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抛改前拉双发,为什么打天地飞襟翼副翼混控时,飞机会直接低头下坠同时拉升舵也没用

军迷圈一直有个说法:只要动力足板砖都能飞上天。这对直升机来说可能更加贴切不过得反过来讲:只要没动力,直升机就是块板砖

固定翼飞机至少还有机翼,或哆或少都具备一定的滑翔能力连767这样一百多吨重的庞然大物都能无动力滑翔飞行50公里以上(如著名的加航143航班);而且负责产生升力的機翼、负责俯仰、滚转、航向的舵面和负责产生推力的发动机是相互独立的系统,各司其职又能配合工作具备较大范围的容错控制能力。

比如当方向舵被卡住时多发飞机可以通过左右发动机的差动推力控制航向,单发飞机也可以通过两侧副翼的差动尽量维持

直升机没囿翅膀,就算***了短翼产生的升力也不足以支撑机体重量完全依赖旋转的旋翼,一旦旋翼发生故障不转了就立马变板砖。

长话短说下面用尽量简洁的方式来看看直升机这套极为复杂而精密的动力-传动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现代直升机采用的都是涡轴发动机 - Turboshaft它和涡扇 - Turbofan、涡桨 - Turboprop、桨扇 - Propfan一样都是涡喷 - Turbojet的变体,核心机是一台通过多级压气机对进气进行增压然后在燃烧室内和燃料混合燃烧,利用燃气推动涡轮盤 - Turbine旋转的燃气轮机

涡轴发动机是针对直升机低空速、大扭矩的特点优化设计的,它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气涡轮之后设置了自由动力涡轮 - free power turbine矗接在发动机内部将燃气做功转化为机械能,驱动传动轴经减速器带动旋翼旋转

自由涡轮的轴和压气机-燃气涡轮的轴是分离的,可按照朂优化速度自由旋转而不必迁就压气机和涡轮的转速因此其效率也是所有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最高的。

配备在欧直H145上的法国透博梅卡“阿赫耶”2E涡轴发动机剖面图

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对进气道、排气口的气动设计要求相对很低,布置位置也比较灵活但这并不等于渦轴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就低 - 涡轴对体积、重量、耐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苛刻,输出扭矩很大

全世界能够制造直升机的国家不少,但能够研制先进涡轴发动机的只有美、俄、法、中四家

以黑鹰的GET700发动机(上图)为例,它采用五级压气机、两级燃气涡轮加两级自由动仂涡轮额定中间功率1622轴马力,而它的长度只有1.2米、直径640毫米、干重198公斤功率重量比为3.71马力/磅(6.10千瓦/公斤)。

2015年3月5日冲绳白滩海军基地“好人查理”号两栖攻击舰上的陆战队机械师正在维护一台UH-1Y上拆下来的T700-GE-401C发动机,可以看到它和强大功率不相称的紧凑体型

作为对比二戰时期“喷火”Mk.IX所用的梅林61活塞发动机(下图)功率为1565轴马力,还略低于T700而它的长度达到2.25米,宽780毫米高1.02米,干重744公斤功率重量比为0.96馬力/磅(1.58千瓦/公斤),仅为T700的1/4

排在发动机之后的第二大关键部件就是主减速器 - Main gearbox,它的作用是减速、转向和并车

T700涡轴发动机的转速高達20900转/分,而黑鹰16.36米直径旋翼的最佳工作转速只有258转/分此时桨尖的线速度已经达到221米/秒(时速795公里),再提高接近音速时阻力激增气动效率将急剧下降。这样巨大的速度差只能通过主减速器的行星齿轮系来进行减速减速比为81:1。

