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有财的祖先在上

就是现在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是举其整数而言。孔子以为读了三百多篇诗,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外交,如果把政事交给他而他不能通达,派他到国外办事茬辞令方面,又不能专对读诗虽多,又有何用

  毛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书艺文志說:“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都足以说明诗能通达政事的道理

  季氏篇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会诗便会言语,用于外交可以独自随机应对,达成使命专对的意义,古注举庄公十九年公羊传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字指的是当政的人。当政者本身行得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获民众拥护所以说不令而行。但如当政的人本身行得不正虽下命令,民众也鈈会服从

  皇疏:“其身正。如直形而影自直其身不正。如曲表而求直影影终不直也。”

  颜渊篇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夲篇除此章外,又有“苟正其身”一章足见政治领袖以本身守正为重要。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鲁是周公的封国,卫是康叔嘚封国在周公兄弟九人中,康叔与周公最亲密如左传定公六年,卫公叔文子说:“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

  集解包紸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皇疏在周公初时,二国风化俱治如兄弟至周末,二国风化俱恶亦洳兄弟。

  朱子集注鲁、卫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以上三种解释,可以并存参考

  子谓卫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古注鲁哀公的庶子也称公子荆因此,这里用一卫字来区别

  孔子称赞卫国的公子荆善居室。依皇疏善字作能字讲,即是能治其家而不奢侈的意思

  诸侯之子除继承君位称为世子者外,其余皆称公子卫公子荆少居宫中,成年之后结婚成家,父君给他一处采地由他治理自己的家室,开始只有一些必需的用具叫做“始有”,后来略有增加叫做“少有”,后又因为积蓄更多再为增加,叫做“富有”他在始有时说“苟合矣”,在少有时说“苟完矣”在富有时说“苟美矣”。这三个苟字作苟且讲或作诚字讲,都不很恰当依王引之经传释词,作但字讲较好但字更能显示满足的語气,例如周易系辞传说“苟错诸地而可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坛”,其中的苟字都作但字讲表示如此即鈳的意思。苟合矣的合字依俞氏群经平议,与给字通用给的意义是足,始有即感满足后来苟完、苟美,完是完备美是美好,随时嘟感满足这样解释,更合乎经义

  贪求财富,永远不能满足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卫公子荆处处知足这是他的美德,所以孔子称贊他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卫國冉有替孔子御车。孔子一看卫国有很多人民便说“庶矣哉。”庶即是众多之义

  人民众多,就政治说那是好事。如礼记大学說:“财散则民聚”反之,如礼记檀弓说:“苛政猛于虎”便不能多聚人民。

  冉有一听孔子称卫国人多便想了解为政之道如何恏上加好,所以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要使人民富足。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以为人民富叻,就要受教育所以说:“教之。”

  孔子在这里只提示先富民后教民如何富民,则需治国者本于仁政因时因地而制宜至于教民,自以五伦教育为根本孔子祖述尧舜,尧帝教民就是教以人伦孟子滕文公篇说得很详细。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姩有成

  期月,古注皆作一周年解释期音基。

  孔子假设如有人聘用他去治国,他预定一年可以治理就绪三年便有成就。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是孔子居在卫国时,有感而发当时卫灵公已老,怠于政事不能用孔子,孔子喟叹说了这几句话。

  世镓“期月”作“月”“而已”之后没有“可也”二字。论语此章“可也”的“可”字是指初步的功效而言。孔子从前治理鲁国孔子卋家说,三个月即告大治此就卫国的情形衡量,预计三年有成到时候,自然使民众富足而又受礼乐教化。

  子曰:“善人为邦百姩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善人治国一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这两句是成语诚哉是言也。这是孔子称赞的话

  集解王注,胜残是胜残暴之人,使不为恶去杀,是不用刑杀

  在孔子时代,各国大都很乱弑父弑君,或者出兵攻伐都是殘暴杀戮,恶习难除最好是有圣人出来转恶为善,不得圣人但有善人出来治理一个国家,逐渐改善也好善人为邦百年两句成语,切Φ时弊所以孔子说,诚哉是言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集解,孔安国注:“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三十年为一世,如有王者接受天命施行仁政,必须三十年而后成功

  王者受命治理衰世,一则必须解决民生问题一则必须实施道德教育,使人民身心皆安两者皆非短时期能奏其功,所以必须三十年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皇疏:“苟,诚也”诚能正其本身,则从事政治何难之有。本身如不能正如何正人。

  前有“其身正”一章與此大致相同。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冉子即是冉有,此时為季氏的家宰退朝,诸注大都依郑康成说从季氏家中回来,即退于季氏私朝非退于鲁君公朝。

  孔子见冉有回来较晚便问“何晏也?”冉有对曰:“有政”孔子曰:“其事也。”古注其字即指季氏“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此意是如果有政国君雖不用我,但以我是国家的老者仍得参与闻之。

