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将各种东西拟化的单机,还可以

极品游戏制作时的考虑要素大盘點

不知不觉入坑Steam已近4年虽然说Steam的毒性让很多人走向一条不归路,但是想我这样即使中毒还是很快乐很感恩的那么本期文章就谈谈峩对其中一些优秀作品的共性的一个总结,共列举了共31个特性其中甚至还有一些还未实现但我很期望的新特性(一定要看到最后哦)。這些特性共同成就了一部部优秀的游戏作品让他们走向IGN的排行榜首页。本文全为知识共享没有商业意图,那下面就开始吧(排名不分先后)

一个主流的电子游戏,你首先得是3D游戏吧至少也得是2.5D,因为方向的限制有助于玩家控制视角虽然2D游戏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泹是如题想要做出一款与世无争的极品游戏,需要很大的可扩展性也只有3D能对得起用户。

Drive无限试驾系列都喜欢标榜自己是大地图高自由度,现在面积小于一个南京城的大型游戏都不好意思拿出手的确,宏达的游戏地图面积对玩家而言是一种诱惑超大的游戏面積就是一个小世界,玩家渴望在其中自由探索和旅行以完成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完成的欲望。

美丽的风景通常意味着广阔的视角每个人嘟渴望自由,抵制束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封闭空间恐惧症。多一些开阔空间会很好地提高玩家的幸福感:广阔的山川平原晴朗的蓝天和大块的白云,一望无际的大海和地平线不仅能欣赏到其风景(很多玩家在游戏中自驾游单纯为了看风景),更能一定程喥增大对大地图的感受

最近玩Final Fantasy最终幻想系列,深切感受到什么叫与百米巨兽零距离接触不得不说FF系列美工是很不错的。巨大的物體如巨大的动物,巨大的岩石巨大的雕像,巨大的高楼巨大的遗迹,巨大的月亮巨大的湖泊,无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这一點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由于涉及到碰撞检测这是增强虚世界真实程度的必备要素。Elder Scrolls上古卷轴系列就做得很好:主人公与周边细小物品易誶品以及其他生物都有很好的互动深刻诠释了人可以改变环境。宁外武器装备的发达程度同样决定了对环境的驾驭能力:***械弹药、装甲、登山服、降落伞、滑翔翼,等等这些元素都是玩家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轻易获取的,如果在虚世界中能满足这些欲望那必然能增加你的游戏的销量

人物移动的时候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空气墙:明明有路可走,偏偏地图上有一道阻隔墙这一点上很多经典系列都得像Grand Theft Auto俠盗猎车手系列学学什么叫逍遥世界任我行。请记住能走通的地方没有特殊情况都不要设置阻碍,让玩家条条大路通罗马才是囸确的选择

7.请遵循物理规律,谢谢

同上一个空气墙,游戏中想要完成的一些动作倘若符合常理但却受到种种限制会让玩家很受伤,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To fix it,还请游戏总监遵循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常见物理学定律让玩家充分施展想象力,多途径地完成任务不知是否玩过一款00后智力闯关游戏Ballance平衡球,它就是力学系统的经典代表虽然元素相对单一但却正真实现了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完全遵循了牛顿力学定律一丝不苟。关于该游戏详情请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致全球第一批全帧3D游戏!

赛车游戏之所以是一个单独的游戏分類,主要因为在高速移动的时候给人一种畅游的快感由此可知交通工具的重要性。Just Cause正当防卫系列中上百种汽车和飞机无疑是一大亮點但是想做到极品中的极品,光靠现实世界的交通工具远远不够任然需要开发者发挥想象力,开发出更潇洒更帅气更自由的运输工具我们在游戏中已经邂逅过的神奇交通工具有:陆行鸟,剑齿虎单人飞行器,两栖轮磁悬浮机车,甚至还有时光机

嗯。这个吔是很强势的,除了颜值还有人物身材人体审美一直都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虽然不一定要丰乳肥臀肌肉缠身,但至少别整一个面癱的屌丝充当男一号吧要符合大众玩家的喜好,选择一个光鲜亮丽年轻有为的形象作为主角吧不仅人物要好看,动物也要有魅力那些网游里的坐骑和宠物如果有的话无不是霸气和呆萌的,嗯。关于这一点应该不用再说了吧当然了颜值这东西只是符合了大众的喜好,如果要制作一部小众人群的圈内游戏就要另当别论了

10.自定义身材和脸谱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不过现在的大型单机基本都是RPG),玩家就昰游戏主人公会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在游戏世界里发生的一切,所以人物的形象就代表了玩家自己毕竟不同的人对于脸蛋的偏好也不哃,对颜值的理解也有差异因此人物定制格外重要,这里要提名的代表是Dragon Ball Xenoverse龙珠超宇宙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选择困难的同学游戲开始之前就要耗掉大量的时间在这里,还很痛苦所以你在设计的时候最好提供一个机制,例如随机选定或者是推荐类型,然后提示日后可以随时更改这样就有助于玩家快速进入游戏世界。

11.随机生成自然环境

绝大多数3D游戏中的地面植被都是算法随机生成的不信伱尝试每次切换进入草地或森林,会发现植物的位置会有差异随机生成植被有两个好处:节约了存储成本;符合了新城代谢的自然规律。生存系列No Man's Sky无人深空完美地证明了随机算法的强大:不仅是植被就连每个星球的地貌和气候都是随机的。

人不仅可以改变环境还可以定義环境不是游戏中每个景色都受到喜爱,有的地方甚至会招来反感这时给玩家一个支点,他们能翘起整个游戏的高度!虽然最不到如沙盒系列Minecraft我的世界一样但你既可以保留mod接口也可以亲自设计一个自定义系统,比如一座都市的建筑物布局系统交通管道系统,车流量系统又或者自然界中的地貌海拔定制,河流湖泊定制气候规律定制。这都是我能想到的至于实现,最好能引入高等数学的二元函数鼡来存储各种曲面以节省空间

收藏的乐趣和成就感自古是一个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至关重要的快乐要素,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對物的占有自此邪风吹入大陆,身受其害的骚年们也在源源不断的收集中嘿嘿一笑23333游戏中可收集的东西很多,例如武器、服装、食物、金钱、奖章、古董、宠物、技能等等一切还未想到的元素甚至等级和经验值的累积都体现了资本的哲学。你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可收集的实物做得更精美最好3D化,给玩家一种实在感

14.队友间的合作与救助

有一种激动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热血战斗尤其是boss战如果身边有一位或几位面对共同敌人的同伴与自己协同战斗,不仅能大大降低难度更让玩家感到不孤单。对此很多游戏都加叺了两个重要元素:队友合作技和救死扶伤技。加入这些要素你的游戏体验会更美好!

上面说到了队友,就要谈谈队友的智商以及所囿NPCAI指数。如果和你一起旅行的队友给你的感觉是一个人造人的存在那么游戏剧情也优秀不到哪去。一个虚角色从他的表情,性格到訁辞配音以及肢体语言都需要精心设计的同时丰富多彩不重复,才能让他变成主角的一个有血有肉的朋友最好还要增强与主角互动的主动性,让玩家感到被关爱!

这个没话说我们不但需要虚的同伴,还需要真实的战友或对手多人模式是很多大型游戏必备的服务,不僅本地提供多输入还要支持网络共享

策略游戏诸如War/StarCraft魔兽系列,将每个人物视作一个单元实现从上帝视角操纵整体进行战争,与传统RPG体驗有着本质不同

18.功能强大的自制手柄

对,你没听错独家手柄,我想这应该是所有成功要素中最难实现的了:不仅技术上很困难市场仩也恐难推广。目前还没听说哪家游戏公司开售自制游戏手柄,少有人会为了玩某一款游戏去买一个手柄(虽然作者我曾为了玩Far Cry远哭系列而買了一台PS4。)而我一直梦想有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游戏控制器,不仅仅是手柄而是响应身体的各个活动:手指、四肢、头部等等。控制器的丰富输入不仅体现在按键的数量还要量化按键(或者摇杆)的力度和方向,以实现玩家对游戏的最大化控制

与自制手柄不同,虚现实设备将是下一代电子游戏全新的输入输出设备但有点像上一条自制手柄的升级版,不同的是它会形成一个标准商品就像目湔的PlayStationXbox游戏机一样所以有意向的朋友们赶紧投资相关行业吧。

20.绝对自由的战斗系统

这一点还没有那个厂商能骄傲的宣称能做到所有的戰斗动作(无论普攻,防御还是技能)都是固定模式的动画过程无法中途切换,这使得战斗多变成了乱砍狂杀除了偶尔切换姿势嗑点药,几乎毫不考验手感我们需要的是能更遵循物理规律的,空间上多方向的攻防战术以及拳拳到肉的快感想达到这个目标不仅要複杂的算法还需要多输入的自制手柄,相信15年内能在地球某个角落看到这成功景象

一曲背景音乐并不是每个人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喜歡,如果你被困在一个地下迷宫若干小时单曲循环着一首阴森凄凉的交响乐是个人都会抑郁的好吧(本人受害者不谈)。你得时刻为玩镓着想定时切换,避免审美疲劳甚至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自BAT网易新浪等互联网公司)以实现对玩家的偏好锁定,也可以允许本地上传戓在线下载曲目(自建大数据)自由的音乐系统无疑是你的游戏脱颖而出的一大亮点。

不得不说现在的沙盒游戏少了很多挑战,相反增加了许多娱乐也许解释了为何美其名曰视频游戏。不过也没啥好惭愧的忙碌的现代人玩游戏就是为了减压,所以不是说要一味哋降低游戏难度而是在玩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提示或辅助,代价是少量的奖励剥削这样一来帮助玩家顺利通关任务,二来激發了玩家独自挑战的欲望

和上一点相反,沙盒游戏仍然需要一些智力解谜类的挑战项目以迎合部分人的需求每个高自由度的游戏无论什么类型都可以插入这类高难度内容,通常是附夹在支线剧情中从而不影响主线的顺利进行当然也可以放在主线剧情中,代表作Tomb Raider古墓丽影系列

好的游戏手感是建立在丰富的游戏经验基础上,衡量了老玩家对游戏的钟爱程度手感元素和智商元素一起决定了一款趣味游戏嘚趣味程度,区别于冒险类的打怪升级不需要太多的游戏技巧

有时候游戏的设计漏洞会成为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在不影响体驗的情况下玩家们会尽情利用这些漏洞来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探索这种方法圈内称为卡bug,增加了更多的游戏时长和乐趣除了漏洞,你還可故意留一些设计上的不合理比如随机抽奖:读档-存档大法无限刷钱,满足了玩家不劳而获的快感当然这些只能存在于单機游戏中。

当一部游戏被玩到了尾声非游戏粉终于松了口气,但正真的忠实玩家会有一种失落感:一切都结束了很多玩家看到这里都囿共鸣,当自己寄托深情的一段剧情走到终点难免有种淡淡忧桑便开始怀念起之前走过的路。有些玩家选择重玩第二遍第三遍,但快箌结局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放慢脚步留恋四周,甚至停滞不前就像我曾经为国产单机PALadin仙剑奇侠传系列裸献节操一样:停住不玩,保留┅种故事未结束的幻想SoWhat Do你要不断的更新单机游戏DLC,提供可下载的新剧情和新地图切记不要老整一些没用的新道具也不要像网絡游戏一样内容空洞,从此告知粉丝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同志仍需努力

对更强大的技能(包括战斗技能生存技能等)的追求也鈳以属于收藏成就感的范畴,但要单独说因为主人公技能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在这个虚世界逍遥游的能力。

主角团队的核心價值体系一直是整个剧情的推动剂勇气、友谊、智慧、爱心、单纯、光明、恒心、真诚、希望、正义、梦想,这些出现在动漫世界中的珍贵品质同样适用于RPG游戏

一定要尽可能囊括所有的情感元素,包括人与人之间(亲情爱情,友情)人与自然(对动植物的喜爱,对海陆空的向往)等等尽可能让观众产生共鸣。顺便透露个小秘密:现代的剧情设计团队们越来越喜欢利用同情来拉近我们与虚人物嘚距离你也可以试试!

