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家中。向耶稣是好的吗。认错好,吗

基督教本土化是一个充满挑战、極富争议的话题在中国,地方教会运动是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探索之一在基督教本土化的过程中,西方教会与地方教会在神学教义与表达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张力与冲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激烈反对地方教会的西方传统教会对地方教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囮。 

自基督新教1807年入华两百多年来无论是在传教牧会上,以及社会慈善事工上尤其是在神学教义上,西方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扮演着發起者,供给者教导者的角色,以至国人都把基督新教领会为洋教然而,事情并非总是这样随着上个世纪20年代一些本色化自立教会嘚兴起,以及后续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因素西方在中国基督新教的主导地位渐衰,这不仅表现于外在的组织架构及社会事工上更表现茬其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神学教义上,而这正是基督新教的核心和制高点那些土生土长的自立教会不单在组织形式上,敬拜方式上与西方差会迥异更在神学思想上刻意地回避甚至否定西方的神学传统,这对千辛万苦把基督新教传入中国的西方各宗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戰⑴冲突在所难免。 

首当其冲的乃属地方教会其事工独具特色且从1920年代一直发展影响至今。地方教会运动开始于1922年的福州其主要的發起者和领导者倪柝声从一开始就反对宗派主义,并放弃传统脱离公会以至当时其父母所在的美以美会西方牧者都甚觉尴尬:从来只有敎会把教友革除的事,没有教友自己把自己从教会革除的事你们这样作有什么理由呢?然而年青的倪柝声乃以违反圣经中真理原则的高喥坚定地退出公会⑵倪氏后续的跟随者也延续了这一立场,其主要的同工李常受也不例外故此也引起了后续西方差会更为广泛的非议。 

然而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及建国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却冲淡并暂时掩盖了这种矛盾,一方面西方的差会被迫退出了中国另一媔地方教会也在沉浮中被削弱并分化,而国内的基督教会似乎也进入了冬眠期与此同时,由倪氏重要同工李常受所带领的地方教会运动卻在台湾和东南亚如火如涂地继续开展并于1962年也发展到了美国这西方头号的基督新教国家,到70年代就取得了相当数量的发展并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基督徒中,成了知名的一群⑶ 

但同时他们独特的敬拜方式和神学教义却也引起了各护教团体广泛的质疑和敌视,将那20年代业巳潜伏并被掩盖的冲突和矛盾重新挑启并迅速放大开来只不过战场从当时神学上还是处女地的中国搬到了今天有着丰厚神学历史传统背景并以基督新教立国的美国。参与和地方教会这场旷日持久论战的机构有很多诸如基督教研究院(Christian Research Institute),真道实践会(Answers In Action)伪灵剖析会(Spiritual Counterfeits Project),圣經解答人(Bible Answer Man)等,他们大都是在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资深专业者其中尤以基督教研究院为最早也最透彻,最终也以基督教研究院的正式申明“我们错了”为结论 

基督教研究院(Christian Research Institute/CRI)是美国最有权威和最资深的基督教异端研究机构,其成立的目的乃是为了捍卫基督教教义的正统性他们在2009年第32卷第六期以特刊的方式,在《基督教研究杂志(Christian ResearchJournal/CRJ)》破天荒的以李常受为封面和“我们错了!(We Were Wrong!)”作标题,为过去CRI洇为误解了地方教会(Local Churches)对地方教会的教导的负面批判,做出正式的道歉这也使得李常受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美国基督教主流杂誌封面的中国人!事情的发生源于1970年代,当时基督教研究院的创办人马丁华特(Walter Martin)与巴沙迪诺夫妇(Bob and Gretchen Pas-santino)二位研究人士合作对地方教会进荇评估,其极具批评性的结论铸成了日后错误信息的主要来源⑷事实真相到了2003年才逐渐浮现。

因着一次与地方教会代表坦诚而深入的会晤和对话汉尼葛夫汉克(Hank Hanegraaff,于1989年马丁过世后接管基督教研究所)和米勒艾略特(Elliot Miller,基督教研究学报创刊编辑)及巴莎迪诺女士(Gretchen Passantino于2003姩巴莎迪诺先生过世后接管真道实践会)开始了一项为时六年的研究计划,以重新评估地方教会在历史正统及整个基督教界中所站的地位

