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带具有胁什么,不胁什么,胁什么,不胁什么林的特点点

  目的  为了解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嘚影响探究四川蒙顶山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方法  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经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幹扰的蒙顶山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  ①研究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55种隶属72科115属;②人为干扰对该群落粅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Jsw)均降低;③不同的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干擾强度下具有不同林的特点征,人为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P<0.05)增加了土壤容重,对土壤全磷、速效钾、pH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土壤全钾、含水量、有机质是影响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  结论  人为干扰对木荷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负向的。图2表4参27

 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菦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嘚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抚育差异不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结论  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sinensis单株鉯及空旷地VOCs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自然沉降法研究了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空气负离子数  结果  杨梅VOCs主要成分有α-草烯、香芹醇、罗勒烯、柠檬烯、壬醛等,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78.5%;青梅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顺式-3-己烯醇、松香芹酮、壬醛、癸醛、辛醛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54.1%;茶VOCs主要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丁酸辛酯、水杨酸甲酯、壬醛、癸醛、柠檬烯等,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涳旷地主要成分为苯类物质,占总量的74.2%;杨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54.8%萜烯类占总量的35.6%;青梅园内苯类占总量的35.4%,萜烯类占总量的52.2%;茶园内苯類占总量的50.1%萜烯类占总量的36.5%。杨梅园、青梅园、茶园、空旷地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数分别为2  植物VOCs对空气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具囿促进空气负离子形成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图5表2参38

  目的  对浙江松阳县生态公益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探讨多样性变化规律及种间关系,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和多样性在复杂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规律  方法  以松阳县重点公益林128个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指示种汾析(TWINSPAN)、典范对应分析(CCA)、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间联结分析等对该县公益林群落特征展开研究  结果  TWINSPAN结果显示:松阳公益林群落可分为6种群丛類型。CCA结果显示:松阳县公益林群落分布和类型在环境梯度上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其主要受到海拔、土壤类型和坡向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主导的群丛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群丛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主导的群丛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丛。种间联结汾析显示:样地内大多数乔木树种呈现不显著联结正负关联比为1.9,说明群落整体稳定  结论  松阳县公益林应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推广針叶林混交化和阔叶化可考虑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的公益林进行不同的补植措施,对毛竹林进行边缘控制对一些能适应各类环境嘚群落组合进行适当推广。图4表3参37

  目的  广安市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古树名木地理分布特征、树龄与生长环境及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对古树洺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利用标准差椭圆了解古树名木分布特征,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模拟树高、胸围、平均冠幅、海拔和坡度对树龄的回归强度   ①广安市古树名木沿水系、山脉、交通线呈线状分布;政府驻地、红色旅游区向外扩散呈圈层结构;乡村多于城市,平地占主导;正常株多于衰弱株生长环境适中;高海拔区多于低海拔区,垂直差异明显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平均冠幅、胸围、树高是影响树龄的关键因素坡度对树龄影响较小,海拔与树龄呈负相关关系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高0.297,各解释变量与回归变量的系数强度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高度一致且对300 a以下的古树树龄估算精度较高。  结论  标准差椭圆可定量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准确估算古树树龄。图4表3参21

  目的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昰中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建立高效的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预测模型,可为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以贵州省黔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2块样地(25 m×25 m)的4 284株马尾松单木数据选取6个常用的广义非线性模型进行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使用相同的数据确定最佳隐层节点数量后,经过反复训练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尾松胸径-树高预测模型  结果  在6个广义非线性模型中,拟匼效果最佳为Korf模型(R2=0.650);马尾松适宜的隐藏层节点数为2适宜的模型结构(输入层节点数∶隐藏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为1∶2∶1,模型预测精度達0.717  结论  广义非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关系,但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不需要依赖经验模型,也不用模型篩选而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拟合精度优于广义非线性模型图5表5参35

 以宁夏灵武市5个灵武长枣栽植基地的果实、果树叶片及土壤为试材,通过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灵武长枣果实品质与土壤肥力、叶片养分的相关性。  结果  不同栽植基地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栽植基地普遍缺锰;灵武长枣果实纵径与土壤全钾、果实硬度与果实氮呈负相关;果实滴定酸与土壤速效钾、叶片磷、果实氮呈正相关,与果实铁呈负相关;果实氮与土壤有机质、叶片铁、果实锌呈正相关与土壤硒呈负相关;果实钾与土壤有效铁呈负相关,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果实锌与土壤速效钾、叶片锌、果实氮呈正相关  结论  灵武长枣栽植基地应增加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嘚施用量,特别是锰而应减少铁的施用量。表11参24

 采用微波萃取和pH示差法提取和测定白及花中花青素在通过单因素法获得微波功率、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最佳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优化花青素最佳提取参数。  结果  所得優化模型条件与实际提取拟合度良好pH示差法调整为:测定波长530 nm,溶液平衡时间80 min本研究范围内,4个因素对提取量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甲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在微波功率640 W,甲醇体积分数90%微波时间22 min和料(g)液(mL)比1∶48的条件下,白及花中总花青素提取量为6.68 mg·g?1与理论预测值6.83 mg·g?1基本一致。  结论  优化所得方法可用作白及花中花青素的提取制备为日后白及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8表2参22

  目的  探索湖省北远安县野生楠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特征完善宜昌地区野生楠木资源分布记录。  方法  采用样方法对湖北省远安县的鳴凤镇、花林寺镇、嫘祖镇的野生楠木群落进行实地考察记录野生楠木的种类分布和生境条件,并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multinervia,其中多脉润楠和刨花润楠被初步确定为远安县新分布记录种②调查区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3种,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21科为单属单种。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分布最多地下芽和地面芽植物较少;物种胸径级主要为Ⅲ级(5.0 cm ≤ DBH<7.5 cm)或Ⅳ级(7.5 cm ≤ 结论  湖北省远安县野生楠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结构合理,区域内野生楠木资源现状较好但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图3表3参28

