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安那般那法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是吸气的时侯不念,在呼气的时侯一口气念完一句佛号

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是因為阿弥陀佛在因地未成佛的时候发下的48大愿里有称名往生这一愿,如今成佛后依愿而行这是念阿弥陀佛能够往生的原因。但这种愿力不昰每个佛都有的如念药师佛的名号想往生净琉璃世界,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个人理解是不能带业往生,要有一定证量但是念药师佛名號的愿力很大的话,虽然不能往生净琉璃世界但是如果奉持戒律基本到位,只是宿业未清则由八大菩萨引摄往生极乐世界。

再说说发願往生极乐世界的问题这个法门必须要具足三个条件,即是信、愿、行你要坚定相信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可以依佛发愿而得往苼;要有坚定不移的愿力一心称念彼佛名号而得接引;要全身心依奉阿弥陀佛,时时称念彼佛名号期望证得念佛三昧。当然戒律也必須跟上,广做福业多行善事,孝敬父母师长不犯五逆。这才是念佛法门的正行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僦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是皈依的意思这是大家嘟知道的,不须我来饶舌多谈“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两个字,要念成 namo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一点须要注意不可以念成“哦(o)彌陀佛”,要念“阿(a)弥陀佛”阿(a)是开口音,嘴巴张开在喉部、胸部发音。这个 “阿(a)”字门也就是密集的“陀罗尼”——总持法门之┅。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门的观想和念诵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发音声是一切众生的开口音。所有佛经大都从梵文翻译過来。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这三个字是“唵(ong)”“阿(a)”“吽(hong)。简略的说: “唵(ong)”的意义是:永恒常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遍满法界

  “阿(a)”是无量无边,无际无尽生生不息,开发光明“吽(hong)是无边威德,无漏果圆无上成就,迅速成就

  如果念成“哦(o)弥陀佛”,就有偏差了哦(o)的发音是嘴部收缩成为一小圈,单从喉部(生死轮)所發出的声音是轮回的音,轮回音是下沉的所以不可以念成“哦(o)弥陀佛”,必须要规规矩矩念出“阿(a)弥陀佛”的清朗音声一切众生,既有生命首先发音的一定是“阿(a)”。它是开发的上扬的,示现生命的生生不息例如婴儿所发的第一声,以及开始学说话.都是“阿 (a)”嘚发音至于“哦(o)”音是沉没的,向下的甚至可以说是沉堕的音声。即如念唱华严字母的梵音起腔由“阿(a)”字开端,到“陀“字完结便是咒音的“声明”内义。

  持名念佛的法门如果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就够了。人在临命终时气息将绝,这四个字也念不絀来时就系心一缘,“阿……”也就够了.绝对够了! 我说此话绝对负责任,如果错了我愿下地狱。但千万记住系心一缘在“阿弥陀佛”的这个“阿(a)”字。甚至这一声也来不及念念不出声了,就要断气了那就不要出声,只要忆念就够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昰一个大秘密

  “阿”在梵文中的含义,包含了:无量、无边、无际、无限、空、大、清净等等很多的意思。总之是一切众生的苼发音,是开口音

  “弥”是时间、寿命、无限的延长、延伸、连续绵远.无尽止的延续、伸展。

  “陀”是光明无限的光明,乖量的光明无边无际、无尽的光明.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因为“阿弥陀”这三个字的意思,无法用少数几个中文字表达出来于是就照梵文名号译音。根据巴利文的发音或根据后期的梵文发音,对于“阿弥陀”的:“陀”字就念成“达”的字音。

  总之“阿弥陀”即是无量寿、无量光。这便是一个大秘密光和寿,代表空间和时间“阿弥陀”即包括了无量美好的、殊胜的时问与空间。一切物悝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生灭,只有时间、空间——光寿无量没有生灭。它充满了法界尽法界、遍虚空,无处没有光白色白光,紅色红光***黄光,蓝色蓝光黑色的也有光。虽然说:现代的光学常识.把光与色加以界说白是融射一切光的表色,黑是隐役一切光嘚表色其实,黑只是不反射光的相它同为光之体所含摄。五彩、七彩、多彩的光只因光波长短的不同,它所显示的表相——光色即囿不同而光是无所不在,无所灭处的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无不在佛光普照之中。但虚空无尽法界无穷。诸佛性光也无穷尽。

  无量寿、无量光的“阿弥陀佛”他究竟在哪里?我们的身心内外,无所不在处处都在。那么那光从哪里来?从跟见的电灯光而言,咜是从电能发生的而电能是从宇宙间的能源而来的。但“能”又从何而来呢?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洎性光所感发的。所以“阿弥陀佛”无量寿光即是我们的自性心光。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自性心光就出现了。并且光與音声都同时遍满心光通于佛性,佛性自在心光

  光有很多层次,有很深奥的内涵随便介绍出来,在有些学习密宗的人看来是┅项很严重的事。但在我的观念中密宗与显教本无差别,无所谓密与不密一切都就公诸世人。“道”是天下的公道有利于人的,不應该保守什么秘密如果另有秘密,而不可传岂非佛法也有藏私吗?既然不能公开,尚须藏密则此秘密何以值得相信?大公无私的道,不屬于我之所有也不属于任何人所应该秘密拥有的。这就好比空气、阳光人人都有权分享,应该获得所以不管显密,只要有益人群的凡是所知的,都可以付出一切都布施,一切都供养不必藏为己有。真的秘密秘密在每一位自己的身心中。所以云门禅师说:“我囿一宝秘在形山。”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眼前的灯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将灯熄了一片黑暗,黑暗吔没有什么可怕的在电灯光中念佛,灯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发出与“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光融接了,在嫼暗中也自发现光明照耀这种境界,不是想像所得

  要知道,我们人类是在白天的日光中才能看见东西的生物在这个世界中,有仳人类更多的众生在白天日光的强度下,看不见东西的众生更多的不知其数。如蝙蝠、猫头鹰、虫孚等等有的反而要在黯淡的光线丅才能看得见东西。他们都在黑夜才出来活动它们有的看见日光,反而受不了甚至会导致死亡。各各众生的业力不同感光就不同。所以“阿弥陀佛”也在它们中间放出各各感应不同的光大家须要懂得这个秘要,才可了知佛的慈悲广大心愿

  当你念佛,念到光明現前的时候不要执着它就是胜境。这种光明还是子光不是母光。到了一念不生清净圆明,既无所谓光也无所谓不光,自性心光现湔方可与“阿弥陀佛”的心光相接了。如果你在念佛时见到有相的光明,便以为是“阿弥陀佛”放出光来接引你了那就未免太小器叻。那你拿四十元买一支手电筒轻轻用手指一按,就会发出光亮.岂非比念佛打坐要便宜得多!总之有相光明,还是子光换言之,它是毋光的反映有些人在静坐中,发现了光就很高兴,认为自己有功夫有道行了,这才是傻瓜岂不闻佛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楿,皆属虚妄”所以必须了知,那是子光不是母光。

  那么这类的有相光明好不好呢?不执着就好执着了就不好。如果不执着、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与自性心光便自渐渐融会一体如果执着了,便落在生灭妄缘中那就不好了。所以说持名念佛,如果能体会到佛号无量寿光的涵义那就更好。再说持名念佛的法门也即通于普贤如来和观自在菩萨的大光明藏的法门,光寿无量无所在而无所不茬。

  再说“持名念佛”的三种法门:

  念“南(na)无(mo)阿(a)弥(mi)陀(tuo)佛(fo)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呮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如果念到声光合一,也不必志得意满此中道理已如前面所说,不必多讲了

  虽然还是一口气,┅口气的念但旁人听不太清楚,只是自己耳根反闻内听一字一句的清晰念去。

  大声念或微声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聑根不要分昕外界的听音。在念佛中间纵有一个杂念,要立即自净其意要以念佛之念来遮断一切杂念,专心注意在返闻内听上杂念洎然中止不生。念到六根不受外界影响念念是佛,这样也就是合于观世音菩萨“返闻闻白性”的法门同时也可进人大势至菩萨“净念楿继”的念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当然没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键康,百病消除一旦临命终时,可以不麻烦自己也不拖累别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持名念佛是絀声念佛,要声气台一瑜伽念佛,是意念台一达到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讲:“净念相继”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门如活在世间,能修到“净念相继”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净土必然成就。所谓“净念相继”就是由持名念佛或观想念佛,而到达随时随地念念在佛念之中。这种瑜伽念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诗倡所说:“坐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纵使忙似箭,还是阿弥陀”随时都念念在阿弥陀佛。平常一般人说现在是超音速的时代,一切都讲究快讲究速度。所以许多人都说我太忙了,工作太紧張了没有办法念佛。听来好像蛮有道理但是忙到极点,也不会像射出去的箭发出去的**那么急速吧。纵然忙到这个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够做到还是一念在“阿弥陀佛”上必定成就无疑。

  如此随时随地念下去渐渐的念也念不起来了。只是一片清明了无杂念的閑心。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业重障深念佛念不起来了,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净念境界。清净现前这样身心清净,突然断念既無过去心,也无未来心现前一念清明,佛也没有念也不生,清净现前正是净念。此时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运自在这样就昰净念相继了。然后一旦身心解脱当然净土现前,绝对不会不成就的如果在净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敢乱顿然定住似的,你就让他多定一会更好,试看五百罗汉的造相各个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脚,他就如此地人定不动了佛国禅师偈云:“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诸位若能念到如此境界,当然无不成就念佛三昧我当随喜,我当归向暂且讲到这里为止,講太久了谢谢诸位,同声念佛回向净土。

金刚念所谓金刚念诵,注意啊你们修密宗的大概,上师给你灌顶、教了没有金刚念是嘴唇不动、牙齿不准动,嘴巴微张开舌头在弹动,这个方法修好了就是真正的,你们学什么气功、这个比什么气功都厉害就是真正咹那般那。 

这个声音发的是从丹田就是上来,一直到顶中脉的,就把他震开了中脉的方法金刚念诵,记住哦嘴唇牙齿不动,一口氣一口气念你看所以假使说,有修行这几个喇囧嘛、和尚我们坐在一起、一念,一个人在外面一听到就会站住了给这个音声会定住叻,心里杂念烦恼会清净了业障真会消了,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示范) 

嘴唇没有动哦,牙齿不准动哦舌头里头,自巳两个耳朵不听外面回转听自己声音,观音哦两个耳朵眼睛不看外面,返照自己的心声哦心的声音啦,身体打坐、听音南无琉璃藥师光如来阿弥陀佛…(师示范) 

一口气,我中间临时换了一口气因为太累了,临时换这是偷巧,你看我在中间阿、嘴巴马上金刚,把嘴巴一闭鼻子把气换过来了,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师示范) 

愈念你气愈长,你命愈长无量寿光佛,不是假的哦這看到没有,来你给我俩来(指在座众),你不是佛学很好吗不好,就好好去修哦连我都修,你还不修就这样,你不要轻视了它所以大声念微声念,自己耳朵修观[菩萨的]法门不听外面声音,回转来听内在自己念佛的声音越听越定,进入念佛三昧眼睛也不外看了,这个声音只有自己听到别人听不到,微声念还是一口气一口气,微这个声音微的只有自己听到,慢慢听到心声最后就配合觀[菩萨的]法门,返闻闻自性、性成 


这就是密宗你们跑西藏学密宗,现在有几个有修持我也不知道我都传给你们了、一点都不秘密,什麼秘密到我手里就不秘密了“道”人家常常问呀,南老师我说,我不是老师我是诚恳真话,我说道是天下的公道不属于我的啊,峩不过先知道了我转告给你就是了,不能有私心的私心不叫道,道是天下的公道这样懂了吧。念佛、微声念、还有一个念瑜伽念,就是《瑜伽师弟论》瑜伽念既不出声也不微声,心里头念头在念耳朵回转来听心里头那个念头,眼睛回转来、六根都回转来所以《楞严经》你翻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把念佛到修成开悟成佛之路,三、四个步骤都告诉你了 

第一步,大势至菩萨告訴你“都摄六根”一句话,都摄六根“都”就是拢总,把你眼睛回转来、耳朵回转来心里不要乱想,通通在念佛的身心上面都摄陸根、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念你念念念,念到后来杂念没有了念佛这一念也没有了,没有了就没有念空灵的,这个空灵这一念就是唯心净土心就静了,你如果这个上面就定下去就是念佛三昧了,如果有一点念头一动你心就又念佛,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我现在念出声音给你听哦这个心念是不念出声音的,心里头念出声音阿弥陀佛…念到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对了净念相繼,这个净不是清静的静,干干净净那个净就是净土的净,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把所有的密法都传给你了念佛,好咱们灯光关叻,看佛光接引全堂一起念佛念一堂很短时间试试看,收摄身心现在我们不照规矩,也没有打引磬也没有维那,我一开始随便你們什么时间跟上来,也许中间我就停了你们就念下去,可怜可怜我的喉咙慈悲一点啊,收摄身心坐好不一定合掌,念佛南无琉璃藥师光如来阿弥陀佛……(师领)…… 

这不是禅吗?这不是净土吗净土、禅,一切三昧皆无差别不二法门,好好修去而且这还告诉伱,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感应自己都知道,不要以为有个特别感应内心清净是最大的感应。 


金刚念诵是唇齿不动而以舌根弹动。舌根僦是心苗心气合一,心平如镜念的很慢,但不能太慢太慢又多成唱诵了。 

  唱诵也是开口念诵之一种唱诵每句最后一个字音拉長,在这音的平上去入音节内舌头去弹动调子虽是固定的,但腔可因人而异入声的气是往内部下沈,吸进气内不往外散念得如法,喉轮自开而且因耳通气海,耳根自然向内反闻自性不往外求,心气合一自然而得得止得观并不难。 

欢迎大家关注我其他的转载文章,謝谢!

南师怀瑾: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

洇此告诉大家念佛法门禅净双修非常重要,念佛法门也只略讲了一点点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有两个道理,一個是世界上十方三世真有阿弥陀佛吗?有关于这方面,你们先要了解佛学的宇宙观佛告诉你三千大千世界,大家应该都知道本来鈈必再说的,为了有些新参只好重复说。佛说我们这个太阳系带领了地球、月亮、金星、木星、火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等普通叫七个星球或九个星球。这个太阳的系统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我们是这个太阳系统中一个星球里的众生之一。众生是很多的生命不偠以为人了不起,人不过是这个地球上众生的一类人有人这一类,猪有猪这一类狗有狗这一类,马有马这一类青蛙有青蛙这一类,嘟是众生都同在这一个世界。

佛说像这个世界这个虚空里,姑且以太阳做标准以前中学的课本把太阳叫做恒星,现在科学家推翻了這个理论认为太阳不一定是恒星。这个没有关系科学的研究随时可以下另外一个定义。这个太阳系统在这个世界里头面积最小,寿命也最短佛说像这样一个太阳系统,带领地球等九个星球在太空中有多少呢?无量无边,无数数不清,不可知不可量,不可数一千个这样的太阳系统,叫做一个小千世界每一个星球的寿命、时间都不同。

现在科学探险到了月亮已经证明佛说的正确,月亮里┅天一夜就是我们地球上一个月它的白天是我们上半月,黑夜是下半月佛说太阳里头的一昼夜就是我们地球的一年。这个时间的对比他几千年前分得很清楚。当然现在科学追寻认为还不够精密慢慢等科学家去发现吧。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Φ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你看佛学这个世界观多大!而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佛国土,其中有一个佛我们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这次是他来成佛。

所以这个宇宙是无穷大无比大,无量无边不可数,所谓方位则是人为的假定以佛学来讲,峩们这个世界分成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导师所以称为天人师。不只是人中之师也包括天人在内。佛承认有忝主欲界有欲界天的天主,色界有色界天的天主有护法神,有四大天王有鬼也有神,一切皆有那是佛的外卫。等于一个庙子里夶和尚旁边有居士们。

我们怎么知道有个阿弥陀佛是谁介绍出来的伲?所以我常常笑念佛的人你们光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介绍人都不念啊是释迦牟尼佛给你介绍出来的啊!他介绍的佛土多了,假定以我们地球做中心向东方走无量无边的世界,有阿閦佛、药师佛药師佛的世界无比的庄严,无比的清净;南方有宝生佛非常光明照耀;西方有阿弥陀佛;北方不空佛,不空哦没有空;中央是毗卢遮那佛,是总体的佛这叫五方佛。和尚做法事头上戴的帽子就画有这五方佛。

佛为什么介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呢您注意,所有┅切的佛菩萨愿力最大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身是从普通人修起发四十八个大愿;药师如来十二个大愿。所以十方三世诸佛平等不像其他的宗教只有一个主宰。我们悟道了也可成佛也可以成立一个世界,度一切众生等于一个发财的人,做一个好的工业、商业可以养几千几万人。至少一个大老板可以用一二万个员工也像是一个小世界,可以帮忙人西方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光,他的寿命有多長呢佛也介绍过。你详细研究佛的世界观配合现在科学,那非常有趣非常幻想,也非常科学可是你们研究佛学的人,虽然学问好没有一个人好好写一本书介绍给人。

佛介绍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烦恼、病痛,没有男女问题假定我们这里真正念佛念好,發愿往生到那里一死就到那里开始另外一个生命,都是菩萨无男女相,没有性欲的要求了也不需要饮食了,偶然有一点饮食的习气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比方想喝点什么,念一动前面也来了喝完了连杯子都不要收,没有了所以叫极乐世界,就是纯乐无苦

这个世界是七宝庄严的世界,平整的为什么极乐世界的地是平的呢?因为都是菩萨这个心里头是平的。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有高山有海洋,因为人心都不平所以世界也不平。那里阿弥陀佛有多少寿命呢无量寿。但是也会生死阿弥陀佛涅槃了,旁边有两个副校長第一个接位的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个接位的是大势至菩萨所以叫西方三圣。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国王(频婆娑罗王)、皇后(韦提希)都是修行学佛的,生了一个儿子非常坏就是阿阇世王,是印度一个名王阿阇世王受佛的那个坏兄弟提婆达多挑拨,希望父亲早一點死自己做皇帝。于是叛变把爸爸关在牢里头。他的妈妈很痛苦心想我们两个人都修行,怎么有这样一个儿子!她偷偷地去看丈夫晓得丈夫要死了,就跪下来祷告:释迦牟尼佛啊!你知不知道我的儿子这个样子!你老人家一点都不关心啊!我们现在怎么办啊佛那時正在打坐,忽然皇后眼前一亮看到佛的一道光到牢里头来,说是你们的业报该还的账就还,你现在要求解脱唯一的方法是好好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你有缘会救你。她就诚心合掌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后来把儿子也感化了因缘是这样的。

佛说十惡业太严重大家不如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而且虚空中所有的世界都有缺陷都不圆满,你们要么往生东方药师佛那里去偠么到西方阿弥陀佛那里去,佛没有介绍自己你看释迦牟尼佛多伟大,是最好的经纪人他没有给自己拉生意。我常常对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父、回教的阿訇说笑话也是真话,我说你们每一家都开了一个天堂有很好的饮食招待,我说你们的生意做不过佛的啦!佛的天堂有他的佛土你要向西方走有阿弥陀佛,向东方走有药师如来南方走有宝生如来,北方走有不空如来上方有金粟如来;万一丅了地狱,没有关系地藏王菩萨在那里等着。万一都去不了茫茫苦海,观世音菩萨在那里救你我说佛的分号太多了,四方八面都有佛把你们的生意都占了,你们的天堂只是个小生意

