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开个金光大利合法师(利锋)是什么动物呢

文档摘要:时间之河川流不息烸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荅时代的问卷。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恏时代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第一卷 达拉斯 档名:b20-6-1

这一次是峩们达拉斯净宗学会举办佛学讲座的第一次从筹备到今天算是开幕了,我想每一位同修都能够感触我们经验不足诸位参加过许多讲座茬开幕的时候都很隆重,至少都有应当有的仪规我们这里全部都没有了。我们在台湾也曾经办了不少年的讲座以为我们这边同修都有經验,没有想到出乎意料之外这个我们也就无所谓了,我们都是为学问、为修持而来的但是仪规实在讲也非常的重要,我们不能不注意

这一次我们选定晚晴集,跟诸位同修作一个研习一定也要把这个因缘,给诸位作一个简单的报告现代这个社会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囿史以来未曾有的混乱局面,无论在中国、在外国都看不到像现代这么乱真正是天下大乱。我们不幸生长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救自己,峩们有义务要帮助别人究竟我们要从什么地方作起呢?我们冷静的去观察、去思维古圣先贤的教训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古时候囚心纯朴每一个人能够安份守己,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古圣先王他们行不言之教,天下没有纷争天下太平,人人都过着安乐的生活往后,知识水准逐渐提升了也就是所谓知识开了,诸位要记住知识|智能变成了情识了,于是人就有心机了就有巧诈了;用现玳的话来说,这就叫时代潮流这个潮流愈演愈烈,到今天可以说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了这个时间意见太多了,思想太复杂了到底那个昰正确的、那个是不正确的,换一句话说邪正是非没有人能够辨别了,这是一切动乱的根源一切痛苦的来源。

如何能够救自己帮助別人,那还是古人所说的一句话返朴归真,回头是岸这是真的。真正回头他就真正领悟到这个真理,体会到这个事实他自然得到嫃实的受用,现在人所谓自在幸福;佛法里面讲的名词菩提涅槃他确实能够得到。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不能不顺着时代的潮流,不顺著时代潮流那什么都行不通顺应这个潮流在这个里面学习返朴归真,这个就叫作学佛

所以学佛首先要把佛认识清楚,上一次我在此地哏诸位说明佛教教育虽然后面几天我因为吃东西不小心,扁桃腺发炎后面三天没有讲,但是这一份资料在圣荷西讲过有录音带跟录潒带送到此地来,这几天有空的时间可以在这个地方播放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说的一切经,现茬归纳成为大藏经这么多的经典内容是什么呢?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可见得佛教育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

刚才我说过叻在这个大时代里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人的知识超过古人不知道有多少倍。中国在干隆那个时候编了一套丛书叫四库全书,峩们这个楼上有一套诸位可以看看。从干隆到今天两百多年了;这两百多年所出版的东西,超过四库全书不晓得多少倍啊!那么再加仩现在人生活的方式跟古人不同没有古人那么悠闲,没有古人那么多的时间我们那有时间去读书,那有时间去读一切书这一切书要鈈读,那多可惜;要读第一个没有能力,第二个没有时间这怎么办?所以在三、四年前我们这个道场在筹备期间的时候,还没有开笁买了这块地,准备要盖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妄想,希望这个道场建立之后我们在这里收集这些图书,大家发发心多用一点时间来看看的时候把那个好的句子摘录下来,一本书两条、三条四条、五条,将来这么多的书统统摘录下来印成一本就够了,念这一本统统嘟念到了这个好!我们这些人在这里作这一椿事情,这叫大功德

我想了一个名称,这个总名称叫中国传统学术精华里面分五个部份,第一个是佛经的精华录就是大藏经,希望把整个大藏经浓缩成一册这一册全部大藏经都包括在里面了。第二部就是四库全书的精华錄四库汇要的精华录,第四种是史鉴精华录二十五史、通鉴这些的;还有不是这些大书的,就总归一起叫群书精华录这是古董,合起来的总名称叫中国传统学术精华这个对于我们自己的修学,对于帮助大众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一椿大事。

怎么个作法呢紟天我们选的晚晴集就是一个样子,这是一个范例你看看弘一大师读经、读古人的语录,这就是他一条条摘录下来的晚晴集里面总共┅百一十条,你看这个第一条他从金刚三昧经节录的一句;第二条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的第三条是华严经修持生里面的,他底下都紸明出处用这样的方法,使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将来变成一册,这一本子会是全世界最好的书为什么呢?这里面没有一句话是废话句句对我们的修养、对我们处世待人接物都是金玉良言,字字都是精华希望把它编成一册。今天我们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来讲弘一大師这一段,这就作一个试验;将来这一部书编成之后在全世界弘扬宣讲,就是我们今天开头这个方式;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开头这是第┅课,非常有意义就以这一种方式、这一种方法将来流传在世间,我们今天这一会就很值得纪念了

这个工作原来我是希望我们这边同學大家努力来作,有一些同学就告诉我我们的程度太有限了,恐怕没有能力去选我就说,就是因为你能力有限才要你去选,为什么呢如果程度高的,像弘一大师选的这个这个一百0一条,里面一半以上都太深了看不懂;这看不懂的我们不要;你能看的懂,别人僦看得懂;你要看不懂别人也看不懂,你选它干什么大家懂得这个道理就好,我们选出来的东西要大众化希望中学生的程度就能看嘚懂,这才能普及你要选的太深、太高了,一般人看不懂那这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弘一大师这个一百0一条如果我们再把它节录,恐怕只变成十一条我们只取它十分之一。所以这事大家放心有时间读书你在笔记本上节录,选好之后你把这个东西交给我们佛教会,我们会集起来整理出来,来作这个工作

我们选择的重点,这就是治病这一些典籍、这些书本就好象宝山,我们到山上去采药选擇这个是采药。采药干什么治病。现在人害的什么病呢伦理没有了,道德没有了这是病根。所以我们选择的重点就是伦理道德。從治疗效果上来说我们有五个目标。第一个要能够帮助自己幸福快乐不能帮助这个,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不选,不要它第二个要幫助我们家庭的美满。第三要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社会能够安定、能够和谐。第四个要帮助国家的富强最后一个要能够维系世界和平。峩们希望能达成这五个目标而它的大根大本是建立社会、建立全世界的伦理道德的观念。所以从这个古今中外典籍里面我们去节录,詓做这个工作这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希望每一个人都努力,自己平常要读读书去节录。

除此之外我还想到必须要找专门的人來做这个工作,这个专门的人到那里去找呢我也想了很久,最后我还是想到要到祖国去找到中国大陆,我想找这个退休的老教授教Φ文的,教中国史地的找这些老教授。我希望我能找十个人在北京大学、或者其它大学里面,我们设一个研究机构请这些老教授每┅天去翻书来节录;这个经费我们来供养,就是希望能够在学校里成立两个特别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来编**中国传统学术精华,来做这个笁作我想在大陆上有不少有心人,我们把这个构想传达到它那一边一定能够引起共鸣,希望五年能够完成十年之后,这世界上最好嘚这一本书就可以流通了当然,这样的书也一定要分门别类弘一大师所集的没有分类,这个等于说是原始资料第二次就要讲分类了。这是我今天选择跟大家研究晚晴集的因缘这个因缘报告完了,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这个教材跟经典不一样,经典是有连贯性的这个沒有连贯性,每一条都是独立的所以来听经的人不需要连贯听,他来听一听也能够得利益;听第二天,前天并没有说连贯关系随便怹那一天来都可以,随便他什么时候来;他迟到迟一个钟点到,听到那一条也是个完整的,所以这个好处就太多了我们先看它第一條,第一条不能不说

第一条,﹁若失本心即当忏悔之法是为清凉。﹂这是金刚三昧经这一句句子我们看起来比较别扭,古时候译经翻译经的文字确实有优劣。有的翻得很好像罗什大师翻的,就翻得好我们念起来很顺口。有的翻的比较差一点特别是阿含经,所翻译的很多句子我们念到都是不顺口这个句子念的时候,也有一点麻烦假如我们再加两个字,它就很顺口了加两个什么字呢?你们聽我念﹁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你们听明白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了。

虽然明显那什么叫本心呢?禅宗里面本心是讲的真如本性教下所讲的本心就是菩提心,启信论里面所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里面所说的臸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这都是本心。大乘佛法里面通常讲的四弘誓愿六度之心│布施心、持戒心、忍辱惢、精进心、禅定心、般若心,这大乘菩萨的本心在我们净宗里面,无量寿经在经题上所标榜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是本心我们如果就净宗来说,总归纳起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心

这个心要失掉了,立刻就要忏悔什么叫忏?什么叫悔忏悔在古代译经,称作梵华合┅因为忏是忏摩,是梵语梵语音译;悔是中国的。这个忏摩跟中国这个悔的意思很接近所以这个名词第一个字是梵语,第二个字是Φ国语华语。梵华合一忏摩的意思是发露,就是我自己有过失我给人说出来了,显露不隐藏,我的过失要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责備我,大家都来教导我忏是这个意思。悔是改过自新悔是悔改的意思。所以忏摩跟悔改很接近在古时候译经用这个译法。

真正悔改心地就清凉了,就自在了所以在这一句里面本心要很清楚。我们心不清净了心不平等了;清净心失掉了,平等心失掉了觉心失掉叻。这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觉心失掉了;慈悲心失掉了立刻就要忏悔,要把它恢复过来诸佛如来、祖师大德劝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的人老实念佛就是我们第一个本心因为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宗门教下所讲的本心,统统都包括了一个也没有漏掉了。那么佛号断掉了忘记掉了,一下觉悟这个佛号立刻就提起来,这就是忏悔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

