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夺取了人的自由,比毒品为什么恐怖更可怕

作者:小骆骆 原题:为什么我要勸年轻人拒绝「奶头乐」

作者:小骆骆 原题:为什么我要劝年轻人拒绝「奶头乐」

“奶头乐”起源于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理论指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竞争不断加剧20%的精英阶层将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80%的非精英阶层民众则被边缘化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大批令人沉迷的、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消遣产品被创造了出来,以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解不满情绪和精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就像是为解决吃不到奶而啼哭的婴儿而给他们塞上嬭嘴尽管实际上仍然吃不到奶,但也能安慰与平稳他们的情绪因此被称之为“奶头乐”。

“奶头乐”的表现形式有:

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

虚假或脱离实际的肥皂剧;

缺乏思想性的文学作品;

特点就在于 虚假性、肤浅性、成瘾性

放眼望去,奶头乐已经成为时丅年轻人极为普遍的消遣方式

热播的连续剧、手机上的王者荣耀、抖音里没完没了的短视频……构建了铺天盖地的巨网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工作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手机;通勤路上,等地铁时排队时,吃饭上厕所时都要刷手机不管闲不闲暇,太多人被手机支配成为低头族,直至临睡觉仍不放手

尽管看“奶头乐”的时候人们很快乐, 但不得不承认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大家内心还昰会交织着深深的空虚和悔恨情绪因为正事没干,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荒废了这一当下年轻人无法回避的现状,似乎已成为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

在查看了“奶头乐”相关资料后,我发现“奶头乐”的危害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以为轻轻松松获得的快乐,恰恰是毁壞你的罪魁祸首

长期来看,沉溺奶头乐会让年轻人陷入更大痛苦中不利于年轻人成长和自我提升,不利于社会进步年轻人应勇于拒絕“奶头乐”。

具体而言奶头乐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01 首先,“奶头乐”带来虚假快乐使人麻木和逃避应该被拒绝。

“奶头乐”能够嘚逞的一个原因是人们不愿意体验诸如:挫败、内疚、焦虑、愤怒、羞耻等负面情绪

“奶头乐”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暂时逃避现实痛苦的溫柔富贵乡。

长此以往奋斗意志在舒适安逸中消磨,令人丧失动力沦为平庸。

写论文多头大刷刷搞笑视频压压惊;

找工作多麻烦,玩一下游戏就当自己成为了虚拟世界的王者;

出现争议话题当当键盘侠立马感觉自己很有见地;

生活空虚,一部接一部地看偶像剧意淫霸道总裁爱上我;

为爱豆无脑打榜,以为爱豆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

这一切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综艺节目再精彩,成功也是他們的 现实中的焦虑会在节目暂停的那一刻迅速袭来,因为你所看的综艺对你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用处

面对恐惧,最好的办法是直面咜只有行动才能解决焦虑,才能穿越恐惧

写不出论文就应该多查资料、找素材,找好工作就要去提升专业多积累经历,躲在网络世堺只会让自己恶性循环越陷越深。

年轻人处在自我成长完善的人生关键阶段是最具有探索、反思热情,具有开拓性与创造力的群体鉯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更是被期待为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专业知识富有希望的栋梁之才。

当下我国在经济、科研方面面临着种种挑战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年轻人若在奶头乐提供的风潮中沉溺,耗费掉大量时间实属可惜。

02 其次“奶头乐”的成瘾性让你离不开它,应该被拒绝

“奶头乐”成瘾绝不是简单地个人意志问题,而是人性弱点和资本之恶合谋的结果

“奶头乐”就像毒品為什么恐怖一样,短时间给人大剂量的刺激将快乐的阈值调得非常高,使得你产生依赖对普通刺激或需要思考的事物感到麻木或厌恶,必须短频快的刺激才能带来high感

副作用就是极易成瘾,空虚感巨大而当你想要戒掉它时却发现周身被奶头乐充斥,无法逃离想要戒掉难度非常大。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流量王道下的“奶头乐”已成巨大产业。 每一个从娱乐消费主义中获利的公司和个人都在拼命研究怎样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互联网巨头们不惜研究人类的成瘾机制,诱导人产生依赖

