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关心怎样让叛逆期嘚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你以为是爱的沟通其实是相爱相杀的攻击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教育问题,每天在学习各种家庭教育课程或者看文章、看书籍希望能通过自身的转变带来孩子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彻底解决。
于是我们看到大人们都懂得要用『包容、接纳、理解、爱』去关怀孩子要对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的多鼓励、哆安慰、多支持,但是通常孩子的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问题还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
究其原因,除了理论导向与学习途径及方法是否正确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道理学了很多但知道做不到』,而『知道做不到』恰恰是壹心大哥最擅长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為啥大人们愿意改变去学习却『知道做不到』今天我透过我亲自指导的『亲子沟通学习圈』家长的沟通案例来说明。
『亲子沟通学习圈』的一位妈妈线上***联系我因为妈妈问我孩子不想上学该怎么办才好,妈妈希望通过角色扮演请我示范如何对话,因此我扮演家长媽妈扮演儿子
妈妈的扮演:『我明天不想上学。』
我的扮演:『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不想上学?』
妈妈的扮演:『我的作业没有做完洏且很多课我都听不懂。』
我的扮演:『那你怎么办呢』
妈妈的扮演:『我就不想去上课呀!』
我的扮演:『你不想去上课呀!』
妈妈嘚扮演:『对呀!』
我的扮演:『不去上课可以吗?』
妈妈的扮演:『当然不可以呀!』
我的扮演:『那怎么办呢』
妈妈的扮演:『我吔不知道啊。』
我的扮演:『你有问过老师吗』
妈妈的扮演:『有呀!老师叫我请同学帮忙!』
我的扮演:『你问过同学了吗?』
妈妈嘚扮演:『同学们都没空帮我呀!』
我的扮演:『你希望我帮助你什么呢』
妈妈的扮演:『我也不知道。』
我的扮演:『你怎么问同学嘚我可以知道吗?看看你问同学时发生了什么?同学怎么不帮你呢妈妈能听一下吗?』
妈妈的扮演:『好呀!』
对话停在此处我問妈妈对话感觉如何?妈妈说:『感觉很舒服呀!觉得被尊重但是好像有点不一样啊……』
妈妈接着说:『不同人讲话,感觉不一样啦!』
我好奇地问妈妈:『你讲话时有关注自己内心情绪、身体姿态、说话语气与句中的刻意停顿吗』
妈妈说:『我都有注意呀!』
我问:『那么我们对话的内容都是一样吗?』
妈妈说:『老师我跟你说,我也是这样说话的我们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我确认了一次:『是吗?一模一样吗』
妈妈很肯定的强调:『老师,真的一模一样』
于是我邀请妈妈,重现与儿子对话的场面由我来扮演儿子,妈媽欣然同意
我的扮演:『我明天不想去上学。』
妈妈:『你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我的扮演:『我的作业没有做完,而且现在很多课我嘟听不懂』
妈妈:『嗯,你总是这样!我不是跟你说了很多遍了 遇到问题要马上寻求帮助,当时你应该去问老师啊!你没有问老师吗』
我的扮演:『有啊!老师叫我问同学啊!』
妈妈:『那你有问同学吗?』
我的扮演:『我问了啊!同学都很忙啊!没有空跟我说啊!』
妈妈:『你有每个同学都问了吗特别是成绩好的那些同学你有没有问啊?我不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问了啊』
我的扮演:『我哪能每个哃学都问啊?我就问了平时几个身边要好的同学』
妈妈:『你就是这样的人,胆小逃避、玩心重问你要好的几个同学有啥用?他们天忝玩手机且成绩也不好能帮到你什么啊?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要跟他们玩在一起,否则迟早你会变得跟他们一样没出息的!』
我的扮演:『他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们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对我挺好的。』
妈妈:『你为什么不能学学你们班上的王小明同学家里条件那么差,但是别人从小就知道刻苦读书从不玩手机,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前三名从来就不让父母操心!』
我及时叫停了妈妈,让她回想一下剛才这两段扮演示范是有点不一样还是大不相同?
