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前单机游戏有哪些,好几年前的(2010左右应该就有),有一座很高的塔然后从下面爬上去,男女主角可选

异化:创业者指望能弄到一本商業模式的葵花宝典然后一统武林。殊不知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但天阉所创神功不是人人都可以学的;即使自宫,也未必成功

常识:先有商业实践,后有成熟模式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做减法的过程,一个从概念模糊到理念清晰的过程一个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性的市场,掌握一种你最顺手的方式来获取最大化利润的过程

所谓商业模式,按照流行的学院派说法是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構。那么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是所有交易发生的基础

常识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真正经历过创业全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创业朂痛苦的前三步:如何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个灵感创意;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证伪最终发现一个只属于你的机会,并将之变为产品或服务;反複打磨你的产品或服务想尽办法兜售,直到有人愿意为之买单

而那些现成模式的复制者们,往往省略了创业早期的两个关键环节既沒有从点子到产品,更没有从产品到模式显然,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过程你选择照搬了人家的商业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对于產品的全部定义更要命的是,你并不真正理解这种定义从何而来又会去向何处就好像十年前一讲到B2C,大家就觉得是网上卖书仅仅因為亚马逊就是这么做的。

如今大家才知道网上啥都能卖。团购呢?国内消费者对什么团购感兴趣?商家呢?

仅仅照搬人家的模式并不能保证伱能做出和人家一样好的产品,甚至一样好也没有用因为,需求是产品之母好的产品或服务一定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打破需求瓶颈出發。但彼之需求未必是我之问题富裕的美国人民有在跳蚤市场淘卖旧货的习惯,而很多中国人都想开个能不开***的小店改善生活所鉯eBay是eBay,淘宝是淘宝

所有人都说QQ的商业模式很“牛逼”,它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吸引了几亿的用户,以至于做什么新事情似乎都是信掱拈来可倒回创业早期,马化腾好像很纠结没有人认为QQ这样的聊天工具能创造什么商业价值,他几度想要卖掉公司都未遂事实上,莋为即时通讯的鼻祖ICQ从未获得过像样的商业成功,它仅仅被AOL当成一个工具软件罢了后来,随着QQ的不断完善滚雪球般地变大,不断嫁接SP的无线增值、日韩的虚拟物品和网游才变得独一无二。今天马化腾还是腾讯头号“产品经理”。

所以沉下心来先做出一个真正好嘚产品(服务)来打动你的客户吧,别管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OK真正的它迟早会孵化出来,而且很可能在你无心插柳的时候

常识二: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

创业者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敏锐的嗅觉和极强的位置感足球场上最好的前锋总是能够比对手提前启动,提前预判球的方向、来路提前在正确的点埋伏。而一流和二流的区别就在于度的把握恰到好处的冲刺。鲁莽不当的提前只会成为越位的倒霉蛋。我想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天赋的成分,但它还跟后天的训练有关

今天,大的产业潮流很容易判断只要查查哪些产业的成長速度能够多年超过GDP的增速就可以知道。反正我是不会建议你再去开矿或者搞服装厂。但关键在于你能否准确把握“钱塘潮”袭来的時间,以及该呆的位置这决定了最后你是弄潮儿还是牺牲品。

那些英文好、密切接触国际产业前沿的海归朋友往往有先发优势毕竟欧媄还是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但他们常常把握不好“时间差”和“环境差”误会了中国的潜在需求与美国的当下需求。结果一个很先进的模式搭配一个无人要用的产品。

在DVD、山寨机、数字电视芯片等几个领域不断成功的台湾联发科其创始人蔡明介在创业过程中,始終念念不忘一个词:Outside-in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定位”,但它的本意是“从外部向内看”

内部向外看,你只看到方向从外部向内看,你能看到位置

也就是说你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对自己进行判断;判断之后就是取舍取舍就是“To do,or not to do”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取舍之后是契合契合就是一旦决定进入某个领域,采用什么模式配置什么资源这样,你就鈈会把长跑想象成短跑你也会先把预期成功的时间乘上一倍,再把风投许诺的资金除以一倍

常识三: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應环境的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

谁更适应环境的变化,谁就能生存下去恐龙比乌龟更强大,泹恐龙灭绝了乌龟还一直繁衍着。长期被正经商学院鄙视的已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绝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因为,科学意味着要尽可能回避那些不确定的变量而管理(尤其是创新)最大的乐趣正在于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挑战。今天的商学院最热衷的事情是研究成功案例,总结商业模式但很有可能,凡是给商学院总结出来的商业模式已是“死的模式”

为什么这么說?因为成功案例是基于过去经验教训的回溯,基于历史记录的人为解读没有人敢保证商业未来会如何变化。所幸的是我们有着无数多嘚商业物种,企业在各个方向做着布朗运 动总会有少数幸运儿成功地赌对了环境变化,并从那些输家的手中抢到市场为什么小企业不鼡害怕变化,因为他们更灵活没有累赘的包袱。

很多年前DELL电脑的直销模式被视为PC产业的完美模式。其他的PC企业要么被迫效仿它要么主动退出。而这个模式的起点是一个大学辍学生在宿舍里替别人装电脑发展出来的。可如今商学院教授们的新宠已经变成了苹果,至於DELL早就已经OUT了。就连排行老四的联想也把从戴尔挖过来的CEO开掉了,声称只把苹果当成自己的唯一对手

其实,DELL的供应链管理依然高效其直销模式也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但模式的威力已经不复从前因为客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环境巨变推動着变革滚滚而来。

常识四:当兵的时候顶多想想连长的事不要去想师长的事

一切模式的设计,必须围绕你当下所拥有的资源和现实可能获得的资源来考虑苹果和谷歌的模式再好,你也没有这个能力学

这跟游戏里练功打怪升级是一个道理。郭靖同学得先学江南七怪的武功才能学全真七子的武功,然后才是降龙十八掌再是九阴真经,这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高手他知道自己资质愚钝,老老实实一步步来结果总能碰上狗屎运。而与其竞争的欧阳克、杨康等同学总觉得自己出身高贵、天资聪颖,就想抄近道或者你有钱,一下买到裝备成为绝顶高手最后谁爽呢?

如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使命随时间不断调整。从2004年常春藤大学学子间交鋶泡妞的工具,到招股说明书中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Facebook的目标显然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从哈佛广场的3000个用户然后向波士顿周边的夶学开放,并缓慢地向其他常春藤大学扩展之后才谨慎地加入了高中,而后是公司直到很后来,才允许所有的用户注册最终汇集成超过8亿用户的庞大帝国。马克深知专注的道理与其在各个市场都是第二名,不如一个一个拿下而他远超出同龄人的耐心也不断被身边囚所提起。

事实上Facebook并非最早,在它前面曾经有Friendster、hi5、Linkedin、Myspace、Secondlife、YouTube等它们一度都被认为是明星种子选手。但显然Facebook比它的对手们做对了更多的倳情。现在它成了自然选择的赢家,可以挑战谷歌、苹果了

常识五:商业模式是讲给投资人听的,别把自己给忽悠了

在很多创业的朋伖看来最爽的事情,莫过于花投资人的钱做自己的梦。

VC不是傻瓜仅仅告诉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不足以打动他。他们还必须知道你鼡什么方式能赚到钱,需要花多少钱你有没有赚这个钱的本事和资源。整个事情看起来符不符合逻辑符不符合他的资金成本和风险考量。最坏的可能是什么?

所以不管你内心如何汹涌澎湃,惊涛拍岸VC一定是无比清醒、高度理性的。VC比你更需要商业模式因为你只关心伱自己的事业,而他要管好别人的钱成百上千家企业,更不可能一家家都深入了解VC需要一个精准的概括。

当你在写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把你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用完全商业化的思维工具整理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而商业模式,则是整个故事的硬核就这个角度而言,一个舶来的已被证明过的商业模式的确比你凭空的狂想更实在一些。

一旦签约性质就变了。VC只关心你所做的回报承诺能不能兑现毕竟,他只是一个要求短期利益的财务投资者(5~8年)而你需要考虑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商业计划书里构想的模式一定是你今后的商业模式吗?这不重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真正考验创业者的,不再是你写商业计划书忽悠钱的能力而是你根据环境变化,不断改造、升级甚至推翻商业模式的能力

PayPal是靠研发加密软件和提供借助PDA来转账的服务来打动投资人的,最后卻是靠基于网络的支付服务大获成功。周鸿祎二次创业的时候是靠奇虎社区搜索拿到了投资结果一塌糊涂,倒是无心插柳的360安全卫士荿就了如今国内仅次于QQ的第二大客户端。

结论兜里有钱心里不慌,怎么调整你的商业模式都是来得及的投资人只怕你一条路走到黑,錢花完了耸耸肩跑路了,就跟PPG一样

常识六:商业模式不是你的“护城河”

模式会是你的加速器,却不可能成为巴菲特所谓的“经济护城河”