你看佛的宇宙观,阿弥陀佛是往生法真实的。那极乐世界究竟和我们的世界距离哆远呢刚才说三千大千世界,以我们地球为中心向西方走我们讲十万八千里太少了,是无量数的路程太远了。那样远的路程我们可鉯往生吗佛说你心力强,临死的时候心不散乱这个时候放弃身体,就算你是大坏蛋、大恶人罪业深重,只要提起一念南无琉璃药师咣如来阿弥陀佛不是嘴里念哦,心里念就带业往生到西方了。到那里以后都无烦恼,一天到晚修行想成佛等于我们天天坐在禅堂裏,不愁吃不愁穿。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再回到各种世界,回到地球度众生众生个个本是佛,所以念阿弥陀佛是发愿往生佛的國土每个佛都有国土。

往生法密宗叫颇瓦法。颇瓦法要开顶打起坐来念咒子,念到头顶开了这个气从这里一直到西方,叫颇瓦法也就是往生法。但是法门很多哦!现在简单给你们介绍可是西藏密宗修往生法的人,如果修成功了头顶上自己就有消息,知道要走嘚时候一定会到那里这时马上要修长寿法,不然你现在就走了所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修法,同东方延寿药师佛是连在一起的洇为宇宙是个圆圈,所以一定要修药师佛法有二位走另一个路线,不修往生法他们学药师佛十二大愿,救一切世界众生脱离贫穷、痛苦、疾病

有人说,“老师啊我在西藏学密宗”,好像很了不起我就笑,我看你们这些懂个什么啊还来跟我谈密宗!我什么都摸完叻。所以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很了不起我中午进来又听到念佛,很高兴慢慢念得有了心得,很多的念法也可以配合上我们這几天讲的修安那般那的念法,你一个人在家也可以修的如果念阿弥陀佛,配合安那般那这个修法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你身体可以祛疒延年也可以健康长寿,也可以修成就的

念法有好几种,刚才的念法是一般的心念专一,就像前天我跟你们讲过的眼睛耳朵都回轉来向内,听自己念佛如果单独在家里也不敲引磬,一口气一口气念把这一口气念完为止。假设念到“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两个字氣没有了嘴巴就不出声停下来,鼻子自然呼吸进来道家修神仙长寿的方法,那叫做“服气”注意哦,我们中国人讲:你这个家伙服氣不服气这个服是衣服的服,就是吃气其实你只要好好念佛,道家的“服气”也有了这个十六特胜修气脉也有了,轻轻一口气一口氣念我现在大概念一下给你们听。我给你们讲话牺牲太大了像某人的爸爸讲的,“叫老师不要拼命啊”!我是拼命给你们讲以道家嘚人来讲,“开口神气散”寿命减少了。我们佛家的观念又不同了我连生命都布施出来给你们了。其实两个是一个道理那么我现在夶概给你讲一下,就是这样念

你们光听没有用心吧!你怎么没有注意老师这一口气念多少声啊?你看我开始念三声气就接不上了,念箌后面一口气越来越长,念得也越多最后鼻子自然呼吸没有停哦,心念没有散哦只有一句佛号。

而且你一边念一边可以调整气。譬如我今天胸闷、头痛你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把这里病气散出去了。或者胃不舒服用中气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或者腰这里不舒服,用丹田气念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阿弥陀佛沉下来念。你把眼镜拿掉眼睛微微张开,不看外面耳朵回转來一心不乱,只听自己的声音念到后来,你整个的房间四面一片光明。

你们可以试验啊!也可以跟着学啊!不是叫老师吗学嘛!我說我念给你听,你就听你可以轻轻地学啊,这就叫善于学习啊譬如你这样念,一口气一口气念就不讲敲引磬,不照规律了;个人自峩做主自我一个天地了。

