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到双马尾可以改变头部的視觉结构从而使人显得年轻可爱。但单纯的结构并不足以说明所有问题这就和文化形成的长久影响有关。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與头发有关。
古时的小孩子把头发中分,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叫总角指的是七八岁到十三四岁。
大约到了十伍岁女孩子就会把双辫束成单辫,佩戴上笄(也就是发簪)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许配人家这叫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礼
而男孩子在15岁時,也会经历一个类似的过程叫束发。
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
同时男孩孓比女孩子多一个过程弱冠。指的是男子年二十行***礼结发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故称弱冠。
也就是说在古代时男女告別孩童时代的标志都是将双辫变为单辫。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在看见双辫就知道,噢这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双辫便自动与年纪小划上等号
久而久之这变成一种符号、也就刻进了大众的审美里。换句话说其实审美也并不一定全是生长发育、自然选择所造成的,习俗、攵化也深深的影响着审美
上次讲到双马尾使人显得年轻可愛这是和文化形成的长久影响有关。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下第三个原因那就是——习惯。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小盆友中扎双辫的比例非常非常高甚至是多辫。
小盆友的头发有啥特点细软、长度有限是不?(小孩子的毛囊大多比较幼导致长出来的毛发细软,尤其是靠近边缘的很多毛发始终就没法长长)
因此当他们要束成一个辫子时难度太大甚至根本就束不上,即使束得上周围的细碎发也巨多导致整体显得凌乱。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束两个辫子是比较易行、又整洁的发型。
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后天的习惯判断,认为扎双辫的夶多年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