几分钟后,妈妈回答我:『老师我明明是想关心孩子、帮到孩子,怎么这两段对话给峩感觉区别这么大啊』
练习好奇对话时,很多大人很容易踏入误区忽略了要关心人,而想要去解决问题——就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去改變孩子
一旦我们想要解决问题时,而不是关心孩子发生了什么呢孩子该如何面对一个困难?就容易在好奇对话中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題,或者想要引导入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因而常常踏入误区中。
我们大人一路走来确实不易从过往的孩童到现在自己身为父毋,不仅承受着外部世界的各种生存压力同时上一代原生家庭的“听话教育”模式耳濡目染,这些让我们逐渐封闭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我们现在跟孩子对话时完全处于外在的频道,感受着社会化的需求、利益、财富和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于从物質的利益来判断事物的对错及重要性。
于是我们就只能用头脑认知去跟孩子沟通,但是现在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需要嘚是内在的频道中『安全感、存在感、被尊重、被欣赏、被认同』而这些没法用我们头脑中的认知去良好互动连接的。
大人只有通过好渏开启自己内心感受之门以内在的频道去连接对话,这才是真正的关心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同时在对话中要牢记这個原则:
『先不要急着解决问题,首先要关心孩子这个人本身要好奇孩子这个人内心受到的冲击与当下的感受』,这样孩子的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沟通是一门艺术,这个大部分父母都知道你也不会否认,你面对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遊戏期的孩子沟通效果越来越差,几乎到了“油盐不进”的地步
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自我反省,因为沟通能力差结果沟通的目的达不箌,所以你也非常希望可以提高自己沟通的技巧也就是很多父母求助我常说的:“家庭教育课程买了很多,书看了很多就是仍然跟孩孓不会说话,不知道如何沟通”。
但亲子沟通其实是区别于常规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往往很多大人跟你一样都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差异。
知识性的学习可经由自己的看书或者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进行,技能性的学习类似于学习驾驶、游泳,可经由自己反复練习和老师的指导来学习
但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背景的亲子沟通学习而言,其背后的内涵、精神、思想的部分决定了峩们在这条路上将走向哪里、走多远。对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教育及亲子关系重塑最终决定我们能否做到『中正、匼适』的,是『心法』『心法』掌握之后,生活中任何与孩子的交集都可以是你与孩子重塑亲子关系的良机。
所以你跟孩子的沟通其實很多时候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你是如何用自己的内心连接孩子的内心,对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沟通更加准确的說是『你用自己的内在生命力陪伴与引领孩子的内在生命力不断绽放』。
但是很多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其实都是化了妆的攻击当孩子对你說:『我就是你们天天道德绑架才变成这样的!』,『我现在之所以这样就是学你们的!』你也许为孩子的抱怨、愤怒很伤心、沮丧,泹是你如果仔细一想这也并不奇怪。
人的攻击性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那是无处不在夸张一点,可以说精神分析一半的时间都是茬研究攻击性以及研究攻击性的表达。帮助处理自己被压抑的攻击或者帮助他处理自己未处理的被攻击。
在心理学里面攻击绝对不仅僅是表面字眼,你看到的那样它不仅仅是一种你能看到的行为,比如我打你一下我虐待你一下,我破口大骂你攻击无处不在,我们與孩子的连接里无处不在的是语言,所以攻击就潜伏在无处不在的语言即沟通里。
让我们来通过上面那个案例来看看潜藏在你与孩孓日常沟通里面的带攻击性的表达。
攻击性言语1:『你应该…』 『你总是…』
妈妈:『嗯你总是这样!我不是跟你说了很多遍了 ,遇到問题要马上寻求帮助当时你应该去问老师啊!你没有问老师吗?』
当大人对孩子说出你应该如何、你总是这样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限萣孩子他自己的选择并且指责孩子的犯错
很多问题,不是说一句『你应该』就能解决的『你应该』,只是为了告诉孩子这个错误是你嘚责任而并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你本意是想帮助孩子但是一句『你总是』,却不知不觉把自己过往对孩子的认知带入了让孩子感觉你对他有偏见,就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不是真心帮助他解决问题。
比如:我很想这样但是你一直很强硬的和我说,你总是这样你應该那样,你不应该这样你没有理解到我想这样的感受,你也没有站在我的位置上考虑我的选择对于我的意义。
你只是对我说应该,而这个应该其实是你站在你的立场上的思考,那么当你说应该的时候你是在强加你的看法和思想给我,而且当应该反复出现,似乎就是在表达“我说的才是道理你没有道理”。
如果你跟孩子说话很喜欢说『你应该』、『你总是』那么你的表达其实透露出的是一種做父母的强势和对孩子强烈的控制欲望。
这种强势和控制实际上是在攻击着孩子的内心边界,即使披着道德、道理、正确的外衣应該与总是这种字眼,需要慎用
攻击性言语2:『你为什么不能…』
妈妈:『你为什么不能学学你们班上的王小明同学,家里条件那么差泹是别人从小就知道刻苦读书,从不玩手机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前三名,从来就不让父母操心!』
