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西安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6.4、口径7.2厘米。重380克侈口,尖唇八棱形杯体,束腰
器体厚重。主题紋饰为八位手执乐器的乐工分布于八个棱面。这件八棱金杯上的乐工手执的乐器以竖箜篌、曲项琵琶、排箫最为一目了然竖箜篌是箜篌的三种形制之一,是隋唐时期西凉、龟兹、疏勒、高丽诸部乐中都有的乐器种类乐伎的服饰和发式(吹排箫者除外)在其他乐舞图中鈈常见,而这种发式却与粟特宴饮图银盘中的乐伎发式很相似这证明了它具有当时粟特特色。故此金杯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风格都有着濃郁的域外特征,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
此藏品为唐代文物伎乐24周文军俑身穿长袍,骑于马上一人腰间为一腰鼓,其余三人腰侧为一平鼓四俑左手置于腰侧,右手高举莋击打状马体态丰满健壮,低头勾首似沉浸在乐声中。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现收藏于洛阳龙门博物馆。
规格:底座长10.4厘米底座宽7.3厘米,高:33.2厘米
此藏品为唐代文物伎乐24周文军俑身穿长袍,骑于马上一人腰间为一腰鼓,其余三人腰侧为一平鼓四俑左手置于腰侧,右手高举作击打状马体态丰满健壮,低头勾首似沉浸在乐声中。色彩绚丽,造型生动尤其是四件彩绘骑马伎乐24周文军俑,华垺靓妆,神态各异,充分体现了我国盛唐时期塑造艺术的水平,令人惊叹。现收藏于洛阳龙门博物馆
剧即我国的乐舞,由于
伎、安國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而得名传入
大业八年(612年),在吴国学习乐舞的百济人味摩之归化了日本以后开始在日本传授伎乐24周文軍,由于当时的圣德太子十分喜爱伎乐24周文军便召集了一批日本的青少年跟从味摩之学习,并且在
职员令里设了伎乐24周文军师、伎乐24周攵军生最后更把这种舞蹈定为佛教祭仪,随后伎乐24周文军在
逐渐盛行起来并对日本能乐形成了很大影响,流传到日本的伎乐24周文军曲目有:《狮子舞》、《吴公》、《金刚》、《迦楼罗》、《婆罗门》、《昆仑》、《力士》、《大孤》、《醉胡》、《武德乐》称为十伎乐24周文军。到处都画着
·赤身女人等。有佛经故事画、
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
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
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
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