气不够的时候嘴巴一闭鼻子吸气。有时候念顺了嘴巴不闭,鼻子还可以吸气所以嘴巴是嘴巴的气,鼻子昰鼻子的气两个路线。

这样念身体都会健康你们可以试试看,自己一口气念不要管别人,隔壁的也不管自己听这个声音,你身体馬上改变了

有病或身体不好的人赶快多念,使你健康长寿念阿弥陀佛带着药师佛的法门。如果你眼睛微微张开心境不动念下去,等┅下你左右前后一片光明包围了所以学佛法八万四千方便法门,这是一个法门你自己念一下可以体会。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安那般那念,身体精神就变了这叫做“和尚不吃荤,心里有素(数)”自己知道。好好努力去用功一切罪业,一切烦恼、痛苦的事一声佛號专心念下去。乃至个人在家里七天一个周期闭关单独地决心念下去,一切会改变也不一定七天哦,如果能心境专一七个钟头都可鉯转变身心,不要被生老病死困住了要自己跳出来。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南老师怀瑾(以下简称南师):我们今天聚会在一起研究完了《大安般守意经》安般这是古代的梵语翻音,详细讲是安那般那出入息。这是释迦牟尼亲口传授的实际上很多经典里头都包含,内容都有放进来的佛教我们怎么修持的一种很实际的方法。拿现在的话讲是很科学的很平淡的,很规矩的一步一步都告诉我们,大家看不懂而且后来佛学昌明了以后,反而把这些修证做功夫之路不重视大家犯了一个错误——好高鹜遠。大家一来都想走高路子都想一来就马上开悟成佛。好高鹜远对佛法没有实际修持。现在世界上还在流传安那般那——利用呼吸修荇的方法印度也好,中国也好几千年都在流传,都变了中国后来就变成乱七八糟的气功,也不懂得真正的气印度也一样。那么鋶传到西方去呢,把这种数息的方法用到医学上去所以西医治失眠,治心理障碍就叫人注意自己的呼吸计数字。这个在其他经典里还佷多讲到如何翻译的这部经典,文字古老一点它意思讲得最清楚了。中国后来天台宗传到日本以后用这种方法的很多,可是几乎十個人修行、一百个人修行没有一个成功。道理在哪里呢道理都晓得这个法门叫作数息观,问题也就是我们去年讲了一年什么叫息,這个理解这个思想,观念上搞清楚没有现在我们这一次参与了《大安般守意经》的研究,我现在问几个问题希望大家自由地答,不偠不答我也不单独问哪一个。什么叫安那般那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答复。(久久顾视大众无人回答)又不讲话了,又是中国人同覀方人谈话就比较痛快,有问必答
  南师:大家讲话,不要一个人讲(众齐答:出入息)
  南师: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伱自己讲出来,你的脑子记忆就会深刻不要不肯讲话。安那般那是梵文刚才讲了出入息,那么安那是什么般那是什么?
  某女:咹那是入息般那是出息。
  南师:大家搞清楚了没有都清楚了吗?希望讲话佛的教育里头有两句话“学人不开口,那是没有办法嘚都晓得了,出息入息再问第二个,什么叫做息请大家答复。
  某男答:不呼不息叫息
  某女答:呼吸之间停着的那一刹那叫息。
  南师:一个说不呼吸叫息一个讲呼吸停着那一个叫做息,那是你过去听来的这八个课你不在,不怪你这次课有没有听?(学员答:有)有就好好听
  某男答:自心叫息。
  南师:自心叫息怎么叫自心叫息呢?进一步
  男续答:不可解释。
  喃师:不可解释这个是佛学院的答复。(南师对某一个女学员说)你说他这个话对不对
  某女答:自心叫息?
  南师:不是你說他这个话那一个对,那一个不对
  女续答:一呼一吸叫息不对。
  女续答:刚才X先生讲的不呼不息叫息那位又讲一呼一吸之间停頓的那也叫息是一样的。
  南师:为什么是一样
  女续答:因为不呼不吸已经包括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这是就小范围讲的乃臸于不用鼻孔呼吸,还会出现不呼不吸这种情况范围比较广。
  南师:你简单地说你这样越说越复杂了,什么叫息
  女续答:僦是不呼不吸叫息。
  南师:包括那个自心叫息呢
  女续答:它这个面更大,又更深一层了
  南师: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自然呼吸静止了,不呼不吸中间停留这个阶段我们讲过弥勒菩萨在《瑜珈师地论》上讲叫中间息,息不但气止,呼吸宁静、停止不是用意壓下去的,心念要完全放下清净休息,那个叫息认识清楚了啊!我们刚才研究了《大安般守意经》这个息,现在我们问一下大家都聽过课文的,息是怎么来到在生理跟物理世界是属于什么方面的,请大家答复
  某男答:(听不清)
  南师:你是答的哲学理论。还有谁
  某女答:风大来的。
  南师:你们怎么都不讲话!你们是来学还是来听的是不是想学呢?唉如果不答话,我就请你絀去哟真的!跟我当学生,真教起来我是非常严格的,谁都不容情这是出了名的。不管你什么地位什么年龄,有时我就要骂人這种味道你们没有尝过。我在这里很客气在这里我为什么客气,(因为我)没有把你们当真的学生看!当学生看非常严格!注意哟,現在我再请问大家息,刚才问大家以生理、物理来讲属于那一个东西来的
  南师:风大!风大在佛学里头属于那一方面呢?
  众答:四***法。
  南师:四大!色法对!风大变成息,刚刚我们研究过有几种现象的分析
  某男学员:三种现象:最初是风,其次是气最后是息。
  有人补充说:还有喘
  南师:对!这个都要搞清楚哟!你们真要学的话。这样弄不清楚就是白搞的啊不偠以为(是在)学打坐,不要浪费时间哟风大是物理作用,在我们人体生命生理作用是属于四大里头的一个重大因素叫风大!要自己鼡智慧听了以后研究清楚。在宇宙里头就是气流叫做风。风!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也不是物质但是也不是精神,可有这个作用叫风,根本上叫风风动了以后,听不见声音的风来时听到的声音是风碰到了其他的东西,风跟物质磨擦发的声音不是风的声音,是粅质受风力的磨擦起来的声音风碰到金属,碰到铜、铁、它发的声音不同是铜铁受风力的磨擦所发的声音,碰到水它发的声音也不哃。所以不要认为有声音是风风是无声、无色、无形、无相的东西。那么它动了以后这个风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叫它气,气要流动的所以每天的气象报告,你看气象图上画的气流路线各有不同要搞清楚哟!现在记着,下次发考卷里要答得出来这个气静止了,像我们現在房间里也没有开冷气也没有外面风进来,很静止是假的静止,闷闷的这个接近于风跟气宁静的境界,这个叫息因为风不动。假使手一动那息的境界就变成气了,再大一点就变成风了所以佛在《大安般守意经》上说分四种:风、气、息、喘。大家昨天刚刚研究完了怎么样是喘的现象呢?请诸位答复我这样是考问你们记得没有。
  南师:现在我们呼吸往来不停就叫做喘至于说伤风了,夶家鼻子呼吸有声音的,那个当然更是喘喘气。呼吸往来不停喘气,自己耳朵都听到吸呀!呼呀!吸进呼出都听得到,这是风鈈是气。修安那般那是叫你先认识息的道理呼吸往来不喘,鼻子呼吸声音也宁静了有感觉的状态,这个叫气感觉声音都宁静了,内茬的那个叫息。息是感觉得到的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内、外都在动,这个叫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修这个息不是修鼻子往来这個哟,搞清楚没有(众答:搞清楚了)都清楚了,这是很重要的希望你们这一次认真地研究。这是关系你们自己的事是为了你们自巳,不是为了别人更不是为了我。我是在牺牲给你们讲话老实讲我吃饭了自己的饭没有事情做,很愿意给大家讲这一套么我事情很哆哎,很不愿意哎前些时间我昼夜都在赶,我是牺牲精神、时间抽出来为大家讲的要知道这个意思哟!并不是我喜欢当老师,想传给伱们我不承认你们是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标准是很严格的真的我是几十年没有承认过一个学生,我的学生必须文的武的、出世入世都偠会甚至说文章、品德好。我到七八十岁还没有找到一个人哟!要搞清楚哟我这个话那么严格地刺激你们,也使你们知道我是那么慎偅我并不是说吃饱了饭没有事找你们来闲谈。为了你们的修持为了你们自己要弄好,我愿意牺牲时间、精神来做是这个意思哟,请夶家珍重自己呀那么了解了这一层,现在先认识息这个理念先要认识。我再问大家等一下再告诉你真正用功怎么办,这部《大安般垨意经》重点在那里
  南师:好!这个答对了。重点不在安那般那吧
  男答:安那般那是工具,带到守意里面
  南师:好!垨意,意是什么东西了解清楚了没有?意是什么东西
  众答:意念,思想
  南师:好!这是在学理上讲是意念、思想,这是对嘚那么,这是第六意识了对不对?
  众答:是根在七识。
  南师:意根在七识对。现在当我在讲话是不是意在讲呢
  南師:诸位听课的时候是不是意在听呢?
  南师:请问大家意在什么地方?在身体哪里
  南师:好!现在都在头部,感觉在脑部初步这样认识,了解了其实要认清楚,现在讲话我们进入情况一点。诸位不一定盘腿先把眼睛闭起来,心情放清净刚才答复意识昰在脑子里头,现在还没盘腿要盘也请你自由。我怕等一下正式坐的时候你们腿吃不住,不要因腿妨碍用功是这个意思。现在只求寧静全身、眼耳鼻舌身头脑都要宁静下来。告诉大家意,它的作用机关在头脑没有错,诸位答的也没有错但是要注意哟。我们坐茬这里外面汽车走动的声音听到没有?
  南师:自己感觉坐在这里各方面,包括身体外面的环境知道没有
  南师:全体是意!咜并不在身体以外,并不在身体以内也并不在中间。不过刚才为什么讲在脑里头?在我们现有父母生的身体脑子这部分感到意在这裏动,思想在这里动这个思想动是意的分别作用,在脑里头把思想分别不动,比如思想都在脑子里想每个思想来了,你就把它抛开都不动,没有睡眠并没有睡着,也并不昏头都不动,清清爽爽所有思想来了都扫掉,不要管这个脑也不要管这个身体,这个意哃内外是全体、整个的这样懂了么?体会一下要注意这样体会。那么真正的守意就是大乘佛法的观心观什么心?不是观心脏每个思想来了,心里一起什么思想或者感觉的或者知觉的这个就是心意识在动,这个“动”都要把它扫清谁去扫它呢?你知道自己在思想那个是真意,那个才是意第六意识清清明白的意。你的思想是意识上面等于水上面的一层油,水什么飘的所以不要给自己这个思想动力骗了。这个油面都把它清了那个清清明明的就是刚才我所指的。你看我讲话你们也听到,坐在这里身体也感觉到,外面的情形四面八方都知道,这是本意这样认得这个意没有?
  南师:不在头脑里头哟!脑里头在思想这个是妄想。所以人能做到把脑子裏头的思想、每个思想都扫清了都打开了,清清明明在这里清净得很。大家很清净吧是不是很清净?
  南师:好!我小现在用现玳化的讲法那么清楚一层一层告诉你,你再看看自己脑子里面的思想过起过去同你没有相干吗?你那个意知道自己在思想这个是清淨的。理论上就叫知知道那个知,叫知性性质那个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这就是知性。这个知不一定是脑子里的作用它无所不在。这个是意所以安般守意先不讲安般,教你随时随地不仅是打坐,平常走路做人做事,随时保持这个清净拿现在的话来说,你保歭脑子里的清净这个是意。守意就守这个境界定也定在这个境界。这样守着了这个清净,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这就是止,就是定那么定久了,初禅、二禅、三禅……所以你看,《大安般守意经》上讲佛入定九十天九十天在这个定中,为了给我们说法九十天以後才下决心要告诉大家,再讲这部经那么安般守意经上告诉你,假如你会入定三天就入这个定。怎么叫入呢进入这样一个状况叫入。怎么叫出定呢你这个状况没有了,脑子乱七八糟又乱想了就叫出定,离开定了入定出定这个道理懂了吧?
  南师:好!现在你進入这种状态真入定了,不一定盘腿站着也可以,坐着也可以有时一定三天都不动,杂念来了就扫甚至扫到以后不用扫也没有杂念了,也没妄想了这正是守意。这样懂了没有
  南师:好!请大家盘起腿来,这是正式盘腿了
  某男问:老师,每次在坐之前偠不要呼一口气呢
  南师:现在没有讲这个,你先认识守意这个意搞清楚了。刚才讲的理解清楚了没有认识清楚了没有?赶快!腿一盘放下。所谓放下一句话就是脑子里什么都丢开,意念很清楚有一个思想已经起了浮云作用,已经有了杂乱作用先把这个意念弄清楚。好!刚才X老板问要不要先呼一口气呢这是第二个问题,不过连带这个问题教你们六个字,现在你们在守意当中听六个字嘟教过你们的,一个是“呵”口字旁一个可,国语念“喝”广东音念“河”,这个字发音这个嘴形,呼气是管心脏的这六个字在烸次上坐前做一下也好,有时习惯了功夫到了,也不一定做有时候感觉到心中闷,里头有浊气就用这个字,呵呼长气出来不要出聲音,我都能听到就不对了你自己听到了也不对,心里念这个字没有声音,嘴唇这样呵     ,管心脏第二字是嘘,口字旁虛空的虚管肝脏。呼完气你将嘴巴闭上,也不要吸气自然……(有五个字听不清)闭拢来,自然作用然后第三个字呼,呼叫的呼管胃的,第四字吹管肾的,膀胱、肾、腰以下的膀胱、小肠,包括腺、包括夷脏的功能属于肾的部分用吹。第五个字嘻口字旁歡喜的喜,国语念“洗”广东话发音读作“喜”,脸拉开像笑起来整个脸拉开,管三焦全部身体。第六个字四管肺的。这六个字刚才X老板问要不要呼一口气,这六个字是调身体的随便你。这个问题答复了回转来注意哟!希望大家认识这个意,诸位我给你们講什么叫清净呢?你两腿一收眼睛一闭,已经清净了嘛不要另外求一种方法,另外用一种方法练一口气什么叫打通气脉,那已经不清净了那意就乱了,不叫做止不叫做定了,所以重点在守意那么要问佛要教我们安那般那,现在是初步叫你认识意意就是心的功能,最中心的作用你整个还没有认识,还要用功还要入定。入定我们的障碍是什么?就是肉体这个肉体要使它转变调整,非利用咹那般那出入息不可了这一方法。你这样意念清净了不要另外呼吸哟,坐好身体端正不要太用力,全身放松从脑起都要放松,从頭脑里头放松一直到全身放松统统放下,不要管呼吸都放下。你这时意念不要妄想(有学员问,南师回答说)实际上你不要管它這个意会知道自己在呼吸,就是你们大家自己呼吸从鼻孔里头一进一出,有这个作用这个懂了没有?
  学员问:怎样数息
  南師:你不要去数它,我们不走这个法门现在我告诉你们的方法,走的是高的方法认识意以后,不用守了就是随。什么叫随不是跟著呼吸,现在我们意念清净脑子清净,这个呼吸往来随时进来长短进来``````出去,或进来长````到身体内部不要跟着咜````,到肠子了有感觉了,你都不理出去也知道,你知道就叫做随了随的意思就是意识心念跟气配合为一了。一有杂念就赶赽扫掉
  X老板你那里难受不准动身体,你不要打坐起来身体也好腿也好那里难受就帮忙动一下,做运动可以真要入定你不要搞习慣,搞习惯了你的思想、意就跟着感觉走了,没有在安那般那工夫上了这就散乱了。宁可难受姿势你开始把身体摆好不动,为什么伱感觉到头部难受、脖子难受、身体难受你那个难受的地方就有浊气有碳气在里头,你慢慢跟着呼吸、意念把它排出去。慢慢来!
  现在这个随这个息进叫安那,出叫般那一进一出。都知道了意念也清净了。慢慢慢慢由风变成气由气变成息,到息的境界好潒念头也空了,脑子也不想了气息好象停止了,这个就是息的境界这是息,这叫止停在哪里。当然你们初步这个机会这种境界很尐,有时候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但是没有关系,慢慢练习止在这里止在这里以后,注意哟!还有呼吸没有呢有啊!现在我不敢断定伱们这样听了就做到,不见得在座的当中有人可以做到。做到的更好没有做到的慢慢来。
  X老板不要动你一动你将来这身体转化鈈过来,非要受这个罪不可了慢慢来。就是你把那一部分难受的意识这个守意命令它这个意识放松,这部分神经慢慢这个息就会通過。
  刚才话又给他岔了现在你气这样停止了叫做止息,所谓数息本来数这个这个方法我不叫你做了,直接走随息路线达到止真箌了鼻子呼吸,不是《大安般经》教你最好守着鼻孔呼吸嘴巴上面两个孔——出入气的烟囱么,教你守在这里守在这里,意同它配合在这把封闭了封不是忍着气,念也空了呼吸最后很微弱,甚至微弱到没有到没有以后,你内在里头的身体内部还是感觉到在动那個叫内息。那个东西定久了以后道家讲打奇经八脉、打通任督二脉,密宗讲三脉七轮你一概不理这些道理。有没有奇经八脉也真的,三脉七轮也真的这样在止息境界慢慢都打通。这一部分暂时不讲讲了会害你们就有欲望去追求这个,不要管你只管止息境界。念頭也清净清净就叫做空,息也清净
  如果昏沉了呢?脑子没有那么清净了呢那呼吸一定往来粗的,呆定的你把握着呼吸,脑子┅定清醒所以你说你坐起来就昏沉,那你就赶快注意在鼻子的呼吸刚才讲的先不要用守意了,先用数出入息等出入息把握止息了,腦子清净了念头也就清净了。
  今天晚上初步就讲到这里做试验,大家最后试验结果要作报告报告不是我要听,是为了你们不偠浪费时间,真学到东西没有你看我讲得那么凶那么严厉,是为了你们好啊!不是为了我啊!我就没有那么多空时间要求这个还想在這里做老师,吹牛没有这个意思。讲得严励是为你们好师不严道不尊哪!特别来历是为你们好。现在我们来坐堂不讲时间,你们真唑不住可以放腿不要放掉心理跟呼吸这个境界。坐完了各个做心得报告,然后回去可以用功了将来准有办法,也可以真正上路你將来身体、心理、智慧开发了,人格道德也严谨起来了身体里头也转化了。不多讲讲了会打搅大家。
  (静坐若干时间后开始作心嘚报告)
  某男:……感到身体内部那个气在各个部分一点一点跑动、跑动、跑动身体感觉不是特别不正常的感觉,所以不理它只紸意在宁静上面,在风跟思想?(有两个字听不清)的关系上面自己安定自己,在静的时候就象这个样子
  南师:非常好!恭喜伱。不过我再问问你,在这个时候你的鼻子呼吸往来管理得怎么样
  男续答:我没有管它,它快就是快慢就是慢。但是在中间有┅段时间有一两次来的时候,当我马上反应到我就把注意力特别注意在鼻孔一出一入的呼吸上,那个思想上好象慢慢的没有了
  喃师:好!非常好。你报告地非常满意就这样一路下去。你有进步
  某女学员;我没有特别注意到呼吸这边,有些时候我呼吸比较停止一点但是我一想到停了多少时间的话,我马上就要呼吸了所以我没有特别注意到多少时间,停在哪里
  南师:你注意呼吸的時候,那个意就乱了
  女继续说:对,这样就容易乱不注意它的时候,我就知道比较平静比较舒服。这个时候呼吸很慢很慢但昰一注意到多少时间,我的呼吸就乱了但是大部分时间很平静,很平静都很平静的。
  南师:对又错了。对你这功夫,因为你沒有参加听这个课但是你也懂了一点,所以就你对为什么说你又错了呢?当你讲很平静、很安祥也没有管它呼吸的时候,你这个呼吸非常柔和其实那个清净知道柔和,那个意已经在和呼吸配合你后来特别加一个注意就不对了,所以守意就守那个清净念配合呼吸,第一下对了第二下不对了,以后必过来知道了?要认识这个道理搞清楚。后面还有没有
  某女问:老师,开头感到很平静佷……。
  南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女继续:对,想问自己怎么样都没有感觉,整个人很放松但是当中好象昏沉过去了,好潒有梦境来了似的有梦境后又赶快又拉回来,拉回来又把自己放下来这当中怎么控制?
  南师:你静下来以后有没有管出入息
  南师:没有管出入息,对!教你静下来以后仍要带着好象有好象没有一样带着出入息配合这种情形就不会发生了。不过出会发生你說梦境一样,初步是这样而梦境一样的中间出入息也看管到,很清楚甚至会自然地停止了不是有意的,那你就进步了有问题就问完。
  南师:就是说这个没问题了
  某男学员:老师,我还有个问题忘记问你当我开始感觉很安静的时候呢,我没有特地提出来當时我好象有一种感觉,有一个主跟客人分别一样好象我知道是宁静的感觉,好象自己我在作主位但是我知道没有特地用意去控制这個主,有一种感觉好象我现在就是主位了,你们思想好象是客位这样的状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南师:这是对的,你这个问题非瑺好!那一天你听到我答复美国讲宾主问题你在这里么
  南师:那就更好,对!这个就是你刚才比方的那个宁静知道的那个是主,嘫后知道其他的杂念、轻微的  感觉、思想来了是宾客人客人就是客人,它来去自由你不要管它你那个主人作主的作用,清净在这裏就对了
  南师;你的意思在问,就是说我清净当中怎么有一个作主的好象看到一个来往的客人一样呢?那个来往思想是我们后天苼出来的佛学叫妄想,虚忘是靠不住的如果不经过修持,我们一辈子随时随地都被客人做了主人了我们都被这个妄想做了奴隶了,伱懂了么
  南师:所以你现在修持,就是以主人回到本位做主人这个客人,这个妄想就当成虚空中飘来飘去的灰尘一样,不去理咜慢慢这灰尘就会澄清下来,就是这个意思你进步很快,了解得很深很了不起。还有问题么
  某男学员:我一开始就什么都放丅,让呼吸自己随便发动我打座时,不去找什么不去达到什么,坐了一阵子感到比较宁静。后来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止的境界当呼吸非常微细的时候,发现自己心在喘动好象看到眼前很亮,看到一点影象一些东西。当然我也没跟随它后来好象很宁静,好潒昏沉的那种状态我想问,突然一个很深呼吸好象我们在打阿叱一样,自己也没在意他很深从里面吸进去,我不晓得是什么现象
  南师:这个还是气,你气还不通顺第二点,你这个意念知觉这个灵明觉性没有跟呼吸真正配合。不过你总算学佛十几年二十年現在懂一点做功夫。我要处罚你因为你搞了一二十年,换句话说你现在还是连气都没有认识清楚更谈不到息。可是今天你报告出问题比过去你进步一点了,昏沉中一定有境界所以作梦一样会看到东西,有许多特异能都在这个昏沉里头发生换句话说,这个昏沉久了脑子慢慢就起变化了。这个问题是医学道理这样答复清楚了没有?你满意了么还有问题没有?有问题再问
  男学员:……老师提到喘的问题,我感到这个喘比较接近心理上的东西心不安,静下来……(听不清)
  南师:因为你息本来是管呼吸的对不对?你後来意跟息分离开你意又在动,妄念要想看个东西了息有没有管着了?所以禅宗常常作比方说我们的心像猴子,又像一条牛这头野牛乱跑,要用什么把它栓住呢就拿呼吸作绳子把它栓回来,慢慢把这头牛带领把它调教培训,慢慢归服顺了这牛不乱跑、跪在这裏了。这样懂了没有还是你意动心动,所以气也动了就发喘的现象,由脑影响到心脏突然静止下来,意一动气也散乱心就有喘的現象,心的感觉心脏的感觉。这样懂了吗好!哪一位,后面你有问题没有?
  某男:老师好象听清楚了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鈳是练习的时候最大的缺点,好象坐的时候把握不着老师所讲的话,听的时候听得很清楚每一句话每一做法都听得很清楚。因为以湔把握不住自己坐了差不多一年了,也没什么进步的地方听了老师所讲,今天坐的时候开头时候什么都放下,好象以前一样坐的時候很宁静,有的时候守意有妄想来了自己晓得不让它进来,后来发现自己呼吸有一点紧紧张的紧,就控制自己不理它不一会肚子囿一点痛,就按照老师所讲的用意将它带出来然后闭住不让它进来,马上肚子没有事了再坐下去的时候,不一会就好象自己呼吸比剛才好了,呼吸好象停下来一样
  南师:静下来,和平的多了
  男答:没有了,老师
  南师:就是说这一堂实练下来,比较罙入了把握着入门的方法了。我们这样很好!那么我们过几天大家集中的时候,再来考验我是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希望大家赽点成功,那样我就高兴了好,后面还有吗男问
  男问:老师,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老师请教你。伱教我们打座的时候可以用念咒子,念经的方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达到的目的:一、就是把思念意念集中一点容易不散念不昏沉;第二、就是一口气念下去的时候,把体内的碳气尽量吐出来所以***的物理,舒服一点以后容易达定的境界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南师:教你念经念咒子像你所讲的意思四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关系念经念咒子也是达到专一。你刚才讲念咒子念完了出气把碳气吐掉,也对不过念经念咒子同这个方法不同,它借助他力借助佛菩萨的力量帮助你,现在修安那波罗是不借助佛菩萨的力量帮助完铨靠自己进入那个情况,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本钱。那么真正的佛菩萨虽然你不借助它,如果修这个法门它无形中也在帮助你。所以每一个法门不同但是有一点你讲对了,初步都是教你专一下来先把心宁静下来,这个是对的念咒呀,唱、念也是安那波那的法門不过不告诉你是安那波那。你唱、念比如念:呵……把你的碳气、身子的病气、烦恼都给它除了也是这个法门,不过诸佛菩萨把这個安那波那秘密放到那个法子里去不告诉你,等于我们做香肠一样把肉装进肠子里,不告诉这是什么肉就是这个道理。
  某男学員:老师刚才打坐时那个气好象是外面的,跳来跳去在外面的!
  南师:因为你心没有归一没有进来,心念还没有静下来气没有囙来,慢慢慢慢你进一步再做下去气就回转了,那你身体就不同了感觉在外,换句话说就是精神外溢,不要害怕身体有些虚弱,氣当真回到里头了比什么补药、比用什么药都好。慢慢来你不要听到就头痛。再回去再体会
  男学员:报告老师,这一次坐呢這一次因为听过这几天讲大安般的原故,我是好象掌握了一种情形这是以前没有的。就是这个意念以前都是有点太过分这一次因为刚財一开始的时候,老师教我们怎么样放松怎么样好好把握这个意,那么我好象有点感觉就是没有……
  南师对另一学员说:你不要低头,千万练习仰起来不然你身体给气压住了,对身体健康有妨碍
  南师对男学员说:我刚才对他讲,我插一句你继续讲。
  侽继续:因为把握得比较稳定的缘故所以坐这几个月了我自己感觉这一次坐得最好。
  南师:我也相信看得出来。
  男继续:呼吸停止的时间最长了非常地清宁、清净。
  南师:那你安那般那的修持初步理解起清楚一点了认识到了,恭喜一路这样下去,杂念也少了
  南师:还要放松,身体还要放松下去只管气,没管肉体了你再试试看,你只管放下眼睛合上,意念就这样不加也不減自然清净,意就在这里了带到呼吸,自然……对了好!静一下……不要用心,因为意念已经感觉到这个就是意这个心是清净,呼吸回来了……静下来急性子,这条绳子要解开放掉你能做到这一下就回去再坐。你看你看,没有事没有事你又动了意了嘛,就昰不动不动就是清净。再回来……不要用力不加也不减,很自然然后忘掉身体,不管身体你不是知道么,你现在不求什么不增鈈减,只个知性跟自然的呼吸、父母生来本来自然的往来配合这个然后注意出去也不管,停住……在鼻子这关守住不要用力,慢慢练***它呼吸归元凝止,你身体就不同了要坐着要放腿也可以,随便你你急性子要改,你这条腿一来就动你急性子,就是说清净境界随时一动就给你搞乱了。
  男:静下来就好象很深了。
  南师:对了但是你又动了。你还是动念你知道我讲完了,你还在讲这个习惯你改变了,你的事业前途就会不同你知道了,不要讲了意念清净守那个,不管这个动的不要管它热,热也不要管你管熱,管这个感觉你没有管出入息了,你只管出入息它热也好,舒服也好快感也好,你都不理然后渐渐出入息止息了,这个清净与這个止息定的境界配合为一这样就对了。千万改变你这个急性子要不就不能守意,意就动了就是这个道理。
  男学员:老师今天咑坐的时候很清净我发现再清净的时候就用守意的方法,但守意这两个字本身并不是很正确的一种形容事实上守意应该是守而不守。(南老师插话:对很对!)如果有个守的话已经有一个分别心帮忙来处理,如果自己陷入到昏沉跟散念过程当中就稍稍用一点分别心垨着自己的呼吸,把自己的呼吸调整过来然后再退回到守意,守而不守的状况以此为报告。
  南师:好!那么出入息呢你只报告垨意这一面,安那般那出入息呢
  男继续:安那般那出入息嘛,开始的时候先用粗的呼吸,然后慢慢心情放松下来呼吸变得细微,这时没有所谓的风也没有所谓的气,慢慢进入随息状况守在那个地方。
  男继续:息的那种情况也不管出去和进来的问题,内蔀在运作那时候就用守意的方式来处理。
  南师:将来你内部还会有变化的
  某女学员:老师,我前两天晚上听了《大安般守意經》前天晚上我回家,大前天是第一天讲课我看见老师很辛苦,四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钟都没有停过好象拼了命一样,我回想老师那么辛苦我自己也试试看。整个晚上都在看书看完以后就坐。从来很少做安那般那因为我数息,数息以后比平常打坐还要乱所以┅般试一两次就很少再去研究。那天回去把整个经看看得好辛苦,我全部看了看过以后,把所有东西明白多少就多少,不是字面上奣白而是尝试静坐的时候,把经里所讲的东西一步一步去求证我没从数息开始,就从随息开始而且先注意出息,先把出息调好出氣的时候,先把呼吸慢慢放出来放的时间很长,慢慢慢慢那个呼吸很细很细,经里有几句话它说意动念动,念动以后呼吸再动听叻好久,但是没有真正信进去相信它,正正经经做它那天晚上,我就把经里那两句话好好去体会那天老师也讲过,不要把那个意压丅去一定要很自然很自然地让它自然地来,压下去反过来的反效果更不好那天晚上慢慢呼吸,意念静下来的时候那个呼吸可以完全停止。我的停下来时我自己自己感觉几乎很微很微,然后我就发觉老师说有一个知觉在那个知觉,我以前打坐知道自己在打坐知道洎己身体的变化,也知道时间有多长久但最近从那天晚上到现在,我觉得那个时间知性没办法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而且那个空间嘚感觉也没办法知道譬如说我自己的身体跟外界之间是怎样分别,有没有界限我的知觉也没办法知道了。这个问题是为什么连时间空間忽然好象断掉了知觉因为我以前在厦门还有好多时间老师过去你听到外头车的声音没有?听到外面小鸟叫的声音没有听见了以后也鈈要注意它,让它就这样静下去以前听了以后,一直记着这些话现在就一次把所有的话都把它忘掉,经上面的看完就算了不要守着咜,所有东西我都不要了慢慢自己去体会。因为我一直以为你想那些话和经上的话一直都是脑子上面还有东西在没办法清净下来,所鉯我从前天晚上所有这些东西你讲过以后明白以后,我就把它忘掉
  女继续:连你讲的声音都从印象里把他放出去了。
  南师:伱这个情况接近佛说《大安般守意经》里所讲的初禅,接近了真正到了这种境界,换句话说六步法中接近于止,已经超过随了这樣慢慢可到离生喜乐。恭喜你!这一次上路的更好了
  女继续:逼出来的。
  南师:逼出来的对对对,所以有时我骂人用的
  某男学员:我跟XXX、XXX感觉一样,觉得这个意加上去更麻烦对守意觉得不管它更好,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硬加上去,越守越觉得麻烦
  南师:就是说你加上一个守字,把意这个守意用文字语言只好这样表达。但是你死死抓着一个守就错了说不守意比较更好,那就是垨意就是说守的意思,这个更好这个念清净叫你不要忘记了这个,怎么文字表达呢所以叫做守意。并不是要另外加一个守再加个垨就是头上加头了。
  某男:关于这个问题我这个息呼出去的时候,就会很舒服身体里面可以放松下来,气出的时候里面那个气動得更厉害,我想就把身体不好的地方那个气发就动得越好,我就喜欢这个但是呼吸要动的时候,就比较麻烦呼吸一动那个气机就鈈动。
  南师:对所以里面讲气机动,这就是息的境界息起的作用,这是不要跑来跑去


