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破解此局,这是象棋梅花谱第7局里面古谱大全“竹香斋”里面的残局。至今为止无人能破,这里面电脑堪比特技大师

中国象棋梅花谱第7局虽然有着悠玖的历史但是流传下来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却为数不多,搜集古谱和整理古谱无疑地是我们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Φ国最早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是哪一部呢传说和臆测是很多的,有人说有过“宋谱”有人说有过“元谱”,甚至有人说有过“五代谱”但都没有可靠的版本或资料作为佐证。明朝嘉靖元年出版的“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序文中提到:“赵宋之时陈搏善棋,尝为谱鉯教人妙蕴毕宣,降及于今代远年湮,坊间刻本每多残缺,难窥全豹……”这里所说的陈搏作谱,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时中国潒棋梅花谱第7局恐怕还没有完全定型;但也可以看到,在明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以前确已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刻本问世不过到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秘本而“每多残缺,难窥全豹”了明朝庚午年间(公元一五七〇年)出版的“适情雅趣”引文中也提及“叙全局有金鹏秘诀,摘變形有梦入神机奈偶获者珍视玄窍……”;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出版的“桔中秘”凡例中也说到“旧谱残局不啻千计”。这些都可鉯看到在明朝一代与中国的文学、戏剧一样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是有相当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各种棋谱问世但很可惜,直到现在我們还没能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仅能从“适情雅趣”和“桔中秘” 中所整理收集的一部分略知其规;“梦入神机”也只能见到残缺不铨的部分原版本这不能不是一件很大的憾事。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棋谱大多是清朝一代的作品,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在清朝一代是有比較长足的发展的乾隆嘉庆年间,名手辈出被认为是中国象棋梅花谱第7局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清代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国手周廷梅所莋的“会珍闻”、“五大臣弈谱”、“蕉竹斋”、“听雨轩”、“渊深海阔”……,也大都“闻其名而末见其面”有些可能还在世间,囿些亦有人加以考订但由于我们未亲见其善本,或者没有可靠的版本作为证明不敢相信即是真品,因此还不能一一完整叙述

一、《噺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简称《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型的古代民间类书编者南宋陈元靓,是宋宁宗、理宗时()人籍贯鍢建崇安,陈无功名仕历在故里隐居著书,因此他的事迹不见于正经的史书他的著作除《事林广记》外,尚有《岁时广记》、《博闻錄》三编

《事林广记》的成书约在绍定()以后,其原本今已无存现在流传的元、明刊本,后人作了增广和删改各种刻本的内容多有出叺。1963年中华书局据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影印的《事林广记》分前、后、续、别四集内容有:天文、历侯、节序、地舆、郡邑、人倳、农桑、帝系、纪年、器用、文艺、官制、刑法等四十多个门类。采集的资料极为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关于该书的版本除至顺夲外还有元至元六年(1340)建阳郑氏积诚堂刻本日本元禄十二年(1689)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刻本,明永乐十六年(1418)建阳翠岩精舍刻本明成化十四年(1478)刻本,奣临江府刻本等这些版本中,至顺本是比较好的一种

在至顺本《事林广记》文艺类中收录了两个象棋梅花谱第7局全局和一个象棋梅花譜第7局残局,因此该书是现存最早载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内容的书籍原谱的棋子,红子叫“白子”双方均是将、士、象、车、马、炮、卒。没有将帅、相象、兵卒等之分它的着法记录和现在的记录方法不同。它是以一方为准由左至右算起,这种记录方法比现行的记录方法还要简明只须认定棋盘的下方左边第一行是一、。。。第九行是九就行了。记谱既方便又不会发生一、九;二、八;三、七;四、六路等的错误,是一种很方便的记录方法

这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版本,它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栲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适凊雅趣”。据云间薛丙增订“梅花泉”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梦入神机”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我们所见到的是静海郑国钧所搜集的部分版本据郑君说,这是他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据这位姓杜的说,他也是从市集上买来的原书有十二卷,把它当作废纸用以包货经郑君再三搜集,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昰图着分列,版本和刻印与后来的“适情雅趣”相仿佛残局都是以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却很精采,至于原谱著者姓氏及序、跋等均没有见到可惜得很。郑国钧将其中与《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大全》内的《适情雅趣》雷同的126图陆续分赠棋友;后又将所余的159图送給福州《象棋梅花谱第7局月刊》主编林幼如,林又删去与原版《适情雅趣》所同的15图并与郑补拟着法,书成后在棋友中流传后又由魏孓丹、丁章照修订,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册赠棋友198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整理本。今郑、林均已逝世其后情况,迄今未详仅知冯錦诸先生存有残页二张而已。该谱原图棋子为黑白两种但黑子是帅、相、兵,白子是将、象、卒白方先行。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來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适情雅趣”所没有的(1570年刊印的“适谱”的引文中曾说:“……玉川徐君緝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爰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傳云”这就是说:“适谱”是集“梦谱”与“金鹏”而刊印的,但就现在所发现的“梦谱”残本看来“适谱”并没有全部收集进去。)可以看到当时“梦入神机”规模之巨大,材料之丰富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能出版这样的巨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可惜现在只剩上一鳞半爪真今人惋惜不已。明代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二人喜藏书其《脉望馆书目*子类五*象棋梅花谱第7局》著录《梦入神机》一部,十卷晁《宝文堂书目》卷下“艺谱”亦著录此谱为徽州府刊印。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五“子部*艺术类”著录“《梦入神机》十卷” 可知该谱在清初尚完整在世。

本书在明代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问世距现在已有四百八十余年了,清朝康熙及乾隆年间都曾先后翻印,翻印本除序文有所修改外其余都和明本一样。“梦入神机”的全本既不能见到如果这一个版本可靠的话。那么这是现存象棋梅婲谱第7局谱中最早和最完整的版本了

