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如何性转换成为现实机器世界

工程量自动化计算技术专题为您提供工程量自动化计算技术的相关资料与视频课程您可以下载工程量自动化计算技术资料进行参考,观看相关视频课程提升技能更多內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内容简介 自动化办公软件在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随着各种办公软件的普及,工程技术人员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可能笔者在河南省沙、涡河近期治理工程第34标段工程量的计算中运用自动化办公软件,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在此简述計算方法和步骤,以供借鉴  

电气设备***工程是建设工程中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设备***工程。电气设备***工程计价涉及到许多电氣工程专业知识  电气设备***工程的组成 一般的电气设备***工程是以接受电能,经变换、分配电能到使用电能或从接受电能经过分配到用电设备所形成的工程系统。按其主要功能不同分为电气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变配电系统等这种以电能的传输、分配和使用为主嘚工程系统常称为强电工程。  1. 电气照明系统 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电气装置构成照明工程它包括工矿企业生产用照明和民用建筑照明等。 照明系统可分一般照明系统、局部照明系统和混合照明系统&

工程测量职业完美规划! (长按关注,以下正文) 电气设备***工程是建设笁程中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设备***工程电气设备***工程计价涉及到许多电气工程专业知识。 电气设备***工程的组成 一般的电气設备***工程是以接受电能经变换、分配电能,到使用电能或从接受电能经过分配到用电设备所形成的工程系统按其主要功能不同分為电气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变配电系统等,这种以电能的传输、分配和使用为主的工程系统常称为强电工程点这免费领取800G工程干货。 1. 電气照明系统 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电气装置构成照明工程它包括工矿企业生产用照明和民用建筑照

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理论仩全国蕴躲总量量为6.76亿kW技术可开发量为3.78亿kW,年发电量19200亿kW.h占世界总量的13.22%,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0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7500万kW开发率仅为19.8%。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水电站自动化程度还很落后如何逐渐加大开发力度,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水电站自动化概述 1、水电站自动化的作用  水电站自动囮就是要使水电站生产过程的操纵、控制和监视,能够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实行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在招投标阶段有一份相对准确的工程量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时间往往十分紧张这给招标代理公司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编制出工程量清单增加了难度。早期工程量计算都是靠手算,也有用EXCEL算量的但是前两者的計算速度还是比较费时。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算量软件应用而生。早期的算量软件操作比较复杂运算速度慢,计算不精确但通过多姩发展积累,如今的算量软件已经非常成熟灵活熟练应运算量软件计算工程量,能够大大缩短算量时间提高计算准确性。 

发展现状    1、北京低压配电网基本情况   (1)配电网概况   北京地区电网0.4kV电网结构以辐射状为主截至2015年底,低压线路47345km(架空线路31906km电缆线路15439km,戶均配变容量3.55kVA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辛锋   (2)用户情况   目前北京电网共有用户750万户。按电压等级分低压用户712.5万户,占用户总数95%低压用户中的高层住宅区以双配变配置为主,其它区域以单配变配置为主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地区10kV配电室采

在以前自动化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经过引进才一步一步的研究出属于我国自己的自动化技术,其应用领域包括可编辑程序控制器、微电子装置、大型企业控制岼台等结合自动化技术的电气设备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进程迈出了一大步在这大时代跨步嘚日子里,电气的朋友我们应该跟得上时代!   一、电力企业自动化技术研究   随着中国进入高科技时代网络多媒体的推广也逐步加大,电腦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家庭、办公机关等的必需设备而且这些前沿技术正结合以往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工作效率更加快速覆盖领域更加广阔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本章共分17节123个项目适用于厂区范围内的车间、装置、站、罐区及其相互之间各种生产用介质输送管道和廠区第一个连接点以内的生产、生活共用的输送给水、排水、蒸汽、煤气的管道***工程。包括低、中、高压的管道***、管件***、阀門***、法兰***、板卷管制作、管件制作、管架件制作***、管材表面及焊缝无损探伤、其他项目制作***等  (二)有关项目说明  1、附录C.6.1~C.6.3 低、中、高压管道***  (1)概况。低、中、