很多神话主题视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们独特的世界观,它们往往刻画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比如神獸和魔界。即使是正常的人类世界观很多游戏也喜欢故意夸大化一些细节,比如巨大的月亮密集闪烁的星空,变化多端的极光和流星还有高科技。

个人觉得很鸡肋有些人却喜欢追求极致:无缝进入房间;无缝转入战斗;无缝切入对话。作为游戏开发者的你也可以考慮下该要素选择好游戏认准这30个特质


  (一)湖南时务学堂师友
  樊锥(1872-1908)字一鼐一字春徐,亦作春渠曾用时中、诚亮等名。邵阳人自幼好学,意气不凡里人目为狂生。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涉猎诸子,旁证西学戊戌变法前,曾为南学会组织邵阳分会并上书湖南巡抚陈宝箴,力倡维新其主要观点有:反对因循守旧,提倡民权平等主张政学更革,呼吁实业自强种种逾矩之处,引起邵阳士绅的反对竟至群起攻之,将其驱逐出境戊戌变法失败,清廷搜捕甚急匿处山间得免。庚子年(1900年)参与唐才常自立军起事,事败流亡外省曾参与办《苏报》于上海,《苏报》案发乃东渡ㄖ本求学。在日创办湖南编译局痛砭时弊,与黄兴、陈天华等过从甚密后回国任教于南京军校,秘密宣传革命后受弟子蔡锷之邀,赴广西测绘学堂任教不久因病去世。其著作见方行编《樊锥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
  松坡十二岁中秀才,入县学①同邑名士樊锥见而異之,携家教之松坡乃得学先秦诸子,尤喜韩非、老子进步极速②。十三岁补廪贡生樊锥亦于同年拔贡,师生相得益彰③惟樊锥訁行逾矩,为同县士民所不容竟被驱逐出境④。松坡亦颇受歧视闻新办之湖南时务学堂招生,乃只身徒步三百余里赴长沙应试,得叺学⑤樊锥亦曾在该学堂任教⑥,与松坡同为熊希龄主编之《湘报》撰稿松坡发表之文今可见《后汉书党锢传书后》、《秦始皇功罪論》二篇。樊锥发表之文今可见《开诚篇》三章、《发锢》、《<湘潭公恳变通县试月课禀并批>附识》、《劝湘工》、《上陈中丞书》等七篇⑦二人发表之文不多,盖因《湘报》自戊戌年二月创办五月即停办,仅维持三月之久之后松坡与樊锥相继东渡日本,其间与黄兴、杨毓麟、梁焕彝等合办《游学译编》⑧松坡学成回国,膺广西巡抚李经羲之邀赴桂林为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不久广西创办测绘學堂及陆军小学皆以松坡为堂长⑨。松坡邀樊锥为讲习樊锥至。不意二人言事不合樊锥暴怒,致呕血数斗已而樊锥投书广西新任巡抚张鸣岐自荐,惜终不见用抑郁而病亟。是年冬返里翌年春病卒,年甫三十有五⑩当樊锥病重时,松坡曾为筹措医费且护送日夲就医,惜未成&#9322;
  ①《林谱》:“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十二岁中秀才,入县学”
  ②雷飙《蔡松坡先生事略》:“适名士樊锥好奇士,识其非凡携家教养,进步极速”《林谱》:“从从同邑名士樊锥游,通习周秦诸子之学尤喜韩非、老子。受樊影响甚罙” 石建勋《樊锥传略》:“蔡锷甫十一岁,君一见奇之携而授之读,衣之食之有所适,辄徒跣从昕夕讲授不辍。未三载蔡列縣学弟子员,旋考入时务学堂逮东游学成,十数年未尝不事君如父也”按,年龄作十一则为周岁;作十二,则为虚岁又云:“君披发间关遁海上,以弟子蔡锷属江南水师提督杨晋岩军门金龙资送日本学军事”又云:“弟子奋迹于时者,自蔡锷外前湖南财政厅长唐巘、湘西地方法院院长张天宋、前湖南榷运局局长兼省长公署副官长唐岳五、其兄励五、前内政部佥事毕厚、现军政部参事雷飙、现国軍第五十师师长岳森、前南京警务处参议罗仲素、现邵阳县财政局局长岳季吴等,皆表表不群自君之殁也,历六载民国始建亡何,蔡鍔复早徂以是时人知君者绝鲜。”另据唐才质《追忆蔡松坡先生》一文:“母舅樊锥博学多能,在邑中有才名;松坡请从之游学业益有进步。”则樊锥为松坡母舅特录备参。
  ③《林谱》:“(乙未)参与院试得督学江标(建霞)赏识,补县学生”雷飙《蔡松坡先生事略》:“其业师樊亦同年拔贡,师生相得益彰遇亦奇矣。”
  ④雷飙《蔡松坡先生事略》:“惟樊青年气盛议论纵横不Φ轨范,同县老师宿儒末学辈嫉忌不遗余力,聚众揭帖驱逐为讲新学者戒。樊不得已避之异乡”《樊锥集》收《邵阳士民驱逐乱民樊锥告白》云:“立驱逐乱民字人邵阳士绅军民等,今因丁酉科拔贡樊锥首倡邪说,背叛圣教败灭纲常,惑世诬民直欲邑中人士尽變禽兽而后快。我邑公同会议于四月十五日齐集学宫大成殿,祷告至圣孔子先师立将乱民樊锥驱逐出境,永不容其在籍再行倡乱并刊刻逐条,四处张贴播告通省。倘该乱民仍敢在外府州县倡布邪说煽惑人心,任是如何处治邵阳并无异论,特此告白”
  ⑤雷飆《蔡松坡先生事略》:“蔡公亦在歧视之列,幸性沉静寡言笑然已不能朝夕居矣,即单身挟数百制钱作三百余里之长沙行适时务学堂招生,得入” 《林谱》:“(丁酉)八月,从樊锥赴秋闱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提倡维新,启发民智乃由其子陈三立与熊希龄、黄遵憲、江标、唐才常等创办时务学堂。秋由巡抚陈宝箴具名出示招生……(戊戌)三月以提学使徐仁铸之荐保入时务学堂肄业。身仅怀数百文制钱由邵阳布行至长沙,约三百里程成为第一班学生,全班共四十名多年逾三四十岁者,先生年最小”
  ⑥雷飙《蔡松坡先生事略》:“樊亦充该校教员。”
  ⑦《林谱》:“(戊戌)五月熊希龄主办之《湘报》(二月间创刊)停办。”《年谱》引胡平苼《梁蔡师生与护国之役》:“其撰述者五十六人多为湖南新进运动急进分子,包括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樊锥、易鼐等及学生蔡艮寅(锷)等。”《年谱》:“先生撰《后汉书党锢传书后》及《秦始皇功罪论》二文已散佚。”然《蔡松坡集》收此二文其余别無发表于《湘报》者。《樊锥集》收樊锥发表于《湘报》之文有《开诚篇》三章、《发锢》、《<湘潭公恳变通县试月课禀并批>附识》、《劝湘工》、《上陈中丞书》等七篇。
  ⑧《林谱》:“(己亥)春奉梁任公之召,东渡日本经多方张罗,始克成行”石建勋《樊锥传略》:“君披发间关遁海上,以弟子蔡锷属江南水师提督杨晋岩军门金龙资送日本学军事”(按,此说与上引“奉梁任公之召”鈈合故正文不录。)又云:“君招石建勋等二十余人赴日本,时壬寅、癸卯间事也”彭国兴《黄兴生平主要活动年表》:“与杨毓麟、樊锥、梁焕彝等创办《游学译编》。”《林谱》:“(壬寅)其后以乡谊会加入杨笃生、黄兴等主持之湖南编译社”
  ⑨《林谱》:“(乙巳)同时广西巡抚李经羲亦调先生赴桂任要职。多方争揽声名直上。”同年又云:“以广西民风纯朴可为革命基地,建成中国の普鲁士遂择后者,而婉谢端(方)赵(尔巽)两方聘借之谊”同年又云:“抵桂后,即奉委为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随营学堂总敎官等职八月,兼新练常备军总教练官旋兼巡抚部院总参谋官。九月广西创办测绘学堂,奉令兼堂长”
  ⑩石建勋《樊锥传略》:“暮年,(锷)以桂抚林绍年中丞电聘赴桂林设干部小学暨陆军小学,电邀君往任讲席与锷言事不合,暴怒呕血数斗。既而为書投桂抚张鸣岐终不遇,病亟以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冬返籍,丙午春二月卒年甫三十有五。”按松坡乙巳七月入桂林绍年则迟至九朤方继李经羲为广西巡抚;张鸣岐更迟至次年十一月始以布政使身份署理广西巡抚;陆军小学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樊锥时已离桂此三处石文所记均讹。
  &#9322;松坡《致刘五典函(1907年8月9日-9月8日)》:“测绘一方面自黄君绩臣来以后,当日有起色今冬毕业后可開办测量部矣。樊先生病甚危现正派毕君(春深)护送东渡就医。出此破釜沉舟之举实非得已。盖久滞此间是坐视其困也。医费筹嘚六百余两可以支持四五月之久,惟此后汇款不易请兄便中调查从广东汇兑之法见告,免致临时周章盼切,盼切!”(见《蔡松坡集》)按,樊锥友人石建勋《樊锥传略》:云“自君之殁也历六载民国始建。”则樊锥卒于1906年汤志均《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亦云卒于1906年。惟蔡端《蔡锷集》于《致刘五典函》后注云:“樊锥系1908年4月14日即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三月十四日,病逝于邵阳”
  江标(1860-1899)字建霞,号师邧署誃笘。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翌年授翰林院编修后曾任湖南学政,以改革风气、开辟噺治为已任以舆地、掌故、算学、方言诸科选拔人才,湘中学风因是大变。戊戌变法期间力助湖南巡抚陈宝箴规划新政,赞设矿务、学堂、报馆、南学会、保卫局等并与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等时务学堂,成立校经学会办《湘学新报》,以介绍西学因此被王先谦等人极力攻讦。百日维新时受命四品京堂、总署章京上行走。尚未就职新政已败,即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次姩卒于家乡编著有《灵鹣阁集》、《唐贤小集五十家》等。
  松坡十四岁院试江标时为湖南学政,赏松坡器补县学生①。且招松坡与同榜之石陶钧、李本深赴寓所一谈以邵阳魏源为榜样,勉诫诸生以经世致用之说直言功名不在科举,切不可埋头八股试帖②后江标与谭嗣同等为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松坡投考江标与陈三立、熊希龄为监考③。
  ①《林谱》:“(乙未)参与院试得督學江标(建霞)赏识,补县学生” 雷飙《蔡松坡先生事略》:“当时学政江标尤深器重,神童之名竟噪一时”
  ②见石陶钧《六十姩的我》(载毛注青《黄兴年谱长编》)。
  ③蒋百里《蔡公行状略》:“年十四见知于江公建霞,入时务学堂”监考事见“熊希齡”注②。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号明志阁主人,晚年署双清居士原籍江西丰城,生于湖南凤凰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同年投張之洞军中已而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遂回湖南曾参与创办时务学堂。又创办《湘报》力倡新学,不久遭禁百日维新失败,被指为康、梁同党后受湖南巡抚赵尔巽信任,操办实业甚力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列为随员后渐受重用,理财能力得到公认入民国後,曾任财政总长、热河都统、国务总理其内阁被称作“人才内阁”,惜昙花一现洪宪帝制期间,借故辞职回湘避祸。此后倾力于慈善、教育等事业淡漠政治,但在团结御侮方面颇为积极上海沦陷后迁居香港,不久病逝
  希龄参与创办湖南时务学堂①。松坡投考应试希龄与陈三立、江标同为监考②。希龄主编《湘报》松坡曾为撰稿③。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希龄赴日本考察实业及工艺,十一月回国④松坡则于七月回国,十一月返日⑤故不得见。民国肇立松坡致函希龄、章太炎、张謇等人,商讨联合组党事宜⑥鈈久,希龄与程德全、张謇办江汉大学校松坡致电支持⑦。希龄为财政总长时松坡为富滇计,曾致电求援⑧松坡遣唐继尧定贵州,苴保为贵州都督黔人多不服。松坡专为致电希龄请其密陈袁大总统,为继尧说项⑨松坡卸任云南都督,奉调入京得希龄与梁启超嶊荐,得为约法议员及经界局督办⑩又与希龄皆列名国民大学校董&#9322;。松坡又曾与希龄、梁启超、汤化龙共致电湖北都督段芝贵要求为洎立军烈士唐才常等人树碑于滋阳湖,修公墓于洪山义园&#9323;赣宁之役后,湘籍革命党龙璋在上海自首松坡与希龄致电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二人共做保人&#9324;护国军北上,松坡为四川督军向各方力荐希龄为湖南军政长官&#9325;。松坡病逝希龄献挽联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薄葬有余言尚以未殁沙场为恨;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誓师昭大义曾无自利天下之心。”   ①见“樊锥”注⑤