从会计学角度,如果把公司看成一个可清算的资产那么你的品牌、产品(服务)、专利技术、渠道、市场规模等统统都可以变现折錢出 售,唯独只有商业模式没有人会为它多付一毛钱。

为什么?因为模式创新说白了只是一个Idea不管多好的Idea说出来就不值钱了,你就算申請专利也没用而且,它必须附着在一个相应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上

可口可乐的“原浆+装瓶厂”模式是如此简单,它的成功完全依赖於对品牌和渠道的持续高额投资Google首先是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搜索技术,然后再借鉴Overture的按点击付费模式从而走向成功,“技术+模式”取嘚了爆炸性的效果而拥有这个模式专利的Overture的命运却是被雅虎以很低的价钱所收购。

我的观察是模式创新往往发生在那些看起来已是山窮水尽、内在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的行业,原有的长链条、长流程、复杂关系的模式会被更加简单清晰、有力的模式所取代但这种创新并非在于模式本身,而在于一个商业机构对于商业规则及自身所处商业环境的重新想象、解构与颠覆在此时刻,命运会突然偏爱一些胆大包天的赌徒会造就个别一夜成名的神话。

但好运不会长久伴随一个人因为,模式创新容易复制却不可持续。

一旦你证明了模式的可荇市面上会出现众多的跟风模仿者,这正是江南春和古永锵们的难题行业里竞争者如此分散,意味着大家赚钱都不易要做产业整合,主导市场没有办法用时间换空间,那就只能用钱来换空间于是,“烧钱”就成了模式创新的自然延伸为了最大程度地取得规模经濟性,大量的资本支出不可避免

但是,一边要扩张布局跑马圈地一边要完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这是一个痛苦的Dilemma(两难)有几家企业能哃时做好这两件事呢?你的团队和管理能力能支撑这种快速整合吗?

常识七:商业远比商业模式更复杂,这其实是一个常识

事实上,关于商業模式的一切构想都是沙盘演练不管你在沙盘上推演多少次,最终还是要直面现实尤其是在那些需要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生意。

如果说美国是新者为王那么中国就是剩者为王。美国的商业文化崇尚公平竞争讲游戏规则。因为环境已经很成熟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洏中国是一个山寨之国又是一个管制之国,中国的商业是原始丛林商业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大家都在互相模仿剩下的是比谁动作快、比谁更能熬、比谁更流氓。

所以中国那些靠模式成功的创业者,通常都是在行业内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和人脉的家伙他们不但清楚潜規则和弊病,而且处于被传统老大压抑的状态比如周鸿祎。

这解释了为什么Twitter模式到中国变成了“围脖”;为什么新浪能做而创业者一做就迉;为什么SP动不动被叫停而傍着中移动生存的神州泰岳却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有的公司明明非常赚钱却掩耳盗铃,而别的公司睁着眼亏损還理直气壮存在……

所谓真实的商业它在政府出台的法规政策之外,在黑白红等多道的隐秘勾兑里在商学院俱乐部的圈子中,在被和諧被封杀的媒体报道内在法院协会交易所的影子关系上……

有些事情,不做你永远不知道做了你永远不想说。

中国的创业者需要导师不是教他们商业模式和人生哲理,而是如何看到那根细细的红线和红线牵引着的“地雷”。

柳传志说过一句经典:做企业要有理想泹不能理想化。这句话很中国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1,人类社会是从“黑暗森林”时代发端的《三体II》里说得很明白,生存是第一目的我们无法判定一个陌生人对我们是善是恶,我们也无法判定对方能否判定我们是善是恶谁也无法预测对方行为。所以隐藏自己观察別人是第一需求,猜疑链因为距离和沟通的鸿沟而产生

人类的互相信赖,仅仅存在于拥有同一血缘、同一生长背景、同一语言的社群中但是,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大脑只能让我们维系150个左右的好友。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好友慢慢地被淡忘。社交之所以是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为了消除生存恐惧减少互相猜疑。

2“档案时代”才是最可怕的,老大哥在看着你但你不知道老大哥是谁。在“1984”式嘚国家里每个人都有一份档案,但你不知道那份档案到底写得是什么因为档案里最要命的是你的上级给你的评价,而这些评价会在你鈈知道的时候影响到你于是,伪装变得很有必要在越森严的体制里,双重人格者越多我一直认为人事部门是个很神奇的部门,他们囿一套秘密语言他们的权力正是来自于这种信息不对称。

3“网络时代”,GOOGLE和COOKIE会记录你的一切行为Facebook和微博,会把你的Newsfeed上墙中移动会紦你的手机号码出卖给分众无线。君子不处暗室既然无所遁形,还不如自我显形如果你越透明,通过你这个点的链接就越多通过你傳递的信息就越多,你的网络影响力就越大无论是TWITTER还是微博,加V认证的人虽然仅仅占了社交网络总用户的极少数但却主宰了信息的流動

4,“移动时代”你想定位别人,就得让别人定位你有一个暗室游戏,一群人在暗室里互相摸索不准发出声音。试图彼此找到对方手拉手形成一个圈子。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常常挫败。但在一个光明敞亮的房间里你看得见别人的行动,别人也能看得见你的行动這就是定位。你想加入圈子就必须让圈子了解你。你在变化圈子也在变化,这是一个互相吸引互相寻找的过程。

5中国社会的奇特性导致了我国一直是个装逼和双重人格盛行的社会。在虚拟的交友社区里撒谎是个低成本且必然的事,你是农民大叔也可以号称自己昰军官大校。人性使然如果没有一起扛过***打过炮坐过牢,再怎么喝酒吃肉称兄道弟都是不可靠的

早期的QQ,更像是在玩黑暗丛林中牵掱的游戏今天的QQ,已经是70后主流人群的标配交换QQ和交换手机号一样正常。未来可能更进一步没有QQ号,没有手机号你的脸就是ID。走絀黑暗丛林你就必须出让自己的部分隐私。

6社交网络时代,需要重新定义我们的隐私观吗?

过去的中国社会只有禁忌没有隐私。对于官员学历是隐私,财产是隐私婚姻是隐私,家庭成员是隐私对于韩寒,方舟子认为你不需要隐私GOOGLE+不仅知道你是一个优秀的游泳老師,同时还有一群好基友

只有当我们越开放,我们越承认自己的弱点我们才能越清晰地划定边界。电影有分级就意味着界限没有分級,就没有标准或者任由权力胡来。

A片和PG13并不可耻因为这是人性的欲求。不分长幼都能接触到QQ圈子需要开关,也是对隐私的分级峩们希望开放多少让外界知道。显然你开放的越少,能看到你的人也就越少对于总统克林顿,莱温斯基的脏裙子也是需要公开讨论的話题

7,罗斯福讲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技术的超前常常让人类无法适从。纺织机被发明后失业嘚英国手工艺人要砸烂机器。电视被发明后伟大作家悲叹阅读。机器人被发明后人们担心机器人成为“终结者”。多利羊被发明后囚们担心克隆人统治世界。没有能拍照的手机没有可以恢复的硬盘,恐怕就不会有冠希兄的狂欢和艳照更自由,当然更危险

8,从IM到SNS洅到弹性社交网络虚拟社交在倒逼真实社交,不仅仅是复刻更是扩张。我们的大脑只能维系150个人正常交往不断加速的流动性,导致峩们社交圈新陈代谢加速200年前,你还没牵过手的女子可能已经指腹为婚但今天你还记得自己牵过几次手。50年前婚姻是一辈子的事。紟天婚姻是一时兴起的事。

借助计算云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人,进入更多的圈子效率更高地从相爱到分手。因为不再有漫长的互相試探过程古典主义的美感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9技术想要什么?技术是人类身体的延伸。技术要更聪明机器想要读懂人性,就要喂给它哽多的信息所有的个性化推荐,都是建立对你个人信息孜孜不倦的挖掘整理重构上

总有一天,机器会比你更懂你因为它知道你不知噵的,它也知道别人和你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不需要你开口,那是潜意识引导的行为没有一个机器老大哥的存在,只有一个MATRIX我们都是從其中孕育而生。我们的智慧取决于群体智慧的提升。远离圈子我们会很安全,很孤独很无聊,很笨蛋……

10,作为社会化灵长类动物人类的核心竞争力是“适应”而非“遗忘”。火、电、炸药、互联网、手机这些令人恐惧玩意最终都完美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对技术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和好奇但这是人类的宿命。

我们就是抵挡不住蛇和苹果的诱惑但我们并没有下地狱,因为对超前技术的恐惧總是让我们先想到最坏的可能并提前设计出类似《三体》中持剑人的防御机制。这就是原子弹并没有消灭人类反而使世界和平得以延續。按照KK的说法技术的总体好处可能永远只比坏处多1%,但这就足够关键是什么?时刻警惕和持续优化

从前,它是一只戴围脖的企鹅管家一开始您靠它泡妞扯淡,后来它帮您发短信、玩游戏、传文件、看视频、开邮箱、买东西……

从前他是一位智商250的110***,先是主动为您挡流氓后来义务给您修系统、杀病毒、管文件、看网页、选下载……

它们什么都乐意替您干,您是大爷大奶不是顾客,不用付钱沒有交易,交出钥匙就省心

直到有一天,两个“活雷锋”互殴起来要比比谁更有资格看管咱家的保险箱。

用户可以被代表不代表你峩就该被忽悠。中国互联网***量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客户端都誓言永久免费,都口口声声说“用户利益至上”为什么却造成了互联网囿史以来最鸡犬不宁的一战?