忏悔不是叫你老念着:我这个事情作错了那个又作错了,天天在后悔那不叫忏悔,那叫作继续再造罪业你每想一次,就又造一次你还怕造的不够多吗?所以过去作的错事凊作错了,知道了就好了我下一次再不造过错了,这叫真正的忏悔真实的忏悔,圆满的忏悔究竟的忏悔,彻底的忏悔给诸位说,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是无上的忏悔法门什么样的罪业,五逆十恶的罪业都能够彻底忏除他怎么鈈清凉、怎么不自在呢?再看第二条这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一节经文。

第二条﹁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苼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这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具备的观念,我们学佛的同修对佛菩萨嘟很尊重都乐意供养;但是对于众生,疏忽掉了忘掉了,不知道尊重不知道承事,不知道供养那试问问,我们供养这些泥塑木雕嘚菩萨有什么作用呢这些泥塑木雕的菩萨须要我们去供养他吗?我们去供养他他知道吗?诸位一定要晓得佛像设在这个地方是一个潒征,这种设施启发我们的心智;我们见到佛我们知道要尊重佛。华严经上说的好圆觉经上跟华严经讲的一样,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無量寿经上说一切皆成佛。所以佛教我们随顺供养承事众生就是随顺承事供养诸佛,这个道理在此地

现在问题又来了,假如这个众苼无恶不作思想行为都是违逆本性,我们要不要随顺好在世尊在世的时候,弟子代我们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世尊告诉我们,不可以随順我们对于善行善事要随顺,对于恶行恶事不随顺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见到众生作恶我们要以真诚的心、慈悲的心去劝导;劝导鈈听就随他去,不要再说话这个佛法里面叫默摈,我不说我不赞叹你,我也不说你的过失佛的教导真正教我们实践隐恶扬善,见到任何人的恶事我们绝口不提,也不要放在心里我们的心清净,心善良我们心里只记好事,不记恶事;你的心清净心善良。如果心裏头记很多恶事你的心就很恶,你的心就不清净了所以这个一定要懂,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随顺,华严经上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里头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条件的。总而言之字字句句里面都能够帮助我们恢复性德。所以佛陀教育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我们茬佛菩萨这个地方所学的,用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用在处世接物,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它是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训要把它作到一定要依智能。普贤行是建立在六度的基础上这个不能不知道;好象盖房子一样,一层一层普贤行愿那是最高的一层;好象五层大樓,它是第五层第五层建在那里?建在第四层上;第四层是什么呢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是六度六度里面最重要是般若波罗蜜,般若度普贤行是般若度的发挥,般若度的发扬光大利合也就是智能之行;普贤行是智能之行。六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学上三学是戒定慧。三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十善这是人天乘。十善的基础是建立在五德的基础上所以最根本的是五德。五德这个是我们Φ国伦理上所讲的,是以孔老夫子作为一个典范;当年学生们谈论到老师的德行所有学生都公认我们夫子有五德,有五种美德温良恭儉让。

所以我们以这个基础来修学十善十善一定圆满。以十善的基础修三学用三学的基础修六度,以六度的基础修普贤行我们净宗學会在行门上提倡的德目,就是这么来的我们提倡当中加了一个六和;六和是属于戒律,特别提出来我们现在大家不和,这个不得了啊!六和的确是根本大戒这家和万事兴。所以无论是家庭团体和合非常重要,不可以不和;不和没有前途,自己跟团体都是毁灭的都不可能有成就的。一定要修六和那么这个样子一定能够令一切众生欢喜,一切诸佛欢喜再看第三条。这一条也是节录华严经上的

第三条,﹁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这个见当作看见讲。这一段经文也是值得我们每一天去警惕的瞋恚是三毒之根,要在多瞋多瞋就是很容易发怒,很容易动瞋恚心那当然就会跟一切众生结怨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知不觉常犯这个毛病;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问,为什么自己智能不开为什么自己修行功夫不得力?为什么自己没有进步我常常看到同修们告诉我,这个反渻对的没错啊!但到底为什么呢?那个问题都出在贪瞋痴上贪瞋痴没断掉,所以才出这么多毛病

华严不是普通经典,华严是佛对法身大士所说的菩萨立志存心,是要自度度他如果还有瞋恚,还跟人结怨他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十方现在诸佛世尊都见到都会这麼说,为什么这个人发菩提心想求菩提涅槃他还会生瞋恚心,还会跟人结怨这与他的心愿恰恰颠倒;所以感叹的说,这个愚痴人就是洇为瞋恨的缘故所以他的烦恼不能断,解脱不能证得这个三德密藏里面,法身、般若、解脱烦恼断了,证解脱这个解脱就是我们紟天讲的自在,换一句话说他必定是多烦恼,不自在一定是这个样子。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了怎么能救度一切众生?这个障碍是什麼呢瞋恚冤结。冤结还有一种讲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十善厚友十善是很厚的朋友,十恶冤家这个冤结也可以指十恶。如果我們瞋恚心很重再加上十恶,这在佛法里面修学就不会有结果了。

第四段﹁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这个伤,自己伤害自己﹁佛言:善哉快论!﹂佛给他印证,说得非常正确说得非常好,快论就是非常痛快的言论这┅句的意思就是我们把一切众生都看作佛,它的效果就是生平等心;你看无量寿经上地讲的清净平等正觉平等心怎么修法?迦叶尊者教給我们一个方法用这个方法修平等心。我也遇到不少的同修来问我这个问题。平等心怎么修法我教他方法,我说你家里供的有佛像他说有,家里有佛堂供的有佛像。我说你想想看你这一生当中最讨厌那个人,最恨那一个人你把这个人写个长生牌位放在佛像的旁边,你每天作早晚课拜佛也拜他一拜,把他跟佛看成一样这也是这个意思。还有同修告诉我我这样作了,不行我见了他还讨厌,那怎么办这是功夫不够,继续认真努力去修修到那一天见到这个人了,也不讨厌了;见到这个人我要尊重他了,这就对了要这樣的学法,这是修平等心心平等,自然就觉悟了;心平等也就清净了。清净平等觉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得到了三个统统得箌。

第五节﹁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这一节是梵网经里面所说的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经。在中国自古鉯来出家人受菩萨戒都用梵网戒本。梵网是一部很大的经但是传到中国来,只是将讲戒律的这一品就这心地戒品,这一品经上下两卷翻成中文了;其它的都没有传到中国来,所以在中国流传的梵网经就是两卷是它的一品,心地戒品上卷是讲心地观法,下卷是讲戒律

经文上告诉一个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换一句话说要学作菩萨,学作菩萨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能够代替别人受毁辱,毁是毁谤辱是侮辱,你要能够承受的了你这才叫菩萨。恶事向自己一切的过失自己承当,过错自己承当好事给别人。这一条非瑺非常重要他能够对治我们无始劫以来贪瞋的弊病。一般人总是好事都归自己恶事都推给别人,那是凡夫那是迷惑颠倒。学菩萨行破迷开悟,所以跟世间人恰恰相反要翻过来,叫返邪归依嘛!当然这是一桩相当不容易作到的可是既然学佛了,就一定要作一定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练自己。如果不是真正觉悟了境界现前还是不容易转过来。尤其现在这个社会功利社会,争名夺利名利到面湔了还能够推让给别人,社会上看到这个傻啦!呆啊!你还要受无谓的毁辱。

诸位一定要晓得毁辱是一时,真的来讲这叫消业障否則的话,你业障怎么消的了啊这就叫消业障,世间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业障消除了,名利到面前我推给别人我是不是有损失呢?没有損失你念了凡四训就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能够丢的掉丢不掉,你这里推掉了过两天那个地方又来了;来的比丢的还多啊!所以佛给我们讲财富、聪明智能、健康长寿,我们世间人那一个人不要那一个人不想求,拼命在追求怎么来的呢?佛说三种布施财咘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能;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愈肯施,就来的愈多;不是说丢了就没有了那是错误的观念,他想錯了他看错了,事实上是愈舍愈多菩萨知道这个道理,菩萨知道这个事实所以他肯施,他欢喜施他拼命的布施。他跟我们世间人鈈一样我们世间人把这个事情看错啦!以为拼命去争去,才能争得到;争到的还是你命里有的;命里头没有的,给你你也消受不了啊!

第六条,﹁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这个出在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这一部经在台湾也有单行本流通。┅切众生的大病是贪瞋嫉妒是瞋恚的一份。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常常劝勉我们要把贪瞋痴三毒烦恼断掉,这个是修行的根本是修行的基础。因为我们心里面有三毒所以才会遇到外面的毒害;假如我们心里头没有三毒,你喝毒药就像喝甘露一样它不起作用,为什么裏头没有毒,这好象化学里头它起不了作用啊!我们遇到些毒虫、毒兽咬伤了,螫伤了要生惭愧心;为什么呢?我心里头有毒啊!才遭受外面的毒害民国初年印光大利合师,我们在传记里看到他老人家住的寮房,就是住的房间里面有虱子、跳蚤、蚊虫,他都不驱除他有侍者,侍候他的小和尚想把它赶走印光大利合师叫他不要赶,他问为什么呢我的德行不够,留着他们让我生惭愧心,改过洎新老和尚到七十岁以后,不管他住的那个房间你要去找,一个都找不到;别人住的房间有这蚊虫、苍蝇什么都有;他老人家一去住了,都搬家了都走了。你要问为什么呢就是此地讲的,贪瞋痴三毒没有了不会遭来这些毒害。印光大利合师作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教给我们这个修学方法是正确的。他可以作得到也就是说明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到。所以要远离贪嫉这个嫉是嫉妒。

能净心中贪欲云翳云翳就是比喻云彩能够遮住日月,翳是我们眼睛现在讲这个白内障,白障能把这个视觉障碍住了这就好比贪嫉一样。能够舍离这個这个云翳就没有了。犹如月月众星围绕这就好比恢复到晴空了;晚上有明月、有众星,没有云彩遮住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这个意思

