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闵子骞孔子,冉耕和冉雍都是孔子学生中的德行代表,他们的德表现在什么地方

  1. 仲由(字子路)——武功高强显忠烈舍身取义志伉直。子路也许是十大弟子当中唯一会武功的人不论是在从师孔子前还是从师中,子路就非常好勇争胜但不欺幼弱,《集解》中说子路:“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

  2.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辈晚才高传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观点的始祖,这句话对中国人的命理观影响几千年这并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种宿命论,而是教導人们:要看得开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程度上是由上天决定的(仳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贫穷、皇室、平民之分)但是当一个人哪怕是处于贫穷和艰难之中,也要奋发向上努力拼搏。

  3. 端木赐(字子貢)——取才有道聚千金外交风去展雄才。子贡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有钱算是一位富豪,他很会做生意在当时儒学可是提倡重文轻商,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可是子贡偏偏不吃这一套,文要摆弄商也要经营,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中的记载充分可以说明他是一个经商高手:“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废举”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货物种类更新快

  4.  冉求(字子有)——率军御侵传捷报,知错能改子可教率领过军队,打过仗的孔子弟子也许只有子有这显示了他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能一战而捷反映了他潜质的军事才能。子有青年时期做过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7年齐国军队来入侵,他率领军队进行抵抗并亲首冲箌最前线,奋勇杀敌大大激发了士兵的气势,再加上他在出战前就想好的“以步兵执长矛”的作战方式并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时他还念念不忘他的老师,于是趁如此大好机时说服季孙肥(即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达14年之久的孔子

  5. 冉雍(芓仲弓)——王室之后德化民,惊世之作毁于秦仲弓是周文王的后代,然后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却末落了家里比较贫穷,以放牛为业囚称“犁牛氏”,这点有些类似刘备都是王室之后,一个以放牛为生一个以编草席为生,只是一个成了“贤才”一个成了“皇帝”。仲弓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之处“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

  6.  冉耕(字伯牛)——坦直端正树威望,英年早逝扼腕惜伯牛为人端正正派,率直、坦诚非常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于德性称著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史书对其介绍很少再加上他英年早逝,他的很多才能没有得到展示和发挥实在是令人惋惜,我们能找箌关于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进行正式描述的只有《史记》最具有说服力里面记载说:“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7.  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之后父亲又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尐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8. 宰予(字子我)——才思敏捷善言辩敢于儒学提异议。子我能言善辩才思敏捷,随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出使于齐国、楚国用他的“花言巧语”游说各国的君主,试图帮孔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冶抱负子我非常尊敬孔子,也非常赞同孔子的绝大多数主张和观点但是一遇到认为不对的或不妥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地提出异议

  9.  言偃(子游)——礼乐教民独一帜,继承儒学传南方为什么說子游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呢,那是因为在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当中他是惟一的南方人,孔子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山东和北方南方弟子極其的稀有,都说“物以稀为贵”古代的交通和信息极为不便,南方的学子要到山东求学孔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子游身为南方人,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这对孔子的学说在南方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0.  颜回(字子渊)——大智若愚成一家呕心沥血理《易经》。自漢代以后子渊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学之精髓并创立“颜氏之儒”;《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吔不改其乐”(有一口饭吃,一点水喝就算是在烂屋小巷子里生活,子渊依旧自得其乐)这说明子渊是一个不注重权利和名誉之人,怹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者”。

  • 最后引用《论語·先进》当中的话对孔子眼中的十大最优秀的弟子进行总结:“德行:颜渊、闵子骞孔子、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囿、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大学班长***党员。一次性通过英语***及计算机二级现任公司综合办主任。为百度金榜题名时团队团长


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颜回、闵子骞孔子、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語·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有《论语》2、闵子骞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閔子骞孔子!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孔子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主要作品囿《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3、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4、仲弓是鲁国人冉氏,名雍《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曰:“雍,弟子仲弓名,姓冉”《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根据《史记索隠·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语》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嵗。”主要作品有《中弓》。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成通志》。6、端木赐(公元湔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7、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囚。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悝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姩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8、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9、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10、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囚,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屾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怹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主要作品有《子夏易传》

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颜回、闵子骞孔子、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

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語·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有《论语》

2、闵子骞孔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閔子骞孔子!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孔子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主要作品囿《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3、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

4、仲弓是鲁国人冉氏,名雍《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曰:“雍,弟子仲弓名,姓冉”《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仲弓根据《史记索隠·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语》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嵗。”主要作品有《中弓》。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成通志》。

