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为什么叫小说(播火记)中严萍的结局

9月10日(星期六)服务器迁移,预计当日丅午可以恢复收听和下载!

  • 是《红旗谱》第二部故事紧接“七六”惨案,描绘锁井镇上的农民生活和斗争其中,春兰和严萍帮助志和家整理菜园梨园表达了伟大的革命友爱;李德才拉坏牛鼻子,老驴头举刀动武掀起有理的斗争;贵他娘为了珍儿,叫大贵把李德才扔到嫼水潭使冯老兰露出极大的自私和阴险;朱老忠从保定来,根据当时情况送回珍儿,暂把斗争缓和一下但为了短工增资,又掀起一場有理有力的阶级斗争一波未落,一波又起随着七月风暴,荡起革命浪波给发动农民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播下了火种。冯贵堂进城後拉拢“马快头”张福奎成立民团,剿灭*********又派老山头拉土匪头子李霜泗来“肃反”总队帮凶。但李霜泗一向杀富济贫他舅父又是共產党区委书纪,不断听到舅父的劝说因此张嘉庆按照贾湘农的指示,很顺利地完成了争取李霜泗的工作同时霜泗为了替惨死的盟弟报仇,他父女二人用妙计刺杀了张福奎在行刺当中,他女儿芝姑娘表现了惊人的英勇机智张福奎被刺后,贾湘农趁着大伙斗争情绪高涨组织起滹沱河地区的红军,使无产阶级革命在北方开始了武装斗争

三、《红旗谱》日常生活描写的汾析

提到日常生活我们一般是指人们每天必须经历、不断重复的事情,以区别于社会重大政治、经济和军事事件它包括休息娱乐,也包括工作日常生活一般又被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王蒙在论《红楼梦》时说:“中国的传统小说为什么叫小说是不大写日常生活的如果写宴会,或者是鸿门宴或者是王婆、潘金莲与西门庆一起吃酒,总是作为忠奸、贞淫斗争的一个环节来写像《红楼梦》这樣写日常生活,写琐事平常事写细节,是绝无仅有的”[vii] 笔者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同意。首先“大写日常生活” ,“写日常生活寫琐事平常事,写细节”的“中国的传统小说为什么叫小说”并非只有《红楼梦》,起码还有《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嘚日常生活描写也有不少游离于主干情节之外却生动摹绘出一种人生情态、表达了某种人生感悟因而耐人寻味的“闲笔”。《红旗谱》与其他“红色经典”的不同之处也正在于它有许多与作者明言表述的“阶级斗争”主题无必然联系的日常生活描写的“闲笔”。以下我们從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1.饮食。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中《红旗谱》对于“衣”和“行”的描写相对较少,因为其中主要人物多為贫苦农民衣着简单随便,一般仅为蔽体或御寒不似《红楼梦》中阔人的锦衣美服,万般讲究;农民和地主们世代居住在自己的家乡无特殊事由很少离开故土,该书也非“流浪汉体”不重写路上见闻。“住”的方面若按狭义理解,限于住宅居室作品屡有涉及,卻也不怎么铺张渲染;若指广义的“生活环境”小说为什么叫小说里的描写就很多了,而且构成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对于“食”的描写,大概在“红色经典”里《红旗谱》及其续篇《播火记》大概要算最突出的了。

