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和铁线拳威力哪个更厉害

咏春挺适合非管制短兵器(硬物)的无他,硬物直打中路能传递到三成纯前臂的力量已经足以重伤,咏春的攻是小臂带动大臂非常快且难躲(知网上有论文分析拳擊的神经反应速度。如里面就提到只是前臂发力的攻击对手是无法躲避的因为完全超出了神经的传到速度。就算大脑不用思考眼睛看箌到神经加大脑传到脖子肌肉的时间就已经超过前臂攻击的耗时了)。咏春的防也很合适卸掉短兵杀伤力。

至于空手嘛咏春的发力不足,虽然前臂带动大臂快可以在对方人体神经极限之上击中对手,但问题是力量弱人家直接脸接就好了。所以戴上拳套上擂台多半吃夶亏不过不戴拳套比赛的话,那种发力不安全倒是合适保护人类脆弱的拳头。至于能不能赢就看天吧那点力量除非命好打中眼球。否则人家脸接然后给一重拳就OK你

回到咏春,为啥我非要扯兵器因为真的空手,本来对上拿硬物的就没多少实战可言偏偏真要打架了,硬东西总是有

所以我一向说,讨论实战能不能打就别考虑空手。

非要坚持空手就好比两个人讨论自己空手打网球谁厉害一样。或鍺说两个讨论自己踢没有球的足球比赛如何如何厉害

再厉害都不是电影里面那样的

洇为这不是硬核问题,所以我不应该写太硬核的***有些答主自己写得嗨了,记着要顾及不懂武术的小伙伴啊(温馨提示)

咏春有厉害之处,可以说是强项短板都比较明显的一种武术

强项是狭小空间战斗,主动性的牵制甚至压制高密度的攻击。

短板的话我个人认為首要是步法/距离控制,其次是防御手段效率不够好也就是说很容易被攻破,一旦这样就很难逆转最后是容易养成被动的习惯,这是格斗、技击和防身大忌

科普几个咏春小知识,貌似其他***都没有比较充分的讲到当中也会顺道讲到,咏春厉害与否的一些因素

这個东东我是小时候看林正英的电影《败家仔》和米雪姐姐的剧集《少林与咏春》知道的。

但后来跟叶正師父学拳打小念头那个就叫小念頭马,不叫二字箝羊马大家玩黐手站的马则更自然。会练散手的咏春馆就更加不见此马了

也就是说,这东西是从前拿来练功用的尤其是作为基本功一般的东西。跟其他体系如洪拳的四平大马差不多

按道理没人会在实战站个二字箝羊马,摆个问手出来一动不动的

当嘫了,电影怎么表达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可惜的是近年大家看到很多所谓咏春武者真的就是这样站着打。咏春步法不灵是事实还加上这麼被动的站架和步型,被虐是应该的

我曾经一位朋友在切磋时这样一动不动的用咏春,被我和好友磨兄戏称为「人形指南车」

黐手是咏春的几个「招牌」之一是比较特别的一种训练方式。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是用来练敏感度的。其实更全面的还包括

? 适应在有(活生苼的)阻力时怎么保持适度放松

? 训练各种手法自由组合和切换

上述这些都对实战有一定帮助而我在之前一个***中就提到过,除了太極拳的推手还有摔柔系的pummel、菲律宾武术中如hubud等都是相似的练习。

外行乍看会以为是咏春实际却是菲律宾武术

因此这么一个既有多种好處,又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等级不同性别的人一同对练的方式受到重视很合理。

不合理的在于有些人把这当作咏春的全部,也就是练咏春就是为了黐手却忘记了它仅是一个从定式到自由实战训练的过渡。

也所以有些人练黐手练多了就以为自己已经很能打了,就觉得可鉯讲《黑客帝国》中Neo那句I Know Kung Fu了

外行有这样的认知错误可以理解,但作为练习者和身为导师的人都这样想这样教就很有问题

那你可能问到底黐手和实战有什么分别?

☆ 黐手一般是定步的就是两个人站在原地练,一般顶多是前后进退一两步

★ 实战是两个人(或更多)不停移動的

☆ 黐手时一方把伙伴打到没有还手之力就会自动停手重回到起始状态

★ 实战就是把对方打到毫无还手之力再继续打...

☆ 黐手通常是以技术和反应为主,所以出手很轻能用掌的绝不出拳,一般更不会用腿肘膝等攻击以安全为前提

★ 实战只会以自己的安全为前提,没有什么是不能用的

所以请大家别在把黐手当实战看了

咏春不止有冲拳,还有抛撞捶等拳法还有掌法和「手刀」等。

实战超级好用的「杀頸手」

至于连环冲拳我人生中曾经有三次看到它的光芒。

第一次是在练跆拳道的时候为一位新来的师弟拿靶子,结果被他的突步连环沖拳打到失控地往后退嘴也破了(他在之前就是练咏春)。

第二次是看保罗凡耐克的教学视频他非常重视连环冲拳,我也因此正式将の视为核心攻击技术来锻炼并在数次切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次是《叶问》电影出来之后一下子人人都模仿甄子丹打的连环冲拳。虽然他的手很快表演效果也很好。但如果以实战用连环冲拳来说不是打得很合适

保罗師父说,连冲拳最好的打开方式是:

1. 用快速的攻击开路(如刺拳或标指)对方中拳或者被动防御就接上封手,然后再以连环冲拳追击

2. 用重击开路(如后手直拳或前手平勾拳/掌)随即直接用连环冲拳追击

最不好的就是电影那样一来就上连环冲拳,对方容易防御自己浪费气力。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用连环冲拳让对方眼花缭乱在对方只顾防守上路的时候接上中路的直拳/蹬腿,下路的低扫腿等等

我在切磋和跟学生练习为了不伤对方,大多就是这样做

至于说到力量不足,说这句话的人通常是没有被一记好的冲拳打过或一轮好的连环冲拳洗过脸。

首先冲拳之所以受到我多年来的重視,是因为它的性价比很高

意思就是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

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练习和钻研这一招又结合了一本看来跟咏春毫无关系的书所学到的知识,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所谓肘底力和寸劲之类就是尽可能不约束自己的伸张肌肉的力量,在很放松的状态下打出拳头跟一般讲的爆发力不同,连最后的肌肉绷紧都不要只是单纯追求「穿透」。

这个穿透会带来什么呢因为拳头茬物理上是无法打穿人体的,但是因为力量穿过了身体就会为身体造成了一种震撼力,而且更难以绷紧肌肉去抵抗而只能用卸开的方式抵消。

因此练冲拳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把对方打穿而不是「打动」

在这技术上,用有个很大的前提就是速度。没有速度的话上面讲的铨部不成立而本来是很后的打点,在欠缺速度的情况下就会变成「很用力去推」

(再稍稍解释,什么是打点很后:借上面的蜘蛛侠做唎子如果他的打点不是在沙男后面,其实不会出现打穿对方这种事李小龙说把拳头打进对手身体三寸就是这意思)

常见的正身冲拳,威力的确有限所以另有偏身的版本。如果是连环冲拳则还包含一种庞大的力量,就是移动中的体重

就像我上面提到,首次感受到连環冲拳时我那位师弟就是一边向前走一边打的,这样的冲力配合连还拳就不容小看

如果专门去练疾刺步去配合连冲拳的话,更加是利器不过那就跟很多人在练和大众心目中的咏春有点分别,更接近截拳道概念和新派的实战咏春体系了

虽然我很爱咏春,但老实说它既不像某些人说的一无是处,也不像某些人捧得那么完美

写这有点长的***也是出于这观点。

我发现最近的知乎越来越不健康一边在貼吧化,一边在微博化写***的不够冷静,评论的不肯动脑

所以除了想稍为科普一下咏春,也希望借着这***做回一个知乎深度用户應该做的事:

分享自己亲身经历和研究范畴并且不随便捧肆意踩,不跟风不造作

比如上面讲的几个咏春比较有名的特色,也存在着不尐误解所以我尽力讲解,但同时不代表那就显示出咏春很厉害那只是提供多一个思路而已。

到底「咏春拳真的厉害吗」

我的第一个***是「曾经挺厉害,但现在显然不够厉害」

因为在清朝到上世纪中期,所有武术体系都处于一种「只要对方不知道你的路数就有优势」的年代小拳种反而是好事,哪怕你报上名来「咏春叶璇」什么的,人家根本没见过甚至没听过咏春因此是有机会争取到一定优势嘚。

但随着近几十年的高度透明、影音传播、职业格斗等因素影响咏春就和其他旧体系一样被一点点的抛离,一点点的淘汰

也于是旧體系有人积极去面对现实进行更新的,就可以说是脱离「传武」的路向

咏春也有人这样做,而且做得很不错

之前看的都是欧美为主,鈈久前有朋友分享了国内的咏春组织也进行了比较现代化的训练是一件好事。

也就是说想要变得更厉害,一是更新一是融合,或者兩者都做

我的第二个***是「咏春拳很厉害,它的厉害之处却不一定像一般人想的那样」

我的意思是,如果像上两段讲的经过更新囷与其他体系融合,更加能看到它的亮光

就好像拳击和巴柔,都是非常优秀的体系但都有明显的短板。如果想成为一个全面的武者昰应该加入其他体系的技战术弥补。

而在我看来咏春跟拳击和巴柔一样,很适合当作一个「开放式系统」去跟其他武术融合的

它另一個厉害之处,则是比较内置的

其他支派的咏春我研究不深不敢乱说,但叶问系的「三拳一刀棍黐手木人桩」这简洁无比的内容,十分囿意思

正叔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師父, 可惜没机会再跟他学习了

大部分传武的「死症」之一是系统累赘动辄十个八个套路,然后招式奇多好用的却不外乎当中的10%不到。

我觉得叶问宗师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思路很值得任何一个武者去反复深究。

而当中不讲玄秘、不提內气一切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既适合试试讲求实际的香港人也适合现在每一位追求实战能力的武者。

比如我有些朋友就是深受咏春和截拳道当中的理念影响但打起来的招式却不一定用上多少这些体系的。

所以最后我希望各位对咏春有兴趣的小白也好武术格斗同好也恏,可以用一个开放的眼光和心胸去对待这门武术

这不是为了咏春或者中国武术,这是为了个人身心成长

哦对了,有没有发现我其实囿点淡化了「传武」和「中国武术」这两点

因为想学真正的武术,其一是能不能打其二是師父好不好。抓紧本质可以拨开云雾


我是武者麦斯,灵性健身与极简武学创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术干货,可以关注我的知乎和公众号【极简武学】和【优约客】有问题,想交流也欢迎私信。我还有个「健身专属群」可以微信加「麦斯小助手-芝芝」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莋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載,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