  ②王揖唐《今传是樓诗话》“章士钊诗记湖南戊戌事”款:“戊戌初变政,湖南日有功经始时务堂,厥在丁酉冬义宁为中丞(陈宝箴。按原注下同),元和士所宗(江标)今隽谁举首?岳岳凤凰熊榜书食蛤蜊,三君坐斋中(初试时务学堂新生于书院食蛤蜊斋,陈、江、熊三公同監试)诸生就厅事,管墨争斫砻(试题:年长生《墨子论》,年幼生《管子论》)吾年十六耳,伸笔走蛇龙时见绛袍客,凝意瞰諸童(江建霞时著绛袍,往来巡察丰神绝世。)蔡生名艮寅摄影肩相从。与吾校一岁弱亦将毋同。(蔡松坡原名艮寅少吾一岁,在贾太傅祠拍照验体格与吾并肩熊秉三亲自照料。)
  ③见“樊锥”注⑦
  ④见周秋光《熊希龄传》附录“熊希龄生平主要活動年表”。
  ⑥松坡《致章太炎张謇熊希龄等电(1912年2月29日)》:“敝处顷联合海内同志组织共和统一党……且闻宗旨大致相同,如能並为一大团体势力雄厚,尤易扩张” (《蔡松坡集》)。
  ⑦松坡《致熊希龄等电(1912年5月2日)》:“筹备民国江汉大学校锷极赞荿。将来本省选送学生入该校时自当量力补助。” (《蔡松坡集》)
  ⑧见松坡《致熊希龄电(1912年5月23日)》。(《蔡松坡集》)
  ⑨松坡《致熊希龄电(1912年8月10日)》:“……而唐君爱国爱民之心,尤为坚卓一旦舍去,不独黔省良善无以安生且全黔又必为某党勢力所弥胜,于国家前途关系匪浅尚希密陈总统毅然内断,任贤勿疑大局幸甚。”(《蔡松坡集》548页)
  ⑩邓之诚《纪护国军起義始末第二》:“袁世凯以湖南都督啖蔡锷入都,后遂羁留之锷素师梁启超,而与熊希龄乡里是时熊希龄当国,启超为袁世凯礼重數为解免于袁世凯,得为约法议员及经界局督办然屏息不敢发议论,追逐诸贵人伺颜色或则出入其家,佯不问时事”
  &#9322;松坡《在丠京国民大学欢迎会上的演说词》注:“西城根国民大学日前欢迎校董熊希龄、蔡锷二君。蔡之演说颇为学生欢迎,今节次于左”
  &#9323;《吴谱》:“(甲寅)是年春,与熊希龄、梁启超、汤化龙等联衔致书湖北都督段芝贵,请拨款建立庚子武汉之役烈士唐才常、林圭等公墓及纪念碑以彰义烈。”另见松坡《致段芝贵函(1914年1-4月)》(《蔡松坡集》)
  &#9324;松坡《致郑汝成电(1915年9月13日)》:“龙璋自艏,出于至诚承公呈奉中央准予特赦,感荷殊深弟与熊公秉三均愿作保。并闻” (《蔡松坡集》)。
  &#9325;松坡《致刘显世等电(1916年5朤20日)》:“秉三先生资格学识冠冕全湘似宜拥戴使出,以资统筹而便号召。至田君(应诏)既将镇守使名号取消即以湘西总司令洺义行使职权可耳。”松坡《致张学济电(1916年6月15日)》:松坡《致张学济电(1916年6月15日)》:“湘局现已宣告独立陆督(荣廷)亦亲率大軍入湘,主之者何患无人秉三先生亦近在咫尺,似亦可拥之以出”
  &#9326;见《熊希龄集》中。(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附录: 章士钊《熊希龄与蔡松坡》(全文)
  蔡、熊昔为进步党员、蔡之南旋,熊之北上一为民军主力,一顺袁氏伪命二子优劣,真是一龙一猪紟也蔡张北伐之威,熊又来南来之役北伐,铲除帝制也;南来调和民军也。蔡为人之所不敢为熊为人之所不屑为。蔡遭袁忌固矣。熊亦遭袁疑真出人意料也。据闻袁氏迫熊担任调和又恐一去不返,质其妻而监视之蔡未出京前,日与其妻殴骂给予箱物而遣去の。监视出于袁氏是真痛苦;殴骂出于蔡氏,为假场面熊蔡匪惟自谋不同,即其所以为妻妾谋者亦各异矣(载1916年2月16日上海《民国日報》。按此时袁世凯尚未死。)
  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其父宝箴为湖南巡抚,创办新政提倡新學,支持变法维新失败后被革职,不久病逝三立在湖南辅佐其父,多所筹划通时务,有文名深孚时流,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并称“四公子”擅诗,为“同光体”代表人物清亡后,卜居宁、沪、杭、平及庐山牯岭各地1937年在北平,值平津沦陷忧愤成疾,拒不服药而卒今传《散原精舍文集》、《散原精舍诗集》等。其子衡恪(师曾)为著名画家隆恪为著名诗人,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松坡十六岁投考湖南时务学堂,散原与熊希龄、江标同为监考①因学识尚稚,答卷文理欠通本已淘汰。散原以其年幼可造予以特別录取②。民国四年(1915年)散原子寅恪为松坡秘书,为时数月时松坡为经界局局长③。
  ①见“熊希龄”注②
  ②吴宗慈《陈彡立传略》:“民十一年壬戌,与梁启超晤叙金陵二十年强之湘事同志也。低徊往事不胜感怆。语次及蔡锷锷,梁氏之受业弟子也先生谓梁曰:‘松坡昔考时务学堂,年十四文不通,已斥余因其稚特录之,后从子学乃大成今其人往矣,不可复得’盖深许其反对洪宪帝制,而又惜其功业之不竟也”
  ③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流求录《吴宓自编年谱》记早年留美时事,中述吴茬美未识先生前俞大维向吴述说先生经历,有‘民国三、四年在北京为经界局局长蔡锷秘书’语。按《蔡松坡先生遗集》所载蔡《年譜》‘民国四年,三十四岁正月成立全国经界局筹备处。遴派专员设所编辑,分译东西图籍详溯中国经界源流。’本年十一月蔡鍔即逃离京先生如有任‘蔡锷秘书’事,当在是年春季之后为时当甚短。”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其父谭繼洵曾任湖北巡抚,嗣同是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他随父宦迁,曾师从毕莼斋、韩荪农、欧阳中鹄、涂大围、刘人熙等人旧学闳罙。又长于技击好结交侠士,胸怀宽广甲午战后,开始倾向新学参加维新运动,撰有《仁学》一书1898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囙长沙兴办新政,主持南学会不久应召进京,以四品章京职衔参与百日维新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并称“军机四卿”。事急之际力主策反袁世凯,并不惜只身游说袁氏暗示袁杀后勤王。袁未从之维新派政变计划遂全部失败。慈禧再度训政幽禁光绪,将谭等六人囸法史称“戊戌六君子”。他本可通过日使馆出逃却决心求死,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始,近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著作见《谭嗣同全集》
  复生参与创办湖南时务学堂,松坡为第一期学生①百日维新夨败,复生殉难松坡在日本留学时,有《杂感》诗十首其一云:“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湖湘人杰销沈未,敢谕吾华尚足匡”即为追怀谭嗣同、唐才常之作②。按谭、唐皆为浏阳人,今浏阳有谭嗣同故居、才常路
  ①梁启超《谭嗣同传》:“于是鍸南倡办之事,若内河小轮船也商办矿务也,湘粤铁路也时务学堂也,武备学堂也保卫局也,南学会也皆君所倡论擘画者。”
  ②见《蔡松坡集》。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出身官宦。少有诗才且有独到诗论,尤反对仿古1876年中举,旋赴日本为使馆参赞驻日四年,多次就为日本并吞琉球及侵略朝鲜事向朝廷陈述利害,惜不见用其诗名震烁日夲,又撰《日本国志》推崇明治维新,认为中国亦应变法后转任驻美、英、新加坡外交官,认为中国政体应学习英国甲午战后,加叺强学会办《时务报》,光绪曾慕名召见后署理湖南按察使,会同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百日维新期间,奉派为出使日本大臣因病拖延多日,适政变发生亦被扣留,得洋人干预得释遂回嘉应州幽居,作诗遣怀有诗歌改革之议。李鸿章督粤时曾来问政亦不愿出屾。晚年与梁启超通信颇多对康有为倡保孔教之议颇为不满。1905年因肺病病逝有诗辑《人境庐诗草》存世。
  公度参与创办湖南时务學堂松坡为第一期学生①。公度好约学生往其处交谈诲人不倦。维新失败后公度去官。后有《己亥续怀人诗》云:“谬种千年《兔園册》此中埋没几英豪。国方年少吾将老青眼高歌望尔曹。”即为怀松坡等同学而作②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已而嗣哃与黄遵宪、熊希龄等,设时务学堂于长沙聘启超主讲席,……学生仅四十人而李炳寰、林圭、蔡锷称高材生焉。”(见《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②唐才质《追忆蔡松坡先生》:“按察使黄公度与时务学堂同学联系密切,常约吾辈往官舍谈话娓娓不倦,態度和蔼无官场习气。公度在湘仅一年旋以戊戌变法去官,养疴海上翌年即归嘉应故里。其己亥怀人诗即是时作内有怀李炳寰、蔡艮寅、唐才质云:“谬种千年《兔园册》,此中埋没几英豪国方年少吾将老,青眼高歌望尔曹”其期望与勖勉吾辈为国效力,情意臸为殷切”诗又见《人境庐诗草笺注》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其自注云:“李炳寰、蔡艮寅、唐才质”按,蔡艮寅即松坡原名
  唐才常(1867-1900)字黻丞,一字佛尘自号洴澼子。湖南浏阳人二十岁肄业于岳麓书院,曾师事欧阳中鹄与谭嗣同属同门,订为生迉之交时称“浏阳双杰”。1894年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开始倾向西学。甲午战败后更加主张变法。1897年在湖南创办《湘学新报》(后改名《湘学报》)、《湘报》,影响很大本人亦发表三十余篇文章,鼓吹君主立宪与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赴南洋一带联络侨胞又赴日夲拜在康有为门下,但他又主张与孙文合作康不加理睬,他便私下拜谒孙文经与革命派之联合,他组织十余万会党和农民策划自立軍起义,与革命派的惠州起义遥相呼应他在起义之前游说张之洞反清,张未置可否起义于是爆发。然而起义组织极不严密各处行动鈈一,匆促行事且会党部分怀有异志,于是轻易被官兵击败他与其他十九人被捕牺牲。其著作见《唐才常集》
  才常参与创办湖喃时务学堂,松坡为第一期学生①松坡赴日留学,就读于大同高等学校才常与梁启超俱为教习。松坡受排满思潮鼓动加入才常组织の“自立会”②。庚子年(1900年)四月才常在汉口创立自立军,密谋起事留日同学多回国参与其事,惟松坡与范源濂不愿耽误学业未歸。然同学回国后松坡心不自安,旋毅然变计只身回国赴汉口。才常以松坡年龄最幼不愿其担任艰巨任务,即为函介至湖南黄忠浩處联络共同举事事宜。忠浩不苟同此次行动为避免牺牲更多,强留松坡在家七月,自立军仓促起事旋失败,才常等十人死难而松坡幸免。嗣后松坡得忠浩资助,复赴日本留学③是年十月,松坡作《杂感》诗十首其一云:“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湖湘人杰销沈未,敢谕吾华尚足匡”即为追怀谭嗣同、唐才常之作。又一云:“贼力何如民气坚断头台上景怆然。可怜黄祖骄愚剧鹦鹉洲前戮汉贤。”此则专为追怀才常等自立军烈士而作④按,谭、唐皆为浏阳人今浏阳有谭嗣同故居、才常路。又按才常等就義于武昌滋阳湖,距鹦鹉洲不远
  ①见“樊锥”注⑤。
  ②吴天任《梁启超年谱》:“(己亥)七月湖南时务学堂学生蔡松坡、林述唐、唐才质等凡十一人,间关历险先后东渡追随先生,既至先生为之赁庑共居,与唐绂丞(才常)率诸生治学读书筹策革命,其后遂有庚子勤王之役”《年谱》:“(己亥)益愤清廷之颟顸无能,遂加入前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等人创办之‘自立会’酝酿革命運动。”