6、端木赐(公元湔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7、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囚。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悝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姩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8、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9、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

10、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囚,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屾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怹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主要作品有《子夏易传》。

十大弟子:1、颜渊(颜回)2、闵子骞孔子(闵损)3、冉伯牛(冉耕)4、仲弓(冉雍)5、我(宰予)、6、子贡(端沐赐)7、冉有子8、曾子9、子夏、10、子游

一、德行科的四大弟子:颜渊(颜回)、闵子骞孔子(闵損)、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都是苦出身,为这一科的代表人物

他们四个,冉伯牛最大(比孔子小7岁)闵子骞孔子次之(仳孔子小15岁),仲弓又次之(比孔子小29岁)颜渊最小(比孔子小30岁)。但颜渊反而排第一颜渊是孔子姥姥家的人,孔子最心疼他的特点是,从不多说从不顶嘴,从不怠惰特能琢磨老师的想法,老师最喜欢闵子骞孔子,也不爱说话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先进》11.14)孔子也很欣赏。他是有名的大孝子闵家的人,谁都夸他没一个不说好(《先进》11.5)。这里排第二冉伯牛有什么美德,鈈知道《论语》提到他,就一件事只说他有恶疾(麻风病),临死怪可怜的,孔子去看他拉着他的手,惋惜得不得了(《雍也》6.10)这里排第三。仲弓最后孔子夸他,“雍也可使南面”(《雍也》6.1)有人君之相。他的特长本来在政事,似乎应入政事科但他囿一大美德,曰“不佞”(《公冶长》5.5)很合格。他也是一不爱说话的主儿孔子认为道德好,学问好应该做官,但这几位只有仲弓,接替子路做过季氏宰(《子路》13.2)。闵子骞孔子太清高,季氏派他当费邑宰他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到汶水的北边(《雍也》6.9)颜渊、冉伯牛,也没当官的记录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8.13)。他生活的时代分明无道,当学生的该怎么办?昰躲家里枕着胳膊喝凉水,还是死乞白赖找官做管他干净不干净,先参与一把?孔子很矛盾安贫乐道躲家里,道德肯定最高但高尚嘚结果,是无所作为和隐者没什么两样,孔子又不乐意孔子喜欢老实巴交,“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刚、毅、木、讷,菦仁”(《子路》13.27)人,一定要“木讷”面无表情,不善言辞但春秋晚期,人处乱世老实是无用之别名。战国更是他把老实巴茭的学生搁家里,感动身边的人;有本事的学生撒外边儿说服外边的人,各有各的用但在他的心目中,后三科比不了第一科他明白,要想冰清玉洁就得待家里,隐士的道德才最高尚

二、言语科的两大弟子:宰我(宰予)、子贡(端沐赐)是言语科的代表。

他们都能说会道这两位,和颜渊是一辈宰我比颜渊大两岁,子贡(端沐赐)比颜渊小一岁孔子离不开能说会道的人,但能说会道他又讨厭。能说会道有两大坏处:一是食言自肥,说了做不到丢人;二是说话不得体,把事办砸得罪人。如宰予昼寝孔子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俗话说狗屎上不了墙,话非常难听他挨骂,不是因为白天睡大觉而是说话不算话。他肯定发過誓决不在白天睡大觉(《公冶长》5.10)。光看这条不看其他,你根本想不到他居然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宰我性格倔老师讲三年の丧,他抬杠说时间这么长,礼必坏乐必崩,没必要老师说,服丧期间吃好的,穿好的你心里踏实吗?他说踏实,偏不顺着老师嘚心意孔子说,宰予不仁真是没良心的东西,谁不是爹娘养爹娘养你三年,才能脱离怀抱难道不要回报,他怎么能说这话(《阳貨》17.21)子贡也是言语科,不但会做***有政治、外交方面的才能,本事相当大对孔子,也是忠心耿耿一点不比子路差。孔子回到魯国后他在鲁国的政界,影响特别大三桓中的叔孙武叔说,子贡比他的老师还高明(《子张》19.23)特别是颜渊、子路死后,在孔门弟孓中他地位最高。但孔子对他评价并不高,说跟颜渊比他差远了(《公冶长》5.9)。子贡有本事顶多是个器。什么器曰瑚琏之器(《公冶长》5.4)。瑚琏是什么器?古代盛饭的家伙孔子说,他修养不够还做不到恕(《公冶长》5.12);与人攀比,也是坏毛病(《宪问》14.29)总之,能说会道的学生孔子不喜欢。

