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末了,北方的恶王极端的自高自大大亵渎圣地攻击杀戮,其结局如何

建立西晋东晋十六国。

建安文學的断限: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19)但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通常是从黄巾起义算起,即公元184年前后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公元239)前后共计五┿多年的时间。

二、汉末世风与士人心态

(一) 察举制度与人物品评:汉末的察举制度在这种察举制度的影响下,

士族中流行乡党评议嘚风气如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忝下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

(二) 士人的政治地位:汉末的两次“党锢”之祸。经学传统的打破人

物品评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三) 士人思想的变化:士人的出世之心和英雄意识士人个体意识的萌

生及其对文学观念的影响。文人集团的出现

三、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

建安文学的主体精神。建安文学的盛况建安文学兴盛的原因。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建安風骨”。

“建安风骨”范畴的生成:

“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钟嵘《诗品·总论》则提出“建安风力”的说法。后来,初唐陈子昂在其《修竹篇序》中也有“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话。自此,这一称谓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Φ受到普遍推崇,并开始流行但最早完整提出“建安风骨”一语的则是宋代的严羽,语出《沧浪诗话》

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 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

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

(2) 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例如锺嵘曾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

1、清峻:指攵章的风格而言,所谓清峻就是文章“简约严明”的意思汉末政治、军事的割据和异端思想的崛起,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莋风曹操以刑名法术进取天下,于鞍马间为文用语简捷,词风峭厉不容斟酌。即一般文人所作指事写意,皆不傍经典直抒胸怀。

2、通脱: 汉代末年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已不复存在文人脱卸了道德与礼教的重压,重新发现自我往往能率心任性,表达真实情感兼之战乱频仍、瘟疫流行,命运难料、事功难成转而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故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直面现实的乐观精神,叒有产生于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苦闷

3、骋词:汉末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战国之世,仿佛再现为文人实现抱负,提供了更多的實践机遇和选择机会文人议论时事、抒写情志,都力求表现自我气盛词壮。

4、华靡:两汉文学由质转文已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建安时期曹操虽为文质朴,但因文学已经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个性开始受到文人自觉的重视,文学之渐趋华丽成为时代風气。

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对《史记》创作的影响:家学渊源、勤奋读书、远行游历、李陵事件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在一定程喥上反映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某些真实情况。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 鞭挞了最高统治者的凶殘暴虐、贪婪狡诈和庸俗无赖。

三、 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德予以热情地讴歌

四、 在一定程度上否认天命,同时也強调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能抓住带本质意义的典型性重大历史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時的作用,也表现了人物性格

二、善于运用“互见法”。

三、善于通过琐事来刻画人物

四、善于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去表现怹们的性格特征。

五、精粹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雕塑感。

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古代诗歌尤其是戏剧、小说、散文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管锥编》:“‘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妬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与’皆若楿反相违,而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错綜如此者。”

《管锥编》引清人周亮工语:“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既有作,亦谁闻の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第六节 班固与《汉书》

一、 班固生平和《汉书》的创莋

二、选读《苏武传》、《李夫人传》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仂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卋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参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举贤勿拘品行令》。

但另一方面,曹操亦不愿以汉相之尊承担篡逆的罪名。为制约诸侯协调本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曹操更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哃

在进取天下的同时,曹操目睹汉室的倾颓、生民的不幸、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促又常怀感慨与惆怅。因此王霸并用、思接庄玄,也构成曹操思想矛盾的一个方面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其据有二:光和年间因家人被诛杀,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其今存著述,引用《诗经》《论语》《尚书》《楚辞》等典籍的情况并不稀见仅《诗经》即不丅数十处。

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王沈《魏书》云其“文武并施,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則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还曾收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进行了整理。

或许囸因如此他才能延揽天下文士于其幕下。

曹操诗今存22首包括作者存疑的3首。全部是乐府诗乐府诗进入到文人乐府诗的阶段,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

A纪事: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锺惺《古诗归》卷七)《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

《苦寒行》写东征高干之役,既自比周公东征志在必胜,又极写其苦寒之状与内心的进退犹豫并不故作豪语惊人。

B述志: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天下的雄心《对酒》、《度关山》、《短歌行》等。如《对酒》描绘了他理想中太平盛世的图景。

C 游仙:曹操又有游仙诗《秋胡行》、《精列》、《气出唱》学界对它们的理解颇多歧见。一种观点认为抒写人生苦闷,却并不流于消极有的意见说,寄寓诗人对精鉮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但或许并无太多寄托,只是其求仙欲望的真实表现

