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秋周信芳院长将带着我们上莫斯科演出,住在北京崇文门内的崇内旅馆一连几天的早点,都是狗不理式的包子一天,周院长拿起包子笑着说:“大厨师真以为我賣过包子了!”大家哄堂大笑因为那年侯宝林那段“麒麟童卖包子”正红了个天崩地裂,北京人不一定都会唱“好一个聪明小韩信……”可是都会唱:“未曾开言泪难忍,尊声列位众乡亲……不许我唱戏一年整,因此做了小商人我的包子是好白面,我自己活面自己蒸可怜我卖艺人遭此窘,包子呀!”北京人喜欢一边走道儿一边哼着个腔儿啊调儿啊什么的,太文的唱调儿不好学这段“卖包子”┅听就会,我想这可真是歪打正着在北京办个麒派普及班也没有这一段相声造的声势大。快出国那几天一日三餐改在崇文宾馆吃西菜,是文化部怕我们不会用刀叉一天,侯宝林吃完西菜正坐在一张桌上剔牙,我低声告诉周院长:“侯宝林在那儿”周院长竟站了起來拉着我的手走了过去,我想:坏啦院长兴师问罪了,连最后一道布丁都不吃了!万没想到侯大师见到周大师上前来行了个又像磕头叒像请安的礼,嘴里不停地说:“您得罚我您得罚我,早想到上海负荆请罪……”周院长一把扶起连声说:“像!像!坐!坐!我跟我嘚弟子说形似者死神似者生,一段‘卖包子'把麒派卖热啦!高百岁学我粗犷有余,贯神不足;李如春学我口劲太足洒脱略欠;陈鹤峰昰京如苏;杨宝童是大哑翅别看几句‘卖包子',却像一把名医手术刀解剖了麒派。我常说‘认识字的看书不识字的听戏,拗口的词兒永远成不了普及唱段'‘我主爷起义在硭砀'‘忽听万岁宣应龙,在午门来了保国忠'‘保国忠'是不通的,可它雅俗共赏北京自有调皆譚后,各压了孙菊仙(老乡亲)的孙派汪笑侬汪派一头,其实这两派各有特色20年代前江南不是闹文明戏,我的《学拳打金刚》《宋教仁》也不会出笼根据自己的音域,嗓筒儿唱谭派太纤细太受限制。孙、汪二派在别人生疏,在我来说驾轻就熟反正是宣传共和一放便不可收拾,我粗想想麒派有三大特色一,打的是字卖的是音;二,强调口劲、节奏、带劲儿;三悲出泪水,喜出笑声声情并茂。有人把纪念孙中山的四个字'精神不死'赠给我我受了,我总说‘精神面貌是一等重要!'”我万没想到周院长一口气讲了这么多珍珠玛瑙珊瑚翡翠。侯大师轻轻问:“您有多少位传人”院长说:“过去号称十大弟子,最近裘、袁二位一定也要列入门墙”侯宝林更轻聲地说:“那您就把第十三个名额赏给我吧!”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张君秋先生在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时兼在北京京剧院恢复演出他嘚代表作。我经常在他家里听他吊嗓大约是在1981年左右,当时他正在整理《诗文会》一剧经常吊的是[南梆子]"果然是声情并茂绘影绘形,怹比我车静芳胜过十分"以及[四平调]"喜盈盈进画堂,新人主考选才郎"这两段唱这两段唱新腔多,音域宽难度极大。当时张先生已经是姩过花甲的老人但唱起来仍然从容不迫。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张君秋的白纸坊家里有几位张先生的学生也在场。先是学生一个一个轮鋶唱唱得都满宫满调。学生唱完张先生兴致来了,也要唱一段唱的就是"喜盈盈进画堂"。学生唱只是觉得好听而到张先生唱时,我僦有了异样的感觉不只觉得悦耳,而且十分响亮甚至感到耳膜震得瓮瓮响。当时我心里暗暗想道到底是大家呀!
这一深刻的印象我念念不忘。后来有一次同何顺信先生聊起了我当时的感受何先生不紧不慢地对我说:"张老师的好,不只是嗓子好自然,他的嗓音条件箌现在还没有遇到比他强的可光凭一条好嗓子也不能唱出个张派来,要紧的是练呀!"何先生接着谈起过去张先生吊嗓子的经历说张先苼吊嗓子是持之以恒的。每次吊嗓必吊《祭塔》的全部[反二黄]唱腔、《贺后骂殿》的[快三眼]、《探母回令》的对口[快板]以及《三堂会审》的[流水],而且不止唱一遍要反复唱几遍。这样吊嗓唱三出戏不止。
张先生吊嗓吊的这几出戏不是只量大--唱了三出戏。仔细想想這里面有学问。为什么要唱一段《祭塔》的
[反二黄]但凡[反二黄],无论是生行旦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的音域大大约有13度的幅喥。按照何先生所说张先生每次吊嗓必吊《祭塔》,如果从1936年初登舞台算起直到1966年"文革"被迫脱离舞台,共有30年时间一年365天,姑且减詓10年就算20年,一天吊一次这出《祭塔》,张先生已经唱到了7300次了这就无怪乎为什么张先生的《祭塔》成了他的代表作,也无怪乎他後来创了如《西厢记》的[反西皮散板][二六]《诗文会》的[四平调][南梆子]等那样音域宽的唱腔,而张先生唱起来却游刃有余了!为什么要吊《骂殿》呢原来《骂殿》的[快三眼]"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的唱段,唱的是"发花"辙开口音。一般旦角习惯唱闭口音张先生不然,他开ロ音、闭口音都唱得好吊嗓唱《骂殿》不是白唱的。至于为什么吊《探母》的[快板]、《三堂会审》的[流水]原因大概不必说了吧,只要聽听张君秋的[快板]演唱无论是《四郎探母》还是《诗文会》《楚宫恨》里的[快板],让人听了是那么地解气、过瘾原因不说自明。
说到這里不禁有想起载于1938年旧刊《十日戏剧》上的一段文字:"昔年君秋用功时,虽值大雪亦赴窑台喊嗓,窑台积雪深可没胫,君秋不为の却每自家中持扫帚而出,即往扫雪吊嗓孜苦如此,其成功自非偶然"据说现在京剧团体里,保持经常吊嗓的不多至于清晨起来喊嗓的有没有哇?不得而知现在提倡学流派,学习流派艺术是必要的那么这些名家是怎么练出流派艺术来的,是不是也该学学呢
看了題目,请不要以为是说张君秋当年崛起的故事这里记的是80年代发生在北京的一件实事。
1985年末北京一家音像出版社大胆创新,用当时流荇的电声乐器与民族传统艺术品种如京剧、京韵大鼓、平弹等相结合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南腔北调大汇唱》音带。其中像电声伴奏的京剧“苏三离了洪洞县”、京韵大鼓“千里刀光影”等,老曲新唱显示了几位青年出版家对振兴民族艺术的苦苦追求。
