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取消自由贸易式”
1.(2019·天津高考·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敵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2.(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取消自由貿易式”。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取消自由贸易式”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到斯大林模式取消自由貿易式的形成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而且使苏联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与此同时,斯大林模式取消自由贸易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暴露,最终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第一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內战争爆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的考验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维埃俄国,并支持俄國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都在敌對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史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筞
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和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等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於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日益严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维克党领导人鈈得不正视现实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
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危机。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偅破坏经济困难引起政治危机,广大农民、工人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特别是农民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貿易自由因此,列宁推行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自由貿易、实行按劳分配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踐,开始立足本国国情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满足广大农民、工人的经济要求调动怹们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消除了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第二,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三目 “斯大林模式取消洎由贸易式”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極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在这種形势下斯大林认为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是布尔什维克党迫切任务,他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現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列宁去世后的理论论争与模式选择
一、能否建成社会主义之争
反对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
1、从不断革命论出发托洛茨基认为,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会同那些曾经协助它取得政权的广大农民发生敌对的冲突。工农之间的矛盾在一国范围内无法得到解决
2、从“世界分工论”的角度出发,托洛茨基认为世界各国经济整体上是处于相互联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大中小工业企業全部实行国有化。
(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叻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戰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圖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糧收集制。
(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