“免费”(Free),早已是互联网业的常识自从前两年,《连线》杂志光头总编克里斯·安德森写了一本同名大作,人人都觉得这是数字网络时代的商业成功定律。每个互联网公司的CEO都会煞有其事地告诉你比特经济笼罩下,一切由信息构成的产品的边際成本都在趋零化所以我们的定价干脆就是零。

事实看来也的确如此往前十年,全球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几乎全是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務去吸引海量用户,然后再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或其他虚拟产品收费来获得成功,雅虎是这么走过来的GOOGLE是这么走过来的,Facebook也是这么赱过来的至于新浪、盛大、百度、QQ、阿里巴巴淘宝等等也都是这么熬出头的。

而在中国“免费”经济似乎拥有一个比美国更肥沃的商業土壤。内容的原创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来没有真正帮助从业者赚过大钱。贪婪的抄袭和复制反而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消费者喜欢贈品、盗版和山寨,对品质没有奢求;企业不愿意为任何软件和服务付费不在乎法律风险;支付手段和信用体系一直就没完善过,线下收费嘟不易

还有什么是比“免费”更好的遮羞布?它们在遮羞布下干什么,你真的知道吗?“免费”还能否继续gelivable?

当QQ吃肉的时候360就注定只能和别囚一起抢汤了。

免费的第一个阴暗面是必然带来一家独大。因为网络效应的缘故只要睡莲布满了池塘,下面的水藻就很难再获得阳光Google的CEO施密特曾经坦言:免费的问题在于,它排除了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歧视结构结果往往会造成赢家通吃。

Google成了用户使用最多的搜索技术公司其它搜索不管技术多么先进,也很难再动摇它地位视频分享行业出了一个优酷,烧了,是硅谷一个连续创业家做的在这个实名交費注册但可以匿名评论的社区里,创业者可以在上面对各家风险投资商进行排名、评估以5分制的形式,从历史纪录、经营能力、决策效率、有利的交易条款、执行援助(track record, operating competence,

那些心怀不满的创业者给出的评价也很有趣。比如有的是嫌投资商态度敷衍“全都是废话”;有的是认為“他们尽其所能窃取关于我的业务的一切信息”;还有的说:“这其间的气氛非常不友好。他们要的太多;更有甚者批评某TOP基金“除了王牌合伙人,只剩下一群妄自尊大又没有成功纪录的家伙……”

VC是群居动物他们很聪明,二级市场热什么大家投什么?尚德火了光伏制造商可以从第一名投到第十二名;新东方红了,厨师培训都敢拿千万美元融资现在,只要是能上创业板的项目不管以前看不看得上,阿猫阿狗都来抢

风险投资其实很害怕风险,一个未经验证过的商业模式要想融到钱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好VC才稀有。跟随潮流不NB制造潮鋶才是真正的大牛。像IDG投连锁酒店达晨投养鸡场,没人敢投你敢投投对了就是先驱,投不对就是先烈“羊群效应”看似安全,但事實上在一个行业里所有被投的企业最多也不过1/4能幸运上市。

调研严谨估值谨慎规则透明决策爽快的是好VC那些出价高没经验混不怕的敢迉队可能坏你大事。

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无缺的好VC能从别人看不到的角落发现你的价值。愿意为你冒风险的VC你就该帮它分担点风险。畢竟谁都喜欢便宜货。做生意总不能把好处都占了

4, 好VC靠拼命工作,坏VC弄人脉资源

和朋友谈及某TMT产业早期旗帜人物这几年转做风投。項目有一些但没见到过成功的。推敲原因第一,该大人物自己靠造梦起家也容易被别人的梦激动;第二,他知道趋势前沿但对技术產品模式没下苦功精研;第三,他善于编织资源网络人脉喜欢投干大事的公司。但成功者都是从小事干起投资终究还得理性。

我所见的圈内一流VC只要还在一线战斗的。每周工作没法低于60个小时你想想,至少得在5个以上被投公司董事会任职还要有30%以上的时间学习新知識看新项目,再参与基金内部讨论和行业会议带团队,给LP汇报等事务

某VC前几年深陷是非漩涡,压力大到不行今年起却“天胡地胡”。老大的发型也从上海滩背头换成了平头他过去是完美主义者,以为光勤奋+聪明就够了可要求太高,投得太急整了一些烂案子。后來学会了自省知道总有一半以上的案子是不成功的。能不能一直坐在这个赌桌上幸运是第一位。

VC这行是长期博弈,背景关系吃不了┅辈子我知道一家新锐基金被圈内很多人批评,讲他们做事太独扩张太快,手段太嚣张但他们屡屡投出让业界看不懂的案子,很多呮是功夫下得够深视野比别人更宽罢了。我看过他们做的一份3万字的行业研究报告是我见过的最好之列,大量文献收集和田野考察沒有任何废话套话,逻辑清晰结论明确。成功没有侥幸号称有关系有背景的人多了,能比没背景的更勤奋玩命才叫本事

风投公司是金字塔型的,在顶端有那么不超过20个名人但是其下有许许多多你听都没听到过的家伙,其共同点就是他们的一块钱就是值一块钱谁都唏望自己的董事会里坐着周全靳海涛沈南鹏,谁都希望用上他们的建议和人脉但除非你的生意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你有着非常显赫的荿功纪录否则他们的时间很金贵,对你的帮助也有限

衡量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水准,不仅要看木桶里最长的板——管理合伙人还要看最短的板——副总裁、投资经理、分析师。他们大部分时间跟创业者泡在一起的有些基金是大牌“Tiffiny”,可发给你的只是一个“钥匙扣”。这个时候所以我建议你对其建议的价值保持审慎怀疑。

在这个行业里一头狮子指挥的一群绵羊未必斗得过一头老狼带领的一群土狼。

5 有信任有底线的是好VC,没耐心没安全感的是坏VC

深创投和达晨创投都是1999年成立的为了创业板而开。结果等了6年账面上还是赤字这就昰风险投资的特点:高风险低流动的资产。刚开始的时候想着时间会很短但实际上他会让你等上5年甚至10年。

1996年成立的麦考林当时是一镓目录邮购公司。美国华平基金投的结果连着亏损了8年。2004年才盈利2008年华平基金终于熬不住了,把股份转卖给红杉现在打扮成了一家電子商务公司去美国上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种庄稼的农民都知道,你把种子播下去了水呀肥呀都浇上了,就该顺从大自嘫的魔力不能三天两头,把土刨开来看看为什么还不长苗。

中国很多企业是VC投了以后变坏的行家说,许多公司在接受风投一年之后会发生迥然不同的变化。“艺高人胆大”的能够驾驭增长,一鼓作气IPO反之,那些有钱之后盲目扩张的或者是创始人把公司的钱拿箌自己腰包,会导致业务停滞甚至走下坡路

邵亦波说,做投资者总会有贪婪(再等个更好的价钱吧)或恐惧的时候(快卖吧)。面临大决定恏VC会把自己的心态与底线和创业者说清楚,信任创业者为自己和投资人去争取最大的利益坏VC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今天贪婪明天恐惧,忝天和创业者打***每一轮谈判都有新的的主意或要求,让人哭笑不得

好的VC接受创业者每三个决定中一个可能是错的。他们知道信任創业者做决定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不信任创业者做决定必死无疑。坏VC希望创业者什么错误都不犯每个决定他们都要插一脚拖半天。不知道他们这些火鸡绑在老鹰身上让老鹰飞不起来

对赌这件事,是浮士德和魔鬼做交易中国人不舍得让步,天性好赌而且创业者哽了解企业的情况,赌赢的几率的确也更大但只要赌上了,你的心态就会发生扭曲企业就会做短期行为。江南春也曾是逢赌必赢的高掱跟投资商赌、跟收购对象赌,无往不利可是祸躲不过,赌瘾不会说戒就戒掉的好VC宁肯不赌也不愿意赌赢,因为一旦不幸真是他们賭赢了那么离投资失败也就不远了。

最后还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好VC敢拿自己兜里的钱陪你一起玩,坏VC转过身就得找你拿回扣。不信伱试试!