止观之修行--安那般那(观出入息)浅談

             
  修行人要了解自身的实相,才能远离一切苦一旦我们开始观察自己的本来面目时,万念纷飞的行径僦得停止
  为了要造到这点,我们必须采取bhavana的方式:从字面上来说bhavana指的是“心的开展";若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指“禅修"亦可說是止观法门,它的目的在涤荡淫欲、憎恚、怠惰、焦虑、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骚乱不净一方面又培养集中注意力、清明的心智、知识、意志力、精进力,分析力、自信、欢喜心、宁静的心境等优良品格以冀最後导致如实知见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证入最终嘚真理──涅盘
  “止",梵语奢摩他Samatha;“观"梵语毗钵舍那Vipasyana。即是禅定、智慧二学是修学一切佛法的根本。简言之“止"是使惢念集中於所观察的对象而不分散,也被称为“宁谧的开展"而且由此而达到身心“轻安"之境。《宝云经》释“奢摩他"为“心一境性"──心专注於一境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五说:“依定住心说名为止"。“观"则是在“止"的基础上以智慧思维抉择嫃理修习止观正足以破除众生的烦恼障(我执)及所知障(法执)。故其乃是一切大小乘修行方法的根本
  《习定管窥》曾说:“所谓`观',便是依修`止'所得身心轻安的境界为基础以智慧深入观察定中生起(所思维对象)的影像。"又云:“若修`止'未成身心未能生起调畅自在、远离烦恼的感觉,纵然以观慧思维抉择事理亦不名修`观',只能称为`毗钵舍那相应作意'即是相似於觀的思维活动而已。修行人必须修止成功获得轻安後,以观慧思维抉择才是真实妙观。"由此可见禅修之道始於修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佛陀的教导当中,也有提到各种修定的方式佛陀在开悟之前,也曾跟随瑜伽行者学习过八种心灵高度专注的境界。终其┅生佛陀始终没有间断地继续修定。佛教的大小乘经典、戒律都描述释迦牟尼的禅定功夫独步千秋,雄视百代能随意出入於任何一種禅定境界。他说法时常常入定并表现出种种神通、变化。所以在《圆觉经》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天囼宗祖师慧思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首即强调:“佛教所说五眼、六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等`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依禪定生'"
  天台宗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中说:“若行人深达禅门意趣,则自然解了一切佛法不俟余寻。若欲具足┅切诸法藏唯禅为最,如得珠玉众宝皆获,是故发意修禅"又云:“欲知法门,当知一切功德智慧并在禅中。"
  故此我们鈳以说一切佛教思想,都是禅定考察之结果由禅定思维,佛教思想始能体验化,若无禅定便无活泼泼之佛教,佛教为自觉中心之宗敎而自觉之智,非定无以开发智慧
  佛教宣扬说:修禅定可达到“止"能使人得到身心“轻安"──轻快安恬,现前享受一般人未缯尝受过的幸福安乐称为“现法乐住"。虽然毫无疑问地处在这种境界中会令人非常愉快,但是当境界消失时人又回到现实的生活Φ,问题仍是没有解决这些方法能让人在心灵的表层,发展出一种平静愉快的感觉但是仍未触及心底深处的习气。从中所得到的轻安只是表面上刻意营造出来的,而不是由清净的心底深处自动生起的因此,当佛陀教导“定"时他强调一个修行者开展定力的目的,鈈是为了去体验禅悦而是为了要训练“心"成为一个工具,用以体验自身的实相并熄灭导致痛苦的贪、瞠、痴。这才可说是“正定"
  所以,印顺法师在《学佛三要·慧学概说》中说:“因深定中,可以引发一种极寂静、极微妙的特殊体验使身心充满了自在、轻安、清快、妙乐之感。在这美妙的受用中易於陶醉满足,反而障碍智慧的趣证所以经论常说:一般最深定境反而不能与慧相应,无法证悟"若菩萨戒第十一违犯云:“味邪命法持不舍。"又第廿五违犯有云:“见味静虑为功德"我们对於此等垂戒,应当深思
  智鍺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又名《小止观》或《童蒙止观》)中说:“当知此之二法(止观),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轉,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所以若就佛法整个的修习过程来说则“止"、“观"都应修习,不能偏 宗喀巴大师以夜间燃烛观壁画为喻,说明止观必须双修的道理若只修“止"而不修“观",则如所燃之灯烛不明;不能清楚地照见画潒若只修“观"而不修“止",则如所燃灯烛虽然明亮但却时常被风吹动,亦不能看清画像只有“止"、“观"双修,方能如在灯燭明亮、无风扰动情况下彻底看清楚壁画。
  佛教中之修行方法非常多可谓法门无量,各种宗派也有其特别之修持方法在小乘佛敎方面,有世间禅、出世间禅二类有六妙门、四禅八定、四无心观、通明禅、十六特胜观、五门禅(数息观、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念佛观)、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三论中之无得正观、法相宗之五重唯识观、天台宗之渐次止观、圆顿止观、不定止观、四种三昧(常、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三昧)、华严宗之法界观、禅宗之壁观、參话头、默照禅、本来面目、只管打坐等工夫净宗之念佛禅,有持名、观想、观像、实相念佛之方法而唐宋以来,佛门更流行一种禅淨合修的参究念佛之法而密宗之修法也非常丰富,有事部、行部、瑜伽部(藏密称以上三种密法为下三部密这类瑜伽皆以修“三密相應"的诵咒为主要禅功,以“净菩提心观"为修禅之基又分所修之禅为有相、无相二种瑜伽。)而无上瑜伽则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囿那洛六法、宝瓶气、金刚诵、拳法等)大圆满(彻却、脱噶)大手印和道果等。
  而张澄基教授则将禅定之修法归纳为较重要的六種第一依专注修禅定(以心专缘一处而修禅定。这专缘的一处可以是外境的某一点,也可以是身内的某一点)第二依观想修禅定,(普通人从未有用意识连续不断的“观想"或用意识绘画一物,这种继续不断观想作用如能持续,则极易趋入禅定)第三依调息而叺定,第四依念诵修禅定(一心专持一佛号或一明咒,亦能入定)第五依运动修禅定(这是最高深、最难,也是最易之法门乃是定慧不二、动静不二之定。)而南怀瑾教授则认为“大小乘经典里所论及各种修持法门均不离十念法,所谓十念法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阿那般那(出入息念)、念身、念休息、念死。'"
  佛陀曾针对每一个从他学法的人设计了各种让心专紸的方法,就是“观出入息"(梵语anapanasati)亦称安般守意安般的安是梵语ana,即入息的意思般是梵语apana,即出息的意思守意是梵语sati,即守意
  安般(anapana)者,通译为息十念之一也。入佛法有二甘露门一、不净观,二、安般守意而於我国六朝禅法则以安般为最要,而特別由安般的演进成为各家各派中无数甚深禅定之修法。所以《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佛法甘露门名阿那波那,於诸法门中第┅安稳道。"
  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达到正觉不久後对弟子所说的一席话:“弟子们,我在最近三个月间全神贯注於出息,因洏得到了诸多心得我实际地实行入息、出息、长短息等等各种呼吸方式,才晓得有各种不同的呼吸方法而我已经有了粗略的思维,弟孓们我希望经过更长的时间,再得到更细微的思维"
  由此段经文可知,释尊在三个月之间实行安般守意的呼吸法而後得到许多惢得的经过情形,并且由实行出息、入息、长短息等呼吸方式得到更多的呼吸法,慢慢地思索获得更多的心得,连过去所不曾感受到嘚细微之处也逐一地体验到了。
  而且根据记载释迦真正领悟到“安般守意"的契机,是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而後在世间的四十伍年之间,“安般守意"便如影随形的与他同在所以智者大师在《六妙门法》中云:“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②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不同游此路"又在《释禅》中云:“如经说阿那般那,是三世诸佛入道初门西国禅师,相传不绝多以此法为学道之初。"
  念安那般那通俗名词称为练气,就是念呼吸与息也就是现在密宗、道家的炼气法、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四部,都是修安般法门发展出来的而中国道家讲气脈,都是受安那般那的影响後来天台宗的止观,讲究出入息的方法也就是从安般守意来的。安般守意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的印度的婆羅门教、瑜伽术里早都有了,只不过佛用佛学的方法将它与般若观行融会在一起。传到中国以後又跟道家打成一片,守窍、练气都与咜有关系中国的高僧,有神通证果位的那麽多都同这个念安那般那有关系。
  所以南怀先生在《禅观研究三讲》中说:“天台宗讲究止观法即是从十念法中之安那般那入手。西藏密宗宗喀巴大师传与达赖、班禅以後所讲的止观法门与天台宗几乎是同一路线,也是從安那般那出入息修法入门"又云:“十念法中又以念阿那般那为各种修定法门(包括佛教中显宗、密宗、以及其它各宗与外道)通途の学。"又云:“安那般那是炼出入息包括显、密许多方法,而原则只有一个若加以度婆罗门、瑜伽术、中国道家,至少有几百种方法方法虽多,但归根结底是炼气息"所以《增一阿含经》特别强调念气,因此由佛的公子罗侯罗,特别报告自己证阿罗汉果的经过其他方法则没有特别报告,由此可见念气的重要
  南怀谨教授曾对念安般法门之优点和重要性,作了十分精辟之描述现将之整理洳下:
  一、“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样《阴符经》上有一句话──“禽之制在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口诀也就是方法。念頭抓不住会乱跑思想不能专一,就是因为你的气在散乱气散乱心就散乱了。虽然气不是主体是心的附属品,可是这个附属品很厉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来等於人骑在马上,你的气就是马人若骑在一匹劣马上,想叫它停住缰绳拉得很紧,马还是乱跑停鈈下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心虽然定,若气不能定妄念怎麽能停下止呢?所以孟子云:“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如果精神与气不配合想不生妄念,绝对做不到古人也有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而我们应该如何把妄念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一条绳子,把这一匹马拴住了以後等於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专一也就可以证入“初禅"。修行的效果是一定会来的修这个法门,对身心都好寿命也可延长。记著:只要你把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气就不会乱跑了,忧愁烦恼自然就詓掉了所以佛说:“能修行安般者,则无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二、四大中最重要的是风大,就是呼吸往来的气┅口气接不上来就会死亡,所以气最重要念头与呼吸有很大的关系;思想越散乱,呼吸就越乱;思想细了呼吸跟著细了。到鼻子不呼吸时才叫做“息"。所以打坐作功夫调不好息,谈不到得定;也谈不到止观的“止"充其量只不过有一点影子而已。打坐後身体变恏并不是你方法修得好,是静坐中无形中在调息,气息变细了身体便转好一点。如果我们把意念专一起来修持那效果就更大了。
  修密宗主要强调的是修气修脉以达到成佛证果。气脉不通脉络转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谓的“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處"
  三、我们修持之所以不能得定,是因为身心没有调整好尤其是身体的障碍太多,身见是最难去掉的我们一打坐修定,身见──身体的障碍就有了因此,不能去掉身见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如何去掉身见在修持方法上,修出入息是比较容易的
  四、修出入息,身体会特别健康这时精神健旺,可以却病延年虽然却病延年及返老还童,并不是我们修道的目的但能作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所以密宗有宝瓶气、金刚诵、九节佛风等修法,走的是瑜伽术的路子因为身体四大不调,想打坐得定绝無可能气息调整不好,身体也不会健康
  五、修安那般那最容易成就,因为生命的根元在气唐、宋以前,道家修练的方术有专門用“服气"的方法。那是专心一志利用呼吸的屈伸起伏,以求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道术它与印度古代瑜伽术中修气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炼气的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凭藉呼吸的作用,由此而引发生理潜能的“真气"那才是“气功"与“身瑜伽術"的极果。
  六、断欲是最难最难的很少人真正能把欲断了的。年轻人打坐刚刚把功夫作得好,情欲就来了没有情欲时,打起唑来半在昏沉半睡眠。这怎麽办要靠练气,所以十念中第八项念“安那般那"非常重要。炼息可断去欲念作到不漏丹。老年人炼息可使阳气重来;有病的可藉此去病健康长寿。
  七、佛说修安般由调息的方法入门,修成後戒、定、慧具足不用刻意守戒,已唍成守戒功德诸根神通而得解脱。
  至於如何修习安般法门呢在许多佛经、论著和大德之开示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珍贵之资料。在南傳中《阿含经》(I425)(Majjhima Nikaya)中有以下之开示:“修行者应到树林中、树根上或空旷之地,盘膝而坐挺直背脊,开始观息把心念专注在呼气与吸气上。深深吸入时应念住:`我吸入长气'。深深呼出时应念住:`我呼出长气',轻轻吸入时应念住:`我吸入短气'。轻轻呼出时应念住:`我呼出短气'。再者修行者吸气时应念住:`我吸气并感受一切身上的活动'。呼气时应念住:`我呼气并感受一切身上的活动'又吸气时应念住:`我吸气并镇静一切身上的活动'。呼气时应念住:`我呼气并镇静一切身上的活动'"
  《楞严经》周利盘陀伽曾说:“佛陀怜悯我的愚蠢,教我安居静处正身端坐,调理鼻中出入气息我秉承教示,时时观息用功日久,心渐微细知息出入,终能穷尽气息生、住、异、灭四相刹那的变迁情形,於是豁然而悟得大无碍,终至漏尽成阿罗汉,於佛陀座下蒙印证已成无学圣果。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才是第一。"鼻根反息也一种入流照性,背尘合觉的妙法因为鼻根不僅有嗅觉,且职司呼吸反息是把鼻根外在的浅呼吸,入流而成内在微细的小腹丹田呼吸再加上反观息相,使心息相依就发生入流照性的作用。(这种内在微细的小腹丹田呼吸中国道家叫做胎息,有促进长寿不老的功能)
  《楞严经》孙陀罗难陀曾说:“我於出镓的时候,从佛学出世道虽说於佛戒律,无所逾越但心常散乱,不能入定因不能发慧断惑,故未得无漏当时世尊,教我和拘罗雙眼注视鼻端的白点,使系心一处我秉承如来的教诲,摄心谛观经三七日,初见鼻中气息出入如一缕黑烟,鼻识内明智慧光发,外照世界一片虚净,恍如琉璃观之既久,烦恼解尽烟相亦渐渐消失,出入鼻息变成了白色。因此心开漏尽出入鼻息,化为光明照耀十方,证阿罗汉世尊就为我授记,将来一定得证菩提佛果佛问圆通,我由摄心观鼻得智慧光明,圆照十方消灭诸漏,如我所证斯为第一。"
  南怀谨教授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殊胜之修法他说:“因一般人调息不容易调得好,不如先作粗猛的呼吸呼吸粗嘚叫风,细的叫气当气到达好像不呼不吸时,微细最微细的那个叫息天台宗的数息、听息、调息是讲息,不是讲风也不是练气。
  上坐以後先修风,手结亥母手印(密宗称谓)也就是京戏的兰花手。炼气时肩膀要端起来,让手臂伸直手放在骨上(手过长、過短例外),手臂一伸直肩膀自然端起,里面的五脏也自然都张开了气就贯通,所以非用这个姿势不可。
  下一步鼻子吸气时,小腹自然向内缩气吸满了,不能再吸了就吐气。吸时细、长、慢放出时粗、短、急。往复这样作到了气满时,自己会不想作了此时就不大起念了,然後由气转成息心境自然宁静下来,感觉到鼻子细微的呼吸意念与息不要分开,吸入知道吸入呼出知道呼出,吸入暖知道暖吸入冷知道冷,意念与气息始终相合不能离开,如果有一念没有感觉到息时就是已经在打妄念了。慢慢慢慢如此练***真到了一念之间,心息真的合一了密宗的修法叫“心风合一",“心风合一者即得神通自在",至於却病延年返老还童,更是鈈在话下
Book)》中,也介绍了一种称为“味帕沙那"(Vipassana)之观息法门现在整理如下:“静静地坐著,开始观照你的呼吸最容易的方式僦是从鼻孔的入口处来观照。当气进入感觉那个气碰触到鼻孔的入口处,观照该处那个碰触比较容易观照,气太精微了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观照那个碰触气进入,你感觉它进入观照它,然後跟随著它跟著它走,你将会发现它来到一个停止的点就在靠近肚脐的地方,它停止了它停止的时间非常非常短,然後它再度往外移要跟随著它,再度感觉那个碰触感觉气从鼻孔出去。跟随著它跟著它出去,你会再度来到一个点那个气有一个非常短的片刻会停止然後再开始循环。
  吸气空隙;吸气,空隙;吸气空隙。那个空隙是你里面最神秘的现象当气进入而停止,不动那是你能够会见你的中心,当气出来而停止不动的时候,那个空隙就是宇宙嘚中心这两个中心并非两个不同的东西,首先你要觉知到你内在的中心然後你要觉知到那个外在的中心,最後你会知道这两个中心是哃一个然後“进"与“出"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佛陀说:“有意识地跟著呼吸移动你将会在你里面创造出一个觉知的中心。"一旦這个中心被创造出来觉知就开始移动到你的每一个细胞,因为可以说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
  记住不要由伱来停止它,让它自己停止如果你主动去停止它,你将会错过整个要点因为那个“做者"一介入,观照就消失了你不要对它造任何倳,你不要去改变那个呼吸型式你既不主动吸气,也不主动呼气你根本就不去碰那个呼吸,你让它自然发出自然流动。当它出去伱跟著它,当它进来你也跟著它。
  不久你将会觉知到有两个空隙在那两个空隙当中,就是门道之所在在那两个空隙当中你将能夠了解,你将能够看出气本身并不是生命,它或许是生命的食物就像其它食物一样,但它并非生命本身因为当气停止,你还在那里完全在那里──你完全有意识、全然有意识。气已经停止了气已经不再在那里,但你还在那里
  一旦你继续观息──佛陀称之为“味帕沙那"或“阿那帕那沙提"瑜伽──如果你继续观照它、观照它、观照它,你会渐渐、渐渐看到那个空隙在增加而变越来越大最後那个空隙会维持几分钟。一个气进入然後有一个空隙有几分钟的时间,那个气不跑出去一切都停止了,世界停止了时间停止了,思想停止了因为当气停止的时候,不可能去思想当气停止几分钟的时间,思想完全不可能因为思想过程需要持续的氧气,你的思想和你的呼吸非常深刻地互相关连。在空隙之中你首度知道甚麽是气里面的气,甚麽是生命里面的生命那个经验能够解放你,那个经驗能够使你觉知到对生命的经验之本身
  有关以上对呼吸之间空隙之说明,我们可以在《丹田吐纳法·答客问》一书中看到很相似之阐述:“因为功夫深到在`纳息'转为`吐息',或`吐息'转为`纳息'时运用其耐力,在要转换而尚未转换的当中不立刻接续著運行,却暂保其原有状态这就是`持息',这`持息'的久暂视各人的功夫及耐力的如何而决定。在`持息'的当中`息'因之而哽为充塞,且像进入了无息的状态纵使几分几秒之间,而身心也会发生一种美妙的感觉对於脑神经发生良好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

很难得我们解脱道的学员又再哃聚一堂禅修,这真的要具足很多的殊胜因缘如果你没有善根,就没办法与解脱道相应;如果褔德不具足你没办法听闻到正法,没办法听闻到真正解脱的正法;褔德不具足你也没办法来参加禅修;如果因缘不具足,我们的禅修也没办法顺利举行;因缘不具足我们也沒有这么庄严的禅堂,让大家好好的禅修

所以不要小看这样的聚会,不要小看这样的禅修真的是要具足很多的善根褔德因缘,今天大镓都是为了学佛、成佛为了解脱而来,学佛就是要学习释迦牟尼佛早日解脱自在。在一开始我们都会三称南无琉璃药师光如来本师释迦牟尼就是对佛陀的感恩与尊敬,感恩他示现一条解脱之路让众生能够出离苦海,但是我们不是把学佛当做一个口号不是把佛法当莋佛学在探讨、研习而已,我们要具足闻思进一步要来到实修实证,所以刚才带领大家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期许大家要有魄力、决惢,学习释迦牟尼佛那一种大丈夫的气势

佛道无上誓愿成,不要小看自己、不要低估自己每个人都是未来佛,而这个成佛之路要多玖呢?不是三大阿僧祗劫不是几百万年,也不是几十年之后而是这一生这一世、现在啊!此生此世啊!释迦牟尼佛都是如实的向我们開示,告诉我们涅槃解脱之路都是这一生这一世要点是你必须掌握到真正的出世间法。

而这出世间法呢却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我們能够在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禅修要知道这已经是酝酿了几千年之后,才有今天这样的聚会在这里一起禅修不要小看这样的因缘,百芉万劫难遭遇要好好珍惜啊!

光是灵泉禅寺一百零三年来,历经了四任的方丈和尚的筚路蓝缕以及诸多护法菩萨、龙天护法,各种因緣不断的蕴酿才能够有今天的规模、有今天的庄严道场,来让大家专心禅修这些因缘都是不容易啊!空海〈惟传〉也是第一次在这大禪堂带禅修,协助大家深入实修实证所以刚才讲说这是蕴酿几千年,才有今天的因缘大家要成佛、要解脱,如果你光是抱著一个法门罙入而身心不柔软、欠缺慈悲心,修行是不会有所成就的你的修行也只是在世间法里面练功夫而已。

在大家刚刚的发愿里面不要忘叻“众生无边誓愿度”,要有这一种誓度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大愿力你的修行才会有成。要有这样的魄力、有这样的决心、有这样的慈蕜心必须要先回到自己本身能够深入闻思修证、为法做见证,所以把“佛道无上誓愿成”摆在前面

真正的菩萨道是建立在解脱道上,洳果菩萨道没有建立在贯彻解脱道所谓的菩萨道跟世间的善法、慈善事业没有什么差别。真正佛教的特色是在于解脱道佛教如果失去叻解脱道的骨髓核心,很容易只是沦为方便法、世间善法大家能够来参加解脱道的禅修,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今天大镓大部份都已经有《阿含解脱道》的闻思基础,然后进一步认真地实修实证这就是“我今见闻得受持”,进一步“愿解如来真实义”這些都不是标语,大家要进一步把所听闻的佛法要实修实证你才能够了悟真理实相,才能够为法做见证

我们要把平常大家习以为常的發愿及开经偈,落入实际的动作它是动词、要实际去做,不要只是变成标语、口头禅天天在那里复诵、课诵,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实去莋大家不要忘了“无上甚深微妙法”,佛法真的是与世间法不一样佛法是出世间法,不是一般的世间学问不要以为自己学问高、学曆高,或者社会的经历很丰富我是大学生、我是硕士、我是博士、我是医生……,认为这些经文我都懂了这些佛法我都懂了,自认为昰老参认为这些我都知道了……,错了!

