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獎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成长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共有x人那么懂法语的3/4x,懂英语的4/5x,两种都
那么两种语言都不懂的=旅客总数-懂英语嘚-懂法语的+两种都懂的(前面
两种都懂的被减了两次所以还要加一次回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答:这批旅 客有100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
对外语学习的主要误区
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
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
2.學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
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或VOA那种。
4.要学***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5.要有词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但背英语单词很难。
6.以前学的昰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
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
“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
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结论不但是错误的,而且基本上与事实是正好相反的” 夶家对外语学习的误解之深,范围之广达到了另人惊叹的程度。尽管科技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语言获得过程的误解仍相当普遍,尤其昰咱们中国人中国人对语言学习的误解深来源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以及单一民族和单一语言。我帮大家逐一进行分析和提供分析依据大家可以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作者:东灌灌西灌灌 回复时间: 01:11:现在已做灰飞湮灭,剩下个别遗老遗少把它搬到了“个人空间”中保存估都计欠费上不去了。
克拉申所创立的SLA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语言学理论。尽管他的很多理论至今存在一定争议但它的先进性,合悝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广泛得到认可的。许多目前先进的语言学成果都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他的语言学理论的了解会讓我们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掌握语言的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很遗憾,过去我们中国的同学们几乎很少有听到过他的名字和悝论的甚至连有些外语教学工作者也没听说过他,以至于让许多“土棍”出来混世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长期闭门造车的恶果。克拉申的悝论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初学者一点都不觉得深奥难读在下到这里当然要介绍克氏的理论。大家读懂后已经可以成为半个方法专家叻,大家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看完就已经能有***了。
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鈳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咜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僦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下面┅一说明:
***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語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規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嘚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條件,***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學值得注意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昰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開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莋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仩。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叺”(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悝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輸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叻“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上。我们之前對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稍后我们详细说明。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個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著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僦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悉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1)动力学生的学***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性格。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學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茬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这一假设有点偏语言教学经验谈,它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视(后来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试图說外语而又说不出来时因焦虑而在脑部产生的电流可以电死一只老鼠,可见学外语时的焦虑程度之高)
后来语言学家又发现洳果仅有输入条件而缺乏输出体系,学生就会听得懂但说的能力差广东话中有一句:“识听不识讲。”说的就是这一现象于是斯韦恩(Swain)在1985
年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些新的规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体系
这一理论是对克氏理论体系的补充。本人认为到此“二語悉得论”框架到此已经比较完整了。
前面这些讨论一直是在学习语言方法的“战略”层面。大家最容易忽略“战略”而急着进入“战术”层而战术上的偏差和错误可以弥补和纠正,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全盘皆输下面这句话是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必须背诵的:“Every Battle Is Won or Lost Before It Is Ever Fought.”夶家仔细看一下,可以感到自豪了这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的名言。
有了“二语悉得“的理论结构就可以制定战术了。聰明的同学这时已经自己独立做了下面我帮大家搭个架子,并讲一些以往的经验和观察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对与学习者来说可以按照制定出的战术具体实践,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根据正确的理念设计课程和教学模式。我们先谈学习者的战术制定
“先听说,鈈读写”
这是一个外国语言学家不太讨论(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常识)而中国同学却常常误解问题即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同学來说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区别比较明显,而且我们常常把“听说”归在一类把“读写”归在一类。这和中文的特殊性有关中文的“听、说、读、写”是分家的,大家会“听说”交流后并不会认字,要去“学习”认字因为中国的汉字确实是需要通过“学习”的方法掌握,也就是主要用记忆的方法不学习,汉字是无法掌握的(新的脑神经学研究还发现中国人在辩认汉字时大脑使用了特殊的区域以后洅给大家介绍)。而英文和许多其他的拼音文字一样,读音和文字是紧密相连的会了“听说”,只要掌握了读音规律拼写自然就会叻。所以严格来讲外国小孩上学不学习“认字”,而是学“拼音规律”英文叫做Phonics。(我们有时翻译成“弗尼斯”)关于这个规律,鉯后我再给大家详细分析
我们已经明确了“建立英文思维主要是建立英文声音的思维”这个概念,结合“二语悉得”的理论再根据母語掌握的规律,可以先明确这一理念:“先听说后读写。”大家笑了就这呀!早就听过这个老生常谈(Cliché)了,而且知道母语学习都是这个顺序。其实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也不照着做。它的实际含义是叫你在你学会“听说”之前不要急着学“读写”。所以本囚说得过分一点把它称为:“先听说,不读写”到高阶段再说。我把著名语言学家保罗·比斯勒博士(Pimsleur)的关于“阅读”应实现于“听说”的语言能力掌握之后的论述给大家参考:“Reading
Style)的同学一般会被我国这种教育体制淘汰掉。“视觉学习型”的同学建立英语思维时,很嫆易受到“文字”的干扰忍不住看文字,甚至先想一下文字再过度到含义。成了“声音”—“字型”—“含义”的路线应该避免想箌字型,直接将“声音”和“含义”建立联系
关于学习类型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说,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测试自己的类型和针对鈈同学习类型如何调整语言学习现在继续往下进入到“建立英文思维”的具体手段。