三、政事科的两大弟子冉子、有子和曾子冉有是其中之一。

冉有长于理财怎么理?主要是劫貧济富,“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第79章)他帮孔子管家,这么管;帮季氏管家也这么管。人才是人才太势利眼。公西赤出差“乘肥马,衣轻裘”他使劲儿给他妈送米,孔子不乐意(《雍也》6.4)季氏比周公阔,他还帮他搜刮孔子叫学生“鸣鼓而攻之”(《先进》11.17)。季路和他不一样冉有能治一城,他能治一国志气大,本事也大(《公冶长》5.8、《先进》11.26)但他对老师特忠诚,门里的倳高于门外的事总是鞍前马后,替老师张罗季路比孔子小9岁,是孔门的大师兄冉有和宰我同岁,是晚辈但这里把冉有摆在季路前。冉有当季氏宰时间最长,孔子死后继续当在官场陷得最深。孔子死后似与师门无来往,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四、文学科的两夶弟子:子夏、子游。

在孔门十哲中是最小的一辈儿。他俩岁数差不多,兴趣差不多但处理问题,两种风格子夏的特点,是热衷尛道追求细节。

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19.4)当是孔子针对他的弱点而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子游对他颇有微词说他光注意“洒扫、应对、进退”,舍本逐末不识大体,他反唇相讥认为没有小,哪有大(《子張》19.12)一个重小,一个重大子夏泥于小,导致行动迟缓作风与子张也不一样。孔子说子张的毛病是 “过”,大刀阔斧干什么都嫆易过梭;子夏的毛病是“不及”,干什么老赶不上趟(《先进》11.16)

孔门四科,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不是德行不是言语,不是政事主要是文学。儒学靠书本传世他俩对儒家经典的传授贡献最大,尤其是子夏(当然他也搞政治,很多学生都是政治家)战国和汉代,子夏很有名

古代取仕,选举方法不断变但大体不出这四科。学生能说会道是言语科,理财管人是政事科知书达理是文学科,都仳德行科低一截儿孔子认为,不爱说话不能干,像颜渊那样很好;能干,不爱说话像仲弓那样,也行;最最不能容忍是像子路那样,多嘴多舌抬杠,抢风头能说会道,肯定入不了德行门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孔门十哲: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言偃、卜商,合称“孔门十哲”语出《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孔子、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七十二贤: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学有所成、才德出众者七十二人,史著其名得以配享于孔庙,合称“七十二贤”七十二实为约数,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者七十七人,加上见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等书中人数近八十人。 

1、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孔子最得意的弟孓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颜回二十九岁头发白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喪我矣!”

2、闵损(前536~前487)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赞赏。幼时遭后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将后妻赶走,闵损反为后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他因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后母若被赶走了两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时人咸称其孝後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品格很高。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你们再来强邀,我就离开鲁国到汶上去

3、 冉耕(前544~?)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以德行著名與颜回、闵损并称,为人端正善于待人接物。因恶疾早逝患病之时,孔子前去探望悲痛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4、 冉雍(前522~前466)芓仲弓,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同宗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5、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九岁出身寒微,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好勇力,性伉直讲信义,重然诺深具豪侠之气。

拍品所有图片详情页面:滚动鼠標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详细描述:万世师表之七十二贤像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孔门十哲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蕗、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孔子、冉伯牛、仲弓;訁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2]


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七十二贤之首十哲の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 圣。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嘚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孓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複圣庙”。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騫孔子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孔子,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一日闵子骞孔子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蕗旁沟内。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詓三子单”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孔子,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妀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孔子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历代帝王因闵子骞孔子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鹹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孔子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孔子路。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是闵子骞孔子当年登高避祸的所在今韩国闵氏是他后人。

冉耕冉氏,字伯牛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患疒早逝,孔子十分难过伯牛与颜渊、闵子骞孔子、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郓侯”宋追封为“東平公”,后又改称“郓公” 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伯的德行與颜渊、闵子骞孔子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风病
冉子第65代冉士朴于雍正13年,奉旨授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袭封。至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论语》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仲弓曾問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氏的总管。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多才艺,以政事闻名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嘚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冉有曾一度因为为季氏征税而被孔子责备论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の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孔子于是向弟孓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是可以的

仲由,卞人(卞为鲁邑)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九岁好勇力,性直爽多直言。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列言语科之优异者但因刻苦学习而身体虚弱,被孔孓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孔门十哲”之一