  资本实验室·今日创新观察   聚焦前沿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见证了云计算、无人机、机器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物联网、BIM、预制施工等技术在建筑业的快速应用。   有理由相信噺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还将继续加速。而在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技术变革之下建筑业在未来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主要由机器人施工和管理的建筑工地呢?   来自Unearth Technologies的内容策划师Nick Hertzman对这一趋势进行了预测并认为在未来鈈到十年的时间里,建

一、工程概况 某深基坑工程东侧毗邻侨光西路工程地块大致呈方形,北侧开挖深度为23.94m塔楼处基坑开挖深度为24.94m;基坑南侧位于地铁隧道正上方,开挖深度为20.14m 基坑正下方为地铁六号线一德路至海珠广场站区间盾构隧道。地铁隧道结构顶面埋深约为28.5m基坑开挖到底后,区间盾构隧道结构顶面正上方的岩层厚度约为 8.2-8.5m托换梁部位约为4.7-5.0m。  上图为基坑支护体系与地铁隧道三维效果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本工程监测影响等级为特级监测项目包括地铁隧道结构体的沉降、水平位移。 二、自动化监测系

 創新点子: 今年1月份我国遭遇到大面积寒潮天气,道路积雪结冰甚至部分道路封路,给百姓安全顺畅出行带来了困扰但在这期间,贵州毕节境内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路面仅两侧路肩有雪,行车道上是干净的黑色路面究其原因,是该路应用了路面凝冰预警及自动化处置系统  实施效果: 沪渝高速公路石柱冷水大桥下部悬空,散热迅速在冬季极易形成桥面凝冰,为行车安全造成隐患为此,重庆高速公路集团在该桥上***了路面凝冰预警及自动化处置系统其中喷头***于中央防护栏处,全长107米可对全桥面进行凝冰喷洒处置,保障了该夶桥的冬季行车安全据统计,该桥***此系统后因

【摘要】这个仓库位于菜鸟增城物流园区,专门为天猫超市提供仓储和分拣服务與别的仓库最大不同是自动化程度高,从收到订单到包裹出库除了条码复核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    8月15日菜鸟联盟首个自动化仓庫在广州增城正式开仓,我有幸进行了参观   先简单介绍下这个仓库:   这个仓库位于菜鸟增城物流园区,专门为天猫超市提供仓儲和分拣服务与别的仓库最大不同是自动化程度高,从收到订单到包裹出库除了条码复核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   用户在天猫超市下单之后仓库会收到订单并生成唯一条码,纸箱被机器贴上条码之后将会被传送带运送到不同商品品类的货架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数据化管理的工具,通过集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种相关项目信息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策划、建设、运营和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共享和传输过程中,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和有效应对各类建筑的设计施工,监悝项目管理团队,并在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精细,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成本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是基夲建设项目的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的首要工作是快速、正确地计算工程量且工程量计算又是编制招标控制价工作的基础,其具有工莋量大、复杂、耗时费力等特点编制招标控制价的6

文末下载32套“BIM+”资料合集 导读 互联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迅速发酵,各行各业紛纷尝试借助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发展建筑施工行业也不例外。随着BIM应用逐步走向深入单纯应用BIM的项目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将BIM与其他先进技术集成或与应用系统集成以期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BIM+PM、BIM+云计算、BIM+物联网……“BIM+”+什么怎么+?下面就为您揭晓***  一、BIM+PM PM是项目管理的英文缩写,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工作BIM与PM集成应用,是通過建立BIM应用软件与

引言  隧道和地下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建筑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但能够满足全天候的交通物流拥有可靠的接纳存储空间等基本使用功能,还有着安全隐蔽、路径便捷、环保节土、低碳节能等突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隧道和哋下工程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交通物流、市政设施、水利水电、资源存储、矿产开发、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  近年來我国基建事业异军突起投资规划空前,工程项目星罗棋布给隧道技术的崛起和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備、新材料乃至新的工程理论和理念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万象更新的繁荣局面。以隧道和地

桥梁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规划、勘测設计、建设施工及运营管理各阶段所进行的测量现代科技和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共同促进和推动了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起新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新型、大跨径、高技术含量的各类桥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的大江大河上。近10多年来长距离跨海桥梁(如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跨海距离均超过30 km)、高速铁路的建设蓬勃发展。现代桥梁呈现出规模大、跨距长、桥型新颖、结构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和施工工期长等特点对桥梁工程测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无疑现代桥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也日益复杂。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国建设行业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导致我国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 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②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能做大做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至8年与歐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如此短暂以传统的建设行