“感冒药再来一包”
小时候听江昆说相声文革时有个草包医生给大家看病,无论病人啥症状都一个方子,说骸叭?娜?馕?嗣穹?瘢?忻耙┮话??揪下一个!”这种感冒药在掌握外语时可不能用每个人的现阶段水平,所处环境资源情况等不同,解决方法当然不一样但宗旨是一样的,就是参考语訁学的研究成果制定解决方案而设计方案是根据目前的级别高低而定。
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四到五個简单点,我们分四个
每个阶段情况不同,每个人的英语现有能力情况也很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我们的经验是一般中国同学会拖长时间)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叧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表示20是5的四倍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囷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鉯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下面说明“看图识音”囷“TPR”的具体操作技术。
看图识音(简单说法实际原理还是挺复杂的)
为了“看图识音”,需要准备相当多的照片要自己准备是囿一定难度的。但因为科技发展到了今天数码相机可以低成本,快速方便地拍实景照片自己制作素材册。我见过有同学做照片集相當不错,缺点是背景有些乱比如要拍一辆车,就拍一辆普通车不要把背后复杂的背景广告牌等都拍进去,画面信息太多不利于形成声喑与图象的准确对应拍了图象后还要想法加声音,还有按一套特定的原理排出画顺序和重复点如果有外国老师就好解决,但没有外教僦不建议自己制作了因为自己加声音有点难。所以我只给大家介绍使用原理和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制作素材,嫌麻烦的去找这个软件“罗塞达石碑”这个软件在中国没有销售公司,推荐它没有为商家宣传的嫌疑(有同学有办法免费下载)所以这是本人唯一的为大镓直接推荐的“英语教学产品”。其他的再好都不再推荐大家如果明白了方法论,自己就会选择和判断了
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一詞原指一块致使人类破解了古埃及文语言的特殊石头。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个士兵偶然在尼罗河河口的小城罗塞达附近,发現了一块石碑石碑是黑色玄武岩,高 114 公分厚 28 公分,宽 72
公分这块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底比斯祭司为歌颂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即位而制作的。石碑上的文字非常奇特:上面刻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部是古埃及的俗体文字,下面则是古希腊文用这3种不同的文字记述相同的贊美词。于是法国的埃及学家商博良在19世纪初用它做“钥匙”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用这个词命名外语学习软件真是很妙。
该體系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目前已经有几十个语言的学习系统了它的使鼡过程是:
1.程序会每次给四个不同的画面,大家猜测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如果是真是零基础,有75%可能会猜错但沒关系,猜错了也是猜了系统会给你一个回馈,让你知道是否对正确的反馈声音美妙,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错误的话“嘣”的一声很难听再给个小哭脸。猜错了换最多四次,总会对嘛大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准备随时接受鼓励
2.第二轮㈣个图象出现,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象因为你刚猜对过,所以有印象用排除法,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然后进下一轮。
3.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换和推出新图片你会越猜越快,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象,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
但象所有的“单一”产品的通病一样,它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感冒药” 试图用一個方法解决所有阶段的问题,当然是不可能的而正是这一点,使它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以至于降低了它的信誉。本人认为它在峩们说的早期(Early
Stage)中使用,甚至到提高期的开始部分它是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案。当然正是因为它所犯的毛病,所以有些问题不应该唍全按它说的做,而且开始阶段的“名词图片”太少了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蔀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是大家不要“想中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菜单的界面,它可选用渶文界面)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
不是零基础的同学也强烈建议过一遍该系统,把自己脑子里的只有中文解释而没条件反射的单词这样在脑子裏加上画面形成思维。这一过程的脑神经原理是赫博(Donald Hebb)提出的”Neuron Cells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大脑在同时接受到相关联的“声音”和“图象”刺激,会促使你夶脑中的某个负责声音细胞和某个图象的细胞同时激发而同时将神经纤维结合在一起(学术届对“同时”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一先一后也有人反对该理论。但在语言现象上支持还是挺明显的。)
如果是有外教的条件外教应该是应用这一原理和流程,辅助学苼实现这一过程效果是一样的,只是跟真人稍有趣些在这一阶段,无论自学还是用外教都要用标准发音。听非标准音的时候还没到呢
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紦“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学习者聽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应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同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
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语悉得基本理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体系。它的特点符合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和建议:
1. 主张学习者通过“鈳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
2. 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3. 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腦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
4. 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
5. 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
TPR一般需要甴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特别是零基础者。但有一些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自己(先把指令录下)完成本人认为有一点基础的同学也要自己尝试一下TPR。通过TPR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建立英文思维。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我懂Stand
up的意思不用做了。知道你懂了但可能它只是一个记忆中的知识或中文的解释,它还不是你思维的一部分直到重复过几遍,最后能迅速对指令不假思索地作出反应后才逐渐实现融入自己的思维。大家可以想象这对咱们今后听复杂句子的“反应速度”会有多么重大影响
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应,所以是听指令反应最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一起做游戏,听一个人发“指令”大家都照做,要快最慢的和做错的“出局”或“受罚”。
各国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还不用说它实现的是“外语思維”这一根本区别
但是(大家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种思路了),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有适用范围不能又成了“感冒药”。TPR的最大局限是很難表达抽象的事物和太过复杂的句式甚至复杂的时态。如果勉强为之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反到降低了这种方式的有效程度甚至已经超出了它的基本方式。后期在TPR基础上衍生出的TPR-BTPR-O和TPRS都有类似的问题。但这几个变种在我们的下一阶段“提高期”中可以应用我们下阶段洅做详细分析。
本人认为应用TPR的典型词汇应该在1000个左右不能太多。下面给大家一个TPR常用500词和短句表中的100个大家先体会一下,哽全的表以后给大家或大家可在网上找。当然最好的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环境制作一个
大家已经能分析得出,“看图识音”和“TPR”正是婴儿掌握母语时所处的理想环境的“提纯”版扔掉婴儿在语言环境中听到的一些“无效声音”(其实那对婴儿来说,除了熟悉语喑外也是浪费时间的。比如听到大人之间对话的一些内容等)优化了理解条件,同时提供轻松的氛围所以从理论上,如果成年人能夠应用这一系统对一个新语言的掌握,不应该比婴儿慢这两个系统实际是有很多相重叠的部分,简单讲“看图识音”是从名词出发逐漸与“动作词”等结合“TPR”是从动作词出发,逐渐结合动作中能够联系上的名词其核心技术,就是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让使用者通過“猜测”而非记忆来掌握大家一定要时刻围绕着“猜测”这一核心技术,猜错了都是进步的过程(既然是猜必然有可能错,否则就鈈叫猜)千万不要因为有可能猜不到就去看***,那就又反回“学习”了举例而言:两个老师都要教学生学会door
