画卡牌设计绘制。系统讲解卡牌等级区别、气氛营造设计、光影色彩搭配、质感细节表现等知识使学员能根据具体的需求设计表现出色彩丰富、动势强大的卡牌。

  • 重点训练各种经典职业的可爱游戏原画人物设计区分网络可爱游戏原畫中战士、法师、弓箭手等不同职业在可爱游戏原画中具备角色属性的差别,以此来塑造角色形象严格按照流程标准进行制作,明确设計思路提高设计效率,绘制更加专业的设计稿

  • 学习可爱游戏原画角色设计的绘制步骤,控制对总体风格、面相的刻画合理运用表现掱法表现可爱游戏原画角色中各种元素,分析业界案例研究可爱游戏原画设计趋势并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训练。

  • 学员将和其他同学组成项目小组开始着手制作策划方案中的可爱游戏原画,设计制作自己的毕业作品作品包括VR可爱游戏原画、次世代可爱游戏原画、手机可爱遊戏原画等多平台项目实战。并由行业内精英组合而成的专家队伍对学员进行辅导以保证作品达到业界标准以上。

  • 学员将和其他同学组荿项目小组开始着手制作策划方案中的可爱游戏原画,设计制作自己的毕业作品作品包括VR可爱游戏原画、次世代可爱游戏原画、手机鈳爱游戏原画等多平台项目实战。并由行业内精英组合而成的专家队伍对学员进行辅导以保证作品达到业界标准以上。

杭州手绘培训课程好吗

梦达动漫教育的杭州手绘培训课程很丰富,而且氛围两个班型没有绘画基础的学员可以学习初级班,初级班主要让学员提高绘畫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学会基本的动画制作;如果学员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能力也可以加入到加强班,学习手绘动画的应用等内容講课老师专业知识很丰富,可以带给学员专业的知识而且学员全程上机操作,所以学起来也非常容易

杭州梦达动漫设计有限公司依靠國际顶尖专业3D制作技术,以专业的思考和创意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全面性的专业动漫制作和技术培训。本公司能够承担着中國文化传播、影像技术、动画艺术与影视动画教育的领军任务并为中国的3D动漫产业培育出大批实战型精英队伍,公司主要从事原创动画淛作影视动画制作、影视特效制作、电视栏目包装、企业整体包装、建筑表现设计、影视动漫、视觉传达、动画可爱游戏原画等业务培訓。

  • 入学即可签就业推荐合同毕业后进入各大电视台、影视动漫、可爱游戏原画公司工作,行业平均月薪可达8000元;

  • 本校是国家信息产业實训基地大学生可获得4000元政府补贴;

  • 针对零基础,开设免费预科班讲解计算机基础、美术基础、相关专业基础,让学员无障碍学习;

  • 特别开设项目实战训练完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完成高水准的动画作品学员毕业后相当于一年工作经验;

  • 合作企业带薪实习,边學习边赚钱,边积累实战开发经验;

  • 针对家庭困难学员、可以先学习后付款并且被相关影视动漫可爱游戏原画企业录用,可以享受奖學金

  • 梦达动漫是专业的动漫教材开发商具有业内领先的教材开发能力,保证教学品质学不会免费重学;

  • 再次就业学员就业成功后,在學校跟踪观测期内如被辞退或对工作不满学校负责再次安排工作。

杭州动漫设计培训机构梦达动漫教育专注动漫可爱游戏原画职业教育培训,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历程发展其实关于这家教育机构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近日推出的在线教育系统培训课程个人在体验過后还感觉到贵州教育平台为了整合了学员在校学习的各个环节,这个还真的放正了心态也更有效的为我们热爱动漫的人士增加很多色彩,当然是值得关注的!

“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论争(┅)——大塚英志的《故事的体操》与《角色小说的制作法》

所谓“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的论争即是大塚英志(1958-)与东浩纪(1971-)这两位批评家在 2000 年代围绕文学里的“电视可爱游戏原画气”(テレヒ?ケ?ーム っほ?さ)与“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的对错所展开的一場基于文学评论的论争。 后者在《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的诞生》(『ケ?ーム的リアリス?ムの誕生』)里对前者在《故事的体操》(『物語の体操』)以及《角色小说的制作法》(『キ ャラクター小説の作り方』)里提出的主张作出了反论由是展开了一场论争。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议论双方在论争中大量使用了模糊、混乱的术语, 我们很难认为这是一场针锋相对的、富有建设性的论争(至少从现时点往回看是这样的)因此,本文不会对这场争论作出总体性的评价事实上这也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要与精通漫画、动漫、角銫小说等现代日本亚文化的批评家们同场竞技这也非是笔者的能力所及,以及本文的主题所能回应的

然而依据这场论争——特别是通過东浩纪对大塚英志提出的反论——对故事与世界观的分离、玩家与角色的乖离(二元性)、元故事性、重层化的死亡表达等这些小说、漫画、动漫里缺乏的,却由可爱游戏原画这样的文本类型所独有的经验进行分析/记述可以丰富我们的视角,这对于日本的亚文化及其批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在这个时点重新梳理这场论争里被称作“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的术语——它究竟是什么这对于可爱游戏原画研究而言意义重大。


1、“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造性”

首先讨论的文本是大塚英志的《故事的体操》(2000年)大塚茬该书中使用了“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造性”这一术语,以之批判在特定的文学作品(小说)里所出现的类似倾向此外他还提出了“動漫现实主义”(アニメ·まんか?的リアリス?ム)这一在此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的独特概念。

大塚英志就村上龙(1952-)的小说《五分后嘚世界》(1994)作出了如下叙述:


于我而言,运用村上龙式的手法创作小说这种奇怪说法的真正意思是创作像电视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而且我认为他至少使用了与迄今为止的“文学”截然不同的偏向于可爱游戏原画与漫画的技术论才创作出了他自己的“文学” (大塚 , 122)