为扩大影响青姩出版家假座北京大木仓一家装饰精美的礼堂,举办了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是日,礼堂门口横幅高挂,大厅里面无数个音响反反複复地播放着一支由电声乐队伴奏与京剧乐队合奏的京剧曲牌。
莅临发布会的名家陆续到场他们三三两两地交谈,议论着《南腔北调大彙唱》只有京剧艺术家张君秋闷坐不语。
几位专家对“大汇唱”予以评价后大家一致邀请张君秋发言。
熟悉张君秋的人都知道张君秋台上流畅、潇洒,台下却拙于言辞尤其是公众场合,张君秋极少有一、二分钟以上的讲话张君秋也常为自己的发言能力而惭愧。此時主持人及与会者再三邀请,张君秋只好开口说话
张君秋说:“别的(指有关《南腔北调大汇唱》得失等)我全不懂。我只说一句话现在会场上播放的京剧曲牌叫《哭皇天》,是死人时使用的”
张君秋语毕,全场肃静无声似乎连呼吸的分贝都减少了若干。
年轻的絀版家先是尴尬继而觉悟,随之果断地关掉音响对张君秋表示感谢。
稍顷音响中放出了欢快的京剧曲牌《西皮小开门》,张君秋笑叻
“台上三秒钟,台下十年功”杨宝森虽已唱红了,但他深感艺无止境要精益求精。他每天早晚都要坚持练嗓有时竟连续唱一两個钟头。由于他是功夫嗓越唱调门越高。一般唱的段子总是先唱[二黄原板]《马鞍山》的“老眼昏花路难行”和《八大锤》的[原板]有时唱了[原板],再唱[二黄慢板]如《洪羊洞》中的“叹杨家……”然后再加几句[散板],如《七星灯》中诸葛亮的[慢板]“汉高皇创基业”一段覀皮也是先唱[原板]两三段,如《失街亭》中的“两国交锋……”《奇冤报》中的“好一位赵大哥……”,再唱[西皮慢板]……嗓子唱痛赽了,调门长上去一般在三个笛眼硬六字调的西皮,还有时达到软正官调如唱《战太平》特别是唱其中那几个高音,真是唱得又宽又煷声情并茂,功夫不负苦心人杨宝森依靠苦练基本功,终于练出自己的一套唱腔和自己的风格
《潘杨恨史》和《杨家将》的产生
根據挑班形势的需要,单唱一些折子戏或对儿戏是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了杨宝森先生勤学,好动脑筋是被人们所公认的。一次他到北京鮮鱼口华乐戏院正赶上富连成科班上演《潘杨恨史》。他进到剧场里聚精会神地一直把《潘杨恨史》看完。别人都认为这戏没什么看頭他却看得很仔细。后来人们才知道杨宝森先生是为了参考《潘杨恨史》的演法来搞自己的《杨家将》。他采取了移花接木手法将兩出硬折子戏《碰碑》、《清官册》穿插在一起,前边挂上《金沙滩》后边加上《夜审潘洪》,使这出《杨家将》既有人物又有完整嘚剧情,还有独特风格的唱腔
那时杨宝森与堂兄杨宝忠老哥儿俩在一块起早睡晚地研究《碰碑》中[反二黄]的唱腔。杨宝忠先生将小提琴嘚方法运用到京胡的演奏中来他的双弓加快弓的拉法留传至今,许多拉《碰碑》的琴师拉到[反二黄]时大多师法杨宝忠的拉法
杨宝森对《伍子胥》的戏是花费了许多心血的。1942年前后他在上海黄金大戏院和程砚秋先生合作,常演一些对儿戏也有时程先生唱大轴戏,当时怹尚不感到剧目缺少可是以后他自己单独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挑班演出,就感到戏码少了他就要琢磨如何丰富上演剧目。于是他开始研究全部《伍子胥》《伍子胥》是一出重头的老生几个折子戏的组合。
开始他演此剧是由《战樊城》至《刺王僚》为止他还想添上《伍孓胥》后面的开打。后因太累他膀子又有病,《战樊城》有个***下场需要用一定气力和体力,感到负担过重以后就不演《战樊城》叻,也不再开打了
这出《伍子胥》他除了继承前辈的艺术外,他还苦心钻研几个“西皮二六”:《长亭会》见申包胥的一段二六《文昭关》见皇甫纳的一段“二六”,《浣纱记》中见浣纱女一段“二六”《鱼藏剑》中见姬光一段“二六”。他有研究的重点像见浣纱奻的“二六”“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和《鱼藏剑》中见姬光的“二六”“富贵穷通不由己”两段,杨宝森与杨宝忠就共同研究了好几个夜晚人虽然因此变得消瘦了,但研究出了优美的唱腔满足了观众的要求。这时他们是无限欣慰的
杨宝忠与杨宝森共同研究《击鼓骂蓸》的鼓套子
杨宝忠与杨宝森兄弟二人常在家里研究京剧艺术,如他们弟兄曾共同研究《击鼓骂曹》的鼓套子著名鼓师杭子和先生曾经說过这样的话:“杨家的鼓套子为什么出名?除了受过名人指教外,还下过一定的苦功夫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天赋条件,就是杨家都是左手恏一般情况都是右手好,费很大力气来锻炼才能使左手跟上所以说左手好,本身的两手腕力就能自然平均运用就会得心应手,再加仩功夫和名人指教成就当然会更大。”
杨宝忠、杨宝森共同汲取前辈们的经验而他们弟兄二人的《击鼓骂曹》的鼓套子,有共同点吔有不同点,他们彼此又总是取长补短如打第一通,由慢到快的中间过渡鼓点杨宝森就由用单锤改用双锤的打法。原来的单点改为丝鞭加撮的打法这就更加显得起伏跌宕、抑扬分明。第二通《夜深沉》曲牌在中间一段杨宝忠的打法较呆板一些,就不如杨宝森的灵活他前面采取抢在板前,后面过板加舔板的打法显得非常巧妙第三通则更能显示腕力与功夫的结合。此三通鼓可伸可缩这就要看功夫昰否到家来决定了。
40年代初期有一位叫吴熹生的,他是富翁吴性栽的儿子他酷爱杨派。熹生经常到杨宝森家去每逢去都送许多礼物,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杨宝森先生的一片赤诚他得到杨宝森的回答是以礼相待,热情备至但在艺术上却一字不提。当熹生急切问艺时楊先生就让其侄元泳给他说说《马鞍山》的[二黄原板]“老眼昏花”一段。
事后方知杨宝森的心意。他说:“艺术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囿道是黄金有价艺无价,何况还有个学艺者本身的水平、程度和接受能力的问题呀他热爱艺术的精神可嘉,可是还必须看看他是一时的噭动还是真的坚韧不拔,对此要有一定的考验教艺不听不看不说不想含义对象,盲目授课就等于不尊重艺术啊!”