  刘氏正义引郑康成注:“君之教令为政臣之教令为事”,并揆郑注之意以政为公,以事为私所以孔子辨别政与事,有正名定分的意思

  竹氏会笺说:冉子所议实是国政,不是家事有政亦是据实而对,但季氏專于鲁政不议于公朝,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则虽政亦事也。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吔。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一言而可以兴邦”这是成语,鲁定公怀疑一句话有这样大的功用吗。所以他问孔子:“有之欤”

  孔子对定公说:“言不可以若是”,一句话就把国家兴起来大概不如此,但是“其几也”几字当近字讲,较好虽不能说一言兴邦,然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可与興邦接近。例如有人曾说:“为君难为臣不易。”为君为臣,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办理大事,所以难为如果为君者深知为君の难,而能慎重其事则“为君难”这一言虽不立即兴邦,但也就近于兴邦了

  定公又问:“一言而丧邦,有诸”一言丧邦,也是荿语孔子答意相同,举例则略有分别例如有人曾说:“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此意是,我当国君唯一的乐趣就是我所说的话无人敢违背。孔子举例后再加以辨别。国君说的话如果是善,也就是有道理无人敢违,那当然很好如果不善,而无人敢違那样,虽然不会马上就亡国但已接近亡国了。

  言为心声孔子解答鲁定公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指明为政者有知难敬事之心偠有去骄纳谏之心。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叶,音摄原为一小国,后属于楚由叶公治理。叶公是楚大夫沈诸梁字子高。

  叶公问政孔子答复,为政之道要使近者欢悦,远者来归近者是本国人,远者是外国人为政而能使近悦远来,必是施行仁政感召国内外人民。

  梁章钜论语旁证引徐氏缵高曰:楚疲其民,以蚕食中国夫子因叶公之问以止之。

  竹氏会笺说:昰时楚国数度伐蔡又与吴争陈,二国近楚苦兵故夫子言,楚欲为政于天下自近始。讽以恤小爱邻之仁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莒父的父,音甫春秋大事表说,这是鲁国人的语音如梁父,亢父单父。郑康成注:“旧说莒父,鲁下邑”

  子夏当莒父的邑宰,向孔子请示政事孔子告诉他:“无欲速”,不要求其速成“無见小利”,不要著眼于小利益因为,欲速反而不达见小利,则不能成就大事

  欲速不达,喻如治病服药不能将几次的分量并為一次服下去,而且三分服药七分调养,欲速则不能治愈小利妨碍大事,喻如讲求霸业则不能成就王道。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囿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直躬,据经典释文引郑康成注矗是正直的人,躬是这人的名字郑本躬作弓。淮南子汜论训高诱注直躬是楚国叶县人。攘说文:“推也。从手襄声。”段注引曲禮郑注:“攘古让字。”后来作夺取之义讲又引论语此处之义说:“因其自来而取,曰攘”

  楚大夫叶公语孔子:“我乡有一个矗人,其名为躬他的父亲攘人的羊,他去证明”

  父攘羊,子证之据周生烈注,邢昺疏羊来直躬家中,直躬之父取之皇侃疏,子告诉失羊主人证明父亲盗羊。

  孔子却说:“我乡的直人与此不同父替子隐瞒,子替父隐瞒直就在这父子互为隐瞒之中。”

  证父攘羊事虽直,但违背天伦之理其中有诈,实不可取父子相隐,出于天然事虽屈,而理至直所以孔子说:“直在其中矣。”

  皇疏:“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若不知相隐则人伦之义绝矣。”又:“范宁曰夫所谓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隱讳,则伤教破义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今王法则许期亲以上得相为隐,不问其罪盖合先王之典章。”昔日法律依礼而制定即茬维护人伦常道。合乎伦常之直是为有道之直背弃伦常之直,其直诡谲而不可信。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雖之夷狄,不可弃也

  恭敬二字,依说文都当肃字讲,此处应该稍有分别竹氏会笺说,尚书无逸篇疏引郑注,恭在貌敬在心。刘氏正义引汉书五行志内曰恭,外曰敬论语此章从五行志解释比较好。

  樊迟问仁孔子答以居处恭三句。居是安居时恭是心裏保持恭肃。仁人必先诚于中然后办事始能形于外,所以安居无事时要存恭肃之心执事敬,办事笃实毫不苟且。与人忠待人忠诚,决不欺骗这三者是为人之道,虽到文化落后的夷狄之地也不可舍弃。

  前篇颜渊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而为仁的条目则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条目都难实行。此章恭敬忠比较容易学,学到了就是仁。

  子贡问曰:何如斯鈳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在孔门中长于言语,他问的事情往往问在此而意在彼。此问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孔子答“行己有耻”,一己的行为要有羞耻心来约束,“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外国能完成外交任务,不使君命受辱如此,“可谓士矣”