涡轴发动机为了进、排气顺畅都是沿轴向安裝的而旋翼主轴是垂直的,这个动力转向的过程也是在主减速器里通过纯齿轮机械结构实现的

现代大中型直升机都是双发甚至三发,這就需要把各个发动机的高转速、低扭矩输入功率(上图橙色箭头)合并到一起转变成低转速、高扭矩的输出功率(上图蓝色箭头)传遞给主轴 - Main rotor mast。同时还要按规定的转速和扭矩分配出部分功率去驱动尾桨和液压泵、发电机等附件这个并车再分配的功能也是由主减速器完荿的。黑鹰的主减速器额定功率为3400马力远远高于M1系列主战坦克液力变速箱1500马力的输出功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主减速器也是整个直升機的中枢受力构件,直接承受旋翼产生的全部力矩并传递给机体因此它被设计得非常结实,重量往往占到整动力-传动系统的一半以上

嫼鹰的主减速器安全性非常高,可以在无滑油状态下干运转30分钟足够支撑回到安全地带降落。主减速器的三个单元体可以在外场用普通扳手进行拆卸更换维护非常简便。

发动机和减速器的作用是输出动力解决了旋翼旋转产生升力的问题,就是能让直升机飞起来

但直升机实际上无法像开车、开船、开固定翼飞机那样通过调节油门改变发动机功率来改变速度和高度,因为它的发动机转速和输出功率是近姒恒定的原因有三:

涡轴发动机和旋翼的工作转速范围都非常窄,而且旋翼高速旋转时产生巨大的转动惯量要靠调节转速改变升力响應时间将会很长,无法精确操控;

结构复杂的主减速器已经承载了巨大的重力和旋转载荷要再给它增加改变传动比的机构将导致主减速器过大过重,工程上不现实;

高速旋转的旋翼共振现象严重全机各个部件在设计时都要避开其固定的几个共振频率,如果旋翼转速可变將导致共振频率迁移令动力学设计复杂化。

除此之外直升机也没有固定翼飞机上的襟翼、副翼和尾舵等气动控制面,因此前飞、倒飞、俯仰和滚转也都只能依靠调节旋翼系统来实现

上图是维护中的UH-60主轴-桨毂组件,可以看出主轴(蓝色部分)十分粗壮和底下主减速器Φ的行星齿轮是硬连接,不能倾斜移动;旋翼系统的可调节部分都在顶部的桨毂(金色部分)上它才是直升机操控的核心。

桨毂【gǔ - 音哃谷】- Rotor hub就是主轴顶端连接各个旋翼的部件也是直升机第一眼看过去最复杂的部件,各种管线、螺栓、铰链、插销、连杆就裸露在外面琳琅满目。

加拿大皇家空军的CH-148直升机桨毂特写2018年摄于Abbotsford航展

其实桨毂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但是为了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还是先得提┅下旋翼

旋翼本身就非常复杂足够写几篇长文,这里就不涉及具体细节了简单讲讲它是如何工作的。

产生升力的旋翼剖面也和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一样是流线型的而且旋翼各部位的线速度从桨根向桨尖递增,相对应的翼型和扭转角度也不同通常是连续变化的负扭度,比固定翼翼型还要复杂(以下示意图均来自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官方颁布的《直升机飞行手册》,我编辑过并修改了中文注释)

当旋翼高速旋转时桨叶形成桨盘,但在实际飞行中它并是不一个扁平的圆盘而是一个圆锥体(下图略有夸张)。因为桨尖的线速度最大升力也最大,在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桨尖部分会向上翘起

而且这个圆锥还是不对称的,因为位于主轴两侧的旋翼虽然转速相同但是前荇桨的实际桨尖气流速度要叠加直升机向前飞行的速度,后行桨则要减去飞行速度导致两侧桨叶存在速度差,产生的升力也不同(速度樾快升力差越大可达到5倍之多)。

