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恋幼情结,该怎么办啊?求心理咨询~首先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今年18岁了,我一时还有点无法接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的事实,经常怀念自己的童年时代,我这个人由于很多因素一矗就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所以朋友很少,但有时如果遇到自己的真心朋友,话又是说的滔滔不绝.我经常钻研自己的爱好,对外界的变化不怎么关紸,我喜欢科学和艺术,高一高二还迷恋物理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经常熬夜学习课堂之外的物理还老用吃饭的钱买自己喜欢的物理书,搞了一年粅理竞赛却因为英语差而失去了保送大学的机会,一直感到很郁闷,后来我又看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才感觉我有正什么又什么心理疾疒,因为我高一就得过一次.就是因为我暗恋班里最漂亮的女同学还给她画了两张素描画被同学们知道了,精神心理方面受了刺激得了恐惧症,在镓呆了7天才好过来,其实我很少和异***往,交往只限于学习方面,同学觉得我也很不正常,确实我承认我性格方面的弱点,但是现实又一次冲击了峩,升入高三我的学习成绩下降不说,我最好的朋友和我划地绝交,只是因为志同道不合,他非要当军人.如此一来,我便没正什么又什么朋友了.最令峩难受的是我有一次上网看到了小女孩的写真照片,竟然迷恋上她们,我觉得她们天真活泼,漂亮可爱,还那么纯洁,就很想和她们交往,爱护她们,说實话,我对大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厌恶,太虚伪,太世俗了.我对同龄异性也不感正什么又什么兴趣,因为我喜欢上了12岁以下的小女孩,每次在大街上看箌她们都要留意一下,老是想着那些,但我比起她们来又那么大,也不知道能不能和她们交往,我不缺感情,就是不善表达,我真希望自己有个***妹恏好爱护她,或者有能力了领养一个,但是怎样教育她们和让她们更健康的成长又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可那毕竟是幻想,现实中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辦,也许我是个***控,还有点恋童,想到这些我又感到十分自卑,因为我还没有能力抚养她们,也不能给她们幸福.现在的社会坏透了,我很担心她们鉯后变的那么虚伪,肮脏.想到这些,我就十分难过,我能做些正什么又什么呢?实在不行我就打算抛弃杂念,为科学研究献身了.
小众产品如何变成大市场或者昰不是有机会变成大市场?这在食品消费品领域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此前我们还在一篇Insight文章中专门探讨过这个话题。
Soylent在刚推出来的几姩一直在硅谷和程序员圈流行是一个十足的小众产品,随着在2015年推出瓶装即饮版产品之后进入了亚马逊等开放的线上零售渠道,并且2017姩进入7-11进行销售在2017年8月份还仅在几家店做测试,到了2018年时就有2000多家7-11门店在进行销售
2018年4月份进入美国14个州的450家沃尔玛商店,目前Soylent与零售商直接合作以及与食品分销商合作在美国铺货的门店已经超过4000家,除了美国市场之外还曾进入加拿大市场。
要知道最早美国科技媒体開始报道Soylent时还是将这个初创食品公司做为异类来对待,通过各种营养粉进行组合按照DRIs进行设计,通过食用Soylent粉末冲泡好的液体可以满足囸常人的营养需求并且可以代替正常食物。
在Soylent的早期宣传中其创始人Rob Rhinehart宣称希望用Soylent来替代人们的正常饮食,虽然获取了很多关注度但吔一定程度上受到大众消费群体的排斥,但随着产品一步步迭代从小众群体走向了更广泛的大众人群。
Soylent成立于2013年若饭成立于2014年,前者主要在美国市场后者主要在中国市场,这是两家颇有渊源的公司
若饭于5月底推出液体版,并且在同一时期宣布获得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輪融资路径和Soylent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所处市场又有不同的地方
在访谈中若饭创始人邵炜也毫不避讳创办若饭的灵感来自于Soylent,而且在发展仩的很多决策也受到Soylent的影响比如最近推出的液体版产品就是Soylent推出液体即饮版时埋下的一颗种子,经过近2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
若饭从2014年創立,到2018年已经有4年左右的时间和美国Soylent在食品界和科技界产生的影响类似,若饭在国内的食品界和科技界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用开源喰物来重塑人们的饮食体验,甚至取代正常饮食有不小争议的同时也俘获了一些目标客群。
但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一家初创食品公司,品牌和产品获得了不小的认知度产品也从最早期的代餐豆,发展到今天的小袋装若饭、大袋装若饭、瓶装若饭以及液體版若饭。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若饭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1700万人民币左右,2018年的营收目标是3000万人民币
过去这四年时间,若饭从产品、渠道、营銷以及品牌建设还有团队都经历了正什么又什么,现在处在一个正什么又什么阶段和位置未来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产品、渠道、品牌以及市场营销分别要做正什么又什么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若饭到底是正什么又什么?过去经历了正什么又什么现在处在正什么又什么階段以及环境下,未来要走到正什么又什么地方去
在这些问题下,更希望知道若饭的未来在正什么又什么地方如果从潜力以及增长来看,若饭有正什么又什么可能性以及这些可能性要如何才能实现?
正因为有了这些疑问我们和若饭创始人邵炜聊了聊,希望这篇25000字左祐的访谈可以很好解答这些疑问
这次访谈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
1、关于若饭的品牌、产品、研发以及未来发展的考虑;
2、关于若饭過去的发展情况;
3、关于若饭目前的运营、数据、营收情况以及若饭3.0液体版;
4、关于若饭的团队以及融资情况;
5、关于若饭和Soylent的渊源。
关於若饭的品牌、产品、研发以及未来发展的考虑
FoodPlus:你怎么定义若饭这个公司以及它的品牌和产品?
邵炜:我们公司其实是边走边看的状態因为从一成立就是取决于极小部分的受众群体,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做过用户调研纯粹看到身边一些做技术的人有这种需求,那就找笁厂先做点货出来
一步一步的,后来被一些媒体关注到被一些社交平台分享,才发现可能会有更多人有需求然后再去成立公司、注冊商标,去做食品的
整个公司到现在为止还是在摸索的阶段,因为我是把整个公司定位成一个服务型的公司不是做快消品的公司。我們想要去服务那些存在吃饭问题的一些人他们饮食的需求能够服务到位,如何用更好的更健康的方式来做
所以整个产品一直在迭代,┅直在改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消品概念。我们的产品也是偏服务的所以我一直在跟别人讲,若饭这个公司是研发食品配方的我們是一家做配方的公司。
配方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我们希望能够把配方公开出来,我们的用户自己可以参照配方自己买原料、自己来调配这样的食物。比如有些人他为了健身可能会多加点蛋白粉或者是有些人为了体重管理,我们会提供一些食用量计算器相当于把营养荿分的数据给它做一个配方化的整合。
用户自己就可以做这样的食物基于各种各样营养粉来做,有些人认为做这个比较麻烦我们就只昰起到一个帮他代加工的作用,我们事先混好做成成品直接买去就行了,相当于是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服务但我们的核心还是在于配方嘚研发,包括我们的液体版作为V3.1版本的配方也会公开,也是要这样去处理的
前面所有产品,比如V2.3、V2.5、V2.7我们官网有一个开源食品的频噵,全部是公开的
另外一个层面上之所以要公开,是因为在我看来当饭吃这样一个食物之前并不多见了或者甚至可以说没有,在营养學上是否真正的合理、真正的健康我们希望能够接受更多的营养师检阅,所以要把配方公开也是考虑到一个安全性、合理性的问题。
對我们公司来说以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纯粹卖货肯定不是我们要走的方向。接下来想要做的是我们如何在原料层面去稍微做一些創新,能够做出让用户更加方便的打造属于自己的若饭或者是类似若饭这种营养混合物的食物。
FoodPlus:你们是希望让用户自己去搭配
邵炜:对,希望他们自己能灵活搭配我们现在提供的只是一个均衡营养的食物,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对营养的需求差异是很大的
我们现在呮是按照营养学会,包括美国一些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来做配方但同样配方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区别,比如饱腹感同样量的若饭,提供的營养和热量是一样的哪怕不同的人基础代谢是一样的,但饱腹感时间差别很大
同样涉及到体重管理,有些人会瘦得很快有些人反而變胖了,所以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我们发现这跟人的先天基因有关系,后续我们也会在基因检测层面做一些关联做测试涉及到人的吸收率,对于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能力最终一个合理的产品肯定是需要具备用户自己来调配的。
如果我们作为一家预包装食品公司不可能為每个用户单独定制属于他的产品,这在食品法规上是有一些障碍的
不同的配方,一旦产品出来以后还是需要经过报备,这就涉及到獨立的包装我们不可能是做成一个餐饮公司,所以预包装食品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没法做到太过于个性化,我们以後的产品形态还是要往个性化这方面走
FoodPlus:可以理解,后面若饭的盈利主要是提供原料
邵炜:对,后面我们可能会提供的不仅仅是说┅种蛋白粉的原料。比如说这份原料它是有10g的蛋白有20克的碳水,再加上10g的脂肪是一份混合物一样的食品。
另外会有一些独立的很小包裝的复合维生素它能够让用户以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取到。这比市面上卖单独原料的要便宜很多我们想把营养品给平民化。
FoodPlus:這种方式的操作性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讲是不是有比较高的门槛?因为他要自己去搭配
邵炜:后续我们会有营养师来对接用户,他们嘚需求是正什么又什么样营养师也会做一些常规的问卷调查,然后最终出来的结果是他会需要用到若饭哪些原料、多少量可能会有四伍种原料组成,他自己调配好就可以了
FoodPlus:刚才有提到,这其实跟每个人的基因有关系有看到新闻你们和华大营养有合作,所以也是基於这方面的吗
邵炜:对,我们现在已经在开展一百个人的测试他们把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提交过来,有些人的体质是要控制饮食才对減肥或者对体重控制有效有些人是一定要加强运动才会有效果。我们同时要基于这个结果做验证这个基因检测结果数据是否需要修正,或者是它的执行效果到底怎么样
不断去验证,因为现有的基因检测结果更多的是基于西方人的数据分析中国人的一些检测结果的,咜的正确性其实还是存在蛮大误差的当然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FoodPlus:未来做好的这种产品和卖原料的方式你的预测在你们公司的比重會是怎样的情况?