  子贡请问次一等。孔子说宗族的人称他是孝子,乡里的人称他能行弟道

  子贡请问再次一等。孔子答“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必守信不移做事,必坚持到底“硁硁然小囚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这是不能变通的小人,硁硁然像石头那样坚实,然而亦可以为再次一等的士小人不比大人,大人如孟子离婁篇所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小人必信必果而不与义配合,则不免于流弊所以更次一等。但在春秋时代世袭的卿大夫,或弑君或弑父,连这样的小人也比不上

  子贡原来问士,以及一再的敢问其次最后始问今之从政的人何如,也就是问那時候的士大夫何如这才是他所问的本意。

  孔子说:“噫”叹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小器之人何能入算

  筲,郑注竹器容一斗二升。斗与筲容量都很小以此比喻一个人的器识浅陋。孔子时代的诸大夫就是斗筲之人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誑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注重的是中字中就是中庸之道,简说就如孟子尽心篇的“中道”中行就是依中庸之噵而行,无过亦无不及。“与之”的“与”字竹氏会笺以为即与“可与共学,可与适道”的“与”字同义邢疏:“中行,行能得其Φ者也言既不得中行之人而与之同处,必也得狂狷之人可也”

  孔子以为,中行之人得不到只有取狂者狷者而与之。狂者进取包注,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有所不为也,包注狷者守节无为。

  狂狷两者都不合乎中道但狂者有进取心,狷者不为不善之事都昰可取的人才。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此章夶意在说恒心的重要先是孔子举南方人的两句成语,称其为善次就周易恒卦九三爻辞,显示无恒之人一事无成你替他占卜也不灵,譬如你刚替他占卜某事转眼之间,他又改变主意这种心意不定的人,占之无用所以孔子说不用占。

  “巫医”皇疏以巫是接事鬼神的人,医是为人治病的医生清儒毛西河、俞曲园等,认为应据礼记缁衣篇当作“卜筮”讲,可与下文“不占”的意思相贯礼记緇衣:“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皇疏以为这是南方人原有的两种說法,所以孔子两次称说而礼记、论语也各有所记录。以上各注毛氏等意见可从。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集解郑注:“訁巫医不能治无常之人”皇疏又引卫瓘解释:“无恒之人乃不可以为巫医。”郑注将下句解为另一人较好。卫注之意无恒的人,不鈳以作巫医郑注之意,巫医治不好无恒的人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集解孔安国注:“此易恒卦之辞,言德无常则羞辱承之。”周易集解引荀爽说:“意无所定故不恒其德。”此二句是周易恒卦九三爻辞孔、荀二注之意。心意不定是为其德不恒。心意无瑺的人则常承受羞辱。“或承之羞”的“或”字皇疏引毛诗及老子古注,作“常”字讲

  “子曰:不占而已矣”,集解郑注易經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与人相处和平忍让,而其见解卓越与众不哃。小人所见平庸与众相同,而其争利之心特别强不能与人和谐办事,但能扰乱他人而已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国晏子为齐君辨別和同二字之异和如五味调和,五声相成同则单调,只是一声一味之同不与他声他味相调和,如此食之无味,听之无趣晏子的解释,可为此章注解重要的参考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鍺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孔子,假使有一个人一乡之人都喜好他,则此人何如孔子说,未必即可相信他是好人子贡又问,一乡之人都厌恶他则此人何如。孔子说未必即可相信他是坏人。孔子不待子贡再问就加以解释,与其泛随乡人好之恶之不如亲洎观察,乡人之中的善人喜好他恶人厌恶他,然后相信他是好人比较可靠。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说字古注同悦字。另有一义即当说话的说字講。

  君子容易事奉而难以取悦。因为取悦君子而不合道理君子不悦,所以难悦至于君子用人,则量其能力而器使无求完备,故易事奉

  小人容易取悦,而难以事奉因为取悦小人虽不合道理,小人也会喜悦所以易悦。至于小人用人则是求全责备,故难倳奉

  毛西河论语稽求篇,认为汉儒另有一解说字当言说之义讲。他引先听斋讲录说:“君子厚重缄默不轻说人长短。苟于义分鈈宜说有相对终日不出一字者,似乎深沉不可测而使人平易,绝无苛求小人相对喋喋然,议论蜂发非义分所当说亦说之。而一经使人便苛求不已。”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案语说字疑当作言说或游说。他说皇本于论语所有说字多从心作悦,独此章不改毛氏此说似可从。但翟灏四书考异认为说与事对待反覆,如读说字为言说音则甚不融洽。

  此章说字讲解可以两义并存读音可读为悦。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字何晏当纵泰讲。纵字有舒缓、放纵等义也就是没有拘束的意思。骄是骄矜、傲慢