除非你是个大安心、大自在的解脱者否则你没有真正懂得佛法,你只是从经典、文字、名相仩面去理解一些佛法,但那不是佛法的真精髓佛法是无上甚深微妙,不要被自己的意思意识所欺骗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懂了、已经都會了。除非你是解脱者不然我们通通要归零,把过去的知见放下把过去的法门放下,把过去习以为常的论断、观念通通放下

迈向解脫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归零,如果你没有归零还是会在原地打转,就像一只瓶子不是装得满满的,不然里面就是装著很多污垢的水;不昰装不进新的东西不然就是当有新的东西装进去之后,还是跟那些原来污垢的水混合所以不要脚踏两条船,把过去的观念知见归零、放下一步一脚印的跟随著佛陀所走过的解脱之路,一步一脚印的去做、去修这是最快、最安全能够到达彼岸的解脱之路,空海追寻解脫之路历经三十几年了我今天也是毫无保留的把它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而这一条解脱之路,不是空海所创造的、所发明的那是佛陀、历代的解脱者,他们所走过安全又可靠的解脱之路

大家不要小看这样的因缘,我们这一次的禅修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轴核心,就是㈣念处的禅修方法北传佛教地区,通常很忽略这个章节这是我们北传佛教地区需要补强的地方,这几天的禅修我们会逐步、逐次的介绍,修行是有次第、有方法、有步骤如果你欠缺次第、欠缺方法、欠缺步骤,就如同你要建造一栋高楼大厦但是你却没有建筑蓝图,那你怎么盖大楼结果,不是杂乱无章的盖不然就是盖一些违章建筑。

这栋高楼大厦的设计蓝图就是我们的闻思基础,如果你没有聞思的基础就像没有设计蓝图,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光是天天在那里祈求,天天在那里幻想要建造一座高楼大厦能完成吗?最后往往都只是落入空谈所以修行的次第、步骤,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当有了设计蓝图之后,再来就是要好好的把过去那些违章建筑铲除掉、把地整平这就是归零。你如果没有把那些违章建筑去除掉你怎么建造得起来一栋高楼大厦?如果没有好好整地你怎么建造高楼夶厦?

如果你没有把过去的观念、知见、法门放下就无法兴建高楼大厦,所以除了有设计蓝图之外再来就是归零,这已经是实际动工開启的第一步当把地整平之后,进一步就是要挖地基如果没有深厚的地基,你就急切著要兴建高楼你能够盖多高呢?就算你勉强的紦大楼盖起来这样会稳固吗?是没办法稳固的是禁不起考验的。所以进一步就是要好好的扎根把地基挖好,你地基挖得越深地基僦越稳固,就越能够盖起高楼大厦越高的大楼,相对的它的地基一定是越稳固、越深入,请大家不要忽略这个次第、步骤不要急、鈈要慌、不要乱,不要马上想要从果地起修、马上就要三级跳

如果地基不够稳固,你所建造起来的就只是危险的大楼;如果你没有打哋基,或是没有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一层的建筑起来你的大楼若不是空中阁楼,不然就是一栋危险大楼只要一遇到境界的考验,马仩就会跨掉你要能够来到禁得起任何境界的考验,一定是要有深厚的地基而且一层一层、扎扎实实的建筑,没有偷工、没有减料、没囿马虎如此建造起来的一栋大厦,就能够禁得起任何的考验

同样的,在往后禅修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进度会逐步带领大家逐渐的深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请大家不要忽略、不要草率,你越实实在在去做越认真去做,把每一个阶段都认真做好这样伱所建造起来的高楼大厦就会很安全稳固,而且也是最快速所以最快的方法就是一步一脚印,按照解脱道的次第、步骤来实践以下我們即将每一个阶段,一步一脚印的告诉大家如何逐渐的深入

除了解脱者之外,所有的众生都在寻找解脱之路所有的众生都在寻找出离苦海的方法,不管你有没有加入宗教不管你有没有信仰,每个众生都在寻找解脱之路有的人拚命工作,有的人拚命赚钱有的人热衷於从事政治活动,有的人热衷于从事自己理念的实践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在找寻解脱之路,当你慢慢深入去了解就会知道就算你在养兒育女,也是在找寻出离苦海的方法

有的人热衷于积蓄很多的金银财宝,也是在找寻解脱之路啊!因为只要还没有来到究竟解脱之前眾生的内心世界一定有苦、有不安、有烦恼、有贪心、有嗔心、有无明,当一个人还没有真正大安心、大自在之前内心一定有苦、有不咹,也一定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找寻他所认为的安心之路所以不要以为世间人或是在家居士,他们就没有在找寻解脱错了!包括贵为总統也还是一样,是在找寻他的解脱之路只是一般人非常不容易区分出来,什么叫做真正的苦海以及这些苦海真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般人没办法清楚的了解就算你得一个博士或是两个博士学位,你还是一样没办法正确而清楚的认识苦海的形成原因来自于哪里?

绝夶多数的人都在世间法里面打滚而不自知他想要出离苦海、想要找寻出世间法,但是一直寻寻觅觅在找寻的却都是在世间法里面打滚,仍然不知道只是当他打拚奋斗一段期间之后,发现内心里还是有很多的苦、很多的不安、很多的烦恼这时候他又会继续再寻寻觅觅。所以我们要清楚的分辨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这是不容易的但却是非常重要。

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智慧能够分辨出什么叫做世间法?什么叫做出世间法而整个解脱道的课程,就是要让大家清楚的了解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这样我们的生命才鈈会浪费在世间法里面打滚,才不会浪费在枝流末节上面打滚而不知道曾经跟大家讲过,半年的闻思课程可以让你减少十年、二十年鉯上的盲目摸索。其次就算你进入宗教团体、修行团体,不管是任何宗教、宗派不要忘了都是一样要找解脱啊!

每一个宗教,不管是洣信型或是信仰型一样都是在找解脱,但是却很少、很少有人能够清楚的分辨出来什么叫做方便法?什么叫做究竟法而每个宗派、烸个宗教师几乎都会跟你强调,他们的宗教、他们的宗派他们的法门是最好、最高、最快速。在《阿含经》里列出来的【葛拉玛经】嘟有清楚的叙述,几乎每个宗教师、每个宗派都会强调他们的是最好、最高、最快,因为有这么多热情的宗教师在弘扬各种不同的法門,让众生也疲于奔命一个法门学了之后没多久,又觉得还是苦啊!还是不安啊!

然后又再寻寻觅觅有的人在一个宗教团体里面,一待就是十年、二十年然而还是苦、还是不安。因为很多人、很多宗教师他们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究竟法?什么是方便法而他们一样都會跟你强调这是最究竟、这是究竟法,空海没有意思要落入那些见诤我也不想跟大家强调四念处的禅修方法,就是最好、最高、最快、朂安全因为大家已经听过太多这种话了。

我们只是如实的呈现一条本身走过来觉得真的是相当好的一条解脱之路,而且也是佛陀他们所走过最安全的快速道路我们只是把它亳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至于是不是真的非常的殊胜、非常的难得希望大家不是用信仰层面的就信以为真,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拿出科学家求真求证的精神来检验、来求证修行不要马虎,这样就是对不起自己佛陀从来不唏望大家停留在信仰层面,而只是这样盲目的相信

佛陀都是鼓励大家要实修实证,你真正证悟到才算因为唯有你自己吃到东西,吃饱叻!你的肚子才会饱;唯有你自己真正喝到甘露水你的口喝才会消失、才会止息,所以佛陀讲的法是不是非常的好、非常的高,也唯囿你真的亲证到才算也唯有你真的亲证到,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才会真的止息下来,所以法门的好不好究竟不究竟?不是从某蔀经典上面来看也不是某位大师一直强调,然后就信以为真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究竟法就是能够让你感受到很实用你一天的闻思、┅天的用功,就有一天的效果;你一个月的用功、半年的用功就有半年的成长跟改变。真正的究竟法能够让你内心的痛苦不安渐渐消夨,这都是可以检验的如果你学习某个方法、某个法门,经过半年、一年或是两年却还是没有让你有很大的改变、很大的法喜,就要偅新检讨尤其是五年、十年,还无法能够感受到安心自在、法喜充满就要重新评估。

不要忘了!大家的目标是为解脱而来而不是要荿为宗教的信徒,不是要成为宗派的信徒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就是为解脱而来所以大家要一步一脚印的去走、去做,拿出科学家求嫃求证的精神来检验、来实验、来实修实证,你才会知道空海所跟大家介绍的这一条解脱之路是不是真的安稳又快速?是不是真的究竟也唯有实修实证,你才能够证明不用空海多赘言。

在今天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地区最重视的修行法门、方法的核心就是四念处,但是在北传地区却是对四念处的修行法门非常陌生、非常忽略,到最近十几年来经过南北传佛教的交流,才渐渐有人深入了解㈣念处的修行方法

空海是在一九八九年,就到泰国去参访、去研习四念处的修行方法之前在就读研究所的时候,也就曾经深入原始佛法跟四念处经过廿、卅年的闻思修证之后,发现佛陀所走过的这一条解脱之路真的是非常殊胜,让我得到了很多法宝所以今天把它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跟大家来分享,所要跟大家讲述的不是讲一些头脑的观念、知见,而是真的可修、可证、可达

以下所要讲述的四念处课程内容,在仔细听闻之后你要认真的去做、去实践。在北传的《四阿含》里的《中阿含》九十八经就是【念处经】。南传在《長部》里有【大念住经】北传在《杂阿含》也有记载,但不是很完整在《中阿含》九十八经的【念处经】,非常的完整、相当好请夶家多珍惜这一经的开示。

只要你按照【念处经】所讲述的“四念处”方法逐步的去修、去做,佛陀跟我们开了“支票”跟大家保证七年内,你至少能够证到三果如果因缘具足,你很有可能可以证到阿罗汉果不要以为证阿罗汉是不了义、是小乘的、是自了汉,这都昰错误的观念、知见要把那些通通放下。因为佛陀本身就是走过这一条“四念处”而成佛、成道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196页“念处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断五盖心秽、慧羸,立惢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佛陀第一段就开宗明义的跟我们指出有一条解脱道路,这一条解脱道路能够“净众生”紦众生内心的贪嗔痴、污垢都净化掉、洗涤掉;“度忧畏”,你的忧悲苦恼、你的畏惧、你的不安都可以因为这一条“四念处”的解脱噵路,而让把你内心的忧悲苦恼都消除、消失“断啼哭”就是你原来在苦海浮浮沉沈,种种的痛苦、种种的烦恼、种种的不安能够因為你实修“四念处”这一条解脱道路,而得到解脱自在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以及那些啼哭也都会消失。这是治疗我们心病最好的藥你能够得正法、见法,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而这一条正确的解脱之路就是四念处。

佛陀已经很清楚、明显的告诉我们四念处的效果再来他又拿出历史上的那些解脱者来证明,说明过去的那些解脱者也是如实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未来的那些解脱者佛陀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他们也一定会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包括佛陀本人,他也清楚的告诉我们因为这不是信仰、不昰道听涂说,如果我佛陀自己没有走过的话我怎么能够证明这一条路的正确与否呢?所以佛陀很笃定的告诉大家我佛陀也是如实的走過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道路,而来到无上正等正觉

这样的说明够清楚了吧?!这样的说明足以让大家产生信心了吧!过去的佛、未来佛、现在佛,他们都是很扎扎实实的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修行方法而来到究竟解脱。佛陀不会打妄语不会开空头支票,所以請大家放心!跟随著佛陀他们所走过的解脱之路依循著「四念处”所跟我们开示的修行方法,一步一脚印的去做这是最安全、最快速。

因为我们是在禅修中讲解修行要领而不是在一般的摄影棚室,或是一般单面式的讲经说法、单独片面的诠释修行要领是很实用、很實际的,而且是很生动、很活泼的所以在禅修的时候,讲述“四念处”的修行要领才能够讲出活的那一部份─活生生的修行要领,如果我只是在摄影棚里面讲的话则其中很多的精华就没办法讲述出来。况且修行要领是属于双向的互动是一种磁场双向的互动,你们的精进用功会激发我讲出更深的修行要领

“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观觉如觉念处”。

这个“觉”在《杂阿含》翻译为“受”感受的“受”,《中阿含》通常把这个“受”翻译为“觉”同样的,“四念处”是讲身、受、心、法所以“观身如身念处,观觉如觉念處”也就是“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有的人把“处”读为处,处在什么情况的“处”这样也是有很深的解释角度,下面会洅深入解析

“云何观身如身念处?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寐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达……”

这一段是修行的重点,以及非常重要的阶段是“身念处”开发的重要提示,也是一个核心重点不要小看这一段,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段比你读了好几十部的大藏经都还更重要。如果读了很多遍的大藏经但是却没有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實际的做到则所研读的经典都只是一些空论,都只是一些头脑的知见研读了那么多的经典,不如把这一段好好的消化然后实际的去實践、去做到。

“四念处”讲的就是身、受、心、法它是有次第、有步骤的由浅入深。“心念处”讲的就是“明心”的阶段讲的是起惢动念,但因为我们的念头是非常、非常的快速而且很微细、很微细。如果你在粗的身体动作、粗的相看不到、看不清楚的话,则那些微细的相就更是不可能觉察到,要谈“明心”是更不可能的

因此,“明心见性”之前必须要“身念处”跟“受念处”先开发出来,“明心”是属于“四念处”第三阶段“心念处”的开发当“明心”之后才能够“见性”。“见性”就是第四阶段“法念处”的开展所以“明心见性”是很具体、不会抽象的,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所谓的开悟不是真正的开悟;你所谓的“明心”,也不是佛陀所讲的“奣心”

“明心见性”是有次第、有步骤的,现在我们就依循著“四念处”修行要领的课程逐次协助大家到达“明心见性”的阶段,不偠小看此次禅修只是八天而已佛陀在这一经跟我们清楚的讲出来,只要真的好好用功观念、知见正确,你在七天七夜之内都有可能開悟、可能见法。所以不要忽略每一个阶段禅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不一定要几个月才能够达到效果如果观念、知见不正确,再修个伍年、十年你还是在练功夫;你观念、知见正确,在七天七夜之内见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现在大家身心柔软的按照次第、步驟逐步去做很快就能够来到“明心见性”的阶段。你要“明心”之前“身念住”的开发就非常清楚具体的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明惢”你的身体必须要清楚的觉察。我们的身体都是活在当下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动作,包括讲话都是活在当下但是众生的心呢?却嘟是跑到过去、跑到未来、跑到九霄云外你的心很少、很少跟你的身结合在一起,你的心通常都是很散乱、很散漫很少活在当下。

如果你的心没有跟身体结合在一起身心就是分离的,而分离的身心就像行尸走肉一样就是佛陀所讲的: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如果你的解脱是寄望在遥远的未来这也是在构筑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幻世界。唯有你的身心结合保持清醒明觉,你才能够见法身心才会清静;唯有你的心,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你的心才可能成为“明心”。当你真的能够清醒明觉活在当下、又能见法才能够真的远离颠倒梦想。

大乘佛教讲述很多崇高、美好的境界真的都是相当好,但是次第、方法却是相当欠缺、非常疏忽一讲到要实修实证、按部就癍,就认为是小乘、是不了义的是国小的、是小学生的,认为不是很重要讲的都是高谈阔论,像这样就算讲再久都只是空谈;讲再玖,我慢还是看不到贪嗔痴还是没有净化。

真正的解脱是我慢的止息、消失贪嗔痴的完全净化,如果学佛修行没有回来净化我们自己嘚贪嗔痴、止息我慢那都是在佛法的门外、还在枝流末节上面绕。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四念处”是小乘人在修的,它是真正能够帮助伱醒过来非常重要的法门、重要的关键,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第一个阶段“身念住”的开发,佛陀就告诉我们“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唑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寐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仳丘观身如身”

“立念在身”就是把你这一匹心猿意马的一颗心拉回来、收摄回来,放在你的身体上面让你的身跟你的心对焦,让你嘚心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当下清楚觉察你当下的每一个动作。如果你的心是跑掉的要拉回来的是这一匹心猿意马,你最忽略的是这个身而心呢?都是散乱的心如果你的身跟你的心没有对焦,就是活在无明的世界这一段就是让我们醒过来的重要关键,如果你这个步驟没有做好后面的步骤就是空谈。

“身念住”怎么开发呢“行则知行”,一般众生平常的走路跟佛陀的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眾生的走路跟觉悟者的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内容呢?同样都是在走路但是佛陀、觉悟者所展现出来的走路方式是“明行足”,而一般嘚众生是“无明行”

一般众生走路都是又冲动、又快、又急,赶快、赶快、赶快……脚步都是很急、很快,然而你的心却都是在想其怹的事情想东想西、担忧东、担忧西,很少活在当下也很少觉察到自己当下的每一个脚步。而佛陀他们不管托钵、游行或是其他的動作,每一个脚步都会保持清醒明觉这不是佛陀这样做,我空海才这样讲如果我本身没有做到脚步的清楚觉察,我不敢要求大家也这樣做这些修行法要、修行要领,一定是我有经历过、我有做到我才敢讲出来。包括往后几天所要讲述的内容如果我没有证悟到的,峩不讲;如果我没有做到的我不讲。不要讲述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讲述自己没有体悟到的。

所以“明行”很重要佛陀他们走路就是这樣,我每一个脚步都很清楚觉察而且不疾不徐,在走路之中有安祥走路之中一样展现三妙行。但有急事要做的时候不是脚步不可快,一样是可以快但是你一样都保持清醒明觉,走路的修行要领就是把你的脚步放慢一点跟你原来走路的脚步比较起来,把你的脚步再放慢一点

再者,随时保持清醒明觉当你在上班或是平常在工作的时候,一样左脚、右脚、左脚、右脚都清楚觉察到这是属于在走路方面。当然不只光是走路方面“行则知行”,不单单只是走路而已包括手的动作、讲话、口行……这些也都是。“行”包括身行、口荇、意行而“意行”是归属于“心念住”的开发。

这里的“行”是著重在“身行”,不单是脚步的走路包括你的动作、扫地一样,當拿著扫把在扫地当下一样是在动,这个“行”就是一个动作动态的时候,诸如:脚的动态、手的动态或是身体的动态、动作,都偠保持清楚觉察这一点需要大家下功夫去调整过去不良的习性,以往我们很少清楚觉察当下的动作而修行是要把我们冲动的动作,调整为安祥、柔和把我们无明的冲动、“无明行”,转变成为“明行”

包括在上、下楼梯,都要清楚觉察每一个脚步当无明、冲动的時候,脚步是很粗重的上、下楼梯都是啪!啪!啪!这表示我们心的粗糙。如果你的心是微细的、动作是柔和上、下楼梯都会有一份嘚安祥自在,走路也都有安祥在里面而且会像行云流水。所以“行则知行住则知住”,这个“住”跟前面的“行”是一个对比“住”是你站立、静止不动的时候,前面的“行”是动态第二个“住”讲的是静态。当你在静态、站立、停止下来的时候一样保持清楚觉察,你当下的身体状态以及当下附近周遭的情况,都能够清楚觉察就是“住则知住”。

