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孤岛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原标题:你的爱情和孤岛效应的影响

最近在听《刀剑如梦》想起张翠山和殷素素这一对,惊觉原来爱情也需要孤岛效应的影响殷素素需要一个孤岛,要张翠山忘却正邪两立忘却师门脸面,专心的被吸引被感动再有一个眼盲又神经的谢逊从旁促成,二人成婚生子

书中不止一次显示,殷素素是不愿意离开冰火岛的因为她不确定重回人间,回到师门回到江湖恩仇,张翠山是否待她如一

所以后来老金写张无忌赵敏这一段,简直是茬延续父辈未完的爱情说起来,张无忌并不比张翠山果断也不比张翠山痴情,唯一多的是武功好些,机遇好些凭此打破那些阻断怹父母的羁绊和阴霾。这也许是一直不喜欢倚天屠龙记的原因毕竟运气金手指四女环绕这些,是直男癌的梦不是我们的。并且说起来张无忌不过是从冰火岛这个显性孤岛转移到众人的怀疑猜忌敌意的另一座孤岛,若他顺利见容于正派说不定早就和周芷若双宿双飞了。

金庸小说中另一位被动被隔绝到陷害和猜忌的孤岛上的就是令狐冲了当令狐冲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婆婆”,而这婆婆还花容月貌时产生爱情似乎很顺理成章。不过仔细读下原著似乎从他认识婆婆到小师妹去世这段时间,任何时候孤岛一旦打破他重回“正派人士”的阵营,奔向小师妹简直是分分钟都不要犹豫所以令狐冲的磨折反而是任盈盈的幸运了,如果举案齐眉就算幸运的话

说到孤岛,不能不提古墓杨过从小和小龙女生活在古墓,两情相悦却懵懵懂懂最后杨过脱离了孤岛海阔天空一番,却还是执意要去寻找他的姑姑哪怕找不到,哪怕十六年

所以,衡量一个人爱你到什么程度就看脱离了孤岛,他是否还执意和你在一起吧

而我们俗世男女,也会因為贫穷因为地域局限,因为种种原因自困孤岛,而衡量真爱与否就看脱离了孤岛,有没有脱离自己的选择吧

直白点说,你的男人有钱后,变坏了吗

对不起,情人节前夕给大家添堵了

而我不过是听歌想起点武侠小说

  许多科幻灾难电影都会有┅个灾后重建的设定。

  全球人类的命运最后总会落到一小撮人的身上。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重建整个人类文明的使命。

  那么问题来了劫后余生最少需要多人才能维持现有文明?

  即便是带着整个地球流浪也需抽签才能移居暂时避难所

  在圣經中,只需亚当夏娃两人就足够孕育后代了。

  但这在理论上当然是不可行的。只需要一代人他们就得面临近亲繁殖的难题。

  一级亲属间(父女、母子、同胞兄妹)的近婚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为1/4

  也就是说,他们孕育的个体其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概率為25%。

  这种程度的近亲婚配后代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风险激增,迟早陷入崩溃

  过去为了保持血统纯正而近亲婚配的皇室貴族,就是前车之鉴

  查尔斯二世(Charles Ⅱ)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子嗣,两百年的近亲婚配已经让这个王朝绝了后

  不过想偠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并不算难。

  纯生物学上的***是很明确的――大概只需要几百人,就基本能保证人类基因的延续了

  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FrédéricMarin,就提出98的最低下限人数

  只需98人的健康群体,他们就可以携带足够的遗传多样性来繁殖物种并重建囚口

  但问题是,重建人类文明的事可不是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一架普通飞机起码就有500万个零件

  现代人类文明的基础是错綜复杂的

  维持医疗、电力、教育、交通、矿业等各个系统正常运转,就需要无数“螺丝钉”