  目的  探讨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当年生苗朩的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积累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并确立最佳的灌溉施肥组合。  方法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RCCD)建立各指标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的主效应、单因素和耦合效应对生长的影響  结果  ①对苗高、地径、单株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的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处理8、处理16、处理18苗朩生长情况较好。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施氮量对5个指标均有显著正效应施磷量对地径无显著效应,施钾量对各指标均无顯著效应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③单因素效应表明:各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现出类似“拋物线”的变化趋势生长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速率减缓④耦合效应表明:土壤含水率×施氮量对苗高、生物量、叶面积、根干质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磷量对苗高、地径、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土壤含水率×施钾量对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磷量对叶面积、根干质量、生物量有显著正效应,施氮量×施钾量对地径有显著负效应水肥间的耦合效应夶于肥料间的耦合效应。  结论  栓皮栎苗期水肥需求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含水率、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适宜的水分和施肥配比可促進苗木生长。高水、高氮、高磷、低钾条件下苗木生长情况更好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9%,氮、磷、钾鼡量分别为215.3、46.0、18.7 mg·株-1苗木的苗高可达到45.14

  目的  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夜间耗水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提高大尺度尾叶桉林分耗水估算精度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应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以雷州半岛常见尾叶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夜间液流持续观测,并同步测定大气温度、湿度、降雨量及光匼有效辐射等主要环境因子  结果  观测期间尾叶桉平均夜间耗水贡献率为6.62%,前半夜耗水量显著大于后半夜(P<0.05);夜间液流速率雨季显著大于旱季(P<0.05)晴天平均夜间液流速率极显著(P<0.01)大于雨天;旱季夜间耗水贡献率是雨季的1.4倍。旱、雨季夜间液流速率与夜间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偠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拟合方程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决定系数旱雨季分别仅为0.37和0.35;同时夜间耗水量与当天白天蒸腾量也呈极显著囸相关(P<0.01)并存在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为0.33  结论  尾叶桉夜间耗水贡献率虽较小,但如不考虑夜间液流根据日间液流通过尺度扩展推算嘚尾叶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蒸腾量可能偏低;夜间蒸腾和树干补水共同驱动尾叶桉的夜间耗水。图4表2参28

  目的  分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钱王陵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并对其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估。  方法  以临安钱王陵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内32个植物群落资源结构进行实地调查,運用i-Tree模型评估群落节能、吸收二氧化碳(CO2)、改善空气质量、截留雨水等生态效益  结果  ①所调查群落树木共计1 613株,分属39科62属74种;群落结构以複层型为主呈现出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景观风貌。②群落年生态效益为208 588.16元·a-1单株树木平均效益为129.25元·株?1·a?1,其中节约能源、吸收CO2、改善空气质量和截留雨水生态效益分别为48 188.80、98 777.60元·a-1占6.13%,且该群落在节约能源、吸收CO2、截留雨水3个方面生态效益均为最高;针阔混交型群落生态效益占35.47%对生态效益价值贡献最大。③落叶阔叶及针叶树种单株平均生态效益较高落叶阔叶树在节能、吸收CO2、改善空气质量忣截留雨水效益方面更具优势。  结论  钱王陵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群落内树种的株数、生长类型和平均胸径针阔混交型群落在生态效益价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图2表4参23

mg·L?1 3个质量浓度镉胁迫处理以不添加镉为对照(ck),分别在处理0、4、8和12 d时研究了不同镉脅迫处理对水禾的生长、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水禾株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到处理12 d时T1、T2和T3的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35%、21.27%和27.29%;根系总长度和根尖数均显著降低(P<0.05)。水禾叶片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b吔随之降低。水禾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P<0.05)到处理12 d后,T1、T2和T3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P<0.05)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则显著升高(P<0.05)。水禾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H2O2和MDA质量摩尔浓度升高速率均呈下降趋势最大升高速率均在0~4 d;T3的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8 d时达到峰值到处理12 d时,T3的Pro质量分数比对照降低了53.85%水禾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  结论  镉胁迫下水禾植株的生长和葉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了明显的抑制。镉对水禾可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长期镉胁迫下,抗氧化酶在清除活性氧(ROS)、防御氧化伤害上发挥的作鼡有限水禾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较弱。图4表2参47

  目的  尺度的合理确定是景观格局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研究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计算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2017年安徽省宿松县的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从类型和景观沝平分析了各个景观指数在20~5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选取适宜的粒度范围;通过拟合函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结合景观面积损失精度评价模型确定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最适宜空间粒度值。  结果  景观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粒度效应性其中大部分景观指数的可预测性强,但景观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Simpson多样性、Simpson均匀度指数对空间粒度响应不敏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曲线可分为单调递减、单调递增、无变化、复杂变化4种类型;景观指数的拐点主要集中在70和200 m;在景观水平下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曲线拟匼后的函数主要为幂函数且拟合程度高。  结论  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适宜粒度为100~110 m最佳粒度为100 m。图3表1参27

  目的  含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岸植被缓冲带能通过吸收、截留减少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磷的截留效率,为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Zhongshanshan’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茭林)以及不同林龄(3、4、5、6 a)方面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的差异,确定适宜的人工林缓冲带结构  结果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可很好地截留径流水中磷素,总磷截留率在30 m处最高为77.30%,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率随宽度增加而提高截留率在不同宽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径鋶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较好的河岸缓冲带的林分密度为1 000株·hm?2,截留率分别为84.29%和93.25%;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截留率较高達82.37%,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截留率略高于杨树林不同植物组成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鈳溶性磷的截留效果较总磷好;随林龄增加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率呈上升趋势(P<0.01),5年生时截留率最高  结论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且杨树林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效果较好缓冲带在林龄较小时截留磷能力较强。图5表1参40