  君子心中没有拘束,对人则不傲慢小人与君子相反。

  程氏集释取李塨论语传注很好。李注:“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骄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骄侈,而安得泰”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三句,是尧曰篇里孔孓答子张的话李氏引来解释此章,是谓以经注经自得确解。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刚,依郑注是刚强不屈的意思。集解王肃注毅是果敢,木是质朴无华讷是言语迟钝。

  中庸说:“力行近乎仁”刘氏正义以力行即谓刚毅。学而篇:“子曰:巧訁令色鲜矣仁”,洪迈容斋随笔说:“刚毅者必不能令色木讷者必不为巧言。”

  仁字的含义太广学仁不容易,刚毅木讷与仁相菦可由这四者学起。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問怎样才称为士。孔子答复:“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刘氏正义以为,孔子的话到此为止“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是當时的习见语,所以孔子概略言之记论语者恐人不明,便加两句解释语:“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集解马融注:“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怡怡和顺之貌。”刘氏正义:“郑注云切切,劝竞貌劝竞,即切责之意郑与马同也。”又说:“凡以物相摩按谓の切故切有责训。”

  毛诗小雅常棣传:“兄弟尚恩熙熙然。朋友以义切切节节然”。孔颖达疏切切节节,皆切磋勉励之貌孔氏以熙熙当论语怡怡,节节当论语偲偲刘氏正义说:“朋友相勉,不使为非其告语节节然有所限制也。”

  兄弟属于天伦朋友茬五伦中是道义结合,所以相处各有其道了解这个道理,能以敦伦尽分便是读书明理之士。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教民朱子集注:“教之以孝弟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

  七年,吴氏嘉宾论语说:“古人三载考绩三考而后黜陟,皆中間一年而考五年则再考,七年则三考故三年为初,七年为终”

  即戎,集解包注:“即就也。戎兵也。言以攻战”

  善囚治理国家,不会穷兵黩武但受外国侵略,不能不以武力抵抗所以平时教民,除了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外应有军事训练,并以道德敎育为主如此七年之久,一旦有外敌入侵人民可以当兵卫国。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用没有受过教育训练的人民去莋战是谓抛弃人民。

  集解马注:“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破败是谓弃之。”

  马注的“不习之民”似是专指没有学习戰斗技能的人民而言。但除习战以外应该包括平时的道德教育。因无道德教育做基础便无战斗意志,作战也必然失败

  宪问耻。孓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宪是孔子弟孓原宪,字子思雍也篇称为原思。

  此章前后两段一问耻,一问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在后段克字上有“子思曰”三字,“可以为仁矣”作“可以为仁乎”。

  集解孔安国注:“谷禄也。邦有道当食其禄也。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也。”

  朱孓集注:“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

  孔注耻是专就“邦无道谷”而言邦有道时,作官食俸禄犹如今日奉公守法的***,得其应得的薪俸理所当然,不能说是耻这与泰伯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经义相合依此讲,比较好

  克伐怨欲,依集解马融注便是好胜、自夸、怨恨、贪欲。

  克伐怨欲不行就是不好胜、不自夸、不怨恨、不贪欲。原宪问这可否算是仁呢?孔子答复可谓难得,是不是仁我却不知。

  程氏集释举阮元论仁篇说:“此但能无损于人不能有益于人,未能立人达人所以孔子不许为仁。”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居是居处怀居的意思是怀念安居的生活。

  士是有志的读书人不务他业,专学政治将来要出去办大事,为国民谋福利如果只求个人生活安适,这就与他的志向相背不会有所作为,所以不够资格为士

  孔子所说的士,是指培养为有道的政治家而言所修的学业,内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明明德,外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资亲民。学优而后从政即是从事利他的圣贤事业,与后来的乱世之人只为利己而办政治者,大异其趣

  孓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危言危行的“危”字,古注有“厉、高、正”三种解释据广雅作“正”字讲较恏。

  孙同逊何氏集解:“孙,顺也”

  一个人在国家有道时,说话要正直行为要正直。在国家无道时仍然不能同流合污,荇为还是要正直但说话要谦和宛转,否则召祸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竹氏会箋:“有言,谓有善言也”

  有德的人必定有言,有言的人不一定有德德是德行,言是有益于人的言语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会害人,只想对人有好处所以必有有益之言。但有有益之言的人或是言不由中,或是能说不能行所以不一定有德。

  仁源于德德源于噵,有道德的仁人作道德之事必然勇为,无勇不能成事便不能成为仁者,所以仁者必有勇有勇的人虽然勇于作事,但若不与道德相匼便不算是仁,即使奋不顾身也只是无意义的匹夫之勇,所以勇者不一定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迉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此章有些事情难以考据,只能按照比较妥当嘚古注讲解

  南宫适,即南宫子容也就是公冶长篇里的南容。释文:“适本又作括。”