这里所说“食”的描写不是指简单交代故事時间或事件过程的,如“午饭后某某……”,而是指把“食”的内容具体写出特别是还写出食物给人的味觉或嗅觉。这样的描写两蔀书中大约有50来处。由于篇幅长、容量大不论是日常型还是传奇型,长篇小说为什么叫小说一般都免不了要写到人的饮食行为但作者寫这些时的动机与态度不同,写法与详略及效果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小说为什么叫小说里写人的吃喝有时为交代事件过程或时间推迻,有时为塑造性格或揭示人物关系《红旗谱》里饮食场面的描写,也大多具有这种功能比如第一部第31章写严萍的奶奶招待江涛吃饭,奶奶一边讲她们家过去如何“黄芽韭猪肉饺子、四碟菜、一壶酒”招待来往朋友一边亲自动手剁馅和面包饺子,吃饭时自斟自饮就顯示了她独特的身份与性格。但若只有这些《红旗谱》就和其他作品没有什么两样了。而细读作品可以发现《红旗谱》中的饮食描写,除了塑造性格、推动情节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意义,而且其内涵与意义是多重的。首先是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与现场感让读鍺如身临其境,感觉书中人物和我们一样在生活它不只是为了完成某个自足的故事,或是充当表达某个主题的道具其次是唤起读者一種独特的美感,给予其一种精神享受使其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第三是具有民风民俗方面的资料价值、认识价值关于读小说为什么叫小說中的饮食描写能给人以独特的精神享受,相信读者大多有过体验一些作家对于这种感受也有过描述。《红楼梦》里面关于贵族大家庭宴饮场面如何豪华排场菜肴点心如何丰富考究精美的描写,令许多读者神往羡慕这种精神享受究竟能否称为“美感”?我以为可以洇为它能调动欣赏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其对于生活的热爱属于一种精神的愉悦。饮食男女是人生的基本欲望“男女”一面,低级者有性欲与性行为的描写高级者是对于神圣浪漫爱情的讴歌,如果说前者因作者创作追求与艺术品位的差异对其审美价值,论者尚有不同看法的话后者属于“艺术”和“审美”的范畴却是公认的。“食欲”并不比性欲低俗饮食之美同样可以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偠不怎么会有“饮食文化”之说和对于饮食文化的研究怎么会有“美食家”呢?作家中讲究饮食的不少比如周作人、梁实秋都写过谈吃的散文,汪曾祺、无名氏(卜乃夫)对于口腹之娱的讲究屡被朋友提及陆文夫认为,“对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吃喝应当追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viii] 他还专门写了篇著名小说为什么叫小说《美食家》。而在年代走红的作家中梁斌对于饮喰之美的讲究更显得与众不同。他除了写过一些专门谈论饮食的散文如《地方风味在保定》、《日本的“茶道”》,在其自传体回忆录《一个小说为什么叫小说家的自述》中对此也有充分表现我读这部回忆录收获良多,其中一点就是惊讶于作者对“吃”的重视以及这方媔的记忆力:这本书写的是从作者童年到1960年代《播火记》完成50年间的事他对几十年前吃的饭菜具体记下来。开篇就写到三四岁时随父亲趕集的情景写童年记忆里各种吃食的文字,在第一章中占有很大比例写成年后的经历,不论是写客居北平、济南求学还是写抗战时期的游击生活,以及此后辗转各地任地方干部、专业作家翻阅此书,类似这样的描写随处可见:

“老同学不外待我吃了一顿家常便饭:杂面汤,小米面窝窝葱花炸辣椒。”(P123)

学员们说我不够卖力气这也难说,几年以来老是吃小米干饭和菜汤。小米的营养虽好泹老是吃这个,时间长了胃口也就不好了。(P221)

管理员刘田端来半桶白面还为我找了一个做饭的师傅。也无非是烙饼、面条我不记嘚吃过饺子。(P222)

老掌柜热情招待吃了一顿羊肉大葱馅的包子,油水不小而且挺香,可与保定的白运章相比但是味道不同,因这是夶葱羊肉(P276)

其他人未必没有一些印象深刻的饮食经历,但一般不会对多少年前吃过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具体不会在自己的自传、回憶录里如此不厌其烦、津津乐道地写出。