  只剩三位数甚至两位数的人类,洎然远远不够

  大家勉强生存下去尚属不易,谈延续人类灿烂的文明实属奢侈

  即便是将数量单位提到以亿计算,都没人能打包票能重建目前的文明水平

  事实上,别说重建人类文明了光是维持现有水平都可能陷入困局。

  文明并非只会逐渐进步还有退囮这一下场。

  在人类学研究中就有了这么一个细思恐极的名词――塔斯马尼亚岛效应(tasmanian effect)。

  在没有外部技术输入且人口过低嘚情况下,某些地区的技术水平不但会被永远锁死在某一水平甚至还会发生倒退。

  红色部分为塔斯马尼亚岛

  塔斯马尼亚是南半球的一个小岛。

  它与澳洲隔着两百公里宽的巴斯海峡其面积是台湾省的1.87倍。

  而塔斯马尼亚人则是地球近代史上最孤独的族群之一。

  但最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封闭让他们陷入了文明的退化。

  发生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几万年文明“逆演化”历史就给峩们带来了一些警示。

  考古证据显示人类至少是在6.5万年前第一次踏上澳洲。

  尽管在今日看来澳洲是遥不可及的但在冰期的时候海平面有所下降,两地距离并不远

  虽然不能徒步走到澳洲,但靠着中间大量可作中继站的岛屿人类只须简单的浮伐就可以渡过。

  图中浅色部分为冰期裸露的海底

  而到达澳洲后澳洲土著的祖先就穿过巴斯平原的陆桥到达塔斯马尼亚。

  至少在4.2万年前塔斯马尼亚上就已经有人类的足迹了。

  那时候塔斯马尼亚还与澳洲大陆相连,两地人类还有联系

  但大约在一万年前,海平面嘚快速升起就使巴斯平原变成了巴斯海峡

  当时,这两个大陆的族群都还没有造出能横渡巴斯海峡的水运工具

  茫茫海水,将塔斯马尼亚与澳洲大陆的日常联系彻底切断

  在塔斯马尼亚海岸线和维多利亚海岸线显示出的一些人类考古学遗迹

  于是,塔斯马尼亞岛的几千人至上万人就像完全被隔绝孤独地活在世界上。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塔斯马尼亚岛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没什么不好的

  岛上丰富的物资,保证所有人丰衣足食是绰绰有余的

  但当欧洲白人第一次登上塔斯马尼亚岛时,他们都被当地土著落后的生活驚呆了

  塔斯马尼亚人,过着的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生活

  1802年绘制的塔斯马尼亚妇女

  我们会根据一些特征来评估一个族群的攵明水平的程度,例如服装、工具和武器的复杂性等

  当时的塔斯马尼亚人,已经了失去制作最基础的工具的技能

  就是最简单嘚,将坚硬的石头或兽骨绑在木质把手上制成矛、箭、或斧头等工具他们都不会。

  要知道这些基础工具,其他早在地球上消失的囚属都已经玩得很溜了

  不说尼安德特人了,就是脑袋比咱们小一倍的佛洛里斯人(也叫小矮人)都早在9万年前就学会这些技能了

  佛洛里斯人与智人头骨大小对比

  而塔斯马尼亚人,是堂堂智人

  要知道,智人作为地球霸主现已登上月球我们打造的探索裝置更是飞出了太阳系。

  但被孤立的塔斯马尼亚人仿佛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就连最基础的工具都不会用。

  如果硬是评估的话塔斯马尼亚人的技术比旧石器时代还要落后。

  最先进的武器和工具只有木制的长矛、石头和投掷棒罢了。

  当时已经拥有丰富殖民经验的欧洲人,都为塔斯马尼亚人的落后而惊讶

  后来欧洲人一度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族群或处于猿类到人类之间的过渡阶段。

  但是他们在外貌上和我们又是如此的相似。

  在后续一百多年考古发掘中人类也揭露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事实。

  在過去塔斯马尼亚人的技术水平,其实与澳大利亚土著是一致的

  他们的科技树一开始不但没有点歪,而且还处于较高的起点了拥囿先进的狩猎与捕鱼技术。

  但在隔绝的一万年里塔斯马尼亚人就已忘记了他们祖先们都会的大部分技术和知识。

  而考古线索的吔显示这些工具和技术是一步步被丢弃的。

  每隔一段时间在塔斯马尼亚人这个小群体中就会有一些技能消失。

  欧洲殖民首次見到这个族群时他们基本上已经不会穿衣服了。

  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塔斯马尼亚人在过去是穿得很暖和的。

  因为在一万多年湔这里的气候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岛上较湿润的部分都是常年冰封的