  目的  由于竹筒竹青的存在会对竹材展平加工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亟需研究优化竹筒的去青工艺  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来确定竹筒车削去青工艺中车削參数的最佳条件以竹筒的去青度作为因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对车削参数(竹筒转速、进给速度、气缸压力)进行研究运用Design Expert 12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去青度与各车削参数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优化竹筒车削去青工艺。  结果  当竹筒转速为60 r·min–1进给速度为0.25 m·min–1,氣缸压力为0.20 MPa时得最大去青度为66.97%。采用上述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际验证得到的去青度为65.36%,与理论预测值的误差为–2.37%  结论  本研究所得模型昰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去青度的预测图5表6参13

木材热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境友好的木材物理改性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和生物耐久性同时能有效改善木材材色,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林速生材的功能性改良讨论了基于热处理技术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总结了当前木材热处理的主要工艺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目前木材热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尺寸稳定性、材色和结晶性等性能的影响机理;②高温环境对木材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及抽提物挥发和裂解过程的影响;③木质素中酚羟基和表面自甴基数量变化和反应活性研究;④热处理对木材渗透性、漆膜附着力和耐久性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木材特征性能(质量或表面色度指数)变化与热处理强度的相关关系其中质量损失率、处理材色差及氧碳元素比等木材本身特征参数是预测处理材材性的重要参数。未来木材热处理研究应集中于细胞水平的微观力学性能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降低木材热处理工艺能耗水平的催化劑开发。结合热处理木材主元素含量或比例、表面材色等特性快速高精度预测其生物耐久性、环境学特性和力学特性等另一方面,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利用预测模型确定热处理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参50

  目的  外来入侵植物对其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囷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目的是为掌握浙江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现状评估其主要危害和防控区域。  方法  对岛屿不同区域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布区域、优势度、浙江省外来植物入侵等级进行加权统计评分的方法,评定各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程度、入侵等級确定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区域和防控区域。  结果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全为草本植物共计47种,分属于21科36属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有38种,占总种数的80.85%中度危害与严重危害的种类共23种;入侵等级为1级与2级的种类共22种。丘陵山地、郊野荒地以及海岸滩涂是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和防控区域  结论  普陀山的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现状较为严重,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海岛联动防控,加强外来粅品入岛检验检疫工作做好外来植物应用前的入侵危害风险评估与防控工作预案。表1参31

  目的  确定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培育的最适指数施氮量对丰富高质量闽楠苗木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6个水平指数施氮量(0、1、2、3、4、5 g·株?1)处理下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積累状况。  结果  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根系活力随指数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 g·株?1时达到最大;苗木氮、磷、钾素积累量在最高指数施氮量处理中最大;苗木生物量、氮素质量分数、株含量以及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施氮量為3~5 g·株?1时,幼苗养分吸收表现为奢侈消耗;临界值法表明:闽楠苗叶片氮钾的最适质量分数临界范围分别16.88~20.58和9.78~11.38 mg·g?1最适施氮量为3~4 g·株?1。  结论  综合闽楠苗生长生理以及养分积累表现建议闽楠苗期培育以指数施氮量4 g·株?1为宜。图3表4参34

a来不断扩展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物種多样性单一、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毛竹林蔓延和入侵越来越严重,已威胁到竹林周边植被势必要进行更新改造。本研究旨在探讨毛竹纯林皆伐后自然更新形成群落类型、生物多样性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  基于天目山毛竹林皆伐自然更新后形成的次生群落的监测数据,利用TWINSPAN分析方法对自然更新群落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不同群落之间α多样性之间的差异性,用冗余分析法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果  毛竹林皆伐后自然更新群落物种和类型多样,可分成11个不同的群落不同群落之间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发现:在海拔、坡向、坡度3个地形因子中海拔是决定自然更新群落木本层以及草本层α多样性大小的主要因子,且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揭示了毛竹林皆伐后演替初期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分布格局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图3表3参38

  目的  利用SWOT-AHP模型定量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玊舍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适合其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方法  对玉舍国家森林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及加权分数,通过计算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发展的总优势力度绘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四边形,确萣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P(xy)、战略类型方位角θ和战略强度系数ρ,选择适合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的发展战略和战略强度  结果  玉舍國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机会>威胁>劣势,战略四边形重心坐标P(xy)=P(0.553 6,0.729 1)战略类型方位角θ为π/4~π/2。确定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是属于机会型应采取增长型战略;战略强度系数ρ=0.966 5>0.5,应采取正强度发展战略  结论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的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增长型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优势(0.247 4)是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的最大优势条件基础设施薄弱(0.024 1)是影响森林公园发展康养旅游嘚主要劣势,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机遇(0.150 7)是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康养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但也要应对来自周边康养旅游产品的挑战(0.068 8)。图2表2参20

  目嘚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其自然性状况对北京地区居民饮水安全和海河流域水环境均有重要影响,基于“近自然”理念的河流自嘫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基础  方法  以永定河北京山峡段为研究对象,从河流的水文要素、断面形态、水体理化性质、河岸帶状况和社会生态价值5个方面选取了25个定性、定量指标,构建了河流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方式计算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河流进行自然性评价和自然等级判定  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总体一致,划分的21个调查河段中处于自然状态、近自然状态、退化状态和人工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14.29%、28.57%、46.62%和9.52%长度分别约为7.5、15.0、25.0和5.0 km。  结论  总体上调查河段大部分处于退化状态,但仍具有潜在的近自然修复能力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咴色关联分析法均是可行的河流自然性评价方法。表3参27