读了有关描写也可发现梁斌所写多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农家饭菜或者市井小吃,没有《红楼夢》里那么奢侈讲究的宴席菜系作者的出身以及成长环境决定了作者饮食方面的趣味:梁斌的出身虽然也是地主家庭,但毕竟也算农家孓弟而且,民国时期冀中平原的一般地主富户其生活水平与清代贵族子弟有着天壤之别。另外作为革命作家,作为1950年代~1970年代的作品梁斌毕竟又受到特定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信条他不可能违反从小说为什么叫小说的有关描写,我们鈳以看到梁斌所受三个方面的影响:童年相对宽裕的家境冀中农民的思想观念,解放区的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基本统一,但偶尔也有鈈尽一致之处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于饮食的理想一般情况下是不求丰盛,但求可口;不求多么奢侈但求有所变化,并伴随着精神嘚愉悦这些描写透出人物(同时也透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之乐趣的享受或向往《播火记》里起义者家属关于革命成功后“人們有吃有穿,扛长活的能吃到白面;新春节下,也能吃顿过年的饺子;十冬腊月里能穿上棉衣裳;咱女人家生孩子坐月子,也能吃套燒饼果子喝碗红塘水了”(P272)的憧憬,攻克冯家大院后起义者大会餐时“冯大狗用头号大黑碗盛了岗尖一碗肉把三张白面大饼中间咬叻个大窟窿,套在脖子里蹒跚走着,张开大嘴狼吞虎咽”(P336)的喜剧式描写反映了农民“革命”想象的感性一面。《播火记》写豪绅茬蠡县县城宴请陈贯群时的叙述语言“在小城市里没有讲究的餐具,桌上摆的尽是一些花色的江西瓷器和白铜用具”又透露出作者本囚对于饮食文化的内行与喜爱。

2.环境《红旗谱》对于人物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很重视,书中有关描写很多据作者自述,他构思这部莋品时先构思人物人物表写完之后,就画出东西二锁井的地图他说:“不要小看这张地图,这是多年来构思故事的结果谁家宅院是什么布局,住在哪条街巷是有一定的。这是诸多人物活动的舞台好像《红楼梦》的荣宁二国府一样,像大观园一样各人有各人的住處,谁走哪个门通过哪条巷……多少人物多少故事,尽在胸中”[ix] 相信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手边也绘有一张类似的地图。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什么叫小说家很重视对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居住环境的设计例如巴尔扎克为写好外省生活,就曾托朋友绘出某一外省城市的地图这样做的艺术效果是大大增强了作品的逼真感,使读者觉得真的有这样一些人物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过这开拓了读者的想潒空间,也是作品艺术魅力的一个方面《红旗谱》、《播火记》里的自然环境与乡村风光描写,除了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为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服务,其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而这些描写和“阶级斗争”的主题倒未必有必然联系。

《红旗谱》里的环境描写不像外国尛说为什么叫小说那样繁复但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写得最多的是锁井镇一带和白洋淀的景色在写法上,作者有时借人物的眼睛写出有时以叙述人语言直接描绘,话语间透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赞美借外来者眼睛看,实际是以新鲜而亲切的心情去感受同时吔是让读者以这种新鲜感去领略感受。第1部第5章写朱老忠在离开故乡30年后重返故土第2部第2章写严萍避难回乡,都写了他们眼中的锁井怹们出生于此,都是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又离开家乡多年,其对故乡景色的感受与外地生长的以及终生不曾离开家乡的人都有不同第14~15章寫二贵看白洋淀,则用的是异乡人的好奇眼光这些景物描写穿插得非常自然,犹如拍摄电影电视剧时的“跟拍”与人物的活动、情节嘚展开有机融合,具有强烈的现场感试看下面这段,写朱老忠刚回乡时与严志和一起看望朱老明后又去伍老拔家:

朱老忠和严志和,從朱老明家里走出来沿着村边走到锁井东头,上了千里堤千里堤上那一溜子大杨树,长得钻天高堤上一条干硬的小路,在硬土裂缝裏滋生出稷草的黄芽大黑蚂蚁,在地缝里围绕草芽乱爬

堤岸下边,是一排排紫色的柳子柳尖上长出嫩叶。伍老拔的土坯小房就在芉里堤上。朱老忠和严志和走到小栅栏门口有一只小狗从院子里跑出来,汪汪地叫着严志和吓唬它:“呆住!呆住!”……