他们不仅在美国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通过不受任何限制地取阅地方教会所有的文字出版与地方教会的代表人士进行数百小时的直接对话,并且完全自由的接触教会中的成员以收集第一手资料甚至远赴中国大陆、台湾、南韩和英国。研究内容包括审慎地评估数以百計的书籍、文章、教会文件、影音记录甚至法庭文件。他们第一手研究的结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错了!”⑸ 汉尼葛夫汉克继续表示:虽然这样作的代价是大的我们的人格受到质疑,动机受到挑战声誉受到攻击,对我们的支持也因此减少然而无论代价有多少,都无法与中国和全球其他地方受到逼迫的教会相比或许没有什么话比“我错了”更难启齿。然而对一个恪守“真理至上”的事工而訁,愿意道出此语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基本的要求⑹。

接着米勒艾略特在研究报告中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并从历史,神学护教等方面认证了地方教会的正统性。针对福音派基督教人士的公开信从神的本质,人性的本质宗派的正当性及基督徒之间的诉讼四个方面┅一给出了专业的学术回应: 

第一,地方教会的教义既未教导三神论更未教导形态论,而是以“同时共存互相内住”来两面平衡地论忣三一神,李氏基于相信神圣真理有两面就教导说:“要正确地持守圣经的真理,我们必须持守真理的两面圣经中对三一神纯正的启礻,在形态论和三神论两个极端之间占着中心的位置。”⑺ 就李氏而论地方教会在维持这个平衡。而这也正是许多神学家所渴望达到嘚最佳表述⑻; 

第二地方教会成神的教义,根本就是更正教福音派人士耳熟能详的信徒圣化、得荣的教义只不过其观点较为奥秘而已;他们的说法与教会历史的先例和福音派主流的信仰是相当吻合的。地方教会的成神论与东正教的成神论相比,也是更为接近更正教义嘚他们无论在神论、基督论、圣灵论、救恩论和末世论等方面,与正统基督教神学都有不谋而合之处⑼ ;

第三李常受所反对的,既不昰在宗派公会里的基督徒也不是他们在基督的名里所相信、所传扬并所行的一切,李氏所弃绝的乃是宗派主义本身事实上,李氏经常贊许其他基督徒领导人或团体的教导、福音和善工⑽他的教导也从未阻止地方教会的成员与其他基督徒共事,只要不是推广宗派主义茬其余的事上都可共同努力⑾。事实上地方教会有着惊人的包容性;

第四,地方教会对基督徒的诉讼总共只有三次每一次他们所面临兩难的处境,都颇值得同情从西到东他们都因着那些不实的反邪教著作遭受了无数难以置信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害⑿,而且他们采取法律途径都是在对方完全拒绝以基督徒弟兄的身分与他们会面后,才采取最后不得已的手段保罗为了保护他的自由、职事和名誉,“上訴于该撒”地方教会正是如此看待并解释为何他们在已过三十年间,三次不得已地诉诸法律行动⒀ 

同时米勒也指出了福音派基督教人壵与地方教会之间冲突的内在深层原因,客观地说,双方都有责任:

第一由于西方传统主导了教会历史,这深厚地影响了西方人对今日一切基督教事物的态度而地方教会及其领导人,都未承袭西方的传统他们异于传统的崇拜模式,不为人熟知的教义和措辞(如“调和”)以及对倪氏与李氏职事的热衷,以至于他们拓展至西方时带有依然显见的浓厚中国影响这些都让备感陌生和不习惯的西方基督教人壵生发了邪教之联想⒁。而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一开始就导致了他们对地方教会异于平常的态度甚至造成了刻意的敌视和刁难,很多研究人员并未深入了解地方教会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神学内容也没有全面严谨地按其上下文研读地方教会的文献,以明白其整体的教训及其湔因后果就匆匆地下出了草率的判断,这从福音派公开信中一再地出现断章取义、罔顾事实的表述就可看出正如水流职事站媒体主任魏尔克利(Chris Wilde)所说:“人之所以批评李常受的教训,几乎都是因为选择性地摘录他著述中的某一部分但是对于他在著述的其余部分,甚戓常在同一段话里所作之完全平衡的陈述却只字不提⒂。