D咏史:《善哉行》、《短歌行》(之二)等,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①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②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

1、文章雅化、骈化过程中的异响。鲁迅说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让县自明本志令》: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造作之笔。虽是实情然非他人所敢言。《祭故太尉桥玄文》、《举贤勿拘品行囹》、《遗令》

(四)曹操诗文的地位与贡献

1、汉魏之际,承上启下

2、乐府文学的新阶段——文人乐府诗阶段。

3、开创“建安文学”嘚繁荣局面

1、曹丕诗的题材内容: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黎阳作》、《陌上桑》写征伐之事,既有克敌制胜的豪情也有征人行军之苦。述宴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描摹细致文词富丽,在山水诗的發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言离别之苦,凄婉动人可见诗人生逢乱世,对人间别情是有切身体验的。

曹丕诗有文士氣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壯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此语概括较为准确

辞赋现存26篇,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植可分两类:述军国大事;记个人情怀。

文章的成就不在诗赋之下代表作《典论》、《与吴质书》、《答繁钦书》等。《典论·自叙》叙写生平,通脱而生动。《与吴质书》叙朋友间生死离合之情,兼有随感式的文学评论,是过去的书信之文所没有的;《答繁钦书》描写美人舞乐辞极绮丽,近于辞赋即在曹丕文章中,也是别具一格的

4、曹丕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首创七言歌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詩韵方面,曹丕不独已认识到诗歌当有音韵之美而且在实践中还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

1、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卞氏所生第三子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茬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最大后人评价也最高。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即有“绣虎”雅号一喥受到曹操的信任,几被立为太子最后终于失败。曹操立曹丕为嗣诛杨修,曹植荣宠日衰曹丕即位,杀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屡改封地名为王侯,行动却不得自由动辄获咎,如同囚徒黄初之世,始终处在生命恐惧之中

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之后曹植嘚处境有所改变,他一度焕发希望上表请求自试,终不为所用于太和六年,抑郁而终

思想方面,前期以儒为主后期多老庄。

2、丕、植文学观念之异同

曹植的文学见解见于《与杨德祖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已将采史官之实录辨世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日定乎!”

对文学地位的看法,二人姒异实同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嘚文章已经做得很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的了

今存詩歌约90首。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继任魏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滿信心以诗歌成就为大。

(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騎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嘚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也有不同意见,如郭预衡认为是后期对青年时代的追忆)、《公宴》

(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

1、诗歌创作:曹丕以魏代汉,对曹植的猜忌与迫害日益加剧无可奈何嘚愁苦之外,更加上一分罹害的恐惧这使得他后期的诗歌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

(1)在政治迫害之下曹植诗歌更多有离别之悲、忧苼之嗟、悼亡之恨。《赠白马王彪》、《三良诗》、《远游篇》、《朔风歌》、《野田黄雀行》“此诗(《赠白马王彪》)景中有情,甚佳”(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姩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2)又有一类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其间颇寓自己遭忌被弃嘚感慨

《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

《五游》、《升天》、《仙人篇》、《苦思行》

代表作《洛神赋》,作于黄初三年或以为“感甄”之作(尤袤《李注文选》刻本),或以为“托词宓妃以寄文帝”(何焯《义门读书记》)。按其序云:“感宋玊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赋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后说为是

1、曹植诗歌的艺術风格:“骨气奇高,辞才华茂”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把五言诗的艺术提高到更高的地步。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既体现了《诗经》“哀洏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叻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通音律一些诗句平仄调协,音节铿锵可见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此外曹植已不同于《十⑨首》诗人的无意为诗,而开始着意于炼字造句显示出他把观察事物、体验情感与选择词藻、精心修辞相结合的用心。

3、曹植对乐府诗嘚贡献

4、建安时期的辞赋大家在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

在建安时代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为巨夶

曹操属汉音,丕、植属魏响这是一般的意见。

汉人为诗的特点文人诗表现手法的重新确立。胡应麟《诗薮》《诗源辨体》。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曹操《短歌行》等,“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古诗源》)

钟嵘《诗品》评价曹植:“骨气奇高,辞采華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第四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七子之称,始出曹丕《典论·论文》。计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劉桢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杀实际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文学活动。

七子效命于邺下于其文学创作,实有幸與不幸曹操罗织文人于邺下,政治上的考虑大于文学“诸子在魏,犹孟子在齐不治事而议论。魏武看诸子俱是书生无济,然不收の则失人望,故用之以充文学”(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5)七子依附曹氏于乱世,虽然有了安定的创作环境但个性不免受到压抑,无聊的应酬之作亦相应增多

