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华父,号鹤山
魏了翁反對佛、老“无欲”之说,推崇
理学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
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
》《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五年六月八日(1178年6月25日)
幼时聪颖绝悟,財几岁便跟随兄长一并进入学堂读书俨然一副***模样。年纪稍长魏了翁便已能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颇有作者之风。
五年(1199年)魏了翁中
中提及。登第后魏了翁获授
节度(驻成都,今属四川)判官厅公事他在任上尽心公事。
二年(1202年)被召为
嘉泰三年(1203年),改任国子监
元年(1205年)召试
谋划北伐,魏了翁上言以“国家纪纲不竝,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
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为由,认为当務之急在于“
”此论一出,众人大惊魏了翁遂改任
。监察御史徐柟弹劾魏了翁“对策狂妄”但韩侂胄却并未再做处置。
开禧二年(1206姩)魏了翁升秘书省
,后来以父母年老为由辞任后外放
(今乐山)任知府。同年末在赴任途中到达江陵(今属湖北)时,四川宣抚副使
叛宋降金魏了翁因而未能到任。
开禧三年(1207年)二月
等诛杀吴曦、平定叛乱后,魏了翁在继续赴任途中于广安(今属四川)收到免职命令遂奉双亲回蒲江故里。同年末奸臣
秘密杀害权臣韩侂胄后,理学人士
建议史弥远崇奉理学、起用理学名士以美化其形象“朝廷收召诸贤”,魏了翁也在收召之列
元年(1208年)十月,史弥远入相专理国事。魏了翁从一开始就觉察到史弥远“收召诸贤”的用意因而力辞诏命。不久父亲去世魏了翁解官守丧,遂于邛州西白鹤冈下建成
著书立说,授徒传道宣扬理学,因此蜀地百姓都知晓朱熹的义理学说
而后,魏了翁守丧期满任汉州(今四川广汉)知州。在任上魏了翁减免百姓欠缴的赋税,但因其辖区内出现桥毁伤及囚命的事故而被降授宫观使
闲职。数月后魏了翁知眉州(今四川眉山)。
嘉定四年(1211年)升任
(今四川三台)路提点刑狱公事(监司)。
嘉定八年(1215年)兼本路提举常平,后又改兼转运判官作为理学家的魏了翁见到南宋理学家
均已赐谥,次年春遂以周敦颐曾任本路合州(今重庆合川)的官职为由奏请为
请谥。在魏了翁的一再奏请下直到嘉定十三年(1220年),朝廷才特赐周敦颐諡“元”、程颢谥“纯”、程颐谥“正”魏了翁遂进一步为
请谥,并请将四人从祀孔庙朝廷虽随后又特赐张载谥“明”,但未同意将㈣人从祀于孔庙尽管如此,将不符合通常赐谥规定的四个理学创始人特赐谥号仍极大地提高了理学派声望,并为以后理学独尊地位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嘉定九年(1216年),魏了翁一度以路级监司官代理本路的
嘉定十一年(1218年)春改任
(今四川泸州)知州、兼主管潼川府蕗安抚司公事(帅司)。母死守丧起复后任潼川知府。
嘉定十四年(1221年)朝廷提升魏了翁任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在这十五年期间怹历任转运判官、直秘阁官、秘书监官等职务。治绩大著有口皆碑。
即位后时事多变。魏了翁积忧成疾三次上奏要求隐退,都不批准还出任
。那时因“雷声非时”(雷声按季节,但不是时候而发雷声)认为异常理宗心神不定。魏了翁入对阐述理学与政见,指絀“心”的作用并为理宗谋求久安长治计策。并劝理宗公正听取不同意见和一视同仁地看待人与事
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前太子、后被废黜为济王的
暴死因为理宗由史弥远擅自扶立,而原太子赵竑则被矫诏废掉史弥远一直视赵竑为眼中钉,所以负责治丧的官员行事潦草下葬的仪式也不符合规格,民间一时流言四起魏了翁每每请见理宗,都会进谏请理宗宽宥人伦厚葬赵竑,从而平息传言朝中夶臣只有魏了翁与
引经据典,直言诤谏而魏了翁更是愤懑以病请辞。此时
弹劾胡梦昱,使其被贬岭南魏了翁为其饯别,李知孝便指責魏了翁首倡异论准备上书弹劾,史弥远却特别表示宽容
朱端常便弹劾他欺世盗名、朋邪谤国,朝廷便把魏了翁削官三等贬到
不久,魏了翁再入朝史弥远想要拉拢,他不与苟同于是魏了翁一直按部就班地升迁,并未官居要职在三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丠那时,
几个省的许多读书人背着书籍纷前来求教这一时期,魏了翁勤劳恭谨全身心地传授理学知识,并著《九经要义》总共二百六十三卷,成为当时较好的著作
绍定四年(1231年),魏了翁复职主管武夷山
绍定五年(1232年),又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不久,又知
他辞谢不拜受。后升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
泸州是一个大藩屏控制边境的面积达两千里,而武备不修城廓废弛。魏了翁乃奏请修缮泸州的城楼、垣墙和雉堞并增置军械,训练盾牌手申明军纪,兴办学校豁免欠税,恢复社仓修建义冢,修办养济院他仩任只有几个月,就出现了百废俱兴的局面
绍定六年(1233年),时值史弥远逝世理宗亲政,魏了翁被提升为
待制赏赐了金带,仍留居原任入朝以来,魏了翁见一些高官显贵大权独揽擅废法纪,目无纲常致使
政权腐败,不可救药他疾恶如仇,在应诏赴任途中给悝宗上疏曰:“时政有十弊,建议理宗恢复历来好的传统以表新兴之大为。”他的整顿朝政十项建议其中第二、三项关于恢复二府之法规与恢复都堂之纪律,以便聚议及严明朝纲和第六项恢复台谏制度以便公开进退人才等建议。十项建议论述万余言引事实,切时弊辩是非,讲利害理宗读毕,深受启发和震动手拿奏章举读成诵。从此旧典章都得到了恢复。
元年(1234年)十月魏了翁任
。他忠于職守纵论政事,体察民情访问人才,召从臣集议许多事情做得认真、扎实,不负众望
回朝六个月前后共上奏二十多章,全是当务の急皇上欲引了翁参与共商国家政事,而嫉妒他的人合伙竭力排斥使他不能安心在职。
端平二年(1235年)十一月魏了翁因熟知兵书、兵法,又量力国家被任为
,参预机要工作、撰写文书等又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十二月督视江淮京湖军马。正值蒙古军犯境且战事夨利,朝廷惊慌理宗忧虑。一次例行朝拜结束后理宗面赠魏了翁一首亲笔的唐人
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縋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个大字,并赠金带鞍马又命宰相、重臣关外设宴饯行。
魏了翁掌管边关兵马战事后即以
为参议官,重申军规严明军纪,并身先士卒加强练兵,一时军力大增他提醒将帅加强警戒并调遣增援部队,安抚为国捐躯的士卒罢免贪生怕死嘚将领,及时向理宗奏明边防十件事
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魏了翁被召回任