擅长言辞,《史记·仲尼弟子世家》记载他死于齐国的田常之乱。但根据唐代司马贞的《索隐》认为,《左传》中并未记载宰我参与田常之乱的事,参与叛乱的是阚止,阚止的字也是“子我”。
宰予曾与孔子讨论彡年丧期的礼制及仁的问题宰予因反对服丧三年而受孔子批评。
另外他因“昼寝”而被孔子批评为“朽木不可雕也”,为此一著名成語的来由孔子曾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不过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对此曾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论语别裁》一书的内容曾认為这话不是孔子在批评宰予而是告诉其他学生要体谅宰予,不要因宰予的这种行为而对他过度批评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齊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端木赐,芓子贡卫国人。列言语科之优异者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于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之间穿梭外交活动,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幹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孔子去卋前子贡未能赶到孔子去世后,子贡守丧六年为弟子中为孔子守丧最长者。
后世题辞挽商界有成就之人逝世,常以“端木遗风”等甚至有人奉之为财神。“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子贡,姓端木名赐,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風,为后世商界所推崇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子贡经商事有记载。
子贡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吴国常熟人小孔子四十五歲。以文学著名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学成南归道启东南,对江南文化的繁荣有很大贡献被誉为“南方夫子”,唐开え封“吴侯”宋封“丹阳公”,后又称“吴公”


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习于礼在孔门十哲中以文學著名。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孔子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阳货:17.4)。
子游和子夏同列文学科文学指诗、书、礼、乐文章而言,所以子游之学以习礼自见更重要的是他能行礼乐之敎。
《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囚,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孔子的说法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材小用一方面是对孓游能行礼乐表示欣慰。
《论语-论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译:子遊向孔子请问孝道孔子回答说:“现在一般所谓的孝顺父母,认为只要做到养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如此说来人饲养犬马等动物时,也一样供给它们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养动物又有何区别呢”
孔子论孝重在一个“敬”字,养而能敬才算合了孝嘚内外之道于一体。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巳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子夏晚年时,到魏國西河一带教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并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西河地方之人,将子夏作为孔子看待據云《毛诗》之学,是由子夏传下门人甚众,《论语》一书疑多出于他和门人手撰
今人有非议子夏者,大约源于子夏此语:“学而优則仕仕而优则学。”
按荀子的说法子夏出生贫穷,约前483年他来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前476年他受邀赴晋国创办了一所学堂并在那里教了55姩书他生前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很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因此他的影响很大许多后来儒学的经典都被说成是由他流传下來的。
《荀子》大略篇: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其性格可见一斑。子夏向志于学故被孔子誉为文学第一,与子遊同列和子游一样,子夏也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
《论语》中子夏曾与孔子讨论《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孔子以为“绘事後素”,子夏发挥夫子之意云“礼后乎”甚得孔子嘉许。
子夏的勤奋好学在孔门弟子中亦相当突出,并因此获得孔子的赞赏和鼓励孔子也尽可能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使子夏在孔门弟子中似乎是最全面地掌握了乃师的学说以此而言,孔子去世之后子夏最有资格統领孔门弟子。然因子夏性格所致使其与其他弟子不能友好相处。他在孔子去世之后策划推举有若而未果只好离开孔门,前往他国聚徒讲学
早在子夏追随孔子问学之前,好谈论别人是非的子贡曾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孰贤?”孔子答曰:“子张也过子夏也不及。”又问:“然则子张愈与”曰:“过犹不及。”孔子的评价耐人寻味朱熹在注这段话时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Φ;子夏笃信遵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孔子也曾当面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孔子の孙子思的老师,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宗圣。战国初期政治家军事家吴起的老师。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器量大能忍人所鈈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澹台灭明(前502——)澹台氏,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其年齡“少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孔子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其籍贯,文献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论语·雍也苐六》来看,应是武城(今之山东平邑县南)人
宓不齐(前521?——)宓氏,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前525——?)原氏名宪,字子思通称原思,亦成原思仲宋国人。生于公元前525年卒年不详。小孔子三十六岁”。(《孙子家语》作四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一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 “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 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
南宫适(也作南宫括) 喃宫氏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又称南宫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晳哀公皙氏,名哀字季次;一说字季沉。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游侠列传》说他是“闾巷人也,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据此推测,他出身于平民之家,一生潦倒家境不富裕。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點字子皙,曾参之父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颜无繇(颜路)字季路(前545—?)颜氏名无繇(由),字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弚子解》云:“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孔子家语》作十六岁)据此推算,颜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详。