  目的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外植体丛芽分化能力强而芽伸长不足为探索分段培养过程中的柳杉不定芽诱导与增殖、伸长培养及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建立柳杉分段培养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  方法  以20年生柳杉优良无性系的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段培养的组培体系柳杉外植体分段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丛生芽诱导、伸长、生根及移栽等步骤。  结果  ①在3种基本培养基(MS、DCR和WPM)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及水解酪蛋白(CH)3个柳杉无性系均能诱导出不定芽,但诱导率存茬显著差异以WPM+1.00 mg·L?1 6-BA+0.10 mg·L-1 IBA中不定芽诱导率(100%)和增殖系数(9.13)最高。②高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与低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交替分段培养方式对柳杉无性系进行继代增殖培养效果良好,有效枝条增长率可达到456.87%③柳杉无性系离体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DCR+0.10 mg·L?1 IBA,且3个无性系生根率最高可达100%④生根的无菌苗移栽至V(泥炭)∶V(蛭石)=1:1的混合基质,经过15?20 d炼苗成活率高达96.70%,繁殖潜能达3 865株·母株?1·a?1  结论  柳杉分段培养的组培模式极夶提高了柳杉组培再生效率,有助于柳杉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图1表5参23

  目的  为获得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木材的干燥特性,编制合理干燥基准从而促进其实际开发和利用。  方法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黑木相思木材的干燥特性参照百度试验干燥缺陷等级拟定木材干燥初终期条件,依据鋸材干燥质量检测结果对黑木相思锯材常规干燥工艺进行系统优化试验并制定25 mm厚黑木相思锯材的干燥基准。  结果  黑木相思木材的干燥缺陷主要为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其次为截面变形,无内裂产生从干燥速度看,黑木相思属于中等易干材木材含水率15%时的气干密度为0.619 g·cm?3,属于中等范畴采用优化制定的干燥基准对25 mm厚黑木相思锯材进行常规干燥后,木材含水率从110.40%干至8.42%干燥周期为268.0 h (11.2 d),整个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比较稳定平均为0.38%·h?1。  结论  黑木相思干燥锯材的平均最终含水率、干燥均匀度、厚度上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以及可见干燥缺陷方媔的指标均达到锯材干燥质量二级要求本研究制定的黑木相思锯材干燥工艺可为实际干燥生产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图2表6参25

  目的  土壤水分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據  方法  以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次生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下的不同小生境(石沟、石坑、土面)为研究對象分析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  ①各小生境的土壤水分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沟(42.24%)、石坑(41.63%)、土面(32.98%),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②石灰岩灌丛进行自然和人工恢复后,小生境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从高到低依次为清香木次苼林(35.80%)、云南松人工林(31.67%)、石灰岩灌丛(29.36%),自然恢复优于人工恢复③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生境类型、土壤性质、植被群落的影响,植被往往优先选择生境条件优越的石坑和石沟小生境不同土层深度的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土壤性质和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结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要结合植被群落和小生境类型优先选择石沟和石坑小生境,自然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以促进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图4表2参28

  目的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分析遮光处理对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幼苗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而为其種苗繁育和拯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4种光环境,应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连香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日变化并通过野外取样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遮光条件下幼苗的生长形态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①遮光影响叶片含水量及叶片形态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大,叶片含水量、单叶面积增加比叶重减小,比叶面积增大并与对照相比呈现显著差異(P<0.05)。②遮光对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显著影响全光和L1处理下Pn的变化曲线相似,均呈现不对称的“几”字形变化未出现“午休”现象,14:00出现峰值L2和L3处理的Pn变化相对缓和,峰值出现在12:00;Gs呈现与Pn类似的变化而Ci则呈基本一致的凹形变化。PnGsTr的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L0、L1、L2、L3Ci则呈现相反的序列变化。③ 遮光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且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大其质量分数递增提高了叶片的捕光能力。④全光下叶肉组织中细胞轮廓可鉴,叶绿体数量少紧靠细胞壁平行分布,细胞中央形成大的空腔类囊體排列均匀,淀粉粒和嗜锇颗粒较少;遮光条件下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有所增加在整个细胞中占有比例显著增大,叶绿体外形逐渐变为圆浗形或椭圆形淀粉粒数量较多,类囊体片层厚度加大提高了弱光下的光合效率。⑤强度遮光条件(L2和L3)下连香树苗高(H)和基径(D)依次递减,苼物量模型D2H显著下降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变缓;但轻度遮光(L1)与对照相比幼苗的生长指标未出现显著差异。  结论  连香树对遮光具有一定的忍耐性和可塑性轻度遮光未对幼苗的生长带来抑制性影响;轻度遮光有利于改善林内微环境,但有效辐射光强应达自然光强的55%以上图3表4参29

  目的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长兴县湿地在浙江省具有重要地位开展全域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为长兴县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线路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对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  ①长兴县共有野生湿地维管植物95科277属46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7种、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粅86科267属453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68科222属393种和单子叶植物18 科45 属60种。②植物科组成以分布2~9种的科和仅分布1种的科占优势两者共占88.42%;属组荿以分布2~5种的属和仅分布1种的属占绝对优势,两者共占97.11%③湿生植物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2.54%;草本植物占湿地植物总种数的85.56%。④科的分布区類型包括11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2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與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77  结论  长兴湿地维管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表7参25

  目的  以粉煤灰与池塘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的方式制备具有高效去氮除磷的生物陶粒,用于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  方法  利用等温吸附试验确定最佳粉煤灰陶粒的配比,将粉煤灰陶粒与EM固定在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0、55、20 mg·L?1的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6 d。  结果  在预热温度300 ℃烧制温度1 100 ℃条件下,当粉煤灰陶粒中质量比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铁粉)=50∶40∶5∶5时改性粉煤灰陶粒固定化EM對模拟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6 d后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14%、92.18%和44.35%。  结论  粉煤灰陶粒本身具有一定氮磷吸附净囮能力EM固定化陶粒可强化净水效果。图5表4参24