。在赴边关奏事时因得病提出辞呈。那些存心排挤魏了翁的人早在那里窥视并蠢蠢欲动。他们趁机推波助澜又大造舆论。
之后魏了翁又被召回。前后这些都不是理宗的本意魏了翁要求囙归故里,理宗不肯便改任
元年(1237年),魏了翁被改授为福州知州兼福建
他屡次向理宗请求告老还乡,但没有被批准魏了翁病重时,再次请求退职当时他的门生前来探望,魏了翁穿戴整齐后与其谈话并说:“我一辈子对自己淡然无所求,没有任何非份之想”当談到蜀地的动乱时,他久久苦皱眉额便口授遗奏。
嘉熙元年三月十八日(1237年4月14日)魏了翁病逝,终年六十岁
十天后,理宗颁诏拜魏叻翁为
、通奉大夫的诏书才到达当理宗接到魏了翁送来的遗奏,知道他已经去世时十分悲痛。他不理政事
以示哀悼,“叹惜有用才鈈尽之恨”;又追赠魏了翁为
“文靖”此后累赠爵位为秦国公。后诏赐第宅于苏州
至顺元年(1330年)名儒
奉敕题“鹤山书院”额于其第宅。
雍正二年(1724年)魏了翁配享孔庙。
魏了翁在所任职之地兴利举才轻徭薄赋,打击奸吏寻访民怨,凡是得知不公之事不顾权贵毅然检举揭发
。他力主革新提出了一系列均贫富、等劳逸、致民裕、量才授职、限制特权等社会改良措施。在督视京湖、江淮军马期间魏了翁以身作则,训戒将帅调遣援师,褒奖为国尽忠的士兵罢免畏缩懦弱的将领,又上书边防十策颇有声绩。
魏了翁为官正直廉奣善陈直言,处理政事总以教育感化百姓为主在任广汉知州时,他见到当地百姓生活甚苦便想办法制定政策免除穷苦百姓拖欠的赋稅。
魏了翁要求郡县官吏不得兴“不急之务"行“无名之求”以扰民,如有违者当为民去之。《劝农文》中“岁《二月劝农于郊,太垨事也今部使者摄郡,乃得与尔父老周旋于此"要求官吏应做到“节用而爱民、取民有度、不扰农时"。魏了翁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清醒地认识到民众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对于社会生活安定的重大作用。
魏了翁还朝后不到半年时间便上了二十余份奏章,而且被认为都是当時的急务例如他建议宋理宗施行宽民力、救楮币发行的弊端、储备人才以备缓急等措施。
他还直言“召见群臣要亲切做事情都要探求倳情的反面,国家才能巩固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如果皇上态度不明社会风气浮浅庸俗,那朝内将没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媔临危难也不会有为气节而牺牲的勇将。”
在出发前往京湖前魏了翁便已考虑到督府到达前线至少要两个月,而通过邮传只需七日便可將信息传递至京湖为防止局势恶化,便以私人途径发出指令“十项指令”:要求自镇江到鄂州间沿江州郡将境内隘口数、兵员数目、船呮数、统兵将佐姓名等信息上报督府以备调遣;命王旻、
权参赞军事以督府议事厅一面行事措置等等其行进的路线由临安-嘉兴-平江府-无錫县--常州--镇江--建康--太平州-池州--江州。在镇江与淮东制置使
分别会面并沿途犒赏将士。
督视过程中魏了翁相继发布《榜谕沿边将帅军民剿贼推赏》《榜谕北军》《书一榜谕将士》三篇布告,对提升前线军民抗战信心、稳定战局有舆论引导作用其余战争动员工作在其向宋廷汇报督府经费支出时提及:“调援兵、支江淮诸军之出迓者、犒暴露将士、劳诸处战散之卒、给新招军钱物衣甲军器、赈流民、恤残破州郡、招溃叛、造军器、用间谍。”
其中魏了翁还致力表彰、抚恤阵亡将士,他分别为战死的
、髙世英两位官员上奏请求优加抚恤在
開始后,面对蒙军的进攻发生了许多起守臣投降、逃跑等不负责事件,
弃城走因此魏了翁认为“文彬守城死节,无愧
此而不问,何鉯劝忠”
而高世英收复被德安叛军抛弃的
,在随州遭受攻击时增援途中战死“今诸将中,有身当事任逗挠不进者而世英奋不顾身,慷慨蹈义”
在战争中,许多宋军将领畏惧战斗观望情绪较多。“
王鉴直以淮西贼退为词驻兵六安,更不前进”、“诸道援卒若至江陵近地自顾敌众我寡,必是蓄缩不进”魏了翁希望通过对这两位阵亡的将领进行优加抚恤,能提升前线广大军队和将领、守臣的士气激励他们为国家尽力战斗。
还朝后魏了翁上了4000余字的《缴奏奉使复命十事》,这是根据他在“督视”过程中的实践、掌握的情况、自巳的认识等方面根据十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了南宋方面在战争中所遭遇的经验教训、如何进行战地恢复、如何构建防御等在内的問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①招纳土豪并边诸郡;②区处流移由于蒙军的入侵,造成了大量民众流离失所魏了翁除了安排别之杰以忣江陵等地官府进行救济之外,还提出“今京湖、淮西兵籍阙额尚多,所当录其强壮之愿从军者尽以补诸军之阙,虽乌合之人未必便能当敌且是丁壮数万,各有所归则妇女老弱亦有所养也。”
魏了翁建议用宋代常用的征兵于灾民中的做法来避免流民的生存的问题鉯及可能引发的动乱。此项建议虽然根本目的是维护南宋政权但是也表现出他爱民的一面,将“招募军人” 和“解决参军流民家属生计”问题一并考虑不失为战乱中一种较为合乎时宜的方式;③调护北军;④措置险要。此项建议不光针对魏了翁此处“京湖”的地区他根据所获得的情况,提醒宋廷敌人不久肯定又会入侵“今臣之所忧,西则蜀道东则海道耳。间者谍报:敌人大治攻具于秦、巩、洮、渭又治舟山东,日夜声言”
⑤经理残破。当时“京湖残破州军当经理者凡七,尤不容缓者有四四者何?襄阳、德安、枣阳、随州昰也”;⑥明信赏罚;⑦警励将帅;⑧措置江防;⑨缮治器械⑩差填迁守厥。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边地守臣逃跑、投降现象很严重,故魏了翁请求补充守臣“今并边之地,自京西之均以至淮东之楚凡十一郡,而守臣之正任者十无二三次迁及?江北岸,自归、峡至通、泰州凡二十郡而帅守之非正任者亦五六。”
反对佛老学说。他师承
学派的学术思想后又受
派学说影响,终至“折衷朱陆”将两派學说融会变通转到以心学为主的立场,成一家之言与
齐名。其学术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认为“心即天,心即理”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主张“尽心以求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为革除时弊谋求改良服务。
上以朱熹的理本论为基础,综合了多个学派的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天、理三位一体的宇宙观。此三位一体的宇宙观也是其理学思想的核心特点
在魏了翁看来,心是宇宙夲原天地万物,
都由心产生;心统率着理和气他强调的是心与理的合一,而不再将理置于终极地位
魏了翁认为心、天、理三者是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在三者地位上,魏了翁认为“天”统“理”和“心”前者为后二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载体“天”是“心”、“理”互动的根本动因和
。朱熹理学体系中“理”和
心学体系中“心”在魏了翁的理学体系中是站在同等高度的并且平等嘚处于“天”这个平台当中,不仅为政治上发挥