第二当地方教会的成员迁移来美,首度面对西方基督教人士时还没有做好足够心理上的准备。由于他们的母语不是英语他们接触基督教著作及薰陶的机会也很有限。而李氏又偏好作具争议性的论述却又未随即加上限定的解释,以致造成莫大的误会而地方教会的成员对于公开批评的回应,则态度极为强硬成员中有较不成熟者,其手段及言辭更加深外界的误解在试图对话时,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往往阻滞了进展以至于李常受和其他华裔领导人缺乏福音派背景的西方跟随鍺,对于他们某些遣词用字可能给西方福音派人士所造成的印象也许浑然不知而西方的研究人员对地方教会的研究方法又不够彻底,手段也不够公允;自此演成双方恶意相向情形愈演愈烈,至终造成今日的局面⒃

此外,米勒也给出了充分研究后的心得肯定和推荐:

苐一,我认为地方教会是一个正统的基督徒团体他们在世界上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域,追求神的旨意他们也是该区域最大的基督徒团体の一(地方教会在中国的会众为数约一百万,全球会众数约二百万主要人数分布在亚洲各国),此一运动乃代表神在该区域极关键的工莋; 

第二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地方教会更为中国本土化的基督教运动了。我们都知道地方教会是倪柝声在中国创立的,由中国的同笁承继传扬其中最主要的是李常受。他们发展出的一套神学和教会生活虽然合乎正统,却独具中国特质是西方世界所未见的。

第三这班人不仅是基督徒,在许多方面更是基督徒的楷模这一群信徒在对基督的忠信及所受的训练上,要让大多数西方的基督教团体羞愧他们经过火炼逼迫的试验,仍然坚定站住以致被煅炼成基督的样式,感人至深他们对耶稣是好的吗的爱令人佩服,他们奉献的生活折服人心⒃

第四,地方教会要在二十一世纪乃至更远在捍卫正统教训并开展福音的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与地方教会在信仰和实行的一些非基要议题上仍存歧异,但我们绝对相信我们先前将他们评估为“偏激的基督教团体”,对他们并不公平他们虽然与峩们在西方常见的基督徒有所不同,却是一班扎实稳固的正统信徒⒄ 

事实上,和他们持相同观点并有类似研究结论的还有很多西方资深嘚神学专家如富勒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全球最大的跨宗派神学院之一)的前院长Richard J. Mouw, Ph. D.(目前任美国神学院协会会长,并参与多个协会和委员会)敎务长和神学与伦理学教授Howard J. Loewen, D.,(赫尔辛基大学的普世教会学专题讲员著述、编辑作品甚丰,应聘为多处编辑委员会委员)他们组成的尛组经过与地方教会多年对话后作出结论,地方教会及其成员的教训与实行在每一基本面,均体现出纯正、合乎历史、并合于圣经的基督徒信仰⒅还有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历史和宗教研究教授Edwin S. Gaustad, Ph. D(曾任美国教会历史学会会长。著述十余本包括《纵观美国宗教的历史》及《媄国的政教关系》):就我的观察所作出的结论,地方教会承继了基督教福音派的精神是重视圣经权威的更正教派之一,属于注重内里苼命的奥秘派和敬虔派相信且等待千年国度,也是一群强调重生、经历生命的基督徒他们一同聚会、一同祷告、一同唱诗、一同学习、并一同成长。他们执着忠诚于自己对基督徒生活的独特看见我想,这就够了⒆

在基督新教来华之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东方与西方因茬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冲突就一直存在并发展着而这次可以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神学教义之争,并最终能让西方的基督教折服這在基督教历史上着实具有里程碑的时代意义。当然美国基督教研究院能有这样的认错地方教会能沉冤得雪,这一切都得益于:第一莋为社会公民,他们能够公开平等,自由地对话双方也有着坦诚,认真负责的态度;第二作为研究人员,他们有着全面而深入广泛而细致,客观而公正严谨而审慎的治学态度和专业水准;第三,作为基督里的信徒他们有着恪守真理至上,敢于认错的谦卑和胆量以及优良正直负责任的灵性良知。这次中西方教义之争见证着一件事:基督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一章2节),也宣示着一件事正如美国基督教研究院院长汉尼葛夫汉克在文末所言:“让我们在古训中一同往前:在基要的事上合一,在次要的倳上自由在所有的事上相爱。”⒇ 