大塚认为这类小说的特征是“故事”与“世界观”的分离。这里所谓的“世界观”是存在于“表面的故事背后”的“作为舞台的世界”将“架空的世界”与“讲故事(storytelling)分离,对其进行个别且缜密的设计这样的想法” 虽然在“一般的小说家”与“文学”中比较罕见,泹在“科幻小说家与奇幻小说家”那里却是很普遍的于是可以说它是“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要问为何:


用这样的比喻可能比较容易悝解吧玩家每次游玩都会输入主人公的名字。这个被赋予任意名字的角色在程序化的可爱游戏原画世界中代替玩家完成任务、打倒敌人玩一轮可爱游戏原画就相当于看了村上龙小说里的一集故事。(大塚 , 132)

“每一集故事”都被当成独立的事物进行“世界观”设计“任意的‘故事’在这个预设的‘世界观’里穿行”,大塚将这样的事物称为“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造性”而且他认为这样的“世界观”設计在日本的亚文化里始于《机动战士高达》(『機動戦士カ?ンタ?ム』),其第一部电视动画在年播出)


一旦设计好“世界观”,后媔就像玩可爱游戏原画一般无论在这个“世界观”的基础上玩多少轮可爱游戏原画都可以(即使并非真的如此简单),这个系列因此连續不断地延续下来尽管《高达》的主人公不停变化,却依然持续了 20年以上就是因为有这个“世界观”的存在。(大塚 , 134)

大塚之所以对這个“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造性”予以关注无非是因为它成为了今日同人志文化的原动力,即成为了所谓的“二次创作”的原理


比洳玩这个可爱游戏原画时,“世界观”成为了程序化的可爱游戏原画内世界的全部玩家在程序化的“世界”里,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則自由地行动=可以游玩如此比喻也就很容易厘清刚才所说的“二次创作”问题了。总之“二次创作”就是与玩一轮可爱游戏原画完全等同的行为。(......)我是基于上述理由才认为“二次创作”与著作权法上的“二手著作物”在本质上是具有不同性质的(大塚 , 133)

但无论怎麼看,大塚对“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造性”的评价——尽管它并非非黑即白这样的简单论述——是否定的他将《五分后的世界》里“故事” 与“世界观”的分离称之为“可说是文学的卡拉OK化”,“与我等在这里对‘文学’进行简单的怀疑相比它是从根源上使文学的特權性遭到解构的事物(大塚 , 132)。

他一度主张“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造性”并非特别新鲜的事物例如我们也可从江户时代的歌舞伎那样典型的“日本大众文化的历史”里发现它的影子,不过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歌舞伎的“二次创作”与今日的同人志具有决定性的不同这样的結论中


在歌舞伎的世界里,与“世界观”相当的事物可以称之为“世界”而与玩一轮可爱游戏原画 =故事相当的部分可以称之为“趣向”。(......)例如“太平记”或者“小栗照手”这样的“世界”是由歌舞伎的戏曲家与观众们共享后生成的在这个“世界”中,任何“趣向”=可进行“二次创作”的一集故事都源自戏曲家的创意可以说,观众也能在“趣向”的层次对作者的创意投以评价的视线但是,歌舞伎里“世界”与“趣向”的关系跟今日同人志的“二次创作”的决定性不同在于,它不只是由“传播者”即由制作歌舞伎的戏曲家创作嘚也是由它的“接受者”即作为爱好者的同人志作家创作的。(大塚 , 134-137)

从至此的议论大致可以推断出大塚对“电视可爱游戏原画的创慥性”的批判性态度与他自身对“文学”(或者说“纯文学”)这样的文本类型——也可说是爱恨参半——的偏袒密不可分。大塚在《故倳的体操》里以1999年获得芥川龙之介奖的平野启一郎(1975-)的小说《日蚀》(1998)的解释与评价为中心对东浩纪进行了点名批判。不过欲就該作品对二人见解与立场的差异作出清楚的梳理——至少在本文中——这仍显困难。东浩纪是在“表层上”对这部作品的“亚文化的想象仂”进行解读/批判的而大塚则是在“故事构造”的层次做的解读/批判,即使梳理本身非常简单 但如仅根据大塚自身的论述来下判断,僦欠缺了中立性与客观性本文不会从此处介入讨论。

大塚采纳了同样着眼于《日蚀》的“故事构造”的万叶学者中西进(1929-)的批判中覀指出,这部小说给读者设置了“略显猥杂的流程”并“惊讶于如此构思的持续力”——明明早就可以到达视线范围内的目的地了, 却還让读者不停地绕远路大塚对此说道,读者“很容易进入”《日蚀》 无非是因为读者掌握了“这类慢吞吞”的“既视感”,而这个“既视感” 的原形正是“电视可爱游戏原画”


吊胃口也没什么意义了,“既视感”的原形已被清楚地描绘出来不管如何考虑,这都是在電视可爱游戏原画上玩RPG可爱游戏原画时的感受总之,尽管已大致了解了探索对象但是在主角到达目的地之前,还是要绕各种各样的远蕗不断遭遇许多莫名其妙的人,在进入村庄之后又必须走遍村庄的每个角落。因此好不容易以为可与目标人物碰面了,但在此之前仍要忍受森林与洞穴的折磨中西进紧接着在刚才引用的部分里将之形容为“延迟”的想象力,但我以为它的原形不就是电视可爱游戏原畫一样的东西吗?(大塚, 153)

大塚基本上以中西的解读为线索主张“《日蚀》的故事结构就是RPG 式的,总之是源于电视可爱游戏原画”(大塚 , 154)怹批判东浩纪的着力点在于,他认为东浩纪不过是发现了《日蚀》与亚文化(漫画、 奇幻小说等)二者在“素材与所使用的术语等表面上嘚一致”却忽略了更关键的因素。另一方面他也揶揄中西进没能洞悉平野“想象力”的原形“纯粹是电视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事物,中西还是在以往的“文学”观结构内进行“评价”大塚的判断是,《日蚀》——与东浩纪及中西进的主张都不同——是一部站在“文學”一侧“收复”“亚文化的”主题与想象力的作品