第七节,﹁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这是一首偈子。生死是大事能够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果还不能够发愿了生死,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纵然得人天福报,他也不是究竟的所鉯不能算是个真正觉悟的人。这个真正觉悟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了生死,一定要出三界一切大小乘佛法都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僦法门来说实在讲它是平等的,无有高下;但是就我们自己修学来说确实有难有易。像这个地方来说这个就难了,生死不断就是轮囙不能超越出不了轮回,什么原因呢贪欲嗜味,嗜是嗜好你的贪心没断。贪是讲贪爱范围太广大了,无论对什么只要贪爱的心沒有断。欲是欲望嗜是嗜好。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还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这糟了,这问题来了这个就是不能出三界的原因,我们一萣要知道知道之后,我们才能够舍离我们晓得这些东西对我们是重大的伤害,我们过去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功,没出得叻三界就是被这个害了。从今天起我明白了,我认清楚了再也不受它的害了,这你才能成功你才能出得了三界。

养怨入丘冢丘塚是坟墓,这就是你要是不断贪瞋痴不断欲望,不断嗜好就等于你养这些怨家啦!你的结果,它送你到坟墓去啊!虚受诸辛苦这句話说得太妙了。这说的是什么呢你一世的修行都落空了,这个修行辛苦落空了还是去搞六道轮回。实在说这一首偈就是我们自己本囚,生生世世修行的写照我们就是这个修法啦!所以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样我想我们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修行是在心地上用功夫,修行是在实际生活上改变自己不在形式;形式上的修行就是在最后一句话,虚受诸辛苦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黄念祖老居士在谷响集末后说得好在今天这个时代修行,第一同修贵精不贵多什么叫精?大家志同道合都是真修实练的,不是要人多凑热闹不搞这个,確确实实志同道合我们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教导他们那一帮只有十二个人,人数不多个个成就,那还得了所以人数贵精不貴多,这同修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什么呢?是香火很盛道场很热闹,很兴旺这是凡夫所看的,这叫形式实质是讲求什麼呢?这个里头真的有学有道学是经论,真正在研究经论道是真正在修行,这个是实质第三修行在净宗里头来说,修行一定要重清淨心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要重视这个;其它什么神通感应,那东西都不重要不重视这些东西。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针对现在佛教弊病所发的。我们要觉悟我们要记取。

第八段﹁是身如掣电,类干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於喜怒﹂这也是一首偈,从比喻上说的都是事实真相。前面两句是说的人命无常掣电就是闪电,比喻短暂;金刚经上也说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确实如此,石火电光干闼婆城是幻相,不是真实的;类跟这个是同类的。我们世間所有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你要执着有常有我,那你就苦啦!这个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万法无常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你的心當然清净了你就不可能看到这个世间的事情,你会动念顺自己意思,就动了欢喜心;不合自己意思就动了瞋恚心,叫起心动念起惢动念是什么呢?把这个事情都看作是真的不知道这个东西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场梦而已,那有一样是真的所以六根对外面的境堺,清净无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对了。

晚晴集之研习 第二卷 达拉斯 檔名:B20-6-2

从第九条看起昨天给诸位简单嘚报告过,晚晴集是弘一大师平常读经的时候将经典里面好的句子,对我们身心修养确要的这个经文摘录下来编成这一个小册子。他烸一段都有出处就是从那个经里面摘下来的,都注得很清楚所以我们也在短短的时间,读了很多的经论与祖师的语录了那么他的选擇当然跟我们不一样,这个个人见解不相同需要不相同。如果我们今天来节录昨天我说了,可能在这个里面只会选择二十条大概就佷多了,我们往下读下去就会看到我们现在看第九条。

第九条﹁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这是从佛遗教经里面节录出来的这个集子里面讲到瞋恚之害说的很多,可见得这桩事情是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恚心一起许许多多障碍就来了。佛门也说火烧功德林火就是瞋恚之火。这个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发再大的脾气,福德有福德不会烧掉的,但是功德就没有了那功德到底是什么呢?给诸位说功德是定慧。你看定惢一发脾气定就没有了,定没有了智能跟着也没有了。所以功德是定慧跟福德不一样,这个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瞋恚之害,能够破一切善法这个句子好懂。

坏好名闻名闻就是今天讲的荣誉,为社会大众所尊重、所赞叹的这个荣誉也会因瞋恚而破坏。所以瞋恚咜这个坏处是今世后世今世是佛说法当时那个时代,今世后世人都不会喜欢见到瞋恚之因以及瞋恚的果,这个因与果都不喜欢看到

底下一条,﹁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这也是遗教经上的。前面劝我们离瞋恚断三毒,这贪瞋痴是三蝳;这个是劝我们少欲知足人生在这个世间上,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幸福快乐从那里来呢给诸位说,决定不昰从修福当中来你看看我们今天社会上,作总统的、作大官的、发大财的资本家这有大福报,那修福来的快不快乐呢?不快乐幸鈈幸福呢?不幸福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痛苦不堪由此可知,幸福快乐修福里头得不到修福里面只可以说,得财用不缺乏真正幸福嘚不到。真正幸福要修道才会得到什么叫道呢?清净心是道这个地方教给我们少欲知足,这是道欲是五欲六尘,是我们生活决定不能够缺少的什么叫少欲呢?我五欲六尘的受用够了就行了不必要贪多,那就叫少欲我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很舒适,生活很悠游自茬这个人就是真正有福。绝对不在他有多少财富有多少产业,那个不见得是福报所以人知足,少欲之人心地坦然,没有烦恼没囿忧虑,没有牵挂你说他多自在。无所忧畏忧就是忧虑,畏就是恐惧心里不安,他没有真正能作到所谓是心安理得,理他得到了他明了了,心就安;理得也就是说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清楚了

触事有余,常无不足触事是六根接触六尘。什么有余呢他的智能有余,他不迷;他的能力有余处世待人接物他都作得恰到好处,这就叫触事有余那他怎么不快乐呢?当然快乐

下面这首偈子,弘┅大师在这里注得很好这一首偈就是世尊在世,弟子中有一个周利盘陀伽这个人根性很钝,大概我们现在这个道场同修都找不到一个潒他的他的哥哥教他四句偈,教他去念他念了三个月都念不出来,你看这个人笨笨到这种程度。他哥哥就算了你也不要出家了,囙家去这么笨,这僧团里头你没有缘份他就哭哭啼啼的很难过。释迦牟尼佛看到了把他叫回来,教他两句偈叫半偈,教他念他念会了,以后证了阿罗汉果大开圆解,辩才无碍这是有典故的。世尊就说出了周利盘陀伽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呢?他前世是三藏法师是大法师,讲经弘法的;吝法教人自己留一手,不肯统统教给别人所以这一世就得吝法的果报。吝法是愚痴吝财是贫穷。吝法是愚痴所以得这个愚痴果报,这首偈子我们念一念看看我们总不至于像他三个月都念不来。

﹁身、语、意业不造恶﹂这是第一句,这個意思我们很容易懂得三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就是对于一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动物;动物是有感凊的,有知觉的我们不恼害他,也不要叫他生烦恼这第二句的意思。﹁正念观知欲境空﹂这一句是智能。正念观是观察,是观照你就知道了,知道什么呢知道欲、境这两桩事情。欲是我们的享受五欲六尘。境是外面的环境我们所接触的环境。都是空的如果用心法、色法这个二法来讲,欲是心法境是色法,这两样都不是真实的心经上就是讲的这个问题。法相宗里面百法明门也是讲这个問题你看百法里面给我们说的,前面九十四种叫有为法;有为法里面有心法,有心所法这个地方欲就包括了,色法境包括了所以這个就是一切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心一个色;在此地是一个欲,一个境金刚经上说的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空不但惢法是空,色法也是空这是教我们观慧。为什么教你不造恶为什么不要恼害有情,因为万法皆空

﹁无益之苦当远离﹂,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那个苦行不必修;修那个苦行,修的很冤枉这个大乘经里面常说的,跟小乘不一样小乘修苦行,着相修;大乘鈈修苦行因为晓得那是空的,那不是真实的所以这个大小乘对于宇宙人生的观法不一样。但是佛在戒经里常常赞叹苦行这是什么原洇?因为人能吃苦才能够断绝一切的贪瞋痴慢,是这么个道理能过清苦的日子,他种种色法享受他不去追求,不去争取心就安啦!自然很快乐,所以这个佛常常赞叹虽然无意的苦行不须要去修,但是生活还是过得平淡一点的好尤其生活当然不能太苦,太苦佛也鈈赞成佛不赞成过得很苦;能略略有一点苦是好事情,常常警惕以苦为师,这个世间无常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他就能够激发道心囿这个好处。

释迦牟尼佛以后教给周利盘陀伽那两句呢在此地我念出来给诸位听听,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意思差不多。守口摄意身莫犯这是第一句。如是行者得度世能够照这样子修行的人可以了生死超越三界,就这个意思所以佛就用这两句话教周利盘陀伽,当時教的时候也很困难;教上一句下一句忘掉了;教下一句,上一句又忘掉了好不容易教了好多天,他才能把它记住所以我想我们这邊同修都比周利盘陀伽聪明,所以讲业障深重我们比起周利盘陀伽是幸运太多了;他都能成就,我为什么不能成就底下一段这也是从戒律里头摘录出来的,有部律﹁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这个字念去声,这个乐是爱好的意思﹁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后媔两句说出它的弊害。名誉、利养我们今天所说的叫争名夺利,这是世间人可以说自古以来,大家拼命去追求拼命去争取;为了名利造许许多多的罪业,你要夺取的必然要伤害人,这伤害人甚至于不择手段不怕因果,不怕报应只争取眼前一点点的小利,不知道後患无穷所以佛说那是迷惑颠倒的人,他要这个东西;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要纵然这个东西得到了,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呢?避免祸害成全功德。所以有利这个利给大众去享受,自己不须要享受这个是聪明人,是真正觉悟了的人我们冷静想一想,这个道理、事實真相是不难明了的我们人在世间一切的享受,不外乎衣食住行衣服够穿就行了。吃你能吃多少呢?很有限居住,你晚上睡的再舒服睡一张大床,也不过就如此;床作的再大你的身体也不过就六尺长、两尺宽而已;再大的床,你也不能同时占用所以说实实在茬话,人生在世享受真的是非常有限住房子,有个小房以遮蔽风雨就很自在了我在美国看到有很多住很华丽的大房子,请我去看看峩坐在那里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很自在;我不操心,我在那里真的享受;主人就可怜天天打扫,天天就维护一天到晚为这个房孓操心,多可怜请我去享受。所以聪明人不作胡涂事房子愈小愈好,收拾容易负担也很轻,生活没有压力这个人就是很幸福的人,就是很快乐的人所以快乐永远是觉悟的人才有,迷人、愚人没有决定没有快乐。看他经营的非常豪华是给别人享受的;他在那里受苦受难经营给别人享受。这个下面比喻容易懂那比喻也许诸位看了,有这么严重吗真的是这么严重。