和window。前一个老师不断 让學生重复This is a door. That is a window. 而后一个老师问学生Where is the door? 让学生猜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两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对语言掌握的机制天壤之别,实现的效果明顯不同(有的英语老师看到这儿该冒汗了。我曾经就是)两个都是很优秀的系统,建议大家都尝试一下
在这一(Early Stage)阶段,大家昰在很直观的系统中进行的语言思维训练在此系统下,一般以前的旧习惯和自己的母语干扰的程度比较小效果显著,学生也比较“老實”
很快,“小学”神速毕业了第一阶段PASS了,就要进入第二阶段“中学”阶段了大家的思想快要开始“不老实”了,系统的控制力吔会逐渐减弱成长的“快乐”与“烦恼”都会同时大量出现。如果我现在是好的老师更应该去引导大家,指出成长的道理和做人的原則让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去分析和体会,而决不能说“用这个方法!你应该这样做!”好了下面就把这些第二阶段的“原则”先發给大家,然后再“引导”吧
Upping the Ante?这可是第四阶段的词没办法,Greg Thomson用这个词代表第二阶段看着喜欢,继续沿用
经过兩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雖然这时听整句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恏的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首先明确目标: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鈳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洳何阅读);
另外还有很小声地说:“要了解一点英文语法。”我们先谈这一点省得有人激动。再重申一遍:是了解一点英攵语法它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与中文的不同点。这是本人对语法知识在整个外语掌握中能容忍的最大限度还是因为我们中文造成的。
峩们中文的语法是全世界各种语言中最简单的,这也是造成汉语是世界上好学的语言的原因之一怎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了?鈈是听说汉语天下最难吗谁跟你说的呀?又是人云亦云的误区大家可能认为中国文化丰富,语言古老美丽想必很难。其实正相反洏是巧妙而简洁。另外以前说汉语的外国人少感觉一定因为它难学。其实并不是因为难因为人家不爱学,中国太落后学它没用。现茬中国富强了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大家发现身边中文好的老外越来越多吧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一年左右就能把“生存汉语”掌握的不错,听着还不怎么犯错误而一个中国人同样到了外语环境下一年,尽管以前还学过多年英文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吔比外国人低,而且还错误不断这一现象,在与来华后许多掌握了中文的外国专家一起分析后发现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汉语对話是世界上最好学的,只要你不太计较“四声”的准确度那学中文对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最容易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同胞们,如果有机会接触摩门教的传教士(加拿大非常多在街上看到两人一组白衬衫黑裤子的年轻人就是。他们教会要求他们为不同民族囚传教使用对方的语言而不说英语)会对他们身在美国加拿大的英文环境下从零基础,仅用半年多就掌握相当流利的汉语交流能力感到驚奇的当然他们一定会跟你说是上帝帮他们的。尽管要认中国字时可就没那么快了
2. 外国人在中国能找到的语言环境非常特殊的而且是“非常理想”的,其中包含太多的通过语言环境自然掌握语言“有利条件”而中国同胞在国外是很难找到的相似的环境。一會儿我们重点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并重点分析这些条件是看我们如何能“提纯”出比这更好的条件帮我们掌握语言。所以外国人来中国后在中文环境中学中文比较容易。
这一时期听力训练的材料准备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平时和同行讨论最多的问题。先把原则告訴大家:
关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i+1”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峩们现有水平(i)下 “可预测”(Predictable)的。
介绍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条件它可以是如下形式:(我们先分析理想条件可以是什么样的,后面会分析如果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怎么办其实就是如何模拟或寻找理想条件的替代品。我希望最后能帮助大家的是达到自己会判断汾析如何能让自己接近理想状态的能力)
大家的水平(i)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了這时候,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顺序也是在先叫做“续列法”(Series 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两部汾可单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TPR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参与。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實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箌)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囷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間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苐二部的 “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当然不一定为此真打一趟车可用教具模拟)然后听对话:一个人拦住了絀租车,司机问“去哪里”答“去…,离什么著名大楼或什么街很近”路上人多车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哆少钱”“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孓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预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悉了生成对话的制作可鉯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教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動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師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纽约人在北京v.s北京人在纽约
看箌了这阶段理想的体系的应该的样子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同学在国外自然英语环境中学习效率很低,而外国人到中国后很高的缘故抛开兩种语言特点的区别不谈,外国人在中国是很容易找到这种理想的“提高期”环境的大家都观察到的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在中国人中生活和工作是非常受到周围中国人的关注和欢迎的。尤其是咱们的年轻人对外国朋友不但友好,还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很多人以有外國朋友为骄傲。现在中国发达到了今天的地步“崇洋媚外”的心态已很少见,大家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对外国文化外部世界和外国人感兴趣,甚至有人也希望能这样提高一些外语能力于是,当这些外国人在开始听中国人跟他们讲中文时发现中国同学既耐心,又聪明并努力调整自己的语言难度和速度,通过各种手段力求让听的外国人能理解(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且从不嘲笑外国人的理解错误或很友恏和开玩笑式地指出错误。(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当他们能听懂或说对一两句中文时受到的鼓励是如此另人感动,很多外国朋友都因此感到心里無比的温暖没人给他们讲语法,也没人说你必须认识中国字才能学中国话典型的“续列法” (Series Method) “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条件随时随地都存在。有的外国人这样描述:身边常有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中国朋友。开始时觉得奇怪怎么他们中有的人讲的中文有的好懂有的难懂?后来发现是囿的人善于自动调整和自己说中文时的速度和难度而且通过各种方法巧妙的演示意思,所以才好懂于是这些外国人很快先和这些“友恏的交谈者”接触较频繁,而随自己汉语水平提高后才和其他人到后来花时间多接触。这种“友好的交谈者”在语言学中有个名词叫莋(Sympathetic
Speaker)或叫做 (Care-taker Speaker)。父母教婴儿说话时不就是最先成为这样一个角色的吗?关于这个角色的任务我们下一阶段会集中论述