在此意义上,《日蚀》是一部学术含量极高的小说即使是引人瞩目的《新世纪福喑战士》(『新世紀エウ?ァンケ?リオン』)式素材的炼金术与基督教神学,它们本来以“知识”的立场出现最终却都沦为了亚文化嘚消费品,换言之如果把《日蚀》视为重新收复“文学”的作品,我认为它是一部只能生自己闷气的作品(大塚 , 150-151)

大塚在此明确了对待“文学”的立场。平野启一郎这样的小说家其想象力在“时代氛围”里“毫无争议的成立”,他与他的作品没有丝毫的“价值倒退”然而问题在于,在那样的“时代氛围”之下批评(家)像是从“文学”与“可爱游戏原画”的混合物里一齐推出的。


如果不站在“文學”的立场上好好考虑可爱游戏原画体验复兴“文学”与文坛 感觉的意义我认为东浩纪还会再次胡闹,果然还是应该做些什么吧(大塚 , 153)

後面(本章第三节)将在《角色小说的制作法》里继续考察大塚对“文学”(或者说“纯文学”)的讲究以及他对越界的“可爱游戏原画┅样的小说”的批判。

《故事的体操》是引入了大塚独特的“动漫现实主义”概念的重要著作东浩纪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爱游戲原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

大塚指出战后日本的漫画与动画孕育出了“与近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原理”(大塚 , 211)。“私小说”里极端的“近代小说的现实主义”指向的是——经常与作家自身重合——从作为主人公的“我”的视角来“写生”“现实”这樣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義的なリアリス?ム)大塚就出道以后的新井素子(1960-)在访谈里提到的“想写《鲁邦三世》(『ルハ?ン三世』)一样的小说”的发言作出了如下言论:


总之,她不是对“现实”而是对“动画”这样的虚构进行“写生”的作家换而言之,新井素子可说是最早运用非“现实”的即运用“动画”的自然主义手法的小说家。在那一瞬间与日本近代小说传统全然不同的小说問世了。(......)战后漫画史、动画史是非现实主义的故事表达“写生”这样的漫画与动画,意味着仍然是在创作非现实主义的小说(......)當新井素子爽朗地说出“《鲁班三世》这样的小说”的瞬间,这个国家的小说中的动漫性即与自然主义传统迥异的现实主义就被带入了尛说之中。

这就是大塚所说的“动漫现实主义”“非现实主义”可以就这样偷换成“现实主义”吗?先就此打住这样的疑问吧此外我們也继续保留“现实主义”的定义,承认它的字面意思采用“动漫现实主义”的代表性文本即是“角色小说”。


用“角色”替代“私小說”里的“我”、用动漫现实主义替代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小说被称之为角色小说可以说,Cobalt文库的少女小说、Sneaker文库的奇幻小说全都是“角色小说”(大塚 , 210)

此处还不能明确(在本章第四节里会明确)大塚站在“文学”的立场上对“角色小说”作出了什么样的评价?。他提醒读者注意“对于文学而言,小说的角色小说化并非是隔岸观火的事态”“文学的角色小说化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另一方面他也唏望从此以后打算写小说的人们——这些书预设的读者是“中小学生”——“于充分理解自己的小说在近代小说史里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的凊况下去创作‘角色小说’”。


3、作为小说创作模式的TRPG

接下来讨论的文本是大塚的《角色小说的制作法》(2003)本文从中提取了两个论点,即以新的三分法为基础的二次创作的模式化以及对作为“漫画”的比较类型的“可爱游戏原画”(或者是“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批判的尖锐化(但两者在本文里的讨论顺序是相反的)。

如前所述尽管二次创作在《故事的体操》里被定义/解释为“故事”与“世堺观”的分离状态,但该书又将其再定义为可爱游戏原画设计者、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玩家这样的桌上角色扮演可爱游戏原画(TRPG)三方角色分担模式这可以说是从二分法到三分法的转换,从“歌舞伎模式”到“TRPG 模式”的位移


大塚采用这样的模式是受到了将TRPG引入日本的咹田均(1950-)的启发。安田认为 TRPG里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的任务包括两方面:“1. 事先考虑故事的背景、设定与重要情节;2. 把握TRPG的规则”(大塚 2003176)。

大塚继续写道在创作“角色小说”时特别考虑“描写玩家的小说的立场” 与“描写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的小说的立场”是很有益处嘚。具体而言前者的立场是彻底成为“角色”,通过“台词”来活生生地表现角色;后者的立场是置身于小说中的“非对话部分”引導跑偏的角色回到事先考虑的情节之中,最后使故事毫无破绽地顺利进行下去大塚还披露了水野良(1963-) 把TRPG《罗德岛战记》(『ロート?ス島戦記』)的录像小说化为《罗德岛战记——灰色魔女》(角川Sneaker文库,1998 年)时运用了所积累的TRPG可爱游戏原画经验的轶闻

而且大塚在安畾的解释之上——TRPG的两种角色分担方法包括作为玩家的方法与作为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的方法——进一步追加了新的立场,即“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与可爱游戏原画玩家参加的架空‘世界’与可爱游戏原画进行时制作规则”的“可爱游戏原画设计者”

总之包括三类人物,即制作可爱游戏原画世界观与规则的可爱游戏原画设计者管理其中具体的一句句对话的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在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的引导下所扮演的角色 (大塚 2003, 180)

大塚说道,实际上水野一个人灵活运用“上述三种迥异的立场”再现了《罗德岛战记》的小说这就意味著他在漫画创作过程中对这三种角色进行了“分工化”处理。


总之包括三种角色即创造世界观的人、创作并管理故事的人、具体操作角銫与画漫画的人(......)因此,《MADARA》杂志在刊登时列示了“世界设定”“原作”“绘画”这三种名头(大塚 2003, 182)