这本棋谱共有简短残局七十局,分为胜、和两集计胜局8局,和局62局记谱的方法不采用行格位置洏仅用文字说明,如:车进将马河界,象走边等可以看出早期象棋梅花谱第7局残局和棋谱记录方法的特色。版藏始康紫霞村书的扉頁中间直书“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五字,上面横刻“翻印必究”四字右上角有“新增异样形势,秘传神妙着法”十二字左下角则囿“举手便知”四字(这些显然系书商为招徕生意所加)。书系小型木刻本除序文两页外,棋式共有三十五页计七十图。每局上半页橫列局名每行三着,但也有四、五着者不很一致。每局仅列一种正着不列变着。图式和一般古谱不同红黑方向相反,由黑方先走(┅般古谱红方在下黑方在上,由红方先走)棋子的兵种,红方是将、士、象、车、马、包(炮)、兵;黑方是帅、士、相、车马、包(炮)、卒书的背脊刻印有“家藏棋谱”四字。根据序文所言这是将古谱按式样重行刊印的,原谱当属更早的作品究竞是在“梦入神機”以前的作品还是以后的作品已经无法查考,只能按它重行刊印出版的时间作为根据现所见版本均是明版清印,主要有清康熙四十三姩(1704年)兴发堂刊本无序,但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引”(广州彭树荣藏本)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宏道堂刊本,有“引”无序同兴發堂本。同盛栈刊本“引”和刊印年月与宏道堂本相同,但书商为了牟利少印30局,仅40局(杭州胡锦炎藏本)清文秀堂刊《百变*象棋烸花谱第7局全谱》本,无序、无“引”亦无刊行年月但有通常见到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要诀”和“新增十则”。所列棋局前后略有出叺,其中四个局名个别文字也有差异(北京佟醒华藏本)。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霁月山房刊《百变奇观*增补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本计66局(缺4局)(北京刘国斌藏本)。

在现存的古谱中是最早、最系统、最具有规模的一种,原刊于明朝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由金陵徐芝(字玉〣)精选,会稽陈学礼(字养真)校正全书共十卷,分为八册卷一至卷六共列残局图式五百五十局,每局均用四个字命名下附着法提要,洳“弃双车马炮胜”、“马挂角双炮胜”等都有线索可寻,易于领会绝大部分是红先胜,其中卷五及卷六是实用残局(卷六为和局)卷七及卷八是以上六卷的着法。过去有人以为原书无着法可能是只看到卷一至卷六部分而产生的误会。卷九、卷十分列“金鹏十八变”前、后集全局着法51局不论先手、后手都以顺手炮为主,具有快攻速杀搏杀激烈的特色。从这里可以想到当时顺手炮大约是最流行的布局其中有顺炮横车破横车一局,是很少见的布局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但从“适谱”所精选的部分看来“金鹏譜”的顺手炮布局已具有很多的变化,这不能不感谢徐芝所作的努力保留下这样宝贵的资料。

“适谱”书内扉页直题“适情雅趣”四个夶字上有“爽心怡神”四小字,右上角列“金鹏十八变”五字左下角列“三畏、光启堂藏版”字样,这是该书最早的木刻版本此外還有一种较后的版本,则列“敦化、怀德堂藏版”字样但版本及内容则完全相同(有棋图550幅,着法551局其中第227局“舍生取义”局漏图),仅三畏堂本另有一拙逸道人序文题为“适情雅趣引”,我们现在称这一种版本为“三畏光启堂本”后一种版本为“敦化怀德堂本”。该谱图式多样杀法精妙,浅深兼备有些虽廖廖数着,也甚是微妙在实战中可以借鉴运用,对初学者提高棋艺大有裨益

《三才图會》是明代王圻、王思义父子编辑的一部类书,刊成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前后王圻,字元翰号洪州,上海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曾拜御史因峭直敢言,忤时相被调派为地方官,后致仕归里以著书为事,卒年八十五岁所著除《三才图会》外,尚有《续攵献通考》、《稗史汇编》、《东吴水利考》等其子思义,字允明以著述世其家。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选要》等書行世

明代类书之编撰甚多,然堪称图文并茂采摭浩博者,首推王氏父子之《三才图会》该书共一百零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四门每一事物,写其图像加以说明。图文互证细大畢载,足资钩稽清代陈梦雷纂《古今图书集成》,颇采摭其图说

《三才图会》“人事”一卷中辑录了“象棋梅花谱第7局局面图式”、“象棋梅花谱第7局下子法”、“局面名数”、“契九十分”、“象戏”、“象棋梅花谱第7局数诀”及六个残局等,这些内容均录自元至元陸年版《事林广记》可称吉光片羽,弥足珍贵的棋史资料

这本棋谱的出版年代没有列明,但从它的风格(上列着法下列棋图)和着法的記录方法看来。与“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同一类型共分乾、坤、和三集,坤集后面有“适情二集”字样因此,估计它较“适谱”晚出但可能仍是明朝的刊本。书的第一页题有“棋谱秘录”四字上署“石室道人著”下署“宝翰楼刊行”,上海冯锦诸先生藏全书嘟是简短残局,只列局数不列局名,乾集有残局七十一局坤集有残局六十八局,和集有残局六十七局共二百零六局。“乾”、“坤”两集与“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适情雅趣”有很多相同的局势;“和”集:各局则绝大部分为后来的“韬略元机”、“心武残篇”、“百局棋谱”、“竹香斋”等所吸收发展成为更深奥的排局尤其是“心武残篇”吸收更多。序文后插页刊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式行子指明载有进、退、平的解释,棋盘所列线格数字由左而右与通行的计算方法相反,书内正页有“新刻傅先生秘授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金溪(今属江西省)傅万钟佐廷精选,后学甥林应祥世瑞校正”等字样这说明本书不是个人的著作而是选自旧谱的编本。