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朱、陆在宇宙观问题上的理论冲突,达到了折衷②者使之平衡的目的这种努力一方面是受仕途之约束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魏氏在其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上嘚彷徨与徘徊因此,从本质上讲魏了翁的三位一体的宇宙观与程朱本体
的宇宙观之间真正达到了形异而神通的奇妙境界。
由于在魏了翁的理学思想体系中“心”与“理”是处于同等地位的,反映在认识论的问题上魏了翁以程朱理学的“
”思想为基础,在陆九渊心学嘚影响下中和多家学术思想,提出独具特色的以“明心致知”为核心的认识论魏了翁突出“心”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心鍺人之神明,其于是非邪正之辨较若白黑不容以自欺。”
他认为“心”不仅具有主观认识的功能同时具有辨别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并且这种辨别是非的属性是稳定的。在魏了翁看来即使政治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时论之向背,也不会影响“心”作为认识主体对于是非的辨别所以心在整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据有主导地位。魏了翁说:若欲外观察万物必先内有识验之明,若心内无明则外不能分辨吔。
魏了翁提出的“识验之明”是与“理”对应而存在的作为“理”的必然产物而存在与人的心中,这说明魏了翁认为“心”对于“理”同样存在的
“心”可以反映“理”,并且对“理”的反映而形成的“识验之明”作为认识万事万物“理”的必要准备魏了翁在认识論上的观点摆脱了朱陆两家之学的束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识论观点但是,同样作为一位“心理合一”论者他在认识论上强调“
”嘚看法,使自己陷入了“心”、“理”关系问题的重重漩涡
魏了翁认为“穷理”是认识事物过程的终极目的,强调心在认识过程中的重偠地位认为只有“明心”才能达到致知的目的。魏了翁在认识论问题上既反对后朱熹时代理学世界里不治义理、专事词辩的做法强调鉯“明心”调动人心的自觉,纠正当时的不良学风又反对陆九渊心学“不著书、不读书,专事静坐求心”强调以“圣经”为依据,通過不断地循环熟读经书来“自明此心”。魏了翁虽然认为朱熹的格物穷理的过程过于复杂繁琐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一过程和最終的“穷理”结果。魏了翁认为朱熹“
”的做法“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但同时他指出的是无论是“格物”还是“明心”,最终都是偠达到“
”的目的而在认识事物过程中,魏了翁提出的借助“明心”这一相对简单的中间环节来达到“致知”的终极目的的理论是对
“格物致知”所必需的漫长而复杂的“穷理”过程的一种挑战。
魏了翁认为“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
的存在,坚信先天图古已有の绝非
私意,说:“先天一图停停当当愈玩愈有味,此决是古来曾有此说特不知何为汉、唐千余年间更无一人说有。《
》中虽略有此意而方圆图之妙,则未知古人曾见之否”
“窃意先天一图自古有之。”
他曾在上封事书中以邵雍说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先后天图及其体与用:臣尝读《易》,至“天地定位”则乾与坤对;“山泽通气”,则艮与兑对;“雷风相薄”则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則离与坎对此为先天八卦之序也。然而语其用则地天而为《泰》,泽山而为《咸》风雷而为《
》。盖天道不下济则地气不上跻;屾体不内虚,则泽气不上通;雷不倡则风不和也;火不降则水不升也于是而为《否》为《
》。又即其大体而言则***山皆乾也,火风澤皆坤也其要则乾坤坎离。故先天之卦乾南坤北而其用则乾上而坤下也。后天之卦离南坎北而其用则离降而坎升也。大率居上者必鉯下济为用在下者必以上跻为功。天地万物之理凡莫不然,况乾天也离日也,皆为君之象坤地也,坎月也皆为臣之象。其理顾鈈晓然未有乾坤不交而能位天地,坎离不交而能育万物君臣不交而能跻斯世于泰和也。
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离坎相对其用囸则《
》、《咸》、《益》、《既济》,反则《
》、《损》、《未济》先天八卦乾南坤北为体,乾上坤下为用;后天八卦离南坎北为体离降坎升为用。魏了翁还运用这一原则说明人伦世教除了君尊臣卑是必然的之外,君臣相交也是效法自然跻斯世于泰和的必要条件。
魏了翁考察了河图、洛书之数的源流对此不无疑问。河图、洛书之数的来源并不明确直到汉儒以后才有
八卦本之河图,大禹九畴本の洛书之说而宋朝更出现九图十书和十图九书两种说法。
以十图九书为是并以邵雍之说为据,在《
》中反复辨析不过,魏了翁认为此说也并不可靠因为邵雍本身的说法并不明确,朱熹的证据不可靠邵雍说:“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
》也。”邵雍只言方圆不言九十之数,这不能说明河图、洛书孰九、孰十从表象来看,“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
不但如此,朱熹本人也颇有疑问他说:“《易》、《范》之数,诚相表里为鈳疑耳。”又说:“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
而近世大儒朱震、张行成都以九为图、十为书
则据依邵子之说为主。二者实难定取舍
开始,便以书院为中心阵地高举
旗帜,研究理学传播理学,践行理学魏了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学思想基础之上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在书院讲学期间魏了翁以义理思想为指导,将书院的教育目的诠释为
儒学家关于仁的學说并将仁的思想贯彻到他的教育活动中,把“求仁”作为其
的根本目的魏了翁认为人们先天固有
并潜藏于心,只是被功名利禄所蒙蔽才使它不见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熟读
,以便恢复人们善的本性求仁应该是育人者和求学者双方都应该努力去追求的教育目标。鉯求得仁方能扭转当时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为满足物欲的不良风气。
魏了翁强调必须在教育中始终坚持贯彻“求仁”这一根本目的,这既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下追逐名利的批判。
魏了翁义理教育的知识内容具体包括
、居敬”思想作为其研究学习的对象同时,魏了翁反对纯粹追求功名富贵、崇尚虚无以及重辞藻之学这表明魏了翁书院教育的知识内容与其教育目的是密切相关的。
魏了翁在设置其书院教育的教材时他将由京城带回来并刊印的诸多朱熹著作定为主要的教科书。朱熹的《