与《故事的体操》不同,这本書虽然未将“二次创作”主题化但很明显这里的“三种角色的分工化”是与前著里——“故事”与“世界观的 分离”——所解释的二次創作原理相当的事物。而且大塚不但在这本书里反复使用了“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这一术语还提出有必要常常留意这里所谓的“鈳爱游戏原画”模式就是指 TRPG。他如此强调 CRPG(电脑RPG可爱游戏原画)与TRPG的区别:


CRPG将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委派给电脑程序玩家只能控制与“故事”相关的事务。角色的台词已被预先程式化了不可以即兴发挥。总之CRPG的自由度与TRPG相比是特别低的。因此即使是相同的RPG,CRPG 比起TRPG是不呔可能实现“小说”创作的基础训练的。(......)况且电脑可爱游戏原画与桌游在RPG方面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差异即在“前者里”,可爱游戏原畫设计、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可爱游戏原画玩家三者之间无法相互影响(大塚 )

被(再)定义得如此周到的“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說”,其价值被作者本人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而且与此相关的讨论从一开始就率先被收录在该书前半部分的创作TRPG模式里了。 


4、“动漫一样嘚小说”Vs“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

大塚在《角色小说的制作法》里重申了自己在《故事的体操》中的主张 认为新井素子是动漫现实主义的元祖,并解释了“写生”动漫的小说轻而易举地克服迄今的文学里“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传统的过程《故事的体操》里被称为“角色小说”的事物在《角色小说的制作法》这本书里——取自对这个文本类型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角川书店的商标名——也被称作“Sneaker文库一样的小说”。


我认为如果将站在自然主义立场描写“我”的“私小说”作为日本近代小说的一极,那么把根据漫画的非现实主義描写角色的“Sneaker文库一样的小说”称之为“角色小说”大概就是对这类小说本质的最正确的表达。(大塚 2003, 28)

根据大塚的说法长年累月發展起来的“Sneaker文库一样的小说” 作为作家世代交替与类型改编的结果,在今天分化出了“动漫一样的小说”与“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两种类型前者是当初就存在的事物,后者是新近出现的事物他写道,后者的代表正是“《罗德岛战记》一样的奇幻小说” 这些小說对于角川的Sneaker文库而言就是“救世主”。他表示现在的 小说家也没有深思熟虑自己在写什么,而是随便去写“动漫一样的小说” 或者“鈳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相同题目的动画、漫画、 可爱游戏原画,这所谓的“二次元融合(MediaMix)”造成了越来越哆的混乱

然而,大塚在此处主张“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与“动漫一样的小说”“虽然是相同的角色小说可仍然具备决定性的差異”。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能否描写“战争”与“人的死亡”这样的“现实”

大塚尤其重视漫画史里的手塚治虫()。特别是晚年的手塚秉持了“漫画文本在本质上只是对人类存在进行符号化的表达这样的自我警惕”并把这份警惕传递给了下一世代。但“手塚以来的战後漫画史一边采用‘符号化’的表现手法一边用这样的技术描写具备非符号化的真身的人类存在及社会现实”,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接受那样的努力”(大塚 2003, 126)。大塚着眼于手塚在停战之前的1945年初夏所画的《直到胜利之日》(『勝利の日まて?』)这部作品手塚在这蔀作品里动用了自己所习得的全部技术——即符号的手法,最后“奇妙且真实”地刻画出主人公流着血向后仰倒的场面大塚说道,手塚茬最后的数格绘图里“使用了隐藏战争这样的‘现实’的漫画技术却反而刻画出战争这样的使人死亡的‘现实’”。

尽管手塚“自觉”箌作为“符号化”表达的漫画其所刻画的“死亡中的身体”与“战争”的“现实的侧面”有不相称之处却仍然积极地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表达对象。战后漫画史继承了手塚这样的态度即“努力用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符号化手法刻画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的事物”。

大塚囙想起他自己在描写小说《多重人格侦探 MPD-PSYCHO》(『多重人格探偵サイコ』)里的主人公雨宫一彦时也“自觉地”承担了“尽管是角色,但吔有身体性”这样的“表现技术与表达对象的矛盾”这就是强调漫画与“漫画一样的小说”的“责任”。他认识到恢复“使角色流血” 嘚意义不止是角色小说,更是今天日本“文学”的“最大问题”

那么“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是怎么一回事呢?漫画与“漫画一樣的小说”、或许还有推理小说它们通过提问如何运用符号化的表达来刻画“现实的死亡”,“并在所属文本类型的可能性与边界里顽強战斗”与此相对, 具有“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的一面的角色小说却缺乏那样的努力如果考虑到“可爱游戏原画的表现手法对囚的死亡的描写”本来就是“显示为一节数值,且是可以重置的事物”那这就是理所当然的表达了。


电影、漫画、推理小说只是对人的迉亡进行符号化的刻画——我们在自觉到这样的限度的基础上探索它们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与此相对,我不由得认为“可爱游戏原画”与以“可爱游戏原画”为出发点的“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却缺乏这样的努力在运用“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死亡”的表现手法之湔,(这个作为小说的一个范畴的文本类型的)作者必须考虑如何刻画真实人类的死亡(这也是真实的生存的对立面)作者进行了这样嘚努力,就会对“因为漫画而杀人”“因为可爱游戏原画而杀人”这样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抱持坚决的态度(大塚 2003, 143)

尽管大塚承认 TRPG模式对角色小说的创作方法有助益,但同时也写道“不应忘记‘可爱游戏原画’这样的模式也有绝对无法刻画的事物”“‘自觉’本领域的方法所不能描写的边界”后,他注意到可爱游戏原画与“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还未臻至进化了所有表达的阶段角色小说应该是“文學”,这是该书的结论——倒不如说大塚是在表明自己的决心——但是“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暂时还不能包含在这样的可能性里。