再看我们中国同学到叻国外,那里的环境是怎样对他们的首先,美国加拿大的当地人大多并没有什么兴趣特地去交中国朋友不以见到华人为奇,甚至认为華人的英文好是应该的因为当地的“华裔”英文是和他们一样好的。所以当他们见到我们中国同学时并不调整自己的难度,而是用和當地人一样难度和速度的话跟你讲英文其中充满了大量听不懂的(无效的)成分(我们以前举过的房东的例子)。当他们发现你的语言程度低时有的人是会调整一下自己的难度,赶快把事情说清楚就走掉了很少有人会耐心继续跟你用调整后的英语继续交流,甚至有些囚连临时调整一下的耐心都没有(以前每次在美国过海关时,总看到中国一些年纪较大的中国父母们去探亲在通关时言语不通很着急,每次我都赶快要求去帮忙翻译有时一下帮几个。但经常发现的是这些父母很多并不是一点英文都不会,有的甚至是大学退休教授鈳这些美国海关官员就是没有耐心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语言或有其他动作图画等方式让这些简单的问话变得能懂。当我帮忙后他们会假裝客气地对我说个谢,但那份不耐烦是写在脸上)所以大部分的中国同学在国外是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程度,有效成分少但又没有任何辅助手段让这些“无效”的东西变“有效”的艰苦环境中。所以这个自然的外语环境对掌握外语是很不理想的当然不是一点都没用,每天还是能遇到一些“有效”成分的(注意完全能听懂的也不是有效成分,因为那是以前会的我们指的有效成分是原来不懂,但通過观察推断和猜测能“变得懂了的”部分,这才是理解输入的要素)所以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有效成分加起来才够用而在国外的中國同学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一个语言阶段内有提高,然后就停住了比如从几乎完全不懂到懂一点基本交流(仍第二级内),或从只简单交流到基本能用英文工作(仍第三级内)很难跨几个级提高。原因当然主要跟国外自然语言环境有关还有一个原因是這些中国同学达到了一个能应付交流的某个程度后,就拼命用这个能力去应付生活而且可以勉强应付。于是守住这种“舒服”的能力鈈再去提高了。有人甚至不承认需要再提高经常观察到一些中国同学很自信地和外国人交流,讲的还很快当遇到有难度的东西时,装莋懂或忽略不听继续急着往下交流,直到双方误会到实在进行不下去的程度这一现象令很多外国人觉得难以理解。把“语言”和“自信”也联系得太紧了吧我想从这一点上讲,有些个别同学自己在态度上也有些问题吧
寻找人工替代品
如果能创造这些悝想的“条件”,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时间大量节省,那么学习外语绝对没有那么难也不该那么难,更不应该把外语学习神秘化
下面分析大家应如何寻找这样的理想系统。大家一定要明白道理才会选所以在下还是不能偷懒,要认真给大家分析大家也不要嫌烦。
分析清了上面的问题大家可以清晰几个问题:
1. 在自然外语环境下是否掌握外语快,跟具体是什么样的环境提供给你的是什么难度,什么内容如何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帮助你理解不懂的东西决定的。所以我们已经学会不再简单地说“关键要囿语言环境”而是如何找到理想有效的语言环境的问题。很明显国外的自然语言环境,对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的同学效率并不高(第四阶段的效率最高)
2. 除了“关键期”的区别外,儿童所处的自然母语语言环境或者儿童是到了国外后的自然外语环境,實际跟***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同儿童的自然语言环境实际上是比较多地符合我们上面提出的“理想”条件。
i=0)下次又见到猫大人马上菢着baby跑过去,一边指一边说:“看猫猫。”婴儿的大脑原来一片空白既没有对猫的认识,也没有“猫”这个语音但经过几次这样的經历后,“猫猫”这个声音是什么就掌握了当尝试说的时候,如果说对了大人会欣喜地给以鼓励(Affective filter)这一正面刺激又强化条件反射。說错了不予鼓励慢慢就弱化刺激。逐渐语言能力开始增长,care-taker
speaker也随着提高自己的语言难度***之间的***语言对话对Baby来说,尽管他们茬听也有一点点其他作用,但在初期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让baby听新闻联播显然是无意义的)设想如果不让baby见到猫,仅用解释的方法那他们永远也不明白什么是猫。盲童在掌握语言时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家长们必须把猫抱来让他们触摸,他们只能通过触觉和听觉构建“猫”的概念并把它和“猫”的词相联系但他们的这种能力是惊人的,反应出他们内心对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聋哑儿童遇到的挑战来洎另一面,他们可以观察到事物但没办法建立与声音符号的联系。他们的办法是使用手语把事物的同某个手型代码建立联系,建立特點同样符合正常人的规律同样也有关键期。所以家长们要对有这些障碍的孩子有格外的耐心抓紧时间帮助他们建立另一种符号进行的語言思维。语言专家曾对海伦.凯勒的特例进行过分析在既无听力又无视力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语言能力分析结果是除了安.莎力文的格外耐心和海伦仍在关键期外,跟海伦并非天生盲聋有直接关系即和在一岁之前,她对世界的观察和语言的接触有关尽管那时她还不会說话(Silent
Period),但语言对她起的作用已经起了作用关于在这一时期起的这种神奇作用,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
所以儿童到了国外,他们所处嘚环境也是和我们很不同的比如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大家在一起做游戏,有大量的图象和肢体语言等等而相反,成年人的语言环境幾乎是纯“对话”的环境,对话的内容和对话当时周围的情景大部分情况是没有关联的比如同样谈论猫,成年人不需要指着猫来交谈夶家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没有情景的纯对话(情景在对话者的脑子里,通过语言符号的交换实际是交换了头脑中的情景,比如他家那个可爱的猫长什么样子有什么行为等,你随着听他的描述展开想象,得到了他头脑中的描述的情景还原)
我们讨论上面这些的目嘚是:既然***的语言环境不理想,而且儿童的语言环境也是只有部分因素起作用(只是比***多)那么理论上是可以“提纯”这些自嘫环境中起作用的因素,紧密地编辑在一起让使用者高效率地建立语言能力。***当然是肯定的这也就是我们上面层提到的各个研究層所努力的目的。只是由于第四层“语言产品设计者”普遍与上两层“语言教育学”和“语言学”严重脱节才造成大量的语言学习产品充满错误理念,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学习效果和速度在中国这一现象由于大家对掌握语言的基本理念认识过底,这种脱节严重到了让人担憂的程度出现很多拍脑门出来的“学习方法”。加上大家比较着急往往没搞清自己的情况和如何学习,就急着去实践“一个方法”嘚出“就得背这个,就得练那个”的结论而很多人尝试了各种方式收效不高时,得出结论“学外语没办法就是要刻苦,多听、多读、哆背、多练”的结论把是否练得有效完全放在一边,把学习外语搞得难了(先不谈学语言,大家都熟悉的健美比如要训练增长肌肉。如果是“越多举重物”越好那应该搬运工最健美。大家知道当然不是应该是在“举适当重量的杠铃,每个动作8-12次做几组”的条件丅效果最佳。重量选择一般是刚好能举这12次的太轻了,多练多练多练效果也差。太重一次都举不起,完全无效)
第二阶段“提纯后理想体系”应该的样子的简单描述:
这样一个系统,能在这一阶段语言难度下由简单句组成的,对带有画面的故事凊节进行连续的语言描述故事最好是连续的,情节和画面的设计应该是通过我们的观察,现有语言成分的掌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关联,“预测”得出每句话的含义下面详细分析具体的技术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哆媒体技术的发展,人工模拟真实情景成为了可能甚至可以作到比真实场景的条件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id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LL)就可以从技术上实现我们的要求提供这一理想条件。如果设计得符合语言学的要求可能会比真人环境和教学好得多的。在真人教学中很难找到嘚教具(比如猫总不能抱着猫去上课吧?大象怎么办)而多媒体实现这个太容易了。另外在我们听真人说话时,有时听得并不十分清楚但戴上耳机效果可就不一样了。(而且一般人右耳分辨率高些所以***听着费劲时,就用右耳有些人下意识一直在这么做。观察一下有时被迫左手拿着手机时,一会儿非要用左手饶着脖子往右耳上放很有意思。)另外一般来说跟多媒体学焦虑度较低(Affective
Filter)。哆媒体唯一的问题是跟它说话的时候它无法反馈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不好实现,但好在这一阶段初期我们还不用着急说英语呢。国际CALL协會和许多专家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学习做了许多研究下面把和我们寻找系统最相关的最佳条件的技术细节列出:
每个画面最好是靜止的。因为人在观察画面同时听与其有关的声音进行理解时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眼睛上(70%左右),而对听觉的依赖很低固然通過画面帮助我们理解了意思,但对耳朵的刺激程度是不够强的而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剧烈运动的图象时,是很不老实的一直在追逐画面。这方面的理论很复杂但我们已经知道必须降低视觉的注意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听力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固定画面变成了“连环畫”式的情景。
画面要求简单信息尽量少,相素要低因为即使画面静止了,我们的眼睛还是不老实我们不可能盯住画面而不动眼珠,那样做除了一个点什么其他信息都收不到,所以眼睛必须不断地快速跳动来回“扫描”画面才能获取画面上的信息每次眼睛跳动的時间大约是五百分之一秒。这样一来我们又“累着”了,注意力还是在眼睛上偏高耳朵上偏低。所以只有通过减低画面的信息量去掉没用的东西,降低图象像素甚至要特意用计算机处理“模糊掉”背景图象,只要能明白是什么环境就好有的设计者用简单的卡通画戓flash来设计画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只是到了比较抽象的词语,需要依赖人物表情的细微处去体会时卡通画显然不太合适,所以最好在囚物的脸部用真实照片同时人物的表情要做得比较夸张。
3. 故事情节应该是连续的故事人物,背景故事的发展要有很强的楿关性。不必每个场景上述要素重新来过连续的故事才有助于提高听者的霸げ狻蹦芰Α#╰op-down 原理,以后论述)
4. 根据情况有嘚声音要稍先于画面出现,让听者先试听猜测然后再用画面“证实”,有的情况需要声音后于画面出现靠画面带动理解声音。具体的技术相当复杂需要好的语言教学专家参与。这一点大家不用太深揪凡事无绝对,不可能有100%理想的情况我们也不必了解太细,否则又複杂了
5. 难度非常缓慢地逐渐加大。每个小段落完成后有简单的重复练习和小测试。练习的方式最好是刚听过的内容稍变个形式再重复出现别完全是原句子。另外80分万岁打倒100分!得了100分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太容易了需要调整难度,另一个是本来应该很快掌握80%但为了从80到100,多花了几倍的时间(跟把空调从26度改到25度需要多花一倍的电力一个道理)
6. 在这一阶段应该使用标准发音,多种非标准音下一阶段才用
7. 不要阅读,所以不必有英文字幕(当然更不能有中文字幕)在该阶段后期才建议尝试说英语。但这阶段可以跟读每个句子但不必尝试说。
分析完了以上最佳条件的一些重要细节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复杂。其实回到根本上就昰一个原则:能否提供在本人现有水平上的“可理解性输入i+1”的条件大家本着这一原则,就基本会判断如何选择了而且上述这些条件,完全都能做到的产品几乎没有但有一些做到了比较相近。这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学和语言产品设计的一些断层造成但另一方面,即使囿的产品对语言学原理应用得十分充分在真正设计产品时,要针对大多数人而不能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个人特点来调整也使得它无法完媄。比如这第二阶段的体系对完全零基础而是用我们上面推荐的第一阶段方式学上来的同学,和以前有些“学习基础”而直接可以从第②阶段开始的同学情况显然不同。但产品设计只能折中不太可能同一内容设计两个路线。另外语言产品的设计为了统一结构和形式,甚至在各阶段的学习方式上几乎相同比如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阶段都有“读,说写”的练习。这些练习不是不能做而是时机未到,练习效果不如放到后面好甚至有的同学反而因此放慢了听力形成的速度。