邵炜:我觉得现阶段肯定是做好的成品会比较多因为首先我们得验证一下,大家对于吃若饭这种食物的心态或者接受喥怎么样
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去主推任何功能性方面的,只是说若饭很方便、营养、健康但是假如说代餐一旦少了一些功能型的定位,鼡户就会想我为正什么又什么要吃这种东西因为通常大家吃代餐,或者说我们若饭叫正餐吃这种类型的食物,都是为了达到某一种功能上和健康上的需求
我们现在没有在主推这一块,后续一旦开始做需要用户自己调配的系列产品的时候有了一些明确的功能指标或至尐达到一些功能目的,我相信会在整个的健康管理或者说保健品行业至少会产生一些影响,然后我们若饭又是基于各种各样的普通食品來实现的现阶段只能说还是一个很早期的阶段,因为那个方向才是我们融资进一步要做的事情
FoodPlus:代餐食品、方便食品、未来食物,若飯怎么定义以及如何取舍的
邵炜:现在常规意义上的代餐食品,大家第一反应是具备一些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的减肥餐但实际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代餐是取决于时间先后顺序来的比如说以前我们吃的一些饭或者传统食物为主,后来出现披萨或者面包牛奶之类的这些算不算代餐,其实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以代餐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一个名词比如美国做了能量棒或者一些粉の类的产品,他们叫Meal Replacement这个概念国内逐渐就变成了减肥代餐这个概念,所以它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看来方便食品其实是历史悠久的,无非就是把传统食物做成方便携带的能够随时进行简单的加工就能直接吃的食物。比如说泡面、户外食品都具备这样一个特点:方便
未来食物这个概念,其实是偏向于我们甚至说是我自己对于未来的一个想象,现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吃的东西它存在很多的不确萣性。
我们知道营养学上建议我们一天吃60克蛋白质是比较健康的20g膳食纤维、100mg的维生素C,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一天三餐或四餐吃下來,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噢!这一餐我吃饱了”。
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当你吃饱的时候你的營养已经严重过剩了,所以这也导致各种肥胖导致减肥市场为正什么又什么这么火的原因。
实际上有题外话在我看来世界上不存在任哬具备减肥功能的食品,但是市场上有很多打着减肥旗号的食品在卖我敢跟我们的用户讲,你要减肥你随便吃啥都行,你少吃点就好叻就很简单。
比如说减肥这个市场某一款产品假如说真的是有效,用户吃完以后减肥成功了这个生意也就结束了,所以只有当减肥產品无效的时候这个减肥市场才会不断的、反复的出现,去做大这个市场这是一个悖论,所以在我看来我内心是非常抵触做减肥食品的。
然后回到未来食物这一块从目前整个食品科技来看,各种各样纯粹的营养精确可控的原料,以及一些营养补充剂之类的都做嘚很成熟了。而且大家都已经有消费习惯有很多人会去买一些复合维生素片,或者专门补充一些膳食纤维等等有些属于保健品的概念叻。
未来食物的话应该是它每个人都随时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它会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像若饭一样的,纯粹基于营养嘚通过各种各样纯粹的营养粉来混合,满足你纯粹的生理需求就能让你健康的活着,你完全知道你今天摄入了多少量的营养成分
未來食物的另外一个方向,可能会通过更加高科技的手段做出让你精神上充分满足和享受的一些食品。
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吃红烧肉、喜欢吃小龙虾这些感官上的刺激,完全是可以通过科技的模拟出来的前段时间看到有一些创业公司在做味觉模拟器,它是通过电流刺激你嘚舌头来让你感受到酸甜苦辣。咀嚼感进行配合以后未来食物的另外一个形态就是非常好吃,但是不会给你带来热量、营养成分想吃啥,你就一直吃的就行了你要健康的生存,就吃那种纯粹的感情生理需求的
这两块是应该要分开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你喜欢吃東西这样多吃,然后吃多又不好就很矛盾。所以我觉得未来食物的应该是这样一个状态
但对于若饭来说,只是涉及到纯粹补充生理戓者是健康需求的,纯粹营养层面的食物还很早期,非常初级的阶段
FoodPlus:所以从你们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来看,你们更像是一个为消费鍺提供营养品的公司
邵炜:对,其实就是提供营养品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些养生、滋补,那些额外的一些营养的补充因为中国過去几十年,还处在一个吃不饱的阶段走上小康也没几十年。
现阶段营养品的概念在大众用户心里面还是一种额外的享受但我们平时吃的饭本身就是在摄入各种各样的营养,我们只是把这种营养给量化到具体的数据而已若饭本身也是提供营养、热量。
FoodPlus:回到若饭早期嘚时候怎么定义若饭的产品,包括这个产品的场景、人群以及功能
邵炜:早期的确跟现在会有一些差别,一开始跟我自己要做若饭的原因是一样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极其小众的需求,就是有时候就懒得吃饭就很简单。
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吃饭这么一种享受的事情為正什么又什么会懒得吃?所以也是因为我自己这种比较另类的需求导致若饭产品本身的受众,在早期也是非常的小
我在做这个项目剛起步的时候还开了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并没有说把若饭当成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来做也没有正什么又什么调研就开始做,反正早期投入荿本也不大对我来说是解决这么一个需求:懒得吃饭。
大概半年左右到了16年,运营了半年我们发现若饭这个产品其实它解决的一些場景并不主要是懒得吃饭。
很多人想要吃但是当时他那个状态无法获取到一些相对健康的这些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相对被动的选擇也就是没有东西可以吃,或者是吃不到相对比较健康的东西要不就喝点若饭试试吧。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定位还是很被动的变成了鼡户很无奈,今天太忙了实在没东西吃了,要不喝点若饭变成这么一种心态。从整个公司发展来说作为若饭这个产品,用户的印象昰这样的话也不利于我们整个产品的形象。
但是当时我也没多想因为我只想服务于那些有需要的人,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完全不会去栲虑所谓的品牌形象、商业之类的事情,所以就根本没去想觉得也挺好,能帮到一些人也OK所以这基本上就是我们整个早期的一个状态。
FoodPlus:你们是从正什么又什么时候开始去考虑品牌的形象考虑这个产品让更多人能够接受。
邵炜:在16年我们决定做成瓶装就是把粉灌到瓶子里面的时候,我微信里有几千个我们的买家我们发现有很多用户他们一开始是觉得无奈,后来当他一天里面有一餐是喝若饭的时候就发现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因为若饭这种类型的食物之前并不存在所以大家感受不到它,或者是想象不到它能够带来正什么又什么样嘚价值好比我经常跟别人说,在一百多年以前大家都还是在骑马的那个年代,汽车刚发明出来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汽车这个东西很垃圾、很不好、又很响、开得又很慢,没有人觉得它会有正什么又什么大的前途
也是这样的道理,当他们体验过几餐若饭以后发现吃若飯带来的体验反而还挺好的。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考虑把整个产品的体验改得更加方便一点,因为原来用户还要洗杯子之类的有时候也挺繁琐的,所以才想到把若饭放到瓶子里面去
在口味方面,其实以前我对口味是非常的抗拒的在我看来纯粹补充营养,管它好吃難吃平时生病的喝中药也在喝,想这么多干嘛就把它喝完就好了。
每次有人评价说若饭还挺好喝的我很痛苦,因为我真的不想去让鼡户把注意力转移到口味上面不管说好喝还是说难喝,我都很痛苦
到了后来,当我觉得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帮助的时候就开始扭转洎己的一些想法,那时候也陆续做了口味补丁包让用户加补丁包可以变成抹茶味或者是可可味类似这样的,所以陆续开始有了想要把若飯做得大一点的想法
FoodPlus:你怎么看待这个小众化跟大众化?
邵炜:我其实一直把若饭定义为小众食品小众食品是指它只有在一些特定的需求、特定的场景,才会具备它的价值并不是大众所能够接受的常规饮食,所以产品是一个小众的
但同时我发现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頻次虽然是很小众但是实际上每个人都可能存在需要若饭这种食物的可能性。从另外一面来讲它可能是一个大众的食物,所以在我不會以潜在的用户数去定义是小众还是大众
比如说奢侈品,香奈儿之类的到底是属于大众品牌还是小众品牌呢?大众都知道它但是去選择它们一些高端定制服务的人就是小众的,这在我看来很难界定如果非要区分的话,小众跟大众食品上的区别就在于认知门槛的区别
若饭本身是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营养体系,才能够知道这是属于健康的、营养比较全面的食物
假如说你的认知体系是偏向喰疗养生,或者是偏向中老年保健品或者是比较传统的,他们觉得吃大米、面觉得好像也挺健康的因为这部分是大众人群,所以从这個维度去看的话基于认知体系若饭肯定是一个小众食品。
FoodPlus:回到若饭的产品上从最早的代餐豆到粉,再到现在的液体版你们每一个產品有针对特定的场景、人群做区分吗?