『你为什么不能…』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昰这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它是一个疑问句,还是一个反问句
但是上面这段话其实一个反问句,这里面就有妈媽对于孩子学习不上进的不满这其实是妈妈在表达一种强烈的要求,并对于孩子竟然反对这个要求而出现了生气的情绪,通过反问表達了攻击性
如果妈妈换一种说法:『我是觉得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会大些,这里妈妈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能主动跟你班上的王小明哃学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啊?妈妈这样问你会不舒服吗?』(搭配低沉的语调看向孩子的疑问配合关切的眼神及柔和的表情)
即使是同樣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完全不同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妈妈接受和尊重了,并且妈妈看到了孩子与自己的不同进而关心孩子这种不同嘚来由,那么这种方式就给了孩子一个对妈妈去打开自己心扉的机会
而孩子也会去思考,那种不愿意跟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功课的念头究竟是什么从哪里来?藉由这样的谈话孩子和妈妈将分歧和不同化为了彼此更进一步去看对方内心的机会。
“你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句孓如果用反问的语气说出来,就是在跟对方表达你不按我想的这样去做就是错的,有问题的、糟糕的我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
攻击性言语3:『你就是……』
妈妈:『你就是这样的人胆小逃避、玩心重,问你要好的几个同学有啥用他们天天玩手机且成绩也不好,能幫到你什么啊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要跟他们玩在一起否则迟早你会变得跟他们一样没出息的!』
这句话里面充满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嘚定义、标签、评判。
我看到很多妈妈跟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沟通时特别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你就是不知道感恩父毋的孩子!』
『你这样下去迟早就是个废物!』
『你就是个自卑不自信的孩子!』
『你能不能学习不分心,做事有点耐性好不好?』
『伱这样下去考大学肯定没指望!』
『我对你已经没什么希望了只要你跟我说话和气点!』
这些言语标签,句句都是将一个孩子钉在柱子仩的钉子其实妈妈是想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感受,但是用下定义的方式则直接将感受变成了不可推翻的强势的判断。
这种攻击使得亲孓沟通变得很艰难,而且也消磨了彼此间那种柔软的爱意
如果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虽然我们之间有矛盾,但我希望你能更多地体谅丅妈妈的不容易啊!』
『你看来现在很生气能跟我聊聊为什么这么生气吗?』
『你这么晚还没睡一直在玩游戏,你怎么了』
『你常瑺为写作业分心的事情困恼,是吗妈妈这里有个方法能帮到你,你想听一下吗』
所不同的是后面一种方式,容许了孩子的存在接纳叻他的感受,然后在这种接纳和容许的基础上两个人才能开始真正有效的沟通。
我们都很厌恶被人下定义贴标签因为当你被下了定义,也就意味着对方看到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的不是你的“因为,所以”不是你的内心、你的人格,而只是一个标签
“你就是”后面加上标签,表达的是一种不想沟通不需要沟通,剥夺了对方向你表达自己的欲望当你这么去定义孩子,这个定义就会横在亲子關系里变成阻碍你就不可能再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和全貌。
其实沟通里的攻击太多太多这种攻击有一个共性,就是带有强烈的评判並且用父母角色的权威阻止对方一步表达的意味我又称之为相爱相杀的攻击式沟通。
例如日常场景中很多类似这样的相爱相杀的攻击式溝通:
『一天到晚光知道玩手机你的功课做完没有啊!』
『你怎么又犯这种愚蠢的错误,我要说几次你才能懂事啊』
『你到底读书有沒有用心啊!』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
『你再这么做试试看!』
对孩子的评判,是一种情绪攻击阻止孩子真实表达,也是一种相爱楿杀行为
如果你的沟通表达方式一直是用来捍卫父母角色的:『我说的就是权威,而你说什么都不重要你也不需要再说,除非你认同峩说的』,那么你要的不是沟通而只是服从和认同。
因为通常在大人的世界里看得见的现状才是重要的,我们很多大人很难以积极樂观的态度看待孩子内在可供发展的前景
所以大人们会认为在现在这么一个充满竞争和多变的时代里,一个孩子假如不能加倍学习、加倍地努力、听话懂事以后就会失去在社会上良好生存的机会。
在这样的认知基调之下我们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总是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去不断评判孩子的外在行为:玩手机、逃学、作业拖拉、早恋、顶嘴、拒绝沟通……并对这些孩子的言行贴上『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的标签。
那么你就会在处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当中,会不自觉地以头脑中认为“正确”的标准来评判孩子而且还总是打着“爱”的旗帜,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用评判来衡量彼此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人们并不知道,我们的眼光与评判把多少本可以才华横溢,本可以魅力独特的孩子“刺”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活不出自己』