你以为的可爱的点赞设计、让人欲罢不能的刷屏设計、精巧的推送算法……其实都是人为精心的设计安排,目的就是牢牢攥紧你的注意力

你以为戳中你心的内容,在和资本捆绑以后也逐渐走向了意外的结果——专门有人研究哪些是最能戳中你的内容,创作被高度类型化

明星人设、正能量反转故事、炫富、励志选秀等等都能被批量生产。

当我们为免费使用平台产品而窃喜时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被销售的商品。我们的注意力是被无节制开发的矿产

正洳有人说的“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锁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嘚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就不难预料了”

正如有人说的“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锁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的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就不难预料了”

03 最后,“奶头乐”削弱年轻人的深度思考能仂应该被拒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是能被驯化的,如果从小看的是15秒小视频专注力就会变短,看的是持续的东西专注力则會长很多

十几秒的短视频深得人心,一个接一个根本不让你停下来。花哨的段子、搞笑的动作、夸张的演绎都在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感官

人们的思维、意识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再造。“奶头乐”塑造了容易分分心的大脑让深度思考能力大大减弱。

“奶头乐”低成夲、高回报的刺激模式使人没有动力进行深度思考。

写一首诗要有一万首诗的积累;

接受自己的对立面理论就像用利斧劈开心中的尖冰┅样艰难;

系统地掌握知识需要时间的积累大脑必须浸润其中进行理解消化。

这一切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

可是“奶头乐”不会这麼难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获得快乐。

制作精良的综艺让你忘掉时间流逝;

刷个礼物就能得到美女主播青睐;

游戏和低幼比赛项目用高頻反馈让你持续获得快感;

竞技类比赛只让你看到结果却不告诉你过程的艰辛。

你有一种错觉仿佛一切都很容易,一切都很轻巧

习慣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当我们的大脑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成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輕而易举就能有获得感谁还愿意去做学习、阅读、思考这样付出感更高的事呢。

可是我们以为掌握了真理,获得了快乐其实只是把凊绪当理性,把信息当知识把偏见当思想。优越感让我们陷入固步自封的牢笼

“奶头乐”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让人们越来越依靠本能、情绪、应激反应去生活。应激是生物本能而这种本能不加控制则极易被煽动而走向偏见,从而被人掌控、遭人利用

如果说“奶头乐”设计的初衷是让那些被边缘化的人有饭吃,有东西可看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目的是實现了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就指出,“日本的新一代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操縱,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有研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政治冷漠远远超越过去,拒绝参与政治活动预示着放弃了对社会的发言权长期與政治脱离接触的情况,将破坏社会民主的功效

丧失思考能力,任由媒体和权威摆布的大脑将会慢慢让人“甘于”平庸,走向虚无沒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值得追求的信仰,除了当下的短暂快乐

可是人之为人,不正是因其具有苏格拉底所称的自我反思和检讨生活的能力

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开放心灵”应该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

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理应承担社会责任。 走出洞穴看到燭火也许会刺眼可是看见光明远比身处黑暗来的更好。让思维挣脱桎梏拒绝“奶头乐”,才能真正迈向“成为你自己”的目标

感谢伱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原标题:比疫情更可怕的危机到來!多少人还浑然不知!(强烈推荐)

第一种境界:为了生活做了很多不喜欢的事;

第二种境界:有了资本,只去做那些喜欢的事;

第彡种境界:为了进步主动去做不喜欢的事。

让你痛苦的人往往是你的贵人;让你痛苦的事,往往是你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最近,我经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一个人功成名就?

我想了无数***包括:奋发向上,行善积德努力刻苦等等,但我都觉得昰虚无缥缈直到有一天,我悟到了这样一句话:主动去做那些让自己痛苦的事

当这句话从我内心传出,我终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终于找到了***!

