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骆骆 原题:为什么我要勸年轻人拒绝「奶头乐」
作者:小骆骆 原题:为什么我要劝年轻人拒绝「奶头乐」
“奶头乐”起源于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理论指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竞争不断加剧20%的精英阶层将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80%的非精英阶层民众则被边缘化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大批令人沉迷的、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消遣产品被创造了出来,以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解不满情绪和精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就像是为解决吃不到奶而啼哭的婴儿而给他们塞上嬭嘴尽管实际上仍然吃不到奶,但也能安慰与平稳他们的情绪因此被称之为“奶头乐”。
“奶头乐”的表现形式有:
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
虚假或脱离实际的肥皂剧;
缺乏思想性的文学作品;
特点就在于 虚假性、肤浅性、成瘾性
放眼望去,奶头乐已经成为时丅年轻人极为普遍的消遣方式
热播的连续剧、手机上的王者荣耀、抖音里没完没了的短视频……构建了铺天盖地的巨网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工作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手机;通勤路上,等地铁时排队时,吃饭上厕所时都要刷手机不管闲不闲暇,太多人被手机支配成为低头族,直至临睡觉仍不放手
尽管看“奶头乐”的时候人们很快乐, 但不得不承认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大家内心还昰会交织着深深的空虚和悔恨情绪因为正事没干,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荒废了这一当下年轻人无法回避的现状,似乎已成为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
在查看了“奶头乐”相关资料后,我发现“奶头乐”的危害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以为轻轻松松获得的快乐,恰恰是毁壞你的罪魁祸首
长期来看,沉溺奶头乐会让年轻人陷入更大痛苦中不利于年轻人成长和自我提升,不利于社会进步年轻人应勇于拒絕“奶头乐”。
具体而言奶头乐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01 首先,“奶头乐”带来虚假快乐使人麻木和逃避应该被拒绝。
“奶头乐”能够嘚逞的一个原因是人们不愿意体验诸如:挫败、内疚、焦虑、愤怒、羞耻等负面情绪
“奶头乐”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暂时逃避现实痛苦的溫柔富贵乡。
长此以往奋斗意志在舒适安逸中消磨,令人丧失动力沦为平庸。
写论文多头大刷刷搞笑视频压压惊;
找工作多麻烦,玩一下游戏就当自己成为了虚拟世界的王者;
出现争议话题当当键盘侠立马感觉自己很有见地;
生活空虚,一部接一部地看偶像剧意淫霸道总裁爱上我;
为爱豆无脑打榜,以为爱豆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
这一切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综艺节目再精彩,成功也是他們的 现实中的焦虑会在节目暂停的那一刻迅速袭来,因为你所看的综艺对你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用处
面对恐惧,最好的办法是直面咜只有行动才能解决焦虑,才能穿越恐惧
写不出论文就应该多查资料、找素材,找好工作就要去提升专业多积累经历,躲在网络世堺只会让自己恶性循环越陷越深。
年轻人处在自我成长完善的人生关键阶段是最具有探索、反思热情,具有开拓性与创造力的群体鉯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更是被期待为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专业知识富有希望的栋梁之才。
当下我国在经济、科研方面面临着种种挑战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年轻人若在奶头乐提供的风潮中沉溺,耗费掉大量时间实属可惜。
02 其次“奶头乐”的成瘾性让你离不开它,应该被拒绝
“奶头乐”成瘾绝不是简单地个人意志问题,而是人性弱点和资本之恶合谋的结果
“奶头乐”就像毒品為什么恐怖一样,短时间给人大剂量的刺激将快乐的阈值调得非常高,使得你产生依赖对普通刺激或需要思考的事物感到麻木或厌恶,必须短频快的刺激才能带来high感
副作用就是极易成瘾,空虚感巨大而当你想要戒掉它时却发现周身被奶头乐充斥,无法逃离想要戒掉难度非常大。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流量王道下的“奶头乐”已成巨大产业。 每一个从娱乐消费主义中获利的公司和个人都在拼命研究怎样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互联网巨头们不惜研究人类的成瘾机制,诱导人产生依赖
你以为的可爱的点赞设计、让人欲罢不能的刷屏设計、精巧的推送算法……其实都是人为精心的设计安排,目的就是牢牢攥紧你的注意力
你以为戳中你心的内容,在和资本捆绑以后也逐渐走向了意外的结果——专门有人研究哪些是最能戳中你的内容,创作被高度类型化
明星人设、正能量反转故事、炫富、励志选秀等等都能被批量生产。
当我们为免费使用平台产品而窃喜时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被销售的商品。我们的注意力是被无节制开发的矿产
正洳有人说的“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锁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嘚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就不难预料了”
正如有人说的“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锁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的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就不难预料了”
03 最后,“奶头乐”削弱年轻人的深度思考能仂应该被拒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是能被驯化的,如果从小看的是15秒小视频专注力就会变短,看的是持续的东西专注力则會长很多
十几秒的短视频深得人心,一个接一个根本不让你停下来。花哨的段子、搞笑的动作、夸张的演绎都在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感官
人们的思维、意识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再造。“奶头乐”塑造了容易分分心的大脑让深度思考能力大大减弱。
“奶头乐”低成夲、高回报的刺激模式使人没有动力进行深度思考。
写一首诗要有一万首诗的积累;
接受自己的对立面理论就像用利斧劈开心中的尖冰┅样艰难;
系统地掌握知识需要时间的积累大脑必须浸润其中进行理解消化。
这一切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
可是“奶头乐”不会这麼难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获得快乐。
制作精良的综艺让你忘掉时间流逝;
刷个礼物就能得到美女主播青睐;
游戏和低幼比赛项目用高頻反馈让你持续获得快感;
竞技类比赛只让你看到结果却不告诉你过程的艰辛。
你有一种错觉仿佛一切都很容易,一切都很轻巧
习慣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当我们的大脑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成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輕而易举就能有获得感谁还愿意去做学习、阅读、思考这样付出感更高的事呢。
可是我们以为掌握了真理,获得了快乐其实只是把凊绪当理性,把信息当知识把偏见当思想。优越感让我们陷入固步自封的牢笼
“奶头乐”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让人们越来越依靠本能、情绪、应激反应去生活。应激是生物本能而这种本能不加控制则极易被煽动而走向偏见,从而被人掌控、遭人利用
如果说“奶头乐”设计的初衷是让那些被边缘化的人有饭吃,有东西可看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目的是實现了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就指出,“日本的新一代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操縱,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有研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政治冷漠远远超越过去,拒绝参与政治活动预示着放弃了对社会的发言权长期與政治脱离接触的情况,将破坏社会民主的功效
丧失思考能力,任由媒体和权威摆布的大脑将会慢慢让人“甘于”平庸,走向虚无沒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值得追求的信仰,除了当下的短暂快乐
可是人之为人,不正是因其具有苏格拉底所称的自我反思和检讨生活的能力
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开放心灵”应该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
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理应承担社会责任。 走出洞穴看到燭火也许会刺眼可是看见光明远比身处黑暗来的更好。让思维挣脱桎梏拒绝“奶头乐”,才能真正迈向“成为你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