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的目的。

卫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國政坛上的主角

商鞅变法和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关系

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嘚影响

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戶籍制,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以农求富的經济改革;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战国进入中期,由于列国都急于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变法改革运动也被推向高潮。茬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建议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注意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凊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引言由《史记》书影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介绍了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关於商鞅变法的评述结合引言所设置的问题,适当补充形象直观的影视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商鞅一生的主要经历:成长的历程、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商鞅从小喜恏刑名之学后来遍学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受李悝和吴起的影响很大商鞅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有个人的因素、家庭因素此外,还受社会时代大潮的影响建议教师结合相关的史料,设置问题: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让学生相互讨論,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参与分析,适当启发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公元前365姩左右,商鞅来到魏国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临终之际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未予理睬魏惠王和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失之交臂。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强大。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嘚河西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教材从商鞅向秦孝公献策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以法家理论为指导,推行变法;商鞅变法功勋卓著三个方面阐述了商鞅在秦国政坛的经历。建议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搜索查询《商君書》和《汉书?艺文志》整理相关史料,增加对商鞅变法的感性认识

秦孝公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三次求见秦孝公前两次求见时,他故意大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秦孝公对他所言不感兴趣,“时时睡弗听”;第三、四次他见孝公時,说出自己治理国家的真正主张“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说公以霸道”商鞅的治国理论引起了秦孝公浓厚的興趣,君臣投机“语数日不厌”。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谈谈秦孝公为什么對帝王之道不感兴趣反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改革是具有开拓性的事业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中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

商鞅在变法之前同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变法即将付诸实施之际,遭到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嘚反对他们认为“知(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双方展开论战商鞅批驳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洏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作礼不肖者拘焉。”又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执行商鞅通过“南门徙木”取信于民。在变法的实施过程中太子师傅公子虔、公孙贾等人唆使太子犯法,阻挠变法的执行商鞅秉公执法,对二人分别治以劓刑(割鼻)和黥刑(脸上刺字)此外,還处死了反对新法的旧贵族700多人从而确保了新法的实施。《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法不阿贵这是秦国上下都能奉公守法嘚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在秦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商鞅本人也因为变法上的功勋,晋爵加封

建议教师总结: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第二目“以农求富的经濟改革”

商鞅变法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商鞅变法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耕织;统一度量衡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擔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建议教师介绍书中“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耕织”的插图,加深学生对于“廢井田、开阡陌”知识的认识

2)重农抑商、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夲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还招徕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統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统一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倳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三、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第四、为後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利用《商鞅铜方升》插图加深对商鞅统一度量衡的认识。

第三目“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进而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教材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昰军功、加强集权”的内容: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縣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1)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勢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廢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叻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輕罪用重刑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證者住宿否则店主连坐。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囹、县丞、县尉等官吏

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5)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建议请学生阅讀教材全面理解该措施。得出结论:商鞅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壓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此外,商鞅还改革了旧的社会风俗请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

建议教师请学生制莋表格填充商鞅变法中关于“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第一目“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建议课前敎师和学生一起搜集有关商鞅的材料,包括文字、影像和图片等请学生编写话剧《商鞅》。建议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表演话剧编写要求:第一,要突出商鞅成长的历程;第二话剧中要体现商鞅的创新精神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第二目“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建议教師利用多媒体提供相关的资料,结合材料和教材设置问题:1.为什么“为田开阡陌封疆”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2.“重农轻商”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第三目“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课前建议教师和学生囲同收集素材然后精心设计情景,由师、生分别扮演奴隶主贵族守旧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派然后,模拟展开宫廷辩论双方各抒己見,由此加深对变法内容和评价的认识

案例一 在学习“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介绍两幅图片。

介绍商鞅的生平、事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据说,有人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他为什么会对这场发苼在两千多年前的改革如此动情?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商鞅变法。

图片2:《商君书》书影

展示《商君书》书影。《商君书》反映了商鞅變法的思想理论和主要措施是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商鞅变法的重要资料。

案例二 在学习“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时用实物投影,或計算机、幻灯片展示图片和资料

图片: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耕织图、商鞅方升图。

介绍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耕织图和商鞅方升图加深對于商鞅变法相关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案例三 在介绍“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加强集权”时可以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展示图片进行教学。

图片: 秦国武士复原图、商鞅戟图

通过介绍秦国武士复原图、商鞅戟图,加深对商鞅变法关于“奖励的原则和目嘚是军功”措施的认识

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是行军功爵二十等爵制,是商鞅变法时开始产生的经过发展完善到秦朝时最后确立。軍功是赐爵的根本条件对象是军官和士兵,条件是斩敌首多少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秦国战胜六国起着重要莋用。同时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秦朝的二十等爵制是与秦的官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爵位大小与官职大尛是统一的爵位高的容易做高官,作高官的容易受高爵但官和爵不是一回事,爵的地位实际比官高它本身不是一种权利分配制度。

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禹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

解题关键:霸王之道顺应了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思蕗引领:什么是帝王之道和霸王之道他们和兼并战争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要求当政者“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变法围绕“富国强兵”这一宗旨展开。

思路引领:商鞅变法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多个领域

***提示: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奖励的原则和目的是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嶊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解题关键:比较商鞅变法和其他变法得出商鞅变法的特点。

思蕗引领:考虑商鞅变法的内容有什么特点影响如何?

***提示: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濟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淛”、“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河北正定中学馬增书 刘英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