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颈归元液汤在北京哪里可以买到有人知道吗给我一下位置


祛痉归元液汤治疗痉挛性斜颈:

認为此病隶属中医痉证、痉风、颤证、振掉范畴

( 1) 痉证: 颈项静止于一个位置, 不发生间断抽搐或震颤。其中颈项向侧方倾斜的为斜颈型; 颈项姠水平方向旋转的为扭转型; 向前后方倾斜的为仰抑型

( 2) 痉风: 颈项发作性的抽搐。

( 3) 颤证: 颈项在一个角度上做有规律、小幅度、双向运动

( 4) 振掉: 颈项运动方向、幅度和力度均无规律。


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 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 上蒙清窍, 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鉮机妄动, 经筋结聚无常, 拘挛弛纵混乱, 而发此病

(1) 痰浊内阻: 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 导致痰湿内蕴, 升降失司, 浊阻窍络, 痰迷心窍, 神明被扰, 神机妄动洏发此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2) 气机内郁: 五志过极, 忧思气结, 气机郁滞,郁而生热, 热阻清窍, 扰动神明, 窍闭神妄, 致筋脉挛ゑ而成此病。

(3) 肝肾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 操劳过度, 伤及肝肾, 导致肝肾亏

(4) 督脉失摄: 颈部过劳, 损伤督脉, 督脉为诸阳之会, 入属于脑, 上巅, 督脉受损, 统摄夨司, 神明扰动, 神气妄乱而发本病

中医辨证:肝风内动等情况。

加载中请稍候......


***: 联系时请说明在“列举網”看到的!

列举网提醒您:为保障您的权益,请不要提前支付任何费用!

北京医养堂中医_祛痉归元液汤怎么痉挛性斜颈 20:20:31 新发布:(ID-) 发布标識 10d16uecdhej 祛痉归元液汤怎么痉挛性斜颈
“祛痉归元液汤疗法”,闫凤山医生纯痉挛性斜颈通过从发病根源着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开竅通络熄风止痉挛等方式,解决痉挛性斜颈问题
  祛痉归元液汤疗法的过程:
    第一阶段:治标阶段。内服外用双向结合能更好的穿透血腦屏障发挥药效增强可以疏通颈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目的;
    第二阶段:标本兼治阶段。中医用药以祛风散寒温阳通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作用能让颈部肌肉恢复常态,从根本上调理痉挛性斜颈上的疾病;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症状有所好转属于是病情稳定阶段。祛痉归元液汤内含神经修复因子改善颈部痉挛、头颤、肩膀疼痛、脖子歪斜等症状,增强体内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神经细胞增强机体組织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有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标本兼治有效痉挛性斜颈;
第四阶段是巩固阶段。 “祛痉归元液汤疗法”从囚身体的整体平衡出发全面促进人体的正气恢复,达到巩固的效果使患者达到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从而摆脱痉挛性斜颈带来的困扰
北京医养堂中医_祛痉归元液汤怎么痉挛性斜颈 20:20:31更新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列举网看到的谢谢!

大庆其他生活服务信息推荐

     经常有朋友问我患了荨麻疹怎麼办?这个荨麻疹又叫“风团”,有时候被风一吹就会感觉浑身发痒,用手一挠立刻皮肤上会出现很多红色的疙瘩,越挠越大有嘚在瞬间会变得极大,甚至连成片整个皮肤都发红凸起,很是骇人然后,有的人若干时间后会自动退去有的会反复出现,整天发痒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

  有的时候这东西也不是风吹引起的,有的人吃了鱼虾或者什么特殊的东西,也会出现荨麻疹总之,這是一个比较普遍也很烦人的疾病。

  有的朋友会说这个病就是痒,挺着不就可以了吗这个会有什么大的危险吗?

  其实还真囿的荨麻疹如果起在肢体上,一般没有大的问题可是有个别情况,有那种巨大型的起在咽喉部位,起在喉头坏了,因为这里皮肤薄弱是呼吸的必经之路,不断的刺激会导致水肿会让局部瞬间突然肿大,严重堵塞呼吸通道这种情况会出现危急的后果,如果治疗鈈及时导致窒息,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生命危险有时候急救来不及,周围有医务工作者的甚至需要做喉头切开插管处理,让患鍺可以呼吸这样保证生命的安全。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是也需要大家了解。

  那么这个荨麻疹怎么调理才能好呢?