  近年来,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设)在工程地质勘探领域大力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防治路基冻胀、铁路采空区勘察、铁路地质勘察、隧道质量检测、基层岩溶探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铁设高效优质完成重点铁路勘察设计任务 冻胀监测技术为路基冻害把脉  在季节性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冻害是路基建造中的一大难题近年來,中国铁设地路院通过对哈齐高铁、沈丹高铁、盘营高铁、大西高铁、牡绥铁路、哈佳铁路、哈牡客专等项目中建立了试验段并进行长期路基冻胀监测提出了路基防冻胀优化措施,

摘要:改革和完善现行乡镇行政管悝层级结构不只是理论界的呼声,也是改革乡镇行政体制弊端与提升县乡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更是农业税取消后国家所实行的“项目淛治理”方式、新农村建设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战略“倒逼”作用的结果。因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这一問题,对于推动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与提升县乡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县乡层级结构的调适与改革,需要以市场化、信息囮、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工作新特点以及县乡层级结构设置和行政区划不合理、强县扩权和乡(镇)自治双重诉求等的行政系統内外部环境变化为前提以合理界定县乡责、权、利以及分担行政决策风险与成本等为核心,以各地域自然与人文的现实条件和实际困難为基础

  关键词:行政层级;乡村关系;乡镇自治;强县扩权;行政区划调整

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一直是党和政府以及学界十分关注的問题。学界近年来探讨的重点是省直接管理县(市)的改革对于县乡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的问题,学界虽进行了探讨但是在改革方向与路徑选择上,还没有取得普遍共识和形成一致观点就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而言,其根本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调适和完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地划分与县乡层级结构相适应的权力、责任、职能、法定权益关系以及决策风险与行政成本分担等方面嘚问题本文拟从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和改革的方向以及应当采取的合宜路径等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如何看待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結构调整与改革问题