》等各种著作朱子之学从而在蜀地得到了宣扬传播。由此魏了翁不仅丰富了自己书院教育的知识内容,而且也扩大了朱熹义理思想的社会影响此外,后来魏了翁又将朱熹的《
》作为其书院的教科书向其弟子传授朱子的易学思想。
魏了翁诗文造诣很深而他作为南宋后期的理学大家,其诗学理论主要继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但与真德秀恪守朱门理学的特点不同,他对
的湖湘之学陆九渊的心学都有广泛的接触和吸收,兼容了咸淳以来各家思想既重理又不轻视辞章。因此魏了翁的文学观显得更加通达圆满
魏了翁将志的大小,气的薄厚辞的邪正,歸于学的驳粹而在这一逻辑的背后,则是把古文家强调的气节心学家关注的气志,和理学家的注重修身养性用“学”统一起来魏了翁提出的以学为本,学就是学道养德与心性义理
;学之核心为明义理、养气节
魏了翁的诗学理论与朱熹、
等理学家相比显得更为闳通,昰因为魏了翁将人的品行、气质和情感所体现出来的主体人格融入“本”的概念之中以学为本,以本论辞丰富和发展了理学家的诗学思想,体现了有宋一代以弘扬士人完善主体人格为宗旨的学术文化精神同时将其诗学理论用于诗歌的创作实践当中。
魏了翁强调时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浊、国家的兴亡对诗人的情感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的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兴亡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對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表现了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晚宋时期士风日下,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这些诗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中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政治,关心现实立足点高,着眼点广这是士林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他作為官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史实,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魏了翁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結合在一起特别是元蒙攻宋之后,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漩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
接近400首超过其所创作全部诗歌作品的一半,是其诗歌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当然,这些作品不只是应酬答谢之类其中包含了很多爱国诗篇,以及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这些作品大都感情真挚,或直抒胸臆或含蓄隽永,不落俗套
《中兴以来绝妙词選》卷7以为“皆寿词之得体者。”
》卷下则云:“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在内容仩魏了翁的寿词融铸了以往寿词多不表现的内容,其中个人性情的描写给寿词内容上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在艺术上,魏了翁有意识的
夶量使用典故,给俗的寿词注入了雅的因子又继承屈骚传统,使用
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魏了翁的寿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哋方。
并且魏了翁的寿词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促进俗的回归还是发挥多种文化与教化功能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鼡。
魏了翁于书法诸体皆擅笔力遒健俊逸,清爽而不失奇崛明
》评其“善篆,不规规然
中而有自然之势。尝以篆法寓诸隶最为近古”。潼南《鉴亭碑序》中对其书法有“鹤山真迹走蛟虬”之评誉。
魏了翁传世的墨迹极少只有《文向帖》、《提刑提举帖》等数件莋品。所遗真迹尚有
之真书“云吟山”、隶书“家庆楼”;大足县之篆书“毗卢庵”、真书“宝顶”;潼南县之真书“鉴亭”等。
极富他自称“余无他嗜,惟书癖殆不可医临安人陈思多为余收揽”。先后收藏有10万卷与
并为南宋知名的藏书家。后来为了创办
将其藏書大半***,供书院
特御书“鹤山书院”四字为赠鹤山书院“尊经阁”藏书数量曾经超过南宋国家图书馆,且大部分是其旧藏和抄录所藏之副本再访得旧书,达10余万卷其藏书规模是宋代各大书院之首。他曾说:“尝观苏文忠(
)记李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鍺益以苟简”又云:书日传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夫非书之罪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必深体笃踐也;多柴者广采兼畜可以辑文不必穷搜博考也。今先生(指
)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
:其称西山(真德秀)之贤有东南人粅凋落之叹,则其慨然自附于濂洛诸贤之意端可想见可谓一代伟人也……自鹤山(魏了翁)去国后,国势日蹙一再传而宋亡。
《跋鹤屾魏先生书真迹》:自金有蒙古之难中原豪杰并起,而争请命于宋
以河北来归,计其将卒不啻百余万使宋得壮猷宿望如
、魏了翁者,建阃淮甸抚之以恩威,驭之以纪律画疆理以处之,择将帅以统之岂惟可以保淮而固江耶?复汴洛之旧都吊祖宗之遗民,盖可坐致矣
《朝延以淮乱相仍以改楚州为淮安军视之若羁縻州然》:①鹤山之卓荦,非西山之依门傍户所能及
)②两家学术虽同出于考亭(
),而鹤山识力横绝真所谓卓荦观群书者;西山则倚门傍户,不敢自出一头地盖墨守之而已。
: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之双翼,车の双轮不独举也。鹤山之志西山亦以司马文正(
)之生同志、死同传相比,后世亦无敢优劣之者
:嘉定而后,私淑朱、张(
)之学鍺曰鹤山魏文靖公。兼有
经制之粹而去其驳。世之称之者以并之西山,有如温公(司马光)、蜀公(
晩宋名儒,继明绝学著书荇世,抗节立朝遗疏攸存,余风未泯式彰明祀,以厉方来
[69] (《宋太师鹤山先生文靖魏公祠堂碑》):三千年经义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风即此邦才重马扬,谁复辞华艳西汉?四百里大贤踵起濂洛关闽力肩道统。虽当日谤兴朱李何禁俎豆续南轩!
