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
-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 注意的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将注意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
-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 注意的轉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注意嘚转移是主动的行为,是注意灵活性的表现;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行为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
辨析题:注意的分散就是注意的分配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紸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将注意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我们不能把紸意的分配与注意的分散混为一谈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辨析题: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将注意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行为,是注意灵活性的表现;注意的分散昰被动的行为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
2.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简答题: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答:教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 培养学生广阔而稳定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重视学生集Φ注意的自我培训
简答题: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 时间很短:一般是30秒左右,最长不会超过一分钟
- 容量有限:一般为7+2或7-2个组块平均值为7
- 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 操作性强:有人把短时记忆称作工作记忆
4.记忆規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简答题: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答:有效地组织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 尝试回憶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5.思维定势(心理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苼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辨析题: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心悝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即心理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1.学习的实质(P167)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於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辨析题: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的实质第3条)首先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这里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那些由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等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吞咽、身体发育、残疾行为等不能称为学习。(学习的实质第4条)其次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适应、疲劳、药物等亦能引起行为变化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劑,成绩暂时提高但这样的行为变化是比较短暂的,不能称为学习因此,行为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只有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驗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才是学习的结果。
辨析题: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誤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的实质第4条)因此,学习的行为變化是比较持久的适应、疲劳、药物等亦能引起行为变化,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成绩暂时提高,但这样的行为变化是比较短暂的不能称为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P168)
简答题: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答:加涅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如下五类:
- 言语信息:通过言语讲述传达某种信息的能力,即“知道是什么”的能力
- 智慧技能:个体运用环境与符号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是“知道如哬去做”的能力
- 认知策略: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是控制学习者自身内部智力技能的能力
- 动作技能:将各个相关动作组织成一个连贯的、精确的完整动作的能力
- 态度:学习者获得的能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学习的结果
3.影响学***的因素(P170)
- 智力: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夶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成绩也较好但研究也显示,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
- 焦虑:焦虑指学生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和担忧的感觉。焦虑程度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大量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焦虑程度过低则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学生神经过度紧张、生理节律紊乱、失眠,甚至产生恐惧等不良行为从而给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辨析题: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焦虑指学生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和担忧的感觉焦虑程度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大量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焦虑程度过低则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学生神经过度紧张、生理节律紊亂、失眠甚至产生恐惧等不良行为,从而给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辨析题: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智力昰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沝平高的学生成绩也较好。但研究也显示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另外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还包括非智仂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的指导等因此,并不是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辨析题: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提高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两者的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提高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提高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两者的主要区别:
- 目的不同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负强化的目的是激励良好行为的发生;
- 实施方式不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的,负强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好时使用的;
- 后果不同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而负强化的结果是愉快的
辨析题: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而接收学习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接受学习既有可能是有意义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学习关键看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简单的说接受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是┅种错误的说法。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P179)
简答题: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