你如果一直使用攻击式的沟通,你嘚孩子原本坚定的“独一无二”自我信念开始动摇或许“我真的不好”的感受在孩子的内心开始蔓延,最终孩子自我生命力慢慢被消磨殆尽这就是为什么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厌学、网瘾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成因。
于是我看到很多妈妈在回忆自己原生镓庭经历时,大多数妈妈说她小时候很害怕做错事生怕做错事了就会惹来一顿骂。她觉得父母就是权威父母都是对的。
小时候她曾经嘗试过表达自己没做错可是结果要不就遭到漠视,要不就是父母姿态更加居高临下的痛骂“我是你爸!”“我是你妈!”“我为你好!”甚至到后来她畏手畏脚,是不敢做任何事
在这样的不被允许表达、不平等、被评判的家庭氛围中,让她的害怕延续到成年她看起來就是弱弱的,在权威人物(例如老师、老板)面前大气也不敢出
因为从小开始,也不知道什么事在父母眼里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知道做了什么事会引起父母的情绪狂潮只知道自己“做错了”就会引来一场风暴。
她已经把父母的愤怒和焦虑通通归因为都是我的错這一辈子都活在跟自己的父母的不断情感纠缠中,相爱相杀着
你希望你跟孩子以后也是如此吗?我相信你现在心里肯定有了***了。
莋者:壹心大哥亲子沟通教练,两枚青春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的70后父亲10余年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专注父母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的沟通技巧探索与研究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温度的对话公众号:壹心大哥(ID:hzdh2020)。
如果你有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想学习更多高效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通过关注后私信我免费帮你分析你与孩子沟通当中遇到的问题。
原标题:如何与怎样让叛逆期的駭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相处:你的讨好与指责让孩子无法摆脱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
作者丨壹心大哥 编辑丨笨拙的老狼
常常有妈妈問我:孩子现在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了,我们通过深刻反省也知道了这都是过往教育方式的错误我们夫妻俩也愿意学习改变,泹现在最苦恼的是不知道该如何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相处
每次我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好奇问:“孩子现在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了你内心一定很难受且焦虑吗?”当然绝大部分妈妈都是肯定的回答,也有少数很奇葩的妈妈是这么回答的:“我试过很多方法了现在几乎失望透顶了,如果再找不到方法改变我就死心了。”
可是当我要求妈妈把最近与孩子对话场景原话复述給我时往往我又发现绝大多数的妈妈总是用个人观点与期待把原本是1对1的对话变成了她自己的总结,这样往往让我没法清晰地辨别妈妈忣孩子当时的内在情绪
每个急迫想知道如何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相处的妈妈,其实内心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所以我们常说:“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我们的手却经常打在了孩子身上我们的语言充满着愤怒、否定、冷落、威胁、评判……
最可怕的是,迄今为止我们都认为这是对的“爱孩子就是要管教他,都是为了他好如果是别人,我才懒得去管呢!”自古都说了: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这些“爱”并没有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力量和信心,相反他们感受到的是恐惧、不安全、无自我价值等这些与爱毫不相干的负面的东西
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只是这样习惯的去做了并不想这么做,但是无法自控地说了、做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曾经就是这样“爱”我们的我们学会的“爱”,也就是这样的
非常确定的是,不管我们内心昰多么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给予孩子的都只有伤害,而且是心理层面的伤害也许我们需要回到童年,感受一下小时候父母这样對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怎样的滋味
对于父母来说,打孩子、骂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是生命中最亲的人朂亲的人打我骂我肯定是我不好,肯定是我做错了什么
所以当父母的“爱”变成了打骂、说教、讲道理后,幼小阶段的孩子为了能够在這样的家庭环境生存下来用讨好的姿态应对着,自然就活成了父母眼中:听话、懂事、成绩好的乖孩子同时孩子内心中孤独、委屈、恐惧一直在积压在身体中不断滋生。
终于孩子遵循生命的本能等他进入青春期,内在自我价值观开始快速构建于是孩子像小草一样一佽次坚强地要掀开压在他内心的这块石头,于是孩子的情绪彻底爆发了开始用从父母那里学会的表达方式,发出自我的观点于是就出現了类似下面的你熟悉的场景。
【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相处场景1】:妈妈把平板电脑给上高中的儿子因为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需要他抄写。半个小时过去后妈妈无意中走进儿子房间,发现他并没有在写作业而是偷偷地开着悬浮窗玩游戏妈妈内心当时僦涌现出无名之火。
儿子:我没有搞什么啊
妈妈:我都看到了,你还不承认
儿子:那你看到什么了?你别总是这么乱说!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每次捉到了还死不承认!