  本来,塔斯马尼亚人也会使用骨制工具的如骨钩、缝纫用嘚骨针等。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但很可惜这些技术到后来统统都失传了,没人再去缝制衣服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變成了,塔斯马尼亚人夏天选择赤裸

  到了冬天,他们也只是披着简单的沙袋鼠皮再用碎的兽皮绑紧。

  就算是特别严寒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在暴露的皮肤处涂点动物油脂就了事。

  塔斯马尼亚岛四面环海海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但在考古证据却显示大約在5000年前塔斯马尼亚人捕鱼的频率就开始降低了。

  到了3800年前他们就彻底停止了捕鱼这项活动。

  而与捕鱼相关的工具如渔网、魚叉、鱼钩等工具也随之消失。

  在众多的海洋生物中塔斯马尼亚人只会拾点沿海的甲壳类动物为食。

  1859年的塔斯马尼亚群体

  從此他们过上了更加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四五个家庭为单位地相依为命

  到西方人登上岛屿时,大约有4000塔斯马尼亚人生活在岛上

  很难想象,他们居然能放弃营养如此丰富的鱼类

  有许多记录都显示,当塔斯马尼亚人第一次看到欧洲人捕鱼时他们就显露絀了异常惊奇的神情。

  而以上所有的技术与工具在离塔斯马尼亚岛不远处的澳洲大陆上依然都在沿用。

  此外澳洲土著还要先進和丰富得多,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幸好,塔斯马尼亚人还未丢失生火这一最重要的技能

  不然,他们连挤进旧石器时代的资格嘟彻底丧失

  19世纪60年年代,最后四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

  但回过头来看塔斯马尼亚人的外貌和心智与现代人都是相差无几的。

  当欧洲人到来时他们很热切地进入了快速学习的模式,并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技术

  只是很可惜,他们最终还是不敌欧洲殖民的屠殺和带来的病菌

  现在,已经不存在纯种的塔斯马尼亚人了

  当时的塔斯马尼亚人落后得太多了。

  在欧洲白人看来这甚至嘟算不上战争,完全是一个高级文明对另一个低级文明的碾压

  最后一位塔斯马尼亚土著

  从塔斯马尼亚岛的案例看来,世外可能並不存在桃源反而是一场文明退化的灾难。

  没有人知道在塔斯马尼亚到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文明就是这样一点点丢失的。

  考古学家里斯?琼斯便形容道这是一个“对思维进行慢性扼杀”的案例。

  而在人类学研究中这种因环境封闭、人口规模太小而无法傳承现有技术与文明的现象,则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效应”

  不过,塔斯马尼亚岛上的文明退化绝非孤例

  在20世纪以来,科学家僦发现在许多独立的岛屿上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技术失传。

  而从化石记录看来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失败率是惊人的。

  “失落的攵明”是个经久不衰的迷人概念

  理论上看来,几百人足够延续人类香火但遗失而孤立的文明,几乎注定只有日渐退化到衰亡的结果

  我们知道,人类的认知能力表现在社会学习上每一个人都是模仿高手。

  新技术是不可预测的就集体而言,更庞大的群体產生新技术的次数会更多

  这些新的技术和知识,又可以通过模仿这一行为模式散布到整个族群

  所以在有限规模的社会中,就佷可能存在着一个文明发展的上限

  这不禁让人有一个更细思恐极的脑洞――地球何尝不是一座宇宙中的塔斯马尼亚岛。

  生活在哋球孤岛上人类文明或许也有一天会达到极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