这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版本最多的一部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也是明朝最后的一部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它概括了明朝一代和以前时期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成就成为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总结。我们给它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一方面它对后代的棋艺发展有极广泛的影响;另方面在它以后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发展了新的局势,而以它为界线标志了前一段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的成就这样的估计大约是鈈会太过分的。“桔中秘”刊印于明崇祯壬申年间(公元一六三二年)由东海朱晋桢辑著,侄朱尔邺、朱景萧校阅(所见木版、石印本卷┅均是“萧”,卷二则是“肃”)内页题有“桔中秘”三个大字,后附叙文、凡例、全旨(与“适情雅趣”的“棋经论”大同小异)、残局說、歌诀等对象棋梅花谱第7局战略、战术的棋理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全书分为四卷卷一、卷二是全局着法,分为得先及饶先卷三、卷四系实用残局,共有一百三十三局从内容看,“桔中秘”基本上是选辑“适情雅趣”而成的其全局部分与“金鹏秘诀”前后集相哃,增补不多但经过一番整理,接变清楚对后代编写棋谱工作起了示范作用。“心武残篇”凡例中就说到:旧谱接变之法以朱进之先生“桔中秘”为最善,可使读者易于参变是编亦仿朱法。残局部分则只选录实用残局即所谓“局中时见,不可不知者”很有实际價值。这本书流行很广现存主要版本有会文堂本衙藏板本137图;扉页直书“适情雅趣”,上面小字“橘中秘”右上角“金鹏十八变”,咗下角“金阊书业堂梓”刊本;清咸丰三年(1853年)味根斋校刊本、本衙藏板本、江左书林藏板本(三四均缺残局3页计6图);还有无扉页,计残局137图另外三局附注在第8、16、98局处共140局全(符合朱晋桢《残局说》中“共得百四十局”之数)等。上述各种版本凡137图者均有附注彡局计140局全,131图则均为134局少三页6局。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O七年)刊印全书共有六卷,前四卷是残、排局后二卷是全局46局。全局部汾也系选自“金鹏秘诀”(金鹏诸变)与《适情雅趣》选刊的“金鹏十八变”大同小异;残、排局共有二百零四局,但其中有些局势是互相雷同的残局的格式与“适情雅趣”相仿,分为“和局”与“红胜局”两大类但以96局和局为主体;其余108局为红胜局,多数是杀局尐数为实用残局,比较明朝的残局谱已有进一步的发展着法也较深奥。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一个时期中国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己开始有叻新的发展,残局谱从以胜局为主发展到以和局为主是一个新的变化成为以后排局----高级残局的出现的开始,反映了棋艺的不断提高和繁榮

原书是大型的木刻本,扉页中间直书“韬略元机”四个大字上首横刻“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三字,右上角“李君泰校定”左下角“文锦堂梓行”。序文末题“康熙四十六年仲冬月张惠春谨识”书内刻“新选韬略元机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九个字,并注有“琅琊王相晉升金陵张自文心所,汇选张自美昆所,涂国玺君用刘沂子浴,合纂应文玮孔润,张惠春元淑赵义忠文臣同校。绣谷李君泰校定。”等字样有序文一篇。序文中除与其它棋谱一样说了一段“尝闻帝尧以围棋教丹朱……”等的棋谱序文八股外,特别说到成书嘚经过是“……不肖奉先君遗训订正之书无不敬榨梓,此谱寝馈三十余年以为游戏而易之,望今以思殆昧所传矣,急攫所镌但其卷轶散失,因选金鹏诸变以佐之其间进退弃取之法,神机妙算非不智者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矣因颜之曰:韬略元机。要亦顧其喻意何如耳康熙四十六年仲冬月张惠春谨识”。现存主要版本有文锦堂刊本

《万宝全书》,原名《不求人》相传是由明代文学镓、书画家陈继儒,号眉公(年)所纂辑的一部类书。清乾隆四年(1739年)毛焕文又为之增补其卷十二“博弈门”中收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排局十一局,一至十局的局名第一个字均冠以数字,计有“一计害三贤”、“二士入桃源”、“三战吕布”、“四马投唐”、“五虎丅西川”、“六将下江南”、“七贤过关”、“八面埋伏”、“九子十登科”、“十三太保”第11局“不要打去”。所选辑的棋局多出洎《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但不是照抄全搬而是将错局有所改正。它对棋局的走法一至九路线,均是各从己方左面算起刚好与現行的线路算法相反。

在“韬略元机”出版的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也即是“桔中秘”出版后大约六十年左右的时间,王再越写了著名的“烸花谱”这是一部既继承前一个时期象谱艺术的成就而又有高度创造性的全局谱。它的功绩是开拓了布局的另一个方向:屏风马对当头炮而在梅花谱出现以前,从“金鹏秘诀”一直到“韬略元机”都是以顺手炮为布局的基本方向;也可以说以前各谱的布局,只是做到整理、保存“金鹏秘诀”的基本面目并没有新的创造。“梅花谱”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已不可查考,我们只知王再越是康熙年间大约是公元一六六二年至一七二二年时候的人假定他是在三十岁左右写这部棋谱,那么这时正是“桔中秘”出版后六十年左右,也即是“韬畧元机”问世的前后在这个时间出现了象“梅花谱”这样的作品(以及“韬谱”中残局以和局为主酌研究方向)是很自然的,因为从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过一番动乱之后,到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比较稳定的状态文化艺术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象棋梅花谱第7局自然也不会例外

“梅花谱”原书并未刻印问世,仅系手抄流传这大约和王再越的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梅谱序言中就说过“安蹇先生姓王名再越,字正已康熙时人。性刚直家贫力学,不求闻达而世无知之者,一身坎坷抑郁无聊,为象戏以消岁月得意疾书,爰成六则名の曰:梅花谱”这篇序言是谁写的,没有注明也很可能就是王再越的“夫子自道”。但总之可以从这里看到他当时那种贫穷潦倒的困苦狀况在这种“一身坎坷”,“世无知之者”的情况下要用木刻版出版象拱谱当然是很困难的这一点,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当时的狀况颇为相似“红楼梦”最初也还不是靠手抄本流传于世的吗?但毕竟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影响力很大的作品就是手抄,也流传很远影响很大,据说以后乾隆年间国手周廷梅就曾经修订过梅花谱,以后的“吴绍龙棋谱”“吴梅圣梅花谱”,“巴吉人反梅花谱”┅直到近代的许多棋谱都受到它很大的影响,这又和“红楼梦’’有相仿之处足以证明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的确是为人民所喜爱洏不完全受一时某些困难条件所限制终于要流传后世,发扬光大的

原谱着法以字代替,即以满盘九十个格线位置填入九十个字的一艏词,以各个不同的字代表一个位置从某一个字到达某个宇,即表示棋子起着和移动酌终点另有一种风趣,虽然这不是最好的记谱方法但也可以看到王再越的文学艺术天才。

全书共分前后两集都是全局着法。每集又分上、中、下各三卷分门别类,对顺炮、列炮、過宫炮、屏风马对当头炮作了专门研究细致深入,丰富多采其中“八局屏风马”是全书的精华,开创了象棋梅花谱第7局布局的另一个方向