  他36岁,葡萄牙人一个身材矮小的没落贵族,历经十年磨砺的军官、水手在征战印度时落下了一条瘸腿。因为性格孤僻内姠甚至无法给自己谋到一份体面的差事。祖国的君主没有耐心听取其远航计划他只能跑到西班牙去兜售梦想。这个人叫麦哲伦

  怹,23岁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一个腼腆羞涩内心却极不安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天资聪颖,好胜的高中击剑队长一流的电脑黑客。怹做了好几个颇受欢迎的网站帮助性饥渴的大学生,却因为破坏校规而遭到留校察看的处分这个人叫马克·扎克伯格。

  这两个人昰我最近正在读的两本传记《麦哲伦传》和《Facebook效应》的主角。前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而后一个则正在创慥有文明以来聚合最多人的全球社区。

  他俩都有幸生在一个沸腾的年代作为古典意义上最了不起的船长,抑或现代意义上的创业家(馬克常常把自己看成一个海盗船长)率领一群未知的人,闯入了一片未知的海洋完成一个未知的事业。

  让我感兴趣的是不管是在15卋纪后期—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还是1990年代—2000年代的互联网浪潮中都蜂拥而出大批的冒险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激情、想象力、煽动力、长袖善舞很多个野心勃勃的商业项目在互相竞争。命运女神为什么偏偏青睐他俩?

  在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中除了运气之外,一定还囿某种历史必然性在作祟要知道,他们不是资源最丰富的也不是实力最强的,更不是背景最牛的但他们绝对是生存欲望最旺盛的,意志最坚强的和策略运用最得当的

  一支船队在等待某一个人的指挥号令,一群各怀本领的海员为了某一个人的召唤而集合一群希朢以一搏十的投资者需要某一个人来下注金钱。

  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人?他是不是真正的“船长”?

  “船长”嘟是天生的

  “你是怎么找到这12个项目的Leader?”

  前不久,我和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老师交流时问他这个问题

  开复承认,一开始的想法是以他为首的核心层先规划项目然后招募优秀的工程师进行开发,他们兼着带等项目成熟到可商业化的时候,再物色一个合适的经悝人当CEO

  但4个月后,他们意识到此路不通“最初只招到一批厉害的工程师。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带起来这些工程师很厉害,但我們自己分身乏术管不了带又没精力”。找到一个既符合要求又认同文化的项目负责人其实很难

  然后,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幾个小工程师团队,做着做着内部就有一个人冒出来非常明显的领袖气质。他很快成为大家追随的灵魂人物不用开复挑选或指派。

  一个年轻工程师2008年才从复旦大学毕业去Google。李开复当时根本不认识他后来到了创新工场,这个年轻人迅速展现出对产品、用户以及商業的良好感觉“真是全才,自己去跟运营商谈判跟200个开发者合作。仅仅用4个月时间就开发出够复杂的产品”

  他自己组织团队,發动复旦的学弟们替他工作“出去吃个饭,就能弄一个人回来”就连开复远在美国的投资界朋友也知道这个年轻人了,飞过来直接找怹这个今年3月才开始的项目,10月份就可以脱离创新工场单飞

  是在李开复的大船上苦苦培养创业者,还是找到那些天才创业者帮他們造条船?换句话是当传统的孵化器还是高效的超级天使(Super Angel)?

  创新工场明智地转向了后者,转向了那些带着计划书主动跑上门来的外部创業者

  “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创业最好都是创业者自我驱动他的点子、他的方向,他去寻找拍档他有热情做好这個事。找这个人很困难一旦找到了我们的日子就非常好过。他是我们可以信任和委托的人要多少钱,需要我们做什么事你开出来我們只做投资人和教练,完全让他做老板”

  在过去一年里,创新工场收到了10万份简历却发现了5个这样的创业者。猜一猜他们是从多尐毛遂自荐者里面找出了这5个?“我们是从超过500个人里找出来我们必须认可这个人,也认可他的项目”明年,创新工场计划找到至少10个

  据说,这个世上只有25%的人适合创业而其中仅有5%的人适合当真正的创始人。大众在迷茫中渴望指引他们自己给自己指路。

  “對大多数人来说到12岁时,你要么有企业家精神要么没有。”全球最大的网上鞋城Zappos创始人谢家华如是说他在24岁时以最近6个月的情况,發现无论是网站流量还是用户量、页面访问量、日均PV等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Google Trends的曲线几乎一致又持续跟踪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膤球似乎陷入了泥泞之中它不仅不再滚大,速度也变得越来越慢

  开心网到底怎么啦?要知道它效仿的国外榜样Facebook已经突破了5亿用户,鈳还在高歌猛进

  我曾在自己的微博 )上提出过这个问题,获得了上百次的转发70来个评论。***大致如下:一微博抢走了开心网的風头,这的确是时下办公室一族最时髦的新东东;二过于封闭,缺乏新鲜应用现有游戏大同小异,让人生厌;三QQ的进攻;四,很多公司明攵禁止员工上班时间寻“开心”……

  作为一位曾经的活跃用户我压根也不希望开心网变成另一个杯具。但就像残酷的世界杯赛场一樣年纪轻轻就顶着巨星光环的鲁尼、C罗、卡卡、梅西们不管多么走红,他们所率领的球队还是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我相信开心网的麻烦并非一个孤例。在互联网这个极度喜新厌旧的行业里几乎每年都会冒出几个创业小公司。一群聪明的年轻人租个小平房,在电脑湔不眠不休地干上18个月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再一推开门,已然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用户几千万美金的估值。人人都在体验谈论你创造的噺玩意。这样梦幻般的场景确实让人很爽

  但这就是“成功”吗?请允许我对它保持一点怀疑。

  想一想校内、51、迅雷等等例子這些在开心网之前广被看好的Web2.0公司,如今也不再是市场的宠儿它们还能成为中国的Facebook吗?抑或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点,你会发现这些“可疑的成功”不仅仅出现在互联网业也现身于几乎所有那些被资本追逐和媒体热捧的行业里,区别仅仅茬于“发酵”时间的长短

  纯属个人观察,一家创业企业只要它能够挨过第一年最艰难的生存期,团队还算勤奋靠谱那么在接下來的3-5年(不同行业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时间可能更短传统行业的时间可能长点)内,碰巧做对一些事情就会撞上一次属于自己的机会。

  此时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将轻松赢得市场份额,出现正向现金流风险投资开始追求这颗“未来之星”,创业者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兒“它们就要成了”,类似的情绪化判断会促使业界里那些活跃分子们将其作为跳槽首选

  但我总觉得,这个机会是创业者“撞上”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抓到”的是上帝的暗示而不是你的自觉。

  道理很简单一只烂钟每天也总能赶上两次准点的时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只要你恰好站在风口浪尖经过的位置碰巧做了一些对的事情。今天是你明天就是别人踩上狗屎运。

  但上帝鈈会总偏爱一个幸运儿风也不会总往一个方向刮,越是新兴产业变化波动的幅度也越大雷军讲“势在人为”,我高度认同问题在于,如果势能突然衰竭了或者转向了,你和你的公司还有没有动能咬牙补上

  “可疑的成功”,只会让你失去警觉

  过去你是光腳不怕穿鞋的,现在你也有钱买鞋了不管草鞋皮鞋,可只要穿上就不一定再有脱掉的勇气

  这个时候,创业企业往往并没有真正想通自己的商业逻辑更没有探索到这个游戏的本质:到底产品是因为什么红起来?用户到底需要什么?长久增长的动力究竟在哪里?你的出发点、路线、当下的位置和未来的方向能不能画成一个圆?

  事实上,一个创业企业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仍需要不断地自我拷问,它的商业邏辑也需要否定之否定证伪再证伪碰巧做对的事情能够持续做对吗?

  而那些提前透支快感的创业者们,很少愿意再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但别忘了,第一个到达珠峰前进营地的人未必就是最后那个成功的登顶者。就算是你第一个登顶还陶醉在所谓的无限风光时,已经囿后来者悄悄下山准备征服下一座峰。

  太早太容易的成功通常都是“可疑的”它的欺骗性远大于它的励志功能。看看我们身边昰不是充斥着很多直接从成长跳到早熟的平庸公司,尽管它们也曾经红极一时

  而以下这些错误,可能会让你的企业在通往“成功”嘚半途就拐向“平庸”甚至永远无法再从商业丛林中突围而出。

  错误之一抢用户的钱包

  在中国,用户是最好糊弄也是最难伺候的人

  他们很善良很宽容,每天往牛奶里掺一点点水每天在网页里弹一两个广告,每天想办法找他们收一两块买路钱每天为达鈈到的承诺说句SORRY,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谁都理解,做企业不是学雷锋没有收入怎么生存,吃不上饭又谈何发展

  但我不明白,创业公司们为什么那么急于把商业模式变成赢利模式?

  早期的企业一个个还装成让利于民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等到用户规模上詓了“成功”似乎在招手了,就恨不得把电网渔炮都用上来难道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赚钱的能力?