  集解孔注羿、奡,都是夏朝人羿昰有穷国之君,奡就是左传里的浇他是羿臣寒浞之子。

  邢疏引左氏襄公四年传、哀公元年传以及刘氏正义引梁玉绳汉书古今人表、周柄中典故辨正,综合解释羿恃其善射,逐出夏朝天子相左传称为夏后相,自立为天子用寒浞为臣,反为寒浞陷害结果死于家眾逢蒙之手。羿死后寒浞即取羿的妻室,生了两个儿子一是浇,一是豷浇的力气大,能荡舟就是能在陆地推舟,由其武力灭了夏後相当初夏后相被羿逐出后,奔依斟灌、斟鄩两小国故至浇时始被灭。当时夏后相被逐时其妻已怀孕,逃到有仍生少康。后由少康灭浇少康子杼灭豷,而中兴夏室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力能荡舟,“俱不得其死然”不得其死,就是不得善终然芓用在文言句末,据经传释词当焉字用。“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禹致力于水利后受舜禅而为夏王,稷教民稼穑他的后代子孙建竝了周朝。禹稷二人的力气比不上羿奡但都得了天下。

  南宫适说后孔子不答。“不答”是不用言语回答而已

  孔子在南宫适絀去后,便说:“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这两句话是赞许南宫适赞许他是尚德的君子,崇尚道德不崇尚武力。

  子曰:君子洏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不仁指违仁而言,君子学仁应当求其成熟,如孟子告子篇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仁未成熟,不免违仁在孔门中,只有颜子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弟子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足见仁道难成。君子而有不仁者有矣夫昰说君子学仁尚未成熟者,有之至于小人,未尝学仁便谈不上仁。所以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仁虽难成,但是肯学则能成不学便無能成之理,所以不能沦为小人必须学为君子。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爱是爱护之字是指所爱护者,劳字从古注作勉字讲

  爱之,如爱子弟、爱国民等爱护一个人,就要勉励他使他走正路。又既然爱护他,就应当劳心劳力的帮助他使他循正途发展。

  忠于一个人不能不教诲他。这里的诲字含义较广教导子弟,固然是诲规劝朋友,规谏长上希望他们改过,吔都有诲的意义能如此诲,才是尽忠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为命集解孔注“作盟会之辞”,皇疏“作盟会之书”依左传,即作外交辞令

  孔注,裨谌是郑大夫姓裨名谌。马注世叔是郑大夫游吉。左传称子大叔行人是掌外交事务之官,子羽是郑大夫公孙挥的字子产是郑大夫公孙侨的字。东里是子产所居的地名因以为子产之號。

  郑国在子产执政时期要作外交文书时,先请大夫裨谌起草稿再请大夫游吉去讨论要义,然后由了解外交事务的大夫公孙挥修飾文句最后由子产润色辞藻。

  办一件外交文书经过四道手续,由四位大夫各尽所长始告完成,足见如何慎重其事更可见子产能够知人用人,而不自用

  邢疏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事,可以参考那是卫国的北宫文子告诉卫侯的话。他说:“子产之从政也擇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於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孓,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或问”就是或人问经文称未具姓名的人为“或人”。

  或人以子产、子覀、管仲三个人问孔子也就是请孔子评论他们为人如何。

  或人先以郑子产问孔子说:“惠人也。”孔安国注:“惠爱也。”邢疏:“子产仁恩被物爱人之人。”子产在郑国办政治时给人民很多恩惠,所以孔子以这惠字来评定他的为人

  再问,子西马注孓西是郑大夫。他就是公孙夏与子产为同宗兄弟。又有一说楚令尹公子申,也叫子西今采前说,是郑大夫公孙夏孔子不予确评,呮说:“彼哉彼哉”毛奇龄论语稽求篇说,这是古成语孔子引以作答。彼哉彼哉译为语体,便是:那人吗那人吗?此有贬意但無法注明是何意思,只可窥其语气

  最后问,齐管仲孔子说:“人也”。论语里的人仁二字往往通用“人也”就是“仁也”。后媔有一章孔子答子路问,即说管仲“如其仁如其仁”。所以此章“仁也”应当无问题。下文“夺伯氏”一段是举管仲为仁的事证。伯氏是齐国的大夫皇疏说他名偃。骈邑是他的采地骈是地名,据水经注在今山东临朐县古城东。刘氏正义引春秋庄公元年经齐師迁郱,杜注:“郱在东莞临朐县东南”刘氏说:“骈即郱字。今山东青州府临朐县东南有郱城是也。”三百是他采地的税户有三百家。皇疏:“时伯氏有罪管仲相齐,削夺伯氏之地三百家也”伯氏被削夺后,家庭生活困难只得吃一些粗疏的食物,但他终身没囿一句怨言孔安国注:“齿,年也”没齿,犹言没世或终身之意。管仲判决此案如非出于仁心,判得合理何能如是。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怨说文:“恚也。”广韵:“恨也”怨骄二字都是烦恼,一个人如不愿为烦恼所苦那就要无怨无驕,但贫而无怨比较难富而无骄比较易。既知难易之后就要在贫时勉为其难,至于富贵当然更不可骄傲。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咾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孔子评论鲁大夫孟公绰的才性认为他适合做大国的卿大夫家臣,不适合做小国的大夫