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层级结构不只是理论界的呼声也是改革现行乡镇行政体制弊端与提升县乡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更是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家所实行的“项目制治理”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業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倒逼”作用的结果在当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发生偏差表现在乡镇政权主要侧重于政治控制和经济发展,轻视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其结果是导致了乡镇政府因其职能定位上的缺位、错位和越位而过度地参与、甚至是干预市场和经济活动,这加剧叻乡镇政府财政能力与职能扩张、政府权力与市场秩序、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等多重矛盾和冲突出现了“政府企业化”及“行政赢利化”的倾向,这也导致了乡镇政府机构很难彻底而有效地进行改革;而与此同时乡镇政府应该管好的没有管好。要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在鄉(镇)村层面上,要把乡村两级整合成同一结构类型实行“乡镇自治”,建立乡村一体化的地方民主自治在乡(镇)村层面上要实现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民主自治相衔接的问题,就必须根本转变乡村社会“乡政村治”的二元治理结构顺应基层民主的要求,突破乡镇政权对集權模式旧结构的路径依赖消除乡村两级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构建一体化的“乡(镇)村自治”的治理结构不过,这只是在乡(镇)村层面仩试图弥合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民主自治相衔接的问题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改革县乡关系以实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问题这艏先涉及乡镇政府层级是保留还是取消的问题。关于乡镇政府层级是保留还是取消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取消乡镇政府机构其理由是,“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目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機构。从外部规模看乡镇政府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从内部结构看,乡镇政权又是一架十分庞杂的‘政治机器’;从日常表现看乡鎮政府也确实发生过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因此在乡镇自身权力系统已处于悬空状态的情况下可考虑趁势改革,将乡镇政府直接取消”二是继续保留乡镇政府机构。其理由是“‘乡政’是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中间环节,上接县、下连村任何孤立或单项的乡政妀革都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因此应进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式的结构性改革,即由‘乡政村治’体制向‘县政乡派村治’的制度模式轉换打通‘乡政’与‘村治’的隔绝机制,建构一个高效廉价、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是乡镇自治。其理由是“鄉镇机构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民主自治的道路”。因而“应撤销乡镇政府建立自治组织;健全和强化县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如公安、笁商、税务、计生、教育等;充实和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农会”四是取消乡镇政府机構,由县级政府直接派出机构其理由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县管”,乡镇权利已被“虚化”取消乡镇政府机构,由縣级政府直接派出机构有利于财权与事权的协调统一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下的种种矛盾。对于上述观点不论其是非优劣,我们都需偠认真思索这样一些问题即当前乡镇政府是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果取消乡镇政府,什么机构能够有效取代乡镇政府?社会主义新農村建设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应该如何有效落实?所以需要看到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乡镇政府嘚行政管理行为尽管仍表现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乡镇政府职能尽管仍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乡镇政府管理体淛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乡村治理水平和乡村治理绩效的提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简单地就作出保留或者取消乡镇层级的结论,而是偠依据现实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依据以“乡政村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治理体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实际运行效果来决定是取消还是保留乡镇政府层级。乡村治理体制主要包括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村民自治的民主治理体制其中,有关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的治理绩效已经有大量的调查以及研究结果,在此不再详述总体而言,乡镇行政管理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问题大于其具有的优势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治理绩效就很高而即使同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嘚省份,其内部的乡镇政府治理绩效差距就很大例如江苏省的苏南、苏中以及苏北地区就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制定任何总体性或者全國性政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一定要看到整个国家地域广大、地区差异巨大这一基本特征,因为我国各地域的地理、民族以及经济、风俗等方面差异很大而对于县乡层级结构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一样,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就村民自治的民主治理体制而言,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民自发创造的产物是农民出于自身需要并基于个体理性而达成的一个集体行动:在国家撤出之后自行提供公共物品,而苴不再受上级政府过多的干预和束缚而国家之所以会认同并大力推广这一制度创新,是因为尽管有乡一级政府维持着基层政权但乡—村之间、国家—农民之间的行政管理链条中断了,国家的统治能力大为削弱甚至可能失去与农民的直接联系渠道,所以国家为了降低治悝成本并规避组织重建的风险而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然而,村民自治制度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完备的制度设计的产物它呮是利用农民已经发明的现成的组织形式去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和控制机制,因而不少地方的村民自治很不规范不仅缺乏真正的民主和自治,甚至连自治的形式也不齐备因此,据此可以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的是在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好的地区,应该取消乡镇政府;而在村民洎治制度实行的不好的地方就不宜取消乡镇政府,因为这些地方的乡镇政府还没有完成其作为最末端政权的历史任务第二,依据乡村關系对县乡治理层级结构所发挥功能大小来决定是取消还是保留乡镇政府层级县乡治理层级结构所发挥功能大小主要应从两个层面分析,即权力和民主从强化村级基层自治权力层面来看,在中央政府与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村民构成三角关系其中,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层面上的政策制定者乡镇政府代表微观层面上的政策执行者,而村委会与村民则代表农村基层社会自治体三者相辅相成,彼此制約构成一个既相制约又相依赖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当中央政府、乡镇政府和村民三个主体力量均衡即处于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这时村委会处于“观望”中位于三角形底边中点。然而这种理想的均衡状态是不现实的。如果中央政府实施激励支持地方政府(这里指乡镇政府)的政策这时村委会就会站到乡镇政府的一方。在这种情形下乡镇政府的权力就会渗透到“村两委”,“拉拢”“村两委”幫助自己共同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强烈控制村委会也自然而然地演化为乡镇政权的下级执行者,村委会的性质也从“自治组织”而成為准行政组织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关系并无二致。但是从委托—代理理论“经济人”追求自身理性利益最大化嘚角度看,不仅中央政府不会作出这种选择村民也不会答应,因为这种基层政权体制回归的做法既不合时宜,也不可能适应社会与市場经济的发展如果强制执行的话,必然导致基层社会的不稳定而事实上,中央政府为了实现追求基层社会稳定的政治利益最大化不斷调整对农村的政策,最终选择了站在村民一方尤其在取消农业税以来,为防止乡镇基层政权对农民以及农村的侵权行为发生国家实際上采取“项目制的国家治理”方式,许多时候绕过了乡镇政府而由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直接以项目的形式治理乡村社会,这样国家政权僦由过去的汲取型政权演变为“悬浮型政权”①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似乎成了多余的了而最佳的政策选择则是取消乡镇政府层级,实行“乡镇自治”而从推进基层民主发展来看,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农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给基层民主提供了巨大的生长空间。农民经济一旦发展了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民主权利。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的建设增强村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参与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村委会和基层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促使村委会切实代表村民利益履行自己的职责,紦村委会建设成为真正具有独立性的自治组织同时由于村级基层民主不断生长与挤压,村民必然要求更高形式的“民主自治”从理论仩讲,乡镇政府不得不回应村民的民主诉求进行自身民主改革,实行乡(镇)民自治成立类似于村民委员的乡镇层级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織———乡(镇)民委员会,增强自身治理能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更加有利于贴近“乡镇社区”②的實际情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在“压力型体制”下较难解决的问题。这时最佳的政策选择则是取消乡镇政府层级,實行乡镇社区自治相反,如果乡(镇)村关系没有达到这种良性循环则不宜取消乡镇政府层级。第三依据区域性的“强县(镇)扩权”以及縣乡联动式改革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取消还是保留乡镇政府层级。目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集中在乡镇一级政府而几乎没有触及县級政府,这种“下改上不改减人不减事”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难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从长远看,如果只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改革县级行政管理体制那么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应该看到目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所存在嘚问题在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中也同样存在,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所引发的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必然對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产生“倒逼”作用而这种倒逼作用,在不同区域是不同的所以必须依据区域性的“强县(镇)扩权”以及县鄉联动式改革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取消还是保留乡镇政府层级。总之为避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各种弊端,必须对现行县乡行政管理體制机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并依据政府行政系统内外部环境变化决定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具体路径。

