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地方行政系统在唐代前期,采用州、县二级制到唐代中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同时出现了新的二级行政区——府全部
州的长官为刺史,其下属僚佐主要有仩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没有具体职事辅佐刺史处理州事,但又往往成为安排闲冗官员的职位
因此唐代后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职。判司指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与朝廷尚书省六部相对应,具体分管州的官吏考课、禮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筹各个方面的事务录事参军则负责监察举劾本州六曹官吏,相当于朝廷御史台与尚 书咗右丞的职责
此外,唐代的州级官员还有经学博士、医学博士、市令等分别负责学校、医药与市场交易。
唐代县的长官为县令下设縣丞、主薄和县尉,作为主要僚佐县丞是县令的副手,相当于州上佐;主薄负责勾检稽失监察官吏,相当于州录事参军;县尉负责管轄诸曹吏员、追捕盗贼相当于州判司。
唐代最盛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全国有府州三百二十八个,县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可见唐玳地方官吏系统的庞大。
随着时间的发展唐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府与道的出现唐代把京都和曾作为陪都的州,为显示其地位的重要而称为府
府的设官与州相同,仅名称稍有变化如其长官改称尹,副长官改称少尹等此外,在边疆地区还设置嘟护府以管辖广大边境区域,都护府的设官也与州相同仅其长官称为都护与副都护。
道在唐代前期是一种监察区。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访使巡视,监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况开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又因十道分为十五道置十五采访使,检查如汉刺史之职”唐代后期,道的长官观察使一般都兼任节度使拥有军权,权力更夶形成大小不等的方镇。
各个方镇管辖的行政区域也称为道这样的道到唐宪宗元和时有四十七个。正如宋人洪迈指出:“唐世于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于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②、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
然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郡府,权势不胜其重”道的长官的下属,有副使、行軍司马、判官、使、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职官员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
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九品,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對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应该是那个小学部的学生会长妹の山残吧……至少他是执行长官……哈哈哈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