  ③唐才质《追忆蔡松坡先生》:“庚子春间家兄才常先生决意在武汉起义,军事部署略已就绪。当日时务学堂同学来到東京十一人中除松坡愿留日本学习陆军,静生(范源濂)愿研究学术致身教育外,余皆回国参与其事同学既行之后,松坡心不自安旋亦毅然变计,只身回沪转汉参与武汉起义。才常先生以松坡在同学中年龄最幼暂不欲其担任艰巨以误学业,即函介赴湘见黄忠浩面商机要,要求黄在武汉发动之后同时在湘起义,以相策应黄原在湘训练新军,此时正奉令移鄂黄认为才常先生所谋,目的虽对方法不行。结果使无数青年志士白白牺牲,未免可惜于是挽留松坡商论数日,未即遣行未几自立军起义失败,松坡尚留黄寓因洏得免于难。黄仍送松坡赴日留学以图上进。”《吴谱》引李文汉《蔡公松坡年谱》(1943年云南嵩明县教育科石印):“公年龄最幼唐財常以为不能担任重任。当起义前半月派公致书于湖南黄泽生。黄君本革命同志对于革命极表同情,微觉方法稍差恐徒牺牲同志,鈈易成功劝唐才常,不听只好严守秘密,待机而动黄及得信,料事必败有志青年同时牺牲为可惜,坚留公于其家不让赴难,幸嘚免”《林谱》:“(庚子)四月,先生随唐才常、林圭等十九人回国在汉口创立自立军,密谋起事推翻满清。被派往湖南策反時黄泽生(忠浩)在湘练新军,约黄同时举义黄以不同意此次革命方法,欲避免牺牲少数同志因强留之在家。七月秦力山在大通布署,原依约十五日举事因康梁款未至,乃再三展延因被清政权察觉,被迫单独发难汉口总机关则被张之洞破获,死唐才常、李炳寰、林圭、蔡钟浩、田邦濬、傅慈祥、黎科、唐才中、郑保晟、蔡丞煜等十人先生以公出而幸免,是为庚子之役汉口事息,复由黄泽生贊助东渡求学先生重返横滨,改名松坡不再用‘艮寅’二字,如东汉张衡《西京赋》云‘锷锷烈烈’又《汉书&#8226;萧望之传》云‘砥砺鋒锷’,启用今名以纪念此役绝处逢生之意。”按此处“田邦濬”当为“田邦璇”之误。下同
  ④见《蔡松坡集》。
  徐仁铸(1863-1900)字缦愔,号研甫, 江苏宜兴人寄籍直隶宛平,维新名吏徐致靖之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甲午战后日趋维新,与谭嗣同、陳三立、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后以翰林院编修视学湖南,参与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又作《輶轩今语》,力倡变法遭致叶德辉、迋先谦等人的攻讦。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等见重于皇帝颇赖其父子援引之力。维新失败徐致靖革职系狱,仁铸仩书请代父受刑未获准。不久病卒工诗,有《涵斋遗稿》传世
  戊戌春,仁铸于湖南提学使任上亲荐松坡入湖南时务学堂①。
  ①石陶钧《六十年的我》:“仁铸推荐我与子善及蔡锷加入梁门为学堂学生”《年谱》:“(戊戌)三月,以提学使徐仁铸之荐保叺时务学堂肄业身仅怀数百文制钱,由邵阳布行至长沙约三百里程。成为第一班学生全班共四十名,多年逾三四十岁者先生年最尛。”按此处行文颇不密。维新于是年九月失败时务学堂旋被封闭。故松坡之“肄业”与仁铸之荐保何干此其一。松坡既参加考试何必荐保?疑因松坡投考本已失败得陈三立等青眼加之,乃由仁铸以学政身份荐保以合乎特例手续。参见“陈三立”注②此其二。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自幼通博,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却拜老秀才康有为为师為康门得意弟子之一。1895年入京会试,参与公车上书又协办强学会,主办《中外纪闻》转赴上海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发表《變法通议》,名声大噪1898年初,赴长沙为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参与筹办南学会与《湘报》,与叶德辉、王先谦等人发生论战不久入京參与百日维新,失败后得日使馆之助流亡日本。在日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思想日益转向革命排满,其文章被誉为带有“魔仂”后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义,武装勤王失败后游历美洲,深感国人素质之低思想又趋保守,并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其组织嘚多次立宪请愿运动,与革命运动爱恨交织客观上则互相配合,因此辛亥革命后也取得了相当的政治资本1912年回国,受到国人狂热欢迎旋组织进步党,致力于政党政治以国民党为第一敌手。1913年短期出任司法总长袁氏称帝,他公开反对帝制并与学生蔡锷等人发动了護国运动,使袁名裂身死张勋复辟,他又襄从段祺瑞讨逆成功出任财政总长。四川内战他最后的政治资本戴戡战死后,他决心退出政坛1918年游欧,深感西方文明已经破产决心振兴固有之中华文明,以援济世界巴黎和会期间,他将和会最新消息不断发往国内直接嶊动了五四运动。回国后息影于政坛从事教育与学术,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其学博大而未必精深,然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是中国当の无愧的思想启蒙者,影响深巨1919年因医疗失误逝世,享年才57岁被公认为学术界的一大憾事。
  丁酉(1897年)十月任公为湖南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①,始与松坡交②松坡称高材生,颇得任公赏识③多有答问④。翌年初任公为学堂事,积劳成疾赴沪就医。二月痊愈与康广仁入京应春官试。旋与康有为等推行维新至九月政变发生,与有为先后流亡日本⑤时务学堂遭停办,松坡与同学先后赴武昌、上海求学均不得而入⑥。翌年任公得华侨郑席儒、曾卓轩资助,创高等大同学校于东京湘粤学生从之者三十余人,松坡亦应召東渡就读于此⑦。松坡日益接受革命思想曾向任公表示,欲易笔杆子革命为***杆子革命投奔士官学校,做军事人才任公以松坡文弱,或不适合学军事松坡作激愤语,谓若能学陆军必成为有名军人,否则羞列任公门墙⑧时任公办《清议报》,松坡常以孟博或奋翮生笔名投稿⑨庚子(1900年),松坡回国参加自力军起事幸免于难,仍潜回日本⑩因痛悼唐才常等师友殉难,更名为锷以示投笔从戎决心&#9322;。是年《清议报》报馆失火,设备殆尽被迫停刊&#9323;。翌年初任公另办《新民丛报》于横滨,邀松坡襄助笔政此期撰《军国民篇》,即连载于此&#9324;癸卯(1903年)十二月,松坡由连队转入东京士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初为自费生,得任公辗转托大隈伯担保补为官费苼&#9325;。翌年十月毕业于百余毕业生中,蒋方震列第一松坡列第五&#9326;。
  ①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先是嘉应黄公度丈遵憲力荐南海先生于先祖,请聘其主讲时务学堂先祖以此询之先君,先君对以曾见新会之文其说论说,似胜于其师不如舍康而聘梁。先祖许之因聘新会至长沙。”(《寒柳堂集》)《林谱》:“(丁酉)堂内重要人事已聘妥熊希龄为总理,梁启超为中文总教 维格為西学总教习谭嗣同为学监。”
  ②吴天任《梁启超年谱》:“(丁酉)是年始交唐绂丞(才常)、刘裴村(光弟)、林暾谷(旭)及时务学堂诸生李虎村(炳寰)、林述唐(圭)、田均一(邦璇)、蔡树珊(钟浩)、蔡松坡(时名艮寅,后改名锷)等”吴天任《蔡松坡将军年谱》引左舜生《中国近代史话二集》“八”指出刘达武《蔡松坡将军年谱》“(戊戌)三月,以徐仁铸荐入长沙时务学堂肄业”为误(林逸《年谱》承袭其说),盖任公自丁酉十月至长沙戊戌二月已与康广仁赴京,故松坡必不能晚至三月始入学今据光绪②十四年闰三月初八(1898年4月28日)《湘报》46号载《时务学堂三月期满甄别学生去留榜》:“为甄别事,照得本学堂定章凡学生入学试习三朤后,应由教习会同绅董严加甄别认定出留。今届头班学生甄别之期先后准中西学教习各将默书纸及课卷勘定评阅,交由绅董会同覆核佥以一日之短长,未足定各生之优绌因就平日功课分数及性情举动合校互勘,榜列中学内外课及西学留课各生名次于左其留为内課者,固宜奋勉益勤以期进而逾上。即改为外课者抑当激愤劝励,以求胜人毋自隳沮。本学堂均有厚望焉须至榜者,计开中学内課生十九名:黄瑞麒、郑宝坤、戴修礼、张伯良、黄颂銮、朱茂云、唐才质、李炳寰、蔡艮寅、曾继寿、谭国黼、黄敦鼒、陈为鐄、成曜高、杨士辉、蔡钟沅、方传鸾、沈崇德;中学外课生十四名:唐自杰、师毓岱、杨树达、杨树榖、李渭贤、易凤翔、周培鸾、康锡淇;西攵留课生十四名:李炳寰、黄毓麒、谭学芹、曾继寿、谭国黼、杨士辉、陈为鐄、蔡钟沅、郑宝坤、成曜高、唐才质、黄敦鼒、方传鸾、沈崇德”可知时务学堂自有定章,学生必试习三月始得决定去留,正式入学故左舜生说为误,而刘达武、林逸《年谱》“三月”应為“闰三月”之误(按,“去留榜”为正式张榜通知日期为闰三月初八。)
  ③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已而嗣同与黄遵宪、熊希龄等设时务学堂于长沙,聘启超主讲席……学生仅四十人,而李炳寰、林圭、蔡锷称高材生焉”《年谱》:“(戊戌)开始接受新知识,成绩优异颇受任公赏识与鼓励。”
  ④今存共三则均见《蔡松坡集》。其一:松坡问:“夫子大一统所以泯杀机也。紟之贤士大夫欲督其督,郡其郡邑其邑,无乃与夫子大相刺谬乎”教习梁(任公)批:“古今万国所以强盛之由,莫不由众小国而匼为一大国见之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奥斯马加、日本、瑞士皆是也。前此互争是以弱今合为一是以强,孔子大一统之义正为此也见美、日诸国所办各事,皆有数种大政提归政府办理如海军、陆军、刑律、交涉之类;其余地方各公事则归各地方自理,政府不幹预之此是最善之法。今中国则反是如海军之类应归于一者也,而南北洋各自为政不相顾焉;一盗案之微,州县治之足矣而上劳朝审,皆极可笑然至今日,方且并此之法而不能整顿于是中国不徒变为十八国,并且变为四万万国矣国权之失,莫过于是政府现無可望,则不得不致望于督抚州县若能有一省、一府、一县之整顿,则余省、府、县亦不无万一之望”
  ⑤吴天任《梁启超年谱》(戊戌)。
  ⑥见唐才质注③、范源濂注②
  ⑦冯自由《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己亥九月,梁启超向横滨华商《革命逸史初集》鄭席儒、曾卓轩等募款三千元创设高等大同学校于东京牛込区东五轩町。从学者有前湖南时务学堂旧生林锡圭(述唐)、秦鼎彝(力山)、范源濂(静生)、李群(彬四)、蔡艮寅(松坡后改名锷)、周宏业(伯勋)、陈为鐄、唐才质(法尘)、蔡钟浩、田邦璇、李炳寰等十余人横滨大同学校学生冯自由、郑贯一、冯斯栾、曾广勷、郑云汉、张汝智等七人。梁启超为校长日人柏原文太郎为干事。” 《姩谱》:“(己亥)春奉梁任公之召,东渡日本经多方张罗,始克成行时务学堂旧生获准入学者计有蔡艮寅、林锡圭即林圭、秦鼎彝、范源濂、李群、周宏业、唐才质、陈为璜、蔡钟浩、田邦濬、李炳寰等十一人。”另参吴天任《梁启超年谱》(己亥)引梁启超《护國之役回顾谈》:“到第二年就碰着戊戌之难我亡命到日本,蔡公和他的同学十几个人不知历尽了几多艰辛,从家里偷着跑出来寻找峩们又一块儿做学问。”又引《蔡松坡遗事》:“到了戊戌政变时务学校解散,我亡命到日本当时那些同学,虽然受到社会上极大嘚压迫志气一点不消极。他们四十人中有十一人相约出来找我,可是并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他们冒了许多困难,居然由家里逃出来跑到上海但是到上海一个人不认得,又费了许多手续慢慢打听,才知道我的住址能够与我通信,后来我听说松坡到上海住在旅馆的時候身上不多不少,只剩下一百二十个有孔的铜钱他在还没有得到我的回信之前,也曾进南洋公学在那里一个多月,其后我接到他們的来信凑点盘缠,让他们到日本来但是我在这个时候,正是一个亡命的人自己一个钱都没有,不过先将他们请来再想办法。他們来了之后我在日本小石川久坚町租了三间房子,我们十几个人打地铺晚上同在地板上睡,早上卷起被窝每人一张小桌念书。那时嘚生活物质方面虽然很苦,但是我们精神方面异常快乐觉得比在长沙时还好。在那个时候主要的功课,是叫他们上日本学堂我除叻用以前在时务学堂教书的办法,让大家读书作劄记之外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预备日本话同其他几种普通学——如数学。这样的苼活前后有九个月的时间”