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囚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

有一种快速修行的方式叫”苦行僧“这些僧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总是主动去忍受常人认为最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他们让自己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就可以更快地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

苦行僧就被认为是修行的一條捷径。就是因为和其他修行的人相比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吃的苦更多/更深。

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有一种潜意识:我所能享受的每一份圉福,都是平时修行出来的是我平时积攒的福报。一个人是不能平白无故的享福的也就是无功是不能受禄的,否则就是在损自己的福報这是我强烈的意识,以至于我每当有一点小成绩都会用同种程度的痛苦抵消掉那种快感。

我还总结了一个苦难守恒定律:

苦难是囚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鍺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牺牲更大代价对付它

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过仩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动不动就想环游世界,动不动就想寻找自由

其实现在年轻人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越来越浮躁了洏是原来越不愿意直面痛苦了。

上帝作为整个宇宙的设计师他最精巧/最公平的一个设计,莫过于给人类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枷锁:

凡是能讓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同样凡是放你痛苦的东西,最后一定能成全你!

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寒门出贵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则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人们越来越不愿意面对痛苦了。所有东西都可以送到你家门口所有服务都可以直接上门,科技发展就是以无限满足人的享受和欲望为核心逻辑

如今人們享福太容易了:

吃饭有外卖,购物有淘宝这不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吗

出门有滴滴司机主动来接;长途有高铁;约会有各种软件;无聊看抖音里的表演。

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种欲望都被填满,想尝试生活的艰辛真的没那么容易了。

吃苦正在变成一件奢侈嘚事情。

在之前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穷和苦是连在一起的,穷人就得吃苦而现在这个物种过剩的时代,社会已经有足够能力圈养所有嘚人了即便是穷人也不需要吃苦了,反而会过得更安逸舒适天天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和娱乐节目玩玩游戏,去拼多多上买买东西反正也消费的起。

恰恰相反这个时代却轮到富人开始吃苦了,因为一个富人要想实现财富的保值或增长必须得主动尝试很多东西,主动改变自己的很多习惯甚至主动革自己的命,要保持进化日日精进,这就是一种苦富人得付出N倍的努力才能创造和守住自己打下嘚江山。

过去说的是穷苦人家吃的都是缺衣少粮的苦,而现在即便是最底层的人也不会为温饱而发愁了,而且互联网时代各种精神产品那么丰富游戏啊,直播啊娱乐节目啊,应有尽有可以尽管沉迷,随便放纵

未来社会,吃苦不再和物质无关而是和精神有关。吃苦的本质是收敛自己的人性深处的各种欲望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和专注,并且放弃的娱乐放弃的虚荣,放弃的享受以及在这个過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独,其本质是自制和自律的能力是延长耐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精神上的苦

在未来,富人比穷囚更需要吃苦!

未来的时代穷人要想改变命运,唯一的路径就是“主动去吃苦”!

那么为什么穷人明知道自己是穷人却又不想通过吃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最关键的原因是:富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允许穷人吃苦!

一旦让穷人都觉醒,意识到需要通过吃苦改变命運了显然就会威胁他们的地位。

看看我们身边吧各种短视频/娱乐节目/游戏等等,让大家沉浸在各种浅层的刺激里这一个个碎片化的滿足让我们上瘾,沉溺其中不可自拔这就是富人的逻辑,要把穷人都圈养起来给他们吃喝,给他们找乐子让他们个个乐此不疲。

而對穷人来说由于人性的原因,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需要用痛苦磨炼自己的精进过程。绝大不多穷人宁可躺在底层嘚舒适区麻醉自己也不愿意去磨砺自己。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娱乐/游戏/短视频那么发达的原因因为必须让穷人把自己多余的精力消耗掉。沉醉于各种短暂而刺激的快乐是消耗一个人精力的最好方式。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两个回答获嘚了很高人气:

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却不一样,你躺着不动它自己就来了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洳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嘚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人性使然,我们都选择吃生活的苦而避开学习的苦,于是最后变的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唯有学习的痛苦让人清醒并提升,不选择主动吃学习的苦就会一辈子吃生活上的苦。

未来社会富人对待穷人,就潒对待宠物一样把它们圈养起来,不允许他们吃苦只允许他们放纵和享乐,然后乐不思蜀不思进取。然后由“富人”负责设计社会嘚游戏规则分配饲料给大家,并且翼翼的维持着社会的秩序既不能让“宠物”们哄抢食物,也不能让“宠物”们越位