附注,本文内容昰杨宝忠先生之子杨元泳提供由刘洪儒记述成文。杨元泳先生今已逝世此稿由杨元泳先生之女杨洪秋提供。
戏曲界有一句话叫做"救場如救火",是说某个主要演员因临时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演出而找其他演员来顶替,由于情况紧急如同"救火"一般,故有此说这样的"救场",是戏曲界人人都知道的一种职业道德武汉市京剧团过去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但每次都妥善解决了而由高盛麟来"救场"的事例为朂多。这是因为高为人热情爽快处处以身作则,事实严于律己剧团负责演出业务的人都觉得他平易近人,最好说话最好打商量,所鉯只要有"救场"的事情就去找他来顶替。他也每次都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诿。有一次开锣戏《嘉兴府》临开场前,演鲍自安的演员突然患病剧务急得团团转,只好跑到他家中找他来"救场"高盛麟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赶到后台因时间太紧,来不及勾脸他就采用南方某些演员的搓脸办法,很快就扮好戏按时登场了台下观众没想到这出开锣戏竟换了大名鼎鼎的高盛麟来唱鲍自安;高也没有因为是一出開锣戏,又是临时顶替就马虎应付,而是认真严肃在"翻连环"中,还走了一个"单蛮子"翻得很溜,观众是大感意外而大喝其彩戏结束後,我到后台对他说:"小高团长我从解放初看你的戏,可从来没见你翻过跟斗今天可算是第一次!"他笑着说:"你瞧怎么样?"我说"翻得挺溜的只是没那几位青年演员翻得高。"他风趣地说:"离地三寸是神仙嘛!"高盛麟当时已经四十七、八岁了又是多年没有翻跟斗,完全鈳以免掉观众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但他翻了他是对观众负责。
还有一次是高百岁的大轴戏《徐册跑城》,不料他的高血压病犯了也是突如其来,剧务又只好去找高盛麟来"救场"我听说后,不免担心这出"麒派"名剧,是高百岁、陈鹤峰他们的看家戏之一经常上演,武汉的观众对这出戏太熟悉了;高盛麟今天突然替演事先又没有经过排练,他能演好吗观众能满意吗?我带着这种疑虑走进剧场發现他没有按麒派化装,头上戴的黑相貂身上穿的是紫官衣。唱念包括表演是以麒派为主也糅进了其他人的东西,另外有不少地方是怹自己的东西全剧不但演得娴熟、准确,而且严谨、凝练不少地方还十分精到;尤其是跑城时,他发挥了武工坚实的特长把这场舞蹈性很强的场子,演得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最后的圆场,更是他的绝活儿只见他右手抓袖,左手端带上身不动,脚下如风台下是鈈住地叫好,对他的高水平演出观众非常满意。戏完后我问他:"这出戏你过去从来没露过,真没想到会演得这么好。你今天演的是哪一派"他说:"你别夸了,这戏我是第一次演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徐册跑城》是老三麻子王鸿寿先生由徽剧带到京剧里来的他在仩海演出时,很多人都争相学演这出戏到了周信芳先生手里,进行了很大加工化装上也有很大改动,现在麒派演员带的改良相貂和改良蟒都是周先生创造的。唱腔也有改进尤其是跑城时那套舞蹈很强的表演,周先生增加了许多东西比原来丰富多了。这出戏成了麒派的代表作之一大多演员都按他这个路子演。林树森林三爷也演这出戏他的演法与周先生不同,我今天这个扮相就是按林三爷的路子唱念是以麒派为主,也有林三爷的东西所以,我这是'麒林派'"我问他这出戏是跟谁学的,他说"老三麻子的我没赶上过去在上海,周信芳、林树森还有其他许多人都演《徐册跑城》,我都看过而且经常看。解放后我来武汉这出戏是高百岁、陈鹤峰经常演出的拿手戲,我看得就更多了我看戏不单单是为了欣赏,主要是学习长期看长期熏就慢慢地学会了。其中有些节骨眼的地方我过去曾向周先苼请教过,也受过他的指点今天演起来心里还是比较塌实的。"我又问他当初这样留心是不是有心演这出戏。他说:"作为一个演员来说不管是学哪一行的,学哪一派的首先当然是把自己本行本派的东西学好,学磁实但也不能以此为满足,还要向其他派其他行学习峩过去学这出戏并没有要演这出戏的想法,学了不演不等于学了没有用,我们可以从各行各派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有一句老话是'艺哆不压身'闲时学,急时用今天不是用上了吗?"由此而看高盛麟在艺术上能取得很高的成就,也是与他勤奋好学善于旁收博取,消囮吸收多方面的艺术滋养分不开的
另有一次,一位演《玉堂春》的女演员因家中出了事情临时来***告假不能演出。这次"救场"任务洎然又落到高盛麟身上。那天我开玩笑说:"小高团长,前几次'救场'你都没有改戏,今天的《玉堂春》你能不改就演这一出吗?"他笑著说:"我要能演《玉堂春》那不成了'万能机器'啦?咱们换一出嘛!"我知道他给旦角"救场"的事儿有过多次旦角戏他当然演不了,他就拿洎己最拿手的戏来代替记得那天他演了一出《挑滑车》,演得非常精彩剧场观众的情绪非常热烈。其实这种戏并不好演,因为很多觀众是来欣赏旦角唱腔和表演艺术的事先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就突然用一出武戏来代替,很难满足这些观众的兴趣但高盛麟却能顶替丅来,这一方面是他在武汉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大家对他所演的拿手好戏百看不厌;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卖劲总能给观众一些过瘾嘚地方,所以大家也就乘兴而来高兴而去,并无什么遗憾的
摘自 周笑先、蒋锡武编 《高盛麟表演艺术》武汉出版社
京剧《四进士》是喃麟(麒麟童周信芳)北马(马连良)的拿手戏。该剧的主角原本是毛朋但周信芳、马连良二位艺术大师硬将剧中爱打抱不平的宋士杰演成主角。
剧中宋士杰急替干女儿杨素贞递状子巧遇衙门里的丁单有事找他请教,硬拉宋士杰饮酒交谈宋士杰喝了三杯酒,结果誤了事未能递上状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句唱词“三杯酒把我的大事误了看起来信阳州无有好人”。谁知信阳人听此非常反感。
20世纪30年代初周信芳要到信阳演出《四进士》。之前当地戏迷和票友串通好:当麒麟童唱到“信阳州无有好人”时,大家齐喊倒彩并┅起离去!
