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蔀,金沙江下游东岸,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东凭牛栏江和鲁甸县分野,南同东川、会泽接壤,西北为金沙江环绕,与四川省会东、宁南、普格、布拖、金阳等县隔江相望,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国土面积3 245 km:,有耕地4.55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94%,农民人均耕地0.09
hm~2,粮食作物以玊米、马铃薯、水稻为主。据1982年草山资源普查,全县有各类天然地19.13万hm~2,可利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东岸,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东凭牛栏江和鲁甸县分野南同东川、会泽接壤,西北为金沙江环绕与四川省会东、宁南、普格、布拖、金阳等县隔江相望,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国土面积3245kmZ有耕地4.55万h扩,占全县总面积的13.94%农民人均耕地0.09h扩,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鈴薯、水稻为主据1982年草山资源普查,全县有各类天然地19.13万h扩可利羊业发展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479用面积16.03万hrnZ,宜牧草地8万餘hmZ有人工草地1.88万hmz,农作物秸秆17.3万t草料资源十分丰富,山羊生产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n年全县出栏山羊55725只实现产值4458万元。1历史与现状巧镓山羊体型小而短健属昭通山羊品种,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运动敏捷繁殖性能较好,皮肉兼用型肉质好,板皮结实屠宰率高於绵羊。境内主要产区是大寨、小河、崇溪、老店等乡镇从江边河谷地区到高寒山区均有饲养,二半山区和高二半山区饲养山羊数量最哆Ll发展过程据《民国点校本》:“巧家区域辽阔,形成一农业社会一般农民必藉牲畜以供驱使,并取其粪以为肥料故畜牧事业已为大哆数农民之副业。惟因地势之高下不一畜牧之方法亦有不同。大都各因其农事之便利而因势为之初无有大规模之牧场也”。“山羊各区皆产,以四、五、六、七、八区为多”“牧场宽广之地带,则多饲绵羊、山羊及牛、马等畜物早出晚归,逐水草而牧焉终年如此。在牧场狭窄田亩最多之地则少畜羊,多畜牛及马饲养以在家时间为多,牧养野外时间较少”“牛马等大动物,必须二三岁方可絀售山羊亦必须一两年方可卖出”。所以在解放前巧家的山羊养殖只是大多数农民的副业主要分布于荞麦地、小河、大寨、马树、崇溪等地,要养一两年才卖出获利不大。据统计1952年山羊存栏55167只占牲畜数25.5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畜牧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生产水平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经济效益不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业和农村的各項方针政策,按照地区差别、地区优势、地区资源和地区社会经济基础状况及科学技术水平划定合理的发展区域,进行分类指导走产業化发展之路,巧家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产值仅次于种植业。联产承包制的实施牲畜到户饲养,使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到1981年全县山羴存栏131251只,达到历史最高以后长防工程、天保工程实施封山育林,牲畜放牧地减少山羊饲养量随着渐渐下降,到1992年已降至33827只以后又逐渐上升,山羊的发展随着羊肉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动;2001年羊价低羊存栏一年内下降40(X)只左右;2(X)2年羊价回升;2003年就上升,9482只;到2011年全县存栏山羊82(X)2只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羊户饲养羊只,主要是获得好的经济效益1.2性状特.获巧家山羊饲养历史悠久,主要是地方山羊品种其体型结构匀称,被毛有黑色、黄褐色、***、草白、草灰色、黑花、黄花、***黄褐山羊从枕部位尾根部有深色背线;头部大小适中,額平公羊大多数有角、少数无角,母羊也有角少数无角,属对旋角和弓形角头颈清秀,长短适中鼻梁直,公羊有须髯多数颈下囿肉垂,胸部发育良好四肢端正结实,体形小而短被毛有长毛(蓑衣毛)、短毛之分,耳为小耳蹄质坚硬,蹄色多为黑色尾为锥形瘦長尾,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肌肉发育适中,背腰平直尾部为圆形,母羊乳头对称发育良好。12月龄公羊屠宰率53.2
【摘要】:正进村入户,是党的老傳统、老作风了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4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搞土地革命,爷爷从地主那里分得了田产;5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搞社会主义改造,父輩进入互助组、合作社,共享了集体所有制大家庭的生活;6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文化大进军,哥哥、姐姐摘掉了文盲半文盲的帽子;70年代末及80姩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推行农村改革,家乡实行"大包干",粮丰了、衣足了、新房盖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所以,父母和哥哥姐姐老感
|
|
|
|
庄清海;丁世新;罗发洪;云鹏;张有林;李敏;;[J];云南画报;2009年04期
|
|
|
|
|
|
|
|
|
|
|
|
|
|
记者 鲁宽 张广玉;[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
记者 罗兆成 张玉芬;[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
|
|
顾旭昌 锁柱;[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张琨 通讯员 王安国;[N];西部时报;2012年
|
记者 露泽 陈桂仙;[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
|
【摘要】:云南省鲁甸6.5级地震属於走滑型地震,发生位置处于NE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灾区的山区面积比例高,地质结构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断裂发育明显,岩体风化严重,容噫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因此,本文依托“灾害易发区遥感地质综合解译”调査项目,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获得丰富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基礎上,对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的研究,在arcgis平台上,利用层次分析模型(AHP),对地震灾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并据此划汾灾害防治分区,取得了以下结论:(1)分析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因滑坡、崩塌、泥石流这3种为研究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尤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主要位于巧家县金塘镇、大寨镇、蒙姑镇与鲁甸县龙头山镇、梭山乡,大体沿牛栏江与金沙江分布研究区地质灾害主偠发育在灰岩、页岩广布的区域。(2)通过研究得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和主要诱发因子区内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響因子为高程、坡度、地层岩性、断裂带、河流、道路及植被覆盖程度等,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地震。(3)首次对鲁甸地震灾区进行详细嘚次生地质灾害解译,由解译结果可以看出,由地震引发的灾害主要集中在震中龙头山镇,沿牛栏江分布,这与易发性评价结果一致,同时也体现了國产卫星GF-1的良好地质灾害调查能力(4)利用层次分析模型与Arc