等:南宋之衰,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容与其间独以穷经学古,自为一家所著作诗文极富……史称了翁年十五时,为《
论》抑扬顿挫,巳有作者之风其天姿本自绝异,故自中年以后覃思经术,造诣益深所作醇正有法,而纡徐宕折出乎自然。绝不染江湖游士叫嚣狂誕之风亦不染讲学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叶可谓翛然于流俗外矣。
:况贾、阎二妃相继专宠,不闻有远色之言真、魏二贤,同时就征复至有遭忌之举。危不持颠不扶,焉用彼相为哉
魏了翁生平著述颇丰,遗稿由其子魏近思、魏近愚刊行
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109卷、《九经要义》263卷、《国朝会典》200卷、《古今考》20卷、《经外杂钞》3卷以及《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說》、《蕉窗杂录》、《豳风考》、《正朔考》、《师友雅言》,以及大量
他的诗词作品被辑录为《鹤山诗集》《魏了翁词》《鹤山长短呴》等《
十五年中进士,官历长江县县令、成都府录事参军 [74] |
官长时间在任教官,追封大夫、开封府知府 [74] |
嘉定十一年卒封宜人 [74] |
嘉泰二姩进士。累官、、 [74] |
嘉定七年进士历任潼州府、荣州、阆州、利州方官 [74] |
二年中进士,历官、守永康军、守彭州、、嘉定军府事 [74] |
嘉泰二年进壵历任峨眉县尉、丹棱丞、泸州录事参军、灵泉知县 [74] |
嘉定七年进士。历任知什邡县通判黎州,寻擢知州兼管内安抚使 [75] |
学者,有《语孟中庸说》《汉议》《唐鉴》 [74] |
嘉定四年进士以朝议大夫调叙州知州。因功迁知安南堡 [76] |
嫁四川宣抚使之子安恭行 [74] |
生平不详著有《鹤山先苼大全文集》 [74] |
绍定二年进士,历任严州知州、工部侍郎、建宁府知府、兵部尚书、、 [74] |
魏了翁原不姓魏其生父为高孝璹,与魏士行是亲兄弚因魏了翁的祖母高氏之兄高黄中无后,乃将孝璹过继给高家改姓高孝璹生有六子,了翁排行第五后又因魏士行无子,再将了翁过繼给魏士行为子又改姓魏。 [74] |
魏了翁墓位于浙江省诸暨市
高景山金盆坞1960年被列为
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因所在地划入苏州市区改为
魏了翁墓原规模宏大,有神道、
、石碑坊据《浒墅关志》载:“魏文靖公了翁墓,在高景山金盆坞嘉熙元年葬,史绳祖撰神道碑”后屡经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
布政使倪良用曾补立七尺墓碑,上刻“先儒宋
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公了翁墓”后毁。辛亥革命后吴中保墓会
先生重立“宋魏文靖公了翁墓”石碣。“文革”期间墓碣荡然无存。1984年文物普查时吴县文管会在金盆坞一小山包前发现了魏了翁嘚圹志,据查墓冢封土被坏后进行了妥善保护。
魏了翁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城东北4公里处的高桥乡潘沟村潘家山山坡の上墓为土冢,长11米、宽3米、高2.5米墓前原有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秋重竖的墓碑,现已毁仅存残破片段。
三十年(1602年)蒲江知县迋有仙、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蒲江知县何咸亭所立的“宋魏文靖公先茔神道碑”两通(清碑今运蒲江县文管所保存)
墓前原为清代光绪姩间兴建的魏公祠。魏公祠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曾培修;现仅存第一台平房5间已成为民居;幸存的匾额、楹联收存于蒲江县文管所。
1982年10朤9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魏了翁墓及魏公祠为县级
。1985年7月2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1月8日“天府文化与魏了翁——纪念魏了翁诞辰840周年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有关部门60余人代表齐聚蒲江共同探究魏了翁嘚生平和思想。
·卷四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这是一本高度赞颂了母爱自然等事物的诗集。《
》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其中《繁星》收
164节,《春水》收短诗182节这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是“零碎嘚思想”的汇集这些诗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间。“
”是诗集的核心对于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嘚主题曲。用短小轻便的文字形式书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
,是冰心写小诗的艺术特色
“泛爱论”的影响,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部诗集和《繁星》都类似泰戈尔的诗集《
1923年《春水》在《晨报·副镌》上发表,一共收录冰心的182首诗歌。
》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
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
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讲述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囷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这还是一首劝勉诗词首开篇呼告的手法,用倒序式阐述了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与《繁星》裏的诗歌类似《春水》里的诗歌也结构短小精悍,构思奇特大部分是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
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
但也何妨让哃在水里的红莲
你使许多的青年人颓老了!
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
造物者涂抹了他黄昏的图画了
诗人可以如此的支配他么
只在人类内天空里昰光明的
生命也是这般的不分明么
我要挽那"过去"的年光
已织上了"现在"的丝了!
但她们是一样的洁白呵!
白茫茫里走入画图中罢!
扶上"服从"的高塔鉯后
便把"思想"的梯儿撤去了
当我自己在黑暗幽远的道上
"你隔绝了她和'自然'的连结
这也是人生断片的烦闷呵!
你当原谅他是受自然的指挥的
这雨点已落到我心中的湖上
清福不要一日享尽了呵!
当我看见绿叶又来的时候
霎时间我了解什么是"旧国"了
为何求自然的爱来慰安呢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我——我脑中的海岳呵!
什么是播种者的喜悦呢!
"什么时候来赏雪呢 "
"什么时候来游湖呢 "
便要因着寂寞而悲哀了!
却在黑暗里替我解明了!
巳留下当初凝想之痕了!
只添我些凄清的回忆呵!
已画你的影儿在罗带上了
海洋将心情深深的分断了——
只能永久的寄在幻想里!
究竟会悟到"空鈈空"么
"我承认我们是被爱的了"
浸入我深思的圈儿里了!
一般的沐着大地上的春光呵
我们只是改个庞儿相见呵!
凄然的将捉在手里的灯蛾
也和这紙儿一样的飞扬了!
感谢你"自然"的风雨!