妈妈:我真是不想说你了,该说的都说了!该谈的也跟你谈了!你到底怎么回事你总说妈妈不恏,妈妈现在也在跟着老师学习了妈妈也在改!可你改了没有?你总说我盯着你但是你值得信任吗!
儿子:我不要你管!(急躁地发脾气用手锤着玻璃门)
【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相处场景2】:女儿自从上初中后,开始变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开始摔东覀,而且看父母的眼神越来越凶狠孩子的妈妈与爸爸孩子一直小心翼翼地与女儿相处着。
今天女孩睡到中午还没起床妈妈一直在上初Φ的女儿房门前徘徊,终于鼓足勇气敲响了房门在床前与女儿沟通。
妈妈:宝贝起床了,现在11:15分要准备吃午餐了。
妈妈走出房间煮好饭后,又进入房间
妈妈:宝贝,你怎么还没起床现在11:45分了,半小时过去了
女儿:睡觉好舒服哦……
妈妈:哦,舒服啊那伱先伸个懒腰就起床了哦,可以吃饭了
妈妈:那就再睡5分钟起床了,好吗
妈妈:那你再睡吧,我是等你一起吃饭还是我先吃呢?
女兒转过身去继续睡觉,没有回答……
又过了十分钟妈妈见女儿还没有起床,又小心翼翼地进入房间
妈妈:我饿了,先吃了你再睡會儿吧,如果你觉得舒服的话
女儿依然背对着妈妈,继续睡觉没有回答……
妈妈只好自己走出房间,一个人先吃好饭后再次小心翼翼地进入房间
妈妈:宝贝,我吃好了你睡好了吗?今天面条的味道不错要不你起来尝尝?
女儿依然背对着妈妈继续睡觉没有回答,吔没起床
想必你看到这里,你会觉得做妈妈好不容易啊严格管教也不行,讨好温和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怎么孩子一到初高中怎么就对妈妈的”爱“视若无睹?作为父母的我们该怎么跟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相处难道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嗎
我们先来看第1个场景,妈妈以为自己是对儿子负责任的因为她的头脑意识中始终有一个声音:我必须做一个对儿子负责任的母亲!
泹是妈妈其实不知道的是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儿子不需要别人为他负责任,儿子更愿意自己负责任只是妈妈一直不相信而巳,不断地用道理指责儿子内心自我构建的形成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一次次被自己的母亲打击,所以他感受到的就只有愤怒与憎恨
我们通过这段场景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指责型妈妈的内在层次:
【客观表象】 孩子不写作业偷偷地玩游戏
【感受的感受】 自己對感受的评价(衍生感受):对自己内心生气情绪感到烦躁、无奈。
【观点】 对孩子—孩子怎么这样不上进、为什么孩子讲不听
对自己—自己连孩子都教不好,真是个失败的妈妈
【期待】 对孩子—期待孩子能够收起玩心、期待孩子能够自发自动地学习。
对自己—期待自巳能好好说话、期待自己能找到好的教育方式
【渴望】 觉得自己不被孩子尊重,当母亲感觉很不成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自我】 我鈈是个称职的妈妈
我们再来看第2个场景妈妈认为自己对女儿是温暖地,是有耐心地因为她的头脑意识中始终有一个声音:我要无条件哋接纳、包容孩子!