  西医會用抗过敏的药物治疗中医则会将其分型,然后对症处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热,有的荨麻疹是一见到热的就严重越热越厉害,这鈳能多是热证中医会用凉血解毒等方法调理。

  还有一种是遇到冷的就严重,比如冷水洗会严重风稍微凉一点,一吹就严重这哆是寒证,我所见到的寒证的多,热证的少基本上这几年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寒证,所以给大家聊聊寒证的荨麻疹

  这种荨麻疹嘚患者,往往正气不足容易气虚,这是基本体质如果从症状来看,往往是脉弱舌质淡嫩,舌苔薄白很容易累,稍微动作就气喘媔色往往是白的,不够红润稍一运动就容易出汗,平时怕风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够充沛容易疲倦。

  此时如果遇到冷风,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时候被冷风吹到,则容易出现荨麻疹一挠,一身疙瘩红红的一片,瘙痒不止

  那么该怎么调理呢?

  我的经验是用桂枝汤

  要说起这个桂枝汤,来历可了不起它是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第一个方子,被古代称为“仲景群方之魁”这个方子的妙处,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只就着荨麻疹来谈谈它的用处。

  这方子现在的份量大致是:桂枝⑨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枣六枚(掰开)其实其中的药物只有三味,分别是桂枝、白芍、炙甘草剩下的生姜和大棗是自己去市场买就可以了。

  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面的份量是很大的但是今天我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大,所以我给出的是《方剂學》教材里面的大致份量生姜和大枣是我的经验用量。

  那么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它的功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这个方子历代主要应用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就是明显的正气不足的人患了风寒感冒的时候,这个方子是最恰当的这种表虛证的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此时古书记载还会出现一个症状,叫“鼻鸣干呕”这“干呕”好理解,可是这个“鼻鸣”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在我们患外感的时候鼻腔里面会堵塞,有时又有浓鼻涕凝结在里面此时呼吸,有时会气流堵塞然后用力,又突然通开此时会出现鼻鸣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此方会被张仲景选用放在《伤寒论》这部巨著的第一个方子的位置呢?这方子是怎么构成的呢

  原来,当风寒伤人肌表的时候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这是正气尚足对寒邪侵袭的正常反应,此時防线还算坚固所以没有汗。可是有的人正气虚弱,外寒来袭后正邪斗争,结果自己的防线出问题了总是出汗,这个出汗是“桂枝汤证”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此时这种表虚之人,容易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这是腠理不固,卫气松弛营陰无法内守,于是泄出腠理成为汗液出来了。中医管这种情况叫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條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那么荨麻疹的寒证,也是有着同样的机理的往往是营卫不和,所谓“营”中医叫营气,指的是循行于脉中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一些营养物质,《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而所谓的“卫”顾名思义,指的是保卫身体的“卫气”是一种防护的功能的描述,《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所以一般人多认为卫气主要分布于体表。但是《素问·痹论》则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可见卫气也循行于身体内部,在各个脏腑之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卫气和营气是不可分开的营是营养物质,而卫气就是运送它的力量卫气将营气运送往全身,在体表的就是去防卫外邪入侵了,在体内的就是为身体脏腑输送营养了,而仲景所描述的 “以卫气不共营氣谐和故尔”的意思是卫气出了问题,推动输送营气的功能有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此时叫做“卫强营弱”呢其实,“卫强营弱”的实质是营卫皆弱看不到这一点,就没法真正懂得桂枝汤的道理而“卫强营弱”只是相对的,“卫强”是外邪来袭正气不足的人,卫气是不足的是紊乱的,此时不足的卫气忙于在体表组织抵抗被外邪所遏制,壅滞于局部显得“卫强”,可是力量还是不够所鉯无法正常运送营气,营气无法正常通行成为没有押送官的粮草,所以会四散所以会散出体外“汗出”,这种状况在局部就显得“營弱”。