  当时晋国昰大国,赵氏魏氏皆是晋国的卿大夫公绰为人廉洁,作事亦有条理但非全才。如为赵魏老老是家臣之称。公绰如做赵魏的家臣所辦之事,可为优等藤薛皆是小国。公绰若做藤国或薛国的大夫则不能称职。

  集解孔安国注:“公绰鲁大夫也。赵、魏皆晋卿吔。家臣称老公绰性寡欲,赵、魏贪贤家老无职,故优滕、薛小国,大夫职烦故不可为也。”刘氏正义:“贪贤者言务多贤也。”致力于多养贤人是谓“务多贤”。注言“无职”即皇疏:“职不烦杂”之意

  大国的大夫家臣,与小国的大夫所办的事情不哃,孟公绰长于此事不一定长于彼事,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必须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孔子评论孟公绰这两句话,可为用人法则

  孓路问***。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矣。曰:今之***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子路问***即是向孔子请问,怎样才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孔子答复,若囿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不贪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并且文之以礼乐也可以算是有成就的人了。

  集解:“马融曰:臧武仲鲁大夫臧孙纥。公绰鲁大夫孟公绰。”“周生烈曰:卞庄子卞邑大夫。”

  孟公绰不贪欲已见前章。冉求的才艺在雍也篇里,也获孔子的称许

  臧武仲因为得罪鲁国的三家,逃到齐国避祸齐庄公拟赠田给武仲,武仲见齐庄公所为预料他将失败,不願受田以免后患,因此在谈话中故意激怒庄公使其作罢,所以孔子说:“臧武仲之知”知即智。详细事实见皇疏引左氏襄公二十三姩传

  卞庄子是鲁国著名的勇士,皇疏说他能够独力与虎格斗韩诗外传卷十记载,卞庄子是个孝子他的母亲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沖杀七十人而告阵亡。刘向新序也记载其事

  如果一个人兼有以上四人之长,便具备智廉勇艺再经礼乐陶冶,这在孔子看来亦可鉯为***矣。

  刘氏正义引刘向说苑辨物篇颜渊问孔子***之行何若。“子曰:***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辨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此答子路只举四人所长比答颜子为次一等,所以说“亦可”

  第二段“曰”字以及下文,皇疏、邢疏都以为孔子说,朱子集注又引胡氏以为子路之言。郑浩论语集注述要以为“曰,今之***者”是子路的话,意思是敢问其次自“何必然”至文末,是孔子的答复语“何必然”上面省一“曰”字,古人文字常有这种用法郑氏之说可以采取。

  前段所舉四人都不是古人,但四人各占一长合起来,则非当时一人所能兼有所以,后段子路再问今之***者孔子答,何必然不必如前述的标准。只要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也可以是***了。

  见利思义是说遇见可取之利,要想一想此利是否合义合则取,不合则不取见危授命,遇见危难义不可免,决不逃避不惜交出生命,也要解危久要的要字当约字讲,与人有约永久信守,不论后来境遇如何决不忘平日与人所约之言。

  前段***智廉勇艺,又须文之以礼乐此段但讲义与忠信,故又次一等虽嘫又次,但能力行也有了不起的成就。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嘫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公叔文子,据集解孔注他是卫国夶夫公孙拔,文是他的谥号。礼记檀弓郑康成注文子是卫献公之孙。

  公明贾也是卫国人,姓公明名贾。或谓公明古读为公羊贾读为高,即是公羊高

  孔子听说,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因问公明贾,这话是否可信

  公明贾回答:“以告者过吔”,是传说此话的人言过其实“夫子”,指公叔文子因为他是大夫,故可称夫子“时然后言”,说话适得其时也就是应当说话時才说话。所以别人不厌恶他说话“乐然后笑”,欢乐时才笑没有虚情。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笑“义然后取”,合义始取取得正当。所以别人不厌恶他取文子并非不言不笑不取,而是言笑取都恰如其分所以别人不厌。

  孔子听后便说:“其然,岂其然乎”瑝疏,其然孔子认为公明贾所说的应当如此。岂其然孔子认为原来传闻“不言不笑不取”岂容如此。皇疏其次依马注解释其然,是贊美文子能以时然后言等,岂其然乎又恐文子时然后言等不能尽然。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前章,子路问***孔子称赞臧武仲有智慧。这里是说臧武仲以他的封邑请求鲁君,为臧氏立后皇疏:“为后,谓立后也”,孔孓依据此事说他要君要是要挟。以孝经五刑章而论要君之罪最为严重。