邵炜:是这样的其实三个产品的研发是有先后次序的,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不断地詓做一些尝试。
一开始我们的第一款做成代餐豆颗粒的,当时是觉得把粉要进行冲泡洗杯子太麻烦,所以想到***嘛压成一颗一颗的吃的时候喝点水不也挺方便的,所以一开始这样去做
后来是因为按照若饭的营养配方,要实现你一顿正餐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基于这個配方找到相应的原料,设计好了配方之后到机器上再压制的时候,发现它的硬度是完全不够的会碎掉。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被把颗粒的代餐豆给停产了。
然后直接开始卖粉相当于少了一个生产工序,直接把粉装到袋子里面去因此出来了第二个形态的一个产品。
在莋粉的过程中因为体验的问题,用户需要更加方便所以想了一个办法把粉灌到瓶子里面去,往瓶子里面加水就可以
但还是有用户说,我也懒得去冲泡就是麻烦。我们一直在想着要不直接把冲泡好的若饭产品交到用户手里面,所以去做液体版
三个产品基于需求,逐步迭代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并不能因为做了液体版就把粉末版扔掉,也不能因为做了粉末版就把颗粒板扔掉。
事实上三个形态都有各洎所需要的一些场景这是我们后来产品做完之后发现的,因为用户还是在继续购买以前的产品所以我们做了一些了解以后,发现它各洎都有一些不同场景
比如说代餐豆,我们主打热量控制会避免你有时候东西吃太多,可以起到一个当零食解馋的定位很方便。因为哆加了一些膳食纤维吃几颗就行,然后喝点水的确饱腹感挺久的。
我们稍微做了一些创新把它变成了高蛋白的食物,传统的代餐都昰属于高纤维的其他成分一点点的量,我们代餐豆属于高蛋白、高纤维这就是代餐豆的场景,基本上女性用户为主
粉末版产品,场景大多数是在家里面平时出门的时候,如果来不及吃早饭挖两勺在水里面泡一泡,哪怕是倒在碗里也能很快喝完。
粉末版每一餐的量是比较可以个性化的有些人早餐吃40g-50g就够了。有些健身的男士可能还要吃150g,甚至200g都有粉末比较灵活,有它存在的场景
液体版哪怕茬公司或者出差,或者是在车上随时就能喝,所以有更加方便的一些场景在
考虑到这些都有需求,这个产品形态都会保留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大家认为代餐豆是V1系列粉末是V2系列,液体版是V3系列给人一种感觉是在升级淘汰的过程,但实际上是各自成为一个体系的
哪怕我们现在粉末版已经发布到V2.7版本,后续到V2.9版本很多人在问V2.9之后,你怎么办我说还有V2.11、V2.12、V2.13都可以,一个独立的系列会继续做
FoodPlus:你們怎么考虑大众化这个事情?从产品、品牌、市场这几个方面分别会去做正什么又什么事情
邵炜:说实话,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想过把若饭做成一个大众化的食品一个创业项目如果是要走大众化路线,肯定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大众的需求在整个食品的研发和运营的时候,要迎合大众的心理这两点,若饭一个都没有粘
首先我们肯定是一个极小众的群体,就是程序员或者是各行各业存在一些吃饭麻烦嘚人,这还是相对小众的
同时我们在整个运营体系和思路上,完全没有按照食品行业的方法去做我们不会在口味上取胜,也不会在美觀上或者颜值上取胜所以是一个完全不会去考虑大众市场的产品。
FoodPlus:但其实你们的产品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
FoodPlus:也许很多人以前没有意识箌自己有这方面的需求
FoodPlus:那其实这样潜在需求是存在的只是说还没有被挖掘
邵炜:对,有可能或许随着我们一步步发展到明年,可能會有一些其他想法
我发现了另外一个趋势,食品有所谓的价格因素若饭现在对于大多数大众用户来说是没有价格优势的,但是我也发現哪怕现在叫外卖即便是杭州这样的二线城市,从以前的十几块钱一餐到现在一份外卖得30吧,所以吃饭的成本是在不断提升的
若饭雖然现在比起来没有正什么又什么优势,或许以后我们产能再进一步扩大假如若饭一餐做到十块钱以内,又很营养、健康价格又这么低的话,我相信可能会具备但这还是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形势。
到那个时候可能会考虑要不做成大众的产品现在不会去这么想。因為思路、方向变的话其实打造产品的思路也会变。
目前我还是想坚持自己创业初心把产品的营养、体验做更好一些,不会去迎合大众嘚审美或者需求来做产品改进因为这跟我们的配方设计原则是有一些冲突的。我经常在朋友圈里面说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是不健康的。
FoodPlus:你刚说的产能扩大是指若饭所有的产品,还是指某一个比如说液体版?
邵炜:其实在我看来是液体版因为相对来说液体版的体验昰最好的,扩大产能的话能够给生产成本带来很大的下降空间
FoodPlus:你觉得若饭的竞争力是正什么又什么?
邵炜:我看来其实挺无奈的唯┅的竞争力是国内没有竞品。有这种需求的人要么是买美国的Soylent产品,在国内只有我们这一家在做但事实上也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力,一旦有竞品出现的时候这个竞争壁垒就消失了。
另外一个层面理念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是如何看待若饭这种类型食品的我们能吸引箌跟理念一致的人,让我们能够为他提供服务
品牌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但品牌又会落实到比如创始人的一些观点,或者我们整个公司团队的做事风格和我们打造食品的风格,这一系列、多方面的因素形成我们的品牌形象这是我们独特的竞争力。
FoodPlus:其实你们在品牌形象上还是比较偏专业、营养或者说科学这个角度,这是刻意这样去做还是无意识的结果?
邵炜:本身是因为创始团队的基因导致嘚我们是跨行业过来做食品的,发现整个的营养学、涉及到各种各样配方的设计流程或者是食品法规,比起我们老本行也就是比起軟件研发难度要低很多。
因为食品上偏理性的东西偏数据化的东西,就是很简单的一些加减乘除法规的话,涉及到食品研发和检测、國标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蛮传统的。
我们能够很快理清楚里面的逻辑思维把我们想法按照很理性的方式传达出来。因为我们本性是这样嘚所以导致若饭带有一种很浓厚的极客食物的概念。同样它的坏处在于我们吸引到都是男性用户
FoodPlus:现在你们男女用户比例是正什么又什么情况?
邵炜:现在最新数据是8:2女性用户有点上升,原来是9:1女性用户现在已经上升到了20%。
FoodPlus:基本上都是一二线城市吗
邵炜:都是┅线城市,杭州基本上没有我们的客户
FoodPlus:集中在哪些城市?
邵炜:北京、上海、深圳其次是广州,这四个城市占了90%左右
邵炜:年龄鈈太好统计,当时我们根据微信用户来看过年龄一般都是在95年之前,差不多是二十五岁以上的人
邵炜:60后没有,70后不多其实差不多昰75到95年之间的。
FoodPlus:其实还是偏年轻一些
邵炜:对他们接受度能够高一点,75之前的整个知识体系不太一样
邵炜:至少有一半都是属于科技公司的,就是互联网公司我经常跟别人吹牛说,至少有80%-90%的中国科技公司都有我们的用户但其实说是真的量很小。
比如隔壁的淘宝峩们至少知道有大概20个的员工是我们的长期用户,但是数量一直没有变他们跟我们说向身边同事推荐若饭,全部都是失败的没有同事能够接受得了,就他们这些人在吃所以接受度问题是我们现在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其他行业的用户是我们之前沒有想到的。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殡仪馆的人,她们平时真的是饭都吃不下
包括最近有些人跟我们反馈,她曾经有一段时间抑郁症也吃鈈下饭类似存在进食麻烦或者主观上不想吃饭人,这部分群体也是多起来了还有做完把拔智齿或者刚做完微整形的人,他们需要液体嘚食物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比如之前在我们公众号经常提到的火车司机还有森林消防员他们需要巡逻,经常做手术的医生也昰我们用户里比较典型的职业,这些人群逐渐成为了我们的用户
FoodPlus:刚刚你也提到说,让消费者对若饭接受程度能更高一些就这一点上伱们会从产品形态、产品创新层面,更贴合市场和消费者吗
邵炜:说实话当然想这么去做,但是我们发现若饭这样体量的公司不具备敎育用户接受全新形态食品的能力。
如果我们是做更加健康的方便面或者更加健康的饮料、酸奶。消费者本来有基础认知我们在这些基础之上做改进,那我觉得还是有把握的但对于若饭这样的食品来说,我没有任何把握能够去扭转本身已经有抗拒心理的人我觉得这昰做不到的。
FoodPlus:他们抗拒正什么又什么为正什么又什么抗拒?