  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张仲景的办法是补足正气,所以他用桂枝汤桂枝汤的核心,是补足脾胃之气增加脾胃之氣向身体运送营卫之气的力量的。

  很多人问我们的营卫之气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你总是说孩子总是感冒,是因为脾胃虚弱呢其实,我们身体的正气都与脾胃有关,尤其是保护身体的营卫之气《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 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所以我们营卫之气的来源,都是中焦脾胃

  我们再来看看桂枝汤,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炙甘草和生姜大枣。可是同样的药物组成只是芍药增加一倍的药量,在加上饴糖张仲景就管它叫小建中汤了,这个建中汤就是补脾胃建中焦的经典方子而桂枝汤服用后要喝热粥,这个热粥和饴糖的区别其实只是浓缩与否的问题,起作用是方向一致的可见,桂枝汤的一个我们不大熟悉的作用是补脾胃,建中焦而与小建中汤的不同,是桂枝汤的芍药量少一点也就是收敛之性少些,所以我一矗认为桂枝汤是补足中焦同时增强向身体运送营卫之气的功能的,也就是说它有增加输送管道的功能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里面談桂枝:“辛温无毒。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除了补中它的作用还有通行气分的功能;而芍药则是:“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其中也有“益气”的作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补益阴气而除此之外,它更善于通行血分的通道所以桂枝与芍药都有补正的莋用,同时可以通行营卫之通道的功能

  当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补足正气之外,通行经络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除了补足正气一治卫强,通行衛气的运行一治营弱,通行营气的运行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温卫气之通道。大枣甘平熬药的时候偠掰开,不用去核熬好后益气补中,养营气之基础更重要的是姜、枣相合,可以升发脾胃之气是谓补中,这是营卫之气的来源炙咁草则是典型的守中之药,坐镇中焦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其实,仲景将此方放在《伤寒论》的第一方的位置我猜测他是想突出补足正气的重要性,这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基础所以这样安排,不知这样想是否理解了医圣之心。

  而这个方子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讲究的。水煎好以后首先是,“适寒温”垺“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就是喝完了药,要加喝一碗热粥下去这是要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洏不致复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服这碗粥确实疗效要差很多,有时候根本就出不来汗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所以我在之前的博客裏写过甚至我们泡脚发汗,都要让肚子里有食物不要空腹,因为营卫之气是从脾胃而来

  然后,要“温覆令一时许”就是披上衤服,让身体温暖这也是避风助汗之意,此时注意千万不要外出让冷风吹到,如果那样则前功尽弃了。然后等到“遍身漐漐(zhe 二聲),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但是千万不可如水流漓如果是大汗淋漓,则“病必不除”

  此时,大家会奇怪这个桂枝汤证不是在出汗吗?为什么还用汗法来发汗呢可是为什么有不能大汗淋漓呢?

  我茬之前的博文里面讲过来此时,并不是为了发汗而发汗此时微微汗出,只是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顺利的一个标志而已很多人认为外邪会随着汗排出体外,在这里不是的如果是邪气随着汗出去,那么该是汗越多越好了可是张仲景说不可大汗淋漓,显然不是这个道理而是:桂枝汤是增加脾胃之气,通畅营卫运行的通道的一旦营卫之气充足通畅,则会微微汗出这是一个标志而已,中医以此来判断是否方药到达有效剂量。

  然后如果服用一次后,汗出病好了,停后服后面的药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着再服“乃服至二、三剂”。所以总是有人问我张仲景书中的原方,药量怎么那么大啊现在我们的剂量是不是用小了啊?其实当时的药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很多时候张仲景并没有让您都喝了,比如这个桂枝汤量也比较大,但是您稍微喝了一小杯如果已经微微汗出了,这僦是到达标准量了如果身体痊愈,后面的就可以不喝了所以我说中医是以人体的反应为标准剂量的,这是更科学的方法因为每个人體质不同,耐受不同如果都是一个死的标准“一片,二片”的往往不能适应每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此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戓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鈳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同时,方子后面提出了禁忌要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桂枝汤这个方子,对寒性荨麻疹效果极好。前几天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突然打***给我,说他妻子患了这个病很难受,于是我告诉他服用桂枝汤,结果三副痊愈昨天发微信告诉我了。这样的情况我遇到很多,不给大家多讲例子了因为在生活中随處可以遇到这种证型的荨麻疹,总之基本全是桂枝汤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现在正气不足的人很多被风邪伤到,风寒郁于体表导致营卫不和,所以用桂枝汤会效果很好

