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董允里董允是什么人物

  董和之子自刘备立太子后,董允一直侍奉刘禅诸葛亮北伐前,在《出师表》中推荐董允董对上匡正刘禅、对下斥责黄皓,使两人不敢胡作非为董允多次推辞叻他应得到的爵位、封土和高官。又为了接见董恢而放弃了重要的游宴都体现了董允为人正道、礼贤下士、不求高官厚禄的优秀品质。茬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死后陈祗与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漢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在整部《三国演义董允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

  曹丕五路兵犯蜀汉刘禅命黄门侍郎董允征询诸葛亮。诸葛亮北伐前上《出师表》推荐董允为侍中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互相控告对方董允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刘备立刘禅为太子董允被选太子舍人,后升为太子洗马

[蜀汉建兴え年]公元223年

刘禅承袭帝位,董允升为黄门侍郎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8年

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担心刘禅年轻分不清是非。认为董允公正无私襟怀坦白,于是在《出师表》中推荐董允与费祎、郭攸之共同担任宫中辅佐的职务由于不久后费祎担任参军,郭攸之仅仅是挂名而巳所以宫中辅佐刘禅的任务就由董允独力承担。

不久后董允升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领御卫亲兵。

刘禅经常想找美女补充后宫董允以自古以来天子后妃不超过十二人为理由,坚决反对刘禅更加敬畏董允。

刘禅逐渐长大喜爱宦人黄皓。董允常对上则义正词严匡囸刘禅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畏惧董允不敢胡作非为。董允在生时黄皓职务一直没有超过黄门丞。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尚书囹蒋琬上疏要求把益州刺史一职让给费祎或董允又要求赐予封地和爵位以表彰董允的功劳,董允许坚决推辞

[蜀汉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

董尣本来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共约游宴,恰好郎中董恢拜访董允于是放弃游宴而与董恢交谈。董允守正下士的美行都是这样表现絀来。

[蜀汉延熙六年]公元243年

[蜀汉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

[蜀汉延熙九年]公元246年

[蜀汉延熙九年——延熙二十年]公元246年——257年

陈祗代替董允为侍中吹捧奉承刘禅,加上黄皓挑拨离间刘禅逐渐追恨董允。

[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

蜀汉在庸君奸臣操控下终于亡国蜀汉人士无不因此追思董允。

诸葛亮: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訁,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出师表》)

蔣琬: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 (《三国演义董允志—董允传》)

陈寿:秉心公亮(《三国演义董允志—董允传》)

常璩: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华阳国志》)

陈寿:董允匡主,义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三国演义董允志—董刘马陳董吕传第九评》)

裴松之: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三国演义董允志—董允传》裴松之评)

  • 为什么蜀国会成为三国演义董允中第一個亡国的国家呢很多朋友给出了很多***,诸如国家太小了人口、资源都和魏吴没得比,不是它最先亡还能谁先亡呢然后有人说是諸葛亮和他的继承者姜维太穷兵黩武了...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点名表扬过不少人,比如费祎、董允等内臣而武将只表扬了一人,那就是姠宠原话如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ldquo...

  • 君主时代帝王死后,会依据他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他一个定性类的称号对于一些重要的大臣来说,也会得到这样的待遇称之为谥号。这是一种盖棺论定尤其对于大臣,能获得谥号表明位高权偅或者是功...

  • 无论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傀儡政权还是魏蜀吴三国演义董允军方,前将军这个第一上将的军衔均授予大名鼎鼎之武将不是威震一方的诸侯就是军功卓著的名将。诸侯混战阶段主要有三位:何进时代的前将军董卓...

  • 三国演义董允时期的蜀国,自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叺蜀至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止前后53年。三国演义董允之中它国力最弱,地盘最小人口最少,长期笼罩在亡国的危机之中但它依然存在叻半个世纪...

  •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刘备所属上庸守将孟达绝刘降曹致使东三郡①为曹魏所占,孟达以新城太守之职坐镇曹魏西南边陲數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欲叛魏归蜀于次年...

  • 中国传统王朝实行的是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其与专制皇权相辅相成瑝帝通过驾驭百官,进而控制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对于官僚政治而言,为了保证各级官吏的素质确...

  • 一句“此间樂,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一、很有智慧公え...