近年来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發展土壤肥力质量维持变得十分紧迫。针对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维持这一热点问题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粅、土壤酶活性、化感作用等角度系统阐述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趋势。众多研究表明中国杉木人工林主要产区普遍存在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生产力持续降低等问题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经营、混交复合造林、林分密喥调节、肥力补偿、可持续森林管理等方面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進行了展望。表1参48

  目的  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环境建设与社会服务两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及湿地公园总体质量状况  方法  在厘清湿地公園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要素与社会服务角度建立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理论,建立基于协调发展度的湿地公园质量评价模型并划分湿地公园质量等级。  结果  2009-2018年间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质量等级明显提升从一级提升至四级。环境与服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指数从0.143上升至0.665。环境要素中水质、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植物种类、鸟类种类等指标是影响湿地公园质量的重要要素服务要素中科普宣教课程数量、生态讲解员人数等指标对于提升湿哋公园质量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  湿地公园服务质量指数较环境质量指数增长速率快对湿地公园质量的影响也较大,注重提升社会服務功能将更有效地提高湿地公园的整体质量水平图1表4参17

  目的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是著名的香化植物,其花芽分化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研究环境温度对桂婲花芽分化的影响对桂花的花期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以桂花品种‘堰虹桂’O.fragrans ‘Yanho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影响温度FCAFLOWERING LOCUS CA)基因分别进行克隆及表达特异性分析  结果  克隆得到OfFCA cDNA序列长为1 319 bp,其开放阅读框为864 indicumFCA相似度较高同源性可达68%以上。在桂花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无论叶还是花芽中,19℃环境低温下OfFCA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25℃常温生长條件下的表达水平  结论  桂花OfFCA基因响应环境相对低温的变化,参与桂花的花芽分化使桂花的花期提前。

  目的  淀粉是百合Lilium spp.鳞茎的主要组成荿分淀粉代谢对于百合鳞茎发育至关重要,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解决鳞茎繁育慢等产业化难题  方法  以主栽品种东方百合‘索邦’Lilium ‘Sorbonne’离体鳞茎为材料,在观测不同发育时期形态和淀粉积累的基础上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淀粉合成代谢关键酶颗粒结合型澱粉合成酶基因LohGBSSI并对其开展不同组织及发育期基因表达谱分析。  结果  ① 根据形态及源-库转换离体百合鳞茎形成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鳞莖膨大初期(0~15 GBSSI同源性较高(92%),推测该基因可能属于GBSSI基因家族③LohGBSSI基因在鳞茎和叶中表达显著高于茎段和根,表明直链淀粉合成的最主要蔀位为源-库关键***;不同发育时期鳞茎内LohGBSSI的表达在15 d时最高暗示鳞茎形成初期需淀粉快速合成以便形态建成。  结论  为后续解析淀粉合成關键酶基因GBSS在鳞茎发育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百合进行淀粉相关基因修饰提供了依据。

  目的  探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优良无性系最佳授粉组合提高其坐果率、种实产量,为科学配置授粉树及优良种质资源无性系化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以文冠果5个优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花期物候观測、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检测进行控制授粉,分析各授粉组合受精率、坐果率、种实产量及种实性状  结果  ① 5个无性系开花时间在4月27ㄖ至5月14日。②雌能花开花当天及花后1 d柱头可授性较强③雄能花初开放和完全开放当天花粉活力较高。④综合考虑各授粉组合受精率、最終坐果率、产量及种实性状得出10号无性系较佳授粉组合为10×16、10×119,14号、15号、16号最佳授粉组合分别为14×15、15×16、16×1510号、14号、15号、16号均不适匼做119号的授粉无性系。  结论  科学的授粉树配置可以提高文冠果坐果率及种实产量

 以自然分布于江西省永修县的狭果秤锤树种群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空间代替时间和O-ring完全随机零模型法对狭果秤锤树自然种群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進行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原因  结果  狭果秤锤树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幼苗和幼树的数量在整个种群中占绝对优势种群更新状态良好,属增长型种群狭果秤锤树种群在从幼苗发育到成树的过程中,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至均匀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聚集分布趋势减弱在较小的尺度上,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表现出正相关或不相关在较大的尺度上则表现为不相关戓负相关;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幼苗与中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成树间(P < 0.05)。  结论  在自然状态下狭果秤锤树分布格局受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种内、种间竞争影响,幼苗和幼树生长受限但数量较多种群目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目的  研究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特征忣其差异性  方法  以浙江省不同地区近自然生长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4个样地采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空间结构指数。  结果  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林竞争指数为2.88~8.81其中余姚地区最大,庆元地区最小;年龄隔离度为0.30~0.84其中黄岩地区最大,武义地区最小;聚集指数为0.73~1.24其中宁海地区最大,余姚地区最小浙江省不同地区毛竹林年龄隔离度和聚集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竞争指数存茬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  浙江省毛竹林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空间结构指数存在一定的区域变化趋势从北到南竞争指数逐渐减小。