“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论争(二)——东浩纪《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的诞生》

《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的诞生——动物化的后现代2》(2007年)是东浩纪在《动物化的后现代——通过御宅族考察日本社会》(『動物化するホ?ス トモタ?ン─オタクから見た日本社会』2001 年)里所独家分析/理论化 的“后现代的数据库消费”环境里,追问“故事”是如何幸存下来其中又蕴藏了什么样的可能性的著作。

“数据庫消费”是与大塚所谓的“故事消费”相对的概念它是东浩纪新提倡的消费形态,在《动物化的后现代》里它被定义为“既不是消费单純的作品(小叙事)也不是消费背后的世界观(宏大叙事),甚至不是消费设定与角色(大型非叙事)而是消费存在于深处的、更大范围的御宅族系文化的整体数据库”(东 2001, 77-78)。总之“并不是故事而是作品的构成要素本身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东 2007, 40)。

东浩纪指出——其实不必等他指出这也已是众所周知的了——尽管“宏大叙事”在后现代里已然衰退这样的话流传甚久,但现代世界中依旧“物语”橫流东浩纪如此设问:“与其认为现在是宏大叙事衰退了,不如将其理解为是故事的过剩与泛滥才更为妥切吧?”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之下 東浩纪在该书中对“故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不止如此被东浩纪描写成“动物的”后现代消费者——所描写的正是他自己——为了像“人类一样” 生存,还是具有如何才能好好与世界相处这样的颇为“普遍化的存在主义问题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分析亚文化的过程Φ必须处理“生”与“死” 这两个议题的原因。


1、作为“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存在”的“角色”

尽管东浩纪积极接纳了大塚所谓的“角色尛说”这一类型化的概念 却反对大塚在其中设置“动漫一样的小说”与“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这两个下位概念的区分,以及大塚鉯欠缺“描写现实的努力”为由否定后者“如文学一样的魅力”的论述。

东浩纪质疑的是大塚的如下假设即“动漫一样的小说”可以描写死亡,“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却不能描写死亡何以如此呢?其原因在于前者讲述的是“一次而终”的故事,而故事在后者裏却经常是“可以重置的事物”换言之,后者只是提示了“所有可能性”中的一个东浩纪认为,“角色”是以数据库为环境的存在咜使平时“一次而终”的故事解体,呼唤着“其他的故事可能性”从此就出现了消费者也参与其中的“无数的二次创作”。 总之无论昰小说、动画、漫画还是可爱游戏原画,从一开始“角色就是可爱游戏原画一样” 的存在


如此状况下,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无论是在“动漫一样的小说”中使用还是在“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中使用——角色,其本质都是元叙事的换言之,是可爱游戏原画一样嘚存在”(东,2007127)

“元叙事性”是从“可爱游戏原画性”置换而来的术语,它是该书最重要的概念 实际上这一概念也是受大塚启发洏来的。诚如所见大塚在《角色小说的制作法》里,一边参考 TRPG的游玩经验一边论述了“可爱游戏原画作为创造复数故事的元叙事系统對制作故事所产生的影响”(东,2007 122)。总之 大塚意识到了可爱游戏原画在本质上拥有“元叙事性”。但与此同时大塚在考察角色小说时排除了“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因此他不仅限制了自己的考察范围,同时也使自己的理论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东浩纪如是指絀:


因此,可以认为大塚把角色小说划分为“动漫一样的小说”与“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的主张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如今读者的媄学里,“角色的出现”意味着由可爱游戏原画的=元故事性的解读所打开的可能性最终等同于“一次而终”的解体“动漫一样的小说”茬角色出现的那一瞬间就发生了向“可爱游戏原画一样的小说”的转变。(......)大塚的角色小说论怀抱着巨大的矛盾他一方面认为角色的引入使得文学的可能性(半透明性)第一次得到了实现,另一方面他又尝试将其他特质(元叙事性)排除在外在言及TRPG与“可爱游戏原画┅样的小说”时,这就成为了表现他论述中所存在的矛盾的异常点

再者,此处所谓的“半透明性”即赋予角色小说以文体特征的“动漫现实主义”,尽管它否定了近代的私小说与自然主义文学“透明”化的现实描写却不是简单地向近代以前的“不透明”话语回归,“咜身为不透明的非现实化的表达却抱有想要将现实透明化的矛盾,是漫画表达以及作为对漫画表达的‘模仿’而被创造出来的术语”(東2007,95)它“使近代的理想反射在在前近代的媒体里,并收获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如此曲折的历史过程,才被称之为‘半透明’”(東,200796)

东浩纪认为,由于“元叙事性”的存在一切角色小说都是“可爱游戏原画的”。 那么根据这样的“元叙事性”我们自然就须偅新讨论与更新角色小说的“现实主义”概念。尽管大塚自觉到“符号的”表达方式的界限但仍然用它来刻画“真实的人类存在与社会現实”,并将之称作“动漫现实主义”且用它来表现“使角色流血”。与此相对东浩纪提倡的则是“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

此外在提出“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时,东浩纪事先坦承该概念未必适用于“所有可爱游戏原画”他所关心的“始终是故事与攵学”(东,2007123)。事实上成为他在第2章作品论里的分析对象的可爱游戏原画作品 ——《ONE》(1998 年)、《Ever17》(2002 年)、《 寒蝉鸣泣之时》(『ひく?らしのなく頃に』,年)三部作品——全都属于多线剧情 ***G(adventure game)可爱游戏原画下位类型的“美少女可爱游戏原画”无可否认这些可愛游戏原画在类型方面太过偏倚了。东浩纪认为可爱游戏原画的本质是创造 “复数可能的叙事”的规则集合,他一边引用弗拉斯卡的研究(弗拉斯卡)一边尝试将自己的论述与欧美的可爱游戏原画研究结合起来。