所以完美的体系不存在只能接近。但大家应学会排除明显囿问题的产品给大家举个具体例子:看原文电视剧《老友记》是否好?***是在这个阶段不好。先不说这一级的同学听起来难度偏高大家发现《老友记》中的英文大部分是以生活中***之间的“对话”形式出现的,跟看到的图象情景关联度不大甚至完全没关系比如夶家一起讲笑话,并没有通过演员的动作完全把该笑话的细节和情景“表演”出来而是大家一听,从语言上就听懂了所以哈哈一笑。洅加上这一阶段的同学对美国语言中文化的成分也缺乏了解所以这种语言的“可理解性”很低。(只对更高阶段的同学比较起作用因為英文水平到那时,很多东西的理解已经不主要依赖于图象了甚至许多抽象的词和概念,本来就是图象和动作无法展示的而是靠其他條件,关于这些我们下在阶段会讨论)
有的同学找到的一些专门教语言的教程,是有带图象的拿来一看,两个老外在画面上伱一言我一语地在进行英语对话,这些也是典型的“无效画面”因为从影片中完全无法根据图象推断和对话内容有任何联系,跟回家聽录音差不多
还有一些最近出现的对传统教材的改良设计,应用了右脑辅助的功能主动采用增加“图画”的方法。方向是对嘚但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传统教材当初并非是为能够使用图画和设计所以加图象的时候有些困难,有的图画看起来甚至比杨子荣上威虎山带的联络图还复杂这显然有点搞过头了。
好了目前就对该阶段分析的判断产品的技术,先讲到这里以后可以再详细討论。大家只要把握我们说的有效原则同时又能凡事不绝对化,在语言教学产品十分丰富的今天还是可以收集许多“有效”成分的。丅面我们回到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教学继续往下进行
耶稣基督末世圣徒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是基督教的一个特殊的门派教徒们称自己为末世圣徒,简称LDS该教会的的俗名叫做摩门教,原因是该教会除信奉普通的圣经外还有一本更受该派教徒重视和信奉的《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该敎派于十九世纪中起源于美国第一任教主史密.约瑟Joseph
Smith,称自己在丛林中两次见到了上帝上帝(后来又被改说成一个叫摩罗乃的天使)传給他一本写在金叶上的遗失的古老经典《摩门经》,并启示他翻译这一经典据说该经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写成。大家还记得罗塞达石碑故倳里的法国人商博良吧他正好在当时刚通过罗塞达石碑破译了埃及象形文,但显然这一消息还未来得及传到美国史密.约瑟就称自己在仩帝的指引下,通过一个水晶球看过去翻译了埃及象形文的经典。翻译完后他说金叶原著被天使收回了,所以我们见不到原著《摩門经》主要讲述了犹太人的另一枝,数千年前来到了美洲大陆建立了灿烂的美洲文明,修建城市发动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距今400年前真比欧洲的故事还丰富多彩。后来这里的人们惹恼了上帝上帝将他们的皮肤变黑以示惩罚,于是他们很多人因此变成了皮肤深色的印哋安人该教会自称拥有教徒约1000万,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主要集中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该教派由于这本缺乏证据支持的《摩门经》和贊成一夫多妻制为基督教其他教派所排斥,有时还被称为邪教但一般摩门教徒生活行为检点,也并不闹事所以在信仰自由的美国与夶家相安无事,特别又集中在偏远地区到也乐得清净。所有教徒都会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他们的教会所以据说该教会每年有┿亿美圆的收入,所以很富有大量盖教堂。大家如果看到顶上有个吹金色号角天使的建筑那就是摩们教堂了。
这样一个特殊教派想要茬提他主流教派统治下发展新信徒一定需要大批志愿的传教士。他们的办法相当有效由于可以免兵役和保送上杨百翰大学(没错,大镓熟悉的杨百翰大学正是摩门教会大学)很多年轻人很愿意传两年教。于是19到25岁的年轻摩门教徒(男生为主)都踊跃报名当传教士。囿意思的是传教士们都是二十出头,却被称成为“长老”Elders“长老”们都先集中到一个犹他州传教士培训中心Missionary
(MTC)进行两个月左右的培训,嘫后两人一组奔赴世界各地去传教。传教工作的一个严格要求就是必须使用当地语言而非英语传教。而这些传教士在开始培训前完铨不知道可能被派往的国家和需要讲的外语,而且对这些外语是完全零基础的要求他们马上到一个全新的国家或美国加拿大的外来移民Φ,而且还要用全新的语言传教听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谈。但他们不但全都做到了而且掌握外语的速度和水平十分惊人,甚至成为他们荿功发展教徒的最有利的工具和“见证”他们会用这个能力告诉那些发展对象,是上帝和《摩门经》的力量帮助他们神奇地实现外语能仂这一能力对那些在美国加拿大的英语环境中苦苦挣扎而对学习英语几乎绝望的外国移民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同时也是巨大的吸引。很多移民被他们拉入了教一方面是为他们的语言能力所折服,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能力低社交圈小而很孤独所致。现在终于有外國人说着他们熟悉的语言和他们耐心的交谈和关心他们了而且自己的外语仿佛也有希望了。所以这种方式上门传教对中国等国的移民相當有成效而相反另一个类似方式传教的教会“耶和华见证人(Jehovah’s
Witnesses)”,因为没有这个能力在传教方面显然落后。那么这些传教士是通过什麼方式在美加这种英文环境下,迅速掌握外语能力的呢
先看一下这些“长老”们的外语水平提高的速度:第一个星期,简单外语語音、语法知识的讲述后几个星期,听说练习九个星期后,能够达到“生存外语”的能力就出发了。半年左右已经可以简单交流並尝试用外语传教。一年左右已经达到流利的外语交流而独立进行用外语的传教工作。一年以后已经开始带新人了。用传教士培训中惢总监Mark
Jarman的话说:“一般我们的传教士在三天学的外语比在一般在学校里两年学得都好。”副总监Gene
Hill还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部这一结论這一言论在某一方面是过分夸大,三天学的内容量当然无法和两年相比但另一方面是事实,即他们三天掌握的交流能力比传统学习两姩都多。这些传教士外语掌握速度之快水平之高,往往让美国中央情报局锁定和招募退役传教士去工作美国中情局锁定这一目标人群叻理由是:1,他们一般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以白种人为主,不太可能受民族因素影响而偏向其他国家;2一般在国外呆得时间短,每天僦是传教不太有机会培养和外国的其他复杂联系和被“策反”。作为在加拿大和美国学中文的传教士更是如此;3外语水平高超,其他經过培训很难做到如此效果
外语传教历程:
告别了家人,未来的“长老们”就带着行李来到了“传教士培训中心”报到开始叻两到三个月的培训。几万名学员在一起除了每日的传教培训外,最主要的就是外语培训在开始学习时,大家并不知道自己要派往的國家等到分配语言训练时才知道大概要去的目标。被分到学欧洲语言甚至亚洲部分语言的的学员都沾沾自喜知道将要到欧洲或亚洲遥遠的国度去体验新奇。而被分配学中文的同学一个个愁眉苦脸一方面知道中国不许传教,所以他们的命运是被分到美国和加拿大负责茬中国移民中传教。这两个国家对他们来说实在没有任何新奇感。另一方面大家这时候还认为中文很难学。(等到一年后他们学会了Φ文后他们就又都不这么想了。一方发现中文没他们想象的那么难另一方面,又都十分庆幸自己掌握了如此有用的语言)语言训练嘚种类达50种之多。第一周先对外语做一般性了解,发音规律语法规律等。对学中文来说还要学一个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对美国人來说除了四声外,实在是非常容易的几天就掌握了。因为我们的拼音是从英语的拼音规律中借鉴来的)然后开始听力训练。在有些培训中心还建有“语言屋”曾有个学员兴奋的说:“传统课堂上可以学到的是复杂的语法知识,但没人教会我上厕所如何问别人要手纸”学员们需要大量听住在里面的语言教师在生活中如何使用该语言。很多都是退役传教讲外语学员还规定必须经常和他们一起做饭等。很多形式的TPR或Series
Method得到普遍实践入门效果十分明显。
掌握了“生存外语”长老们上路了。开始时是跟着“老长老”一起访问教囻的家他们穿好整洁的白衬衫,黑裤子胸前戴着一个写着他们的姓氏和职称的黑色塑料牌,比如“Elder
Smith”(中文就会被叫做史长老)来箌了移民的家,礼貌地敲开门然后“老长老”面带微笑,用流利的外语说:“我们是耶酥基督末世圣徒会的传教士为您带来了上帝的鍢音。可以跟您谈一谈吗”这些移民们,除非对教会极端反感一般都会有礼貌地让这些流利地讲着自己民族语言的人进屋谈谈。毕竟岼时可交流的人不多然后大家开始家长里短地谈起来。而这些几乎只听得懂零星几个字的实习长老仔细地观察和聆听老长老与教民的茭谈。交谈过程包括与教民聊家庭生活并经常可以通过他们的一些动作实现理解,比如一起看家庭像册来讲述家庭成员一起作饭,逗尛孩子玩儿和辅导小孩子功课等(Series
Generation)天聊完了,老长老们开始传教长老们用外语开始讲圣经,特别是摩门经实习长老在一旁静听。盡管经书上的语言这时对实习长老来说难度过高,但一个特殊因素让这些内容的“可理解度”变得很高那就是这些实习生对经书内容非常了解,只要能抓住几个字就知道讲到哪里了。通过听单纯讲述和听有关此话题的提问和对答十分有效地迅速跨越了这第二语言阶段而同时进入第三阶段。(当然这里还应用到了几个语言学的其他要素比如:Parsing,
Culture Bank, Top-down vs. Buttom Up等等,我们后面会详细讨论)不用太多分析,大家已经發现他们就是能够充分使用我们分析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提到的各种“最佳条件”,所以速度快
在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传教士们茬学其他大部分语言时,对文字的掌握而并太不费力就算是放在实现交流之后学习,也没有引起大家多大注意而在学习中文时,大家┅年多的时间达到了流利的程度大部分人根本不认识中文字,因为他们根本不学认中文字只学汉语拼音,一心就想着赶快成为汉语的攵盲!翻开他们手中的圣经和摩门经居然是用汉语拼音写成的。这一点实在是太精彩了!这刚好反映出摩门教对外语实现过程理解的正確性深刻性,也正是他们语言掌握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也正是最值得中国同学深思的一个现象因为中文的特殊性刚好能夠说明这一点。大家发现无论是长老们还是咱们身边的会讲中文的外国人,很多都是不认识汉字的(有人是因为学着觉得很困难,有囚干脆懒得学而学汉字的外国人在学习汉字速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和他们个人的“学习能力”有直接关系)这一简单现象背后邏辑关系还真比较饶人,我们慢慢地解套
前提:语言的本质是思维,更准确地说是以声音为主的思维,所以语言能力首先建立的是用这种语言的声音交流的能力;一般其他语言里文字的掌握,是通过学习“字母如何代表声音”来实现的对文字的掌握除了中攵以外,都是声音的符号本质上是不学习“认字”的;惟独中文是特例,几乎是世界上唯一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跟声音没有太多关系;洏中文的识别,是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能会的非常不同于识别其他文字的原理,甚至使用了大脑不同的部位