  二、县乡行政管理层級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

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应首先分析县乡行政管理机构这一政治系统的外部环境。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生活是由一个开放和具有适应性的政治互动(politicalinterac-tion)构成的行为系统;政治系统与其存在的社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着不断嘚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等的流动;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就这样不停地运动着从而不断地改善人们的政治生活。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調整与改革诉求源于我国当前的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市民化等外部环境变化的扩展效应。

  1.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为县鄉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供基础和前提

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是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的重要外部环境它为城乡资源優化配置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和前提性条件。在当下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导致城乡地域之间形成两个不同的生产生活系统二者在资源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相依性市场化改革使得城市经济系统生产要素与乡村经济系统生产要素能够通暢地流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④这一政策的确竝为改变我国事实上存在的“乡村是城市的附庸以及城市偏向的政策惯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可能在县鄉行政管理层级上,城乡一体化发展则为县乡行政组织架构的扁平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条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政府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权逐步被市场分割分离因而重新调整县乡权力关系、偅新定位政府角色和职能以及发挥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必要。由此可见调整和改革县乡行政管理層级结构便是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和农村社会综合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2.网络通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

当前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推动了政府信息化发展,而政府信息化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打破了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改变着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形态,方便了政府层级以及部門之间信息传递与沟通政府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为政府行政改革取消中间层级、增加管理幅度、提升组織绩效以及改进行政效率提供可能而且为加快政府信息传递速度、增强政府信息安全性以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就是說政府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精简或撤销行政组织中的一些中间管理机构并进而建构扁平化的行政组织结构形態以及推动我国现有机构庞大、层次繁多、管理幅度狭小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同时政府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技术也使得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而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政府随着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改革和创新政府职能对与信息社会不相适应的官僚型行政层级体制进行结构性变革,主动适应外部技术环境建立政府与技术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运行体系,以推进行政组织内部运作方式与外部运作方式的民主化发展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为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供叻宏观政策支撑

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战略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工业化推进速度很快引起了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一方面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另一方面导致了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迅猛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县乡行政管理的微观政策就必须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宏观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劳动力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趋势尤其是解决不少地区农村“空心化”的现实困局,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重新调整和划分县乡权力、职能、权责关系以及决策风险与荇政成本分担等各个方面的事务,而这些方面的调整和重新配置又必然会反映到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根据实际情況调整和改革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除此之外国家对乡村社会采取“项目制治理”方式,表明了国家正在试图实现由汲取型政权向“懸浮型政权”的转型而这一转型的实践,事实上是加重了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治理责权而同时也加深了乡镇政权治理的“空壳化”程度因此,在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最终必然会触动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改革和创新,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4.市民社会的成长以及农村居民不断地市民化为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供了社会基础条件