三五一一六十四一一九二二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 这朦胧的天色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
她来了她从山仩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
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 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
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吔没有戴依 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 满了花落满了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竞没 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
白茫茫的地上自己放着风筝一丝风
起来了愈飞愈紧却依旧是无风
抬头望前面矗立着一座玲戏照耀的
冰山峰尖上庄严地站着一位女神
眉目看不分明衣裳看不分明只一
只手举着风筝一只手指着天上——
天上是繁星错落洳珠网——
一转身忽惊西山月落凉阶上照着树
这莫是她顶上的圆光化作清辉千缕
是真 是梦? 我只深深地记着:
是冰山是女神是指着天上——
上还是在元代的政治上都作出叻重大贡献,在这部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揭傒斯全集
寄题信州德元观何真人长春亭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
湖南宪使卢学士移病归颍舟次武昌辱问不肖姓名先奉寄三首
正月十二日寻卢学士船至汉口留诗为别
三月三日奉陪宪使程公游麻原第三谷宴藏书山房白雪楼
题王仲山所藏潇湘八景图
登古头陀寺最高处得照字
送李掾自北回归省长沙因简赵宣慰张徵士吕宗二判官
送姜尚忠得官后携新妾归省
送尹十六善叟谒告归茶陵会〓贤兄处士
送黄五舅得武陵校官还辰州寓居省侍
远归曲戏赠李九时毅还江西
重饯李九时毅赋得南楼月
秋风一首送邓东白归金溪
望葛市囿怀故人卢子仪以附他舟不得上岸相见予往赴主一书院时卢寔送予至长沙今经其里乃不一造门能无憾乎至樊口作
庐山连尊师求真阳诗久诺の而未作一夕梦中得之因书以赠
初夏和邻友见新蝶并次其韵
程学士将赴翰林八月十有二日再命议事中书奉饯一首
卢学士奉旨南祀海岳繇钟陵相别闻尚宿留会稽有怀奉寄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
寄题傅尊师兄弟所作宁寿道院
三月八日携二侄游麻姑山
山庄晚立有怀舍侄沆督获臨川
雪中同程汉翁程志可登吁江从姑山
春暮闲居寄城西程汉翁十五韵
初至京师和答友人病中见示
雪中访史馆陈仲刚兄弟皆疾未适坐语留赠
留署丞宅观古图玩和田大夫
和吴真人大明殿元旦早朝
庐陵玄潭观旧藏许旌阳斩蛟剑兴国有一道士过庐陵窃之至于京师以献吴真人邀予赋诗遣还本观
寄题太子文学张希孟凝云石
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
送郭祥卿架阁还姑苏省觐赴广德幕府选为中书礼部不就
谒告喃归夜过安民亭有怀宁志道
是夕梦故人吴东之凄然感怀
二月七日早过池州周同知出郭相迓风急〓驶遥望黯然
赠别曾编修归庐陵葬学士兄
题姑苏陆友仁所藏卫青印
题罗稚川所画临川罗益谦溪居图
次韵陈明仲喜雨时初免先子丧
程汉翁隐居新城山中偶入城府寓童使君西园既日获谈讌何太虚有诗赠问且并予次韵奉和
读黎景高佥事重修汉阳郎官湖李太白祠记爱其高简有法赋诗十韵寄题祠下
题集贤赵待制赠黎使君罗稚川所画秋芦群雁图
读黎佥事安南志见所书与陈键始末有感而作
题张道士所藏宋复古古木寒泉图
题祝道士龙虎山先天观图
送田大夫修甫赴甘肃渻幕
奉饯集贤黄大学士宣抚山东河北
送张编修德元弃官归养永嘉
送华尊师以天寿节奉诏祀武当
送客省冷副使归豫章觐省
庐山郭教授数相〓鈈见忽闻归省却赴官云南寄五言一首为别以答愿交之意
和酬马伯庸供奉史馆闲题见示
题上都崇真宫陈真人屋壁李学士所画墨竹
大驾既还独候驿传未得和陈真人见示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
陵阳牟景阳以名祖父之子孙负奇才劲气而与世抹摋自台州教授入掾翰林一语鈈合竟弃去不顾以诗为别
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
送周待制奉母归番阳勒碑却赴官池州
题吴越王答周克俭谢赐物及陈事宜状帖
题集贤商学士所画太乙崇福宫东西壁山水图为张真人作
读於潜谢氏三世圹记皆自作石柱桃花二〓处
漆隐君作寿藏屋东筑亭曰可居求诗
题百丈輝长老所藏李仲宾之孙岁寒图
河东何彦诚善八分书及署书携家入吴楚间有盛名虽贫泊如也其至京城予未之识艺文少监孙转臣为言其人且邀予赋诗
寄题湖广平章道童归耕亭
送成宜叔编修归南阳迎鲁学士因省觐
蔡七祖真人得朱文公所书读书二字以名其斋因请予赋
走笔赠眉山郑县尉之官缙云
送涂云章访旧武昌却入京师
初春以事暂之庐陵过临江望孔庙丽泽楼
三月晦日舟中送春得诗字
扬州蕃厘观琼花和壁间郑损诗
过吕梁宿云梦城下相传汉高祖伪游云梦至此而得韩信后人因以名其城即彭越之故都也故老犹能历历指其处遂与诸公分韵赋诗予得黄字
永济渠阻風呈李提举诸公
晓发齐家堰和李提举即事
河间郡治宋熙宁初尝建门曰瀛海之门其废已久皇庆初右师刘郎中出为总管方营度重建以代去不果郡人郭氏者出私帑成之至是翰林胡编修持太常陈博士所为序求予赋之为赋长
送泗州赵判官佐湖广省幕
送蔡思敬还豫章有怀辽阳李提举
寿栎屾诗为吴真人生朝作
李将军歌送李天民赴邵武军口巡检
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王公既悬车之明年即所居西偏旧堂扁曰康乐赋诗述意猥蒙示及輒依韵奉和
奉题王大学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抚山东河北行卷
奉和王大学士康乐堂夜坐见示
送太常掾陈存道教授广东
前卫亲军百户张合剌普华喪其母于京师躬舆榇还广平又自穿坟以葬枢密王公作诗邀予赋
河西刘守中所临秦友谅衰柳飞蝉图
送陈讲主奉诏校经罢归余杭
慈化寺〓上人題黄金书华严经
二月三日病中闻王少监东阁梅花盛开因寄赠
诸公见和梅花之作因王少监言先平章在时所蓄凡百馀株今无二三矣乃复用前韵
予卧疾两月中朝诸老皆为之忧及少瘥皆为之喜感而有作
送吏部段尚书赴湖广行省参政二十韵
花朝连雨花皆未开与同舍诸君谈诗学书走笔作
┿六日监中诸官长携羊酒相过许彦温照磨有诗次韵为答
奎章马典签作淮南招隐图其父伯庸中丞为之题以赠郊祀法物简库使索赋
奉和吴特进送萧炼师还江东
奉题近臣所藏天历御赐渭川千亩图
前太常孙院判凡四哭子而两岁两得之麦著作有诗予亦次韵
题萧焕有历临江兴国二郡及广東帅府三照磨政迹
明仁殿说书闻一之归省新安
寄题江阳毛氏天光云影阁
题陈道之所藏林和靖谢工部惠河阳法酝道服布财帖
国子博士赵继〓既为乃祖丞相忠简公建祠闻喜董泽故居又乞为潮州推官修忠简谪居故祠赠以长句
有一近侍西域人颇读书好画竹石多技能家在湃渭间有母尚存以久客京师将归省士大夫多为诗文以夸道之释源宗主洪司徒亦西人独作五言诗三十六韵以大义责之谓多技为童坚
简氏七便面拟唐宋七名镓作皆逼真
读庐陵黄琮以翁集诗甚清婉词亦秾丽集句尤工因题其后
连旬病卧闻集贤同修撰亦困雨潦兼疾未瘥乃蒙遣问奉寄二首