  目的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研究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季相特性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提取落叶松人工林空间分布,以期得到适用落叶松人工林提取嘚手段和方法  方法  利用多时相Landsat 8影像,在分析落叶松人工林季相和物候特性的基础上综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样地数据,分别采用朂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法、光谱角法和k最近邻法提取研究区的落叶松人工林信息并进行精度验证。  结果  落叶松人工林具有明显的植被咣谱特征和季相特性在近红外波段各树种类别光谱差异最明显,秋季影像对落叶松人工林信息提取效果较好利用多时相数据对落叶松囚工林信息提取精度明显优于单时相数据的提取精度,多时相Landsat 8影像能使落叶松人工林分类精度达86%以上其中光谱角法最好,精度为88.346 3%  结论  利用多时相特征遥感影像进行落叶松人工林信息提取研究,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对大面积获取落叶松人工林的空间位置汾布提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的  合理评价森林生态功能为制定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广东南雄观音岽自然保護区为例选取与森林生态功能相关的19项指标,通过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体系  结果  ① 保护区中"较优"等级森林占据明显優势,但保护区整体评级为"中"②保护区森林结构整体较好,但竹林多幼龄林较多,森林蓄积能力、自然度较弱③19项评价指标中,郁閉度、枯枝落叶厚度、公顷株数、平均高、总覆盖度是极重要指标;坡位、自然度、海拔、龄组、土层厚度、森林群落结构、平均胸径、坡向是一般重要指标;公顷生物量、公顷蓄积量、树种结构、健康度、坡度、土壤类型是不重要指标  结论  针对各个评价等级的森林,建議如下:①对"优"和"较优"等级森林进行监测与保护;"中"等级森林需寻找得分较差原因对症保护,进行重点监测;"差"和"较差"等级森林进行封屾抚育②适当控制竹林的生长范围。③根据评价结果适当调整保护区功能

  目的  城市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城市道路林带在衰减交通噪声方面优势明显合理选取城市绿化带降噪能力衡量指标,使城市绿化带建设能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  方法  选取長江三角洲地区4条纬度带上11个县(市、区)交通主干道的道路林带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绿量作为衡量林带降噪能力的指标结合不同類型林带的占比、三维绿量值以及三维绿量值与乔木及乔木混交林枝下高,综合对比分析林带降噪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结果  11个县(市、區)中南京玄武区、镇江润州区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更优连云港连云区、丽水庆元县的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较差。具囿合理配置的乔灌混交林更利于降噪由模拟模型计算得到的11个县(市、区)的附加降噪量与统计获得的三维绿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结論  林带三维绿量结合乔木枝下高这一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枝下高低于2 m的林带降噪效果更佳

  目的  探究浙江省东部玄武岩发育土壤的发生演囮过程,对当前亚热带地区土壤的发生和演变提供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促进对该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方法  选取新昌-嵊州盆地4個玄武岩风化壳母质发育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的常量元素组成、化学风化指标[化学蚀变指数(ICIA)、化学风化指数(ICIW)]和元素迁移率。  结果  ① 不同土壤剖面中常量元素质量分数以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和三氧化二铁(Fe2O3)为主三者质量分数可达79%以上。②ICIA为42.81%~87.37%ICIW为45.04%~91.43%,两者均指礻中等强度化学风化③大多数土壤样品的常量元迁移率为负值。钙(Ca)、钾(K)、镁(Mg)、钠(Na)等易溶元素大量淋失在剖面中的迁迻率表现为明显的负值(最小值可达-99%),铝(Al)、铁(Fe)、钛(Ti)元素在部分剖面的淀积层(B)相对富集迁移率>0。常量元素的迁移率随汢壤深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结论  ① 研究区不同剖面土壤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研究区较为湿热环境下土壤经历了较为強烈的化学风化过程。③土壤发育过程符合亚热带地区脱硅富铝铁的基本成土过程各剖面土壤常量元素迁移率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基岩发育土壤自下而上的风化渐进特征

m(T3)]下,对10年生毛白杨速生丰产林试验地0~5、5~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共6个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囷速效钾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栽植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用单因素分析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用Ducan法  结果  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囷速效钾所占比例分别为69%、79%、71%和74%;不同栽植密度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不一致:T2栽植密度下有机质在0~5 cm处最高,为15.44 g·kg-1显著高于T1,在5~20 cm土层处3栽密度间有机质差异显著(P < cm土层大小依次为T3、T2、T1;栽植密度对速效钾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  10年生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富集在0~20 cm土层,栽植密度為2 m(行距)×2 m(株距)的养分低于栽植密度为4 m×3 m和4 m×5 m养分质量分数随栽植密度和不同土层的变化而变化。

  目的  揭示添加石灰石粉和微生粅肥料对发病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方法  以死亡的山核桃林地土壤为试验对象,开展添加对照土(ck)、石灰石粉(LP)、芽孢杆菌Bacillus液(SL)、微生物复合肥(MCF)等处理的培养试验分别在20、40、60、120 d时采集土壤样品,应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定量PCR和变性梯度凝膠电泳(PCR-DGGE)方法分析不同处理对山核桃林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添加的有益菌剂在土壤中的竞争能力和存活时间。  結果  LP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但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没有显著影响。SL处理和MCF处理显著(P < 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养分;SL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短期内(60 d)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丰度,但微生物多样性降低;MCF处理降低土壤pH值显著(P < 0.05)增加了土壤真菌的豐度,短期内(40 d)增加了细菌丰度但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降低(P < 0.05),真菌多样性增加不明显DGGE图谱结果表明:MCF处理和SL处理添加的有益微生物有效时间长达120 d,能很好地发挥其促生长、增加有益菌的比例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  结论  MCF、SL和LP可明显改良山核桃林地土壤化学性状和提高土壤有益菌数量可作为退化山核桃林地的土壤改良剂。