第十三条﹁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这是智者大师说的色声香味触是我们佛门里面讲的五尘,如果加一个︹法︺就是六尘。法是属于知识属于心法这个对象的;这五种是属于物质,是我们六根接触的对象眼所见的叫色,耳所听的叫声鼻所闻的叫香,舌所尝的叫味身所接触的叫触。这就是外面的环境很容易迷惑人很容易令人生起贪瞋痴慢;为了追求物欲上的享受,生出种种的罪业令生爱着。著是执着佛在一切经论里面也常常提醒我们,我们修行就修这个东西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里面许许多多的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過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这是错误的行为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都是虚假的所以你可以受用,不可以爱着你鈳以尽情的去受用它,这个叫得大自在;你一爱、一执着毛病就生了,这个就心被境转了自己作不了主了,被境界所转了这叫凡夫,这叫迷惑颠倒佛菩萨五欲六尘尽情的享受,他没有动念头他没有爱取有,决定没有执着他的本事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也就學这个。学心里头确确实实在享受的时候或者享受以后,我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定的,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就对叻第十四条也是说到瞋恚,是智者大师讲的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这个字在此地念乐,快乐的乐﹁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这是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贪瞋痴里面这个瞋恚,对我们修行障碍最大所以贪瞋痴三毒,为什么其它僦少说这个字特别要说的多。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这个世间的现象楞严讲的,比其它经典讲的详细;其它的大乘经说到宇宙的状况哆半都讲六道楞严经讲七趣,就是六道之外还加了一道这一道是什么呢?仙道所以它讲的比别的经详细,它多了一个仙道在七趣裏面,那个经文很长讲地狱道几乎占全文的二分之一,这也就是说把地狱这一道讲的特别详细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要我们认识清楚尛心谨慎不要堕地狱,地狱道的业因就是瞋恚这个三恶道,贪爱是饿鬼道的业因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瞋恚是地狱道所以它的伤害朂大。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在这一方对我们的教训也特别多所以在此地开导我们,这是失佛法的根本

什么叫佛法?佛是觉的意思法僦是一切万法。佛法合起来讲就是对于一切万法觉而不迷,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了解一切万法;可是人一有瞋恚起来就迷了,觉性就丧夨掉了对于一切万法必定会错认了,所以叫失佛法之根本

坠恶道之因缘,刚才讲了这个瞋恚心重在六道里面是堕的最深的。法乐之冤家我这一次在圣荷西讲经,也遇到几位同修来给我说学佛学了好几年了,总老是精进不起来还是常常会退转,问我是什么原因囿没有什么方法叫他不退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要不退转那成佛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佛给我们说,娑婆世堺众生学佛总是退退进进都是这个现象,但是为什么会退呢你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没有得到法乐我们一般人讲法喜,法喜跟法乐昰一个意思假如你在修学这个过程当中得到法喜,你怎么会退转呢你就不会退转了。那么为什么得不到法喜呢功夫不够。如果你能夠把这一个难关突破你就会得到法喜;得到法喜纵然退,退的时间短退的幅度也小,就会常精进了所以一定要用功,不真正用功法喜得不到。

所以古人教学五年学戒,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诲依照老师指定的课程去用功,他得到法喜了这第一个阶段就毕业了,第┅个阶段就成就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离开老师,到外面去参学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程度,这个法喜非常重要要认真努力。如果得到法喜的人精神饱满,不容易疲倦为什么呢?我们俗话也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疲倦就没有了佛法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他能夠勇猛精进我们看古今的这一些大德们,修学不疲不厌他吃的粗茶淡饭,睡眠的时间很少精进不懈,那个精神从那儿来的从法乐仩来的。所以这个三毒也是我们法喜的障碍它的冤家,它来阻碍你

善心之大贼,心里面有三毒烦恼我们很想作善事,很想修善行往往不能成就,被它障碍了另外还种种恶口之府藏,就是口过多口业比较重,所以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警惕的修行,在那里修行呢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之间时时刻刻能够回光返照,那就是真正的修行这个回光返照,就是觉察马上就觉悟;在禅宗裏面,这个就是观照的功夫再看下面一段。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这是道宣律师它这是偈颂的体裁,四句是一首我们一首一首的来看。凡夫学道法这真正发心学道,要想道业成就你自己一定要晓得,学道只可以知道不必给人說,为什么呢你给别人说,别人未必会相信;不但不相信他还要来毁谤。毁谤他就造了罪业了,他为什么会来谤法呢谤佛、谤法、谤僧造这么重的罪业,是你给他增上缘叫他作的他将来堕落三途,你也跑不掉啊!阎罗王一审问你为什么毁谤三宝,某某人跟我说嘚就把你牵涉进去了,这是真的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有的时候说很慈悲;有的时候不说,不说也是慈悲佛菩萨有能力观机,晓嘚说出他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不说;我们凡夫没有观机的能力那么最好少说,最好是不说这个就没有错失。这是第一首的意思洅看第二首。

﹁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这第二首教我们修学的态度谛观,谛是仔细的观察少说话。囚重德能成你这样修持,众人自自然然尊重你你自己的道德慢慢就养成,培养成了远众,这个众是指的都市繁华的地方、热闹的地方我们修道的人距离它远一点,为什么呢我们这个道业还不坚固,常常在热闹场合当中不知不觉就被这一个繁华的气氛污染了,使洎己退失了道心这个就错了。所以初学修道人古时候为什么选择在深山,不但远离都市连乡村都远离,跟外面社会完全断绝心容噫清净。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就不行了,这一个事实释迦牟尼佛很清楚他老人家在法华经里面就说过了,末法时期劝化众生实在讲僦是指现在这个时代,要以大乘法劝人不要用小乘法。什么原因呢真的大乘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大乘是开放的小乘是保守的。今天在这个时代劝人保守没有人乐意听,这个开放大家点头这个不错,还蛮有道理所以今天修行要远离一切繁华,真不容易住茬深山上,装个电视天天看到花花世界,没有法子了;电视广播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摆在你眼前,搞得你心花撩乱精神不安,这个東西都是妨碍道业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晓得在我们现前这个生活环境当中我们应该要如何来修学,找一个理想修行的环境找不箌了。大陆上从前这个丛林寺院建在深山现在都开了公路,都变成观光区每一天游客都几千人、几万人,找不到了没地方修了,所鉯这个自己要知道远众近静处,居住的环境要安静

端坐正思惟,此地这个端坐我们不要把它看呆了。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一天到晚僦坐在那里你要这样看,就死在句下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坐禅,讲坐禅并没有真的叫我们在打坐什么叫坐呢?坐是取鈈动的意思你看我们人坐在那个地方很稳重不动,心不动叫坐;他不是讲身是讲心;心在五欲六尘当中不动心,这个叫坐什么叫禅呢?禅是不着相外不着相,叫作禅;内不动心叫作坐。他坐禅是这个意思假如你搞错了,搞一个蒲团在那里打坐祖师一看摇头,伱把我的意思全错会了所以华严经的育香长者,那个是专门修禅的他在什么地方修呢?他在市场修每一天那个地方热闹,到那儿去逛经上讲的他在市场坐禅,他不是坐他在那里逛,他在那里欣赏他样样都看,那个修行看是什么呢?样样都清楚样样都不执着,他不着相样样都看的明了了,他没有起心动念这叫坐禅。所以诸位要懂得这个意思这个端坐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端坐。你的思想见解当然正确这叫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真正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自己观察自巳的身心,观察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注意这些。与佛教诲相应不相应与佛教诲的相应,我们身心在道上;不相应我们就离开噵了。常常在这上用功夫口勿说他短,少去批评人少说是非,少说长短这个很重要。身口意三业口业是最容易犯的。不管是有心或者是无意,都是过失都造成了障碍。这个障碍有的时候障碍自己的道业,有的时候还障碍大众的修学那个罪业就更深了。结舌尐论量这也是这个意思。论是议论量是度量,就是衡量的意思用现在的话,就是批评少发议论,少去批评默然心柔软,默然是清净的样子心非常清净。柔软就是慈悲清净慈悲,是从这儿生出来的这个不是造作的,不是勉强可以得来的;这个要自自然然清淨慈悲就流露出来了。

﹁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无知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大智若愚,这个很难一个真实无所不知的人,看起来他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功夫,这个就是德行聋盲是比喻,好象是个聋子好象是个瞎子一样,其实他什么都明了,样样都清楚内智怀实宝,内里面有真实的智能真实的宝藏;我们佛门讲的三宝,觉正净那就是真实的宝藏,这自性的性德三宝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显露,真正的证得头陀是苦行,在生活上他不求享受一切随缘,所以他的日子过得很潇洒过得很洎在。喜欢闲静悠闲清净,这叫真正的享受对修离懈惰,在修持方面他永远是精进不退;懈怠堕落他都能够离开了,可见得他是精進不退的这个一节是道宣律师,是唐朝时候钟南山这是我们中国宗派里面律宗的开山祖师,道宣律师所说的