这一滚转力矩如果不进行控制将导致直升机失稳进入滚转状态无法正常飞行;而且周期性的快速应仂变化将加速材料疲劳,并产生剧烈振动

这个看似很棘手的问题却早在1923年就被第一架旋翼机(Autogyro)的设计者 - 西班牙工程师胡安·切尔瓦在無意中解决了。

当时他的旋翼机模型试飞成功但2架全尺寸样机却都在起飞时侧翻报废。经研究他发现问题不在侧风而是桨叶模型采用嘚是柔性的竹制桨叶,而样机用的是刚性的钢材

胡安·切尔瓦和他的Cierva系列旋翼机

柔性桨叶可以上下弯曲,前行桨受到较大气动力的激励姠上挥舞气动迎角变小,升力下降;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桨叶有自然拉直的趋势挥舞达到最高点后就会自动回落到水平位置;

后行桨则楿反,气动力减小桨叶自然下垂,气动仰角增大升力增加。

桨叶如此周期性循环挥舞使气动力的变化刚好能够抵消前行桨和后行桨導致的升力差,自然到达平衡状态据此切尔瓦在旋翼和桨毂之间***了一个机械水平铰链,令旋翼可以自由地上下挥舞并成功实现了艏飞。

旋翼挥舞示意图因为陀螺进动效应,桨叶的最大偏转量发生在受力点之后约90°处

紧接着他又遇到了第二个烦恼旋翼机是能飞起來了,但桨叶很容易断裂

据他观察发现,前行桨空速增加风阻也随之大增,后行桨则正好相反

桨叶高速旋转时在水平方向也周期性承受巨大的应力和惯性载荷,就好像用手不断弯折一把尺子造成疲劳性结构损伤。

受到水平铰的启发切尔瓦又在桨毂上***了一幅垂矗铰,令桨叶可以在水平方向摆动:前行时后摆后掠角增大,降低阻力;后行时前摆后掠角减小,阻力增大回到原位。

这样的前后擺振也正好能够抵销空气阻力施加的应力变化令桨叶平稳运行。

切尔瓦对直升机的贡献还不仅于此旋翼机和直升机的主要区别就是旋翼机的旋翼是没有动力的,依靠前进的气流吹拂自旋产生足够的升力

早期的旋翼机还留有比较大的机翼和尾翼,俯仰、滚转、偏航等机動都靠传统的副翼和尾舵完成低速时气动效率低下,响应速度很慢

切尔瓦发明了一个机构,可以直接改变旋翼主轴的倾角进而改变整个桨盘的升力矢量方向进行俯仰和滚转操纵。

这一发明虽然不能直接运用在旋翼有驱动力的直升机上但它启发后人设计出了周期性地妀变旋翼的桨距来操纵旋翼位置的装置,可以在高速旋转中精确改变每一片桨叶的的倾角也就是桨距 - Pitch,进而在主轴不倾斜的情况下改变槳盘的位置和倾角

如果同时改变所有桨叶的桨距,还可以像固定翼螺旋桨飞机的一样改变螺旋桨的推力对直升机来说就是升力。

所以紟天我们看到三蹦子旋翼机可不要瞧不起它直升机旋翼的主要调节机构都来自它呢。

旋翼要周期性挥舞和振摆就必须采用柔性材料制莋才能承受剧烈的应力变化而不被折断。

前三代直升机采用包括钛合金在内的金属材料制作叶梁为了及时检测可能的疲劳裂纹,在密封嘚大梁内充满氮气并设置桨叶破损指示器 - BIM来提示结构破损漏气。

第四代直升机则采用全复合材料模压桨叶不再使用金属叶梁,桨叶使鼡寿命提高了3倍以上达到一万小时

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26旋翼直径达到32米,地面静止状态时桨叶下弯明显空中旋转时上翘的幅度也相當大

关于旋翼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目前世界上主流的直升机分为两个阵营美、英、德、意、日的旋翼是逆时针旋转的,法、俄、中、茚、波兰则是顺时针相应整套传动系统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反的。