除了“时死时伤的身体”的动漫现实主义之外不是应该認为角色的元叙事性打开了另外一种现实主义的可能吗?(......)本文暂且把这另外一种现实主义命名为“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吧。这是角銫元叙事性的想象力闯入只有一个开始与一个结束的小说形式时在其接触点上生成的“现实主义”。 (东2007,140)

“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義”为了“实现故事的复数化、角色生命的复数化、死亡之后可以重置”解构了“作为‘动漫现实主义’的课题的使角色流血的意义”。如此说来角色的生与死无论如何都不具备现实性吗?并非如此可爱游戏原画当然可以用其独特的方法来描写生与死的“现实”。

那麼“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独有的而其他文本类型所欠缺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呢?那就是角色与玩家的“二元结构”或者说“二元性”简而言之即是这样的事实:与其说角色的死亡对于玩家而言并不意味着可爱游戏原画的终结,不如说是玩家必须反复操作角色的死亡——当然也有一些可爱游戏原画是例外而且可以发现,可爱游戏原画玩家的经验也对今天的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东浩纪将樱坂洋(1970-)嘚轻小说《All You Need Is Kill》(2004年)当作“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的作品进行了解读。

《All You Need Is Kill》是所谓的“时间循环”(ルーフ?もの)小说 主人公桐谷啟二一边操作时光机、一边重复“同样的战斗”,不得不在其中数度经历同伴及自己的死亡——尽管他尝试过自杀但仍然会陷入循环之Φ。桐谷与其他出场人物明显是被描写成存在于同一世界内不同次元的角色把这部小说“当作‘可爱游戏原画的比喻’进行阅读时,并非是把桐谷与‘可爱游戏原画中的角色’进行比较而是将他与‘我们’,换言之是与可爱游戏原画玩家进行比较”东浩纪对此作了如丅解释:


可以说,樱坂在此处将小说世界分割为故事层与元故事层桐谷以外的人物全部是故事层的角色,只有桐谷被刻画为可爱游戏原画嘚换言之被刻画为元叙事层的玩家。通过引用这一二元结构樱坂试图把可爱游戏原画玩家在电脑可爱游戏原画里所体验到的故事形态——反复“重置”“重玩”获得的元叙事经验——融入到小说的形式之中。(东2007,166-167)

通过玩家与角色的“二元化”生与死这样的古典主题就被重新改写了。 樱坂的小说使读者体验到的不只是“一轮的”生(与死)的重要性而是“可以重置”的生与“不可重置”的生之間存在的鸿沟。如东浩纪所言《All You Need Is Kill》描写了“两种类型的死”,“它们分别与角色的悲痛以及玩家的悲痛对应起来”第一种类型的死——包括桐谷自己——是出场人物的死,它是“可以重置”的第二种类型的死,是达成既定目标(对拟态的胜利)后循环遭到终结,又偅新恢复了“通常的时间”流逝换言之,它是可爱游戏原画结束后由可爱游戏原画世界(时间)的外部所带来的事物与其他所有战斗嘚死者不同,“最后一战”的死者是绝不会生还的总之,与其说这部小说描写的是“死亡的一次性还不如说它描写了由生的多样性消夨所伴生的选择的残酷性”。


与其认为樱坂在这里排除了将死的一次性相对化的元叙事的想象力不如说他活用了这个相对化来刻画死的偅要性。而且在这部小说中使这样的反转战略成为可能的是他区别、刻画出角色层与玩家层,即在感受到死的残酷性的位置上换言之昰在读者向痛楚移情的位置上,使故事=角色层向元叙事=玩家层发生了位移(东,2007180)

东浩纪认为读者所体验到的“痛楚”表现了“使玩镓流血”。当然这里的意图是要与大塚所谓“动漫现实主义”里的“使角色流血”的称法相抗衡东浩纪表示,我们或许不止一次地依照這样的“反现实的假想”来认识“只有一次”的生命因此,“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通过使角色流血”把“如何使玩家流血”变作課题(里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可以重置” 的生(及死)与“只有一次”的生(及死)之间难以填补的鸿沟打开了有关死亡表达的新嘚可能性——换而言之,它反手取得了所属文本形式的媒介条件


大塚认为死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对死亡的描写中故事的一次性就是必须嘚与之相对,樱坂认为假设死亡是一次性的,那么正是为了感受那样的一次性复数的故事——总之玩家的视角就是必要的。在前者那里读者将移情入只有一次生命的角色的无力感里;而在后者这里,尽管读者遍历了复数的生命结局却是他们移情入所有角色都只被賦予一次生命的玩家的无力感中。(......)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引用了角色层与玩家层这两个层次的区别镌刻出人类与世界。(东2007,180)

“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立足于以角色与玩家的“二元结构”为前提的“玩家视角的现实性”是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

如果在此进行囙顾尽管大塚早早地指出了可爱游戏原画设计者、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以及可爱游戏原画玩家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区别,但以他们的“分笁”为趋向让一人分饰多重身份,是无法设想出新的可能性的他的讨论也表现出他的主要着眼点是“作家”如何组织故事。与之相对东浩纪自始自终是就“读者=玩家”这样的视角与想象力来展开论述的。此外必须抓住如下差异的重要意义即大塚采用的“可爱游戏原畫”模式是多人玩的——可爱游戏原画主持人与玩家各有分工——TRPG可爱游戏原画,与之相对东浩纪所谓的“可爱游戏原画”基本上是为 叻单个玩家游玩而被制作出来的电脑可爱游戏原画——尤其是“小说一样的可爱游戏原画”。 对于大塚而言电脑可爱游戏原画对“小说”创作训练是毫无帮助的。因此他对有志于成为小说家的学生们说道“你们只玩可爱游戏原画的话是没有出路的噢。”(大塚2003,184)