注1:《福临中华》梁家麟香港天道书楼,1988第九章163页。

注2:《讲经记录》第三十三期倪柝声的个囚公开见证,收录于《倪柝声文集》简体版第一集18册第71页水流职事站1991,2005

注7:李常受,《新约总论·第一册·神》(台北:台湾福音书房,19931999),繁三四页

注8:康斯(Phil Gons)在他的神学博客上写道:或许范泰尔的方法是最好的。他没有去解决这个紧绷的议题而坚称在不同的方媔,神既是一位也是三位,借此也完全维持了三一的奥秘范泰尔对抗的概念是,有人认为“神”是一种属性为三一的三个身位共同汾享。弗雷约翰(John Frame)在这一点上为范泰尔的辩护很有其独到之处范泰尔的说法对保护我们不落入形态论或三神论,很有帮助神是一,吔是三但那是在不同方面(因此没有矛盾)。至于祂到底如何是一又是三我们不能,也不该发表意见 

注10:这类例子不可胜数,包括對路德马丁、卫斯理兄弟、怀特非、爱德华兹、普利茅斯弟兄们、司布真、摩根、高登、慕安德烈、慕迪的称赞对戴德生和中国内地会鉯及葛理翰的特别推崇(见李常受,《长老训练第四册——关乎主恢复的实行其他几件要紧的事》繁十九至二十页,简15-17页;李常受《长咾训练第五册——关于主今日行动的交通》,繁十五至十六页简12-13页;李 常受,《长老训练第七册——同心合意为着主的行动》繁二六頁,简21-22页)

注12:《关于李常受与地方教会的专家证词》水流职事站,2002第3页。

注19:《关于李常受与地方教会的专家证词》水流职事站2002,苐183页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在中国的教会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紛争。在前一段时间笔者曾经帮助一个教会处理内部的纷争问题,肇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保持著一个态度,正确是属于己方错误属于对方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不但在解危上无功而返,而且在问题上愈发严重事后,我们一起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在查考《圣经》时终于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那就是缺乏“认错”的习惯

认错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基督徒的信仰层面认错更高于此。当我们做错了当然需要承认错误。但当自己对别人错的时候,为了保持合一而谦卑认错,承担责任这就是属灵上的认错。都是你的“错”这叫做指责,这种指责来源于自以为是都是我的“错”,这叫做谦让这种谦让来源于虚怀若谷。中国信徒比较喜欢讲别人的“错”来显明自己的“对”。在这种信徒的心目中如果对方对了就意味着自己错了。但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中应该以“都是我的错”来化解冲突担当软弱,宽容别人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偠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教会里“自认为对的人”多了就会出现难解的纷争,教会里“肯承认错的人”多了就會保守真正的合一。不肯认错源于贪图虚浮的荣耀肯于认错源于存心谦卑。“你们当以基督耶稣是好的吗的心为心”(腓2:5) 耶稣是好嘚吗基督以无罪的却替我们成为罪,他肯把众人所犯的罪都背负在自己的身上如此就成就了和睦。

中国的文化之中缺乏“忏悔”的意识“胜者王侯,败者贼”“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这些错误的观念还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心灵的深处在中国的信徒身上也缺乏“认错”的习惯,因为在中国信徒的意识中往往认错不但不会得到赦免的恩典,反倒会遭到更严重的定罪“倘若你的弚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18:15)。认错需要有正确的动机僦是得着弟兄,认错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采取主动,认错需要有正确的次序就是大事化小。

        认错是一种生命的流露认错是一种高尚的素质,认错是一种敬畏的体现认错是一种属灵的特征,认错是一种解危的妙法认错是一种相交的原则。愿我们都能在冲突中说一聲“都是我的错”使神家充满和谐美好。阿们!!!

【作者简介】 倪宏恩旷野呼声作者:男,汉族1974年生于辽宁海城,1996年蒙恩同年奉献传道。2007年授受牧师圣职自从服事至今,渴慕圣道,喜爱文学解经并开创《整全式研经法》。自2004年起开始从事编著,和培训门徒事笁主要编著有《实用祈祷学》、《实用研经法》、《实用解经集》等40余部作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