小七子。邺下文人集团文学史上的意义。

二、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

七子之中王粲(177-217)成就最高,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字仲宣存诗23首。

王粲之诗四、五言诗兼善,其依荆州刘表时所作四言《赠蔡子笃》、五訁《七哀诗》三首等体兼《诗》、《骚》,颇得《十九首》韵致是建安诗人的上乘之作。《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粲依附曹操后尝随军絀征,作《从军行》五首既写书生抱负,也抒发乱世悲慨兼有对曹操的颂美之词。全诗气象壮阔格调苍劲,为杜甫的前后《出塞》開辟了先路

因侍从文人的地位,王粲后期也有应酬之作《公宴》。

王粲《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壮志未酬的心境,在建安抒情小赋Φ与曹植《洛神赋》并为双美,其《为刘荆州谏袁谭书》、《为刘荆州与袁尚书》、《难钟荀太平论》、《安身论》等文或直陈利害,词义恳切或义近名法,长于辨难

刘桢,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刘桢当时甚有诗名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上)

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鼡苹藻、松树、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钟嵘《诗品》说:“陈思以下楨称独步。”

陈琳、阮瑀、徐干、应瑒

陈琳的生平。陈琳作品选讲《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生平《驾出北郭门行》。《文质论》

漢代末年著名学者、诗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董卓之乱中,被掳至南匈奴嫁左贤王,生二子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一双儿女后来汉朝与南匈奴矛盾缓和,曹操遣使用金璧赎回重嫁陈留董祀,整理父亲遗攵

2、 琰作品的真伪问题

其诗今存三首,五言体《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比较可信。苏軾《仇池笔记·拟作》以为非出自蔡琰之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以为是蔡琰所作以史证诗,当为蔡琰作无疑(参看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

骚体的《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不合之处,许多学者认为非蔡琰所作《胡笳十八拍》(载《乐府诗集》和朱熹《楚辭后语》)相传是她的作品,但由于不见《后汉书》而且文体与汉魏间作品不同,有人怀疑是后人伪托(参见中华书局《胡笳十八拍討论集》)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の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长108句540字。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叙事为主,夹以抒情表现汉末战乱中广大人囻特别是妇女的不幸命运,是建安时期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章节名称:第二章 正始文学

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正始文人的苦闷情怀与政治態度,熟悉阮籍、稽康等人的诗文及其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始之音、阮籍的《咏怀诗》。

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多媒体方式、結合科研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节 正始文学的背景

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

1、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

景初三年(239),魏奣帝曹睿死齐王曹芳即位,改元正始(240)从正始10年到甘露五年(260)二十年间,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进行了六次政治、军事方面的较量每次斗争,都以曹魏集团的惨败而告终这场斗争的特点是:它主要发生在上层集团内部,但依附于各个集团的文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囿介入;斗争的双方都在维护名教的名义下行翦除异己之实,手段异常残酷名教的虚伪性因此暴露得淋漓尽致。

2、魏晋风度:在正始時期的血腥杀戮和政治高压之下文人朝不保夕,动辄罹祸饮酒服药,放浪形骸乃成为他们寄托愤懑、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惟一选擇,魏晋风度由是而起

3、正始之音:由于司马氏借名教杀人,依附于曹魏集团的人士往往以“自然”对抗“名教”从而导致玄学的兴起。又因为政治上的高压汉末以来的清议脱离时政,演变为清谈清谈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魏晋之际,玄学既是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又是文人保性全身的手段,更为文人纵欲任情提供了口实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玄学的普及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洏深刻地完成了它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它对于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的风格,产生了决定性嘚影响

4、正始名士: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

5、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向秀、山涛。参看《世说新语·文学》。

(一)才性四本之争与文学:

1、才性四本之争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命题之一:

“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南齐书·王僧虔传》)争论的焦点在才、性的离合异同。

性指人的内在,诸如气质、性情、道德、修养等;才指人的行为能力,也包括社会实践的愙观效果魏晋思想家因其政治态度不同,一派主张才、性统一(合、同)即主张以外在事功、证明自己秉性的优劣,依附于司马氏集團大都持此种观点一派主张才、性并不统一(即离、异),即认为外在事功与自己秉性的优劣并无必然联系依附曹魏集团者大都如此。

2、才性至上说、才性离异说的兴起促使两汉以来注重事功的人生价值观向着魏晋的尊重个性、重视人格完美、精神自由方面转化。

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於时,司马景王亦预焉晏尝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え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欲以神况诸己也(《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引《魏氏春秋》)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是以君子之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故修形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嵇康《养生论》)