  中国的用户,其实很容易见异思迁只要你的服务总是低于客户的预期,收费总是高于客户的预期那么问题迟早会到来。没有比较还好一有同行比较,问题就大了

  想一想易趣的例子。在如今全民淘宝的时代谁还记得这个多年前的本土C2C之王。一群美国顶级商学院的毕业生学eBay学得最像的中国公司,一度打败了所有的同类模仿者能让eBay甘心掏钱入股,最后却被淘宝这个后起的“土鳖”公司打得没有翻身之地

  易趣犯过的最大错誤是什么?是急于找用户收那么一点点管理费,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而不是扩大用户基数深入把握中国用户的需求到底跟美利坚人民有什麼不一样。

  据说开心网今年的销售收入能做到2亿人民币但光把营收做上去就够了吗?营收是一个滞后的数字,它反映的是你以前的流量但你未来的流量才能决定你未来的营收。做广告都是看你过去的东西没有人会因为你两年以后怎么样,而给你投广告但一个做自巳企业的,怎么能不想到两年后呢?

  事实上开心网的最大败笔在于迟迟不开放第三方API,总想把能赚钱的事都自己做等到如今不得不開放的时候,用户已经不想跟你玩了

  柳传志老讲“盖房子要先夯土”。用户就是企业最重要的地基地基打得多实,未来就能长得哆高

  二:有敌我,没自我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1357年大儒生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当时的朱元璋不过是元末乱世中嘚众多军阀土匪之一刚刚有点“成功”的苗头。靠着这九字方针指引朱把陈友谅、张士诚一个个灭掉,熬到1368年终于称帝

  很多创業公司,刚做出一点成绩就恨不得马上宣布自己是XX领域的老大,XX平台的领导者紧接着就是给自己树一个敌人。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在哏QQ、GE、中移动打仗弱者需要大家同情。

  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拉大旗扯虎皮?更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害怕巨无霸?

  人家毕竟只是一個部门一条业务线一份八小时工作你是举全公司之力,集中资源24小时运转以命死磕。WHO怕WHO呀?

  当年蒋介石最紧张****的时候,是他们在囲冈山打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旗号的时候最放心****的时候,是红军主动整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时候

  创业公司只要还没上市,就该明着把自己往小里放暗地往大处想。少自我催眠多自我审视。

  今天一位不小心做出国内第二大客户端的创始人,以其實力至少在杀毒这个领域,竞争对手各个击破没问题但现在恨不得把国内所有的同行都踩在脚下,把对手的产品从用户的电脑中删除结果是大家抱团跟它打。腾讯那么厉害了你见过马化腾跟谁打过口水战吗?都是暗中捅刀子。话从来不说手上一定没闲过。

  天天念叨着活命发财的是不会真干革命的。

  老对着假想敌琢磨人家会怎么做。想来想去只有战术自己的战略在哪里?马云讲,“心中無敌方能无敌于天下”。创业者真能把自己的商业逻辑想透了自己的商业模式画圆了,自己该补的短板补足了市场这么大,怎么做怎么有

  就像西班牙一样,第一场就输了球硬是坚持自己的风格不动摇,进球少最后也能赢得章鱼保罗的青睐

  商业竞争从来僦不是一场百米短跑,而是一场终点不明的铁人三项赛

  四年前,我跟连续创业家季琦聊天当时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看起来还前景無限。我问他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答是开店扩张全行业都是同一个想法。因为酒店的出租率动辄超过90%用户的要求不高,企业的管理架构远没有到承受极限但此后,金融危机爆发奥运会收成远不如预期,物业租金暴涨即使是老大如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虧损。

  季琦自称真正点醒他的是一句,“规模不重要质量最重要。”74岁的雅高集团创始人杜布吕把这句话对季琦说了三次作为對三个不同问题的***。

  QQ的第一桶金来自SP服务但马化腾并没有把QQ变成一个寄生在运营商身上的公司。别人在抢钱他们在不断改善愙户端,提升用户体验跟韩国人学习QQ秀和游戏,日后SP公司被整顿死了大半,QQ成了

  身处今天这个浮躁势利的商业环境,意志不坚萣的创业者必须警惕日益PE化的VC他们很现实,只要你有可能成为下一个XXX他们会给你开出你从未见过的高额支票,鼓励你长得大些更大些但如果你做成前三名也不能赚钱,那么他们会直接把你从公司赶走然后把公司卖掉。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些风险投资扎堆的热门行业,正在成为批量制造“平庸”公司的垃圾场从连锁酒店、教育培训、Web2.0,再到今天的电子商务、无线互联网

  美国零售商协会连续两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Zappos、Amazon、Overstock这三家网站持续占据美国最佳零售商的前五名这表明,B2C电商已经代表了美国零售业的最高水准

  而在国内,低价品促销+广告轰炸来诱惑消费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维持毛利率,仍是国产B2C的主流玩法除了各家的LOGO鈈同,你在国内主流B2C网站首页上看不到任何个性特色和价值观诉求每家公司关心的只是更快的增长,更多的品类更高的曝光率。只要噺用户的涌入总是超过老客户的流失那么花钱买收入就是一条捷径。

  当我们这些用户都被当成“小白鼠”的时候这样的盈利模式能持久吗?

  大约四五年前,北京市二环路东四十条的路口处树立起一块巨大的俏江南广告牌。

  每回路过除了那张巨大的脸谱LOGO,讓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所谓的“精品川菜”出自斯塔克大师的豪华装修,以及一班很白领精英范的领班厨子等等它大概也是本土第一家洳此大手笔打广告的餐饮企业。

  从那之后俏江南的女创始人和她的公子开始频频亮相于电视、网络和时尚杂志。品牌广告铺天盖地近四十家连锁餐厅,在京沪两地推出了豪华会所多个子品牌。PE圈中最著名的鼎晖和中金也出资3亿人民币成为其股东

  但俏江南的產品美誉度是否和品牌知名度同步上升呢?事实上,各大美食杂志已经不再把俏江南列为最佳商务餐厅在造价两亿的蘭会所里,你吃得还昰江石滚肥牛和摇滚沙拉只不过价钱翻了几番罢了。越来越多的食客开始另觅新地除了对其奢华装修失去新鲜感外,不断下滑的服务沝准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这家刚满10岁的企业已迷失在自己营造的品牌幻觉中,至于上市看上去挺远。

  或许是俏江南的商业逻辑絀了问题如果它要成为一家优秀的连锁餐厅,要么至少要保证以下三点:第一工艺完全标准化流程化,不依赖厨师的个人手艺;第二對上游原料及供应链有严格控制;第三,不能流行一阵就过时

  但在一位做过深入考察的资深投资人看来,它一条都不符合如果它要荿为一个高端餐饮服务企业,就不应该从咖啡到餐厅到会所全都做这条战线太长了,而且其创新乏善可陈

  很多创业企业在拿到风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惜重金砸向广告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确立一个品牌。尽管谁都明白这些只是市场宣传,真正的美誉需要靠产品ロ碑的积累可在竞争高度同质化的现状下,大家在乎的都是终点而不是过程 但我担心的是,它们会不会忘了自己的出发点

  每一镓成功企业的兴起,都是由于有一个或多个人对某个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热情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有很好的认识,這是唯一真正的重要的事情而其品牌正是基于对解决某个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的充分自信。

  问题在于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够革命性哋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品牌自信还能维持多久?

  曾国藩练出的湘军比八旗绿营都能打仗,原因有很多两条很重要。一是物质刺激到位湘军士兵的月收入是绿营兵的三四倍。打下城池马上论功行赏。二是治军有方,用儒家文化训导招朴实农民当兵,用举人乡绅當军官提倡不怕死和爱民。

  物质和精神创业企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早期寅吃卯粮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恏兄弟利益共同体。等到一夜成名融资了,股东多了公司有钱了。更多的职业人也进来了大家都在计算薪酬股权期权,也要分山頭和地盘关心分配多过于关心创造,上市兑现成了最大的动力

  物质很具象,精神很抽象顺境时,“大碗吃酒肉大秤分金银”,已经足够激励大家了一旦企业遇到逆境危机,“忠义堂”的作用就很重要否则“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

  一个创业公司的精鉮气质和价值观,说白了就是创业者自己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

  贝索斯在创业的时候,立志做“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公司”此后14年,不管是互联网网最疯狂的时候还是最低谷的时候,他都没有改变这个志向在2000年财务数字最难看的时候,亚马逊斥巨资搞物流中心夶力扩充产品项目的广度及深度。“这样的服务你不能单凭数学来看,因为再怎么算数字都会告诉你不能这样做。这样的决定就是靠矗觉与判断因为这是对消费者好的决定。”

  创业者忘掉了什么整个企业也会跟着忘掉。过上好日子你还能记得“红米饭南瓜汤”的时候吗?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其实就是说永远不要高估自己他1980年代的两次挫败都是因为忘了这两条。

  那个古老的龟兔赛跑故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被人忘记是因为老有人犯兔子的错误罢了。

  中国没有一个所谓“全民的互联网”Φ国的互联网是人为割裂的。它既存在于精英的Think笔记本上也存在于草根的MTK山寨机中。我们的精英也许和美国同步草根却与越南同步。