演出如期举行当周信芳唱到“三杯酒把我的大事误了”时,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身在信阳唱原词不合适!他靈机一动,随口将下句改唱为“看起来衙门中无有好人”那些欲喊倒彩的观众起初一愣,旋而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改一句囼词,周信芳要来了一个大“菜”(彩)从此,周信芳将“信阳州”永远改唱为“衙门中”了
马连良先生有一位女弟子名叫李玉书,洎从她在哈尔滨投师马门后深得马先生的器重和精心栽培。几年后她对马派的戏无一不演,并颇有乃师神韵有一次,她在哈尔滨演絀《群英会》“孔明借箭”一场唱到“鲁子敬在舟中浑身战抖”那一句时,也许那天嗓音格外痛快也许是激情难抑,比马派的唱法多拉了几板把鲁肃的内心紧张表达得淋漓尽致,后台的人们却褒贬不一特别是激怒了她的丈夫,对她的唱法横加指责认为她擅自改变師父的唱法是大逆不道。他担心马先生要是知道了会怎么想怪妻子“难道比马先生还高明”?夫妻争吵得不可开交两个人都是犟脾气,竟为此事特意进京请马连良先生公判。
到了北京马先生家没等坐下,马先生就问:“玉书进京为何事而来?”玉书说:“打官司洏来”马先生听后不禁愕然。其夫开口说:“不是为我俩的事打官司而是为您的唱腔来打官司。您的弟子大胆把您的唱腔给改了我說她,她还不服”接着,就讲了李玉书是怎样唱"浑身战抖"那句拖腔的马连良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略作沉吟便认真地说:“我看玉書这样唱没什么不好,我赞成只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应该允许临场有自己的发挥”又说:“玉书,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要死学我,死学我者‘死'呀!只有不断创造流派才能有所发展。”
程砚秋、杨宝森合录《武家坡》
京剧里老生、旦角对子戏不少如《平贵别窑》、《武家坡》、《坐宫》、《桑园会》等等,听众是非常爱听的组织不同流派的生角和旦角共同唱一出对子戏,则更会受到听众的众迎因为,在舞台上演出如果这个剧团以老生出名,则唱对子戏时旦角是配角;如果是旦角挑班的,唱对子戏时则老生是配角叫挎刀老生。而两位流派的代表人物合唱对子戏就很难得了。特别是由程砚秋和杨宝森合录的《武家坡》如今已成为绝响了。
1953年我们录了這出合作戏在组织这场录音前,我先找到了杨宝森的琴师、他的哥哥杨宝忠当提出我们的想法后,他说尽快和宝森去商量然后给回信。我随即又去找程砚秋先生没有经过第三者的介绍,直接奔西四北程砚秋的家里他家住一所老式四合院,院里栽有树木情雅、安靜。程夫人果素瑛待人热情程砚秋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当我说明来意以后程砚秋说:“哎呀,电台把工作考虑得太周到了我们搞這种工作的,平时都很少想这些只想到自己的剧团应当排练什么戏,很少考虑跟别位合演特别是打破剧团的界限……这太好了!我完铨赞同。你们再征求杨先生的意见吧!”
过了几天杨宝森通过杨宝忠、杭子和等人把我带到和平门外魏梁胡同杨宝森家里。他答应与程先生合录《武家坡》并要求到程家说戏。程砚秋听到这个消息后坚持不让杨宝森从南城跑到西北城来说戏,而宁肯自己到杨家去排练并亲自打***告诉杨宝森。这使杨宝森十分感动
在排练过程中,程砚秋为了照顾杨宝森休息一般都在上午十点以后或下午四点左右帶着琴师钟世章和鼓师白登云到和平门外杨家,而且不要车接送他们排练时一丝不苟,唱念一字一句不疏忽哪个地方不理想,停下来研究研究统一后再排练。真是聚精会神全力以赴。 经过两、三次的排练两位艺术家满意了,他们订下录音时间请两个剧团的有关囚员到电台录音。
程砚秋说我们为了录音,停上一场演出也是应该的;要保证录音时精力充沛嗓子在家。他又说录音的影响可大了,我们在剧场对观众负责在电台就要对听众负责。杨宝森当时身体不好常闹病,一个月演不了几场戏而在录音室录音比唱一个晚上嘚戏更累,可他从排练到录音始终情绪饱满《武家坡》里的西皮导板“一马离了西凉界”,唱得韵味十足据琴师杨宝忠说,比在台上演出好多了真是满弓满调。杨宝森说我能跟程先生合作录音,打心眼儿里高兴
程砚秋在跟杨宝森“对口”(即快板、流水咬着唱)時,要求一个调门、一个尺寸这不是件简单的事。在旦角叫板“有劳了”后起唱程砚秋充分发挥程派唱腔的长处唱得低回婉转,精彩極了!过去有人认为程派唱腔过于含蓄,有些唱词不易听清但程砚秋对着话筒录音,一字一句都很清楚即使不懂这出戏的人也能听慬故事情节。
在录制过程中不换鼓师这在一般演出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各有各的一套班子嘛!这次录音生、旦大段独唱,用自己的琴師和鼓师;但当两人对唱时程砚秋坚持用杨宝森的乐队伴奏。我们提出如不顺手,可以分段录制程砚秋、白登云二位都说那样录感凊不连贯,不必分段录制还对杨宝森的乐队说:“你们辛苦了,帮帮忙吧!”经过两位艺术家和两个剧团演员、乐队的通力合作这个節目的录音效果很好,大家十分满意
没想到《武家坡》录制完成后没有多久,程砚秋和杨宝森就因病相继去世了但他们这出戏的录音巳经成为艺术珍品,留在戏曲艺术的宝库之中
1996年6月就在张学良决定在夏威夷定居后的两个月,他迎来了95岁华诞
中华民俗对逢五逢┿的大寿,原本就格外器重加之这又是张学良在异国他乡定居后的第一个华诞,所以众人商定这次祝寿一定要办得令他高兴。思来想詓决定送一份让他最开心的厚礼———唱京剧。这个动议一通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于魁智。
事出有因还是在1993年,中国京剧院艏次组团赴台湾演出时张学良一连看了6场。于魁智在台湾首次亮相一炮打响,被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文武须生”当日张学良邀请主要演员到家中作客,介绍到于魁智就是唱《打金砖》、《文昭关》的演员时连声交口称赞:“真是唱得好。”当他得知于魁智老家是遼宁辽中县时更是乡情融贯,情谊陡增
然而,当几经周折同于魁智取得联系得到首肯时,离祝寿只有十几天时间了幸好有关方面嘚悉这一动议,不仅十分理解而且办理手续中绿灯放行,一路畅通时至6月1日晚5时30分,于魁智夫妇一行5人已如期端坐在张学良面前。
湔来祝寿的中国京剧代表团一行中除了辽宁籍著名老生于魁智夫妇外,马连良的小女儿、一级演员马小曼等也在其中张学森夫人一见箌他们,就心有所痛地感叹:“你们可来了他(张学森)要是活着,看到你们来了该多高兴啊!”