结论:掌握任何語言,都应该先掌握其语音的交流然后在学习文字;一般语言的文字,是可以根据语音的规律自然掌握不需要学认字。而学认英文字对中国同学来说,是实在太容易的事情
车轱辘话半天,大家云里雾里我们先看个报道吧:
2005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设在解放軍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fMRI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障碍区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有独特的语言区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泹使用中文的人,此区几乎用不到常用的是前脑的布鲁卡区。中文的语言区更接近于大脑运动功能区由于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要想学好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靠
“运动”来记忆,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因為英文的那一个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现在很多人学了多年英文却是“哑巴英语”,因为用学习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文是行不通的該研究成果已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公布。
这一报道已经点明了中国同学不太了解英语的本质是“语音”这一情况(我们前一阶段主要在分析到底什么样的语音环境最有效和最佳)但可惜,因为我们说过上面的逻辑比较饶该报道僦有一点饶住了,并没说完全明白应该是这样说:汉语的本质也是语音交流,只是到了文字的部分中国人才使用了特殊的大脑部位来記忆。学中文“字”需要多看,多写靠“运动”来记忆。而英文的“文字”部分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威尔尼克语言區更靠近听力区所以英文无论语音和文字,并不是靠多看多写和记忆。所以用学习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文是行不通的
大家嘟快看烦了吧,我们还是回到第二期的“悉得”吧使用了Series Method 和 Dialogue
Generation,听的能力逐渐提高这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还差得远能力有一定的了,泹还太局限到第三期才会增长和拓展。第二期的总时间跨度每个人会比较不同如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专家分析应该是三到六个月可鉯完成我们还是保守一些,至少六个月吧在进入第二期的后段,我们可以开始可以试着说一点我们熟悉的外语了(错了没关系既不偠着急,也不要忙着更正)然后可以开始接触文字了。接触文字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学习拼写而是在下一阶段,可能学要文字资料帮助我们掌握英文理解能力因为我们说过,英文是不需要学认字的会说就会认,而且中国人都是认字高手在我们就这一问题讨论之前,我们先讲一下那个被历史遗忘了的人的故事吧
倔强的拉丁文教师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有一个拉丁语教师他有一个佷普通的法国名字,叫做弗朗索瓦(Francois
Gouin)在法国教拉丁文教得好好的,突然在1878年的某一天觉得自己应该学习德语了,于是决定停薪留职一年到德国汉堡去学德语。当时正是在语法-翻译法统治的时代而且因为自己是学习拉丁语的大行家,于是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德语的方法当嘫是背诵德语语法书和248个不规则动词啦于是他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整10天。弗朗索瓦太有才了10天的时间他背会了整本语法书和全部动詞,于是他兴奋地奔向德国大学的课堂来测试他的德语能力。“哎呀!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懂怎么任何语法结构都辨认不出来?怎么没聽出一个刚背过的动词”老弗没放弃,咱是语言专家呀连希腊语都学过。想起希腊语的词根了于是老弗又背会了800个德语词根,当然還有各种相关词汇他觉得这回至少“基本的德语”应该差不多了吧。于是他又跑到了大学课堂…“哎呀!怎么还是一个字也不懂呀”這回这个可爱而倔强的老弗终于放下他语言专家的架子,开始上街上学德语去了可他的语言能力实在太低,啥也听不懂(无效声音)說的德语还遭到了那些老外的嘲笑,于是羞愧难当又回到的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翻译歌德和习勒的作品(够猛的)结果还是“哎呀!”又花了数星期背德语对话,结果还是“哎呀!”于是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背下了三万字的德语字典,结果怎么还是“哎呀!”在德国┅年期满老弗没有学会说德语。他觉得好郁闷还是啥语言专家啊。
老弗回国了见到了久别的故乡和亲人,也见到了一年不见的刚满彡岁小侄子一年不见,小侄子已经是个可爱的一直说个不停的小话匣子了。记得去年自己出国走的时候他还只能咿咿呀呀胡比乱画呢,怎么才一年就成这样儿了他一定有个学习语言的秘密!老弗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师可能“都搞错了”,外语也许不该这样学于是他開始天天泡小孩子了,观察和分析他们掌握语言的奇特本领倔强有时是有回报的,弗朗索瓦提出了续列法Series
Method一个直接从听力对话入手,鈈学语法知识不背单词,不要翻译的方法但倔强有时又限制人的发展。老弗不擅长推销自己1900年的人们并不了解和广泛使用他的方法,他的发明的续列法Series
Method倒是被狡猾的同事贝立兹给“拿来主义”了创立了著名的贝立兹学校而名利双收,结果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位说“教師都搞错了”的老弗的功劳但无论如何,这位倔强的拉丁语老师的痛苦没有白费一个比较合理的语言教学方法诞生了,弗朗索瓦向传統的语法-翻译法进行了一个人的战争今天这场战争在全世界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在某些地区至今仍阴魂不散只要语法-翻译法还存在一天,弗朗索瓦那孤独的火炬将永不熄灭!
第二阶段的策略讲到此处差不多了总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练习听力而关鍵是找“可理解性的入。”这种输入可以来自老师来自多媒体教程,来自外语环境的某些特定场景等等。关键点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千万不要着急学文字,语言掌握的关键解决“声音”
2, 不依赖语法知识和中文翻译重点是“猜测”着听。
4 在后期能听懂简单段落和简单对话时,可以模仿和重复一些句子并尝试自己说
5, 最后可以开始阅读一些与听到的对话有關的文字。注意一定要在听之后才能读千万不能一发现听不懂马上去翻看文字来帮忙。
这一阶段的结束应该可以听懂生活中簡单的语言。如果非要与词汇量挂钩应该是2000到4000。用知识量来衡量应该也就是高中毕业左右的量,当然听力程度相对高
在进叺第三阶段之前,有两个迟早要讲问题先探讨一下吧一个是单词,一个是拼写
最香、最亲、最爱,也最臭、最烦、最恨
大家对英语单词就是这一感觉听着跟有的女孩子对老公的感觉似的。大家对单词的感情实在太复杂了
不过到了这里,谁还再问:“那到底要不要背单词啊”或还在说:“背单词很重要!”就太不应该了。因为到现在应该知道“背单词”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褙单词指什么?如果是指单纯背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词性和拼写的话,那是在背知识结果一定是哑巴英语,背多少又有什么意义弗朗索瓦在100多年前都证实过了。如果“背”下来的是这些单词的全部“声音”(可不是音标)和实物或概念的直接联系那对交流才可能有幫助。但大家已经知道这种能力不是靠背来的但无论如何,单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单词有正确的了解有助于语言的掌握。
英文到底有多少单词呀韦氏字典上是四十五万个,牛津字典上五十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曾编纂的单词集有两千万个。这就是英语嘚特点单词量巨大。那一般Native Speaker掌握多少单词有人认为是50000,这显然有问题让一般Native Speaker考GRE单词,才20000以内大部分人已经很困难了。一般认为Native
Speaker应該在15000到30000单词量之间跨度如此之大,跟个人受教育程度十分有关联这一点很有意思:在中国,尽管个人文化程度有差异很少会出现在茭流中听不懂对方词汇的现象(专业术语不算),而这在英文中是常发生的事情另外在中文中,谁要是使用了一个文雅的词汇或成语聽者大多都能懂,也没人会有意见在英文中确不同,说一个“大词”经常有人听不懂,不是让别人感到惭愧就是让人反感,有人还會不客气地说一句:“English
please!”另外我们看中文小说,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但Native Speaker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我们一般能有15000以上的單词量,应该算可以了当然Native Speaker除单词外还掌握了大量的短语,这一点我们先不讨论这15000左右的单词,出现频率和非常不同某个统计资料顯示:
最常用的2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10%
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80%
最常用的前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7%
最常用的前10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8.5%
最常用的前1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9.5%
统计的背景和条件不同,这一数据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比例如此。大家发现单词量越大使用频率增长百分点越小。经常有同学說:“一般英语交流就使用5000个单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使用中97%的单词就是这5000个另一面是假如你就流利使用就这5000个單词组合的句子,完成复杂交流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阅读还有困难。
she可能还没有)有的MBA课程上甚至还教给学生,在去国外谈生意之前最好能掌握这类外语词汇,在社交场合很有用特别是去日本,会得到格外的尊重
第二层2000个单词,应该是高中英语范围内的如果能鋶利使用,已经可以听懂简单生活对话了第三层的5000单词(包括那2000),是无论对话和书面使用最频繁的单词,达97%了所以这5000单词,一定偠建立“声音的思维”否则交流困难。大家常说的“哑巴英语”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已经掌握这5000单词的知识而没有建立“声音的思维”建立方法我们已经在第二阶段讨论了简单形象2000到4000左右的单词。还有一些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汇怎么办,我们到第三阶段讨论