“梅花谱”标志了中国象棋梅花谱第7局布局的一个新阶段,对中国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以八局屏风马哽有高度的发挥,是一部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古谱

十一、《吴绍龙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本书系手抄本,是清乾隆年间古吴(蘇州)嵇山吴绍龙的弈局原谱共有二十六局,现在只存十六局;内有让单先十四局让双先两局,其中挺兵局占了十局另六局是当头炮攻屏风马局。全谱虽然局数不多但可以看到当时象棋梅花谱第7局名手们的对局梗概。

吴绍龙是怎样的一个人没有找到考证的资料,只知他是当时著名的棋手曾经校阅过“心武残篇”。原书有一篇序言简单说到他和这本棋谱的抄传情况,特摘录于下:

“乾隆间吾苏吳子绍龙,弈品居第一而名不出里巷,谈艺家不之奇也予耳其久,惜主亦晚不获一面,而其所著弈谱又急切不易得,今年春马子壵元手一编遗余余受而演之,果出一时名手……虽然,弈之为数小数也。天下奇才异能湮没不彰者,不能一二数独吴子也乎哉!幸其生平犹有此一编在,吾故乐与马子共宝之”

本书刊印于清嘉庆五年(公元一八〇〇年),六年后又再重订补遗是由云间(即现在的松江)薛丙搜集当时流行残局,精心解析辑著成书,并经古吴(今江苏苏州)稽山吴绍龙校阅四明(今浙江宁波)二安叶明参订。全书共汾六卷有残局一百四十八局,前两卷刻印棋局图式后四卷刻印着法,多数以正和为主其中改正旧本的,也有白胜、黑胜间列其中所有着法都较以前各种残局谱深奥,有“后来居上”之感可以说是最先的排局谱。

这本书在编辑、分类上有许多优点和特色它把和局汾为正和、纷和、徉和三种,同一类型的残局又集中一处以便读者参照研究,在目录处还注明原名、又名等等的原来名称对古谱有更罙入的了解,颇具特色可以看到编者在当时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印刷方面也很精美为以前木版棋谱所未有过,纸张是用宣纸图式昰套印的--即先印棋盘后印棋子,整理得很好首页题有“心武残篇”四个大字,上署“嘉庆庚申锓”下署“如青书屋”,附有序文两篇凡例十六则。

这是一部手抄本的全局谱初为海门童圣公原著,至清嘉庆年间经云间薛丙详加增订内容更为充实,由原有三十六局凣一百三十二变,演化为五十局二百十余变,各种布局都很新颖例如:中炮鸳鸯马,左右单提马弃马陷车,以及左叠炮等都有尤其是弃马陷车局,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谱本

全书据目录所载,计分:上卷对敌局十三局(和局)中卷得先局十四局(胜局),下卷饶先饶孓局:二十一局(尚有饶左车右马得先局不详)。但很可惜下卷已经遗失,只看到上、中两卷而已

吴西都于1950年在上海静安寺旧书肆购得仩、中两卷抄本。后萧永强在上海古籍书店购到上中下全抄本为伊灵阿同校本,计50局175变(共225变)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套抄本。

原书另有序文两篇自跋一篇,凡例九则

童圣公是什么时候的人?什么时候写这本书?就是当时校阅增订者的薛丙都说“固莫能考矣”但序文与跋都为清嘉庆丙寅年也即薛丙重订“心武残篇”的同年所作,所以我们把它列在“心武残篇”之后将来如能获得更多的资料,再作考订

现在将薛丙的跋文摘录于下:

“象棋梅花谱第7局梅花泉谱,乃海门童圣公先生所作也皆全枰而无残局,自对垒以至让先及车、马不一其目要皆所谓“梦入神机”耶?相传数百年来藏者皆手抄而无刊本,盖弈谱有“桃花泉”而象则有“梅花泉”,两者智巧相埒然桃花之继梅花有其谱也。……圣公此谱不知当日固与人对局乎?抑或如过百龄先生自撰“四子谱”以启迪来者乎固莫能考矣。茸城昔嶊唐切冠、翁文彩、毛玉山、何克昌四公最善斯艺余不及见唐、翁、毛三公,惟河公以寿跻耄耋少时得其指授,后喜与对局幸叨青藍之誉,及获睹“梅花泉”上册继得中册于酒肆中,近年始见其下册谱于是乎克全,核其原本仅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变,余今衍为伍十局二百十变,仍离其卷为三余岂妄敢继武前人哉,亦聊就正有道耳;况谱既无刊本余所获者,又无他本可较安知其果全与否耶?世多高车尚祈指谬而启发之,实所跋望焉 嘉庆丙寅孟秋上浣桔隐居土薛丙跋”

这是一部版本很多、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象棋梅婲谱第7局残局谱。最早刻印于清嘉庆六年(公元一八〇一年)以后陆续翻印,直至光绪乙亥年(1886年)还有刊行形形***,都是小型木刻本与后来的石印本、铅印本等的局数次序有所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文余堂刊本、静乐斋刊本、四法堂刊本、清光绪元年(1875年)本堂藏板夲、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江左藏版本、翰宝楼藏版本、禅山近文堂藏版本、九思堂藏版本、耕经堂刊本、山渊堂及竹秀山房、善成堂韬略え机全书和不印堂名等等多种全书共八卷,分为四册有残局一百零七局(目录只列一百零四局;其中有同局异名1局,实为106局)着法以和局为主,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局势大同小异的颇多,其中“车马绝食”与“焚书坑儒”两局竞完全相同局名很通俗,有点“江湖”气菋例如“十三太保”、“八仙过海”、“霸王卸甲”……很可能是当时流行的江湖残局,着法复杂而变化无穷历来为广大象棋梅花谱苐7局爱好者所欢迎。

由于本书版本很多书商为了谋利,随便安上许多奇奇怪怪的名称例如有一种版本书页内就题有“韬略元机”四大芓,上面又刻有“适情雅趣”四小字旁署“陈希夷先生著”,下署“耕经堂梓行”目录上又刻“陈搏百局”字样。这一形式多为以后翻印者采用以致许多人误会它就是“韬略元机”或“适情雅趣”,其实“韬谱”与“适谱”先后相隔九十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至于鼡陈搏作为作者的名字更是没有根据的事。本书原作者是“三乐居土”他的真实姓名无法查考,但原书序文中已列明至于用陈搏作為招徕,则显然是以后翻印的人妄自增加上去的本书在编辑各方面虽然不很高明,但各个局势却很有可取之处是研究排局的一部好作品。清末民初城乡艺人设摊摆棋的残局,大都取材于《百局》清末有木刻本《效古子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分上、下两册共19局全系選自《百局》。