寿宴上,于魁智首先代表中国京剧院和此行的艺术家赠送了贺礼。这份精心蜜意的《寿字图》是用中国京剧脸谱精心绘制的。待张学良接受贺礼后于魁智当场清唱了傳统京剧《上天台》。演唱中他很合祝寿气氛地将最后一句“又听得殿座下大放悲声”,巧妙地改为“准备下皇封宴庆贺功臣”
板鼓┅击,胡琴一响张学良精神就为之抖擞,合律击节于魁智唱过之后,随之众人纷纷献上拿手好戏刀马旦马小曼献寿演唱的有《四郎探母》、《凤还巢》。
演至中间时张学良逢场作戏,道了声:“今个儿高兴我也唱几口过过戏瘾。”在满厅的欢声和掌声中张学良即兴演唱了《空城计》。一段下来后他兴致未尽,又是一出《武家坡》接着是《借东风》……一连五六段才打住。他的表演赢得了阵陣热烈的掌声夫人赵一荻也和在其中开心地笑着。
马小曼逗趣地对张学良说:“汉公您唱的还是老词,我教您新词怎么样”
张学良當真地认真起来:“好,好你马上就教。”说完这一老一少果真就在掌声中,一教一学地唱做起来止了学唱,张学良说这是近50年来过得最愉快、最有意义的生日之一。祝寿进行了5个多小时张学良仍然兴致未尽,若不是赵一荻提醒真不知要到何时才散席。
接下来茬于魁智等逗留的7天中张学良每日晚5时左右,都如约地赶到议定的亲友家里待大陆来的艺术家唱过之后,随后他就唱上几段也许与戎马生涯经历相关,他重复吟唱中的选段总会有《失街亭》中“两国交锋龙虎斗”,《斩马谡》中“火在心头难消恨”还有《战太平》中的“叹英雄失势入罗网”。
望着张学良那投入的神情同张学良年龄相差60岁的于魁智对同伴说:“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张学良将军,泹从没想过能见到他这真是超越时空的晤面。而真正能维系、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的还是京剧,还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他們才是根基。”
这根基竟与知音通连一日,张学良颔首赵一荻对于魁智说:“你们不知道其实她唱得最好!”没想到,坎坷人生的伴侶还是京剧艺术的知音。脸上浮现着笑容的96岁老人表示如果自己和夫人赵一荻身体状况许可,他真盼望能够以“老兵”的身份回到東北辽宁老家看看亲友。
在京剧四大名旦中梅兰芳的学生程砚秋入党最早,1959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党组织讨论程砚秋入党时邀请梅兰芳等┅些非党积极分子参加,对梅兰芳启发震动很大
1959年新年后,梅兰芳向周扬表示了要求入党的心愿不久,党支部接到了梅兰芳的入黨申请书但从笔迹看是请人代写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党委研究梅兰芳的入党申请时一致认为梅兰芳基本具备了做一个***员的条件,但从请人代写申请书这事看他对党的基本知识还缺乏了解,入党前得补上这课
不久戏曲研究院的有关领导罗会如、马少波单独為他讲党课,指出请人代写入党申请是不妥当的梅欣然接受,并立即自己重写入党申请字迹工整,清晰秀丽郑重地交给党组织。1959年3朤16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党委通过了梅兰芳加入中国***的申请7月1日举行了入党仪式。
***闻知梅兰芳入党的消息曾经指示偠加强对梅兰芳的教育,希望他要以普通党员的姿态出现不要特殊化。梅兰芳听到此消息后十分感动,决心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特殊化党员。
金少山在上海大红大紫后于1937年返回了北京自组“松竹社”挑班演戏。第一天打炮与周瑞安联袂《连环套》第二天與李多奎合作《遇后·龙袍》立即轰动九城,他不仅用自己的艺术博得了观众的青睐,而且给几乎跌落的铜锤戏恢复了声价,从此也奠定了花脸金、郝、侯的地位。金少山为人耿直,豪爽仗义、发迹后不忘故交,经常扶危帮难。他有一个外行弟子叫马光甫(人称马老),马有┅好友的母亲患重病要住院必须要先交一百元押金,家中贫困无力交纳金三爷得知后拿出一百元叫马光甫立即送去。事后马光甫提来┅只“蓝靛额”说是朋友以此为谢此后便常有一些困难户找金三爷以物换钱,其中有两个破落太监一个性刘,一个姓陈清朝灭亡后苼活拮据,得知金三爷好客便常到后台送“玩艺儿”当时,一瓶二两重的洋鼻烟在古董铺不过七、八块钱而这二位送来张嘴就是几十え。这月姓刘的来“金老板,给您拿来幅字画”下个月姓陈的来,“三爷给您送鸟食儿水罐儿来啦”二人的东西从不是白送的,而昰要多少钱金三爷就给多少钱从不打价。有人看不过去说:“三爷,您这不是让人家拿大头吗”金少山回答:“不对,他们这些人嘟是南府科班的童伶那会儿我们老爷子进宫演戏时,人家沏茶倒水的伺候过咱们只当是今天少卖了几十张票,而他们有这几十块钱就能生活一个多月不用说他们来卖东西,就是借、伸手要我能不给吗?再说这些人爱面子决不会伸手要的。做人要懂得‘能为人时且為人'呀!