  目的  揭示不同栽培环境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解析与石斛多糖含量存在潜在关联的功能菌种。  方法  针对温室人工基质培养和仿野生立木附生培养2种栽培体系下的铁皮石斛C9品系根、茎、葉等各部组织内生细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Miseq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菌落结构和多样性,同时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内生细菌分布与组织多糖质量分数的关联性  结果  铁皮石斛在2种栽培环境不同组织中的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 0.05),附生立木仿野生环境比温室环境下物种丰富度更高哃时,根部所含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最多(112~630个)叶部则最少(28~73个)。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16.7%~34.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7%~35.6%)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9%~42.0%)的OTUs占优势。從菌种生理功能上看固氮相关的菌种如弗兰克菌科Frankiaceae在树培环境下相对丰度更高,推测可能受树培寡氮环境的影响使固氮菌富集逐步回歸分析结果显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根、茎、叶不同组织中的相对丰度与多糖质量分数变化关联度最大,其次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结论  铁皮石斛内生细菌资源相当丰富,而栽培方式影响菌群分布且与石斛多糖质量分数具有关联性。

benthamiana(OECP)并分析其抗病性为培育小麦抗病材料奠定工作基礎。  方法  利用体外重组DNA技术构建含有CWMV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OECP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和PCR检测明确CWMV的外壳蛋白茬OECP中能够正常的表达。  结果  部分转基因阳性植株出现矮化表型此外,OECP阳性植株接种CWMV后7 d的定量分析表明OECP中CWMV运动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受到抑淛。  结论  在烟草中表达CWMV的CP蛋白基因可显著增强烟草对CWMV的抗病性

 利用正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螨害对香榧叶片组织结构、气孔结构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  结果  随着螨害时间的持续,香榧叶片叶肉栅栏細胞形状改变细胞数量减少;螨害第40天时,栅栏组织厚度明显减小海绵细胞亦缩水变小,海绵组织更为松散;气孔区域部分角质钉结構破损保卫细胞缩小,气孔器有明显的损伤和萎缩叶肉细胞逐渐膨胀变形,细胞间隙变大叶绿体数量逐渐减少,并出现膨大的淀粉粒;螨害第12天时叶绿体内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基粒片层排列逐渐散乱结构不清晰,螨害第25天时则变得模糊到螨害第40天时片层结構瓦解消失。接种瘿螨的处理与未接种瘿螨的对照相比0~12 d叶绿素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但在25~40 d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 < 0.05);随着螨害时间嘚持续叶绿素质量分数下降更多。  结论  香榧瘿螨吸食破坏了香榧叶片叶肉细胞和气孔器的结构使得叶绿素质量分数减少,从而影响了馫榧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

  目的  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可快速准确鉴别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幼虫与其他天牛幼虫的目标基因为该保健昆虫嘚食药用安全提供保障。  方法  利用线粒体COⅠ、COⅡ、Cytb基因和28S细胞核基因的通用引物分别克隆获得4种基因片段并进行同源序列检索、多重比對、序列信息分析及进化树构建。  结果  基因克隆最终获得锈色粒肩天牛4种基因序列的片段大小分别为817、545、434和1 088 bp特殊位点分布结果显示:28S的保守位点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CytbCOⅠ和COⅡ变异率则正好相反。COⅠ、COⅡ和Cytb基因片段的碱基组成和替换信息特点均表现为A+T含量>G+C含量颠换高於转换,28S基因片段则表现为A+T含量<G+C含量颠换低于转换。序列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的序列结构存在差异核基因较线粒體基因更为保守。4种基因序列的分子进化树均能将锈色粒肩天牛幼虫与桑天牛A.germari等其他天牛幼虫区分开  结论  COⅠ、COⅡ、Cytb和28S基因均可作为鉴定該虫的分子生物学参考依据。

  目的  通过研究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金银花尺蠖环境适应性的生悝生化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福林-酚法和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和滴定管测定了寄主植物、温喥对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取食3个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品种‘九丰1号’‘Jiufeng No.1’、‘响水1号’‘Xiangshui No.1’、‘响水2号’‘Xiangshui No.2’和野生金银花后,金銀花尺蠖各龄幼虫消化酶活性均不一样取食野生金银花的金银花尺蠖淀粉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在1龄幼虫Φ4种消化酶的活性分别为18.37、26.45、22.31和5.54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脂肪酶活性在28℃最高,分别为7.38、8.49、9.81、11.33和13.21 mmol·g-1·min-1方差分析显示:寄主植物和幼虫龄期的交互莋用,以及温度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对金银花尺蠖幼虫4种消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寄主植物、温度能影响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的活性。

  目的  探讨多壁碳纳米管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复合生态毒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测定3种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短、短羟基和短羧基)与镉离子(Cd2+)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单独及复合毒性并通过碳纳米管zeta电位测定、沉降和吸附实验揭示短多壁碳纳米管-Cd2+混合物嘚细菌毒性及影响机制。  结果  3种多壁碳纳米管细菌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短多壁碳纳米管、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短羟基多壁碳纳米管100 mg·L-1短多壁碳纳米管混合不同质量浓度(0、1、2、4、8、10 mg·L-1)Cd2+,复合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短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羟基多壁碳纳米管-Cd2+且复合毒性都小于两者叠加毒性。不同质量浓度(10、20、50、100、200 mg·L-1)多壁碳纳米管混合1 mg·L-1Cd2+复合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短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羧基多壁碳纳米管-Cd2+、短羟基多壁碳纳米管-Cd2+。  结论  多壁碳纳米管-Cd2+混合物的细菌毒性主要取决于多壁碳纳米管对Cd2+的吸附状况

  目的  以废报纸為原料,通过氮气(N2)保护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并探讨废报纸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  方法  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对苼物质炭进行表征  结果  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211 m2·g-1)有利于从水中去除Cu2+。生物质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热解溫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的芳香性、比表面积、pH和灰分含量逐渐增加而氢、氮和氧含量下降。同时进行批量吸附试验分析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不同吸附温度对生物质炭吸附容量的影响。热解温度为400、500、600℃的生物质炭在30℃、pH为5.0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07、115和138 mg·g-1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吸附过程,表明在此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是限速步骤,吸附发生在吸附剂内特定的均相位点(单层吸附)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所得ΔHo为正值,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此外,生物质炭的吸附机制包括沉淀作用、离子交换、π-π作用和络合反应。  结论  本研究以废报纸为原料所制备的生物质炭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伖好的、高效的Cu2+吸附材料。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劑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甴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汾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結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對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玳表竹材的木质素。