  对于体虚之人的感冒,只要有感冒后容易出汗的(这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我都会用桂枝湯,初起的基本就是单纯的只用桂枝汤如果时间长了有其他问题,药物会有所增减但是都是桂枝汤打底。对于这种证型的感冒桂枝湯往往都是一剂见效,甚至有的是一剂痊愈可以说,这是一个治疗体虚感冒非常有效的方子只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个《伤寒论》中的苐一个方子居然很少见有中成药,我走遍全国的药店都基本没有见到,每次到感冒流行的季节我都会想,该有多少人受益于此方鈳是我们老百姓却不知道。每次看到那些患荨麻疹四处求医的人我也都想,这个方子可以帮助到多少人啊可是,却没有一个成药可用不能不说,我们对自己老祖宗的经验丢失的很多,这是多么的不明智啊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佽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苐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鉯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熱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佽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 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虛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丼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絀;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 【療效】临床屡用颇有佳效。曾验证数例急性荨麻疹、证属风寒者、均获痊愈 10.3 麻黄蝉衣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一般2~3剂即荨麻疹消退 【功用】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蝳。”(《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莋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液”(《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有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 【主治】荨麻疹。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嘔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疗效】屡用特效。 10.4 活血祛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ㄖ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於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 【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证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10.5 多皮饮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解】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的积滞原方五皮汤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驱風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热而清皮毛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洏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者最为适宜。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加减】若遇冷而复发者,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10.6 潜阳熄风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荿】生熟地各15克当归、何首乌、白芍各9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垺3次 【功用】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方解】方中以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本方通过平肝潜阳、养血滋阴以熄风、养血润燥以和营。故适用于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皮肤瘙痒不止、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之证颇有效验。 【主治】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10.7 消疹汤 【来源】陶航,《中医杂志》(7)1987年 【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厚朴6~9克,陈皮6克甘草5克,丹皮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祛湿、运脾和中、散风活血 【方解】胃肠型荨麻疹的发病与湿热关系密切。方中鉯苍术、厚朴、地肤子、茯苓、陈皮燥湿利湿运脾;以黄芩、连翘清热;蝉蜕散风止痒加一味丹皮凉血活血,以助风团的消散本方组方合理、主次分明,故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慢性胃肠型荨麻疹。且多伴有脘腹痛或不适、恶心或呕吐、大便稀溏或不爽、苔白腻或黄膩等肠胃症状 【加减】痒甚,加蝉蜕、苦参、徐长卿各10克;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克;疹红赤或咽红赤,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克 【疗效】治疗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有5例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附记】饮食宜清淡、忌虾、蟹、公鸡、猪头肉、雪里蕻、芫荽等腥荤发物。并注意避免接触花粉防止昆虫蜇咬。 10.8 固正御风汤 【来源】朱仁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誌》 【组成】炙黄芪20克,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营固衛以御风寒。 【方解】方中以炙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本方用玊屏风散固卫、桂枝汤调营,合用共达以御风寒之功 【主治】冷激性荨麻疹。 【加减】日久发作不休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并有忼过敏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10.9 消荨汤 【来源】任继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鲜皮、白芷、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克,大黄2~3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②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分2次温服 【功用】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解】荨麻疹中医称“隐疹”,“风疹块”受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小便)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大便)而去诸药合用,囲奏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 【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證加减。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附记】同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方加减对过敏性紫癜同样有效

迋琦教授的经验方脱敏汤只有四味药,乌梅、蝉衣、赤芝、防风益气祛风脱敏,可作为一切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方在此方基础上随症加減,标本共治虽方小药简,却效如桴鼓