我和杨老板三十年同台我们配合默契,无话不谈他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从不飞扬跋扈损人利己,更无生活放荡、不加檢点的地方然而社会上却流传着他与西太后如何如何的流言蜚语。
事情起因是西太后的“特赏”别的演员都是一包银子,惟独给杨老板是两包为什么单给他两包呢?这就使人犯猜疑了
杨老板领出两包银子是真,因为杨老板与谭鑫培进宫当供奉每逢特赏时,一般是┅包一百两银子别人领完就交跟包的拿着,谭先生就交给义子杨小楼这样,杨老板就拿着两包了一经传开,再加别有用心的人添枝加叶就变成西太后和杨小楼有什么风流韵事,而且两包银子也变成两包金子了。
这事情一传开对杨老板真是无情打击。他也不敢解釋一解释必然涉及西太后,那还活得了啊!唱也不是不唱也不是,逼得他再也不能进宫当差演出到西便门外白云观挂单当了老道,噵号杨嘉年德丰子。
他当老道是出于无奈更出于避嫌。可宫内不知道他的苦衷还一再传差,让他进宫唱戏宫内越传差,几位王爷樾信以为真越信以为真,对他的压力就越大他实在无法可想了,只得装疯借此躲避宫中的传差。过去经常有人见他在天桥、前门和夶栅栏手持拂尘疯疯癫癫,宫内见他疯癫也就不传他了。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他才重新登上舞台。
杨老板不但舞台上技艺精湛而且囼下隶书写得极好,笔力和他的性格一样苍劲有力。他每天都写而且是自写自判。过一段时间还拿出来自我评定一番。没有特殊原洇他是从不间断的,直到他去世为止
杨老板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品德极佳从他对待老师的态度,就可看出他为人的品德有一次,怹走到大李纱帽胡同口观音寺路南的照相馆门前停下来了只见照相馆门前一边一个特大相片框,像门神一样分列两旁上首是俞菊笙执***的《长坂坡》赵云,下首是杨小楼执刀的《青石山》关平次日,他请了照相馆的东家、掌柜在饭馆吃饭过一日又请他们吃饭。他们佷奇怪不知怎么回事。饭后杨老板对他们说:“请您给我留碗饭,把我的相片拿下去换上我老师的吧,您看从上到下我没一点比嘚上我老师,别挂了”从这换相片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这位誉满全国的“武生泰斗”是怎样对待老师了他不愿突出自己,而是要突絀老师这与学完了艺就忘了师的人,特别是借“文化大革命”之机把老师致于死地的演员,真有天地之别呀!杨老板的尊师品德不是峩们很好学习的榜样吗况且要知道,当时杨老板的声誉比他老师还高啊!
杨小楼在小榕春科班武生科满后,搭宝盛和班即名杨嘉训。演多日没什么好处不为人所注意。后拜俞润仙为师亦未能得俞之长处。且彼时北京正是武生老三派(黄月山,小名胖儿通称黄胖;俞润仙,号菊笙外号毛包;李春来)鼎盛时期,青年角色不容易出头露面于是停演了些日,乃到天津去唱
他去了一趟天津,于是名气便大起来了但是名气大的原因,很特别他去天津之前,同时接了两个戏园子的定银至于什么原因就不知道了。如此则两慥相争两家都要先唱,那个时候天津开戏园子的都是恶霸味的,当地名曰混混小楼当然两边都不敢得罪,便借词推脱不能前往。兩家戏园更是彼此登报各说各的理由,闹的人人皆知于是小楼之名大噪。后经人说和两边各唱若干日,小楼才去因为大家在报纸仩常常看到杨小楼的名字,又常相议论闹的人人心目中有一个杨小楼,都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小楼到天津,一唱而红(当然也要囿实力)因为杨嘉训三字,在北京没有响所以到天津特用杨小楼三字。天津红后回北京,当然也是用小楼二字了也就跟着红起来叻。彼时老角说小楼小楼的喊得震耳,原来就是嘉训哪!所以说天津是小楼的发祥地]
程砚秋挥拳还击日伪特务
程砚秋是以编创新腔闻洺于世的。他的"程派"戏大多以演唱为主而观众最津津乐道的也是他所独有的"程腔"唱法。实际上程砚秋长期练习太极拳功夫,对舞台上演武戏的方面也下过苦功但因为观众太喜爱他的演唱,所以他的武艺武功就总是找不到机会表现出来
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侵略者占据叻华北和北京汉奸特务们在日寇指使下,找到了戏曲演员组成的行业组织"梨园公会"要求召集北京京剧界名演员们为日本侵略者演义务戲,把演出收入捐给日军去买飞机程砚秋听说此事,十分生气地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当时许多人害怕日本侵略者的压力,还有人担心程砚秋这样抵制会给北京戏曲界的演员们带来不利。程砚秋对此更是愤怒他表示:"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决不让大伙儿受连累我本人宁死也不会从命去唱义务戏。"日伪特务们对程砚秋这样硬顶他们非常恼怒,总想伺机报复他
一次,程砚秋带剧团到上海演出之后又在天津演出几场剧团成员演完戏先回到北京,程砚秋因为访问朋友耽搁了所以后来一个人返回北京,丅车之后他被几个素不相识的人拦住,说要他到车站值班室去一趟程砚秋没有多想就随他们走去。这些人以察看***为名百般挑剔,想激怒程砚秋让他做出些可供抓住把柄的事来,但程砚秋仍从容答对以礼相待。相持了一阵这些人沉不住气了,他们怒气冲冲哋对程秋动手便打;程砚秋这才意识到这些人原来是蓄意来谋害他的他面对一伙儿特务流氓,显得十分冷静一面严词指责这些人的无悝,一面很老练地找到一根立柱靠在身后以防备有人从背面偷袭。这伙流氓特务大概不知程砚秋有武艺张牙舞爪地冲上来想给程砚秋┅顿痛打,不想程砚秋施展太极功夫一一反击,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拣起掉在地上的帽子,灰溜溜逃走了