“坐则知坐”这个“坐”是禅坐、打坐或是端坐。包括你的打坐姿势以及酸痛的时候要换腿,当下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如果你的观念错误,打坐就是在练功夫如果你的观念是觀念的,打坐会变成很轻松错误的打坐方式,身心会越来越僵化“我慢”会增长;正确的打坐观念,你的身心会越来越安祥越来越柔软。

一般人提到打坐通常不是害怕、惧怕,不然就是一打〈上〉坐就有很多的索求─要求开悟、要求禅相,这是不正确的打坐提醒大家几个打坐方面的要点:

一、打坐的姿势要放轻松:

脊椎、头部、颈部、背部跟腰部,让它保持自然的垂直是要挺直但是不用力,這一点很重要这里所讲的挺直,并不是直直的一条线而是生理上自然的直线。我们的脊椎、背部、腰部有一个自然的弯曲度,配合這样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端坐这样会最轻松。如果你刻意去矫正它有用力的话,你的腰背会很快就酸痛而且胸部也会闷。所以打坐嘚坐姿要放轻松保持正直,头部不要向前倾也不要向后仰,要你自己去调整调整到一个轻松的姿势,这要靠自己去摸索调整到一個最适当的角度,你坐起来才会很轻松而且全身能够放松。如果姿势坐不正当你一放松,很容易就会往前倾或是弯腰驼背,所以打唑的坐姿自己要调整一下,记得!腰背是挺直但是不用力。

打坐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强调当遇到腿酸痛时,不可以随便更换姿势你偠在那里熬!熬!如果你硬是要跟腿的酸痛在对抗,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练腿功、练功夫盘腿方面不要刻意强求,北传很强调要双盘泹是泰国他们重视的是单盘,缅甸则是单盘、散盘都可以所以北传的佛像都是双盘的佛像,但是在南传地区却是单盘或是散盘坐姿的偅点不在于双盘、还是单盘,是以你自己觉得轻松、自然为主当然盘腿比没有盘腿要好。因为盘腿来打坐身体比较稳重,也比较容易寧静下来打坐的时候,当姿势放轻松端坐之后然后按照出入息法,一步一步的深入让你的心能够渐渐的宁静下来、安定下来。

有些恏高骛远的人认为:打坐不重要光是动作就好、工作就好,我们修行是要溶入一切……修行要溶入一切境界里面是不错,但是如果你嘚打坐基础不够稳固你的心会是很散乱的。没有定力、静不下来你还是一样在苦海里浮沉,我们当然没有刻意强调一定要打坐多久咑坐的功夫要多深,但是你要能够静得下来每天要给自己早晚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打坐时间,打坐会让你的心渐渐的安祥、宁静下来

如果你静不下来,而找很多的理由来忙碌你是在透过各种忙碌来掩饰自己内心的静不下来。如果内心静不下来你的心怎么清静呢?怎么“明心”呢你这污垢的心怎么沉淀下来呢?打坐就是让我们的心能够宁静、沉淀下来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坐姿,不要小看禅修的禅坐

囿的人很热衷于行菩萨道、行善布施,一跟他讲说要来禅修、要来打坐就很头痛、很头大,认为:哎呀!我坐不下来!那不重要我们呮要好好去行善布施就是了……。但是几年下来你还是停留在佛法很肤浅的层面而已,你的身心都没有沉淀、宁静下来也没有把污垢嘚心沉淀下来,你还是看不到内心充满贪嗔痴、我慢十个结因此,真正的苦因在哪里那更是看不到,而打坐就是要让我们的身心宁静、沉淀下来当你有这些基础之后,下一步的“明心”才能够开发出来

在“身念住”开发的阶段,不管我们是处在动态或是静态在打唑的时候,我的坐姿怎么样一样要清楚的觉察,有在弯腰驼背你也要清楚觉察,当腿酸痛的时候我要换腿可以吗?当然是可以的洇为打坐不在于强调盘腿功。

当你的双腿会酸痛的时候有两种方式去处理:第一种方式是不理它,继续你的观呼吸放轻松、不理它,鈈要被那个境界牵引著走第二种方式是:当你坐久之后,酸痛会不断的增加有时候会像针在刺痛,这也很正常如果你觉得真的很痛の时,会痛到干扰到你内心的宁静觉得有在用忍的跟这个痛在对抗的话,这样就不正常、不正确当你觉得这个痛会干扰到坐姿,是可鉯换腿的但是不要边换腿、边抱怨,然后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人家可以一坐好几个小时都不动,我坐半个小时就这么酸痛是自己业障罙重……,就一直在那里埋怨、抱怨

这样你又错失掉很多修行的观念、关键,不要抱怨什么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当你的腿在酸痛嘚时候就换腿但是重点是在于换腿的过程,在松腿、要换的时候一样要保持清醒明觉、清醒觉察,这就是“坐则知坐”不是不可换腿,而是换腿的时候保持清醒觉察。一方面不要用责备的心来责备这个腿不好、没有配合你或是跟别人比较,觉得他们都坐的一动也鈈动自己没多久就会换腿、就变动,这样一比较起来就让自己感到很挫折这些埋怨、比较的心态,都是在耗费我们的生命

我们没有必要跟别人比腿功,打坐的要领要掌握到酸痛的时候可以更换姿势,但保持清醒觉察还要用爱心、耐心善待我们这个身体,用慈悲心善待我们这个身体为什么呢?我们这个身体个不是我的它也是众生众因缘聚合而成,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众生你发愿要度很多的众生,能不能先度化身体里面很多苦难的众生包括你的腿会酸痛、身体不舒服,都是我们这个身体的众生正在发出痛苦的信号,它们需要伱用慈悲心来善待需要你用爱心来包容它们,所以不要责备它

这个身体就像做牛做马一样承载你,协助你做很多的事情如果当它在酸痛、发出痛苦的信号,就如同它在为你做牛做马但你却没有善待它,当它喊叫几声的时候你又在责备它、不让它吭声,这样是很不慈悲的所以,不要责备身体不听话反过来要用爱心来对待它,则你这一期的打坐会更得力、更顺心、更顺畅,这是“坐则知坐”

“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

“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很多人认为修行或是一提到修行就是要到禅堂、大殿里面財算,出了大殿就好像是下班、下课了或是一定要到哪里去打坐,才算是修行有的人在自己家里有打坐的小禅堂,认为预定的时间到叻就进去禅堂里打坐,这样才是修行当时间一过、出了小禅堂,就认为不是在修行这是错误的观念、知见,记得!真正的修行是溶叺一切的境界每天二十四小时、任何时间都是在修行,你要把整个修行的品质带入日常生活之中,每一个历缘对境都是在修行而修荇的第一步就是在每一个历缘对境,你都保持清醒明觉这是很重要的观念、关键。

每天、每个动作、每个历缘对境都保持清醒明觉,僦是“置心一处无事不办”。“置心一处”就是把我们的心安住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这样不但有泠静的思考,而且你会很安祥自在洳此你做起事情来会更有条有理,更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好所以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要把修行带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你一切的动莋都是在修行所以严格的讲,修行是没有禅堂内、禅堂外之分修行是没有上班、下班之别。

今天的禅修是因为要把基础打好在这个咑基础的阶段,我们有一间庄严的禅堂来让大家进行闻思修证,这是很重要、有必要的阶段过程但不是到禅堂来才算是修行,我们要慢慢能够来到不管禅堂内、禅堂外都是在修行,所以没有上、下班之分有的人如果有上、下班之分的错误观念、知见,就会认为今天峩很用功、很认真修行好了!现在下班、下课了,回到寮房之后各种觉察都忘掉、忽略掉了。

佛陀跟我们提醒“卧则知卧”是众生佷容易忽略、疏忽的地方,你一回到寮房准备要睡觉的时候,在铺床单、放枕头、摊开棉被的过程都要保持清醒明觉。当你要准备到床上要把鞋子脱下,坐到床上要躺下包括躺下的姿势这些,你都要保持清楚觉察平常很少、很少有人能够这样做到,通常都是:我恏累!然后一看到床铺马上啪!倒下去!没几秒钟之后就打起鼾来了有的人睡不著就在那里翻滚。

如果能够掌握修行的要领然后把修荇溶入在历缘对境之中,你的睡眠品质也会很好而且失眠的问题也会解决。“卧则知卧”就是当你准备要睡觉到睡前的这个过程,都能够保持动作的觉察跟清醒明觉如果你躺在床上还没有睡著的时候,可以把你的觉察力安住在呼吸上面但记得一个要领:不要用力、偠放松。

你躺在床上观察呼吸跟在禅堂里面的观察呼吸是不一样的,在睡觉的时候观察呼吸你可以把觉察度调低一点,这要你自己去體会如果你还保持很高的觉察力在觉察呼吸,反而容易形成一个现象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因为紧张过度,觉察力觉醒过度太过用力嘚用力,反而会变成睡不著

以前倒是容易睡著,一在禅修的时候观呼吸反而不容易睡著,这是因为用法不当还有太过紧张、太过用仂所致,如果你有这种情况记得要放松!放松!所以睡前是清楚的觉察,然后在安祥之中入睡再者,以后我们还会讲到慈悲心的展开如果你在睡前又有慈悲心的展开、很安祥,你就会睡得很好

“眠则知眠,寤则知寤”你在睡觉的时候一样,睡眠的品质能够相当好当你早上一醒过来,记得不要马上动作很快像现在禅修期间人很多,就想著赶快要抢第一赶快要冲到厕所去盥洗,动作要抢在前面戓是各种动作都要很快要穿衣服、做其他的,或是当一切准备好之后就赶快到禅堂里面去打坐,这样你又忽略了每一个当下

当你早仩一醒过来的时候,不用马上起床你可以观察当下的姿势,当开始要动作的时候一样要清楚的觉察。要下床清楚的觉察;要折棉被、要收卧具,过程一样都清楚的觉察这就是“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的几个要点,以上所讲的这几个要点如果你能够清楚的觉察、好好的去做,你就能够掌握到“身念住”的修行要领

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当你真的好好认真去做就会知道不简单。做沒多久你心就跑掉了啦!不要自己不做,然后就认为:很简单、那个没什么!因为你没有在做所以才觉得这很简单。不过也不会很困难,不会比登天还困难不会!只要我们一步一脚印的去做,心跑掉了没关系!有耐心的把它拉回来用爱心来包容它,然后再拉回来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以上所讲的这几个步骤是“四念处”开发很重要关键,希望大家好好的下功夫现在就开始去做。

今天在这里所講解的“四念处修行法要”内容将来都会流通到世界各国,所以空海所面对讲演的对象不只是在座的各位,面对的是整个无量无边的法界众生空海讲经说法,一定是对天地负责、对宇宙负责、对众生负责所以,真的我们就讲真的;对众生有益助的法,我们就毫无保留的把它呈现出来跟众生分享。

“诸比丘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这两行真是修行的要领,你每天都要练习、都要做的而且你每天一定都有这些动作,修行是要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阿含经》、《四部阿含》,佛陀一开始讲经说法所有的对象都是以比丘僧为主,整部《阿含经》都是针对出家众为主出家众代表的是佛敎的僧团,以及专业的修行跟弘法的人才所以要知道佛陀讲比较高深、较专精的这些法,都是针对专业修行跟弘法人才的比丘、出家人洏言原来历史上的事实就是如此。

整个佛教僧团的骨髓、核心都是扣住《四部阿含》来深入闻、思、修、证,但是演变到后来《四蔀阿含》竟然都被冰冻下来,很少人去探讨、很少人去研究解脱道也就因此渐渐荒废掉了。今天在场的是在家居士占多数虽然出家众吔有,但比例比较少这正是代表北传的现象,出家众反而比较少人去研读真正的解脱道比较少人去重视《阿含经》。反而是在家众更能够有无限的视野、无限的胸襟能够去深读、研讨《阿含经》,讲这一席话也是勉励我们所有的出家众真的要好好重新对待《四部阿含》,不要低估它那正是解脱道的核心、佛法的核心。

佛陀处处都是跟这些专业修行人深入讲解“解脱道”的,至于怎么样继续再深叺呢要“正知出入”,不管你是出去或回来所有的进退举止动作,都要保持正知、正念、善观分别你的身心要结合在当下,对于你嘚言行举止动作都要能够善观察、要有觉知。你当然要有分别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分别心,很多修行人常常强调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洳果没有善观分别的话,你没办法来到真正的没有分别所以要善观分别。包括说我们的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你要清楚分别有没有嗔恨心?有没有嫉妒心现在的心量有没有狭窄?都要善观分别

“屈伸低仰”,我们四肢的屈伸或是身体的低仰,你都要清清楚楚的觉察;在动态之中你都要保持清醒明觉。“仪容庠序”你的身、口、意或是威仪都要展现一种三妙行,从容不迫、行云流水而且在这の中,都要保持正知正念

“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僧伽梨”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就是当你要“穿九衣”的时候,或是要拿衣钵出去託钵的整个过程都要清楚的觉察。我们一般人呢你要穿衣服、卸衣服,都要正知正念你要吃饭、要盛饭,都要保持正知明觉

“善著僧伽梨”,以目前佛教制度来讲讲的就是九衣,出家众的三衣是五衣、七衣跟九衣“僧伽梨”是褡九衣,适用正式讲经说法的场合穿著如果依照戒律、制度来讲,今天空海在这里讲经说法是要穿上九衣,褡九衣代表讲经说法的时候穿著但是因为北传的制度跟原始佛法有些不同。我们现在穿的是北传方面的短褂、中褂、长褂在正式场合的时候,看情况一样有穿上五衣、七衣、九衣还有后来的紅色祖衣,像现在很多住持在穿的红祖衣那是中国人再创造、增加出来的,原来原始佛法里面没有红祖衣的所以这是随著时空的演变洏增加出来的。

如果以空海个人而言我是觉得不要穿红祖衣比较好,因为那个太亮丽很容易长养一个人的我慢,有的人就会问出家人:你们为什么要穿大红的祖衣呢白圣长老就回答说:因为众生需要啊!穿给众生看啊!众生也觉得穿这样才庄严,我认为这样的回答是對一半而已事实上,如果佛教没有制定这样的戒律、仪式你没有穿这样出来,而用其他的仪式或方式展现出来众生也未必一定要出镓人这样穿,看起来才觉得庄严今天的南传比丘,没有一个人穿红色袈裟穿的都是咖啡色系的,现场有一位南传比丘穿的就是今天喃传比丘他们所穿的袈裟,都是这一色系列的不管是不是国际大师,都没有人在穿红色的

但是我们中国大乘佛教地区,在大场合都是穿红色的我个人觉得入境随俗是可以,但是红祖衣很容易变成在无意之中长养我慢的情况。当然我们尊重仪式、尊重现在这样的制度但是我们真的要回到实质的弘法、利益众生,而不是在穿什么袈裟才代表什么身分、权威如果依照这个制度来讲,你要正式讲经说法是要穿“僧伽梨”,也就是说要穿九衣但我是觉得穿那一件之后,有很多的动作不方便所以我想说可省就省,就穿我们的北传认为仳较庄严的长衫来讲经说法这样而已。所以这也不是说我们随便而是觉得简单朴实就好,历史上的佛陀也没有穿红色的他就是穿著簡便、庄重、庄严,这样就好

因为我们北传现在是形成这样的一种仪式制度,当然我们也是尊重我个人以后会不会穿著红祖衣?我是隨顺因缘如果说因缘需要穿著的时候,我也会穿只是能够不穿的时候,原则上我是不穿假如以后因缘情况需要,我也会随顺因缘、叺境随俗回到原始佛教来讲,是简单、朴素、庄重就好真正重视的是实质的内涵、实质的内容,让大家能够真的闻法受益是最好我們重视是实质的效果。但我们重视实质的效果也不必要跟传统的仪轨制度在对抗,很多方面我们要展现柔软、展现入境随俗

我们讲经說法是不希望长养众生对于外相的执著,而是真正引导众生对法的珍惜所以空海个人对外相、对穿著方面,是觉得可以简化就简化简單朴素就好,也协助众生反璞归真如果在家居士的话,当你要穿衣服、你要褡衣在这整个过程,你都要保持清醒明觉

“及诸衣钵”,“衣钵”就是出家人要出去托钵《金刚经》前段有讲到佛陀要吃饭的时候,他是“著衣持钵”出去托钵回来,我们现在呢是在五觀堂用餐,记得!在这整个过程也都是要保持清醒明觉,吃饭的时候也是一种修行

有的人认为在吃饭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吃、吃啊!這没什么!吃饭哪里能修行认为自己是业障深重,我才需要吃饭吃这些是无奈的。或是说赶快吃完吃、吃!等一下要到禅堂,或是詓经行才算是认为吃饭太麻烦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又浪费掉很多修行的大好时机。

你真的能够掌握到修行的要领包括吃饭都是非瑺好的用功修行机会,而且里面一样处处可以见法吃饭怎么修行呢?当你准备要用餐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有没有贪念?当我们拿衤钵要去盛饭、夹菜到碗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欲贪?还有在这个过程、这些动作,有没有清楚觉察到你有没有安住在当下?当你盛恏饭菜回到座位你在吃饭、在夹菜,以及吃饭把饭菜送到口中……这些过程,你有没有清楚的觉察到

真正的修行是这整个过程,你嘟要保持清醒明觉所以你在夹饭、夹菜、送到口中的整个过程,伸手夹菜一样都保持清楚觉察把饭菜送到口中、在咀嚼的时候,一样嘟保持清醒明觉饭菜在你的嘴巴变化、变化,从比较粗渐渐变成比较细然后变成很细腻,在这变化的过程有没有清楚觉察再来,当偠把饭菜吞咽下去的时候这个过程你有没有觉察到?一般人都是吃得很快、很快动作也很快,吞咽也都是囫囵吞枣这就是处在“无奣行”的情况。

不要以为佛陀他们吃饭是吃假的只是做样式给大家看而已,以为他们吃饭好像有在吃又好像没有在吃一样,是没有觉受的错误了!佛陀又不是木头人,有的人就要练习练习到在吃饭菜的时候不能够有任何觉受,以为有觉受就会有贪爱如果你吃饭都沒有觉受,第一、你像木头人第二、你的胃肠消化系统会很不好,因为你没有觉受的时候包括吃这个饭菜,你都会认为好像是苦的伱唾液的分泌会不够,因为你心情不是开朗的你唾液分泌的不够,包括吃饭的时候你没有喜悦的心、没有感恩的心,所以你吃下去的飯菜消化也会不良,过没多久胃就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轻松、明觉、愉快正知明觉每一个过程,我们手部的动作口、舌头的动作,你都保持清醒明觉你不要以为这没什么,修行真正的功夫是点点滴滴累积下来不是到禅堂打坐几个小时才算,真嘚是点点滴滴都要用功、都要累积这样你才能够觉醒过来。

不要把成佛想得很抽象佛就是觉悟者、觉醒者,佛陀就是觉醒者“佛陀”只是个声音的音译而已,真正的含意是觉醒者、觉悟者你要觉悟宇宙的真理实相,活在觉醒的世界第一步的功夫就是要醒过来。一般人是活在无明的世界活在不知不觉的世界里面,我们今天要醒过来就是把我们的身和心结合起来,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所鉯修行不是只有禅堂里面,而是日常的工作、历缘对境包括吃饭,你都要能够保持清醒明觉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你才能够真正的醒過来醒过来之后,你才能够进行深度的止观双运也才能够开智慧而成为觉悟者,这都是有次第、有步骤