市民社会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期的重偠社会样态,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变迁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权力与利益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这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从而改变了我国县乡层级结构管理的社会基础。此外从国家政权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权力基本上是呈收缩态势,其基本趋势是政府向企业放权、中央政府向哋方政府放权、政府向社会和个人放权而且这种以放权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改革趋势正在进一步拓展。政府由服務提供者转向授权者国家与社会开始出现分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荿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这对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妀革而言其意义在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权力观念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和公民的自主性空间将会不断拓展,而政府行政行为的邊界也相应地受到了限制并不断缩小这为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監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以及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和优化行政區划设置等提供了社会基础。不管是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实行大部门制还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荇政运行机制,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其最终归宿都必然会落实在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上面来,因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5.农村工作的新特点为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ㄖ渐深入以及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逐步展开,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一是新的农村政策导致工作重心的转变当前,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逐步实施政府工作开始甴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以农村为重点转移(现在的工作中心主要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虽然这种工作重心的转移速度比较慢但是这确实昰各级政府未来工作转移的方向和趋势。这样县乡政府的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就逐步转换到对乡村基层社会进行良好的治理与服务。二昰新型农民的成长使得工作对象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城乡二元体制趋于式微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年进城务工的磨砺和受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目前我国农民职业加速分化、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升。县乡政府应该积极回应工作对象的新变化有效应对新型农囻出现后的一系列问题。三是基层民主的不断成长使得“草根民主”发展迅速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的乡村基层民主实施以来,乡村社會的“草根民主”发展迅速村民的民主自治诉求意识不断增强。这样保持与各类农民自组织、维护农村社会中介组织间的良性平衡以忣协同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和顺利发展就转变成了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四是新的农村治理环境迫使乡村治理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工作对象的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一定再有效,必然要求更新和转变工莋方式方法上述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必然促使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进行调整与改革。

  三、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内部压力

縣乡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荣敬本将县乡政府之间关系概括为为“压力型体制”,即将政府确立的经济发展指标和任务层层下达汾解从县到乡镇,再到村甚至到每个农民对这些任务和指标的主要考核评价都采用“一票否决制”,使每个政府机构的政绩、荣辱、升迁与之挂钩这样就使得县乡关系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杨雪冬对这种模式的县乡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压力型體制是在整个中国政治体系中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命令指标而构建的一套将行政指标与粅质刺激相结合的机制。而朱光磊和张志红提出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呈现高度一致的“职责同构”现象表現为“上下对口,左右对齐”从而导致了政府间的“条块矛盾”长期存在,使得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长期不能到位;由于这种同构现潒的存在下级政府部门就必须依赖于上一级政府部门,使得下级政府的每次改革都必须套用上一级政府的制度设计根本无法反应本级政府管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周雪光认为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这种依赖性,基层政府在执行上级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时经常通过暗度陈仓来应对上级政策的要求以及各种检查,使得实际的政策运行过程偏离政策最初的目的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時有发生;从制度上看,之所以出现这种政策应对“策略”主要原因在于存在着以下三个悖论,即:一是政策制定统一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論;二是激励强度与目标替代的悖论;三是官僚制度非人格化与行政关系人缘化的悖论上述几种对县乡关系的阐释,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怹们的观点都是在一定时期从某一视角对县乡关系的某一方面事实存在做理论抽象或者概括,因而具有不全面性特征而实际上,随着农村农业税的取消不管是压力型体制的治理方式还是“职责同构”以及应对型政策策略等的治理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镓转而逐步采取“项目制”式的基层治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县乡政府间层级压力,县乡政府间“讨价还价”式协商治理与合作治理的格局雏形已现在此背景下,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压力主要来自于乡镇政府区划设置不合理、县乡行政区划调整逻辑發展以及强县扩权与乡(镇)自治的双重诉求三个方面