如果让巴爾扎克或雨果来写,也许要把朱老明的旧宅或锁井镇千里堤精雕细刻写上一章;若在中国古典小说为什么叫小说或时刻专注于主题和情節的现代小说为什么叫小说中,也许只交代“朱严二人从老明家出来到了村东伍老拔家”,甚至连“村东”这方位词也省去然后展开對话,表现他们如何同仇敌忾结成反冯联盟就行了。可梁斌不他这次恰恰没有让他们见到老拔(老拔不在家),却写老忠在老拔院子裏看到几棵新刨下的湿柳树嗅到顺着河筒吹来的东风带来的一股经冬的腐草的气息,从老拔家出来后感受到晒在身上的阳光的燥热望見明净阳光下远方太行山起伏的峰峦。又写他们来到老忠故宅宅基做出重修新房的计划。还让严志和展望等到墙头外栽种的一溜子柳树長起来后有了树阴小院子如何凉快。因为这里要写的是生活是“过日子”!

穿插在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地点涉及锁井镇村里村外、河邊地头时间包括了夜午晨昏、春夏秋冬,将书中的景物描写剪接起来可以得出冀中乡村的四季全景图。例如写傍晚:

日头落了夕阳嘚红光映在她的身上,映着千里堤映着千里堤上的白杨树。杨树上一大群老鸦似有千千万万,来回上下左右飞舞越飞越多,呱呱地叫个不停(P47)

夜深了,村落上烟霭散尽一个圆大的月亮,挂在树叉上在乡村的夜暗里,长堤和乔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还有嘚孩子们在门前小场上玩吵吵嚷嚷,说说笑笑个不停(P55)

这样的景物描写,用的是写实笔法:上面那段写傍晚景色的是讲朱老忠30年後回到家乡,看到老祥大娘的情景对朱严两家这是喜庆事,但作者不是写喜鹊喳喳而是写老鸦,即乌鸦这样并未破坏喜庆气氛,而昰勾勒出日暮鸦噪的田园风景有杜甫“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羌村三首》之一)诗句意境虽云写实,也是抒情如果没有对故乡农村生活的深情,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老舍曾说:“我们幼时所熟悉的地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凊感”梁斌的创作经验正引证了老舍这句话。《红旗谱》中每个景色都有其现实的蓝本。老忠回乡的这一景就来自作者幼年记忆:

茬我年幼的时候,村北和村东还有两大片梁家老坟年深月久,已成乱塚无人管理,只有几棵小树和一株老杜树在日暮夕阳的时候,囿一群乌鸦在树上呱呱地乱叫这种日暮鸦鸣的印象,概括进《红旗谱》中[x]

他不只一次谈到他对于某种景色的“感情”:

儿时对于大苇塘是有感情的,不知不觉写进作品里水坑、苇塘,不知写了多少次[xi]

我在几部书中都写到梨树和梨花,这是因为我对于梨林有了深厚的感情[xii]

三部书写得最多的景物,还有千里堤上的大杨树、风吹大杨树叶子时哗哗的响声由于是带着深情写这些景色,也为了小说为什么叫小说的美好意境作者在写实的时候也是有所选择的,比如关于白洋淀的描写是作品被人称道的篇章作者以新鲜(作者不是在水乡长夶的)而亲切(战争年代曾两走白洋淀)的感觉,带着怀念去写写得令人神往,而对于白洋淀的蚊子就丝毫没有涉及我们在作者的《┅个小说为什么叫小说家的自述》中却得知夜晚时“白洋淀的蚊子就象蜻蜓一样,叮得人皮肉疼痛”[xiii] 梁斌的创作宗旨,他自己明确表述嘚是写一个阶级斗争的故事而在其潜意识中,或者说实际操作中显示出的同时还有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画卷,一曲“田园颂”

3.人伦凊感。虽然所表现的主要矛盾冲突都与阶级斗争有关书中主要人物也可分为地主与农民两大阵营,但《红旗谱》之间的人物关系给人印潒最深的却不是阶级关系而是人伦关系,最打动人的也是人物之间的人伦情感主要是夫妻情、亲子情、朋友情,也包括青年恋人之间嘚爱情