邵炜:这次36Kr报道以后我们看了一些评论,包括他们公众号后台留言
首先大家有个误解,认为我们要让他放弃平时的食物只拿若饭当饭吃。我不知道为正什么又什么他们会产生这种印象一旦他认为我们是這么定位的话,就会很抗拒说不可能放弃原来那些食物来吃若饭,这是最主要、最典型一部分人的反应
还有一部分人,对于食品会有仳较传统的认知怕不放心,毕竟若饭是具备一些创新性的但又不是知名公司所研发出来的,会不会存在隐患
还有两类人,至少现阶段并不影响吃饭的并没有忙到这种程度。还有一部分是消费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若饭的价格体系在三四线城市,有些人几块钱、十几块錢足够了
刚刚我说到第一点,会有偏见或者是误解认为我们想要让他放弃吃饭。这其实我也反省了确实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首先我箌处在提一个口号:我想让你放弃吃饭这是我个人或者说我们公司的一个目标,又或者是我个人的理想也好
因为现在吃饭的确会存在佷多问题,但至于正什么又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放弃吃饭这还是一个蛮遥远的梦想。吃饭这个问题其实往大了去说的确存在很多问题,這里我们先不去讲
我们宣传上的一个点,也是会让用户去误解的我们经常在讲,若饭是可以持续代替一日三餐的有些人就认为要让怹们持续代替三餐了。
实际上我想强调一点的是若饭能作为一顿比较健康营养的正餐就是吃一顿,为正什么又什么呢能够作为一顿正餐的前提是具备持续当饭吃的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才能确保整个营养、热量的摄入是合理的。
我是想用能够持续当饭吃来证明这一餐吃丅去是合理、健康的并不是说要拿若饭代替一曰三餐来吃。
所以我们在后续的宣传上也要考虑一下措辞的问题不然会很自然地引发很哆人的抗议。
FoodPlus:你认为若饭更大的潜在客群在正什么又什么地方
邵炜:我们发现一些趋势,尤其是一线城市很多人工作时间的边界越來越模糊了。在我的朋友圈会看到比如说凌晨四点,很多人还没睡很多人已经起床了,在我们的沿海城市存在这些差异
还有很多的┅些职业,不具备按时进行一日三餐的饮食随着职业或者劳动内容的改变,可能对于即饮型的正餐或者像若饭这种纯粹补充能量和营養的食品,需求至少会延伸到这部分人群
坦白说这些人群的收入也不低,对自己的健康或者营养方面是有一些意识的会考虑到健康方媔的担忧,这可能会是潜在的大市场比如淘宝模特或类似职业的人,经常要拍照从早拍到晚,真的是没有时间吃饭
FoodPlus:回到你们的产品上,有看到你们产品主要的食材都是直采优质的原料但你们在宣传上并没有特别去突出这一点。
邵炜:对这是我比较偏执的一些思蕗,或者是自己的性格因为看到很多食品商家常见的手法,他们会说原料层面找遍了全球多少个地方终于选出了一款优质的原料。
作為我们从业者来看这是一个不太可能事情,不是说他不可能去找因为要找到这其实挺简单的,不需要他亲身去走遍全球所以我对于這种文案有抵触。
我不想把这种方式用到若饭比较带有我个人性格的东西,我自己讨厌的一些东西不会把它用到若饭的营销上。
我们鼡国际优质的原料原因在于尽量去降低各种各样潜在的风险。因为若饭自己不生产原料我们采购的都是大家平时一直在吃的东西。对於若饭来说无非是我们研发出一个公开的配方进行混合,所以去标榜原料有多么的好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重要。
很多食品公司会把原料工厂的研发、技术、品质作为他们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宣传。我比较反感这种行为所以若饭也不会这么做。
FoodPlus:但其实消费者是需要知噵我买的东西用的是优质的原料
邵炜:对,是需要知道的对于若饭的用户来讲,包括我自己的理念其实也挺模糊的,若饭现在用的其实是优质原料但是我们在意的是营养数据,这应该怎么来解释呢
所谓优质原料到底是一个正什么又什么概念?比如说有一份蛋白粉它是80%含量的蛋白质,比如说另外一份蛋白含量是60%这两种原料在我们看来无非是蛋白含量差异而已。在行业里一个是更优质的,一个昰更低的但实际上在营养食品的理念里面去,无非是用量多少的问题因为本身就是蛋白质,其实都一样的
我们现在尽可能用优质原料,也是考虑到有一些品牌背书的效果像我们用美国杜邦的蛋白粉。国内其实有很多做到蛋白粉的公司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可能货不對板,有可能数据是存在一些误差的这样会导致我们最终产品出来以后检测数据差别很大,用优质原料只是为了避免这一块
在我们的價值观里面,或者认知体系里面食品是不存在好坏的,哪怕是传统的有些人说这个吃了对身体好,那个对身体不太好
在我们看来就紦它***掉,无非就看有多少蛋白多少脂肪,多少碳水哪来好坏之分。
所以我经常跟别人讲我看到一份吃的,第一反应是把它磨成粉算算营养成分是多少,因为我们需要的只是食物里的营养而不是食物本身,这方面是没有刻意去给一些宣传或者背书之类的
FoodPlus: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一个段子:怎么样去说服营养师,尽管草鸡蛋跟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是一样的但还是要吃草鸡蛋,这蛮有意思的你們今后会考虑一些核心原料从源头介入进行把控吗?
邵炜:会的之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是发现我们的原料成本太高了需要往更上游去發展才会具备让若饭价格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
邵炜:最主要是碳水因为用量比较大,还有现在最贵的原料植物油也就是亚麻籽油微囊粉,这是成本很高的原料
如果我们能在源头哪怕只是稍微的往上走一步,比如说亚麻籽油微囊粉做喷雾干燥的时候,这个环节我们洎己来做也能省下不少的钱。
食品原料提取这一块现在不是比较火的嘛,类似昆虫蛋白我们看了一下这个概念是炒作出来的。首先飼料行业早就在用昆虫蛋白无非说现在想把它拿来给人吃,可能会有一些嚼头或者概念在里面
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FoodPlus的读者都是食品荇业的人实际上因为在我看来,昆虫蛋白假如说只是用研磨粉它的蛋白比例、带来的价值,性价比并不高因此只能是当饲料。
假如昰做提取物它的成本比乳清蛋白、牛奶蛋白、大豆蛋白都要高很多,它的价值又到底在哪里可能是环保。
其实也不算环保因为如果莋昆虫蛋白,蟋蟀也好、面包虫都是要养殖的。
原料层面会介入但是还停留在比较早期的想法,但如果在加工工艺上能够有涉入比洳微囊粉我们自己做,或者燕麦粉我们自己做从成本上来考虑会省下很多。
FoodPlus:有看到你们每一个产品的迭代速度还挺快的你们是基于囸什么又什么考虑去做产品迭代、产品研发的?
邵炜:因为我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有一些产品思维我也很乐意跟我们的用户打成一片,隨时根据他们的建议来调整当然不是所有的建议都采纳,不然很多人建议我们做小龙虾口味若饭各种各样东西。
我们只从两个方面来看之前因为都是粉末产品,一个是考虑冲泡的溶解性因为我们没有加二氧化硅或者硬脂酸镁,添加这些能够改善流动性提高抗结性,从而改善一些溶解性但我们不想加。
那不加的话基于这个配方会结块,所以我们迭代的方向就是看看替换部分原料解决这个问题仳如说在碳水这一块,我们用了很多的原料用大米淀粉、抗性糊精、燕麦粉,包括燕麦粉我们做了很多改进调整不同类型的燕麦粉,所以一直是在围绕冲泡溶解性去改进、去替换
同时还有另外一方面是口味,虽然说我不介意要有多口味但是哪怕是原味的若饭,入口の后至少不要带来不好的体验
比如很早以前我们若饭的确是挺难吃的,厚味比较难受甚至是会有一些豆腥味、亚麻籽油腥味,这些比較重
在V2.0版本后,我们逐渐开始调整比如说最新的V2.7版本,我们加了一些香草粉不是用香草香精,用的是纯天然的研磨粉起到遮盖不恏味道的作用。同时在大豆蛋白我们也减少了用量换成了牛奶蛋白、酪蛋白等,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最终输出的营养数据还是依旧保持鈈变的。
总结一下也就是从冲泡体验和口味上去做升级迭代
FoodPlus:你们有考虑之后在口味上更加多元化吗?比如把现在配方作为基底加其怹的口味?
邵炜:我们试着做过曾经以独立补丁包的方式来尝试,但发现我们这样的一个体量的公司做口味补丁成本很高。
比如可可粉一个袋子加加工费再加原料,成本就得两三块卖个客户中间还涉及服务费、税等,要三四块其实是偏贵的。我们发现像全球知名嘚大厂他们在卖类似产品,比如咖啡粉也就一块钱一只。
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虽然我们自己也想做口味补丁,还是先停产了建议鼡户买一些第三方的产品,我们官方也会选择一些还不错的第三方口味布丁包进行销售这是一种解决方案。
至于多口味肯定是要做的,哪怕是让用户减少额外加补丁包这个流程我们的液体板以后肯定会变成多口味的,现在只出了一款咖啡味接下来会做原味的,偏咸菋的也正在研发但整个风味不能过于偏甜。粉末产品应该不会去做多口味因为用户自己调整一下还是挺方便的。
液体版会是我们多口菋研发的重点方向
FoodPlus:你们会考虑做益生菌版的吗?
邵炜:益生菌概念其实的确是挺火的但是我觉得益生菌若饭应该做不起来,到了消費者手里益生菌就应该都死光了
FoodPlus:现在有一些固体的益生菌,常温的
邵炜:目前还没有考虑,益生菌这个领域我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清楚具体的功能、场景等。我们要做益生菌就是所有若饭里面都会有益生菌,要么就不做
FoodPlus:刚刚有提到你们跟华大营养有成立未来食粅实验室,除了刚刚讲的跟基因相关的事情还会从其他角度去合作吗?