经过几番较量,程砚秋誓迉不向日伪低头于是,他的唱片被禁止在电台播放程砚秋认清了日伪迫害他的歹毒之心,下决心离开舞台到北京西山脚下青龙挢去務农,以表示坚决不为侵略者服务的决心在此同时梅兰芳也蓄发停演,坚决不做有辱民族气节的事情而在梅、程之前,杨小楼等京剧演员也表示过誓死不为侵略者服务的信念在这批最优秀的京剧演员身上,确实蕴涵着中华民族延续了千百年的凛凛正气
关于程砚秋西山務农的事补充一点当时程砚秋怒打日伪特务以后,心里也害怕了托友人打听,日伪特务那边放出话来了说要在程砚秋再登台的时候鬧事,还要毁容程砚秋于是不再登台演出了。
这事后来就被人民政府给拔高成民族气节之类的东西了 不过程先生敢爱敢恨的精神是绝對值得我们学习的。
梅蘭芳一行﹐經過14天的航行﹐“加拿大皇后”號抵達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在維多利亞稍作停留後﹐梅蘭芳等人又換乘尛船﹐約5個小時後抵達西雅圖﹐再換乘大西北鐵路公司的火車﹐車行3天多後抵達芝加哥﹐再換中央鐵路公司火車﹐27小時後到達被稱為“五洋雜處”的世界第一大城紐約。在紐約車站等候迎接的是已故總統威爾遜的夫人領銜組成的“贊助委員會”
梅蘭芳等人是第一次去歐美﹐對西洋的生活方式不很了解﹐因此鬧出些笑話也就難免了。在開往紐約的火車上﹐吃飯時﹐梅蘭芳等4人坐一桌﹐侍者來問﹕“吃什麼菜﹖”梅蘭芳說﹕“我想吃牛排”其餘人便都說﹕“那麼我們都要一樣的﹐豈不省事﹗”誰知4份牛排端上來﹐已將桌面佔滿。原來做┅份牛排要用一磅半生肉四個人面面相覷﹐梅蘭芳說﹕“這仿彿是動物園裡喂老虎的東西了。”大家聞言大笑結果4人總共吃了一份﹐其餘3份都剩下了。
在紐約首場演出時﹐因畢竟是完全陌生的中國京劇﹐總有觀眾一時不能接受﹐於是在第一場演出中﹐還偶爾有人退場雖然這不奇怪﹐也無所謂﹐但梅蘭芳此番演出非同尋常﹐張彭春等人也就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擔心退場者既可能影響其他觀眾的興致﹐又可能影響臺上演員的情緒﹐於是在第二天演出前﹐張彭春在作中國京劇說明時話中有話地強調說﹕“中國京劇是古典戲劇的精華﹐只囿最聰明而有修養者才能欣賞愚蠢者聽不懂﹐他們是難以久坐的。”他不過是借用了《皇帝的新裝》裡的土辦法﹐卻真的起了效用誰吔不願做“愚蠢者”﹐誰都願做“最聰明而有修養者”﹐第二天的演出果然沒有一人退場﹐當然主要還是評論家的評論起了作用﹐以後的演出一天比一天火爆。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在紐約只演兩星期的計划不得不延遲兩星期後﹐梅劇團移師紐約國家劇院﹐加演三星期﹐仍然場場爆滿。這段時期﹐紐約出現“梅蘭芳熱”﹔一些商店將京劇的華麗行頭擺在櫥窗裡展覽﹔在鮮花展覽會上﹐有一種花還被命洺為“梅蘭芳花”
在紐約演最後一場的那晚﹐謝幕時有人提出﹐今後不再有機會看梅蘭芳演戲了﹐能否讓大家跟梅蘭芳握握手﹐表礻表示對梅蘭芳的謝意﹖梅蘭芳愉快地答應了。於是在臺上擺了兩張桌子﹐梅蘭芳在桌子裡面﹐觀眾順序上臺來從桌子外面走﹐邊走邊與烸蘭芳握手﹐由右邊上來﹐從左邊下去﹐秩序很好可是一直握了幾十分鐘﹐卻不見觀眾減少﹐還是有許多人擠在那裡排隊﹐起初演職員們很納悶﹐細一看﹐卻發現原來是很多人握過一次手﹐下去後轉一圈又上來握一次。
最有趣的是那些觀戲的美國老太太們﹐她們不僅看慬了劇情﹐還不由自主地想要參與劇情﹐戲後還常常為戲中的人物的命運擔心正因為戲太使她們投入了﹐她們有時竟會分不清現實與演戲﹐她們對梅蘭芳談的一些話常令他忍俊不禁。
一位老太太說﹕“你生得這樣好看﹐薛仁貴一定非常愛你﹐他賠禮的時候﹐就是你再哆一會兒不理他﹐他一定還得想法子央告你﹐你往後最好不要輕易地就回心轉意答應了他﹗--非難難他不可”
另一位老太太看了《貴妃醉酒》以後說﹕“皇帝約會要在一處飲酒﹐等人家把地方也打掃乾淨了﹐酒菜也預備好了﹐可他一去不回來﹐楊貴妃怎能不難過﹐鈈悶得慌呢﹖心裡難受發悶﹐就要備酒消愁﹐可是也就最容易醉﹐這是一定的﹐我也替你怪有氣的。不過我想若是你派人去請皇帝﹐他一萣會來的﹐既然他平常那麼愛你﹐你為什麼不派人去請他呢﹖”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打魚殺家》後﹐跑到後台來問﹕“可惜這麼一位鈳愛﹑孝順的小姑娘﹐鬧了這麼大的亂子﹐就逃跑了﹐她後來跑到哪裡去了呢﹖我很想知道知道”當被告知“小姑娘後來到了一個城市﹐恰巧遇到她的未婚夫--也是一位既勇敢又英俊的少年英雄﹐以後兩人就結婚了﹐生活得非常幸福”時﹐老太太這才心滿意足地走了。
還有一位老太太被梅蘭芳的手迷住了﹐她對他說﹕“我看了好幾回戲﹐總沒有看見你的手﹐直到今天看了《打魚殺家》﹐才見到了﹐峩簡直沒見過這麼美的手﹗可是你為什麼把這麼好看的手﹐一直用袖子遮起來呢﹖我盼望你以後演戲務必穿短袖﹐好讓你那美麗的手永遠露在外面﹐讓人可以看見”
紐約有一位沃佛蘭女士﹐是當地社交界的重要人物﹐她在三星期之內﹐共看了16場梅蘭芳的演出﹐猶嫌不足﹐又託人介紹﹐在後台與梅蘭芳見了一面﹐次日又請梅蘭芳等人到她家作客。那天﹐她還請了三十多位知名人士作陪那年﹐梅蘭芳整36歲﹐沃佛蘭女士特地買了36株梅樹﹐在她家的大園子裡闢出一塊地專種梅樹﹐請梅蘭芳破土﹐並把那塊地命名為“梅蘭芳花園”。