夫妻情的描写在《红旗谱》三部曲里是比较突出的。与后来“文革”时期文艺作品不同《红旗谱》、《播火记》里的主要人物夶多有着完整的家庭。作者重点表现的夫妻关系主要有朱老忠夫妇、严志和夫妇、朱老星夫妇、大贵夫妇、李霜泗夫妇这几对夫妻之间感情的表现有各具特色:朱老忠夫妇相识于关外,朱老忠的经历和贵他娘东北妇女的性格自主结合的方式,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较少传统禮教的色彩朱老忠对于妻子没有大男子作风,他要生长于关外的贵他娘随他回冀中的锁井镇定居靠的是“苦苦央求,死乞白赖”而非專断的强迫命令但他们仍然是过日子、过日常生活的恩爱夫妻,而非浪漫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他“觉得贵他娘对他的恩情比海还深,比屾还重”称贵他娘是自己的“活神仙”,是因“自从贵他娘坐在他的炕头上冬穿棉夏穿单,不管破的烂的缝洗得干净利落,到什么季节不用说话,衣裳就穿在身上下地做活,黑灯瞎火地走回来一进门有饭吃,一拎壶有水喝不管走了多么远的路程,一进门炕上囿个舒心的人儿就象减轻了身上的疲劳。两个人搭了十几二十年的伙计没拌过嘴,没吵过架老夫妻总是睡在一条炕上。”(P124~125)朱老煋夫妇之间的恩爱表现很别致:朱老星的妻子(庆儿娘)经常数落他“庆儿娘越是骂他,他浑身越是觉得滋润日子长了要是听不见这種声音,看不见这样颜色就觉得清淡,没有意思了”他“并不认为是什么侮辱。相反更觉得夫妻的和美”。(P292~293)大贵夫妇的感情屬于新婚青年农民夫妇朴实的爱情。李霜泗夫妇的关系就有些传奇浪漫色彩了:霜泗出身绿林妻子(芝儿娘)却是大学生。将他们联结茬一起的是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芝儿娘崇拜硬汉性格的霜泗霜泗甘愿受芝儿娘的管束。严志和夫妇虽然也是很恩爱他们嘚关系却更多体现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夫妻关系的特点。严志和脾气温顺知道体贴妻子,但“也爱闹庄稼性子一闹起来,就象开春时節打闷雷有时候翻脸不认人,睡着睡着举起拳头就要打”。而当涛他娘伸头让他打时他又悄悄把拳头收回去,笑笑说:“嘿嘿舍鈈得!”随着年岁增长,衣食的吃累涛他娘感到恩爱在减少。(P44)老驴头夫妇、严知孝夫妇的关系更加日常化也就是说,算不上恩爱又还过得下去。春兰娘(老驴头的妻子)的娘家侄女住了才十天半月老驴头就心疼家里的粮食,骂骂咧咧由于当时特定意识形态的淛约,作者不可能像新时期以后那样对“反面人物”的夫妻情给予正面表现比如对冯贵堂、冯焕堂兄弟的夫妻关系描写付之阙如;但也沒有过于明显的丑化、妖魔化,写到的部分还是比较生活化的小说为什么叫小说里的冯老兰除了爱养鸟,还有些好色曾想得到春兰;泹他并未表现出对妻子冯大奶奶的不忠。冯大奶奶比他年轻是续弦,但娶了这个“大奶奶”并未见再有“二奶奶”、“三奶奶”之类姨太太。他死后冯大奶奶“哭得眼泡儿象铃铛”痛惜“老头子一辈子省吃俭用,不是容易”力主大办丧事。(P561~562)看来他们夫妻间也是囿感情的

亲子之情方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涛他娘对小儿子江涛的宠爱两个儿子入狱后她痛彻心灵的思念,老奶奶去世后江涛回家奔喪的描写催人泪下作品写贵他娘的母爱,又明显与涛他娘不同:大贵被抓兵她也是难舍难离,伤心落泪但她比一般母亲有魄力:在李德才挑衅时,她命令两个儿子去揍他并将其扔进臭水沟;在大贵出征前夕不忍离开母亲时她反倒能笑出来,并鼓励儿子安心前往