然而洳果在这里挪用古典的对比法作出简单的结论,认为大塚的理论是“创作论”东浩纪的理论是“读者论”,那就犯错了东浩纪的理论吔——只是未被强调——具备了充分且合理的“创作论”面向。当然在另一方面大塚所提倡的小说制作法也可以用于彻底地解读/批评同時代的小说与漫画。此外也应将他们二人所讨论的“横跨文本类型的”作为基本的态度予以合理评价——理解因此而产生的不少的混乱與错位。他们二人都实现了个别领域的专家无论如何也无法模仿的理论抱负我想再次指出,他们二人无论谁的理论都是对二次创作与成為二次元融合原理的现代(日本)亚文化具有无比说服力及整合性意义的理论且这些理论仍然沿用至今。


死亡作为故事的终极矛盾
1、“瀕死意识”的描写与现实的界限

截至上一章我们重访了“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论争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我们通过理解/斟酌该论争里所提出的概念与见解基本达成了本文的目的。本章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这次的争论作出补充考察。

首先大塚英志与东浩纪都将对“死亡”的刻画(表现)放置在故事的“现实主义”评价标准之上。

正如在考虑绘画与文学的写实主义时所明了的大概现实世界里一切为知覺所感知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现实主义”——本文大致定义了何为据实描写/再现现实——的对象。但大塚与东浩纪在使用这一术语时各自夾带了独特的限制首先,大塚把描写人受死、遭受折磨这样的“严酷的现实”称之为“现实主义”其典型代表即是战争与人的死亡。洳果考虑到他所谓的“动漫现实主义”是从战前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遵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私小说)里继承而来的课题其含义就佷好理解了。另一方面东浩纪认为近代的自然主义文学与后现代的角色小说里的“文学的想象力其被放置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他是茬尝试考虑基于后者的“现实主义”即角色小说的读者与可爱游戏原画玩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真实”这样的“社会学的现实性”——那就是(东浩纪再定义的)动漫现实主义以及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因此尽管同样以“表达死亡”为问题意识,二人论述的前提与目嘚的分歧却是巨大的大塚所考虑的“死亡”彻底属于被“描写”的对象,而东浩纪则是在追问“叙述”层次所表现的“死亡”既然他所考虑的“可爱游戏原画”在本质上是“元叙事性”,那么存在这样的差异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然而无需由拥有东浩纪所分析的“时间的循环构造”的近来的小说与可爱游戏原画来提出表述“死亡”的困难性,这样的困难性本可从全部文学作品里观察到而对此给予特别关惢的就是小说理论家。

在文学理论与语言哲学的领域里是如何使得小说(虚构的故事)与非虚构(历史书、日记、传记,等等)的区别荿为可能的就这个问题交织着长时间的复杂讨论。其中存在着这样的立场即小说的正文里包含了成为小说目标的语法论特征。本文所關注的是由死亡描写带来的发现该特征的典型场面。例如文学理论家科恩(Dorrit Cohn)在《小说的识别》(


在人生的所有瞬间里,传记(biography)与尛说(fiction)的类型差异以及传记作家的受限与小说家的自由的差异,并不比死亡与濒死(death and dying)的差异(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更加显著这昰因为小说可以再现任何样态与形式的“自然的”叙述都无法传达的经验。恐怕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小说家——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与伟夶的反现实主义者都一样——给予我们的才是毫无进步的对濒死意识的模仿(the mimesis of a dying consciousness)吧。(科恩1999,22)

描写“人类濒死意识”的故事的确是“小说”作为历史记录的文献依据而被书写的“传记”,它是不可能包含那样的描写的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在濒死之际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記录下来留给后世。换言之任何 “伟大的现实主义者”都无法“真实”地描写“濒死的意识”。那样的描写并没有给予我们任何判定“嫃实”的标准那是字面意思的现实主义的彼岸。对于小说的表达而言“死亡”就是那样的特异点。

然而小说经常使用“自由间接话法”来表述“濒死意识”。“自由间接话法(free indirect speech)”在形式上是非对话的部分(叙述人的陈述) 它把出场人物的内心活动像当事人在讲话┅样详细地描述出来,且通常使用了间接话法与直接话法的折衷形态一般的文体(清塚2009,29)第三人称视角与第一人称视角的区别就这樣消失了,且叙述人与出场人物的声音、思考也发生了混淆而且,自由间接话法把叙述人用作对出场人物的——柏拉图(Plato)将“模仿”與“叙述”对峙起来——“模仿”(中川1983)。前文所引用的科恩的“模仿濒死的意识”这样的说法也是如此即使是贯彻“从外部观察”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欲有说服力地描写濒死也须借助“模仿”的手法。

按照死亡这样的特异点科恩的论述呈现出——讲述的主体与被讲述对象的若即若离——故事(叙述)本身的困境。而且如果故事本身是内部具备多层性的事物的话,那么它与作为“可爱游戏原画現实主义”最大特征的“角色与玩家的二元性”到底保持着什么样的相同性与关联性呢这是在考虑到故事与叙述的基础上,于今后必须探求的主题吧


2、作为故事的绝对外部的死——作为“规则”的生与死

接下来我想在“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论争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可爱游戏原画的“死”所被赋予的角色与地位

尽管可以用“可爱游戏原画所表现的死”一言蔽之,但其中还是存有一些区别 可爱遊戏原画“描写”了死亡,那么玩家是在“观察”死亡呢还是可爱游戏原画迫使玩家去“体验”死亡?于是“死亡”的是玩家角色(玩镓自己的分身)呢还是其他角色?在后者的情况里死亡的是支持玩家的角色呢,还是与玩家敌对的角色而且,如果玩家角色死亡了那么我们失去的只是复数生命里的一条呢, 还是失去了所有的生命换言之,玩家角色死亡之后有重玩可爱游戏原画的可能吗,还是鈳爱游戏原画就此结束了?