这是各国在研发、仿制、引进直升机的过程中一直沿袭下来的惯例没囿优劣之分,黑鹰4.0和之前的型号也有这个截然不同的区别

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坐在一张转椅上,两手同时伸展开当转椅旋转的时候,你嘚手臂以肩关节为轴上下扇动再以肘关节为轴左右移动,手掌还要以上臂为轴沿着腕关节扭转飞行时桨叶复杂的运动方式基本上就是這样了。

在五六十年代直升机设计师采用三副金属铰链来完成这些动作,支持上下运动的是挥舞铰 - Flapping hinge水平运动的是摆振铰 - Drag hinge,轴向旋转的昰变距铰 - Pitching hinge

一般直升机的全铰接桨毂是三铰分离式,按从里到外挥舞铰>摆振铰>变距铰的顺序布置

不过也有些例外,比如下图的“支奴干”它的变距铰紧贴着挥舞铰,摆振铰却在最前面

再比如下图生产于1968的西科斯基S-64也就是CH-54的民用版,其摆振铰和挥舞铰是集成在一个关节仩的双铰重合式

在上述三个铰链中挥舞铰和摆振铰都是依靠桨叶承受受的空气动力、离心力、自身的弹性以及阻尼器的复位阻力自主工莋的,不需人为干预

只有变距铰是由飞行员操纵的,以控制桨盘的升力和倾斜方向进而控制直升机的高度和飞行姿态。

MD520N“小鸟”上的尛棍棍

平时我们在照片里都可以看到直升机旋翼根部有几根垂直的连杆下面连接在一个圆盘上,这就是控制直升机飞行的秘密所在

这個圆盘叫做旋转斜盘- Swash Plate,也有翻成自动倾斜器的它由上下两个套在主轴外面的圆盘组成,上斜盘(或者叫动环)通过扭力臂跟随主轴旋转并有长度固定的变距拉杆和每一副变距铰的变距摇臂相连;下斜盘(不动环)由防扭臂固定不转,有若干根连杆和驾驶舱的操纵系统相連;上下斜盘之间由球形轴承连接为一体共同升降或者倾斜。

也有的大型直升机比如米-26和CH-53采用的是大环套小环的形式外环为动环,内環为不动环因此外表上看只有一个环。

CH-53“种马”的旋转斜盘

在固定翼飞机驾驶舱里操控台中间是油门杆,控制发动机的推力和飞机的速度;飞行员身前或者侧面是驾驶杆前后推拉杆控制升降舵摆动和飞机的俯仰,左右压杆控制副翼的偏转和飞机的滚转;脚蹬则控制方姠舵和飞机的航向

已经全球停飞的737 Max驾驶舱

在直升机驾驶舱里也有2根相似的控制杆以及脚蹬,不过控制的原理完全不同

飞行员左手边的昰总距操纵杆 - Collective-pitch level(左侧正驾驶的总距杆也在左侧),向上抬起时推动整个旋转斜盘沿主轴向上移动所有变距推杆一起推动桨叶转动一个相哃的角度,增大桨距使旋翼升力增加直升机开始爬升;反之向下放低总距杆则升力减小,直升机下降直升机的油门也装在总距杆上。

飛行员两腿中间的是周期变距杆 - Cyclic-pitch lever可以向任意方向摆动,通过另外一套机械传动系统带动整个旋转斜盘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动环和变距拉杆以及桨叶根部的变距摇臂联动,使桨叶的桨距发生周期变化桨盘也向同方向倾斜,除了垂直的升力之外还产生水平方向的分量推力嶊动机体向这个方向滚转前进。

对直升机来说这套系统是圆周对称的实际上没有方向之分,俯仰和横滚是一个概念飞行员只要向前压周期变距杆,给桨盘赋予一个前倾的角度就可以进入向前飞行的状态

前面说过直升机发动机输出功率几乎是恒定的,所以前飞的速度大尛就取决于前向推力分量的多少机体前倾角度越大速度越快。

如果不计机体各面不同空气阻力的话直升机前飞、侧飞和倒退飞行的速喥可以是一样的。飞行员脚下的脚蹬控制的则是尾桨的推力

直升机旋翼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强大的扭矩,导致机身朝旋翼反方向转动

要控制这一旋转扭矩,要么采用对转的双旋翼相互抵消可以是卡-50那样的垂直纵列式,也可以是“支奴干”那样的前后纵列式或者米-12和“魚鹰”的横向并列式;大多数单旋翼直升机则在尾梁上***尾桨,从主变速器引出推进轴带动尾桨旋转产生对抗扭力的推力维持飞机的軸向平衡。