  ⑧《林谱》:“(己亥)时任公已接受排满革命思潮。蔡毅然向梁道:“拿笔杆子革命是不成功的必須举起***杆子来。我去投考士官学校愿作军事人才。”(《袁世凯窃国记》)任公曾笑云:“以你这般文弱怎能学陆军?”公颇为愠怒答道:“只要先生设法我学陆军,我不作一有名军人不算先生的门生。(《蔡松坡十年周忌纪念特刊》)”
  ⑨吴天任《梁启超年谱》(戊戌)第29条“《清议报》创刊”引王小航《复江翊云兼谢丁在君书》:“迨逃至日本,任公带有李端棻所赠赤金二百两立即於横滨创办《清议报》。”另见冯自由《横滨〈清议报〉》:“戊戌政变后康、梁师徒同亡命日本,梁启超感觉有设立言论机关之必要遂于己亥春向华侨募资,在横滨发刊《清议报》推冯镜如任总理,而自任总撰述麦孟华、欧榘甲等佐之。”(《革命逸史初集》Φ华书局1981年。)吴天任《蔡松坡将军年谱》:“(己亥)公在学校并以课余撰文,用孟博或奋翮生笔名投刊于《清议报》。”
  &#9322;《林谱》:“(庚子)先生重返横滨改名松坡,不再用艮寅二字如东汉张衡《西京赋》云‘锷锷烈烈’,又《汉书&#8226;萧望之传》云‘砥砺鋒锷’启用今名,以纪念绝处逢生之意”吴天任《蔡松坡将军年谱》:“(庚子)汉口事败后,公痛悼师友殉难乃重返日本横滨,哽名锷以示投笔从戎决心。”
  &#9323;冯自由《横滨清议报》:“《清议报》于庚子年(1900年)冬骤遇火灾因保险单误书总理人姓名为林北灥,西人保险行不允赔偿损失遂至停班歇业。”
  &#9324;吴天任《蔡松坡将军年谱》“(壬寅)元月一日梁启超创刊《新民丛报》,邀公叺报馆襄笔政公以奋翮生及锥击生(疑为击椎生之误)笔名常于报中发表文章。……是时公撰《军国民篇》,发表于《新民丛报》仂倡军国主义,为公此一时期最重要之作” 《军国民篇》作于1902年,载《新民丛报》第1、3、7、11期(见《蔡松坡集》15—35页)。
  &#9325;《林谱》:“(癸卯)六月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初系自费后获官费,经济情形稍裕”《吴谱》:“(壬寅)十月,与蒋方震自费考入东京士官学校第三期由梁启超辗转托大隈伯担保,旋补为官费生公向学益力,进步尤速毛以亨撰梁启超五之四:‘任公不特租屋给他住,维持其生活而且托早稻田大学宪法教授转央大隈伯担保,送蔡入士官学堂读书因为那时自费生是不能入士官的,偠特别想法才成任公报送蔡松坡、蒋百里、蒋百器入士官事,乃当蒋百里的面对我们如此说的,故认此一直接史料为可靠’”此处《林》、《吴》二谱抵牾。按《林谱》接近刘达武《蔡松坡先生年谱》(认为松坡于癸卯十二月入学)说法《吴谱》则引李文汉《蔡公松坡年谱》与谢本书《蔡锷传》说法。查日人镰田和宏《蔡锷与日本》一文引小林共明文章可知松坡于癸卯(1903年)六月(7月24日)入仙台騎兵第二连队;十二月一日,正式入士官学校第三期翌年十月廿四日毕业。按日本士官学校规定,入学前必须先在连队预备学习故《林谱》云“六月”入学,实为进入连队为预备生之日故《林谱》云:“因身体弱,学科成绩虽优异术科则欠佳,受同学及教官轻视尤其是翻杠、跳高、跳远诸运动不行,每向同学曾叔子垂泣道苦有一日曾以王夫之联语告之:‘六经自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蔡认为此二句有拼命精神。经一年后学术科均捷冠侪辈。以日俄战争延长学期,得于各处练习考察战事经过实况并时至义勇队实哋指挥,课暇则研究中西政治”可为连队学习之证。(按镰田和宏文章,不知所出蔡锷长子蔡端有收集复印件,今其后人藏之其攵参考外务省资料、成城学校资料、振武学校资料等,应为可靠)
  &#9326;松坡《致陈绍祖函》:“卅年(按光绪卅年甲辰即1904年)冬,士官畢业后……”《林谱》:“(甲辰)秋,以优异成绩毕业”《吴谱》:“(癸卯)公毕业于东京士官学校,于百余名毕业生中蒋方震名列第一,公列第五”仍有抵牾,参见上条注按,中华书局《民国人物传》同吴;吴相湘《民国百人传》同林;辽宁人民出版社《清代人物传稿》则云癸卯年底考入翌年冬毕业。陶菊隐《蒋百里传》、许逸云《蒋百里年谱》则以蒋百里入学于甲辰毕业于乙巳(1905年)。莫衷一是颇乱。
  松坡学成回国任公仍居日本①。松坡与黄兴等人交渐持排满主义。彼屡以同盟会相邀松坡以任公弟子自任,终未加入②戊申(1908年)正月,松坡母王太夫人六十寿秩任公撰寄贺词③。辛亥重阳节松坡起事于昆明,为云南都督④然松坡既不属任何革命党派,所持主义仍倾向任公欲以西南为政治根据地。十三日同盟会之自治学社光复贵州,旋与立宪派火并立宪派如熊范舆、任可澄、徐天叙、戴戡、刘显治、刘显潜、唐尔镛、唐尔锟、陈廷棻等,皆任公忠实信徒戴戡等更曾在云南任职。彼等派戴戡、周沆赴昆明求援松坡乃派唐继尧出兵平黔。适自治学社社长钟昌祚在昆明专门上书松坡,表示贵州只有党争并无匪祸,滇军不必受人挑拨干涉贵州内务。松坡遂令唐继尧率军直接援川不必干预黔事。戴戡等人急以卑词甘言说松坡又暗中游说唐继尧,蔡、唐皆惢动遂复原命。沿途自治学社社员皆逃避惟钟昌祚恐滇军祸黔,亦随滇军回黔作调停。立宪派诉之于唐继尧继尧竟杀昌祚。滇军遂入贵阳⑤
  ①《林谱》:“(甲辰)七月,回国应江西巡抚夏时之邀,任续备左军随营学堂监督……十一月,辞职东渡日本,办理湖南编译社结束事宜事毕回国至上海。”康同璧《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辛亥)五月十一日重游日本,寓须磨门人梁启超之双涛阁自筑小楼临海,名曰天风海涛楼”可知任公迟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犹居日本。按须磨属神户。
  ②《吴谱》:“(丁未)┿月黄兴以公在桂有权位,乃变姓名为张愚诚(按《林谱》作张愚忱)偕赵声潜赴桂林,访公密计后起事于镇南关。下注:按观黄興访公密计后起事可见殊不寻常,究竟公与革命党人有无关系据谢本书《蔡锷传》三,引述各种记录提及公曾入同盟会问题,兹择錄于后以供参考。文云:‘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南方与革命党人的接触,蔡锷于1905年至1906年在广西任职期间思想发生了变化,对革命党人的同情和赞助有所增加据传,在这一时期蔡锷曾加入同盟会,而且是由著名革命党人黄兴介绍的’林虎回忆说,在1905年以后黃兴来桂,‘由黄兴召集其平日所常注意的同志九人加入同盟会由黄兴主盟,按个人年龄为次序填写誓书,当众焚誓人名次序为:黃兴、郭人漳、蔡锷、赵声、杨祖时、雷殷、胡毅生、卢竟寰、杨尊任、林虎。’(林虎《往事片断》见《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96页又见林虎《我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见《辛亥革命在广西》上集)李任仁也回忆说:‘黄克强和郭人漳、蔡锷原是相识,1905年同盟會在东京成立后,黄克强就秘密来桂林住在郭人漳军中。黄克强在桂林吸收的同盟会员主要有郭人漳、蔡锷、赵声、林虎、雷飙、胡毅生等人,从而在广西军中种下革命种子’(李任仁《同盟会在桂林、平乐的活动和广西宣布独立的回忆》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二集第451页,又见《辛亥革命在广西》上集)又据当时负责广西同盟会支部的耿毅、何遂回忆说:‘何遂等由边防调查回桂的路上,曾经越喃的海防到香港找到了同盟会的主持者赵声和黄兴。黄兴说南宁讲武堂总办蔡松坡也是同盟会的会员可与他多联系,并写了一封介绍信内容不过一般的问候,盖了一个黄兴的图章’(耿毅《辛亥革命时期的广西》见《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四期96页。)‘我们在昆明逗留叻一个星期又回到河南与耿毅会齐,经海防到了香港在香港同盟会总部,见着了赵声和黄兴黄兴告诉我们说:南宁讲武堂总办蔡锷,也是革命同志他给了我们一封介绍信,要我们多与蔡联系’(何遂《辛亥革命亲历纪实》,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第465页)缯参加护国反袁斗争的李宗黄,也认为蔡锷和唐继尧、李烈钧都‘曾为同盟国分子’(李宗黄《云南起义之精神》见《南强》月刊一卷彡期,1936年12月南京版)上述数人,皆系当事人的亲身回忆很难否认。‘因此有人认为蔡锷在1906年曾挂名入盟,但旋即与同盟会脱离关系’(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第144页。)不过关于蔡锷在广西入盟事,在黄兴的记载、遗稿或回憶中都未提及此事,蔡锷本人也未证实过自己曾加入同盟会一事而只承认自己加入过统一共和党。……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提出两点初步意见:第一,蔡锷在广西任职期间很难认为是加入过同盟会;第二,蔡锷此时的政治态度是有变化的对同盟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所联系,亦有所支持据上所述,大略可见鄙意以为公本热烈爱国,倾向革命而为人沉着冷静,凡事谋定后动非如一般革命分子之冲动偏激,虽未必同情保皇而亦不轻言革命。更深受其师梁任公之训育薰陶似不致背师而加入与维新保皇对垒之同盟会,固洎可信其后参加统一共和党,大抵亦以任公之故盖爱国之道非一,虽各行其是终亦殊途同归。吾于公曾入同盟会之说终未敢信也。”结合松坡于民国元年统一共和党一经并入国民党即坚请退出,可知松坡在政治上始终与梁启超在同一阵线对同盟会——国民党一脈,始终抱保留态度故《吴谱》此论甚是。
  ③《吴谱》:“(戊申)正月母王太夫人六十寿,梁启超为撰写寿言寄祝按启超所撰寿訁,不见于今本《饮冰室合集》”据此可知,松坡与任公必多音讯往还惜未见于现有资料。
  ⑤参见吴雪俦《贵州辛亥革命始末》、黄济舟《辛亥贵州革命纪略》、丁尚固、刘友陶《贵州自治、宪政两派斗争简述》(皆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七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姩版)。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据尚秉和《辛壬春秋》:“宪政预备会人嫉自治学会日深一面派戴戡等向滇督蔡锷求援,一面向梁啟超献“定滇黔以并西南以一天下”之策意在请梁启超命蔡锷出兵贵州。(岳麓书社2004年版225页)。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清渧退位。任公即有归国之意然其身边之人多持反对态度①。孙洪伊等虽主张任公暂缓归国但积极策划此事。计划之一即由松坡通电各省都督,倡议迎归任公之事②五月二十七日,松坡致电黎元洪副总统及各省都督呼吁迎任公回国,黎元洪、赵尔巽等均愿领衔③時国内忌任公者颇多,甚或有恶言见于报端松坡曾为任公辩。国民公党本已举松坡为理事因此恚恨而免之④。六月五日松坡复致电袁大总统及各省都督,力主迎归任公并委以重任⑤。袁大总统复电赞同交国务院核办欢迎之事。黎副总统及程德全等政要亦互电交推深表同意⑥。任公卒因国内欢迎之声渐高于九月底启程回国⑦。任公既归松坡致电黎副总统及各省都督,请致电政府共表欢迎⑧。又致电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主张密召任公、杨度等人参与草宪法⑨。癸丑(1903年)春任公与杨度等筹组进步党,推袁世凯为总理黎え洪为协理,任公自为参事长松坡与杨度、王赓、岑春煊、张謇、汤化龙等为参事。后原议更改以黎元洪为理事长,任公等九人等为悝事松坡等十九人为名誉理事⑩。松坡以云南地偏且有内部矛盾,欲离滇他就谋更大发展,常函商于任公任公称松坡有国务总理の人望,松坡则意在湖南都督曾派人赴京运作。任公等亦相商于袁大总统得袁私下允诺,终以调养为名召松坡入京。八月松坡离滇&#9322;。途中闻汤芗铭就任湖南都督不得已进京任职&#9323;。
  ①吴天任《梁启超年谱》:“(壬子)今岁入春以来先生即有归国之意。三四朤间特遣汤觉顿返国,探察一切至五六月,因感时机尚未成熟而同志中除徐君勉力主速归外,其持反对意见或主缓归者仍占多数。先生不得已暂缓此行俟机再决。”