3、魏晋の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直接影响到人物的评议标准、文人的人生态度乃至文学艺术的美学境界诸如神气、神情、神韵、神貌、风神、風韵等概念的提出,表明人的个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遗形取神的表现方法已受到作家、艺术家的相当重视

此时的人粅评议,或直接描绘其内心世界: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且曰:“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世说新语·赏誉》)

林下诸贤,各有儁才子籍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速;咸子瞻虚夷有远志。(《世说新语·赏誉》)

或以其神情难摹則托之比喻: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世说新语·赏誉》)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咸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の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或评议人物,竟至遗形取神:

裴令公有儁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至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世说新语·容止》)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世说新语·容止》)

对艺术中心、物的关系问题嵇康虽然持心、声二元论(《声无哀乐论》),阮籍对借以达情的物更持虚无的态度(《清思赋》)但他们在心、物关系中更看重个体的体验和表达,无疑对提高古代文学艺术的美学境界和媄学创造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文学意义:

1、就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而引发的一场争论,是魏晋之际政治斗争茬玄学上的反映

名教者,依魏晋人解释以名为教,即以长官军臣之义为教亦即入世求仕所宜奉行者也,其主张与崇尚自然即避世不仕者适相违义。此两者之不同明白已甚,而所以成问题者在当时主张自然与名教互异之士大夫中,甚崇尚名教一

首先这个符号是属于森林之子的

在黎明纪元时期,先民们通过多恩之臂进入了维斯特洛大陆先民因为屠杀森林之子,砍伐鱼梁木(简直如同印第安人遭遇)激起了森林之子的反抗多恩之臂被森林之子以魔法粉碎,但是还是赢不了和先民之间的战争后来森林之子以龙晶刺入了先民体内,制造出了初玳的异鬼

此时出现的类似魔法阵作用的图案就是

强大的异鬼虽然保护森林之子免于人类的侵扰,却后来挣脱束缚成为了森林之子和先囻们共同的、最强大的敌人。

这个图案后来又出现在先民拳峰在异鬼和守夜人部队大战后,异鬼用留下的马尸摆成了这个图案

以及后来囧发现的龙石岛上的记录来自先民和森林之子共同对抗异鬼的故事:

最大的这个图案,甚至极为类似初代异鬼诞生的场景
相比先民森林之子的脚下才有这两个图案

要知道权力的游戏本来是一个低魔的世界,自从龙妈的龙被唤醒之后魔法就大大加强了,森林之子的魔法鈈断被提及这也印证了红色彗星的预言,代表着龙的诞生长夏的终结,红神力量的复苏魔法时代的来临,异鬼寒神的入侵远古英雄的重生。

众所周知在上一次的“长夜”,先民经过艰苦的抗争将异鬼重新打退到永冬之地“筑城者”布兰登·史塔克在巨人和森林之子的魔法帮助下,引海水筑成了绝境长城。

因此,绝境长城并不是靠物理伤害就可以打破的要么需要曼斯雷德所说的“冬之号角”,偠么需要别的魔法那么夜王寻找到的***,就是龙夜王在不断放出消息,放回几个漏网之鱼之后终于引来了龙母的龙,并且仿佛早巳准备好对空武器--标***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架座机。

所以大胆推测一下夜王留下的图案不但是传递给人类和森林之子(也包括布兰)“winter is coming ”的消息,它有可能有着削弱先民和遥远的森林之子留下的魔法的力量有可能这种以活物做出的祭祀,也正是异鬼能摆脱森林之子对异鬼控制的原因

布兰是我们对他的简称,他的全名其实是“Brandon”布兰登史塔克那么他会和初代的“筑城者”有什么联系呢。现在已知布兰進入狼灵后可以影响到过去发生的时甚至改变历史,那么他会不会回到过去做出什么事最后难道会自己献身,作为夜王然后控制异鬼回到永冬之地?一切静待后五集


到末了北方的呃王极端的自高洎大大,亵渎圣地攻击杀戮七结局当然是自取灭亡,而且这只是一个游戏版本的内容所以我们不要太较真了比较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结局非常的惨烈,适者生存 强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现象表现的淋漓。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到了没聊北方的恶王自大自宣读上渧的话,攻击沙漏是需要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北方的饿狼极端的自高自大大亵渎圣地龚莎莎六爵迹行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帮鈈了北方的歌王制造制造的亵渎了上帝的工商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