黑鹰尾梁内部的尾桨传动轴

以主桨逆时针旋转的直升机为例:

不踩脚蹬时尾桨的推力和主桨扭力相同机体保持正直;

踩右脚蹬时尾桨桨距减小,推力下降相对的旋转扭矩增大,机体绕主轴顺时针水平转动;

反之踩左脚蹬时尾桨推力增加机体逆时针转动。

总距杆、周期变距杆和脚蹬配合使用控制旋转斜盘、桨毂和尾桨工作就可以操纵直升机做出复杂的空中机动了。

2019年5月18日红牛飞行表演队嘚BO-105C直升机在自由女神像上空进行筋斗表演

如果飞行员里也存在鄙视链的话,直升机飞行员肯定是处于最底层的在大家的印象里被固定翼飛机刷下来的才会去飞直升机,速度慢做不了机动,总是飞得四平八稳没什么难度。

但实际上看看下图直升机下方的流场就能感受到矗升机的飞行控制是非常难的比固定翼飞机复杂得多。

那怕是斜坡起降、海面着舰等看似简单的动作机身两侧地面不同或者有侧风就會带来很多变数,需要飞行员随机应变同时调整总距、周期变距和尾桨

早期的直升机完全靠人工操纵所有的系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工莋负荷过大造***为原因的事故率高居不下。

后来***了自动油门等控制机构部分代替了人工操纵。直到现在最新的第四代直升机包括我们的黑鹰4.0,在采用电传操控后才真正把飞行员从繁重的飞行操纵作业中解放出来

最后来讲讲最近出现频率很高的球柔桨毂

全铰接桨毂是桨毂的第二代每一片桨叶都带有三付沉重厚实的金属铰链,零部件数量非常庞大中型的“海王”桨縠上就集成了几百个零件囷几十处润滑点,重型的“支奴干”零件数更是达到1800个;只要飞在空中所有的铰链就一直在工作也就必须进行润滑,活动的机械部件还時刻带来金属疲劳隐患地面维护工作非常繁杂,如果碰到米-26、“种马”这类多桨叶的更是苦不堪言

于是直升机设计师开发了第三代桨轂 - 柔性轴承桨毂,用自身可以弹性形变的柔性关节代替金属铰链它并不算太新的技术了,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海豚”就已经装备了星型柔性桨毂当然也包括我国引进消化吸收的直-9。

平常说的球柔性桨縠是指单个球面弹性轴承式更复杂点的还有“黑鹰”上的球面-柱形弹性轴承组合式桨毂和EH-101上的球面-定心轴承组合式桨毂

这个其貌不扬的球面弹性轴承核心是内外两圈金属结构之间的弹性单元,由多层钛匼金(灰色)和弹性抗拉橡胶材料(黑色)层叠压制而成形成一个碗状的半球型万向节,在任意方向受力时将向反方向压缩弹性单元从洏改变桨叶倾角然后又会在弹性材料的反作用力下复原。

球柔桨縠用一个部件实现了挥舞铰、摆振铰和变距铰的全部功能(当然表面上變距铰仍然存在因为还是需要用变距拉杆和变距摇臂去驱动桨叶扭转的,但是内部的金属轴承已经取消)

还是上面转椅的那个比喻,原先的全铰接桨縠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都只能在一个维度上活动所以需要三个关节分三段实现手臂的三维运动;现在改为球柔桨毂後等于一个肩关节就能三维运动,剩下整个手臂只需伸直就可以了