邵炜:其它方面暂时还没有这个事情属于整个人类角度的实验,涉及到基因、饮食控制等其实验证过程已经是很漫长了。未来食物的概念涉及到两方面比较极端的线路包括纯营养补充领域会持续茬这个人群实验中进行。
比如若饭在营养成分上是否需要做成多种类型的可能最终会基于三大营养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摄入比例推荐形成27种版本的若饭配方,或者是让用户自己来调配我们只做成一小包的,可能会最终会出现这样一个产品体系
FoodPlus:这个实验是已经跟現在的若饭用户说明了吗?还是会在现有的用户人群中做一个直接的定向跟踪
邵炜:已经是说明的。用户会额外的付费先去购买基因检測服务需要提交检测结果,后续再进行一些干预中间需要有一个持续的数据提交过程,比如让用户连续了三天或五天之后提交一些数據需要用户报名,没法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做
这个周期会一直持续,相当于是在完善中国人的基因库这样的概念这会不断要求哽多样本来完善这个事情。
FoodPlus:华大营养在目前若饭的产品里面会有支持吗
邵炜:现在的支持更偏向工艺方面,尤其是液体版生产工艺仳较复杂,存在很多的环节比其他传统饮料生产上要复杂很多,涉及到原料的种类能量密度,包括所要求的生产环境产品属于中性疍白饮料,一般小的公司不具备生产条件华大营养除了在工艺上提供建议,同时也能给我们推荐一些更合适的工厂资源来配合生产
FoodPlus:茬若饭社区里看到用户提到口味的问题,现在产品里没有放糖但有用户对甜味比较喜欢,会考虑用代糖吗
邵炜:代糖其实若饭一直是茬用的。我们最早有用到8%比例的结晶果糖后来液体版还用到了0.02‰左右的三氯蔗糖。用户反映说甜味比较明显也是因为来自代糖的。我們一直在调整代糖的用量到现在为止,粉末产品结晶果糖从以前8%降到了现在的1%能降这么多是我们把燕麦粉换成了酶解燕麦粉。
也有用戶是喜欢甜味的最早的时候我们还提供白糖包,像咖啡和咖啡伴侣里那种白糖包专门单独提供。因为实在太繁琐用户有需要的话自巳加点糖就行,就让用户自己调了
FoodPlus:后面会考虑针对一些人群推一些强化版的若饭吗?比如针对健身人群、儿童、经常加班的人群的
邵炜:用户的确是有人自己这样做的,有的健身的人会额外在粉末版里加点蛋白粉我们自己来做的话,产品的研发其实是比较方便的這好比是做一个营养补订包,比如五克蛋白粉作为一个小包或者五克的植物油微囊粉。
但关键我觉得还是在于用户的认知体系这个市場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用户基数之后,才会去开发这样的补丁包
之后肯定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但正什么又什么时候做现在还不是佷有把握目前也没有去尝试,我们暂时还不具备去做这类产品的优势
尤其是我们没有价格优势,蛋白粉我们来单独生产的话成本肯萣会比市场上贵,同时很多健身的人也喜欢国外的牌子。
FoodPlus:如果不是以补丁包而是以独立的产品形式来开发这些新品呢?
邵炜:应该鈈会做要做肯定是以补丁包,不会单独做如果未来迫于资本的压力,也会以其他的品牌来做若饭定位就是成年的健康人群都可以吃嘚一顿饭,不具备其他的功能我们的版本只取决于形态,不会去考虑功能
FoodPlus:未来会把若饭做保健食品的认证吗?
邵炜:不会关于食品法规之前我也提出过抗议和建议。比如涉及到标签数据范围的一些建议还有可添加营养素方面的一些建议。食品法规其实存在一些主觀倾向性会认为脂肪是坏的,在包装上写脂肪数据的时候实际检测值是不能高于标签的百分之多少,但这就带有主观倾向
假如你的產品里脂肪含量实际只有1g,但标签上标100g也合法因为法规没有考虑到有家食品公司会故意将脂肪标高,这是不合理的
随着营养学的不断發展,脂肪并不会像以前那样谈脂肪色变了其实食品法规在这方面的约束也应该与时俱进。
所以保健品我们肯定是不会做但是做一个普通食品,如何能够在现有法规范围里做一些改进比如之前要加一类矿物质『锌』没法直接加,我们当时用了一种富锌酵母用带入方法的来解决这类问题。
作为普通食品如果真的要持续代替一日三餐,我们也会告诉用户在其他正什么又什么都不吃的情况下,一周最哆连续吃五天若饭剩下的两天至少要吃点传统食品。
FoodPlus:其实国外很多做营养品的公司进国内市场都有拿保健品认证。
邵炜:美国并没囿所谓的保健品的概念属于营养补充剂。为了进国内他们只能这么做。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顿普通的饭变成保健品不合适,这并不屬于功能性饮料
FoodPlus:有在网上看到一些人提到过若饭吃腻了,所以会放弃若饭针对这点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
邵炜: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倳情放弃只能放弃了。就好比他喜欢吃红烧肉然后连续吃十天红烧肉,吃腻了也就放弃了后续可能哪天又想起来了,可能又会变成峩们的用户吃腻这个事情的确是没法解决的。
FoodPlus:在营养和好喝上是怎么做权衡的
邵炜:首先肯定考虑营养,营养数据要符合我们一餐所需要的数据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上我们才能去做一些口味上的改变,或者是把口感改的更好一点肯定是营养大于口味的。
但昰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很吃亏的一点是消费者认口味不认营养。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口味是一个很直观的感受,而营养是没有感知力的我们说营养用户感受不到。
同时我们又没有像传统的食品公司或者是有一些营销手法去极度夸张或者刻意去渲染配方,比如投入了好幾千万的费用或是国际机构的背书反而我们又很理工男地把这个配方公开了。
事情做了但又得不到更多人的认知和体验,这对于我们來讲是吃亏的地方对我来说,我觉得这个事情做的有良心我认为是对的,就够了
FoodPlus:其实刚刚我们也聊到,在杭州这种二线城市叫外卖差不多也要30块钱。在全国来看一二线城市里这个人群其实很多,如果说一个人一周有一两餐或者几餐吃若饭的话其实就是一个非瑺庞大的市场。准备怎么去切入这个市场
邵伟:很多公司或创始团队,当他们在做吃的时候都可能会有个美好的愿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发展空间应该都很大
实际上如果具备这个能力,其实就不应该去做衣食住行这些方向而应该做一个更有利潤空间的一些东西,而不是做一个若饭这样的食品
我们是不具备让大家都养成这一种消费习惯的能力的,每个人一周都去吃一两餐若饭这不现实。除非做到可口可乐这样的体量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也没多想现阶段一线城市有一些相对刚需的、有┅些特殊场景的人能够去消费足够了。可能发展50年100年以后整个场景才会有一些变化。
FoodPlus:刚刚有提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群其实有这些人群聚集的地方,有没有跟这些渠道合作去尝试销售产品呢
邵炜:目前还没有,会考虑做一个方向之前我们团队是没有市场推广人员的,我们只有服务、研发、设计和一些基础的店铺管理。从团队构成上没有一个主动推市场的角色。
近期我们要提上日程要做的事是會在很多非大众场景里面找各种各样的小渠道。现在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了我们发现用户蛮多使用苹果系统的,他们通常会去网上找一些軟件下载站看看有没有正什么又什么新的好用软件。
我们做一个食品去这些软件网站投了一些广告,反而效果非常好这也是其他食品应该不会去做的事情。既然是小众类的食品我们整个的思路或方法也都是极其小众的。
关于若饭过去的发展情况
FoodPlus:你们在吸引顾客上還有正什么又什么方式吗
邵炜:其实主要还是靠口碑传播,我们去吸引用户其实成本是很大的假如说能到达一万个用户,卖其他代餐戓者卖减肥产品都比卖若饭要更赚钱所以对于常规的推广渠道,我们肯定是不合适只能是依赖用户口碑传播为主。
口碑传播还是有一萣的效果虽然一些人反映说很难说服他身边的人吃,但是当他有一些朋友、或者是刚好在其他方面存在这种痛点需求的时候就会成为峩们的忠实用户,必须要让产品的确是能解决问题才行
规模化的市场推广我们肯定不会做。我们也尝试做过比如一些信息流广告投放,选择人群标签或者选择产品的定位的关键词,但发现系统里现成的词没有一个是适合若饭的
包括我们平时在很多系统、平台,要开賬号选分类都没有合适的哪怕我们淘宝店铺选分类也都选不到,现在智能选一个粮油米面就很奇怪,这是很尴尬的事情
FoodPlus:说到一个ロ碑传播有一定的难度,传播者很难解释清楚有没有尝试做一些更有利于传播的工具包,可以让用户更好地去表达
邵炜:有在做。我們整个逻辑就是首先要分析人为正什么又什么要吃饭然后营养学有这样一套东西,而我们若饭就是按照营养学标准打造出那个实物同時还会提一下美国的一些情况,以及原料的来源一两句话是讲不完的。
我们现在有点钱了就去拍了一个若饭的视频,大概1分40秒用户呮要看完以后,基本就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这个视频应该会在7月初发布在网站上。
FoodPlus:若饭的团队大多是理工男在推广上有哪些特别的手段,或者更精准的玩法
邵炜:还是取决于人群,我们会在一些软件网站去推广
比如GitHub——我们程序员叫做全球最大的同***友平台,一般上面别人建的项目都是各种各样的软件项目而我们是建了一个若饭的开源食品项目,很多人看到后会来了解我们的产品配方他们也鈳以去做复制一份自己去改配方。参与度还可以这个举动也是带有浓厚的极客风格,还是蛮能让这类人接受的
我们的整个网站风格也昰浓浓的程序员风,跟所有食品公司的网站都不一样我们官网上展示的稳定版、测试版、历史版本这些文案都是这样的风格,总之就是哃类的吸引
FoodPlus:有看到你们在知乎上还挺热闹的,知乎在你们早期获取用户上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
邵炜:16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在知乎上引起过一些争议那时我们做了一个生存测试活动,找了一些人参与连续七天的一个冬眠测试只要住到我们安排的宾馆里面去,每天就躺着睡觉好然后饿的时候喝一口若饭。
引起了知乎上的一些争议我最早是在15年的时候问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若干项目?那个时候突然很多人来回答问题现在应该是有267个回答,关注人数应该是一千多阅读量是在40多万,的确是带来了不少的用户蛮多知乎大V、KOL都關注到这个事情。
同样给我们的品牌也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一些用户的抗拒心理倒也其次,关键是很多人认为担心吃这种东西会让他嘚牙齿退化、消化系统退化
我觉得有点夸张了,人类这么多年来不可能因为你吃了几顿若饭就退化了如果真的这么容易的话,这个世堺上也没有会胖的人了大家都在减肥,早就减下来的他们可能会认为若饭希望他们放弃传统食物而只吃这样的东西,存在这么大的一個误解
FoodPlus:当时有这些负面影响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应对的这对若饭内部产生了正什么又什么影响?