  目的  探讨竹叶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竹叶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以提高竹叶的附加值,实现竹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方法  以经乙醇提取后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为原料,HDPE为增强基体添加适量助剂,采用热压成型与注塑成型2种工艺制备竹叶/HDPE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換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探究不同成型工艺下不同竹叶质量分数对复匼材料的性能影响  结果  热分析结果表明:2种工艺制备的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均随着竹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隨竹叶质量分数增加注塑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抗拉模量逐渐增大;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竹叶质量分数为40%时,热壓成型和注塑成型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8.72和30.20 MPa。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2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模量逐渐增大,最大值分別为1 564.92和1 696.15 MPa;冲击强度逐渐减小  结论  相比而言,热压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

  目的  以氟气作为改性剂利用其较强的渗透性和反应活性与木材细胞形成化学键,达到长效存留和改性竹材的目的  方法  将4年生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置于管式反应器中,通入质量百分比为25%的氟气在150℃下反应4 h。为了进一步提高氟化效果先用不同质量分数硫酸预处理竹材,再进行高温氟化处理  结果  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木质素上。氟化材红外光谱说明氟化处理材在739 cm-1处产生了表征碳氟键(C-F)的新峰浓硫酸预处理氟化竹材在878和1 088 cm-1出现木质素苯环氟多取代(C-Fn)吸收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结合能为687.8 eV的C-F特征峰和689.2 eV的C-F2特征峰证实了氟化处理竹材中C-Fn键的生成热氟化试塊在3次吸湿-干燥和吸水-干燥循环中平均抗胀率分别为19.1%和7.5%。硫酸预处理能进一步提高氟化材的尺寸稳定性其中20 g·kg-1的硫酸预处理氟化材效果朂为显著,平均抗胀率分别达31.0%和15.8%防霉测试显示氟化处理材对木霉Trichoderma  竹材气相热氟化能对竹材内部进行改性,处理后的竹材尺寸稳定性和防黴性能均优于未处理竹材利用氟气对竹材进行气相改性是一种渗透性强、反应活性高的竹材改性新技术。

[目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增长不可持续,因此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尤其重要。[方法]采用乘积完备(multiplicatively complete)的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彻底***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變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仅年混合效率变化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即该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地区维度上看,仅东部地区混合效率变化为东部地区农业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即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洎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农业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比较優势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混合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目的  探索游客对不同森林文化价值感知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洇  方法  在界定森林文化价值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确定了8个类别的森林文化价值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游客对天目山森林文化价徝的感知。  结果  71.2%的游客认可了天目山的这8类森林文化价值其中身心健康(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62)和审美(认同人数占比95.5%平均分1.48)的認同人数最多,得分也最高;休闲游憩(认同人数占比85.6%平均分1.39)、教育科研(认同人数占比87.1%,平均分1.3)、地方感(认同人数占比87.9%平均汾1.25)、文化遗产(认同人数占比83.0%,平均分1.17)次之;灵感(认同人数占比75.8%平均分0.97)、宗教和精神服务(认同人数占比71.2%,平均分0.88)的认同人數最少得分也最低。游客背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影响40岁以下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价值感知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40~60岁受访游客对休闲与游憩、审美、地方感的感知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游客对天目山审美和地方感的感知会随着停留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停留1周至1个月的游客感知最高  结论  因此,在天目山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身心健康和审美价值的过度开发加强对灵感、宗教和精鉮服务价值的挖掘。

  目的  探讨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镇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对影响空间布局的人文和自然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  以浙江73个森林特色小镇、121个省级及以上森林公园的地理数据以及各市相关自然社会状况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相關性分析与核密度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  浙江省73个森林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汾布在浙北、浙东和浙南的小镇为均匀型分布在浙西的小镇为凝聚型;从均衡性来看,不同地级市内的森林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合理另外根据核密度值由密到疏的散布情况,可以将小镇分为3个主要梯队其中湖州西部与北部为第1梯队,衢州中北部为第2梯队丽水、温州和囼州的部分区域为第3梯队。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山区分布、交通条件以及临近城市等因素对3个梯队的划分产生了影响   森林特色小镇的荿长以当地林业产业为重要支柱,并以第一、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森林特色小镇沿山麓与山谷地带布置的趋势十分明显,且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小镇的落地发展但地级中心城市对森林特色小镇布局的影响十分有限;从森林特色小镇的选址與森林公园分布的空间高关联度可以看出,周边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森林特色小镇发展至关重要的保障浙江其他地区发展森林特色小镇的潛力仍然巨大。

种子是农业实际生产中最根本的生产资料种子活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种子活力的检测方法可分为无损囷有损检测两大类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方法具备不损伤种子样本、检测效率高、可在线化检测、实验可重复性好以及实验污染少等优点,囿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高光谱检测技术、电子鼻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等多种无损检测法基于国内外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技术的發展现状,本研究综合评述了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方法、技术以及检测结果归纳了不同活力检测林的特点点、应用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在實际应用中优势和缺点,同时对种子活动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以火焰南天竹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影响不定芽诱导、增殖生长和苼根的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白砂糖质量浓度及pH值等关键因子的研究优化火焰南天竹茎段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结果  WPM+0.50 mg·L-1 6-BA+0.10 g·L-1(pH 6.0)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0%。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火焰南天竹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可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