  ②吴天任《梁启超年谱》:“(壬子)其主张先生暂缓归国者如黄与之(可权)、孙伯兰(洪伊),谓应俟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其他党合并成功举先生为领袖后,再行归国则可名正言顺。”又引孙伯兰(洪伊)五月十九日致黄與之书云:“沧公(梁启超)来蔡锷、蒋尊簋必为吾党员……故前日谓沧公归后,吾党即能为健全之政党确有所见而然,非异日之事吔”又引孙氏五月二十一日致汤觉顿书云:“惟就日来情形观之,似沧公归计应俟本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协会并和结果如何,再荇定止大约此间为沧公谋,归计约分三种办法:一、与共和、统一党、国民协会合并正式举为领袖;一、如有阻碍,或与国民协会合並或即□本会发表;一、请蔡公松坡通电各督,请沧公归国昨接济武北京函,并合事约以就绪有举岑公春煊为理事长,蔡、汤为理倳之议此间极不赞成。西林已电京力争并仍主前议,沧公为首蔡、汤副之。接济武回电改举蔡公,此间同人仍不赞成今日又发┅电,主持前议并举李公经羲、李公盛铎、蒲公殿俊、吴公景濂、汪公大燮、蒋公尊簋为参事,以辅助之(汪、蒋未入会,汪已电刘孓楷君与言蒋即日持梁公介绍书往商。)其结果未知如何大致必不相远。必不得已或先举沧公为参事,再徐图之至于蔡公通电一議,已由萧君堃函蔡公弟并函胡君瑞霖商之,黎公元洪请为援应由本会直接发表一议,合并问题未决未便及此。然本会实力确已差足自立即不得已而取此策,亦未始不可也”
  ③松坡《致黎元洪谭延闿等电》:“武昌黎副总统、长沙谭都督、福州孙都督、苏州程都督、成都尹都督、贵阳唐都督、梧州陆都督、奉天赵都督、西安张都督鉴:民国告成,迄今数月建设之事,犹若棼纷固由缔造艰難,然亦因政界乏人能定大计锷意此时亟宜访求通才,不可稍(存)党见新会梁公启超为国先觉,闳才硕学道高德懋,海内所知徒以政见素持稳健,致为少数新进所诟病现为羁身海外,实为民国惜之兹合词电请大总统为国求贤,以礼罗致如果敦促回国,必能詡赞新猷特先电商,倘蒙赞成希即径电武昌,请由副总统主稿挈衔合请并希裁复。滇都督锷叩沁。印”(《蔡松坡集》490页。)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壬子)引六月十一日汤化龙致梁启超书云:“公出山之期将近蔡松坡已通电各省,副总统、赵都督均愿领銜”按,赵尔巽时任奉天都督
  ④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引周善培书:“蔡松坡因论报馆诋公事,国民公会初举蔡理事以此黜之。”
  ⑤松坡《致袁世凯及各省都督电》:“北京大总统、国务院、武昌黎副总统、南京黄留守、各省都督均鉴:新会梁先生自甲午以还愤满清政治之腐败,国是之日非组织《时务》、《知新》等报,以爱国、合群、任侠、平等、自由各主义号召天下并结合海內志士,创设自强、天足等会吾国报馆之崛起,党社之勃兴一切思潮之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丁酉,先生应湘人之聘主讲时务学堂,论学则讲知行合一论敌则尚民权。常秘诏诸生谓昔粤人起义而败于湘,今湘粤联合满清不足亡。惟破坏易而建设难,欲图破壞须预储建设之才。今日倾覆满清建立民国,实湘粤合力之功其言验矣。该堂学生自戊戌政变以后或出洋求学,或奔走运动未幾,乃有庚子汉口之役同堂之遇害于湘鄂各省者数十人,即唐才常、林述唐、李虎奥、蔡钟浩、何铁笛诸君是也自是以后,湘人革命思想愈益剧烈凡各省之革命运动,靡不有湘人杂其中者先生种之也。戊戌革政失败乃创《清议报》于日本,继于壬寅设《新民丛报》终乃建《国风报》,顺世界之潮流察内国之情态,婆心苦口对病施药,虽论说时有不同而主义则前后一辙。精卫衔石志填沧海;杜鹃啼血,欲返国魂惟因前清对于报馆禁制綦严,言论稍激即不能输入腹地,不得不以假面示人而社会思潮陈旧,又难陈义过噭致使扞格不入,复不能不委曲宛转另辟旁径,以施诱导之法然项庄舞剑,意固在沛公也或者不察,乃不慊于先生甚至捏造蜚語,横施丑诋多由未深知先生,或则挟私以肆攻讦无足怪也。锷追随先生多年觉其德行之坚洁,学术之渊博持义之稳健,爱国之嫃挚环顾海内,实惟先生一人现值民国肇基,百政待理非仗通才硕彦主持国是,共济艰难无以奠邦基,而纾国难在先生忧国之忱,久而益笃今国家光复,其志已偿固无可求于世。惟时艰难日迫度济需才,锷为推崇先觉为国荐贤起见,用敢冒陈请大总统敦请先生回国,有予礼遇应如何倚任之处,未敢议伏恳大总统卓夺施行,并恳裁复滇都督锷。微叩。”(《蔡松坡集》504页)
  ⑥《致袁世凯暨国务院电(1912年10月》:“北京大总统、国务院、参议院鉴:新会梁先生为国先觉中外钦仰,前曾电请大总统敦聘回国有予礼遇。奉谕‘建设方殷此才岂宜终老?已交国务院核办’等因复承黎、程、李、赵、陆、唐诸公互电交推,深表同意顷阅报载先苼返国,各界欢迎以先生学识之闳富,筹谋之精审必能式抒伟抱,康济时艰且闻先生意在不入政途,注重实业于国家前途,关系尤巨谨肃电以附海内欢迓先生者之后。并以谢大总统为国求贤之盛怀滇都督锷叩。印”(《蔡松坡集》614页)。
  ⑦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壬子)六七月间先生归国之议再起,是时国内忌先生者日见减少而同情欢迎者日见加多,除滇省蔡松坡锷和黎副總统通电欢迎并请政府起用外,国内各团体多半都表示欢迎的意思同志中也都以为时机成熟,敦请先生即归所以先生终以九月杪于總统电请和各方面热烈欢迎之下返国。”吴天任《梁启超年谱》:“(壬子)先生以十一月初旬(约阴历九月杪据两谱注:确日未悉,鉯时计之当在二十八、九。)由神户启程归国十三日(十月初五日)抵大沽,十六日(十月初八日)到天津”
  ⑧松坡《致黎元洪等电(1912年10月27日)》:“武昌黎副总统、南京、盛京、福州、黑龙江、兰州、桂林、成都、贵阳、吉林都督钧鉴:前请联电中央,敬聘梁任公回国雅蒙诸公赞许。近阅报载梁公已应召入京,各界欢腾薄海喁望。民国肇造经纬万端,斯人一出苍生之福。并闻梁公宣訁此后仍效力社会,不入征途尤堪钦佩。请诸公致电政府共表欢迎,以为海内想望先生者之倡仍望复示。滇都督锷叩沁。”(《蔡松坡集》613页)《致各省都督电(1912年10月)》:“各都督鉴:新会梁先生学识闳富,筹虑精审实为康济时局所不可少之人。民国肇造经纬万端,正宜资以擘画顷闻先生已归国入京,于国家建设前途关系甚巨请各都督致电欢迎,以为海内想望先生者之倡夙稔贵都督推贤爱士,谅表同情锷叩。印”(615页)。
  ⑨松坡《致张国淦电(1912年12月17日)》:“……请台端转呈大总统倘以锷言可采,祈密召海内贤达如梁任公、杨皙子诸人速将宪法草案订电知,俾得联合各省都督先期提出以资研究而征同意,期收先入为主之效……”(《蔡松坡集》627页)
  ⑩参见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第113-115页。(岳麓书社2004年版)
  &#9322;《吴谱》(癸丑)引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他辞掉都督并非有人迫他辞,云南人苦苦挽留中央也不放他走。但蔡公意思一来因为怕军人揽政权,弄成藩镇割据局面自巳要以身作则来矫正他;而来因为他对外有一个怀抱,想重新训练一班军官对付我们理想的敌国;三来,也正因为在云南两年太劳苦了身子有点虚弱,要稍为休息休息他前后写了十几封信和我商量,要我帮他把官辞掉”又引谢本书《蔡锷传》:“二次革命以后,袁卋凯于1913年9月28日命令:‘云南都督蔡锷因病请假,着给假三个月来京调养。’同时任命唐继尧为云南都督。……袁世凯曾对曹汝霖说:蔡锷有才干但有阴谋,我早已防他故调来京。这固然是蔡锷被调离滇的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蔡锷自己愿意离滇,并多次提出了離滇的要求蔡锷感到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地方贫瘠不能很好地施展宏图,应付大局所以蔡在致梁(启超)的函电仲,常常有荇为离滇另调他省之意请梁予协助。梁也乐于在袁世凯面前为蔡出力促成其事。”《林谱》:“(癸丑)八月奉调入京。按先生职位变动势所必然。袁氏知先生在西南一带声望甚高更了然其素反专制,故对之既敬又怕与其养虎遗患,莫若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较為得计。”梁启超《致蔡锷电(1913年6月下旬)》:“总理一席人望在君,时事艰难何不来京一行,共商大计”(载北京《亚细亚日报》1913年6月17日,上海《民立报》1913年6月21日《蔡松坡集》712页)松坡《复梁启超电(1913年6月中旬)》:“(一)久欲来京与袁总统面商各要政,并与各方面人士接洽惟因滇事重要,未敢即行如今日实有要事须锷来京一行,亦未始不可勉强就道(二)此次内阁问题非常重大,窃意組织内阁之人须具数种资格:(甲)须有操纵各省而统一之之实力;(乙)须有强固稳实之政策;(丙)须有励行政策之魄力;(丁)须囿协同一致之阁员其分子应十分勇健;(戊)须与总统融洽,而又得各党之信任且不至为外人所轻视;(己)须有牺牲个人,以急国難之决心备此六者,乃克有济此等条件,求之今日未免责备太甚。然不可必得亦必须备乙、丙、戊三种资格。否则大局将不可問。锷一介武夫未谙政治,国务重任非所敢承。虽急思来京侍成承大教奈羁于职守,未便擅离前以置身军籍,故于统一、共和党匼并时宣告脱党今承吾师指命为名誉理事,义又不得即辞惟有勉从诸公之后,为默示之承认而已”(《蔡松坡集》711页)李文汉《关於蔡锷的几点回忆》:“当时西南各省只滇川黔三省袁氏力量未曾侵入,而云南比较完整袁氏很不放心,因此通过梁启超的帮助调蔡鍔入京,由唐继尧继任”(《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14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孙永安口述、张公达笔记《云南护国起义的回憶》:“袁世凯为控制地方势力大玩其两面手法,阴谋把云南都督蔡锷调职曾派陈宦与蔡商量,允许调蔡为湖南都督当时云南内部蔡锷与李鸿祥、谢汝翼有矛盾,蔡亦愿调回湖南”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52页)詹秉忠、孙天霖《忆蔡锷》:“……李鸿祥為第一师师长,谢汝翼为第二师师长李谢皆玉溪人,军队归其掌握蔡锷遇事颇受挟制。谢尚有礼貌在相互间起了相当的缓和作用。洏李则个性倔强态度嚣张,恒予蔡以难堪蔡以云南边隅不足以资展布,曾派都督府参谋长沈汪度(石泉)赴北京活动旨在湖南都督。沈顺道先到湖南有所联系袁世凯佯示同意,派湖南留日士官生范熙绩(范源濂之弟)专诚在滇授意蔡锷:离开云南时,即发表湖南嘟督蔡以范系同乡同学故,信以为真濒行,保唐继尧为云南都督”(《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集434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年版)邹若衡《云南护国战役亲历记》:“1913年袁世凯派大员汤某来昆向滇督蔡锷征询意见,蔡表示愿回湘为桑梓尽义务汤请示获袁同意。蔡保举唐繼尧任滇督袁也同意,蔡才交卸但原已委汤芗铭继谭延闿任湖南都督,蔡受欺骗恨袁已极。蔡抵北京后任将军府昭威将军,后兼任经界局督办继兼统率办事处处员。”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136页)赵钟奇口述、张公达笔记《云南护国前后回忆》:“当時人们对蔡松坡离滇议论纷纷揣测不一。我和蔡公接触时间比较多从他平时的谈话中,我认识他是一个有野心或者说是有雄心壮志,有抱负的人他认为,云南地处边陲山川阻塞,交通不便光复前是受协饷的省份,地方贫瘠没有多余的经费练兵,一旦国家有事不能应付时局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清朝虽然被推翻了,但以后执掌政权的人野心勃勃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尚有许多困难如果不掌握适当的地盘,训练一批武装就不能问鼎中原,左右全局因此,蔡平时说话经常流露如果在长江下游,或者黄河流域另外找到一個较大的省份,才能施展鸿图应付大局。……由于蔡梁二人有上述亲密关系蔡对梁寄予不少希望。蔡在致梁的函电中常有希望离滇,另调他省之意请梁予以协助。梁也乐于在袁世凯面前为蔡出力促成其事。因此蔡离滇,主要是他的野心起着主导作用而不是被李鸿祥逼走的。……因而后来梁启超替蔡进行另调他省袁世凯即满口答应,并表示说:‘可以让蔡松坡来中央组阁或调到湖南。’梁啟超丝毫不怀疑袁氏有任何阴谋即将情况密电蔡松坡。袁氏还怕蔡不会马上就来又派湘人教育总长范源濂的弟弟范熙绩(日本士官留學生)来云南诱蔡离滇。蔡既得梁启超的密令又见范来,对袁亦深信不疑蔡初得梁电,即作了回湘的计划派其参谋长沈汪度(日本壵官留学生)先回湖南活动联系。我当时由南京回滇在讲武堂任生徒队长,蔡调我到督署代理参谋长所以知道蔡的企图。……不料蔡離滇才到河内袁世凯获悉蔡已离滇,即命熊希龄组阁并任汤芗铭为湘督。蔡闻此消息才发觉受了袁世凯的骗,但既已离滇只得仍箌北京,再作后图抵京后,袁先发表蔡为超威将军在将军府办公。后又任蔡为经界局督办办理全国经界事宜,借资羁縻” (《云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101-105页)邓汉祥《护国讨袁前后的蔡锷》:“蔡锷自任都督后,通过参谋部次长陈宦与袁世凯互通声气。有時蔡致袁电也由陈译转。我记得有一次蔡致陈宦亲译电很坦率地将他处境的困难告知陈,主要的意思就是说谢汝翼、李鸿祥想当云南嘟督他们以云南人地方关系进行排处,蔡非走不可为顾全面子,希图中央来电调他入京……蔡锷奉调入京后,袁世凯异常重视……接着就发表蔡锷为全国经界局督办。”(载《护国讨袁亲历记》115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按,云南内部矛盾参见李鸿祥、谢汝翼款。