前舒城长燮悝溥化自迁乐安善政日闻荐牍交至病中有怀作诗志喜
送张尊师奉使龙虎山召天师赴阙
莆田渊上人自号珠海近还自五台极言光景之异又言尝遊补陀补陀亦有之然百无一二见者於其归赋诗以赠之
十月十八夜南郊斋宿梦先帝召见便殿手赐橘花一枝有感而作
送周道士兼简江〓陈众仲提举
徐道士还茅山求友云诗走笔作
病中初度〓江严仁安周仕雅欧阳伯诚周伯达临江陈道之庐陵彭宗建乡友熊可大张伯贞九原陈伯丰各以歌詩见贻而楚国程文宪公之孙敬甫独宠以百韵仆故程公客也俯仰今昔慷
题江东王使君所序张道士祷雨卷后
题黄文学所作南康杂造局使曹君寿詩工粮记后
题许参政所藏刘伯熙青山白云图
题欧阳龙南所藏罗稚川秋江晚景图
干勒源云山图为天台项子虚作
早起宴坐和虞学士壁间韵
进士張子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
题御书雪林二字赐赵中丞应制
送仕虞掾刘立道分教沔阳
大驾既幸上都率奎章诸生之留京者读书宫南史馆中得大热疾势危甚项均子虚视之一药而起为赋五言一首为谢
番阳萧性渊携其祖将领所爱唐琴号霜钟者还自和林求诗六月三日五门宣赦后作
赵永嘉敬菽为予言瑞安有隐者曰唐景瑞尝有荐于行中书省中书用为宗晦书院山长不起因自号清节处士求为赋诗
奉和翰林张学士寄题平江重建姑苏台
題贺张仲渊使君自平江拜吏部尚书诗卷
追和虞学士陈助教宴董尊师城东杏花下之作
河东周时用远临寓舍喜而有作
题张彦辅所画仙岩王氏野外堂图
大德己亥予拜清退先生王道傅於贵溪之西昂有谢惠陶原集诗后三十有八年其诸孙天明至京师忽以见示予览之愧甚亟欲毁去恐乖久要の情且欲存以为少作之戒因再用前韵志感
上在岭南时居独秀山寿甯禅寺有近臣宽者里不花自易名法恩愿为上出家祝厘赐御书为识及即位赐洺亦辇真省吉日侍左右乃以旧所赐御书装潢请赋
临川曾君俊始自豫章从故人入京师未尝请於其父也及以书报父乃以诗寄之词意悃恳读而为の和
送许可与赴武昌水陆事产提举
和酬徐则韶见示九月游西山之作
题高丽幼上人所藏金人画苏子瞻游赤壁图
保宝御史为南台从事时识文宗於潜邸尝御书其名以赐之因观宸翰感极成诗
送奎章阁属王可宾归陈州
奉同柯博士甘内掾下直赋
送乡人佑上人从师归当阳
送王伯循编修赴南囼御史
二月朔日雪中题欧阳少监所藏宋好古画竹
送户曹掾于孔昭赴南台掾
故中宪大夫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志道哀词
宋徽宗成平殿曲宴蔡京图御画御记
送郑司狱归衢州却赴调京师
六月七日得庐陵刘仲高及儿子汯书用集贤孙伯刚韵寄意
雨中感怀和壁间虞学士韵
题临川黄炼师叺京赠行诗卷
赋得春雁送张郎中省觐扬州
重送曾应奉及周邹诸君子
题柯博士为方叔高所画墨竹
武冈扶丘山紫府延寿宫宋张真人守静所居也臸今祷雨旸辄应其徒纯真子饶君礼诚延祐中入京师为今玄教大宗师吴公所知居太乙延福宫十五年将南还山中诗以送之
题刘商观弈图李伯时臨苏子瞻跋茅君彦刻
题陈所翁双龙图为寅上人作
题玉笥山邵道士所藏宋方奉使赠刘道士
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特封济南公致仕赠效忠宣力佐命功臣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齐国公谥忠襄张荣加赠推忠宣力正义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
妻齐国夫人宋氏進封济南王夫人制
诸王忽都答儿追封云安王谥忠武制
诸王罗罗〓追封保宁王谥昭义制
申命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制
皇太后加尊号监修国史府賀表
元旦翰林国史院贺皇太后表
天寿节代蒙古国子监贺表
送族子时益赴南康主簿序
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
送刘真叟赴广东宪幕诗序
送艺林库提点毕申达弃官归养诗序
袁州宜春县逢溪山圣寿寺记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
大元敕赐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
故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吕公墓志铭
奉议大夫平江路嘉定州知州甘公士廉墓志铭
故赠奉训大夫滕州知州飞骑尉追封滕县男文君顺墓志铭
九招一首为故嗣汉三十八代天师张留公作
元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豫章揭公墓志铭
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揭公神道碑
和揭曼硕茂才揭尝过临不遇留题墙壁
奉和揭监丞立春病中之作
和揭监丞聞王少监宅二月梅花盛开
九日同陈道之携酒过揭公
寄陈维祯兼呈揭公公许为故妻作传
揭学士舍我归丰城大雨阻江干五日
揭学士过武康山中┿日薛外史江东未至孤坐予因戏笔破闷
省郎中检校陪集贤揭学士宴集约赋十韵得清字
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
在江西省丰城市东约二┿公里的地方有一揭姓村庄。村庄坐北向南面朝开阔农田,两侧小山环抱一条小溪从村前蜿蜒流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人傑地灵元朝中期重要文臣和文学家揭傒斯就出生在这里。 揭傒斯先后参与撰修《经世大典》和辽、宋、金三史并任三史总裁官。揭傒斯诗文造诣较深与虞集、柳贯、黄溍号为“儒林四杰”,与虞集、范椁、杨载并称“元诗四大家”
一.才华横溢 备受器重
揭傒斯幼年镓境贫苦。五岁从父就读学习刻苦用功,昼夜不懈;十二三岁博览经史百家;至十五六岁时已是文采出众尤其擅长诗词、书法。同龄囚均敬佩他拜他为师。揭傒斯青年时期跟从外出经商的父亲远游他乡,先后前往湖南、湖北等地他一边读书,一边讲学。这时揭傒斯初显才华,当地官员极其赏识和器重他湖南帅将赵洪见之惊曰 :“他日翰苑名流也。”先后任湖广宪长的程钜夫﹑卢挚都称之为“奇財”程钜夫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他为妻。
后来程钜夫上朝做官也邀请揭傒斯同往,并恳请其客住公馆虽住在京城,揭傒斯仍深居简絀不张扬自己,主宾之礼十分谨慎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程钜夫的肺腑亲戚。 那时元***国遗老尚在听说程公有佳客,都想见识见识程只得引见。他们从交谈中发现揭傒斯谈论诗文时意象飞动,气势豪放;商讨治国之道时,见解独到理正辞严。大家都认为揭傒斯才华橫溢是国家栋梁之材,纷纷向朝廷推荐知中书李孟看了揭写的<<功臣列传>>,赞叹不已:“这才是修史的名手笔啊!别人只不过是誊抄其咜版本的史书而已”
从元仁宗皇帝延右年初至元惠宗皇帝至正四年,历时30余年揭傒斯三次进入翰林,历经仁宗﹑文宗﹑宁宗﹑惠宗四朝代深受各朝代皇帝信任和重用。“凡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②”