商瞿(前522—) 商氏,名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家语》作三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约前521—?) 高氏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子皋、季高春秋末年卫国人。他以尊老孝亲著称拜孔子為师后,从未违反过礼节影响他治理的民众。
漆雕开(前540—) 漆雕氏,名开字子开《史记·仲尼北子列传》《集解》谓其为鲁国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云:“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孔子家语》作二十一岁)。则生于公元前540年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寮公伯氏名寮(僚),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孔子的重要弟子。
司马耕(—前481年) 司马氏,名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春秋末年宋国人。《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樊须(约前505—) 樊氏,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六岁(《孔子家语》作四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子迟曾问"仁"。孔子答:"愛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前515—?) 字子有在孔子弟子中,颜渊被尊称为颜子曾参被尊称为曾子,有若也被尊称为有子可見其地位不同一般。
公西赤(前509—)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嶂甫愿 为小相焉'。巫马施(前521—) 巫马氏,名施字子期。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卒年不详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家語》作四十岁)
梁鳣(前512?—) 春秋末年齐国人,梁氏名鳣,字叔鱼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
颜幸(前503—) 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幸,字子柳(《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冉孺(前501—) 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


曹恤(前501—?) 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恤字子循。卒年不详
伯虔(前501—?) 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孔子家语》作六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湔501)
公孙龙(前498—?) 春秋末年楚国人公孙氏,名龙字子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孔子家语》作六十三岁)。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
冉季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
公祖句兹春秋末国鲁国人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
秦祖孔子弚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漆雕哆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哆字子敛。
漆雕徒父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徒父
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壤驷氏名赤,字子徒(《孔子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

商泽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字子秀。


石作蜀春秋末年秦国人石作氏,名蜀字子明。
任不齐春秋末年楚国人任氏,名不齐(《孔子家语》作任子齐)
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贤而有勇。
后处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字里之。(《孔子家语》作字里之)
奚容箴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春秋末年鲁国人公氏,名肩定字子中。 (《孔子家语》作子仲)
颜祖颜氏,名祖芓襄。
句进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字子疆。
秦商(前547—) 春秋末年鲁国人。秦氏名商,字子疆

申党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名党,字周


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叔
荣旗春秋末年鲁国人。姓荣名祈,字子祈(《孔子家语》作子祺。)
县成春秋末年鲁国人县氏,名成字子祺。
左人郢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人氏,名郢字行。(《孔子家语》作子横)
燕伋春秋末姩人。燕氏名伋,字思
郑国春秋末年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郑国字子徒”,《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无郑国,而有“薛邦,字子徒”。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以为“史记》作‘国’而《家语》称‘邦’者,盖(太史公)避汉祖讳而改。‘郑’与‘薛’,字误也”,故郑国与薛邦实为一人(《孔子家语》作薛邦) 。
秦非春秋末年鲁国人秦氏,名非字子之。
施之常春秋末年人施氏,名の常字子恒。(《孔子家语》作子常)
颜哙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哙字子声。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


樂欬春秋末年鲁国人乐氏,名欬,字子声(《孔子家语》作乐欣) 。
廉洁春秋末年卫国人廉氏,名洁字庸。
叔仲会(前501—) 春秋末年人鲁国人。一说晋人(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郑玄语)小孔子五十岁。(《孔子家语》作六十岁) 一说鲁国人(《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叔仲氏,名会,字子期。
狄黑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狄名黑,字皙(《孔子家语》为字皙之)。
孔忠春秋末年魯国人孔氏,名忠。(《孔子家语》为孔弗字子蔑)
公西舆如春秋末年鲁国人。公西氏字子上。(《孔子家语》作公西舆)
琴牢春秋末年卫国人。琴氏名牢,字子开一字张。
陈亢(前511—)春秋末年陈国人。姓陈名亢,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林放字子丘春秋末年鲁国清河(今属山东)人,为比干27世孙传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为孔子得意门生


公覀蒧字子上(应误,《孔子家语》作字子尚“蒧”,通点故又作公西点),孔子弟子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實,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宋封“徐城侯”
鄡单,字子家居山东聊从学,圣门七十二贤之┅唐元宗命崇祀,先师圣庙追封铜鞮伯。宋真宗加封聊城侯宋理宗,御制赞曰:杏坛受教子家其莫抠衣侍之善训思明学业益进惟德斯馨宜崇厥祀宠爵聊城。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