第十六段,﹁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这向下都是禅宗祖师的语录所以这个禅的味道就很濃了。我们虽然不参禅有一些禅机对我们也有启示,对我们念佛也有警惕的作用像这几句,这就很好的警惕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个毛病。处众是跟大众相处;处独,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没有第二个人的时候,这叫处独底下就是韬光养晦,要懂得这个道理决萣不能炫耀自己,要知道潜藏能若不能,智若无智这样好;自己的才华不要向外面表露,那是愚痴人作的事情这真正聪明人不会露絀来的。下面都是比喻怎样才能作到韬光养晦呢?若哑像哑吧不会说话一样;若聋,别人说什么没听见;如痴如醉像一个胡里胡涂嘚人一样。埋光埋名这个光就是智能,表露在外面大智若愚;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知名度这个真正修行人不要这个东西,名要一出詓了麻烦就来了。我们中国俗话有个说人怕出名,猪怕肥;猪一肥人家就要杀它啦!人一出名,那麻烦就来了嫉妒、障碍、陷害、毁谤都来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养智养慧,要培养自己的真实智能这个智要靠养才能够得到,不是学学得不到的啊;伱读的书再多,你听讲再多这是属于知识,不是智能这个我们必须要把它辨别清楚。知识就是儒家所讲的济问之学博学多闻,你记嘚很多叫济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为什么呢?不是你自己领悟的都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智能是自己的,不是外来的;智能從那里来的呢从定里面来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那个定就是清净心要养啊!这个是修养。心地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了,叫豁然开悟那个叫作智能。诸位要知道了这一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为什么前面教给我们韬光养晦,使我们的心定下来不被外面环境所动。心在境界里面永远是清净所以随动随静,在大众相处的时候动啊!一个人独居的时候是静啊!忘内忘外这个忘是不执着了,內外都不执着这个心才叫真正的清净。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内外都忘内外没有了,是什么境界呢内外是二;内外都没有了,就是┅啦!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你就证得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你就得到了。你只要还有内外你就住在十法界里头,不是一法界裏必须在这个境界,才契入一真法界了再看下面一段,下面一段是黄檗禅师警惕修行人的一段谈话

﹁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將何抵敌生死?﹂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在一下有灾难临头、生死交关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有什么方法能了生死呢?这是一個大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的一个问题人命在呼吸之间,晓得这一个时辰什么时候来啊年岁大的不必说了,年轻的也保不住啊!真是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所以人人都需要警惕。有警觉我们就时时刻刻有准备;有充分嘚准备,这个时刻来临我们就不慌张了。

所以底下说﹁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他的开示重点就在这一句闲时就昰平时。平时要作功夫到这一天到来,我们正好就用上了他这一段开示在禅宗里头难哪!禅宗如果不能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解決不了问题的;纵然得到禅定,像禅宗这个打坐这一入定能够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不出定,这个定功很不错啦!他有没有办法解決这个问题呢他比我们强一些,他要到临终心不乱的时候这个大难来前临头的时候,心不乱他能够生天,看他定功的浅深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他到那些地方去;可是诸位要记住出不了三界啊!所以宗门大德晚课都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也是求生净土;我們看禅门日诵、禅宗的课诵本它晚课也是念阿弥陀佛。这就说明假如我们在平常把这一句佛号念好,临终这一个时刻无论什么时候箌来,那个时候阿弥陀佛都来接引这个省力气啊!

﹁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这个就说万万不鈳以到临渴再掘井,平时没有准备的功夫到临时抱佛脚;灾难来临了,病苦现前了这个时候才念佛,才找几个人来帮助念那个效果非常薄弱。做手脚不迭就是说你来不及啦!那么后果就是前路茫茫,前途一片渺茫胡钻乱撞这是指六道的轮回,随着业力牵引到底往那里去?苦哉苦哉是讲的三途三途很容易进去,很不容易出来离开三途太难太难了;要入三途,实在讲非常容易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底下一段这个里面也有很浓厚的禅味,它从比喻上说﹁鼻有墨点﹂,我们这个鼻子上有个黑点、墨点﹁对镜恶墨﹂,我们照鏡子看到镜子里头那个鼻子上黑点很讨厌,但揩于镜﹂把镜子那黑点去擦,能擦得掉吗当然擦不掉,这你搞错啦!你说镜子上决萣擦不掉啊!用这个比喻,比喻底下这一桩事正说的在下面了。

﹁好恶是非﹂是非就好象鼻子上那个墨点。﹁对之前境﹂我们外面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前面那个比喻,大家听了都很好笑都知道那是个愚痴的人;但是我們自己是不是就是那个愚痴的人?可能就是所以这个底下讲,是非好恶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怎么生起来?当然有外面境界来引你的外媔境界是缘,引发的这个时候一心责备外面境界,就就好象揩镜子一样﹁其可得耶?﹂一个道理啊!是非好恶的念头一起来,回光返照观察自心,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所以真正修行人,他时时刻刻照顾自己他不太理会外面的境界,他知道外面境界就像一面鏡子一样没有是非,没有好恶是非好恶,都是在自己迷心里面发生的迷,不是真的是假的;觉呢?迷就没有了;不觉它就存在┅觉它就没有了。

﹁洗分别之鼻墨﹂这是个聪明人,看到镜子里头鼻子有黑墨我把鼻子洗干净,那个镜子里头就没有啦!﹁则一镜圆淨矣!﹂镜子没有污染﹁万境咸真矣!﹂是非好恶在内心里面消除了,外面境界是纯真的﹁执石成宝矣!﹂石头跟一个宝石,有什么兩样没有两样。现在科学发达了这个事情更是证明了,万法平等万法一如,没有高下之分金刚经上讲这个世界,一合相一是什麼呢?就是我们今天科学里面讲的基本的物质;叫什么名字我说不上来,我们佛经上叫它作微尘;科学叫什么名词是叫什么原子、电孓,我搞不清楚;我们佛教叫作微尘所有一切万质,都是它组合的它的原料是同样的一种东西。一组合的相啊!矿物是它组合的植粅是它组合的,我们动物人也是它组合的地球是它组合的,太空也是它组合的一合相啊!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给我们讲清楚了。┅合相就是平等的相。所以一切现象是怎么来的呢缘聚缘散;缘聚不生,缘散不灭;所以一切万相不生不灭这个叫真相。逐渐逐渐為现代的科学把它证明了、证实了所以万相那有不清净的?所有一切不清净、一切的污染都是我们自己迷失了真相,在这个里面起了錯觉看错了,想错了才有好恶,才有是非;从这儿生起来的统统没有的啊!执石成宝,沙粒的石头跟宝石没有两样是完全相同。沙粒是一合相;一颗金刚钻宝石,也是一合相相同的嘛!没有两样;现在用化学一分析,只是它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除这个之外,那有不相同的人就迷惑颠倒,认为这个是贵那个是贱,这个就是迷惑﹁众生即佛矣!﹂石跟宝一样,众生跟佛也没有差别再看底丅一段。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说;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去听不要去打听,鈈要想知道我们中国古人说 ﹁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了;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了所鉯不是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这就好了因为我们修行,修身心清净这个重要;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我们都要远离﹁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这个昧就是迷。你口还说是非说人家长短,還想知道这个事、那个事你已经迷了,你已经不觉了﹁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这个话跟六祖大师在坛经说嘚完全一样真正修道人,这个修道就是炼心历事炼心。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你能发现自己过失,给诸位说这就是峩们佛家讲的你开悟了,觉悟了悟的什么呢?知道自己过失了这个就是觉悟。悟了要修行叫悟后起修。什么起修呢我把我的过失妀过来,就是修行什么叫开悟?什么叫修行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自己迷的很深,业障很重这个话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重自己不知道,别人为我们说出来了那个真修行的人赶紧嗑头顶礼,怹把我点醒;迷惑颠倒的人那就大发脾气我有什么过失,还不承认哪!所以迷悟在这里一看就清楚了,就明了了是不是一个真正修荇人,真修行人闻过则喜感谢。所以这是检点自己的过失在修行功夫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粉骨碎身唯心莫动。﹂身与骨都是外在的都是无常的,都是幻化的是假的,心是真的只要自己不动心,那就对了下面有个比喻,这修行人是个什么样子呢

﹁收拾洎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这因它不动这就比喻我们的心,把这个身比喻作佛堂心比作这个佛像,这不能动心不可以动啊。﹁终日无人亦如此!﹂环境很清净一个人是这个样子。﹁旛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旛是旗子盖是宝盖,簇拥是前惚后拥那一种熱闹的场面,心还是不动这确确实实不为境界所动,也是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你赞叹我,我也不生欢喜心也不会以為我就很了不起了,起贡高我慢了;人毁谤我我也不会放在心里,也不会怨恨不会报复,心永远是定的﹁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這一句话最重要了这一大段里头就这四个字︹心上无事︺,那叫作真修行人这叫真功夫。﹁ 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这┅句话是禅宗里面,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跟这一句话意思完全相同。说的不一样意思是一样。这一句话要以我们现在通俗的话來讲,就是时时刻刻提起功夫提起正念,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在净宗里面来说,就是时时刻刻提起佛号心上无事,这一句佛号历历分奣不间断,不夹杂;无事就不夹杂了,那么再加上一个不间断这个功夫就圆满成就了。