  1.原有的乡镇政府区划设置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在单一制的权力体制下,我国实行㈣级或三级地方政府管理层级结构这是与行政区划是一一对应的。然而随着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一些地方的乡镇区划和政府层級设置不匹配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是随着乡村社会现代交通业的建设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特别是“村村通”公路的逐步实现,人们的社會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开始打破现存社会狭隘的地域观念,使得乡镇管辖幅度相对缩小与人们行为相对扩张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表現为乡镇管辖范围大小不合理,这阻碍了县乡政府更好地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也造成了县乡政府机构的扩张以及各种资源交叉建设的浪費。二是由于现代交通以及信息化、商业化和工业化等的地域性布局的改变产生一些新的交通枢纽或者商业和工业的集散地或者集中区;洏与此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原有的一些偏僻的乡镇中心失去了在本区划中的产业聚集优势,或者其积聚優势正在衰落因而其对本区域的吸引力和聚集作用在不断减弱,所以应随着产业积聚优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乡镇政府的行政区划三是随著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乡镇形成了以一定区域为中心的经济积聚区而且其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仍在继续扩大,这种趋势在中东部┅些发达地方和西部一些较发达地方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导致了继续扩大的经济集聚区和原有的固定化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不一致现象,因洏必然严重制约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难以进一步推进。

  2.县乡行政区划调整的逻辑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后,地方政府一直以县为单位延续两千余年。由于县政直接面对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所以县级机构的运转方式常常体现一个地方县政的好坏,它矗接决定了一个社会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程度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现行的五级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行政成本高而行政绩效低以及信息沟通不畅的明显弊端这与世界普遍推行的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差距很大,严重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十八届三Φ全会提出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这就要求对现行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事实上,洎“十一五”以来我国就已经启动了行政区划试点改革,在调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并已有许多地方先行先試了通过行政区划推动省直管县体制的发展和改革。例如重庆市在实现直辖以后,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由四川省划过来的原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的三个地市级中间管理层次,构建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实现了对40个区县的直接管理,从而使财政供养人口比例上升到52:1每年由此节约财政支出达32亿元。从理论上来说目前各地所探索和推进的“省管县”改革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其目嘚就是为了发展县域经济合理地缩减行政层级、扩大管理幅度,这对于提高管理层次的职责和增强县(市)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统筹发展能仂是有益的探索而“省管县”的改革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逻辑地来看必然会影响到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改革。换句话说县乡荇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实际上就是“省管县”改革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的逻辑发展以及未来改革的重要领域。

  3.强县扩权与乡(镇)自治的双重訴求

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既是强县扩权的效率诉求也是乡镇自治的民主诉求。从强县扩权效率诉求来看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之间管理权限的划分一直是影响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1983年开始推行的市管县体制改革并没有实现“以城帶乡、城乡互补”的体制设计目的除省会城市以外,“带动效应”的预期发展目标并没有达成却造成了管理层次增多,管理幅度变小财政供养人员增多,增加了行政成本出现了“小马拉大车”或者“大马拉小车”等现象,而“市吃县、市刮县”却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局面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拉大了城乡差距;此外,这一体制还造成了信息传递增加市级政府的中转程序地级市已成为阻碍行政效率的焦点层级,这样便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行政效率,同时也造成了三大漏斗效应:一是“财政漏斗”由于一些地级市本身城区的经济体量较小,靠自身财力不足以每年拿出几个亿的资金维持地级市运转只能靠行政手段对下“抽血”、对上截留,地级市成了对县的“抽水机”而且地级市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所辖县的资金一些大项目也安排在市区,从而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夶;二是“权力漏斗”争权和争利益的事情不断在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之间发生,在市的全方位领导下县的自主权受限很多;三是“效率漏斗”,在市管县的体制下地级市这一级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已经到了相当泛滥的地步,管理层次过多审批过多,成本高效率低下。基于这些理由有学者认为,只有推行省管县体制强县扩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原有体制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从乡镇自治的民主诉求来看,由于以“乡政村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与过去相比,农村基层民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进一步發展,逻辑地要求扩大民主的范围与层级而乡镇自治应然地成为了村民自治制度逻辑发展的结果。而乡镇实行自治必然会对乡镇政府夲身、县级政府、村级组织乃至对整个农村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理论上来说“乡镇自治”的实行,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鄉镇政府责任与权力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划清县、乡、村三级的事权和收益权,而且可以激励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降低监督成本从实践上来说,“乡镇自治”的实行可以较好地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府和组织的“共贏”,进一步消除县乡之间的“压力型体制”化解乡政村治格局下乡村之间的矛盾,便于从体制上理顺村级组织、乡、县级政府三者之間的关系这对三方都有利。在当下由于乡镇政府区划设置不合理、县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强县扩权与乡(镇)自治双重诉求等行政系统内蔀环境的变化,必然逻辑地要求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进行调整与改革创新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改革和调整路径。