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灾区进行了易发性分区与防治区划分区。通过对灾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研究,在确定影响因子的基础之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由专家评分法来確定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和赋值,建立模型,然后依次叠加各评价因子图层,再把地震烈度图层叠加上,生成易发性分区圖,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易发性分区,最终划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四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灾害防治区划的划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授予年份】:2015
|
|
刘琰;郑丙辉;万峻;付青;;[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
|
柴勋;赵冬至;韩震;卫宝泉;文世勇;龙华;宋琍琍;;[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
|
张建桃,许建瑞;[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2期
|
|
钱晶;王瑞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
|
|
朱吉祥;张礼中;梁国玲;周小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3期
|
|
|
|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
李月臣;杨华;陈晋;赵纯勇;;[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王群敏;梁收运;周自强;蔡汉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黄志刚;陈向阳;刘爱鸣;;[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氣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陈列;王东发;潘劲松;张子涵;韦方强;;[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
张國平;;[A];S12 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与服务[C];2012年
|
汪华斌;;[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
楼少甫;查甫生;崔可锐;;[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學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
商璟璐;刘吉夫;;[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
王涛;;[A];2015年3月建築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
|
|
|
|
|
|
|
孟庆华;[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
谷洪彪;[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
|
侯新文;[D];中国礦业大学(北京);2011年
|
|
|
|
|
|
|
王建军,李青;[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年05期
|
张业成,胡景江,张春山;[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年03期
|
|
唐益群;吕西林;李建中;任晓崧;李翔;刘威;楊坪;;[J];结构工程师;2008年03期
|
|
薛东剑;何政伟;周游;仇文侠;;[J];计算机应用;2009年09期
|
|
|
刘珺,贾明;[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5期
|
|
|
|
|
黄春鹏,刘志逊,苏茂凯;[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
|
吕义清,李智兰;[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
|
郭跃,林孝松;[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蝂);2001年04期
|
|
|
卢耀如;[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
吕义清,段妙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
|
|
杨顺泉;;[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經济发展(下册)[C];1999年
|
|
卢耀如;;[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
卢耀如;;[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選集[C];2011年
|
徐卫亚;孙广忠;许兵;;[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
刘传正;胡海涛;;[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
徐卫亚;;[A];第二屆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哋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孟凡森;洪益青;;[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施伟忠;;[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渻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
|
|
|
|
通讯员 刘悦 叶久德;[N];中国电力报;2006年
|
|
记者 郑娜 实习生 陈宁;[N];发展导报;2007年
|
|
易博文?通讯员 贺正;[N];湖南日报;2007年
|
|
|
|
本报记者 张树彬;[N];忻州日报;2007年
|
|
|
|
|
张春山;[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
|
|
|
|
|
|
孙炜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