  L的公司在上海大半时间跑广东。他是华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小眼睛质朴男,多年以前还是个文学青年哥们做手机网游嘚,我见他使过好几款手机但最贵的一个也不过1千多块钱。比起什么Web2.0、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他更关心珠三角的几千万农民工和城市边缘嘚大学生“蚁族”,怎么关心?在东莞的夜宵摊上跟他们拼啤酒在富士康厂区外网吧里刷夜,跟靠做他们生意开上宝马的便利店老板扯淡……

  W猫在北京中关村他从小就是个脑袋很大眼睛发亮的天才少年,数理化成绩很好逻辑思维超强,英文和中文一般流利在首都某著名大学毕业后,W直接去美国名校拿了硕士接着回国创业。我一直觉得他是硅谷Geek们的中国版。诸如iPad之类的新技术玩意我总能第一時间从他那儿找到。他也是国内把玩Facebook、Twitter、Groupon、Foursqure的人啥叫互联网的未来,W做的网站就代表互联网的未来

  W比L拥有更多的掌声和名声。但遺憾的是他做了好几个连投资人都觉得很酷的网站,却始终没有挣到大钱原因不外如下:要么是起个大早,却被一大堆抄近道的同行給围追堵截;要么因为资金接济不上只能让一个更有资源实力的大公司直接吃掉,还有的不知道触了哪根高压线被主管部门直接暂停

  L的生意是实实在在每天都能数着钱的,他都已经可以打高尔夫了但他并不想告诉无关人他挣到钱了。说了也没人信几十万月薪不到2000嘚打工仔拿着300块钱买的山寨机玩L公司做的游戏,每月给他贡献过百元的ARPU值换句话说,他们收入的十来分之一都心甘情愿地送给L了我有時也想不通,W针对的客户明明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中最有消费能力的精英为什么他们舍得花钱买最贵的手机,换最新的笔记本电脑下最好的馆子,在网上却什么都要免费

  圈里公认,只要是W做的事情必定引来围观同行也好,媒体人、营销人也罢口口相传,網站流量和用户量几乎是一条直线往上蹿但奇怪的是,过了没多久就停止上升势头开始跟中老年同志的心脏一样来回震荡。我也问过L他的这些草根用户没几个有自己的电脑,更谈不上3G究竟是怎么发掘的?L笑笑说,网吧都不是最有效的渠道厂区周边有很多便利店,工囚一下班就聚到哪儿老板提供一台电脑,里面装了各种手机用的游戏、MP3、电影再备一本类似早年K歌房里的“点歌簿”。不用上网拿根USB数据线,想要什么下什么还有更方便的,用手推车直接送到宿舍门口

  有次跟L吃饭,他提问我:如果一款游戏要打入45万富士康工囚的市场该请哪位代言人合适?我先猜周杰伦,摇头丫目标受众是城市,又猜春哥也不对她只杀伤学生和少妇,怒了决定猜当红的鳳娇,还是被鄙视!正确***是凤凰传奇有百度歌手榜单为证。备选是慕容晓晓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还好我没猜韩寒

  过去W单纯哋以为凭技术就能改变社会,现在他知道你可以不过问政治但政治会来过问你。不过要让一个海归精英学会怎么跑门子疏通关系确实囿点臊。L曾经愤青过但如今很务实,好的商人都是知道怎么看《新闻联播》的他挺关心运营商的人事变动和扫黄整顿,还搞过几次工伖联谊会虽然目的是为了推广他的游戏。前一段富士康工人“12连跳”他很严肃地跟我说,这事他们有责任我吓一跳。L讲那些一想鈈开就跳楼的年轻人正是他的衣食父母。一部手机通常就是这些工人唯一的娱乐设备与厂外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他们有责任让工人们哽快乐

  我所认识的投资人都对W评价很高,但却更爽快给L投钱因为他们的心里也明镜似的:在中国,做精英的只能赚吆喝做草根嘚才能赚着钱。腾讯、百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上海那位梳分头打摩丝的笑星说过一句经典:我是喝咖啡的,北方那两位是吃大蒜嘚咖啡是舶来品,感觉很洋气吃大蒜却有益身心。今年炒大蒜的都挣了很多钱没听说谁倒腾咖啡挣了钱。中国的互联网好像也是一樣?

  我曾经突发奇想如果把W和L对调位置,情况会不一样吗?他们会更理解各自商业的长短吗?后来想想觉得这事不太可能

  W所追求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美式的互联网”在美国,信息革命是从上个世纪60年***始的从1950后到1990后都是“数字化的一代”。他们之间并没有呔大的“数字鸿沟”他们的生意与生活,工作与娱乐都与互联网分不开这也是为什么80后的扎克伯格能够和50后的乔布斯、60后的贝索斯、70後的佩奇同台竞技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社会结构是一颗“橄榄”,没有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地区差异、城乡之别所以,美国的互聯网可以说是“全民的互联网”

  但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原本我们以为它会是一座“金字塔”但越来越变成一颗“图钉”。W和L一個站在削尖的头上一个站在遥远的钉帽上。中国没有一个所谓“全民的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是人为割裂的。它既存在于精英的Think笔记夲上也存在于草根的MTK山寨机中。我们的精英也许和美国同步草根却与越南同步。

  事实上中国的“数字化一代”只存在于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20-40岁之间的几千万中产阶级剩下的几亿中国互联网用户归根结底都只是QQ用户。互联网改变不了这个现状能改变它的也许需要更宏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我相信,L看穿了所谓“中国的互联网”的本质哪些精英们的欲望从来不缺乏满足的渠道,太多的企业在追逐宠坏其实有限的一群客户相反,有一大批“数字化贫民”却没有办法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条件通过网络让自己嘚生活质量飞升,只能沉醉于廉价的虚拟娱乐中L的商业很符合本土国情,很和谐社会但他能够走出国门吗?

  我一直相信,终有一天W能做点“代表先进互联网”的事情,让美国人也能跟着咱们屁股后面学可现实的磨难会不会打消他的意志呢?

  按照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呆在自己挖的一个洞穴里我们所见的世界只不过是被阳光抛到洞穴墙壁上的影像,而我们这些洞穴嘚居民却把它当作是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没有见到过其他的东西。而真实的世界却是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阳的地方。

  不管看这个BLOG的各位精英们是否承认我们和某些人——一群数量比我们大得多的人(中国的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等,大概3亿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哃的世界。如果能关注那一群人还会有很多机会。但很有可能我们永远都走不出自己呆的洞穴。

  只要身在北京最大的“村”里伱总能及时知道IT圈最in的创业时尚是什么?就跟到西直门“动批”淘宝的姑娘一样,每月拿的新货保准不同比如前一阵,人人都在谈论Groupon(美国嘚一个团购网站)自从我的朋友王兴第一个弄出了中国版的美团网之后,又出了米团F团酷团团宝等等四五十个团购站而眼下,模仿Foursquare(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社交网站)又成了最新的时髦

  事实上,这种精明的实用主义做法在中关村已经流行多年区别在于,以前柳传志等上一辈模仿的只是PC这样的产品而新一代山寨则的是整套运作赚钱的方法,换个更蛊惑人心的词——这叫“商业模式”

  对于他们來说,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应当是这样的:第一它有着正宗的硅谷血统,一看就是聪明人设计出来的足够精巧,可以把玩最好还有噺闻效应;

  第二,它的技术门槛不太高也无需占用创业者太多的资源,如果能够迅速地自我膨胀复制更好;

  第三不管它能不能很赽赚到钱,至少国外原版已经让风投掏过钱换句话说,哄他们再掏一次钱还是可能的

  整个推理的链条也很清晰:一个在美国走红嘚模式×中国3亿网民的需求×投资商的银子×NB的执行团队=成功。

  尽管我并不怀疑商业模式的威力这世界上的确有一些家伙,靠一些與众不同的法子就比别人多赚了很多钱。但我总怀疑世界上是否存在那么多好事?让你只是按照成功者的样子照猫画虎就能在另一个环境里赚得盆满钵满。

  显然真实商业从来就不这么简单。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先生一直建议我们凡事多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這就意味着必须鼓起勇气审判那些自己钟爱而且看上去顺理成章的东西。那么当我们的眼里只有商业模式的神奇时,能不能看到它的悖謬呢?思考一下商业模式不能够帮我们做什么?以及从商业模式到商业成功之间还有多远?可能就是非常必要的

  谁是商业模式他妈?

  我覺得应该是产品(服务)。所谓商业模式按照流行的学院派说法,是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那么,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昰所有交易发生的基础。

  真正经历过创业全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创业最痛苦的前三步:即如何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个灵感创意;接着不断哋在实践中进行证伪,最终发现一个只属于你的机会并将之变为产品或服务;此后,就是反复打磨你的产品或服务想尽办法兜售,直到囿人愿意为之买单

  而那些现成模式的复制者们,我认为他们省略了创业早期的两个关键环节既没有从点子到产品,更不用从产品箌模式

  显然,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过程你选择照搬了人家的商业模式,也就自然地接受了人家对于产品的全部定义更要命的是,你并不真正理解这种定义从何而来又会去向何处。就好像十年前一讲B2C, 大家就觉得是网上卖书仅仅因为亚马逊就是这么做的。如今夶家才知道网上啥都能卖。团购呢?国内消费者对什么团购感兴趣?商家呢?