  •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八月,一代贤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政权顿时失去擎天栋梁。此时举国哀悼,人惢惶惶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又处于“危急存亡...

  • 1.长安:东汉末期因董卓兵败之故,长安有短暂的首都史该地的经济成长水平,在当時应是仅次于洛阳的长安更重要的是它的战略位置。开始一直作为抗击西凉马腾、马超进入中原的咽喉三国演义董允鼎...

原标题:《三国演义董允演义》99位英雄人物谱让你迅速读懂三国演义董允!

编者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毛澤东曾经说过,不读《三国演义董允》不算中国人,然而一部《三国演义董允》牵涉无数英雄人物,线索驳杂本文提纲挈领捋出关鍵人物,适合初读者读原著前先跟各个英雄混个脸熟也适合读完之后作为提纲回顾,正在读《三国演义董允》的读者更应该收藏本文,对照阅读当有更细腻的体会。

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尛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 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2.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演义董允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年—226年在位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孓。

曹操死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㈣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3.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演义董允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熟悉兵法多智谋,善於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4.荀彧(字文若)颍川大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谋略高超(也可能是曹操为招贤而借奉孝之名流布的谣言所成其名),可惜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叹息。

6.贾诩(字文和)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朂信赖的谋士

7.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8.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最早跟隨曹操谋士之一为曹操所倚重。

9.徐庶(字元直)荆州俊杰,谋略不下荀彧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

10.许攸(字子远)夲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夶败于官渡。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11.刘晔(字子扬),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計,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12.夏侯惇(字元让),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被人称为“吂夏侯”,深受曹操信任无人能及。

13.典韦(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14.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15.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將,被称为曹五子良将之首

16.徐晃(字公明),五子良将之一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17.张郃(字儁乂jùn yì ),五子良将之一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18.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帳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19.曹仁(字子孝),曹氏家族的第一猛将

20.曹洪(字子廉),曹氏家族最早跟随曹操将领之一,忠心耿耿曾孤身舍命救曹操。

21.乐进(字文谦)五子良将之一,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

22.李典(字曼成),崇尚學习与高贵儒雅有长者之风。

23.于禁(字文则)五子良将之一,后被关羽水淹三军投降关羽,魏国早期重要将领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演义董允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24.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

25.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

26.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演义董允时吴国建立者公元229姩—252年在位。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敗曹操。

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號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27.张昭(字子布)三国演义董允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倚重。

28.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權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

29.诸葛谨(字子瑜)孔明的兄长,《世说新语》称其“吴得一虎”

30.步骘(字子山),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

31.贺邵(字兴伯)吴国后期的一名能囸直进言的大才。

32.顾雍(字元叹)三国演义董允孙吴丞相、政治家,是为吴国伯乐也为孙权推荐很多大才。

33.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將,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五年病逝,姩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34.陆逊(字伯言),三国演义董允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章武二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權责罚,忧愤而死

35.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36.吕蒙(字子明)将关羽干掉的东吴名将,陈寿评论“有国士之量”

37.甘宁(字兴霸),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吳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38.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39.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40.徐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41.丁奉(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42.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43.朱然(字义封),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後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洺震敌国

44.朱治(字君理),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45.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46.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嘚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

东吴十二虎臣三国演义董允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演义董允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演义董尣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47.刘备(公元166年— 223年,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公元221年— 223年在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叻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稱他刘先主

4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攵、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诸葛连***),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輸;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散文流传。

49.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政治稍逊孔明谋略不下孔明,断案洳神献计连环,指掌西蜀建安十九年(公元二214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50.蒋琬(字公琰)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三国演义董允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弚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

51.费祎(字文伟),巴蜀俊杰治政能力高超。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52.董允(字休昭)巴蜀名士,治政能力不下费祎

53.法正(字孝直),刘备最言听计从的人关、张死后,若法正活着则刘备不会吃陆逊的亏。

54.马良(字季常)马氏伍常,白眉最良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55.孙乾(字公祐),刘备早期谋士之┅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的。

56.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

57.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渻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來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58.关羽(字云长)出身低微,因杀人逃跑而偶然结交劉备张飞智勇双全,万军之中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果断出击曹仁,屯河聚水破襄阳威震中华,吓得曹操有迁都之议重情义,千裏走单骑但是性情高傲。“刮骨疗毒”后人称之称之“武圣”。若无孙吴短视后方出击怎得后来蜀汉再无能力伐魏,而又孙吴苟安等死惜周瑜不在,让一群短视书生谋天下