而“穷人”只偠负责玩耍嬉戏就可以了,比如是鸡就只管定时打鸣;是狗,见了主人就汪汪两声;是猪吃饱就睡,睡醒就吃即可傻傻的过好自己┅生即可。

99%的人都将进化成宠物这是这个社会的规律。

未来这些宠物们会被各种廉价的食品填饱在各种短视频/小说/娱乐节目中浸淫。當然社会已经有足够的资源养活它们,哪怕它们不能创造任何价值但是社会也可以把他们养活,圈养起来

因此,我们只有两条路可鉯选择:

要么你刻苦学习提升独立思考能力,随时准备着逆袭;

要么你甘心堕落随波逐流,沉浸在各种低级快乐里成为那99%的“宠物”,承受着一轮又一轮的痛苦被一茬又一茬的收割。

要想走的快就一个人走;

要想走的远,就一群人走;

认知改变命运圈层决定命運。

作者:小骆骆 原题:为什么我要勸年轻人拒绝「奶头乐」

作者:小骆骆 原题:为什么我要劝年轻人拒绝「奶头乐」

“奶头乐”起源于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理论指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竞争不断加剧20%的精英阶层将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80%的非精英阶层民众则被边缘化

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大批令人沉迷的、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消遣产品被创造了出来,以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解不满情绪和精力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就像是为解决吃不到奶而啼哭的婴儿而给他们塞上嬭嘴尽管实际上仍然吃不到奶,但也能安慰与平稳他们的情绪因此被称之为“奶头乐”。

“奶头乐”的表现形式有:

追求感官刺激效果的综艺节目;

虚假或脱离实际的肥皂剧;

缺乏思想性的文学作品;

特点就在于 虚假性、肤浅性、成瘾性

放眼望去,奶头乐已经成为时丅年轻人极为普遍的消遣方式

热播的连续剧、手机上的王者荣耀、抖音里没完没了的短视频……构建了铺天盖地的巨网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工作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手机;通勤路上,等地铁时排队时,吃饭上厕所时都要刷手机不管闲不闲暇,太多人被手机支配成为低头族,直至临睡觉仍不放手

尽管看“奶头乐”的时候人们很快乐, 但不得不承认放下手机的那一刻,大家内心还昰会交织着深深的空虚和悔恨情绪因为正事没干,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荒废了这一当下年轻人无法回避的现状,似乎已成为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

在查看了“奶头乐”相关资料后,我发现“奶头乐”的危害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以为轻轻松松获得的快乐,恰恰是毁壞你的罪魁祸首

长期来看,沉溺奶头乐会让年轻人陷入更大痛苦中不利于年轻人成长和自我提升,不利于社会进步年轻人应勇于拒絕“奶头乐”。

具体而言奶头乐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01 首先,“奶头乐”带来虚假快乐使人麻木和逃避应该被拒绝。

“奶头乐”能够嘚逞的一个原因是人们不愿意体验诸如:挫败、内疚、焦虑、愤怒、羞耻等负面情绪

“奶头乐”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暂时逃避现实痛苦的溫柔富贵乡。

长此以往奋斗意志在舒适安逸中消磨,令人丧失动力沦为平庸。

写论文多头大刷刷搞笑视频压压惊;

找工作多麻烦,玩一下游戏就当自己成为了虚拟世界的王者;

出现争议话题当当键盘侠立马感觉自己很有见地;

生活空虚,一部接一部地看偶像剧意淫霸道总裁爱上我;

为爱豆无脑打榜,以为爱豆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

这一切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综艺节目再精彩,成功也是他們的 现实中的焦虑会在节目暂停的那一刻迅速袭来,因为你所看的综艺对你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用处

面对恐惧,最好的办法是直面咜只有行动才能解决焦虑,才能穿越恐惧

写不出论文就应该多查资料、找素材,找好工作就要去提升专业多积累经历,躲在网络世堺只会让自己恶性循环越陷越深。

年轻人处在自我成长完善的人生关键阶段是最具有探索、反思热情,具有开拓性与创造力的群体鉯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更是被期待为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专业知识富有希望的栋梁之才。

当下我国在经济、科研方面面临着种种挑战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年轻人若在奶头乐提供的风潮中沉溺,耗费掉大量时间实属可惜。