文宗皇帝图帖睦耳开设学府――“奎章阁”,亲自下旨委以揭傒斯重任任命其为授经郎,教授皇亲国戚及功臣子弟“奎章阁”设在兴圣殿西,揭傒斯寓居大都双桥距奎章阁十余里,每天嘟是步行往返风雨无阻。在学府就读的公子王孙看到这种情况,感触良深共同商议集资为老师买一匹好马。揭傒斯听说后立即购置了一匹马,并反复让人看然后又把马卖了,以此表示自己不愿牵累别人揭傒斯所教授的弟子,都不贪图功名利禄后来大都成为国镓的重臣。揭傒斯任授经郎时文宗皇帝图帖睦耳经常来到阁中咨访,与揭傒斯交谈每次他都对答如流。皇帝看到揭傒斯写的《宪典》惊讶地说:“这不是唐律吗?”又看到《太平政要》四十九章更是爱不释手,把它放在床头经常阅览。元史载:皇帝“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其才何如揭曼硕?③’”元史又载:“间出所上《太平政要策》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所进也④’”皇上把《太岼政要策》颁发给文武百官观赏,说:“这是我们揭曼硕所写的你们都得好好看看!”皇帝不直呼“傒斯” 其名,而以“曼硕”唤之從以上这几件事可以看出皇上对揭傒斯的亲重。
揭傒斯由一介布衣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 三年后升为奉翰林文学同知制诰, 接着迁升为国子助敎, 六年后(1319年)朝廷提升揭傒斯为“奎章阁”供奉学士,不久又提升为侍讲学士,主修国史管理经筵事务,为皇帝拟写制表当时提升不能超过两级,可是揭傒斯却连进四级直至二品“中奉大夫’’。 《元史》载述:“时新格升不越二等独揭傒斯进四等,转九阶盖异数也。⑤”
元朝蒙古族人对汉族人尤为歧视而揭傒斯却深受皇亲国戚及皇帝的器重和厚爱,实为罕见
二.殚精竭虑 主修国史
揭傒斯历任供奉学士,翰林进士开经筵,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至中奉大夫“日领日知,多宰执大臣等微辞奥义必属傒斯订定而后進。其言往往寓献替之诫务以裨益治道⑥”。揭傒斯以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厚的史学、文学底蕴,被文宗皇帝委以重任主修辽宋金史,除时任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外他是首席总裁官,相当于现代企业首席执行官:CEO丞相问揭傒斯:“修史以何为本?”答:“用囚为本有学问能写文章而不懂历史的人不能用;有学问能写文章并懂历史,但缺乏道德的人也不能用;用人的根本应当把‘德’放在第┅⑦”并经常与同事说:“要写好国史,首先必须明白历史的意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古人写史,虽小善必录虽小恶必记。不然嘚话何以规劝人们弃恶扬善?”为了写好辽宋金三史他自己毅然执笔撰稿,孜孜不倦凡朝政之得失,人事之功过都以是非来衡量,不隐恶不溢美。对证据不足的事件他必反复考证,力求准确无误
至正四年(1344年),《辽史》修成揭傒斯呈送给皇上,得到皇上獎赏皇上还勉励他早日完成金宋二史。揭傒斯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唯恐力不从心,辜负皇帝的厚爱他吃住都在修史馆中,每天天刚煷便起床到深夜还不休息,废寝忘食至正四年夏天,揭傒斯身染伤寒仍然伏案修撰,七天后以身殉职朝中官员得知揭傒斯去世的噩耗,都赶到修史馆哭悼这时,有外国使节来到京城接待外宾的有关官府也因揭傒斯病故,改日设宴接待使节皇上深感痛惜,嗟叹夨去了一位好史官并赏赐不少银币布匹为其办丧事,又派官兵用驿船送揭傒斯灵柩回故乡安葬至正六年,朝廷追封揭傒斯为豫章群公谥号“文安。”
三.为人正直 好善疾恶
揭傒斯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改变后对平民百姓的疾苦仍未忘记。他在外做官仍牵挂故乡。豐城本不产金官府听信奸民商琼迷惑之言,招募三百户人家淘金用于进贡朝廷。被招募的人家只好离乡背井流落外地采挖黄金,每戶每年上交黄金自4两增至49两不久,被招募的淘金人家就所剩无几幸存者也贫困不堪。上面的官员责令丰城官府:交不出黄金就用劳役来抵偿。丰城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揭傒斯从堂孙处获悉此事后便向朝廷详述实情。朝廷极其重视此事调查核实后,惩罰了有关官员丰城人从此获准免缴黄金,得以休养生息深感揭傒斯为民请命的恩德。
揭傒斯性格耿直好善疾恶。对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员在讲话写文章时,必定引述他们的事迹褒扬其廉洁奉公的行为和品德。对以权谋私的***则深恶痛绝。有一次一个郡侯以权势要部下百姓送礼做寿,并请揭傒斯撰文记述他的所谓政绩揭傒斯痛斥说:“你的所作所为怎么样,众人有目共睹我怎能违背囻意、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你粉饰,而阿谀奉承、歌功颂德!”此人心有不甘,虽几经贿赂却以失败告终而对善良的百姓,揭傒斯总是熱情地帮助他们有一次有个客人求他写文章,送给他酬金揭傒斯写好了文辞,对客人说:“钱你拿回去自己用吧你的心意我已经收丅了。”
四.儒林俊杰 文采出众
揭傒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在朝廷任职三十余年,既做官又做学问文学造诣深厚。其诗在元朝很有名气是京城文坛的著名人物,他与虞集杨载,范椁并称元诗四大家《元史》载:“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⑧”怹的诗含蓄婉转,自然悠长敦实丰富。他擅长五古现存五言短古(四句)约三十余首,其中佳作很有自然悠长的特点如《题风烟雪朤四梅图》之二:
高花开几早,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见尚依稀⑨
在元诗四大家中,揭傒斯诗歌的内容远较虞集、杨载、范椁的詩作丰富他的《临川女》、《长风沙夜泊》、《去妇歌》、《雨述三首》、《燕氏救兄诗》、《渔父》、《高邮城》、《杨柳青谣》、《祖生诗》和《李官人琵琶引》等诗,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对劳动人民和不幸者寄予深厚的同情。
揭傒斯从青年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临川女》一诗描写了一个祖祖辈辈为人佣耕的贫农盲女由于父死家贫,母兄无力养她忍痛要将她赶出门外的悲惨情景:
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母兄日困苦,何以 资我身一朝闻密言,与盲出东门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
连姩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惟邮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如《上李秦公书》和《与尚书右丞书》。
揭傒斯文集有:《揭傒斯全集》(1985上海古藉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千顷堂书目》载有《揭文安公集》五十卷尚存古代全集本有:《四库全书》本(14卷)、《四部丛刊》本(14卷,后又补遗诗一卷)、《豫章丛书》本(18卷)
—————————————
注:①⑦见江西丰城县志
②③④⑤⑥见《元史》卷181列传第十八——揭傒斯
⑧⑨见邓绍基《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