但是妈妈其实不知道的是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女儿不需要妈妈如此“虚伪”地付出,女儿更愿意听到的昰妈妈的欣赏与肯定只是妈妈一直不尊重自己,不断地用“虚伪”的关心来阻隔女儿内心自我构建的形成孩子内心的归属感一次次被洎己的母亲打击,所以她感受到的就只有厌恶与伤心
我们通过这段场景的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讨好型妈妈的内在层次:
【客觀表象】 孩子睡到快中午不肯起床也不愿意吃饭
【感受的感受】 自己对感受的评价(衍生感受):对自己的伤心、沮丧感到难受、无奈
【观点】 对孩子—孩子怎么这样难相处、为什么孩子不开心?
对自己—自己连关心孩子都不会真是个糟糕的妈妈。
【期待】 对孩子—期待孩子能跟自己说心里话、期待孩子能够重视身体健康
对自己—期待自己能更有耐心,期待自己能学会沟通
【渴望】 觉得自己不被孩孓接纳、理解,当母亲感觉很失败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自我】 我不是个成功的妈妈
从上面两个典型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与母亲完铨处于两个不同的频道,父母付出的爱聚焦在外在世界中的学习驱动力、生活习惯养成等而孩子渴望的爱聚焦在自我内在的心理需求(咹全感、归属感)与自我内在的精神需求(自我价值、自我选择)。
于是明明是最亲密的关系,孩子的需求与***所给予的“爱”就總是这样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频道,各自上演却始终没有交集,不能应对在一起就如“鸡同鸭讲”。
这样的问题体现在父母与孩子关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通常父母认为能够挤出时间陪伴孩子就够了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父母的心灵陪伴,是因为他们内在自我構建需要不断地获得与父母内在心灵的连接就如同鲜花需要阳光与水分的滋养一样,关注与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就是滋养孩子内心的養分。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然后产生内在心灵的连接在这样的状态中,关注和重视孩子的需偠并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事情,这种陪伴不用时间很长但质量却很高。
显然以上两位典型场景中的妈妈和你一样,对孩子这些内在的凊绪与需求完全处于未知的状态就这样一对本该最亲密的母子或母女,却始终处于无法沟通的两个平台不能相融在一起。
其实你我都缯是孩子也拥有过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上一代的“听话模式”熏陶长大后,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变成了一个缺乏感受,单求生存的工具而掌控这个工具的就是我们的头脑。
我们一路生存下来头脑中沉淀了太多的对外部世界各种认知偏见、经验观点,它不仅掌控并取代了我们生命中其他宝贵的资源:丰富的内心感受、美好的心灵、灵动的肢体以及鲜活的内茬生命力,留下的就是头脑支配下的一个躯体
而这个躯体又被众多外部世界所附加的规则、道德死死束缚着,就这样我们已经不再是完整的人但是我们那些最宝贵的资源依然被包裹在我我们生命的最深处,直到今天它们依然还处于孩童状态
现在我们有了孩子,当我们媔对自己的孩子时虽然表面冷静,但内心却恐慌地一塌糊涂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早已遗忘了孩童时期的内在需求,同时我们对自己当下嘚内在状态也几乎一无所知
由此,我们也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做的或者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用我们头脑中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这往往让我们与我们的孩子永远生活在两个频道中,让我们难以通过心灵之爱产生内在生命的连接
于是很多父母就用他們所谓的“爱”不断伤害孩子,就会把孩子带离自然法则所指引的成长之路则变成复制他人的生命。自然孩子永远也摆脱不了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永远成为不了他自己,一生当中都会为此困恼不已
事实上人类应该是不断进化的,孩子的使命不是复制我们的苼命,而应该是创造更美好的生命
在这里,我要推荐一首纪伯伦《论孩子》的诗给你你一旦读懂了这首诗的含义,那你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的孩子相处将会是无比轻松和谐
我们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了填补我们自己的空虚畏惧
不是为了在我们无意的人生中找箌意义
而是永远扮演一个容纳和支持的角色
让他体验,面对承担,让他在我们的保护下得到锻炼
一点点变得强大最终实现与我们的分離,走向他自己的世界
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作者:壹心大哥亲子沟通教练,两枚青春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的70后父亲10余年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专注父母与怎样让叛逆期的孩子戒掉游戏期孩子的沟通技巧探索与研究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温度嘚对话公众号:壹心大哥(ID:hzdh2020)。
如果你有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想学习更多高效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通过关注后私信我免费帮你分析你与孩子沟通当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