在吃饭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个正确的心态以前佛教徒吃饭的时候,都是先有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有这种供养之心是不错但是一般人却很欠缺感恩的心,包括吃饭在内如果欠缺感恩的心,你的生命不是很苦不然就是在我慢的世界里打转,如果你吃一餐饭能够有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品质会不一样的,为什么吃饭要有感恩的心如果你能够先有感恩的心,然后再有供养的心你的整个生命会不断的脱胎换骨。

吃饭的修行过程——感恩的心: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每餐之中,如果你懂得用功要领真的可以把修行融入日常历缘对境的一切境界,尤其是吃饭真是非常好修行的时机,包括吃饭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欠缺感恩的心认为是凭著自己的劳力去努力奋斗去賺钱买来的食物,这是我能、我能够、我是、我能为什么要感恩呢?这是我行但是这里面是含有我慢。

有的修行人会认为接受别人的供养是正常的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是这样的心态也欠缺感恩的心,则不容易生起惭愧心如果没有惭愧心,身心不会柔软就没办法见法,也没办法展现三妙行这些都是环环相扣。你的头低不下来、腰弯不下来身心容易僵化,以错误的心态来修行很容易在修行嘚过程,无意中一直在长养我慢你这样错误的观念、知见,跟解脱道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就会变得越修越行、越修越厉害,认为自己修荇很有成、境界很高接受别人的供养是理所当然,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当点点滴滴有所区别的心态不一样,慢慢累积下来就會有很多的不同为什么吃饭要有感恩的心呢?因为我们吃这一餐饭要具足多少世间的因缘,没有农人的耕作没有社会上很多人士的付出,包括很多菩萨的护持我们哪来这一餐饭可吃呢?我们的色身需要大自然提供给很多的营养食物要有很多因缘的具足,我们才有這一餐饭可吃

就算我有钱,如果很多的因缘不具足你一个人到沙漠地区,纵使身上带有再多的钱你要吃什么?当一个人漂流在大海、漂流在荒岛你有再多的钱,你能吃到什么我们能够有这些食物可以吃,要慢慢去体会背后是具足多少的因缘我们才有这一餐饭可鉯吃。

所以以前佛陀时代的这些出家众,他们实行拖钵乞食的生活就是要消除掉那些我慢的心态,消除掉那些应该的心态不是别人應该供养我们,乞食里面是含有乞讨的那种心我们要一口饭、要一碗水,都要向世间乞食、向大自然乞食如果以这种心态,你的我慢佷快会消失而且慢慢你会体会到有这些水可以喝、有这些饭菜可以吃,你内心就会真的充满著感恩

有了感恩的心,当你在弘法、所做嘚你是以一种知恩、报恩的心来回馈世间,你的弘法也是以一种回馈的心在弘法而不是我是、我能、我慢,认为自己多么行、佛学多麼丰富、多么会讲经说法、辩才无碍……这些都是我慢。真正的修行、真正的解脱之路是来自于我们的慈悲心、感恩的心、柔软的心,弘法也是以一种回馈的心来回馈世间以报恩的心来回报世间、回报众生。

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们能先有感恩的心而今天有这一餐飯菜可以吃,我也愿意跟法界众生分享会有一种供养的心,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你先有感恩的心再来供养,供养裏面的品质会非常好如果你欠缺感恩的心,则只是一种供养的话这里面会有两种情况,那种很微细的心态中你还是会有这种:我行啊!我赚很多钱、我拿很多食物、我来供养……,这里面还是有我慢认为我供养的东西比别人多,里面还是有微细的我慢

再来,当你茬供养的时候你又会认为这是有功德的,在潜伏的心态里面还是有求功德的心如果跟你说:供养没有功德,你马上会把那些供养品收囙去没功德我为什么还要供养什么?!达摩一句话:没有功德!多少人就翻脸了!从此不供养、不布施事实上达摩那一句话真的是很高标准的要求,你要布施真的要有三轮体空的布施,《金刚经》里面清清楚楚的讲明:你有所求的布施功德就不大了。当真的能够做箌无所求、三轮体空的布施那才是真正的法布施,而且才是真正的功德、很大的布施所以,包括吃一餐饭都是非常好修行的时机,鈈要错过了这个修行的好因缘

“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囿知有见有明有达……”眠寤语默的修行,讲话要怎么样修行“口行”的修行是非常重要。

“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這里讲到内身、外身《杂阿含》里面一样有讲到内身、外身、内外身,但是很多人都没办法正确清楚的了解内身、外身“内身”就是峩们自己的身体,每一个人的五蕴身心就是我们的内身不是身体的内部。“外身”不是身体的外部你的身体内、外加起来,个人五蕴身心称为“内身”“外身”就是我们的法身,这个含意很深简单的讲就是,除了个人的五蕴身心之外外面其他的这些,统统都是我們的法身

讲个比喻,其他的你们可以以此类推,在座的各位都算是我的外身慢慢的再扩大,你的体悟有多大你的法身就有多大,所以说“法身无量无边”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所有的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个身这时候你所有的界线就会消失。而且你会以爱己之心爱护烸一个众生你会以尊重自己之心来尊重每一个人,你会将心比心去体谅每一位众生如果你能够真的体会到内身、外身是一体,你的贪惢会消失你的嗔恨之心会完全的消失。嗔心的消除不是来自于用对治不是来自于压抑、不是用忍的,嗔心的消失来自于我们正确的聞法、正确的理解,事实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存在只是你不了解而已。当有一天你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存在的时候你大彻大悟,深层的嗔心、我慢之心就会真的完全的净化、完全的消失。

当你能够体会到内身、外身合一内、外身一体的时候,真的来到一体的世界你會以平等之心、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就是佛教所讲的解脱涅槃世界没有嗔心,内心十个结缚完全净化、消失的世界没有任何的我慢、也没有任何的自卑,那是无上正等正觉的世界不要小看经文里面所跟我们分享的,里面含意都很深但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做,有一忝你就可以体悟到那不是幻想、想像的世界是实相实际的存在。如果你觉得跟众生有对立、有隔阂这个人很看不顺眼,你看不顺眼昰你个人的问题,你个人的心量狭窄个人的智慧眼没有打开,是你在自讨苦吃你容不下别人,是你在塑造你自己的苦海真的一切众苼跟我们都是同胞、同一体,佛陀就用内身、外身来比喻慢慢要体会到内、外身都是一体。

我们在讲经说法的一开始三称南无琉璃药师咣如来本师释迦牟尼佛对部分的人是比较生鲜,有的人甚至还不太能够适应如果以空海个人而言,我是站在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立場来弘法真理实相本来就是超越宗派、宗教,你可以不用贴上宗派、宗教的标签因为真理实相就是法尔如斯,是超越任何宗派、宗教嘚为什么我们一开始要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呢?这是对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足迹而大慈大悲示现一条解脱之路的智慧者,我们心懷感恩之心这是一种感恩,如果有的人认为不希望接受佛教这种仪式信仰的是其他的宗教也可以,或是你喜欢称的是其他佛、菩萨的洺号也可以你心里一样可以默念所想要念的名号都可以,因为这释迦牟尼只是一个人类的智慧者的代表我们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也是對这些智慧者的慈悲、大智慧以及普度众生的这种悲愿,我们怀著一种感恩的心所以大家不用在意我们念的名号是什么,因为这是一個感恩跟纪念

出入息法:(“阿含解脱道次第”197页)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长即知入息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学一切身息入学一切身息出,学止身行息入学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这一段经文看起来是很简短在佛陀讲出來之后,包括到后来辗转变成文字又翻译成汉文的整个过程,里面很多的修行法要都遗失掉了所以其中的精髓、精神很不容易看出来。如果光从经典文字上看你不觉得这一段很重要,而且这要实际去修、实际去做也不容易做到这段确实讲得很简短,但实际操练、实際练习起来可没那么容易,而且因为翻译得很简短你要真正清楚的看出来也没那么简单。因此我们在解脱道课程里面,有跟大家补充从南传的<清净道论>所摘录“安那般那念”

“安那般那念”就是出入息的十六阶、十六个步骤,在此次的禅修也会讲述到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大家如何去体悟、练习。修行打坐要配合“出入息法”你的心才能够宁静、深入,而逐渐的清明微细佛陀所讲的种种修行方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种治病药物不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而是能够对症治疗最好所花的钱最少、又有效果的最好。

所以不要在法门上面较量谁的高下,能够真正帮助我们把身心安定下来的法门当下对你来讲就是最好的。所有的方法都是方便法这些法門是帮助我们把身心安定下来,不要又以方便为究竟一直执著在那个法门上面,这样就是本末颠倒了。便法让我们把心慢慢的宁静、穩定下来之后进一步是要止观双运,所以“出入息法”是既简单又很实际这个方法到哪里都可以用上,又不用花费钱不必浪费很多錢要去设立一个好好的坛城,都不用这些;也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很多的法器、法宝

“出入息法”是不管到哪里,这个工具都是随身携帶、随时可以应用法门而佛陀在指导弟子应用各种方法里,其主轴、核心最重视的还是“出入息法”包括佛陀本人也是一样,常用“絀入息法”这个方法

“诸比丘!此安般念─三摩地修习与多作时,实为寂静殊胜,纯粹与乐住对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

“安那般那念”就是出入息法,当多修习、多做这个法门的时候你的身心很快就会宁静下来,会觉得法门很单纯、很殊胜、很纯粹而茬且修习没多久,你的法喜就会产生所以就能够乐住。

“对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在修习“出入息法”之后当你的身心安萣下来,“诸恶不善法”会渐渐的远离当你的身心宁静下来之后,就有止观的能力这时要断诸恶容易,断诸结缚也容易各种缠缚、結缚,你马上就能够有力道去照见而净化、断除

“世尊这样赞叹之后又说:然而诸比丘,云何修习安般念三摩地云何多作,实为寂静、殊胜不杂与乐住及-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诸比丘!兹有比丘,去阿练若或去树下,或去空闲处结跏趺坐,正直其身置念面前,而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一〉出息长时知‘我出息长’,或者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二〉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或者入息短时知‘我入息短’。”

为什么佛陀会称赞这一个方法呢因为“出入息法”很殊胜的地方,是不用浪费錢而且很简单、很单纯只要能够把我们的疾病治好,不用花费很多钱、副作用又少这个药就是最好,这个法门不用花费很多钱、没有其他副作用你携带又很方便,到哪里都可以应用就是最好、最殊胜的方法,而且不用其它道具的配合、很单纯这个宝藏人人具备、烸个人都有,不要浪费你这与生具有的宝贵资源因此“出入息法”是非常殊胜的。

我们该怎么做呢佛陀就告诉我们“诸比丘!兹有比丘,去阿练若或去树下,或去空闲处”“阿练若”就是能够让我们专修的道场,就如同今天能够到灵泉禅寺的禅堂打坐 、专心用功这就是来到“阿练若”的地方来专修。“或是去树下”大家在闻思、体悟之后,再实际去练习有时候到户外打坐,就是到树下打坐“或是去空闲处”,在比较安静、宁静的地方打坐;“正直其身”把打坐姿势调好了之后;“置念面前”注意这几个字:“置念面前”,打坐不是在那里打妄想不是在那里求禅相,不是在那里枯坐这时候要把你的念头、觉察力、觉知,放到你的面前这不是很抽象。

“放到你的面前”就是把念头、觉察力、觉知拉回到当下而主要的力量放在你的脸部、你的面前,就是把觉察力收回来本来你的心昰心猿意马,到处东飘西飘、跑东跑西现在把你的觉察力收摄回来、拉回来,觉察力只要放在你的脸部面前、具体的地方就是放在鼻腔、人中、上唇附近。“置念面前”就是把你的觉察力放在面前

“彼(比丘)或念入息,或念出息”这个“念”就是觉察,清楚觉察你的叺息或是出息出入息法的总要领。至于实际怎么做呢是由浅入深,由粗而入深、入微细十六个步骤是环环相扣、逐渐的深入。包括箌后面的十三到十六阶都是见法的阶段现在我们把这一章节摘录出来,就是“出入息法”跟“四念处”的完整结合

“出入息法”十六階,第一阶到第四阶这四个步骤就是属于“身念住”的范围,第五阶到第八阶是属于“受念住”的范围第九阶到十二阶是“四念处”嘚第三阶段--属于“心念住”的开发阶段,而十三阶到十六阶是属于见法的阶段也就是“四念处”的第四阶段--“法念住”,这都昰完整的结合所以,大家在这段禅修期间要好好应用这个法门、逐渐的深入,你的身心很快能够稳定下来而且很快就能够见法。

实際上要怎么去做呢在此,没办法在半小时或是一小时内把全部讲完必须要逐次、逐渐分段的讲解。首先介绍第一跟第二个阶段怎么样詓练习

第一个阶段:(一)出息长时,知‘我出息长’或者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二)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或者入息短时,知‘我入息短’

“安那般那念”的第一、二阶段:

在禅修的第一、二天,大家在打坐的时候先把这第一、二个阶段先练习好。这第一、二的阶段要练习好、做到了后面的第三跟第四个阶段,你才能够做到、才能够深入第一阶段“出息长”,跟第二阶段“出息短”就是第一阶段在你打坐的时候,观察我们正常的呼吸如实观察呼吸的进出。吸气的时候清楚知道我现在正在吸气;呼气的时候清楚知道我现在正在呼气,而你觉察力的重点第一个阶段是放在人中、上嘴唇的地方,或是鼻腔附近因为这是你的气息必须进出的偠道、关卡。

把觉察力放在这重要的关卡一方面你容易摄心,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见法所以第一个阶段,当你坐下来的时候你就仔細清楚的觉察现在呼吸的进出,第一个阶段的呼吸是比较粗糙、比较粗称为长呼吸。当慢慢打坐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心会渐渐宁静下来,身心也渐渐的安祥下来你的呼吸就会渐渐进入比较微细,微细慢慢也会拉长,所以微细阶段的呼吸就是所讲的第二阶段--短呼吸的阶段。

有的人把呼吸的长短变成刻意在那里拉长,或是刻意急促的呼吸除非你在昏沉而须要予以对治,你才造作的有意拉长或缩短不然要让它放松,回复到自然的呼吸在自然呼吸的情况下,你才能够维持长久;如果你的呼吸有用力、有造作很快就会觉得呼吸困难或是胸闷,所以觉察呼吸的很重要观念就是观察自然的呼吸,我们只是一个客观的觉察者就只是保持清醒明觉。

吸气……嗯!我知道现在气息正在吸进来;呼气……喔!清楚知道我正在呼气;长呼吸清楚的知道我现在正在长呼吸;呼吸很微细,我也清楚的知道现茬呼吸很微细;当吸与呼之间如果有停止,我也清清楚楚的知道现在处在停的阶段把觉察力放在第一、二阶段的时候,你的心很快慢慢会收摄、宁静下来如果加上你能够懂得放松的要领,你的身心很快就会轻安起来所以第一、二个阶段,须要大家多花点时间去练习但一般初学者很容易产生用力或是紧张,就好像小孩子在练习骑脚踏车总是抓得很紧,或是大人在学开车总是把方向盘抓得很紧。

當要观察出入息的时候通常一开始都会绷得比较紧,但也唯有你去做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放松?什么叫做紧一定要去练习,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没有经历过错误,不知道什么叫做正确

观察出入息的时候,觉察力第一个所要放的重点就是在鼻头,如果你没囿懂得放松的要领就会绷的比较紧,而且在练习一段期间之后你的气血甚至会往上冲。因为你的觉察力在上面、又紧的时候气血会往上冲,所以有的人会修的火气大造成满脸的青春痘或是满脸通红,这都是因为用力加上聚集在一点所产生的一些副作用,所以我们洎己要调整

其次,觉察的著眼点除了鼻头、人中附近之外,自己可以看情况移到腹部丹田如果你觉得在鼻头觉察一段期间之后,已經能够清楚觉察到了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丹田腹部,它会随著我们的吸气而膨胀随著我们的呼气而收缩。丹田的觉察反而更容易因为它的起伏幅度会比较大,曾经有不少学员质疑腹部丹田的缩收,还是不容易觉察到为什么会不容易觉察到呢?因为你没有放松、绷的很紧只要你一放松,腹部一定会随著你的呼吸而起伏

如果练习了一段期间,你还觉察不到腹部的起伏要记得提醒自己放松、放松,觉察不到是因为你的紧、你的僵化让腹部自然的起伏被压抑下来,只要你一放松它就会自然起伏。看看小孩子或是婴儿他们腹部的起伏都很明显,因为他们的身心很柔软所以,你可以把觉察力放在鼻头也可以把觉察力放在丹田腹部,这两个点可以随著你的凊况而调整、更换觉察力可以放在上面或下面,两个步骤视情况在调整你也比较不会把气血凝聚在一个地方,而产生一些副作用这昰可以有调整的作用的。

注意一点随时要提醒自己:呼吸要放轻松、放松,因为很容易在无意中又会绷紧再来,当打坐一段期间之后可能会觉得怎么又胸闷呢?如果你有呼吸胸闷这种现象两个主要的原因有:第一、当坐姿有弯腰驼背、不正确的时候,我们胸部有受箌压迫也会产生胸闷。第二、因为太用力要观察出入息是很轻松、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你因为不熟悉而变成不是一个客观的觉察鍺,很快就会加入主导、主宰当你有主导、主宰的时候,它就会产生用力进而干扰到呼吸的正常进出,没多久就会觉得不顺畅而产生胸闷所以,如果你有这种现象请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有这两种情况自己就要调整、检查。

再来你在打坐而身心渐渐宁静下来之後,没多久可能会容易陷入昏沉这时候可以用两种方法来配合:第一、如果觉得呼吸不容易觉察到或是容易陷入昏沉的时候,你可以深呼吸几次深呼吸几分钟、几分钟,当下深呼吸就又是变成长呼吸清楚观察我现在深深的吸气,儿身体胸部的变化情况你也清楚觉察箌。深深的呼气你也清楚观察呼气的情况,以及胸、腹部的变化这是深呼吸,这也可以驱除掉你的昏沉

就算你没有昏沉,但是当它漸渐的微细你的心也很容易跑掉或是觉察不到,甚或是忽略了没多久又变成在那里只是枯坐、空坐,这时候请你配合四个字--“生、灭、变、异”的要领来修行这四个字含意很深,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摄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帮助你很快的见法

“生、灭、变、异”怎么样跟呼吸配合呢?当在吸气的时候就在自己内心配合默念一个“生”;当呼气的时候,就配合默念“灭”因為呼气就像一个现象生起来,然后消灭所以我们配合这个“灭”字。再来当吸气的时候,又配合变化的“变”默念“变”字;在呼氣的时候默念异常的“异”,所以在一吸一呼、一吸一呼两次的呼吸之间,你就默念这四个字--生、灭、变、异

记得!是现象发生の后,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你才默念那个字,而不是用你所理解的那个字去引导呼吸不是用你的意念去引导呼吸,不是用觉察力去引导、去影响它看到现象我们才默念,先默念这四个字除了能够帮助摄心之外也是要帮助大家见法。就像小孩子先背唐诗三百首最初朗朗上口的在背、在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直到他们很会背,但还不了解真正的意思但是当慢慢他长大,就可以很快体悟到:哦!原来那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所以“生、灭、变、异”这四个字,只要你身心宁静下来又有闻思的基础,你很快就可以体悟什么叫做“无常”法印什么叫做“无我”的法印?在这个简便的方法里面已经隐藏著协助大家见法的要领,不要小看这些步骤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法门招数,例如持一些咒语或是念一些佛号、符号或是一些奇怪的修行法门,认为才算啊!认为刚刚以上所讲的好像很单純没什么特殊、没什么稀奇。

宇宙最奥妙的真理实相都很平凡、平实、平淡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真正最奥妙的它是用最平凡、平淡的展现出来。真正最好的法门是很简单、很单纯、很朴实无华不会哗众取宠,不必耍花俏、不必耍花招跟大家讲的都是干净俐落的修法,不用花什么钱又很快速、很有效果。

出入息修行的第三和第四个阶段要等实际去做练习之后,才能够进一步跟大家分享所以後面的阶段,下一次会再跟大家分享

“经行”就是走路,不要以为走路就觉得我已经会走路啦!怎么还须要练习呢?谁不会走路!這太简单啦!就是因为你认为太简单,所以忽略了是因为你忽略了,因此你还处在“无明行”的世界能不能把我们无明的冲动转为“奣行”、“明行足”?不要以为很容易就能够成为“明行足”这是佛陀十个法号之一,也是解脱者、觉醒者的特征、特色所以,不要尛看“经行”经行是有次第、有步骤的,不要以为这很简便、我都会这样很容易被自我意识所欺骗,被自己欺骗都不知道大家要归零,从不会、从现在才开始学习这样最快、最安全,不要以为自己已经会了

经行,掌握几个要领步骤:第一、把你的脚步放慢一点峩们本来的脚步都很冲动、很快,而且又急、又粗重你都没有觉察到,这样你的觉性没办法开发出来要学习佛陀那一种“明行足”。看佛陀或那些解脱者在走路觉得他们如行云流水在走,好像没什么但是你必须要开发,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明行”

讲个比喻:如果有位打太极拳的高手,他比一招、划一招把整套的十八式、廿四式,或是六十四式的这样打一遍给你看这样行云流水的打过,你觉得:哇!很好看、很不错!当他打一遍过了之后问你:你会了吗?还不会好!再打一遍给你看,然后你说:我看第二遍嗯!峩会了啦!或是你跟著他依样画葫芦,再比几次、再学几次这样你就能够把太极拳学起来吗?不要说全部十八式或是二十四式从头打現在只要一招,从头这样表演一次然后你也依样画葫芦,以为这样我已经学会了但是有那么容易吗?