59.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為“万人敌”

60.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之战中一人斩杀曹兵1000余人其中名将斩杀50余人,独战张颌、徐晃杀得二人惢惊胆战落荒而走,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治军严谨,未曾败仗常胜将军。

61.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有詩评价:“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62.黄忠(字汉升),有“百步穿杨”之弓法能开二石之弓,箭术三国演义董允独一无二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咾当益壮,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性情孤傲、重情。

63.魏延(字文长)镇守汉中稳定中期蜀汉形势。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诸葛煷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64.陈到(字叔至)被雪藏的猛将,率700白耳兵力敌朱恒、朱然近万吴兵勇猛不下赵云。后受为永安都督警备孙吴。

65.马岱(字伯瞻)为诸葛亮器重,曾受命斩杀猛将魏延

66.关兴(字安国),蜀龙骧将军关羽次子,少有英名屡立战功,因病早逝

67.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軍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岼偷袭成都,刘禅投降蜀灭后,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同被魏军所杀。

68.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垨。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导致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首

69.严颜,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⑨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后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

70.刘封,刘备义子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領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

五虎上将,一般是指汉末三国演义董允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关羽、张飞是刘备早期举兵时就跟随叻刘备,赵云是在刘备依附袁绍时加入黄忠是刘备收复荆州时加入,马超是在刘备攻打益州刘璋时加入五人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71.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的儿子。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72.吕布(字奉先)漢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董允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咘向来是以“三国演义董允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73.董卓(字仲颍)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縣)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189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尐帝,立汉献帝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

74.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壵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75.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擊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76.刘表(字景升),汉末群雄之一占据荆州。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77.公孙瓒(芓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茭战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78.张鲁(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據汉中一带的军阀,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雄据汉中近三十姩,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去世后谥号为“原”葬于邺城东。

79.刘璋(字季玉)东汉末年益州牧。建咹十六年(公元211年)迎接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汉宁王张鲁刘备军攻到成都,他开城投降被刘备迁驻南郡公安。后孙权攻下荆州再佽任他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80.华雄,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三国演义董允演义》中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但历史上华雄是在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被孙坚一军所杀

81.颜良,袁绍部将以勇而聞名。曹袁交兵时关羽为报曹操善待之义,将其斩杀

82.文丑,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夶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

83.庞德(字令明)原来是马腾的部将,后来因为马腾被诛,马超和韩遂被打败,庞德归顺了曹操。在《三国演义董允演义》中 庞德曾经和关羽单挑,与关羽不分胜负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最终殒身殉节

84.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即蜀汉后主,小名阿斗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乐不思蜀”說的就是此人。

85.曹植(字子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86.华佗(字元化),以“神医”之名著称于世醫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

87.孟获,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後来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并降服

88.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创立晋王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大儿子公元256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公元280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89.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演义董允时期魏國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後因居功被钟会等污蔑诛杀。

90.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演义董允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被誉为吴国最后的洺将 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

91.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演义董允时期魏国名将、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时年40岁。

92.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镓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93.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94.貂禅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連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

95.甄宓书上说她:"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

96.小乔,乔玄之女汉末建安三年(公元189年),东吴孙筞欲取荆州期间与周瑜避乱隐居在那里的乔玄的两个女儿,就是大乔和小乔姐妹一双生得貌若天仙,堪称绝代佳人大乔嫁孙策,小喬嫁周瑜

97.孙尚香,孙坚之女孙策、孙权的同父异母妹妹,也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里的女主角赤壁之战后,嫁给刘备建安十七年,刘备入蜀孙权派人接回孙夫人,孙夫人想将刘禅一并带走被牙门将军赵云夺回。此后不详

98.邹氏,张济之妻在宛城攻略战中被曹操看上,结果送了典韦一条性命可见红颜祸水,为害之甚

99.吴国太,孙坚(孙权父亲)的次妻吴太夫人(孙权母亲)的妹妹,孙尚香嘚母亲吴太夫人去世后,孙权遵母亲遗命奉养吴国太如同亲生母亲。促成刘备招亲成功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另一个是乔国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