邵炜:我们并不是很介意这个事情最早的时候36氪帮我们做过一个基于公众号的调研,60%多都是强烈反对这种食品的不管他们是误解也好、还是真的认为也好;只有8%的用户昰很有兴趣。对我来说我只要把这8%的用户服务足够好就行了,其他再怎么骂怎么说跟我没有关系
唯一现在运营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紦那些介于中间状态的30%多的用户——可能会存在这种需求但是又会存在一些顾虑的人群,我们尽量去争取到这一部分人就足够了知乎仩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看看也就过了既然不是我的用户,我也不想来教育你成为我的用户
FoodPlus:来讲讲若饭的众筹吧
邵炜:若饭其实是┅直靠众筹发展过来的。因为要发布一些新的产品需要用户有些早期的支持,对我们来说众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也有吃亏的地方,国内的众筹跟国外众筹是不一样的国外众筹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先有了一个想法有一些初步的东西,然后去筹一笔钱真的开始去莋
国内坦白说所有的众筹都是卖货,就是团购
若饭又很傻,真的像国外一样去做是真的先有了一些想法和雏形,比如做一个新的产品了然后去找京东淘宝之类的众筹平台发布项目。
在我看来通常众筹开始大家付款,等众筹结束我们拿到尾款然后我们再去生产,對于食品来说整个周期至少也要一个月,一个月以后开始发货
很多众筹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正什么又什么你们那么慢?他们参与其它众筹项目一般付了钱两三天产品就寄过来了。我们当时也吃了这些亏导致后期很多人退货。
我们一直在解释众筹的钱我才刚拿箌,你干嘛让我直接发货后来第五次众筹的时候,没办法适应中国的氛围我们也学乖了,等货全部做完了再去众筹就变成了卖货。
苐一次众筹是我们自己官方开始做的若饭那时候很早期,我们谈了很多的众筹网站没有一家同意我们做,觉得这个东西不靠谱或者点鈈可思议
后续有一些媒体报道,有了用户反馈、有一些评价之后然后第一家谈妥的是京东众筹。微博众筹也做过但现在这个众筹平囼应该关掉了,微博这个平台的用户购物习惯不强
FoodPlus:这些顾客最后留下的有多少?
邵炜:留存还没有具体统计过我对于若饭整个运营嘚数据只关注总体的留存,比如总共买过的人多少买过两次以上是多少等一个总体比例,这个数据一直是在40%左右我觉得这个项目是可鉯持续发展的,至于单次的众筹带来的新用户后续的留存还没有分析过
同样我也想过,不管这些用户数据情况怎么样他不会影响我继續把若干做下去的这个方向。假如说数据不理想那肯定是我这边产品体验、口味、或者价格没有达到他们要求。如果理想我会继续做,不理想我还是要继续做。
因此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个事情我最初在意的就是看看复购率有多少,假如说一开始复购率就几乎是很差的┅个状态那说明这个产品根本就不可信。但凡有复购那就有它的价值。
FoodPlus:在你们的宣传还有一些采访中有一些媒体会提到,其实吃若饭是有挑战的包括你曾把若饭比作给人吃的饲料。有考虑过让吃若饭这个事情变得更酷吗
之前你有提到这种宣传上会产生用户的一個排斥。做了一些饲料的这种比喻其实会有一定的误导。在品牌建设上是否有大体的方向希望它是怎么样一个品牌?有哪些标签
邵煒:饲料其实是我们用户调侃的时候在评论上说的,更多是看到有些人说“人粮”这个名词从一些采访我们的媒体角度,在标题里面提箌这么一个词可能会更有吸引眼球的效果。我这个人属于佛系的创业者比较无所谓,用户和媒体想怎么样用都行然后就导致了这种關联。
但实际上目前来看大多数用户应该不是说不抗拒,可能他们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知道这个说法的用户也可能本身就在调侃這个事情,他们自己甚至在朋友圈里面会发一下“今天来干了这杯饲料”这种自我调侃的内容
当然影响肯定会有,假如说有一些新的用戶接触到这个事情如果产生这样的关联肯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现在在整个的产品的命名方面或者是把它归类的时候,就是把若饭萣位成即饮正餐这其实是一个蛮适合若饭、能概括它特点的一个名词。所以我们在整个产品上还是跟实际情况一样去体现出它的科技感以及我们整个创业公司打造一个食品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一些细节上的态度。暂时还没有去走大众所喜欢的各种好看好吃的方向
FoodPlus:若饭粉末版的产品的合作工厂是浙江的一个代工厂。在早期的时候找到这样的供应链和合作伙伴是怎么样的情况?
邵炜:找工廠这类合作在早期的时候反而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在做若饭之前,我还开过一家淘宝代运营公司做TP那家工厂当时刚好有几款食品是委托峩们合作代运营的,是因为这样建立了一些朋友关系后来我想要做若饭的时候就直接找到他。
前期我想先做个500公斤试一试他们完全出於朋友关系愿意帮我们试一下。现在我们粉末一个月至少在30吨左右的量那个时候没有他们这家工厂,起步阶段应该是非常困难
现在我們同样在做其他产品的时候,基本上就按照工厂的最少起订量来做的液体版至少得做50万瓶。对我们来说整个运营压力也就会有了
FoodPlus:在伱们找代工厂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踩过正什么又什么坑?
邵炜:有还挺多。其实最大的坑是包装袋对于袋装使用到的铝箔袋,我们想要鼡质感更好一点、厚度更厚一点的这样整个包装看起来比较靠谱。
但是因为没有正什么又什么经验这个包装出现了很容易破的问题。茬快递运输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因为折叠等问题引发的包装破损现象。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导致的供应链出问题学费也交的蛮多嘚。
另外对于一些工厂因为我们毕竟量不大,品控这块我们是没有话语权的所有的第三方的东西,我们都要付完全款他们才会给我們发货。这就导致比如我们直立袋有一个拉链条密封条很多密封条袋子其实并没有捏得很好,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自己吃哑巴亏。
这也是作为从0到1阶段中跟上游企业合作的时候一般创业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若饭?前的运营、数据、营收情况以及若饭3.0液体版
FoodPlus:我们有看到你们在做若饭优选这背后是怎么考虑的呢?
邵炜:一开始我有比较天真的想法想到若饭比较固定的用户群至少也有上万囚,他们在买若饭的时候可能会顺便的买一点科技圈内比较感兴趣的东西而有赞后台也是有分销功能的,所以可能会稍微额外带一点点現金额因此我们上架了一些指尖陀螺等产品,希望实现一些连带销售
但实际上事与愿违,销量很差我们就把那些东西都下架了,现茬就保留我们所优选的一些第三方的可以用来搭配若饭一起改善口味的东西现在就只留了一个咖啡粉,还有一个美国的一个坚果颗粒产品
FoodPlus:这部分销量怎么样?
邵炜:销量还可以有些人喜欢调这样的口味,有些人还是喜欢原味做这块主要是出于服务我们的用户。
FoodPlus:現在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哪些各自占比情况是正什么又什么样的?
邵炜:官方渠道主要还是有赞为主因为若饭一开始就是刚好是在15年微信公众号挺火的时候开始做起来。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还是在公众号来运营,甚至公众号每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在写的跟用户有一种萣期沟通交流的氛围。
淘宝店我们也开了但一直没有去推广过。如果有些用户在其他地方看到了若饭的相关信息之后大家购物的第一反应可能至少有蛮多的人会去淘宝去搜一搜。所以淘宝店铺只是针对一些已经知道若饭的人想直接购买的场景没有去淘宝里面获取自然鋶量。同样京东也是这么一个作用
所以目前核心的渠道还是微信。这三个渠道占比淘宝跟京东加起来10%左右,微信90%左右
微信有开小程序。在17年5月我们把电商系统切换到了有赞微商城,有赞微商城我付费后是自带小程序的在这之前每次我们做一些活动,比如秒杀都昰要临时去改代码、去加带宽、该服务等。越来越忙后就想着把程序开发这块事情用第三方系统解决好了
虽然少了很多我们个性化的特點,变成了一个很常规的工具但从现实际情况来考虑,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还是挺值得的。
但是未来我相信在一年以内肯定还是偠回到我们自己的电商系统。小程序是因为是它自带的所以我们就顺便开通了一下,并没有做运营推广也几乎没有用户会在上面下单。因为小程序里面所有功能跟我们现在有赞店铺功能几乎一样
FoodPlus:除了这些渠道之外,还有其他渠道吗
邵炜:有一些合作的分销渠道,苐三方渠道销售额占比大概会有40-50%
FoodPlus:这些渠道都是线上,比如液体版有没有考虑往线下走
邵炜:是的,都是线上渠道我性格里及其抗拒线下,也没有打算往线下走
因为若饭在我看来,它是解决一些特殊需求的食品对于有这种需求的人,我们分析发现他们会具备一个“储备量”这的概念也就是说用来囤货的。
当他有时间去线下买食品的时候比如说在超市或在某些门店里面,看到有面包牛奶等产品当若饭跟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的时候是毫无竞争能力的,所以我们不可能走线下去
FoodPlus:你们微信大概的粉丝数在正什么又什么量级?
邵炜:10万不到这是一个服务号。
FoodPlus:若饭发展了多久后实现了自负盈亏之前和现在的营收情况是?
邵炜:自负盈亏是是一个蛮动态的过程現在又刚好处于亏损状态,但之前是在17年的时候是略有盈利的现在整个团队的薪资、一些推广、生产的进货、库存等又开始投入了。
17年┅整年销售额约1700多万算上各种众筹等,是略有盈利的那个时候团队全职的是七八个人。
FoodPlus:比如5月份的营收水平怎么样
邵炜:5月的营收比较特殊,一百多万
5月份好几个产品是断货的,例如我们销量最好的这个大包装5月份是断了半个月同时正好又有一个新款的瓶装跟噺款的液体版上市,液体版之前几天是限量出货
最终算下来,这个营收数据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4月,5月低一点我们产品其实也是有淡季旺季的,发现10月、11月是销售量比较差的时期可能是因为冬天大家都想喝热的东西,12月上涨可能是因为过年囤货
双11其实跟我们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做双11我们跟其他电商不同,不会在价格上有太多促销
FoodPlus:从产品推出到现在,所有的渠道加在一起有多少人买过若饭?
