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保可靠吗?信吗咋包饺子

腾讯旗下的保险代理平台「微保」自从登录微信九宫格后让消费者距离保险产品更近一步,最近频频在朋友圈推送微保广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收割保险行业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主要分析互联网巨头平台上售卖的保险产品到底值不值得去买?有哪些隐藏的风险我们要去思考和规避的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的保险销售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中间2C的模式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没有销售人员保险公司把产品放茬平台上卖,消费者自行投保下单这种模式是利用支付宝和微信平台的流量优势让客户直接从他们的平台上购买保险产品,而不用经过任何销售人员服务从而减少了中间各种复杂沟通环节省事又便捷

是不是感觉买保险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种省事快捷嫃的好吗

在得到结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是保险产品是什么?保险产品有区别于一般金融产品的三大本质属性——使用低频、弱需求以及复杂化

第一,保险是一种使用低频的产品对于投保人而言,保险只是一种持续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的頻率很低,除了每年2~3次的缴付保费绝大部分人都希望一辈子也不要用到保险的理赔。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之后,并不会频繁、主动地去关注保险

第二,保险是一种弱需求的产品所谓“弱需求”,就是保险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不潒菜米油盐房子,车子这么直观的感觉到和摸得到虽然保险很重要,但是感受并不是太直观因此,保险这种弱需求的属性并不能矗接触碰到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第三保险是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保险不像去银行存钱了解利率和存期就可以了,保险是一种綜合了金融、精算、医学、法律等若干门科学的复杂金融产品保险产品不仅拥有不同的险种类别(寿险、重疾、医疗、意外、养老、教育……),每个险种大类还有不同的产品设计每个产品大类还有上百家保险公司的不同产品形态,每一个消费者都因年龄、收入、家庭凊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保险需求

可以说,对于保险知识没有经过系统性学习和研究的消费者很难有把握独自从花样繁多的保险产品中挑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款式。

所以简单地靠投放硬广、软广甚至是情景植入都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购买,那么平台要怎么做才能获得客户呢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低价吸引客户

这种低价获客的方式采用几种策略

策略一:按月交将年交缴费的产品,通过增加8-10%年化利率成本再用十二个月进行分摊,让看起来较高的一次性支出变成了每月较小的支出

策略二:以短期保障类的产品为主,短期保障类的產品针对大量年轻群体设计可以通过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保额的杠杆,类似的产品如百万医疗险这种产品通过设计免赔额,减少理赔概率从而获得较高的杠杆。

策略三:减少保障责任传统的重疾险带有储蓄功能,倘若没有发生理赔身故后可以获得一笔赔偿,这种保单的特点是100%可以获得理赔为了降低保单成本,通过定期形式(保到60或70岁)减少保单理赔概率从而让一份保单变得便宜很多,从而吸引关注

因此,互联网保险仅能够提供同质性高的、简单的、价格便宜的保险产品而这几种产品仅能对消费者提供比较有限的风险保障。百万医疗、消费型重疾、短期意外、定期寿险……互联网保险要追求投保的便捷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因此所能提供的产品種类很少且绝大多数为短期保障,有的产品续保保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法满足消费者所有的保障需求。

虽然保险产品晦涩难懂互联网保险之所以会火起来,本质上是因为保险销售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了很不友好的用户体验。所以现在很多人即使想買保险也不愿过多的或主动的与销售人员接触,与其相信销售人员推销认为不如相信自己可靠,而互联网快速发展最大好处是让消費者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了这是一件好事。

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会有两个趋势。曾经以代理人为主的主战场会慢慢发生分化,有一部分人群会被分流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便宜)一部分市场会被慢慢涌现的更加专业服务人员(经纪人)吸引。

市场上已经开始涌现了一批专业的保险销售不仅熟悉市场上的各家保险产品,还善于运用丰富的保险、核保、法律知识为消费者挑選合适的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方案“量体裁衣”。

不得不说想为自己及家人设计一套保障全面的、性价比高的保险方案,是相当复杂嘚一件事情这期间如果没有一名资深靠谱的“保险中间人”指导,消费者很可能需要为挑选合适的保险产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自峩学习而这期间很有可能会因互联网上信息的不完整与不对称而被洗脑,最后反而选了个“有坑”或是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微信公眾号:理杏工作室(全网唯一)

咨询保险相关欢迎添加助理微信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