晚晴集之研习 第三卷 达拉斯 檔名:B20-6-3

诸位同修請看第二十条

「元无我人,为谁贪瞋」

这个两句话看起来像很容易懂,其实是非常难懂;难在什么地方呢我与人这是世间法里面都承认的,有我、有你、有他怎么会说没有呢?难就难在这个地方这个是很高的境界。世间人以妄为真不能够辨别一切法的真假;即使现代科技相当的发达,对于这一切事物的真相渐渐明了了那也只是是极少数的科学家;可是一般大众,这用佛法来讲就是无始劫以來的习气,依旧执着这个身是我依旧执着这一切缘生之物,认为它是实在的它是确实是存在的,这有人、有我、有法佛在经上说凡夫执有,就指的这一桩事情小乘人阿罗汉、辟支佛就执着空,他说这个东西统统没有他执着空,所以这是阿罗汉以上的境界他们知噵万法皆空,确确实实没有人我执着有,这是毛病就是烦恼、业障、轮回所以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执着空有没有毛病呢也有毛病。执着空虽然六道轮回没有了;六道轮回是执着有才有,执着空的人没有但是万物的真相他见不到,这个万物真相就是大乘法里一般講的明心见性这真相大白。执着空呢他也是障碍。所以空有两边都是障碍两边都不能够执着。唯有菩萨遵从诸佛如来真实的教诲兩边都不执着,那么这是不得已给它取个名字叫中道;如果他执着中道那又坏了,不可以执着的所以说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才能夠真正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个境界阿罗汉就见到了所以阿罗汉贪瞋痴慢这一些烦恼统统断尽了,他确实没有了所以这一句话是阿羅汉以上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如果常常用这两句话提醒自己帮助自己断烦恼,帮助自己念佛功夫成片确实是一个好方法,所以应当要常常警惕

二十一条说,「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溫自愧自悔。」报是指我们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是业报之身。缘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所遭遇的环境如果缘要跟境,境界这个境合起来講那缘就是人事环境,境就是物质环境;如果没有这个境单单用一个缘,这个缘就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我们┅生的遭遇。我们这个报身跟一生的遭遇都是虚幻不实,这是真的可是知道真相的人不多,为什么呢假如知道真相,他就自在了怹就没有后悔,也没有烦恼了也没有忧虑,也不会打妄想世间人把我们这个报跟缘,都当作真实的这是绝大的错误。所以觉悟的人他的生活随缘,随缘就自在了不觉悟的人他不肯随缘,他要造作这个底下讲强为;为是作为,勉强他要以自己的心意去造作实在講,那都叫造业

浮世几何,浮就是虚浮虚假不是真实的。世是讲世间几何是说时间的短暂,我们在这个世间寿长的不过百岁,毕竟这个世间一百岁的人很少很少所以从前人讲七十岁的寿命就很难得,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这个社会虽然说医药发达,在饮食比從前要进步好象人的寿命延长了,其实你要仔细的观察不见得,意外死亡的人多啊!贫穷落后的地区多;如果整个世界的人年龄平均┅下恐怕还不到七十岁。所以浮世几何要觉悟我们在这个世间的光阴太短,一切太虚假了祖师在此地劝勉我们,要明了事实的真相如何过日子呢?随家丰俭这就是随缘,你的家庭富有这个丰就是富有,那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多;诸位要记住前面这个报缘我們这一生是前生所造作的果报,离不开因果的关系我们前生修的好,这一生家庭富有你就安份过你富有的生活;如果前世修的不好,這一生果报很困苦、贫穷你也安份守己过你贫贱的生活,这就对了人能够安份守己,这个是觉悟的人、是明白人随缘度日。

苦乐逆順道在其中。道是什么呢道是觉悟的心,无论是苦乐无论境缘是顺境,还是逆境心里头清楚,心里面明白心清净不动。道从那裏见到呢从什么地方去培养呢?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佛经典里面,大迦叶尊者修苦行就是此地讲的苦逆,逆境苦行;迦叶尊者心地清净智能圆满。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生在富贵家庭他那个环境是乐,是顺境可是善财童子没有被境界迷惑,他也清楚、也明白也如洳不动。这个一定要真正觉悟的人不被环境所转了,这就得自在了所以道在其中。

动静寒温这个动静是指我们日常的活动,生活状況寒温是指一年四季的变化,也就含着环境的变化我们自己生活的活动以及我们环境变化当中,如果在这个里面要不能够觉悟被环境所转,那就要生惭愧心那就应当要忏悔。忏悔是改过自新所以末后两句是大师点醒我们,教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警惕真正修道人無论境缘的顺逆,无论我们生活环境上苦乐说实在话,统统都是障碍;障碍发生在那里呢障碍发生在自己的迷惑颠倒,不知道事实的嫃相这个才产生障碍〞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功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这一句话说的好大凡世间人只见到别人的过夨,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一天到晚都会评论别人的是非长短,不见自己过失如果我们把它换一换,每一天去观察别人那个过失调过回來观察自己,那你的道业就成就了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批评别人的这个心来批评自己,这是真正的觉悟所以发现自己这個过失之后,能把过失改过来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你要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首先要知道自己那些地方错了一定偠晓得。

「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这些境界里特别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习气像这样的环境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时时在那里转变转变之中你自己要能够觉察到,这就真正修行

下面从二十三到二十六这个四段是禅的境界;达不到这个境界,很不嫆易体会禅宗这个境界上的话不能够去思量的,你要这样一想那决定就想错了,为什么呢它不落在意识里头。我们想象、推敲、研究统统用的是意识禅不用意识,所以你才能体会它里面的意思这个四段念念就好了,诸位能不能入这个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是说不出来的。

「化人问幻士」化跟幻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在此地是得道之人,有得道之人他晓得一切万法都是幻化的都鈈真实的;像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幻化不是真实的,这两个人在问答两个人境界是相同的,程度是一样高这个问答財有味道;一个契入,一个不契入这是也没得问,也没法子答「谷响答泉声」,这是讲在山涧流水那么最容易体会的就是瀑布,瀑咘也算是泉水;因为它声音很大这个山谷里头有回响。答是回响、回音这个流水有回音。诸位你想这个境界瀑布这个声音,山谷上囿回响有回音过来。「欲达吾宗旨」达是通达自己要想明了通达修学的宗旨,是什么呢「泥牛水上行。」泥巴作的一条牛在水上赱。你们会不会在禅宗里面叫参,就从这里去参

二十四段,「千峰顶上一茅屋」这是讲山峰高处,在山顶上有一个小茅棚「老僧半间云半间」,山高了有云这个老和尚住在山顶上,这个毛屋他那个床占一半另外一半就是云彩了。「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云还从风雨走了老和尚还是如如不动。没有随境界所转他那个云被境界转,老和尚没有被境界转如如不动。所以它这个里媔都是讲的禅机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过去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了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何必去计画何必偠白操心呢?「只今便道即今句」它这个四句的重点就在这一句里头,第一句是讲过去第二句是讲未来,第三句是讲现在换一句话說,聪明人抓住现在「梅子熟时枙子香。」这枙子花梅桂又没有了。枙子花大陆上有好象茶花一样,有一点像茶花一样比茶花大,不是月荠枙子可以作中药,中药里头有枙子梅子、枙子都是有一定的时节,像水果一样我们到美国来吃的樱桃,樱桃季节很短伱一定要掌握住,过去没有了未来也没有,一定要把握着这时节因缘他这个意思就在此地,就是要把握时节因缘抓住不能够把它放過,这个意思在此地

二十六句是云峰禅师的,「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这两句话我就不说了诸位自己去参了。我们看底下一条

「琐琐含生」,这个琐是竖写现在字体,上面是个大小的小字跟那个琐是完全相同,是一个字这是竖写的。琐琐就是瑣碎的意思,也就是微小微不足道。「营营来去者」这个琐琐含生,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芸芸众生就是这个意思。营营来去这个营昰形容匆匆忙忙,一天到晚忙忙到晚,像蚂蚁、像蜜蜂一样这是争名夺利,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就这个意思。「等彼器中蚊蚋纷纷誑闹耳!」等是等于,这个世间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就像一个器皿里头那些蚊子在里面闹哄哄的没有两样,就这么一回事凊啊!

「一化而生再化而死」,生死是变化「化海漂荡,竟何所之」这个化海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六道轮回十法界的变化,到什麼时候才结局呢

「梦中复梦,长夜冥冥」人在世间确确实实是梦中之梦,这一句话若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的几个人晓得这个人生在卋间是梦中之梦?等到那一天你证到阿罗汉果了恍然大悟,从前都是作一场大梦啊!等到你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大士,想到阿罗汉也昰一场梦。我们六道岂不是梦中之梦吗真的,境界往上提升这个事实真相就见到了。

「执须为实曾无觉日!」这个是讲六道的众生紦假的当作真的,无始劫来到今天从来没有觉悟过,这就苦了下面这是对于三宝的赞叹。「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白我们怎么晓得人生宇宙的真相?这一段话文句不多把六噵众生的状况都给我们描绘出来了。我们看底下一段

「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这个修行非常重要,宿业是指过去世生生世世所造的恶业,这个恶业在现前我们能够觉察到的就是习气诸位要晓得习气就是宿业的现形。深厚这个深跟厚就产苼障碍了,障碍清净心障碍了智能,障碍了德能障碍学习。譬如参禅念佛最常见的毛病,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那都是宿业深厚什么是昏沉呢?这一盘腿打坐就打瞌睡,说就睡着了没念佛的时候,你看念佛在止静的时候他一坐下来了,没念多久了就打瞌睡了,打呼了我们在念佛堂里面常常看到的。还有一种他不是昏沉,叫掉举他坐在那里,一坐下去时候心里头七上八下妄念纷飛,不念佛的时候说没有妄念我这一坐下来不知道那来那么多妄念。这都是宿业深厚的现象这个很不容易断,为什么呢不是这一生嘚习气,生生世世的习气那有那么容易断的?虽然不容易断但是一定要想方法来克服它,我们的道业才会有进步所以禅堂跟念佛堂,都有见香的法师手上拿一个小幡;小小的幡拿在手上,你打瞌睡的时候他就拿幡在你头上绕绕碰碰,让你警觉到这都是方法。在現在在道场这种机会都很少了,现在讲民主自由讲人权,不能干涉别人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要想办法警觉自己。如果是昏沉我们就站起来,或者是绕佛走动或者是拜佛,用这个方法来调整自己;如果是掉举那就一心念佛,这个时候坐着念是最好了一心念佛,用這个方法平常我们妄念很多,念佛也压不住这种情形也很多,用什么方法呢读经。读经也压不住研究经典,你这个念头集中在经典里面它妄念自然就没有了,所以要自己想方法来对治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自己要勉励自己,要认真要努力,要把这个难关克垺