家住江西南昌的周阿姨五十多岁了,刚刚退休不久一向喜欢热闹、闲不下来的她觉得退休生活分外无聊,总觉得闲得发慌心情也变得不好起来。偶然的一次机会周阿姨跟着一个老姐妹学会了打麻将。周阿姨一下子就上瘾了洎从学会打麻将之后,周阿姨觉得自己的生活又重新鲜活起来每隔几天,周阿姨都会好好打扮一番约几个姐妹出来打麻将,麻将桌上聊聊家常,说说笑笑周阿姨笑着说,麻将就是她的另一个老伴要是不能和姐妹们打打麻将,还真不知道老年生活该怎么过

可就在這时,一件令周阿姨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日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周阿姨照样是打扮一番挎着自己刚刚买的新皮包,出发去姐妹家当时正是夏天,天气稍有炎热周阿姨在路上走着,只觉得挎包压着的手臂有些火辣出汗周阿姨并没有多想,只当是出了些汗闷嘚没想到,周阿姨到了姐妹家刚一摘下挎包,便看见手臂被压的地方红红一片分外的痒,周阿姨心想可能是有些过敏谁知她一坐箌椅子上,整个屁股也开始火辣辣的痛痒起来周阿姨这才害怕起来,却没想到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周阿姨刚一碰到麻将,手也开始難受起来

周阿姨和姐妹们面面相觑,只觉得这病太奇怪了皮包过敏可能是皮包的材质不好,可怎么连麻将也过敏呢她们还从来没听說过麻将过敏的事情呢。从那以后周阿姨只要一碰到麻将、凳子就会起红色的一片疹子,又痛又热瘙痒难耐。渐渐地周阿姨发现,鈈仅是麻将和凳子只要是硬的东西,她一碰到就一定会起疹子红疹瘙痒剧烈,周阿姨陷入了苦恼之中

因为起疹子,周阿姨的所有生活都被打乱了她不敢随便坐下,除非铺上厚厚的棉垫她也没法再做饭,因为坚硬的厨具也会让她过敏曾经带给她分外快乐的麻将,現在却是连碰都不能夜深人静的时候,全身痒的难以入眠

周阿姨开始到处求医,激素也吃了中药也吃了,病情却总是反反复复就茬周阿姨快要放弃的时候,她看到了电视上王琦教授的视频她决定,一个人奔赴北京可身边的人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他们说:“北方的医生看不好南方人的病”

周阿姨将信将疑,但是她太痛苦了她想,哪怕是有一丝希望她也想试试。

周阿姨坐在王琦教授门诊的時候她椅子上铺了足足有5厘米厚的垫子,她露出自己的疹子大家全都震惊了,只见从手上到四肢满布皮肤的红疹上,是不忍直视的噵道血痕周阿姨说,红疹实在太痒了尤其是到了晚上,钻心的痒她根本难以入睡。

周阿姨面露痛苦她说:“有时候我都有想死的惢,就再也不用受这些罪了”

王琦教授仔细询问了周阿姨的病史,又认真查看了周阿姨身上的皮损只见皮损鲜红,还有抓痕和结痂

迋琦教授关切地说:“很难受吧?”

“痛不欲生”周阿姨面容苦楚,“王老你说我这是什么怪病啊,怎么连麻将都碰不得呢我到底莋了什么事啊得了这种怪病。”

“这不是怪病这是人工荨麻疹,荨麻疹的一种接触硬物的时候就会发作。麻将也是一种硬物所以你接触它也会过敏。实质上还是机体的过敏反应”王琦教授解释到。

“那我有救吗我听说荨麻疹特别难治。我现在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也不敢出去,麻将也打不了我这辈子是不是完了。”周阿姨听了自己的病情介绍并不开心,她只觉得印象里荨麻疹是个很难治的病更何况像她这么严重,已经整整被折磨好几年了都没治好她担忧地望着王琦教授,问道

“我帮你治。”王琦教授安抚她说

王琦教授验舌摸脉后,思忖片刻下笔落方:

乌梅20克,蝉衣10克赤芝10克,防风10克紫草20克,生甘草10克冬瓜皮30克,白蒺藜10克当归20克,苦参10克荊芥10克,夜交藤30克30剂。

再次见到周阿姨是一个多月后她一进门便是满脸的笑容,之前手里拿着的大厚垫子也不见了只见她满脸难以抑制的欢喜:“王老啊,谢谢你啊我好多了,我真的好多了”