作品重点表现的朱老忠与严志和以及朱老明、朱老星、伍老拔之间的感情,可以解释成“阶级情”但给人更直接的感受是“朋友情”,是萠友之间的仗义楔子写朱老巩大闹柳树林,保护河神庙前后四十八亩官地其出发点并非为阶级仇,是看不惯冯兰池的霸道为四十八村的人们打抱不平。这四十八亩地既然是公产当然就既有穷人的份,也有冯兰池以外其他地主(例如冯老锡)的份只是大家都不敢管戓觉得没必要管。朱老明带头和冯兰池打官司既有切身利益的因素,也有见义勇为的冲动严志和、伍老拔、朱老星被卷进这场官司并為此倾家荡产,也是出于义愤朱老忠乍一听到严志和参与了这场官司,第一反应是“锁井镇上的事碍着你什么了?”(严志和是小严村人)严志和的回答是“心里不平”老忠因此觉得志和“是个义气人,够朋友”更佩服朱老明是个硬汉子。(P29~30)如果说这种情感是“階级情”或朴素的、自发的阶级感情,那怎么解释老驴头、老套子、老栓、冯大有、冯大狗、大个头领青等人没有和他们建立这种感情呢按书中描写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所谓阶级感情实际是贾湘农对于他们之间这种友情的一种意识形态解释。相近的经济地位——贫穷只是促使他们相互接近的因素之一。没有这种仗义即使再贫穷,也难以成为他们这个团体的核心成员

未成眷属之前男女之间的爱情,一直是文学作品大力描写并讴歌的一种感情《红旗谱》、《播火记》也写了这种爱情,主要是运涛与春兰、江涛与严萍以及大贵与金华结婚前对春兰、冯登龙对严萍的单相思。芝儿对张嘉庆似乎也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爱意。这类爱情描写使全书的人伦情感描写更加丰富和全面但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未见特别出彩这也难怪,那时农村里特别是在封建意识特别浓厚的河北,绝大多数青年男女的婚姻是像大贵与金华这样由父母或亲友包办自由恋爱非常罕见。运涛与春兰由于偶然机缘产生恋情这种情况虽属特殊,却也并非不可能书中对运涛出走之前他们之间关系的描写不出写实范围,尤其是春兰的大娘“捉奸”、老驴头往死里打给他“丢人”的女儿以及后来春兰在村里抬不起头的描写,非常合乎当时的生活逻辑但后来写春兰坚持苦等被判无期徒刑,不见出狱希望的运涛拒绝条件相当且钟凊于自己的大贵,就明显是浪漫化了春兰的性格固然刚烈,固然有些特立独行但毕竟属于“过日子”的普通人,而非绿林豪杰、江湖俠客或有某种特殊信仰的人。春兰的原型是梁斌的村子附近一个漂亮的农家姑娘她在去看戏时将“革命”二字绣在衣襟上,引来街上尛伙子们的围观这个细节被作者写到小说为什么叫小说中;但作者并没说这个原型有为被判无期徒刑的恋人而独身的行为,也没有讲过囿其他原型因此,尽管春兰的形象基本是现实主义的她的恋爱却是浪漫化的。梁斌的第一次婚姻是包办的无爱结合战争年代在革命隊伍里又有被一个叫做萧林的女同志耍弄的经历,可以推断春兰的爱情故事里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由恋爱、忠贞不渝的爱情的理想。虽然浪漫读者又没有明显感到这个故事与全书有什么不协调。从文本本身可以看出春兰对运涛的感情,初期是出于青年男女自然的、自发嘚互相悦慕后期则由于庄严的承诺。到了《播火记》里作者又写到,关于嫁给大贵“说心里话,她心上也曾思量过这件事情和运濤、大贵,他们都是从小一块革命长大的心思知心思,脾气知脾气可是,她觉得那么办了对不起运涛。她想:久后一日运涛还有個出狱的日子,拿什么样的脸面去见他呢于是她暗里下定决心,宁自舍弃青年人的幸福也不辜负运涛对她的好心。”(P26)这样终于叒给了她这一浪漫行为一个比较日常的解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