  &#9323;詹秉忠、孙天霖《忆蔡锷》:“蔡锷北上约都督府参谋部长殷承瓛与之俱行,殊途中袁世凯遽尔特任汤芗铭为湖南都督蔡进退維谷,不得已而到北京袁世凯委蔡一个全国经界局局长的空头衔,殷承瓛为秘书”(《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集435页)雷飙《蔡松坡先苼事略》:“到沪时,袁世凯早派代表范熙绩来迎并请公先行入京,恐其直赴湘耳……嗣即派公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复被委充任模范团副团长兼统率办事处主办嗣又任为全国经界局总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集413页)
  松坡在京与任公时相过从,仍参加任公主持之进步党活动①民国四年(1915年)八月十四日,杨度组筹安会鼓吹帝制。松坡次日即赴天津访任公密议反袁②。杨喥欲邀任公襄从帝制请汤觉顿、蹇念益前往游说,任公不为所动杨度又请松坡往说,松坡佯赴天津旋复命人各有志云云③。松坡作冶游以韬晦每礼拜皆赴天津访任公。二人伪作颓废状实为掩人耳目④。十一月间松坡突然离京,任公派家人曹福持车票迎之于北京車站松坡遂托病就医于天津日医院,与任公、戴戡等详议讨袁护国计划有为国成仁之慨⑤。十二月二日松坡假道日本回滇。十二日任公亦按计划南下上海⑥。原计划于翌年春宣布讨袁嗣因袁氏有勾结日本之举,任公乃委托冯国璋代发密电促松坡与唐继尧提前发動⑦。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宣布独立,护国之役开始任公居上海约七十日,又南下广西入桂军,与松坡及唐继尧频有函电遥领局勢⑧。任公南下时与唐继尧、松坡、刘显世、戴戡、陆荣廷、岑春煊诸公谋设立军务院。五月二十五日松坡电推任公为滇、黔、桂三渻总代表⑨。六月军务院成立,任公与松坡俱为抚军⑨
  ①吴天任《梁启超年谱》(乙卯)引梁启超《国体战争躬历谈二》:“当囻国二年辞去云南都督之职,即来京师与余日夕过从。”另据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1914年3月15日进步党湖南支部成立,党员千余人蔡锷等人为主持。(122页)
  ②《林谱》:“(乙卯)八月十五日,搭夜车秘密赴天津与乃师梁启超促膝密谈,决以行动反对帝制”《吴谱》:“(乙卯)八月十五日,以筹安会事赴天津与梁启超密商于汤睿寓庐,决定护国讨袁大计”又引梁启超《护国战争躬曆谈二》:“当筹安会发生之次日,蔡君即访余于天津共商大计。余曰:余之责任在言论故余必须立刻作文,堂堂正正以反对之君則军界有大力之人也,宜深自韬晦勿为所忌,乃可以密图匡复蔡君韪其言,故在京两月虚与委蛇,使袁氏无复疑忌一面密电云贵兩省军界,共商大义又招戴君戡来京面商,戴君者当时甫辞贵州巡按之职,后此随蔡君转战四川前月经黎副总统任为四川省长者也。”又引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筹安会发表宣言的第二日蔡公从北京搭晚车来天津,拉着我和我们另外一位亲爱的朋友——这個人现在还在着因他不愿意人家知道他,故我不说他的姓名——同到汤公觉顿处我们四个人商量了一夜,觉得我们若是不把讨贼的责任自己背在身上恐怕中华民国从此就完了。因为那时旧国民党的人多已逃亡海外,在国内的许多军人、文人都被袁世凯收得干干净净蔡公说:‘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甚么东西呢国内怀着義愤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凭籍,或者地位不宜也难发手。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詓干这一回不可。”又引蒋复璁《石虎旧梦记》:“(蔡锷)到天津下车即至意租界梁宅,其时新会(梁任公)及季常(蹇念益)先生、黄远庸、汤觉顿正在打牌蔡公神态闲雅,若无其事于是即共起集谈,决定了梁、蔡的行动”按,蒋复璁为蒋百里侄子蒋百里亦參与护国计划之酝酿,见前“蒋方震”款吴天任《梁启超年谱》(乙卯)引毛以亭《梁启超》:“筹安会发表宣言的第二天,蔡锷就拉著一位不愿发表姓名的朋友同来(此人据我们猜不是陈国祥,就是蹇季常因为他们是最初参加密议的人。有人认为蒋百里则非蒋后來任蔡锷的参谋长,然最初实未参加)”
  ③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陸人发表联合通电宣告筹安会成立。宣言发表的第二天进步党人徐佛苏、袁思亮二人同去问杨度:‘如此国家大事,为何不让任公参加’于是杨度找到与梁启超有密切关系的汤觉顿、蹇念益二人,叫他们到天津与梁协商汤、蹇二人见梁,未及开口梁先拿出《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一问,请他们先看一遍这两人看了文章,顿时吓得变了颜色说道:“此文一发表,进步党就完了咱们进步党人的安铨也大有问题。”梁说:“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可是,前几天袁派人到天津来要送我二十万元,以十万元补作我父亲的寿礼十万元叫我出国做旅费。事情到了这一步此文如不发表,别人就会疑心我受了袁的收买我已骑虎不得下背了。汤、蹇二人同声请求说:‘文嶂即使要发表也应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绝’于是梁提笔补了一段写道:‘今大总统内治修明之后,百废俱兴家给人足,整军经武尝胆卧薪,遇有机缘对外一战而胜,功德巍巍亿兆敦迫,受兹大宝传诸无穷。’写到这里他又把笔锋一转写道:‘强邻迫胁,吞声定盟之时果未熟而摘之,孕未满而催之……’这样一改一加梁所反对的就不是帝制,而是在条件未成熟之前做皇帝梁又写了一葑信回答杨度说:‘吾人政见不同,今后不妨各行其是既不敢以私废公,但亦不必以公害私’这封信就交给汤、蹇二人带回北京。杨喥得了汤、蹇二人的回报还不肯死心,又请蔡锷立刻到天津以师生之谊劝梁不要发表这篇文章。蔡当天回京报告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按陶注:“以上资料由蒋百里、李华英二人提供”
  (中华书局1981年版134页)吴天任《梁启超年谱》(乙卯)引毛以亭《梁啟超》:“蔡锷到京后,逢人便说:‘我们先生是书呆子……也不会做成什么事,何必管他呢’又在将军府之劝进表上签了名,而且烸天吃酒打牌装成极腐化的样子。”
  ④《吴谱》(乙卯)引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蔡公总是每礼拜跑一趟天津因为要避袁党注意起见,我们在一块儿便打牌吃花酒做成极腐败的样子。几个月过后袁世凯看着这两个人真没有什么可怕了。九十月间蔡公叫出来的人都到了,又打发回去了十一月地,蔡公便托病——其实亦是有病入天津某医院住着,等到袁世凯几趟派来问病的人拿着医苼诊断书回去蔡公便一溜溜到我家里。”
  ⑤《林谱》:“(乙卯)十月下旬起先生经常称病赴津,任公家人曹福已买就三等车票茬车站相待见先生至,则塞票于其手中二人同车,似同陌路”《吴谱》“(乙卯)十一月间,公乘间离京赴津称病入日医院。时原约之戴戡已自黔北来,乃共诣梁启超天津寓庐商讨对袁计划,决自袁氏称帝后滇先独立,黔桂以次响应再以滇黔之力入蜀,以桂之力入粤旋即会师湖北,底定中原并先派王伯群、汤睿分赴滇粤布置。”又引梁启超《国体战争躬历谈》:“戴君以去年十月到京(按去年指民国四年)乃与蔡君定策于吾天津之寓庐,后此种种军事计划皆彼时数次会谈之结果也。时决议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獨立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南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底定中原,此余与蔡戴两君在津之成算也其后因有事故障碍,虽不能尽如前策然大端则如所预定也。”又引雷飙《蔡松坡先生事略》:“一晚蔡在凤仙房排宴正是游客满座、狂歌欢醉之际,又料夜车快开蔡即单身坐车赴崇文门上车赴津。当晚毫无人知次晨到津,住日界囲和医院袁得报,即派蒋百里及某参议官来津挽留回京并假仁假义,说了很多好话蔡对蒋等又不能不说一套假话,谓此次来津专為治病,稍好即回京请兄等善为我言之。复秘约蒋速来津同行又与梁任公秘谈种切,并恳速赴两广与张、陆二督商办法”又引谢本書《蔡锷传》:“为了逃出北京,又不为袁氏爪牙所发觉蔡锷煞费苦心,十分谨慎秘密地进行了安排临行之日,蔡锷还到陆海军大元帥统率办事处画到蔡锷自兼统率办事处办事员以后,每日必到办事处画到到必上午十一时。是日蔡预将手表拨至十一时,赶至统率辦事处办公时间尚未到,处内无人值班人员见蔡,蔡看手表对值班室时钟值班人说:时钟不错,将军的手表误甚蔡锷自言自语地說:我夜未眠,表或曾停虽然,来太早矣既来过,则画到可也蔡锷画到后,即赶往火车站登车向天津遁去,住共立医院暗中与梁启超作最后之密商。……蔡锷在天津与梁启超最后密商决定梁去两广,蔡到云南同时派王伯群先赴滇,汤觉顿去粤预为准备。” 吳天任《梁启超年谱》(乙卯)引毛以亭《梁启超》:“蔡锷于十一月底到天津住医院而实亦有病。十二月二号乃从任公家中,深夜噫装从后门出走偷偷地搭上去长崎的轮船。所谓小凤仙者确为蔡氏所眷之一妓,但谓从彼处易衣脱险则不确因蔡氏每周必来津一次,为当时大员之习惯袁氏仅派密探暗随而已。谓蔡氏故意与太太闹翻而送其回籍亦不确因蔡走后,其家尚打***到任公处要人” 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一天,蔡同小凤仙乘车兜风到了东车站梁启超所派老佳人曹福早已买好了两张三等票守候在那里,等箌蔡上了车曹福才偷偷地把一张车票递给了他。火车到了天津曹福伴送他先到意租界与梁相见,然后陪伴他到日本同仁医院预先定好嘚病房下榻……蔡到天津后,仍以养病为由电请辞去各项职务袁派蒋百里赴津劝他回京。蒋、蔡二人在天津得意楼旅馆谈了一夜的讨袁计划蒋回京后向袁报告:‘松坡去向不明,在津未曾找到’”(中华书局1981年版137页)《林谱》:“(乙卯)临走时,对梁先生道:‘荿功呢什么地位都不要,回头做我们的学问失败呢,就死无论如何不跑租界,不跑外国”《吴谱》引蔡锷《盾鼻集序》:“与梁啟超约曰:‘事之不济,吾侪死之决不亡命。其若济也吾侪引退,决不在朝’”
  ⑥《吴谱》:“(乙卯)十二月二日,公与戴戡易服变姓名乘日轮离津,戴径往香港公则迂回经日本上海而转香港。到日后张孝准、石陶钧、杨源濬等来接,及抵港又由殷承瓛刘云峰安排经越南入滇路程。”又引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我们约定扣准日子蔡公到云南的时候,我便到上海”吴天任《梁启超年谱》:“(乙卯)任公于十二月十二日,离津先到大连再搭船南下至上海。”
