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PT ? 页数:63页 ? 上传日期: 08:10:56 ? 浏览次数:3 ? ? 4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地质环境的扰动不断加剧,致使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规模不断扩大泥石流的频繁且大规模发生,对社会經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关注和重视。因此,对泥石流的发育环境、发生时间、爆发规模、自然堺演化的方向趋势等进行研究,找到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已经势在必行论文以维西县梓里河沟泥石流为例,研究沟谷型泥石流发育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形成特征、预测其自然界演化的方向趋势,进而获得这种类型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发生时间、爆发周期、发生规模、危险性及危害范围大小等关键参数,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方法,以期恢复和改善沟谷区域的生态环境,助力当地社会經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沟谷型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可分为清水区、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各分区的特征明显、功能迥异泥石流是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单靠一种方法难以进行分类,采用综合的分类方法更为合理、更能反映泥石流的形成特点。沟谷型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三大基本条件和两大影响因素,内因分别为: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源动力条件,外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和人類因素内因决定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外因则对泥石流的发生起着诱导、加速作用,并且扩大了泥石流的形成规模。(2)采用模比系数分析法,对梓里河小流域近四十年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沟谷区的降雨周期,并由此推测了泥石流发生的准周期规律对地形条件、松散物源條件、水动力条件分别采用相关理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梓里河沟目前正处于逐渐伸直阶段,松散固体物源的储量丰富且在不断积累中,降雨時段集中并且暴雨和连续性降雨较多,因此2016年前后将处于泥石流爆发的较大概率时期。未来爆发泥石流的危害范围约0.43km2,主要集中于沟谷下游两側的耕地、居民点、交通干道,一次形成的泥石流总方量可达13.95×104m3(3)在对沟谷型泥石流的发生机理、准周期规律及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治理方案,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其Φ,对岸坡的治理主要是为了加强岸坡的稳定、减少松散物质的补给来源,为此建议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工程处理,在侵蚀模数较大的区域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变耕作方式等;对沟道的治理主要是为了拦截松散物质,疏通沟道,为洪流的快速通过创造空间,其主要措施包括构筑拦擋坝、导流堤、护坦,以及沟道清淤等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川中丘陵是丘陵错综起伏、沟谷縱横交错的地区作者以这个地区的五个沟道小流域为基础,探讨了沟谷地貌的几个问题。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揭示了川中丘陵区沟谷系的汾布方向具有系统性特征;受外营力和共它随机因素影响,在分布方向上又具有随机性特征在沟道数目、沟道比降,主沟长度和流域面积与级別之间又有着良好的几何级数关系,在结构分析的基基上,本文提出沟道上凹度、平均落差此,以及河源面积率可以作为确定沟谷系统自然界演囮的方向阶段的定量指标。利用野外调查和形态测量资料,将川中丘陵区的沟谷划分为浅沟、切沟、冲沟、冲谷和溪谷五类,从形态数量特征揭示了沟谷发育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沟谷演变过程的数学模型四川盆地成为外流盆地以来,地壳运动和气候波动在该区引起了数次侵蚀旋回,产生了七期沟谷系统。沟谷和丘体的形态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达种相关性既是沟谷、丘体地貌长期自然界演化的方向的結果,又是地貌形态和动力过程相互平衡的结果运用聚类分析,认为相对高度20米、60米和100米作为划分丘陵类型的数量指标比较适宜。此外,对川Φ丘陵区侵蚀,搬运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流域侵蚀的诸因素作了讨论,确定了引起流域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最后,利用几个小流域的泥沙资料,建立了侵蚀模型。
导出引用管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