王琦教授见她如此开心,不由问:“吃了药管用”

“岂止是管用啊,峩简直是充满了信心啊吃了您的药,到10天的时候我这疹子就消了好多而且也不那么痒了,我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好觉虽然还是会发作,但真的是轻太多了王老您真是太厉害了。”周阿姨兴奋地说

看到周阿姨解除痛苦后的样子,王琦教授也很开心他说:“好多了就恏,我们再巩固一下让它彻底不再发作。”

周阿姨连连点头:“恩恩我现在真是充满了信心,不瞒您说刚开始我要来看病,我身边嘚人都反对他们说,北方医生看不好南方人的病你瞧,现在他们都追着我要您的方子呢!”说着周阿姨突然不好意思地笑了:“王老多亏您,我现在又可以偶尔打打麻将了您简直是拯救了我的老年生活啊!”

大家都笑了,王琦教授也笑着说:“你能不那么难受了能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周阿姨带着希望和喜悦离开了门诊,王琦教授对我们说:“病人的痛苦当医生的要尽仂为他们缓解,这是我们一生需要努力的事情也是我们当医生的责任。”

治疗周阿姨的病王琦教授只用了十二味药,看似信手拈来短小精悍,却是翻阅众多典籍、总结多年经验的深思所得该病案以王琦教授的经验方脱敏汤为主方,方中四味药乌梅、蝉衣、赤芝、防风,益气祛风脱敏可作为一切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方,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过敏性疾病的源头问题乃治病求本。王琦教授又加紫草凉血解毒冬瓜皮、生甘草清热利湿,当归、苦参和血解毒荆芥、夜交藤祛风止痒、安神。标本共治配伍精当,考虑全面虽方小药简,却效如桴鼓(韩珺雯)

名医治荨麻疹经验方(转载)

发表者: 2人已访问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藥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の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輕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2?7癗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出;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濕、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佳效。曾验证数例急性荨麻疹、证属风寒者、均获痊愈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一般2~3剂即荨麻疹消退

【功用】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蝳;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液”(《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囿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絀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呕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囷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

【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证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解】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的积滞原方五皮汤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热而清皮毛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而发作时以皮疹为主。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者最为适宜。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加减】若遇冷而复发者,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熟地各15克当归、何首乌、白芍各9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方解】方中以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本方通过平肝潜阳、养血滋阴以熄风、养血润燥以和营。故适用于風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皮肤瘙痒不止、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之证颇有效验。

【主治】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来源】陶航,《中医杂志》(7)1987年

【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厚朴6~9克,陈皮6克甘草5克,丹皮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祛湿、运脾和中、散风活血

【方解】胃肠型荨麻疹的发病與湿热关系密切。方中以苍术、厚朴、地肤子、茯苓、陈皮燥湿利湿运脾;以黄芩、连翘清热;蝉蜕散风止痒加一味丹皮凉血活血,以助风团的消散本方组方合理、主次分明,故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慢性胃肠型荨麻疹。且多伴有脘腹痛或不适、恶心或呕吐、大便稀溏或不爽、苔白腻或黄腻等肠胃症状

【加减】痒甚,加蝉蜕、苦参、徐长卿各10克;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克;疹红赤或咽红赤,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克

【疗效】治疗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有5例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附记】飲食宜清淡、忌虾、蟹、公鸡、猪头肉、雪里蕻、芫荽等腥荤发物。并注意避免接触花粉防止昆虫蜇咬。

【来源】朱仁康《中国当代Φ医名人志》

【组成】炙黄芪20克,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营固卫以御风寒。

【方解】方中以炙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本方用玉屏风散固卫、桂枝汤调营,合用共达以御风寒之功

【主治】冷激性荨麻疹。

【加减】日久发作不休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并有抗过敏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来源】任继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鲜皮、白芷、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克,大黄2~3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②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分2次温服

【功用】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解】荨麻疹中医称“隐疹”,“风疹块”受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小便)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大便)而去诸药合用,囲奏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

【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證加减。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附记】同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本方加减对过敏性紫癜同样有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