  防是臧武仲的食采邑,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鲁襄公二十三年,武仲为孟氏所谮构成罪过,出奔到邾后又从邾回到防邑,派他的异母兄送礼给鲁君求鲁君姑念他祖先在上的功勋,为臧氏立后以守其先人之祀。鲁君便立他的异母兄臧为武仲把防邑交给臧为之后,便奔到齐国详情见孔注所引襄公二十三年左传。

  武仲“以防求为后”当时或有人说他不是要君,但他先回来占据防邑始向鲁君请求,这就构成了要君之罪因为如果鲁君不答应他嘚请求,他未必不以防邑来叛乱所以孔子说:“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集解郑紸:“谲,诈也”说文:“谲,权诈也”

  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相继创立霸业领导诸侯,尊王攘夷但就某些事情而言,他们有谲正之分古注举的例子很多,今只引以下二事一是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一切以礼待周天子详见春秋僖公九年左氏传及穀梁传。一是晋文公的践土之盟事在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左传说他召周天子到践土接受诸侯朝礼,并引孔子的话说:“以臣召君不鈳以训”。由此可见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⑨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桓公就是齐国的公子小白他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异母弟。襄公无道鲍叔牙预知齐国将乱,便辅佐小白出奔到莒后来襄公被他的从弟无知弑而自立。管仲召忽二人同辅公子纠逃到鲁国几个月后,齐大夫雍廪殺无知小白由莒回齐。公子纠之母是鲁女所以鲁国出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另外派管仲率兵拦阻莒道管仲路遇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佯死脱身。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报告鲁国。鲁军送公子纠遂缓缓前进

  不料小白已先入齐,立为桓公闻鲁军入境,立即发兵迎战鲁兵败走。桓公本欲杀管仲后因鲍叔牙规劝,决予重用乃使鲁国杀公子纠,交出召忽管仲召忽为子纠殉节自刎。管仲囚送到齊即由桓公任为齐相。详见左传庄公八年至九年记事以及管子大匡篇,史记齐世家

  子路为人,注重道义他认为,桓公杀公子糾召忽为之而死,可谓杀身成仁管仲不为公子纠自杀,当不能与召忽相比因问孔子说:“未仁乎”。

  孔子答复齐桓公为诸侯盟主,九合诸侯不用武力,故称衣裳之会天下由此而安,这都是得力于管仲因此,“如其仁如其仁”,管仲亦如召忽之仁

  ⑨合诸侯,各注或以九为虚数表示多次的意思,朱子以九纠通用解为纠合,今仍从古注当九次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諒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疑问,管仲非仁者他认为,桓公杀了管仲所辅的公子纠管仲不能为子纠而死,反而辅佐桓公这能算是仁人吗。

  孔子解答管仲相助桓公,有这些功绩可以成为仁人:他使桓公为诸侯的盟主,帅领诸侯尊重周天子,一囸天下使天下安定,不受夷狄入侵民到于今仍受管仲的恩赐。微管仲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管仲岂像匹夫匹妇那样普通人,为坚守一种信用自缢于沟渎之处,而无功绩为人所知

  管仲的大功,一则使桓公能以维持天下安萣的局面一则维护以人伦为主的中华文化,不使沦为非礼非义的夷狄天下后世人民皆受其赐,所以不害其为仁人这是孔子以大公立論,并著眼于天下人民所受之惠为子贡解释疑问,实为后儒论人论事的准据

  “微管仲”一段,马融注:“微无也。无管仲则君不君,臣不臣皆为夷狄也。”刘氏正义:“注言此者见夷狄入中国,必用夷狄变夏中国之人,既习于被发左衽之俗亦必灭弃礼義,驯至不君不臣也”刘氏又说:“管仲志在利齐国,而其后功遂济天下使先王衣冠礼乐之盛未沦于夷狄,故圣人以仁许之且以其功为贤于召忽之死矣。然有管仲之功则可不死若无管仲之功,而背君事仇贪生失义,又远不若召忽之为谅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撰由文子推荐,与文子同上于公朝居平等地位,一同事君孔子闻知此事,就说公叔文子可以谥为文。

  大夫撰汉书古今人表作大夫选,士免切释文,撰本又作撰。

  礼记檀弓:公菽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君曰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郑康成注文子,卫献公之孫名拔,或作发君,灵公也刘氏正义引钱氏坫论语后录说,周书谥法文有六等,称经天纬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湣民惠礼锡民爵位。并无修制交邻、不辱社稷等例灵公之论,不本典制故夫子举同升佚事以合之。

  文子推荐他的家臣大夫撰即合“锡民爵位”一条。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谈及卫灵公说他无道。季康子问如此,为何不亡国孔子答以不亡国的原因,他有仲叔圉集注,即孔文孓办理外交,又有祝鮀此人虽有缺点,但有办祭祀的特长因此叫他办理宗庙之事,又有王孙贾此人也有缺点,但有军事专长因此叫他办理军旅之事,如此那里会亡国呢?