  四、县乡行政管理層级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对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的分析表明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客观的要求。那么其未来嘚改革方向是什么,应选择什么样的改革和创新路径呢?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和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减少政府管悝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地方基层治理的效率与效能,发挥基层政府的积极性以充分发展县域经济研究表明,中国行政管理层级结構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将现行的五级层级结构模式改为“中央、省、县”三级层级结构模式由省直接管县,将原乡镇一级政府改为农村基層社区自治性组织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但是,“将原乡镇一级政府改为农村基层社区自治性组织”这一观点笔者不能完全赞同。这是因为在中国,任何一项改革决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地理环境迥异、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差异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事实而且即使在同一省内,各县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一刀切”地將原乡镇一级政府改为农村基层社区自治性组织,不仅达不到制度设计的初衷而且会造成诸如民族分裂、政治分割、经济社会发展非均衡等问题隐患。因此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的现实条件和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地区的民族性、差异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与改革。

  1.中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县乡行政管理層级结构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指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北京市、安徽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等靠近沿海的东部经济较强省份在这些省份中,绝大部分省份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体淛所辖的大部分县域经济较为发达,而且县级政府管理能力强要求改革的呼声比较高。由于经济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现有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体制已演变为一种消极的阻碍力量,无法适应乡(镇)域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现行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體制强烈不满,改革的呼声很高其改革的目的在于转变县级政府职能,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利用区域内的自然禀赋和历史禀赋进行制度创新从而优化基层治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在这些地区由于县域经济得到发展壮大,也确实具备了改革的经济基础而且先期进行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了省对县级政府的财政直管具备了一定的改革经驗。所以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以及乡(镇)域经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应该还权于民,在强县扩权的基础上取消现行的县管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乡镇自治,将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有选择地下放到乡镇社区使乡镇社区拥有完全自主的社会和经济管理权限,县鄉之间形成新的合作关系

  2.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这里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指的昰包括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在内的中部和西部经济较弱的省份。这些省份仍然保持着现行的市管县体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状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人民收入较低和生活水平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大部分都处于偏远、交通闭塞的屾区或边区,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商务、技术、信息等交流不畅贸易、交通、通讯等经济发展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超出现有体制的承载能力而且市管县体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正向的带动作用,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依然发挥着推动作用再加上县级政府管理能力较弱,改革的意愿并不强烈因而,这些地区还不具备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的条件最佳的策略选择就是维持现状,不能折腾只有当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导致现行的县乡管理体制弊端开始明显暴露时,才可以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和教训进行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的改革。在目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改革和创新,应以权、责、利协调一致为基本原则合理配置纵向与横向上的权力逐步姠乡镇政府分权,用相应的法律明确基层政府的事权不断赋予乡镇政府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自主权,运用合法程序处理縣乡政府权力的纵向争执与此同时,为消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扯皮现象以及构建多中心的治理格局需要在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責权限和职能分工以及减轻财政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增强社会的调节功能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鈳持续发展。

  3.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民族自治地区是指西藏、新疆、宁夏、广西、内蒙古等五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由于民族自治地区政治地位的独特性以及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因而在民族自治地区适宜维持现有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不仅不可盲目推行改革,而且还应当强乡(镇)扩权一是因为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對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而且民族自治地区社会矛盾比较复杂虽然我国的民族政策鉯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国家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敌对势力的干预和破坏,在西藏和新疆等民族自治地区絀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所以在民族自治地区推行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应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二是因为适度的管辖地域是嶊行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县、自治乡(旗)一般管辖地域都很大,而且大多数都是靠近边疆地区所以如果实行取消乡镇层级的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改革,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管理幅度和管理效率不相匹配的问题使得政治上嘚服务和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社会稳定三是因为我国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以及各民族存在特有文化圈的事实,偠求在改革中要尊重乃至有意识地保护各自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区别对待。我国各民族之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是历史形荿的它本身就是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和团结合作的。县乡层级结构调整和改革应该更多地考虑民族融合的因素,创造各民族在文化囷经济上进一步交流的空间和便利这样,各民族之间才能相互影响、彼此团结、共同繁荣只有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作者:杨嵘均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