邵炜:付费过的用户基于手机号的统计,大概在十七八万左右
我们以前做过一些推广活动,像是五块钱的试吃还有程序员活动,呮要回答对三个编程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领一份。
所有用户加起来大概在这个量级流失的也非常多。我后来发现了甚至做了一些极端嘚决定,这些试吃SKU全部都停掉了因为我发现这一类用户的转化是极差的。有一段时间的试吃买一瓶的价格会很贵,多买点会便宜这對新用户是极其不友好的一个做法。
FoodPlus:线上做食品试吃、赠送等做法,对产品推广其实是不太好的
邵炜:它不像传统的大众食品,用戶试吃了以后觉得口味还不错、性价比也挺好的可能会来复购。而对于若饭的购买者那些好奇尝鲜,比如停留在基于价格因素产生购買的人他后续不太具备长期食用的可能性。
换个思路来说很多食品公司在低价促销以试吃装来销售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盈利了对于若饭来说,我们实打实的去亏损来拉新用户后来发现转化率很低,这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FoodPlus:自营渠道的客单价大概是多少?
邵炜:客单價300左右相对食品来说是稍微高一点。我们在跟一些第三方渠道合作的时候他们说食品客单价都是一百以内的。
FoodPlus:观察到若饭最新的V2.7瓶裝粉末版产品差不多一瓶的售价在22块,这个售价它并不平价在产品定价上会基于哪些因素来考?
邵炜:现阶段我们的定价其实是蛮单純的就是研发成本再加上20%-30%的毛利。因为生产成本本身比较偏高我们瓶装版已经比以前便宜了,以前是卖30一瓶的这次产能增加了,单位成本下降一点所以完全是基于成本来估算的。
包括液体版实际上我们这批货做出来一瓶成本是50块,现在是定价40卖30因为我发现基于荿本来定,没有人会买了太高了。但前期之所以是一瓶50块是因为算上各种各样的研发投入。以后经过发展、包括现在融资以后扩大一些规模再往后的话,价格肯定会进一步下降
FoodPlus:若饭粉末版的产品,从销售来看袋装和瓶装那个占比更多?代餐豆占比怎么样
邵炜:袋装多一些。老用户基本上都会买袋装性价比最高。销售额的比例在7:3的样子,大袋装一个就是四百多瓶装是一百多,客单价差别還蛮大的
代餐豆算不太出来,因为我们是上周才刚刚恢复销售的之前是做了一次京东众筹卖了80多万。后续供应链接不上以后我们就┅直停了很久。因为代工厂是在上海他们那边也很忙,断货了蛮久
FoodPlus:若饭的豆、粉、液体版都是不同的供应商,怎么做供应商管理的
邵炜:我们的联合创始人是专门管理所有的供应链的,这块事情我们比一些纯OEM的食品公司要复杂一点
原料采购是全部是我们自己来管悝,工厂是只负责根据我们所买到的原料、要求去生产通常甚至是包装也都是我们额外从其它厂家采购的,工厂只做加工这一个事情
峩们自己管理有一些好处是有一些同样的原料,比如说蛋白粉或燕麦粉能够增加采购量,在价格上稍微得到一些优惠
作为我们的创始囚,需要跟各种工厂经常跑线下
FoodPlus:新的产品为正什么又什么叫液体版,不叫即饮版这款产品你们筹备了多长时间?
邵炜:我们只是基於产品形态命名的颗粒版和液体版,即饮版有种太像饮料的感觉
一开始我想做其实是在16年下半年,当时我们被迫先去做一个瓶装粉末蝂那时就想做液体版。现在这个供应商是从过年前开始接触的接触到供应商之后,我们就开始讨论工艺的可行性
当时拿着研发出来嘚工艺流程去跟他们交流,发现我们还缺了很多环节和数据就回来我们自己重新再做、再去验证,同时也提供一些我们所需要的原料让怹们自己去测试这个周期刚好后来又过年也耽搁了一下,到了三四月份去采购原料其中最耽搁时间其实还是包装纸,折腾了一个多月
FoodPlus:为正什么又什么从想做这个产品到实际做间隔这么久?
邵炜:前面有一年时间都是因为找不到帮我们做这个产品的工厂
首先能够做這个产品的工厂也很少,大多数符合做液体类产品或做饮料的软饮料都是偏酸性饮料为主,或者是三片罐那种热灌装的我们这块属于Φ性蛋白饮料,要过UHT的
具备这种生产线的工厂都是规模很大的工厂,之前也接触了好几家有一家是一家日资企业,专业做各种代工峩们起订量他们完全看不上。
还有一些存在做的可能性是愿意做的,但我们发现他们现有的利乐冠是330的容量而若饭的一餐是要做到500大鉲,而330这个容量要实现500大卡的这个热量能量密度实在太高,工艺上根本做不到我们没有足够的钱让利乐或工厂去改这个生产线,因为利乐这条线要改动很麻烦投入可能就是几千万,所以只能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的确是跑了很多工厂,最后才找到这家供应商
FoodPlus:现在这個瓶子的磨具是你们自己开的吗?这个包装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的么
邵炜:瓶子刚好这家工厂有现成的瓶型,设计上是因为考虑到防挤压變形就做了一些棱线。
FoodPlus:液体版这款产品怎么做推广?
邵炜:推广肯定还是要基于我们原有的用户出发去做目前我们已经做了的是官方先做一个首发,这批货现在我们量也不多属于中试的货,等大货出来还有一段时间只能是基于官方先做首发。
总共只有几万瓶的量只能每天限制性地去卖,同时跟其他渠道各种合作方送送
目前来看反馈还不错,我们首发当天就限定了只有一百箱在50分钟左右就铨部就卖完。
所以后续我们要开始观察一段反馈的体验包括大家一些饱腹感、咖啡味的接受程度,在了解了这些基础数据之后再去分析这一类用户,大概是哪些人群然后把我们曾经想做一直没有做的事情都去做起来,因为若饭之前粉末版包括颗粒等曝光就是两个途徑,一个是科技媒体的报道一个是众筹。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做一些付费推广的依旧还是在这些科技媒体,还有一些分销渠道还是會做
有一些付费的营销渠道,它能够带来很多的品牌背书的作用我们要开始花钱去做市场。不是以前全部都是免费的各种行为
这样嘚话,在花钱的这个前提下应该会带来更多的曝光和品牌效应。
FoodPlus:比如说哪些渠道
邵炜:比如说科技媒体像爱范儿有一个玩物志,他們有整套的一个品牌打包方案当然这个也比较贵,我们会要开始尝试这样去做
同时蛮多自媒体其实都有自己的商城、或者是类似短期嘚分销,他们会先收个广告费
邵炜:对,AKOKO更多是倾向于女性关注的一些KOL当时在微博上找了五十到一百个进行宣传。
对我们来说我们嘚受众情况不一样,所以思路上是一样但是最终广告落地方案会不太一样,
FoodPlus:你们对这款产品会有正什么又什么预期
邵炜:下半年销售额至少做到2000万才行,大货出来之后如果不到2000万,我们可能能库存压力会很紧张
因为大货一般来说不能卖到半年,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兩三个月就要出货了通常我们的有些渠道方要求也是保质期要在40%之内。
关于若饭的团队以及融资情况
FoodPlus:创始人的背景是目前公司的团隊购造?后续针对液体版的产品业务公司整体会有调整吗?
邵炜:我们联合创始人两个人从05年开始就是同事那时候一起在做开源软件。
当时我们也是有一个蛮远大的梦想发现一个问题,中国的整个大学的计算机课程都在为美国“这家公司”培养人才我们都在学Word,Excel這是一个蛮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时刚毕业可能也是比较天真,我们认为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包括当时的政府采购、或者是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等的人员,知道电脑除了Windows还有很多开源的东西。
当时找到了浙江省一个Linux专业委员会然后说一个搞个开源社区,让更多学生能够知噵这个东西去各个学校开讲座、去推广。
后来我们俩逐步的做了一些规模甚至做到让教育部认可我们这个机构,然后搞了一个人才技能***它等同于国家的计算机二级考试,我们做着一系列的的教师的培训、发证这些工作
这个事情做到每年差不多有20万的学生。那时候已经做了八年了但发现这纯粹是一个实现我们梦想、偏慈善的一个行为。不赚钱当时公司也有二十几个人,但是哪怕我们培养了20万個学生每年每个学生带来的毛利不超过五块钱,整个公司团队不能养活再后来整个教育体系去行政化以后,学校或者老师没有任何的悝由去要求学生来上这门课推广也越来越难。
所以这个理想一直还没有实现我们也发现在那个时候苹果的系统已经做得越来越好了。峩觉得市面上既然已经有微软苹果之类那Linux也就先先放一放,我们两个人坚持了八九年。
后来我们俩做了一段时间软件公司包括各种代运營、互联网各种创业项目都有做,但都失败了在那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忙的要死,身体状况也很差想到了这么一个吃饭的奇迹,就莋了若饭这个东西
一开始我们找营养师来做一些配方。我们有一个先天的基础哪怕是别人讲山寨、抄袭也好,美国那家产品他们早期嘚时候配方也是公开的因为开源精神里有个GPL协议,就当你用了部分或用了整个的开源的东西你所做出来的东西也应该开放。
同样我们莋食品我们也遵循这个原则,因为我的基础是来自于美国这家公司所以若饭所有的配方也要公开。
因为在整个的食品工艺里面配方嘚研发难度是很低的。消费者可能会看一些广告宣传投入多少钱,花了多长时间做出来东西事实上业内人士都清楚的,特别是粉末类嘚产品很简单
所以我们这研发这部分到目前为止,并不会搞一个实验养一批人来做研发。
我们的确是跟工厂、跟一些专门做配方的咨詢公司合作的,自己养人是没有必要养人势必要去搞很多设备,这块资产比较重以合作的形式、利用大家现有的各种成熟建议,会更妥當一些
团队一开始16年只有我们三个人,三个人做到了100万的销售然后才开始到第四个人。因为也没有融资那时候做的比较谨慎。
现在整个团队还是偏向于服务类为主我们也终于有一个设计师,以前都是我们两个人自己画的包装但设计师还是会让他按照我们所喜好的方向去做,这点还是要坚持
同时,我们团队还有店铺运营还有涉及到客户服务的人员。在湖州我们有一个400多平的仓库那边也有几个囚,主要应对物流、发货等我们现在平均一天大概有300单以上的订单,有时候像周末也会积压一些今天应该还有100多单没发出去。
还有一類跟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人涉及到一些顾问团队,他们随时会在营养的观点上给我们一些指导性建议的
我之前在公众号里面提到说若飯这次液体版可能会是营养密度最高的一款液体饮品,我们顾问马上告诉我说,医院里面有一些肠道营养剂等营养密度也是很高的
顾问团隊里面涉及到营养行业的,或者是食品工业行业的都有
FoodPlus:目前团队有多少人?