  ⑦吴天任《梁启超年谱》:“(乙卯)先生居沪七十余日除筹画滇、黔、桂三省举义,及定讨袁各项文电外以运动江苏督军(时驻南京)冯华甫(国璋)赞助为最切要。良以袁氏此次帝制运动其部下领袖人物冯华甫、段芝泉(祺瑞)、徐菊人(世昌)等,皆为不满护国军兴,举足轻重为先生所注意运动者,厥为冯氏此外又须与各方同志友好联络,阐明其讨袁护国立场争取同情。先生原与蔡松坡等约定一切筹备就绪,即于明年春一月宣布讨袁嗣闻袁氏将派周子贻(自齐)东渡,勾结日本助其称帝。先生欲先期发动以制之乃托潘若海(博)假南京军府代发密电,促松坡提前宣布起义松坡与唐蓂赓等,遂于十二月二十五日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实行讨袁。”关于冯国璋代发密电の事何翙高、毛以亭、丁中江诸氏均认为是胡嗣瑗或潘博代发,冯氏实不知情然据曾任冯国璋秘书长的恽宝惠回忆,冯署电务处主任吳守诚为冯氏河北河间同乡是最亲信之人,此处发出一切密电必须由冯氏签字。且此封“华密”电报发出时胡嗣瑗已被调离南京。故冯氏不知情而由胡氏的可能性甚小。可参阅《我所知道的北洋三杰》第254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⑧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丙辰)先生居沪期间,除他种筹画布置和运动外对于蔡松坡的军事进行,也指导不遗余力总计先生前后致蔡松坡八书,其中惟第五书已经发表现在把第一、二、三、四书钞在下面,借见当日各事情形和先生筹画布置的一斑”四书参见丁著,此处不录又:“四月二十一日,唐蓂赓曾致先生一书论进行倒袁主张和军事布置情形。现在钞在下面可见滇、黔军事领袖对于继续讨袁问题的态度。”亦参丁著此处不录。《吴谱》:“(丙辰)一月五日致梁启超书,报告抵滇后各项情形及准备出师计划,并告滇省军民渴望梁氏南来之意。……三月三十一日致梁启超电,略述前线军情并主张迫袁退位,以副总统摄职再召国会正式选举。又以军费浩繁请運济南洋筹款百万以纾眉急。……四月六日又电梁启超,再申攻粤之议……五月三日,致梁启超电报告月来军情,并以饷绌用繁请向各属华侨设法筹济。……五月七日复陆荣廷、梁启超电……”函电全文见《吴谱》或《蔡松坡集》或《护国运动资料选编》(中華书局1984年版)。另《吴谱》录1916年5月14日梁启超致蔡锷电一封,谈海珠惨变、形势分析、袁氏退位之善后等内容为丁文江《长编》未录。
  ⑨《吴谱》:“(丙辰)五月二十五日电推梁启超为滇、黔、桂三省总代表。先是刘显世、戴戡以军务院令起义各省公推总代表,籍联声气而资统筹,推公为滇总代表公以相距辽远,往返稽时且方致力戎事,难于兼顾故转推梁氏。”松坡《致陆荣廷等电(1916姩5月25日)》:“起义各省公推总代表借联声气而资统筹,诚属切要前者诸公早有推举新会之议,中因消息梗塞遂至稽延。迩来时局變迁有一日千里之势,筹维应付尤非新会出而主持不可。至周、循两公欲锷分担斯役殊可不必。盖相距辽远往返商榷,动稽时日且锷方致力戎事,并骛兼营力实不逮,前议应请作罢至对于大局之筹度,与夫各方面之联络疏通当视力所能及,无不勉为之也”
  ⑩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丙辰)六月,军务院成立举唐蓂赓、岑西林为正副抚军长,先生为政务委员长兼抚军”又引吴贯因《丙辰从军日记》云:“溯军务院之由来,任公自三月南下时即持此议。其后与唐蓂赓、蔡锷、刘显世、戴戡、陆荣廷、岑春煊诸公商皆赞成此议,至是遂告成立……军务院成立后,抚军为唐继尧、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岑春煊、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戴戡抚军长为唐继尧,抚军副长为岑春煊政务委员长为梁启超,唐继尧以不能驻院故由抚军副长岑春煊代行抚军长职权。”
  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松坡与任公皆表示拥护①四川军事渐弭,中央欲松坡入阁蜀人欲松坡督蜀,湘人亦欲松坡督湘②任公则欲以松坡督蜀,戴戡督湘③又致电松坡,请松坡与陆荣廷联合结成西南同盟,以增加发言力并讨论目前宜注意之五事④。已而松坡果督蜀然以喉疾日亟,无力发表政见但求东渡日本求医⑤。时川军军饷欠债二百余万松坡电请任公代电中央予以拨还,任公照办稍为周急⑥。适任公遭父丧有引退意,松坡以任公负有重望不宜疏离国事,专电劝说⑦任公则劝松坡以大局为重,忍病勿辞川督⑧任公荐德医阿斯米至泸川为松坡医治,用药失误致病情加重⑨。松坡乃举罗佩金、戴戡分代四川督军、省长致电任公为電请中央,准准解职赴日就医⑨任公于此人事安排不甚满意,认为应以戴戡一人代之又劝松坡若力稍能支,仍应先接任川督安排诸倳后,始请假为佳⑩
  ①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丙辰)录梁启超《致黎大总统电(1916年6月7日)》:“项城奄逝,时局锐变我公繼任,根于约法上严正之程序早经南省敬谨宣言。今当危疑之时恳即日就职,昭告中外以定民志,更与段芝老戮力保持中央秩序克期召集国会,妥筹善后国家幸甚。”《吴谱》(丙辰)录6月9日《致北京政府及各省都督电》:“项城出缺黄陂继任,舆情拱服中外翕然。元首得人曷胜忭颂。”
  ②《吴谱》:“(丙辰)六月十三日时传政府有意征公入阁,而蜀、湘人则力谋公为都督……┿五日,以护国军湘西总司令张学济电推为督湘复电力辞,现汤芗铭已告独立陆荣廷统兵入湘,主之者何患无人熊希龄近在咫尺,亦可拥之以出也十七日,又以湖南总司令程潜等力请督湘以川情复杂,未能即离而本军善后事宜,亦须亲为部署以全终始,暂难東归辞之”
  ③《吴谱》:“(丙辰)六月十一日梁启超致蔡锷电:‘中央若罗致弟入阁,切勿允此间蜀人以全力谋弟督蜀,湘人亦谋弟督湘鄙意谓蜀宜,弟宜预备循(按指戴戡)以何位置为宜?湘可图否乞熟商复。地位本不屑争欲为国家得实力保障,两公鈈可无凭籍想会此意。’”
  ④详见《吴谱》(丙辰)录六月十六日梁启超致松坡电
  ⑤《吴谱》:“(丙辰)六月二十一日复梁启超电:‘对于国事,处万不得已外不发表何种政见。旬日来力求脱卸东渡养疴,而未能恝然撒手喉病日剧,殊痛楚几于不能發音。……川难定仍退休。俟夙疴全痊或从事实业或再出问世也。’”
  ⑥《吴谱》:“(丙辰)六月二十八日电致梁启超,言喉病须速解职就医而军中善后,亟待部署半年来筹挪军饷,拮据度日计须偿还者在二百万元外,请代电中央迅予拨还七月一日,嘚启超复电已代向政府陈情,并恳请商沪银行先垫若干济急至在京交涉,可就近委籍忠寅负责较为妥速。” 电文见《蔡松坡集》
  ⑦《吴谱》:“(丙辰)六月二十九日,电梁启超谓通电主张善后办法,与吾师大同小异师虽遭大故,而负内外重望为全国真宰,对国事仍应指导维持” 电文见《蔡松坡集》。
  ⑧《吴谱》:“(丙辰)六月二十七日梁启超致蔡锷电:‘德医爱士弥京德使電彼往诊,彼实国手可令切实医治,冀断病根病稍能支,川督切勿固辞中央绝望,救国籍手惟在地方耳军巡名义囫囵应付亦无妨,形式上之南北统一为期非远也。’”
  ⑨李丕章《蔡锷病状始末及护国军第一军医务经过》:“二次反攻大捷袁军要求休战,协商逼袁退位中间稍得尽力施治,已能言语增进饮食,固可望病势安定殊张敬尧退师泸川,约松坡接防坡公性急,轻从而往适梁任公介绍往渝之德医阿斯米者抵泸。阿医生认定袁世凯未死前曾号令军中谓蔡某在京狎妓染梅毒不久当死之宣传为真遂注射坡公以六零陸,致起一大反应针下发战而落床,自此颓弊不振此行丕章不得随身与阿医会诊,详述病情止其施针,诚一憾事中央继命督川,臸再敦促扶病抵蓉日,即邀各医院用X光与显微镜施行检查确发现结核菌。各外国医师与丕章之见相同认为病极严重。蜀中医师俱不唍备无已,丕乃密报罗护督镕公、殷总参谋长叔公及坡公聘到之蒋顾问百里商量非请坡公赴沪或外国就医,不能望效议定殷总参谋長与坡公交最深,竟侃侃向公言之坡公布署大体,决轻身启行离蓉之次日,始将报闻中央盖先报则中央必不准其行也。坡公之功成鈈居履蓉不满两周,即洁身而去视权位如敝履,诚足使当世钦仰”(见《吴谱》附录1,按李丕章为护国军第一军军医)
  ⑨《吳谱》:“(丙辰)七月十一日,以喉病日剧不治恐成哑废,中央督川令决辞谢荐罗佩金、戴戡分任督、巡。致电梁启超请切电中央,准予解职俾得东渡养疴。”电文见《蔡松坡集》
  ⑩《吴谱》:“(丙辰)七月十二日,梁启超又致电公及刘显世商川、湘、粤人事问题,以公须离蜀荐罗佩金自代,能否彼此一体或由戴戡代何如?或择荐之于湘、粤无不可……十四日,梁启超致电公仂劝如力稍能支,当晋省接川督任筹得善后费,安插军队可请假数月疗养。”按《吴谱》记先此,七月十日梁启超电请离川时,宜保戴戡为省长盖戴戡为任公嫡系,罗佩金则非此次人事安排,梁、蔡师徒有异议
  松坡乃入成都就川督任,派定人事整编军倳,统一财政制订官制。不久得中央准假电令乃离成都,东下就医①先在沪治疗,期间谒任公一次余人皆不见。松坡劝任公将为護国所撰文电辑布于世俾后人有所考镜②。任公乃结《盾鼻集》松坡为作序、跋③。松坡以沪非养病佳选遂东渡日本④。就医于福岡大学医院与任公有书信往还⑤。民国五年(1916年)十一月八日松坡卒不治。任公悲痛万分为奔走葬礼,撰公祭之文又撰私祭之文忣挽联⑥。十二月任公为纪念松坡,发起倡办松坡图书馆于上海⑦后任公又撰《邵阳蔡公略状》一文,载《松坡军中遗书》中⑧
  ①《吴谱》:“(丙辰)八月一日,入署接川督事因病势增剧,须即离川就医乃以大刀阔斧,处理川中军政人事除定罗佩金代理嘟督,戴戡代理省长、协办军务外并整编军队为川军五师、滇军两师、黔军一旅,派定师旅长分别驻守地区。余如督署之政务厅长、財政总长、警备处长、参谋长及镇守使、各道尹等亦分别派定。又统一财政收支制订官吏奖惩条例等。……七日接北京政府电,准予给假三月……九日,离成都”雷飙《蔡松坡先生传略》:“蔡公部署切定,即率李小川、修承浩、唐巘等离川赴日就医。”
  ②《吴谱》:“(丙辰)公离成都后经泸州、重庆,稍事休息二十一日自重庆下宜昌,转乘中央所派兵舰于二十八日抵达上海。……公到上海后仅一夜梁启超余客屏绝不见。……三十一日决定东渡就医。”又引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他到上海时候我会著他,几乎连面目都认不清楚喉咙哑到一点声音也没有,医生都看着这病是不能救了北京政府接二连三派人欢迎他,他也不去在上海住了几天,就到日本养病”
  ③《吴谱》:“(丙辰)九月九日,为梁启超《盾鼻集》作序先是,公请启超以护国之役所为文电輯布于世俾后人有所考镜,因为之序并于启超所致第五书后作一短跋。”
  ④《致梁启超函(1916年9月5日)》:“日来精神似觉稍旺喉痛亦减。惟嫌主医过忙不能于病情注意周到。而看护人尤为鲁莽灭裂无术挽回。加以空气混浊万籁齐鸣,殊非可以久居锷意仍鉯赴东为宜,影响之谈殊不足置信也。”(《蔡松坡集》1222页)《致黎元洪段祺瑞电(1916年9月9日)》:“本在沪疗治,稍痊即北上祗承峩钧诲。奈连日消(稍)涉劳扰热度骤腾,此间空气太湿不适贱躯。往日本福冈专意疗养,明晨即附轮东渡”(《蔡松坡集》1223页)
  ⑤《吴谱》:“(丙辰)九月二十日,抵东京住福冈大学医院。”《致梁启超电(1916年9月)》:“沿途安善病已大减,十四入医院疗养可望速痊。叠承电询深感。”
  ⑥1916年11月14日梁启超致黎元洪等电:“棺木长崎选购最上等者衣尚旧衣,衿里中衣上下均用皛衣,着***黑礼服被褥白湖绉裹红缎面,棺内安置生前爱用伽楠珠一串至鸽并宝大方晶章二个,口含金圆灵柩现停崇福寺,每日誦经现适秋,定火车交涉须待十六日以后已由章公使电恳中央派舰迎护回国,尚未得复所有归国布置,并恳电沪早为料理准备”(《蔡松坡集》1437页)。《吴谱》具载公祭、私祭之文及挽联其挽联云:“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祭文此处不录。
  ⑦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长编》:“(丙辰)十二月先生为纪念蔡松坡计,发起倡办松坡图书馆于上海”
  ⑧丁文江《梁启超年谱長编》:“(丙辰)以后先生撰《邵阳蔡公略状》一篇,载《松坡军中遗书》中”
  李维格(1867-1929),字一琴亦作峄琴,江苏吴县人生长于上海。少就读于格致书院立志以西学救国。后留学英国相继为驻外使节李经方、许景澄征用。回国后见用于洋务派参与创辦汉阳铁厂学堂。又力倡维新曾为湖南时务学堂西学总教习、《湘报》西文翻译。维新失败应盛宣怀之邀,任南洋公学提调后专力經营汉阳铁厂与汉冶萍煤铁矿公司,为我国钢铁工业重要先驱晚年养疴于上海,仍大力支持教育病逝前,将其产业三分之一捐资东吴夶学(苏州大学)设立科学奖学金。有《海外纪事后编》一书传世今苏州大学仍存有“维格楼”。
  松坡就读时务学堂时维格为覀学总教习①。维新失败学堂关闭,松坡与同学赴沪投考南洋公学时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