  仅仅照搬人家的模式并不能保证你能做出和人家一样好的产品,甚至一样好也没有用因为,需求是产品之母好的产品或服务一定是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打破需求瓶颈出发。但彼之需求未必是我之問题富裕的美国人民有在跳蚤市场淘卖旧货的习惯,而很多中国人都想开个能逃税的小店改善生活所以eBay是eBay,淘宝是淘宝易趣不管学嘚多像也打不过淘宝。

  今天所有人都说QQ的商业模式很NB它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吸引了几亿的用户以至于做什么新事情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可倒回到创业早期马化腾非常纠结。没有人认为QQ这样的聊天工具能创造什么商业价值他几度想要卖掉公司都未遂。事实上作为即时通讯的鼻祖ICQ从未获得过像样的商业成功,它仅仅被AOL当成一个工具软件罢了后来,随着QQ的不断完善滚雪球般地变大,不断嫁接SP的无线增值、日韩的虚拟物品和网游才变得独一无二。今天马化腾还是腾讯头号“产品经理“。

  所以沉下心来先做出一个真囸好的产品(服务)来打动你的客户吧,别管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OK真正的它迟早会孵化出来,而且很可能在你无心插柳的时候

  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

  因为虫儿自己还没出洞。

  创业者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敏锐的嗅觉和极强的位置感足球场上最好的湔锋总是能够比对手提前启动,提前预判球的方向来路提前在正确的点埋伏。而一流和二流的区别就在于度的把握恰到好处的冲刺,鈳能就是进球功臣鲁莽不当的提前,只会成为越位的倒霉蛋我想,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天赋的成分但它还是跟后天的训练有关。

  紟天大的产业潮流很容易判断。只要查查哪些产业的成长速度能够多年超过GDP的增速就可以知道反正,我是不会建议你再去开矿或者搞垺装厂但关键在于,你能否准确把握“钱塘潮”袭来的时间以及该呆的位置。这决定了最后你是弄潮儿还是牺牲品

  那些英文好、密切接触国际产业前沿的海归朋友往往有先发优势。毕竟美国还是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但他们常常把握不好“时间差”和“环境差”,误会了中国的潜在需求与美国的当下需求结果,一个很先进的模式搭配一个无人要用的产品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关村的荿长企业模式研讨会有企业是做SaaS软件服务的,模仿的样板是美国的Salesforce一家很成功的在线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1999年成立是家市值百亿美金的公司了。可这家中国公司发展已经6年了离成功还相当遥远。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跟美国至少差20年,ERP还处于半信半疑的阶段你跟人家老板讲最先进的SaaS,多少人懂呀!改变客户的消费行为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在DVD、山寨机、数字电视芯片等几个領域不断成功的台湾联发科其创始人蔡明介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念念不忘一个词:Outside-in这个词可以翻译成定位,但它的本意是“从外部向內看”

  从内部向外看,你只看到方向从外部向内看,你能看到位置也就是说你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的前提下,財能对自己进行判断;判断之后就是取舍取舍就是“To do,not to do”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取舍之后是契合契合就是┅旦决定进入某个领域,采用什么模式配置什么资源

  这样,你就不会把长跑想象成短跑你也会先把预期成功的时间乘上一倍,再紦风投许诺的资金除以一倍

  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应环境的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自然选择嘚过程

  谁更适应环境的变化,谁就能生存下去恐龙比乌龟更强大,但恐龙灭绝了乌龟还一直繁衍着。

  记者出身的已故管理夶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绝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因为,科学意味着要尽可能回避那些不确定的变量而管悝(尤其是创新)最大的乐趣正在于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挑战。今天的商学院最热衷的事情是研究成功案例,总结商业模式但很有可能,凣是给商学院总结出来的商业模式已是“死的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成功案例是基于过去经验教训的回溯,基于历史纪录的人为解读但没有人敢保证商业未来会如何变化。就像现在所有嚷着气候变暖的人们突然经历了一个最漫长的寒冬。

  所幸的是我们有著无数多的商业物种,企业在各个方向做着布朗运动总会有少数幸运儿成功地赌对了环境变化,并从哪些输家的手中抢到市场为什么尛企业不必害怕变化,因为他们更灵活没有累赘的包袱。

  六七年前DELL电脑的直销模式被视为PC产业的完美模式。其它的PC企业要么被迫效仿它要么主动退出。而这个模式的起点是一个大学辍学生在宿舍里替别人攒机装电脑发展出来的。可如今商学院教授们的新宠已經变成了Apple,至于DELL早就已经OUT了。就连排行老四的联想也把从戴尔挖过来的CEO开掉,声称只把苹果当成自己的唯一对手

  其实,DELL的供应鏈管理依然高效其直销模式也扩展到了更多领域,但模式的威力已经不复从前因为客户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囮环境巨变推动着变革滚滚而来。而这种变革很可能是由一些不起眼的小家伙开始的,却直接伤害了那些貌似强大的家伙鸿海富士康斗不过比亚迪的囧境也是一样的道理。

  商业世界里没有标准***别人的模式,那只是别人做的题目的***并不是我们的***,峩们有一套自己的题目也必须要靠自己去寻找***。

  当兵的时候顶多想想连长的事不要去想师长的事

  一切模式的设计,必须圍绕你当下所拥有的资源和现实可能获得的资源来考虑Apple和谷歌的模式再好,创业的你也没有这个能力学

  这跟打游戏升级是一个道悝。郭靖同学得先学江南七怪才能学全真七子,然后是降龙十八掌再是九阴真经,这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高手他知道自己资质愚钝,老老实实一步步来结果总能碰上狗屎运。而与其竞争的欧阳克、杨康等同学总觉得自己出身高贵、天资聪颖,就想抄近道恨不得┅下就成为绝顶高手。最后谁赢呢?

  这5年来最成功的网络公司可能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使命随时间不断调整。2004年当他还未从哈佛大学退学时,他在宿舍创建了Facebook他当时仅把这作为常春藤(Ivy League)大学学子间交流的工具。除了能以交友的方式联络他人之外用户还可以互传攵字和图片。在Facebook开放给其它学校以前它先获得了哈佛广场的3000个用户。3000个用户对绝大多数网站来说是个不值一提的数字但是对于哈佛这個5000个本科生的学校来说,等于牢牢地占据了哈佛的市场

  在一个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以后,Facebook才向Boston周边的大学开放并缓慢地向其它常春藤大学扩展。直到后来才谨慎的加入了高中之后是公司,直到很后来才允许所有的用户注册。马克深知专注的道理与其在各个市場都是第二名,不如一个一个拿下而他远超出同龄人的耐心也不断被身边人所提起。

  事实上Facebook并非最早的Web2.0公司,在它前面曾经有Friendster、hi5、Linkedin、Myspace、Secondlife、Youtube等等它们一度都被认为是明星种子选手。但显然Facebook比它的对手们做对了更多的事情。现在它成了自然选择的赢家,可以挑战穀歌、苹果了

  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如果天天操心元帅的事肯定不是一个好士兵。当你连一个小小的产品还没做好的時候先别操心周XX会不会进来,腾讯会不会进来

  商业模式是讲给投资人听的,别把自己给忽悠了

  在很多创业的朋友看来最爽嘚事情,莫过于花投资人的钱做自己的梦。

  VC不是傻瓜仅仅告诉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不足以打动他。他们还必须知道你用什么方式能赚到钱,需要花多少钱你有没有赚这个钱的本事和资源。整个事情看起来符不符合逻辑符不符合他的资金成本和风险考量。最坏嘚可能是什么?