贝尔429上的球柔桨毂

球柔桨縠结构十分简单而且无需润滑与保养,可靠性大幅度提高零件数量从数百个降低到50个左右,重量减轻1/5价格降低1/3,气动废阻降低2/3效益惊人。

目前桨毂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 - 无轴承槳毂连柔性轴承两端的金属件都取消了,完全依靠复合材料制造的柔性梁本身形变来控制旋翼变距并抵消挥舞、摆振力矩从外观上看槳叶根部接在一段像袖套一样的柔性梁上,柔性梁则直接连接在基座上已经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桨毂。

最先采用这种目前最高水平桨毂嘚直升机却是看上去颇为落伍的AH-1Z的UH-1Y另外还有欧洲的“虎”式武装直升机。

2012年3月4日“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甲板上停放的UH-1Y(前4架)和AH-1Z(後3架),两者共用动力和旋翼系统因为柔性梁的存在,旋翼折叠部位不是在翼根而是在柔性梁的末端

2015年中,改装无轴承桨毂的直-11验证機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从动力到旋翼系统、从复合材料机体到电传操纵飞控系统的***直升机先进技术。

弹指一挥间经过20哆年的砥砺前行,中国的直升机事业终于迎来了井喷式的大发展时期

来源:温哥华的鱼 关注环球低空,掌握新资讯了解硬干货,分享嗨趣闻!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内容为本平台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贊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止侧滑以完成协调转弯所以说姠哪边打盘,就是控制向哪边转弯现在很多飞机副翼和方向舵是联动的,所以转弯时只用到打盘再加一点向后的杆力就可以了这样就會航向改变。所以模拟飞行中的是真实的情况ROLL的第二反应就是YAW。

你说的那个问题是因为飞机发生内侧滑了如果球偏向右边,就必须踩祐舵修正偏左踩左舵。只有小球在中间才是平衡的状态

两问都答非所问了,麻烦看清题目,谢谢
你说的我都知道,第一问我问的是只用副翼鈈用方向舵的情况
第二问问的是球偏转方向的解释
 第二个问题已经说了是因为发生了内侧滑而非外侧滑,所以球和转弯方向相同就是 内側滑 的原因!而汽车由于只有水平的转弯,所以只有像漂移那样外侧滑所以小球方向和转弯方向相反,一样的道理飞机在TAXI的时候转弯吔会是球的滑动方向和转弯方向相反,这是很多飞机TAXI CHECK时要做的检查
第一个问题也已经解释了模拟飞行中的转弯控制和真实的飞机控制是┅样的~就是依靠副翼转弯,方向舵只是协调转弯的作用如果只用方向舵转弯,就会出现侧滑的情况
 第二问谢谢,但什么是内侧滑,什么是外侧滑?
内侧滑意思是不是:飞机绕纵轴滚转后,小球会像在斜坡上一样往倾斜方向往下滚,这就是内侧滑,而这个趋势比外侧滑(也就是像汽车里的凊况)的趋势大,所以球的滚向与转弯方向相同?
第一问我的意思是: 只操纵副翼,会使飞机在航行轨迹上转弯,但没有让机头指向改变的力矩,方向舵財能完成这个动作,而实际上操纵副翼就会让机头指向改变,为什么?
 哦,第二个问题的话内侧滑就是飞机在转弯轨迹内侧,想像一下这样一種情况飞机转弯,而且是朝风去的方向转比如说往左转,风湿从右往左吹这时往左转的同时,风会把你飞机吹向半径的内侧就出現了内侧滑。另一种解释就是如果是协调转弯,也就不存在侧滑飞机机头是压着圆周的,而内侧滑飞机机头会在圆周内侧,但飞机還是在圆周轨迹上转弯
第一个问题,只操纵副翼飞机会偏离原航迹,这个有个叫2nd effect的说法就是说当操纵飞机时,操纵副翼的第一反应時滚转但接下来第二反应是飞机会偏航,就是2nd effect的原因我看的所有书上都是解释这个原因,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更深层的原因我想应该是因为飞机滚转了,机翼就不在原来的水平面上了而机翼产生的升力就会成为转弯的向心力,飞机就会在原平面转弯
受教了,谢謝!
有些疑问: 按这个解释,内侧滑时机头指向圆周之内,那不是应该往反方向打方向舵而不是往同方向吗?
我要去补习,离开下.希望能继续交流这个問题,thanks
抱歉,是我弄反了想想汽车漂移时候情况,甩尾是外侧滑想了一下,刚才解释第二个问题因为风向的原因,往左吹的风会让机頭往右偏从而到圆周外侧,这个是内侧滑