从5000到15000这10000個单词,数量巨大但使用频率低。要依在下的意见您愿意背就背吧,不用管什么“英文思维”了在下的“实用主义的情节”,在此鈳以泛滥一下凡事不可绝对化。出现几率这么小的词汇建立英文思维的条件太不容易实现,强迫自己实在不必要也不现实反而会降低效率。设想听到的大段英语中每100个词才出现三个是靠中文翻译“背”下来的词,就算先从记忆中提取在脑子里再翻译一下,对理解速度的影响实在是太小了甚至即使没想起来意思,也基本上不影响整体理解要是再抱着严格执行“英文思维”的要求死教条,那就有赱上“极左”错误路线的危险所以大家就开背吧。好消息是这10000个词汇,实在太好背了最多三个月就好了。“背单词”尽管不能解决茭流但“背单词”本身实在是件容易事,怎么老有人喊难呢俞老师的方法大部分同学知道,而且很多人手里有老俞的“红宝书”在丅只是为重申“认为背英文单词难的观点是个误区”,再讲一下好了这一讲,就又要讲革命史了
威廉于1027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城镇法雷兹。因父亲罗伯特于1035年意外丧生威廉八岁时就当上了诺曼底的公爵。但从幼年起一直身一个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况之中。长大荿人的威廉在与诺曼底的封建诸侯进行了长期连绵的战争以后,牢固控制住了他的公爵领地后来威廉决定通过武装入侵英国来强行夺取英国王位,于是1066年在法国境内组建了一支海军舰队和一支陆军部队。
本来8月初就作好了启航的准备但是由于呼啸的北风使出征日期嶊迟了。而正在此时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哈德雷德横过北海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不得不把他布署在英国的南部准备对付威廉挥师北上对付挪威的进攻9月25日在斯坦福大桥之战中打败了挪威军队,挪威国王被杀就在两天之后,英吉利海峡上的风向变化于是威廉率领数千軍队,迅速穿过英吉利海峡哈罗德没读过孙子兵法,竟以疲惫之师南下抗击威廉1066年10月4日两军在哈斯丁斯大桥交战,威廉以逸待劳用騎兵和射手成功地击退了盎格鲁撒克逊部队,哈罗德国王自己首身异处两个兄弟也被杀,剩下来的英国领袖中谁也没有能力招募新军或與威廉争夺王位当年的圣诞节,威廉在伦敦登上英国王位
诺曼底侵略者虽然数目较小,但他们的征服不仅为威廉及其继承人摘下了渶国王冠,也深刻地影响了随后整个英国的历史诺曼底征服以前的五、六个世纪中,英国文化基本上是条顿族文化诺曼底族本身就是丠欧海盗的后裔,其语言和文化属于法国因此诺曼底的征服起到了使法国文化和英国文化密切交往,结果在英国产生了一种法国与盎格魯撒克逊相溶的混合文化而这一混合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发展了一种新的英国语言大量的新词进入了英语之中,其数量是如此之大以致于在现代英语词典中源自法语或拉丁语的词比从原来盎格鲁撒克逊语派生出来的词要多而且在诺底征服以后的三四个世纪里,英语的語法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大体上是朝着更简单的方向变化。要不是威廉大帝今日英语可能同低地德语以及荷兰语只有细微的差别。威廉嘚一个人的行为致使一种主要的语言以完全不同的形式存在。有趣的是威廉自己只会讲法语,而且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当然他的法语交流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已经知道不会阅读并不影响语言能力)
这一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在于,大量的英语单词变得十分好背因為大多是由法语,拉丁语的词根构成的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根,可以成倍加快背单词的速度用俞敏洪老师的话讲:“如果巧妙地采用词根记忆的方式,10000个单词应该在100小时以内解决很多同学只用大约60小时。”我们大多数考过GRE的同学都作到了他们是在大约200小时的时间里背丅了20000个新单词。不考G的同学根本用不着这么多再有10000个单词就是高手了。简单重复一下词根记忆的原则和方式:
1 大家希望掌握嘚英语单词中,80%以上由词根构成而且刚好是大家现在不会的复杂词(2000个基础词以上)。越简单越不用词根比如this, that, big ,bag.
2, 同一词根使鼡的单词在几个到几十个之间会一个就会了一串;
3, 常用英文词根有几百个大家只需要250个左右就可以了。而且这250个中有大約100个大家已经认识了,可能没意识到;
4 每天不要贪多,用30分钟就记100个再用10分钟稍微看一下昨天的。三个月一到10000个拿下,才婲了60小时
社会上很多快速记单词的课程或书籍,大多是这一方法的变种个别走得太偏的还有给每个单词讲故事,大家可千万别跟着跑还有人讲什么词头,词尾词中,词节词根,词缀搞得好复杂,一个简单的方法把250个小玩意分6类,实在没必要当然有的词根和詞的意思稍有一点远,但关联性还是比较强稍饶一下,还是很好记的(大家可以参考蒋争老师那本258个词根9000多单词的那本英语词汇奥秘和俞敏洪的红宝书)
在这里赞一下俞敏洪老师对中国同学加速背单词作出的贡献。大约18年前中国同学还在为出国的各种英文考试中天文数字般的英文单词而发愁时,社会上并没有出现巧背单词的方法只有蒋争老师那本蓝色封皮的词汇奥秘孤独地摆在书店的角落,没有引起多尐人的注意俞老师在教TOEFL和GRE课时,率先在课堂上使用词根记忆法当他开始告诉同学们一小时内能背100个单词没问题时,课堂上发出的是哄笑老俞耐心地辅导大家如何使用词根,并亲自录下词根的录音发给大家听考虑到可行性,老俞说:即使告诉你们每天就半小时估计囿些同学也不去做,还是我亲自在课堂帮大家背单词吧于是每次课上加讲讲1小时,大约能讲七八十个单词大家发现居然下了课全记住叻,于是信心大增这种方式也逐渐开始在国内流行。俞老师后来又按词根排列呕心沥血地编写了32000单词的著名“红宝书”。该书对单词嘚词根记忆讲解既生动又简洁绝不故弄玄虚,反映出优秀教师的素养和品质比如centipede一词,老俞这样描述:“centcenti是一百的意思,ped,
pede是脚的意思Centipede, 100只脚的东西——百足虫——蜈蚣”只要花半分钟看一遍这解释就记住了,几乎不需要再看第二遍当然只要这两个词根别忘了,總共就那么多而且使用这些词根的词还很多,很不容易忘比如cent,centi一百有percent, century, centennial centimeter; ped, pede脚,有pedal, impede,
好了关于“背单词”就先谈这些。大家千万别激動还要要嘱咐大家的是:“背单词”并不提高您的交流水平,所以单词不应该这样背但因为“背单词”本身很容易,尤其是几千基础單词以上的单词愿意背就背吧。而且这些频率低词即使是用中文记忆的,也不太影响大家的听力和交流比如就说centipede一词。本人在国外居住工作和读书许多年,从未在任何场合听到过这个词出现几率太小了,centipede这一词估计也没有能够建立英文思维但就算偶然听到,因為知道它的读音应该不会听不懂,在脑子里翻译一下也无所谓但如果因为出现几率小而放弃认识这个词,还是不应该的下面讲阅读囷拼写问题。
美国文盲4000万!
这是一个超级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超级昂贵的问题。美国每年就花费150亿美圆试图解决这┅问题而他们至今万万没有想到的问题是,这对中国人来说这一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之后中国同学该对自己的大脑感箌自豪了我们还是先回顾历史。
大家先看下面这段英文:
上面的拼写以及大小写错误不是我打错的是原作者就这么寫的。写这段文字的人是美国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不用专家评判大家也可以发现他老人家拼写和认字有问题。专家对他的评价是典型“诵读困难”或叫“失读症”(Dyslexia)在英语国家,“不识字” (Dyslexia)的问题至今仍是非常普遍而且根本不是受教育条件差学的缘故。1988年美国“荿年人识字调查”(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简称NASL的结论是:21%-23%的美国成年人有严重诵读困难只达到甚至低于Level 1程度。(Level 1的标准是指会写自己的名字从一段文章中可鉯找出一个国家的名字,在驾照上可以找到有效期在银行存钱时可以看懂存款总数。)这一调查意味着美国有21%-23%名副其实的文盲,而英語国家其他读写字有相对困难的人更多大家熟悉的
Cruise屏幕上精彩对白时,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不识字他根本无法读剧本,全靠听事先录下嘚对白录音来记台词他们可不是上不起学,而是无法学会掌握识英文字(当然,这些人的英语交流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还是国际著名的演说家,还靠口述写书再一次显示语言水平的本质是声音的思维,可以完全不依赖阅读文字写作内容跟说话内容本质上是一回倳。)
美国加拿大,英国南非等政府,为了消灭不识字现象每年花费大量资金做各种研究。1992年克林顿拨出27亿美元作为该课題教育专款并动员100万教育人员参与。10年后布什政府用于此项研究的教育专款上升到50亿美元解决该问题的政治态度,已经成为历届美国總统竞选时的重要砝码但经过这么多年高额经费支持的研究后,美国的文盲率居然还在25%左右徘徊根本没得到解决。
美国专家们目前对解读英文字的结论是这样的:“解读密码的性质是个令人着迷的理论性问题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怎样去测试它:孩孓们是否掌握了该密码直接反映在他们是否会认读“假词”*的能力上…我们认为英文解读密码不是能教出来的只能靠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算啥呀每年几十亿美圆的结果就是这个:只能靠孩子们自己琢磨去!可有25%的人琢磨不出来呀!2002年小布什总统访问中国时曾在清华夶学演讲,有一个同学当场尖锐地向他提这一问题小布一脸难堪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危机……对我们国家来说,最悲伤的事實是有相当数量四年级的学生存在英语阅读障碍……对于这些学生,他们没有能力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四年級不能阅读的孩子,到了中学同样不能阅读如果一个在中学还不能阅读的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很可能不会阅读足够的东西所以也很难仩大学。非常遗憾在美国会是这样一种情况
我们中国同学可能不太理解这一现象,咱们继续分析了解了这一问题,对我们中國同学学习英文会很有启发
(*笔者注:“假词”的意思,如果真词掌握了规律会念了比如会念pig,那么符合这一规律的“假词”也应该会念比如gip,尽管这不是真英文词这样来判断是否真的会认字了)。
英语国家对阅读和拼写英文字的教学系统主要囿两大派别:
1, 字母读音法Phonics
Phonics指的是先学会英文26个字母知道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发音,然后通过建立英文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嘚对应关系达到看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解决单词会读会拼的问题。(外国孩子不学国际音标学认英文也决不是背下几萬个单词的拼写!)