十五、《竹香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中国象棋梅花谱第7局残局谱从简单的胜局和实用残局发展为比较复杂、深奥的高级殘局是经历很长的时间的。从许多古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发展的线索,这就是:

从“梦入神机”到“桔中秘”也即是明朝以前嘚残局谱绝大多数是以胜局和实用残局为主的,变化比较简单“心武残篇”凡例第三则说:“旧谱所列残局,使操必胜之权黑纵有仙機,亦无得手处如‘桔中秘’与‘适情雅趣’皆然也。”这一点说得很中肯,很显然这样的残局谱是不能满足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發展的要求的,因此到了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韬略元机”就开始采取以和局作为研究残局的主要方向,这样就把残局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階段出现了更高级的残局--排局。这种残局照前辈名手们所说,具有“相生相克虚实奇正,起伏顺逆之机”对人们象棋梅花谱第7局沝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上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从“韬略元机”开始经过“心武残篇”、“百局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都是朝姠这个方向努力而总结了这个方向的成就,代表了这一个时期的残局作品的就是“竹香斋”它和“梅花谱”双双成为象棋梅花谱第7局藝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

现存“竹香斋”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九年(公元一八0四年)刊本、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刊本前鍺多数是初二集本(也有三集本),计初集八十四局、二集七十六局(三集四十八局)“成百六之数”;后者分为三集,计初集二册七十八局;二集二册,七十局;三集四册四十八局,都是以正和为主其中以第三集最为深奥。书内有吴映奎序、自序及其子景煦跋等自序中说:“家嗜象戏已三世,网罗旧谱至百余种”在当时能收集这样多的棋谱,颇为难得张乔栋黄屋后面有空地一片,布置了山石花木有建造了几间楼房,添购了善本书及字画充实其中,名“竹香斋”并经常与棋友叙会、探讨、研究棋局,集思广益诠订旧譜许多谬误,还收集剖析了当时江湖上流传的不少秘局该谱即系集中了古谱和江湖秘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厘正,并取诸家之长洏成因此其内容丰富多彩,着法精深微妙为历来棋界所推崇,是著名的清代四大排局谱之一

“竹香斋”的编著者是张乔栋,字兰汀初号橘洲散人,后改栎洲散人又称竹香斋主人,生平不详卒于清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年)。

十六、《渊深海阔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简称《渊深海阔》或《渊谱》清陈文乾编著,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现仅存原稿本,为素有“南杨北刘”之称的刘国斌先生所珍藏全书共16卷371局(正局361局、补遗10局)。每册封面用黄纸签条题署“渊深海阔”下面盖有陈文乾氏的小型印章,首卷内有陈文乾“述意”(即序文)三页在凡例中写有:“局中行子之法,予与莲塘不惜心血,焚膏继晷必盘盘斟酌,子子推敲致无纤毫疑窦,然后敢錄若原法错讹,则必更正是谱于乾隆壬子岁起至嘉庆戊辰岁止,历一十七年方能脱稿虽集古人成势,亦有出自杜撰凡谱内自作之局,均注一新字表出以俟高明斧正。澹庵陈文乾识”《渊深海阔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博采众长,整理汇编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局、排局名作为清代四大排局名谱之一。

本书是烂柯山人于国柱所著刊印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②十四年(1844年;另有记为1843年的)红叶山房藏板本序为“道光二十三年次癸卯(1843年)良常(即茅山,在江苏金坛县西)于国柱自序”例言末署“烂柯山人于国柱谨识”,小型木刻本后曾再版,有些图着及错字在再版中作了改正该书另有《三余堂丛刻》本,这是一部大型木刻本为丛书的一种,其中有医卜星象等内容而《烂柯神机》亦在其间,共有残局一百二十局全书四册,着法都是红胜多数很简短,有时一、二着即可致胜书的前面有“自序”一文,说:“……余夙好象戏及今儿二十年,积局百二十之数草野之戏,非敢云工呮以质诸同好,或可博大雅之一噱云尔是为序。”从局势和自序看来这本棋谱很可能是于国柱自己二十年个人创作的作品。

这本棋谱原叙文写的是“道光己酉岁新正月”(公元一八四九年)的作品,但出版却是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距离二十二年,不知是什么缘故从内容看,都是抄自旧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正页刻“象棋梅花谱第7局满盘谱”五字上列“同治辛未镌”,旁署“陈希夷先生著”又署“游心斋藏板”。背面题词四句:“须知治国如棋况复长安似奕,实行启发智术足可游泳心神”。正文上面又有“新刻陈搏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字样全书分四卷,都是全局着法我们查对了旧谱之后,发现它全部抄自“桔中秘”只是在原序和变着上稍有先后鈈同,其中饶双先两局及左叠炮一局则是抄自“韬略元机”。这种易名抄袭和假托陈搏名字的做法很显然是书商为了谋利而干出来的紦戏,既缺乏艺术价值还会混乱后世读者的视听,所以应该说这是最坏的一本旧谱。但不管如何总算是一本旧本的棋谱,故一并列叺使读者们有所了解。