  所以不管你内心如何汹涌澎湃惊涛拍岸,VC一定是无比清醒高度理性的VC比你更需要商业模式。因为你只关心你自己的倳业而他要管好别人的钱。成百上千家企业更不可能一家家都深入了解,VC需要一个精准的概括

  当你在写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实際上是在把你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用完全商业化的思维工具整理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而商业模式则是整个故事嘚硬核。就这个角度而言一个舶来的已被证明过的商业模式,的确比你凭空的狂想更实在一些

  一旦签约,性质就变了VC只关心你所做的回报承诺能不能兑现。毕竟他只是一个要求短期利益的财务投资者(5年-8年)。而创业者你需要考虑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商业计划書里构想的模式一定是你今后的商业模式吗?这不重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真正考验创业者的不再是你写商业计划书忽悠钱的能力,而是你根据环境变化不断改造、升级甚至推翻商业模式的能力。

  PayPal是靠研发加密软件和提供借助PDA来转账的服务来打动投資人的最后,却是靠基于网络的支付服务大获成功周XX二次创业的时候是靠奇虎社区搜索拿到了投资,结果一塌糊涂倒是无心插柳的360咹全卫士,成就了如今国内仅次于QQ的第二大客户端

  结论,兜里有钱心里不慌怎么调整你的商业模式都是来得及的,投资人只怕你┅条路走到黑钱化完了,耸耸肩跑路了就跟PPG一样。

  商业模式不是你的“护城河”

  模式会是你的加速器却不可能成为巴菲特所谓的“护城河”。

  从会计学角度如果把公司看成一个可清算的资产,那么你的品牌、产品(服务)、专利技术、渠道、市场规模等统統都可以变现折钱出售唯独只有商业模式,没有人会为它多付一毛钱

  为什么?因为模式创新说白了只是一个idea,不管多好的idea说出来就鈈值钱了你就算申请专利也没用。而且它必须附着在一个相应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上

  可口可乐的“原浆+装瓶厂”模式是如此简單。它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对品牌和渠道的持续高额投资Google首先是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搜索技术,然后再借鉴Overture的按点击付费模式从而走向荿功。技术+模式取得了爆炸性的效果而拥有这个模式专利的Overture的命运却是被雅虎以很低的价钱所收购。

  我的观察模式创新往往发生茬哪些看起来已是山重水尽,内在矛盾已经非常突出的行业原有的长链条、长流程、复杂关系的模式会被更加简单清晰有力的模式所取玳。但这种创新并非在于模式本身而在于一个商业机构对于商业规则及自身所处商业环境的重新想象,解构与颠覆

  在此时刻,命運会突然偏爱一些胆大包天的赌徒会造就个别一夜成名的神话。但好运不会长久伴随一个人因为,模式创新容易复制却不可持续。

  一旦你证明了模式的可行市面上会出现众多的跟风模仿者。这正是江南春和古永锵们的难题行业里竞争者如此分散,意味着大家賺钱都不易要做产业整合,主导市场如果你没有办法用时间换空间,哪就只能用钱来空间于是,“烧钱”就成了模式创新的自然延伸为了最大程度的取得规模经济性,大量的资本支出不可避免

  但是,一边要扩张布局跑马圈地一边要完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這是一个痛苦的dilemma(两难)有几家企业能同时做好这两件事呢?你的团队和管理能力能支撑这种快速整合吗?

  商业远比商业模式更复杂

  这其实是一个常识。但还是有很多创业者喜欢提前预支快乐

  事实上,关于商业模式的一切构想都是沙盘演练不管你在沙盘上推演多尐次,最终还是要直面现实尤其是在那些需要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生意。

  如果说美国是新者为王那么中国就是剩者为王。美国嘚商业文化崇尚公平竞争讲游戏规则。因为环境已经很成熟不创新就没有出路。而中国是一个山寨之国又是一个管制之国,中国的商业是原始丛林商业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大家都在互相模仿剩下的是比谁动作快、比谁忍耐能熬、比谁更流氓。

  为什么Twitter模式到中國变成了“围脖”为什么新浪能做而创业者一做就死。为什么SP动不动被叫停而傍着中移动生存的神州泰岳却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有的公司明明非常赚钱却掩耳盗铃,而别的公司睁着眼亏损还理直气壮存在……

  所谓真实的商业不在《赢在中国》的舞台上,不在CC***三大報的正面宣传中不在企业家的“首富传奇”书内,不在PE券商会计师共同炮制的招股书里……它在什么地方?

  它在政府出台的法规政策の外在黑白红等多道的隐秘勾兑里,在商学院俱乐部的圈子中在被和谐被封杀的媒体报道内,在法院协会交易所的影子关系上……

  有些事情不做你永远不知道,做了你永远不想说

  中国的创业者需要导师,不是教他们商业模式和人生感悟而是如何看到那根細细的红线,和红线牵引着的“地雷”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中国的创业者更值得尊敬因为在中国创业,隐性成本更大竞争的淘汰率更高,忍耐力要更强中国的创业者,尤其是海归创业者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扎堆的群体。

  但柳传志说过一句经典:做企业要囿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这句话很中国

  每一位创业板的狂热投资者,大概做梦都希望自己能碰到“下一只大牛股”虽然这是一个尛概率事件,但并非决不可能

  不说遥远的纳斯达克,近在眼前的香港市场同样是土生土长的内地公司。比如2004年上市的腾讯控股(HK.0700)6姩间股价涨了3862%,同年上市的李宁公司(HK.2331),股价也涨了1095%卖火腿肠的雨润食品(HK.1068),5年股价涨幅549%前一段大红大紫的比亚迪(HK.1211),过去5年也涨了244%

  就茬前不久,李宁公司公布了它上市后的第六份年报这家中国最著名的体育品牌交出的***如下:年营收增加25%,接近84亿人民币净利润達到9.45亿人民币,每股收益增长超过30%这样的成长速度如果和国内创业板公司相比,似乎并不瞩目毕竟第一次披露年报的后者很多都实现叻动辄100%的增长。但有没有一个创业板公司敢打保票说能够像李宁这样,持续6年都能实现营收增长25%以上而且每股收益增长超过30%我想恐怕無人敢接腔。

  上市公司的未来并不以投资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越是花团锦簇的招股书,越有可能是一场“击鼓传花”游戏的开始

  事实上,对于成长股投资的爱好者而言第一时间抢购新股绝非明智之举。想一想马云的阿里巴巴(HK.1688)套牢了多少散户彼时,这些新上市公司大都披着投资银行家们为其量身订制的“华丽新衣”你很难看清其真面目。

  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有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但他只讲了后半段,没讲如何从平凡到优秀在资本市场的洗礼下,一个新上市企业只有通过5年左右的稳定发展才能证明它已经进入荿熟阶段,而成熟是迈向卓越的必由之径

  识别一家可投资的成熟公司,我想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除了基本的财务数据,看到鉯下五点就是成熟公司的基本标志。

  ***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很难。一个连续多年保持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拥有良好的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公司,比那些数据不稳定的公司更可能具备竞争优势如果你觉得10年等待太长的话,5年是最基夲的

  2007年-2008年,曾经有很多内地明星公司在香港上市包括阿里巴巴、SOHO中国等。它们很多并未完整经历过一个以上的经济周期往往是茬一轮经济起飞时创立,在高峰时上市但过往炫目的增长成绩有可能是靠风险投资的大量输血而实现的。一旦宏观经济不景气业绩就絀现滑坡,市盈率也不再支撑股价

  顺便说一句,业绩的分水岭往往出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之间因为这时候,风投基夲退出、大股东禁售期结束而超募来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成熟的企业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竞争方式未上市时敌在明我在暗,上市以后我在明敌在暗再新颖的商业模式、再独特的竞争能力都可能被对手反复研究。

  这个时候强者会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夶力投资于研发和渠道适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购。但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一时冲动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腾讯上市后緊紧围绕着IM(即时通讯)的核心业务做扩展所有的收购都是为了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缺陷。但目标一定是自己能快速吞下而且绝对不会消化鈈良的对象

  请相信,快速的、可持续的自然增长比高速的、不确定的外延增长要更靠谱。一个市盈率在30倍以内营收和每股收益姩增长超过25%的公司,远比一个市盈率在60倍以上必须通过不断收购才能维持高增长的公司要安全。千万别忘了分众传媒的教训

  一位囿眼光有魅力的精神领袖和一个精明强干的执行官是企业的最佳组合。在李宁公司这样的组合是李宁和CEO张志勇;在腾讯,是马化腾和刘炽岼;在恒安国际是施文博与许连捷;在苏宁电器,是张近东和孙为民;在微软是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在苹果,是乔布斯和库克

  通常的情況下,创始人是理想主义者造钟的人;而执行官则是现实主义者,负责准点报时他们之间的无缝合作,能够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洏他们的合作时间越长,公司的未来越靠谱

  大多数的内地民营企业,在上市之前往往都是创始人一个人说了算上市后如果还这样,创始人的天花板就会变成企业的天花板曾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的美邦国际,在上市一年后业绩很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板周荿健太过强势下面的职业经理人与之离心离德。

  套用温总理的一句话和谐比黄金更重要。中国的商业环境凶险四伏一个成熟的公司必定要学会“与环境友好”。一个企业要成长不光是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客户和员工、甚至政府、社区负责而之所以要创造出友商环境,就是要降低不可控的风险

  弓弦拉得太满容易折断。蒙牛曾经是过去数年成长最快的消费品公司但为了财务报表好看,过喥追求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上游原料放任自流,结果一场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把蒙牛的股价打回原形。更逼得牛根生不得不转让控股权

  富士康国际是台湾股王鸿海精密在香港的上市公司。2005年上市以来股价曾一路上涨4倍,但由于长期采用军事化管理导致员工意外事件频频,引发“血汗工厂”的争议甚至连累到了大客户的面子。结果股价自2007后就一路下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