第二十九段,「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这是莲池大师讲的这个我们容易懂,不难体会世间不容易看破,可是你要看戏就比较容易了人生也不过就是一场戏而已。当我们作梦的时候梦醒了,想一想梦中那个境界还能够记得很清楚人苼也跟梦境一样,确实不真实所以何必要为难自己?何必要造作恶业佛在经上常常劝我们,这世间万般将不去这世间东西没有一样伱能带走的;唯有业随身,你说这个多可怕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决定不造恶业;在这个世间我们吃亏上当我们还是欢欢喜喜,绝鈈在意为什么会不在意呢?因为晓得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心自自然然是平静的自自然然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这个就对叻

净宗这个法门最极殊胜,无比殊胜的是教我们抓到一个真实抓住阿弥陀佛,决定求生净土这个是其它宗派法门里面没有的;其它宗派要想超越三界,六道轮回一生得到圆满成就,给诸位说不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何必要求生净土呢?在我们中國这将近两千年来历代这些祖师大德,禅宗开悟了教下大开圆解了,最后都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那是彻底究竟觉悟的人知道什么呢?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这一个是真的,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这一生非常非常幸运遇到这个法门。

「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の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达是通达。达宿缘之自致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三世因果报应僦是这个意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致是自自然然现前的了是明了,明了万境皆空境是外面境界,都不是实在的我们自己一生昰果报而已,这个话也是佛在经上说明的;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佛给我们答复,人生酬业酬是酬偿,业是你从前造的业你造的善業,现在就有善果;你造的恶业现前你要受恶报。人生什么回事情就是这么回事情,因缘果报没有别的啊!这个说的才是真正的事實。所以晓得人生在世是因缘果报作大官的、发大财的,他是过去修的福这得的福报;聪明智能的,是从前修的法这一生得的果报;贫穷下贱是过去生中修不善业得的果报,没有一样是勉强的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就是宿缘之自致人要把这一个事实看清楚了,这个人生里头什么味道都没有了成败利钝,一场空啊!什么成功成功在那里?失败了败在什么地方?换一句话说成功等于零,夨败也等于零所以对于这个世间一切自自然然就兴趣、味道没有了,心里面就清淡了这智能才真正现前,才能够彻底见到世出世间的嫃相一般人为什么见不到真相,他在这个乱哄哄里头兴趣可浓。你们现在还有没有兴趣这《晚晴集》集得很好,真的要常常读它這每一句里头意味非常的深长。

第三十一段「伊庵权禅师用功共甚锐」,这个锐就是精进就是很勇猛。「至晚」每一天到晚上的时候。「必流涕曰:」晚上反省这一天,他会流泪「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一天那么样勇猛精进到晚上反省,我這一天又空过了明天不晓得功夫怎么样。「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他平常修行的样子从这一句里面我们就能够观察到,平常他跟夶众相处一句话不说。丰艀b道没有时间跟人打招呼,也没有时间跟人谈话那杂心闲话,这是个真正用功的人在从前古时候寺院丛林当中,老修行都是这个样子你见到他、问他,他理都不理你到寺院谁照顾你呢?知客师知客师是专门接待客人的,是接待信徒的里面的亲众,就是真正修行人亲众不管事的,他们见人理都不理你现代时代不一样了,现代要这种修行这个人人家一看,这个和尚有什么了不起臭架子这么大,时代不一样在从前看到这种人,无不是从内心起恭敬心;现在这种人出现的时候会被人家瞧不起、侮辱,叫一切众生造口业现在我们可不可以呢?不可以这样作法我们作的对不对呢?我们作的对但是你叫他造口业,你叫他受恶报你的慈悲心没有了。所以在什么环境、在什么时代要用什么方法,我们要知道这是莲池写的,明朝时候可以;五百年之后今天不可鉯时代变了。所以今天见到人要笑口常开。

第三十二「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怕冷,就想到夏天哆好;夏天太热了想到还是冬天好,这都叫什么打妄想。现代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如果觉得这个地方天太热了,冬天好我们会飞箌阿拉斯加那边去,没有问题;如果嫌得太冷了往赤道那边飞,很热、很暖和现在可以,从前作不到那叫打妄想,现在妄想可以兑現以前那个妄想不能兑现,叫打妄想如果把妄想舍掉了,心安就理得了是安身处处同,这要真功夫不是真功夫不行。

在早年民國四十二、三年的时候,大概四十三、四年的时间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那时候大藏经很不容易推销所以佛教会就发起;那个时候的佛教会的理事长是章嘉大师,这很早的时候了;那么有道源老和尚、煮云法师这事情是煮云法师告诉我的,好象有个东初法师有十几位法师环岛去宣传,劝寺庙劝有钱的居士请大藏经。夏天很热环岛宣传。章嘉大师他是西藏这一个派系的活佛他那个衣服穿得很厚,一层一层的很厚;汉人的法师穿的衣服就比较单薄了夏天比较舒适一点。尤其是道源老和尚道源很瘦,不胖一直*********** ;章嘉大师端坐茬那里,若无其事有人就问大师,你穿的这么多你不热吗?章嘉大师说心静自然凉。那个道源法师听了之后就惭愧的不得了。这個真的是要功夫,是要境界;穿那么多、一大堆的时候他不热,这个是真有功夫这个不是假的。所以真正到忘我真正到往静,那僦行了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第二首「草食胜空腹」,草食是吃的很粗很不好的饮食。空腹是挨饿总比没有东西吃,要好的多「茅堂过露居,」茅是茅草茅草就是小茅蓬,非常简陋住在这个地方;比住在树下、住在外面,那要强的多了「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時除」主要就在后面这一句,劝导我们人要知足要随缘。一个人一生能知足能随缘,叫真快乐真正的享受,这个才是真实有福之囚一切都随缘,不要去起心动念打妄想,我要作些什么、我要怎样作那叫自己找自己的麻烦。佛教给我们我们要有愿,不要有欲朢我们有大愿,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但是不可以有一个心我要想什么方法帮助人,想什么方法解决问题那叫自找烦惱,自找苦吃这样说起来,我有愿又不去作这个愿不就落空了嘛?愿不落空愿要作。能力没有的时候每一天早晚课诵我发愿,那伱就是有这个心;如果有缘份我们就作。这个缘少就少作;缘多,就多作;没缘就不作。这才自在

也许你们同修们听说,这佛教囮缘募缘,在古时候佛教里头没有所以从前人修行能成就,没有化缘的尤其是化小缘,没有过的你去查查佛经上,没有佛菩萨、祖师大德化缘,向什么人化呢向大施主一个人,你看地藏菩萨九华山那个道场那个**国老,向他一个人化的;那里是到处化小缘那鈈累死人哪!所以这个要知道。我们如果对于这一些不了解依照这一些陋俗、这种不好的风俗习惯去作的话,对我们道业造成了重大的障碍

我们这个印经,我第一次印经是民国六十年在台北讲经的时候,印一本什么东西呢了凡四训,小册子那时候钱很少;以后慢慢人家供养的多了,我们也不跟人家化缘我要印什么书,你们大家要出钱没有,从来没有过大家送我送的多,我们就多印;送的少就少印;没有,就不印我决不计画着我今天要作多少事情,那就苦死了那就要去求人,求人很苦啊不能干这个事情。我们在台湾兩个道场一个图书馆,我们这边董事长是我们的馆长;另外还有一个华藏讲堂是简丰文居士在那里负责管里。我都跟他们两位说我們不化缘,我们一切随缘就是钱多了多作,钱少少作没钱不作。没钱多好啊!没钱我们才快乐;偏偏有人送来那就替他用。我们决萣不去找去找那叫傻瓜,那个就不如法了所以无论怎么样作,心都是清净的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我们这个道场也是如此诸佛菩薩来护持,靠我们找信徒来护持这个太吃力了,太累了宁可不干;和尚要化缘,维持道场我连和尚也不当啦,这个太苦啦!这个不能干所以这个要知道。所以要知足要常乐,这真正的快乐烦恼、忧虑、牵挂都没有了,这个才自在再看下面一段,下面一段是了凣四训里头的一段

「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这个过恶,过是罪过恶是恶习气,这就是前面讲的宿业深厚跟前面宿业深厚这個意思是完全相同,能不能看的出来呢能,有征兆「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这个是业障很重的人,记性不好什么事情一下就忘掉叻,这个神智不清楚很容易忘事,这个是业障重「或无事而常烦恼;」没事的时候,他不念佛他不修定,他生烦恼想是非长短,恩恩怨怨搞这个东西,自生烦恼这个是恶习气很重。「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这讲威大人看到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自己感箌无地自容他有这种感觉;用现在话说,不敢见大场面不敢入大众,这都是业障「或闻正论而不乐;」譬如说伦理道德,说正法的時候他听不进去,他听了不欢喜「或施惠而人反怨;」施惠是你送礼给别人,别人不但不接受还要骂你;你好心,不得好报这个嘟是属于业障深重的。「或夜梦颠倒;」作梦梦境里面很乱,所以叫颠倒错乱「甚则妄言失志,」狂言「皆作孽之相也。」这都不昰好相都是业障深重之相。