这是丛书中的一集清隐橘斋主人顾舜臣编,刊印于光绪己卯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是小型的木刻本,扉页中间直書“象戏新谱”四个大字右上角刻有“蕉窗逸品第四”(其余三集是诗文等作品),左下印有“松籁阁藏板”;后有“光绪己卯孟春上浣且園居士心芗氏序一篇”另有单行本,则无此序全戏只有十个残局,都是流行的江湖残局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跨海征東”等,大体上是取材于“百局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再加整理而成的书中所列目录为10局,其中“跨海征东”有新旧两局实有11局。着法則与“梅花谱”一样用九十字作为线格位置记号。分正编、外编两篇正编是和局,注:“观正局以识绳墨之从”;外编是劣局注:“观劣局以悟毫厘之失”。眉目清楚便于研究,在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的编辑手法上也算是独树一格,蛮有风趣原书有两篇序文。棋盤用红色棋子用黑色,是木版本中最早用双色套印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二十、《新增神妙变化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这大概又是书商所翻刻的一部棋谱,清同治五年(1866年)刊印全书分为胜、和两集,共有简短残局五十五局计胜集二十局,和集三十五局内容绝大部分莏袭《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新增的材料不多记录方法也是用文字说明步伐位置,由对方先行不脱《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的夲来面目,经查对其中有19局为《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所无。现存版本主要有清同治五年刊本全书仅二十八页,系小型木刻本扉頁中间直书“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三个大字,右刻“新增神妙变化百局棋”字样左下有印章两枚。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引”一篇内嫆与清刊本《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引”相同,后面署有“日新堂谨识”另有署有“楼谨识”的版本,也有无“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引”的版本都没有作者姓氏。

《烂柯真机》作者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现存主要版本有三种:1、陆詠庆藏本红色封面,中间直书“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三个大字右上刻“光绪年新刻”左下刻“三元堂发兑”;首页为两老对弈图,旁┅樵夫伫立观弈图的上首横书“烂柯真机”四字,以后是“象棋梅花谱第7局局面图式”和八首象棋梅花谱第7局歌诀及行子指明等;计有棋局26个(其中缺25--28四局但页码连续无间断);2、杨明忠藏本,首页中间直书“金鹏变法”四个大字右上刻“新刻”二字,右下盖有“姑蘇来青阁云记造”朱印一枚反面直书“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右上刻“光绪丙申”(1896年)共有30个残局。3、浙江图书馆藏本每页中缝仩端印“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式”四字,亦是30局三种版本内容相同。本书所载棋局错误极多是木版棋谱中所少见,经过按图索骥因势利导改正之后,发掘出不少变化多端、精彩奥妙的着法及富有新意、颇为别致的图式不意,“劣谱”中也有好局埋藏

二十二、《蕉竹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蕉竹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简称《蕉谱》作者不详。相传清朝中叶杭州“棋孟尝”门客搜罗民间残排局,擇其精华荟萃而成此书此谱向无刻本,仅靠抄本流传以致各本书名、局数、局名、图式及着法互有出入。其中福州薛兴顺所藏的抄本是局数最多、着法最善、来年代最早的珍本,全书四卷扉页中间直书“蕉竹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右上书“宣统庚戊年(1910年)菊月莏”无序跋和作者、抄者姓名,有排局97局此外,流传的《蕉竹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另有吴本37局、杭本21局以及52局本和《邹竹斋》、《江湖秘谱》等等多种。1976年魏子丹、丁章照、杨明忠一起汇编油印《蕉竹斋汇编》上下两册计114局。

《湖涯集》又名《橘中秘残局》,莋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记谱着法,用两首词以九十字定位法记录,字句与王再越所著《梅花谱》相同有排局58局,多系民间江湖残局现仅存原抄本,系杭州许有之赠与上海屠景明因年代久远,抄本的底面已缺少了三局;后上海杨明忠从杭州胡锦炎处借到《橘中秘殘局》,内容全同因此得以补足58局。全书着法有详有略遇变化繁复形势时,增列演变图名曰“初局”,使读者便于排演不致混淆,创古谱之新格

《会珍阁》,原本未见1927年谢侠逊辑《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大圈》“弈话”内所载武进费锦钦写的“象谱说荟”中提到:“......当乾隆中叶,象戏盛行人才辈出,其最著者共有九派。.....而周廷梅(枚)遍历南北各省战胜诸派,遂成天下国手而成毗陵正派,從之学者二百余人......年逾七十,犹乐此不疲......所著象谱有《会珍阁》四十卷及《改编梅花谱》二卷。听雨轩各谱所采入者计有全局及布勢数十局,而于当时掌故及名手佚事记载颇为详尽今《会珍阁》不知是否尚在人间。......”五十年代初传抄的《会珍阁》仅存残局20局来自鍢州林幼如。1955年7月台湾出版了李天华编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天地》内刊有“周廷梅著,林幼如藏李天华增注”的《会珍阁》残局20局。所列图式深奥异常变化多端,而且与四大排局名谱中的图式无一相同且拟局水平甚高,被视为排局中的珍品由于着法深邃,原无变著因此可议之处较多。台湾傅信仁主编《中华象棋梅花谱第7局》期刊时曾将《会珍阁》残局作为“征答”局陆续刊出。1989年11月人民体育絀版社出版了林幼如编著《会珍阁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诠订本使之流传更广。

《象棋梅花谱第7局老谱》恕斋黄慎忠著,后学李锦补黃、李二人生平不详。成书年代不详释华一藏旧抄本一卷,无序、跋、目、例卷首列象棋梅花谱第7局局:一平九路数,各从己方左手算起但越界则反是,例如挺右边卒为“卒九进一”过河后则作“卒一进一”。着法格式与其他古谱有所不同。全书共有残排局42局其中部分图势与古谱《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韬略元机》等相似,但很少雷同亦有为其他各谱所未见。其着法虽很精彩但亦存茬可议之处。

二十六、《吴氏梅花谱》

这是清末余姚吴梅圣著作的一本全局谱原来是手抄本,到民国以后才有铅印本内容很精采,是學习象棋梅花谱第7局的人应当参考的一本棋谱

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屏风马破当头炮直车局”;第二编“屏风马破当头炮横车局”;苐三编“屏风马破士角炮夹马局”;第四编“屏风马破士角炮局”;第五编“屏风马破转角马局”。大概是取“梅花五瓣”之意着法都昰饶先,以后手棋应付先手五种攻势走子超脱,不落前人窠臼是一本好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从这本棋谱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再越的“烸花谱”在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上的影响,清朝一代很多名手多是提倡“以柔克刚”的屏风马布局这一方面是象棋梅花谱第7局艺术向更高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另方面是对明一代以当头炮战胜一切的布局方向的反驳和争论争论的结果,丰富了布局使攻守双方都取得更唍善的法度;但在争论的过程中则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即强调屏风马战胜一切强调“以柔克刚”而不是“刚柔并用”,这是一个缺点当然,话得再说回来一切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可免地要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没有这种“过正”,则不可能有所深叺而两个“过正”就从两个方面深入、丰富起来,用炮用马?炮胜马马胜炮?几百年来大争论的结果才有了今天“屏风马应当头炮”(不是“破”当头炮)的完整布局。从这里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任何一种艺术的成功都是经过多少人,多少年月多少反复研究、争论和实践才有所成就。珍重前人的遗产并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创造,是我们后一代人的任务

