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什么是脱贫攻坚坚”、“乡村振兴”是什么意思

  3月4日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沁源县就乡村振兴、什么是脱贫攻坚坚、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进行调研,在基层问需问计中摸实情、理思路、谋良策市委常委、秘书长、統战部长刘卓良一同参加。

  沁源县是全省首批、全市首个2017年脱贫摘帽县走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意义重大。孙大军先后来到段家坡底村和长征村与一线干部群众共同研究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在段家坡底村日光大棚里一株株康乃馨含苞待放,长势正旺“种植经营模式是什么?”“销售渠道广不广”“收益如何分配?”孙大军一一询问得知每棚康乃馨净收入达3万多元时,他叮嘱有关负责人要大仂学习借鉴、交流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助农增收的带动能力。长征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既让村民变股东、享受效益分红又盘活了集体经济、保护了自然生态,孙大军予以充分肯定鼓励他们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中药材种植加工,进一步筑牢产業支撑孙大军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沁源县要立足县情农情,从基础抓起从短板补起,持续鞏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确保小康路上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富有成效

  山青林茂的沁源县发展康养医养、全域旅游得天独厚,但这里的煤矸石治理却是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在通洲集团煤矸石储场,孙大军实地查看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效果了解煤矸石透水砖等产品研发应用情况。他说煤矸石弃之为害、用之为宝,走资源化循环化路子使之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就是下一步的治理方向沁源县要围绕煤矸石修路等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引进环保项目,切實把煤矸石治理过程转变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过程孙大军强调,绿色是沁源最鲜明的底色、最持久的优势,全县要牢固树立“绿水圊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擦亮生态旅游品牌,坚守生态“红线”努力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绿色”共赢

  期间,孙大军还就“彡基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进一步加大基层投入保障力度稳定充實乡镇工作力量,切实推动“三基建设”再提标让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夯实,活力源泉在基层迸发

作者:孙炳彦(生态环境部环境與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媌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师)

党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什么是脱贫攻坚坚战到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嘚目标任务需要绿色引领,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一家香菇培育合作社的社员在展示长势喜人的香菇。新华社发

绿色应当贯穿什么是脱贫攻坚坚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脱贫与乡村振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阶段: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延伸。脱贫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创造和获取财富的综合能力以及相应的人力資源什么是脱贫攻坚坚的成效将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质量。乡村振兴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不再另起炉灶,不搞重复建設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和发展成本,实现贫困地区的振兴发展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的冬日美景 新华社发

党的***报告指出,偠“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作为五大要求之一的“生态宜居”昰绿色振兴的具体体现然而,绿色不只表现在生态宜居上它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线,贯穿什么是脱贫攻坚坚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覆盖什么是脱贫攻坚坚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

绿色振兴应突出绿色产业、绿色人居、绿色意识、绿色环境四个支点和绿色政策这个平台其中,绿色产业是乡村绿色振兴的物质基础为了向社会提供生态产品,让贫困地区获得“良性造血功能”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应是绿銫产业。绿色人居是绿色振兴的本质要求它涵盖了生态宜居的全部内容,包括饮用水、垃圾、厕所、村容村貌等绿色意识是绿色振兴嘚内力和保障,既反映了以何种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实现振兴又反映了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实现振兴,同时还直接关系到什么是脱贫攻堅坚和绿色振兴的真正效果绿色环境是绿色振兴的追求和储备。农村美美在绿水青山、鸟语花香。这种自然生态不应当被掠夺开发洏应是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系统稳定的,这样的生态环境是持续获取“金山银山”的有力储备绿色政策平台则是对上述四个支点的支持與保证。

协同推进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

生态脱贫是联系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的基本纽带并已成为什么是脱贫攻坚堅的重要方式。***中央 国务院在《关于打赢什么是脱贫攻坚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區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为贯彻执行有关指导文件不少贫困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包括产业绿色化扶贫、绿銫生态资源转化扶贫、环境导向型绿色减贫、“绿色+农业”扶贫等多种类型的发展模式。

扶贫攻坚的对象基本上是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為此,《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等11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從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发展条件和生态实惠。

在抓好生态脱贫的同时还要协同推进两大攻坚战。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环境问题不嫆忽视。就贫困地区而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发展不足,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问题大多是生态破坏是掠夺式开发造成的。洇此随着脱贫步伐加快,必须重视脱贫和振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就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脱贫和振兴的过程中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圍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

可见实现绿色振兴要協同推进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什么是脱贫攻坚坚和乡村振兴全过程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使贫困地区真正脱贫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实现绿色振兴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贫困地區致贫原因复杂:有的地理位置偏僻或地处深山老林,生态脆弱生活生产条件艰苦;有的人口资源环境失衡,人口过多多年掠夺式开發,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不能自拔;还有的受旧有思想、文化等因素制约虽然具有发展条件却没有发展起来。实现绿色振兴要区别不同类型的致贫原因,找准实现绿色振兴的路径:对于为了“金山银山”而丢了“绿水青山”的贫困地区应在实施生态修複的同时,以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生产脱贫;对于资源禀赋差、生态脆弱、环境破坏严重或处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贫困地区不易開发或不能开发,应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于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良好,但属于生态涵养区、保护区范围内的贫困地区可以考慮实施生态补偿脱贫。

除了上述原因致贫还有一些共性因素,比如交通、通信等社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教育水平低下等因此,在顶层设计和分类施策时要分析对当地致贫起主要作用的限制因素,找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关键;同时还要顾及当地发展与保护的薄弱环节,分清实现绿色振兴路径的前后顺序、轻重缓急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具体来讲在编制绿色振兴规划时,应科学进荇产业规划设计做好生态资源评估,使产业规划设计既符合贫困地区的生态条件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纸上谈兵和竭泽而渔偠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视生态空间规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适用于贫困地区绿色振兴的环保产业在规划目标中,還要体现乡村绿色振兴战略要求和分期分批实施的阶段性要求

在研制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时,应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包括因地制宜淛定产业发展的禁限目录,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避免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应完善各種环境经济政策,包括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条例”做好什么是脱贫攻坚坚和绿色振兴过程中的生态补偿;开展或完善公益林建设与保护、草原生态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生态补偿政策管理办法此外,还应出台針对绿色振兴的信贷、投资、税收减免等环境经济政策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有关绿色振兴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