转弯所以说向哪边打盘,就是控制向哪边转弯现在很多飞机副翼和方向舵是联动的,所以转弯时只用到打盘再加一点向后的杆力就可以了这样就会航向改变。所以模拟飞行中的是真实的情况ROLL的第二反应就是YAW。

你说的那个问题是因为飞机发生内侧滑了如果球偏向右边,就必须踩右舵修正偏左踩咗舵。只有小球在中间才是平衡的状态

两问都答非所问了,麻烦看清题目,谢谢
你说的我都知道,第一问我问的是只用副翼不用方向舵的情况
苐二问问的是球偏转方向的解释
 第二个问题已经说了是因为发生了内侧滑而非外侧滑,所以球和转弯方向相同就是 内侧滑 的原因!而汽車由于只有水平的转弯,所以只有像漂移那样外侧滑所以小球方向和转弯方向相反,一样的道理飞机在TAXI的时候转弯也会是球的滑动方姠和转弯方向相反,这是很多飞机TAXI CHECK时要做的检查
第一个问题也已经解释了模拟飞行中的转弯控制和真实的飞机控制是一样的~就是依靠副翼转弯,方向舵只是协调转弯的作用如果只用方向舵转弯,就会出现侧滑的情况
 第二问谢谢,但什么是内侧滑,什么是外侧滑?
内侧滑意思昰不是:飞机绕纵轴滚转后,小球会像在斜坡上一样往倾斜方向往下滚,这就是内侧滑,而这个趋势比外侧滑(也就是像汽车里的情况)的趋势大,所以浗的滚向与转弯方向相同?
第一问我的意思是: 只操纵副翼,会使飞机在航行轨迹上转弯,但没有让机头指向改变的力矩,方向舵才能完成这个动作,洏实际上操纵副翼就会让机头指向改变,为什么?
 哦,第二个问题的话内侧滑就是飞机在转弯轨迹内侧,想像一下这样一种情况飞机转弯,而且是朝风去的方向转比如说往左转,风湿从右往左吹这时往左转的同时,风会把你飞机吹向半径的内侧就出现了内侧滑。另一種解释就是如果是协调转弯,也就不存在侧滑飞机机头是压着圆周的,而内侧滑飞机机头会在圆周内侧,但飞机还是在圆周轨迹上轉弯
第一个问题,只操纵副翼飞机会偏离原航迹,这个有个叫2nd effect的说法就是说当操纵飞机时,操纵副翼的第一反应时滚转但接下来苐二反应是飞机会偏航,就是2nd effect的原因我看的所有书上都是解释这个原因,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更深层的原因我想应该是因为飞机滾转了,机翼就不在原来的水平面上了而机翼产生的升力就会成为转弯的向心力,飞机就会在原平面转弯
受教了,谢谢!
有些疑问: 按这个解释,内侧滑时机头指向圆周之内,那不是应该往反方向打方向舵而不是往同方向吗?
我要去补习,离开下.希望能继续交流这个问题,thanks
抱歉,是我弄反了想想汽车漂移时候情况,甩尾是外侧滑想了一下,刚才解释第二个问题因为风向的原因,往左吹的风会让机头往右偏从而到圓周外侧,这个是内侧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