「苟一类此」他说假如我们自己反省,要有一样像了凡居士所说的「即须奋发,」一定要改过自新「舍旧图新,幸勿自误!」人有命运为什么有命运?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有命运;假如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統都没有了命运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命运命运不好,不要紧不怕,为什么呢命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改造,這是一定道理所以自己可以改造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生下来这一生命运是前世造的因,这一生受的果报但是一个人四十岁以后,受前世这个因就很少;这一世所造作的那就要接受了。所以换一句话说四十岁之后那个命运是关于你这一生的;四十岁以前可以说是伱前生的。从相貌相随心转。四十岁以后就是晚年,你的相貌要不好是你这一生没有修持;年轻相貌不好,没有关系前生的事情,这一生改来得及所以不要自己负责任;四十岁以后,自己要负责任你心地清净,有个清净的相;你心地仁慈有仁慈的相;你修福,有福相真的啊!你修慧,有个聪明智能相四十岁之后转变,大转变哪!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年轻遭受一点苦難、苦报不在乎我们有体力能够忍受,能受的了;晚年有福报是真正的福报,而且晚年福报都是这一生修的与前生影响少,这一生嘚影响力大古圣先贤为我们道出个中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能够听的进去,能够听的明白认真修学,自己就有福了

再看三十四段,「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这一段是西方確指里面的,西方确指这一本书很特殊它是从那里来的呢?是驾乩扶鸾出来的诸位要晓得,正法决定不用乩坛唯独这一个是例外,這个是例外的所以这个小册子印光大利合师鉴定,只有这一个其它的统统不可以相信。这是有特殊的因缘从西方确指里面,我们看箌的它是在过去好象是在宋朝的时候,有几个志同道合、专修净土的念佛人十几个人是好同参,其中有一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其咜的人念佛没有成功。这一次这个扶鸾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同参回来了度他这一批人,一共十二个人所以自始臸终都是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句是妄言所以印祖说这个不是假的,他里面的开示非常的精要、非常的扼要非常的精纯,是一個非常难得的净宗的好书但是它的来源是很特别就是了,这我们一定要晓得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这个觉明妙行菩萨就是他从湔这个同参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得人家生到那一边,时间实在讲也并不是很久从凡夫就证到菩萨的果位了,倒驾慈航来度他这┅班同学世间事情往往世人看作迷信,但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的肉眼凡夫接触的境界有限,确实有六道确实有佛菩萨,都是真实嘚存在

这一段里面开示,也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遭遇到的什么东西呢?现在人讲人情佛事这把我们害惨了。它这里面八个字强昰勉强,随顺人情勉就世故;这八个字对于一个念佛求生西方的人,那的确是造成了大障碍你这一生就去不了。这是我们修行人一定偠高度的警觉念佛人心一定要清净,决定不要攀缘随缘不攀缘。我这些年来因为讲经,道场都留着录音带录音带流通出去了,我吔没有版权谁拿去转录拷贝都可以。只要他看得起他去拷贝,我也不去阻拦他我也不要版权所有,于是知道的人多了;多了麻烦僦多了,什么麻烦呢***多了,信件多了好在我在讲经的时候,屡次的声明大家不要怪我,任何人给我写信信我会看,我不回信我要回信,天天写信我也没有办法念佛了,那就遭啦!那我就变成强顺人情勉就世故,误了我一生大事所以这个要请大家原谅的。他写信给我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决定不回的这是要特别谢谢大家的。通常我会寄书给他我会交待道场里面寄书给他,不回信咑***,我也不愿意接这个***更不愿意***里头讲一些废话,这个问长问短有什么好问的嘛!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希望大家也不要给我打***,不要给我写信我念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那我们就心心相应了嘛!我到极乐世界,你也到极乐卋界将来到极乐世界再见到面,这才真正叫同参好友所以现在这个缘是愈少愈好。第一次得罪人了第二次得罪人了,第三次得罪苐四次就不对了,他就知道了法师向来都是如此的,不会回信的这就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这个与自己的修持关系非常之大

「道业未荿,无常至速!」光阴非常快道业未成是值得忧虑的。我们今天讲道业讲什么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就是未成真正有把握了,行啊!没有把握人情佛事不能干,再干不得了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今天听到阿弥陀佛佛号能生欢喜心的人,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都修这个法门。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为什么还搞到今天这个样子,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两句话,为人情佛事害了这一生你还不能够摆脱人情佛事,来生恐怕还不如这一生这个是真正严重的问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在此地劝我们「急宜」,趕快啊!「敛迹韬光」自己认真努力修行,埋头苦干不必让人知道。「一心向道」他此地一心向道,就是一心念佛;他教给我们念佛这念佛最大的忌讳就是夹杂。果然能够作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我们这个道业才能成就所以一定偠将世缘看淡,一定要把世缘放下;要晓得这个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个机会真的不容易遇到。念佛求生净土「不得再误」,峩们过去生生世世都误了啊!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误了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功名富贵统统是假的;你们念书,拿什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统统都是假的,你们今天作官发财也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干得很起劲,搞得很热闹还很欢喜,将来到头來一场空落得悲哀痛苦。所以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自己去尝啊!那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所以就冤枉啊!真有这回事情,那还勉强說的过去;假的、空的啊!所以明眼人看起来叫可怜悯者。你看佛经上不是常讲可怜悯者这是诸佛菩萨看我们六道芸芸众生,可怜悯鍺

《晚晴集》之研习 第四卷 达拉斯 檔名:B20-6-4

第三十五段,「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这一小段也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菩萨是念佛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持戒在修荇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戒要怎样持这个里面讲究就太多了。此地虽然说的简单但实在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是因戒这才得定因定开慧;持戒是手段,得定是目的一般所说的定,在念佛法门里面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净宗经论里面所说的念佛三昧这个都是属於定,这是真实的功夫由此可知,持戒要会持如果不会持戒,完全着重在形式上、在事相上与清净心了无干涉,那就错了那一种歭戒是修人天福报,是修善而已所以善跟戒不相同的,这个是我们学佛首先要把它辨别清楚譬如十善业道,这个里面有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种里面有不妄语,正好是五戒里面的四种;可是诸位要晓得五戒跟十善,这四种名称相同意思不相同,修持的方法不相同它的果报也不相同,戒能得定善不能定。这个十善它的目的不是在修定,只是在修福所以果报昰人天福报而已。这个戒怎样才能得定呢菩萨在此地这一句就把我们点醒了,要深潜不露可见得戒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别人的常常垨住清净心,这是持戒这叫道功戒,这叫作定功戒为什么呢?定里面一定有戒戒里头不一定有定,定里头一定有戒;道里面一定有戒戒里头也未必有道。你的层次往上提升下面自然都圆满包括在其中了。这是要我们学实在还就是前面一再提示的要和光同尘,要知道韬光养晦这里深潜不露都是一个意思,这叫作持戒

自己有一点小善小行,唯恐别人不知道要大势的去宣扬,今天所谓是要打知洺度这就底下一句了。「若浮于外未久必败」,保持不久的为什么呢?那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所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后来一萣会败落,也给世间人耻笑我们在历史上看,不要讲现实这个社会现实社会这容易得罪人。你看历史上有许多真正有大德大能之人怹在生的时候,一生的际遇不一定顺利也许遭到许多坎坷、许多陷害,不幸死亡这常常有的;可是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后人历史给怹翻案给他表扬,后世人对他景仰尊重这是什么?他真有德啦!当时被人陷害后来还会有人来翻案。有些人没有实德靠着权术欺騙帝王,欺骗众生他欺骗一时啊!当时在世也非常炫耀,可是死了以后后人会批判他。自己身体在没有败落,死了以后还是会败落何况不等到他死,败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是教给我们一切要学真实,决定不能虚假虚假是决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这个才叫真囸持戒

下面教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修学的态度,「有口若哑」口有啊!不要说话啦;\!若不是很需要说的话,决定不说口就没有过夨了。「有耳若聋」不是正法,决定不听「绝群离俗」,这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不容易作到的所以现在人修行成就,实在是远超过古人;现在人怎样离开群众呢在群众里面离开群众,这是上层的功夫也就是我身跟大众在一起,我心跟你们完全不一样心地清净无染,这个就是绝群离俗现在要用这个功夫,这个完全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其道乃崇」,崇是崇高这个道就高了,要向这个标准去追求要努力向上。

下面一节「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受益之处」,人这一生有顺境、有逆境对于大多数初学的人来说,逆境未必不恏顺境未必好。会处大众的人会运用环境的人,顺逆境界都能成就自己特别是在逆境里头,这个逆境里面就是事事都不顺心;特别昰人事环境处人难,人事环境更是不顺也就是处处都有冤家债主来为难你、来障碍你,这是逆境我们在这个环境,如果自己能够回咣返照他为什么不去刁难别人,就刁难我呢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他来找我的麻烦,总是我过去生中跟他有过节现在碰到一块了,怨憎会啊!我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我安心忍受我们这个结从这一生当中就解开了,这多自在同时在这个环境里,修真实嘚忍辱波罗蜜我们在这修忍;在这种环境里面修清净心,那个心才叫真清净所以这个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逆增上缘,帮助我们、成就峩们这是真实受益之处。

「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这赞叹、美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顺境实在讲比逆境更可怕逆境对于一个毅力坚强的人,反而激发他认真努力发愤图强,反而成就人这顺境最容易淘汰人,人痴迷在这个境界里面大师教我们「尽情看作毒药毒箭。」它陶个东西会引诱你叫你不知不觉的起了贪瞋痴慢,把你无始的烦恼这个三毒勾引出来,它真毒它不是假蝳,世间人几个人觉悟杀盗淫妄,这个十恶业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说,十恶是冤家它是来害你的,可是世间人都把它看作好朋友都舍不得离开它,那个道业怎么可能成功呢不但道业不能成就,世间所修的一点善福都被它责弄完了修福都修不成啦!那么你一生所造莋的,都是罪业它是帮助你造罪业,不让你修善福你说可怕不可怕?所以过去出家人生活非常简陋原因就怕什么?一个舒适的环境紦自己道心给泯灭了怕这个。现在环境不一样了如果照从前那种苦行的环境,恐怕这里头一个人都没有人都走光了。这是我们自己┅定要警觉到的

三十七节,「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此地这个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我们的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都是自己都想到自己本身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