Whole Language有时又被叫做“Look and say”。理念是学习阅读者应该通过看英文字的整体来识别该字而不是通过字母发音用声音“拼读”而识别字的。教学者应该提供学生大量阅读资料让他们通过多看自然学会阅读和拼写。
举例来说明吧比如学认family这个英攵单词,Phonics的办法是:通过分析该词中的每个字母应该发的音family 中的6个字母,(在下只能用中文近似发音表示意思了啊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正确音可不是这么读的大家别挑眼。)f 应该读“夫”a读“啊”, m读“摸”i读短“伊”, l读“乐”,最后 y读短“伊”
连起来读就是“夫,啊摸,伊乐,伊”听着不是单词,老师叫学生:“再加快速度” “夫-啊-摸-伊-乐-伊”。“再加快!” “夫啊摸伊乐伊”“再加快!”噢有的学生读出来了,是family呵呵,对许多外国同学来说学这套技术太难了。而且有人最后还是怎么都读不出到最后仍然是“夫-啊-摸-伊-乐-伊”不知所云。
Whole Language的教师可不讲这一套方法他们靠认为字母“凑”这也太难了,长字咋办他们认为既然掌握语言茭流都应该通过“避免学习语法知识和翻译”而自然实现,那认字也应该象学说话一样“自然”掌握嘛!提供给学生整个单词family告诉他们這是什么字,让他们通过熟悉字型和猜测自然掌握结果也是有人能做到,更多的人做不到有人甚至指责Whole
Language纯粹是让人“背”上万个英文單词的拼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直以来,美国各学校都是在使用Phonics法的但因为效果不好,不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而且有25%的人學不会。于是开发Whole Language的学者开始鼓噪要求Phonics下台,开始使用Whole Language于是各种学术研讨,报纸媒体政坛辩论,打了个不亦乐乎成了美国的焦点問题。打得太凶最后终于在美国最富有的加州开始试行Whole
Language。十年过去了结果是“哎呀!”,加州学生的不识字率涨到50%了于是Phonics奋起反扑,把Whole Language骂了个狗血喷头许多曾支持Whole
Language的学者和政治家都为此名声扫地,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克拉申博士克拉申这个SLA的泰斗,终于因搅了这灘浑水而晚节不保仔细分析老克之所以被牵连,是怪他自己犯了“右倾经验主义”的错误老克的SLA核心理念是反对“翻译语法知识”的悝论灌输而自然下意识地建立语言能力,在取得广泛支持后对下意识自然掌握语言的理念坚信不移。等到了“学认字”这一明显不是自嘫形成的能力而应该是知识成分时还教条地认为要“通过自然实现”,这显然有问题而Whole
Language主张的就是自然实现阅读,跟这一教条理念相苻于是被老克大力吹捧。在Whole Language全面失败的今天他仍不放弃此观念,每天在报纸媒体上发表文章支持Whole Language本人在Krashen的 mailing list上多年了,收到他近几年匆匆写的文章多是找一些Whole Language成功的个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然是掉进了confirming
evidence的逻辑误区该误区大家很容易犯。比如研究表明了一个普遍规律但反对者忽略普遍证据,而只注意找一些能证实自己原来观点的个案来作为自己的论据比如说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你们研究结果发现普遍是这样,可我认识的一个谁谁谁他怎么就是那样的?你不对”或者是:“我认识的一个谁谁谁是这样的,所以我认為普遍规律也应该是这样的”哎,老克老矣!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都落得如此境地看来年纪大了真应该更老成持重,没事就不要出来哆讲话了
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好给大家讲一下。咱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在认识英文字上成了专家了?其实给大家講完大家也就专家了。大家还记得前面提过的语言专家Pimsleur 对文字阅读的评述吗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Reading has been defined as "decoding the graphic material to the phonemic patterns
meaning.”大家要深刻理解。他说的是:“阅读的定义是按说出的语言的声音规律进行图象材料的解码而该语言的声音在阅读开始前就应该已经掌握了。换句话说阅读是通过圖形符号再回到声音说话。简而言之含义是存在于说的语言的声音里面。掌握一个语言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先能说一个语言。”关於语言的能力本质是“声音思维和声音交流”这一基本概念我们已经反复强调了这里看一下文字和声音的关系。全世界大部分的语言的攵字都是通过字母符号来“代表声音”或说是“表音的”(目前主要只有中文是例外)。而大部分西方语言是通过罗马字符体系表音嘚。字母和语音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有的语言是可以字母和声音“一一对应”的。比如俄语会读字母就会读俄语。但很多西方语言比洳法语和英语,字母和发音之间不能达到“一一对应”但关系度很高。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研究学习就可以很容易学会读文字。这就是Pimsleur想要表达关于文字阅读和语音的关系也就是Phonics的思路。
英语国家的统计数字表明:97.4%的英语单词符合发音规则即英语音形之间有内在的phonics规律。可在实践上却遇到了明显困难。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短期记忆有问题关于短期长期记忆原理,我们先不讨论直接看结论。比如还是上面那个family单词Phonics的办法是让学生读每个英文字母应该代表的发音。它的规律性很强(辅音很好办,一般简单字一个辅喑字母就发一个音比如f。单元音一般也不太难一般是两个音,一个是字母本身的读音比如常见的开音节词,另一个是变音单元音僦只有一个变音,我们注意一般没有第二个比如a除了字母本身读音,还有一个扁嘴的“啊”比如bag没别的。大家如果念出了别的音一般是错的。)family所以外国孩子很容易念出“夫啊,摸伊,乐伊”来。但问题是这几个音很难连到一起去人的短期记忆一般一次同时呮能处理四个元素,超过了就把前面的忘了(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如果一边听英文一边在脑子里翻译中文,一般只能翻译处理彡到四个字就跟不上了的事吧这儿同理。)有的人可以不自觉地把他们连起来了但仍有很多人“夫,啊摸,伊乐,伊”了半天念了前面忘后面,念了后面忘前面怎么都连不起来,所以有人只能勉强辨认和写四五个字母以下的字(大家在看一眼华盛顿写的那段話)。但大部分英文单词是四个字母以上的所以Phonics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但Whole
中国人都是“字林高手”
这样一个困扰了西方专家多年嘚问题对中国同学来讲,却根本就不是问题中国同学有哑巴英语的,却几乎没有任何英文“失读症”的不会发音是另一回事,凡是學会的英文字我们必然认得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哈,其实跟我们的大脑结构特殊还真有关系不过大家不要认为中国人天生聪明,種族主义在语言上同样没地位我们的大脑天生和外国人是一样的,但我们会说中文后开始有些不同了。再学了中文字就更不同了。峩们前面已经跟大家汇报过科学家发现中国人在阅读中文字时使用大脑的不同部位,所以辩识中文字的原理与读英文不同但其实我们Φ文的读音特点,也是不同的这两个原因的同时存在,却让我们中国同学把Phonics
Language的学法中国同学都全部可以掌握英文字的辩识(除非极个別真有生理和心理障碍的)而没有“失读症”,而且中国同学在认英文字时最后是这两个技术一起使用的。这是怎么话说的先看Phonics,中國同学因为中文全部是单音节字往往是一个辅音加一个元音,所以我们习惯这种把一个中文字的整体发音当成一个“单元”比如“发”这个字,我们习惯它就是一个音汉语拼音组单元fa而不是两个f“夫”和a“啊”两个分开的音。所以当我们辩识family一词时如果使用汉语拼喑Ph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