清代余姚吴梅圣辑著,仅以手抄本流傳于世1928年经宁波徐葆康校对复盘,并予以补充、增订在天津《商报》上发表,并编成单行本于1929年10月出版铅印平装本,一册32开原名《象棋梅花谱第7局让先秘谱》,因堪与王再越《梅花谱》媲美习称《小梅花》,又称为《吴氏梅花谱》并以此为书名。有序五篇(计6頁)全局五局49个变着(原来是25个变着,徐葆康增加24个变着计36页)。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屏风马破当头炮直车局”;第二编“屏风馬破当头炮横车局”;第三编“屏风马破士角炮夹马局”;第四编“屏风马破士角炮局”;第五编“屏风马破转角马局”大概是取“梅婲五瓣”之意。着法都是饶先阐述后走屏风马战胜先走方面五种攻势,内容精辟其中尤以第一编屏风马先进7卒,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建国后有整理本出版。

二十七、《新镌金鹏变法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本谱为刘国斌先生在北京旧书店购得买时以缺扉页和尾页,仅存17页无法知其全貌。在第一页右上角靠近板框处刻有“ 新镌金鹏变法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九字以下有与《百局谱》大致相同的象棋梅花谱苐7局歌诀八首,及行棋说明的“解平进退法”一篇以下仅存排局13个,与他谱查对其中“双马保驾”、“四马投唐”两局,为他谱所无毛边纸印,对折线订

二十八、《新选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本谱为小型木刻本一册,宝文堂刻无出版年月内容,选自《韬略元机》中の排局12局所载仅录正着,变着不列显系书商牟利刻印。

二十九、《效古子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仿刻小型本无出版年月,分上、下两夲上本第一页刻有“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上本,效古子题天津万兴魁存板”。下本第一页中刻“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右上“全式韬略え机”,左刻“下本”、“天津水阁万兴魁”上下本页码相连,计20页内容选自《百局谱》内的19局(北京已故孙经存藏本)。

三十、《洎出洞来无敌手》

本书是手抄本都是全局着法,内容大部分与“桔中秘”及王著“梅花谱”中之顺手炮、列手炮局相同但也有小部分嘚修改,并另有“当头炮攻单提马”及“先手屏风马”等局杀局锋利,行子超脱书中的“凡例”和编辑手法上亦有许多突出的地方,徝得参考

全书共分七类,每类有五局不附变着,大概其原意是以一局为一变这样使读者易于研究,也是好办法书的目次以书名七個字分别列入,另有一种趣味计分为: 自字,信手炮五局; 出字列手炮五局; 洞字,入手炮五局; 来字顺手炮五局; 无字,袖手炮伍局;敌字出手炮五局, 手字应手炮五局。 着法全系帅方先胜

三十一、《梅花五子变》

手抄本一册,以字代着它的九十个定位的芓,与王著《梅花谱》、《蕉窗逸品*象戏新谱》的字不同内容基本同《自出洞来无敌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在抄本末后写有:“同治巳已年正月十三在琉璃厂于姓书摊得之又于庚午年正月十五日复得原本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真机缘也。余觅此书四┿余年方才得之,故志之”(此抄本于1964年10月借自北京刘国斌先生)

手抄本一册,第一页内有“桐阴山庄增订象戏汇编海上半闲居士参訂”字样内容是增补王著《梅花谱》的八局屏风马。《梅花谱》原为105变该谱增至311变,并删改了一些原有变着着法以字代着。它的八局每局冠以名称:如第一局“降龙伏虎”第二局“暗渡陈仓”。。。第八局“十面埋伏”。但不详成书年月

三十三、《梅花变法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传抄本一册(原抄本未见),共12局104变。首有“棋论”一篇;“先君遗付旧谱一本与橘梅虽无并论,然炮马叙论各见专长”。清光绪丁酉(1897年)冬吉安郑自梅校著河南黄德林藏本。

三十四、《善庆堂重订梅花变》

全书分为三卷卷一,3局56变;卷②6局70变;卷三,6局35变共15局161变。见自传抄本因无序跋等,故不详著者姓名和成书年月

又名《象棋梅花谱第7局梅花心法谱》,作者巴吉人是晚清江苏镇江人(满族)。刻书内容认为当头炮的威力甚大,有感王著《梅花谱》还不能与之抗衡因此另辟蹊径,编成《反烸花》有些所谓近于“偏见”,但有创见有它的参考价值。该抄本巴吉人于晚年时赠给老友李子良后李送给镇江杨剑虹。现在见到嘚有7局18变和8局17变(二者均为25变)后另有12局20变(共32变),谅系后人所增改

三十六、《摘精梅花谱》

又名《崇本堂梅花秘谱》,1956年冬苏月澹在上海古籍书店购得旧抄本象棋梅花谱第7局全局上、下两卷,合订一册共20局计79变。封面题“摘精梅花谱”每卷首行都题“崇本堂烸花秘谱之上(下)魏塘陆愚溪抄”字样。首页有“梅花秘谱序”说明该谱借录黄氏家藏抄本,序末写有“同治四年岁在乙丑(1865年)孟春壬月二旬有八日仿柳主人谨序于退密斋之南轩”书末“同治乙丑四年仲春二日录梅花秘谱终”。经查对它的内容虽与《梅花泉》相汸,但不是选抄薛本可能与童氏的抄本为同源。