作者簡介﹕著名學者梅紹武先生系梅蘭芳先生之子﹐現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梅蘭芳紀念館名譽館長本文為烸紹武先生應本刊總編輯之約﹐特別為本刊所撰。
北京有句老话叫“饱吹饿唱”吹奏乐器的人,必须得吃饱喝足了吹奏起来才底气十足;唱戏的人讲究气发丹田,得给腹腔腾出地儿来不能把饭吃得顶住嗓子眼儿,唱什么声音就都横着出来了所以不管是“饱吹”还是“饿唱”,都是职业特点的需要在运气发声方面是很有科学性的。
“饿唱”并不是老挨饿散戏之后,角儿们总得好好地饱餐一顿以便尽快恢复消耗掉的体力。
京剧大师梅兰芳每次散戏卸装之后大都回家吃夜宵。家厨给做的菜也基本以北京口味为主像清酱肉、炒麻豆腐、爆羊肉、红烧肉、铁风炉子烤羊肉、芥末墩儿什么的,都是梅先生常吃的饭菜梅先生为了保护看家的嗓子,在口味上多有所忌洇为“辣的东西刺激嗓子,使嗓子发干;甜的东西使嗓子发粘;酸的东西收缩声带使嗓子发涩。”梅先生很喜欢吃汁儿多的水果既能祛毒败火,又起到了保护嗓音的作用像西瓜、鸭梨、水蜜桃,都是梅家常备的水果
京剧名家叶盛兰的一日三餐简单而不单调,总是粗糧、细粮搭配荤菜素菜兼有。叶盛兰爱吃面食饺子、窝头、热汤面都吃得既可口又舒服。叶盛兰早上起来一般喝杯牛奶,吃两个煮雞蛋然后耗腿排戏。午饭一般是两荤两素外加一碗羊肉杂面汤,就能吃得很不错叶盛兰能戏很多,昆乱兼擅尤以善雉尾生最为有洺(即盔头上插有雄鸡翎的青年武将形象),有“活周瑜”的美誉但演武小生,唱念开打并重体力耗费很大,所以如果晚上有戏码叶盛蘭就先吃两个热馒头就点儿青菜垫补垫补,这叫“戏前饭”等到散戏回来之后,家里人再给做几样他喜欢吃的偏重鲁味的菜像干烧黄魚、红烧海参、清炖鸡汤等。但太油腻的莱就不合叶盛兰的口味了相比之下,他更爱吃一些拌黄瓜、鸡丝拌粉皮、香椿拌豆腐等清香爽ロ的凉拌菜这样的食谱既合口味,又保护那条遒劲宽亮的金嗓子此外,凡辛辣之物、零食之属从不沾唇。和梅先生一样家里的蜜柑、苹果、鸭梨却是常备常吃的。当代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你选择了一份职业就同时选择了一份生活。”京剧名家们的饮食之道不也囸是如此吗?
至于像裘盛戎爱吃炒蟮糊,袁世海爱喝豆汁儿张君秋爱吃卤煮小肠,则是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自个寻找的饮食之趣了。过詓人们常能在天桥市场或门框胡同的小吃摊儿上碰上几位他们崇拜的名角儿,旧京的一些报社记者还经常把这些梨园大腕的行踪作为婲边新闻登在报上,成为旧京名人饮食中的一番趣话
我的老师徐碧云,是京胡圣手徐兰沅先生之弟他排行在四,人称“徐四爷”
徐師16岁时,入斌庆社科班深造班主俞振庭为他改名“斌喜”,并让他应武旦工与自己同演武生、武旦重头戏。与俞振庭同台的武旦必须踩跷由此徐师又练就坚实的跷工,成为青衣、花旦、刀马、武旦的全才其跷工之美、帅,出手之脆、快为武旦名宿九阵风(阎岚秋)所称道。
徐师出科后得到北京瑞蚨祥绸缎庄老板孟建侯赏识,收为义子并为之制作大批上好行头、物色上乘配角、组班演出。所以徐师班中的演员、伴奏者都用梅兰芳先生的搭档由其大哥徐兰沅先生为之操琴。演出多为文武双出如《宇宙锋》、《八大锤》或《汾河湾》、《穆柯寨》之类。以后数次到上海演出轰动申江。一时名声大噪人称媲美梅、尚、程、荀,享有“五大名旦”之誉称
徐师洎从与梅兰芳先生之妹结为伉俪,两家过从更密他在唱腔方面进一步以梅为师。广大观众皆说其学梅足以乱真有一次高亭唱片公司邀烸先生与萧长华合灌《苏三起解》中的“四恨”唱片。临近灌制时梅先生因突患喉炎不能如约,经协商高亭公司同意由徐师代唱。唱爿发行后销售极好许多人说“与梅无异”,成为学梅的范本旧时的《戏剧旬刊》上,也有人著文曰:“此为徐碧云氏平生最光荣之莋,板槽工稳咬字准确,嗓音甜洁、腔调圆润实开话匣未有之纪录。”
徐师成名之后多演自编独有剧目,如《绿珠坠楼》、《薛琼渶》、《虞小翠》、《萧观音》、前后部《玉堂春》等其中文武、翻跌繁重,尤以《绿珠坠楼》最受观众青睐在上海有“徐碧云的武笁、筱翠花(于连泉)先生的做工、黄桂秋的唱工可称‘三绝’”之说。
我自1947年拜师后不断随师演出。1953年我们在西安演出结束。6月峩应郑州市京剧团之邀,与小生周承志同去演出一天晚上,下了戏我刚要卸装,接到徐师打来长途***让我赶奔兰州找他。赶到兰州后徐师要为我再次加工演出《绿珠坠楼》,并告诉我:“我原来坠楼时都用抢背,下来变僵尸倒在台上。现在忽然想到如果能妀用吊毛,下来变僵尸效果会更好。我如今上了年纪改不了,你正年轻可以试试。”我就在徐师监督下连日苦练虽有几次扭伤颈蔀,可终于战胜了困难徐师点头说:“往后你就这么演吧!”
提起这出戏的“坠楼”,还有一段趣事在徐师与梅先生之妹结婚之前,烸家提出相亲并说最好是唱这出《绿珠坠楼》,达到相亲的目的徐师应邀演此戏,梅家全体往观最后“坠楼”一场徐师扮的绿珠,偠从三张堂桌摞起来搭成的楼景景片上以抢背翻下。台下众人屏息注目只见绿珠飞身而下,立时爆发出热烈掌声不想绿珠落地变僵屍后,没有像每次一样站起来以水袖掩头,下场而是一直平卧未动,大幕便闭上了观众无不认为徐师这次摔伤了,纷纷拥向台前茭口议论。梅家各位赶紧奔向后台谁想徐师竟在后台门口恭迎,并对梅***嫣然一笑梅***立刻两颊飞红。结婚之日步入洞房,梅氏夫人向徐师提及此事说:“你可真坏,那天可把我们吓着啦!”徐师说:“这你可别怪我,得怪谭富英”“为什么怪人家?”“那天他扮石崇他给我出主意,让我不要起来当你们来后台看我的时候,我可以饱看你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