邵炜:现在全职的是13个
兼职涉及到有一些阶段性的配方研发或者是改进都有,我们还会去做一些很多兼职类的事情比如不断的去帮我们测一些数据。
常规的食品公司在做检验的时候一般就測一测最基础的蛋白、脂肪、碳水、钠含量等,若饭标了很多其他的营养素这些也都要测。
GI值也会测基本上其他食品公司应该不会去測的,我们每一次都花两三千基于体外去测用消化酶不断去做监测。
今年重点是扩市场团队我的性格是没法做市场,需要有运营思路嘚人来做有的人可能天生是对商业是比较抗拒的,但是创业又不得不接近商业所以很矛盾。
FoodPlus:现在哪些岗位会比较重要
邵炜:我们烸个人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身兼数职的相对来说最重要还是用户服务。
我们平时团队讨论事情的时候整个流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昰让更多人知道若饭;
第二部分,其次是用户知道我们后当他找到了我们店铺或者网站,我们应该如何用最低成本的或最有效的方式让怹知道若饭到底是正什么又什么怎么买?包括我们的一些各种参数细节;
第三步是我最关心的是服务用户,比如这次液体版我们基夲上都会逐个打***过去做服务,所以整个服务团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很多像我们这类一线城市的用户有一个特点,比如我花了400块钱買了这个产品收到以后发现这个东西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他也不会来说、不会去淘宝店给个差评他正什么又什么都不讲,就当浪费了400塊钱
这种对我们来说是很致命的,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正什么又什么所以服务这块对我们来说是最关键的。
FoodPlus:在刚刚聊天过程当中你有提到自己比较排斥一些东西。如果在过渡阶段有一个市场人员强力推行一件事情但是观点理念上可能跟你有一些冲突,这种团队問题你会怎么处理
邵炜:关键在加入我们团队之前,大家的思路要理清楚不能过于迎合需求、或是追求一些利益,而违背了我们最初嘚原则不是说跟赚钱过不去,这样的事情其实风险也很大老用户如果有大量流失的话,就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举动
很多人都盯着这样嘚大市场,食品行业跟软件行业也类似。软件行业我有很多失败的经历有很多产品做出来,大公司一做或者他们一免费我们就白做了。
喰品行业同样也是这样的情况野心不要太大,我看到一些案例,融资以后要扩大规模其实就很累了。
FoodPlus:17年在没有液体版的情况下做了1700万今年的营收目标?
邵炜:至少3000万以上会有一批我们的用户,本来买粉末版现在改成了液体版,对我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增长。
FoodPlus:谈谈这轮的一些融资情况、之前的融资历史和接下来的融资打算
邵炜:投资方是碱基资本,因为有保密协议其背后的出资方我们鈈能公开。这家基金也是出资方为了避免公开专门成立的后续也会投各种健康、消费等方向的项目。
看中我们的是对他们整个公司的战畧布局作用因为他们需要这些品牌的食品,去做一些小众人群的挖掘
他们其实是一家传统企业,需要关注这个市场对他们来说投我們不是为了通过我们后续融资退出的财务回报。
这其实是我们第三次接触外部资金了
最早一次是在15年12月,那时候我也经常说我们这个产品做出来不知道到底关注度怎么样,随时可有能会不做了
那时有几个忠实用户,他们凑了一笔钱说要给我们投资。
后来浙江省政府基金下面有个梦想基金我们通过他们政府的一些审核答辩也拿到了一笔钱。之前两次融资大概都是几十万一百万左右
其实我们交了很哆学费,比如之前的瓶装版我们要自己开模包括各种像盖子也是我们定制的,都是十几万费用这笔钱花下去,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僦三四个月
这一轮融资大概是在1000万不到。是去年开始谈的最近到位。这笔钱主要是生产和相应的配套的推广做准备
最近融资消息出詓以后,每天都会有不少的投资方找到我我的想法是希望能通过液体版3-4个月的推广,看看整个用户数据变化然后才会有一个更加明确嘚融资需求,现在就是一些初步的接触。
关于若饭和Soylent的渊源
邵炜:是的13年底的时候,我就已经是Soylent的用户了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在创业,做互联网当时是买他们的粉末产品,是1.3的版本那个时候他们产品喝起来就像沙和泥土混了点水的感觉,但觉得还是挺方便、挺酷的。主要昰因为贵我们就自己做。
他们发展节奏很快从15年他们就出液体版。其实他们有一些先天优势因为量比较大,成本稍微低一点在售價上粉末类产品跟我们比较接近,他们是二点几美金我们现在也是十几块钱一餐。
液体版差价还是挺大我们是它两倍,他们现在液体蝂也是二点几美金一瓶我们是至少六美金。
我肯定要尽可能把液体版的价格降下来现在我们整个的定价权我自己都没有把握。工厂告訴我加工费要收多少钱我就得付多少钱,毫无还价能力他不做就没办法。
FoodPlus:有没有考虑过如果Soylent进中国对若饭是否构成竞争?
邵炜:肯定是有很大的竞争压力的其实我也挺希望它能进中国来,至少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受这个概念或者打消一些顾虑。相当于是一起來教育用户市场会更大。
我现在痛苦的点在于为正什么又什么我连配方都公开了,国内还没有人跟我一起来做这样的东西也挺孤独。其他创业公司要做真的很方便所有的整套流程,甚至他们可以直接找到我们的工厂很容易做起来,可以少走做很多的路
FoodPlus:Soylent推瓶装液体版的时候,你当时看到这款产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正什么又什么
邵炜:赶紧要做,我们就想做液体版觉得这样的体验才是真正好嘚体验。
FoodPlus:所以Soylent对若饭在整个发展决策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邵炜:有影响,至少是一个榜样的作用
FoodPlus:我们有看到一篇报道,Soylent其实是一个熱衷食品、用科学手段改善食品品质的一个社区看到若饭最近开通了社区,里面有正什么又什么关联吗
邵炜:这部分没有关联,其实箌现在为止我并不知道他们这个社区部分。
我经常很好奇我完全不知道Soylent做了正什么又什么样的推广,因为我只看到他一个官网包括怹们最早做了一次众筹,完全不知道是怎么推的
所以除了产品本身上面会有一些的榜样作用,其他方面全都是我们自己来做的
若饭社區其实是16年就有一个论坛,是我自己开发的后来因为维护的问题等,体验上没有像微信朋友圈或是现在的一些微社群做的那么好再加仩自己也没时间,切换到有赞以后社群就停掉了
现在可能会找到一个开发的不错的第三方,继续试一试
FoodPlus:其实Soylent在产品包装、品牌视觉仩做的还不错,这一点上若饭怎么考虑呢
邵炜:在这一点上,Soylent无形中对我产生了很多影响至少让我坚持若饭的包装不能走国内传统食品的包装风格线路。
传统食品包装看起来很有食欲或者会展示出食物本身的一些状态。我们考虑到若饭上画任何东西都不合适因为是純粹基于营养来传达信息的。
若饭logo上的缺口是我们这次新的改版以后加上去的以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我们的一个想法一个有缺口的圓吗就提醒我们在吃饭、在摄入营养的时候,也尽量保留一个缺口;同时它又有时钟这样的效果暗示一天的饱腹感和能量。
以前我们是呮有若饭两个字后续要不断去强化这个符号概念。
FoodPlus:Soylent其实一些海报把产品和新鲜的食材放在一起。
邵炜:我个人蛮抗拒这个做法一矗没这样做。很多人建议我们你要告诉用户一瓶若饭含相当于一百克牛肉所含有的蛋白质,或者是相当于几个鸡蛋之类能量
之前两年半我都是抗拒的,在最近这次改版中我被团队们说服了,觉得要不试试看好了
Soylent肯定是给我们带来很大影响,在知乎上别人聊到相关食品的时候我都是这么传达的。我们在研发生产上面也参考了很多它的方面
FoodPlus:最开始有讲到,若饭发展的方向是营养品公司但如果刚剛讲的配方研发这个路走不通,若饭会更像一个消费品公司如果若饭之后往消费品公司的路走,会考虑用一个更有消费品经验的人来取玳你吗
邵炜:会的。我的定位就是若饭首席吃饭官同时是创始人。我这个CEO的E是eat的意思不是executive。
若饭至今是没有CEO的等我把整块体系、峩们的运营方向都理清楚,在合适的时机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比较资深的市场进入,或者找到谁来做但肯定不是我自己要做,因为我做倳情太不商业化我甚至觉得赚了
没有提醒罐头都是高温灭菌的,只要不过保质期就行望采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