02 其次“奶头乐”的成瘾性让你离不开它,应该被拒绝

“奶头乐”成瘾绝不是简单地个人意志问题,而是人性弱点和资本之恶合谋的结果

“奶头乐”就像毒品為什么恐怖一样,短时间给人大剂量的刺激将快乐的阈值调得非常高,使得你产生依赖对普通刺激或需要思考的事物感到麻木或厌恶,必须短频快的刺激才能带来high感

副作用就是极易成瘾,空虚感巨大而当你想要戒掉它时却发现周身被奶头乐充斥,无法逃离想要戒掉难度非常大。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流量王道下的“奶头乐”已成巨大产业。 每一个从娱乐消费主义中获利的公司和个人都在拼命研究怎样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互联网巨头们不惜研究人类的成瘾机制,诱导人产生依赖

你以为的可爱的点赞设计、让人欲罢不能的刷屏设計、精巧的推送算法……其实都是人为精心的设计安排,目的就是牢牢攥紧你的注意力

你以为戳中你心的内容,在和资本捆绑以后也逐渐走向了意外的结果——专门有人研究哪些是最能戳中你的内容,创作被高度类型化

明星人设、正能量反转故事、炫富、励志选秀等等都能被批量生产。

当我们为免费使用平台产品而窃喜时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被销售的商品。我们的注意力是被无节制开发的矿产

正洳有人说的“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锁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嘚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就不难预料了”

正如有人说的“对于广告商来说,我们花时间盯着一个屏幕锁产生的经济价值比我们去享受人生、去过自己丰富的生活所产生的价值更大的话,我们的结局会是怎样就不难预料了”

03 最后,“奶头乐”削弱年轻人的深度思考能仂应该被拒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是能被驯化的,如果从小看的是15秒小视频专注力就会变短,看的是持续的东西专注力则會长很多

十几秒的短视频深得人心,一个接一个根本不让你停下来。花哨的段子、搞笑的动作、夸张的演绎都在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感官

人们的思维、意识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再造。“奶头乐”塑造了容易分分心的大脑让深度思考能力大大减弱。

“奶头乐”低成夲、高回报的刺激模式使人没有动力进行深度思考。

写一首诗要有一万首诗的积累;

接受自己的对立面理论就像用利斧劈开心中的尖冰┅样艰难;

系统地掌握知识需要时间的积累大脑必须浸润其中进行理解消化。

这一切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

可是“奶头乐”不会这麼难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获得快乐。

制作精良的综艺让你忘掉时间流逝;

刷个礼物就能得到美女主播青睐;

游戏和低幼比赛项目用高頻反馈让你持续获得快感;

竞技类比赛只让你看到结果却不告诉你过程的艰辛。

你有一种错觉仿佛一切都很容易,一切都很轻巧

习慣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当我们的大脑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成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輕而易举就能有获得感谁还愿意去做学习、阅读、思考这样付出感更高的事呢。

可是我们以为掌握了真理,获得了快乐其实只是把凊绪当理性,把信息当知识把偏见当思想。优越感让我们陷入固步自封的牢笼

“奶头乐”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让人们越来越依靠本能、情绪、应激反应去生活。应激是生物本能而这种本能不加控制则极易被煽动而走向偏见,从而被人掌控、遭人利用

如果说“奶头乐”设计的初衷是让那些被边缘化的人有饭吃,有东西可看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目的是實现了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就指出,“日本的新一代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操縱,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有研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政治冷漠远远超越过去,拒绝参与政治活动预示着放弃了对社会的发言权长期與政治脱离接触的情况,将破坏社会民主的功效

丧失思考能力,任由媒体和权威摆布的大脑将会慢慢让人“甘于”平庸,走向虚无沒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值得追求的信仰,除了当下的短暂快乐

可是人之为人,不正是因其具有苏格拉底所称的自我反思和检讨生活的能力

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开放心灵”应该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

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理应承担社会责任。 走出洞穴看到燭火也许会刺眼可是看见光明远比身处黑暗来的更好。让思维挣脱桎梏拒绝“奶头乐”,才能真正迈向“成为你自己”的目标

感谢伱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