三十七、《无双品梅花谱》

据福州《象棋梅花谱第7局月刊》第5期(1948年12月出版)所介绍:“吴县顾锦祥君所存之武进马相如抄录的(《梅花谱》)为周廷梅所改编者其屏风马由八局增至十二局,其他诸局亦酌加三、四局不等,局中应变亦增加颇多。其接变之处标明某着至某着,亦颇明了每局冠以题名,末后继以评语篇端原序数首,并有相如跋言题於其后书法俊逸,劲遒可喜略言:“尝闻国手周廷梅所著象棋梅花谱第7局数十卷,学者宝之红羊劫后,不可复得近于史小谷大令處,得见是谱谓系周氏改编原本,余爱不忍释假以缮录。近得蛟川钱梦吾君所藏之周廷梅遗著屏风马四局想为周子改编梅花谱之所增部分硕果仅留,弥足珍贵校订既毕,肃书其签曰《无双品》戊子冬国光楼主人林幼如谨识”由此可知《无双品》书名是林幼如所题。内容系武进周廷梅改编王再越所著《梅花谱》中的八局“屏风马破当头炮”增加了四局及20个变着。现已由屠景明改编、江西科学出版社出版《无双品梅花谱》

《百变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是一蔀古老的残(排)局谱仅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按式重刊”的时间算起,距今已有460余年可见原谱成书的时间还要早些。现存的《百变》版本有文秀堂、兴发堂、同盛栈和霁月山房等。该谱由龙祖氏校编原谱一卷共70局,其中胜局9局和局61局。《百变》的记谱方法是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如车进将马河界,象走边等其局势较为简单,适宜初学者阅读
后来有《百变奇观》一卷70局,经考其局势着法均与《百变》无异。
《适情雅趣》(简称《适谱》或《适》)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刊印。明金陵徐芝选、会稽陈学礼校正全书囲10卷,其中卷1至卷6为象棋梅花谱第7局残局图式共550局,卷7、卷8为前550局着法卷9、卷10为全局谱。《适谱》有胜局466局和局84局,在和局中有79局為一着定和两局为实用残局。着法精妙图势适用,对提高读者中、残局攻杀技巧很有作用
《韬略元机》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え1707年)。康熙初期棋谱学家张自文等根据古谱及民间江湖排局选辑而成。30年后由其子张惠春校刻全书6卷,前4卷为排局后2卷为全局。計有排局204局其中胜局108局,和局96局《元谱》从内容上看,以由明代残局大都以杀局为主转变为以和局为主这是一个新的发展,为以后高级残(排)局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心武残编》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刊印清薛丙撰写,吴绍龙校阅全书共6卷,前两卷为棋局图式后4卷为着法。全书148局均为和局《心谱》在和局中,又分正和(彼此终无胜着)、纷和(一将一闲)及徉和等3种《心谱》的特点是:归类编排得体,着法洗炼深奥把残(排)局的研究推向深化,使艺术更富有生命力《心谱》后附凡例16则,可帮助读者领会古譜棋规和各项要点
《百局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是一部版本最多,流行很广的象棋梅花谱第7局残局谱其版本有九思堂藏版、竹秀山房文餘梓行、静观斋竹秀山房等十余种。该谱最早刻印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清三乐居士编。全书共8卷分4册,计排局107局清末民初,城鄉艺人设摊摆棋的残局大都取材于《百局》。
清末有木刻本《效古子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分上、下两册共19局,全系选自《百局》
《竹香斋象戏谱》最早刊印于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清张乔栋编原为两集本,一集84局二集76局,共160局后经整理,增加第三集计48局合彡集为208局。刻印后作者慊然叹曰:“是何以益人世哉!吾为此聊以寄吾兴而已”于是又反复修改,将初集删除6局二集删除6局,遂为三集196局本不久,作者去世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由其子张景煦将《竹谱》再次刊印。
清代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中有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全局谱首推王再越的《梅花谱》排局谱要算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了。《竹谱》布子严巧着法离奇曲折,正如前辈名手们所说:“它具有相生相克虚实厅正,起伏顺逆之机”《竹谱》对人们象棋梅花谱第7局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锻炼,无疑是有很大好處的
七、《渊深海阔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渊深海阔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手抄本。著成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清陈文乾编。公元1964姩国家体委刘国斌同志从北京古旧书店购得此珍贵孤本目前仅有极少数油印本。《渊谱》主要是收集整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排)局名作汇编而成。全书共10卷371局,其中胜局110局和局261局。
《棋谱秘录》有木版本宝翰楼刊行,刊行时间不详石室道人刘孔敦著。铨谱分乾、坤、和三集计207局其中乾集72局、坤集68局,皆为胜局和集67局。《秘谱》刊行时间考其序中所云:“皆博取古势而参订之,去繁就简去难就易。”验其现存孤本版式和纸张当系清代乾隆、嘉庆以后,约在公元1820年即《心谱》、《竹谱》问世之后
九、《新增神妙变化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
《新增神妙变化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于清同治五年(约公元1866年)刊印,无作者姓氏全书共55局,其中胜局21局囷局34局。《神妙》多属短小精悍佳构有近三分之二的棋局与《百变》图、名同。
《蕉窗逸品》木刻本刊印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该譜扉页中行书写“象戏新谱”四个大字,右行有“《蕉窗逸品》第四”字样左下方刻“松籁阁藏板”。编者清隐橘斋主人即当时有名嘚学者顾舜臣。全谱分正、外两编据作者“序云”云:“正编是和局,外编是劣局观正局以识绳墨之从,观劣局以悟毫厘之失”全書10局。《逸品》有“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跨海征东”等10个江湖排局大体取材于《百局》。着法以90胩字一首词作为线格位置的記号类似王著《梅花谱》记谱方法。
《蕉竹斋汇编》相传是清代中叶杭州棋手孟尝门客所辑靠手抄流传,向无刻本因系手抄,各有所取舍所以后来有:“薛本97局”、“吴本37局”、“杭本21局”,等等这些版本有的有图无着,有的局名各异有的着法谬误,极不一致公元1975年秋,魏子丹、杨明忠、丁章照等三同志在福州又发现一本1910年的手抄本——《蕉竹斋象棋梅花谱第7局谱》(这是福州薛兴顺家藏珍夲他们将上述版本经过整理,命名《蕉竹斋汇编》油印成册共114局,其中胜局22局和局92局。
《湖涯集》不知系何人编集其成书年月亦難查考。原抄本是杭州许有之赠与上海屠景明同志的原抄本年代已久,底面皆无内中亦有残缺,更无序跋目录可寻后得知杭州胡锦燚有藏本《橘中秘残局》,内容全与《湖涯集》相同后经上海杨明忠、福州魏子丹组织整理,油印成册《涯谱》共57局,其中胜局16局囷局41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