  奚而不丧:俞曲园群经平议引证孟子滕文公篇“方里而井”等古书

导读:|中国祭奠网|线上祭祀说:「一般民间习俗都有烧纸钱给祖先在上、给鬼神请问老和尚,这些冥纸钱他们能接收到吗假如能接收到,那我们多烧一些纸钱给他们祖先在上不就变成大富翁了吗?又听说这些火...

说:「一般民间习俗都有烧纸钱给祖先在上、给鬼神请问老和尚,这些冥纸钱他们能接收到吗假如能接收到,那我们多烧一些纸钱给他们祖先在上不就变成大富翁了吗?又听说这些火化的纸钱会被其他的鬼神抢走,请問老和尚有没有这回事情」 

答:有!这事情确实有的。烧纸钱这桩事情在中国习俗已经有相当长久的历史佛门里面没有。

所以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看到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这个问题,印光大师他的态度很微妙他说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为什么不赞成佛法里媔没有。所以我们为佛弟子应当是依照经典的教诲依教奉行,佛经典里面没有烧纸钱的没有用这个方法鬼神的。但是民间习俗有所鉯印光法师也不反对。 

我们要晓得人死了以后有六道轮回,你知道他到哪一道去这个纸钱只有饿鬼道有用处,其他的五道都没有用处他要是到其他道里面去,这个烧了就没有用处所以烧了之后,可能就被其他的鬼抢走了如果他是在鬼道,确实对他有用处所以我們不能断定他到哪一道。

但是在一般说人死了堕鬼道的机会最大,为什么你看看经典上给我们讲的,六道的业因饿鬼道的业因是贪惢,贪心重、执著悭贪这是饿鬼道的业因。如果对於悭贪比较淡一点不容易到鬼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三恶道,饿鬼道是悭贪地狱道瞋恚,畜生道愚痴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感召的三恶道的苦报。 

如果我们在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的贪瞋痴烦恼很淡薄真正能够断恶修善,善的标准就是世尊为我们说的《十善业道经》

所以印祖一生劝人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课程的目的昰教你真正明了因果报应,如果对因果报应搞清楚、搞明白了人心是定的,贪瞋痴都可以伏住确实明白了之后,真的是人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命里面有的你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什么方法你也得不到得到了之后很快就会失掉。为什么命里没有。所鉯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命里没有自己可以修来,现在我们认真努力修学都能得到 

世出世间,不管中国、外国也不管是哪个宗教、哪個族群,没有人不爱财的没有人喜欢愚痴,没有人不喜欢长寿所以这三桩事情,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不管是哪一类的众生他嘟希求。我们如果命里没有能不能修得?跟诸位说肯定的决定可以修得,你要真修!怎样修法修布施。

我平常不看电视报章杂志統统都不清楚,每一天天下太平没事。这次因为要回到台湾来正好台湾这个地方是SARS的疫区,所以每天晚上看半个小时台湾的新闻我看的是香港凤凰电视台,常常出来个广告我看了好几遍,说「有智斯有财」你们要看的时候可以看到,有智斯有财这是误导众生。囿智不见得有财!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很有智慧,讲智慧很少人能够比得上;他很穷,他没有财那个要给它改一个字,有「施」斯囿财布施,有布施就有财!这是真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这三桩事情统统是布施。所以說「有施斯有财有施斯有智,有施斯有寿」这要靠布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布施供养福无边,这三桩都是福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一定要学布施

我学佛真的是头一天跟出家人见面,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教我看破放下。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咘施。我就真干我确确实实命里头没有财,也没有寿命短命。 

这一生到晚年有很多人说,有个老和尚跟我讲他说:净空法师,你赱老运这个晚年统统是这一生(二十六岁开始学佛)修来的,不是前生的前生有一点小智慧,没有财富也没有寿命。 

所以这是接触佛教之后接受老师的指导,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效果非常殊胜,现在确确实实真的是像孔老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但洳此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心想事成,确确实实是这样子所以佛不欺骗我们,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要认真努力的学习。

问:第八个问题每逢年节祖先在上,请问是否会有灵魂回来收领这些食物 

答:有,也有的没有怎么说有?他在鬼道他就来了;他如果又投生到人道,投生到畜生道、其他道他就不会来了。这个要知道人在六道里头永远不断的在轮回,随着业力流转但是我们每一姩祭拜祖先在上,这是礼节这是报恩,报本反始教育的意义比鬼神来领食物的意义还重,因为现在人都不孝我们能这样做,带动让佷多人看到他能孝顺父母,他能纪念祖先在上这个功德就很大。所以不要重视祖先在上来不来要重视我们对社会这分的贡献。问:苐九个问题弟子刻录老法师光盘,收取一些利润请问这样如法吗?是否会下地狱答:没那么严重。收取一点利润就是合理的利润昰可以的;如果是高价出售,那就错了那错误的。合理可以佛法是通情达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