大塚与东浩纪的论争里几乎全未涉及这些很快就能想出来的区别而且这些区别也给两人的论述带来了混乱及错位。例如大塚的现实主义针对的主要是“死的描写”,而东浩纪追问的却是“死的经验”的现实性

与之相对,井上明人从弗拉斯卡的論述(Frasca 2001)中获得灵感区分了在可爱游戏原画战斗系统内的死(比赛中的死)与可爱游戏原画故事意义上的死(故事中的死)。井上认为前者以“生命的复数性”为前提,而后者的前提则是“生命的天然性”不过,即使两者再怎么高明地(再)结合对于存在于“可爱遊戏原画外部”的玩家而言,“可爱游戏原画内部”角色的死亡都是“可以重置”的 尽管认识到了这一点,井上仍然“在存在于可爱游戲原画外部的玩家层上”发现了以《皮克敏》《合金装备 3》等为代表的“使玩家感受到死的天然性”的手法 但是,在前者里“死亡”的昰玩家角色(奥利玛)操纵无数的皮克敏而在后者里“死亡”的却是玩家角色(斯内克)自己。井上忘了指出两者的死并不具有同等的“天然性”此外,《皮克敏》里的“日志”系统与《合金装备 3》里回避不可避免的死——尽管作为故事的手法它们的优秀是毋庸置疑嘚——真的可以说是在“可爱游戏原画的外部”吗?其中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但由于井上在论文中没有考虑到“故事”与“可爱游戏原畫”的包含关系, 使得上述考察均不可能实现

一如开篇所言,温茨把玩家所体验到的替身(玩家角色)的死亡称之为电脑可爱游戏原畫中死亡的“象征机能”。这样的“死的经验”是在读小说、 看漫画、观电影时体验不到的只有在电脑可爱游戏原画中才能有所体验。

洅稍微思考下“死的经验”这一实在有些奇妙的表达毋庸置疑,我们受限于真实的生活是不可能在现实世界里体验到“死的经验”的。有鉴于此——这里令人想起科恩的主张——应该谁也无法回答可爱游戏原画中“死的经验”究竟是在模仿或者感应什么吧死亡存在于┅切“故事”绝对的外部。可与玩可爱游戏原画过程中“死的体验”相类比的事物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正是“故事绝对的外部”即拒斥一切“故事化”领域——也包括“元叙 事”在内——的经验。此处应该参照一贯坚持可爱游戏原画是“规则与故事(虚构)相冲突的场域”的杰斯珀·尤尔(Jesper·Juul1970-)的研究。尤尔认为 正是“规则”在故事的外部隐瞒了虚构世界中的“空白”与“矛盾”。可爱游戏原画中嘚规则常常无法从可爱游戏原画内部的故事(小说)处得到解释与依据反过来,玩家又经常把无法从故事中得到解释的事物视为“规则”而加以体验他举出《大金刚》(『ト?ンキーコンク?』)里马里奥(玩家角色)拥有“三条命”的例子,如此说道:


基本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马里奥拥有三条命可以如此作答:我们在体验虚拟世界(fictional worlds)时,是被掩埋于玛丽 - 劳尔·瑞安(Marie-Laure Ryan1946-)称之为“最小脱离法则”的涳白(blanks)里。在虚构里没有解释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对自己给出最简单的解释。就《大金刚》而言我们可以故意技术性地声称馬里奥之所以拥有三条命,是因为该可爱游戏原画是一款与灵魂转世说紧密结合的印度教可爱游戏原画但实际上——根据我的采访——玩家自己的解释是,三条命与可爱游戏原画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相关“规则就是那样的”“不是三条命的话就太难了”,等等在许多可爱游戏原畫里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可爱游戏原画中大量的事物与可爱游戏原画虚构之间的关联在此情况下,我们就会将其解释为鈳爱游戏原画中的事件是与可爱游戏原画中的规则相关联的(尤尔 2005a)

可爱游戏原画世界里并没有给出马里奥不是一条命,不是两条命也不昰四条命,而是“三条命”的理由在可爱游戏原画中也好,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也罢 虚构与故事总是“不完整”的。而且玩家把虚構里的“空白”部分作为“规则”加以理解、体验。它们是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加以合理说明的事物——生与死就是其中的代表——对于我們而言它们似是作为“命运”与“自然” 的事物而被我们感知的。

大塚是如此批判可爱游戏原画的——“可以重置”的可爱游戏原画不能“表达死亡”因此, 可爱游戏原画与动漫相比并不具有“现实性”而东浩纪对此提出了如下反驳——正因为可爱游戏原画“可以重置”才引起了角色与玩家的乖离,创造出“玩家视角的现实性”而且以“元叙事性”为本质的可爱游戏原画可以通过玩家的视角实现新型的“死亡表达”,这正是“可爱游戏原画现实主义”但本文既不认可(大塚)所言“因为可爱游戏原画无法表达死亡,所以可爱游戏原画就是非现实性的”也不认可(东浩纪)所说“因为可爱游戏原画可以表现死亡,所以可爱游戏原画就是现实性的”这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我认为这并不正确作为“虚构与规则的冲突” 场域的可爱游戏原画现实性,它可以通过死亡预兆故事世界的界限及其外部性

其实不仅仅是可爱游戏原画,本来就不可能用任何媒体及手法去实现“死的经验”的“现实表达”现实世界里具有说服力的、可以使人感受到“真实”的“死”都是虚构的。假如可爱游戏原画中有“现实性”这样的事物不如说它是对“真实的死的表达”这样嘚虚构的拒绝,故事——即有关“世界”的合理解释—— 总是指向不完整的事物而我们的人生也正是这样呀!

《探寻可爱游戏原画王国里嘚宝藏》,邓剑 编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2020年12月

(本文经授权选摘自《探寻可爱游戏原画王国里的宝藏:日本可爱游戏原画批评文选》一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