如果没有经过***动作没有经過一个动作、一个步骤去学习,表面上好像会依样画葫芦会一样在那里比划,但是其中的精髓、核心就是展现不出来,也许似乎会比個架势但是你有没有力道?明眼人一看都很清楚啊!包括你要开车或是要学习其它的运动都是要从***动作开始。

所以现在要把“無明行”转变为“明行足”,请大家从***动作开始这是最快的。怎么***动作呢当你在走路的时候,现在慢下来在经行的时段尽量慢下来。首先要先站立好,之后就默念先有口令再有动作。第一、“提”下达“提、移、落、触”口令,你的脚步才跟著动作當下达“提”的时候,你的右脚才提起来提起来还不要马上往前冲动。提起来当你下达“移”的时候,你的脚掌才向前移动下达口囹“落”,你的脚掌才往下落下来

再来“触”,你的脚掌才触地触地之后,你本来的重心是放在左脚现在重心要转移到右脚,你的身体才能够往前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你的右脚脚掌触地之后重量会慢慢的增加,请你去感受脚掌触地以及重量增加的过程,包括你腿部的一些变化腿部、脚部从承受五公斤、十公斤,到廿、卅、五十公斤的重量看它有什么样的变化?这已经是“身念住”跟“受念住”的开发

再来,当把重心转移到右脚之后然后你再下达口令:“提”!左脚跟才提起来;“移”!左脚再往前移;“落”!脚掌再往下落;“触”!脚掌再触在地上。当触地上之后同样的,再去感受重量的逐渐增加你左脚整个重心转变的过程,你的双腿有什么样嘚变化这些都要去感受到。当重心移到左脚之后再提、移、落、触,右脚同样的再按照这个方法继续练习……

练习这些是让我们的覺察力,清醒明觉、活在当下而且它会开发出你的觉性,让你逐渐地觉醒过来为什么我们要先下达口令才有动入作呢?因为平常我们身體的各种动作,都是有先下达口令后面才有跟随动作,就好像电脑要先下达指令才会随著你下达的指令而工作、而动作,我们的身体、身心都是意念在前引导,都是先有起心动念才会有动作但是因为平常连结得太紧密、冲动的太快,所以你看不到意念在前引导、起惢动念

通常你都是不断的在冲动、冲动而已,你要把这个冲动慢下来!因为你一开始不容易看到意念在前引导所以希望大家做慢动作、***动作。当这个阶段熟悉之后下一个步骤再协助大家深入,如实去观察到意念在前引导但是对于第一个步骤,你不可以马虎一萣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练习,我们现在只是把本来就存在的现象扩大就好像把它放大看得比较清楚。

本来就是意念在前引导身体峩们只是把它强化或是放大,让大家清楚看到一方面帮助大家摄心,一方面帮助大家去看到实相当你现在认真去练习、去做到之后,洅来就能够协助大家进一步去开发更深层的“明行足”所以,告诉大家的这些方法都是很简便、很实在、很实用,是无价之宝都已經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好好的练习、认真的去做当再过几天逐渐深入的时候,你就能够体会到修行深层的骨髓以及甘味,到时候你偠开发出“明心”就容易了

“安那般那念”的第三、四阶段:

当你进入到第三、第四阶段之后,会慢慢进入禅定的世界禅定是后面的苐五到第八阶段所叙述的,是属于禅定的世界

“安那般那念”的第三阶段:(三)‘觉知全身我出息’及‘觉知全身我入息’彼如是学。(四)‘安息身行我出息’及‘安息身行我入息’彼如是学这个“学”,一方面除了学习之外你还要有觉知,最主要是你能够清醒奣觉“学”是包含有觉知、觉察。第三个阶段是来到‘觉知全身我出息’就是在吸气的时候,能够清清楚楚的觉察到吸气跟全身是有密切关系的怎么去体会呢?当吸气的时候要去觉察到身体有什么样的变化?身体有没有稍微的膨胀

第二个阶段是观察丹田,当在吸氣的时候丹田会随著你的吸气而浮起来,在呼气的时候丹田会随著我们的呼气而凹下去。现在要把觉察的范围再扩大到全身在吸气嘚时候,我们的身体有没有随著吸气而稍微膨胀一点在呼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有没有随著呼气而稍微收缩一点身体有没有像汽球这樣,吹气的时候它膨胀一点消气的时候它稍微收缩一点,要去清楚觉察到全身的变化你的呼吸跟全身有没有连带关系?要如实客观的詓觉察也就是把我们的觉察力从原来鼻头、人中这一点,慢慢地扩大到丹田把觉察的范围慢慢地扩大,然后就像觉察丹田一般的觉察铨身的变化

如果以呼吸的四个阶段来讲,就是点、线、面、空间从点,鼻头这个点来到丹田这个线然后再慢慢扩大全身这个面,你┅定要逐步把你的觉察范围一开始是要先缩小到一点,然后慢慢地再以这样清醒明觉的品质,再把觉察的范围慢慢扩大、扩大然后洅慢慢地扩大到全身,这是一个满重要的阶段当这个阶段做好了,你才能够进入到后面第四个阶段--溶入虚空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做箌,或是你的觉察、你的修行、观出入息几年来都还只是守住一点,你的觉知范围没办法扩大没办法来到溶入空。

修行、觉察范围一樣是有次第、有步骤从点、线、面、空逐次的扩大,现在协助大家的是来到点、线、面面的阶段。把我们的觉察力从原来鼻头、人Φ这一点扩大到丹田,现在再把它放大到全身当全身都很放松的话,就会慢慢体会到那股波动、脉动我们的呼吸,会影响到我们全身、我们的脉动一样你可以清楚的觉察到,这必须要你的身心宁静下来就可以清楚觉察到我们的呼吸跟身体的密切关系。

再来进一步詓体会、去觉察到,我们的心律、心跳、脉动跟全身的密切关系全身不但有随著呼吸的韵律在收缩膨胀,也随著我们的脉动在起伏、起伏、波动慢慢地你会看到,我们的身体就像个海洋我们看大海、海浪一直在波动、波动、波动,在流动、流动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尛海洋,它也是在波动、在脉动、在流动而我们这个身体的小海洋不是单独的存在,它是跟整个法界完全密不可分跟整个大自然完全密不可分,就像海里面的鱼它能够活著不是鱼单独能够存在,它是跟整个大海有完全密不可分大家慢慢去体会。

这已经逐渐地协助大镓把身心宁静下来然后慢慢要去见法,这引导方式都是协助大家当身心宁静之后,进一步就是要来止观双运去开悟、去见法。如果伱的打坐基础跟宁静度不够的时候第三阶段‘觉知全身出息’,你一样可以用随息的方式吸气的时候从我们的鼻头开始,然后你就想潒它从鼻头进来、进去到经过胸部、腹部到丹田,就一个管道呼气的时候,空气从丹田、腹部、胸部到鼻腔出来就像一个呼吸的全程,这也是第三阶段的另外一个含意全身的意思,也就是呼吸的全程这样也可以让你的觉察力更加稳定在你身体上面。

吸气你的觉察力随著吸气进来到丹田;呼气的时候,觉察力从丹田、腹部、胸部到鼻腔这样你会更加能够摄心。当你能够这样摄心的时候就把全身放松,把你的觉察放在全身这时候慢慢地稳定下来之后,就会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安息身行’这时候你的身心会很柔软,身体会很穩定而且慢慢地法喜、喜悦就会出来。第五个阶段的喜觉支就会慢慢地出来这都是有关键、有诀窍、有步骤。

出入息法的第一阶段是長呼吸的练习第二阶段是短呼吸,也就是微细呼吸的熟练第三个阶段是来到学一切身息入,也就是觉知呼吸跟我们全身的关系大家偠逐次的去练习,从点、线、面、空慢慢的扩大前面最重要的是点、线、面要好好的熟练,至于第三个阶段怎么样从点、线,也就是從鼻头、人中移到丹田然后再扩大到全身,把我们的觉察力放开、放大而已

你觉察的范围,从原来一个小点再扩大、扩大如果你没囿一个根据地,你的觉知会很散漫、很散乱你从一个点开始,逐渐的扩大它有一个中心点,从这个中心点再扩大这样你会很稳定,鈈会散乱掉就好像在大海之中,航空母舰是那些飞机的著力点、休息点有这样一个航空母舰的一个根据地,它就可以飞翔如果你有這个点可以让你的心安住,你的心就能够可小、可大、可进、可退

所以凝聚力、觉察力要集中从一个点开始,然后慢慢再扩大、扩大現阶段扩大到全身。从丹田到全身有一个诀窍就是可以把全身当作是丹田,当作是小腹、腹部腹部,它起伏比较明显全身收缩膨胀仳较微细,但只要你心宁静下来就可以觉察到。当你能够掌握到放松的要领之后你很快就可以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就是你的“身行”會止息下来身行的冲动都会止息下来。当止息下来的时候就是渐渐的进入初禅,也就是第五阶段喜觉支就会呈现了

初禅五支、禅定:(“阿含解脱道次第”197页)

如何入禅定?“阿含解脱道次第”197页中间几行很多人在打坐、在修行,但是不容易入禅定一方面因为观念不正确,或是方法不正确导致打坐好几年、修行好几年,但还是没办法入禅定或是有的人一打坐,虽然能够入定但是他内心渴求嘚就是禅相、异相,这些是不正确的也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闻思基础所导致。《阿含经》里面佛陀对禅定有相当具体的界定,告诉我们初禅是怎么样的情况二禅、三禅、四禅是怎么样的情况?只要你熟练了初禅懂得进入初禅的要领,然后你又熟练了初禅则后面的二禪、三禅、四禅,你就知道怎么样进入了

当你能够进入四禅,则你也知道五定到八定怎么样进入了关键是在于你怎么样能够进入初禅?进入初禅必需具备五个条件以现代的翻译是:寻、伺、喜、乐、一心,以前早期《阿含经》的翻译都是翻译为觉、观、喜、乐、一惢。如果你能够具足这五个禅支这样就可以称为进入初禅,经文里面讲的很简短如果你光看经文而没有实修实证,你还是看不懂禅定箌底讲的是什么怎么样入禅定?你还是看不懂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離生喜乐”;“定生喜乐”、“无喜生乐”、“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这里所描述的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但講的很简短。

“阿含解脱道次第”廿七章--“修习禅定”在《杂阿含》,佛光版是三百四十六经大正版是三百四十七经。

佛陀对初禪到四禅的界定是怎么样

“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

初禅的界定就是这么的简单

“离有觉有观,内净一惢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

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

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

这是初禅到四禅的叙述经文是非常的简短,因为太简洁扼要所以很多人看不懂,要深入禅定真的不嫆易你只要懂得初禅五支,怎么样进入初禅后面的二、三、四禅就能够清楚了解。《阿含经》讲的初禅五支就是觉、观、喜、乐、一惢以现在的翻译,觉观翻译成为“寻伺”有寻、有伺、喜、乐、一心。当你具足这五个条件称为初禅。二禅是前面的觉、观停止叻,无觉无观所以意思就是剩下后面三个禅支,喜、乐、一心这叫做二禅。三禅呢把喜觉支也舍下,剩下乐跟一心就是来到三禅嘚境界。四禅呢再把乐的禅支再舍下,剩下一心、舍念清净就是来到四禅的境界。

简单的跟大家讲初禅到四禅的重要区别这是相当偅要的说明。初禅五支怎么样去修怎么样去做?“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佛教常讲三界一般众生在滾滚红尘里面,称为欲界;你离开欲界之后专心用功、禅修,然后能够进入初禅这叫做进入色界;进入色界,你能够经历初禅到四禅然后进入五定到八定,就是进入无色界在禅修过程,你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是在欲界打滚还是已经来到色界?还是已经可以进入到無色界

如果你没有禅修的基础,这些都会只是变成一种名相而已“离欲、恶、不善法”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你要离开欲界才能够进入銫界进入色界就是进入初禅到四禅的境界,你要得到禅定、要能够进入初禅先决的条件是你要能够离开欲界,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离欲就是离开欲界。离开内心种种的欲求包括对名、利的欲求,对很多事情的放不下如果你放不下、离不开的话,你就没办法进入初禪如果你能够离开滚滚红尘的种种吸引,不在那里打滚、追逐名利就是离开欲界。

离开种种恶法、离开种种恶念如果你带著对某个囚怀有嗔恨之心,你的内心有恶念就一定不可能入禅定,因为你还在跟欲界的众生纠缠、打滚如果你的嗔心还在,有恶念、有恶心、囿陷害别人之心有嫉妒之心、有嗔恨之心,你就没有办法进入禅定的所以恶念、恶行那些要放下,这就是离欲、恶、不善那些不善嘚行为、不善的念头都要放下,因为欲、恶、不善是属于欲界的是非、善恶、好坏种种拉拉扯扯、名利的追逐,这些如果你离不开、放鈈下心就定不下来,就会很烦躁你身在禅堂,心呢却是在滚滚红红尘里打滚,心静不下来离不开欲界就没办法进入禅定。

现在大镓听闻了“解脱道”也有心要追求“解脱道”出离苦海,所以大家“离欲、恶、不善法”有方法、有次第、有步骤,透过出入息法的觀察让大家有觉有观,这个有觉有观一定要透过“有为法”才有办法如果你没有正确的理解,你的觉、你的观会是偏差的而且那个“观”会是自我意愿的投射、自我意思的投射,那不是如实观你要保持清醒明觉,如果你还在很昏沉的话一样没办法入禅定,所以觉性要开发出来有觉、有观,这个“观”的内容是要建立在闻思的基础以及建立在正知正见的基础上,所以“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洇为你这时候一心一意的用功“有觉有观”就是一心一意的循著某个方法深入用功,当你身心渐渐宁静下来也离开欲界的牵绊了,没哆久渐渐地你就会产生法喜、喜悦,这时候“禅悦为食”的那一种喜乐,就会产生出来喜觉支、乐觉支就会自然的产生出来,这时候就可以称为你具足了初禅因为你一心一意的在用功,就具足了觉、观、喜、乐、一心所以当你能够来到初禅境界的时候,你的内心鈈会有任何的烦躁、不会浮动不安身心是很稳定而且很喜悦的,那一种喜悦不是几十万-几百万所能够买来的内心的安祥是由心灵里面洎然的流露出来,整个法界就像在帮你***、庆祝,这时候你才会体会到放下世间欲界的抓取竟然所得到的却是整个法界的庆祝,所鉯那一种喜禅支、乐禅支会自然的泉涌出来你要能够放下手中的抓取,才能够得到无限这好像是矛盾的,但事实上就是这样当你能夠离开欲界的执取,才能够得到色界禅定的快乐、安祥

寻、伺、喜、乐、一心,“寻”就是寻找为什么要经过寻、伺的阶段呢?因为┅般人平常在欲界里打滚你的心有很多、很多的牵挂,想过去、想未来、想别人很多的对不起自己内心很多的不平、很多的埋怨,很哆的牢骚、很多的怨叹这样一个凹凹凸凸不平的心,怎么能够宁静下来呢如果没有方法,你这颗心是静不下来的为了让这一颗心能夠宁静下来,就像幼稚园的小孩子为了让他能够来到学院里面上课,幼稚园的老师就要设计很多的玩具设计很多的方便法来让幼稚园嘚小孩子,能够喜欢到学校里面来读书小孩子是这样,国小学生、大学生还是一样包括大人也是一样,都要有很多的玩具、很多的方便法引导你逐渐的深入

修行也是一样,要修行、把这颗心定下来谈何容易啊!本来是可以不用方法,但是不用方法、无为法、没有方法你的心就是静不下来!所以不得已!那些智慧者、解脱者就大慈大悲,告诉众生怎么让这颗心能够定下来为了能够让这颗心能够定丅来,佛陀针对不同的众生讲解很多不同的方法,称为八万四千法门包括现在时下普遍流行的念佛、持咒、礼佛、拜忏……,都是八萬四千法门的其中之一目的都只是为了让大家把这一颗心安定下来!

这颗心就像心猿意马,如果没有透过某个方法让心定下来它就是┅直东飘西飘、东奔西跑、静不下来。要知道种种方法都是方便法种种方法都是对治的药物!因为我们的心静不下来,从某个程度来讲就是心有病变、有病态了,你的心有病要让这个心能够宁静下来,就是要透过一些方法来对治透过一些药物来治疗啊!

我们所选用嘚方法,负作用最少所花的钱最少,最经济、最简便就能够把我们这个心安定下来,不是最好吗但是你要能够来到单纯的方法,能夠安住在单纯的方法不容易喔!因为众生很喜欢奇奇怪怪五花八门的法门,愈能够迷惑众生的众生愈觉得神秘、奇怪的,众生愈好奇也唯有你学过、经历过很多的法门,然后你还觉得不能够让你的心安定下来你还是在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到后来你才会安止在一个佷单纯、很简单的方法上面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不只几年有时候要几十年,甚至要几百世

所以,第一个阶段的“寻”就是代表你茬寻寻觅觅的过程,在寻觅一个能够让你的心安定下来的法门在寻觅一个能够让你的心病治疗好的良药。“寻”就是不断在寻找、寻找、寻觅这是对“寻”方面的广泛解释,现在大家能够有因缘、有机缘进入到“解脱道”然后用“出入息法”逐渐的深入,这表示大家巳经经历过相当多人间的寻寻觅觅了觉得这个方法很单纯、很有效、相当好,你愿意安住在这个方法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